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石油分析
行业研究
年度报告
看好
首次评级
石油化工行业
2006 年11 月20 日
行业分析师
跟随中国经济一起成长
傅惟寿
fuweishou@cjis.cn
52 周行业指数表现
-20
20
40
60
80
100
120
22-Nov
22-Jan
22-Mar
22-May
22-Jul
22-Sep
中投石化指数
沪深300指数
行业基本数据
上市公司家数 8
总市值(百万元) 716563
占A 股比例(%) 9.75
平均每股收益(元) 0.399
平均市盈率(倍) 36.5
相关研究报告
投资要点:
2006 年油价高位运行,油气勘探和开采盈利丰厚,炼油业务
全行业亏损,化工业务盈利一般。
预计2007 年油价仍然保持强势,2007 年WTI 原油期货价格将
围绕65 美元/桶宽幅波动。2007 年,如果出现突发性冲击,油价
完全有可能再次冲击2006 年内的高点。
预计2007 年石油化工行业原油产量增幅保持2006 年的水平,
天然气产量超过2006 年;原油加工量保持增长,炼油毛利有所改
善,成品油批零价差趋于正常;石油化工行业内的竞争将加剧。
看好油气开采行业,炼油行业和成品油销售行业,给与化工
行业中性的评级。
战略性投资中国石化和海油工程,S 上石化(600688)、S 仪
化(600871)、S 茂实华(000637)、S 石炼化(000783)、S 岳兴长
(000819)都属于交易性投资品种。投资这几个公司主要是投资
其被私有化,卖壳或重组的机会。
行业重点公司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2005A 2006E 2007E 市盈率 评级
中国石化 0.456 0.60 0.68 16.0 推荐
S 上石化 0.237 0.05 0.25 21.6 观望
海油工程 1.48 1.2 1.2 15.4 推荐
资料来源:公司年报 中投证券研究所
请参阅正文后免责声明及评级标准 中投证券研究所 1/20
石油化工行业 06-11-20
目 录
2006年石油化工行业运行状况………………………………………………………3
2007年石化行业发展趋势及预测……………………………………………………10
石油化工行业内上市公司……………………………………………………………16
结论……………………………………………………………………………………19
图表目录
图1:原油价格
图2:轻、重质原油价差
图3:亚洲原油升贴水
图4:大庆油同基准油贴水变动情况
图5:胜利油同基准油贴水变动情况
图6:Worldwide Rotary Rig Count
图7:Rotary Rig Count
图8:炼油毛利
图9:上海和进口新加坡汽油完税价对比
图10:上海和新加坡汽油价对比
图11:石脑油及烯烃价格
图12:乙烯及聚乙烯价格走势
图13:丙烯及聚丙烯价格
图14:长三角聚酯产业链价格对比
图15:聚酯及涤纶价格
图16:PVC及其原料价格
图17:PVC进出口量
图18:苯乙烯系列产品价格
图19:上海90号汽油价格体系
图20:EIA原油2007年供需预测和油价预测
图21:2005年主要地区石油产量和消费量
图22:2005年世界主要地区石油储量及储采比
图23:1965~2005年世界原油消费量及年增长率
图24:逐年世界必须的原油新增产能
请阅读正文后免责声明及评级标准 中投证券研究所
石油化工行业 06-11-20
2006 年油价高位运
行,尽管近期原油价
格深幅回调,但仍然
处于高油价的区域。
2006年石油化工行业运行状况
1. 油价高位运行,轻重质油价差扩大,国内油同基准油价格贴水
幅度增加
1.1 油价高位运行
2006年前3季度油价处于高位运行,WTI油期货价格最高达到80美元
每桶。前三季度WTI原油现货季度均价分别为63.27、70.41、70.42美元每
桶,同2005年同期相比,涨幅分别为27.1%、32.7%、11.4%。
从2006年8月中旬开始,油价开始回调,2006年11月WTI油期货价
