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和香港金翮中心如何定位

中亿财经网 kefu01 2023-06-22 01:41:46

将类似纽约伦敦。eh8中亿财经网财经门户

金融中心建设重心转移至上海,新中国建国以来的金融发展史,很大程度上是北京与上海的“双城记”,如今,这架天平逐渐向上海倾斜。eh8中亿财经网财经门户

一、从城市定位上看,《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在第一章第一节就明确了北京城市定位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只字不提“发展首都经济”;而上海在总规中被定位为国际经济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目标是把上海建设成为“卓越的全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巧备市”,这似乎等于宣告了将金融中心交给上海之意。二、从金融本身而言,风险相伴而生拿睁,金融中心在一定意义上也是风险中心,北京作为首都,显然不如上海更有利于发展金融业。事实上,很多国家的政治中心和金融中心是相分离的,如华盛顿、纽约之于美国,渥太华、多伦多之于加拿大,柏林、法兰克福之于德国,由此可见,金融功能并非首都所必须拥有。如今北京正在剥离经济色彩,强化首都功能,疏解非首都功能,外迁制造、零售、批发、运输、仓储等生态,疏解部分央企、金融机构等。三、上海从战略平衡点重回战略制高点。中国正在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迈进,而成为经济强国的标配就是拥有国际化的金融中心,而上海历来肩负着国家战略任务,往往是全国未动、上海先行。在新一轮改革开放中,上海被赋予更高的站位,向“卓越的全球城市”发力,将成为中国进一步接入世界和融入世界的“接口”,相应也需要提高全球金融资源配置功能,毕竟金融是引领世界格局的重要力量之一。不过,北京非金融中心定位与实质上的“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并不相悖,其本身就是国家金融决策和监管机构集聚的中枢,还聚集了10家国家级金融行业协会和组织。因此,未来北京将在国家金融发展体系中继续扮演“管理者”和“服务者”的角色,强化监管职能,进一步支撑金融开放,形成“市场在上海,监管在北京”的格局。除政策上的倾斜以外,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也是商业和市场的选择。按照英国智库Z/Yen集团于今年3月发布的第25期全球金融(GFCI),“纽伦港”稳居全球金融中心前三甲,上海位列全球第5,而北京排名第9,而且上海与伦敦、香港、新加坡之间的差距分别缩小到17分、13分、2分,要知道2007年全球金融中消宽岁心指数首次发布时,上海与伦敦的差距还高达193分。在其9月份发布的第26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中,纽约、伦敦、香港、新加坡、上海仍然分别位居前五,排名没有变化。而且上海与伦敦、香港、新加坡之间的差距进一步缩小至12分、10分、1分,超越新加坡仅一步之遥。中国金融双中心:上海、香港目前,中国已经建成的国际金融中心只有一个香港,而上海正在努力追赶。基于现有金融地位及发展基础,中国极有可能出现上海、香港双金融中心的格局。具体而言,上海与香港各具有金融发展区位优势,一个是整个远东区位最好的城市,一个是避开了百年战乱的繁华之地;一个有长三角一体化腹地支撑,一个背靠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上海东濒东海,北界长江,早在1930年代,上海银行家群体崛起,外国银行竞相登陆上海滩,上海不仅变身为最耀眼的全国金融中心,而且一度成为冉冉升起的远东金融中心,1936年上海黄金市场全年成交就达3116万条,超过当时的法国巴黎。如今,经历40年改革开放的上海已集聚了股票、债券、货币、外汇、黄金、期货、票据、保险等各类金融要素市场,具备了高能级的总部集聚、战略性全球平台和大规模流量等基本条件。2018年,上海金融市场成交总额1645.8万亿元,同比增长15.2%,全国直接融资中的85%来自上海金融市场;上海持牌金融机构总数达到1605家,其中外资金融机构占到30%;上海金融从业人员超过36万人,占全市就业人员总数的3%。而且随着长三角一体化推进及上海大都市圈形成,广阔的腹地经济规模将构成上海金融走向世界的坚实支撑。香港更不用说,借由开埠从一个小渔村变成远东重要的贸易港,并在交通、贸易枢纽基础之上带来金融业发展,尤其是在当时内地烽火连天、政局动荡之时,大量资金涌入香港,金融业盛极一时;而后在新中国被全面封锁之际,又充当中国对外联系的窗口和桥梁,由此上演了香港辉煌的百年金融史。香港凭借自由开放的市场、完善的法律制度、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完善的金融体系、成熟专业的金融专才等,成为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金融业占GDP比重达18%左右,拥有全球第三大黄金市场、第四大外汇交易市场,还是全球最大离岸人民币市场,拥有全球最大离岸人民币资金池(规模高达6000亿元人民币)。如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更为香港金融提供了后援基地和新的发展空间。尽管过去5个多月来,香港持续发生的极端暴力违法事件,沉重打击香港零售、餐饮和旅游业,香港的国际形象和营商环境受到严重损害,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受到影响,但香港在全球仍然具有竞争力,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不会轻易动摇。尤其是,11月26日,阿里4万亿市值登顶港股,时隔5年,终于“回家”与港交所再续前缘。在贸易不确定性的背景之下,阿里回归港股的示范效应预计将带动更多美股中概股回归,无疑将为香港金融中心地位再添“定海神针”。不过,上海与香港在地缘、机缘层面虽有相似之处,但所处阶段却全然不同,一个是后起之秀,一个是发展到最高阶段,乃至问题暴露;一个正积极向上攀登,一个唯恐被“边缘化”。从经济总量来看,1997年香港以13445亿元人民币的GDP排名中国第一,是上海的近4倍;2009年上海GDP反超香港,2018年深圳GDP(2.42万亿人民币)也首超香港。从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来看,截至2018年末,上海在“资金总量”(12.1万亿人民币)上已经完成了对香港的超越(接近12万亿人民币),相当于“深圳(7.25万亿人民币)+杭州(约4万亿人民币)”。而且此次风波将香港内部的诸多问题暴露出来以金融和专业服务业为主的经济结构单一、本地就业创业市场机会有限、青年向上流动空间小、房屋土地供不应求等,这些问题单靠香港内部制度已经不能解决。尽管香港的权重在下降,但鉴于香港自由度更大,可容纳的更多,上海和香港之间短期内并非替代关系,而是形成优势互补,呈现中国金融双中心的竞合格局。中国金融将呈现复式结构上海与香港共同承载着中国金融复式结构设计:一个重在境内(以合作为主,服务实体经济),一个着重境外(参与国际竞争和国际规则制定);一个是“稳定盘”,一个是“波动盘”;一个可调控,一个市场化;一个在岸市场,一个离岸市场,达到进可攻、退可守之效。如此复式结构,既可以借助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推动中国内地的金融和货币改革;又可以利用港陆区隔,发挥防火墙和缓冲带作用,防止改革一旦失控冲击中国金融全局稳定;还可以借鉴人民币国际化在香港的风风雨雨,在上海进行规避和调整;更何况,如不维持香港的地位,政治上也过不了关。鉴于此,上海和香港在金融领域的互补性要远远大过竞争性,未来上海香港的关系或将类似于纽约伦敦,即分别为某种世界货币的在岸离岸市场。不过,当中国金融真正形成上海与香港的双中心格局,人民币逐渐实现国际化,而美元因内部撕裂无法成为稳定之锚,港币或将脱离联系美元,而趋向联系人民币。eh8中亿财经网财经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