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扶贫拔穷根(乡村五大振兴村级做了哪些工作?)
1. 乡村五大振兴村级做了哪些工作?
产业振兴是物资基础,要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将产业振兴摆在突出位置,拓展农业产业深度融合,延伸农业产业链,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新业态,为产业振兴、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创造健康稳定的运行环境,消除农村贫困,共同走向生活富裕。
人才振兴是动力基础,要将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基层治理的基础性工程,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队伍,建立“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的长效机制,强化引进人才的引领示范作用,搭建干事创业平台,就地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吸引各类优秀人才返乡创业,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激活农村的创新活力。
文化振兴是底蕴基础,要把文化振兴贯穿于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各领域、全过程,打造特色文化产业,培育文化扶贫人才,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现文化传承创新和经济效益的“比翼齐飞”,在精神激励与物质丰富的合力下,形成拔穷根、真脱贫的决胜之势,为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提供持续的精神动力。
生态振兴是持续基础。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牢固树立“两山论”发展理念,落实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引导贫困群众参与生态治理、生态管护,提高贫困人口受益水平,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
组织振兴是后备基础。基层党组织是“主心骨”,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加强党组织对村委会、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工作领导,抓实建强基层党组织,推行村党组织书记“一肩挑”,村“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优化农村带头人队伍,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发挥农民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作用,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2. 乡村五大振兴村级做了哪些工作?
产业振兴是物资基础,要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将产业振兴摆在突出位置,拓展农业产业深度融合,延伸农业产业链,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新业态,为产业振兴、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创造健康稳定的运行环境,消除农村贫困,共同走向生活富裕。
人才振兴是动力基础,要将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基层治理的基础性工程,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队伍,建立“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的长效机制,强化引进人才的引领示范作用,搭建干事创业平台,就地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吸引各类优秀人才返乡创业,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激活农村的创新活力。
文化振兴是底蕴基础,要把文化振兴贯穿于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各领域、全过程,打造特色文化产业,培育文化扶贫人才,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现文化传承创新和经济效益的“比翼齐飞”,在精神激励与物质丰富的合力下,形成拔穷根、真脱贫的决胜之势,为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提供持续的精神动力。
生态振兴是持续基础。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牢固树立“两山论”发展理念,落实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引导贫困群众参与生态治理、生态管护,提高贫困人口受益水平,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
组织振兴是后备基础。基层党组织是“主心骨”,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加强党组织对村委会、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工作领导,抓实建强基层党组织,推行村党组织书记“一肩挑”,村“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优化农村带头人队伍,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发挥农民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作用,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3. 乡村五大振兴村级做了哪些工作?
产业振兴是物资基础,要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将产业振兴摆在突出位置,拓展农业产业深度融合,延伸农业产业链,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新业态,为产业振兴、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创造健康稳定的运行环境,消除农村贫困,共同走向生活富裕。
人才振兴是动力基础,要将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基层治理的基础性工程,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队伍,建立“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的长效机制,强化引进人才的引领示范作用,搭建干事创业平台,就地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吸引各类优秀人才返乡创业,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激活农村的创新活力。
文化振兴是底蕴基础,要把文化振兴贯穿于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各领域、全过程,打造特色文化产业,培育文化扶贫人才,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现文化传承创新和经济效益的“比翼齐飞”,在精神激励与物质丰富的合力下,形成拔穷根、真脱贫的决胜之势,为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提供持续的精神动力。
生态振兴是持续基础。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牢固树立“两山论”发展理念,落实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引导贫困群众参与生态治理、生态管护,提高贫困人口受益水平,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
组织振兴是后备基础。基层党组织是“主心骨”,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加强党组织对村委会、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工作领导,抓实建强基层党组织,推行村党组织书记“一肩挑”,村“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优化农村带头人队伍,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发挥农民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作用,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4. 我国怎么一步一步实现小康的?
坚持党的领导与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有机坚持党的领导,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保障。发挥人民群众作为脱贫和建设主体的关键作用,广大党员干部深入一线、冲锋在前,和人民群众拧成一股绳,同心“拔穷根”,走上“致富路”。坚持党的领导与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有机统一,让小康社会建设始终具有坚强领导和内生动力。
5. 产业八要素?
农业产业革命“八要素”,即选择产业、培训农民、技术服务、筹措资金、组织方式、产销对接、利益联结、基层党建,是全省上下农业产业革命具体实践的“方法论”和“关键招”。
培训农民。贵在贴近生产、实在管用。“贴近生产”就是要办好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开展有针对性的实用技术和实用技能培训,解决好种不好、养不好、卖不好的问题;“实在管用”就是要突出提高农民综合素质这个重点,从思想上拔穷根,消除精神贫困,激发群众脱贫致富内生动力。
技术服务。贵在专业科学、全程全面。“专业科学”就是要围绕特色优势产业的重点环节,构建“产、学、研、用”联合协作机制,实现问题就地攻关、技术就地集成、成果就地转化;“全程全面”就是必须加强科技兴农、智慧兴农,把技术服务与技能培训结合起来,为群众提供育种育苗、田间管理、疫病防治等全过程技术服务。
资金筹措。贵在多元投入、规范高效。“多元投入”就是要创新财政支农方式、拓展金融资金渠道、带动城市工商资本反哺农业、反哺农村;“规范高效”就是要用好脱贫攻坚产业基金,优化资金拨付流程,简化审批程序,切实做到组织申报快、审批放款快、落地见效快。
组织方式。贵在优势互补、带动农民。“优势互补”就是要发挥各类基层组织的作用,优化资源配置,凝聚各方力量,激发产业革命的持久动力;“带动农民”就是要坚持“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的思路,明确贫困户、农户在绿色优质农产品产业链、利益链中的位置,保障农民利益。
产销对接。贵在未雨绸缪、无缝衔接。“未雨绸缪”就是要充分发挥贵州的生态、气候、环保优势,在品种、生产、流通、加工、管理等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努力降低成本、提高品质;“无缝衔接”就是要建立完善产销对接机制,开展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社对接。
利益联接。贵在机制合理、惠农增收。“机制合理”就是通过科学的制度设计和模式设定,使农户特别是贫困户成为最大、最终、最广泛的受益者;“惠农增收”就是要拓展农民转移就业渠道,增加农民工资性、经营性收入。
基层党建。贵在发挥作用、提升组织力。“发挥作用”就是要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打好振兴农村经济的产业革命提供坚强保证和有力支撑;“提升组织力”就是要突出政治功能,让基层党组织成为产业革命的“指挥所”和“先锋队”,不断强化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6. 产业发展包含的要素?