最低下探至56美元/桶左右。此时,同其年内高点相比,WTI油价已深幅回
调约25%。
尽管目前油价同年内高点相比已经深幅回调约24%,但目前WTI油期货
56美元每桶的价位同历史同期相比仍然处于高位。
国内原油价格已经同国际接轨,国内大庆、胜利油现货价格走势基本同
WTI油的走势一致。
图1:原油价格 单位:美元/桶
80
75
70
65
60
55
50
45
40
ShengliDaqingWTI
10---
7--11
数据来源:隆众石化网
1.2 轻重质油价差扩大
轻重质油价差扩大,
胜利油同辛塔油的2006 年轻、重质原油价差呈逐步扩大的趋势,WTI 油和杜里油的平均价
贴水进入6 月份后由差从年初的不到10 美元/桶扩大至11 月的18 美元/桶左右。轻重质原油价
3~5 美元/桶急剧扩差的扩大说明轻质成品油的需求依然强劲,全球二次加工能力依然不足。另
大到10 美元/桶左外,轻重质原油价差的扩大有利于中国石化裂化型炼厂炼油毛利的改善。
右。
请阅读正文后免责声明及评级标准 中投证券研究所
石油化工行业 06-11-20
数据来源:隆众石化网、中投证券研究所
50
40
数据来源:隆众石化网、中投证券研究所
1.3 国内原油同基准油贴水幅度增加
WTI油价和Brent油价是世界原油价格体系中的核心参照价格,世界各
地不同产地,不同品质的原油以WTI和Brent油价作为基准油,依照一定标
准计算其升水和贴水。亚洲原油价格的基准油为米纳斯油、塔皮斯油、辛塔
油。国内原油价格已经同国际接轨,国内胜利油定价参照的基准油是辛塔油,
大庆油的基准油为米纳斯油。
2006年,亚洲轻质油塔皮斯同WTI油价的升水大体维持在3~5美元/
桶左右,中质油米纳斯和WTI的贴水进入9月份呈现逐步加大的趋势。国内
大庆油同米纳斯油的贴水进入11月份后升至2美元每桶之上,胜利油同辛
塔油的贴水进入6月份后由3~5美元/桶急剧扩大到10美元/桶左右。
图3:亚洲原油升贴水 单位:美元/桶
80
70
60
WTITapis-WTIWTI-Minas
50
40
图2:轻、重质原油价差 单位:美元/桶
90
80
70
60
WTIWTI-Duri
10-11
10-11
11-11
11-11
12-11
12-11
1-11
1-11
2-11
2-11
3-11
3-11
4-11
4-11
5-11
5-11
6-11
6-11
7-11
7-11
8-11
8-11
9-11
9-11
10-11
10-11
请阅读正文后免责声明及评级标准 中投证券研究所
图4:大庆油同基准油贴水变动情况 单位:美元/桶
80
DaqingMinas-Daqing
石油化工行业 06-11-20
高油价使得油气勘探
和开采领域的资本性
支出持续增加,2006
年全球运行的钻机数
处于历史最高峰。
数据来源:隆众石化网、中投证券研究所
2 油气勘探和开采活动增加,运行的钻机数不断增加
2006 年度油价处于高位运行,上游油气勘探和开采行业利润丰厚。受
高油价的影响,各石油公司在油气勘探和开采领域的新增投资持续增加。
全球运行的钻机数(Rotary Rig Count)的多少可以用来表示油气勘探
和开采行业资本性支出的多寡。2006年10月份运行的钻机数为3130,2006
年前10个月运行的钻机数的平均值为3031,高于2005年全年平均数2746,
增幅约10.4%。
图6:Worldwide Rotary Rig Count
2004
2005
2006
3200
3000
2800
2600
2400
2200
2000
Jan
Feb
Mar
Apr
May
Jun
Jul
Aug
Sep
Oct
Nov
Dec
数据来源:贝克休斯公司
10-11
10-11
11-11
11-11
12-11
12-11
1-11
1-11
2-11
2-11
3-11
3-11
4-11
4-11
5-11
5-11
6-11
6-11
7-11
7-11
8-11
8-11
9-11
9-11
10-11
10-11
75
70
65
60
55
50
数据来源:隆众石化网、中投证券研究所
图5:胜利油同基准油贴水变动情况 单位:美元/桶
75
70
65
60
55
50
45
