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后评价机制,金融行业的后评价机制主要有些什么内容?
声誉风险管理后评价就是在声誉风险发生并处理完后的一定时刻,对声誉风险处理效果进行的全面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反馈相关决策和管理部门。声誉风险管理后评价的一般方法是,将声誉的影响因素与声誉风险处理后评价时点的实际结果进行全面、科学、综合的对比考察,对声誉风险产生的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影响进行客观、科学、公正的评价。
一、建立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后评价机制的必要性
(一)声誉风险管理后评价是评价声誉风险管理效果的需要
由于体制原因,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国内银行业基本上都在依靠国家声誉,在这方面宣传最早的是中国农业银行,如农业银行曾使用过“国家的银行、国家的信誉”等。其实,直到2004 年国有商业银行进入股改转型期内,国内银行业的声誉风险管理才正式起步。在实践中,由于整个声誉风险的控制操作链条没有形成闭环,往往造成在声誉风险处置时,风险管理决策者不能考虑风险管理效果。风险管理者忽视处置声誉风险的效用投资计划编制工作,对声誉事件处置从建设到运营的后期过程缺乏了解,更不可能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对声誉处置的实际效果难以达到心中有数,在每年大量的影响声誉和导致声誉事件发生的因素下,决策者感到既困惑又难办。因此,声誉风险管理后评价有利于声誉风险管理者及时了解在处置声誉过程中,所采用的应对策略是否适当;有利于商业银行各声誉风险管理部门了解自己在处置声誉风险过程中所处的位置,使得各部门能够在行动上采取一致原则。
(二)声誉风险管理后评价是降低风险管理成本的需要
在声誉风险过程中,商业银行采取的是从上到下的垂直管理模式。因此,商业银行的各单位在声誉风险管理中难以避免出现道德风险。声誉风险管理后评价则通过对各单位在处置风险时的效果和成本投入进行考查,能够有效降低商业银行个基层单位的道德风险和寻租成本。同时声誉风险管理后评价能够帮助声誉风险管理各单位在处置风险时采取最佳的应对策略,以最小的成本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
(三)声誉风险管理后评价是优化声誉管理体系的需要
国内银行业声誉风险管理在最近的四五年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发展得还很不平衡,既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也没有产生一个成熟的模式。声誉风险管理后评价机制的建立能够有效地帮助商业银行检查自身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对已建立的模式进行改进。同时声誉风险管理后评价能够帮助商业银行建立声誉风险储备数据库,通过对已发生的声誉风险进行分析,及时将声誉风险预警和处置的效果进行后评价并反馈决策部门,作为今后风险预警和处置的重要参考,帮助商业银行在处理类似的问题时,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
(四)声誉风险管理后评价是商业银行积极管理声誉风险的需要
建立声誉风险管理后评价机制与商业银行绩效考核体系之间必要的接口,使声誉风险管理后评价机制能够督促商业银行各单位积极主动地监测和处置本单位存在的潜在风险。由于对声誉风险处置实施效果的评价和反馈机制,使得各相关单位在对声誉风险的预报时,更加得积极和主动。往往为了降低本单位所面临的声誉风险,会把声誉风险的监测作为日常工作。同时能够约束各单位声誉风险预警和处置的行为,降低它们在预警和处置时的故意夸大行为,增强预警的准确性和可信性。
二、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后评价机制的构想
(一)设立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后评价的指标体系
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后评价小组根据商业银行自身特点、风险管理进展情况,建立一套较为客观且可操作的指标体系。在制定评价指标时应遵守客观性、全面性、公正性、及时反馈性和可操作性原则,使风险管理后评价工作能够全面、客观地反映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实施效果。因此,根据银监会制定的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指引规定的内容,本文制定了一些相关的评价指标。
1.机构履职指标。主要考查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各部门是否在声誉风险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按照商业银行声誉管理条例履行了本岗位的职责。该指标可通过设计一些二级指标来考查,例如:风险识别、风险探测、风险评估、风险报告、风险方案是否完备等。
2.组织机构设置指标。该指标主要考查商业银行设置的声誉风险管理部门是否合理,是否在日常的风险预警和处置过程中能够协调一致。组织机构设置指标的二级指标可设为:声誉风险管理单位能力、声誉风险监控能力、媒体公关能力、声誉风险预备方案制定实施能力等。
3.质量效益指标。质量效益指标表示风险管理方案实施后商业银行面临的声誉风险环境是否得到有效的降低。该指标可通过媒体对商业银行的正面报道、评级机构对商业银行的评级、网络上关于商业银行负面评级数量的变化、相关利益者对商业银行的满意度等二级指标来考查。
4.风险管理效益比值指标。风险管理效益比值=风险管理减少的损失/(风险管理费用+机会成本)。若风险管理效益比值<1,则风险处理方案不可取;风险管理效益比值>1,则风险处理方案可取;从经济效益来看,使得风险管理效益比值达到最大的风险处理方案为最佳方案。
5.声誉风险管理外部性指标。该指标主要反映风险管理实施后对商业银行自身、行业发展、社会发展的影响及所作的贡献。设置商业银行高层领导形象指标、商业银行价值指标、商业银行社会职责指标等二级指标来考查。