答产业发展八要素,即产业选择、培训农民、技术服务、资金筹措、组织方式、产销对接、利益联接、基层党建。产业选择:因地制宜,凸显特色。培训农民:贴近生产,实在管用,开展针对性的技术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激发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技术服务:为群众提供育种育苗、田间管理、疫病防治等全过程技术服务。
产业发展八要素内容是
1、产业选择
因地制宜、凸显特色。“因地制宜”就是真正把自身比较优势发挥好;“凸显特色”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精,并且有质量有规模有品牌,提高生产力水平,降低劳动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
2、培训农民
贴近生产、实在管用。“贴近生产”就是要办好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开展有针对性的实用技术和实用技能培训,解决好种不好、养不好、卖不好的问题;“实在管用”就是要突出提高农民综合素质这个重点,从思想上拔穷根,消除精神贫困,激发群众脱贫致富内生动力。
3、技术服务
专业科学、全程全面。“专业科学”就是要围绕特色优势产业的重点环节,构建“产、学、研、用”联合协作机制,实现问题就地攻关、技术就地集成、成果就地转化;“全程全面”就是必须加强科技兴农、智慧兴农,把技术服务与技能培训结合起来,为群众提供育种育苗、田间管理、疫病防治等全过程技术服务。
4、资金筹措
多元投入、规范高效。“多元投入”就是要创新财政支农方式、拓展金融资金渠道、带动城市工商资本反哺农业、反哺农村;“规范高效”就是要用好脱贫攻坚产业基金,优化资金拨付流程,简化审批程序,切实做到组织申报快、审批放款快、落地见效快。
5、组织方式
优势互补、带动农民。“优势互补”就是要发挥各类基层组织的作用,优化资源配置,凝聚各方力量,激发产业革命的持久动力;“带动农民”就是要坚持“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的思路,明确贫困户、农户在绿色优质农产品产业链、利益链中的位置,保障农民利益。
6、产销对接
未雨绸缪、无缝衔接。“未雨绸缪”就是要充分发挥贵州的生态、气候、环保优势,在品种、生产、流通、加工、管理等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努力降低成本、提高品质;“无缝衔接”就是要建立完善产销对接机制,开展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社对接。
7、利益联接
机制合理、惠农增收。“机制合理”就是通过科学的制度设计和模式设定,使农户特别是贫困户成为最大、最终、最广泛的受益者;“惠农增收”就是要拓展农民转移就业渠道,增加农民工资性、经营性收入。
8、基层党建
发挥作用、提升组织力。“发挥作用”就是要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打好振兴农村经济的产业革命提供坚强保证和有力支撑;“提升组织力”就是要突出政治功能,让基层党组织成为产业革命的“指挥所”和“先锋队”,不断强化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7. 我国怎么一步一步实现小康的?
坚持党的领导与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有机坚持党的领导,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保障。发挥人民群众作为脱贫和建设主体的关键作用,广大党员干部深入一线、冲锋在前,和人民群众拧成一股绳,同心“拔穷根”,走上“致富路”。坚持党的领导与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有机统一,让小康社会建设始终具有坚强领导和内生动力。
8. 产业八要素?
农业产业革命“八要素”,即选择产业、培训农民、技术服务、筹措资金、组织方式、产销对接、利益联结、基层党建,是全省上下农业产业革命具体实践的“方法论”和“关键招”。
培训农民。贵在贴近生产、实在管用。“贴近生产”就是要办好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开展有针对性的实用技术和实用技能培训,解决好种不好、养不好、卖不好的问题;“实在管用”就是要突出提高农民综合素质这个重点,从思想上拔穷根,消除精神贫困,激发群众脱贫致富内生动力。
技术服务。贵在专业科学、全程全面。“专业科学”就是要围绕特色优势产业的重点环节,构建“产、学、研、用”联合协作机制,实现问题就地攻关、技术就地集成、成果就地转化;“全程全面”就是必须加强科技兴农、智慧兴农,把技术服务与技能培训结合起来,为群众提供育种育苗、田间管理、疫病防治等全过程技术服务。
资金筹措。贵在多元投入、规范高效。“多元投入”就是要创新财政支农方式、拓展金融资金渠道、带动城市工商资本反哺农业、反哺农村;“规范高效”就是要用好脱贫攻坚产业基金,优化资金拨付流程,简化审批程序,切实做到组织申报快、审批放款快、落地见效快。
组织方式。贵在优势互补、带动农民。“优势互补”就是要发挥各类基层组织的作用,优化资源配置,凝聚各方力量,激发产业革命的持久动力;“带动农民”就是要坚持“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的思路,明确贫困户、农户在绿色优质农产品产业链、利益链中的位置,保障农民利益。
产销对接。贵在未雨绸缪、无缝衔接。“未雨绸缪”就是要充分发挥贵州的生态、气候、环保优势,在品种、生产、流通、加工、管理等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努力降低成本、提高品质;“无缝衔接”就是要建立完善产销对接机制,开展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社对接。
利益联接。贵在机制合理、惠农增收。“机制合理”就是通过科学的制度设计和模式设定,使农户特别是贫困户成为最大、最终、最广泛的受益者;“惠农增收”就是要拓展农民转移就业渠道,增加农民工资性、经营性收入。
基层党建。贵在发挥作用、提升组织力。“发挥作用”就是要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打好振兴农村经济的产业革命提供坚强保证和有力支撑;“提升组织力”就是要突出政治功能,让基层党组织成为产业革命的“指挥所”和“先锋队”,不断强化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9. 产业发展包含的要素?
答产业发展八要素,即产业选择、培训农民、技术服务、资金筹措、组织方式、产销对接、利益联接、基层党建。产业选择:因地制宜,凸显特色。培训农民:贴近生产,实在管用,开展针对性的技术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激发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技术服务:为群众提供育种育苗、田间管理、疫病防治等全过程技术服务。
产业发展八要素内容是
1、产业选择
因地制宜、凸显特色。“因地制宜”就是真正把自身比较优势发挥好;“凸显特色”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精,并且有质量有规模有品牌,提高生产力水平,降低劳动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
2、培训农民
贴近生产、实在管用。“贴近生产”就是要办好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开展有针对性的实用技术和实用技能培训,解决好种不好、养不好、卖不好的问题;“实在管用”就是要突出提高农民综合素质这个重点,从思想上拔穷根,消除精神贫困,激发群众脱贫致富内生动力。
3、技术服务
专业科学、全程全面。“专业科学”就是要围绕特色优势产业的重点环节,构建“产、学、研、用”联合协作机制,实现问题就地攻关、技术就地集成、成果就地转化;“全程全面”就是必须加强科技兴农、智慧兴农,把技术服务与技能培训结合起来,为群众提供育种育苗、田间管理、疫病防治等全过程技术服务。
4、资金筹措
多元投入、规范高效。“多元投入”就是要创新财政支农方式、拓展金融资金渠道、带动城市工商资本反哺农业、反哺农村;“规范高效”就是要用好脱贫攻坚产业基金,优化资金拨付流程,简化审批程序,切实做到组织申报快、审批放款快、落地见效快。
5、组织方式
优势互补、带动农民。“优势互补”就是要发挥各类基层组织的作用,优化资源配置,凝聚各方力量,激发产业革命的持久动力;“带动农民”就是要坚持“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的思路,明确贫困户、农户在绿色优质农产品产业链、利益链中的位置,保障农民利益。
6、产销对接
未雨绸缪、无缝衔接。“未雨绸缪”就是要充分发挥贵州的生态、气候、环保优势,在品种、生产、流通、加工、管理等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努力降低成本、提高品质;“无缝衔接”就是要建立完善产销对接机制,开展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社对接。
7、利益联接
机制合理、惠农增收。“机制合理”就是通过科学的制度设计和模式设定,使农户特别是贫困户成为最大、最终、最广泛的受益者;“惠农增收”就是要拓展农民转移就业渠道,增加农民工资性、经营性收入。
8、基层党建
发挥作用、提升组织力。“发挥作用”就是要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打好振兴农村经济的产业革命提供坚强保证和有力支撑;“提升组织力”就是要突出政治功能,让基层党组织成为产业革命的“指挥所”和“先锋队”,不断强化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10. 产业发展包含的要素?
