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产业的作用?(绿色产业包括哪些内容?)
绿色产业的作用?
绿色产业的发展和绿色产业体系的构建,为城市培育新的经济增长动能,推动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通过绿色技术变革有效降低资源消耗强度和环境污染排放强度,并加快城市产业空间的功能转型,最终实现城市经济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
绿色产业包括哪些内容?
1、绿色经济产业:无污染的产业,就是绿色经济产业。
2、比如太阳能发电,风能、水能的利用,这都是绿色产业。
3、还有农业方面,无污染的农业作物的生产,都属于绿色产业。
4、此外,IT产业、艺术领域的产业方面,也都没有什么污染,皆属于绿色经济产业。
云南出名民族绿色产业?
云南省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了解到,我省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取得了显著成效。2019年,全省茶叶、花卉、蔬菜、水果、坚果等8个重点产业综合产值5780亿元。
云茶税收全国第一。2019年,全省茶叶面积676万亩、产量43.1万吨、综合产值936亿元,茶叶精深加工水平全国领先。据介绍,云南省“10大名茶”企业缴纳税收占全省茶企缴纳总额的60%以上,其中“大益”品牌贡献税收2.94亿元。普洱茶占云茶产业半壁江山,电商销售量远高于其他类别产品。
坚果面积和产量均居全球第一。2019年,全省核桃种植面积4300万亩、产量120万吨,分别占全国总量的35.8%、28.7%,面积和产量均居全球第一。全省澳洲坚果种植面积330万亩、产量4.68万吨,成为全球第一大澳洲坚果种植区和生产区。
鲜切花产量占全国产量的50%以上。2019年,全省花卉种植面积175.7万亩、鲜切花产量139.7亿枝、综合产值751.7亿元。斗南花卉市场交易量达80亿枝、交易额达85亿元,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大花卉交易中心。
云菜出口45个国家和地区。2019年,全省蔬菜种植面积1789.6万亩、产量2445万吨,绿色生态云菜销往北京、上海等150余个大中城市。云菜出口45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额14.92亿美元。
云果成为农业领域第一大出口创汇产业。2019年,全省水果种植面积1015万亩、产量897万吨、综合产值546亿元。2019年水果出口额21.3亿美元,占全省农产品出口额的45%,成为农业领域第一大出口创汇产业。
云咖品牌打造已在逆境中起步。2019年,全省咖啡种植面积156.7万亩、产量14.6万吨、综合产值达318亿元。普洱、临沧、保山等咖啡主产州(市)持续优化布局,提高标准化种植水平,精品咖啡种植、加工、三产融合和市场拓展、品牌打造已在逆境中起步。
三七等10余种滇产中药材占全国市场一半份额。2019年,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872.7万亩、产量95万吨,综合产值1071.1亿元,种植面积和产量连续三年稳居全国第一。三七、天麻、灯盏花、滇重楼等10余种滇产药材占全国中药材市场份额半壁江山。
肉牛产业稳步健康发展。2019年,全省牛存栏827.9万头、出栏326.4万头、肉产量39万吨,肉牛存栏、出栏和肉产量分别居全国第2位、第4位、第7位。听牧牛肉、爱伲牛肉、谷多牛肉等企业品牌正在加速走向全国。
绿色产业的作用?
绿色产业的发展和绿色产业体系的构建,为城市培育新的经济增长动能,推动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通过绿色技术变革有效降低资源消耗强度和环境污染排放强度,并加快城市产业空间的功能转型,最终实现城市经济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
绿色产业包括哪些内容?
1、绿色经济产业:无污染的产业,就是绿色经济产业。
2、比如太阳能发电,风能、水能的利用,这都是绿色产业。
3、还有农业方面,无污染的农业作物的生产,都属于绿色产业。
4、此外,IT产业、艺术领域的产业方面,也都没有什么污染,皆属于绿色经济产业。
绿色产业有什么?
绿色产业指的是以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为原则来开发、生产和使用产品和服务的经济模式。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减少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同时保护自然资源、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绿色产业包括再生能源、新能源开发、生态养殖业、环境整治、节能环保装备、水资源利用、固体废物处理等行业。
绿色产业有什么?
绿色产业指的是以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为原则来开发、生产和使用产品和服务的经济模式。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减少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同时保护自然资源、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绿色产业包括再生能源、新能源开发、生态养殖业、环境整治、节能环保装备、水资源利用、固体废物处理等行业。
绿色产业包括哪些内容?
绿色产业原本是指无污染植物的种植 、加工和利用 ,现在已扩展到所有的无公害无污染的以天然为本色的产业 , 从狭义的角度是指与环境保护相关的产业,从广义的角度是指各种对环境友好的产业,它涵盖了绿色农业 、绿色工业 、环保工业、绿色服务业等。
云南出名民族绿色产业?