40
ShengliCinda-Shengli
请阅读正文后免责声明及评级标准 中投证券研究所
石油化工行业 06-11-20
炼油行业前3季度全
行业亏损,进入10
月份后,炼厂开始略
有盈利,但炼油毛利
仍低于国际水平。
图7:Rotary Rig Count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北美拉美中东
非洲远东欧洲
Jan-03Jun-03Nov-03Apr-04Sep-04Feb-05Jul-05Dec-05May-06Oct-06
数据来源:贝克休斯公司
3 油气勘探和开采盈利丰厚,炼油业务全行业亏损,化工业务盈
利一般
3.1 油气行业
2006年前3季度,原油国内产量达1379.85万吨,同比增加1.7%,天
然气产量433亿立方米,同比增加22.1%。原油实现价格同比增幅约24%。
油气完全生产成本约有上升,但幅度不大,主要是动用边际储量及难开采,
低品位油田所增加的成本。油气生产行业全行业前3季度累计产品销售收入
达5761.7亿元,同比增加33.9%,利润总额3003亿。
3.2炼油行业
2006年,国际炼油毛利水平同2005年相比略有下滑,但裂化型炼厂炼
油毛利仍然保持高位。国内炼厂大多是裂化型炼厂,但由于政府对成品油限
价,国内炼厂无法享受较高的国际炼油毛利。
原油采购成本急剧增加,成品油价格受政府定价限制赶不上原油价格的
上涨速度,国内成品油价格低于原油价格约每桶4.5美元,国内炼油行业全
行业亏损。例如上海石化2006年上半年原油的加权平均成本达到3706.77
元/吨,相对于去年2875.79元/吨,上涨了830.98元/吨,原油加工总成本
增加到161.997亿元,同比增长22.68%。同期主营业务收入为234.23亿元,
较去年同期的218.86亿元只增长了7.02%,这导致其净利润却比去年同期
猛降101.67%,2006年前6个月亏损2756万元。
上海石化90号汽油的出厂价全年都低于从新加坡进口的92号汽油完税
价,5月份差价高达3000多元,炼油业务全年亏损已成定局。
从8月份开始,随着国际油价大幅下跌,国内炼厂炼油亏损急剧减少,
至10月份国内裂化型炼厂已开始盈利,但盈利水平仍然低于国际同类型炼
厂。
请阅读正文后免责声明及评级标准 中投证券研究所
石油化工行业 06-11-20
图8:炼油毛利 单位:美元/桶
-2
2
4
6
8
10
12
14
16
Q1 Q2 Q3 Q4 Q1 Q2 Q3 Q4 Q1 Q2 Q3 Q4 Q1 Q2 Q3 Q4 Q1 Q2 Q3 Q4 Q1 Q2 Q3 Q4 Q1 Q2 Q3 Q4 Q1 Q2 Q3 Q4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美国墨西哥湾炼油厂WTI 油炼油毛利
西欧裂化型炼厂Brent 油炼油毛利
西欧简单拔头型炼厂Brent 油炼油毛利
数据来源:Cambridge Energy Research Associates; Platt's (historical)
图9:上海和进口新加坡汽油完税价对比 单位:元/吨
1500
出厂价-完税
价
批发价-完税价
零售价-完税价
500
-500
-1500
-2500
-3500
Jan-Feb-Mar-Apr-May-Jun-Jul-Aug-Sep-Oct-Nov
06 06 06 06 06 06 06 06 06 06 06
数据来源:隆众石化网,中投证券研究所
注1:出厂价指上海石化90 号汽油出厂价,批发价,零售价指上海地区90 号汽油价格
完税价=[新加坡92 号汽油价*吨桶比*汇率*(1+ 关税率)+汽油消费税]*(1+增值税率)+港务费
注2:汽油比重取0.722
图10:上海和新加坡汽油价对比 单位:元/吨
2000
7000
1500
6000
1000
500
5000
-500
4000
-1000
-1500
3000
Jan-Feb-Mar-Apr-May-Jun-Jul-Aug-Sep-Oct-Nov06 06 0606 06 06 06 06 06 06 06
新加坡油价
出厂价
批发价
批发价-新加坡油价
出厂价-新加坡油价
