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类服装为什么不能直接接触皮肤
一、C类服装为什么不能直接接触皮肤
从2005年1月1日起国家就开始全面实施强制性标准《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该规范对服装的色牢度、甲醛含量、偶氮染料、气味、ph值等5项健康安全指标都作出了详细规定。新生产的符合该规范的服装,要带有“gb18401-2003”的标识。即将服饰纺织品分为a、b、c三类,分别是婴儿用品、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和非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同时根据不同类别的产品对甲醛、ph值、色牢度分别提出了限量要求。
之所以要使用该标识,是因为服装或纺织品的面料或辅料中很有可能含有甲醛、可分解芳香胺等有害物质,这些物质超标,长期可导致人体白血病等一些疾病。所以按照接触皮肤亲密程度不同严格分为a类、b类和c类。
二、外套的安全级别通常都是C类吗?
是的,外套的安全级别通常都是C类。
根据我国强制性国家标准GB18401《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对纺织品服装提出的基本安全技术要求中,第四章产品分类,第一节有明确规定产品分为3类:
A类:婴幼儿用品;对应类型为尿布、尿裤、内衣、围嘴、睡衣、手套、袜子、外衣、帽子、床上用品。
B类: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对应类型为文胸、腹带、背心、短裤、棉毛衣裤、衬衣、(夏天)裙子、(夏天)裤子、袜子、床单。
C类:非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对应类型为毛衣、外衣、裙子、裤子、窗帘、床罩、墙布、填充物、衬布。
扩展资料
GB18401《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第五章第一节规定,A类、B类或C类规定需要达到技术标准如下:
第五章第二节规定,婴幼儿用品应符合A类产品的技术要求,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至少应符合B类产品的技术要求,非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至少应符合C类产品的技术要求,其中窗帘等悬挂类装饰产品不考核耐汗渍色牢度。
婴幼儿用品必须在使用说明上标明婴幼儿用品字样。其他产品应在使用说明上标明所符合的安全技术要求类别(例如:A类、B类或C类)。产品按件标注一种类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
三、C类的服装质量要差点麽?买了一件卡帕羽绒服居然是C类的
服装商标、标签上印的c类,并不是服装质量等级,而是根据《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规定注明的产品分类。
纺织品基本安全技术要求:
根据《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的规定C类产品属于,非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
《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产品分类如下:
A类:婴幼儿用品;
B类: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
C类:非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
类型典型示例
A类(婴幼儿用品)尿布、尿裤、内衣、围嘴、睡衣、手套、袜子、外衣、帽子、床上用品
B类(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文胸、腹带、背心、短裤、棉毛衣裤、衬衣、(夏天)裙子、(夏天)裤子、袜子、床单
C类(非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毛衣、外衣、裙子、裤子、窗帘、床罩、墙布、填充物、衬布
扩展资料:
根据《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GB18401-2003中关于产品分类的规定如下:
2.3 关于产品分类
该规范将所有列入控制范围的产品分成三个大类,A类:婴幼儿产品;B类: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C类:非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
由于不同产品的最终用途各不相同,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也会有很大的差异,因而,根据用途对产品进行分类并规定不同的要求是必须的。
目前,国际上现有的一些法规、标准或者是一些标签标准,都按产品的用途进行分类,并规定不同的控制标准,虽然其中的分类方法各不相同,但绝大部分是按产品与人体皮肤的接触程度不同分类的,且把婴幼儿产品单独列出,并辅之以更严格的控制标准,因为某些有害物质对婴幼儿的危害更大。
参考率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
参考率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GB 18401-2010
四、服装的安全类别的字母B、C都代表什么?哪种安全级别高?
纺织品安全标识已出台
从2005年1月1日起国家就开始全面实施强制性标准《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该规范对服装的色牢度、甲醛含量、偶氮染料、气味、PH值等5项健康安全指标都作出了详细规定。新生产的符合该规范的服装,要带有“GB18401-2003”的标识。即将服饰纺织品分为A、B、C三类,分别是婴儿用品、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和非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同时根据不同类别的产品对甲醛、PH值、色牢度分别提出了限量要求。
之所以要使用该标识,是因为服装或纺织品的面料或辅料中很有可能含有甲醛、可分解芳香胺等有害物质,这些物质超标,长期可导致人体白血病等一些疾病。所以按照接触皮肤亲密程度不同严格分为A类、B类和C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