云南省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了解到,我省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取得了显著成效。2019年,全省茶叶、花卉、蔬菜、水果、坚果等8个重点产业综合产值5780亿元。
云茶税收全国第一。2019年,全省茶叶面积676万亩、产量43.1万吨、综合产值936亿元,茶叶精深加工水平全国领先。据介绍,云南省“10大名茶”企业缴纳税收占全省茶企缴纳总额的60%以上,其中“大益”品牌贡献税收2.94亿元。普洱茶占云茶产业半壁江山,电商销售量远高于其他类别产品。
坚果面积和产量均居全球第一。2019年,全省核桃种植面积4300万亩、产量120万吨,分别占全国总量的35.8%、28.7%,面积和产量均居全球第一。全省澳洲坚果种植面积330万亩、产量4.68万吨,成为全球第一大澳洲坚果种植区和生产区。
鲜切花产量占全国产量的50%以上。2019年,全省花卉种植面积175.7万亩、鲜切花产量139.7亿枝、综合产值751.7亿元。斗南花卉市场交易量达80亿枝、交易额达85亿元,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大花卉交易中心。
云菜出口45个国家和地区。2019年,全省蔬菜种植面积1789.6万亩、产量2445万吨,绿色生态云菜销往北京、上海等150余个大中城市。云菜出口45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额14.92亿美元。
云果成为农业领域第一大出口创汇产业。2019年,全省水果种植面积1015万亩、产量897万吨、综合产值546亿元。2019年水果出口额21.3亿美元,占全省农产品出口额的45%,成为农业领域第一大出口创汇产业。
云咖品牌打造已在逆境中起步。2019年,全省咖啡种植面积156.7万亩、产量14.6万吨、综合产值达318亿元。普洱、临沧、保山等咖啡主产州(市)持续优化布局,提高标准化种植水平,精品咖啡种植、加工、三产融合和市场拓展、品牌打造已在逆境中起步。
三七等10余种滇产中药材占全国市场一半份额。2019年,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872.7万亩、产量95万吨,综合产值1071.1亿元,种植面积和产量连续三年稳居全国第一。三七、天麻、灯盏花、滇重楼等10余种滇产药材占全国中药材市场份额半壁江山。
肉牛产业稳步健康发展。2019年,全省牛存栏827.9万头、出栏326.4万头、肉产量39万吨,肉牛存栏、出栏和肉产量分别居全国第2位、第4位、第7位。听牧牛肉、爱伲牛肉、谷多牛肉等企业品牌正在加速走向全国。
绿色产业联盟是什么?
全国绿色产业发展联盟是一个促进国内绿色产业健康发展的团体。
绿色产业联盟是什么?
全国绿色产业发展联盟是一个促进国内绿色产业健康发展的团体。
绿色产业联盟是什么?
全国绿色产业发展联盟是一个促进国内绿色产业健康发展的团体。
绿色产业联盟是什么?
全国绿色产业发展联盟是一个促进国内绿色产业健康发展的团体。
绿色产业包括哪些内容?
1、绿色经济产业:无污染的产业,就是绿色经济产业。
2、比如太阳能发电,风能、水能的利用,这都是绿色产业。
3、还有农业方面,无污染的农业作物的生产,都属于绿色产业。
4、此外,IT产业、艺术领域的产业方面,也都没有什么污染,皆属于绿色经济产业。
云南出名民族绿色产业?