数据来源:隆众石化网
请阅读正文后免责声明及评级标准 中投证券研究所
石油化工行业 06-11-20
3.3 化工行业
2006 年上半年,化工产品价格受需求增长、成本推动以及国际市场价
格上涨等几个因素的影响保持高位,但化工毛利受行业景气周期的影响有所
下滑,但仍然处于较为理想的水平。进入6月份以后,随着全球经济增长有
所放缓,国际市场原油价格的高位回落,化工产品价格也开始回落,但化工
毛利水平总体却有所上升。
图11:石脑油及烯烃价格
数据来源:中宇资讯
图12:乙烯及聚乙烯价格走势
资料来源:隆众石化网
图13:丙烯及聚丙烯价格
资料来源:隆众石化网
请阅读正文后免责声明及评级标准 中投证券研究所
石油化工行业 06-11-20
图14:长三角聚酯产业链价格对比 单位:元/吨
13000
11000
9000
7000
PXPTAMEGPET(半消光长丝级)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10-111-
1
数据来源:化工在线
图15:聚酯及涤纶价格
资料来源:中纤信息
图16:PVC及其原料价格
资料来源:隆众石化网
图17:PVC进出口量
资料来源:化工在线
请阅读正文后免责声明及评级标准 中投证券研究所
石油化工行业 06-11-20
图18:苯乙烯系列产品价格
资料来源:隆众石化网
3.4 成品油销售行业
2006 年上半年,国内成品油资源紧张,批零差价急剧减少,批零差价
倒挂。进入6到7月份轻质馏分油用油高峰时期,民营石油公司已经很难找
到成品油资源,中石化和中石油成品油销售结构中,零售比例急剧上升,批
零差价突然增加到异乎寻常的幅度。之后8,9月份,批零差价又开始倒挂,
进入10月份后,国际油价下跌的时滞已过,影响开始显露,成品油批零差
价开始增加。
从10月份开始,中石化,中石油汽油出口计划量开始增加,原因主要
是国内消费柴汽比大于生产柴汽比,国内汽油过剩,出于资源平衡的考虑,
国内汽油出口有其必要。
图19:上海90号汽油价格体系 单位:元/吨
8000
7000
6000
5000
4000
批零差价
批发-出厂
出厂价
Jan-Feb-Mar-Apr-May-Jun-Jul-Aug-Sep-Oct-Nov060606
0606060606
060606
数据来源:隆众石化网
2007年石化行业发展趋势及预测
1 2007年仍然处于高油价时期
欧美等发达国家已为全世界的政府和居民树立了榜样,工业化的诱惑如
此之大。正如世界上的其它国家无权剥夺中国的发展权一样,也无权剥夺印
度、印尼、马来、越南等一系列国家的发展权。发展中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并
请阅读正文后免责声明及评级标准 中投证券研究所
石油化工行业 06-11-20
预计油价在2007
年内仍然保持强
势,2007年WTI原
油期货价格将围绕
65 美元/桶宽幅波
动。2007年,如果
出现突发性冲击,
油价完全有可能再
次冲击2006 年内
走上工业化道路将导致全球原油需求的持续增加。
美国能源信息管理署预测2007年全球原油总需求略大于总供给、各季
度WTI现货均价分别为64.33美元/桶、66.33美元/桶、65.00美元/桶、65.00
美元/桶。
图20:EIA原油2007年供需预测和油价预测
90
88
86
84
82
80
1st
2nd
3rd
4th
1st
2nd
2005
数据来源:美国能源信息管理署(EIA)
注:2006 年第四季度和2007 年为预测数据
总需求总供给WTI 现货均价
80
75
70
65
60
55
50
45
3rd 4th 1st 2nd 3rd 4th
2006
2007
国际能源署(IEA)预测2007年全球石油需求为8590万桶/天,同比增
加1.7%,全球石油需求依然强劲。
综合判断,我们预计油价在2007年内仍然保持强势,2007年WTI原油
期货价格将围绕65美元/桶宽幅波动。2007年,如果出现突发性冲击,油
价完全有可能再次冲击2006年内的高点。油价2007年内保持强势的理由如
下。
1.1 世界石油资源地缘分布极不均衡
