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人口最多的家族?(波力海苔创始人的故事?)
泰国人口最多的家族?
众所周知,前段时间,泰国国王哇集拉隆功被推向舆论风口浪尖;其身居海外的“远程指挥”和奢侈生活,引得大量泰国民众不满。说来说去,权力是一方面,关键是泰王相当有钱,据说资产千亿不止。不过泰国虽然面积不大,并且人口只有7千万左右,“有钱人”却并不少;甚至有个别富豪的实力丝毫不逊于泰王,“郑氏家族”就是其中一个。
1927年时,一个名叫郑心平的海南人,离开家乡到泰国闯荡。当时的郑心平只有20出头,到了泰国之后,只能做一些售卖杂货的工作;不过凭借着勤奋和努力,郑心平很快拥有了自己的杂货铺,并且取名叫做“中央”——谁也不曾想到,这样的一件狭小破旧的杂货铺,日后居然成长为大名鼎鼎的“中央洋行”。
经历了创业起步的艰难期后,郑心平的生意很快步入正轨,商业规模逐渐扩大。等到了1956年时,郑氏家族已经形成了郑心平、大儿子郑有华、二儿子郑有英的“铁三角”组合;并且合力在泰国的华人商业中心成立了“中央洋行”,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这居然泰国第一家百货商场。当时这家商场,已经是泰国最好的百货商超之一,商品琳琅满目,种类齐全;更为重要的是,郑家将所有商品的价格都贴上标签,成为当时泰国各界口口相传的创举。
后来,郑心平和大哥郑有华相继过世,郑有英成为郑氏家族中的“第二代支柱”。事实证明,郑有英没有辜负家族重托,一人扛起了郑氏家族的重担;领导着家族超过100名成员,并不且生意在他的运作下更加红火。由于郑有英一向宽于待人,并且彬彬有礼;因此不管是在员工中还是在商业圈子里,郑有英都十分受欢迎,愿意和他合作的人越来越多。这种情况下,郑有英几乎成为泰国商业领域的领袖之一,一手带动了泰国的零售热潮,中央洋行的业绩也不断攀升,甚至被泰国当地人称作“中央系”。
取得如此成绩,郑有英并没有骄傲自满,他开始朝着“更高更大”的目标前进。之后,郑有英在泰国南部最大城市合艾,砸下30亿泰铢巨资,打造了当地最大的现代化洋行;然后又在清迈投入超10亿泰铢,兴建了洋行分行……得益于提前布局,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郑有英的中央洋行就始终位居全泰国零售业第一,当之无愧的“百货大王”。
人们都说“富不过三代”,而在泰国郑氏家族中,第三代同样出色。郑氏家族第三代的接班人名叫郑昌,是郑有华的儿子。到了郑昌这一辈,郑氏家族已经底气十足,财富实力更是难以想象。然而生于“钱罐子”里的郑昌却并没有成为纨绔公子,而是从小就十分喜欢学习,并且在1988年获得了美国著名哥伦比亚大学的金融硕士学位。之后郑昌开始了自己的历练,并且从1989起进入中央集团任职。
经过4年摸索之后,1993年时,郑昌终于出手了:他离开了原下属公司,自己成立了泰国第一家超级购物中心;其独具慧眼地将目光放在中端消费群体身上,仅用不到3年时间,就将门店开到20家。其后郑昌还以年轻人的眼光和魄力,促成了中央零售和新加坡著名百货企业的合并,打造了轰动一时的中央零售公司。当时的郑昌还不是公司的“一把手”,不过他随后在业务中展现了超人实力,连续洽谈了屈臣氏、家乐福、Casino等重要合作,可以说是已经赢得了人心。到了2002年时,郑昌终于成为中央零售公司总裁,可以说是众望所归。
时至今日,郑氏家族已经富及三代;在三代人的努力下,家族已经又有合资和独资企业500家左右,旗下员工数量超10万人,公司也成为东南亚最大的华人商业集团。得益于此,郑氏家族已经成为泰国最有钱的家族:在2018年的泰国富豪榜上,郑氏家族以204亿美元高居榜首;只不过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这个“火”了半个多世纪的家族,居然是华裔。
波力海苔创始人的故事?
