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国家政策包括什么?)
1. 国家政策包括什么?
国家政策通常包括国家治理的目标和方向、政府部门的行动计划、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经济政策、社会政策、外交政策等内容。具体而言,国家政策可能涵盖以下方面:1. 宏观经济政策: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经济发展策略、就业政策等,旨在维护经济稳定和促进经济增长。2. 社会政策:包括教育政策、医疗保健政策、社会保障政策、福利政策等,旨在提供公共服务,保障公民的基本权益。3. 环境政策:包括环境保护政策、水资源管理政策、能源政策等,旨在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4. 科技创新政策:包括科技研发政策、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创新创业扶持政策等,旨在提升国家科技实力和竞争力。5. 教育政策:包括教育改革政策、教育资源分配政策、职业培训政策等,旨在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人力资源发展。6. 卫生政策:包括公共卫生政策、疾病预防控制政策、医疗体制改革政策等,旨在保障人民身体健康。7. 外交政策:包括对外关系政策、国际合作政策、国际安全政策等,旨在维护国家利益和促进国际合作。8. 文化政策:包括文化保护政策、文化产业扶持政策、文化交流政策等,旨在传承和发展国家文化。以上仅是一些常见的国家政策范畴,实际上国家政策的内容会因国家的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形势和政府的优先事项而有所不同。
2. 国家政策包括什么?
国家政策通常包括国家治理的目标和方向、政府部门的行动计划、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经济政策、社会政策、外交政策等内容。具体而言,国家政策可能涵盖以下方面:1. 宏观经济政策: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经济发展策略、就业政策等,旨在维护经济稳定和促进经济增长。2. 社会政策:包括教育政策、医疗保健政策、社会保障政策、福利政策等,旨在提供公共服务,保障公民的基本权益。3. 环境政策:包括环境保护政策、水资源管理政策、能源政策等,旨在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4. 科技创新政策:包括科技研发政策、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创新创业扶持政策等,旨在提升国家科技实力和竞争力。5. 教育政策:包括教育改革政策、教育资源分配政策、职业培训政策等,旨在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人力资源发展。6. 卫生政策:包括公共卫生政策、疾病预防控制政策、医疗体制改革政策等,旨在保障人民身体健康。7. 外交政策:包括对外关系政策、国际合作政策、国际安全政策等,旨在维护国家利益和促进国际合作。8. 文化政策:包括文化保护政策、文化产业扶持政策、文化交流政策等,旨在传承和发展国家文化。以上仅是一些常见的国家政策范畴,实际上国家政策的内容会因国家的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形势和政府的优先事项而有所不同。
3. 传统文化过度商业化的例子?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如何既保留文化韵味,又布局符合游客需求的商业业态,是丽江古城保护发展的必答题。对业态进行动态清单式管理,扶持弘扬特色传统手艺的院落……近年来,丽江古城不断探索,寻求更浓的文化味和更好的体验感。
东巴纸、木雕、滇绣等文化创意体验多了,鲜花饼、非洲鼓等“千店一面”相对少了……如今的云南丽江,古城韵味更浓了。
动态清单管理,让古城过度商业化踩下了刹车;扶持新业态,古城文化传承、传播按下了快进键。23个文化院落,没有两天根本逛不完。用文化浓度稀释商业密度,丽江古城文旅融合再探新路。
调整业态,变千店一面为千姿百态
谈到商业化,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局副局长木晟先说起了历史。丽江古城因商而建、因商而兴,没有茶马古道时期的商业便不会有今天的丽江古城。话锋一转,木晟直面问题:“问题不在商业化,而是过度商业化冲淡了传统文化。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如何既保留文化韵味,又布局符合游客需求的商业业态,是古城保护发展的必答题。”
这并不容易。某一品类赚钱,各家商户便纷纷涌入;直到市场饱和,各家再去调整经营品类;但调整前哪些商品利润高,就卖哪些商品,很容易让古城“千店一面”。业态和商品同质化突出,也成为不少古城的烦恼。
“过去,丽江古城是茶马古道商业交易的中心,来往的是商人;现在,丽江古城作为旅游景区,来往的是游客。”木晟表示,用户变了,对丽江古城商业形态的需求也跟着改变。2019年,丽江开始对古城核心区的业态进行市场目录清单式管理。网吧、电子玩具、现代建筑材料等16类项目被禁止市场准入;酒吧行业被归入限制类,存量继续经营,但不再新增审批。
据介绍,未来丽江古城核心区内的客栈业态也可能纳入限制类管理。“不再新增审批,倒逼存量转型升级。在控制过度商业化的同时,文化传承人、手工艺人开馆授艺等弘扬、展示特色传统文化的店铺则被列入鼓励类,不仅审批一路绿灯,还可以申请公房房租减免、项目补贴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木晟表示,丽江古城努力用文化的浓度稀释商业的密度,希望把千篇一律的古城街道变成千姿百态的文化业态。
政策扶持,将好手艺经营成好生意
“馆内商品基本不卖,文化体验只收工本费,所有项目考虑的都是怎么传承纳西文化。”纳西象形文字绘画体验馆负责人和闰元放弃了外地的高收入,选择回到古城。他说:“古城内不缺商业,缺的是文化,文化传承不是用钱能衡量的事。”
午后暖阳,天地院内的东巴习俗表演按时上演,可观看者并不多。纳西文化传习协会理事长和学光早已习惯:“天气好游客都去玉龙雪山了,下雨天游客才会多一些。”
如果对标市场,天地院、纳西象形文字绘画体验馆一年房租少说也要七八十万元。表演不收门票,参演者还会有古城文化基金的补贴,靠着政策扶持,文化才得以在丽江古城23个文化院落中生存、展示,让想看文化的游客不至于无处可去。
作为特色传统文化,东巴纸坊已经开了十几处分店。东巴纸坊的刘玉斌推荐产品也很抓人:“东巴纸千年不坏,靠的是特殊工艺。”不过,既做好手艺,又运营好生意并不容易。丽江纳西传统打铜工艺传承人和善均虽然能够享受文化优惠政策,依然选择了关闭古城店铺,搬回白沙古镇。“游客来参观,不介绍不礼貌;但一介绍又要花费大量时间,影响创作。”
“以前的手艺是做生活必需品,铜壶、火锅,有市场不愁销;后来有了工业品,没有价格优势,自然举步维艰。”和善均说,生意最差的时候也曾想过改跑运输,是父亲的挽留让自己得以完整学完打铜工艺。做铜壶没销路,和善均把自己关在房间敲了一宿,做了一个小火锅,第二天遇到游客询价,没想到很快就成交了。和善均说,手艺说到底是“艺”。“如果不能与时俱进,手艺注定无法成为生意,那谁会跟着咱学手艺?没人学就没了传承。”在和善均看来,传承文化和商业化并不矛盾。
提升体验,用特色传播促进文化传承
靠着短视频平台积累的用户,丽江新媒体协会会长缪立伟开的客栈生意红火。“吸引游客的未必是单纯的文化,而是文化的故事化。”缪立伟表示,好的传播有助于促进文化的传承,“想要运营好文化院落,让传统文化活起来、火起来,需要政府扶持,也离不开市场。”
不管是打造油纸伞网红街,还是扶持剧本杀游戏体验馆,不缺游客的丽江古城将不小的精力放在了不断改善旅游体验上。
“仅剧本销售一项体验馆收入就已超500万元。”沄汐剧本杀体验馆负责人李择西介绍,作为角色扮演类游戏,不同玩家扮演剧本中的不同角色,沉浸式的体验受到年轻人追捧。“玩家必须了解古城历史,也需要破解部分东巴文字。”李择西说。
实际上,不仅是丽江本地人在传承文化,外来艺术家梁勤、彭萍夫妇开设的木氏刺绣学校已经培养了400多位绣娘。“以往丽江传统刺绣偏重实用性,如今,艺术性价值值得挖掘。”梁勤期待,随着时间的积累,滇绣能够逐渐打造出自己的品牌,“越来越多国内游客有了文化消费的意识和需求。”
4. 文化旅游局是什么性质的单位?
