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70后不愿种地,80后不会种地,90后不谈种地”,这种看法正确吗?

中亿财经网 kefu03 2023-08-04 00:19:02

一、有人说“70后不愿种地,80后不会种地,90后不谈种地”,这种看法正确吗?

这种说法是对农村人的误解,当然是一种错误的认识。作为农村人,不管是那个年代的,他在农村出生、在农村长大、从小就与土地打交道,对于种地完全就是了然于胸的事情,肯本不存在不愿种、不会种、不谈种的现象。唯一的区别就是在对待种地问题上的态度和认识观不同而已。1oy中亿财经网财经门户

所以我认为具有这种看法的人,是很少去农村、对农村的实际情况不了解、仅仅只是坐在家中拍脑袋想问题而得出的结论,对于这种误解,完全应该纠正!1oy中亿财经网财经门户

一、首先来看看各个年代的农村人现在应该有多少岁1oy中亿财经网财经门户

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一个小学文化的人都核余能准确地算出来,根本不需要我多废话,但是为了达到“科普”的直观性,我还是帮大家罗列出来,让大家一目了然:1oy中亿财经网财经门户

70后:40~50岁之间;1oy中亿财经网财经门户

80后:30~40岁之间;1oy中亿财经网财经门户

90后:20~30岁之间。1oy中亿财经网财经门户

换句话说,题主所说的各个年代的农村人,其年龄就是从20岁到50岁左右,现在再请你去各个农村转一圈,也包括去一些发达地区的农村和一些以农业产品为主的农场去看看,在土地上劳作的人都是一些什么年龄段的人?我相信只要你亲自深入农村一线,就能得出这个结论:在土地上劳作的人,70后最多、80后次之、90后最少。也就是说,这几个年代的农村人,其实都在种地!1oy中亿财经网财经门户

二、为什么80后和90后种地的农村人没有70后多1oy中亿财经网财经门户

种地的农村人,70后最多、80后和90后相对少一些,这是事实,但这并不能说明“70后不愿种地、80后不会种地、90后不谈种地”,之所以地里的70后最多,其他年代的农村人偏少,其根本原因还是因为生活所迫和身体健康状况所决定了的。1oy中亿财经网财经门户

没有种地的那部分农村人,并不是他们不想或不会种地,其实他们也是做庄稼的好手,而且还是身强力壮的那一部分人。他们不种地,是因为种地不挣钱,单一种地所得到的收入,不能保证家庭日常生活运转的开销,所以不得不暂时放弃种地,背井离乡到外地去务工,才能确保有相对较好的经济收入,来维持一家大小的生存。1oy中亿财经网财经门户

三、举个实例1oy中亿财经网财经门户

就以我本人为例吧!很多人都不相信我是一个农村人,看到我经常在平台上发布一些文章,就认为我是一个卖房子的、或者是一个卖农副产品的、甚至还有人认为我是一个专家教授之类的,并为此以“喷我为乐”,我不辩解,也无须辩解,我只需做好为农民发声、为农村发展呼吁就足够了!1oy中亿财经网财经门户

我是一个属狗的70后、父辈是50后、我的子女是90后。我这半辈子就没离开过农村,每天过着“脸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思想上没什么远大的抱负,一心只想耕耘好我的那点庄稼地;父亲能动时也会主动到地里帮我,只是现在慧氏碰动不了了,所以才没做了;孩子高中以前也会到地里劳动,高中毕业后是我把他追出了家门,让他去发达地区闯荡、讨些经验,因为我不愿意让他们在看不到未来的土地上白白荒废了青春。但是每年农忙时节,孩子们就会主动回家进行抢收抢种,一切“犁田打耙”、“担水挑粪”、“点播移栽”等农活,他们没有不会的,也做得不比任何人差。1oy中亿财经网财经门户

村子里其他农户的情况与我家差不多,真不存在题主所说的“不愿种、不会种、不谈种”的问题,当然我不排除有个别农村人可能存在这种思维,但这只是个别前谈现象,不能代表农村的共性。打工只是农村人的无奈之举,其实农民对于土地仍然具有很深的感情!1oy中亿财经网财经门户

综上所述,所谓“70后不愿种地、80后不会种地、90后不谈种地”的说法,不符合农村的现状,是一种“以点带面”的片面的认识,是对农民的误解,所以,我认为持有这种看法的朋友,应该纠正过来了!1oy中亿财经网财经门户

您对这个问题怎么看呢?欢迎分享你的观点!1oy中亿财经网财经门户

二、投资一家中小型饮料和罐头生产厂家,需要哪些设备,大概需要多少资金。

投资与你的规模有关系,是否有厂房,设备,包装等最小的工厂你也要准备30——50万1oy中亿财经网财经门户

只要能办下来卫生许可歼哗证和食品生产许可证,投资数额不大。如果你能办下来,扰携我可以告诉你全部的投资和流氏李行程,我过去做过在印尼--太升商网1oy中亿财经网财经门户