答产业发展八要素,即产业选择、培训农民、技术服务、资金筹措、组织方式、产销对接、利益联接、基层党建。产业选择:因地制宜,凸显特色。培训农民:贴近生产,实在管用,开展针对性的技术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激发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技术服务:为群众提供育种育苗、田间管理、疫病防治等全过程技术服务。
产业发展八要素内容是
1、产业选择
因地制宜、凸显特色。“因地制宜”就是真正把自身比较优势发挥好;“凸显特色”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精,并且有质量有规模有品牌,提高生产力水平,降低劳动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
2、培训农民
贴近生产、实在管用。“贴近生产”就是要办好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开展有针对性的实用技术和实用技能培训,解决好种不好、养不好、卖不好的问题;“实在管用”就是要突出提高农民综合素质这个重点,从思想上拔穷根,消除精神贫困,激发群众脱贫致富内生动力。
3、技术服务
专业科学、全程全面。“专业科学”就是要围绕特色优势产业的重点环节,构建“产、学、研、用”联合协作机制,实现问题就地攻关、技术就地集成、成果就地转化;“全程全面”就是必须加强科技兴农、智慧兴农,把技术服务与技能培训结合起来,为群众提供育种育苗、田间管理、疫病防治等全过程技术服务。
4、资金筹措
多元投入、规范高效。“多元投入”就是要创新财政支农方式、拓展金融资金渠道、带动城市工商资本反哺农业、反哺农村;“规范高效”就是要用好脱贫攻坚产业基金,优化资金拨付流程,简化审批程序,切实做到组织申报快、审批放款快、落地见效快。
5、组织方式
优势互补、带动农民。“优势互补”就是要发挥各类基层组织的作用,优化资源配置,凝聚各方力量,激发产业革命的持久动力;“带动农民”就是要坚持“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的思路,明确贫困户、农户在绿色优质农产品产业链、利益链中的位置,保障农民利益。
6、产销对接
未雨绸缪、无缝衔接。“未雨绸缪”就是要充分发挥贵州的生态、气候、环保优势,在品种、生产、流通、加工、管理等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努力降低成本、提高品质;“无缝衔接”就是要建立完善产销对接机制,开展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社对接。
7、利益联接
机制合理、惠农增收。“机制合理”就是通过科学的制度设计和模式设定,使农户特别是贫困户成为最大、最终、最广泛的受益者;“惠农增收”就是要拓展农民转移就业渠道,增加农民工资性、经营性收入。
8、基层党建
发挥作用、提升组织力。“发挥作用”就是要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打好振兴农村经济的产业革命提供坚强保证和有力支撑;“提升组织力”就是要突出政治功能,让基层党组织成为产业革命的“指挥所”和“先锋队”,不断强化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11. 我国怎么一步一步实现小康的?
坚持党的领导与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有机坚持党的领导,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保障。发挥人民群众作为脱贫和建设主体的关键作用,广大党员干部深入一线、冲锋在前,和人民群众拧成一股绳,同心“拔穷根”,走上“致富路”。坚持党的领导与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有机统一,让小康社会建设始终具有坚强领导和内生动力。
12. 产业发展包含的要素?
答产业发展八要素,即产业选择、培训农民、技术服务、资金筹措、组织方式、产销对接、利益联接、基层党建。产业选择:因地制宜,凸显特色。培训农民:贴近生产,实在管用,开展针对性的技术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激发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技术服务:为群众提供育种育苗、田间管理、疫病防治等全过程技术服务。
产业发展八要素内容是
1、产业选择
因地制宜、凸显特色。“因地制宜”就是真正把自身比较优势发挥好;“凸显特色”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精,并且有质量有规模有品牌,提高生产力水平,降低劳动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
2、培训农民
贴近生产、实在管用。“贴近生产”就是要办好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开展有针对性的实用技术和实用技能培训,解决好种不好、养不好、卖不好的问题;“实在管用”就是要突出提高农民综合素质这个重点,从思想上拔穷根,消除精神贫困,激发群众脱贫致富内生动力。
3、技术服务
专业科学、全程全面。“专业科学”就是要围绕特色优势产业的重点环节,构建“产、学、研、用”联合协作机制,实现问题就地攻关、技术就地集成、成果就地转化;“全程全面”就是必须加强科技兴农、智慧兴农,把技术服务与技能培训结合起来,为群众提供育种育苗、田间管理、疫病防治等全过程技术服务。
4、资金筹措
多元投入、规范高效。“多元投入”就是要创新财政支农方式、拓展金融资金渠道、带动城市工商资本反哺农业、反哺农村;“规范高效”就是要用好脱贫攻坚产业基金,优化资金拨付流程,简化审批程序,切实做到组织申报快、审批放款快、落地见效快。
5、组织方式
优势互补、带动农民。“优势互补”就是要发挥各类基层组织的作用,优化资源配置,凝聚各方力量,激发产业革命的持久动力;“带动农民”就是要坚持“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的思路,明确贫困户、农户在绿色优质农产品产业链、利益链中的位置,保障农民利益。
6、产销对接
未雨绸缪、无缝衔接。“未雨绸缪”就是要充分发挥贵州的生态、气候、环保优势,在品种、生产、流通、加工、管理等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努力降低成本、提高品质;“无缝衔接”就是要建立完善产销对接机制,开展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社对接。
7、利益联接
机制合理、惠农增收。“机制合理”就是通过科学的制度设计和模式设定,使农户特别是贫困户成为最大、最终、最广泛的受益者;“惠农增收”就是要拓展农民转移就业渠道,增加农民工资性、经营性收入。
8、基层党建
发挥作用、提升组织力。“发挥作用”就是要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打好振兴农村经济的产业革命提供坚强保证和有力支撑;“提升组织力”就是要突出政治功能,让基层党组织成为产业革命的“指挥所”和“先锋队”,不断强化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13. 产业八要素?
