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周期指标公式(ddy是什么指标?)
1. ddy是什么指标?
DDY指标是每日卖出单数和买入单数的差值占笔数化流通盘的比例。笔数化流通盘=流通盘/一段时间的平均每单成交手数。指标调用方法为:日线下输入“DDY+回车”。
DDY指标用法:
(1)如果当日红绿柱线为红色表示当日单数差为正,大单买人较多,反之如果当日红绿柱线为绿色表示当日单数差为负,则大单卖出较多;
(2)3线持续向上则表示筹码在持续向少数人转移,有主力资金收集,股价有持续的上涨动力;
(3)股价上涨3线却向下,表明是游资短线和散户行情,一般不具备长期的上涨动力;
(4)涨跌动因指标所要在一个较长的周期内观察,如果一段时间3线持续向上,那么每次股价回调就是买入良机。相反如果上涨时3线持续向下,那么短线起买就是减仓良机;
(5)一般的,在0轴以上说明长期的累积值是趋向搜集,0轴以下说明长期的累积值是发散;
(6)“涨跌动因”指标具有极大的超前性,因为筹码的收集和发散都有一个过程。股价尽管还沿着原来的趋势运行,但筹码转移的方向已经逆转;
(7)可以在行情列表中对DDY由大到小排序选出短线强势股。
2. ddy是什么指标?
DDY指标是每日卖出单数和买入单数的差值占笔数化流通盘的比例。笔数化流通盘=流通盘/一段时间的平均每单成交手数。指标调用方法为:日线下输入“DDY+回车”。
DDY指标用法:
(1)如果当日红绿柱线为红色表示当日单数差为正,大单买人较多,反之如果当日红绿柱线为绿色表示当日单数差为负,则大单卖出较多;
(2)3线持续向上则表示筹码在持续向少数人转移,有主力资金收集,股价有持续的上涨动力;
(3)股价上涨3线却向下,表明是游资短线和散户行情,一般不具备长期的上涨动力;
(4)涨跌动因指标所要在一个较长的周期内观察,如果一段时间3线持续向上,那么每次股价回调就是买入良机。相反如果上涨时3线持续向下,那么短线起买就是减仓良机;
(5)一般的,在0轴以上说明长期的累积值是趋向搜集,0轴以下说明长期的累积值是发散;
(6)“涨跌动因”指标具有极大的超前性,因为筹码的收集和发散都有一个过程。股价尽管还沿着原来的趋势运行,但筹码转移的方向已经逆转;
(7)可以在行情列表中对DDY由大到小排序选出短线强势股。
3. ddy是什么指标?
DDY指标是每日卖出单数和买入单数的差值占笔数化流通盘的比例。笔数化流通盘=流通盘/一段时间的平均每单成交手数。指标调用方法为:日线下输入“DDY+回车”。
DDY指标用法:
(1)如果当日红绿柱线为红色表示当日单数差为正,大单买人较多,反之如果当日红绿柱线为绿色表示当日单数差为负,则大单卖出较多;
(2)3线持续向上则表示筹码在持续向少数人转移,有主力资金收集,股价有持续的上涨动力;
(3)股价上涨3线却向下,表明是游资短线和散户行情,一般不具备长期的上涨动力;
(4)涨跌动因指标所要在一个较长的周期内观察,如果一段时间3线持续向上,那么每次股价回调就是买入良机。相反如果上涨时3线持续向下,那么短线起买就是减仓良机;
(5)一般的,在0轴以上说明长期的累积值是趋向搜集,0轴以下说明长期的累积值是发散;
(6)“涨跌动因”指标具有极大的超前性,因为筹码的收集和发散都有一个过程。股价尽管还沿着原来的趋势运行,但筹码转移的方向已经逆转;
(7)可以在行情列表中对DDY由大到小排序选出短线强势股。
4. lwr指标各周期参数设置?
LWR指标是反向指标,两条指标线金叉为下降趋势点,死叉为上升趋势点。
1.L值向下(上)交叉W值为买(卖)信号。
2.低档连续二次向上交叉确认跌势,高档连续二次向下交叉确认涨势。
3.L值>85%超卖,W值<10%超买;R<10%超买,R>100%超卖。
4.于50%左右徘徊或交叉时无意义。
5.投机性太强的个股不适用。
6.可观察LW值与股价之背离情况,以确认高低点。
LWR威廉指标实际上是KD指标的补数,即(100-KD)。
LWR1线 (100-线K)
LWR2线 (100-线D)
参数:N、M1、M2 天数,一般取9、3、3
【技术要点】
1、打开技术指标lwr,将参数设置为(14、10、6),一般软件都默认该参数设置。
2、详细观看股价的历史日线走势图,准确地找到两根线的历史最高位和最低位。
3、买入点位:当两根线在接近历史最高位形成死叉向下的时候果断布局中线多单,当两根线在接近历史最低位形成金叉向上的时候果断布局中线空单。
4、获利了结卖出点位:与买入点位正好相反线性位置时。
5. ddy是什么指标?
DDY指标是每日卖出单数和买入单数的差值占笔数化流通盘的比例。笔数化流通盘=流通盘/一段时间的平均每单成交手数。指标调用方法为:日线下输入“DDY+回车”。
DDY指标用法:
(1)如果当日红绿柱线为红色表示当日单数差为正,大单买人较多,反之如果当日红绿柱线为绿色表示当日单数差为负,则大单卖出较多;
(2)3线持续向上则表示筹码在持续向少数人转移,有主力资金收集,股价有持续的上涨动力;
(3)股价上涨3线却向下,表明是游资短线和散户行情,一般不具备长期的上涨动力;
(4)涨跌动因指标所要在一个较长的周期内观察,如果一段时间3线持续向上,那么每次股价回调就是买入良机。相反如果上涨时3线持续向下,那么短线起买就是减仓良机;
(5)一般的,在0轴以上说明长期的累积值是趋向搜集,0轴以下说明长期的累积值是发散;
(6)“涨跌动因”指标具有极大的超前性,因为筹码的收集和发散都有一个过程。股价尽管还沿着原来的趋势运行,但筹码转移的方向已经逆转;
(7)可以在行情列表中对DDY由大到小排序选出短线强势股。
6. lwr指标各周期参数设置?
LWR指标是反向指标,两条指标线金叉为下降趋势点,死叉为上升趋势点。
1.L值向下(上)交叉W值为买(卖)信号。
2.低档连续二次向上交叉确认跌势,高档连续二次向下交叉确认涨势。
3.L值>85%超卖,W值<10%超买;R<10%超买,R>100%超卖。
4.于50%左右徘徊或交叉时无意义。
5.投机性太强的个股不适用。
6.可观察LW值与股价之背离情况,以确认高低点。
LWR威廉指标实际上是KD指标的补数,即(100-KD)。
LWR1线 (100-线K)
LWR2线 (100-线D)
参数:N、M1、M2 天数,一般取9、3、3
【技术要点】
1、打开技术指标lwr,将参数设置为(14、10、6),一般软件都默认该参数设置。
2、详细观看股价的历史日线走势图,准确地找到两根线的历史最高位和最低位。
3、买入点位:当两根线在接近历史最高位形成死叉向下的时候果断布局中线多单,当两根线在接近历史最低位形成金叉向上的时候果断布局中线空单。
4、获利了结卖出点位:与买入点位正好相反线性位置时。
7. lwr指标各周期参数设置?
LWR指标是反向指标,两条指标线金叉为下降趋势点,死叉为上升趋势点。
1.L值向下(上)交叉W值为买(卖)信号。
2.低档连续二次向上交叉确认跌势,高档连续二次向下交叉确认涨势。
3.L值>85%超卖,W值<10%超买;R<10%超买,R>100%超卖。
4.于50%左右徘徊或交叉时无意义。
5.投机性太强的个股不适用。
6.可观察LW值与股价之背离情况,以确认高低点。
LWR威廉指标实际上是KD指标的补数,即(100-KD)。
LWR1线 (100-线K)
LWR2线 (100-线D)
参数:N、M1、M2 天数,一般取9、3、3
【技术要点】
1、打开技术指标lwr,将参数设置为(14、10、6),一般软件都默认该参数设置。
2、详细观看股价的历史日线走势图,准确地找到两根线的历史最高位和最低位。
3、买入点位:当两根线在接近历史最高位形成死叉向下的时候果断布局中线多单,当两根线在接近历史最低位形成金叉向上的时候果断布局中线空单。
4、获利了结卖出点位:与买入点位正好相反线性位置时。
8. 四季周期指标怎么用?
答:1:Period_Converter_Opt.mq4指标的使用方法(以M1周期的图表建立M3周期图表为例)1)数据源图表窗口的建立与指标安装和其他的MT4指标安装类似,复制到expertsindicators即可完成安装.注意必须安装为自定义指标而不是脚本. 然后类似其他指标那样操作,添加到你想转化的窗口即可.参数设置:PeriodMultiplier: 新的周期对于原周期的倍数(例如在M1周期窗口,此指标参数值设为3,则会生成M3周期的图表窗口)。UpdateInterval: 刷新间隔, 毫秒为单位, 0表示实时刷新默认为实时刷新.Enabled: 是否启用刷新.注意:必须将允许动态库调用选项允许,否则将无法正常工作(在指标“属性---常用---允许导入动态连接库”或“工具---选项---智能交易系统”中设置).该图表窗口为数据源窗口,不要关闭,下面的图表窗口才会成为实时刷新的图表窗口。2)打开所需任意时间周期的窗口之后通过“文件->打开离线历史数据”,打开刚生成的M3周期的图表。在此图表窗口点右键,打开窗口属性,将“离线图表”选项打勾,这样即可自动进行实时刷新.在该新窗口可以设 置自己使用的指标。只要你一直保持在第1)步建立的数据源窗口以及该程序运行,则生成的离线图表也会一直保持为最新状态,包括其中的指标等等. 关闭该离线窗口后, 你也可以再重新通过文件->打开离线历史数据打开.如果需要退出或者重新启动MT4, 可以和往常一样正常退出,离线图表以及设置会同样保存并且下次重新启动后加载恢复到上次同样设置.2. 注意事项a. 注意'不'要将离线窗口属性中的'离线窗口'的勾去掉(设置:在窗口点右键----属性---常用---离线图表”),否则退出MT4再重新启动该窗口将被当成实时数据而导致无法获得数据.这种情况下将需要重新关闭离线窗口后重新打开.b. 你可以在同一个数据源窗口中加载多个不同倍数设置的转换程序,从而获得多个数据输出, 比如对M1使用PeriodMultiplier = 3, 4, 10将同时获得M3, M4, M10. 甚至可以使用M1数据来获得小时图.但一般因为服务器上不会有太多的短周期数据,所以这样讲导致生成的数据时间跨度不大, 所以推荐用接近的数据周期来获得需要的周期.比如用H1来获得H2.c 实时刷新时候将尽可能快地进行数据刷新, 即对每一次数据变动,但如果同时有大量数据进入时可能会错过部分数据, 但这种情况一般不会出现而且你至少可以获得每秒十次以上的刷新率, 这已经完全足够用了.d. 离线图表窗口没有那条买入价线显示,但数据实际上还是被刷新的,如果改成非离线窗口则必须退出前改回来, 否则下次启动就会得不到数据. 一般就没有必要去弄这个麻烦.e. 如果你在源数据窗口中往前拉到了新的历史数据, 生成的数据窗口里面是不会自动更新这些数据的, 需要ctrl+I显示指标列表后选择对应的指标然后双击弹出设置窗口后确认即可.
