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的现状及前景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中国逐步发展成为世界轮胎工业第一生产大国,已建成各种规格系列产品齐全的完整工业体系,并获得了一系列具有原始创新特性的国际前沿技术成果。我国载重子午胎经过了高速、高载的考验,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轿车子午胎已实现无内胎、宽断面、扁平化、高速化;紧跟国际潮流的安全、节能、环保轮胎也已稳步推向国际市场并获得认可。
2011年,我国轮胎工业因受到全球经济减速影响,轮胎出口面临更加复杂的形势,加上橡胶等原材料价格不稳定,成本难以控制等因素影响,生产经济运行十分艰难。但在行业企业共同努力下,全年经济运行总体保持了平稳增长。截至2011年底,我国轮胎制造行业总资产为2933亿元,同比增长17.99%;全年规模以上轮胎制造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040亿元,同比增长30.40%;实现利润总额190.8亿元,同比增长19.57%。2011年我国轮胎产量(含各种外胎)达到8.321亿条,同比增长8.5%。
2012年1-6月,我国轮胎制造业销售收入总额达到2289.122亿元,同比增长17.32%;利润总额达到133.637亿元,同比增长59.81%。
我国已经是汽车第一大生产国和新车消费国,从消费来说,我国人均汽车保有量还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汽车消费仍还有较大增长空间。另一方面,我国及其他新兴市场基础建设投资仍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工程机械消费也有较大增长空间。汽车消费和工程机械消费的增长将推动轮胎行业保持稳健增长趋势。“十二五”期间,轮胎需求仍将继续快速增长,中国轮胎行业发展前景乐观。
自2009年以来,中央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消费刺激措施,在这些刺激措施的影响下,汽车消费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汽车消费的繁荣直接带动了轮胎销量的增长。
汽车销量的增加刺激了轮胎的销售,但整个轮胎产业的发展也面临着众多制约因素,这些因素主要来自于:市场需求的变化、橡胶成本的上涨、绿色轮胎的普及和出口环境的恶化。历史告诉我们,当全球经济处于动荡之中时,市场往往会受到各种突发因素的冲击,如:美国对华的轮胎特保案,因此,对于投资者而言,在变化中时刻保持对市场的敏感是企业生存的必要条件。
日本轮胎销售额全球第一
2021年,全球轮胎分国别销售中,销售额占比前三的国家是日本、中国和法国,合计占世界销售额63%。在中国的销售收入中,中国大陆地区销售收入为248.05亿美元,在世界总销售额中占比17%;中国台湾地区销售额为55.54亿美元,占比4%。
中国TOP75轮胎企业数量全球第一
一直以来中国都是轮胎生产大国,2021年,在全球轮胎企业前75强中,中国大陆占30家,中国台湾5家,印度7家,美国5家,韩国和日本同为4家。
伴随着汽车工业20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轮胎产业飞速发展,根据Tire Business给出的全球轮胎企业TOP75排行榜,2021年有35家中国企业上榜。
中国乘用车轮胎原配市场消费量最高
截至2023年初,全球范围内,销售端斜交胎的市场份额已经不足3%,占比十分微小,且随着轮胎行业的发展,斜交胎也面临被逐步淘汰的局面。子午胎按照应用领域可分为乘用车胎和商用车胎,半钢胎主要应用于乘用车及小型商用车领域,全钢胎主要应用于客车、货车等大型商用车领域。无论是乘用车轮胎市场还是卡客车轮胎市场,替换市场需求量涨幅远大于原配市场需求涨幅。
2021年,从全球各区域的乘用车轮胎原配市场消费量来看,中国消费量最高,达1.15亿条;乘用车轮胎替换市场上,北美地区消费量最高,达3.27亿条。从同比变化率来看,在乘用车轮胎的原配市场上,非洲、印度和中东地区增速最快,达12%;西欧和中欧地区原配市场轮胎需求下滑最显著,为-5.63%。而替换市场上,南美地区增速最快,达25.93%;中国的增速最低,为3.03%。
中国卡客车轮胎原配与替换市场消费量均最高
2021年,从全球各区域的卡客车轮胎原配市场和替换市场消费量来看,中国消费量最高,分别达0.28亿条和0.43亿条。从同比变化率来看,在卡客车轮胎的原配市场上,南美地区增速最快,达37.50%;中国原配市场轮胎需求下滑最显著,为-16.25%。而替换市场上,北美地区增速最快,达20.61%;中国卡客车轮胎替换市场下滑最明显,为-7.26%。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轮胎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