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新能源新车(新能源油电混合汽车?)
1. 新能源油电混合汽车?
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即燃料(汽油,柴油)和电能的混合,是有电动马达作为发动机的辅助动力驱动汽车,属于一种优势互补的技术,也可以归结为集成创新,拿主流的混合动力技术来言,动力源主要是发动机,然后配备了第二个动力源电池,这二者结合起来进行节能,辅助发动机的电动马达可以在正常行驶中产生强大而平稳的动力。在起步、加速时,又由于有电动马达的辅助,所以可以降低油耗,简单地说,就是与同样大小的汽车相比,燃油费用更低。因此,车主可以享受更强劲的起步、加速同时还能实现较高水平的燃油经济性。
中文名
油电混合动力汽车
外文名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缺点
技术不成熟、相关产品定价过高
问世时间
1916年8月
优点
燃油经济性能高,行驶性能优越
代表品牌
菲斯科Karma、日产Denki Cube、雪佛兰Volt、泰斯拉roadster
使用能源
燃油、电能
未来发展
向新能源汽车过渡时期最好方式
2. 新能源油电混合汽车?
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即燃料(汽油,柴油)和电能的混合,是有电动马达作为发动机的辅助动力驱动汽车,属于一种优势互补的技术,也可以归结为集成创新,拿主流的混合动力技术来言,动力源主要是发动机,然后配备了第二个动力源电池,这二者结合起来进行节能,辅助发动机的电动马达可以在正常行驶中产生强大而平稳的动力。在起步、加速时,又由于有电动马达的辅助,所以可以降低油耗,简单地说,就是与同样大小的汽车相比,燃油费用更低。因此,车主可以享受更强劲的起步、加速同时还能实现较高水平的燃油经济性。
中文名
油电混合动力汽车
外文名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缺点
技术不成熟、相关产品定价过高
问世时间
1916年8月
优点
燃油经济性能高,行驶性能优越
代表品牌
菲斯科Karma、日产Denki Cube、雪佛兰Volt、泰斯拉roadster
使用能源
燃油、电能
未来发展
向新能源汽车过渡时期最好方式
3. 新能源油电混合汽车?
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即燃料(汽油,柴油)和电能的混合,是有电动马达作为发动机的辅助动力驱动汽车,属于一种优势互补的技术,也可以归结为集成创新,拿主流的混合动力技术来言,动力源主要是发动机,然后配备了第二个动力源电池,这二者结合起来进行节能,辅助发动机的电动马达可以在正常行驶中产生强大而平稳的动力。在起步、加速时,又由于有电动马达的辅助,所以可以降低油耗,简单地说,就是与同样大小的汽车相比,燃油费用更低。因此,车主可以享受更强劲的起步、加速同时还能实现较高水平的燃油经济性。
中文名
油电混合动力汽车
外文名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缺点
技术不成熟、相关产品定价过高
问世时间
1916年8月
优点
燃油经济性能高,行驶性能优越
代表品牌
菲斯科Karma、日产Denki Cube、雪佛兰Volt、泰斯拉roadster
使用能源
燃油、电能
未来发展
向新能源汽车过渡时期最好方式
4. 2022新能源汽车销量排行榜完整版?
2022的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排行榜完整为:
第一名则是当属这款新能源汽车广汽丰田凯美瑞,销量为285686辆。
第二名则是当属本田思域汽车累计销量为台185546台。
5. 2022新能源汽车销量排行榜完整版?
2022的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排行榜完整为:
第一名则是当属这款新能源汽车广汽丰田凯美瑞,销量为285686辆。
第二名则是当属本田思域汽车累计销量为台185546台。
6. 2022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
4月23日,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国家发改委等四部委发布关于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
通知指出,综合技术进步、规模效应等因素,将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实施期限延长至2022年底。
未来三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将逐步平稳退坡,原则上2020 -2022年补贴标准分别在上一年基础上退坡10%、20%、30%。为加快公共交通等领域汽车电动化,城市公交、道路客运、出租(含网约车)、环卫、城市物流配送、邮政快递、民航机场以及党政机关公务领域符合要求的车辆,2020年补贴标准不退坡,2021-2022年补贴标准分别在上一年基础上退坡10%、20%。原则上每年补贴规模上限约200万辆。
这也就意味着,原计划在2020年完全退出的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政策将延长两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再迎利好。在业内看来,在此时延续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政策非常重要。一方面,201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出现了10年来的首次负增长;另一方面,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所有的车企目前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为了推动技术进步和新能源汽车从补贴时代过渡到市场化时代,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在未来两年仍将起到一定作用。
与此同时,2020年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的标准也正式出炉。
具体来看,2020年的补贴标准和2019年的标准相比退坡约为10%。2020年的财政补贴标准和2019年的标准有以下5个区别。
1.续航里程的门槛从250KM提高至300KM,补贴标准分别比去年减少了10%。
2.单车补贴补贴金额计算方式基本相同
2019年纯电动乘用车单车补贴金额为:纯电动乘用车单车补贴金额=Min{里程补贴标准,车辆带电量×550元}×电池系统能量密度调整系数×车辆能耗调整系数。
2020年纯电动乘用车单车补贴金额为:纯电动乘用车单车补贴金额=Min{里程补贴标准,车辆带电量×500元}×电池系统能量密度调整系数×车辆能耗调整系数。
3.能量密度指标不调整
通知指出,2020年,保持动力电池系统能量密度等技术指标不作调整,适度提高新能源汽车整车能耗、纯电动乘用车纯电续驶里程门槛。2021-2022年,原则上保持技术指标总体稳定。
4. 根据纯电动乘用车能耗水平设置调整系数
百公里耗电量比门槛提高 0%-10%的车型按 0.8 倍补贴,提高 10% -25%的车型按 1 倍补贴,提高 25%以上的车型按 1.1 倍补贴。
5.首次提出限价要求
2020年的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政策,第一次对乘用车的售价提出了要求:新能源乘用车的补贴前售价应在30万元以下。
这也就意味着,包括特斯拉以及奔驰、奥迪、宝马、保时捷等众多豪华品牌推出的多款纯电动乘用车,可能无法申请补贴。
不过,通知中提到,为鼓励“换电”新型商业模式发展,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换电模式”车辆不受此规定。蔚来在售车型的售价虽然超过了30万元,但其在售的车型均有换电版本。
和2019年一样,2020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实施也设立了长达3个月(4月23日——7月22日)的过渡期。过渡期期间,符合2019年技术指标要求但不符合2020年技术指标要求的销售上牌车辆,按照2019年对应标准的0.5倍补贴,符合2020年技术指标要求的销售上牌车辆按2020年标准补贴。补贴车辆限价规定过渡期后开始执行。
7. 2022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
4月23日,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国家发改委等四部委发布关于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
通知指出,综合技术进步、规模效应等因素,将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实施期限延长至2022年底。
未来三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将逐步平稳退坡,原则上2020 -2022年补贴标准分别在上一年基础上退坡10%、20%、30%。为加快公共交通等领域汽车电动化,城市公交、道路客运、出租(含网约车)、环卫、城市物流配送、邮政快递、民航机场以及党政机关公务领域符合要求的车辆,2020年补贴标准不退坡,2021-2022年补贴标准分别在上一年基础上退坡10%、20%。原则上每年补贴规模上限约200万辆。
这也就意味着,原计划在2020年完全退出的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政策将延长两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再迎利好。在业内看来,在此时延续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政策非常重要。一方面,201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出现了10年来的首次负增长;另一方面,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所有的车企目前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为了推动技术进步和新能源汽车从补贴时代过渡到市场化时代,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在未来两年仍将起到一定作用。
与此同时,2020年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的标准也正式出炉。
具体来看,2020年的补贴标准和2019年的标准相比退坡约为10%。2020年的财政补贴标准和2019年的标准有以下5个区别。
1.续航里程的门槛从250KM提高至300KM,补贴标准分别比去年减少了10%。
2.单车补贴补贴金额计算方式基本相同
2019年纯电动乘用车单车补贴金额为:纯电动乘用车单车补贴金额=Min{里程补贴标准,车辆带电量×550元}×电池系统能量密度调整系数×车辆能耗调整系数。
2020年纯电动乘用车单车补贴金额为:纯电动乘用车单车补贴金额=Min{里程补贴标准,车辆带电量×500元}×电池系统能量密度调整系数×车辆能耗调整系数。
3.能量密度指标不调整
通知指出,2020年,保持动力电池系统能量密度等技术指标不作调整,适度提高新能源汽车整车能耗、纯电动乘用车纯电续驶里程门槛。2021-2022年,原则上保持技术指标总体稳定。
4. 根据纯电动乘用车能耗水平设置调整系数
百公里耗电量比门槛提高 0%-10%的车型按 0.8 倍补贴,提高 10% -25%的车型按 1 倍补贴,提高 25%以上的车型按 1.1 倍补贴。
5.首次提出限价要求
2020年的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政策,第一次对乘用车的售价提出了要求:新能源乘用车的补贴前售价应在30万元以下。
这也就意味着,包括特斯拉以及奔驰、奥迪、宝马、保时捷等众多豪华品牌推出的多款纯电动乘用车,可能无法申请补贴。
不过,通知中提到,为鼓励“换电”新型商业模式发展,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换电模式”车辆不受此规定。蔚来在售车型的售价虽然超过了30万元,但其在售的车型均有换电版本。
和2019年一样,2020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实施也设立了长达3个月(4月23日——7月22日)的过渡期。过渡期期间,符合2019年技术指标要求但不符合2020年技术指标要求的销售上牌车辆,按照2019年对应标准的0.5倍补贴,符合2020年技术指标要求的销售上牌车辆按2020年标准补贴。补贴车辆限价规定过渡期后开始执行。
8. 2022年新能源汽车排名?