“作为泰国最知名的海苔品牌“小老板海苔”,在泰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而小老板海苔创始人——伊提帕·柯彭温奇的创业故事也一直为人所津津乐道,年仅32岁却有着丰富的创业经验,坐拥亿万财富的企业总裁,相信没有人不会对其的创业历程产生兴趣,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伊提帕·柯彭温奇的经典创业故事吧。”
作为泰国最知名的海苔品牌“小老板海苔”,在泰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而小老板海苔创始人——伊提帕·柯彭温奇的创业故事也一直为人所津津乐道,年仅32岁却有着丰富的创业经验,坐拥亿万财富的企业总裁,相信没有人不会对其的创业历程产生兴趣,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伊提帕·柯彭温奇的经典创业故事吧。
伊提帕·柯彭温奇,不仅与佐克柏同年,两人也同时选在2004年创办手上的明星事业。2010、2011年,小老板海苔的总营业额都超过10亿泰铢(泰铢与新台币币值接近1:1),2010年至今,成长率更高达30%。不仅是泰国No.1的海苔品牌,外销20多国,《Cheers》杂志抢先独家专访“小老板”,一探他的海苔亿万传奇之路。而他的故事也被拍成电影《海苔亿万富翁》。
伊提帕原本只是个爱逃学打电玩的叛逆少年,虽然当时父母经营的事业受1997年金融风暴波及,但靠着贩卖在线游戏的宝物,月赚40万泰铢,他不必向家里拿钱就能过活。然而随着家境每况愈下,2002年家中不但宣告破产,负债更高达4,000万泰铢,伊提帕再也不能“置身事外”这才激发他休学创业、扭转家中经济的抱负。
他在接受新加坡媒体采访时,曾回忆人生中最难受的一天,是回家看到妈妈因债主追上门来而痛哭,他忍不住自问:“我该做什么,才能让妈妈不再掉眼泪?”
当时18岁的伊提帕有天走在曼谷中国城,观察到自己和不少华裔泰国人喜欢吃的“糖炒栗子”,竟只有在中国城才买得到。身为泰国华侨第二代的他寻思,如果将糖炒栗子引进大家常去的量贩店,要买就方便多了,这让他有了第一次创业的点子。
伊提帕决定针对华裔泰国人营销,果然一炮而红。一年半之内,他的糖炒栗子商店在泰国最大几间量贩店,如TESCO Lotus和Big C,开了30间连锁店,除了现炒糖炒栗子,还兼卖其他零嘴。
只是好景不长,2003年,TESCO Lotus的新执行长勒令伊提帕不得在卖场炒栗子,让气味影响环境。迫于无奈,他只好请人先在外面炒好后,再送进卖场。但不是现炒的栗子,滋味不好,营业额因此瞬间减半。被迫另寻出路的伊提帕,转而注意到店里有种“炸厚片海苔”卖得特别好,于是决定再接再厉,瞄准泰国刚起步的海苔消费市场。
一个20岁的大男孩,面对接二连三的变故,努力站起,却又不断摔倒,伊提帕没有失志投降。他告诉自己以正面的态度看待:“这些挑战对我来说都是‘机会’,让我开发自己的能力、学会长大。”
从糖炒栗子转到海苔,伊提帕的商人眼光再次淋漓尽致地发挥。为扩大客群,他决定另创品牌,并锁定泰国便利商店龙头7-ELEVEn作为通路首选。
2008年,伊提帕接受暹罗商业银行和朱拉隆功大学萨新商学院合颁的“优秀在地企业精神”奖项(来年获奖的包括台湾人熟知的曼谷包品牌NaRaYa)。得奖前,伊提帕受邀参加泰国商务部与7-ELEVEn合办的讲座,对外分享自己向7-ELEVEn提案无人理会,还惨遭批评“包装太丑”的经历。
当时,他提案带去的海苔“只用塑料袋装、外面贴上贴纸,就像菜市场卖的一样”,当然不得7-ELEVEn青睐。花了2个月彻头彻尾修改后,再次叩关才传来捷报,“7-ELEVEn说他们很感兴趣,问我愿不愿意在他们的3,000家超商中贩卖?”
拿到7-ELEVEn这个超大通路的订单,伊提帕却没能松一口气,因为产品“量产”的考验立刻接踵而至。完全没有食品生产线管理经验的他,必须在2个月内筹钱、设立工厂,并设法让产品通过7-ELEVEn要求的GMP认证。
他写好营运企划书提出贷款申请,银行却以他太年轻为由拒绝,他只好卖掉糖炒栗子的事业来筹资。而在工厂营运与食品认证这两门课上,伊提帕完全是靠自学、发问、不断打听,才一步一步过关,让小老板海苔在3,000家7-ELEVEn成功上架。
宛如“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考验的不仅是伊提帕的经营智慧,更是胆识与坚持。
“最重要的是,要有正确的心态。你必须相信自己办得到,并愿意为它挣扎。假如等钱都到位才创业,也许我根本不会再有如此大好的机会,”伊提帕说,这也是他当时在讲座上留给有意创业者最衷心的建议。
也就是这股信念,深深触动导演松耀司,让他决定以镜头重新诠释伊提帕走过的轨迹。
而“小老板”(Tao Kae Noi)之名,则来自爸爸当时的取笑:“我们儿子要当小老板啦!”伊提帕解释。
泰国人口最多的家族?
