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对外汇的风险管理(企业如何避免巨额的汇兑损失?)
1. 企业如何避免巨额的汇兑损失?
(一)债务性汇率风险的防控
1.事前风险研究与判断 跨国企业应对外币浮动利率贷款持谨慎态度,在借入外币贷款前充分判断其可能面临的汇率及利率风险。通过对市场的研究,确定可以承受的最高债务成本水平,即债务风险底线。
如预期市场变化存在较高超过债务风险底线的可能,则应选择金融衍生品对外币债务进行套期保值。
2. 事中风险控制与规避 企业可采用多种金融衍生品对新外币债务、存量外币债务进行事前及事中防范,包括货币掉期、交叉货币利率掉期(CCS)、超远期外汇买卖等。
其中,是否选用交叉货币利率掉期,应考虑美元贷款与交叉货币利率掉期同时操作的综合成本是否低于企业设置的债务风险底线,如满足,则应进行相应保值。
掉期产品的实施既可在贷款起始日、也可在特定付息日执行,一般来说,基于对市场的正确预判,同等条件下越早买入金融衍生品将付出越低成本。
根据企业自身风险承受程度,可将具体操作模式可分保守、平衡、激进三种保值方式。保守型保值即将全部浮动利率债务全部转换为固定利率外币债务,或固定利率本币债务,根据市场状况及目标价位分批量、分期限逐步将全部债务保值,100%规避风险,锁定债务成本。
平衡型保值即将债务的50%进行保值,只将债务风险对冲一半,规避50%的风险。激进型保值即将债务的三分之一进行保值,三分之一保持敞口状态,剩余的三分之一根据市场变动进行动态管理,仅锁定33%的风险。
以中石油为例,该企业即采取激进型保值模式,要求所属企业负责本企业及下属公司汇率风险管理,所有外汇业务至少对冲汇率风险敞口30%。企业可参照自身业务模式与风险管理需求,选择相应保值比例。
3.事后债务评估与管理 企业应基于事前锁定的债务成本对保值操作进行事后评估,在金融衍生品生效后,市场既可能出现预判中的上涨或下跌,也可能出现截然相背的走向,在极端情况下,如目标债务成本确需调整,应相应对冲此笔金融衍生品,执行金融衍生品反向展期业务,补以相应差价,从而调整整体债务管理方案。
(一)债务性汇率风险的防控
1/4分步阅读
1.境外资金统筹管理 统筹管理企业本币及外币交易,是防范交易风险的根本性措施。整体来看,跨国企业主要涉及的外币种类可分为两类。一类为“硬货币”,即可自有兑换且表现坚挺的货币,包括美元、欧元、澳元等。
一类为“软货币”,即不可自由兑换或可自由兑换但极不稳定的货币,包括卢布、印尼盾、印度卢比、牙买加元等。对于第一类货币,成员企业可根据一定期限内结算需求保留等额存量,超额的或没有未来付款需求的应及时兑换成最终母公司记账本位币人民币。
对于第二类货币,应严格设置存量限额,超额部分需及时兑换为当地报表币种,如美元或有其他支付需求的硬货币。
2/4
2.交易过程风险转嫁 贸易企业应尽量在外汇交易中做到收付币种一致,借、用、收、还币种一致,实现单一币种平衡,借以避免或减少风险。如无法实现单一币种平衡,则应尽量收硬付软,即收款以硬货币为主,付款以软货币为主,缩小汇率风险。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当不得不收取软币时,应考虑实行调价避险法,即出口加价及进口压价,或在贸易合同中加入分摊未来汇率风险的货币收付条件,或加入保值条款,以硬货币约定保值金额,清算时按支付货币对保值货币的即时汇率进行调整,将汇率风险彻底转嫁或部分转嫁给交易对手方。
3/4
3.金融工具保值