排名如下
TOP 1 极氪001
NEDC续航:712KM
从目前可以买到的车型来看,极氪001绝对算得上目前纯电续航里程最长的车型了。虽然这款车型争议不断,但是其实力不容小觑,极氪001有三个续航版本可选,分别为526km、712km、606km。其中双电机版本0-100km/h仅需3.8秒,再加上猎装的车身造型,以及29.9-36万元的售价,很难让人不动心。
对于这款车型,笔者更推荐WE版,旗下有两款车型,它们的售价完全相同(均为29.9万元),配置也基本一致,最大的区别是“续航”和“性能”。就个人观点,续航里程的优先级要高于性能,而且长续航版的6.9秒零百加速也能满足绝大部分消费者的需求。
TOP 2 极狐 阿尔法S
NEDC续航:708KM
对于极狐阿尔法S估计很少有人知道,但是如果说跟华为合作,估计多少会有点兴趣。虽然华为的“BUFF”加成并未对其销量产生实际的提升作用,但是单论产品力来说,极狐 阿尔法S并不算弱,不仅有麦格纳品牌作为质量背书,同时原创度较高的外观还是颇具个性。更关键的是,25.19-34.49万元的价格对于一款纯电中大型车算不上贵。
极狐阿尔法S有多个续航版本可选,包括525km、603km、708km。其中708S+版本是比较比较推荐的,补贴后售价28.19万元,708km的续航里程也是能满足绝大部分场景。当然,如果你是一个“华为粉”,买个华为HI版其实也不错。
TOP 3 小鹏P7
NEDC续航:706KM
作为众多造车新势力的代表之一,小鹏的市场表现大家有目共睹,当然主要还是得益于旗下明星车型小鹏P7的贡献。虽然小鹏P7严格意义上来说算不上2021年上市的新车,但是在今年推出了几款新版本车型,而且706公里的版本还处于在售的状态。
目前小鹏P7的续航版本众多,包括480km、562km、586km、670km以及706km,基本做到了全方面的覆盖。如果仅考虑续航,考虑补贴后售价25.49万元的706G版本可以考虑,但是配置相对较低。如果追求性价比的话,个人更推荐补贴后26.99万元的670N+版本,智能配置更丰富,而且本身续航也相差不多。
TOP 4 AION V PLUS
NEDC续航:702KM
作为广汽埃安旗下的紧凑级纯电SUV,AION V PLUS的产品力是相当能打。17.26-23.96万元的价格相对比较容易接受,同时500km、600km以及702km的续航在这个价位也是相当不错。
对于续航要求比较高的消费者来说,直接上23.96万元的顶配,续航达到了702km。但是回过头来想一想,花近乎25万的价格买一辆紧凑级SUV,总归性价比不算太高。所以从性价比考虑,19.96万元的80智享科技版就是一个比较不错的选择,不仅配置丰富,而且依然有着600公里的续航里程。
TOP 5 蔚来ET7
NEDC续航:700KM
虽然蔚来ET7刚推出的时候,官方声称“NEDC续航1000km”,但是目前能买到的就只有续航500公里和续航700公里的版本,至于配备150kWh固态电池的1000公里的版本,最快也要到2022年之后了。
单就产品实力来讲,蔚来ET7在44.80-52.60万元的这个价位区间没有直接的竞争对手,至于买哪个版本完全得看实际续航需要了。当然,个人认为续航并不是它的最大卖点,而是智能硬件的配置,激光雷达、更高级别的辅助驾驶能力对于那些喜欢尝鲜的人来说还是颇具吸引力。
TOP 6 红旗E-HS9
NEDC续航:690KM
作为市场上少有的纯电大型SUV,红旗E-HS9更多的是身份的象征。无论是车身尺寸、设计语言,还是品牌等,没有一点经历的人很难撑起它的气场,所以它的市场销量表现很难有着较大突破。
不过尽管如此,最高690km的续航表现也是让它在2021纯电续航TOP 10的榜单排上了名号。就价格来说,50.98-77.98万元的售价对得起它大型SUV的身份,如果自认为能够驾驭它,笔者建议售价61.98万元的旗享版六座车型,不仅续航690km,同时配置也是直接拉满。
TOP 7 特斯拉Model 3
NEDC续航:675KM
今年年初,新款特斯拉Model 3迎来了改款,其中变化最大的就是,Performance高性能全轮驱动版的售价仅33.99万元,相比前款直接下调了7.99万元。更关键的是,其零百加速仅需3.3秒,堪比超跑。
目前,特斯拉Model 3在官网有两款车型可选,一款是Performance高性能全轮驱动版,它的售价依然是33.99万元;而另一款后轮驱动版补贴后售价为25万多。续航里程分别为675km和556km,在目前国内市场中,表现其实算不上出色。
TOP 8 特斯拉Model S
NEDC续航:652KM
今年年初,新款特斯拉Model S也迎来了改款,虽然外观变化并不明显,不过内饰采用了全新设计语言,尤其是轭式方向盘以及取消换挡杆,可以说非常具有颠覆性。另外,中控屏幕的尺寸达到了17英寸,算力也是得到了大幅提升。
就续航来说,最大652KM的续航对于一款近百万的纯电车型来说算不上特别拿的出手,其主要卖点还是在于它的科技配置。就好比昂贵的电子产品一样,总归会有消费者为之买单。
TOP 9 AION LX
NEDC续航:650KM
虽然今年广州车展上,AION LX PLUS凭借着0-100km/h加速2.9S、续航1008km的卖点博得了不少眼球,但是目前能够买到的最长续航版本只有650km 。所以,如果对续航有要求的话,不妨等到续航超1000km的AION LX PLUS上市之后再做决定。
当然,如果你有迫切的用车需求,同时喜欢AION LX这款车,笔者直接建议购买售价27.66万元的80智尊版,不仅配置丰富,同时续航也达到了650km,符合一款中型纯电SUV该有的水准。
TOP 10 特斯拉Model Y
NEDC续航:640KM
虽然特斯拉Model Y今年年初才刚刚上市,但是并不妨碍它成为特斯拉的最畅销车型,由此可以看出,中国消费者对于SUV的热爱远超过轿车。回到产品本身,Model Y的价格可以说是相当具有杀伤力的,27.60万元的价格一出,遭到了消费者的疯抢,甚至部分消费者还直接把Model 3的订单改为了Model Y。
从性价比的角度推荐的话,毫无疑问,后轮驱动版是最值得购买的车型,它的价格相比长续航版便宜了7.19万元,而且545km的续航也能满足日常需要。值得吐槽的是,新改款车型电机功率进行了小幅下调,其0-100km/h加速时间为6.9秒(老款为5.6秒),虽然差距不大,但是对于消费者来说总归差了一些感觉
9. 2022年新能源汽车排名?