众所周知,前段时间,泰国国王哇集拉隆功被推向舆论风口浪尖;其身居海外的“远程指挥”和奢侈生活,引得大量泰国民众不满。说来说去,权力是一方面,关键是泰王相当有钱,据说资产千亿不止。不过泰国虽然面积不大,并且人口只有7千万左右,“有钱人”却并不少;甚至有个别富豪的实力丝毫不逊于泰王,“郑氏家族”就是其中一个。
1927年时,一个名叫郑心平的海南人,离开家乡到泰国闯荡。当时的郑心平只有20出头,到了泰国之后,只能做一些售卖杂货的工作;不过凭借着勤奋和努力,郑心平很快拥有了自己的杂货铺,并且取名叫做“中央”——谁也不曾想到,这样的一件狭小破旧的杂货铺,日后居然成长为大名鼎鼎的“中央洋行”。
经历了创业起步的艰难期后,郑心平的生意很快步入正轨,商业规模逐渐扩大。等到了1956年时,郑氏家族已经形成了郑心平、大儿子郑有华、二儿子郑有英的“铁三角”组合;并且合力在泰国的华人商业中心成立了“中央洋行”,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这居然泰国第一家百货商场。当时这家商场,已经是泰国最好的百货商超之一,商品琳琅满目,种类齐全;更为重要的是,郑家将所有商品的价格都贴上标签,成为当时泰国各界口口相传的创举。
后来,郑心平和大哥郑有华相继过世,郑有英成为郑氏家族中的“第二代支柱”。事实证明,郑有英没有辜负家族重托,一人扛起了郑氏家族的重担;领导着家族超过100名成员,并不且生意在他的运作下更加红火。由于郑有英一向宽于待人,并且彬彬有礼;因此不管是在员工中还是在商业圈子里,郑有英都十分受欢迎,愿意和他合作的人越来越多。这种情况下,郑有英几乎成为泰国商业领域的领袖之一,一手带动了泰国的零售热潮,中央洋行的业绩也不断攀升,甚至被泰国当地人称作“中央系”。
取得如此成绩,郑有英并没有骄傲自满,他开始朝着“更高更大”的目标前进。之后,郑有英在泰国南部最大城市合艾,砸下30亿泰铢巨资,打造了当地最大的现代化洋行;然后又在清迈投入超10亿泰铢,兴建了洋行分行……得益于提前布局,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郑有英的中央洋行就始终位居全泰国零售业第一,当之无愧的“百货大王”。
人们都说“富不过三代”,而在泰国郑氏家族中,第三代同样出色。郑氏家族第三代的接班人名叫郑昌,是郑有华的儿子。到了郑昌这一辈,郑氏家族已经底气十足,财富实力更是难以想象。然而生于“钱罐子”里的郑昌却并没有成为纨绔公子,而是从小就十分喜欢学习,并且在1988年获得了美国著名哥伦比亚大学的金融硕士学位。之后郑昌开始了自己的历练,并且从1989起进入中央集团任职。
经过4年摸索之后,1993年时,郑昌终于出手了:他离开了原下属公司,自己成立了泰国第一家超级购物中心;其独具慧眼地将目光放在中端消费群体身上,仅用不到3年时间,就将门店开到20家。其后郑昌还以年轻人的眼光和魄力,促成了中央零售和新加坡著名百货企业的合并,打造了轰动一时的中央零售公司。当时的郑昌还不是公司的“一把手”,不过他随后在业务中展现了超人实力,连续洽谈了屈臣氏、家乐福、Casino等重要合作,可以说是已经赢得了人心。到了2002年时,郑昌终于成为中央零售公司总裁,可以说是众望所归。
时至今日,郑氏家族已经富及三代;在三代人的努力下,家族已经又有合资和独资企业500家左右,旗下员工数量超10万人,公司也成为东南亚最大的华人商业集团。得益于此,郑氏家族已经成为泰国最有钱的家族:在2018年的泰国富豪榜上,郑氏家族以204亿美元高居榜首;只不过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这个“火”了半个多世纪的家族,居然是华裔。
波力海苔创始人的故事?
“作为泰国最知名的海苔品牌“小老板海苔”,在泰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而小老板海苔创始人——伊提帕·柯彭温奇的创业故事也一直为人所津津乐道,年仅32岁却有着丰富的创业经验,坐拥亿万财富的企业总裁,相信没有人不会对其的创业历程产生兴趣,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伊提帕·柯彭温奇的经典创业故事吧。”
作为泰国最知名的海苔品牌“小老板海苔”,在泰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而小老板海苔创始人——伊提帕·柯彭温奇的创业故事也一直为人所津津乐道,年仅32岁却有着丰富的创业经验,坐拥亿万财富的企业总裁,相信没有人不会对其的创业历程产生兴趣,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伊提帕·柯彭温奇的经典创业故事吧。
伊提帕·柯彭温奇,不仅与佐克柏同年,两人也同时选在2004年创办手上的明星事业。2010、2011年,小老板海苔的总营业额都超过10亿泰铢(泰铢与新台币币值接近1:1),2010年至今,成长率更高达30%。不仅是泰国No.1的海苔品牌,外销20多国,《Cheers》杂志抢先独家专访“小老板”,一探他的海苔亿万传奇之路。而他的故事也被拍成电影《海苔亿万富翁》。
伊提帕原本只是个爱逃学打电玩的叛逆少年,虽然当时父母经营的事业受1997年金融风暴波及,但靠着贩卖在线游戏的宝物,月赚40万泰铢,他不必向家里拿钱就能过活。然而随着家境每况愈下,2002年家中不但宣告破产,负债更高达4,000万泰铢,伊提帕再也不能“置身事外”这才激发他休学创业、扭转家中经济的抱负。
他在接受新加坡媒体采访时,曾回忆人生中最难受的一天,是回家看到妈妈因债主追上门来而痛哭,他忍不住自问:“我该做什么,才能让妈妈不再掉眼泪?”
