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龙1号指标(蛟龙第一次下海是哪一年啊?)
1. 蛟龙第一次下海是哪一年啊?
中国蛟龙号第一次下水时间是2010年5月31日。中国蛟龙号第一次下水时间是2010年5月31日。2010年5月31日-7月18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中国南海3000米级海上试验中取得巨大成功,共完成17次下潜,其中7次穿越2000米深度,4次突破3000米,最大下潜深度达到3759米,超过全球海洋平均深度3682米,并创造水下和海底作业9小时零3分的记录,验证了“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3000米级水深的各项性能和功能指标。
2. 中国人如何建造蛟龙号 的 过程?
“蛟龙”号这颗睿智的“龙脑”是纯正的“中国血统”——由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自主设计、自主研制,它的创造者既有院士,也有工人;既有“80后”,也有“50后”老专家。
作为国内首套大深度载人深潜装备,“蛟龙”号控制系统的开发无现成经验可循,在封锡盛院士等人的精心指导下,“蛟龙”号副总设计师、控制系统课题负责人王晓辉带领控制系统团队,在研制过程中攻坚克难,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
2003年,初步设计通过评审。从2004年至2008年,通过全国逾百家优势单位科研院所的联合攻关,7000米载人潜水器全面完成了设计、加工、制造、总装联调等研制阶段的各项工作。2008年,7000米载人潜水器终于具备开展海上试验的技术条件。
2009年,向阳红09船搭载着载人潜水器和96名参试人员,承载着祖国和人民的重托奔赴南海。经过两个多月的奋战,海上试验队员们与烈日抗争,与台风周旋,与时间赛跑,连续昼夜奋战,圆满完成1000米海上试验任务,全面验证和考核了载人潜水器的设计功能和主要技术指标。
2010年,3000米海上试验开始。“蛟龙”号共完成17次下潜,最大下潜深度达3759米。试验过程中,“蛟龙”号多次刷新载人深潜深度纪录,并完成水下长距离巡航、近底目标搜索、标志物布放、插国旗、深海水样获取、照相、摄像、图文传输、语音通信等一系列工作,完成真正意义上的海底作业任务,初步具备了深海环境下的作业能力。8月16日,科技部和国家海洋局在北京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对外宣布我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3000米海上试验成功的消息。
2011年,“蛟龙”号5000米级海上试验成功。
7000米深海联接外太空
2012年6月24日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蛟龙”号的所有部件将要经受最大设计深度的考验。在这一天,“蛟龙”号历史性地完成了超过7000米的深潜之旅。3名试航员在7020米的海底,与远在外太空中的神舟九号航天员完成了海天对话。
7000米级海试在马里亚纳海沟进行,从2012年6月3日至7月16日,前3次的下潜深度分别为6671米、6965米、6963米,7000米就在眼前。作为第4次海试的试航员,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副研究员刘开周成为突破7000大关里程碑时刻的亲历者。
3. 益盟操盘-乾坤版,组合条件选股?
组合条件名字叫蛟龙出海:
1.按部就班指标白线上穿黄线
2.龙腾四海白线上穿绿线(海面)
3.B102委比选股 委比大于99%
4. 潜龙号和蛟龙号哪个下潜得深?
蛟龙号比潜龙号下潜得深。
“蛟龙号”是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深海载人潜水器。由科技部立项、中船重工702研究所牵头研制的“蛟龙”号,是全球下潜深度最大的作业型深海运载器。自2013年试验性应用以来,我国南海、东北太平洋、西北太平洋和西南印度洋,都留有它的身影,作业覆盖深海海沟、海盆、洋中脊等典型区域,在载人深海勘察与精细作业取样方面有独到优势。
“蛟龙号”在技术上有三个领先优势。一是具有先进的近底自动航行功能和悬停定位功能,便于目标搜索和定位,在海底自由前后航行。二是高速水声通信功能,可将水下的语音、图像、文字等信息实时传输到母船上。三是它装备的充油银锌蓄电池容量很强大,保证水下作业时间。
“蛟龙号”主要技术指标包括:长宽高为8.2米×3.0米×3.4米;空气中重量不超过22吨;有效负载220公斤(不包括乘员重量);最大下潜深度7000米;速度为最大2.5节,巡航1节;载员3人;生命支持,正常:3×12人时,应急:3×84人时;正常水下工作时间12小时。
海龙2号
“海龙二号”最大作业深度为3500米,长3.17米、宽1.81米、高2.24米,重3.45吨,通过一根线缆与母船相连接,由操作手在支持母船遥控,根据潜水器线缆传来的海底影像远程控制潜水器运动与机械手操作,其突出优势是水下工作时间长,主要用于深海热液硫化物、生物与环境等深海勘探与科学调查。
海龙3号
“海龙Ⅲ”是中国大洋协会组织下、由上海交通大学水下工程研究所开发的勘查作业型无人缆控潜水器,也是中国“蛟龙探海”工程重点装备。它最大作业水深6000米,具备海底自主巡线能力和重型设备作业能力,可搭载多种调查设备和重型取样工具。
潜龙一号
“潜龙一号”是依托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的“十二五”项目,由沈阳自动化所牵头,联合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哈尔滨工程大学等单位共同研制完成。“潜龙一号”是国产自研深海探测装备,其主要任务是发现和寻找资源所在区域,探测海底现场海洋要素,为评价资源储量和商业开采价值提供依据。
潜龙二号
与很多潜水器不同,“潜龙二号”外形看起来就像一条鱼:长3.5米,高1.5米,体重1.5吨,立扁形身体通体鲜黄,还有4只“鳍”——科学家亲切地称之为“黄胖鱼”。“潜龙二号”奇特的模样在国内独树一帜,是国际上首次应用非回转体立扁鱼形设计,有利于减少垂直面的阻力,便于它在复杂海底地形中垂直爬升,也可以增强水面航行能力。
相比潜龙一号,潜龙二号更像一辆越野车,能更好地在复杂地形中作业:除了探测多金属硫化物,它还能探测多金属结壳资源,获得同时间同位置的声学微地貌、温盐深、浊度、甲烷、氧化还原电位、磁力等多种数据,进而圈定矿化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