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的产业开发(旅游资源开发的意义是什么?)
1. 旅游资源开发的意义是什么?
有助于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先导产业,将大大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进而调整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比例构成。
而旅游活动的开展能带来外来经济注入,有利于增加政府税收,进而增强经济实力。
此外,由于旅游产业的关联度比较大、链条比较长,故旅游业的发展可带动和促进许多相关行业的发展。
旅游活动的开展可增加就业机会,大量吸纳社会闲散劳动力。
2. 文化旅游节目属于利用什么资源?
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优势,开发文化旅游产品。对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生产性保护方式,加以合理利用,为旅游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注入新鲜元素。
关于文化旅游产品小知识
文化旅游产品是指以文化旅游资源为支撑,旅游者以获取文化印象、增智为目的的旅游产品,旅游者在旅游期间进行历史、文化或自然科学的考察与交流、学习等活动。
因为文化旅游产品的非物质性,对于旅游文化产品的开发者来说,要对文化旅游产品进行多角度的营销,让旅游者更多地了解旅游文化产品的信息,以达到双赢。
文化旅游产品以市场的需求为开发条件,产品的开发应该有充分的市场论证和市场定位。作为文化旅游产品,其开发的基本原则是文化导向,它的吸引点就是旅游资源的文化性。
3. 文化旅游节目属于利用什么资源?
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优势,开发文化旅游产品。对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生产性保护方式,加以合理利用,为旅游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注入新鲜元素。
关于文化旅游产品小知识
文化旅游产品是指以文化旅游资源为支撑,旅游者以获取文化印象、增智为目的的旅游产品,旅游者在旅游期间进行历史、文化或自然科学的考察与交流、学习等活动。
因为文化旅游产品的非物质性,对于旅游文化产品的开发者来说,要对文化旅游产品进行多角度的营销,让旅游者更多地了解旅游文化产品的信息,以达到双赢。
文化旅游产品以市场的需求为开发条件,产品的开发应该有充分的市场论证和市场定位。作为文化旅游产品,其开发的基本原则是文化导向,它的吸引点就是旅游资源的文化性。
4. 旅游资源开发的意义是什么?
有助于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先导产业,将大大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进而调整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比例构成。
而旅游活动的开展能带来外来经济注入,有利于增加政府税收,进而增强经济实力。
此外,由于旅游产业的关联度比较大、链条比较长,故旅游业的发展可带动和促进许多相关行业的发展。
旅游活动的开展可增加就业机会,大量吸纳社会闲散劳动力。
5. 湿地适合发展什么产业?
开发湿地旅游产业,要因地制宜选择本地区既有经济效益,又确保可持续发展的项目,这也是保护湿地和湿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湿地产业开发规划中,应将重点放在湿地生态旅游(如部分库区赏景观鸟、休闲垂钓等)、循环经济(如芦苇、香蒲工编、造纸等)、水产养殖(如养鱼、虾、蟹等)、特色植物种植(如奇花异草、药材等)等项目开发上。
湿地保护区部分区域具有自然观光、生态旅游、休闲娱乐等功能。由于湿地独特的生态景观和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现在的湿地公园已成为最具潜力的生态休闲旅游风景区,人们可在政策允许的区域开展旅游观光、休闲垂钓,与湿地亲密接触,尽情享受大自然优美风光。
充分利用湿地保护区周边区域,修建旅游公路和没有污染源的旅游设施,为游客提供服务。并通过湿地恢复建设,将原有的荒滩废地垃圾场,改造为可利用的休闲、娱乐、医疗等功能齐全的服务场所。进一步完善湿地公园的房车营地、帐篷营地、烧烤营、跑马场以及湿地休闲会所、休闲中心、医院、酒店等服务设施,充分发挥其服务功能和作用,体现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的意义。
湿地可以均和协调生态环境,为多种动植物生长创造良好条件,是荒漠、沼泽草甸、灌丛等植被的基因宝库。湿地也是研究生物多样性、典型性及植被自然演替规律的理想场所,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和保护价值。因此要重视湿地的动植物资源,适度进行开发,可持续发展旅游产业。如湿地内物种类较多,体形各异,生活环境多样,生活习性和行为各有特点,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可适度开发观鸟基地等以鸟类为主体的自然观光景点,建立富有情趣的各种野生动物繁育场地,增加对游客的吸引力,同时,也能带动地方旅游业的发展。
依托湿地资源优势,突出特色,设计开发湿地周边旅游产业,如:在湿地周边荒漠生态系统中设立天然野生动物园,在保护区允许区域设立鸟语林、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基地,让游客近距离观察产卵、孵化、育稚、出飞的全过程,让更多的旅游者融入的大自然中去观察、欣赏完全不受人为约束的各种野生动物;在湿地周边建设鱼类等水产养殖场,供游客观赏并参与钓鱼等的有趣活动。开展野生植物旅游资源综合开发,如:天然实生的胡杨林景观、柽柳林景观、湿地芦苇景观等。
展示湿地保护与恢复建设成果,利用湿地独特的自然条件,在鸟类聚集季节,充分发挥湿地观鸟基地的作用,开展观鸟节、湿地候鸟摄影赛等活动;组织开展湿地健步走、自行车湿地骑行赛,带动人们走进自然、亲近自然,感受湿地恢复建设带给人们的美好享受,同时,也增加他们热爱湿地保护湿地的意识。
以湿地特有的药用植物资源为依托,建设药用植物采摘区,并开发独具特色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医疗保健产品,充分实现保护区的自然生态价值、生物多样性价值、科学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
依托湿地保护区自然景观,规划开发保护区周边乡村农家乐、果蔬种植园、采摘园等乡村旅游,让人们感受和体验乡土民俗气息,同时,增加湿地周边群众收入。
充分利用湿地植物资源优势,收集冬季干枯芦苇、香蒲等高杆纤维植物,开发造纸、苇编等循环经济产业,变废为宝,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同时,也能降低干枯植物对保护区的污染。
利用湿地周边闲滩空地,引进种植本地稀缺的奇花异草和景观树木,建设湿地植物园,吸引游客观花赏景,并动员周边群众积极参与,带动生态旅游业发展,增加地方群众收入。
6. 旅游资源开发的意义是什么?
有助于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先导产业,将大大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进而调整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比例构成。
而旅游活动的开展能带来外来经济注入,有利于增加政府税收,进而增强经济实力。
此外,由于旅游产业的关联度比较大、链条比较长,故旅游业的发展可带动和促进许多相关行业的发展。
旅游活动的开展可增加就业机会,大量吸纳社会闲散劳动力。
7. 湿地适合发展什么产业?