世界石油资源地缘分布极不平衡,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和地区石油消费
量同石油产量和储量的关系总体上极不匹配,这是造成石油问题的主要根
源。石油资源地缘分布的不均衡不利于高油价下原油供应量的增长。
图21:2005 年主要地区石油产量和消费量 单位:10亿桶
65%
18
15
50%
12
35%
9
20%
6
5%
3
-10%
OECD OPEC Asia Pacific Former
Soviet Union
产量
消费量
占总产量比
占总消费量
比
数据来源:BP 世界能源统计2006
请阅读正文后免责声明及评级标准 中投证券研究所
石油化工行业 06-11-20
图22:2005 年世界主要地区石油储量及储采比 单位:10亿桶
800
储量储采比(R/P)
60
600
40
400
20
200
OECD
OPEC
Asia
Former
Pacific
Soviet
Union
数据来源:BP 世界能源统计2006
1.2 全球范围上、下游产业之间生产要素配置的不对称性决定油价将
在长期保持高位
中东石油资源大国在进行国际合作时,出于保护本国资源的考虑,倾向
于采用服务合同,而不愿意采用权益合同,如传统的产品分成协议或合同
(PSA或PSC)。国际石油公司在进行国际合作时倾向于采取PSA或PSC,对
服务合同兴趣不大。
在目前高油价时期,国际石油公司原油受资源状况的制约,新增产能主
要来自于边际储量,成本较高,数量有限。同时,中东石油资源大国出于资
金、技术的限制,扩大原油产能的能力有限。原油生产领域资源、资本、技
术在全球范围内并非最优配置,高油价刺激原油供应增加的作用受到一定的
制约。
在石油下游产品以及最终消费品的生产领域,由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
势日益加深,资本、技术、劳动力在全球范围内的配置日益优化导致对基础
能源产品的需求持续增加。高油价抑制消费的作用同历史相比有所减弱。
1.3 已开发油田产能的自然递减规律决定了原油供需状况难以得到大
幅改善
目前,世界原油产能的年均自然递减率大约为5%,1965~2005年世界
原油需求年平均增长率为2.38%。2005年世界原油需求为8400万桶/天,剩
余原油产能约200万桶/天。
如果2006~2015年世界原油需求保持2.38%的年均增长率,原油产能
的年衰减率为5%,同时剩余产能维持在200万桶/天的低限以应对突发事件
的冲击,则逐年新增原油产能必须达到如图8所示的水平。2015年原油新
增产能将达到776万桶/天,2006~2015年累计新增原油产能约7007万桶/
天,建设这些新增产能需要天文数字的投资,这是一个令人无法想象和让人
感觉沮丧的数字。
请阅读正文后免责声明及评级标准 中投证券研究所
石油化工行业 06-11-20
图23:1965~2005年世界原油消费量及年增长率
4000
9%
7%
3000
5%
3%
2000
1%
-1%
1000
-3%
-5%
1965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消费量(百万吨)年增长率
数据来源:BP 世界能源统计2006
图24:逐年世界必须的原油新增产能 单位:万桶/天
800
750
700
650
600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数据来源:中投证券研究所
1.4 同历史相比,原油需求的价格弹性有所减弱
原因有二:一是经历前几次石油危机后,发达国家已大量使用天然气等
代替燃料油发电和取暖,石油替代的空间已极其有限;二是目前发达国家汽
柴油价格构成中,税收所占的比例较高,并且随着油价的波动,税收征收比
例相应调整,这导致消费者对原油价格波动的敏感性降低。
1.5 国际油价以生产成本较高的原油生产商的报价为标准,而不是以
生产成本较低的生产商的报价为标准
在原油供需紧张,原油剩余产能不足以缓冲突发事件的冲击时,尽管中
东石油出口国的原油完全成本大大低于国际石油公司,但是,国际油价如果