排名如下
TOP 1 极氪001
NEDC续航:712KM
从目前可以买到的车型来看,极氪001绝对算得上目前纯电续航里程最长的车型了。虽然这款车型争议不断,但是其实力不容小觑,极氪001有三个续航版本可选,分别为526km、712km、606km。其中双电机版本0-100km/h仅需3.8秒,再加上猎装的车身造型,以及29.9-36万元的售价,很难让人不动心。
对于这款车型,笔者更推荐WE版,旗下有两款车型,它们的售价完全相同(均为29.9万元),配置也基本一致,最大的区别是“续航”和“性能”。就个人观点,续航里程的优先级要高于性能,而且长续航版的6.9秒零百加速也能满足绝大部分消费者的需求。
TOP 2 极狐 阿尔法S
NEDC续航:708KM
对于极狐阿尔法S估计很少有人知道,但是如果说跟华为合作,估计多少会有点兴趣。虽然华为的“BUFF”加成并未对其销量产生实际的提升作用,但是单论产品力来说,极狐 阿尔法S并不算弱,不仅有麦格纳品牌作为质量背书,同时原创度较高的外观还是颇具个性。更关键的是,25.19-34.49万元的价格对于一款纯电中大型车算不上贵。
极狐阿尔法S有多个续航版本可选,包括525km、603km、708km。其中708S+版本是比较比较推荐的,补贴后售价28.19万元,708km的续航里程也是能满足绝大部分场景。当然,如果你是一个“华为粉”,买个华为HI版其实也不错。
TOP 3 小鹏P7
NEDC续航:706KM
作为众多造车新势力的代表之一,小鹏的市场表现大家有目共睹,当然主要还是得益于旗下明星车型小鹏P7的贡献。虽然小鹏P7严格意义上来说算不上2021年上市的新车,但是在今年推出了几款新版本车型,而且706公里的版本还处于在售的状态。
目前小鹏P7的续航版本众多,包括480km、562km、586km、670km以及706km,基本做到了全方面的覆盖。如果仅考虑续航,考虑补贴后售价25.49万元的706G版本可以考虑,但是配置相对较低。如果追求性价比的话,个人更推荐补贴后26.99万元的670N+版本,智能配置更丰富,而且本身续航也相差不多。
TOP 4 AION V PLUS
NEDC续航:702KM
作为广汽埃安旗下的紧凑级纯电SUV,AION V PLUS的产品力是相当能打。17.26-23.96万元的价格相对比较容易接受,同时500km、600km以及702km的续航在这个价位也是相当不错。
对于续航要求比较高的消费者来说,直接上23.96万元的顶配,续航达到了702km。但是回过头来想一想,花近乎25万的价格买一辆紧凑级SUV,总归性价比不算太高。所以从性价比考虑,19.96万元的80智享科技版就是一个比较不错的选择,不仅配置丰富,而且依然有着600公里的续航里程。
TOP 5 蔚来ET7
NEDC续航:700KM
虽然蔚来ET7刚推出的时候,官方声称“NEDC续航1000km”,但是目前能买到的就只有续航500公里和续航700公里的版本,至于配备150kWh固态电池的1000公里的版本,最快也要到2022年之后了。
单就产品实力来讲,蔚来ET7在44.80-52.60万元的这个价位区间没有直接的竞争对手,至于买哪个版本完全得看实际续航需要了。当然,个人认为续航并不是它的最大卖点,而是智能硬件的配置,激光雷达、更高级别的辅助驾驶能力对于那些喜欢尝鲜的人来说还是颇具吸引力。
TOP 6 红旗E-HS9
NEDC续航:690KM
作为市场上少有的纯电大型SUV,红旗E-HS9更多的是身份的象征。无论是车身尺寸、设计语言,还是品牌等,没有一点经历的人很难撑起它的气场,所以它的市场销量表现很难有着较大突破。
不过尽管如此,最高690km的续航表现也是让它在2021纯电续航TOP 10的榜单排上了名号。就价格来说,50.98-77.98万元的售价对得起它大型SUV的身份,如果自认为能够驾驭它,笔者建议售价61.98万元的旗享版六座车型,不仅续航690km,同时配置也是直接拉满。
TOP 7 特斯拉Model 3
NEDC续航:675KM
今年年初,新款特斯拉Model 3迎来了改款,其中变化最大的就是,Performance高性能全轮驱动版的售价仅33.99万元,相比前款直接下调了7.99万元。更关键的是,其零百加速仅需3.3秒,堪比超跑。
目前,特斯拉Model 3在官网有两款车型可选,一款是Performance高性能全轮驱动版,它的售价依然是33.99万元;而另一款后轮驱动版补贴后售价为25万多。续航里程分别为675km和556km,在目前国内市场中,表现其实算不上出色。
TOP 8 特斯拉Model S
NEDC续航:652KM
今年年初,新款特斯拉Model S也迎来了改款,虽然外观变化并不明显,不过内饰采用了全新设计语言,尤其是轭式方向盘以及取消换挡杆,可以说非常具有颠覆性。另外,中控屏幕的尺寸达到了17英寸,算力也是得到了大幅提升。
就续航来说,最大652KM的续航对于一款近百万的纯电车型来说算不上特别拿的出手,其主要卖点还是在于它的科技配置。就好比昂贵的电子产品一样,总归会有消费者为之买单。
TOP 9 AION LX
NEDC续航:650KM
虽然今年广州车展上,AION LX PLUS凭借着0-100km/h加速2.9S、续航1008km的卖点博得了不少眼球,但是目前能够买到的最长续航版本只有650km 。所以,如果对续航有要求的话,不妨等到续航超1000km的AION LX PLUS上市之后再做决定。
当然,如果你有迫切的用车需求,同时喜欢AION LX这款车,笔者直接建议购买售价27.66万元的80智尊版,不仅配置丰富,同时续航也达到了650km,符合一款中型纯电SUV该有的水准。
TOP 10 特斯拉Model Y
NEDC续航:640KM
虽然特斯拉Model Y今年年初才刚刚上市,但是并不妨碍它成为特斯拉的最畅销车型,由此可以看出,中国消费者对于SUV的热爱远超过轿车。回到产品本身,Model Y的价格可以说是相当具有杀伤力的,27.60万元的价格一出,遭到了消费者的疯抢,甚至部分消费者还直接把Model 3的订单改为了Model Y。
从性价比的角度推荐的话,毫无疑问,后轮驱动版是最值得购买的车型,它的价格相比长续航版便宜了7.19万元,而且545km的续航也能满足日常需要。值得吐槽的是,新改款车型电机功率进行了小幅下调,其0-100km/h加速时间为6.9秒(老款为5.6秒),虽然差距不大,但是对于消费者来说总归差了一些感觉
10. 新能源油电混合汽车?
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即燃料(汽油,柴油)和电能的混合,是有电动马达作为发动机的辅助动力驱动汽车,属于一种优势互补的技术,也可以归结为集成创新,拿主流的混合动力技术来言,动力源主要是发动机,然后配备了第二个动力源电池,这二者结合起来进行节能,辅助发动机的电动马达可以在正常行驶中产生强大而平稳的动力。在起步、加速时,又由于有电动马达的辅助,所以可以降低油耗,简单地说,就是与同样大小的汽车相比,燃油费用更低。因此,车主可以享受更强劲的起步、加速同时还能实现较高水平的燃油经济性。
中文名
油电混合动力汽车
外文名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缺点
技术不成熟、相关产品定价过高
问世时间
1916年8月
优点
燃油经济性能高,行驶性能优越
代表品牌
菲斯科Karma、日产Denki Cube、雪佛兰Volt、泰斯拉roadster
使用能源
燃油、电能
未来发展
向新能源汽车过渡时期最好方式
11. 2022年新能源汽车排名?