开发湿地旅游产业,要因地制宜选择本地区既有经济效益,又确保可持续发展的项目,这也是保护湿地和湿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湿地产业开发规划中,应将重点放在湿地生态旅游(如部分库区赏景观鸟、休闲垂钓等)、循环经济(如芦苇、香蒲工编、造纸等)、水产养殖(如养鱼、虾、蟹等)、特色植物种植(如奇花异草、药材等)等项目开发上。
湿地保护区部分区域具有自然观光、生态旅游、休闲娱乐等功能。由于湿地独特的生态景观和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现在的湿地公园已成为最具潜力的生态休闲旅游风景区,人们可在政策允许的区域开展旅游观光、休闲垂钓,与湿地亲密接触,尽情享受大自然优美风光。
充分利用湿地保护区周边区域,修建旅游公路和没有污染源的旅游设施,为游客提供服务。并通过湿地恢复建设,将原有的荒滩废地垃圾场,改造为可利用的休闲、娱乐、医疗等功能齐全的服务场所。进一步完善湿地公园的房车营地、帐篷营地、烧烤营、跑马场以及湿地休闲会所、休闲中心、医院、酒店等服务设施,充分发挥其服务功能和作用,体现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的意义。
湿地可以均和协调生态环境,为多种动植物生长创造良好条件,是荒漠、沼泽草甸、灌丛等植被的基因宝库。湿地也是研究生物多样性、典型性及植被自然演替规律的理想场所,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和保护价值。因此要重视湿地的动植物资源,适度进行开发,可持续发展旅游产业。如湿地内物种类较多,体形各异,生活环境多样,生活习性和行为各有特点,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可适度开发观鸟基地等以鸟类为主体的自然观光景点,建立富有情趣的各种野生动物繁育场地,增加对游客的吸引力,同时,也能带动地方旅游业的发展。
依托湿地资源优势,突出特色,设计开发湿地周边旅游产业,如:在湿地周边荒漠生态系统中设立天然野生动物园,在保护区允许区域设立鸟语林、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基地,让游客近距离观察产卵、孵化、育稚、出飞的全过程,让更多的旅游者融入的大自然中去观察、欣赏完全不受人为约束的各种野生动物;在湿地周边建设鱼类等水产养殖场,供游客观赏并参与钓鱼等的有趣活动。开展野生植物旅游资源综合开发,如:天然实生的胡杨林景观、柽柳林景观、湿地芦苇景观等。
展示湿地保护与恢复建设成果,利用湿地独特的自然条件,在鸟类聚集季节,充分发挥湿地观鸟基地的作用,开展观鸟节、湿地候鸟摄影赛等活动;组织开展湿地健步走、自行车湿地骑行赛,带动人们走进自然、亲近自然,感受湿地恢复建设带给人们的美好享受,同时,也增加他们热爱湿地保护湿地的意识。
以湿地特有的药用植物资源为依托,建设药用植物采摘区,并开发独具特色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医疗保健产品,充分实现保护区的自然生态价值、生物多样性价值、科学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
依托湿地保护区自然景观,规划开发保护区周边乡村农家乐、果蔬种植园、采摘园等乡村旅游,让人们感受和体验乡土民俗气息,同时,增加湿地周边群众收入。
充分利用湿地植物资源优势,收集冬季干枯芦苇、香蒲等高杆纤维植物,开发造纸、苇编等循环经济产业,变废为宝,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同时,也能降低干枯植物对保护区的污染。
利用湿地周边闲滩空地,引进种植本地稀缺的奇花异草和景观树木,建设湿地植物园,吸引游客观花赏景,并动员周边群众积极参与,带动生态旅游业发展,增加地方群众收入。
8. 文化旅游节目属于利用什么资源?
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优势,开发文化旅游产品。对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生产性保护方式,加以合理利用,为旅游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注入新鲜元素。
关于文化旅游产品小知识
文化旅游产品是指以文化旅游资源为支撑,旅游者以获取文化印象、增智为目的的旅游产品,旅游者在旅游期间进行历史、文化或自然科学的考察与交流、学习等活动。
因为文化旅游产品的非物质性,对于旅游文化产品的开发者来说,要对文化旅游产品进行多角度的营销,让旅游者更多地了解旅游文化产品的信息,以达到双赢。
文化旅游产品以市场的需求为开发条件,产品的开发应该有充分的市场论证和市场定位。作为文化旅游产品,其开发的基本原则是文化导向,它的吸引点就是旅游资源的文化性。
9. 旅游资源开发的意义是什么?
有助于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先导产业,将大大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进而调整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比例构成。
而旅游活动的开展能带来外来经济注入,有利于增加政府税收,进而增强经济实力。
此外,由于旅游产业的关联度比较大、链条比较长,故旅游业的发展可带动和促进许多相关行业的发展。
旅游活动的开展可增加就业机会,大量吸纳社会闲散劳动力。
10. 湿地适合发展什么产业?
开发湿地旅游产业,要因地制宜选择本地区既有经济效益,又确保可持续发展的项目,这也是保护湿地和湿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湿地产业开发规划中,应将重点放在湿地生态旅游(如部分库区赏景观鸟、休闲垂钓等)、循环经济(如芦苇、香蒲工编、造纸等)、水产养殖(如养鱼、虾、蟹等)、特色植物种植(如奇花异草、药材等)等项目开发上。
湿地保护区部分区域具有自然观光、生态旅游、休闲娱乐等功能。由于湿地独特的生态景观和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现在的湿地公园已成为最具潜力的生态休闲旅游风景区,人们可在政策允许的区域开展旅游观光、休闲垂钓,与湿地亲密接触,尽情享受大自然优美风光。
充分利用湿地保护区周边区域,修建旅游公路和没有污染源的旅游设施,为游客提供服务。并通过湿地恢复建设,将原有的荒滩废地垃圾场,改造为可利用的休闲、娱乐、医疗等功能齐全的服务场所。进一步完善湿地公园的房车营地、帐篷营地、烧烤营、跑马场以及湿地休闲会所、休闲中心、医院、酒店等服务设施,充分发挥其服务功能和作用,体现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的意义。
湿地可以均和协调生态环境,为多种动植物生长创造良好条件,是荒漠、沼泽草甸、灌丛等植被的基因宝库。湿地也是研究生物多样性、典型性及植被自然演替规律的理想场所,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和保护价值。因此要重视湿地的动植物资源,适度进行开发,可持续发展旅游产业。如湿地内物种类较多,体形各异,生活环境多样,生活习性和行为各有特点,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可适度开发观鸟基地等以鸟类为主体的自然观光景点,建立富有情趣的各种野生动物繁育场地,增加对游客的吸引力,同时,也能带动地方旅游业的发展。
依托湿地资源优势,突出特色,设计开发湿地周边旅游产业,如:在湿地周边荒漠生态系统中设立天然野生动物园,在保护区允许区域设立鸟语林、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基地,让游客近距离观察产卵、孵化、育稚、出飞的全过程,让更多的旅游者融入的大自然中去观察、欣赏完全不受人为约束的各种野生动物;在湿地周边建设鱼类等水产养殖场,供游客观赏并参与钓鱼等的有趣活动。开展野生植物旅游资源综合开发,如:天然实生的胡杨林景观、柽柳林景观、湿地芦苇景观等。
展示湿地保护与恢复建设成果,利用湿地独特的自然条件,在鸟类聚集季节,充分发挥湿地观鸟基地的作用,开展观鸟节、湿地候鸟摄影赛等活动;组织开展湿地健步走、自行车湿地骑行赛,带动人们走进自然、亲近自然,感受湿地恢复建设带给人们的美好享受,同时,也增加他们热爱湿地保护湿地的意识。
以湿地特有的药用植物资源为依托,建设药用植物采摘区,并开发独具特色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医疗保健产品,充分实现保护区的自然生态价值、生物多样性价值、科学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
依托湿地保护区自然景观,规划开发保护区周边乡村农家乐、果蔬种植园、采摘园等乡村旅游,让人们感受和体验乡土民俗气息,同时,增加湿地周边群众收入。
充分利用湿地植物资源优势,收集冬季干枯芦苇、香蒲等高杆纤维植物,开发造纸、苇编等循环经济产业,变废为宝,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同时,也能降低干枯植物对保护区的污染。
利用湿地周边闲滩空地,引进种植本地稀缺的奇花异草和景观树木,建设湿地植物园,吸引游客观花赏景,并动员周边群众积极参与,带动生态旅游业发展,增加地方群众收入。
11. 湿地适合发展什么产业?