农业产业革命“八要素”,即选择产业、培训农民、技术服务、筹措资金、组织方式、产销对接、利益联结、基层党建,是全省上下农业产业革命具体实践的“方法论”和“关键招”。
培训农民。贵在贴近生产、实在管用。“贴近生产”就是要办好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开展有针对性的实用技术和实用技能培训,解决好种不好、养不好、卖不好的问题;“实在管用”就是要突出提高农民综合素质这个重点,从思想上拔穷根,消除精神贫困,激发群众脱贫致富内生动力。
技术服务。贵在专业科学、全程全面。“专业科学”就是要围绕特色优势产业的重点环节,构建“产、学、研、用”联合协作机制,实现问题就地攻关、技术就地集成、成果就地转化;“全程全面”就是必须加强科技兴农、智慧兴农,把技术服务与技能培训结合起来,为群众提供育种育苗、田间管理、疫病防治等全过程技术服务。
资金筹措。贵在多元投入、规范高效。“多元投入”就是要创新财政支农方式、拓展金融资金渠道、带动城市工商资本反哺农业、反哺农村;“规范高效”就是要用好脱贫攻坚产业基金,优化资金拨付流程,简化审批程序,切实做到组织申报快、审批放款快、落地见效快。
组织方式。贵在优势互补、带动农民。“优势互补”就是要发挥各类基层组织的作用,优化资源配置,凝聚各方力量,激发产业革命的持久动力;“带动农民”就是要坚持“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的思路,明确贫困户、农户在绿色优质农产品产业链、利益链中的位置,保障农民利益。
产销对接。贵在未雨绸缪、无缝衔接。“未雨绸缪”就是要充分发挥贵州的生态、气候、环保优势,在品种、生产、流通、加工、管理等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努力降低成本、提高品质;“无缝衔接”就是要建立完善产销对接机制,开展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社对接。
利益联接。贵在机制合理、惠农增收。“机制合理”就是通过科学的制度设计和模式设定,使农户特别是贫困户成为最大、最终、最广泛的受益者;“惠农增收”就是要拓展农民转移就业渠道,增加农民工资性、经营性收入。
基层党建。贵在发挥作用、提升组织力。“发挥作用”就是要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打好振兴农村经济的产业革命提供坚强保证和有力支撑;“提升组织力”就是要突出政治功能,让基层党组织成为产业革命的“指挥所”和“先锋队”,不断强化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14. 2021最美十大人物事迹?
1、张定宇:身患绝症坚守抗疫一线的人民英雄
【人物事迹】
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是最早接诊新冠患者的定点医院,收治病人全部为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是抗击疫情的最前沿。身为院长的张定宇日夜坚守,果断决策,处理得当,带领全体医护人员,为抗击疫情做出重要贡献。张定宇自己还是一位病人, 2018年10月他被确诊为患有渐冻症,在新冠袭击武汉时,张定宇隐瞒了病情,也无法照顾已感染新冠的妻子,一直坚守在抗疫一线。
2020年9月8日,张定宇被授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
2、陈陆:为救援群众牺牲在洪水中的消防员
【人物事迹】
2020年夏天,安徽庐江县遭受百年一遇洪灾。7月22日,庐江县石大圩漫堤决口,约6500人被洪水围困,情况危急。当天,安徽省庐江县消防救援大队政治教导员陈陆带领大队辗转5个乡镇,连续奋战,成功转移群众2665人。在营救过程中,决口突然扩大,救援队员所乘橡皮艇被卷入激流漩涡侧翻,年仅36岁的陈陆英勇牺牲。
3、张桂梅:改变山区女童命运的公益校长
【人物事迹】
2000年,在云南儿童之家工作的张桂梅看到了很多农村贫困家庭的不幸,她希望创办一所免费女子高中,彻底解决山区贫困问题。
2007年,张桂梅成为党的十七大代表,她向公众讲述了自己的梦想,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2008年,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成立,这是全国唯一一所免费女高,专门供贫困家庭的女孩读书。学校建校12年以来,已有1645名大山里的女孩从这里走进大学完成学业,在各行各业做贡献。
4、万佐成、熊庚香:创办爱心厨房温暖无数人
【人物事迹】
万佐成和熊庚香是一对生活在江西南昌的普通夫妇。他们年过六旬,在江西省肿瘤医院附近经营一间露天厨房。从2003年起,这里也是一间共享“抗癌厨房”。
最初,老两口在肿瘤医院旁的小巷里经营油条摊位。每当收摊时,总有患者家属前来借锅灶炒菜,夫妇俩从不拒绝。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求助,万佐成和妻子就买了10多套厨具和煤球炉,多的时候,一天有近三百人来炒菜。因为设备大家共用,所以这个厨房被亲切地称为“抗癌厨房”。
为了让“抗癌厨房”能维持下去,万佐成夫妇开始收一点成本钱,炒菜收0.5元,后来,煤球涨价、电费涨价,二人难以支撑,炒1个菜就收1元,维持收支平衡。每年过年期间,厨房免费使用。
万熊夫妇的初心十分简单:“有的病治不好了,但是能让病人吃的好一些,家属的遗憾也能少一些”。他们还经常开导、帮助病人,让大伙感受到家的温暖。
在这间厨房的墙上,密密麻麻写满了电话号码。这些都是使用厨房的患者家属留下的,他们为了表达感谢,邀请老两口将来到自己家中作客。
5、王海:战功赫赫的志愿军英雄
【人物事迹】
王海1944年5月投身革命,1946年6月参军,1950年成为歼击机飞行员。在抗美援朝作战期间,他率领人民空军年轻的第一大队,与号称“世界王牌”的美国空军激战80余次,击落敌机29架,本人击落敌机9架。因功勋卓著,该大队后来被命名为“王海大队”。
志愿军归国后,王海先后任师长、副军长、军区空军司令员、空军副司令员、空军司令员等职,是十二、十三、十四届中央委员,1988年9月被中央军委授予空军上将军衔。王海几乎亲历了解放军空军发展的所有历史性时刻。
6、汪勇:疫情中志愿服务、守护医护的快递员
【人物事迹】
武汉抗疫最前线的金银潭医院就在汪勇的服务区。2020年除夕晚上,汪勇得知金银潭医院的护士约不到车回家,在线求助。他就说服家人,赶到金银潭医院,把护士送回家。看到那么多医生护士在抗疫一线连续奋战,连睡个安稳觉的地方都没有,汪勇心一横不再回家团聚,新年第一天他连续送了30名医护回家。一个人的能力有限,他就发动朋友圈来帮忙。司机缺口太大,汪勇就联系上了多家企业,最终让医护人员有了保障。
出行问题解决后,汪勇又多方联络,让便利店再次开工,解决了很多医护人员的用餐需求。疫情期间,汪勇专门建了一个医护服务群,只要医护人员在群里喊一声,汪勇和他的志愿队就会出来搞定。
7、谢军:与时间赛跑的北斗三号卫星首席总设计师
【人物事迹】
2020年6月,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最后一颗卫星发射成功,这代表着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全面完成。
谢军与北斗的故事很早就开始了。1982年,谢军大学毕业后即投身航天工业,参与了东方红二号通信卫星、风云二号气象卫星、海洋二号卫星等国家重大航天工程,并用了3年多的时间,让北斗卫星用上了自主研制的精准的原子钟。2004年,谢军担任北斗二号导航卫星总设计师。
在北斗三号卫星研制过程中,谢军团队创造性地实现了卫星批量化生产,仅用1年零14天的时间,将19颗导航卫星送入太空,创造了航天发射史的新纪录。
8、叶嘉莹:一心致力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女学者
【人物事迹】
叶嘉莹,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南开大学教授。