当时18岁的伊提帕有天走在曼谷中国城,观察到自己和不少华裔泰国人喜欢吃的“糖炒栗子”,竟只有在中国城才买得到。身为泰国华侨第二代的他寻思,如果将糖炒栗子引进大家常去的量贩店,要买就方便多了,这让他有了第一次创业的点子。
伊提帕决定针对华裔泰国人营销,果然一炮而红。一年半之内,他的糖炒栗子商店在泰国最大几间量贩店,如TESCO Lotus和Big C,开了30间连锁店,除了现炒糖炒栗子,还兼卖其他零嘴。
只是好景不长,2003年,TESCO Lotus的新执行长勒令伊提帕不得在卖场炒栗子,让气味影响环境。迫于无奈,他只好请人先在外面炒好后,再送进卖场。但不是现炒的栗子,滋味不好,营业额因此瞬间减半。被迫另寻出路的伊提帕,转而注意到店里有种“炸厚片海苔”卖得特别好,于是决定再接再厉,瞄准泰国刚起步的海苔消费市场。
一个20岁的大男孩,面对接二连三的变故,努力站起,却又不断摔倒,伊提帕没有失志投降。他告诉自己以正面的态度看待:“这些挑战对我来说都是‘机会’,让我开发自己的能力、学会长大。”
从糖炒栗子转到海苔,伊提帕的商人眼光再次淋漓尽致地发挥。为扩大客群,他决定另创品牌,并锁定泰国便利商店龙头7-ELEVEn作为通路首选。
2008年,伊提帕接受暹罗商业银行和朱拉隆功大学萨新商学院合颁的“优秀在地企业精神”奖项(来年获奖的包括台湾人熟知的曼谷包品牌NaRaYa)。得奖前,伊提帕受邀参加泰国商务部与7-ELEVEn合办的讲座,对外分享自己向7-ELEVEn提案无人理会,还惨遭批评“包装太丑”的经历。
当时,他提案带去的海苔“只用塑料袋装、外面贴上贴纸,就像菜市场卖的一样”,当然不得7-ELEVEn青睐。花了2个月彻头彻尾修改后,再次叩关才传来捷报,“7-ELEVEn说他们很感兴趣,问我愿不愿意在他们的3,000家超商中贩卖?”
拿到7-ELEVEn这个超大通路的订单,伊提帕却没能松一口气,因为产品“量产”的考验立刻接踵而至。完全没有食品生产线管理经验的他,必须在2个月内筹钱、设立工厂,并设法让产品通过7-ELEVEn要求的GMP认证。
他写好营运企划书提出贷款申请,银行却以他太年轻为由拒绝,他只好卖掉糖炒栗子的事业来筹资。而在工厂营运与食品认证这两门课上,伊提帕完全是靠自学、发问、不断打听,才一步一步过关,让小老板海苔在3,000家7-ELEVEn成功上架。
宛如“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考验的不仅是伊提帕的经营智慧,更是胆识与坚持。
“最重要的是,要有正确的心态。你必须相信自己办得到,并愿意为它挣扎。假如等钱都到位才创业,也许我根本不会再有如此大好的机会,”伊提帕说,这也是他当时在讲座上留给有意创业者最衷心的建议。
也就是这股信念,深深触动导演松耀司,让他决定以镜头重新诠释伊提帕走过的轨迹。
而“小老板”(Tao Kae Noi)之名,则来自爸爸当时的取笑:“我们儿子要当小老板啦!”伊提帕解释。
波力海苔创始人的故事?