开发湿地旅游产业,要因地制宜选择本地区既有经济效益,又确保可持续发展的项目,这也是保护湿地和湿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湿地产业开发规划中,应将重点放在湿地生态旅游(如部分库区赏景观鸟、休闲垂钓等)、循环经济(如芦苇、香蒲工编、造纸等)、水产养殖(如养鱼、虾、蟹等)、特色植物种植(如奇花异草、药材等)等项目开发上。
湿地保护区部分区域具有自然观光、生态旅游、休闲娱乐等功能。由于湿地独特的生态景观和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现在的湿地公园已成为最具潜力的生态休闲旅游风景区,人们可在政策允许的区域开展旅游观光、休闲垂钓,与湿地亲密接触,尽情享受大自然优美风光。
充分利用湿地保护区周边区域,修建旅游公路和没有污染源的旅游设施,为游客提供服务。并通过湿地恢复建设,将原有的荒滩废地垃圾场,改造为可利用的休闲、娱乐、医疗等功能齐全的服务场所。进一步完善湿地公园的房车营地、帐篷营地、烧烤营、跑马场以及湿地休闲会所、休闲中心、医院、酒店等服务设施,充分发挥其服务功能和作用,体现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的意义。
湿地可以均和协调生态环境,为多种动植物生长创造良好条件,是荒漠、沼泽草甸、灌丛等植被的基因宝库。湿地也是研究生物多样性、典型性及植被自然演替规律的理想场所,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和保护价值。因此要重视湿地的动植物资源,适度进行开发,可持续发展旅游产业。如湿地内物种类较多,体形各异,生活环境多样,生活习性和行为各有特点,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可适度开发观鸟基地等以鸟类为主体的自然观光景点,建立富有情趣的各种野生动物繁育场地,增加对游客的吸引力,同时,也能带动地方旅游业的发展。
依托湿地资源优势,突出特色,设计开发湿地周边旅游产业,如:在湿地周边荒漠生态系统中设立天然野生动物园,在保护区允许区域设立鸟语林、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基地,让游客近距离观察产卵、孵化、育稚、出飞的全过程,让更多的旅游者融入的大自然中去观察、欣赏完全不受人为约束的各种野生动物;在湿地周边建设鱼类等水产养殖场,供游客观赏并参与钓鱼等的有趣活动。开展野生植物旅游资源综合开发,如:天然实生的胡杨林景观、柽柳林景观、湿地芦苇景观等。
展示湿地保护与恢复建设成果,利用湿地独特的自然条件,在鸟类聚集季节,充分发挥湿地观鸟基地的作用,开展观鸟节、湿地候鸟摄影赛等活动;组织开展湿地健步走、自行车湿地骑行赛,带动人们走进自然、亲近自然,感受湿地恢复建设带给人们的美好享受,同时,也增加他们热爱湿地保护湿地的意识。
以湿地特有的药用植物资源为依托,建设药用植物采摘区,并开发独具特色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医疗保健产品,充分实现保护区的自然生态价值、生物多样性价值、科学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
依托湿地保护区自然景观,规划开发保护区周边乡村农家乐、果蔬种植园、采摘园等乡村旅游,让人们感受和体验乡土民俗气息,同时,增加湿地周边群众收入。
充分利用湿地植物资源优势,收集冬季干枯芦苇、香蒲等高杆纤维植物,开发造纸、苇编等循环经济产业,变废为宝,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同时,也能降低干枯植物对保护区的污染。
利用湿地周边闲滩空地,引进种植本地稀缺的奇花异草和景观树木,建设湿地植物园,吸引游客观花赏景,并动员周边群众积极参与,带动生态旅游业发展,增加地方群众收入。
12. 文化旅游节目属于利用什么资源?
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优势,开发文化旅游产品。对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生产性保护方式,加以合理利用,为旅游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注入新鲜元素。
关于文化旅游产品小知识
文化旅游产品是指以文化旅游资源为支撑,旅游者以获取文化印象、增智为目的的旅游产品,旅游者在旅游期间进行历史、文化或自然科学的考察与交流、学习等活动。
因为文化旅游产品的非物质性,对于旅游文化产品的开发者来说,要对文化旅游产品进行多角度的营销,让旅游者更多地了解旅游文化产品的信息,以达到双赢。
文化旅游产品以市场的需求为开发条件,产品的开发应该有充分的市场论证和市场定位。作为文化旅游产品,其开发的基本原则是文化导向,它的吸引点就是旅游资源的文化性。
13. 怎样着手开发潜在的旅游资源?
1、旅游资源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2、旅游资源单体
可作为独立观赏或利用的旅游资源基本类型的单独个体,包括"独立型旅游资源单体"和由同一类型的独立单体结合在一起的"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
3、旅游资源开发
为发挥、提升旅游资源对游客的吸引力,使得潜在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化成现实的经济效益,并使旅游活动得以实现的技术经济行为。
4、旅游资源地域分异规律
指旅游资源,包括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在地表沿一定方向分异或分布的规律性现象,它表明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差异性。
5、非逆性原理
无论是自然旅游资源还是人文旅游资源,其形成过程是不可逆转的,一旦遭到破坏,就难以修复到原来的状态。
6、星月定律
在一定区域,旅游吸引力的大小主要由最具体色、观赏游憩价值或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最大的旅游资源决定,这一规律被称为最高因子限定律或星月定律。
7、林德曼定律
能量沿营养级移动时,逐级递减,后一营养级只能是前一营养级能量的1/10左右,该定律即为“十分之一定律”或“林德曼定律”。
8、旅游资源评价
从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旅游资源及取得最大社会效益的角度出发,运用某种方法,在旅游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对一定区域的具有一定旅游资源价值特征、环境气氛及开发利用基础的社会经济条件进行深入剖析和研究的过程和结论。
9、舞台化
以旅游为舞台,在经济等关系的作用下,旅游主题成员间充分交流,从而赋予旅游地以“故事”,使得成员以旅游地为道具和载体,获取经济关系以外的收获。
10、文化的物化
是将客源市场对旅游目的地的认识中尚未有具体形态表示物的部分以物质的形式在旅游地表现出来。
11、旅游资源承载力
在保证旅游环境系统的一定生态功能和民族历史文化不至于消失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的配置措施,所能支持的旅游业规模及接纳游客人口限度。
12、直接市场法
可以直接运用市场价格对可以观察和度量的旅游资源价值变动进行测量的一种方法。
13、替代性市场法
当所研究的旅游资源本身没有市场价格来直接衡量时,可以寻找替代物的市场价格来衡量。
14、假象市场法
在替代性市场难以找到的情况下,以人为创造假想的市场来衡量旅游资源的价值,这种方法称为假象市场法。
15、初始原风景
是对人们成年之前所居住环境的总体概括,它影响着旅游者选择旅游地的取向。
16、旅游资源的三个特点。
1) 包括自然界形成的,也包括社会创造的,其存在是客观的;
2) 与旅游者直接相联系的,能激起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是旅游者旅游活动的对象物,能满足旅游者的特定需要;
3) 与旅游业直接相联系,能为旅游业所开发利用,并产生一定的效益。
17、简述《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中的旅游资源的主类。
可以分为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等八大主类。
18、旅游资源分类的原则
1) 同质性与差异性原则;
2) 对应性原则;
3) 第次性原则。
19、旅游资源分类的步骤
1) 在大量收集各种旅游资源资料的基础上,确定旅游资源分类的目的和要求;
2) 通过比较分析,初步建立分类系统,把各类旅游资源归入不同类型;
3) 通过补充、调整,完善分类系统;
4) 在完成前述工作的基础上,写出分类说明。
20、人文旅游资源的景观特性
1) 突出的人造性
2) 显著的时代性
3) 丰富的文化性
21、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
1) 木构架为主的框架式结构;
2) 优美柔和的轮廓造型;
3) 整齐而灵活的庭院式平面布局;
4) 丰富绚丽的建筑装饰;
5) 天人合一的环境艺术。
22、简述园林景观的构景原则和造景手法
构景原则有:
1) 贵在自然
2) 重在曲折
3) 精在特色
造景手法有:
借景、框景、抑景、对景、漏景
23、人文活动类旅游资源的主要特点
1) 非物质性;
2) 民族文化性;
3) 地域性;
4) 多样性;
5) 体验性。
24、旅游资源普查的意义
1) 有利于掌握资源赋存现状;
2) 有利于明确资源开发方向;
3) 有利于资源的科学保护;
4) 有利于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
25、旅游资源普查的成果形式
1) 旅游资源普查表格;
2) 旅游资源普查报告;
3) 旅游资源信息查询系统;
4) 相关图件等。
26、旅游资源普查中的“十字”方针和“五定”原则分别是什么
“十字”方针指科学、客观、准确、量化、简洁;
“五定”原则指定位、定性、定量、定级、定影。
27、旅游资源评价的目的和原则
评价的目的:
1) 明确旅游资源的质量;
2) 确定旅游地的性质;
3) 提供开发利用的科学依据;
4) 反映旅游资源的演化发展情况。
评价的原则:
1) 全面系统原则;
2) 动态发展原则;
3) 客观实际原则;
4) 综合效益原则;
5)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
28、《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中旅游资源评价的内容包括哪些?