规避贸易性汇率风险的主要金融工具包括远期结售汇、远期合同套期保值、货币期货套期保值、货币期权套期保值、货币掉期等,根据进出口企业的业务操作模式,可配合贸易融资业务开展相应套期保值操作:
以某跨国进口企业美国高粱进口交易为例,目前,该笔交易已开信用证并办理进口押汇,开证日期为2014年1月2日,到单金额1452万美元,押汇起止日期为3月18日至6月16日。
为避免人民币下跌导致押汇到期购汇还款时出现额外损失,公司可锁定6月16日远期购汇汇率。
假设3月16办理此交易,当天6月16日远期购汇报价为6.2735,较即期价格升水115bp,则办理远期售汇业务后,无论以后美元对人民币汇率如何变化,实际购汇成本始终锁定为:14,52万美元*6.2735=9112万元人民币。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在远期交割日结算的收益或亏损应计入投资收益。该投资收益可与汇兑损益对冲,从而改善财务报表。
4/4
4.收付款时间调整 调整收付款时间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汇率风险。对于出口类企业,如上所述可通过银行贸易融资产品调整收付款时间,转嫁风险。
企业可向银行借入一笔与远期收入相同币种、相同金额和相同期限的贷款,改变外汇风险的时间结构,把未来的外币收入先从银行“借出”以供支配,从而消除时间风险,等到外汇收入进账,再用货款归还银行贷款。对应的银行产品包括福费廷、外币出口信贷、信托收据贷款、保付代理等。
注意事项
对于进口企业,当企业面对未来的一笔外汇支出时,如本身有相应的本币资金,则可将闲置的本币资金换成外汇进行理财投资,支付日再用投资的本息付汇。
一般外币理财产品投资的市场是短期货币市场,投资的对象为规定到期日的银行定期存款、存单、银行承兑汇票、国库券、商业票据等
2. 企业如何避免巨额的汇兑损失?
(一)债务性汇率风险的防控
1.事前风险研究与判断 跨国企业应对外币浮动利率贷款持谨慎态度,在借入外币贷款前充分判断其可能面临的汇率及利率风险。通过对市场的研究,确定可以承受的最高债务成本水平,即债务风险底线。
如预期市场变化存在较高超过债务风险底线的可能,则应选择金融衍生品对外币债务进行套期保值。
2. 事中风险控制与规避 企业可采用多种金融衍生品对新外币债务、存量外币债务进行事前及事中防范,包括货币掉期、交叉货币利率掉期(CCS)、超远期外汇买卖等。
其中,是否选用交叉货币利率掉期,应考虑美元贷款与交叉货币利率掉期同时操作的综合成本是否低于企业设置的债务风险底线,如满足,则应进行相应保值。
掉期产品的实施既可在贷款起始日、也可在特定付息日执行,一般来说,基于对市场的正确预判,同等条件下越早买入金融衍生品将付出越低成本。
根据企业自身风险承受程度,可将具体操作模式可分保守、平衡、激进三种保值方式。保守型保值即将全部浮动利率债务全部转换为固定利率外币债务,或固定利率本币债务,根据市场状况及目标价位分批量、分期限逐步将全部债务保值,100%规避风险,锁定债务成本。
平衡型保值即将债务的50%进行保值,只将债务风险对冲一半,规避50%的风险。激进型保值即将债务的三分之一进行保值,三分之一保持敞口状态,剩余的三分之一根据市场变动进行动态管理,仅锁定33%的风险。
以中石油为例,该企业即采取激进型保值模式,要求所属企业负责本企业及下属公司汇率风险管理,所有外汇业务至少对冲汇率风险敞口30%。企业可参照自身业务模式与风险管理需求,选择相应保值比例。