“作为泰国最知名的海苔品牌“小老板海苔”,在泰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而小老板海苔创始人——伊提帕·柯彭温奇的创业故事也一直为人所津津乐道,年仅32岁却有着丰富的创业经验,坐拥亿万财富的企业总裁,相信没有人不会对其的创业历程产生兴趣,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伊提帕·柯彭温奇的经典创业故事吧。”
作为泰国最知名的海苔品牌“小老板海苔”,在泰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而小老板海苔创始人——伊提帕·柯彭温奇的创业故事也一直为人所津津乐道,年仅32岁却有着丰富的创业经验,坐拥亿万财富的企业总裁,相信没有人不会对其的创业历程产生兴趣,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伊提帕·柯彭温奇的经典创业故事吧。
伊提帕·柯彭温奇,不仅与佐克柏同年,两人也同时选在2004年创办手上的明星事业。2010、2011年,小老板海苔的总营业额都超过10亿泰铢(泰铢与新台币币值接近1:1),2010年至今,成长率更高达30%。不仅是泰国No.1的海苔品牌,外销20多国,《Cheers》杂志抢先独家专访“小老板”,一探他的海苔亿万传奇之路。而他的故事也被拍成电影《海苔亿万富翁》。
伊提帕原本只是个爱逃学打电玩的叛逆少年,虽然当时父母经营的事业受1997年金融风暴波及,但靠着贩卖在线游戏的宝物,月赚40万泰铢,他不必向家里拿钱就能过活。然而随着家境每况愈下,2002年家中不但宣告破产,负债更高达4,000万泰铢,伊提帕再也不能“置身事外”这才激发他休学创业、扭转家中经济的抱负。
他在接受新加坡媒体采访时,曾回忆人生中最难受的一天,是回家看到妈妈因债主追上门来而痛哭,他忍不住自问:“我该做什么,才能让妈妈不再掉眼泪?”
当时18岁的伊提帕有天走在曼谷中国城,观察到自己和不少华裔泰国人喜欢吃的“糖炒栗子”,竟只有在中国城才买得到。身为泰国华侨第二代的他寻思,如果将糖炒栗子引进大家常去的量贩店,要买就方便多了,这让他有了第一次创业的点子。
伊提帕决定针对华裔泰国人营销,果然一炮而红。一年半之内,他的糖炒栗子商店在泰国最大几间量贩店,如TESCO Lotus和Big C,开了30间连锁店,除了现炒糖炒栗子,还兼卖其他零嘴。
只是好景不长,2003年,TESCO Lotus的新执行长勒令伊提帕不得在卖场炒栗子,让气味影响环境。迫于无奈,他只好请人先在外面炒好后,再送进卖场。但不是现炒的栗子,滋味不好,营业额因此瞬间减半。被迫另寻出路的伊提帕,转而注意到店里有种“炸厚片海苔”卖得特别好,于是决定再接再厉,瞄准泰国刚起步的海苔消费市场。
一个20岁的大男孩,面对接二连三的变故,努力站起,却又不断摔倒,伊提帕没有失志投降。他告诉自己以正面的态度看待:“这些挑战对我来说都是‘机会’,让我开发自己的能力、学会长大。”
从糖炒栗子转到海苔,伊提帕的商人眼光再次淋漓尽致地发挥。为扩大客群,他决定另创品牌,并锁定泰国便利商店龙头7-ELEVEn作为通路首选。
2008年,伊提帕接受暹罗商业银行和朱拉隆功大学萨新商学院合颁的“优秀在地企业精神”奖项(来年获奖的包括台湾人熟知的曼谷包品牌NaRaYa)。得奖前,伊提帕受邀参加泰国商务部与7-ELEVEn合办的讲座,对外分享自己向7-ELEVEn提案无人理会,还惨遭批评“包装太丑”的经历。
当时,他提案带去的海苔“只用塑料袋装、外面贴上贴纸,就像菜市场卖的一样”,当然不得7-ELEVEn青睐。花了2个月彻头彻尾修改后,再次叩关才传来捷报,“7-ELEVEn说他们很感兴趣,问我愿不愿意在他们的3,000家超商中贩卖?”
拿到7-ELEVEn这个超大通路的订单,伊提帕却没能松一口气,因为产品“量产”的考验立刻接踵而至。完全没有食品生产线管理经验的他,必须在2个月内筹钱、设立工厂,并设法让产品通过7-ELEVEn要求的GMP认证。
他写好营运企划书提出贷款申请,银行却以他太年轻为由拒绝,他只好卖掉糖炒栗子的事业来筹资。而在工厂营运与食品认证这两门课上,伊提帕完全是靠自学、发问、不断打听,才一步一步过关,让小老板海苔在3,000家7-ELEVEn成功上架。
宛如“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考验的不仅是伊提帕的经营智慧,更是胆识与坚持。
“最重要的是,要有正确的心态。你必须相信自己办得到,并愿意为它挣扎。假如等钱都到位才创业,也许我根本不会再有如此大好的机会,”伊提帕说,这也是他当时在讲座上留给有意创业者最衷心的建议。
也就是这股信念,深深触动导演松耀司,让他决定以镜头重新诠释伊提帕走过的轨迹。
而“小老板”(Tao Kae Noi)之名,则来自爸爸当时的取笑:“我们儿子要当小老板啦!”伊提帕解释。
鬼夫泰国电影国语版?
《鬼夫》是由班庄·比辛达拿刚执导的恐怖喜剧电影,Mario Maurer和Mai Davika Hoorne主演。
电影改编自泰国民间故事《鬼妻》,讲述历经曼谷王朝战争回到家乡的男主,发现思念的妻子其实是亡魂的故事。电影在泰国本土票房为十亿泰铢。
鬼夫泰国电影国语版?
