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城新能源车(山西省农业大县有哪些?)
1. 山西省农业大县有哪些?
山西是煤炭大省,是全国能源重化工基地。向来以“工业”为重,农业大县本来就少,近年来又有俞来俞减之势。不仅农业大县数量越来越少,好多都开始注重工业发展和旅游业发展,而且产量也越来越少。
大家都知道山西是“表里山河”,山地占全省面积的绝大部分,仅有的几个盆地屈指可数。因为气候环境等因素,大部分地方只适合种秋粮,真正适合种小麦的地方非常少。
运城市是公认的山西农业第一大市,旗下的县大部分是“农业大县”、“产粮大县”,也是“小麦生产大县”。临汾、晋中次之。其它地市就相对比较少了。
一份2019年官方统计资料给出的山西十大产粮大县和山西十大小麦生产大县却令我吃惊。
在这份名单中,无论是产粮大县的冠军还是小麦生产大县的冠军都不在运城市,而是临汾市的襄汾县。而且,也不是传统的纯农业大县,而是人们印象中的山西工业强县、经济强县襄汾。襄汾给山西人的第一标签是“钢铁、焦炭”。
让人意外的不光襄汾,还有洪洞。洪洞是山西最负盛名的“焦炭之都”,山西最大、最现代的焦化厂,也是山西焦炭行业的首家上市企业——山西焦化股份有限公司就在洪洞,而且鼎盛时洪洞大大小小民营焦化厂上百家。洪洞给人的第一标签已经从“大槐树”改为“焦炭之都”。
寿阳、原平、闻喜也是三个工业强县。原平是山西老牌工业强县,车岗矿务局所在地;闻喜的海鑫钢铁一度闻名全国,虽然如今改头换面叫建龙钢铁,但依然没有改变“一钢独大”的工业格局;寿阳虽然是晋中的传统的“米粮仓”、太原、晋中、阳泉的“蔬菜供应地”,但寿阳真正实现经济崛起的靠的还是“煤炭”。这些县虽然是山西十大产粮县,但农业产值在GDP中的比重都超不过15%。
更让人不敢相信的是还有朔城区、忻府区这两个地级市的首府区,一个市的核心区成为山西的产粮大县,确实全国罕见。对山西农业大县也是一个绝大的讽刺。
原来的山西第一农业大县——临猗,早已不是山西粮食生产十强县。大部分人已将原来的种粮地改种苹果等经济林。虽然GDP依然在全省排位靠前,但商品经济的成分占了很大比重。
十大产粮县真正属于农业大市运城的只有永济、芮城、闻喜。闻喜的情况上面已介绍,永济这两年工业产值在产业结构中比重也很大,真真正正属于纯农业县的只有芮城。
这些产粮县大部分产量在30万吨至50万吨之间,最高的襄汾也未突破50万吨。
这是产粮县。我们再来看看小麦生产十强县。
小麦生产十强县除了保留上述的襄汾、永济、洪洞、闻喜、芮城五县外,太原以北的5县出局。
这与地域条件限制有很大的关系,出局的5个县粮食产量中秋粮占了很大的比重。同时,运城新进稷山、新绛、夏县等3县,晋中的介休、晋城的泽州入围。
从小麦生产十强县来看,运城市独占6席,挽回了农业大市的面子。然而,细琢磨,发现6县中工业大县占了4个,稷山、新绛两县原本就是运城北部“工业系”的三县成员。真正意义上的农业大县只有芮城、夏县两个。
再来看新进的介休、泽州,不仅是山西经济十强县,也是山西名符其实的工业大县,这两县真正的经济发展重心在工业。
小麦十强县产量大部分在10万吨—20万吨,仅有襄汾县稍稍突破20万吨。与其它省农业大县比起来,甚至不如人家一个镇的产量。
山西的农业大县虽然主要在运城,但晋中盆地的农业县似乎在全国的知名度要更高些。可能与晋中对农业产品的宣传效应有很大的关系。
晋中盆地是山西自古的瓜果之乡和米粮仓,然而统计结果让我大跌眼镜。
传统的农业大县祁县、太谷、平遥不仅工业产值上比不上介休、寿阳,而且粮食生产上也差两县一大截。
这是其中4县粮食产量的相关数据: 寿阳(38.4万吨)、平遥(24.8万吨)、祁县(22.3万吨)、太谷县(20.8万吨)。
可以看出,粮食也高出3县各10万多吨,而且寿阳GDP和财政收入两项主要经济指标也高于3县。一直以“平遥的牛肉、太谷的饼和祁县的红枣、西瓜”自豪的三大农业县在寿阳面前已经黯然失色。
附:十大产粮县和十大小麦生产大县名单和产量
十大产粮县:襄汾(49.8万吨)、永济(41万吨)、洪洞(38.44万吨)、寿阳(38.4万吨)、应县(37.4万吨)、原平(36.7万吨)、闻喜(33.83万吨)、芮城(33.8万吨)、朔城区(34万吨)忻府区(33.2万吨)。
十大小麦生产大县:襄汾21.7万吨、永济19.9万吨、闻喜19.3万吨、洪洞18.6万吨、芮城17万吨、稷山12.8万吨、新绛12.7万吨、夏县11.7万吨、泽州11.3万吨、介休11万吨。
2. 山西省农业大县有哪些?