3.事后债务评估与管理 企业应基于事前锁定的债务成本对保值操作进行事后评估,在金融衍生品生效后,市场既可能出现预判中的上涨或下跌,也可能出现截然相背的走向,在极端情况下,如目标债务成本确需调整,应相应对冲此笔金融衍生品,执行金融衍生品反向展期业务,补以相应差价,从而调整整体债务管理方案。
(一)债务性汇率风险的防控
1/4分步阅读
1.境外资金统筹管理 统筹管理企业本币及外币交易,是防范交易风险的根本性措施。整体来看,跨国企业主要涉及的外币种类可分为两类。一类为“硬货币”,即可自有兑换且表现坚挺的货币,包括美元、欧元、澳元等。
一类为“软货币”,即不可自由兑换或可自由兑换但极不稳定的货币,包括卢布、印尼盾、印度卢比、牙买加元等。对于第一类货币,成员企业可根据一定期限内结算需求保留等额存量,超额的或没有未来付款需求的应及时兑换成最终母公司记账本位币人民币。
对于第二类货币,应严格设置存量限额,超额部分需及时兑换为当地报表币种,如美元或有其他支付需求的硬货币。
2/4
2.交易过程风险转嫁 贸易企业应尽量在外汇交易中做到收付币种一致,借、用、收、还币种一致,实现单一币种平衡,借以避免或减少风险。如无法实现单一币种平衡,则应尽量收硬付软,即收款以硬货币为主,付款以软货币为主,缩小汇率风险。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当不得不收取软币时,应考虑实行调价避险法,即出口加价及进口压价,或在贸易合同中加入分摊未来汇率风险的货币收付条件,或加入保值条款,以硬货币约定保值金额,清算时按支付货币对保值货币的即时汇率进行调整,将汇率风险彻底转嫁或部分转嫁给交易对手方。
3/4
3.金融工具保值
规避贸易性汇率风险的主要金融工具包括远期结售汇、远期合同套期保值、货币期货套期保值、货币期权套期保值、货币掉期等,根据进出口企业的业务操作模式,可配合贸易融资业务开展相应套期保值操作:
以某跨国进口企业美国高粱进口交易为例,目前,该笔交易已开信用证并办理进口押汇,开证日期为2014年1月2日,到单金额1452万美元,押汇起止日期为3月18日至6月16日。
为避免人民币下跌导致押汇到期购汇还款时出现额外损失,公司可锁定6月16日远期购汇汇率。
假设3月16办理此交易,当天6月16日远期购汇报价为6.2735,较即期价格升水115bp,则办理远期售汇业务后,无论以后美元对人民币汇率如何变化,实际购汇成本始终锁定为:14,52万美元*6.2735=9112万元人民币。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在远期交割日结算的收益或亏损应计入投资收益。该投资收益可与汇兑损益对冲,从而改善财务报表。
4/4
4.收付款时间调整 调整收付款时间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汇率风险。对于出口类企业,如上所述可通过银行贸易融资产品调整收付款时间,转嫁风险。
企业可向银行借入一笔与远期收入相同币种、相同金额和相同期限的贷款,改变外汇风险的时间结构,把未来的外币收入先从银行“借出”以供支配,从而消除时间风险,等到外汇收入进账,再用货款归还银行贷款。对应的银行产品包括福费廷、外币出口信贷、信托收据贷款、保付代理等。
注意事项
对于进口企业,当企业面对未来的一笔外汇支出时,如本身有相应的本币资金,则可将闲置的本币资金换成外汇进行理财投资,支付日再用投资的本息付汇。
一般外币理财产品投资的市场是短期货币市场,投资的对象为规定到期日的银行定期存款、存单、银行承兑汇票、国库券、商业票据等
3. 企业如何避免巨额的汇兑损失?