《鬼夫》是由班庄·比辛达拿刚执导的恐怖喜剧电影,Mario Maurer和Mai Davika Hoorne主演。
电影改编自泰国民间故事《鬼妻》,讲述历经曼谷王朝战争回到家乡的男主,发现思念的妻子其实是亡魂的故事。电影在泰国本土票房为十亿泰铢。
鬼夫泰国电影国语版?
《鬼夫》是由班庄·比辛达拿刚执导的恐怖喜剧电影,Mario Maurer和Mai Davika Hoorne主演。
电影改编自泰国民间故事《鬼妻》,讲述历经曼谷王朝战争回到家乡的男主,发现思念的妻子其实是亡魂的故事。电影在泰国本土票房为十亿泰铢。
泰国人口最多的家族?
众所周知,前段时间,泰国国王哇集拉隆功被推向舆论风口浪尖;其身居海外的“远程指挥”和奢侈生活,引得大量泰国民众不满。说来说去,权力是一方面,关键是泰王相当有钱,据说资产千亿不止。不过泰国虽然面积不大,并且人口只有7千万左右,“有钱人”却并不少;甚至有个别富豪的实力丝毫不逊于泰王,“郑氏家族”就是其中一个。
1927年时,一个名叫郑心平的海南人,离开家乡到泰国闯荡。当时的郑心平只有20出头,到了泰国之后,只能做一些售卖杂货的工作;不过凭借着勤奋和努力,郑心平很快拥有了自己的杂货铺,并且取名叫做“中央”——谁也不曾想到,这样的一件狭小破旧的杂货铺,日后居然成长为大名鼎鼎的“中央洋行”。
经历了创业起步的艰难期后,郑心平的生意很快步入正轨,商业规模逐渐扩大。等到了1956年时,郑氏家族已经形成了郑心平、大儿子郑有华、二儿子郑有英的“铁三角”组合;并且合力在泰国的华人商业中心成立了“中央洋行”,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这居然泰国第一家百货商场。当时这家商场,已经是泰国最好的百货商超之一,商品琳琅满目,种类齐全;更为重要的是,郑家将所有商品的价格都贴上标签,成为当时泰国各界口口相传的创举。
后来,郑心平和大哥郑有华相继过世,郑有英成为郑氏家族中的“第二代支柱”。事实证明,郑有英没有辜负家族重托,一人扛起了郑氏家族的重担;领导着家族超过100名成员,并不且生意在他的运作下更加红火。由于郑有英一向宽于待人,并且彬彬有礼;因此不管是在员工中还是在商业圈子里,郑有英都十分受欢迎,愿意和他合作的人越来越多。这种情况下,郑有英几乎成为泰国商业领域的领袖之一,一手带动了泰国的零售热潮,中央洋行的业绩也不断攀升,甚至被泰国当地人称作“中央系”。
取得如此成绩,郑有英并没有骄傲自满,他开始朝着“更高更大”的目标前进。之后,郑有英在泰国南部最大城市合艾,砸下30亿泰铢巨资,打造了当地最大的现代化洋行;然后又在清迈投入超10亿泰铢,兴建了洋行分行……得益于提前布局,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郑有英的中央洋行就始终位居全泰国零售业第一,当之无愧的“百货大王”。
人们都说“富不过三代”,而在泰国郑氏家族中,第三代同样出色。郑氏家族第三代的接班人名叫郑昌,是郑有华的儿子。到了郑昌这一辈,郑氏家族已经底气十足,财富实力更是难以想象。然而生于“钱罐子”里的郑昌却并没有成为纨绔公子,而是从小就十分喜欢学习,并且在1988年获得了美国著名哥伦比亚大学的金融硕士学位。之后郑昌开始了自己的历练,并且从1989起进入中央集团任职。
经过4年摸索之后,1993年时,郑昌终于出手了:他离开了原下属公司,自己成立了泰国第一家超级购物中心;其独具慧眼地将目光放在中端消费群体身上,仅用不到3年时间,就将门店开到20家。其后郑昌还以年轻人的眼光和魄力,促成了中央零售和新加坡著名百货企业的合并,打造了轰动一时的中央零售公司。当时的郑昌还不是公司的“一把手”,不过他随后在业务中展现了超人实力,连续洽谈了屈臣氏、家乐福、Casino等重要合作,可以说是已经赢得了人心。到了2002年时,郑昌终于成为中央零售公司总裁,可以说是众望所归。
时至今日,郑氏家族已经富及三代;在三代人的努力下,家族已经又有合资和独资企业500家左右,旗下员工数量超10万人,公司也成为东南亚最大的华人商业集团。得益于此,郑氏家族已经成为泰国最有钱的家族:在2018年的泰国富豪榜上,郑氏家族以204亿美元高居榜首;只不过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这个“火”了半个多世纪的家族,居然是华裔。
波力海苔创始人的故事?