我想加入你啊。我大学刚毕业1oy中亿财经网财经门户

你有没有客户先,至少要有销售渠道啊!!不然怎么搞,当地有关系不1oy中亿财经网财经门户

三、从“救救老农”深思农产品救赎之法

上周,一封求救的邮件发到熊猫叔叔手中——云南省文山州受疫情影响,部分农产品销售堪忧,农户们一筹莫展。1oy中亿财经网财经门户

又是“救救老农”的戏码!1oy中亿财经网财经门户

有时候我们想不通,都到2020年了,怎么“救救老农”的事情就没有断过呢?这种事情多到网友们都做成了表情包了,除了调侃,再回过头来看看农民,熊猫叔叔真的感觉到一阵阵心酸啊。1oy中亿财经网财经门户

究竟该怎么防止这种事情一再发生呢?以下有几点浅薄的看法,希望能帮到这些人:1oy中亿财经网财经门户

一、集中精力搞特色农产品 1oy中亿财经网财经门户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独特的自然环境,造就不一样的农产品。能够因地制宜,是千百年来一代代前人总结出的宝贵经验。1oy中亿财经网财经门户

很多地方,很多老农,“入宝山而空手回”。放着绝佳的自然条件不管,而是一味的盲从于市场。今天“蒜你狠”,全部种大蒜;明天“豆你玩”,又都是倒腾绿豆;后台“姜你军”,全村老小刨地种姜;再来一个“葱击波”、“糖高宗”……看似一个个一夜暴富的神话,但是农民朋友真的赚钱的却没有。1oy中亿财经网财经门户

农产品的生产是有客观“时间成本”的,一个个风头却是短期的炒作行为。你用一个长期产品去跟风短期红利,焉有不败之理啊!1oy中亿财经网财经门户

回归本心,中国种地自古讲究“天时地利人和”。都把头低下来,眼光收回来,头脑静下来好好看看生我养我的这方水土,思考下它能带给我们什么?独特的山、独特的水、独特的气候、独特的文化,因地制宜,搞特色农产品才是正途。1oy中亿财经网财经门户

二、搞活电子商务,做好农产品的上行 1oy中亿财经网财经门户

“市场永远有需求,只是我们不知道需求在哪里”,这是市场营销中的一个基础认知。造成农产品滞销是因为信息通路不畅,农民不知道往哪卖,消费者不知道哪里能买。1oy中亿财经网财经门户

“供给侧改革”、“互联网+”概念已经提出几年,为什么在基础农村群体却推不开呢?你要让一群精于农事,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农去搞懂电子商务,这本身就是典型的“职能错位”行为。1oy中亿财经网财经门户

所以,专业的事情还是要交给专业的人去干。在我的母校云南农业大学,早在2005年就设置了粗岩电子商务专业。近年来更是和很多毕业的师兄师姐的农业公司开展合作,由老师带领,几个在校学生组成电子商务小组,专门服务农产品上行。这些在校的小师弟师妹,运用所学,敢想敢干,确实摸索出了一条校企联合,助推农产品上行的新路子。1oy中亿财经网财经门户

就在上个月,新疆农副产品通过电商平台直播带货,在今年疫情之下更是“大放异彩”,成为推动各地特色农产品销售的利器。一时间,“新疆带货县长”火了,两场直播观看人数破百万,带货80多吨,网友纷纷表示“自带泥土味的直播我们太爱了”。1oy中亿财经网财经门户

我们从来不缺乏工具,缺乏的是沉浸其中好好用工具的人。淘宝、宏凳陆天猫、拼多多、农产品商城,那么多工具等着我们去使用,缺的只是有人来带,有人来教。要让农民朋友看见工具的效用,享受到互联网的红利,体验过电子商务的好处,用最朴实的方法才能让他们加入进来。1oy中亿财经网财经门户

三、用互蔽顷联网思维“定制种植” 1oy中亿财经网财经门户

熊猫叔叔接触过的许多农民朋友,都有“看天吃饭”,“拍脑袋做决定”的毛病。盲目选择一个产品就准备“春耕秋收”,都要等到要收获了,才来想怎么办,菜烂地里了,才来喊“救救老农吧”,已经惘然。1oy中亿财经网财经门户

我们真应该向小米学习“消费者参与”模式。智米科技的CEO苏峻博士在混沌大学分享做小米空气净化器时的经验,就是充分在利用“消费者的群体智慧”,直接向消费者发问:“你们需要一款什么样的空气净化器?”1oy中亿财经网财经门户

这就是雷军观念:“小米贩卖的是用户参与感,相信米粉、依靠米粉,从米粉中来,到米粉中区,这既是互联网思维,也是小米的核心竞争力。”1oy中亿财经网财经门户

我们应该问问消费者,你们想吃什么?想我们怎么种?你们想什么时候要?结合自己的特殊农业,用互联网工具去做调研,来做“定制种植”。消费者不希望有农药,就直播让他们看见,就是靠人工除虫,定制无农药健康菜;消费者不会做,就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定制开袋即食方便菜。1oy中亿财经网财经门户

消费者在前期就参与到农事活动中,全程可见,种出来的产品就是消费者想要的,何愁卖不出去?1oy中亿财经网财经门户

结语:“救救老农”下跪乞讨式的营销,能救一时,不能救一世。根源还是要求变。农产品的救赎之法,说到底,靠外力不如靠自己实在。产品守住初心,走特色农产品发展之路;销售依靠电子商务,多点链接;消费端依靠广大群众的智慧,定制种植。把整个产业从传统模式中解放出来,主动跟新方法、新思维、新模式碰撞,催生出积极的“化学反应”,才能走的更远。1oy中亿财经网财经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