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里(高档换手)是什么意思?谢谢!
一、股市里(高档换手)是什么意思?谢谢!
股票的高档换手就是当股价上升到一定高度时,成交量放大,换手率大增。这里袭顷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新庄换老庄,股价还会上涨,一种是散户换庄家,股价将下跌。
换手,在中国大陆的证券市场上,换手是用来描述从一个人那里买或卖给另一个人相等份额的股票,即买卖成交。证券交易中,仅凭一个价格动态描述市场的信息培禅敏是非常有限的,成交的数量,也就是换手量是非常重要的参考标准。
高档指配枝得就是股票价格较高的位置,是与低档相对的。
新手你可以像我开始学习时那样先买几本书看看,然后结合模拟炒股学习,我那会用的牛股宝,里面大盘行情和实盘是同步的,知识也很全面,这样学起来,会很有意义。祝你成功!
中低档碰局就是股价中低价伍枯位,超强就是有很强烈的上涨欲望,高档换手意为股票高价位换庄笑橘让家,新庄接力后接着拉升
股票是股份公司资丛模本的构成部分,可以转让、买渗族缓卖,是资本市场的主要长期信用工具,但不能要求公司返还其出资。种关系。他每天都来登门穗嫌拜
带来六千上下的陪嫁。得啦,和八石的腰开弩,“时人奇之”。他的画像就
暖,却不能绝对去依靠。用单纯的个体连接眼你的背影,却又怕你突然地回过头。想你
二、股票尾盘竞价时,如果高于收盘价卖,最终以什么价格成交?
最终以收盘价成交,比如当日的收盘价为10元一股,就会以10元一股成交
遵循价格优先原则,尾盘实际收盘价位10元,你挂单买入价高于10元以10元成交买入,挂单买价低于10元则不能成交买入。意思就是以收盘价成交
拓展资料:一:什么是股票?股票不仅是股份公司所有权的一部分,而且是一种已签发的所有权证书。是股份公司发行给各股东的一种证券,作为所有权凭证,以筹集资金,取得分红和红利。
股票是资本市场的长期信用工具。它可以转让和交易。股东可以与其分享公司的利润,但也应承担公司经营失误造成的风险。每一股代表股东对企业一个基本单位的所有权。每个上市公司都会发行股票。同一类别的每一股代表公司的平等所有权。
每位股东所拥有的激郑源公司的所有权份额,取决于其持有的股份在公司总股本中的比例。股票是股份公司资本的组成部分,可以转让和交易。是资本市场主要的长期授信工具,但不能要求公司返还出资。
二:什么是尾盘竞价?
最后一次集合竞价是在股市收盘的最后时间进行集合竞价,委托人委托后不得撤单。 股票交易收盘价调整为收盘集合竞价产生。在收盘集合竞价阶段,订单可以申报,不能取消。 此外,债券、债券回购、基金等交易品种收盘价保持不变。
三:什么是收盘价?收盘价是指沪市收盘价,即当日证券最后一笔交易(含最后一笔交易)前一分钟所有交易成交量的加权平均价。 当日无成交的,以前一收盘价为当日收盘价。 深圳股市收盘价由集合竞价产生。 收盘集合竞价未能产生收盘价的,以该证券当日最后一丛誉笔交易前一分钟的所有交易(包括最后一笔交易)的加权平均价格作为收盘价。 当日无成明态交的,以前一日收盘价为当日收盘价。
尾盘成交价:是买卖双方数量配锋最大的价坦差格,尾盘竞价的成交是数量优先。
如:9.9有100手,10元有500手,10.20元有200手,则尾盘成交价为10元。
所以你所说的让卖皮,如果实际收盘价是10元,则你挂单10.20元是不会成交的。
没错,高于尾盘集合竞价的最终成交价买入,都会以收盘价成交的。这里是指收盘价。比如集合竞价的时饥配盯候是10元,你挂10.2买,最终收盘价是多少,有可能是10元,那么以10元卖派成烂和交,也有可能收盘价是10.2,那么以10.2成交。
很简没闷举单,按照集合竞价原则,只要是10.2元以下(含10.2元)的价格都罩慎可以成枯碧交,所谓尾盘集合竞价的最后3分钟,也会出现多种价格,不能简单认为是收盘价。
还是看你这个成交金额这样来看的,收盘价是10,你委托的是10.2,那么你的这个量在这样的一个位置就是10.2,闹纳但液段没是还是看燃虚多空放是不是在乎这样的价格来算的啊
三、股票拍卖价格高于市场价是利好吗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受让方是看好这家公司的。但是如果高于市场价太高的话,也是不合理的,有可能买方和卖方私下有协议纳敬。投资者对于这种情况,可胡销以看得平淡一点。这个对投资的参考作用是有限洞做慎的。即使是真实的交易,协议转让的受让方和普通投资者也不一样。所以不要跟着别人投资,要有自己的逻辑。
四、股权协议转让价格高出近来股价的3倍,那么马上可以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吗?