排名如下
TOP 1 极氪001
NEDC续航:712KM
从目前可以买到的车型来看,极氪001绝对算得上目前纯电续航里程最长的车型了。虽然这款车型争议不断,但是其实力不容小觑,极氪001有三个续航版本可选,分别为526km、712km、606km。其中双电机版本0-100km/h仅需3.8秒,再加上猎装的车身造型,以及29.9-36万元的售价,很难让人不动心。
对于这款车型,笔者更推荐WE版,旗下有两款车型,它们的售价完全相同(均为29.9万元),配置也基本一致,最大的区别是“续航”和“性能”。就个人观点,续航里程的优先级要高于性能,而且长续航版的6.9秒零百加速也能满足绝大部分消费者的需求。
TOP 2 极狐 阿尔法S
NEDC续航:708KM
对于极狐阿尔法S估计很少有人知道,但是如果说跟华为合作,估计多少会有点兴趣。虽然华为的“BUFF”加成并未对其销量产生实际的提升作用,但是单论产品力来说,极狐 阿尔法S并不算弱,不仅有麦格纳品牌作为质量背书,同时原创度较高的外观还是颇具个性。更关键的是,25.19-34.49万元的价格对于一款纯电中大型车算不上贵。
极狐阿尔法S有多个续航版本可选,包括525km、603km、708km。其中708S+版本是比较比较推荐的,补贴后售价28.19万元,708km的续航里程也是能满足绝大部分场景。当然,如果你是一个“华为粉”,买个华为HI版其实也不错。
TOP 3 小鹏P7
NEDC续航:706KM
作为众多造车新势力的代表之一,小鹏的市场表现大家有目共睹,当然主要还是得益于旗下明星车型小鹏P7的贡献。虽然小鹏P7严格意义上来说算不上2021年上市的新车,但是在今年推出了几款新版本车型,而且706公里的版本还处于在售的状态。
目前小鹏P7的续航版本众多,包括480km、562km、586km、670km以及706km,基本做到了全方面的覆盖。如果仅考虑续航,考虑补贴后售价25.49万元的706G版本可以考虑,但是配置相对较低。如果追求性价比的话,个人更推荐补贴后26.99万元的670N+版本,智能配置更丰富,而且本身续航也相差不多。
TOP 4 AION V PLUS
NEDC续航:702KM
作为广汽埃安旗下的紧凑级纯电SUV,AION V PLUS的产品力是相当能打。17.26-23.96万元的价格相对比较容易接受,同时500km、600km以及702km的续航在这个价位也是相当不错。
对于续航要求比较高的消费者来说,直接上23.96万元的顶配,续航达到了702km。但是回过头来想一想,花近乎25万的价格买一辆紧凑级SUV,总归性价比不算太高。所以从性价比考虑,19.96万元的80智享科技版就是一个比较不错的选择,不仅配置丰富,而且依然有着600公里的续航里程。
TOP 5 蔚来ET7
NEDC续航:700KM
虽然蔚来ET7刚推出的时候,官方声称“NEDC续航1000km”,但是目前能买到的就只有续航500公里和续航700公里的版本,至于配备150kWh固态电池的1000公里的版本,最快也要到2022年之后了。
单就产品实力来讲,蔚来ET7在44.80-52.60万元的这个价位区间没有直接的竞争对手,至于买哪个版本完全得看实际续航需要了。当然,个人认为续航并不是它的最大卖点,而是智能硬件的配置,激光雷达、更高级别的辅助驾驶能力对于那些喜欢尝鲜的人来说还是颇具吸引力。
TOP 6 红旗E-HS9
NEDC续航:690KM
作为市场上少有的纯电大型SUV,红旗E-HS9更多的是身份的象征。无论是车身尺寸、设计语言,还是品牌等,没有一点经历的人很难撑起它的气场,所以它的市场销量表现很难有着较大突破。
不过尽管如此,最高690km的续航表现也是让它在2021纯电续航TOP 10的榜单排上了名号。就价格来说,50.98-77.98万元的售价对得起它大型SUV的身份,如果自认为能够驾驭它,笔者建议售价61.98万元的旗享版六座车型,不仅续航690km,同时配置也是直接拉满。
TOP 7 特斯拉Model 3
NEDC续航:675KM
今年年初,新款特斯拉Model 3迎来了改款,其中变化最大的就是,Performance高性能全轮驱动版的售价仅33.99万元,相比前款直接下调了7.99万元。更关键的是,其零百加速仅需3.3秒,堪比超跑。
目前,特斯拉Model 3在官网有两款车型可选,一款是Performance高性能全轮驱动版,它的售价依然是33.99万元;而另一款后轮驱动版补贴后售价为25万多。续航里程分别为675km和556km,在目前国内市场中,表现其实算不上出色。
TOP 8 特斯拉Model S
NEDC续航:652KM
今年年初,新款特斯拉Model S也迎来了改款,虽然外观变化并不明显,不过内饰采用了全新设计语言,尤其是轭式方向盘以及取消换挡杆,可以说非常具有颠覆性。另外,中控屏幕的尺寸达到了17英寸,算力也是得到了大幅提升。
就续航来说,最大652KM的续航对于一款近百万的纯电车型来说算不上特别拿的出手,其主要卖点还是在于它的科技配置。就好比昂贵的电子产品一样,总归会有消费者为之买单。
TOP 9 AION LX
NEDC续航:650KM
虽然今年广州车展上,AION LX PLUS凭借着0-100km/h加速2.9S、续航1008km的卖点博得了不少眼球,但是目前能够买到的最长续航版本只有650km 。所以,如果对续航有要求的话,不妨等到续航超1000km的AION LX PLUS上市之后再做决定。
当然,如果你有迫切的用车需求,同时喜欢AION LX这款车,笔者直接建议购买售价27.66万元的80智尊版,不仅配置丰富,同时续航也达到了650km,符合一款中型纯电SUV该有的水准。
TOP 10 特斯拉Model Y
NEDC续航:640KM
虽然特斯拉Model Y今年年初才刚刚上市,但是并不妨碍它成为特斯拉的最畅销车型,由此可以看出,中国消费者对于SUV的热爱远超过轿车。回到产品本身,Model Y的价格可以说是相当具有杀伤力的,27.60万元的价格一出,遭到了消费者的疯抢,甚至部分消费者还直接把Model 3的订单改为了Model Y。
从性价比的角度推荐的话,毫无疑问,后轮驱动版是最值得购买的车型,它的价格相比长续航版便宜了7.19万元,而且545km的续航也能满足日常需要。值得吐槽的是,新改款车型电机功率进行了小幅下调,其0-100km/h加速时间为6.9秒(老款为5.6秒),虽然差距不大,但是对于消费者来说总归差了一些感觉
12. 2022年新能源汽车排名?
排名如下
TOP 1 极氪001
NEDC续航:712KM
从目前可以买到的车型来看,极氪001绝对算得上目前纯电续航里程最长的车型了。虽然这款车型争议不断,但是其实力不容小觑,极氪001有三个续航版本可选,分别为526km、712km、606km。其中双电机版本0-100km/h仅需3.8秒,再加上猎装的车身造型,以及29.9-36万元的售价,很难让人不动心。
对于这款车型,笔者更推荐WE版,旗下有两款车型,它们的售价完全相同(均为29.9万元),配置也基本一致,最大的区别是“续航”和“性能”。就个人观点,续航里程的优先级要高于性能,而且长续航版的6.9秒零百加速也能满足绝大部分消费者的需求。
TOP 2 极狐 阿尔法S
NEDC续航:708KM
对于极狐阿尔法S估计很少有人知道,但是如果说跟华为合作,估计多少会有点兴趣。虽然华为的“BUFF”加成并未对其销量产生实际的提升作用,但是单论产品力来说,极狐 阿尔法S并不算弱,不仅有麦格纳品牌作为质量背书,同时原创度较高的外观还是颇具个性。更关键的是,25.19-34.49万元的价格对于一款纯电中大型车算不上贵。
极狐阿尔法S有多个续航版本可选,包括525km、603km、708km。其中708S+版本是比较比较推荐的,补贴后售价28.19万元,708km的续航里程也是能满足绝大部分场景。当然,如果你是一个“华为粉”,买个华为HI版其实也不错。
TOP 3 小鹏P7
NEDC续航:706KM
作为众多造车新势力的代表之一,小鹏的市场表现大家有目共睹,当然主要还是得益于旗下明星车型小鹏P7的贡献。虽然小鹏P7严格意义上来说算不上2021年上市的新车,但是在今年推出了几款新版本车型,而且706公里的版本还处于在售的状态。
目前小鹏P7的续航版本众多,包括480km、562km、586km、670km以及706km,基本做到了全方面的覆盖。如果仅考虑续航,考虑补贴后售价25.49万元的706G版本可以考虑,但是配置相对较低。如果追求性价比的话,个人更推荐补贴后26.99万元的670N+版本,智能配置更丰富,而且本身续航也相差不多。
TOP 4 AION V PLUS
NEDC续航:702KM
作为广汽埃安旗下的紧凑级纯电SUV,AION V PLUS的产品力是相当能打。17.26-23.96万元的价格相对比较容易接受,同时500km、600km以及702km的续航在这个价位也是相当不错。