低于国际石油公司边际原油生产成本,国际石油公司不可能动用边际储量。
尽管现有石油产能平均生产成本大大低于主要包括深海采油和非常规
石油资源开采为主的新增产能的成本,但满足世界新增石油需求的只能是新
增产能。
1.6 高油价有利于石油出口国和国际石油公司
毫无疑问,高油价有利于油气资源丰富的石油出口国,对石油出口国而
言,高油价时期维持较低的剩余产能是理性的选择。一方面可以获得高额利
润;另一方面有利于避免来自石油进口国所施加的政治和道义上的压力。
请阅读正文后免责声明及评级标准 中投证券研究所
石油化工行业 06-11-20
国际石油公司由于资源状况的限制,原油完全生产成本较高,国际油价
较低将使其经营陷入困境。
1.7 此次高油价时期不同于前几次石油危机
前几次石油危机爆发的原因是由于原油供应的人为中断,同时高企的油
价促进了OPEC国家以外的北海和墨西哥湾油田的开发。石油禁运过后,为
了争夺市场和解决政府财政问题,OPEC 国家纷纷突破配额,最后导致市场
供应远大于需求,油价大幅下跌。
目前的高油价时期,原油剩余产能基本上全部位于沙特阿拉伯,其他国
家,特别是国际石油公司手中基本上没有剩余产能。同时,新增原油产能的
发现成本和开采成本日益增加。
1.8 美元2007 年的走势不容乐观
美国经济放缓,美元加息周期暂时告一段落,2007 年美元减息的可能
性较大,再加之美国经济长期存在的财政赤字和经常项目赤字,2007 年美
元的走势不容乐观,计价货币的贬值将助推油价上涨。
2 原油增产难度加大,天然气产量将继续高速增长
2006年前10个月国内原油产量15338万吨,同比增加1.5%。由于国内
原油资源不足,且目前国内东部主力油田已进入开发的中后期,上产稳产的
难度日益加大;同时西部油田由于自然条件的恶劣,增储上产,资源接替,
产能接替的战略任务没有顺利完成。因此预计2007年国内原油产量增幅将
保持2006年的水平,大约在1.6%左右。
天然气产量同比增幅为22.1%。目前国内正处于天然气大发现时期,2006 年新发现的大的特大型天然气田有普光气田,庆深油田。资源保障程
度的提高,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以及天然气需求市场的日益成熟将促进天然
气产量的增长,预计2007年,国内天然气产量增幅应高于2006年的增幅。
3 原油加工量将进一步增加,炼油毛利将有所改善
2006年前10个月国内原油加工量24991万吨,同比增幅5.3%。2007
年原油加工量将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主要原因有以下三条:一是2007
年中国经济仍将保持高速增长,国内经济对石油产品的需求持续增加;二是
2006 年的高油价和政府对成品油限价造成炼油全行业亏损,炼厂积极性不
高,炼厂开工率相对较低;三是新开工炼油装置的达产上能。
2007年炼油毛利水平有望在2006年底的情况下继续改善,2007年炼油
毛利改善的幅度关键仍在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以及国际油价上。相关政府机
构已明确表态,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的目标并非成品油实行市场化定价和价
格与国际完全接轨,而2007年国际油价预计仍将保持高位运行,因此,2007
年国内炼油毛利水平大幅改善的可能性较小。
4 化工业务产能增加,化工毛利将下滑
烯烃 在此轮化工景气期间,乙烯新增投资项目大增,这些项目在2007
请阅读正文后免责声明及评级标准 中投证券研究所
石油化工行业 06-11-20
预计2007 年石油
化工行业竞争将加
剧,竞争主要体现
在油气资源和销售
市场的争夺。民营
加油站也将会成为
国际石油公司积极
争取的加盟对象以
及合资、兼并和收
购的目标。
年前后投产,世界乙烯供需关系将得到极大的改善。中东地区凭借丰富、廉
价的乙烯裂解原料大力发展石化工业,中国是他们的目标市场(运距短于北
美,市场容量大于欧盟),届时,中东石化产品将对国内市场造成巨大的压
力。受此影响,国内乙烯业务的毛利水平有可能下降。