山西是煤炭大省,是全国能源重化工基地。向来以“工业”为重,农业大县本来就少,近年来又有俞来俞减之势。不仅农业大县数量越来越少,好多都开始注重工业发展和旅游业发展,而且产量也越来越少。
大家都知道山西是“表里山河”,山地占全省面积的绝大部分,仅有的几个盆地屈指可数。因为气候环境等因素,大部分地方只适合种秋粮,真正适合种小麦的地方非常少。
运城市是公认的山西农业第一大市,旗下的县大部分是“农业大县”、“产粮大县”,也是“小麦生产大县”。临汾、晋中次之。其它地市就相对比较少了。
一份2019年官方统计资料给出的山西十大产粮大县和山西十大小麦生产大县却令我吃惊。
在这份名单中,无论是产粮大县的冠军还是小麦生产大县的冠军都不在运城市,而是临汾市的襄汾县。而且,也不是传统的纯农业大县,而是人们印象中的山西工业强县、经济强县襄汾。襄汾给山西人的第一标签是“钢铁、焦炭”。
让人意外的不光襄汾,还有洪洞。洪洞是山西最负盛名的“焦炭之都”,山西最大、最现代的焦化厂,也是山西焦炭行业的首家上市企业——山西焦化股份有限公司就在洪洞,而且鼎盛时洪洞大大小小民营焦化厂上百家。洪洞给人的第一标签已经从“大槐树”改为“焦炭之都”。
寿阳、原平、闻喜也是三个工业强县。原平是山西老牌工业强县,车岗矿务局所在地;闻喜的海鑫钢铁一度闻名全国,虽然如今改头换面叫建龙钢铁,但依然没有改变“一钢独大”的工业格局;寿阳虽然是晋中的传统的“米粮仓”、太原、晋中、阳泉的“蔬菜供应地”,但寿阳真正实现经济崛起的靠的还是“煤炭”。这些县虽然是山西十大产粮县,但农业产值在GDP中的比重都超不过15%。
更让人不敢相信的是还有朔城区、忻府区这两个地级市的首府区,一个市的核心区成为山西的产粮大县,确实全国罕见。对山西农业大县也是一个绝大的讽刺。
原来的山西第一农业大县——临猗,早已不是山西粮食生产十强县。大部分人已将原来的种粮地改种苹果等经济林。虽然GDP依然在全省排位靠前,但商品经济的成分占了很大比重。
十大产粮县真正属于农业大市运城的只有永济、芮城、闻喜。闻喜的情况上面已介绍,永济这两年工业产值在产业结构中比重也很大,真真正正属于纯农业县的只有芮城。
这些产粮县大部分产量在30万吨至50万吨之间,最高的襄汾也未突破50万吨。
这是产粮县。我们再来看看小麦生产十强县。
小麦生产十强县除了保留上述的襄汾、永济、洪洞、闻喜、芮城五县外,太原以北的5县出局。
这与地域条件限制有很大的关系,出局的5个县粮食产量中秋粮占了很大的比重。同时,运城新进稷山、新绛、夏县等3县,晋中的介休、晋城的泽州入围。
从小麦生产十强县来看,运城市独占6席,挽回了农业大市的面子。然而,细琢磨,发现6县中工业大县占了4个,稷山、新绛两县原本就是运城北部“工业系”的三县成员。真正意义上的农业大县只有芮城、夏县两个。
再来看新进的介休、泽州,不仅是山西经济十强县,也是山西名符其实的工业大县,这两县真正的经济发展重心在工业。