9. 四季周期指标怎么用?
答:1:Period_Converter_Opt.mq4指标的使用方法(以M1周期的图表建立M3周期图表为例)1)数据源图表窗口的建立与指标安装和其他的MT4指标安装类似,复制到expertsindicators即可完成安装.注意必须安装为自定义指标而不是脚本. 然后类似其他指标那样操作,添加到你想转化的窗口即可.参数设置:PeriodMultiplier: 新的周期对于原周期的倍数(例如在M1周期窗口,此指标参数值设为3,则会生成M3周期的图表窗口)。UpdateInterval: 刷新间隔, 毫秒为单位, 0表示实时刷新默认为实时刷新.Enabled: 是否启用刷新.注意:必须将允许动态库调用选项允许,否则将无法正常工作(在指标“属性---常用---允许导入动态连接库”或“工具---选项---智能交易系统”中设置).该图表窗口为数据源窗口,不要关闭,下面的图表窗口才会成为实时刷新的图表窗口。2)打开所需任意时间周期的窗口之后通过“文件->打开离线历史数据”,打开刚生成的M3周期的图表。在此图表窗口点右键,打开窗口属性,将“离线图表”选项打勾,这样即可自动进行实时刷新.在该新窗口可以设 置自己使用的指标。只要你一直保持在第1)步建立的数据源窗口以及该程序运行,则生成的离线图表也会一直保持为最新状态,包括其中的指标等等. 关闭该离线窗口后, 你也可以再重新通过文件->打开离线历史数据打开.如果需要退出或者重新启动MT4, 可以和往常一样正常退出,离线图表以及设置会同样保存并且下次重新启动后加载恢复到上次同样设置.2. 注意事项a. 注意'不'要将离线窗口属性中的'离线窗口'的勾去掉(设置:在窗口点右键----属性---常用---离线图表”),否则退出MT4再重新启动该窗口将被当成实时数据而导致无法获得数据.这种情况下将需要重新关闭离线窗口后重新打开.b. 你可以在同一个数据源窗口中加载多个不同倍数设置的转换程序,从而获得多个数据输出, 比如对M1使用PeriodMultiplier = 3, 4, 10将同时获得M3, M4, M10. 甚至可以使用M1数据来获得小时图.但一般因为服务器上不会有太多的短周期数据,所以这样讲导致生成的数据时间跨度不大, 所以推荐用接近的数据周期来获得需要的周期.比如用H1来获得H2.c 实时刷新时候将尽可能快地进行数据刷新, 即对每一次数据变动,但如果同时有大量数据进入时可能会错过部分数据, 但这种情况一般不会出现而且你至少可以获得每秒十次以上的刷新率, 这已经完全足够用了.d. 离线图表窗口没有那条买入价线显示,但数据实际上还是被刷新的,如果改成非离线窗口则必须退出前改回来, 否则下次启动就会得不到数据. 一般就没有必要去弄这个麻烦.e. 如果你在源数据窗口中往前拉到了新的历史数据, 生成的数据窗口里面是不会自动更新这些数据的, 需要ctrl+I显示指标列表后选择对应的指标然后双击弹出设置窗口后确认即可.
10. LON指标小于0轴选股公式?
LON指标是一种技术分析指标,它基于线性回归分析来计算最近若干个周期内的收盘价平均值和趋势方向,并给出股票价格的未来走向提示。当LON指标小于0轴时,表明股票价格可能会朝着向下走势发展,下面是一些可能的选股公式:
1. LON小于0轴时买入
REF(LON,1)<=0 AND LON>0
该选股公式表示在当前周期LON指标小于0轴时买入,但是需要确认上一周期的LON指标也小于0轴。
2. LON小于均值时买入
LON<MA(LON,N)
该选股公式表示在LON指标小于过去N周期的均线时买入。需要根据不同的市场实际情况来确定N的值。
3. LON趋势下降时买入
LON<REF(LON,1)
该选股公式表示在LON指标处于下降趋势时买入,需要确认LON值比上一周期下降。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选股公式仅供参考,实际选择股票时需要根据市场情况和自己的投资策略进行综合考虑。而且LON指标只是一种辅助工具,不能单一地依靠它来进行股票投资,还需要结合其他指标和市场基本面来进行综合分析。
11. 成新率的计算公式?
计算公式:固定资产成新率=(平均固定资产净值÷平均固定资产原值)× 100%
平均固定资产净值是指企业固定资产净值的年初数同年末数的平均值。平均固定资产原值是指企业固定资产原值的年初数与年末数的平均值。
固定资产成新率又称“固定资产净值率”或“有用系数”,是企业当期平均固定资产净值同固定资产原值的比率,反映了企业所拥有的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体现了企业固定资产更新的快慢和持续发展的能力。该指标高, 表明企业固定资产比较新, 对扩大再生产的准备比较充足, 发展的可能性比较大。
运用该指标分析固定资产新旧程度时, 应剔除企业应提未提折旧对房屋、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真实状况的影响。
利用固定资产成新率分析应注意的问题:
1、 应剔除企业应提未提折旧对固定资产真实情况的影响;
2、 进行企业间比较时,注意不同折旧方法对指标的影响;
3、 该指标受周期影响大,评价时应注意企业所处周期阶段这一因素。
12. LON指标小于0轴选股公式?
LON指标是一种技术分析指标,它基于线性回归分析来计算最近若干个周期内的收盘价平均值和趋势方向,并给出股票价格的未来走向提示。当LON指标小于0轴时,表明股票价格可能会朝着向下走势发展,下面是一些可能的选股公式:
1. LON小于0轴时买入
REF(LON,1)<=0 AND LON>0
该选股公式表示在当前周期LON指标小于0轴时买入,但是需要确认上一周期的LON指标也小于0轴。
2. LON小于均值时买入
LON<MA(LON,N)
该选股公式表示在LON指标小于过去N周期的均线时买入。需要根据不同的市场实际情况来确定N的值。
3. LON趋势下降时买入
LON<REF(LON,1)
该选股公式表示在LON指标处于下降趋势时买入,需要确认LON值比上一周期下降。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选股公式仅供参考,实际选择股票时需要根据市场情况和自己的投资策略进行综合考虑。而且LON指标只是一种辅助工具,不能单一地依靠它来进行股票投资,还需要结合其他指标和市场基本面来进行综合分析。
13. LON指标小于0轴选股公式?
LON指标是一种技术分析指标,它基于线性回归分析来计算最近若干个周期内的收盘价平均值和趋势方向,并给出股票价格的未来走向提示。当LON指标小于0轴时,表明股票价格可能会朝着向下走势发展,下面是一些可能的选股公式:
1. LON小于0轴时买入
REF(LON,1)<=0 AND LON>0
该选股公式表示在当前周期LON指标小于0轴时买入,但是需要确认上一周期的LON指标也小于0轴。
2. LON小于均值时买入
LON<MA(LON,N)
该选股公式表示在LON指标小于过去N周期的均线时买入。需要根据不同的市场实际情况来确定N的值。
3. LON趋势下降时买入
LON<REF(LON,1)
该选股公式表示在LON指标处于下降趋势时买入,需要确认LON值比上一周期下降。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选股公式仅供参考,实际选择股票时需要根据市场情况和自己的投资策略进行综合考虑。而且LON指标只是一种辅助工具,不能单一地依靠它来进行股票投资,还需要结合其他指标和市场基本面来进行综合分析。
14. 3个记分周期满12分怎么计算的?
解答:将3个记分周期满12分的计算方式为将每个记分周期的得分累加起来,如果总和达到或超过12分,则满足条件。
深度分析:
对于“3个记分周期满12分”的计算方式,我们可以进行如下的深度分析和解释。
1. 记分周期:
- 首先,需要明确什么是记分周期。记分周期可以是一段时间,例如一年、半年、季度等,根据具体的情况而定。在本次讨论中,我们假设记分周期是一个月。
2. 得分计算:
- 每个记分周期内,对某项评分进行评估或打分。这个得分可以是任意范围的数值,例如0到10分之间。
- 在三个记分周期内,每个周期的得分都会有所不同。为了计算是否达到满分的条件,需要将这三个周期的得分进行累加。
3. 判定满足条件:
- 当三个记分周期的得分累加达到或超过12分时,即满足条件。这意味着在这三个周期内,评分总和已经达到或超过12分。
举例说明:
以一个月为记分周期的情况来举例说明,假设三个记分周期内的得分分别为4分、5分和3分。则将这三个得分相加,4 + 5 + 3 = 12。因为等于12分,所以满足“3个记分周期满12分”的条件。
建议和应用场景:
1. 记分周期的设定:
- 首先,需要明确记分周期的设定。根据具体的需求和情况,可以选择不同的记分周期,例如一年、半年、季度等。在选择记分周期时,需要考虑评估或打分的频率和准确性要求。
2. 得分的确定:
-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明确每个记分周期内的得分如何确定。可以根据具体要评估的指标或项目,结合相关数据和标准进行评分。例如,可以设置一个评价体系或打分表来指导得分的确定。
3. 进一步分析得分情况:
- 考虑到每个记分周期的得分都有可能不同,可以进一步分析每个周期的得分情况。这有助于了解在不同时间段内的得分变化趋势和偏向,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优化和改进。
4. 满足条件后的处理:
- 在实际应用中,一旦满足“3个记分周期满12分”的条件,可以进行相应的处理。例如,可以给予奖励、考虑晋升或获得其他福利等。具体的处理方式需要根据场景和要求而定。
总结:
将3个记分周期满12分的计算方式是将三个周期内的得分进行累加,当累加总和达到或超过12分时,即满足条件。建议在实际应用中仔细设定记分周期和确定得分的方式,并在满足条件后进行相应的处理。同时,可以进一步分析得分情况,以便优化和改进评估结果。
15. 股市分析指标,经典KDJ指标9,3,3,其中参数9为设定天数为9天,其后的3,3代表什么意思?
