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论均线吻指标(缠论的十大基本概念?)
1. 缠论的十大基本概念?
1、飞吻:短期均线略略走平后继续按原来趋势进行下去。
2、唇吻:短期均线靠近长期均线但不跌破或升破,然后按原来趋势继续下去。
3、湿吻:短期均线跌破或升破长期均线甚至出现反复缠绕,如胶似漆。
4、女上位:短期均线在长期均线之上。
5、男上位:短期均线在长期均线之下。
6、第一类买点:用较形象的语言描述就是由男上位最后一吻后出现的背驰式下跌构成。
7、第二类买点:女上位第一吻后出现的下跌构成。
8、上涨:最近一个高点比前一高点高,且最近一个低点比前一低点高。
9、下跌:最近一个高点比前一高点低,且最近一个低点比前一低点低。
10、盘整:最近一个高点比前一高点高,且最近一个低点比前一低点低;或者最近一个高点比前一高点低,且最近一个低点比前一低点高。
11、缠中说禅趋势力度:前一“吻”的结束与后一“吻”的开始,期间由短期均线与长期均线相交所形成的面积。在前后两个同向趋势中,当缠中说禅趋势力度比上一次缠中说禅趋势力度要弱,就形成“背驰”。
12、缠中说禅趋势平均力度:当下价格走势与前一“吻”的结束时,短线均线与长期均线形成的面积除以时间。
2. 缠论的十大基本概念?
1、飞吻:短期均线略略走平后继续按原来趋势进行下去。
2、唇吻:短期均线靠近长期均线但不跌破或升破,然后按原来趋势继续下去。
3、湿吻:短期均线跌破或升破长期均线甚至出现反复缠绕,如胶似漆。
4、女上位:短期均线在长期均线之上。
5、男上位:短期均线在长期均线之下。
6、第一类买点:用较形象的语言描述就是由男上位最后一吻后出现的背驰式下跌构成。
7、第二类买点:女上位第一吻后出现的下跌构成。
8、上涨:最近一个高点比前一高点高,且最近一个低点比前一低点高。
9、下跌:最近一个高点比前一高点低,且最近一个低点比前一低点低。
10、盘整:最近一个高点比前一高点高,且最近一个低点比前一低点低;或者最近一个高点比前一高点低,且最近一个低点比前一低点高。
11、缠中说禅趋势力度:前一“吻”的结束与后一“吻”的开始,期间由短期均线与长期均线相交所形成的面积。在前后两个同向趋势中,当缠中说禅趋势力度比上一次缠中说禅趋势力度要弱,就形成“背驰”。
12、缠中说禅趋势平均力度:当下价格走势与前一“吻”的结束时,短线均线与长期均线形成的面积除以时间。
3. 缠论中枢与哪条均线有关?
缠论中枢与均线没有关系。
缠论是股市技术分析的种,当今非常流行。主要是通过对上涨或下跌的走势按笔划线,通常情况下由3笔(涨、跌、涨构成上涨中枢或跌、涨、跌构成下跌中枢)、5笔甚至更多笔组成一个中枢结构来判断未来股市的走势。而均线是按时间级别来分的均价走势。两者采取的技术方法不同。
4. 缠论的十大基本概念?
1、飞吻:短期均线略略走平后继续按原来趋势进行下去。
2、唇吻:短期均线靠近长期均线但不跌破或升破,然后按原来趋势继续下去。
3、湿吻:短期均线跌破或升破长期均线甚至出现反复缠绕,如胶似漆。
4、女上位:短期均线在长期均线之上。
5、男上位:短期均线在长期均线之下。
6、第一类买点:用较形象的语言描述就是由男上位最后一吻后出现的背驰式下跌构成。
7、第二类买点:女上位第一吻后出现的下跌构成。
8、上涨:最近一个高点比前一高点高,且最近一个低点比前一低点高。
9、下跌:最近一个高点比前一高点低,且最近一个低点比前一低点低。
10、盘整:最近一个高点比前一高点高,且最近一个低点比前一低点低;或者最近一个高点比前一高点低,且最近一个低点比前一低点高。
11、缠中说禅趋势力度:前一“吻”的结束与后一“吻”的开始,期间由短期均线与长期均线相交所形成的面积。在前后两个同向趋势中,当缠中说禅趋势力度比上一次缠中说禅趋势力度要弱,就形成“背驰”。
12、缠中说禅趋势平均力度:当下价格走势与前一“吻”的结束时,短线均线与长期均线形成的面积除以时间。
5. 缠论的十大基本概念?