文旅局是行政单位。
文旅局的工作职责是:负责文化、文物、旅游事业单位经费和财务的管理、监督;规划、指导全市重点文化设施建设;管理局机关和直属单位的国有资产;拟订全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和法规,扶持和促进全市文化产业的发展建设;负责全市文化、文物、旅游事业的统计工作;负责局机关和局属单位党的建设工作;研究拟订全市文化艺术人才规划并组织实施;推动文化系统劳动人事管理体制改革;负责系统人事和机构编制管理工作。
5. 文化旅游局是什么性质的单位?
文旅局是行政单位。
文旅局的工作职责是:负责文化、文物、旅游事业单位经费和财务的管理、监督;规划、指导全市重点文化设施建设;管理局机关和直属单位的国有资产;拟订全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和法规,扶持和促进全市文化产业的发展建设;负责全市文化、文物、旅游事业的统计工作;负责局机关和局属单位党的建设工作;研究拟订全市文化艺术人才规划并组织实施;推动文化系统劳动人事管理体制改革;负责系统人事和机构编制管理工作。
6. 国家政策包括什么?
国家政策通常包括国家治理的目标和方向、政府部门的行动计划、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经济政策、社会政策、外交政策等内容。具体而言,国家政策可能涵盖以下方面:1. 宏观经济政策: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经济发展策略、就业政策等,旨在维护经济稳定和促进经济增长。2. 社会政策:包括教育政策、医疗保健政策、社会保障政策、福利政策等,旨在提供公共服务,保障公民的基本权益。3. 环境政策:包括环境保护政策、水资源管理政策、能源政策等,旨在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4. 科技创新政策:包括科技研发政策、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创新创业扶持政策等,旨在提升国家科技实力和竞争力。5. 教育政策:包括教育改革政策、教育资源分配政策、职业培训政策等,旨在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人力资源发展。6. 卫生政策:包括公共卫生政策、疾病预防控制政策、医疗体制改革政策等,旨在保障人民身体健康。7. 外交政策:包括对外关系政策、国际合作政策、国际安全政策等,旨在维护国家利益和促进国际合作。8. 文化政策:包括文化保护政策、文化产业扶持政策、文化交流政策等,旨在传承和发展国家文化。以上仅是一些常见的国家政策范畴,实际上国家政策的内容会因国家的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形势和政府的优先事项而有所不同。
7. 国家政策包括什么?
国家政策通常包括国家治理的目标和方向、政府部门的行动计划、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经济政策、社会政策、外交政策等内容。具体而言,国家政策可能涵盖以下方面:1. 宏观经济政策: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经济发展策略、就业政策等,旨在维护经济稳定和促进经济增长。2. 社会政策:包括教育政策、医疗保健政策、社会保障政策、福利政策等,旨在提供公共服务,保障公民的基本权益。3. 环境政策:包括环境保护政策、水资源管理政策、能源政策等,旨在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4. 科技创新政策:包括科技研发政策、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创新创业扶持政策等,旨在提升国家科技实力和竞争力。5. 教育政策:包括教育改革政策、教育资源分配政策、职业培训政策等,旨在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人力资源发展。6. 卫生政策:包括公共卫生政策、疾病预防控制政策、医疗体制改革政策等,旨在保障人民身体健康。7. 外交政策:包括对外关系政策、国际合作政策、国际安全政策等,旨在维护国家利益和促进国际合作。8. 文化政策:包括文化保护政策、文化产业扶持政策、文化交流政策等,旨在传承和发展国家文化。以上仅是一些常见的国家政策范畴,实际上国家政策的内容会因国家的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形势和政府的优先事项而有所不同。
8. 文旅融合发展的九大政策要点?
一 、文旅融合发展的政策分布
10年来专门部署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中央文件主要有两个:一个是2009年《文化部、国家旅游局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一个是2017《国家发改委“十三五”时期文化旅游提升工程实施方案》。涉及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政策文件分布于10年间,除2012年每年相关政策中都有所涉及。
二、旅游有“热点”,关键靠“文化”
1.文旅融合的核心理念:“旅游是载体、文化是灵魂”。这是10年来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政策的核心理念和思路。建设旅游品牌、创新旅游产品、培育旅游消费热点,以及大力发展农村旅游、红色旅游、老年旅游等,凡是涉及到旅游的品质、品牌、消费、特色、个性化、差异化等发展创新范畴,该核心理念贯穿其中,并分别提出了建设内容。当然,这里的“文化”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文化产品”“文化服务”,而不是指仅仅有文化资源。
2.促进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培育以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设施和实践活动为支撑的体验旅游、研学旅行和传统村落休闲旅游。扶持旅游与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数字文化产业相融合。发展文化演艺旅游,推动旅游实景演出发展,打造传统节庆旅游品牌。推动“多彩民族”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集中打造一批民族特色村镇。(《“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
三 、培育文化旅游消费新热点
1.大平台拉动旅游消费。以大型国际展会、重要文化活动和体育赛事为平台,培育新的旅游消费热点。(《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
2.扩大旅游购物消费。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培育体现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品牌。传承和弘扬老字号品牌。大力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商业街区,鼓励发展特色餐饮、主题酒店。(《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
3.积极培育国际消费市场。依托中心城市和重要旅游目的地,培育面向全球旅游消费者的国际消费中心。鼓励有条件的城市运用市场手段以购物节、旅游节、影视节、动漫节、读书季、时装周等为载体,提升各类国际文化体育会展活动的质量和水平,鼓励与周边国家(地区)联合开发国际旅游线路,带动文化娱乐、旅游和体育等相关消费。(《国务院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66号)
四、提升文化旅游产品品质
1.旅游演艺。鼓励专业艺术院团与重点旅游目的地合作,打造特色鲜明、艺术水准高的专场剧目。(《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
2.节庆会展旅游。发挥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传统节庆品牌效应,组织开展群众参与性强的文化旅游活动。(同上)
3.文化、文物旅游。科学利用传统村落、文物遗迹及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艺术馆、世界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等文化场所开展文化、文物旅游。(同上)
4.文化体验旅游。推动剧场、演艺、游乐、动漫等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开展文化体验旅游。(同上)
5.娱乐业。推广“景区+游乐”、“景区+剧场”、“景区+演艺”等景区娱乐模式。支持高科技旅游娱乐企业发展。有序引进国际主题游乐品牌,推动本土主题游乐企业集团化、国际化发展。提升主题公园的旅游功能,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品质高、信誉好的品牌主题公园。(《“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
五、建设新型文化旅游功能区