我们在对KDJ指标进行个人设置时,通常将参数设置为(9,3,3),确实,是这么回事,但是,如果想进行个性化设置,要怎么设置呢?为什么要设置成(9,3,3)呢? 第一,我们要明白KDJ指标是一个什么指标。KDJ指标,为什么叫随机指标呢?这个我也不清楚,只有指标的发明者知道,就好像为什么我们要取个名字一样,不过,有一点,我们可以确定,那就是这个指标的设计者设计这个指标的目的,就是为了考量随着股价不断的变化,而快速地将这种变化的“趋势”表现出来。 KDJ指标反映的是什么?是股价平均值的变化吗?不是,股价平均值的变化可以通过均线的变化反映出来,我们可以看KDJ指标最基本的三个原始数据,收盘价(最新价)、周期内的最高价和最低价,就这三个数字,然后,用一串计算方法将这三个数字进行变化,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那几个计算K、D、J值的公式,但不管怎么变,其基本原理都是反映股价的变化的,而不是反映成交量,也不是反映主力的强弱,也不是反映人气的聚散,其它的都反映不了,就只是反映股价,对,股价。 由这一点我们至少可以清楚一点,那就是,不管你股价变化多历害,通过这个指标,你只能知道变化了,只能知道是变得历害还是一般般,但是,至于为什么形成这种变化,变化的内因是什么,未来还会不会变得更历害,等等这些问题,这个指标是反映不出来的,它只告诉我们——嗯,大家快看,变了,变了,开始有变化了。。。嗯,这下变得历害了。。。嗯,现在变的动静实在是太大了。。。然后,人们根据经验判断,变得多了,应该会怎样,比如,跌得太深了,就会有超跌反弹,涨得太高了,就会有获利回吐,之所以作出这样的判断,只是因为人们的个人经验。 而真正要搞明白趋势到底什么转变?机会真正来临的时刻是什么时候?那只能靠一点,市场主力将资金实实在在地投入市场,靠成交量。只有钱,才能将市场状况改变,而不是任何其它。 因而,明白了这一点后,我们对KDJ指标的使用,就理智得多了!那么,到底KDJ指标是怎样反映股价变化及变化的程度的呢? 这就是我要讲的KDJ指标的工作原理,用一句话来概括它的工作实质就是,反映收盘价在几天之内(一个周期)最高价与最低价之间的位置,以及这个位置是从哪个方向来的,就是这两点。 如果最高价高了,最低价低了,那么,现在的收盘价多少?如果现在价格处在高位,那么,KDJ的值相对也会在高位,而由一系列KDJ值连成的KDJ线也相对到达高位,反之,如果在低位,KDJ值及线都会相应地在低位,这个很容易理解,用个数字说明如下。 今天的收盘价是10块,五天内的最高价15元,最低价是9.5元,那么,KDJ的置就相对在低位,可以算出来,RSV=(收盘价-最低价)/(最高价-最低价)=(10-9.5)/(15-9.5)=0.5/5.5=0.09,这个0.09表示多少呢?就是9%,就是说KDJ的K、D、J三个值都会向9靠拢。 而9,在KDJ值里面,算是很小了吧,所以在低位,为什么在低位?因为,股价确实跌得很凶了,从15元跌到10元,跌了30%,多不多,五天跌30%。 反之,如果今天的收盘价为14元,那么,按上面的最高价与最低价,则RSV==(收盘价-最低价)/(最高价-最低价)=(14-9.5)/(15-9.5)=4.5/5.5=0.82,0.82意味着什么?82%,也就是说三个值都向82靠拢,82在100中的位置,是高位吧,确实,股价从9.5元到达现在的位置14元,而最高价才15元,是不是到了高位? 这个好理解吧! 理解了这个,后面的就更好理解了,根据公式,也就是你上面列的公式,K=2/3*K‘+1/3*RSV,D=2/3*D’+1/3*K,J=3K-2D,算出来就是了。 也就是说,基本原理就是我上面讲的,反映了目前股价在过去一段时间内股价高低幅度内的位置,这是一点,另一点是反映股价是由哪个方向到达现在的位置的。 那么,第二点是怎么反映出来的?前面分析了,高低之间的位置通过RSV值计算出来的,同样,要想知道股价是从哪个方向,高处还是低位变化而来的,也是通过计算得来的,就是上面那些K、D、J值的计算公式,就是靠这个公式,照这种算法,反映出来的。 这个公式什么意思?前一天K值的三分之二,加上今天RSV值的三分之一,才构成今天的K值?为什么不直接取今天的RSV值三之分三,为什么要将三分三,分成什么三分之二,加三分之一呢?就是为了表明谁占的比重大,谁的比重小。 将前一天的比重占到2/3来计算,将今天的比重占到1/3来计算,这就是为了强调过去的位置的重要性,就是为了让人们别只顾看今天的位置,还要看到过去的位置。 这个有点难理解是吧?就是说,如果要分析股价的总体形势的话,要多看看过去的情况,而不能只看今天的情况,当然,今天的情况也要看,所以,过去的(前一天的)占2/3,今天的占1/3,加起来中和一下考虑,就是这个道理。 也许,有人说,这也没什么玄妙啊,是啊,如果只看一天的,那当没什么了,但是,如果将所有的数值连成线来看,那就很有意思了,这样的话,过去的趋势就一目了然了,股价在高位的时候,KDJ也在高位,股价在低位的时候,KDJ也在低位,而且,每变化一点,KDJ也变化一点,这就是趋势指标,这就是随机指标。 既反映了股价的位置,又反映了变化的过程,然后,人们根据KDJ的位置,即三线的变化的判断未来的趋势。 那么,三线的变化原理又是什么呢?这个也是缘于那几个公式,公式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这个,就是将趋势变化的程度放大,就像放大镜一样,J值的倍数最大,K值第二,D值最小,所以,D慢,J快。 快线提示“要变了”,慢线提示“变得怎么样”?就是说,快线的变化,如果得到慢的认同,那么,趋势更准确。快线开始上穿或下穿,慢线也开始掉头,就表示真的要变了,为什么要说金叉,就是这个意思。 好了,我说了这么多,没有一句是回答你这个问题的,有些人觉得,我是不是没看清问题,其实,不是这么回事,相信,你看了我上面的分析之后,你就会更加理解KDJ指标,那么,接下来我的回答就轻松容易多了。 回归正题吧,KDJ(9,3,3),确实都是表示时间周期,即9表示9天内的最高与最低,3表示K值的计算以3天为时间周期,最后一个3表示D值的计算也是以3天为时间周期。这里好像有点难理解,是吧?这主要是由于那个计算公式的问题,根据计算公式,这个周期的设置,直接影响到当天K值所占的权重,比如,如果周期为3天,那么表示今天的K值占的权重为1/3,如果周期为20,那就表示今天的K值所占的权重的为1/20,因为,当天的K值始终只占一份。 那么,是不是就像你在上面说的,3就表示权重了呢,不是的,3确实是表示时间周期,那么,权重又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就是前一段讲的,为什么我以3天为周期,当天的K值就只占1/3,而以20日为周期,当天的K值就只占1/20?难道不可以是当天的K值占2/3,2/20吗?可以的,就是因为,设计KDJ指标的人在设计这个计算公式的时候,引入了一个涵数,即SMA,SMA涵数有三个参数,也就是我们在软件里设置指标参数时显示的那三个,比如:RSV:=(CLOSE-LLV(LOW,N))/(HHV(HIGH,N)-LLV(LOW,N))*100;
K:SMA(RSV,M1,1);
D:SMA(K,M2,1);
J:3*K-2*D
看到了吧,K、D值的括号里面有三个参数,而其中的1,便是用来设置权重的,为什么3天周期的K值只占1/3,20天周期的K值只占1/20,就是因为,这里设置了这个权重的参数,为1。如果你设置它为2,那么,在计算当天的K值时,当天的RSV比重就可以占到2/3,而前一天的K值的比重就只占1/3,如果这样设置的话,那么,就表示你更加重视今天股价的位置,而比较忽略前面的趋势,那么,这样出来的KDJ线,就是另一个性质了。 我试了一下,将权重设为2以后,指标的图形的棱角变得更加尖了,线与线之间的空隙变得更窄了,这说明KDJ指标反应更加敏感了,变化太过强烈,这样设置有它的好处,也有不足,好处在于能及时地反映趋势转折的变化,这样对于快速逃顶和及时抢反弹抓机会有好处,不足在于波段指示性不强,很可能在上升波段的中途调整便显示死叉和顶部,而在下降波段中途的反弹便显示金叉和底部,出现趋势的错判,因此,这个参数的设置很重要,估计设置为1,为广大使用者认同的合理程度吧! 嗯,说了这么多,我想应该差不多了,KDJ(9,3,3)三个数值表示计算指标相应数值的时间周期,而K、D线的时间周期设置又直接影响到权重的大小,因为,在时间周期越长的情况下,设置的权重影响就会相对较小,比如,将周期设置为20与3,其权重占比1/20和1/3的比重是不一样的,因此,周期的设置与权重有很大关系,而权重的设置也很重要,权重值越大,对当日数据的反应就越敏锐,指标的反应也相对及时,但趋势容易出现错判,反之,亦反。
16. 公司得分计算公式?
员工考核权重得分计算
一、层差法
等级差法将考核结果分为若干等级,实际执行结果落入哪个等级,该等级对应的分数即为考核分数。
例如:人员招聘周期=从用人单位提交申请到员工录用确认时间的时间段。
如果设置的最短完成时间为30天,则预计完成时间为25天。招聘周期指标在考核中的权重为15%,即15分。
假设计点可以分为三种方式。
A如果在25天内完成,将获得15分。
B如果在25至30天内完成,将获得10分。
C如果在30天后完成,将获得0分。
二、减分法
扣分法是扣除标准分而不加分的方法。在指标执行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按一定标准扣分,无异常情况给予满分。
三、比率法
比值法是将指标的实际完成值除以计划值(或标准值)计算百分比,再乘以该指标的权重得分,得到该指标的实际评价得分。
计算公式:A/B*100%*对应分数。(A为实际完成值,B为计划值或标准值)。
例如:人力资源部招聘计划完成率=实际招聘人数/计划招聘人数。
如果招聘计划完成率占本季度权重的20%,即20分,则得到的分数为:招聘计划完成率*20。
四、非此即彼法
非此即彼的方法意味着结果只有几种可能,没有中间状态。
例如:信息部负责公司一级流程发布计划的完成率。
如果季度指标的权重为10%,即10分,由于每个部门的流程并不多,人力资源部可能只有8个流程,财务部门可能只有7个流程。一个季度完成的流程数量不会很高,所以这个指标的最低要求是100%。计算时,只有两个结果,100%完成和未完成。
如果完成100%,则奖励10分。
如果未100%完成,则奖励0分。
五、说明法
说明方法:当上述方法不能用于评估时使用的方法。解释方法主要需要对绩效考核结果中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进行解释,并设置与每种情况相对应的评分方法。
例如:员工满意度调查和分析指标可以使用解释性方法进行评分。如果指标是某个位置的20%,则四个点分别是:2点、8点、4点和6点。总和是最终得分。
17. 成新率的计算公式?