1) 观赏游憩使用价值;
2) 珍稀奇特程度;
3) 规模、丰度与几率;
4) 完整性;
5) 知名度和影响力;
6) 游憩期或使用范围;
7) 环境保护与环境安全。
29、简述“三三六”评价法
即“三大价值”、“三大效益”、“六大条件”。
三大价值指历史文化价值、艺术欣赏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
三大效益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六大条件指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旅游资源的类型和地域组合条件、旅游资源的容量条件、客源市场条件、旅游开发投资条件和施工难易条件。
30、旅游资源分类的步骤
1) 在大量收集各种旅游资源资料的基础上,确定旅游资源分类的目的和要求;
2) 通过比较分析,初步建立分类系统,把各类旅游资源归入不同类型;
3) 通过补充、调整,完善分类系统;
4) 在完成前述工作的基础上,写出分类说明。
31、旅游商品的主要特点是什么,针对每一种特点,我们在旅游资源开发中应注意什么?
1) 相对可移动性。一方面导致了美食旅游和购物旅游依然存在,另一方面导致全国各地美食和旅游纪念品日益趋同的现象。因此,从开发旅游商品的角度来看,应该有意识地限制旅游商品的移动,使其始终保持地域特色。
2) 地域性。没有地域性的商品不具有垄断性且容易被市场所淘汰。因此在旅游商品开发过程中,一定要依托地区的自然历史文化特征,开发垄断性强、地域特色突出的旅游商品。
3) 再造性。相关的旅游开发不是受到旅游资源本身容量的约束,而是受到旅游市场发展规模的限制。为此,作为比较成熟的旅游目的地,需要重视旅游商品的开发,提高购物、饮食在游客消费中的比重,为地方旅游收入增长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32、试从旅游目的地的规模角度谈谈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
根据开发规模、开发对象功能,以及开发组织形式不同,对开发类型的划分是不同的。从旅游目的地的规模来看可以分为跨区域开发、区域开发和小区域开发,甚至产品开发。
1) 跨区域开发涉及空间范围巨大,应在高位政府主导下以及不同地域政府的协作下进行。为避免出现重大失误,必须进行规划研究,并在开发过程中对规划对调整。
2) 区域开发是指市级开发。由于管理机构唯一,行政意志可以得到很好的体现,因此区域开发是政府指导并控制下的开发。根据旅游资源的等级、区位条件和区域经济背景的组合,对区域旅游开发方向进行判定。
3) 小区域开发是指村镇级别的开发。确定开发方向,注重与周边村镇的差异性发展,提倡差异竞争。小区域开发所涉及的空间有限,对开发资金规模要求不高,当地可自主开发。开发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决定于开发者的意志和理念。
33、试述地质地貌类旅游资源的开发要点。
1)开展地学专业旅游
此类资源具有十分突出的科学意义,因此具有重要的科学教育功能。
2)开展观光旅游
一要保持地质地貌原貌,尽可能避免人为的修饰和改动;
二要向游客提供各方便的配套服务,满足游客的各种旅游需要;
三要注意对资源及环境的保护。
3)开展体育健身旅游
利用地表的地势起伏,配以其他必要的自然要素,通过旅游者自身运动,达到体育健身的目的。
注意线路的选择、设计,同时要尽可能消除各种危险因素,最大限度保证游客的人身安全。
4)开展疗养和度假旅游
在一些地质地貌景观奇特、优美,其他自然要素配合良好的地区,可建成疗养院或度假区。
5)发挥地质地貌在风景区中的衬景作用
有些风景区虽然不是以地质和地貌风景为主,但它离不开地质地貌这个基础,所以如何充分发挥地质地貌的衬景作用是旅游资源开发中的一个重要技巧。
34、试述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的开发要点
1)分析遗址遗迹的全貌和内涵,选择开发的具体对象
要以考古发掘及其科研成果为依据,分析遗址遗迹的全貌和内涵。
就某一地区而言,应从宏观上把握遗址遗迹的分布状况、类型、特征、蕴藏量及相应的联系与区别;从微观上选择重点遗址,弄清其时代、类型、文化属性、文物藏量和历史科学价值,为选择具体开发对象提供依据。
2)确定开发目标,因地制宜进行开发
a对自成系列的遗址群的开发:在遗址群所在地建立综合性的游览区。
b对范围小、独立存在的遗址的开发:可建立专题博物馆。还有些价值重大、特点突出,但尚不具备单独开发条件的独立遗址,则以保护为主,对其价值与范围树立标牌,作为参观点纳入该地的旅游产品中。
c对广泛分布的同类遗址的开发:开辟为旅游线路,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如三国旅游线路
d对历史文化名城内的古遗址的开发,应纳入名城总体建设规划之中。历史文化名城的开发有再现型和展示型两种
e对革命军事遗址的开发:以国内旅游者为重点,以向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教育为中心任务,贯彻寓教于游、寓教于乐的方针,根据具体对象因物而异,采取不同方式进行开发。
3)遗址遗迹的开发应该融入游客的体验
如北京顺义区焦庄户地道战遗址将实施新保护规划方案,建成以展示地道战革命历史文化为主题,综合参观、体验活动、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综合活动区。游客们在这里可以看展览,了解地道战的历史;钻地道,参观抗战民居,吃抗战饭,看抗战电影,甚至可以亲自打一场“地道战”,真实体验抗战时期的战斗生活。
14. 怎样着手开发潜在的旅游资源?