(一)债务性汇率风险的防控
1.事前风险研究与判断 跨国企业应对外币浮动利率贷款持谨慎态度,在借入外币贷款前充分判断其可能面临的汇率及利率风险。通过对市场的研究,确定可以承受的最高债务成本水平,即债务风险底线。
如预期市场变化存在较高超过债务风险底线的可能,则应选择金融衍生品对外币债务进行套期保值。
2. 事中风险控制与规避 企业可采用多种金融衍生品对新外币债务、存量外币债务进行事前及事中防范,包括货币掉期、交叉货币利率掉期(CCS)、超远期外汇买卖等。
其中,是否选用交叉货币利率掉期,应考虑美元贷款与交叉货币利率掉期同时操作的综合成本是否低于企业设置的债务风险底线,如满足,则应进行相应保值。
掉期产品的实施既可在贷款起始日、也可在特定付息日执行,一般来说,基于对市场的正确预判,同等条件下越早买入金融衍生品将付出越低成本。
根据企业自身风险承受程度,可将具体操作模式可分保守、平衡、激进三种保值方式。保守型保值即将全部浮动利率债务全部转换为固定利率外币债务,或固定利率本币债务,根据市场状况及目标价位分批量、分期限逐步将全部债务保值,100%规避风险,锁定债务成本。
平衡型保值即将债务的50%进行保值,只将债务风险对冲一半,规避50%的风险。激进型保值即将债务的三分之一进行保值,三分之一保持敞口状态,剩余的三分之一根据市场变动进行动态管理,仅锁定33%的风险。
以中石油为例,该企业即采取激进型保值模式,要求所属企业负责本企业及下属公司汇率风险管理,所有外汇业务至少对冲汇率风险敞口30%。企业可参照自身业务模式与风险管理需求,选择相应保值比例。
3.事后债务评估与管理 企业应基于事前锁定的债务成本对保值操作进行事后评估,在金融衍生品生效后,市场既可能出现预判中的上涨或下跌,也可能出现截然相背的走向,在极端情况下,如目标债务成本确需调整,应相应对冲此笔金融衍生品,执行金融衍生品反向展期业务,补以相应差价,从而调整整体债务管理方案。
(一)债务性汇率风险的防控
1/4分步阅读
1.境外资金统筹管理 统筹管理企业本币及外币交易,是防范交易风险的根本性措施。整体来看,跨国企业主要涉及的外币种类可分为两类。一类为“硬货币”,即可自有兑换且表现坚挺的货币,包括美元、欧元、澳元等。
一类为“软货币”,即不可自由兑换或可自由兑换但极不稳定的货币,包括卢布、印尼盾、印度卢比、牙买加元等。对于第一类货币,成员企业可根据一定期限内结算需求保留等额存量,超额的或没有未来付款需求的应及时兑换成最终母公司记账本位币人民币。
对于第二类货币,应严格设置存量限额,超额部分需及时兑换为当地报表币种,如美元或有其他支付需求的硬货币。
2/4
2.交易过程风险转嫁 贸易企业应尽量在外汇交易中做到收付币种一致,借、用、收、还币种一致,实现单一币种平衡,借以避免或减少风险。如无法实现单一币种平衡,则应尽量收硬付软,即收款以硬货币为主,付款以软货币为主,缩小汇率风险。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当不得不收取软币时,应考虑实行调价避险法,即出口加价及进口压价,或在贸易合同中加入分摊未来汇率风险的货币收付条件,或加入保值条款,以硬货币约定保值金额,清算时按支付货币对保值货币的即时汇率进行调整,将汇率风险彻底转嫁或部分转嫁给交易对手方。
3/4
3.金融工具保值
规避贸易性汇率风险的主要金融工具包括远期结售汇、远期合同套期保值、货币期货套期保值、货币期权套期保值、货币掉期等,根据进出口企业的业务操作模式,可配合贸易融资业务开展相应套期保值操作:
以某跨国进口企业美国高粱进口交易为例,目前,该笔交易已开信用证并办理进口押汇,开证日期为2014年1月2日,到单金额1452万美元,押汇起止日期为3月18日至6月16日。
为避免人民币下跌导致押汇到期购汇还款时出现额外损失,公司可锁定6月16日远期购汇汇率。
假设3月16办理此交易,当天6月16日远期购汇报价为6.2735,较即期价格升水115bp,则办理远期售汇业务后,无论以后美元对人民币汇率如何变化,实际购汇成本始终锁定为:14,52万美元*6.2735=9112万元人民币。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在远期交割日结算的收益或亏损应计入投资收益。该投资收益可与汇兑损益对冲,从而改善财务报表。
4/4
4.收付款时间调整 调整收付款时间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汇率风险。对于出口类企业,如上所述可通过银行贸易融资产品调整收付款时间,转嫁风险。
企业可向银行借入一笔与远期收入相同币种、相同金额和相同期限的贷款,改变外汇风险的时间结构,把未来的外币收入先从银行“借出”以供支配,从而消除时间风险,等到外汇收入进账,再用货款归还银行贷款。对应的银行产品包括福费廷、外币出口信贷、信托收据贷款、保付代理等。
注意事项
对于进口企业,当企业面对未来的一笔外汇支出时,如本身有相应的本币资金,则可将闲置的本币资金换成外汇进行理财投资,支付日再用投资的本息付汇。
一般外币理财产品投资的市场是短期货币市场,投资的对象为规定到期日的银行定期存款、存单、银行承兑汇票、国库券、商业票据等
4. 印度是外汇管制国家吗?