计算公式:固定资产成新率=(平均固定资产净值÷平均固定资产原值)× 100%
平均固定资产净值是指企业固定资产净值的年初数同年末数的平均值。平均固定资产原值是指企业固定资产原值的年初数与年末数的平均值。
固定资产成新率又称“固定资产净值率”或“有用系数”,是企业当期平均固定资产净值同固定资产原值的比率,反映了企业所拥有的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体现了企业固定资产更新的快慢和持续发展的能力。该指标高, 表明企业固定资产比较新, 对扩大再生产的准备比较充足, 发展的可能性比较大。
运用该指标分析固定资产新旧程度时, 应剔除企业应提未提折旧对房屋、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真实状况的影响。
利用固定资产成新率分析应注意的问题:
1、 应剔除企业应提未提折旧对固定资产真实情况的影响;
2、 进行企业间比较时,注意不同折旧方法对指标的影响;
3、 该指标受周期影响大,评价时应注意企业所处周期阶段这一因素。
18. 周转率和周转周期的计算公式?
1、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计算公式: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应收账款周转率=平均应收账款×360天/销售收入=平均应收账款/平均日销售额 应收账款周转率=(赊销净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销售收入-现销收入-销售退回、折让、折扣)/[(期初应收账款余额+期末应收账款余额)/2])
2、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计算公式: 应收帐款周转率=当期销售净收入÷(期初应收帐款余额+期末应收帐款余额)÷ 2当期销售净收入=销售收入-销售退回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应收帐款周转率。
19. 四季周期指标怎么用?
答:1:Period_Converter_Opt.mq4指标的使用方法(以M1周期的图表建立M3周期图表为例)1)数据源图表窗口的建立与指标安装和其他的MT4指标安装类似,复制到expertsindicators即可完成安装.注意必须安装为自定义指标而不是脚本. 然后类似其他指标那样操作,添加到你想转化的窗口即可.参数设置:PeriodMultiplier: 新的周期对于原周期的倍数(例如在M1周期窗口,此指标参数值设为3,则会生成M3周期的图表窗口)。UpdateInterval: 刷新间隔, 毫秒为单位, 0表示实时刷新默认为实时刷新.Enabled: 是否启用刷新.注意:必须将允许动态库调用选项允许,否则将无法正常工作(在指标“属性---常用---允许导入动态连接库”或“工具---选项---智能交易系统”中设置).该图表窗口为数据源窗口,不要关闭,下面的图表窗口才会成为实时刷新的图表窗口。2)打开所需任意时间周期的窗口之后通过“文件->打开离线历史数据”,打开刚生成的M3周期的图表。在此图表窗口点右键,打开窗口属性,将“离线图表”选项打勾,这样即可自动进行实时刷新.在该新窗口可以设 置自己使用的指标。只要你一直保持在第1)步建立的数据源窗口以及该程序运行,则生成的离线图表也会一直保持为最新状态,包括其中的指标等等. 关闭该离线窗口后, 你也可以再重新通过文件->打开离线历史数据打开.如果需要退出或者重新启动MT4, 可以和往常一样正常退出,离线图表以及设置会同样保存并且下次重新启动后加载恢复到上次同样设置.2. 注意事项a. 注意'不'要将离线窗口属性中的'离线窗口'的勾去掉(设置:在窗口点右键----属性---常用---离线图表”),否则退出MT4再重新启动该窗口将被当成实时数据而导致无法获得数据.这种情况下将需要重新关闭离线窗口后重新打开.b. 你可以在同一个数据源窗口中加载多个不同倍数设置的转换程序,从而获得多个数据输出, 比如对M1使用PeriodMultiplier = 3, 4, 10将同时获得M3, M4, M10. 甚至可以使用M1数据来获得小时图.但一般因为服务器上不会有太多的短周期数据,所以这样讲导致生成的数据时间跨度不大, 所以推荐用接近的数据周期来获得需要的周期.比如用H1来获得H2.c 实时刷新时候将尽可能快地进行数据刷新, 即对每一次数据变动,但如果同时有大量数据进入时可能会错过部分数据, 但这种情况一般不会出现而且你至少可以获得每秒十次以上的刷新率, 这已经完全足够用了.d. 离线图表窗口没有那条买入价线显示,但数据实际上还是被刷新的,如果改成非离线窗口则必须退出前改回来, 否则下次启动就会得不到数据. 一般就没有必要去弄这个麻烦.e. 如果你在源数据窗口中往前拉到了新的历史数据, 生成的数据窗口里面是不会自动更新这些数据的, 需要ctrl+I显示指标列表后选择对应的指标然后双击弹出设置窗口后确认即可.
20. LON指标小于0轴选股公式?
LON指标是一种技术分析指标,它基于线性回归分析来计算最近若干个周期内的收盘价平均值和趋势方向,并给出股票价格的未来走向提示。当LON指标小于0轴时,表明股票价格可能会朝着向下走势发展,下面是一些可能的选股公式:
1. LON小于0轴时买入
REF(LON,1)<=0 AND LON>0
该选股公式表示在当前周期LON指标小于0轴时买入,但是需要确认上一周期的LON指标也小于0轴。
2. LON小于均值时买入
LON<MA(LON,N)
该选股公式表示在LON指标小于过去N周期的均线时买入。需要根据不同的市场实际情况来确定N的值。
3. LON趋势下降时买入
LON<REF(LON,1)
该选股公式表示在LON指标处于下降趋势时买入,需要确认LON值比上一周期下降。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选股公式仅供参考,实际选择股票时需要根据市场情况和自己的投资策略进行综合考虑。而且LON指标只是一种辅助工具,不能单一地依靠它来进行股票投资,还需要结合其他指标和市场基本面来进行综合分析。
21. 成新率的计算公式?
计算公式:固定资产成新率=(平均固定资产净值÷平均固定资产原值)× 100%
平均固定资产净值是指企业固定资产净值的年初数同年末数的平均值。平均固定资产原值是指企业固定资产原值的年初数与年末数的平均值。
固定资产成新率又称“固定资产净值率”或“有用系数”,是企业当期平均固定资产净值同固定资产原值的比率,反映了企业所拥有的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体现了企业固定资产更新的快慢和持续发展的能力。该指标高, 表明企业固定资产比较新, 对扩大再生产的准备比较充足, 发展的可能性比较大。
运用该指标分析固定资产新旧程度时, 应剔除企业应提未提折旧对房屋、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真实状况的影响。
利用固定资产成新率分析应注意的问题:
1、 应剔除企业应提未提折旧对固定资产真实情况的影响;
2、 进行企业间比较时,注意不同折旧方法对指标的影响;
3、 该指标受周期影响大,评价时应注意企业所处周期阶段这一因素。
22. 3个记分周期满12分怎么计算的?
解答:将3个记分周期满12分的计算方式为将每个记分周期的得分累加起来,如果总和达到或超过12分,则满足条件。
深度分析:
对于“3个记分周期满12分”的计算方式,我们可以进行如下的深度分析和解释。
1. 记分周期:
- 首先,需要明确什么是记分周期。记分周期可以是一段时间,例如一年、半年、季度等,根据具体的情况而定。在本次讨论中,我们假设记分周期是一个月。
2. 得分计算:
- 每个记分周期内,对某项评分进行评估或打分。这个得分可以是任意范围的数值,例如0到10分之间。
- 在三个记分周期内,每个周期的得分都会有所不同。为了计算是否达到满分的条件,需要将这三个周期的得分进行累加。
3. 判定满足条件:
- 当三个记分周期的得分累加达到或超过12分时,即满足条件。这意味着在这三个周期内,评分总和已经达到或超过12分。
举例说明:
以一个月为记分周期的情况来举例说明,假设三个记分周期内的得分分别为4分、5分和3分。则将这三个得分相加,4 + 5 + 3 = 12。因为等于12分,所以满足“3个记分周期满12分”的条件。
建议和应用场景:
1. 记分周期的设定:
- 首先,需要明确记分周期的设定。根据具体的需求和情况,可以选择不同的记分周期,例如一年、半年、季度等。在选择记分周期时,需要考虑评估或打分的频率和准确性要求。
2. 得分的确定:
-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明确每个记分周期内的得分如何确定。可以根据具体要评估的指标或项目,结合相关数据和标准进行评分。例如,可以设置一个评价体系或打分表来指导得分的确定。
3. 进一步分析得分情况:
- 考虑到每个记分周期的得分都有可能不同,可以进一步分析每个周期的得分情况。这有助于了解在不同时间段内的得分变化趋势和偏向,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优化和改进。
4. 满足条件后的处理:
- 在实际应用中,一旦满足“3个记分周期满12分”的条件,可以进行相应的处理。例如,可以给予奖励、考虑晋升或获得其他福利等。具体的处理方式需要根据场景和要求而定。
总结:
将3个记分周期满12分的计算方式是将三个周期内的得分进行累加,当累加总和达到或超过12分时,即满足条件。建议在实际应用中仔细设定记分周期和确定得分的方式,并在满足条件后进行相应的处理。同时,可以进一步分析得分情况,以便优化和改进评估结果。
23. 3个记分周期满12分怎么计算的?
解答:将3个记分周期满12分的计算方式为将每个记分周期的得分累加起来,如果总和达到或超过12分,则满足条件。
深度分析:
对于“3个记分周期满12分”的计算方式,我们可以进行如下的深度分析和解释。
1. 记分周期:
- 首先,需要明确什么是记分周期。记分周期可以是一段时间,例如一年、半年、季度等,根据具体的情况而定。在本次讨论中,我们假设记分周期是一个月。
2. 得分计算:
- 每个记分周期内,对某项评分进行评估或打分。这个得分可以是任意范围的数值,例如0到10分之间。
- 在三个记分周期内,每个周期的得分都会有所不同。为了计算是否达到满分的条件,需要将这三个周期的得分进行累加。
3. 判定满足条件:
- 当三个记分周期的得分累加达到或超过12分时,即满足条件。这意味着在这三个周期内,评分总和已经达到或超过12分。
举例说明:
以一个月为记分周期的情况来举例说明,假设三个记分周期内的得分分别为4分、5分和3分。则将这三个得分相加,4 + 5 + 3 = 12。因为等于12分,所以满足“3个记分周期满12分”的条件。
建议和应用场景:
1. 记分周期的设定:
- 首先,需要明确记分周期的设定。根据具体的需求和情况,可以选择不同的记分周期,例如一年、半年、季度等。在选择记分周期时,需要考虑评估或打分的频率和准确性要求。
2. 得分的确定:
-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明确每个记分周期内的得分如何确定。可以根据具体要评估的指标或项目,结合相关数据和标准进行评分。例如,可以设置一个评价体系或打分表来指导得分的确定。
3. 进一步分析得分情况:
- 考虑到每个记分周期的得分都有可能不同,可以进一步分析每个周期的得分情况。这有助于了解在不同时间段内的得分变化趋势和偏向,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优化和改进。
4. 满足条件后的处理:
- 在实际应用中,一旦满足“3个记分周期满12分”的条件,可以进行相应的处理。例如,可以给予奖励、考虑晋升或获得其他福利等。具体的处理方式需要根据场景和要求而定。
总结:
将3个记分周期满12分的计算方式是将三个周期内的得分进行累加,当累加总和达到或超过12分时,即满足条件。建议在实际应用中仔细设定记分周期和确定得分的方式,并在满足条件后进行相应的处理。同时,可以进一步分析得分情况,以便优化和改进评估结果。
24. 股市分析指标,经典KDJ指标9,3,3,其中参数9为设定天数为9天,其后的3,3代表什么意思?