云南省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了解到,我省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取得了显著成效。2019年,全省茶叶、花卉、蔬菜、水果、坚果等8个重点产业综合产值5780亿元。
云茶税收全国第一。2019年,全省茶叶面积676万亩、产量43.1万吨、综合产值936亿元,茶叶精深加工水平全国领先。据介绍,云南省“10大名茶”企业缴纳税收占全省茶企缴纳总额的60%以上,其中“大益”品牌贡献税收2.94亿元。普洱茶占云茶产业半壁江山,电商销售量远高于其他类别产品。
坚果面积和产量均居全球第一。2019年,全省核桃种植面积4300万亩、产量120万吨,分别占全国总量的35.8%、28.7%,面积和产量均居全球第一。全省澳洲坚果种植面积330万亩、产量4.68万吨,成为全球第一大澳洲坚果种植区和生产区。
鲜切花产量占全国产量的50%以上。2019年,全省花卉种植面积175.7万亩、鲜切花产量139.7亿枝、综合产值751.7亿元。斗南花卉市场交易量达80亿枝、交易额达85亿元,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大花卉交易中心。
云菜出口45个国家和地区。2019年,全省蔬菜种植面积1789.6万亩、产量2445万吨,绿色生态云菜销往北京、上海等150余个大中城市。云菜出口45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额14.92亿美元。
云果成为农业领域第一大出口创汇产业。2019年,全省水果种植面积1015万亩、产量897万吨、综合产值546亿元。2019年水果出口额21.3亿美元,占全省农产品出口额的45%,成为农业领域第一大出口创汇产业。
云咖品牌打造已在逆境中起步。2019年,全省咖啡种植面积156.7万亩、产量14.6万吨、综合产值达318亿元。普洱、临沧、保山等咖啡主产州(市)持续优化布局,提高标准化种植水平,精品咖啡种植、加工、三产融合和市场拓展、品牌打造已在逆境中起步。
三七等10余种滇产中药材占全国市场一半份额。2019年,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872.7万亩、产量95万吨,综合产值1071.1亿元,种植面积和产量连续三年稳居全国第一。三七、天麻、灯盏花、滇重楼等10余种滇产药材占全国中药材市场份额半壁江山。
肉牛产业稳步健康发展。2019年,全省牛存栏827.9万头、出栏326.4万头、肉产量39万吨,肉牛存栏、出栏和肉产量分别居全国第2位、第4位、第7位。听牧牛肉、爱伲牛肉、谷多牛肉等企业品牌正在加速走向全国。
绿色产业的作用?
绿色产业的发展和绿色产业体系的构建,为城市培育新的经济增长动能,推动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通过绿色技术变革有效降低资源消耗强度和环境污染排放强度,并加快城市产业空间的功能转型,最终实现城市经济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
绿色产业包括哪些内容?
绿色产业原本是指无污染植物的种植 、加工和利用 ,现在已扩展到所有的无公害无污染的以天然为本色的产业 , 从狭义的角度是指与环境保护相关的产业,从广义的角度是指各种对环境友好的产业,它涵盖了绿色农业 、绿色工业 、环保工业、绿色服务业等。
绿色产业的作用?
绿色产业的发展和绿色产业体系的构建,为城市培育新的经济增长动能,推动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通过绿色技术变革有效降低资源消耗强度和环境污染排放强度,并加快城市产业空间的功能转型,最终实现城市经济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
绿色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趋势一:绿色低碳引领发展,能源结构优化提速。
2020年9月,在联合国大会上,我国宣布了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宏伟目标。优化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将成为“十四五”期间推进工业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一方面,能源消费将保持低增速和低增量发展态势。煤化工等高碳排放项目将加速收紧,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幅有望超过20%,清洁能源将成为能源消费增量主体。目前,我国太阳能、风能、水能可开发量分别超过100亿千瓦、35亿千瓦、6亿千瓦,供给量充足但利用率较低等问题突出。
我们预计,“十四五”期间,储能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将加速,解决能源并网、能源消纳等关键技术,为加快优化能源结构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产业结构升级将加快能源结构高频次和高标准调整步伐。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将降低碳排放强度,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到碳排放峰值。以高经济效益、低能源消耗为主线的产业结构优化将成为各地“十四五”规划的重点,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趋势二:绿色制造水平提升,进一步推动绿色工厂和绿色园区建设。“十三五”时期,我国绿色制造体系建设任务基本完成,但电器电子、石油化工、汽车制造、机械装备、钢铁冶炼等高能耗、重污染行业仍存在产品全生命周期理念渗透率不足、绿色制造体系标准建设不完善、绿色制造核心环节存在瓶颈等问题。因此,加强核心关键技术攻关,构建更加完善的绿色制造技术体系,将成为“十四五”时期我国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
进一步看,重点行业企业和工业园区仍是“十四五”时期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的主体,在绿色工厂创建过程中,提高清洁生产技术水平、改善末端治理效果、提升污染物资源化和无害化利用程度;以及在绿色园区创建过程中,提高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和能源梯级利用率、推动提升园区数字化和智慧化管理水平仍将是“十四五”时期全面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迫切需要突破的重点和难点。
趋势三:绿色制造加快推进协同融合,新型业态不断涌现。近年来,人工智能、纳米新材料、大数据等前沿技术的不断创新和突破,为我国节能环保技术创新发展带来诸多机遇。以水处理为例,通过定向培养高效脱氮除磷微生物菌种、采用抗污染的分离膜材料等行业间协同融合手段,大幅提升了水处理效率和效果。
