如何保持健康身体?
一、如何保持健康身体?
坚持天天锻炼一小时
二、农村自家养的黑猪有市场前景么?
发展鸵鸟产业大有前途2002/08/01 经过调研论证和比较,我们认为,开发鸵鸟产业,不仅能为经济注入活力,为农业结构调整找到突破口,为养殖业的发展开辟新路子,而且还能为我国西部大开发、中国西部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农民增收创出一条新路子。 第一,鸵鸟产品经济价值高,市场前景广阔,是朝阳产业。鸵鸟是国际上新兴的养殖品种,在我国只有10年的人工养殖品种,在我国只有10年的人工养殖历史。鸵鸟肉具有低脂肪、低胆固醇、低热量、高蛋白、高铁、高钙、高锌、高硒等优点,被关注环保、讲究健身的消费者所热衷,被世界营养学家誉为21世纪人类最佳保健食品之一;鸵鸟皮柔韧美观,透气性好,血和脏器能用于开发医药产品,蛋壳、羽毛能制作高档工艺品;脂肪能制作高档化妆品。近年来,在欧美市场,由于“疯牛病”和“口蹄疫”的影响,鸵鸟肉更是供不应求。在我国,年生产猪、牛、羊肉约6300万吨,若用鸵鸟肉代替其10%,则年需屠宰鸵鸟2100万只,仅鸵鸟肉就可以实现销售收入1260亿元。 第二,鸵鸟特别适合在我国中西部地区饲养。鸵鸟以草食为主,耐粗饲,抗病力强,易管理,喜干旱。据南非鸵鸟养殖专家考察,我国黄河中上游是养殖鸵鸟的最佳适宜区。我国中西部正处在第一地带,饲草资源极为丰富,土地面积广,劳动力价格低,气候条件优越,搞鸵鸟养殖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第三,鸵鸟产业的开发有利于西部大开发,有利于中西部地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西部大开发要再造秀美山川,退耕还林还草将使西部的草资源更加丰富。鸵鸟饲养不用放牧,能够保护饲草的再生,可以持续地把西部的饲草优势合理解决政府要“被子”(植被),农民要“票子”(金钱)的矛盾,保护当地政府和农民退耕还林还草的积极性,拉动草业发展,保护生态环境。 第四,鸵鸟产业是当前我国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过程中的一个好企业。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整体进入小康,一般农产品销售出现困难,消费者迫切需要质量更高、花样更多的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保健型食品。鸵鸟肉以其独特的风味和“三低五高”的特点,将会成为人们消费肉食品的首选 ,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大力推广鸵鸟养殖,有助于我国畜牧业品种结构的调整,改善人们的食物营养结构,健康人们的身体。 第五,发展鸵鸟养殖,有利于中西部地区扶贫开发和农民增收。众所周知,中西部特别是农村缺乏资金、技术、人才等,而饲草、劳动力、空地却相当丰富。鸵鸟养殖不需要大量投资,不需要复杂技术,也不需要复杂的劳动,却能有效利用饲草和农作物秸秆,有效利用包括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的老人和妇女在内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利用农村荒地和农家房前屋后的空地。鸵鸟养殖成本低,收益快,能很快帮助中西部农民脱贫致富。 第六,发展鸵鸟产业有利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利于应对我国加入WTO后对农业的冲击。农民搞鸵鸟养殖,技术简单,但是鸵鸟屠宰加工和产品开发却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让每个农民都搞,鸵鸟养殖开发必须走“公司+农户”的路子。农民在代养产品鸵鸟期间,公司给其提供统一的技术、统一防病、统一饲料配方,然后统一回收加工屠宰、统一开发产品、统一品牌包装、统一市场销售。过去,一家一户的农民既是生产者,又是销售者,规模小,品种多,提篮小卖式的经营,谈不上专业化、标准化,不可能进入国内外两大市场参与竞争。搞鸵鸟养殖开发,发展产业化经营,养殖风险由农民承担,市场风险由公司承担,并通过利益纽带紧密结合起来,就能实现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专业化、标准化、商品化,参与大市场的竞争。
三、田园综合体与特色小镇的区别与联系?