我们在对KDJ指标进行个人设置时,通常将参数设置为(9,3,3),确实,是这么回事,但是,如果想进行个性化设置,要怎么设置呢?为什么要设置成(9,3,3)呢? 第一,我们要明白KDJ指标是一个什么指标。KDJ指标,为什么叫随机指标呢?这个我也不清楚,只有指标的发明者知道,就好像为什么我们要取个名字一样,不过,有一点,我们可以确定,那就是这个指标的设计者设计这个指标的目的,就是为了考量随着股价不断的变化,而快速地将这种变化的“趋势”表现出来。 KDJ指标反映的是什么?是股价平均值的变化吗?不是,股价平均值的变化可以通过均线的变化反映出来,我们可以看KDJ指标最基本的三个原始数据,收盘价(最新价)、周期内的最高价和最低价,就这三个数字,然后,用一串计算方法将这三个数字进行变化,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那几个计算K、D、J值的公式,但不管怎么变,其基本原理都是反映股价的变化的,而不是反映成交量,也不是反映主力的强弱,也不是反映人气的聚散,其它的都反映不了,就只是反映股价,对,股价。 由这一点我们至少可以清楚一点,那就是,不管你股价变化多历害,通过这个指标,你只能知道变化了,只能知道是变得历害还是一般般,但是,至于为什么形成这种变化,变化的内因是什么,未来还会不会变得更历害,等等这些问题,这个指标是反映不出来的,它只告诉我们——嗯,大家快看,变了,变了,开始有变化了。。。嗯,这下变得历害了。。。嗯,现在变的动静实在是太大了。。。然后,人们根据经验判断,变得多了,应该会怎样,比如,跌得太深了,就会有超跌反弹,涨得太高了,就会有获利回吐,之所以作出这样的判断,只是因为人们的个人经验。 而真正要搞明白趋势到底什么转变?机会真正来临的时刻是什么时候?那只能靠一点,市场主力将资金实实在在地投入市场,靠成交量。只有钱,才能将市场状况改变,而不是任何其它。 因而,明白了这一点后,我们对KDJ指标的使用,就理智得多了!那么,到底KDJ指标是怎样反映股价变化及变化的程度的呢? 这就是我要讲的KDJ指标的工作原理,用一句话来概括它的工作实质就是,反映收盘价在几天之内(一个周期)最高价与最低价之间的位置,以及这个位置是从哪个方向来的,就是这两点。 如果最高价高了,最低价低了,那么,现在的收盘价多少?如果现在价格处在高位,那么,KDJ的值相对也会在高位,而由一系列KDJ值连成的KDJ线也相对到达高位,反之,如果在低位,KDJ值及线都会相应地在低位,这个很容易理解,用个数字说明如下。 今天的收盘价是10块,五天内的最高价15元,最低价是9.5元,那么,KDJ的置就相对在低位,可以算出来,RSV=(收盘价-最低价)/(最高价-最低价)=(10-9.5)/(15-9.5)=0.5/5.5=0.09,这个0.09表示多少呢?就是9%,就是说KDJ的K、D、J三个值都会向9靠拢。 而9,在KDJ值里面,算是很小了吧,所以在低位,为什么在低位?因为,股价确实跌得很凶了,从15元跌到10元,跌了30%,多不多,五天跌30%。 反之,如果今天的收盘价为14元,那么,按上面的最高价与最低价,则RSV==(收盘价-最低价)/(最高价-最低价)=(14-9.5)/(15-9.5)=4.5/5.5=0.82,0.82意味着什么?82%,也就是说三个值都向82靠拢,82在100中的位置,是高位吧,确实,股价从9.5元到达现在的位置14元,而最高价才15元,是不是到了高位? 这个好理解吧! 理解了这个,后面的就更好理解了,根据公式,也就是你上面列的公式,K=2/3*K‘+1/3*RSV,D=2/3*D’+1/3*K,J=3K-2D,算出来就是了。 也就是说,基本原理就是我上面讲的,反映了目前股价在过去一段时间内股价高低幅度内的位置,这是一点,另一点是反映股价是由哪个方向到达现在的位置的。 那么,第二点是怎么反映出来的?前面分析了,高低之间的位置通过RSV值计算出来的,同样,要想知道股价是从哪个方向,高处还是低位变化而来的,也是通过计算得来的,就是上面那些K、D、J值的计算公式,就是靠这个公式,照这种算法,反映出来的。 这个公式什么意思?前一天K值的三分之二,加上今天RSV值的三分之一,才构成今天的K值?为什么不直接取今天的RSV值三之分三,为什么要将三分三,分成什么三分之二,加三分之一呢?就是为了表明谁占的比重大,谁的比重小。 将前一天的比重占到2/3来计算,将今天的比重占到1/3来计算,这就是为了强调过去的位置的重要性,就是为了让人们别只顾看今天的位置,还要看到过去的位置。 这个有点难理解是吧?就是说,如果要分析股价的总体形势的话,要多看看过去的情况,而不能只看今天的情况,当然,今天的情况也要看,所以,过去的(前一天的)占2/3,今天的占1/3,加起来中和一下考虑,就是这个道理。 也许,有人说,这也没什么玄妙啊,是啊,如果只看一天的,那当没什么了,但是,如果将所有的数值连成线来看,那就很有意思了,这样的话,过去的趋势就一目了然了,股价在高位的时候,KDJ也在高位,股价在低位的时候,KDJ也在低位,而且,每变化一点,KDJ也变化一点,这就是趋势指标,这就是随机指标。 既反映了股价的位置,又反映了变化的过程,然后,人们根据KDJ的位置,即三线的变化的判断未来的趋势。 那么,三线的变化原理又是什么呢?这个也是缘于那几个公式,公式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这个,就是将趋势变化的程度放大,就像放大镜一样,J值的倍数最大,K值第二,D值最小,所以,D慢,J快。 快线提示“要变了”,慢线提示“变得怎么样”?就是说,快线的变化,如果得到慢的认同,那么,趋势更准确。快线开始上穿或下穿,慢线也开始掉头,就表示真的要变了,为什么要说金叉,就是这个意思。 好了,我说了这么多,没有一句是回答你这个问题的,有些人觉得,我是不是没看清问题,其实,不是这么回事,相信,你看了我上面的分析之后,你就会更加理解KDJ指标,那么,接下来我的回答就轻松容易多了。 回归正题吧,KDJ(9,3,3),确实都是表示时间周期,即9表示9天内的最高与最低,3表示K值的计算以3天为时间周期,最后一个3表示D值的计算也是以3天为时间周期。这里好像有点难理解,是吧?这主要是由于那个计算公式的问题,根据计算公式,这个周期的设置,直接影响到当天K值所占的权重,比如,如果周期为3天,那么表示今天的K值占的权重为1/3,如果周期为20,那就表示今天的K值所占的权重的为1/20,因为,当天的K值始终只占一份。 那么,是不是就像你在上面说的,3就表示权重了呢,不是的,3确实是表示时间周期,那么,权重又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就是前一段讲的,为什么我以3天为周期,当天的K值就只占1/3,而以20日为周期,当天的K值就只占1/20?难道不可以是当天的K值占2/3,2/20吗?可以的,就是因为,设计KDJ指标的人在设计这个计算公式的时候,引入了一个涵数,即SMA,SMA涵数有三个参数,也就是我们在软件里设置指标参数时显示的那三个,比如:RSV:=(CLOSE-LLV(LOW,N))/(HHV(HIGH,N)-LLV(LOW,N))*100;
K:SMA(RSV,M1,1);
D:SMA(K,M2,1);
J:3*K-2*D
看到了吧,K、D值的括号里面有三个参数,而其中的1,便是用来设置权重的,为什么3天周期的K值只占1/3,20天周期的K值只占1/20,就是因为,这里设置了这个权重的参数,为1。如果你设置它为2,那么,在计算当天的K值时,当天的RSV比重就可以占到2/3,而前一天的K值的比重就只占1/3,如果这样设置的话,那么,就表示你更加重视今天股价的位置,而比较忽略前面的趋势,那么,这样出来的KDJ线,就是另一个性质了。 我试了一下,将权重设为2以后,指标的图形的棱角变得更加尖了,线与线之间的空隙变得更窄了,这说明KDJ指标反应更加敏感了,变化太过强烈,这样设置有它的好处,也有不足,好处在于能及时地反映趋势转折的变化,这样对于快速逃顶和及时抢反弹抓机会有好处,不足在于波段指示性不强,很可能在上升波段的中途调整便显示死叉和顶部,而在下降波段中途的反弹便显示金叉和底部,出现趋势的错判,因此,这个参数的设置很重要,估计设置为1,为广大使用者认同的合理程度吧! 嗯,说了这么多,我想应该差不多了,KDJ(9,3,3)三个数值表示计算指标相应数值的时间周期,而K、D线的时间周期设置又直接影响到权重的大小,因为,在时间周期越长的情况下,设置的权重影响就会相对较小,比如,将周期设置为20与3,其权重占比1/20和1/3的比重是不一样的,因此,周期的设置与权重有很大关系,而权重的设置也很重要,权重值越大,对当日数据的反应就越敏锐,指标的反应也相对及时,但趋势容易出现错判,反之,亦反。
25. 成新率的计算公式?
计算公式:固定资产成新率=(平均固定资产净值÷平均固定资产原值)× 100%
平均固定资产净值是指企业固定资产净值的年初数同年末数的平均值。平均固定资产原值是指企业固定资产原值的年初数与年末数的平均值。
固定资产成新率又称“固定资产净值率”或“有用系数”,是企业当期平均固定资产净值同固定资产原值的比率,反映了企业所拥有的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体现了企业固定资产更新的快慢和持续发展的能力。该指标高, 表明企业固定资产比较新, 对扩大再生产的准备比较充足, 发展的可能性比较大。
运用该指标分析固定资产新旧程度时, 应剔除企业应提未提折旧对房屋、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真实状况的影响。
利用固定资产成新率分析应注意的问题:
1、 应剔除企业应提未提折旧对固定资产真实情况的影响;
2、 进行企业间比较时,注意不同折旧方法对指标的影响;
3、 该指标受周期影响大,评价时应注意企业所处周期阶段这一因素。
26. 周转率和周转周期的计算公式?