是的,为此印度还建立了《外汇管制法》。这是印度政府为了保护国家外汇资源,并使外汇的使用有益于国民经济发展而发布的法令,1973年9月通过,1974年1月执行。
5. 印度是外汇管制国家吗?
是的,为此印度还建立了《外汇管制法》。这是印度政府为了保护国家外汇资源,并使外汇的使用有益于国民经济发展而发布的法令,1973年9月通过,1974年1月执行。
6. 印度是外汇管制国家吗?
是的,为此印度还建立了《外汇管制法》。这是印度政府为了保护国家外汇资源,并使外汇的使用有益于国民经济发展而发布的法令,1973年9月通过,1974年1月执行。
7. 印度资金进出自由吗?
印度有外汇管制,外汇管制严格且规定繁琐,国外汇入印度不受限制,但汇出款受严格管制。为防制逃汇及逃税,外国人在印度开立各种银行帐户都受央行管制。
例如外国人(有资格条件限制)在印度仅可在一银行开立一卢比帐户,任何卢比存款需事先申请核准,欲在另一银行开立第二个帐户,须向央行申请核准。
8. 印度资金进出自由吗?
印度有外汇管制,外汇管制严格且规定繁琐,国外汇入印度不受限制,但汇出款受严格管制。为防制逃汇及逃税,外国人在印度开立各种银行帐户都受央行管制。
例如外国人(有资格条件限制)在印度仅可在一银行开立一卢比帐户,任何卢比存款需事先申请核准,欲在另一银行开立第二个帐户,须向央行申请核准。
9. 企业如何避免巨额的汇兑损失?
(一)债务性汇率风险的防控
1.事前风险研究与判断 跨国企业应对外币浮动利率贷款持谨慎态度,在借入外币贷款前充分判断其可能面临的汇率及利率风险。通过对市场的研究,确定可以承受的最高债务成本水平,即债务风险底线。
如预期市场变化存在较高超过债务风险底线的可能,则应选择金融衍生品对外币债务进行套期保值。
2. 事中风险控制与规避 企业可采用多种金融衍生品对新外币债务、存量外币债务进行事前及事中防范,包括货币掉期、交叉货币利率掉期(CCS)、超远期外汇买卖等。
其中,是否选用交叉货币利率掉期,应考虑美元贷款与交叉货币利率掉期同时操作的综合成本是否低于企业设置的债务风险底线,如满足,则应进行相应保值。
掉期产品的实施既可在贷款起始日、也可在特定付息日执行,一般来说,基于对市场的正确预判,同等条件下越早买入金融衍生品将付出越低成本。
根据企业自身风险承受程度,可将具体操作模式可分保守、平衡、激进三种保值方式。保守型保值即将全部浮动利率债务全部转换为固定利率外币债务,或固定利率本币债务,根据市场状况及目标价位分批量、分期限逐步将全部债务保值,100%规避风险,锁定债务成本。
平衡型保值即将债务的50%进行保值,只将债务风险对冲一半,规避50%的风险。激进型保值即将债务的三分之一进行保值,三分之一保持敞口状态,剩余的三分之一根据市场变动进行动态管理,仅锁定33%的风险。
以中石油为例,该企业即采取激进型保值模式,要求所属企业负责本企业及下属公司汇率风险管理,所有外汇业务至少对冲汇率风险敞口30%。企业可参照自身业务模式与风险管理需求,选择相应保值比例。
3.事后债务评估与管理 企业应基于事前锁定的债务成本对保值操作进行事后评估,在金融衍生品生效后,市场既可能出现预判中的上涨或下跌,也可能出现截然相背的走向,在极端情况下,如目标债务成本确需调整,应相应对冲此笔金融衍生品,执行金融衍生品反向展期业务,补以相应差价,从而调整整体债务管理方案。
(一)债务性汇率风险的防控
1/4分步阅读
1.境外资金统筹管理 统筹管理企业本币及外币交易,是防范交易风险的根本性措施。整体来看,跨国企业主要涉及的外币种类可分为两类。一类为“硬货币”,即可自有兑换且表现坚挺的货币,包括美元、欧元、澳元等。
一类为“软货币”,即不可自由兑换或可自由兑换但极不稳定的货币,包括卢布、印尼盾、印度卢比、牙买加元等。对于第一类货币,成员企业可根据一定期限内结算需求保留等额存量,超额的或没有未来付款需求的应及时兑换成最终母公司记账本位币人民币。