1、飞吻:短期均线略略走平后继续按原来趋势进行下去。
2、唇吻:短期均线靠近长期均线但不跌破或升破,然后按原来趋势继续下去。
3、湿吻:短期均线跌破或升破长期均线甚至出现反复缠绕,如胶似漆。
4、女上位:短期均线在长期均线之上。
5、男上位:短期均线在长期均线之下。
6、第一类买点:用较形象的语言描述就是由男上位最后一吻后出现的背驰式下跌构成。
7、第二类买点:女上位第一吻后出现的下跌构成。
8、上涨:最近一个高点比前一高点高,且最近一个低点比前一低点高。
9、下跌:最近一个高点比前一高点低,且最近一个低点比前一低点低。
10、盘整:最近一个高点比前一高点高,且最近一个低点比前一低点低;或者最近一个高点比前一高点低,且最近一个低点比前一低点高。
11、缠中说禅趋势力度:前一“吻”的结束与后一“吻”的开始,期间由短期均线与长期均线相交所形成的面积。在前后两个同向趋势中,当缠中说禅趋势力度比上一次缠中说禅趋势力度要弱,就形成“背驰”。
12、缠中说禅趋势平均力度:当下价格走势与前一“吻”的结束时,短线均线与长期均线形成的面积除以时间。
6. 缠论中枢与哪条均线有关?
缠论中枢与均线没有关系。
缠论是股市技术分析的种,当今非常流行。主要是通过对上涨或下跌的走势按笔划线,通常情况下由3笔(涨、跌、涨构成上涨中枢或跌、涨、跌构成下跌中枢)、5笔甚至更多笔组成一个中枢结构来判断未来股市的走势。而均线是按时间级别来分的均价走势。两者采取的技术方法不同。
7. 缠论的精髓就是均线的缠绕?
对,基本上可以这样认为,所谓缠论最精髓的就是均线的缠绕,均线缠绕在一起,就要时刻做好准备,等待市场真实方向的给出,然后快速的进场。
8. 缠论的精髓就是均线的缠绕?
对,基本上可以这样认为,所谓缠论最精髓的就是均线的缠绕,均线缠绕在一起,就要时刻做好准备,等待市场真实方向的给出,然后快速的进场。
9. 缠论的精髓就是均线的缠绕?
对,基本上可以这样认为,所谓缠论最精髓的就是均线的缠绕,均线缠绕在一起,就要时刻做好准备,等待市场真实方向的给出,然后快速的进场。
10. 缠论的精髓就是均线的缠绕?
对,基本上可以这样认为,所谓缠论最精髓的就是均线的缠绕,均线缠绕在一起,就要时刻做好准备,等待市场真实方向的给出,然后快速的进场。
11. 缠论中枢与哪条均线有关?
缠论中枢与均线没有关系。
缠论是股市技术分析的种,当今非常流行。主要是通过对上涨或下跌的走势按笔划线,通常情况下由3笔(涨、跌、涨构成上涨中枢或跌、涨、跌构成下跌中枢)、5笔甚至更多笔组成一个中枢结构来判断未来股市的走势。而均线是按时间级别来分的均价走势。两者采取的技术方法不同。
12. 缠论中枢与哪条均线有关?
缠论中枢与均线没有关系。
缠论是股市技术分析的种,当今非常流行。主要是通过对上涨或下跌的走势按笔划线,通常情况下由3笔(涨、跌、涨构成上涨中枢或跌、涨、跌构成下跌中枢)、5笔甚至更多笔组成一个中枢结构来判断未来股市的走势。而均线是按时间级别来分的均价走势。两者采取的技术方法不同。
13. 均线周期如何选择?