1、旅游资源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2、旅游资源单体
可作为独立观赏或利用的旅游资源基本类型的单独个体,包括"独立型旅游资源单体"和由同一类型的独立单体结合在一起的"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
3、旅游资源开发
为发挥、提升旅游资源对游客的吸引力,使得潜在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化成现实的经济效益,并使旅游活动得以实现的技术经济行为。
4、旅游资源地域分异规律
指旅游资源,包括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在地表沿一定方向分异或分布的规律性现象,它表明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差异性。
5、非逆性原理
无论是自然旅游资源还是人文旅游资源,其形成过程是不可逆转的,一旦遭到破坏,就难以修复到原来的状态。
6、星月定律
在一定区域,旅游吸引力的大小主要由最具体色、观赏游憩价值或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最大的旅游资源决定,这一规律被称为最高因子限定律或星月定律。
7、林德曼定律
能量沿营养级移动时,逐级递减,后一营养级只能是前一营养级能量的1/10左右,该定律即为“十分之一定律”或“林德曼定律”。
8、旅游资源评价
从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旅游资源及取得最大社会效益的角度出发,运用某种方法,在旅游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对一定区域的具有一定旅游资源价值特征、环境气氛及开发利用基础的社会经济条件进行深入剖析和研究的过程和结论。
9、舞台化
以旅游为舞台,在经济等关系的作用下,旅游主题成员间充分交流,从而赋予旅游地以“故事”,使得成员以旅游地为道具和载体,获取经济关系以外的收获。
10、文化的物化
是将客源市场对旅游目的地的认识中尚未有具体形态表示物的部分以物质的形式在旅游地表现出来。
11、旅游资源承载力
在保证旅游环境系统的一定生态功能和民族历史文化不至于消失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的配置措施,所能支持的旅游业规模及接纳游客人口限度。
12、直接市场法
可以直接运用市场价格对可以观察和度量的旅游资源价值变动进行测量的一种方法。
13、替代性市场法
当所研究的旅游资源本身没有市场价格来直接衡量时,可以寻找替代物的市场价格来衡量。
14、假象市场法
在替代性市场难以找到的情况下,以人为创造假想的市场来衡量旅游资源的价值,这种方法称为假象市场法。
15、初始原风景
是对人们成年之前所居住环境的总体概括,它影响着旅游者选择旅游地的取向。
16、旅游资源的三个特点。
1) 包括自然界形成的,也包括社会创造的,其存在是客观的;
2) 与旅游者直接相联系的,能激起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是旅游者旅游活动的对象物,能满足旅游者的特定需要;
3) 与旅游业直接相联系,能为旅游业所开发利用,并产生一定的效益。
17、简述《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中的旅游资源的主类。
可以分为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等八大主类。
18、旅游资源分类的原则
1) 同质性与差异性原则;
2) 对应性原则;
3) 第次性原则。
19、旅游资源分类的步骤
1) 在大量收集各种旅游资源资料的基础上,确定旅游资源分类的目的和要求;
2) 通过比较分析,初步建立分类系统,把各类旅游资源归入不同类型;
3) 通过补充、调整,完善分类系统;
4) 在完成前述工作的基础上,写出分类说明。
20、人文旅游资源的景观特性
1) 突出的人造性
2) 显著的时代性
3) 丰富的文化性
21、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
1) 木构架为主的框架式结构;
2) 优美柔和的轮廓造型;
3) 整齐而灵活的庭院式平面布局;
4) 丰富绚丽的建筑装饰;
5) 天人合一的环境艺术。
22、简述园林景观的构景原则和造景手法
构景原则有:
1) 贵在自然
2) 重在曲折
3) 精在特色
造景手法有:
借景、框景、抑景、对景、漏景
23、人文活动类旅游资源的主要特点
1) 非物质性;
2) 民族文化性;
3) 地域性;
4) 多样性;
5) 体验性。
24、旅游资源普查的意义
1) 有利于掌握资源赋存现状;
2) 有利于明确资源开发方向;
3) 有利于资源的科学保护;
4) 有利于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
25、旅游资源普查的成果形式
1) 旅游资源普查表格;
2) 旅游资源普查报告;
3) 旅游资源信息查询系统;
4) 相关图件等。
26、旅游资源普查中的“十字”方针和“五定”原则分别是什么
“十字”方针指科学、客观、准确、量化、简洁;
“五定”原则指定位、定性、定量、定级、定影。
27、旅游资源评价的目的和原则
评价的目的:
1) 明确旅游资源的质量;
2) 确定旅游地的性质;
3) 提供开发利用的科学依据;
4) 反映旅游资源的演化发展情况。
评价的原则:
1) 全面系统原则;
2) 动态发展原则;
3) 客观实际原则;
4) 综合效益原则;
5)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
28、《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中旅游资源评价的内容包括哪些?
1) 观赏游憩使用价值;
2) 珍稀奇特程度;
3) 规模、丰度与几率;
4) 完整性;
5) 知名度和影响力;
6) 游憩期或使用范围;
7) 环境保护与环境安全。
29、简述“三三六”评价法
即“三大价值”、“三大效益”、“六大条件”。
三大价值指历史文化价值、艺术欣赏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
三大效益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六大条件指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旅游资源的类型和地域组合条件、旅游资源的容量条件、客源市场条件、旅游开发投资条件和施工难易条件。
30、旅游资源分类的步骤
1) 在大量收集各种旅游资源资料的基础上,确定旅游资源分类的目的和要求;
2) 通过比较分析,初步建立分类系统,把各类旅游资源归入不同类型;
3) 通过补充、调整,完善分类系统;
4) 在完成前述工作的基础上,写出分类说明。
31、旅游商品的主要特点是什么,针对每一种特点,我们在旅游资源开发中应注意什么?