1.培育跨区域特色旅游功能区。依托跨区域的自然山水和完整的地域文化单元,培育一批(共20个)跨区域特色旅游功能区,构建特色鲜明、品牌突出的区域旅游业发展增长极。(《“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
2.打造国家精品旅游带。重点打造丝绸之路旅游带、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黄河华夏文明旅游带、长城生态文化旅游带、京杭运河文化旅游带、长征红色记忆旅游带、海上丝绸之路旅游带、青藏铁路旅游带、藏羌彝文化旅游带、茶马古道生态文化旅游带等10条国家精品旅游带。(《“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
六、红色旅游是文旅融合的重要形式
1.充分发挥红色旅游的独特作用。全面落实红色旅游“十二五”规划;改进创新红色旅游宣讲和展陈方式;大力推动红色文化精品创作。(《国家旅游局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业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指导意见》旅发[2011]61号)
2.红色景点景区研学旅行。鼓励各地依托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5〕62号)
3.实施红色旅游发展工程。完善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体系;着力凸显红色旅游教育功能;积极发挥红色旅游脱贫攻坚作用。(《“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
4.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打造一批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着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加强区域资源整合和产业融合,使其更好地满足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的功能。(《关于印发<“十三五”时期文化旅游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发改社会〔2017〕245号)
七、乡村旅游的特点在于文化旅游
1.坚持乡村旅游个性化、特色化发展方向。立足当地资源特色和生态环境优势,突出乡村生活生产生态特点,深入挖掘乡村文化内涵,开发建设形式多样、特色鲜明、个性突出的乡村旅游产品,举办具有地方特色的节庆活动。注重保护民族村落、古村古镇,建设一批具有历史、地域、民族特点的特色景观旅游村镇,让游客看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5〕62号)
2.开展百万乡村旅游创客行动。通过加强政策引导和专业培训,三年内引导和支持百万名返乡农民工、大学毕业生、专业技术人员等通过开展乡村旅游实现自主创业。鼓励文化界、艺术界、科技界专业人员发挥专业优势和行业影响力,在有条件的乡村进行创作创业。到2017年,全国建设一批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形成一批高水准文化艺术旅游创业就业乡村。(同上)
3.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森林人家、康养基地、乡村民宿、特色小镇。发展乡村共享经济、创意农业、特色文化产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八、旅游工艺品(纪念品)创意设计
1.实施中国旅游商品品牌建设工程。重视旅游纪念品创意设计,提升文化内涵和附加值。推出中国特色旅游商品系列。鼓励优质特色旅游商品进驻主要口岸、机场、码头等旅游购物区和城市大型商场超市,支持在线旅游商品销售。适度增设口岸进境免税店。(《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5〕62号)
2.丰富提升特色旅游商品。扎实推进旅游商品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鼓励市场主体开发富有特色的旅游纪念品,丰富旅游商品类型,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培育一批旅游商品研发、生产、销售龙头企业,加大对老字号商品、民族旅游商品的宣传推广力度。(同上)
3.实施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地域特色文化、民族民俗文化、传统农耕文化等,提升传统工艺产品品质和旅游产品文化含量。(《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8〕15号)
九、文化旅游扶贫
1. 乡村旅游扶贫。加大对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的规划指导、专业培训、宣传推广力度,组织开展乡村旅游规划扶贫公益活动,对建档立卡贫困村实施整村扶持,2015年抓好56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乡村旅游扶贫试点工作。到2020年,全国每年通过乡村旅游带动200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扶持6000个旅游扶贫重点村开展乡村旅游,实现每个重点村乡村旅游年经营收入达到100万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5〕62号)
2.红色旅游扶贫。充分挖掘革命老区红色文化内涵,利用革命历史文物资源优势,发挥其在红色旅游中的重要作用,推动当地经济社会文化持续健康发展,带动贫困地区稳步脱贫。(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扶贫工作实施方案》)
3.非遗旅游产品扶贫。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优势,开发文化旅游产品。对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生产性保护方式,加以合理利用,为旅游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注入新鲜元素。对传统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方面注重原真形态的展示,另一方面通过编排,成为具有地方民族特色和市场效益的文化旅游节目。依托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中独具特色的文化生态资源,积极发展文化观光游、文化体验游、文化休闲游等多种形式的旅游活动。
4.特色文化产业扶贫。加快推进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建设,培育民族文化产品和品牌,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等融合发展。(《“十三五”时期文化扶贫工作实施方案》)
9. 传统文化过度商业化的例子?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如何既保留文化韵味,又布局符合游客需求的商业业态,是丽江古城保护发展的必答题。对业态进行动态清单式管理,扶持弘扬特色传统手艺的院落……近年来,丽江古城不断探索,寻求更浓的文化味和更好的体验感。
东巴纸、木雕、滇绣等文化创意体验多了,鲜花饼、非洲鼓等“千店一面”相对少了……如今的云南丽江,古城韵味更浓了。
动态清单管理,让古城过度商业化踩下了刹车;扶持新业态,古城文化传承、传播按下了快进键。23个文化院落,没有两天根本逛不完。用文化浓度稀释商业密度,丽江古城文旅融合再探新路。
调整业态,变千店一面为千姿百态
谈到商业化,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局副局长木晟先说起了历史。丽江古城因商而建、因商而兴,没有茶马古道时期的商业便不会有今天的丽江古城。话锋一转,木晟直面问题:“问题不在商业化,而是过度商业化冲淡了传统文化。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如何既保留文化韵味,又布局符合游客需求的商业业态,是古城保护发展的必答题。”
这并不容易。某一品类赚钱,各家商户便纷纷涌入;直到市场饱和,各家再去调整经营品类;但调整前哪些商品利润高,就卖哪些商品,很容易让古城“千店一面”。业态和商品同质化突出,也成为不少古城的烦恼。
“过去,丽江古城是茶马古道商业交易的中心,来往的是商人;现在,丽江古城作为旅游景区,来往的是游客。”木晟表示,用户变了,对丽江古城商业形态的需求也跟着改变。2019年,丽江开始对古城核心区的业态进行市场目录清单式管理。网吧、电子玩具、现代建筑材料等16类项目被禁止市场准入;酒吧行业被归入限制类,存量继续经营,但不再新增审批。
据介绍,未来丽江古城核心区内的客栈业态也可能纳入限制类管理。“不再新增审批,倒逼存量转型升级。在控制过度商业化的同时,文化传承人、手工艺人开馆授艺等弘扬、展示特色传统文化的店铺则被列入鼓励类,不仅审批一路绿灯,还可以申请公房房租减免、项目补贴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木晟表示,丽江古城努力用文化的浓度稀释商业的密度,希望把千篇一律的古城街道变成千姿百态的文化业态。
政策扶持,将好手艺经营成好生意
“馆内商品基本不卖,文化体验只收工本费,所有项目考虑的都是怎么传承纳西文化。”纳西象形文字绘画体验馆负责人和闰元放弃了外地的高收入,选择回到古城。他说:“古城内不缺商业,缺的是文化,文化传承不是用钱能衡量的事。”