“作为泰国最知名的海苔品牌“小老板海苔”,在泰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而小老板海苔创始人——伊提帕·柯彭温奇的创业故事也一直为人所津津乐道,年仅32岁却有着丰富的创业经验,坐拥亿万财富的企业总裁,相信没有人不会对其的创业历程产生兴趣,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伊提帕·柯彭温奇的经典创业故事吧。”
作为泰国最知名的海苔品牌“小老板海苔”,在泰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而小老板海苔创始人——伊提帕·柯彭温奇的创业故事也一直为人所津津乐道,年仅32岁却有着丰富的创业经验,坐拥亿万财富的企业总裁,相信没有人不会对其的创业历程产生兴趣,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伊提帕·柯彭温奇的经典创业故事吧。
伊提帕·柯彭温奇,不仅与佐克柏同年,两人也同时选在2004年创办手上的明星事业。2010、2011年,小老板海苔的总营业额都超过10亿泰铢(泰铢与新台币币值接近1:1),2010年至今,成长率更高达30%。不仅是泰国No.1的海苔品牌,外销20多国,《Cheers》杂志抢先独家专访“小老板”,一探他的海苔亿万传奇之路。而他的故事也被拍成电影《海苔亿万富翁》。
伊提帕原本只是个爱逃学打电玩的叛逆少年,虽然当时父母经营的事业受1997年金融风暴波及,但靠着贩卖在线游戏的宝物,月赚40万泰铢,他不必向家里拿钱就能过活。然而随着家境每况愈下,2002年家中不但宣告破产,负债更高达4,000万泰铢,伊提帕再也不能“置身事外”这才激发他休学创业、扭转家中经济的抱负。
他在接受新加坡媒体采访时,曾回忆人生中最难受的一天,是回家看到妈妈因债主追上门来而痛哭,他忍不住自问:“我该做什么,才能让妈妈不再掉眼泪?”
当时18岁的伊提帕有天走在曼谷中国城,观察到自己和不少华裔泰国人喜欢吃的“糖炒栗子”,竟只有在中国城才买得到。身为泰国华侨第二代的他寻思,如果将糖炒栗子引进大家常去的量贩店,要买就方便多了,这让他有了第一次创业的点子。
伊提帕决定针对华裔泰国人营销,果然一炮而红。一年半之内,他的糖炒栗子商店在泰国最大几间量贩店,如TESCO Lotus和Big C,开了30间连锁店,除了现炒糖炒栗子,还兼卖其他零嘴。
只是好景不长,2003年,TESCO Lotus的新执行长勒令伊提帕不得在卖场炒栗子,让气味影响环境。迫于无奈,他只好请人先在外面炒好后,再送进卖场。但不是现炒的栗子,滋味不好,营业额因此瞬间减半。被迫另寻出路的伊提帕,转而注意到店里有种“炸厚片海苔”卖得特别好,于是决定再接再厉,瞄准泰国刚起步的海苔消费市场。
一个20岁的大男孩,面对接二连三的变故,努力站起,却又不断摔倒,伊提帕没有失志投降。他告诉自己以正面的态度看待:“这些挑战对我来说都是‘机会’,让我开发自己的能力、学会长大。”
从糖炒栗子转到海苔,伊提帕的商人眼光再次淋漓尽致地发挥。为扩大客群,他决定另创品牌,并锁定泰国便利商店龙头7-ELEVEn作为通路首选。
2008年,伊提帕接受暹罗商业银行和朱拉隆功大学萨新商学院合颁的“优秀在地企业精神”奖项(来年获奖的包括台湾人熟知的曼谷包品牌NaRaYa)。得奖前,伊提帕受邀参加泰国商务部与7-ELEVEn合办的讲座,对外分享自己向7-ELEVEn提案无人理会,还惨遭批评“包装太丑”的经历。
当时,他提案带去的海苔“只用塑料袋装、外面贴上贴纸,就像菜市场卖的一样”,当然不得7-ELEVEn青睐。花了2个月彻头彻尾修改后,再次叩关才传来捷报,“7-ELEVEn说他们很感兴趣,问我愿不愿意在他们的3,000家超商中贩卖?”
拿到7-ELEVEn这个超大通路的订单,伊提帕却没能松一口气,因为产品“量产”的考验立刻接踵而至。完全没有食品生产线管理经验的他,必须在2个月内筹钱、设立工厂,并设法让产品通过7-ELEVEn要求的GMP认证。
他写好营运企划书提出贷款申请,银行却以他太年轻为由拒绝,他只好卖掉糖炒栗子的事业来筹资。而在工厂营运与食品认证这两门课上,伊提帕完全是靠自学、发问、不断打听,才一步一步过关,让小老板海苔在3,000家7-ELEVEn成功上架。
宛如“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考验的不仅是伊提帕的经营智慧,更是胆识与坚持。
“最重要的是,要有正确的心态。你必须相信自己办得到,并愿意为它挣扎。假如等钱都到位才创业,也许我根本不会再有如此大好的机会,”伊提帕说,这也是他当时在讲座上留给有意创业者最衷心的建议。
也就是这股信念,深深触动导演松耀司,让他决定以镜头重新诠释伊提帕走过的轨迹。
而“小老板”(Tao Kae Noi)之名,则来自爸爸当时的取笑:“我们儿子要当小老板啦!”伊提帕解释。
鬼夫泰国电影国语版?