田园综合体就是通过以企业和地方合作的方式,对原有乡村社会进行综合的规划、开发和运营。
以田园综合体为方向的农业特色小镇,内涵是新业态、方向是新产业、构成是新农民。将对农业型特色小镇的发展给出更加具体的方向和发展路径,并注入新活力。
从市场前景来说,以田园综合体为理念打造的特色小镇将具有超前的市场定位和市场规模。通过在乡村建立居住和产业结合的共生体一定会成为趋势,这样的市场必然会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如果说产业是特色小镇发展的核心,那么人就是特色小镇发展的灵魂。田园综合体通过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实现特色小镇由单纯观光向农业观光、农事体验、农耕文化品位相结合的复合功能转变。这种转变也让更多的年轻人回到自己的家乡,缓解城市人口压力的同时也解决了乡村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四、广东食品药品学院这个学校怎么样?
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是于2007年5月经教育部备案,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原广东化工制药职业技术学院的基础上更名的一所以工科为主,工理经管文结合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其前身是1965年6月16日创办的广东省中药材学校,校址在广州市塞坝口;1974年3月迁址至浆栏路并更名为广东省商业技校第一分校;1979年9月改为广东省医药技工学校;1983年成立广东省医药职工中专学校,与广东省医药技工学校一起办学;1984年迁址至广州市天河区龙洞,1986年3月成立广东省医药学校,2003年5月升格为广东化工制药职业技术学院办学至今。隶属于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建校以来,学院不断发展壮大,现已初步形成了以主校区为中心,大观路校区为支撑的办学格局,设有10个系(部),同时还是国家南药基地、执业药师培训基地、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医药行业特有工种技能鉴定站、广东省药物制剂实训中心,并下辖管理广东省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校和广东省中药研究所两大教研机构,是培养药品、卫生、食品、保健品、化妆品、医疗器械等行业高素质技能型生产经营管理人才的摇篮。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院坚持秉承“明德精业,惟民其康”的校训,始终以教育质量为生命线,以“为人类健康事业培育职业化人才”为办学宗旨,充分发挥行业办学的优势,紧密结合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走工学结合、特色立校的道路,不断提高服务区域、行业和社会发展的能力,立足广东,面向泛珠三角地区,辐射全国。 学院办学的执着探索和成果积淀,也得到了社会和行业的充分肯定。自创办以来,已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了 数万余名毕业生,高素质的毕业生受到社会的普遍欢迎,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8%以上,他们中的许多人也已成为各行各业的科技精英和领导骨干。 学院坚持贯彻名校有名师的办学理念,每年都增加对教师培训的投入,使学院教师的整体水平和教科研能力呈逐年上升趋势,并形成了具有职业特色的双师型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439人,其中专任教师299人,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教师80余人,博士、博士后45人,硕士141人,并拥有一批由研究员、教授、副教授、主任药师、副主任药师、执业药师、工程师、技师等专业技术职称的“双师型”教师127人。 学院专业特色鲜明,专业优势明显,符合市场需求。设置的重点专业药物制剂技术、药学、生物制药技术、中药制药技术、药物分析检验技术、市场营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化妆品应用和管理、药学英语等,都是紧紧围绕行业发展的方向而设置。目前,学院已是全国高等学校高职高专药品类专业教材建设指导委员会主任单位、广东省高职高专药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秘书长单位和卫生部高职高专“十一五”规划教材编写委员会主任主任单位。 学院科研水平不断提升。近年承担省级以上科研19项,市厅级课题28项、省科技厅资助项目6项,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项,7项获得省级教科研教改项目立项。教职工科研成果硕果累累,二年来申报科研项目达60余项,发表各类论文650篇。 积百载跬步,创世纪辉煌。面对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大好机遇,全院师生在学院党委的领导下,正深化改革,锐意创新,抓住广州建设国际医药港医药产业经济产学研基地的有利时机,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深化内涵建设,使学院的整体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得到全方位提高,为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常青藤“的美好愿景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