午后暖阳,天地院内的东巴习俗表演按时上演,可观看者并不多。纳西文化传习协会理事长和学光早已习惯:“天气好游客都去玉龙雪山了,下雨天游客才会多一些。”
如果对标市场,天地院、纳西象形文字绘画体验馆一年房租少说也要七八十万元。表演不收门票,参演者还会有古城文化基金的补贴,靠着政策扶持,文化才得以在丽江古城23个文化院落中生存、展示,让想看文化的游客不至于无处可去。
作为特色传统文化,东巴纸坊已经开了十几处分店。东巴纸坊的刘玉斌推荐产品也很抓人:“东巴纸千年不坏,靠的是特殊工艺。”不过,既做好手艺,又运营好生意并不容易。丽江纳西传统打铜工艺传承人和善均虽然能够享受文化优惠政策,依然选择了关闭古城店铺,搬回白沙古镇。“游客来参观,不介绍不礼貌;但一介绍又要花费大量时间,影响创作。”
“以前的手艺是做生活必需品,铜壶、火锅,有市场不愁销;后来有了工业品,没有价格优势,自然举步维艰。”和善均说,生意最差的时候也曾想过改跑运输,是父亲的挽留让自己得以完整学完打铜工艺。做铜壶没销路,和善均把自己关在房间敲了一宿,做了一个小火锅,第二天遇到游客询价,没想到很快就成交了。和善均说,手艺说到底是“艺”。“如果不能与时俱进,手艺注定无法成为生意,那谁会跟着咱学手艺?没人学就没了传承。”在和善均看来,传承文化和商业化并不矛盾。
提升体验,用特色传播促进文化传承
靠着短视频平台积累的用户,丽江新媒体协会会长缪立伟开的客栈生意红火。“吸引游客的未必是单纯的文化,而是文化的故事化。”缪立伟表示,好的传播有助于促进文化的传承,“想要运营好文化院落,让传统文化活起来、火起来,需要政府扶持,也离不开市场。”
不管是打造油纸伞网红街,还是扶持剧本杀游戏体验馆,不缺游客的丽江古城将不小的精力放在了不断改善旅游体验上。
“仅剧本销售一项体验馆收入就已超500万元。”沄汐剧本杀体验馆负责人李择西介绍,作为角色扮演类游戏,不同玩家扮演剧本中的不同角色,沉浸式的体验受到年轻人追捧。“玩家必须了解古城历史,也需要破解部分东巴文字。”李择西说。
实际上,不仅是丽江本地人在传承文化,外来艺术家梁勤、彭萍夫妇开设的木氏刺绣学校已经培养了400多位绣娘。“以往丽江传统刺绣偏重实用性,如今,艺术性价值值得挖掘。”梁勤期待,随着时间的积累,滇绣能够逐渐打造出自己的品牌,“越来越多国内游客有了文化消费的意识和需求。”
10. 文旅融合发展的九大政策要点?
一 、文旅融合发展的政策分布
10年来专门部署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中央文件主要有两个:一个是2009年《文化部、国家旅游局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一个是2017《国家发改委“十三五”时期文化旅游提升工程实施方案》。涉及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政策文件分布于10年间,除2012年每年相关政策中都有所涉及。
二、旅游有“热点”,关键靠“文化”
1.文旅融合的核心理念:“旅游是载体、文化是灵魂”。这是10年来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政策的核心理念和思路。建设旅游品牌、创新旅游产品、培育旅游消费热点,以及大力发展农村旅游、红色旅游、老年旅游等,凡是涉及到旅游的品质、品牌、消费、特色、个性化、差异化等发展创新范畴,该核心理念贯穿其中,并分别提出了建设内容。当然,这里的“文化”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文化产品”“文化服务”,而不是指仅仅有文化资源。
2.促进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培育以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设施和实践活动为支撑的体验旅游、研学旅行和传统村落休闲旅游。扶持旅游与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数字文化产业相融合。发展文化演艺旅游,推动旅游实景演出发展,打造传统节庆旅游品牌。推动“多彩民族”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集中打造一批民族特色村镇。(《“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
三 、培育文化旅游消费新热点
1.大平台拉动旅游消费。以大型国际展会、重要文化活动和体育赛事为平台,培育新的旅游消费热点。(《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
2.扩大旅游购物消费。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培育体现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品牌。传承和弘扬老字号品牌。大力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商业街区,鼓励发展特色餐饮、主题酒店。(《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
3.积极培育国际消费市场。依托中心城市和重要旅游目的地,培育面向全球旅游消费者的国际消费中心。鼓励有条件的城市运用市场手段以购物节、旅游节、影视节、动漫节、读书季、时装周等为载体,提升各类国际文化体育会展活动的质量和水平,鼓励与周边国家(地区)联合开发国际旅游线路,带动文化娱乐、旅游和体育等相关消费。(《国务院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66号)
四、提升文化旅游产品品质
1.旅游演艺。鼓励专业艺术院团与重点旅游目的地合作,打造特色鲜明、艺术水准高的专场剧目。(《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
2.节庆会展旅游。发挥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传统节庆品牌效应,组织开展群众参与性强的文化旅游活动。(同上)
3.文化、文物旅游。科学利用传统村落、文物遗迹及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艺术馆、世界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等文化场所开展文化、文物旅游。(同上)
4.文化体验旅游。推动剧场、演艺、游乐、动漫等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开展文化体验旅游。(同上)
5.娱乐业。推广“景区+游乐”、“景区+剧场”、“景区+演艺”等景区娱乐模式。支持高科技旅游娱乐企业发展。有序引进国际主题游乐品牌,推动本土主题游乐企业集团化、国际化发展。提升主题公园的旅游功能,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品质高、信誉好的品牌主题公园。(《“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
五、建设新型文化旅游功能区
1.培育跨区域特色旅游功能区。依托跨区域的自然山水和完整的地域文化单元,培育一批(共20个)跨区域特色旅游功能区,构建特色鲜明、品牌突出的区域旅游业发展增长极。(《“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
2.打造国家精品旅游带。重点打造丝绸之路旅游带、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黄河华夏文明旅游带、长城生态文化旅游带、京杭运河文化旅游带、长征红色记忆旅游带、海上丝绸之路旅游带、青藏铁路旅游带、藏羌彝文化旅游带、茶马古道生态文化旅游带等10条国家精品旅游带。(《“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
六、红色旅游是文旅融合的重要形式
1.充分发挥红色旅游的独特作用。全面落实红色旅游“十二五”规划;改进创新红色旅游宣讲和展陈方式;大力推动红色文化精品创作。(《国家旅游局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业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指导意见》旅发[2011]61号)
2.红色景点景区研学旅行。鼓励各地依托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5〕62号)
3.实施红色旅游发展工程。完善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体系;着力凸显红色旅游教育功能;积极发挥红色旅游脱贫攻坚作用。(《“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
4.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打造一批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着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加强区域资源整合和产业融合,使其更好地满足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的功能。(《关于印发<“十三五”时期文化旅游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发改社会〔2017〕245号)