对于第二类货币,应严格设置存量限额,超额部分需及时兑换为当地报表币种,如美元或有其他支付需求的硬货币。
2/4
2.交易过程风险转嫁 贸易企业应尽量在外汇交易中做到收付币种一致,借、用、收、还币种一致,实现单一币种平衡,借以避免或减少风险。如无法实现单一币种平衡,则应尽量收硬付软,即收款以硬货币为主,付款以软货币为主,缩小汇率风险。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当不得不收取软币时,应考虑实行调价避险法,即出口加价及进口压价,或在贸易合同中加入分摊未来汇率风险的货币收付条件,或加入保值条款,以硬货币约定保值金额,清算时按支付货币对保值货币的即时汇率进行调整,将汇率风险彻底转嫁或部分转嫁给交易对手方。
3/4
3.金融工具保值
规避贸易性汇率风险的主要金融工具包括远期结售汇、远期合同套期保值、货币期货套期保值、货币期权套期保值、货币掉期等,根据进出口企业的业务操作模式,可配合贸易融资业务开展相应套期保值操作:
以某跨国进口企业美国高粱进口交易为例,目前,该笔交易已开信用证并办理进口押汇,开证日期为2014年1月2日,到单金额1452万美元,押汇起止日期为3月18日至6月16日。
为避免人民币下跌导致押汇到期购汇还款时出现额外损失,公司可锁定6月16日远期购汇汇率。
假设3月16办理此交易,当天6月16日远期购汇报价为6.2735,较即期价格升水115bp,则办理远期售汇业务后,无论以后美元对人民币汇率如何变化,实际购汇成本始终锁定为:14,52万美元*6.2735=9112万元人民币。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在远期交割日结算的收益或亏损应计入投资收益。该投资收益可与汇兑损益对冲,从而改善财务报表。
4/4
4.收付款时间调整 调整收付款时间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汇率风险。对于出口类企业,如上所述可通过银行贸易融资产品调整收付款时间,转嫁风险。
企业可向银行借入一笔与远期收入相同币种、相同金额和相同期限的贷款,改变外汇风险的时间结构,把未来的外币收入先从银行“借出”以供支配,从而消除时间风险,等到外汇收入进账,再用货款归还银行贷款。对应的银行产品包括福费廷、外币出口信贷、信托收据贷款、保付代理等。
注意事项
对于进口企业,当企业面对未来的一笔外汇支出时,如本身有相应的本币资金,则可将闲置的本币资金换成外汇进行理财投资,支付日再用投资的本息付汇。
一般外币理财产品投资的市场是短期货币市场,投资的对象为规定到期日的银行定期存款、存单、银行承兑汇票、国库券、商业票据等
10. 印度资金进出自由吗?
印度有外汇管制,外汇管制严格且规定繁琐,国外汇入印度不受限制,但汇出款受严格管制。为防制逃汇及逃税,外国人在印度开立各种银行帐户都受央行管制。
例如外国人(有资格条件限制)在印度仅可在一银行开立一卢比帐户,任何卢比存款需事先申请核准,欲在另一银行开立第二个帐户,须向央行申请核准。
11. 印度的对外贸易是逆差还是顺差?
印度的对外贸易几乎每年都是逆差。从1947年印度建国到2021年整整75年的时间,印度贸易顺差竟然只有2年时间,分别是1950年和1972年,从1973年至今,印度连续49年时间是贸易逆差,印度出口赚的外汇还不够印度进口用。
更可怕的是,印度的贸易逆差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1973年印度贸易逆差只有2.94亿美元,而2021年印度贸易逆差高达1922.4亿美元,是1973年的654倍。
主要原因就是印度工业、制造业发展水平跟不上国内需求,国内工业品的自给率不高,需要从国外大量进口。
12. 印度是外汇管制国家吗?
