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的农产业(贵州的农业特点?)
1. 贵州的农业特点?
贵州省位于云贵高原东部,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境内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地貌概括分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其中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全省耕地6801万亩,人均占有耕地1.24亩,5000亩以上的坝区165个,面积158.5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的2.3%。全省耕地质量平均等别为11.29,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33个等级。2017年农业机械化率33.19%,仅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截止2017年末,贵州省常住人口3580万人,其中乡村人口1932.48万人,占53.98%;第一产业增加值2020.78亿元,增长6.7%,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4.92%。
贵州农业资源富集。属亚热带温湿季风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丰富、雨热同季,水热条件总体上对农业生产有利。各地年平均气温在10-20℃之间,年降水量在850-1600毫米之间,在秋收作物生长期(4-9月)太阳辐射较多,占全年辐射总量的60-70%。复杂多样的生态环境,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生物资源,生物多样性优势突出。栽培的粮食、油料、经济作物有30多种,水果品种400余种,可食用的野生淀粉植物、油脂植物、维生素植物主要种类500多种,天然优良牧草260多种,畜禽品种37个,有享誉国内外“地道药材”32种,是中国四大中药材产区之一,也是茶叶的原产地。同时,高海拔气候特征使贵州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干物质等营养成分的积累,具备发展夏秋蔬菜等的独特优势;境内河流纵横交错,深度切割,地表落差大,对疫病传播阻隔有很大帮助,病虫灾害相对较少。生态环境良好,耕地、水源和大气受工业及城市“三废”污染较少,具有发展生态畜牧业、蔬菜、茶叶、水果、马铃薯、中药材等特色产业的优势和潜力,正在逐步形成全国重要的“菜篮子”产品生产基地。
2. 贵州是什么类型的农业?
贵州境内河流纵横交错,森林植被覆盖率高,生态环境良好,耕地、水源和大气受工业及城市“三废”污染较少,具有发展生态畜牧业、蔬菜、茶叶、水果、马铃薯、中药材等特色产业的优势和潜力,正在成为全国重要的“菜篮子”产品生产基地。
3. 贵州省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包括哪些内容?
一是气候环境优良的生态优势。优良的生态环境为发展大数据基础设施提供了独特的优势。
二是水煤资源丰富,电力价格低廉的能源优势。能源优势能够为大数据企业提供廉价、稳定的电力资源,降低企业运行成本。
三是地理位置和交通便利的优势。持续优化的交通条件,使贵州省经济走廊的地位进一步凸显。
四是具有西部重要增长极、内陆开放新高地的战略优势。
4. 贵州的产业有哪些?
工业有:煤炭产业,出名的有盘江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吕业,贵州吕矿。化肥,瓮安磷矿。
农业有:花卉产业,传统种植农业如玉米,威宁洋芋等
5. 贵州六大产业基地?
“十四五”期间贵州将打造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制造为主要支撑的“两区六基地”,即一是世界酱香型白酒产业基地核心区、
二是“中国数∵谷”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核心区;
三是世界级磷化工产业基地、
四是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国家级新型功能材料产业基地、
五是全国绿色食品工业基地和中药生产加工基地、六是全国重要的高端装备制造及应用基地。
6. 贵州省产业结构分布?
贵州产业结构总体为“12+10+10”发展格局,涵盖了一二三产业共32个细分产业。第一产业农业“12”个细分产业分别为茶叶、食用菌、水果、蔬菜、石斛、油茶、辣椒、刺梨、中药材、生态畜牧、生态渔业、竹产业,后追加皂角产业,实为“12+1”个农业产业;第二产业3“10”个细分产业分别为十大千亿级工业产业,包括基础能源、基础材料、新型建材、清洁高效电力、现代化工、先进装备制造、健康医药、生态特色食品和大数据电子信息;第三产业现代服务业“10”个细分产业分别为大旅游、大健康、大数据融合、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现代商贸、科技研发、文化产业、养老服务和会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