有关均线周期的设置,看法还是有不同的。
很多交易员,为了练习自己盘感与K线技术,根本就不要看均线,因为均线局限了他的思维。
当然了,有对于多数投资者而言,有总比没有强。而设置均线周期其实也是一门科学,对于技术的选择多数时候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只要你对某些技术和方法相对娴熟,也没有对错之分。
普通的均线设置,其实股票交易软件上都已经设置好了,既然你有这么一问,还是比较好学的。5、10、20、60、120、250日,这些均线设置都是系统默认的,具体使用起来有没有效果,其实也是跟每个股票的主力炒作手法而异,也不可一概而论。
我长期使用均线反而不是这些,跟很多人均线系统不同。
戴若·顾比(Daryl Guppy),国际投资大师,被誉为“全球金融市场十大技术分析大师”之一、“图表先生”。他被新加坡股票交易所、澳大利亚股票交易所和马来西亚股票交易所职业经纪人及交易者尊为“教父”级的殿堂人物,同时也是美国知名财经频道CNBC长年客座嘉宾,以及金融市场技术分析类畅销书作者,代表丛书有《趋势交易》、《顾比交易方法》、《股市投资三十六计》等。
他长时间根据市场走势的研究,用了两组指数移动平均数进行分析:短期组——由3日、5日、8日、10日、12日和15日移动平均线构成,透露市场短期投机者的行为;长期组——由30日、35日、40日、45日、50日和60日移动平均线构成,反映长期投资者的行为。
但这样确实比较复杂,戴若·顾比其实告诉了我们一个神奇的现象,也就是那么一串数字。1 、2、3、5、8、13、21、34、55、89……
这一组数字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也是就是说,前面两个数字相加等于后面的数字。而通过这一组数字设置出来的均线相对有效,加上我们长期运用均线周期的实践,于是一组相对有效的均线出来了,5、13、45、65,后面你可以跟上半年线120,或者年线250日。
5、13日均线则是短期均线,45、65为中长线组合,有人说了,那组神奇数据里没有45,65呀?这是根据经验得出来的,55日均线前后相差10日显得更为有效,经验总结,没有绝对的对与错。
关键还有问题,技术的东西不能死搬硬套,因为这不是神,做一个参考而已。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14. 均线周期如何选择?
有关均线周期的设置,看法还是有不同的。
很多交易员,为了练习自己盘感与K线技术,根本就不要看均线,因为均线局限了他的思维。
当然了,有对于多数投资者而言,有总比没有强。而设置均线周期其实也是一门科学,对于技术的选择多数时候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只要你对某些技术和方法相对娴熟,也没有对错之分。
普通的均线设置,其实股票交易软件上都已经设置好了,既然你有这么一问,还是比较好学的。5、10、20、60、120、250日,这些均线设置都是系统默认的,具体使用起来有没有效果,其实也是跟每个股票的主力炒作手法而异,也不可一概而论。
我长期使用均线反而不是这些,跟很多人均线系统不同。
戴若·顾比(Daryl Guppy),国际投资大师,被誉为“全球金融市场十大技术分析大师”之一、“图表先生”。他被新加坡股票交易所、澳大利亚股票交易所和马来西亚股票交易所职业经纪人及交易者尊为“教父”级的殿堂人物,同时也是美国知名财经频道CNBC长年客座嘉宾,以及金融市场技术分析类畅销书作者,代表丛书有《趋势交易》、《顾比交易方法》、《股市投资三十六计》等。
他长时间根据市场走势的研究,用了两组指数移动平均数进行分析:短期组——由3日、5日、8日、10日、12日和15日移动平均线构成,透露市场短期投机者的行为;长期组——由30日、35日、40日、45日、50日和60日移动平均线构成,反映长期投资者的行为。
但这样确实比较复杂,戴若·顾比其实告诉了我们一个神奇的现象,也就是那么一串数字。1 、2、3、5、8、13、21、34、55、89……
这一组数字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也是就是说,前面两个数字相加等于后面的数字。而通过这一组数字设置出来的均线相对有效,加上我们长期运用均线周期的实践,于是一组相对有效的均线出来了,5、13、45、65,后面你可以跟上半年线120,或者年线250日。
5、13日均线则是短期均线,45、65为中长线组合,有人说了,那组神奇数据里没有45,65呀?这是根据经验得出来的,55日均线前后相差10日显得更为有效,经验总结,没有绝对的对与错。
关键还有问题,技术的东西不能死搬硬套,因为这不是神,做一个参考而已。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15. 均线周期如何选择?