6.竞争力指标。竞争力指标考察商业银行在实施声誉风险管理后的商业竞争力是否得到有效的增加,它主要可通过商业银行的市场占有率、资产规模、存贷比等二级指标的变化来考查。
(二)确立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后评价方法
针对商业银行的声誉风险涉及因素多等原因,而采用单一的评价方法很难全面、科学、公正地对声誉风险进行事后评价。本文则按照声誉风险管理后的原则,并根据风险管理后评价指标的特点提出几种风险管理后评价方法。
1.征询法。商业银行可使用征询法就声誉风险管理实施后的满意程度向职能部门和有关利益相关者进行信函调查。被调查人员对咨询主要内容进行“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打“√”,然后对回执加以汇总。若评价结论属“满意”或“基本满意”,说明该风险管理方案富有成效,若属“不满意”,则需进一步分析原因。若“不满意”是因为个别相关部门未组织方案实施,则风险管理部门应分析原因帮助其贯彻实施;若因为风险管理方案可操作性差,则应补充完善,使之符合实际,以利于实施;若因“药不对症”,则风险管理方案是失败的。
2.比较评价法。商业银行声誉风险后评价方法的另一条基本原则是比较评价法,包括前后对比、预计和实际对比、有无风险管理的对比等。对比的目的是要找出变化和差距,为提出问题和分析原因找到重点。在一般情况下,“前后对比”是指将风险管理方案实施之前与完成之后的情况加以对比,以确定方案效益的一种方法。在风险管理后评价中则是指将项目前期的风险预测结论,与项目的实际运行结果及在评价时所做的新的预测相比较,用以发现变化和分析原因。这种对比用于揭示方案实施的质量,是风险管理过程评价应遵循的原则。
3.因子分析法。因子分析的基本目的就是用少数几个因子去描述许多指标或因素之间的联系,即将相关比较密切的几个变量归在同一类中,每一类变量就成为一个因子(之所以称其为因子,是因为它是不可观测的,即不是具体的变量),以较少的几个因子反映原资料的大部分信息。运用这种研究技术,我们可以方便地找出影响声誉管理的主要因素是哪些,以及它们的影响力(权重),运用这种研究技术,我们还可以查找声誉风险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为改善声誉风险管理体系做前期分析。
4.评分法。评分法是由风险管理后评价小组负责人组织商业银行内各风险管理部门领导、银行员工和利益相关者等参加座谈会,收集有关风险管理的各种意见,散发“企业风险管理方案执行情况评分调查表”。然后进行数据汇总分析,判明企业风险管理方案的执行度与成功度。至于调查表的制定可根据风险管理后指标体系所给出的指标,同时商业银行还可以根据本行的实际情况增减指标数。
5.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对商业银行声誉管理不仅有经济效果,更重要的是有社会政治效果,仅对经济效果评价,就难以全面、准确评价声誉风险管理的效果,因此应进行多目标综合评价。而声誉风险管理的社会政治效果难以精确计算,具有模糊性。模糊评价法是在评价中引入模糊性概念,运用模糊数学来处理声誉风险管理的外部指标。
(三)商业银行声誉后评价的基本流程
1.声誉风险管理决策后评价。声誉风险管理决策后评价是评价现时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风险状况和风险管理决策执行的实际情况,验证风险管理前作出的风险预测及对声誉风险抵御能力分析是否正确,并重新评价声誉风险管理决策是否符合商业银行发展的需要。
2.声誉风险管理方案实施情况后评价。声誉风险管理方案实施情况后评价主要是评价声誉风险管理各环节工作实际成绩,总结各环节的经验教训,找出每个阶段的工作对实际声誉风险管理效益和预计声誉风险管理效益的偏差程度。
3.声誉风险处理技术后评价。声誉风险处理技术后评价是通过声誉风险处理方案实际执行后的经济技术参数与执行前预测的数据对照比较,使企业进一步了解声誉风险处理方案的实际情况,找出存在的差距,检验声誉风险处理方案设计的正确程度,为新声誉风险处理方案的评审提供依据。
4.声誉风险管理经济效益后评价。声誉风险管理经济效益后评价是对实施声誉风险处理方案后的商业银行的实际财务状况进行再评价,并与声誉风险处理方案实施前指标对比,分析偏差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为今后声誉风险管理决策提供参考资料。
5.声誉风险管理社会效益后评价。声誉风险管理社会效益后评价是分析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对社会发展目标影响和贡献的一种方法,包括环境影响评价、社会影响评价、经济影响评价等多方面内容的综合评价分析,并作出声誉风险管理后评价的综合结论。
(四)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后评价成果的运用
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后评价结果的使用是后评价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后评价发挥作用的关键取决于所发现的问题教训和经验总结在声誉风险管理的各个环节中被采纳和应用的效果。
商业银行声誉管理后评价结果可作为商业银行声誉管理的参考。 声誉风险后评价中的相关分析和结论为今后的声誉风险管理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例如通过后评价反馈的声誉风险监测和处置信息,对商业银行声誉控制的影响分析,可以帮助商业银行完善声誉风险的监测体系和声誉风险处置策略,增强商业银行在声誉风险管理中的主动性。
另外,成果可以作为声誉风险管理过程的参考。后评价对声誉风险管理的作用:一是有助于当前声誉风险各个环节的开展,这体现在及时发现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条例在实施运营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意见,使声誉风险的管理能实现预期目标,更好地发挥各风险单位的作用;二是有助于将来类似声誉风险的有效化解,即通过吸取声誉风险管理执行过程的经验教训为今后类似声誉风险管理提供宝贵的知识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