是的,为此印度还建立了《外汇管制法》。这是印度政府为了保护国家外汇资源,并使外汇的使用有益于国民经济发展而发布的法令,1973年9月通过,1974年1月执行。
13. 印度的对外贸易是逆差还是顺差?
印度的对外贸易几乎每年都是逆差。从1947年印度建国到2021年整整75年的时间,印度贸易顺差竟然只有2年时间,分别是1950年和1972年,从1973年至今,印度连续49年时间是贸易逆差,印度出口赚的外汇还不够印度进口用。
更可怕的是,印度的贸易逆差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1973年印度贸易逆差只有2.94亿美元,而2021年印度贸易逆差高达1922.4亿美元,是1973年的654倍。
主要原因就是印度工业、制造业发展水平跟不上国内需求,国内工业品的自给率不高,需要从国外大量进口。
14. 印度资金进出自由吗?
印度有外汇管制,外汇管制严格且规定繁琐,国外汇入印度不受限制,但汇出款受严格管制。为防制逃汇及逃税,外国人在印度开立各种银行帐户都受央行管制。
例如外国人(有资格条件限制)在印度仅可在一银行开立一卢比帐户,任何卢比存款需事先申请核准,欲在另一银行开立第二个帐户,须向央行申请核准。
15. 印度的对外贸易是逆差还是顺差?
印度的对外贸易几乎每年都是逆差。从1947年印度建国到2021年整整75年的时间,印度贸易顺差竟然只有2年时间,分别是1950年和1972年,从1973年至今,印度连续49年时间是贸易逆差,印度出口赚的外汇还不够印度进口用。
更可怕的是,印度的贸易逆差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1973年印度贸易逆差只有2.94亿美元,而2021年印度贸易逆差高达1922.4亿美元,是1973年的654倍。
主要原因就是印度工业、制造业发展水平跟不上国内需求,国内工业品的自给率不高,需要从国外大量进口。
16. 印度的对外贸易是逆差还是顺差?
印度的对外贸易几乎每年都是逆差。从1947年印度建国到2021年整整75年的时间,印度贸易顺差竟然只有2年时间,分别是1950年和1972年,从1973年至今,印度连续49年时间是贸易逆差,印度出口赚的外汇还不够印度进口用。
更可怕的是,印度的贸易逆差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1973年印度贸易逆差只有2.94亿美元,而2021年印度贸易逆差高达1922.4亿美元,是1973年的654倍。
主要原因就是印度工业、制造业发展水平跟不上国内需求,国内工业品的自给率不高,需要从国外大量进口。
17. 印度信用政策总述?
总述:
信用评级:印度的信用评级系统由多家独立机构提供,包括CRISIL、ICRA、CARE、FITCH,以及标普和穆迪等国际机构。这些机构通过对企业和个人的信用历史、财务状况等方面进行评估,给出相应的信用评级。
信用报告:印度个人和企业信用报告由信用评级机构提供。信用报告包括个人或企业的信用历史、负债情况、还款记录等信息,用于评估其信用状况。在印度,个人可以在CIBIL官网上申请自己的信用报告,并支付适当的费用。
借贷利率:印度央行通常会发布利率政策,包括基准利率和逆回购利率等。这些利率政策将影响银行和金融机构的贷款和存款利率,进而影响消费者的信用成本。此外,信用评级还可以影响个人和企业的借贷利率和额度。
信贷市场监管:印度央行负责监管银行和金融机构的信贷市场。央行会审核和批准银行在信贷市场上的活动、设定利率政策和贷款准则,并对违反监管规定的金融机构进行罚款和处罚。
债券市场:印度的债券市场是一个重要的融资渠道,对企业和政府机构来说都很重要。央行设立了多个机构和市场,帮助企业和政府机构发行债券和证券,并监管债券市场的活动。
总之,印度的信用政策旨在保护借贷双方的权益和信用状况,促进经济发展和金融市场的稳定。
18. 印度信用政策总述?