小麦十强县产量大部分在10万吨—20万吨,仅有襄汾县稍稍突破20万吨。与其它省农业大县比起来,甚至不如人家一个镇的产量。
山西的农业大县虽然主要在运城,但晋中盆地的农业县似乎在全国的知名度要更高些。可能与晋中对农业产品的宣传效应有很大的关系。
晋中盆地是山西自古的瓜果之乡和米粮仓,然而统计结果让我大跌眼镜。
传统的农业大县祁县、太谷、平遥不仅工业产值上比不上介休、寿阳,而且粮食生产上也差两县一大截。
这是其中4县粮食产量的相关数据: 寿阳(38.4万吨)、平遥(24.8万吨)、祁县(22.3万吨)、太谷县(20.8万吨)。
可以看出,粮食也高出3县各10万多吨,而且寿阳GDP和财政收入两项主要经济指标也高于3县。一直以“平遥的牛肉、太谷的饼和祁县的红枣、西瓜”自豪的三大农业县在寿阳面前已经黯然失色。
附:十大产粮县和十大小麦生产大县名单和产量
十大产粮县:襄汾(49.8万吨)、永济(41万吨)、洪洞(38.44万吨)、寿阳(38.4万吨)、应县(37.4万吨)、原平(36.7万吨)、闻喜(33.83万吨)、芮城(33.8万吨)、朔城区(34万吨)忻府区(33.2万吨)。
十大小麦生产大县:襄汾21.7万吨、永济19.9万吨、闻喜19.3万吨、洪洞18.6万吨、芮城17万吨、稷山12.8万吨、新绛12.7万吨、夏县11.7万吨、泽州11.3万吨、介休11万吨。
3. 山西省农业大县有哪些?
山西是煤炭大省,是全国能源重化工基地。向来以“工业”为重,农业大县本来就少,近年来又有俞来俞减之势。不仅农业大县数量越来越少,好多都开始注重工业发展和旅游业发展,而且产量也越来越少。
大家都知道山西是“表里山河”,山地占全省面积的绝大部分,仅有的几个盆地屈指可数。因为气候环境等因素,大部分地方只适合种秋粮,真正适合种小麦的地方非常少。
运城市是公认的山西农业第一大市,旗下的县大部分是“农业大县”、“产粮大县”,也是“小麦生产大县”。临汾、晋中次之。其它地市就相对比较少了。
一份2019年官方统计资料给出的山西十大产粮大县和山西十大小麦生产大县却令我吃惊。
在这份名单中,无论是产粮大县的冠军还是小麦生产大县的冠军都不在运城市,而是临汾市的襄汾县。而且,也不是传统的纯农业大县,而是人们印象中的山西工业强县、经济强县襄汾。襄汾给山西人的第一标签是“钢铁、焦炭”。
让人意外的不光襄汾,还有洪洞。洪洞是山西最负盛名的“焦炭之都”,山西最大、最现代的焦化厂,也是山西焦炭行业的首家上市企业——山西焦化股份有限公司就在洪洞,而且鼎盛时洪洞大大小小民营焦化厂上百家。洪洞给人的第一标签已经从“大槐树”改为“焦炭之都”。
寿阳、原平、闻喜也是三个工业强县。原平是山西老牌工业强县,车岗矿务局所在地;闻喜的海鑫钢铁一度闻名全国,虽然如今改头换面叫建龙钢铁,但依然没有改变“一钢独大”的工业格局;寿阳虽然是晋中的传统的“米粮仓”、太原、晋中、阳泉的“蔬菜供应地”,但寿阳真正实现经济崛起的靠的还是“煤炭”。这些县虽然是山西十大产粮县,但农业产值在GDP中的比重都超不过15%。