七、乡村旅游的特点在于文化旅游
1.坚持乡村旅游个性化、特色化发展方向。立足当地资源特色和生态环境优势,突出乡村生活生产生态特点,深入挖掘乡村文化内涵,开发建设形式多样、特色鲜明、个性突出的乡村旅游产品,举办具有地方特色的节庆活动。注重保护民族村落、古村古镇,建设一批具有历史、地域、民族特点的特色景观旅游村镇,让游客看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5〕62号)
2.开展百万乡村旅游创客行动。通过加强政策引导和专业培训,三年内引导和支持百万名返乡农民工、大学毕业生、专业技术人员等通过开展乡村旅游实现自主创业。鼓励文化界、艺术界、科技界专业人员发挥专业优势和行业影响力,在有条件的乡村进行创作创业。到2017年,全国建设一批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形成一批高水准文化艺术旅游创业就业乡村。(同上)
3.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森林人家、康养基地、乡村民宿、特色小镇。发展乡村共享经济、创意农业、特色文化产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八、旅游工艺品(纪念品)创意设计
1.实施中国旅游商品品牌建设工程。重视旅游纪念品创意设计,提升文化内涵和附加值。推出中国特色旅游商品系列。鼓励优质特色旅游商品进驻主要口岸、机场、码头等旅游购物区和城市大型商场超市,支持在线旅游商品销售。适度增设口岸进境免税店。(《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5〕62号)
2.丰富提升特色旅游商品。扎实推进旅游商品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鼓励市场主体开发富有特色的旅游纪念品,丰富旅游商品类型,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培育一批旅游商品研发、生产、销售龙头企业,加大对老字号商品、民族旅游商品的宣传推广力度。(同上)
3.实施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地域特色文化、民族民俗文化、传统农耕文化等,提升传统工艺产品品质和旅游产品文化含量。(《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8〕15号)
九、文化旅游扶贫
1. 乡村旅游扶贫。加大对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的规划指导、专业培训、宣传推广力度,组织开展乡村旅游规划扶贫公益活动,对建档立卡贫困村实施整村扶持,2015年抓好56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乡村旅游扶贫试点工作。到2020年,全国每年通过乡村旅游带动200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扶持6000个旅游扶贫重点村开展乡村旅游,实现每个重点村乡村旅游年经营收入达到100万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5〕62号)
2.红色旅游扶贫。充分挖掘革命老区红色文化内涵,利用革命历史文物资源优势,发挥其在红色旅游中的重要作用,推动当地经济社会文化持续健康发展,带动贫困地区稳步脱贫。(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扶贫工作实施方案》)
3.非遗旅游产品扶贫。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优势,开发文化旅游产品。对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生产性保护方式,加以合理利用,为旅游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注入新鲜元素。对传统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方面注重原真形态的展示,另一方面通过编排,成为具有地方民族特色和市场效益的文化旅游节目。依托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中独具特色的文化生态资源,积极发展文化观光游、文化体验游、文化休闲游等多种形式的旅游活动。
4.特色文化产业扶贫。加快推进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建设,培育民族文化产品和品牌,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等融合发展。(《“十三五”时期文化扶贫工作实施方案》)
11. 传统文化过度商业化的例子?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如何既保留文化韵味,又布局符合游客需求的商业业态,是丽江古城保护发展的必答题。对业态进行动态清单式管理,扶持弘扬特色传统手艺的院落……近年来,丽江古城不断探索,寻求更浓的文化味和更好的体验感。
东巴纸、木雕、滇绣等文化创意体验多了,鲜花饼、非洲鼓等“千店一面”相对少了……如今的云南丽江,古城韵味更浓了。
动态清单管理,让古城过度商业化踩下了刹车;扶持新业态,古城文化传承、传播按下了快进键。23个文化院落,没有两天根本逛不完。用文化浓度稀释商业密度,丽江古城文旅融合再探新路。
调整业态,变千店一面为千姿百态
谈到商业化,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局副局长木晟先说起了历史。丽江古城因商而建、因商而兴,没有茶马古道时期的商业便不会有今天的丽江古城。话锋一转,木晟直面问题:“问题不在商业化,而是过度商业化冲淡了传统文化。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如何既保留文化韵味,又布局符合游客需求的商业业态,是古城保护发展的必答题。”
这并不容易。某一品类赚钱,各家商户便纷纷涌入;直到市场饱和,各家再去调整经营品类;但调整前哪些商品利润高,就卖哪些商品,很容易让古城“千店一面”。业态和商品同质化突出,也成为不少古城的烦恼。
“过去,丽江古城是茶马古道商业交易的中心,来往的是商人;现在,丽江古城作为旅游景区,来往的是游客。”木晟表示,用户变了,对丽江古城商业形态的需求也跟着改变。2019年,丽江开始对古城核心区的业态进行市场目录清单式管理。网吧、电子玩具、现代建筑材料等16类项目被禁止市场准入;酒吧行业被归入限制类,存量继续经营,但不再新增审批。
据介绍,未来丽江古城核心区内的客栈业态也可能纳入限制类管理。“不再新增审批,倒逼存量转型升级。在控制过度商业化的同时,文化传承人、手工艺人开馆授艺等弘扬、展示特色传统文化的店铺则被列入鼓励类,不仅审批一路绿灯,还可以申请公房房租减免、项目补贴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木晟表示,丽江古城努力用文化的浓度稀释商业的密度,希望把千篇一律的古城街道变成千姿百态的文化业态。
政策扶持,将好手艺经营成好生意
“馆内商品基本不卖,文化体验只收工本费,所有项目考虑的都是怎么传承纳西文化。”纳西象形文字绘画体验馆负责人和闰元放弃了外地的高收入,选择回到古城。他说:“古城内不缺商业,缺的是文化,文化传承不是用钱能衡量的事。”
午后暖阳,天地院内的东巴习俗表演按时上演,可观看者并不多。纳西文化传习协会理事长和学光早已习惯:“天气好游客都去玉龙雪山了,下雨天游客才会多一些。”
如果对标市场,天地院、纳西象形文字绘画体验馆一年房租少说也要七八十万元。表演不收门票,参演者还会有古城文化基金的补贴,靠着政策扶持,文化才得以在丽江古城23个文化院落中生存、展示,让想看文化的游客不至于无处可去。
作为特色传统文化,东巴纸坊已经开了十几处分店。东巴纸坊的刘玉斌推荐产品也很抓人:“东巴纸千年不坏,靠的是特殊工艺。”不过,既做好手艺,又运营好生意并不容易。丽江纳西传统打铜工艺传承人和善均虽然能够享受文化优惠政策,依然选择了关闭古城店铺,搬回白沙古镇。“游客来参观,不介绍不礼貌;但一介绍又要花费大量时间,影响创作。”
“以前的手艺是做生活必需品,铜壶、火锅,有市场不愁销;后来有了工业品,没有价格优势,自然举步维艰。”和善均说,生意最差的时候也曾想过改跑运输,是父亲的挽留让自己得以完整学完打铜工艺。做铜壶没销路,和善均把自己关在房间敲了一宿,做了一个小火锅,第二天遇到游客询价,没想到很快就成交了。和善均说,手艺说到底是“艺”。“如果不能与时俱进,手艺注定无法成为生意,那谁会跟着咱学手艺?没人学就没了传承。”在和善均看来,传承文化和商业化并不矛盾。
提升体验,用特色传播促进文化传承
靠着短视频平台积累的用户,丽江新媒体协会会长缪立伟开的客栈生意红火。“吸引游客的未必是单纯的文化,而是文化的故事化。”缪立伟表示,好的传播有助于促进文化的传承,“想要运营好文化院落,让传统文化活起来、火起来,需要政府扶持,也离不开市场。”
不管是打造油纸伞网红街,还是扶持剧本杀游戏体验馆,不缺游客的丽江古城将不小的精力放在了不断改善旅游体验上。
“仅剧本销售一项体验馆收入就已超500万元。”沄汐剧本杀体验馆负责人李择西介绍,作为角色扮演类游戏,不同玩家扮演剧本中的不同角色,沉浸式的体验受到年轻人追捧。“玩家必须了解古城历史,也需要破解部分东巴文字。”李择西说。
实际上,不仅是丽江本地人在传承文化,外来艺术家梁勤、彭萍夫妇开设的木氏刺绣学校已经培养了400多位绣娘。“以往丽江传统刺绣偏重实用性,如今,艺术性价值值得挖掘。”梁勤期待,随着时间的积累,滇绣能够逐渐打造出自己的品牌,“越来越多国内游客有了文化消费的意识和需求。”
12. 文化旅游局是什么性质的单位?