1、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计算公式: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应收账款周转率=平均应收账款×360天/销售收入=平均应收账款/平均日销售额 应收账款周转率=(赊销净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销售收入-现销收入-销售退回、折让、折扣)/[(期初应收账款余额+期末应收账款余额)/2])
2、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计算公式: 应收帐款周转率=当期销售净收入÷(期初应收帐款余额+期末应收帐款余额)÷ 2当期销售净收入=销售收入-销售退回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应收帐款周转率。
27. 股市分析指标,经典KDJ指标9,3,3,其中参数9为设定天数为9天,其后的3,3代表什么意思?
我们在对KDJ指标进行个人设置时,通常将参数设置为(9,3,3),确实,是这么回事,但是,如果想进行个性化设置,要怎么设置呢?为什么要设置成(9,3,3)呢? 第一,我们要明白KDJ指标是一个什么指标。KDJ指标,为什么叫随机指标呢?这个我也不清楚,只有指标的发明者知道,就好像为什么我们要取个名字一样,不过,有一点,我们可以确定,那就是这个指标的设计者设计这个指标的目的,就是为了考量随着股价不断的变化,而快速地将这种变化的“趋势”表现出来。 KDJ指标反映的是什么?是股价平均值的变化吗?不是,股价平均值的变化可以通过均线的变化反映出来,我们可以看KDJ指标最基本的三个原始数据,收盘价(最新价)、周期内的最高价和最低价,就这三个数字,然后,用一串计算方法将这三个数字进行变化,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那几个计算K、D、J值的公式,但不管怎么变,其基本原理都是反映股价的变化的,而不是反映成交量,也不是反映主力的强弱,也不是反映人气的聚散,其它的都反映不了,就只是反映股价,对,股价。 由这一点我们至少可以清楚一点,那就是,不管你股价变化多历害,通过这个指标,你只能知道变化了,只能知道是变得历害还是一般般,但是,至于为什么形成这种变化,变化的内因是什么,未来还会不会变得更历害,等等这些问题,这个指标是反映不出来的,它只告诉我们——嗯,大家快看,变了,变了,开始有变化了。。。嗯,这下变得历害了。。。嗯,现在变的动静实在是太大了。。。然后,人们根据经验判断,变得多了,应该会怎样,比如,跌得太深了,就会有超跌反弹,涨得太高了,就会有获利回吐,之所以作出这样的判断,只是因为人们的个人经验。 而真正要搞明白趋势到底什么转变?机会真正来临的时刻是什么时候?那只能靠一点,市场主力将资金实实在在地投入市场,靠成交量。只有钱,才能将市场状况改变,而不是任何其它。 因而,明白了这一点后,我们对KDJ指标的使用,就理智得多了!那么,到底KDJ指标是怎样反映股价变化及变化的程度的呢? 这就是我要讲的KDJ指标的工作原理,用一句话来概括它的工作实质就是,反映收盘价在几天之内(一个周期)最高价与最低价之间的位置,以及这个位置是从哪个方向来的,就是这两点。 如果最高价高了,最低价低了,那么,现在的收盘价多少?如果现在价格处在高位,那么,KDJ的值相对也会在高位,而由一系列KDJ值连成的KDJ线也相对到达高位,反之,如果在低位,KDJ值及线都会相应地在低位,这个很容易理解,用个数字说明如下。 今天的收盘价是10块,五天内的最高价15元,最低价是9.5元,那么,KDJ的置就相对在低位,可以算出来,RSV=(收盘价-最低价)/(最高价-最低价)=(10-9.5)/(15-9.5)=0.5/5.5=0.09,这个0.09表示多少呢?就是9%,就是说KDJ的K、D、J三个值都会向9靠拢。 而9,在KDJ值里面,算是很小了吧,所以在低位,为什么在低位?因为,股价确实跌得很凶了,从15元跌到10元,跌了30%,多不多,五天跌30%。 反之,如果今天的收盘价为14元,那么,按上面的最高价与最低价,则RSV==(收盘价-最低价)/(最高价-最低价)=(14-9.5)/(15-9.5)=4.5/5.5=0.82,0.82意味着什么?82%,也就是说三个值都向82靠拢,82在100中的位置,是高位吧,确实,股价从9.5元到达现在的位置14元,而最高价才15元,是不是到了高位? 这个好理解吧! 理解了这个,后面的就更好理解了,根据公式,也就是你上面列的公式,K=2/3*K‘+1/3*RSV,D=2/3*D’+1/3*K,J=3K-2D,算出来就是了。 也就是说,基本原理就是我上面讲的,反映了目前股价在过去一段时间内股价高低幅度内的位置,这是一点,另一点是反映股价是由哪个方向到达现在的位置的。 那么,第二点是怎么反映出来的?前面分析了,高低之间的位置通过RSV值计算出来的,同样,要想知道股价是从哪个方向,高处还是低位变化而来的,也是通过计算得来的,就是上面那些K、D、J值的计算公式,就是靠这个公式,照这种算法,反映出来的。 这个公式什么意思?前一天K值的三分之二,加上今天RSV值的三分之一,才构成今天的K值?为什么不直接取今天的RSV值三之分三,为什么要将三分三,分成什么三分之二,加三分之一呢?就是为了表明谁占的比重大,谁的比重小。 将前一天的比重占到2/3来计算,将今天的比重占到1/3来计算,这就是为了强调过去的位置的重要性,就是为了让人们别只顾看今天的位置,还要看到过去的位置。 这个有点难理解是吧?就是说,如果要分析股价的总体形势的话,要多看看过去的情况,而不能只看今天的情况,当然,今天的情况也要看,所以,过去的(前一天的)占2/3,今天的占1/3,加起来中和一下考虑,就是这个道理。 也许,有人说,这也没什么玄妙啊,是啊,如果只看一天的,那当没什么了,但是,如果将所有的数值连成线来看,那就很有意思了,这样的话,过去的趋势就一目了然了,股价在高位的时候,KDJ也在高位,股价在低位的时候,KDJ也在低位,而且,每变化一点,KDJ也变化一点,这就是趋势指标,这就是随机指标。 既反映了股价的位置,又反映了变化的过程,然后,人们根据KDJ的位置,即三线的变化的判断未来的趋势。 那么,三线的变化原理又是什么呢?这个也是缘于那几个公式,公式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这个,就是将趋势变化的程度放大,就像放大镜一样,J值的倍数最大,K值第二,D值最小,所以,D慢,J快。 快线提示“要变了”,慢线提示“变得怎么样”?就是说,快线的变化,如果得到慢的认同,那么,趋势更准确。快线开始上穿或下穿,慢线也开始掉头,就表示真的要变了,为什么要说金叉,就是这个意思。 好了,我说了这么多,没有一句是回答你这个问题的,有些人觉得,我是不是没看清问题,其实,不是这么回事,相信,你看了我上面的分析之后,你就会更加理解KDJ指标,那么,接下来我的回答就轻松容易多了。 回归正题吧,KDJ(9,3,3),确实都是表示时间周期,即9表示9天内的最高与最低,3表示K值的计算以3天为时间周期,最后一个3表示D值的计算也是以3天为时间周期。这里好像有点难理解,是吧?这主要是由于那个计算公式的问题,根据计算公式,这个周期的设置,直接影响到当天K值所占的权重,比如,如果周期为3天,那么表示今天的K值占的权重为1/3,如果周期为20,那就表示今天的K值所占的权重的为1/20,因为,当天的K值始终只占一份。 那么,是不是就像你在上面说的,3就表示权重了呢,不是的,3确实是表示时间周期,那么,权重又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就是前一段讲的,为什么我以3天为周期,当天的K值就只占1/3,而以20日为周期,当天的K值就只占1/20?难道不可以是当天的K值占2/3,2/20吗?可以的,就是因为,设计KDJ指标的人在设计这个计算公式的时候,引入了一个涵数,即SMA,SMA涵数有三个参数,也就是我们在软件里设置指标参数时显示的那三个,比如:RSV:=(CLOSE-LLV(LOW,N))/(HHV(HIGH,N)-LLV(LOW,N))*100;
K:SMA(RSV,M1,1);
D:SMA(K,M2,1);
J:3*K-2*D
看到了吧,K、D值的括号里面有三个参数,而其中的1,便是用来设置权重的,为什么3天周期的K值只占1/3,20天周期的K值只占1/20,就是因为,这里设置了这个权重的参数,为1。如果你设置它为2,那么,在计算当天的K值时,当天的RSV比重就可以占到2/3,而前一天的K值的比重就只占1/3,如果这样设置的话,那么,就表示你更加重视今天股价的位置,而比较忽略前面的趋势,那么,这样出来的KDJ线,就是另一个性质了。 我试了一下,将权重设为2以后,指标的图形的棱角变得更加尖了,线与线之间的空隙变得更窄了,这说明KDJ指标反应更加敏感了,变化太过强烈,这样设置有它的好处,也有不足,好处在于能及时地反映趋势转折的变化,这样对于快速逃顶和及时抢反弹抓机会有好处,不足在于波段指示性不强,很可能在上升波段的中途调整便显示死叉和顶部,而在下降波段中途的反弹便显示金叉和底部,出现趋势的错判,因此,这个参数的设置很重要,估计设置为1,为广大使用者认同的合理程度吧! 嗯,说了这么多,我想应该差不多了,KDJ(9,3,3)三个数值表示计算指标相应数值的时间周期,而K、D线的时间周期设置又直接影响到权重的大小,因为,在时间周期越长的情况下,设置的权重影响就会相对较小,比如,将周期设置为20与3,其权重占比1/20和1/3的比重是不一样的,因此,周期的设置与权重有很大关系,而权重的设置也很重要,权重值越大,对当日数据的反应就越敏锐,指标的反应也相对及时,但趋势容易出现错判,反之,亦反。
28. 四季周期指标怎么用?