有关均线周期的设置,看法还是有不同的。
很多交易员,为了练习自己盘感与K线技术,根本就不要看均线,因为均线局限了他的思维。
当然了,有对于多数投资者而言,有总比没有强。而设置均线周期其实也是一门科学,对于技术的选择多数时候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只要你对某些技术和方法相对娴熟,也没有对错之分。
普通的均线设置,其实股票交易软件上都已经设置好了,既然你有这么一问,还是比较好学的。5、10、20、60、120、250日,这些均线设置都是系统默认的,具体使用起来有没有效果,其实也是跟每个股票的主力炒作手法而异,也不可一概而论。
我长期使用均线反而不是这些,跟很多人均线系统不同。
戴若·顾比(Daryl Guppy),国际投资大师,被誉为“全球金融市场十大技术分析大师”之一、“图表先生”。他被新加坡股票交易所、澳大利亚股票交易所和马来西亚股票交易所职业经纪人及交易者尊为“教父”级的殿堂人物,同时也是美国知名财经频道CNBC长年客座嘉宾,以及金融市场技术分析类畅销书作者,代表丛书有《趋势交易》、《顾比交易方法》、《股市投资三十六计》等。
他长时间根据市场走势的研究,用了两组指数移动平均数进行分析:短期组——由3日、5日、8日、10日、12日和15日移动平均线构成,透露市场短期投机者的行为;长期组——由30日、35日、40日、45日、50日和60日移动平均线构成,反映长期投资者的行为。
但这样确实比较复杂,戴若·顾比其实告诉了我们一个神奇的现象,也就是那么一串数字。1 、2、3、5、8、13、21、34、55、89……
这一组数字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也是就是说,前面两个数字相加等于后面的数字。而通过这一组数字设置出来的均线相对有效,加上我们长期运用均线周期的实践,于是一组相对有效的均线出来了,5、13、45、65,后面你可以跟上半年线120,或者年线250日。
5、13日均线则是短期均线,45、65为中长线组合,有人说了,那组神奇数据里没有45,65呀?这是根据经验得出来的,55日均线前后相差10日显得更为有效,经验总结,没有绝对的对与错。
关键还有问题,技术的东西不能死搬硬套,因为这不是神,做一个参考而已。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16. 均线周期如何选择?
有关均线周期的设置,看法还是有不同的。
很多交易员,为了练习自己盘感与K线技术,根本就不要看均线,因为均线局限了他的思维。
当然了,有对于多数投资者而言,有总比没有强。而设置均线周期其实也是一门科学,对于技术的选择多数时候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只要你对某些技术和方法相对娴熟,也没有对错之分。
普通的均线设置,其实股票交易软件上都已经设置好了,既然你有这么一问,还是比较好学的。5、10、20、60、120、250日,这些均线设置都是系统默认的,具体使用起来有没有效果,其实也是跟每个股票的主力炒作手法而异,也不可一概而论。
我长期使用均线反而不是这些,跟很多人均线系统不同。
戴若·顾比(Daryl Guppy),国际投资大师,被誉为“全球金融市场十大技术分析大师”之一、“图表先生”。他被新加坡股票交易所、澳大利亚股票交易所和马来西亚股票交易所职业经纪人及交易者尊为“教父”级的殿堂人物,同时也是美国知名财经频道CNBC长年客座嘉宾,以及金融市场技术分析类畅销书作者,代表丛书有《趋势交易》、《顾比交易方法》、《股市投资三十六计》等。
他长时间根据市场走势的研究,用了两组指数移动平均数进行分析:短期组——由3日、5日、8日、10日、12日和15日移动平均线构成,透露市场短期投机者的行为;长期组——由30日、35日、40日、45日、50日和60日移动平均线构成,反映长期投资者的行为。
但这样确实比较复杂,戴若·顾比其实告诉了我们一个神奇的现象,也就是那么一串数字。1 、2、3、5、8、13、21、34、55、89……
这一组数字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也是就是说,前面两个数字相加等于后面的数字。而通过这一组数字设置出来的均线相对有效,加上我们长期运用均线周期的实践,于是一组相对有效的均线出来了,5、13、45、65,后面你可以跟上半年线120,或者年线250日。
5、13日均线则是短期均线,45、65为中长线组合,有人说了,那组神奇数据里没有45,65呀?这是根据经验得出来的,55日均线前后相差10日显得更为有效,经验总结,没有绝对的对与错。
关键还有问题,技术的东西不能死搬硬套,因为这不是神,做一个参考而已。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