文旅局是行政单位。
文旅局的工作职责是:负责文化、文物、旅游事业单位经费和财务的管理、监督;规划、指导全市重点文化设施建设;管理局机关和直属单位的国有资产;拟订全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和法规,扶持和促进全市文化产业的发展建设;负责全市文化、文物、旅游事业的统计工作;负责局机关和局属单位党的建设工作;研究拟订全市文化艺术人才规划并组织实施;推动文化系统劳动人事管理体制改革;负责系统人事和机构编制管理工作。
13. 传统文化过度商业化的例子?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如何既保留文化韵味,又布局符合游客需求的商业业态,是丽江古城保护发展的必答题。对业态进行动态清单式管理,扶持弘扬特色传统手艺的院落……近年来,丽江古城不断探索,寻求更浓的文化味和更好的体验感。
东巴纸、木雕、滇绣等文化创意体验多了,鲜花饼、非洲鼓等“千店一面”相对少了……如今的云南丽江,古城韵味更浓了。
动态清单管理,让古城过度商业化踩下了刹车;扶持新业态,古城文化传承、传播按下了快进键。23个文化院落,没有两天根本逛不完。用文化浓度稀释商业密度,丽江古城文旅融合再探新路。
调整业态,变千店一面为千姿百态
谈到商业化,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局副局长木晟先说起了历史。丽江古城因商而建、因商而兴,没有茶马古道时期的商业便不会有今天的丽江古城。话锋一转,木晟直面问题:“问题不在商业化,而是过度商业化冲淡了传统文化。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如何既保留文化韵味,又布局符合游客需求的商业业态,是古城保护发展的必答题。”
这并不容易。某一品类赚钱,各家商户便纷纷涌入;直到市场饱和,各家再去调整经营品类;但调整前哪些商品利润高,就卖哪些商品,很容易让古城“千店一面”。业态和商品同质化突出,也成为不少古城的烦恼。
“过去,丽江古城是茶马古道商业交易的中心,来往的是商人;现在,丽江古城作为旅游景区,来往的是游客。”木晟表示,用户变了,对丽江古城商业形态的需求也跟着改变。2019年,丽江开始对古城核心区的业态进行市场目录清单式管理。网吧、电子玩具、现代建筑材料等16类项目被禁止市场准入;酒吧行业被归入限制类,存量继续经营,但不再新增审批。
据介绍,未来丽江古城核心区内的客栈业态也可能纳入限制类管理。“不再新增审批,倒逼存量转型升级。在控制过度商业化的同时,文化传承人、手工艺人开馆授艺等弘扬、展示特色传统文化的店铺则被列入鼓励类,不仅审批一路绿灯,还可以申请公房房租减免、项目补贴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木晟表示,丽江古城努力用文化的浓度稀释商业的密度,希望把千篇一律的古城街道变成千姿百态的文化业态。
政策扶持,将好手艺经营成好生意
“馆内商品基本不卖,文化体验只收工本费,所有项目考虑的都是怎么传承纳西文化。”纳西象形文字绘画体验馆负责人和闰元放弃了外地的高收入,选择回到古城。他说:“古城内不缺商业,缺的是文化,文化传承不是用钱能衡量的事。”
午后暖阳,天地院内的东巴习俗表演按时上演,可观看者并不多。纳西文化传习协会理事长和学光早已习惯:“天气好游客都去玉龙雪山了,下雨天游客才会多一些。”
如果对标市场,天地院、纳西象形文字绘画体验馆一年房租少说也要七八十万元。表演不收门票,参演者还会有古城文化基金的补贴,靠着政策扶持,文化才得以在丽江古城23个文化院落中生存、展示,让想看文化的游客不至于无处可去。
作为特色传统文化,东巴纸坊已经开了十几处分店。东巴纸坊的刘玉斌推荐产品也很抓人:“东巴纸千年不坏,靠的是特殊工艺。”不过,既做好手艺,又运营好生意并不容易。丽江纳西传统打铜工艺传承人和善均虽然能够享受文化优惠政策,依然选择了关闭古城店铺,搬回白沙古镇。“游客来参观,不介绍不礼貌;但一介绍又要花费大量时间,影响创作。”
“以前的手艺是做生活必需品,铜壶、火锅,有市场不愁销;后来有了工业品,没有价格优势,自然举步维艰。”和善均说,生意最差的时候也曾想过改跑运输,是父亲的挽留让自己得以完整学完打铜工艺。做铜壶没销路,和善均把自己关在房间敲了一宿,做了一个小火锅,第二天遇到游客询价,没想到很快就成交了。和善均说,手艺说到底是“艺”。“如果不能与时俱进,手艺注定无法成为生意,那谁会跟着咱学手艺?没人学就没了传承。”在和善均看来,传承文化和商业化并不矛盾。
提升体验,用特色传播促进文化传承
靠着短视频平台积累的用户,丽江新媒体协会会长缪立伟开的客栈生意红火。“吸引游客的未必是单纯的文化,而是文化的故事化。”缪立伟表示,好的传播有助于促进文化的传承,“想要运营好文化院落,让传统文化活起来、火起来,需要政府扶持,也离不开市场。”
不管是打造油纸伞网红街,还是扶持剧本杀游戏体验馆,不缺游客的丽江古城将不小的精力放在了不断改善旅游体验上。
“仅剧本销售一项体验馆收入就已超500万元。”沄汐剧本杀体验馆负责人李择西介绍,作为角色扮演类游戏,不同玩家扮演剧本中的不同角色,沉浸式的体验受到年轻人追捧。“玩家必须了解古城历史,也需要破解部分东巴文字。”李择西说。
实际上,不仅是丽江本地人在传承文化,外来艺术家梁勤、彭萍夫妇开设的木氏刺绣学校已经培养了400多位绣娘。“以往丽江传统刺绣偏重实用性,如今,艺术性价值值得挖掘。”梁勤期待,随着时间的积累,滇绣能够逐渐打造出自己的品牌,“越来越多国内游客有了文化消费的意识和需求。”
14. 文化旅游局是什么性质的单位?
文旅局是行政单位。
文旅局的工作职责是:负责文化、文物、旅游事业单位经费和财务的管理、监督;规划、指导全市重点文化设施建设;管理局机关和直属单位的国有资产;拟订全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和法规,扶持和促进全市文化产业的发展建设;负责全市文化、文物、旅游事业的统计工作;负责局机关和局属单位党的建设工作;研究拟订全市文化艺术人才规划并组织实施;推动文化系统劳动人事管理体制改革;负责系统人事和机构编制管理工作。
15. 文旅融合发展的九大政策要点?