通过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相融合,更是催生了智慧环保等新业态,解决了环境及污染信息全面感知、环保数据高速传输,以及应急事件智能决策等传统环保工作痛点,使得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创新。2020年我国智慧环保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840亿元,相比2015年增长了165%。
“十四五”期间,打破各行业间的应用壁垒,实现多领域协同融合将成为提升节能环保技术水平的重要路径,也将成为环保企业优化环保装备产品结构、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式。我们预计,随着物联网、云计算、遥感监测、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挖掘与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创新以及行业间协同融合的持续深入,智慧节能、物联环保等节能环保新型服务业态将不断涌现。
趋势四:面向防疫功能的环保新业态潜力将进一步释放。“十四五”期间,以下四个涉疫领域将迎来质变和快速发展。
一是环卫及消杀将向智能化发展,例如大连甘井子区疫情期间开展智能垃圾分类及消杀试点工作,可在无人值守情况下实现垃圾减量14%。
二是危废处理将向集中化发展,以目前的产生量和处理能力估算,预计到2022年,全年危废产生量将达到1亿万吨,处理能力缺口超过2000万吨,包括医废在内的危废处理能力提升刻不容缓。
三是环境应急监测将向精准化发展,2020年环境监测市场规模同比增长25%,远高于前三年增长速度均值16%,预计到2025年精密环境监测设备市场规模将达到2400亿元。
四是室内空气净化将向专业化发展,预计到2025年,室内空气净化行业市场规模将达2000亿元,其中,医疗场所专用的高精度专业化净化设备市场规模将达600亿元。
趋势五:行业集聚持续增强,“专精特优”成中小企业发展方向。
目前,我国节能环保行业的集中度较欧美等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据统计,营收超百亿元的企业数量,美国有26家,我国有10家;固废行业CR3企业市场占比,美国达49.6%,我国仅7.8%;水处理行业CR3企业市场占比,美国达17.2%,我国仅8.1%。
我国节能环保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一方面,将技术、产品与服务相集成的节能环保业务综合服务模式可以快速增强企业技术实力和资本运作能力,促进中小企业以集团合作的方式规范发展,提高我国大型企业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
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忽视全国90%的节能环保企业都是中小企业的现实。“十四五”期间,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增强,行业整体竞争力得到提升,拥有核心技术的中小企业更加趋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中小企业专业化生产和协作配套能力将进一步提高,集成化与差异化相结合将助推我国节能环保产业良性发展。
趋势六:节能环保市场结构迎来重大变革调整。工业节能方面,“十三五”末,我国节能工程综合服务市场规模约2.0万亿元,占工业节能市场比例约为45.5%。“十四五”期间,高效节能技术的持续研发与突破将促使传统生产过程升级,包括变频控制技术、能量系统优化技术等高效节能技术将广泛融入到工业生产中,高效电机、余热余压利用等工业节能细分市场份额将逐步扩大。
环保方面,“十三五”时期,水处理和固废处理始终占据我国环保市场前两位,约为40.0%和35.0%“十四五”期间,随着国家加大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修复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力度,以及陆续启动重点区域污染防治专项行动,环保市场将进一步向专业化、细分化调整,危废处理、环境修复和环境监测等新兴领域市场空间将加速释放,有望成为引领高附加值环节和推动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
云南出名民族绿色产业?
云南省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了解到,我省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取得了显著成效。2019年,全省茶叶、花卉、蔬菜、水果、坚果等8个重点产业综合产值5780亿元。
云茶税收全国第一。2019年,全省茶叶面积676万亩、产量43.1万吨、综合产值936亿元,茶叶精深加工水平全国领先。据介绍,云南省“10大名茶”企业缴纳税收占全省茶企缴纳总额的60%以上,其中“大益”品牌贡献税收2.94亿元。普洱茶占云茶产业半壁江山,电商销售量远高于其他类别产品。
坚果面积和产量均居全球第一。2019年,全省核桃种植面积4300万亩、产量120万吨,分别占全国总量的35.8%、28.7%,面积和产量均居全球第一。全省澳洲坚果种植面积330万亩、产量4.68万吨,成为全球第一大澳洲坚果种植区和生产区。
鲜切花产量占全国产量的50%以上。2019年,全省花卉种植面积175.7万亩、鲜切花产量139.7亿枝、综合产值751.7亿元。斗南花卉市场交易量达80亿枝、交易额达85亿元,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大花卉交易中心。
云菜出口45个国家和地区。2019年,全省蔬菜种植面积1789.6万亩、产量2445万吨,绿色生态云菜销往北京、上海等150余个大中城市。云菜出口45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额14.92亿美元。
云果成为农业领域第一大出口创汇产业。2019年,全省水果种植面积1015万亩、产量897万吨、综合产值546亿元。2019年水果出口额21.3亿美元,占全省农产品出口额的45%,成为农业领域第一大出口创汇产业。
云咖品牌打造已在逆境中起步。2019年,全省咖啡种植面积156.7万亩、产量14.6万吨、综合产值达318亿元。普洱、临沧、保山等咖啡主产州(市)持续优化布局,提高标准化种植水平,精品咖啡种植、加工、三产融合和市场拓展、品牌打造已在逆境中起步。
三七等10余种滇产中药材占全国市场一半份额。2019年,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872.7万亩、产量95万吨,综合产值1071.1亿元,种植面积和产量连续三年稳居全国第一。三七、天麻、灯盏花、滇重楼等10余种滇产药材占全国中药材市场份额半壁江山。
肉牛产业稳步健康发展。2019年,全省牛存栏827.9万头、出栏326.4万头、肉产量39万吨,肉牛存栏、出栏和肉产量分别居全国第2位、第4位、第7位。听牧牛肉、爱伲牛肉、谷多牛肉等企业品牌正在加速走向全国。
绿色产业包括哪些内容?