答:1:Period_Converter_Opt.mq4指标的使用方法(以M1周期的图表建立M3周期图表为例)1)数据源图表窗口的建立与指标安装和其他的MT4指标安装类似,复制到expertsindicators即可完成安装.注意必须安装为自定义指标而不是脚本. 然后类似其他指标那样操作,添加到你想转化的窗口即可.参数设置:PeriodMultiplier: 新的周期对于原周期的倍数(例如在M1周期窗口,此指标参数值设为3,则会生成M3周期的图表窗口)。UpdateInterval: 刷新间隔, 毫秒为单位, 0表示实时刷新默认为实时刷新.Enabled: 是否启用刷新.注意:必须将允许动态库调用选项允许,否则将无法正常工作(在指标“属性---常用---允许导入动态连接库”或“工具---选项---智能交易系统”中设置).该图表窗口为数据源窗口,不要关闭,下面的图表窗口才会成为实时刷新的图表窗口。2)打开所需任意时间周期的窗口之后通过“文件->打开离线历史数据”,打开刚生成的M3周期的图表。在此图表窗口点右键,打开窗口属性,将“离线图表”选项打勾,这样即可自动进行实时刷新.在该新窗口可以设 置自己使用的指标。只要你一直保持在第1)步建立的数据源窗口以及该程序运行,则生成的离线图表也会一直保持为最新状态,包括其中的指标等等. 关闭该离线窗口后, 你也可以再重新通过文件->打开离线历史数据打开.如果需要退出或者重新启动MT4, 可以和往常一样正常退出,离线图表以及设置会同样保存并且下次重新启动后加载恢复到上次同样设置.2. 注意事项a. 注意'不'要将离线窗口属性中的'离线窗口'的勾去掉(设置:在窗口点右键----属性---常用---离线图表”),否则退出MT4再重新启动该窗口将被当成实时数据而导致无法获得数据.这种情况下将需要重新关闭离线窗口后重新打开.b. 你可以在同一个数据源窗口中加载多个不同倍数设置的转换程序,从而获得多个数据输出, 比如对M1使用PeriodMultiplier = 3, 4, 10将同时获得M3, M4, M10. 甚至可以使用M1数据来获得小时图.但一般因为服务器上不会有太多的短周期数据,所以这样讲导致生成的数据时间跨度不大, 所以推荐用接近的数据周期来获得需要的周期.比如用H1来获得H2.c 实时刷新时候将尽可能快地进行数据刷新, 即对每一次数据变动,但如果同时有大量数据进入时可能会错过部分数据, 但这种情况一般不会出现而且你至少可以获得每秒十次以上的刷新率, 这已经完全足够用了.d. 离线图表窗口没有那条买入价线显示,但数据实际上还是被刷新的,如果改成非离线窗口则必须退出前改回来, 否则下次启动就会得不到数据. 一般就没有必要去弄这个麻烦.e. 如果你在源数据窗口中往前拉到了新的历史数据, 生成的数据窗口里面是不会自动更新这些数据的, 需要ctrl+I显示指标列表后选择对应的指标然后双击弹出设置窗口后确认即可.
29. 周转率和周转周期的计算公式?
1、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计算公式: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应收账款周转率=平均应收账款×360天/销售收入=平均应收账款/平均日销售额 应收账款周转率=(赊销净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销售收入-现销收入-销售退回、折让、折扣)/[(期初应收账款余额+期末应收账款余额)/2])
2、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计算公式: 应收帐款周转率=当期销售净收入÷(期初应收帐款余额+期末应收帐款余额)÷ 2当期销售净收入=销售收入-销售退回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应收帐款周转率。
30. 公司得分计算公式?
员工考核权重得分计算
一、层差法
等级差法将考核结果分为若干等级,实际执行结果落入哪个等级,该等级对应的分数即为考核分数。
例如:人员招聘周期=从用人单位提交申请到员工录用确认时间的时间段。
如果设置的最短完成时间为30天,则预计完成时间为25天。招聘周期指标在考核中的权重为15%,即15分。
假设计点可以分为三种方式。
A如果在25天内完成,将获得15分。
B如果在25至30天内完成,将获得10分。
C如果在30天后完成,将获得0分。
二、减分法
扣分法是扣除标准分而不加分的方法。在指标执行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按一定标准扣分,无异常情况给予满分。
三、比率法
比值法是将指标的实际完成值除以计划值(或标准值)计算百分比,再乘以该指标的权重得分,得到该指标的实际评价得分。
计算公式:A/B*100%*对应分数。(A为实际完成值,B为计划值或标准值)。
例如:人力资源部招聘计划完成率=实际招聘人数/计划招聘人数。
如果招聘计划完成率占本季度权重的20%,即20分,则得到的分数为:招聘计划完成率*20。
四、非此即彼法
非此即彼的方法意味着结果只有几种可能,没有中间状态。
例如:信息部负责公司一级流程发布计划的完成率。
如果季度指标的权重为10%,即10分,由于每个部门的流程并不多,人力资源部可能只有8个流程,财务部门可能只有7个流程。一个季度完成的流程数量不会很高,所以这个指标的最低要求是100%。计算时,只有两个结果,100%完成和未完成。
如果完成100%,则奖励10分。
如果未100%完成,则奖励0分。
五、说明法
说明方法:当上述方法不能用于评估时使用的方法。解释方法主要需要对绩效考核结果中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进行解释,并设置与每种情况相对应的评分方法。
例如:员工满意度调查和分析指标可以使用解释性方法进行评分。如果指标是某个位置的20%,则四个点分别是:2点、8点、4点和6点。总和是最终得分。
31. 周转率和周转周期的计算公式?
1、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计算公式: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应收账款周转率=平均应收账款×360天/销售收入=平均应收账款/平均日销售额 应收账款周转率=(赊销净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销售收入-现销收入-销售退回、折让、折扣)/[(期初应收账款余额+期末应收账款余额)/2])
2、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计算公式: 应收帐款周转率=当期销售净收入÷(期初应收帐款余额+期末应收帐款余额)÷ 2当期销售净收入=销售收入-销售退回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应收帐款周转率。
32. 股市分析指标,经典KDJ指标9,3,3,其中参数9为设定天数为9天,其后的3,3代表什么意思?
我们在对KDJ指标进行个人设置时,通常将参数设置为(9,3,3),确实,是这么回事,但是,如果想进行个性化设置,要怎么设置呢?为什么要设置成(9,3,3)呢? 第一,我们要明白KDJ指标是一个什么指标。KDJ指标,为什么叫随机指标呢?这个我也不清楚,只有指标的发明者知道,就好像为什么我们要取个名字一样,不过,有一点,我们可以确定,那就是这个指标的设计者设计这个指标的目的,就是为了考量随着股价不断的变化,而快速地将这种变化的“趋势”表现出来。 KDJ指标反映的是什么?是股价平均值的变化吗?不是,股价平均值的变化可以通过均线的变化反映出来,我们可以看KDJ指标最基本的三个原始数据,收盘价(最新价)、周期内的最高价和最低价,就这三个数字,然后,用一串计算方法将这三个数字进行变化,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那几个计算K、D、J值的公式,但不管怎么变,其基本原理都是反映股价的变化的,而不是反映成交量,也不是反映主力的强弱,也不是反映人气的聚散,其它的都反映不了,就只是反映股价,对,股价。 由这一点我们至少可以清楚一点,那就是,不管你股价变化多历害,通过这个指标,你只能知道变化了,只能知道是变得历害还是一般般,但是,至于为什么形成这种变化,变化的内因是什么,未来还会不会变得更历害,等等这些问题,这个指标是反映不出来的,它只告诉我们——嗯,大家快看,变了,变了,开始有变化了。。。嗯,这下变得历害了。。。嗯,现在变的动静实在是太大了。。。然后,人们根据经验判断,变得多了,应该会怎样,比如,跌得太深了,就会有超跌反弹,涨得太高了,就会有获利回吐,之所以作出这样的判断,只是因为人们的个人经验。 而真正要搞明白趋势到底什么转变?机会真正来临的时刻是什么时候?那只能靠一点,市场主力将资金实实在在地投入市场,靠成交量。只有钱,才能将市场状况改变,而不是任何其它。 因而,明白了这一点后,我们对KDJ指标的使用,就理智得多了!那么,到底KDJ指标是怎样反映股价变化及变化的程度的呢? 这就是我要讲的KDJ指标的工作原理,用一句话来概括它的工作实质就是,反映收盘价在几天之内(一个周期)最高价与最低价之间的位置,以及这个位置是从哪个方向来的,就是这两点。 如果最高价高了,最低价低了,那么,现在的收盘价多少?如果现在价格处在高位,那么,KDJ的值相对也会在高位,而由一系列KDJ值连成的KDJ线也相对到达高位,反之,如果在低位,KDJ值及线都会相应地在低位,这个很容易理解,用个数字说明如下。 今天的收盘价是10块,五天内的最高价15元,最低价是9.5元,那么,KDJ的置就相对在低位,可以算出来,RSV=(收盘价-最低价)/(最高价-最低价)=(10-9.5)/(15-9.5)=0.5/5.5=0.09,这个0.09表示多少呢?就是9%,就是说KDJ的K、D、J三个值都会向9靠拢。 而9,在KDJ值里面,算是很小了吧,所以在低位,为什么在低位?因为,股价确实跌得很凶了,从15元跌到10元,跌了30%,多不多,五天跌30%。 反之,如果今天的收盘价为14元,那么,按上面的最高价与最低价,则RSV==(收盘价-最低价)/(最高价-最低价)=(14-9.5)/(15-9.5)=4.5/5.5=0.82,0.82意味着什么?82%,也就是说三个值都向82靠拢,82在100中的位置,是高位吧,确实,股价从9.5元到达现在的位置14元,而最高价才15元,是不是到了高位? 这个好理解吧! 理解了这个,后面的就更好理解了,根据公式,也就是你上面列的公式,K=2/3*K‘+1/3*RSV,D=2/3*D’+1/3*K,J=3K-2D,算出来就是了。 也就是说,基本原理就是我上面讲的,反映了目前股价在过去一段时间内股价高低幅度内的位置,这是一点,另一点是反映股价是由哪个方向到达现在的位置的。 那么,第二点是怎么反映出来的?前面分析了,高低之间的位置通过RSV值计算出来的,同样,要想知道股价是从哪个方向,高处还是低位变化而来的,也是通过计算得来的,就是上面那些K、D、J值的计算公式,就是靠这个公式,照这种算法,反映出来的。 这个公式什么意思?前一天K值的三分之二,加上今天RSV值的三分之一,才构成今天的K值?为什么不直接取今天的RSV值三之分三,为什么要将三分三,分成什么三分之二,加三分之一呢?就是为了表明谁占的比重大,谁的比重小。 将前一天的比重占到2/3来计算,将今天的比重占到1/3来计算,这就是为了强调过去的位置的重要性,就是为了让人们别只顾看今天的位置,还要看到过去的位置。 这个有点难理解是吧?就是说,如果要分析股价的总体形势的话,要多看看过去的情况,而不能只看今天的情况,当然,今天的情况也要看,所以,过去的(前一天的)占2/3,今天的占1/3,加起来中和一下考虑,就是这个道理。 