一 、文旅融合发展的政策分布
10年来专门部署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中央文件主要有两个:一个是2009年《文化部、国家旅游局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一个是2017《国家发改委“十三五”时期文化旅游提升工程实施方案》。涉及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政策文件分布于10年间,除2012年每年相关政策中都有所涉及。
二、旅游有“热点”,关键靠“文化”
1.文旅融合的核心理念:“旅游是载体、文化是灵魂”。这是10年来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政策的核心理念和思路。建设旅游品牌、创新旅游产品、培育旅游消费热点,以及大力发展农村旅游、红色旅游、老年旅游等,凡是涉及到旅游的品质、品牌、消费、特色、个性化、差异化等发展创新范畴,该核心理念贯穿其中,并分别提出了建设内容。当然,这里的“文化”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文化产品”“文化服务”,而不是指仅仅有文化资源。
2.促进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培育以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设施和实践活动为支撑的体验旅游、研学旅行和传统村落休闲旅游。扶持旅游与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数字文化产业相融合。发展文化演艺旅游,推动旅游实景演出发展,打造传统节庆旅游品牌。推动“多彩民族”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集中打造一批民族特色村镇。(《“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
三 、培育文化旅游消费新热点
1.大平台拉动旅游消费。以大型国际展会、重要文化活动和体育赛事为平台,培育新的旅游消费热点。(《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
2.扩大旅游购物消费。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培育体现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品牌。传承和弘扬老字号品牌。大力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商业街区,鼓励发展特色餐饮、主题酒店。(《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
3.积极培育国际消费市场。依托中心城市和重要旅游目的地,培育面向全球旅游消费者的国际消费中心。鼓励有条件的城市运用市场手段以购物节、旅游节、影视节、动漫节、读书季、时装周等为载体,提升各类国际文化体育会展活动的质量和水平,鼓励与周边国家(地区)联合开发国际旅游线路,带动文化娱乐、旅游和体育等相关消费。(《国务院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66号)
四、提升文化旅游产品品质
1.旅游演艺。鼓励专业艺术院团与重点旅游目的地合作,打造特色鲜明、艺术水准高的专场剧目。(《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
2.节庆会展旅游。发挥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传统节庆品牌效应,组织开展群众参与性强的文化旅游活动。(同上)
3.文化、文物旅游。科学利用传统村落、文物遗迹及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艺术馆、世界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等文化场所开展文化、文物旅游。(同上)
4.文化体验旅游。推动剧场、演艺、游乐、动漫等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开展文化体验旅游。(同上)
5.娱乐业。推广“景区+游乐”、“景区+剧场”、“景区+演艺”等景区娱乐模式。支持高科技旅游娱乐企业发展。有序引进国际主题游乐品牌,推动本土主题游乐企业集团化、国际化发展。提升主题公园的旅游功能,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品质高、信誉好的品牌主题公园。(《“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
五、建设新型文化旅游功能区
1.培育跨区域特色旅游功能区。依托跨区域的自然山水和完整的地域文化单元,培育一批(共20个)跨区域特色旅游功能区,构建特色鲜明、品牌突出的区域旅游业发展增长极。(《“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
2.打造国家精品旅游带。重点打造丝绸之路旅游带、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黄河华夏文明旅游带、长城生态文化旅游带、京杭运河文化旅游带、长征红色记忆旅游带、海上丝绸之路旅游带、青藏铁路旅游带、藏羌彝文化旅游带、茶马古道生态文化旅游带等10条国家精品旅游带。(《“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
六、红色旅游是文旅融合的重要形式
1.充分发挥红色旅游的独特作用。全面落实红色旅游“十二五”规划;改进创新红色旅游宣讲和展陈方式;大力推动红色文化精品创作。(《国家旅游局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业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指导意见》旅发[2011]61号)
2.红色景点景区研学旅行。鼓励各地依托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5〕62号)
3.实施红色旅游发展工程。完善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体系;着力凸显红色旅游教育功能;积极发挥红色旅游脱贫攻坚作用。(《“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
4.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打造一批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着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加强区域资源整合和产业融合,使其更好地满足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的功能。(《关于印发<“十三五”时期文化旅游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发改社会〔2017〕245号)
七、乡村旅游的特点在于文化旅游
1.坚持乡村旅游个性化、特色化发展方向。立足当地资源特色和生态环境优势,突出乡村生活生产生态特点,深入挖掘乡村文化内涵,开发建设形式多样、特色鲜明、个性突出的乡村旅游产品,举办具有地方特色的节庆活动。注重保护民族村落、古村古镇,建设一批具有历史、地域、民族特点的特色景观旅游村镇,让游客看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5〕62号)
2.开展百万乡村旅游创客行动。通过加强政策引导和专业培训,三年内引导和支持百万名返乡农民工、大学毕业生、专业技术人员等通过开展乡村旅游实现自主创业。鼓励文化界、艺术界、科技界专业人员发挥专业优势和行业影响力,在有条件的乡村进行创作创业。到2017年,全国建设一批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形成一批高水准文化艺术旅游创业就业乡村。(同上)
3.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森林人家、康养基地、乡村民宿、特色小镇。发展乡村共享经济、创意农业、特色文化产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八、旅游工艺品(纪念品)创意设计
1.实施中国旅游商品品牌建设工程。重视旅游纪念品创意设计,提升文化内涵和附加值。推出中国特色旅游商品系列。鼓励优质特色旅游商品进驻主要口岸、机场、码头等旅游购物区和城市大型商场超市,支持在线旅游商品销售。适度增设口岸进境免税店。(《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5〕62号)
2.丰富提升特色旅游商品。扎实推进旅游商品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鼓励市场主体开发富有特色的旅游纪念品,丰富旅游商品类型,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培育一批旅游商品研发、生产、销售龙头企业,加大对老字号商品、民族旅游商品的宣传推广力度。(同上)
3.实施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地域特色文化、民族民俗文化、传统农耕文化等,提升传统工艺产品品质和旅游产品文化含量。(《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8〕15号)
九、文化旅游扶贫
1. 乡村旅游扶贫。加大对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的规划指导、专业培训、宣传推广力度,组织开展乡村旅游规划扶贫公益活动,对建档立卡贫困村实施整村扶持,2015年抓好56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乡村旅游扶贫试点工作。到2020年,全国每年通过乡村旅游带动200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扶持6000个旅游扶贫重点村开展乡村旅游,实现每个重点村乡村旅游年经营收入达到100万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5〕62号)
2.红色旅游扶贫。充分挖掘革命老区红色文化内涵,利用革命历史文物资源优势,发挥其在红色旅游中的重要作用,推动当地经济社会文化持续健康发展,带动贫困地区稳步脱贫。(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扶贫工作实施方案》)
3.非遗旅游产品扶贫。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优势,开发文化旅游产品。对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生产性保护方式,加以合理利用,为旅游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注入新鲜元素。对传统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方面注重原真形态的展示,另一方面通过编排,成为具有地方民族特色和市场效益的文化旅游节目。依托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中独具特色的文化生态资源,积极发展文化观光游、文化体验游、文化休闲游等多种形式的旅游活动。
4.特色文化产业扶贫。加快推进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建设,培育民族文化产品和品牌,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等融合发展。(《“十三五”时期文化扶贫工作实施方案》)
16. 文旅融合发展的九大政策要点?