绿色产业原本是指无污染植物的种植 、加工和利用 ,现在已扩展到所有的无公害无污染的以天然为本色的产业 , 从狭义的角度是指与环境保护相关的产业,从广义的角度是指各种对环境友好的产业,它涵盖了绿色农业 、绿色工业 、环保工业、绿色服务业等。
绿色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趋势一:绿色低碳引领发展,能源结构优化提速。
2020年9月,在联合国大会上,我国宣布了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宏伟目标。优化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将成为“十四五”期间推进工业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一方面,能源消费将保持低增速和低增量发展态势。煤化工等高碳排放项目将加速收紧,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幅有望超过20%,清洁能源将成为能源消费增量主体。目前,我国太阳能、风能、水能可开发量分别超过100亿千瓦、35亿千瓦、6亿千瓦,供给量充足但利用率较低等问题突出。
我们预计,“十四五”期间,储能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将加速,解决能源并网、能源消纳等关键技术,为加快优化能源结构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产业结构升级将加快能源结构高频次和高标准调整步伐。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将降低碳排放强度,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到碳排放峰值。以高经济效益、低能源消耗为主线的产业结构优化将成为各地“十四五”规划的重点,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趋势二:绿色制造水平提升,进一步推动绿色工厂和绿色园区建设。“十三五”时期,我国绿色制造体系建设任务基本完成,但电器电子、石油化工、汽车制造、机械装备、钢铁冶炼等高能耗、重污染行业仍存在产品全生命周期理念渗透率不足、绿色制造体系标准建设不完善、绿色制造核心环节存在瓶颈等问题。因此,加强核心关键技术攻关,构建更加完善的绿色制造技术体系,将成为“十四五”时期我国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
进一步看,重点行业企业和工业园区仍是“十四五”时期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的主体,在绿色工厂创建过程中,提高清洁生产技术水平、改善末端治理效果、提升污染物资源化和无害化利用程度;以及在绿色园区创建过程中,提高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和能源梯级利用率、推动提升园区数字化和智慧化管理水平仍将是“十四五”时期全面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迫切需要突破的重点和难点。
趋势三:绿色制造加快推进协同融合,新型业态不断涌现。近年来,人工智能、纳米新材料、大数据等前沿技术的不断创新和突破,为我国节能环保技术创新发展带来诸多机遇。以水处理为例,通过定向培养高效脱氮除磷微生物菌种、采用抗污染的分离膜材料等行业间协同融合手段,大幅提升了水处理效率和效果。
通过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相融合,更是催生了智慧环保等新业态,解决了环境及污染信息全面感知、环保数据高速传输,以及应急事件智能决策等传统环保工作痛点,使得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创新。2020年我国智慧环保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840亿元,相比2015年增长了165%。
“十四五”期间,打破各行业间的应用壁垒,实现多领域协同融合将成为提升节能环保技术水平的重要路径,也将成为环保企业优化环保装备产品结构、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式。我们预计,随着物联网、云计算、遥感监测、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挖掘与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创新以及行业间协同融合的持续深入,智慧节能、物联环保等节能环保新型服务业态将不断涌现。
趋势四:面向防疫功能的环保新业态潜力将进一步释放。“十四五”期间,以下四个涉疫领域将迎来质变和快速发展。
一是环卫及消杀将向智能化发展,例如大连甘井子区疫情期间开展智能垃圾分类及消杀试点工作,可在无人值守情况下实现垃圾减量14%。
二是危废处理将向集中化发展,以目前的产生量和处理能力估算,预计到2022年,全年危废产生量将达到1亿万吨,处理能力缺口超过2000万吨,包括医废在内的危废处理能力提升刻不容缓。
三是环境应急监测将向精准化发展,2020年环境监测市场规模同比增长25%,远高于前三年增长速度均值16%,预计到2025年精密环境监测设备市场规模将达到2400亿元。
四是室内空气净化将向专业化发展,预计到2025年,室内空气净化行业市场规模将达2000亿元,其中,医疗场所专用的高精度专业化净化设备市场规模将达600亿元。
趋势五:行业集聚持续增强,“专精特优”成中小企业发展方向。
目前,我国节能环保行业的集中度较欧美等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据统计,营收超百亿元的企业数量,美国有26家,我国有10家;固废行业CR3企业市场占比,美国达49.6%,我国仅7.8%;水处理行业CR3企业市场占比,美国达17.2%,我国仅8.1%。