总述:
信用评级:印度的信用评级系统由多家独立机构提供,包括CRISIL、ICRA、CARE、FITCH,以及标普和穆迪等国际机构。这些机构通过对企业和个人的信用历史、财务状况等方面进行评估,给出相应的信用评级。
信用报告:印度个人和企业信用报告由信用评级机构提供。信用报告包括个人或企业的信用历史、负债情况、还款记录等信息,用于评估其信用状况。在印度,个人可以在CIBIL官网上申请自己的信用报告,并支付适当的费用。
借贷利率:印度央行通常会发布利率政策,包括基准利率和逆回购利率等。这些利率政策将影响银行和金融机构的贷款和存款利率,进而影响消费者的信用成本。此外,信用评级还可以影响个人和企业的借贷利率和额度。
信贷市场监管:印度央行负责监管银行和金融机构的信贷市场。央行会审核和批准银行在信贷市场上的活动、设定利率政策和贷款准则,并对违反监管规定的金融机构进行罚款和处罚。
债券市场:印度的债券市场是一个重要的融资渠道,对企业和政府机构来说都很重要。央行设立了多个机构和市场,帮助企业和政府机构发行债券和证券,并监管债券市场的活动。
总之,印度的信用政策旨在保护借贷双方的权益和信用状况,促进经济发展和金融市场的稳定。
19. 印度信用政策总述?
总述:
信用评级:印度的信用评级系统由多家独立机构提供,包括CRISIL、ICRA、CARE、FITCH,以及标普和穆迪等国际机构。这些机构通过对企业和个人的信用历史、财务状况等方面进行评估,给出相应的信用评级。
信用报告:印度个人和企业信用报告由信用评级机构提供。信用报告包括个人或企业的信用历史、负债情况、还款记录等信息,用于评估其信用状况。在印度,个人可以在CIBIL官网上申请自己的信用报告,并支付适当的费用。
借贷利率:印度央行通常会发布利率政策,包括基准利率和逆回购利率等。这些利率政策将影响银行和金融机构的贷款和存款利率,进而影响消费者的信用成本。此外,信用评级还可以影响个人和企业的借贷利率和额度。
信贷市场监管:印度央行负责监管银行和金融机构的信贷市场。央行会审核和批准银行在信贷市场上的活动、设定利率政策和贷款准则,并对违反监管规定的金融机构进行罚款和处罚。
债券市场:印度的债券市场是一个重要的融资渠道,对企业和政府机构来说都很重要。央行设立了多个机构和市场,帮助企业和政府机构发行债券和证券,并监管债券市场的活动。
总之,印度的信用政策旨在保护借贷双方的权益和信用状况,促进经济发展和金融市场的稳定。
20. 印度信用政策总述?
总述:
信用评级:印度的信用评级系统由多家独立机构提供,包括CRISIL、ICRA、CARE、FITCH,以及标普和穆迪等国际机构。这些机构通过对企业和个人的信用历史、财务状况等方面进行评估,给出相应的信用评级。
信用报告:印度个人和企业信用报告由信用评级机构提供。信用报告包括个人或企业的信用历史、负债情况、还款记录等信息,用于评估其信用状况。在印度,个人可以在CIBIL官网上申请自己的信用报告,并支付适当的费用。
借贷利率:印度央行通常会发布利率政策,包括基准利率和逆回购利率等。这些利率政策将影响银行和金融机构的贷款和存款利率,进而影响消费者的信用成本。此外,信用评级还可以影响个人和企业的借贷利率和额度。
信贷市场监管:印度央行负责监管银行和金融机构的信贷市场。央行会审核和批准银行在信贷市场上的活动、设定利率政策和贷款准则,并对违反监管规定的金融机构进行罚款和处罚。
债券市场:印度的债券市场是一个重要的融资渠道,对企业和政府机构来说都很重要。央行设立了多个机构和市场,帮助企业和政府机构发行债券和证券,并监管债券市场的活动。
总之,印度的信用政策旨在保护借贷双方的权益和信用状况,促进经济发展和金融市场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