1950年代,叶嘉莹先后在台湾大学、淡江大学、台湾辅仁大学等校兼职教授诗词曲。几经辗转,1979年,叶嘉莹回到祖国,成为当时南开大学最受欢迎的古典文学教师。
七十年来,叶嘉莹培养了大批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典文学的人才,为传播中国文化作出重要贡献。她不仅精于传统诗词学,而且融中西文化学识于一炉,相对于前辈学者,她是更切近我们时代的一位大师。
过去几年,叶嘉莹陆续将自己的全部财产3500多万元捐赠给南开大学教育基金会,设立“迦陵基金”用于支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
9、毛相林:向绝地要天路,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当代愚公”
【人物事迹】
毛相林,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村委会主任。
毛相林43年坚守偏远山村,坚持苦干实干,带领村民用最原始的方式在悬崖峭壁上凿石修道,历时7年铺就一条8公里的“绝壁天路”。
2005年以来,他培育“三色”经济,发展乡村旅游,推进移风易俗,提振信心志气,把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让乡亲们改变了贫困落后面貌,过上了富裕文明生活。毛相林打通绝壁、誓拔穷根的事迹传遍了全国各地,赢得了人们广泛赞誉,他也陆续获得“时代楷模”“最美奋斗者”“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等荣誉称号。
10,国测一大队
【人物事迹】
山河功业存2020年5月,国测一大队第7次测量珠峰高度,最终测定珠穆朗玛峰的最新高程为8848.86米,向世界展示了我国测绘科技的巨大成就。
两下南极,7测珠峰,39次进驻内蒙古荒原,52次深入高原无人区,52次踏入沙漠腹地……自1954年建队以来,国测一大队徒步行程累计6000多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1500多圈。国测一大队的历史,就是一部挑战生命极限的英雄史。建队以来,有46名职工牺牲,还有许多人姓名难以寻找,连一块墓碑也没来得及立。他们的生命传奇唯有大地作证。
15. 2021最美十大人物事迹?
1、张定宇:身患绝症坚守抗疫一线的人民英雄
【人物事迹】
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是最早接诊新冠患者的定点医院,收治病人全部为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是抗击疫情的最前沿。身为院长的张定宇日夜坚守,果断决策,处理得当,带领全体医护人员,为抗击疫情做出重要贡献。张定宇自己还是一位病人, 2018年10月他被确诊为患有渐冻症,在新冠袭击武汉时,张定宇隐瞒了病情,也无法照顾已感染新冠的妻子,一直坚守在抗疫一线。
2020年9月8日,张定宇被授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
2、陈陆:为救援群众牺牲在洪水中的消防员
【人物事迹】
2020年夏天,安徽庐江县遭受百年一遇洪灾。7月22日,庐江县石大圩漫堤决口,约6500人被洪水围困,情况危急。当天,安徽省庐江县消防救援大队政治教导员陈陆带领大队辗转5个乡镇,连续奋战,成功转移群众2665人。在营救过程中,决口突然扩大,救援队员所乘橡皮艇被卷入激流漩涡侧翻,年仅36岁的陈陆英勇牺牲。
3、张桂梅:改变山区女童命运的公益校长
【人物事迹】
2000年,在云南儿童之家工作的张桂梅看到了很多农村贫困家庭的不幸,她希望创办一所免费女子高中,彻底解决山区贫困问题。
2007年,张桂梅成为党的十七大代表,她向公众讲述了自己的梦想,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2008年,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成立,这是全国唯一一所免费女高,专门供贫困家庭的女孩读书。学校建校12年以来,已有1645名大山里的女孩从这里走进大学完成学业,在各行各业做贡献。
4、万佐成、熊庚香:创办爱心厨房温暖无数人
【人物事迹】
万佐成和熊庚香是一对生活在江西南昌的普通夫妇。他们年过六旬,在江西省肿瘤医院附近经营一间露天厨房。从2003年起,这里也是一间共享“抗癌厨房”。
最初,老两口在肿瘤医院旁的小巷里经营油条摊位。每当收摊时,总有患者家属前来借锅灶炒菜,夫妇俩从不拒绝。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求助,万佐成和妻子就买了10多套厨具和煤球炉,多的时候,一天有近三百人来炒菜。因为设备大家共用,所以这个厨房被亲切地称为“抗癌厨房”。
为了让“抗癌厨房”能维持下去,万佐成夫妇开始收一点成本钱,炒菜收0.5元,后来,煤球涨价、电费涨价,二人难以支撑,炒1个菜就收1元,维持收支平衡。每年过年期间,厨房免费使用。
万熊夫妇的初心十分简单:“有的病治不好了,但是能让病人吃的好一些,家属的遗憾也能少一些”。他们还经常开导、帮助病人,让大伙感受到家的温暖。
在这间厨房的墙上,密密麻麻写满了电话号码。这些都是使用厨房的患者家属留下的,他们为了表达感谢,邀请老两口将来到自己家中作客。
5、王海:战功赫赫的志愿军英雄
【人物事迹】
王海1944年5月投身革命,1946年6月参军,1950年成为歼击机飞行员。在抗美援朝作战期间,他率领人民空军年轻的第一大队,与号称“世界王牌”的美国空军激战80余次,击落敌机29架,本人击落敌机9架。因功勋卓著,该大队后来被命名为“王海大队”。
志愿军归国后,王海先后任师长、副军长、军区空军司令员、空军副司令员、空军司令员等职,是十二、十三、十四届中央委员,1988年9月被中央军委授予空军上将军衔。王海几乎亲历了解放军空军发展的所有历史性时刻。
6、汪勇:疫情中志愿服务、守护医护的快递员
【人物事迹】
武汉抗疫最前线的金银潭医院就在汪勇的服务区。2020年除夕晚上,汪勇得知金银潭医院的护士约不到车回家,在线求助。他就说服家人,赶到金银潭医院,把护士送回家。看到那么多医生护士在抗疫一线连续奋战,连睡个安稳觉的地方都没有,汪勇心一横不再回家团聚,新年第一天他连续送了30名医护回家。一个人的能力有限,他就发动朋友圈来帮忙。司机缺口太大,汪勇就联系上了多家企业,最终让医护人员有了保障。
出行问题解决后,汪勇又多方联络,让便利店再次开工,解决了很多医护人员的用餐需求。疫情期间,汪勇专门建了一个医护服务群,只要医护人员在群里喊一声,汪勇和他的志愿队就会出来搞定。
7、谢军:与时间赛跑的北斗三号卫星首席总设计师
【人物事迹】
2020年6月,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最后一颗卫星发射成功,这代表着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全面完成。
谢军与北斗的故事很早就开始了。1982年,谢军大学毕业后即投身航天工业,参与了东方红二号通信卫星、风云二号气象卫星、海洋二号卫星等国家重大航天工程,并用了3年多的时间,让北斗卫星用上了自主研制的精准的原子钟。2004年,谢军担任北斗二号导航卫星总设计师。
在北斗三号卫星研制过程中,谢军团队创造性地实现了卫星批量化生产,仅用1年零14天的时间,将19颗导航卫星送入太空,创造了航天发射史的新纪录。
8、叶嘉莹:一心致力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女学者
【人物事迹】
叶嘉莹,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南开大学教授。
1950年代,叶嘉莹先后在台湾大学、淡江大学、台湾辅仁大学等校兼职教授诗词曲。几经辗转,1979年,叶嘉莹回到祖国,成为当时南开大学最受欢迎的古典文学教师。
七十年来,叶嘉莹培养了大批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典文学的人才,为传播中国文化作出重要贡献。她不仅精于传统诗词学,而且融中西文化学识于一炉,相对于前辈学者,她是更切近我们时代的一位大师。