1) 相对可移动性。一方面导致了美食旅游和购物旅游依然存在,另一方面导致全国各地美食和旅游纪念品日益趋同的现象。因此,从开发旅游商品的角度来看,应该有意识地限制旅游商品的移动,使其始终保持地域特色。
2) 地域性。没有地域性的商品不具有垄断性且容易被市场所淘汰。因此在旅游商品开发过程中,一定要依托地区的自然历史文化特征,开发垄断性强、地域特色突出的旅游商品。
3) 再造性。相关的旅游开发不是受到旅游资源本身容量的约束,而是受到旅游市场发展规模的限制。为此,作为比较成熟的旅游目的地,需要重视旅游商品的开发,提高购物、饮食在游客消费中的比重,为地方旅游收入增长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32、试从旅游目的地的规模角度谈谈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
根据开发规模、开发对象功能,以及开发组织形式不同,对开发类型的划分是不同的。从旅游目的地的规模来看可以分为跨区域开发、区域开发和小区域开发,甚至产品开发。
1) 跨区域开发涉及空间范围巨大,应在高位政府主导下以及不同地域政府的协作下进行。为避免出现重大失误,必须进行规划研究,并在开发过程中对规划对调整。
2) 区域开发是指市级开发。由于管理机构唯一,行政意志可以得到很好的体现,因此区域开发是政府指导并控制下的开发。根据旅游资源的等级、区位条件和区域经济背景的组合,对区域旅游开发方向进行判定。
3) 小区域开发是指村镇级别的开发。确定开发方向,注重与周边村镇的差异性发展,提倡差异竞争。小区域开发所涉及的空间有限,对开发资金规模要求不高,当地可自主开发。开发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决定于开发者的意志和理念。
33、试述地质地貌类旅游资源的开发要点。
1)开展地学专业旅游
此类资源具有十分突出的科学意义,因此具有重要的科学教育功能。
2)开展观光旅游
一要保持地质地貌原貌,尽可能避免人为的修饰和改动;
二要向游客提供各方便的配套服务,满足游客的各种旅游需要;
三要注意对资源及环境的保护。
3)开展体育健身旅游
利用地表的地势起伏,配以其他必要的自然要素,通过旅游者自身运动,达到体育健身的目的。
注意线路的选择、设计,同时要尽可能消除各种危险因素,最大限度保证游客的人身安全。
4)开展疗养和度假旅游
在一些地质地貌景观奇特、优美,其他自然要素配合良好的地区,可建成疗养院或度假区。
5)发挥地质地貌在风景区中的衬景作用
有些风景区虽然不是以地质和地貌风景为主,但它离不开地质地貌这个基础,所以如何充分发挥地质地貌的衬景作用是旅游资源开发中的一个重要技巧。
34、试述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的开发要点
1)分析遗址遗迹的全貌和内涵,选择开发的具体对象
要以考古发掘及其科研成果为依据,分析遗址遗迹的全貌和内涵。
就某一地区而言,应从宏观上把握遗址遗迹的分布状况、类型、特征、蕴藏量及相应的联系与区别;从微观上选择重点遗址,弄清其时代、类型、文化属性、文物藏量和历史科学价值,为选择具体开发对象提供依据。
2)确定开发目标,因地制宜进行开发
a对自成系列的遗址群的开发:在遗址群所在地建立综合性的游览区。
b对范围小、独立存在的遗址的开发:可建立专题博物馆。还有些价值重大、特点突出,但尚不具备单独开发条件的独立遗址,则以保护为主,对其价值与范围树立标牌,作为参观点纳入该地的旅游产品中。
c对广泛分布的同类遗址的开发:开辟为旅游线路,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如三国旅游线路
d对历史文化名城内的古遗址的开发,应纳入名城总体建设规划之中。历史文化名城的开发有再现型和展示型两种
e对革命军事遗址的开发:以国内旅游者为重点,以向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教育为中心任务,贯彻寓教于游、寓教于乐的方针,根据具体对象因物而异,采取不同方式进行开发。
3)遗址遗迹的开发应该融入游客的体验
如北京顺义区焦庄户地道战遗址将实施新保护规划方案,建成以展示地道战革命历史文化为主题,综合参观、体验活动、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综合活动区。游客们在这里可以看展览,了解地道战的历史;钻地道,参观抗战民居,吃抗战饭,看抗战电影,甚至可以亲自打一场“地道战”,真实体验抗战时期的战斗生活。
15. 怎样着手开发潜在的旅游资源?
1、旅游资源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2、旅游资源单体
可作为独立观赏或利用的旅游资源基本类型的单独个体,包括"独立型旅游资源单体"和由同一类型的独立单体结合在一起的"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
3、旅游资源开发
为发挥、提升旅游资源对游客的吸引力,使得潜在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化成现实的经济效益,并使旅游活动得以实现的技术经济行为。
4、旅游资源地域分异规律
指旅游资源,包括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在地表沿一定方向分异或分布的规律性现象,它表明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差异性。
5、非逆性原理
无论是自然旅游资源还是人文旅游资源,其形成过程是不可逆转的,一旦遭到破坏,就难以修复到原来的状态。
6、星月定律
在一定区域,旅游吸引力的大小主要由最具体色、观赏游憩价值或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最大的旅游资源决定,这一规律被称为最高因子限定律或星月定律。
7、林德曼定律
能量沿营养级移动时,逐级递减,后一营养级只能是前一营养级能量的1/10左右,该定律即为“十分之一定律”或“林德曼定律”。
8、旅游资源评价
从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旅游资源及取得最大社会效益的角度出发,运用某种方法,在旅游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对一定区域的具有一定旅游资源价值特征、环境气氛及开发利用基础的社会经济条件进行深入剖析和研究的过程和结论。
9、舞台化
以旅游为舞台,在经济等关系的作用下,旅游主题成员间充分交流,从而赋予旅游地以“故事”,使得成员以旅游地为道具和载体,获取经济关系以外的收获。
10、文化的物化
是将客源市场对旅游目的地的认识中尚未有具体形态表示物的部分以物质的形式在旅游地表现出来。
11、旅游资源承载力
在保证旅游环境系统的一定生态功能和民族历史文化不至于消失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的配置措施,所能支持的旅游业规模及接纳游客人口限度。
12、直接市场法
可以直接运用市场价格对可以观察和度量的旅游资源价值变动进行测量的一种方法。
13、替代性市场法
当所研究的旅游资源本身没有市场价格来直接衡量时,可以寻找替代物的市场价格来衡量。
14、假象市场法
在替代性市场难以找到的情况下,以人为创造假想的市场来衡量旅游资源的价值,这种方法称为假象市场法。
15、初始原风景
是对人们成年之前所居住环境的总体概括,它影响着旅游者选择旅游地的取向。
16、旅游资源的三个特点。
1) 包括自然界形成的,也包括社会创造的,其存在是客观的;
2) 与旅游者直接相联系的,能激起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是旅游者旅游活动的对象物,能满足旅游者的特定需要;
3) 与旅游业直接相联系,能为旅游业所开发利用,并产生一定的效益。
17、简述《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中的旅游资源的主类。
可以分为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等八大主类。
18、旅游资源分类的原则
1) 同质性与差异性原则;
2) 对应性原则;
3) 第次性原则。
19、旅游资源分类的步骤
1) 在大量收集各种旅游资源资料的基础上,确定旅游资源分类的目的和要求;
2) 通过比较分析,初步建立分类系统,把各类旅游资源归入不同类型;
3) 通过补充、调整,完善分类系统;
4) 在完成前述工作的基础上,写出分类说明。
20、人文旅游资源的景观特性
1) 突出的人造性
2) 显著的时代性
3) 丰富的文化性
21、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
1) 木构架为主的框架式结构;
2) 优美柔和的轮廓造型;
3) 整齐而灵活的庭院式平面布局;
4) 丰富绚丽的建筑装饰;
5) 天人合一的环境艺术。
22、简述园林景观的构景原则和造景手法
构景原则有:
1) 贵在自然
2) 重在曲折
3) 精在特色
造景手法有:
借景、框景、抑景、对景、漏景
23、人文活动类旅游资源的主要特点
1) 非物质性;
2) 民族文化性;
3) 地域性;
4) 多样性;
5) 体验性。
24、旅游资源普查的意义
1) 有利于掌握资源赋存现状;
2) 有利于明确资源开发方向;
3) 有利于资源的科学保护;
4) 有利于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
25、旅游资源普查的成果形式
1) 旅游资源普查表格;
2) 旅游资源普查报告;
3) 旅游资源信息查询系统;
4) 相关图件等。
26、旅游资源普查中的“十字”方针和“五定”原则分别是什么
“十字”方针指科学、客观、准确、量化、简洁;
“五定”原则指定位、定性、定量、定级、定影。
27、旅游资源评价的目的和原则
评价的目的:
1) 明确旅游资源的质量;
2) 确定旅游地的性质;
3) 提供开发利用的科学依据;
4) 反映旅游资源的演化发展情况。
评价的原则:
1) 全面系统原则;
2) 动态发展原则;
3) 客观实际原则;
4) 综合效益原则;
5)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
28、《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中旅游资源评价的内容包括哪些?