对于续航要求比较高的消费者来说,直接上23.96万元的顶配,续航达到了702km。但是回过头来想一想,花近乎25万的价格买一辆紧凑级SUV,总归性价比不算太高。所以从性价比考虑,19.96万元的80智享科技版就是一个比较不错的选择,不仅配置丰富,而且依然有着600公里的续航里程。
TOP 5 蔚来ET7
NEDC续航:700KM
虽然蔚来ET7刚推出的时候,官方声称“NEDC续航1000km”,但是目前能买到的就只有续航500公里和续航700公里的版本,至于配备150kWh固态电池的1000公里的版本,最快也要到2022年之后了。
单就产品实力来讲,蔚来ET7在44.80-52.60万元的这个价位区间没有直接的竞争对手,至于买哪个版本完全得看实际续航需要了。当然,个人认为续航并不是它的最大卖点,而是智能硬件的配置,激光雷达、更高级别的辅助驾驶能力对于那些喜欢尝鲜的人来说还是颇具吸引力。
TOP 6 红旗E-HS9
NEDC续航:690KM
作为市场上少有的纯电大型SUV,红旗E-HS9更多的是身份的象征。无论是车身尺寸、设计语言,还是品牌等,没有一点经历的人很难撑起它的气场,所以它的市场销量表现很难有着较大突破。
不过尽管如此,最高690km的续航表现也是让它在2021纯电续航TOP 10的榜单排上了名号。就价格来说,50.98-77.98万元的售价对得起它大型SUV的身份,如果自认为能够驾驭它,笔者建议售价61.98万元的旗享版六座车型,不仅续航690km,同时配置也是直接拉满。
TOP 7 特斯拉Model 3
NEDC续航:675KM
今年年初,新款特斯拉Model 3迎来了改款,其中变化最大的就是,Performance高性能全轮驱动版的售价仅33.99万元,相比前款直接下调了7.99万元。更关键的是,其零百加速仅需3.3秒,堪比超跑。
目前,特斯拉Model 3在官网有两款车型可选,一款是Performance高性能全轮驱动版,它的售价依然是33.99万元;而另一款后轮驱动版补贴后售价为25万多。续航里程分别为675km和556km,在目前国内市场中,表现其实算不上出色。
TOP 8 特斯拉Model S
NEDC续航:652KM
今年年初,新款特斯拉Model S也迎来了改款,虽然外观变化并不明显,不过内饰采用了全新设计语言,尤其是轭式方向盘以及取消换挡杆,可以说非常具有颠覆性。另外,中控屏幕的尺寸达到了17英寸,算力也是得到了大幅提升。
就续航来说,最大652KM的续航对于一款近百万的纯电车型来说算不上特别拿的出手,其主要卖点还是在于它的科技配置。就好比昂贵的电子产品一样,总归会有消费者为之买单。
TOP 9 AION LX
NEDC续航:650KM
虽然今年广州车展上,AION LX PLUS凭借着0-100km/h加速2.9S、续航1008km的卖点博得了不少眼球,但是目前能够买到的最长续航版本只有650km 。所以,如果对续航有要求的话,不妨等到续航超1000km的AION LX PLUS上市之后再做决定。
当然,如果你有迫切的用车需求,同时喜欢AION LX这款车,笔者直接建议购买售价27.66万元的80智尊版,不仅配置丰富,同时续航也达到了650km,符合一款中型纯电SUV该有的水准。
TOP 10 特斯拉Model Y
NEDC续航:640KM
虽然特斯拉Model Y今年年初才刚刚上市,但是并不妨碍它成为特斯拉的最畅销车型,由此可以看出,中国消费者对于SUV的热爱远超过轿车。回到产品本身,Model Y的价格可以说是相当具有杀伤力的,27.60万元的价格一出,遭到了消费者的疯抢,甚至部分消费者还直接把Model 3的订单改为了Model Y。
从性价比的角度推荐的话,毫无疑问,后轮驱动版是最值得购买的车型,它的价格相比长续航版便宜了7.19万元,而且545km的续航也能满足日常需要。值得吐槽的是,新改款车型电机功率进行了小幅下调,其0-100km/h加速时间为6.9秒(老款为5.6秒),虽然差距不大,但是对于消费者来说总归差了一些感觉
13. 2022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
4月23日,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国家发改委等四部委发布关于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
通知指出,综合技术进步、规模效应等因素,将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实施期限延长至2022年底。
未来三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将逐步平稳退坡,原则上2020 -2022年补贴标准分别在上一年基础上退坡10%、20%、30%。为加快公共交通等领域汽车电动化,城市公交、道路客运、出租(含网约车)、环卫、城市物流配送、邮政快递、民航机场以及党政机关公务领域符合要求的车辆,2020年补贴标准不退坡,2021-2022年补贴标准分别在上一年基础上退坡10%、20%。原则上每年补贴规模上限约200万辆。
这也就意味着,原计划在2020年完全退出的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政策将延长两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再迎利好。在业内看来,在此时延续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政策非常重要。一方面,201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出现了10年来的首次负增长;另一方面,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所有的车企目前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为了推动技术进步和新能源汽车从补贴时代过渡到市场化时代,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在未来两年仍将起到一定作用。
与此同时,2020年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的标准也正式出炉。
具体来看,2020年的补贴标准和2019年的标准相比退坡约为10%。2020年的财政补贴标准和2019年的标准有以下5个区别。
1.续航里程的门槛从250KM提高至300KM,补贴标准分别比去年减少了10%。
2.单车补贴补贴金额计算方式基本相同
2019年纯电动乘用车单车补贴金额为:纯电动乘用车单车补贴金额=Min{里程补贴标准,车辆带电量×550元}×电池系统能量密度调整系数×车辆能耗调整系数。
2020年纯电动乘用车单车补贴金额为:纯电动乘用车单车补贴金额=Min{里程补贴标准,车辆带电量×500元}×电池系统能量密度调整系数×车辆能耗调整系数。
3.能量密度指标不调整
通知指出,2020年,保持动力电池系统能量密度等技术指标不作调整,适度提高新能源汽车整车能耗、纯电动乘用车纯电续驶里程门槛。2021-2022年,原则上保持技术指标总体稳定。
4. 根据纯电动乘用车能耗水平设置调整系数
百公里耗电量比门槛提高 0%-10%的车型按 0.8 倍补贴,提高 10% -25%的车型按 1 倍补贴,提高 25%以上的车型按 1.1 倍补贴。
5.首次提出限价要求
2020年的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政策,第一次对乘用车的售价提出了要求:新能源乘用车的补贴前售价应在30万元以下。
这也就意味着,包括特斯拉以及奔驰、奥迪、宝马、保时捷等众多豪华品牌推出的多款纯电动乘用车,可能无法申请补贴。
不过,通知中提到,为鼓励“换电”新型商业模式发展,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换电模式”车辆不受此规定。蔚来在售车型的售价虽然超过了30万元,但其在售的车型均有换电版本。
和2019年一样,2020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实施也设立了长达3个月(4月23日——7月22日)的过渡期。过渡期期间,符合2019年技术指标要求但不符合2020年技术指标要求的销售上牌车辆,按照2019年对应标准的0.5倍补贴,符合2020年技术指标要求的销售上牌车辆按2020年标准补贴。补贴车辆限价规定过渡期后开始执行。
14. 新能源未来趋势?