我国节能环保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一方面,将技术、产品与服务相集成的节能环保业务综合服务模式可以快速增强企业技术实力和资本运作能力,促进中小企业以集团合作的方式规范发展,提高我国大型企业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
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忽视全国90%的节能环保企业都是中小企业的现实。“十四五”期间,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增强,行业整体竞争力得到提升,拥有核心技术的中小企业更加趋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中小企业专业化生产和协作配套能力将进一步提高,集成化与差异化相结合将助推我国节能环保产业良性发展。
趋势六:节能环保市场结构迎来重大变革调整。工业节能方面,“十三五”末,我国节能工程综合服务市场规模约2.0万亿元,占工业节能市场比例约为45.5%。“十四五”期间,高效节能技术的持续研发与突破将促使传统生产过程升级,包括变频控制技术、能量系统优化技术等高效节能技术将广泛融入到工业生产中,高效电机、余热余压利用等工业节能细分市场份额将逐步扩大。
环保方面,“十三五”时期,水处理和固废处理始终占据我国环保市场前两位,约为40.0%和35.0%“十四五”期间,随着国家加大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修复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力度,以及陆续启动重点区域污染防治专项行动,环保市场将进一步向专业化、细分化调整,危废处理、环境修复和环境监测等新兴领域市场空间将加速释放,有望成为引领高附加值环节和推动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
绿色产业有什么?
绿色产业指的是以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为原则来开发、生产和使用产品和服务的经济模式。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减少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同时保护自然资源、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绿色产业包括再生能源、新能源开发、生态养殖业、环境整治、节能环保装备、水资源利用、固体废物处理等行业。
绿色产业包括哪些内容?
绿色产业原本是指无污染植物的种植 、加工和利用 ,现在已扩展到所有的无公害无污染的以天然为本色的产业 , 从狭义的角度是指与环境保护相关的产业,从广义的角度是指各种对环境友好的产业,它涵盖了绿色农业 、绿色工业 、环保工业、绿色服务业等。
绿色产业有什么?
绿色产业指的是以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为原则来开发、生产和使用产品和服务的经济模式。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减少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同时保护自然资源、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绿色产业包括再生能源、新能源开发、生态养殖业、环境整治、节能环保装备、水资源利用、固体废物处理等行业。
绿色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趋势一:绿色低碳引领发展,能源结构优化提速。
2020年9月,在联合国大会上,我国宣布了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宏伟目标。优化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将成为“十四五”期间推进工业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一方面,能源消费将保持低增速和低增量发展态势。煤化工等高碳排放项目将加速收紧,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幅有望超过20%,清洁能源将成为能源消费增量主体。目前,我国太阳能、风能、水能可开发量分别超过100亿千瓦、35亿千瓦、6亿千瓦,供给量充足但利用率较低等问题突出。
我们预计,“十四五”期间,储能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将加速,解决能源并网、能源消纳等关键技术,为加快优化能源结构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产业结构升级将加快能源结构高频次和高标准调整步伐。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将降低碳排放强度,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到碳排放峰值。以高经济效益、低能源消耗为主线的产业结构优化将成为各地“十四五”规划的重点,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趋势二:绿色制造水平提升,进一步推动绿色工厂和绿色园区建设。“十三五”时期,我国绿色制造体系建设任务基本完成,但电器电子、石油化工、汽车制造、机械装备、钢铁冶炼等高能耗、重污染行业仍存在产品全生命周期理念渗透率不足、绿色制造体系标准建设不完善、绿色制造核心环节存在瓶颈等问题。因此,加强核心关键技术攻关,构建更加完善的绿色制造技术体系,将成为“十四五”时期我国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