1) 观赏游憩使用价值;
2) 珍稀奇特程度;
3) 规模、丰度与几率;
4) 完整性;
5) 知名度和影响力;
6) 游憩期或使用范围;
7) 环境保护与环境安全。
29、简述“三三六”评价法
即“三大价值”、“三大效益”、“六大条件”。
三大价值指历史文化价值、艺术欣赏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
三大效益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六大条件指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旅游资源的类型和地域组合条件、旅游资源的容量条件、客源市场条件、旅游开发投资条件和施工难易条件。
30、旅游资源分类的步骤
1) 在大量收集各种旅游资源资料的基础上,确定旅游资源分类的目的和要求;
2) 通过比较分析,初步建立分类系统,把各类旅游资源归入不同类型;
3) 通过补充、调整,完善分类系统;
4) 在完成前述工作的基础上,写出分类说明。
31、旅游商品的主要特点是什么,针对每一种特点,我们在旅游资源开发中应注意什么?
1) 相对可移动性。一方面导致了美食旅游和购物旅游依然存在,另一方面导致全国各地美食和旅游纪念品日益趋同的现象。因此,从开发旅游商品的角度来看,应该有意识地限制旅游商品的移动,使其始终保持地域特色。
2) 地域性。没有地域性的商品不具有垄断性且容易被市场所淘汰。因此在旅游商品开发过程中,一定要依托地区的自然历史文化特征,开发垄断性强、地域特色突出的旅游商品。
3) 再造性。相关的旅游开发不是受到旅游资源本身容量的约束,而是受到旅游市场发展规模的限制。为此,作为比较成熟的旅游目的地,需要重视旅游商品的开发,提高购物、饮食在游客消费中的比重,为地方旅游收入增长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32、试从旅游目的地的规模角度谈谈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
根据开发规模、开发对象功能,以及开发组织形式不同,对开发类型的划分是不同的。从旅游目的地的规模来看可以分为跨区域开发、区域开发和小区域开发,甚至产品开发。
1) 跨区域开发涉及空间范围巨大,应在高位政府主导下以及不同地域政府的协作下进行。为避免出现重大失误,必须进行规划研究,并在开发过程中对规划对调整。
2) 区域开发是指市级开发。由于管理机构唯一,行政意志可以得到很好的体现,因此区域开发是政府指导并控制下的开发。根据旅游资源的等级、区位条件和区域经济背景的组合,对区域旅游开发方向进行判定。
3) 小区域开发是指村镇级别的开发。确定开发方向,注重与周边村镇的差异性发展,提倡差异竞争。小区域开发所涉及的空间有限,对开发资金规模要求不高,当地可自主开发。开发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决定于开发者的意志和理念。
33、试述地质地貌类旅游资源的开发要点。
1)开展地学专业旅游
此类资源具有十分突出的科学意义,因此具有重要的科学教育功能。
2)开展观光旅游
一要保持地质地貌原貌,尽可能避免人为的修饰和改动;
二要向游客提供各方便的配套服务,满足游客的各种旅游需要;
三要注意对资源及环境的保护。
3)开展体育健身旅游
利用地表的地势起伏,配以其他必要的自然要素,通过旅游者自身运动,达到体育健身的目的。
注意线路的选择、设计,同时要尽可能消除各种危险因素,最大限度保证游客的人身安全。
4)开展疗养和度假旅游
在一些地质地貌景观奇特、优美,其他自然要素配合良好的地区,可建成疗养院或度假区。
5)发挥地质地貌在风景区中的衬景作用
有些风景区虽然不是以地质和地貌风景为主,但它离不开地质地貌这个基础,所以如何充分发挥地质地貌的衬景作用是旅游资源开发中的一个重要技巧。
34、试述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的开发要点
1)分析遗址遗迹的全貌和内涵,选择开发的具体对象
要以考古发掘及其科研成果为依据,分析遗址遗迹的全貌和内涵。
就某一地区而言,应从宏观上把握遗址遗迹的分布状况、类型、特征、蕴藏量及相应的联系与区别;从微观上选择重点遗址,弄清其时代、类型、文化属性、文物藏量和历史科学价值,为选择具体开发对象提供依据。
2)确定开发目标,因地制宜进行开发
a对自成系列的遗址群的开发:在遗址群所在地建立综合性的游览区。
b对范围小、独立存在的遗址的开发:可建立专题博物馆。还有些价值重大、特点突出,但尚不具备单独开发条件的独立遗址,则以保护为主,对其价值与范围树立标牌,作为参观点纳入该地的旅游产品中。
c对广泛分布的同类遗址的开发:开辟为旅游线路,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如三国旅游线路
d对历史文化名城内的古遗址的开发,应纳入名城总体建设规划之中。历史文化名城的开发有再现型和展示型两种
e对革命军事遗址的开发:以国内旅游者为重点,以向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教育为中心任务,贯彻寓教于游、寓教于乐的方针,根据具体对象因物而异,采取不同方式进行开发。
3)遗址遗迹的开发应该融入游客的体验
如北京顺义区焦庄户地道战遗址将实施新保护规划方案,建成以展示地道战革命历史文化为主题,综合参观、体验活动、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综合活动区。游客们在这里可以看展览,了解地道战的历史;钻地道,参观抗战民居,吃抗战饭,看抗战电影,甚至可以亲自打一场“地道战”,真实体验抗战时期的战斗生活。
16. 怎样着手开发潜在的旅游资源?
1、旅游资源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2、旅游资源单体
可作为独立观赏或利用的旅游资源基本类型的单独个体,包括"独立型旅游资源单体"和由同一类型的独立单体结合在一起的"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
3、旅游资源开发
为发挥、提升旅游资源对游客的吸引力,使得潜在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化成现实的经济效益,并使旅游活动得以实现的技术经济行为。
4、旅游资源地域分异规律
指旅游资源,包括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在地表沿一定方向分异或分布的规律性现象,它表明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差异性。
5、非逆性原理
无论是自然旅游资源还是人文旅游资源,其形成过程是不可逆转的,一旦遭到破坏,就难以修复到原来的状态。
6、星月定律
在一定区域,旅游吸引力的大小主要由最具体色、观赏游憩价值或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最大的旅游资源决定,这一规律被称为最高因子限定律或星月定律。
7、林德曼定律
能量沿营养级移动时,逐级递减,后一营养级只能是前一营养级能量的1/10左右,该定律即为“十分之一定律”或“林德曼定律”。
8、旅游资源评价
从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旅游资源及取得最大社会效益的角度出发,运用某种方法,在旅游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对一定区域的具有一定旅游资源价值特征、环境气氛及开发利用基础的社会经济条件进行深入剖析和研究的过程和结论。
9、舞台化
以旅游为舞台,在经济等关系的作用下,旅游主题成员间充分交流,从而赋予旅游地以“故事”,使得成员以旅游地为道具和载体,获取经济关系以外的收获。
10、文化的物化
是将客源市场对旅游目的地的认识中尚未有具体形态表示物的部分以物质的形式在旅游地表现出来。
11、旅游资源承载力
在保证旅游环境系统的一定生态功能和民族历史文化不至于消失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的配置措施,所能支持的旅游业规模及接纳游客人口限度。
12、直接市场法
可以直接运用市场价格对可以观察和度量的旅游资源价值变动进行测量的一种方法。
13、替代性市场法
当所研究的旅游资源本身没有市场价格来直接衡量时,可以寻找替代物的市场价格来衡量。
14、假象市场法
在替代性市场难以找到的情况下,以人为创造假想的市场来衡量旅游资源的价值,这种方法称为假象市场法。
15、初始原风景
是对人们成年之前所居住环境的总体概括,它影响着旅游者选择旅游地的取向。
16、旅游资源的三个特点。
1) 包括自然界形成的,也包括社会创造的,其存在是客观的;
2) 与旅游者直接相联系的,能激起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是旅游者旅游活动的对象物,能满足旅游者的特定需要;
3) 与旅游业直接相联系,能为旅游业所开发利用,并产生一定的效益。
17、简述《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中的旅游资源的主类。
可以分为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等八大主类。
18、旅游资源分类的原则
1) 同质性与差异性原则;
2) 对应性原则;
3) 第次性原则。
19、旅游资源分类的步骤
1) 在大量收集各种旅游资源资料的基础上,确定旅游资源分类的目的和要求;
2) 通过比较分析,初步建立分类系统,把各类旅游资源归入不同类型;
3) 通过补充、调整,完善分类系统;
4) 在完成前述工作的基础上,写出分类说明。
20、人文旅游资源的景观特性
1) 突出的人造性
2) 显著的时代性
3) 丰富的文化性
21、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
1) 木构架为主的框架式结构;
2) 优美柔和的轮廓造型;
3) 整齐而灵活的庭院式平面布局;
4) 丰富绚丽的建筑装饰;
5) 天人合一的环境艺术。
22、简述园林景观的构景原则和造景手法
构景原则有:
1) 贵在自然
2) 重在曲折
3) 精在特色
造景手法有:
借景、框景、抑景、对景、漏景
23、人文活动类旅游资源的主要特点
1) 非物质性;
2) 民族文化性;
3) 地域性;
4) 多样性;
5) 体验性。
24、旅游资源普查的意义
1) 有利于掌握资源赋存现状;
2) 有利于明确资源开发方向;
3) 有利于资源的科学保护;
4) 有利于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
25、旅游资源普查的成果形式
1) 旅游资源普查表格;
2) 旅游资源普查报告;
3) 旅游资源信息查询系统;
4) 相关图件等。
26、旅游资源普查中的“十字”方针和“五定”原则分别是什么
“十字”方针指科学、客观、准确、量化、简洁;
“五定”原则指定位、定性、定量、定级、定影。
27、旅游资源评价的目的和原则
评价的目的:
1) 明确旅游资源的质量;
2) 确定旅游地的性质;
3) 提供开发利用的科学依据;
4) 反映旅游资源的演化发展情况。
评价的原则:
1) 全面系统原则;
2) 动态发展原则;
3) 客观实际原则;
4) 综合效益原则;
5)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
28、《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中旅游资源评价的内容包括哪些?