更让人不敢相信的是还有朔城区、忻府区这两个地级市的首府区,一个市的核心区成为山西的产粮大县,确实全国罕见。对山西农业大县也是一个绝大的讽刺。
原来的山西第一农业大县——临猗,早已不是山西粮食生产十强县。大部分人已将原来的种粮地改种苹果等经济林。虽然GDP依然在全省排位靠前,但商品经济的成分占了很大比重。
十大产粮县真正属于农业大市运城的只有永济、芮城、闻喜。闻喜的情况上面已介绍,永济这两年工业产值在产业结构中比重也很大,真真正正属于纯农业县的只有芮城。
这些产粮县大部分产量在30万吨至50万吨之间,最高的襄汾也未突破50万吨。
这是产粮县。我们再来看看小麦生产十强县。
小麦生产十强县除了保留上述的襄汾、永济、洪洞、闻喜、芮城五县外,太原以北的5县出局。
这与地域条件限制有很大的关系,出局的5个县粮食产量中秋粮占了很大的比重。同时,运城新进稷山、新绛、夏县等3县,晋中的介休、晋城的泽州入围。
从小麦生产十强县来看,运城市独占6席,挽回了农业大市的面子。然而,细琢磨,发现6县中工业大县占了4个,稷山、新绛两县原本就是运城北部“工业系”的三县成员。真正意义上的农业大县只有芮城、夏县两个。
再来看新进的介休、泽州,不仅是山西经济十强县,也是山西名符其实的工业大县,这两县真正的经济发展重心在工业。
小麦十强县产量大部分在10万吨—20万吨,仅有襄汾县稍稍突破20万吨。与其它省农业大县比起来,甚至不如人家一个镇的产量。
山西的农业大县虽然主要在运城,但晋中盆地的农业县似乎在全国的知名度要更高些。可能与晋中对农业产品的宣传效应有很大的关系。
晋中盆地是山西自古的瓜果之乡和米粮仓,然而统计结果让我大跌眼镜。
传统的农业大县祁县、太谷、平遥不仅工业产值上比不上介休、寿阳,而且粮食生产上也差两县一大截。
这是其中4县粮食产量的相关数据: 寿阳(38.4万吨)、平遥(24.8万吨)、祁县(22.3万吨)、太谷县(20.8万吨)。
可以看出,粮食也高出3县各10万多吨,而且寿阳GDP和财政收入两项主要经济指标也高于3县。一直以“平遥的牛肉、太谷的饼和祁县的红枣、西瓜”自豪的三大农业县在寿阳面前已经黯然失色。
附:十大产粮县和十大小麦生产大县名单和产量
十大产粮县:襄汾(49.8万吨)、永济(41万吨)、洪洞(38.44万吨)、寿阳(38.4万吨)、应县(37.4万吨)、原平(36.7万吨)、闻喜(33.83万吨)、芮城(33.8万吨)、朔城区(34万吨)忻府区(33.2万吨)。
十大小麦生产大县:襄汾21.7万吨、永济19.9万吨、闻喜19.3万吨、洪洞18.6万吨、芮城17万吨、稷山12.8万吨、新绛12.7万吨、夏县11.7万吨、泽州11.3万吨、介休11万吨。
4. 山西省农业大县有哪些?