进一步看,重点行业企业和工业园区仍是“十四五”时期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的主体,在绿色工厂创建过程中,提高清洁生产技术水平、改善末端治理效果、提升污染物资源化和无害化利用程度;以及在绿色园区创建过程中,提高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和能源梯级利用率、推动提升园区数字化和智慧化管理水平仍将是“十四五”时期全面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迫切需要突破的重点和难点。
趋势三:绿色制造加快推进协同融合,新型业态不断涌现。近年来,人工智能、纳米新材料、大数据等前沿技术的不断创新和突破,为我国节能环保技术创新发展带来诸多机遇。以水处理为例,通过定向培养高效脱氮除磷微生物菌种、采用抗污染的分离膜材料等行业间协同融合手段,大幅提升了水处理效率和效果。
通过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相融合,更是催生了智慧环保等新业态,解决了环境及污染信息全面感知、环保数据高速传输,以及应急事件智能决策等传统环保工作痛点,使得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创新。2020年我国智慧环保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840亿元,相比2015年增长了165%。
“十四五”期间,打破各行业间的应用壁垒,实现多领域协同融合将成为提升节能环保技术水平的重要路径,也将成为环保企业优化环保装备产品结构、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式。我们预计,随着物联网、云计算、遥感监测、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挖掘与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创新以及行业间协同融合的持续深入,智慧节能、物联环保等节能环保新型服务业态将不断涌现。
趋势四:面向防疫功能的环保新业态潜力将进一步释放。“十四五”期间,以下四个涉疫领域将迎来质变和快速发展。
一是环卫及消杀将向智能化发展,例如大连甘井子区疫情期间开展智能垃圾分类及消杀试点工作,可在无人值守情况下实现垃圾减量14%。
二是危废处理将向集中化发展,以目前的产生量和处理能力估算,预计到2022年,全年危废产生量将达到1亿万吨,处理能力缺口超过2000万吨,包括医废在内的危废处理能力提升刻不容缓。
三是环境应急监测将向精准化发展,2020年环境监测市场规模同比增长25%,远高于前三年增长速度均值16%,预计到2025年精密环境监测设备市场规模将达到2400亿元。
四是室内空气净化将向专业化发展,预计到2025年,室内空气净化行业市场规模将达2000亿元,其中,医疗场所专用的高精度专业化净化设备市场规模将达600亿元。
趋势五:行业集聚持续增强,“专精特优”成中小企业发展方向。
目前,我国节能环保行业的集中度较欧美等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据统计,营收超百亿元的企业数量,美国有26家,我国有10家;固废行业CR3企业市场占比,美国达49.6%,我国仅7.8%;水处理行业CR3企业市场占比,美国达17.2%,我国仅8.1%。
我国节能环保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一方面,将技术、产品与服务相集成的节能环保业务综合服务模式可以快速增强企业技术实力和资本运作能力,促进中小企业以集团合作的方式规范发展,提高我国大型企业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
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忽视全国90%的节能环保企业都是中小企业的现实。“十四五”期间,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增强,行业整体竞争力得到提升,拥有核心技术的中小企业更加趋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中小企业专业化生产和协作配套能力将进一步提高,集成化与差异化相结合将助推我国节能环保产业良性发展。
趋势六:节能环保市场结构迎来重大变革调整。工业节能方面,“十三五”末,我国节能工程综合服务市场规模约2.0万亿元,占工业节能市场比例约为45.5%。“十四五”期间,高效节能技术的持续研发与突破将促使传统生产过程升级,包括变频控制技术、能量系统优化技术等高效节能技术将广泛融入到工业生产中,高效电机、余热余压利用等工业节能细分市场份额将逐步扩大。
环保方面,“十三五”时期,水处理和固废处理始终占据我国环保市场前两位,约为40.0%和35.0%“十四五”期间,随着国家加大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修复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力度,以及陆续启动重点区域污染防治专项行动,环保市场将进一步向专业化、细分化调整,危废处理、环境修复和环境监测等新兴领域市场空间将加速释放,有望成为引领高附加值环节和推动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
绿色产业包括哪些内容?