芳烃 最近几年,国内聚酯工业的高速发展,导致对PTA 的需求急剧上
升,PTA毛利水平急剧增加。由于PTA装置一次性投资相对较小,造成新增
投资大幅增加,这必然带来对生产原料PX的需求增加,而PX一次性投资规
模较大,且必须依托炼油装置,PX的产能增幅将有限。受此影响,预计2007
年芳烃产业的利润将向上游转移,PTA毛利水平下滑,PX毛利水平上升。
5 成品油批零差价将趋于正常,汽油出口将增加
预计2007年炼油毛利将有所改善,受此影响国内成品油资源供应状况
将有极大的改善。再加之2006年12月11日成品油批发市场的放开,各石
油公司为争取销售商,抢占市场份额,成品油价格体系的改善将不可避免,
批零差价将趋于正常。
预计2007年原油加工量将继续增加,而国内消费柴汽比大于生产柴汽
比,国内汽油将过剩,汽油出口量的增加也将不可避免。
6 2007 年石油化工行业竞争将加剧
6.1 油气业务基本维持目前的行业格局
尽管“非公36条”已经颁布,并且相关政府机构已考虑向民营资本开
放上游业务,但考虑到国家能源战略和能源安全、技术和人才资源、国内油
气资源合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等因素,其他国有和民营资本大规模进入该领
域的可能性很小。即使这些资本能够进入油气勘探和开采领域,也可能只被
允许采取同现存国有石油公司合资合作的方式,并且可能采取“分红不分油”
的利润分配机制,这对油气行业目前的行业格局影响微乎其微。
6.2 石油炼制和成品油销售领域的竞争将加剧
国有石油公司 由于国
中国汽油猛涨的真正原因
月23日,在国际原油价格回落和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再次提高成品油销售价格。北京地区93号汽油再创历史最高价位。有关方面对此的解释是,上次涨价没有调整到位,我们成品油销售价格仍旧低于国际市场,今后将考虑国际市场情况和社会承受能力继续推进价格调整。谎言是多么的的圆满,但是,我们早就有各种手段来论证,这是明目张胆的欺骗。
一、中国进口的石油没有达到60美圆的(2005年发改委公布大是51美元)。国际市场达到60美圆的是北海清质石油,其质量是世界上最好的,而中东地区、南美、俄罗斯出口的石油是无法达到60美圆的。而中国大量进口的是低质高含硫石油。据著名的经济情报杂志分析,国际油价在54美圆时,中国进口的石油价格大多在30美圆左右。普遍认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劣质石油买家。
二、美国与中国石油价格比较。美国平均每升93号油大概是人民币4.7元,可是人家那是加了30%的燃油税,并且人家公路没有收费,高速公路也基本不收费或者收费很低。而北京的类似汽油销售价格已达4.24元,实际价格高于美国。如果有关方面说,中国成品油价格远低于国际市场,更将被下面的例子驳斥的体无完肤。海关宣布上半年查获的走私案件中,成品油、香烟等位居前三名。既然中国成品油便宜,那应该是从中国向国外走私才对,为什么要从国外向中国走私?过去查获的特大走私案件,都与走私汽油柴油等成品油有关,可见内外差价巨大,吸引走私者挺而走险。
三、石油企业报表显示利润巨大。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成为香港上市公司中最挣钱的,报道说利润接近千亿元,而其年经营额在5000亿元左右,利润空间已相当可观,利润率非常可观。以净资产收益来分析,即使是风光无限的房地产,其优质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为5%到10%为主,而中国石化的净资产收益,根据其2004年年报为17.32,其加权平均的净资产收益为20.32%。大家说这是不是很惊人!是房地产行业优质上市公司平均水平的三倍,是房地产上市公司平均水平四倍多。这才是惊人的暴利证明!我不久前与燕山石化公司的人士接触,他们去年的利润超过40亿元,总结因素是价格高、市场好。可见,中国石油企业是很不错的业绩,怎么还有长期亏损的说法,这不是欺负老百姓没头脑么?