山西是煤炭大省,是全国能源重化工基地。向来以“工业”为重,农业大县本来就少,近年来又有俞来俞减之势。不仅农业大县数量越来越少,好多都开始注重工业发展和旅游业发展,而且产量也越来越少。
大家都知道山西是“表里山河”,山地占全省面积的绝大部分,仅有的几个盆地屈指可数。因为气候环境等因素,大部分地方只适合种秋粮,真正适合种小麦的地方非常少。
运城市是公认的山西农业第一大市,旗下的县大部分是“农业大县”、“产粮大县”,也是“小麦生产大县”。临汾、晋中次之。其它地市就相对比较少了。
一份2019年官方统计资料给出的山西十大产粮大县和山西十大小麦生产大县却令我吃惊。
在这份名单中,无论是产粮大县的冠军还是小麦生产大县的冠军都不在运城市,而是临汾市的襄汾县。而且,也不是传统的纯农业大县,而是人们印象中的山西工业强县、经济强县襄汾。襄汾给山西人的第一标签是“钢铁、焦炭”。
让人意外的不光襄汾,还有洪洞。洪洞是山西最负盛名的“焦炭之都”,山西最大、最现代的焦化厂,也是山西焦炭行业的首家上市企业——山西焦化股份有限公司就在洪洞,而且鼎盛时洪洞大大小小民营焦化厂上百家。洪洞给人的第一标签已经从“大槐树”改为“焦炭之都”。
寿阳、原平、闻喜也是三个工业强县。原平是山西老牌工业强县,车岗矿务局所在地;闻喜的海鑫钢铁一度闻名全国,虽然如今改头换面叫建龙钢铁,但依然没有改变“一钢独大”的工业格局;寿阳虽然是晋中的传统的“米粮仓”、太原、晋中、阳泉的“蔬菜供应地”,但寿阳真正实现经济崛起的靠的还是“煤炭”。这些县虽然是山西十大产粮县,但农业产值在GDP中的比重都超不过15%。
更让人不敢相信的是还有朔城区、忻府区这两个地级市的首府区,一个市的核心区成为山西的产粮大县,确实全国罕见。对山西农业大县也是一个绝大的讽刺。
原来的山西第一农业大县——临猗,早已不是山西粮食生产十强县。大部分人已将原来的种粮地改种苹果等经济林。虽然GDP依然在全省排位靠前,但商品经济的成分占了很大比重。
十大产粮县真正属于农业大市运城的只有永济、芮城、闻喜。闻喜的情况上面已介绍,永济这两年工业产值在产业结构中比重也很大,真真正正属于纯农业县的只有芮城。
这些产粮县大部分产量在30万吨至50万吨之间,最高的襄汾也未突破50万吨。
这是产粮县。我们再来看看小麦生产十强县。
小麦生产十强县除了保留上述的襄汾、永济、洪洞、闻喜、芮城五县外,太原以北的5县出局。
这与地域条件限制有很大的关系,出局的5个县粮食产量中秋粮占了很大的比重。同时,运城新进稷山、新绛、夏县等3县,晋中的介休、晋城的泽州入围。
从小麦生产十强县来看,运城市独占6席,挽回了农业大市的面子。然而,细琢磨,发现6县中工业大县占了4个,稷山、新绛两县原本就是运城北部“工业系”的三县成员。真正意义上的农业大县只有芮城、夏县两个。
再来看新进的介休、泽州,不仅是山西经济十强县,也是山西名符其实的工业大县,这两县真正的经济发展重心在工业。
小麦十强县产量大部分在10万吨—20万吨,仅有襄汾县稍稍突破20万吨。与其它省农业大县比起来,甚至不如人家一个镇的产量。
山西的农业大县虽然主要在运城,但晋中盆地的农业县似乎在全国的知名度要更高些。可能与晋中对农业产品的宣传效应有很大的关系。
晋中盆地是山西自古的瓜果之乡和米粮仓,然而统计结果让我大跌眼镜。
传统的农业大县祁县、太谷、平遥不仅工业产值上比不上介休、寿阳,而且粮食生产上也差两县一大截。
这是其中4县粮食产量的相关数据: 寿阳(38.4万吨)、平遥(24.8万吨)、祁县(22.3万吨)、太谷县(20.8万吨)。
可以看出,粮食也高出3县各10万多吨,而且寿阳GDP和财政收入两项主要经济指标也高于3县。一直以“平遥的牛肉、太谷的饼和祁县的红枣、西瓜”自豪的三大农业县在寿阳面前已经黯然失色。
附:十大产粮县和十大小麦生产大县名单和产量
十大产粮县:襄汾(49.8万吨)、永济(41万吨)、洪洞(38.44万吨)、寿阳(38.4万吨)、应县(37.4万吨)、原平(36.7万吨)、闻喜(33.83万吨)、芮城(33.8万吨)、朔城区(34万吨)忻府区(33.2万吨)。
十大小麦生产大县:襄汾21.7万吨、永济19.9万吨、闻喜19.3万吨、洪洞18.6万吨、芮城17万吨、稷山12.8万吨、新绛12.7万吨、夏县11.7万吨、泽州11.3万吨、介休11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