01
分布式发展
“十四五”时期,从我国能源发展的思路上,将改变过去主要依靠基地式大发展的路径,重点转向户用分布式发展,
形成大规模集中利用与分布式生产、就地消纳有机结合,分布式与 集中利用“两条腿”走路的格局。
分布式能源具有利用效率高、环境负面影响小、提高能源供应可靠性和经济效益好等特点,已成为世界能源技术重要发展方向。
分布式开发模式,既可实现电力就地消纳,避免弃风弃光,又能避免远距离电力传输,节省投资、减少输电损耗,
同时还能满足东部发达地区经济能源需求与消纳重心的匹配不均衡问题。
当前,在我国人口稠密、电力需求旺盛、用电价格较高的中东部地区,新能源分布式发电已具有较好的经济性,具备了较大规模应用的条件。
“十四 五”期间,光伏、风电、生物质能、地热能等能源系统的分布式应用、创新发展将成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内容。
02
建立以储能为核心的多能互补能源体系
在我国推进能源结构转型的过程中,单一能源品种的利用已受到多方掣肘,建设高效、灵活的综合能源体系将成为“十四 五”时期能源发展的重点。
然而,不同能源系统间往往存在差异,且系统中各类能源的供能彼此间容易出现缺乏协调、能源 利用率低等问题,亟需具有调峰调频、辅助服务等优势的储能 技术支撑。
通过风光水火储多能有效结合、发挥各类电源优势、取长补短、紧密互动,不但能够为新能源提供调峰调压电源,提升新能源发电消纳能力,增加新能源应用比重,缓解“弃风、 弃光、弃水”等问题
亦有利于降低火电等传统能源高污染、高耗能的程度,为优化能源结构、降低环境污染提供助力。
因此,大力发展以储能为核心的多能互补体系,将成为我国能源经济持续稳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03
光伏将迎来一个更快的发展速度
目前,一大批光伏产业项目和配套支持政策将陆续出台。
其中包括新能源基地示范工程行动计划,并考虑在三北、西南布局多个千万千瓦级的新能源基地
在各地推动建设一批百万千瓦级的光伏发电平价基地,因地制宜地建设一批农光互补、牧光互补等多模式的光伏发电项目。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不断完善光伏行业配套支持政策,继续完善可再生能源消纳权重考核制度和绿证交易制度,推动平价时代光伏定价政策出台, 做好与电力市场的衔接。
在保证项目基本收益的前提下,我国还将逐步有序推动新增光伏发电参与电力市场交易,推动新一代电力市场建设
确保大规模光伏发电的接入和消纳,加强光伏发电和用地环保政策的结合以及推动出台建筑上安装光伏的强制性国家标准。
在政策支持下,我国太阳能发电在过去快速 发展的基础上,未来十年仍将实现持续的高速发展,光伏发电 从规模上有望超过风电成为全国第三大电源。
04
风电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未来,风电方面或将迎来以下六个方面的政策助力:
一是更大力度推动风电规模化发展。坚持集中式与分散式并举、本地 消纳与外送消纳并举、陆上与海上并举,积极推进“三北”地 区陆上大型风电基地建设和规模化外送,加快推动近海规模化 发展、深远海示范化发展,大力推动中东部和南方地区生态友 好型分散式风电发展。
二是更大力度推进风电技术进步和产业 升级。着力推动降低风电成本,特别是海上风电成本,切实提 高风电市场竞争力,推动构建适应风电大规模发展的产业体系 和制造能力。
三是更大力度健全完善风电产业政策。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建立健全后平价时期风电开发建设运行管理 政策措施,保障风电企业合法权益,促进风电产业持续健康发 展。
四是更大力度促进风电消纳。推动构建适应高比例可再生 能源的新一代电力系统,切实提升系统消纳能力,优化完善可 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加大评价考核力度,调动各类市 场主体开发利用风电的积极性。
五是更大力度推动规划政策协同。加强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财税价格等部门的沟通衔接 和规划政策协同,推动降低非技术成本,实现风电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六是更大力度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建 立健全适应风电规模化发展的电网体制、价格机制、市场机制, 为风电跨越式发展、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条件。风电产业作为 清洁能源的重要力量之一,必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05
核电有序发展
核电是目前唯一可大规模替代煤电的基荷并具备一定负荷跟踪能力的电源,可靠近负荷中心布置,与新能源协调互补耦 合建设,
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有效选择,
有利于提高电网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增强电网抵御严重事故的能力,降低大面积停电的风险。
从国家核电发展政策看,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核电”,体现了鲜明的政策导向,行业前景预期良好。
“十四五”时期,预计我国核电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有望按照每年8台左右的建设规模和节奏推进。预计到2025年,我国核电在运装机规模将达到 7000 万千瓦左右,在建装机规模接近 4000 万千瓦。
到2035年,我国核电在运和在建装机容量将达到 2 亿千瓦左右,发电量约占全国发电量的10%左右。
06
提升能源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加快能源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攻关,推动绿色低碳技术重大突破,
加快能源全产业链数字化智能化升级,统筹推进补短板和锻长板,加快构筑支撑能源转型变革的先发优势。
增强能源科技创新能力,强化储能、氢能等前沿科技攻关。
开展新型储能关键技术集中攻关,加快实现储能核心技术自主化,推动储能成本持续下降和规模化应用,完善储能技术标准和管理体系,提升安全运行水平。
适度超前部署一批氢能项目,着力攻克可再生能源制氢和氢能储运、应用及燃料电池等核心技术,力争氢能全产业链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推动氢能技术发展和示范应用。加强前沿技术研究,加快推广应用减污降碳技术。
07
加快能源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
完善能源科技和产业创新体系。整合优化科技资源配置。
以国家战略性需求为导向推进创新体系优化组合,加强能源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构建能源领域国家实验室,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优化国家能源研发创新平台建设管理。
推进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业科研力量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深化军民科技协同创新。
15. 新能源未来趋势?
01
分布式发展
“十四五”时期,从我国能源发展的思路上,将改变过去主要依靠基地式大发展的路径,重点转向户用分布式发展,
形成大规模集中利用与分布式生产、就地消纳有机结合,分布式与 集中利用“两条腿”走路的格局。
分布式能源具有利用效率高、环境负面影响小、提高能源供应可靠性和经济效益好等特点,已成为世界能源技术重要发展方向。
分布式开发模式,既可实现电力就地消纳,避免弃风弃光,又能避免远距离电力传输,节省投资、减少输电损耗,
同时还能满足东部发达地区经济能源需求与消纳重心的匹配不均衡问题。
当前,在我国人口稠密、电力需求旺盛、用电价格较高的中东部地区,新能源分布式发电已具有较好的经济性,具备了较大规模应用的条件。
“十四 五”期间,光伏、风电、生物质能、地热能等能源系统的分布式应用、创新发展将成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内容。
02
建立以储能为核心的多能互补能源体系
在我国推进能源结构转型的过程中,单一能源品种的利用已受到多方掣肘,建设高效、灵活的综合能源体系将成为“十四 五”时期能源发展的重点。
然而,不同能源系统间往往存在差异,且系统中各类能源的供能彼此间容易出现缺乏协调、能源 利用率低等问题,亟需具有调峰调频、辅助服务等优势的储能 技术支撑。
通过风光水火储多能有效结合、发挥各类电源优势、取长补短、紧密互动,不但能够为新能源提供调峰调压电源,提升新能源发电消纳能力,增加新能源应用比重,缓解“弃风、 弃光、弃水”等问题
亦有利于降低火电等传统能源高污染、高耗能的程度,为优化能源结构、降低环境污染提供助力。
因此,大力发展以储能为核心的多能互补体系,将成为我国能源经济持续稳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03
光伏将迎来一个更快的发展速度
目前,一大批光伏产业项目和配套支持政策将陆续出台。
其中包括新能源基地示范工程行动计划,并考虑在三北、西南布局多个千万千瓦级的新能源基地
在各地推动建设一批百万千瓦级的光伏发电平价基地,因地制宜地建设一批农光互补、牧光互补等多模式的光伏发电项目。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不断完善光伏行业配套支持政策,继续完善可再生能源消纳权重考核制度和绿证交易制度,推动平价时代光伏定价政策出台, 做好与电力市场的衔接。
在保证项目基本收益的前提下,我国还将逐步有序推动新增光伏发电参与电力市场交易,推动新一代电力市场建设
确保大规模光伏发电的接入和消纳,加强光伏发电和用地环保政策的结合以及推动出台建筑上安装光伏的强制性国家标准。
在政策支持下,我国太阳能发电在过去快速 发展的基础上,未来十年仍将实现持续的高速发展,光伏发电 从规模上有望超过风电成为全国第三大电源。
04
风电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未来,风电方面或将迎来以下六个方面的政策助力:
一是更大力度推动风电规模化发展。坚持集中式与分散式并举、本地 消纳与外送消纳并举、陆上与海上并举,积极推进“三北”地 区陆上大型风电基地建设和规模化外送,加快推动近海规模化 发展、深远海示范化发展,大力推动中东部和南方地区生态友 好型分散式风电发展。
二是更大力度推进风电技术进步和产业 升级。着力推动降低风电成本,特别是海上风电成本,切实提 高风电市场竞争力,推动构建适应风电大规模发展的产业体系 和制造能力。
三是更大力度健全完善风电产业政策。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建立健全后平价时期风电开发建设运行管理 政策措施,保障风电企业合法权益,促进风电产业持续健康发 展。
四是更大力度促进风电消纳。推动构建适应高比例可再生 能源的新一代电力系统,切实提升系统消纳能力,优化完善可 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加大评价考核力度,调动各类市 场主体开发利用风电的积极性。
五是更大力度推动规划政策协同。加强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财税价格等部门的沟通衔接 和规划政策协同,推动降低非技术成本,实现风电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六是更大力度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建 立健全适应风电规模化发展的电网体制、价格机制、市场机制, 为风电跨越式发展、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条件。风电产业作为 清洁能源的重要力量之一,必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05
核电有序发展
核电是目前唯一可大规模替代煤电的基荷并具备一定负荷跟踪能力的电源,可靠近负荷中心布置,与新能源协调互补耦 合建设,
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有效选择,
有利于提高电网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增强电网抵御严重事故的能力,降低大面积停电的风险。
从国家核电发展政策看,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核电”,体现了鲜明的政策导向,行业前景预期良好。
“十四五”时期,预计我国核电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有望按照每年8台左右的建设规模和节奏推进。预计到2025年,我国核电在运装机规模将达到 7000 万千瓦左右,在建装机规模接近 4000 万千瓦。
到2035年,我国核电在运和在建装机容量将达到 2 亿千瓦左右,发电量约占全国发电量的10%左右。
06
提升能源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加快能源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攻关,推动绿色低碳技术重大突破,
加快能源全产业链数字化智能化升级,统筹推进补短板和锻长板,加快构筑支撑能源转型变革的先发优势。
增强能源科技创新能力,强化储能、氢能等前沿科技攻关。
开展新型储能关键技术集中攻关,加快实现储能核心技术自主化,推动储能成本持续下降和规模化应用,完善储能技术标准和管理体系,提升安全运行水平。
适度超前部署一批氢能项目,着力攻克可再生能源制氢和氢能储运、应用及燃料电池等核心技术,力争氢能全产业链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推动氢能技术发展和示范应用。加强前沿技术研究,加快推广应用减污降碳技术。
07
加快能源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
完善能源科技和产业创新体系。整合优化科技资源配置。
以国家战略性需求为导向推进创新体系优化组合,加强能源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构建能源领域国家实验室,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优化国家能源研发创新平台建设管理。
推进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业科研力量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深化军民科技协同创新。
16. 新能源未来趋势?