1、绿色经济产业:无污染的产业,就是绿色经济产业。
2、比如太阳能发电,风能、水能的利用,这都是绿色产业。
3、还有农业方面,无污染的农业作物的生产,都属于绿色产业。
4、此外,IT产业、艺术领域的产业方面,也都没有什么污染,皆属于绿色经济产业。
绿色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趋势一:绿色低碳引领发展,能源结构优化提速。
2020年9月,在联合国大会上,我国宣布了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宏伟目标。优化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将成为“十四五”期间推进工业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一方面,能源消费将保持低增速和低增量发展态势。煤化工等高碳排放项目将加速收紧,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幅有望超过20%,清洁能源将成为能源消费增量主体。目前,我国太阳能、风能、水能可开发量分别超过100亿千瓦、35亿千瓦、6亿千瓦,供给量充足但利用率较低等问题突出。
我们预计,“十四五”期间,储能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将加速,解决能源并网、能源消纳等关键技术,为加快优化能源结构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产业结构升级将加快能源结构高频次和高标准调整步伐。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将降低碳排放强度,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到碳排放峰值。以高经济效益、低能源消耗为主线的产业结构优化将成为各地“十四五”规划的重点,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趋势二:绿色制造水平提升,进一步推动绿色工厂和绿色园区建设。“十三五”时期,我国绿色制造体系建设任务基本完成,但电器电子、石油化工、汽车制造、机械装备、钢铁冶炼等高能耗、重污染行业仍存在产品全生命周期理念渗透率不足、绿色制造体系标准建设不完善、绿色制造核心环节存在瓶颈等问题。因此,加强核心关键技术攻关,构建更加完善的绿色制造技术体系,将成为“十四五”时期我国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
进一步看,重点行业企业和工业园区仍是“十四五”时期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的主体,在绿色工厂创建过程中,提高清洁生产技术水平、改善末端治理效果、提升污染物资源化和无害化利用程度;以及在绿色园区创建过程中,提高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和能源梯级利用率、推动提升园区数字化和智慧化管理水平仍将是“十四五”时期全面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迫切需要突破的重点和难点。
趋势三:绿色制造加快推进协同融合,新型业态不断涌现。近年来,人工智能、纳米新材料、大数据等前沿技术的不断创新和突破,为我国节能环保技术创新发展带来诸多机遇。以水处理为例,通过定向培养高效脱氮除磷微生物菌种、采用抗污染的分离膜材料等行业间协同融合手段,大幅提升了水处理效率和效果。
通过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相融合,更是催生了智慧环保等新业态,解决了环境及污染信息全面感知、环保数据高速传输,以及应急事件智能决策等传统环保工作痛点,使得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创新。2020年我国智慧环保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840亿元,相比2015年增长了165%。
“十四五”期间,打破各行业间的应用壁垒,实现多领域协同融合将成为提升节能环保技术水平的重要路径,也将成为环保企业优化环保装备产品结构、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式。我们预计,随着物联网、云计算、遥感监测、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挖掘与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创新以及行业间协同融合的持续深入,智慧节能、物联环保等节能环保新型服务业态将不断涌现。
趋势四:面向防疫功能的环保新业态潜力将进一步释放。“十四五”期间,以下四个涉疫领域将迎来质变和快速发展。
一是环卫及消杀将向智能化发展,例如大连甘井子区疫情期间开展智能垃圾分类及消杀试点工作,可在无人值守情况下实现垃圾减量14%。
二是危废处理将向集中化发展,以目前的产生量和处理能力估算,预计到2022年,全年危废产生量将达到1亿万吨,处理能力缺口超过2000万吨,包括医废在内的危废处理能力提升刻不容缓。
三是环境应急监测将向精准化发展,2020年环境监测市场规模同比增长25%,远高于前三年增长速度均值16%,预计到2025年精密环境监测设备市场规模将达到2400亿元。
四是室内空气净化将向专业化发展,预计到2025年,室内空气净化行业市场规模将达2000亿元,其中,医疗场所专用的高精度专业化净化设备市场规模将达600亿元。
趋势五:行业集聚持续增强,“专精特优”成中小企业发展方向。
目前,我国节能环保行业的集中度较欧美等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据统计,营收超百亿元的企业数量,美国有26家,我国有10家;固废行业CR3企业市场占比,美国达49.6%,我国仅7.8%;水处理行业CR3企业市场占比,美国达17.2%,我国仅8.1%。
我国节能环保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一方面,将技术、产品与服务相集成的节能环保业务综合服务模式可以快速增强企业技术实力和资本运作能力,促进中小企业以集团合作的方式规范发展,提高我国大型企业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
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忽视全国90%的节能环保企业都是中小企业的现实。“十四五”期间,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增强,行业整体竞争力得到提升,拥有核心技术的中小企业更加趋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中小企业专业化生产和协作配套能力将进一步提高,集成化与差异化相结合将助推我国节能环保产业良性发展。
趋势六:节能环保市场结构迎来重大变革调整。工业节能方面,“十三五”末,我国节能工程综合服务市场规模约2.0万亿元,占工业节能市场比例约为45.5%。“十四五”期间,高效节能技术的持续研发与突破将促使传统生产过程升级,包括变频控制技术、能量系统优化技术等高效节能技术将广泛融入到工业生产中,高效电机、余热余压利用等工业节能细分市场份额将逐步扩大。
环保方面,“十三五”时期,水处理和固废处理始终占据我国环保市场前两位,约为40.0%和35.0%“十四五”期间,随着国家加大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修复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力度,以及陆续启动重点区域污染防治专项行动,环保市场将进一步向专业化、细分化调整,危废处理、环境修复和环境监测等新兴领域市场空间将加速释放,有望成为引领高附加值环节和推动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