1) 观赏游憩使用价值;
2) 珍稀奇特程度;
3) 规模、丰度与几率;
4) 完整性;
5) 知名度和影响力;
6) 游憩期或使用范围;
7) 环境保护与环境安全。
29、简述“三三六”评价法
即“三大价值”、“三大效益”、“六大条件”。
三大价值指历史文化价值、艺术欣赏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
三大效益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六大条件指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旅游资源的类型和地域组合条件、旅游资源的容量条件、客源市场条件、旅游开发投资条件和施工难易条件。
30、旅游资源分类的步骤
1) 在大量收集各种旅游资源资料的基础上,确定旅游资源分类的目的和要求;
2) 通过比较分析,初步建立分类系统,把各类旅游资源归入不同类型;
3) 通过补充、调整,完善分类系统;
4) 在完成前述工作的基础上,写出分类说明。
31、旅游商品的主要特点是什么,针对每一种特点,我们在旅游资源开发中应注意什么?
1) 相对可移动性。一方面导致了美食旅游和购物旅游依然存在,另一方面导致全国各地美食和旅游纪念品日益趋同的现象。因此,从开发旅游商品的角度来看,应该有意识地限制旅游商品的移动,使其始终保持地域特色。
2) 地域性。没有地域性的商品不具有垄断性且容易被市场所淘汰。因此在旅游商品开发过程中,一定要依托地区的自然历史文化特征,开发垄断性强、地域特色突出的旅游商品。
3) 再造性。相关的旅游开发不是受到旅游资源本身容量的约束,而是受到旅游市场发展规模的限制。为此,作为比较成熟的旅游目的地,需要重视旅游商品的开发,提高购物、饮食在游客消费中的比重,为地方旅游收入增长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32、试从旅游目的地的规模角度谈谈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
根据开发规模、开发对象功能,以及开发组织形式不同,对开发类型的划分是不同的。从旅游目的地的规模来看可以分为跨区域开发、区域开发和小区域开发,甚至产品开发。
1) 跨区域开发涉及空间范围巨大,应在高位政府主导下以及不同地域政府的协作下进行。为避免出现重大失误,必须进行规划研究,并在开发过程中对规划对调整。
2) 区域开发是指市级开发。由于管理机构唯一,行政意志可以得到很好的体现,因此区域开发是政府指导并控制下的开发。根据旅游资源的等级、区位条件和区域经济背景的组合,对区域旅游开发方向进行判定。
3) 小区域开发是指村镇级别的开发。确定开发方向,注重与周边村镇的差异性发展,提倡差异竞争。小区域开发所涉及的空间有限,对开发资金规模要求不高,当地可自主开发。开发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决定于开发者的意志和理念。
33、试述地质地貌类旅游资源的开发要点。
1)开展地学专业旅游
此类资源具有十分突出的科学意义,因此具有重要的科学教育功能。
2)开展观光旅游
一要保持地质地貌原貌,尽可能避免人为的修饰和改动;
二要向游客提供各方便的配套服务,满足游客的各种旅游需要;
三要注意对资源及环境的保护。
3)开展体育健身旅游
利用地表的地势起伏,配以其他必要的自然要素,通过旅游者自身运动,达到体育健身的目的。
注意线路的选择、设计,同时要尽可能消除各种危险因素,最大限度保证游客的人身安全。
4)开展疗养和度假旅游
在一些地质地貌景观奇特、优美,其他自然要素配合良好的地区,可建成疗养院或度假区。
5)发挥地质地貌在风景区中的衬景作用
有些风景区虽然不是以地质和地貌风景为主,但它离不开地质地貌这个基础,所以如何充分发挥地质地貌的衬景作用是旅游资源开发中的一个重要技巧。
34、试述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的开发要点
1)分析遗址遗迹的全貌和内涵,选择开发的具体对象
要以考古发掘及其科研成果为依据,分析遗址遗迹的全貌和内涵。
就某一地区而言,应从宏观上把握遗址遗迹的分布状况、类型、特征、蕴藏量及相应的联系与区别;从微观上选择重点遗址,弄清其时代、类型、文化属性、文物藏量和历史科学价值,为选择具体开发对象提供依据。
2)确定开发目标,因地制宜进行开发
a对自成系列的遗址群的开发:在遗址群所在地建立综合性的游览区。
b对范围小、独立存在的遗址的开发:可建立专题博物馆。还有些价值重大、特点突出,但尚不具备单独开发条件的独立遗址,则以保护为主,对其价值与范围树立标牌,作为参观点纳入该地的旅游产品中。
c对广泛分布的同类遗址的开发:开辟为旅游线路,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如三国旅游线路
d对历史文化名城内的古遗址的开发,应纳入名城总体建设规划之中。历史文化名城的开发有再现型和展示型两种
e对革命军事遗址的开发:以国内旅游者为重点,以向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教育为中心任务,贯彻寓教于游、寓教于乐的方针,根据具体对象因物而异,采取不同方式进行开发。
3)遗址遗迹的开发应该融入游客的体验
如北京顺义区焦庄户地道战遗址将实施新保护规划方案,建成以展示地道战革命历史文化为主题,综合参观、体验活动、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综合活动区。游客们在这里可以看展览,了解地道战的历史;钻地道,参观抗战民居,吃抗战饭,看抗战电影,甚至可以亲自打一场“地道战”,真实体验抗战时期的战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