01
分布式发展
“十四五”时期,从我国能源发展的思路上,将改变过去主要依靠基地式大发展的路径,重点转向户用分布式发展,
形成大规模集中利用与分布式生产、就地消纳有机结合,分布式与 集中利用“两条腿”走路的格局。
分布式能源具有利用效率高、环境负面影响小、提高能源供应可靠性和经济效益好等特点,已成为世界能源技术重要发展方向。
分布式开发模式,既可实现电力就地消纳,避免弃风弃光,又能避免远距离电力传输,节省投资、减少输电损耗,
同时还能满足东部发达地区经济能源需求与消纳重心的匹配不均衡问题。
当前,在我国人口稠密、电力需求旺盛、用电价格较高的中东部地区,新能源分布式发电已具有较好的经济性,具备了较大规模应用的条件。
“十四 五”期间,光伏、风电、生物质能、地热能等能源系统的分布式应用、创新发展将成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内容。
02
建立以储能为核心的多能互补能源体系
在我国推进能源结构转型的过程中,单一能源品种的利用已受到多方掣肘,建设高效、灵活的综合能源体系将成为“十四 五”时期能源发展的重点。
然而,不同能源系统间往往存在差异,且系统中各类能源的供能彼此间容易出现缺乏协调、能源 利用率低等问题,亟需具有调峰调频、辅助服务等优势的储能 技术支撑。
通过风光水火储多能有效结合、发挥各类电源优势、取长补短、紧密互动,不但能够为新能源提供调峰调压电源,提升新能源发电消纳能力,增加新能源应用比重,缓解“弃风、 弃光、弃水”等问题
亦有利于降低火电等传统能源高污染、高耗能的程度,为优化能源结构、降低环境污染提供助力。
因此,大力发展以储能为核心的多能互补体系,将成为我国能源经济持续稳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03
光伏将迎来一个更快的发展速度
目前,一大批光伏产业项目和配套支持政策将陆续出台。
其中包括新能源基地示范工程行动计划,并考虑在三北、西南布局多个千万千瓦级的新能源基地
在各地推动建设一批百万千瓦级的光伏发电平价基地,因地制宜地建设一批农光互补、牧光互补等多模式的光伏发电项目。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不断完善光伏行业配套支持政策,继续完善可再生能源消纳权重考核制度和绿证交易制度,推动平价时代光伏定价政策出台, 做好与电力市场的衔接。
在保证项目基本收益的前提下,我国还将逐步有序推动新增光伏发电参与电力市场交易,推动新一代电力市场建设
确保大规模光伏发电的接入和消纳,加强光伏发电和用地环保政策的结合以及推动出台建筑上安装光伏的强制性国家标准。
在政策支持下,我国太阳能发电在过去快速 发展的基础上,未来十年仍将实现持续的高速发展,光伏发电 从规模上有望超过风电成为全国第三大电源。
04
风电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未来,风电方面或将迎来以下六个方面的政策助力:
一是更大力度推动风电规模化发展。坚持集中式与分散式并举、本地 消纳与外送消纳并举、陆上与海上并举,积极推进“三北”地 区陆上大型风电基地建设和规模化外送,加快推动近海规模化 发展、深远海示范化发展,大力推动中东部和南方地区生态友 好型分散式风电发展。
二是更大力度推进风电技术进步和产业 升级。着力推动降低风电成本,特别是海上风电成本,切实提 高风电市场竞争力,推动构建适应风电大规模发展的产业体系 和制造能力。
三是更大力度健全完善风电产业政策。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建立健全后平价时期风电开发建设运行管理 政策措施,保障风电企业合法权益,促进风电产业持续健康发 展。
四是更大力度促进风电消纳。推动构建适应高比例可再生 能源的新一代电力系统,切实提升系统消纳能力,优化完善可 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加大评价考核力度,调动各类市 场主体开发利用风电的积极性。
五是更大力度推动规划政策协同。加强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财税价格等部门的沟通衔接 和规划政策协同,推动降低非技术成本,实现风电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六是更大力度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建 立健全适应风电规模化发展的电网体制、价格机制、市场机制, 为风电跨越式发展、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条件。风电产业作为 清洁能源的重要力量之一,必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05
核电有序发展
核电是目前唯一可大规模替代煤电的基荷并具备一定负荷跟踪能力的电源,可靠近负荷中心布置,与新能源协调互补耦 合建设,
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有效选择,
有利于提高电网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增强电网抵御严重事故的能力,降低大面积停电的风险。
从国家核电发展政策看,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核电”,体现了鲜明的政策导向,行业前景预期良好。
“十四五”时期,预计我国核电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有望按照每年8台左右的建设规模和节奏推进。预计到2025年,我国核电在运装机规模将达到 7000 万千瓦左右,在建装机规模接近 4000 万千瓦。
到2035年,我国核电在运和在建装机容量将达到 2 亿千瓦左右,发电量约占全国发电量的10%左右。
06
提升能源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加快能源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攻关,推动绿色低碳技术重大突破,
加快能源全产业链数字化智能化升级,统筹推进补短板和锻长板,加快构筑支撑能源转型变革的先发优势。
增强能源科技创新能力,强化储能、氢能等前沿科技攻关。
开展新型储能关键技术集中攻关,加快实现储能核心技术自主化,推动储能成本持续下降和规模化应用,完善储能技术标准和管理体系,提升安全运行水平。
适度超前部署一批氢能项目,着力攻克可再生能源制氢和氢能储运、应用及燃料电池等核心技术,力争氢能全产业链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推动氢能技术发展和示范应用。加强前沿技术研究,加快推广应用减污降碳技术。
07
加快能源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
完善能源科技和产业创新体系。整合优化科技资源配置。
以国家战略性需求为导向推进创新体系优化组合,加强能源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构建能源领域国家实验室,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优化国家能源研发创新平台建设管理。
推进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业科研力量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深化军民科技协同创新。
17. 2022新能源汽车销量排行榜完整版?