四、上游垄断掠夺下游竞争性行业,扭曲经济结构肆无忌惮的涨价,使中国经济和宏观调空的复杂局面加剧。可怕。成品油涨价,因为你是垄断,但下游产业却是竞争性行业,不能涨价。比如公交和出租车,关系群众生活,其价格调整要经过严格审批,油价从2元涨到4元多,公交价格和出租车价格并没有什么提高,可见,油价上涨只能消化在成本和政府补贴中。汽车制造业是国家寄希望的产业,但消费环境不良,加上油价上涨,更是雪上加霜。老百姓近两年的工资并没有显著增长,翻倍上涨的油价让大家很难受。可见,这是赤裸裸的掠夺,扭曲中国经济结构,增加了所谓的膨胀压力。尽管,中石油的滚滚暴利,让国家,同时也让某些不可明说的利益群体欢欣鼓舞,但是,这种危害中国经济的掠夺经济思路,将贻害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我观察大家对油价上涨虽然知道是中石油/中石化捣鬼,但是不知道要点!我在这里澄清一下!
石油是战略物资,国内的油田都是这两个集团垄断的。只有他们有开采和销售权利。近几年国家进口石油越来越多,今年会达到1.5亿吨。进口石油消费的比例越来越大,岂不是两大集团就没有话语权了??放心。关键的石油进口权还是只有两大集团所有。国内的炼油企业就算是油价再便宜,也无法自主进口,只能从两大集团买他们加价进口的原油。
这样两大集团对内把持油田,对外把持原油进口权。国内原油价还不是他们说得算?国内的炼厂,包括两大集团自己的炼厂是在亏损,那是因为原料石油(无论国产还是进口)的价格是两大集团定的!两大集团自己的炼厂亏损无所谓,反正在贸易/开采环节已经有足够惊人的利润了!!
而且炼厂亏损的情况可以成为汽油涨价的借口,掩人耳目。于是我们就这样因为所谓的炼厂亏损,口袋的钱被淘空!!!!
石油是工业血液,现代基础工业的王道!!两大集团在上游敲骨吸髓,危害的是整个国家竞争力甚至国家安全!!90#油从今年3月份的3.18上涨到7月份的4.06,快一块钱了,还不到半年!!
到底有多少物流企业破产阿?到底有多少企业背上沉重的运费成本阿?无耻的抢劫!!2004年两大集团净利润2000亿,咱们国家gdp才多少?11万亿,各行业综合净利润最多按照5%算,也就5000亿。可见40%的国家利润都是两大集团的!大家伙都在给两大集团打工呢!!
有人会问,油田是国家人民共有的,这两大集团虽然垄断,毕竟是中国自己的企业,为什么这样丧心病狂的掠夺财富不顾危害国民生机?其实这两大集团都是海外上市企业!!所有权和资本不是纯粹国家的了。资本是贪婪的,对利润的追求是永远也不会满足的。看到这里,国内油价未来的走势相信每个看过帖子的人已经很清楚了。
我很担心国外投资者利用两大集团的垄断地位掠夺中国人民的财富。从这个角度讲,两大集团已经站在人民的对立面上了!!有时候看到纺织厂的女工虽然一天12小时的拼命干活,居然连500块钱的工资都得不到,原因是有的工厂因为纺织原料涨价(非棉的纺织品大部分是石油变得)或者停产/或者破产。心情真是无法描述。前一阵子还听说北京有的哥为了多跑出点钱过劳死...真不知道中石化/中石油有2000亿的纯利还叫嚣亏损要求涨价的嘴脸是什么麽样??那2000亿人民的血汗钱又有多少进了原本已经很富裕的老外口袋里!!
无论如何,两大集团正在挤垮国内非自有的炼厂,同时也正在挤垮社会上的非自有的加油站。如果现在的情况不得到改变,两大集团的目的很快就会完全实现。
可能有人问,目前发改委已经批了19个非国营的公司可以进口石油。其实私营企业进口石油除了要有进口权,还要有配额,2005年非国有进口配额一共才0.1亿吨,根本没有影响市场!而且两大集团除了因为自己是国有公司,进口不受限制之外,还注册了非国有企业,也在这19家里面混,用他们的实力抢占绝大部分配额!!太狠了!!关于私有企业石油进口权/配额计划具体详情大家可以查询国家商务部网站看看!!
我是业内人士,所以知道两大集团的要害!注意到很多人误解油品涨价的原因,实在看不过去了,才发言的。可惜我不是记者,否则早就揭他们的老底了。
谢谢大家帮顶,大家有工夫就转贴,不要让整个社会被两大集团“炼油厂亏损/加油站亏损”的幌子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