过去几年,叶嘉莹陆续将自己的全部财产3500多万元捐赠给南开大学教育基金会,设立“迦陵基金”用于支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
9、毛相林:向绝地要天路,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当代愚公”
【人物事迹】
毛相林,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村委会主任。
毛相林43年坚守偏远山村,坚持苦干实干,带领村民用最原始的方式在悬崖峭壁上凿石修道,历时7年铺就一条8公里的“绝壁天路”。
2005年以来,他培育“三色”经济,发展乡村旅游,推进移风易俗,提振信心志气,把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让乡亲们改变了贫困落后面貌,过上了富裕文明生活。毛相林打通绝壁、誓拔穷根的事迹传遍了全国各地,赢得了人们广泛赞誉,他也陆续获得“时代楷模”“最美奋斗者”“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等荣誉称号。
10,国测一大队
【人物事迹】
山河功业存2020年5月,国测一大队第7次测量珠峰高度,最终测定珠穆朗玛峰的最新高程为8848.86米,向世界展示了我国测绘科技的巨大成就。
两下南极,7测珠峰,39次进驻内蒙古荒原,52次深入高原无人区,52次踏入沙漠腹地……自1954年建队以来,国测一大队徒步行程累计6000多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1500多圈。国测一大队的历史,就是一部挑战生命极限的英雄史。建队以来,有46名职工牺牲,还有许多人姓名难以寻找,连一块墓碑也没来得及立。他们的生命传奇唯有大地作证。
16. 乡村五大振兴村级做了哪些工作?
产业振兴是物资基础,要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将产业振兴摆在突出位置,拓展农业产业深度融合,延伸农业产业链,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新业态,为产业振兴、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创造健康稳定的运行环境,消除农村贫困,共同走向生活富裕。
人才振兴是动力基础,要将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基层治理的基础性工程,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队伍,建立“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的长效机制,强化引进人才的引领示范作用,搭建干事创业平台,就地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吸引各类优秀人才返乡创业,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激活农村的创新活力。
文化振兴是底蕴基础,要把文化振兴贯穿于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各领域、全过程,打造特色文化产业,培育文化扶贫人才,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现文化传承创新和经济效益的“比翼齐飞”,在精神激励与物质丰富的合力下,形成拔穷根、真脱贫的决胜之势,为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提供持续的精神动力。
生态振兴是持续基础。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牢固树立“两山论”发展理念,落实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引导贫困群众参与生态治理、生态管护,提高贫困人口受益水平,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
组织振兴是后备基础。基层党组织是“主心骨”,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加强党组织对村委会、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工作领导,抓实建强基层党组织,推行村党组织书记“一肩挑”,村“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优化农村带头人队伍,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发挥农民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作用,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17. 产业八要素?
农业产业革命“八要素”,即选择产业、培训农民、技术服务、筹措资金、组织方式、产销对接、利益联结、基层党建,是全省上下农业产业革命具体实践的“方法论”和“关键招”。
培训农民。贵在贴近生产、实在管用。“贴近生产”就是要办好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开展有针对性的实用技术和实用技能培训,解决好种不好、养不好、卖不好的问题;“实在管用”就是要突出提高农民综合素质这个重点,从思想上拔穷根,消除精神贫困,激发群众脱贫致富内生动力。
技术服务。贵在专业科学、全程全面。“专业科学”就是要围绕特色优势产业的重点环节,构建“产、学、研、用”联合协作机制,实现问题就地攻关、技术就地集成、成果就地转化;“全程全面”就是必须加强科技兴农、智慧兴农,把技术服务与技能培训结合起来,为群众提供育种育苗、田间管理、疫病防治等全过程技术服务。
资金筹措。贵在多元投入、规范高效。“多元投入”就是要创新财政支农方式、拓展金融资金渠道、带动城市工商资本反哺农业、反哺农村;“规范高效”就是要用好脱贫攻坚产业基金,优化资金拨付流程,简化审批程序,切实做到组织申报快、审批放款快、落地见效快。
组织方式。贵在优势互补、带动农民。“优势互补”就是要发挥各类基层组织的作用,优化资源配置,凝聚各方力量,激发产业革命的持久动力;“带动农民”就是要坚持“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的思路,明确贫困户、农户在绿色优质农产品产业链、利益链中的位置,保障农民利益。
产销对接。贵在未雨绸缪、无缝衔接。“未雨绸缪”就是要充分发挥贵州的生态、气候、环保优势,在品种、生产、流通、加工、管理等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努力降低成本、提高品质;“无缝衔接”就是要建立完善产销对接机制,开展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社对接。
利益联接。贵在机制合理、惠农增收。“机制合理”就是通过科学的制度设计和模式设定,使农户特别是贫困户成为最大、最终、最广泛的受益者;“惠农增收”就是要拓展农民转移就业渠道,增加农民工资性、经营性收入。
基层党建。贵在发挥作用、提升组织力。“发挥作用”就是要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打好振兴农村经济的产业革命提供坚强保证和有力支撑;“提升组织力”就是要突出政治功能,让基层党组织成为产业革命的“指挥所”和“先锋队”,不断强化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18. 2021最美十大人物事迹?