一 、文旅融合发展的政策分布
10年来专门部署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中央文件主要有两个:一个是2009年《文化部、国家旅游局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一个是2017《国家发改委“十三五”时期文化旅游提升工程实施方案》。涉及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政策文件分布于10年间,除2012年每年相关政策中都有所涉及。
二、旅游有“热点”,关键靠“文化”
1.文旅融合的核心理念:“旅游是载体、文化是灵魂”。这是10年来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政策的核心理念和思路。建设旅游品牌、创新旅游产品、培育旅游消费热点,以及大力发展农村旅游、红色旅游、老年旅游等,凡是涉及到旅游的品质、品牌、消费、特色、个性化、差异化等发展创新范畴,该核心理念贯穿其中,并分别提出了建设内容。当然,这里的“文化”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文化产品”“文化服务”,而不是指仅仅有文化资源。
2.促进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培育以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设施和实践活动为支撑的体验旅游、研学旅行和传统村落休闲旅游。扶持旅游与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数字文化产业相融合。发展文化演艺旅游,推动旅游实景演出发展,打造传统节庆旅游品牌。推动“多彩民族”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集中打造一批民族特色村镇。(《“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
三 、培育文化旅游消费新热点
1.大平台拉动旅游消费。以大型国际展会、重要文化活动和体育赛事为平台,培育新的旅游消费热点。(《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
2.扩大旅游购物消费。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培育体现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品牌。传承和弘扬老字号品牌。大力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商业街区,鼓励发展特色餐饮、主题酒店。(《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
3.积极培育国际消费市场。依托中心城市和重要旅游目的地,培育面向全球旅游消费者的国际消费中心。鼓励有条件的城市运用市场手段以购物节、旅游节、影视节、动漫节、读书季、时装周等为载体,提升各类国际文化体育会展活动的质量和水平,鼓励与周边国家(地区)联合开发国际旅游线路,带动文化娱乐、旅游和体育等相关消费。(《国务院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66号)
四、提升文化旅游产品品质
1.旅游演艺。鼓励专业艺术院团与重点旅游目的地合作,打造特色鲜明、艺术水准高的专场剧目。(《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
2.节庆会展旅游。发挥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传统节庆品牌效应,组织开展群众参与性强的文化旅游活动。(同上)
3.文化、文物旅游。科学利用传统村落、文物遗迹及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艺术馆、世界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等文化场所开展文化、文物旅游。(同上)
4.文化体验旅游。推动剧场、演艺、游乐、动漫等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开展文化体验旅游。(同上)
5.娱乐业。推广“景区+游乐”、“景区+剧场”、“景区+演艺”等景区娱乐模式。支持高科技旅游娱乐企业发展。有序引进国际主题游乐品牌,推动本土主题游乐企业集团化、国际化发展。提升主题公园的旅游功能,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品质高、信誉好的品牌主题公园。(《“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
五、建设新型文化旅游功能区
1.培育跨区域特色旅游功能区。依托跨区域的自然山水和完整的地域文化单元,培育一批(共20个)跨区域特色旅游功能区,构建特色鲜明、品牌突出的区域旅游业发展增长极。(《“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
2.打造国家精品旅游带。重点打造丝绸之路旅游带、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黄河华夏文明旅游带、长城生态文化旅游带、京杭运河文化旅游带、长征红色记忆旅游带、海上丝绸之路旅游带、青藏铁路旅游带、藏羌彝文化旅游带、茶马古道生态文化旅游带等10条国家精品旅游带。(《“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
六、红色旅游是文旅融合的重要形式
1.充分发挥红色旅游的独特作用。全面落实红色旅游“十二五”规划;改进创新红色旅游宣讲和展陈方式;大力推动红色文化精品创作。(《国家旅游局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业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指导意见》旅发[2011]61号)
2.红色景点景区研学旅行。鼓励各地依托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5〕62号)
3.实施红色旅游发展工程。完善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体系;着力凸显红色旅游教育功能;积极发挥红色旅游脱贫攻坚作用。(《“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
4.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打造一批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着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加强区域资源整合和产业融合,使其更好地满足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的功能。(《关于印发<“十三五”时期文化旅游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发改社会〔2017〕245号)
七、乡村旅游的特点在于文化旅游
1.坚持乡村旅游个性化、特色化发展方向。立足当地资源特色和生态环境优势,突出乡村生活生产生态特点,深入挖掘乡村文化内涵,开发建设形式多样、特色鲜明、个性突出的乡村旅游产品,举办具有地方特色的节庆活动。注重保护民族村落、古村古镇,建设一批具有历史、地域、民族特点的特色景观旅游村镇,让游客看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5〕62号)
2.开展百万乡村旅游创客行动。通过加强政策引导和专业培训,三年内引导和支持百万名返乡农民工、大学毕业生、专业技术人员等通过开展乡村旅游实现自主创业。鼓励文化界、艺术界、科技界专业人员发挥专业优势和行业影响力,在有条件的乡村进行创作创业。到2017年,全国建设一批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形成一批高水准文化艺术旅游创业就业乡村。(同上)
3.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森林人家、康养基地、乡村民宿、特色小镇。发展乡村共享经济、创意农业、特色文化产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八、旅游工艺品(纪念品)创意设计
1.实施中国旅游商品品牌建设工程。重视旅游纪念品创意设计,提升文化内涵和附加值。推出中国特色旅游商品系列。鼓励优质特色旅游商品进驻主要口岸、机场、码头等旅游购物区和城市大型商场超市,支持在线旅游商品销售。适度增设口岸进境免税店。(《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5〕62号)
2.丰富提升特色旅游商品。扎实推进旅游商品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鼓励市场主体开发富有特色的旅游纪念品,丰富旅游商品类型,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培育一批旅游商品研发、生产、销售龙头企业,加大对老字号商品、民族旅游商品的宣传推广力度。(同上)
3.实施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地域特色文化、民族民俗文化、传统农耕文化等,提升传统工艺产品品质和旅游产品文化含量。(《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8〕15号)
九、文化旅游扶贫
1. 乡村旅游扶贫。加大对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的规划指导、专业培训、宣传推广力度,组织开展乡村旅游规划扶贫公益活动,对建档立卡贫困村实施整村扶持,2015年抓好56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乡村旅游扶贫试点工作。到2020年,全国每年通过乡村旅游带动200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扶持6000个旅游扶贫重点村开展乡村旅游,实现每个重点村乡村旅游年经营收入达到100万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5〕62号)
2.红色旅游扶贫。充分挖掘革命老区红色文化内涵,利用革命历史文物资源优势,发挥其在红色旅游中的重要作用,推动当地经济社会文化持续健康发展,带动贫困地区稳步脱贫。(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扶贫工作实施方案》)
3.非遗旅游产品扶贫。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优势,开发文化旅游产品。对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生产性保护方式,加以合理利用,为旅游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注入新鲜元素。对传统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方面注重原真形态的展示,另一方面通过编排,成为具有地方民族特色和市场效益的文化旅游节目。依托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中独具特色的文化生态资源,积极发展文化观光游、文化体验游、文化休闲游等多种形式的旅游活动。
4.特色文化产业扶贫。加快推进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建设,培育民族文化产品和品牌,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等融合发展。(《“十三五”时期文化扶贫工作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