《鬼夫》是由班庄·比辛达拿刚执导的恐怖喜剧电影,Mario Maurer和Mai Davika Hoorne主演。
电影改编自泰国民间故事《鬼妻》,讲述历经曼谷王朝战争回到家乡的男主,发现思念的妻子其实是亡魂的故事。电影在泰国本土票房为十亿泰铢。
泰国人口最多的家族?
众所周知,前段时间,泰国国王哇集拉隆功被推向舆论风口浪尖;其身居海外的“远程指挥”和奢侈生活,引得大量泰国民众不满。说来说去,权力是一方面,关键是泰王相当有钱,据说资产千亿不止。不过泰国虽然面积不大,并且人口只有7千万左右,“有钱人”却并不少;甚至有个别富豪的实力丝毫不逊于泰王,“郑氏家族”就是其中一个。
1927年时,一个名叫郑心平的海南人,离开家乡到泰国闯荡。当时的郑心平只有20出头,到了泰国之后,只能做一些售卖杂货的工作;不过凭借着勤奋和努力,郑心平很快拥有了自己的杂货铺,并且取名叫做“中央”——谁也不曾想到,这样的一件狭小破旧的杂货铺,日后居然成长为大名鼎鼎的“中央洋行”。
经历了创业起步的艰难期后,郑心平的生意很快步入正轨,商业规模逐渐扩大。等到了1956年时,郑氏家族已经形成了郑心平、大儿子郑有华、二儿子郑有英的“铁三角”组合;并且合力在泰国的华人商业中心成立了“中央洋行”,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这居然泰国第一家百货商场。当时这家商场,已经是泰国最好的百货商超之一,商品琳琅满目,种类齐全;更为重要的是,郑家将所有商品的价格都贴上标签,成为当时泰国各界口口相传的创举。
后来,郑心平和大哥郑有华相继过世,郑有英成为郑氏家族中的“第二代支柱”。事实证明,郑有英没有辜负家族重托,一人扛起了郑氏家族的重担;领导着家族超过100名成员,并不且生意在他的运作下更加红火。由于郑有英一向宽于待人,并且彬彬有礼;因此不管是在员工中还是在商业圈子里,郑有英都十分受欢迎,愿意和他合作的人越来越多。这种情况下,郑有英几乎成为泰国商业领域的领袖之一,一手带动了泰国的零售热潮,中央洋行的业绩也不断攀升,甚至被泰国当地人称作“中央系”。
取得如此成绩,郑有英并没有骄傲自满,他开始朝着“更高更大”的目标前进。之后,郑有英在泰国南部最大城市合艾,砸下30亿泰铢巨资,打造了当地最大的现代化洋行;然后又在清迈投入超10亿泰铢,兴建了洋行分行……得益于提前布局,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郑有英的中央洋行就始终位居全泰国零售业第一,当之无愧的“百货大王”。
人们都说“富不过三代”,而在泰国郑氏家族中,第三代同样出色。郑氏家族第三代的接班人名叫郑昌,是郑有华的儿子。到了郑昌这一辈,郑氏家族已经底气十足,财富实力更是难以想象。然而生于“钱罐子”里的郑昌却并没有成为纨绔公子,而是从小就十分喜欢学习,并且在1988年获得了美国著名哥伦比亚大学的金融硕士学位。之后郑昌开始了自己的历练,并且从1989起进入中央集团任职。
经过4年摸索之后,1993年时,郑昌终于出手了:他离开了原下属公司,自己成立了泰国第一家超级购物中心;其独具慧眼地将目光放在中端消费群体身上,仅用不到3年时间,就将门店开到20家。其后郑昌还以年轻人的眼光和魄力,促成了中央零售和新加坡著名百货企业的合并,打造了轰动一时的中央零售公司。当时的郑昌还不是公司的“一把手”,不过他随后在业务中展现了超人实力,连续洽谈了屈臣氏、家乐福、Casino等重要合作,可以说是已经赢得了人心。到了2002年时,郑昌终于成为中央零售公司总裁,可以说是众望所归。
时至今日,郑氏家族已经富及三代;在三代人的努力下,家族已经又有合资和独资企业500家左右,旗下员工数量超10万人,公司也成为东南亚最大的华人商业集团。得益于此,郑氏家族已经成为泰国最有钱的家族:在2018年的泰国富豪榜上,郑氏家族以204亿美元高居榜首;只不过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这个“火”了半个多世纪的家族,居然是华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