1、张定宇:身患绝症坚守抗疫一线的人民英雄
【人物事迹】
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是最早接诊新冠患者的定点医院,收治病人全部为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是抗击疫情的最前沿。身为院长的张定宇日夜坚守,果断决策,处理得当,带领全体医护人员,为抗击疫情做出重要贡献。张定宇自己还是一位病人, 2018年10月他被确诊为患有渐冻症,在新冠袭击武汉时,张定宇隐瞒了病情,也无法照顾已感染新冠的妻子,一直坚守在抗疫一线。
2020年9月8日,张定宇被授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
2、陈陆:为救援群众牺牲在洪水中的消防员
【人物事迹】
2020年夏天,安徽庐江县遭受百年一遇洪灾。7月22日,庐江县石大圩漫堤决口,约6500人被洪水围困,情况危急。当天,安徽省庐江县消防救援大队政治教导员陈陆带领大队辗转5个乡镇,连续奋战,成功转移群众2665人。在营救过程中,决口突然扩大,救援队员所乘橡皮艇被卷入激流漩涡侧翻,年仅36岁的陈陆英勇牺牲。
3、张桂梅:改变山区女童命运的公益校长
【人物事迹】
2000年,在云南儿童之家工作的张桂梅看到了很多农村贫困家庭的不幸,她希望创办一所免费女子高中,彻底解决山区贫困问题。
2007年,张桂梅成为党的十七大代表,她向公众讲述了自己的梦想,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2008年,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成立,这是全国唯一一所免费女高,专门供贫困家庭的女孩读书。学校建校12年以来,已有1645名大山里的女孩从这里走进大学完成学业,在各行各业做贡献。
4、万佐成、熊庚香:创办爱心厨房温暖无数人
【人物事迹】
万佐成和熊庚香是一对生活在江西南昌的普通夫妇。他们年过六旬,在江西省肿瘤医院附近经营一间露天厨房。从2003年起,这里也是一间共享“抗癌厨房”。
最初,老两口在肿瘤医院旁的小巷里经营油条摊位。每当收摊时,总有患者家属前来借锅灶炒菜,夫妇俩从不拒绝。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求助,万佐成和妻子就买了10多套厨具和煤球炉,多的时候,一天有近三百人来炒菜。因为设备大家共用,所以这个厨房被亲切地称为“抗癌厨房”。
为了让“抗癌厨房”能维持下去,万佐成夫妇开始收一点成本钱,炒菜收0.5元,后来,煤球涨价、电费涨价,二人难以支撑,炒1个菜就收1元,维持收支平衡。每年过年期间,厨房免费使用。
万熊夫妇的初心十分简单:“有的病治不好了,但是能让病人吃的好一些,家属的遗憾也能少一些”。他们还经常开导、帮助病人,让大伙感受到家的温暖。
在这间厨房的墙上,密密麻麻写满了电话号码。这些都是使用厨房的患者家属留下的,他们为了表达感谢,邀请老两口将来到自己家中作客。
5、王海:战功赫赫的志愿军英雄
【人物事迹】
王海1944年5月投身革命,1946年6月参军,1950年成为歼击机飞行员。在抗美援朝作战期间,他率领人民空军年轻的第一大队,与号称“世界王牌”的美国空军激战80余次,击落敌机29架,本人击落敌机9架。因功勋卓著,该大队后来被命名为“王海大队”。
志愿军归国后,王海先后任师长、副军长、军区空军司令员、空军副司令员、空军司令员等职,是十二、十三、十四届中央委员,1988年9月被中央军委授予空军上将军衔。王海几乎亲历了解放军空军发展的所有历史性时刻。
6、汪勇:疫情中志愿服务、守护医护的快递员
【人物事迹】
武汉抗疫最前线的金银潭医院就在汪勇的服务区。2020年除夕晚上,汪勇得知金银潭医院的护士约不到车回家,在线求助。他就说服家人,赶到金银潭医院,把护士送回家。看到那么多医生护士在抗疫一线连续奋战,连睡个安稳觉的地方都没有,汪勇心一横不再回家团聚,新年第一天他连续送了30名医护回家。一个人的能力有限,他就发动朋友圈来帮忙。司机缺口太大,汪勇就联系上了多家企业,最终让医护人员有了保障。
出行问题解决后,汪勇又多方联络,让便利店再次开工,解决了很多医护人员的用餐需求。疫情期间,汪勇专门建了一个医护服务群,只要医护人员在群里喊一声,汪勇和他的志愿队就会出来搞定。
7、谢军:与时间赛跑的北斗三号卫星首席总设计师
【人物事迹】
2020年6月,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最后一颗卫星发射成功,这代表着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全面完成。
谢军与北斗的故事很早就开始了。1982年,谢军大学毕业后即投身航天工业,参与了东方红二号通信卫星、风云二号气象卫星、海洋二号卫星等国家重大航天工程,并用了3年多的时间,让北斗卫星用上了自主研制的精准的原子钟。2004年,谢军担任北斗二号导航卫星总设计师。
在北斗三号卫星研制过程中,谢军团队创造性地实现了卫星批量化生产,仅用1年零14天的时间,将19颗导航卫星送入太空,创造了航天发射史的新纪录。
8、叶嘉莹:一心致力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女学者
【人物事迹】
叶嘉莹,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南开大学教授。
1950年代,叶嘉莹先后在台湾大学、淡江大学、台湾辅仁大学等校兼职教授诗词曲。几经辗转,1979年,叶嘉莹回到祖国,成为当时南开大学最受欢迎的古典文学教师。
七十年来,叶嘉莹培养了大批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典文学的人才,为传播中国文化作出重要贡献。她不仅精于传统诗词学,而且融中西文化学识于一炉,相对于前辈学者,她是更切近我们时代的一位大师。
过去几年,叶嘉莹陆续将自己的全部财产3500多万元捐赠给南开大学教育基金会,设立“迦陵基金”用于支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
9、毛相林:向绝地要天路,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当代愚公”
【人物事迹】
毛相林,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村委会主任。
毛相林43年坚守偏远山村,坚持苦干实干,带领村民用最原始的方式在悬崖峭壁上凿石修道,历时7年铺就一条8公里的“绝壁天路”。
2005年以来,他培育“三色”经济,发展乡村旅游,推进移风易俗,提振信心志气,把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让乡亲们改变了贫困落后面貌,过上了富裕文明生活。毛相林打通绝壁、誓拔穷根的事迹传遍了全国各地,赢得了人们广泛赞誉,他也陆续获得“时代楷模”“最美奋斗者”“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等荣誉称号。
10,国测一大队
【人物事迹】
山河功业存2020年5月,国测一大队第7次测量珠峰高度,最终测定珠穆朗玛峰的最新高程为8848.86米,向世界展示了我国测绘科技的巨大成就。
两下南极,7测珠峰,39次进驻内蒙古荒原,52次深入高原无人区,52次踏入沙漠腹地……自1954年建队以来,国测一大队徒步行程累计6000多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1500多圈。国测一大队的历史,就是一部挑战生命极限的英雄史。建队以来,有46名职工牺牲,还有许多人姓名难以寻找,连一块墓碑也没来得及立。他们的生命传奇唯有大地作证。
19. 2021最美十大人物事迹?