2022的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排行榜完整为:
第一名则是当属这款新能源汽车广汽丰田凯美瑞,销量为285686辆。
第二名则是当属本田思域汽车累计销量为台185546台。
18. 2022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
4月23日,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国家发改委等四部委发布关于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
通知指出,综合技术进步、规模效应等因素,将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实施期限延长至2022年底。
未来三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将逐步平稳退坡,原则上2020 -2022年补贴标准分别在上一年基础上退坡10%、20%、30%。为加快公共交通等领域汽车电动化,城市公交、道路客运、出租(含网约车)、环卫、城市物流配送、邮政快递、民航机场以及党政机关公务领域符合要求的车辆,2020年补贴标准不退坡,2021-2022年补贴标准分别在上一年基础上退坡10%、20%。原则上每年补贴规模上限约200万辆。
这也就意味着,原计划在2020年完全退出的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政策将延长两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再迎利好。在业内看来,在此时延续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政策非常重要。一方面,201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出现了10年来的首次负增长;另一方面,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所有的车企目前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为了推动技术进步和新能源汽车从补贴时代过渡到市场化时代,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在未来两年仍将起到一定作用。
与此同时,2020年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的标准也正式出炉。
具体来看,2020年的补贴标准和2019年的标准相比退坡约为10%。2020年的财政补贴标准和2019年的标准有以下5个区别。
1.续航里程的门槛从250KM提高至300KM,补贴标准分别比去年减少了10%。
2.单车补贴补贴金额计算方式基本相同
2019年纯电动乘用车单车补贴金额为:纯电动乘用车单车补贴金额=Min{里程补贴标准,车辆带电量×550元}×电池系统能量密度调整系数×车辆能耗调整系数。
2020年纯电动乘用车单车补贴金额为:纯电动乘用车单车补贴金额=Min{里程补贴标准,车辆带电量×500元}×电池系统能量密度调整系数×车辆能耗调整系数。
3.能量密度指标不调整
通知指出,2020年,保持动力电池系统能量密度等技术指标不作调整,适度提高新能源汽车整车能耗、纯电动乘用车纯电续驶里程门槛。2021-2022年,原则上保持技术指标总体稳定。
4. 根据纯电动乘用车能耗水平设置调整系数
百公里耗电量比门槛提高 0%-10%的车型按 0.8 倍补贴,提高 10% -25%的车型按 1 倍补贴,提高 25%以上的车型按 1.1 倍补贴。
5.首次提出限价要求
2020年的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政策,第一次对乘用车的售价提出了要求:新能源乘用车的补贴前售价应在30万元以下。
这也就意味着,包括特斯拉以及奔驰、奥迪、宝马、保时捷等众多豪华品牌推出的多款纯电动乘用车,可能无法申请补贴。
不过,通知中提到,为鼓励“换电”新型商业模式发展,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换电模式”车辆不受此规定。蔚来在售车型的售价虽然超过了30万元,但其在售的车型均有换电版本。
和2019年一样,2020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实施也设立了长达3个月(4月23日——7月22日)的过渡期。过渡期期间,符合2019年技术指标要求但不符合2020年技术指标要求的销售上牌车辆,按照2019年对应标准的0.5倍补贴,符合2020年技术指标要求的销售上牌车辆按2020年标准补贴。补贴车辆限价规定过渡期后开始执行。
19. 2022新能源汽车销量排行榜完整版?
2022的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排行榜完整为:
第一名则是当属这款新能源汽车广汽丰田凯美瑞,销量为285686辆。
第二名则是当属本田思域汽车累计销量为台185546台。
20. 新能源未来趋势?
01
分布式发展
“十四五”时期,从我国能源发展的思路上,将改变过去主要依靠基地式大发展的路径,重点转向户用分布式发展,
形成大规模集中利用与分布式生产、就地消纳有机结合,分布式与 集中利用“两条腿”走路的格局。
分布式能源具有利用效率高、环境负面影响小、提高能源供应可靠性和经济效益好等特点,已成为世界能源技术重要发展方向。
分布式开发模式,既可实现电力就地消纳,避免弃风弃光,又能避免远距离电力传输,节省投资、减少输电损耗,
同时还能满足东部发达地区经济能源需求与消纳重心的匹配不均衡问题。
当前,在我国人口稠密、电力需求旺盛、用电价格较高的中东部地区,新能源分布式发电已具有较好的经济性,具备了较大规模应用的条件。
“十四 五”期间,光伏、风电、生物质能、地热能等能源系统的分布式应用、创新发展将成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内容。
02
建立以储能为核心的多能互补能源体系
在我国推进能源结构转型的过程中,单一能源品种的利用已受到多方掣肘,建设高效、灵活的综合能源体系将成为“十四 五”时期能源发展的重点。
然而,不同能源系统间往往存在差异,且系统中各类能源的供能彼此间容易出现缺乏协调、能源 利用率低等问题,亟需具有调峰调频、辅助服务等优势的储能 技术支撑。
通过风光水火储多能有效结合、发挥各类电源优势、取长补短、紧密互动,不但能够为新能源提供调峰调压电源,提升新能源发电消纳能力,增加新能源应用比重,缓解“弃风、 弃光、弃水”等问题
亦有利于降低火电等传统能源高污染、高耗能的程度,为优化能源结构、降低环境污染提供助力。
因此,大力发展以储能为核心的多能互补体系,将成为我国能源经济持续稳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03
光伏将迎来一个更快的发展速度
目前,一大批光伏产业项目和配套支持政策将陆续出台。
其中包括新能源基地示范工程行动计划,并考虑在三北、西南布局多个千万千瓦级的新能源基地
在各地推动建设一批百万千瓦级的光伏发电平价基地,因地制宜地建设一批农光互补、牧光互补等多模式的光伏发电项目。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不断完善光伏行业配套支持政策,继续完善可再生能源消纳权重考核制度和绿证交易制度,推动平价时代光伏定价政策出台, 做好与电力市场的衔接。
在保证项目基本收益的前提下,我国还将逐步有序推动新增光伏发电参与电力市场交易,推动新一代电力市场建设
确保大规模光伏发电的接入和消纳,加强光伏发电和用地环保政策的结合以及推动出台建筑上安装光伏的强制性国家标准。
在政策支持下,我国太阳能发电在过去快速 发展的基础上,未来十年仍将实现持续的高速发展,光伏发电 从规模上有望超过风电成为全国第三大电源。
04
风电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未来,风电方面或将迎来以下六个方面的政策助力:
一是更大力度推动风电规模化发展。坚持集中式与分散式并举、本地 消纳与外送消纳并举、陆上与海上并举,积极推进“三北”地 区陆上大型风电基地建设和规模化外送,加快推动近海规模化 发展、深远海示范化发展,大力推动中东部和南方地区生态友 好型分散式风电发展。
二是更大力度推进风电技术进步和产业 升级。着力推动降低风电成本,特别是海上风电成本,切实提 高风电市场竞争力,推动构建适应风电大规模发展的产业体系 和制造能力。
三是更大力度健全完善风电产业政策。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建立健全后平价时期风电开发建设运行管理 政策措施,保障风电企业合法权益,促进风电产业持续健康发 展。
四是更大力度促进风电消纳。推动构建适应高比例可再生 能源的新一代电力系统,切实提升系统消纳能力,优化完善可 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加大评价考核力度,调动各类市 场主体开发利用风电的积极性。
五是更大力度推动规划政策协同。加强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财税价格等部门的沟通衔接 和规划政策协同,推动降低非技术成本,实现风电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六是更大力度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建 立健全适应风电规模化发展的电网体制、价格机制、市场机制, 为风电跨越式发展、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条件。风电产业作为 清洁能源的重要力量之一,必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05
核电有序发展
核电是目前唯一可大规模替代煤电的基荷并具备一定负荷跟踪能力的电源,可靠近负荷中心布置,与新能源协调互补耦 合建设,
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有效选择,
有利于提高电网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增强电网抵御严重事故的能力,降低大面积停电的风险。
从国家核电发展政策看,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核电”,体现了鲜明的政策导向,行业前景预期良好。
“十四五”时期,预计我国核电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有望按照每年8台左右的建设规模和节奏推进。预计到2025年,我国核电在运装机规模将达到 7000 万千瓦左右,在建装机规模接近 4000 万千瓦。
到2035年,我国核电在运和在建装机容量将达到 2 亿千瓦左右,发电量约占全国发电量的10%左右。
06
提升能源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加快能源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攻关,推动绿色低碳技术重大突破,
加快能源全产业链数字化智能化升级,统筹推进补短板和锻长板,加快构筑支撑能源转型变革的先发优势。
增强能源科技创新能力,强化储能、氢能等前沿科技攻关。
开展新型储能关键技术集中攻关,加快实现储能核心技术自主化,推动储能成本持续下降和规模化应用,完善储能技术标准和管理体系,提升安全运行水平。
适度超前部署一批氢能项目,着力攻克可再生能源制氢和氢能储运、应用及燃料电池等核心技术,力争氢能全产业链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推动氢能技术发展和示范应用。加强前沿技术研究,加快推广应用减污降碳技术。
07
加快能源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
完善能源科技和产业创新体系。整合优化科技资源配置。
以国家战略性需求为导向推进创新体系优化组合,加强能源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构建能源领域国家实验室,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优化国家能源研发创新平台建设管理。
推进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业科研力量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深化军民科技协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