也许,有人说,这也没什么玄妙啊,是啊,如果只看一天的,那当没什么了,但是,如果将所有的数值连成线来看,那就很有意思了,这样的话,过去的趋势就一目了然了,股价在高位的时候,KDJ也在高位,股价在低位的时候,KDJ也在低位,而且,每变化一点,KDJ也变化一点,这就是趋势指标,这就是随机指标。 既反映了股价的位置,又反映了变化的过程,然后,人们根据KDJ的位置,即三线的变化的判断未来的趋势。 那么,三线的变化原理又是什么呢?这个也是缘于那几个公式,公式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这个,就是将趋势变化的程度放大,就像放大镜一样,J值的倍数最大,K值第二,D值最小,所以,D慢,J快。 快线提示“要变了”,慢线提示“变得怎么样”?就是说,快线的变化,如果得到慢的认同,那么,趋势更准确。快线开始上穿或下穿,慢线也开始掉头,就表示真的要变了,为什么要说金叉,就是这个意思。 好了,我说了这么多,没有一句是回答你这个问题的,有些人觉得,我是不是没看清问题,其实,不是这么回事,相信,你看了我上面的分析之后,你就会更加理解KDJ指标,那么,接下来我的回答就轻松容易多了。 回归正题吧,KDJ(9,3,3),确实都是表示时间周期,即9表示9天内的最高与最低,3表示K值的计算以3天为时间周期,最后一个3表示D值的计算也是以3天为时间周期。这里好像有点难理解,是吧?这主要是由于那个计算公式的问题,根据计算公式,这个周期的设置,直接影响到当天K值所占的权重,比如,如果周期为3天,那么表示今天的K值占的权重为1/3,如果周期为20,那就表示今天的K值所占的权重的为1/20,因为,当天的K值始终只占一份。 那么,是不是就像你在上面说的,3就表示权重了呢,不是的,3确实是表示时间周期,那么,权重又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就是前一段讲的,为什么我以3天为周期,当天的K值就只占1/3,而以20日为周期,当天的K值就只占1/20?难道不可以是当天的K值占2/3,2/20吗?可以的,就是因为,设计KDJ指标的人在设计这个计算公式的时候,引入了一个涵数,即SMA,SMA涵数有三个参数,也就是我们在软件里设置指标参数时显示的那三个,比如:RSV:=(CLOSE-LLV(LOW,N))/(HHV(HIGH,N)-LLV(LOW,N))*100;
K:SMA(RSV,M1,1);
D:SMA(K,M2,1);
J:3*K-2*D
看到了吧,K、D值的括号里面有三个参数,而其中的1,便是用来设置权重的,为什么3天周期的K值只占1/3,20天周期的K值只占1/20,就是因为,这里设置了这个权重的参数,为1。如果你设置它为2,那么,在计算当天的K值时,当天的RSV比重就可以占到2/3,而前一天的K值的比重就只占1/3,如果这样设置的话,那么,就表示你更加重视今天股价的位置,而比较忽略前面的趋势,那么,这样出来的KDJ线,就是另一个性质了。 我试了一下,将权重设为2以后,指标的图形的棱角变得更加尖了,线与线之间的空隙变得更窄了,这说明KDJ指标反应更加敏感了,变化太过强烈,这样设置有它的好处,也有不足,好处在于能及时地反映趋势转折的变化,这样对于快速逃顶和及时抢反弹抓机会有好处,不足在于波段指示性不强,很可能在上升波段的中途调整便显示死叉和顶部,而在下降波段中途的反弹便显示金叉和底部,出现趋势的错判,因此,这个参数的设置很重要,估计设置为1,为广大使用者认同的合理程度吧! 嗯,说了这么多,我想应该差不多了,KDJ(9,3,3)三个数值表示计算指标相应数值的时间周期,而K、D线的时间周期设置又直接影响到权重的大小,因为,在时间周期越长的情况下,设置的权重影响就会相对较小,比如,将周期设置为20与3,其权重占比1/20和1/3的比重是不一样的,因此,周期的设置与权重有很大关系,而权重的设置也很重要,权重值越大,对当日数据的反应就越敏锐,指标的反应也相对及时,但趋势容易出现错判,反之,亦反。
33. 3个记分周期满12分怎么计算的?
解答:将3个记分周期满12分的计算方式为将每个记分周期的得分累加起来,如果总和达到或超过12分,则满足条件。
深度分析:
对于“3个记分周期满12分”的计算方式,我们可以进行如下的深度分析和解释。
1. 记分周期:
- 首先,需要明确什么是记分周期。记分周期可以是一段时间,例如一年、半年、季度等,根据具体的情况而定。在本次讨论中,我们假设记分周期是一个月。
2. 得分计算:
- 每个记分周期内,对某项评分进行评估或打分。这个得分可以是任意范围的数值,例如0到10分之间。
- 在三个记分周期内,每个周期的得分都会有所不同。为了计算是否达到满分的条件,需要将这三个周期的得分进行累加。
3. 判定满足条件:
- 当三个记分周期的得分累加达到或超过12分时,即满足条件。这意味着在这三个周期内,评分总和已经达到或超过12分。
举例说明:
以一个月为记分周期的情况来举例说明,假设三个记分周期内的得分分别为4分、5分和3分。则将这三个得分相加,4 + 5 + 3 = 12。因为等于12分,所以满足“3个记分周期满12分”的条件。
建议和应用场景:
1. 记分周期的设定:
- 首先,需要明确记分周期的设定。根据具体的需求和情况,可以选择不同的记分周期,例如一年、半年、季度等。在选择记分周期时,需要考虑评估或打分的频率和准确性要求。
2. 得分的确定:
-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明确每个记分周期内的得分如何确定。可以根据具体要评估的指标或项目,结合相关数据和标准进行评分。例如,可以设置一个评价体系或打分表来指导得分的确定。
3. 进一步分析得分情况:
- 考虑到每个记分周期的得分都有可能不同,可以进一步分析每个周期的得分情况。这有助于了解在不同时间段内的得分变化趋势和偏向,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优化和改进。
4. 满足条件后的处理:
- 在实际应用中,一旦满足“3个记分周期满12分”的条件,可以进行相应的处理。例如,可以给予奖励、考虑晋升或获得其他福利等。具体的处理方式需要根据场景和要求而定。
总结:
将3个记分周期满12分的计算方式是将三个周期内的得分进行累加,当累加总和达到或超过12分时,即满足条件。建议在实际应用中仔细设定记分周期和确定得分的方式,并在满足条件后进行相应的处理。同时,可以进一步分析得分情况,以便优化和改进评估结果。
34. lwr指标各周期参数设置?
LWR指标是反向指标,两条指标线金叉为下降趋势点,死叉为上升趋势点。
1.L值向下(上)交叉W值为买(卖)信号。
2.低档连续二次向上交叉确认跌势,高档连续二次向下交叉确认涨势。
3.L值>85%超卖,W值<10%超买;R<10%超买,R>100%超卖。
4.于50%左右徘徊或交叉时无意义。
5.投机性太强的个股不适用。
6.可观察LW值与股价之背离情况,以确认高低点。
LWR威廉指标实际上是KD指标的补数,即(100-KD)。
LWR1线 (100-线K)
LWR2线 (100-线D)
参数:N、M1、M2 天数,一般取9、3、3
【技术要点】
1、打开技术指标lwr,将参数设置为(14、10、6),一般软件都默认该参数设置。
2、详细观看股价的历史日线走势图,准确地找到两根线的历史最高位和最低位。
3、买入点位:当两根线在接近历史最高位形成死叉向下的时候果断布局中线多单,当两根线在接近历史最低位形成金叉向上的时候果断布局中线空单。
4、获利了结卖出点位:与买入点位正好相反线性位置时。
35. 公司得分计算公式?
员工考核权重得分计算
一、层差法
等级差法将考核结果分为若干等级,实际执行结果落入哪个等级,该等级对应的分数即为考核分数。
例如:人员招聘周期=从用人单位提交申请到员工录用确认时间的时间段。
如果设置的最短完成时间为30天,则预计完成时间为25天。招聘周期指标在考核中的权重为15%,即15分。
假设计点可以分为三种方式。
A如果在25天内完成,将获得15分。
B如果在25至30天内完成,将获得10分。
C如果在30天后完成,将获得0分。
二、减分法
扣分法是扣除标准分而不加分的方法。在指标执行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按一定标准扣分,无异常情况给予满分。
三、比率法
比值法是将指标的实际完成值除以计划值(或标准值)计算百分比,再乘以该指标的权重得分,得到该指标的实际评价得分。
计算公式:A/B*100%*对应分数。(A为实际完成值,B为计划值或标准值)。
例如:人力资源部招聘计划完成率=实际招聘人数/计划招聘人数。
如果招聘计划完成率占本季度权重的20%,即20分,则得到的分数为:招聘计划完成率*20。
四、非此即彼法
非此即彼的方法意味着结果只有几种可能,没有中间状态。
例如:信息部负责公司一级流程发布计划的完成率。
如果季度指标的权重为10%,即10分,由于每个部门的流程并不多,人力资源部可能只有8个流程,财务部门可能只有7个流程。一个季度完成的流程数量不会很高,所以这个指标的最低要求是100%。计算时,只有两个结果,100%完成和未完成。
如果完成100%,则奖励10分。
如果未100%完成,则奖励0分。
五、说明法
说明方法:当上述方法不能用于评估时使用的方法。解释方法主要需要对绩效考核结果中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进行解释,并设置与每种情况相对应的评分方法。
例如:员工满意度调查和分析指标可以使用解释性方法进行评分。如果指标是某个位置的20%,则四个点分别是:2点、8点、4点和6点。总和是最终得分。
36. 公司得分计算公式?
员工考核权重得分计算
一、层差法
等级差法将考核结果分为若干等级,实际执行结果落入哪个等级,该等级对应的分数即为考核分数。
例如:人员招聘周期=从用人单位提交申请到员工录用确认时间的时间段。
如果设置的最短完成时间为30天,则预计完成时间为25天。招聘周期指标在考核中的权重为15%,即15分。
假设计点可以分为三种方式。
A如果在25天内完成,将获得15分。
B如果在25至30天内完成,将获得10分。
C如果在30天后完成,将获得0分。
二、减分法
扣分法是扣除标准分而不加分的方法。在指标执行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按一定标准扣分,无异常情况给予满分。
三、比率法
比值法是将指标的实际完成值除以计划值(或标准值)计算百分比,再乘以该指标的权重得分,得到该指标的实际评价得分。
计算公式:A/B*100%*对应分数。(A为实际完成值,B为计划值或标准值)。
例如:人力资源部招聘计划完成率=实际招聘人数/计划招聘人数。
如果招聘计划完成率占本季度权重的20%,即20分,则得到的分数为:招聘计划完成率*20。
四、非此即彼法
非此即彼的方法意味着结果只有几种可能,没有中间状态。
例如:信息部负责公司一级流程发布计划的完成率。
如果季度指标的权重为10%,即10分,由于每个部门的流程并不多,人力资源部可能只有8个流程,财务部门可能只有7个流程。一个季度完成的流程数量不会很高,所以这个指标的最低要求是100%。计算时,只有两个结果,100%完成和未完成。
如果完成100%,则奖励10分。
如果未100%完成,则奖励0分。
五、说明法
说明方法:当上述方法不能用于评估时使用的方法。解释方法主要需要对绩效考核结果中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进行解释,并设置与每种情况相对应的评分方法。
例如:员工满意度调查和分析指标可以使用解释性方法进行评分。如果指标是某个位置的20%,则四个点分别是:2点、8点、4点和6点。总和是最终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