1、张定宇:身患绝症坚守抗疫一线的人民英雄
【人物事迹】
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是最早接诊新冠患者的定点医院,收治病人全部为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是抗击疫情的最前沿。身为院长的张定宇日夜坚守,果断决策,处理得当,带领全体医护人员,为抗击疫情做出重要贡献。张定宇自己还是一位病人, 2018年10月他被确诊为患有渐冻症,在新冠袭击武汉时,张定宇隐瞒了病情,也无法照顾已感染新冠的妻子,一直坚守在抗疫一线。
2020年9月8日,张定宇被授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
2、陈陆:为救援群众牺牲在洪水中的消防员
【人物事迹】
2020年夏天,安徽庐江县遭受百年一遇洪灾。7月22日,庐江县石大圩漫堤决口,约6500人被洪水围困,情况危急。当天,安徽省庐江县消防救援大队政治教导员陈陆带领大队辗转5个乡镇,连续奋战,成功转移群众2665人。在营救过程中,决口突然扩大,救援队员所乘橡皮艇被卷入激流漩涡侧翻,年仅36岁的陈陆英勇牺牲。
3、张桂梅:改变山区女童命运的公益校长
【人物事迹】
2000年,在云南儿童之家工作的张桂梅看到了很多农村贫困家庭的不幸,她希望创办一所免费女子高中,彻底解决山区贫困问题。
2007年,张桂梅成为党的十七大代表,她向公众讲述了自己的梦想,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2008年,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成立,这是全国唯一一所免费女高,专门供贫困家庭的女孩读书。学校建校12年以来,已有1645名大山里的女孩从这里走进大学完成学业,在各行各业做贡献。
4、万佐成、熊庚香:创办爱心厨房温暖无数人
【人物事迹】
万佐成和熊庚香是一对生活在江西南昌的普通夫妇。他们年过六旬,在江西省肿瘤医院附近经营一间露天厨房。从2003年起,这里也是一间共享“抗癌厨房”。
最初,老两口在肿瘤医院旁的小巷里经营油条摊位。每当收摊时,总有患者家属前来借锅灶炒菜,夫妇俩从不拒绝。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求助,万佐成和妻子就买了10多套厨具和煤球炉,多的时候,一天有近三百人来炒菜。因为设备大家共用,所以这个厨房被亲切地称为“抗癌厨房”。
为了让“抗癌厨房”能维持下去,万佐成夫妇开始收一点成本钱,炒菜收0.5元,后来,煤球涨价、电费涨价,二人难以支撑,炒1个菜就收1元,维持收支平衡。每年过年期间,厨房免费使用。
万熊夫妇的初心十分简单:“有的病治不好了,但是能让病人吃的好一些,家属的遗憾也能少一些”。他们还经常开导、帮助病人,让大伙感受到家的温暖。
在这间厨房的墙上,密密麻麻写满了电话号码。这些都是使用厨房的患者家属留下的,他们为了表达感谢,邀请老两口将来到自己家中作客。
5、王海:战功赫赫的志愿军英雄
【人物事迹】
王海1944年5月投身革命,1946年6月参军,1950年成为歼击机飞行员。在抗美援朝作战期间,他率领人民空军年轻的第一大队,与号称“世界王牌”的美国空军激战80余次,击落敌机29架,本人击落敌机9架。因功勋卓著,该大队后来被命名为“王海大队”。
志愿军归国后,王海先后任师长、副军长、军区空军司令员、空军副司令员、空军司令员等职,是十二、十三、十四届中央委员,1988年9月被中央军委授予空军上将军衔。王海几乎亲历了解放军空军发展的所有历史性时刻。
6、汪勇:疫情中志愿服务、守护医护的快递员
【人物事迹】
武汉抗疫最前线的金银潭医院就在汪勇的服务区。2020年除夕晚上,汪勇得知金银潭医院的护士约不到车回家,在线求助。他就说服家人,赶到金银潭医院,把护士送回家。看到那么多医生护士在抗疫一线连续奋战,连睡个安稳觉的地方都没有,汪勇心一横不再回家团聚,新年第一天他连续送了30名医护回家。一个人的能力有限,他就发动朋友圈来帮忙。司机缺口太大,汪勇就联系上了多家企业,最终让医护人员有了保障。
出行问题解决后,汪勇又多方联络,让便利店再次开工,解决了很多医护人员的用餐需求。疫情期间,汪勇专门建了一个医护服务群,只要医护人员在群里喊一声,汪勇和他的志愿队就会出来搞定。
7、谢军:与时间赛跑的北斗三号卫星首席总设计师
【人物事迹】
2020年6月,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最后一颗卫星发射成功,这代表着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全面完成。
谢军与北斗的故事很早就开始了。1982年,谢军大学毕业后即投身航天工业,参与了东方红二号通信卫星、风云二号气象卫星、海洋二号卫星等国家重大航天工程,并用了3年多的时间,让北斗卫星用上了自主研制的精准的原子钟。2004年,谢军担任北斗二号导航卫星总设计师。
在北斗三号卫星研制过程中,谢军团队创造性地实现了卫星批量化生产,仅用1年零14天的时间,将19颗导航卫星送入太空,创造了航天发射史的新纪录。
8、叶嘉莹:一心致力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女学者
【人物事迹】
叶嘉莹,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南开大学教授。
1950年代,叶嘉莹先后在台湾大学、淡江大学、台湾辅仁大学等校兼职教授诗词曲。几经辗转,1979年,叶嘉莹回到祖国,成为当时南开大学最受欢迎的古典文学教师。
七十年来,叶嘉莹培养了大批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典文学的人才,为传播中国文化作出重要贡献。她不仅精于传统诗词学,而且融中西文化学识于一炉,相对于前辈学者,她是更切近我们时代的一位大师。
过去几年,叶嘉莹陆续将自己的全部财产3500多万元捐赠给南开大学教育基金会,设立“迦陵基金”用于支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
9、毛相林:向绝地要天路,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当代愚公”
【人物事迹】
毛相林,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村委会主任。
毛相林43年坚守偏远山村,坚持苦干实干,带领村民用最原始的方式在悬崖峭壁上凿石修道,历时7年铺就一条8公里的“绝壁天路”。
2005年以来,他培育“三色”经济,发展乡村旅游,推进移风易俗,提振信心志气,把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让乡亲们改变了贫困落后面貌,过上了富裕文明生活。毛相林打通绝壁、誓拔穷根的事迹传遍了全国各地,赢得了人们广泛赞誉,他也陆续获得“时代楷模”“最美奋斗者”“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等荣誉称号。
10,国测一大队
【人物事迹】
山河功业存2020年5月,国测一大队第7次测量珠峰高度,最终测定珠穆朗玛峰的最新高程为8848.86米,向世界展示了我国测绘科技的巨大成就。
两下南极,7测珠峰,39次进驻内蒙古荒原,52次深入高原无人区,52次踏入沙漠腹地……自1954年建队以来,国测一大队徒步行程累计6000多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1500多圈。国测一大队的历史,就是一部挑战生命极限的英雄史。建队以来,有46名职工牺牲,还有许多人姓名难以寻找,连一块墓碑也没来得及立。他们的生命传奇唯有大地作证。
20. 我国怎么一步一步实现小康的?
坚持党的领导与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有机坚持党的领导,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保障。发挥人民群众作为脱贫和建设主体的关键作用,广大党员干部深入一线、冲锋在前,和人民群众拧成一股绳,同心“拔穷根”,走上“致富路”。坚持党的领导与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有机统一,让小康社会建设始终具有坚强领导和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