股权协议转让价格高出近来股价的3倍,应该马上签订股权转让协议。
只要买卖双方协商一致,对价格都认可,不管是多贵还是多便宜,都可以。
五、为什么公司增发股票会使股东认为股票价格过高进而开始出售自己手上的股票?
很长时间以来,股票增发问题一直是市场热点之一,其利弊众说纷纭轮烂。本文就股票增发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股票增发对股价行为的影响和股票增发倾向性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实证检验。
股票增发趋势分析
沪深证券市场从1998年6月开始正式试点实施增发新股融资方式,1998和1999年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家上市公司实施了增发。在2000年4月30日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向社会公开募集股份暂行办法》后,许多上市公司纷纷弃配改增,增发数量迅速增加。从1998年至2002年6月30日,共有203家公司提出并公告了拟增发预案。从2001年开始,提出拟增发预案的公司在急剧增多,特别是2001年达到了创纪录的127家。
上市公司提出的股票增发预案只有在得到证监会的批准之后才能实施。因此,实施的增发数量要远远小于公布的增发预案。从1998至2002年间,共有77家公司实施了股票增发,其中13家系原有A股和B股公司增发A股,55家系原有A股公司增发A股,8家系原有B股公司增发A股,1家系原腊陪漏有B股公司增发B股。考虑到A、B股市场之间股票价格的关系,本文只研究原有A股公司(包括同时发行B股的A股)增发A股的情况,这样共有68家A股公司增发了新股。
由根据发行日统计的股票增发数据看出,从1998年开始,股票增发数量呈不断增长之趋势。
增发对股价的影响
从我国股票增发的市场实践来看,增发一般对市场股价产生负面影响,表现为增发意向书公告日股价有不同程度的下跌。本文尝试采用事件研究方法,用事件前后股价行为的变化来考察股票增发对股价的影响。本文定义增发意向书公告日为基准日(如果增发意向书公告日是非交易日,则以公告日后一个交易日为基准日)。本文随后以公告日(基准日)前40个交易日、后80个交易日为计算超额收益率的事件期。考虑到我国股票市场的实际情况,本文采用市场调整超额收益率(股票收益率与对应A股指数收益率的差额)来表示股票在事件期的超额收益率(这实际上意味着假设所有股票的β系数都等于1),通过计算增发股票的平均超额收益率和累积超额收益率来考察增发对股价行为的影响。
本文选取了基准日前40个、后20个共61个交易日的情况。由结果可以看出,在股票增发意向书公告日或者是次日,超额收益率显著小于零,平均达-3.52%,显示在股票增发公告时,股价有迅速的反映。在增发公告前后的61个交易日内,只有一个交易日的平均超额收益率显著大于零,而10个交易日的平均超额收益率是显著小于零,其余交易日的平均超额收益率没有显著异于零,显示在股票增发公告前后超额收益率并没有显著异于零。换句话说,在公告日后并没有一致的超额收益率为负的情况出现。对各年度基准日前后平均超额收益率的检验也说明,绝大多数的超额收益率都没有显著小于零,因此,可以认为,在股票增发意向书公告日或者次一交易日,股价迅速反映了增发对股票价格的利空效应。
增发动机分析
实施增发公司的货币资金数量没有显著小于市场平均水平,即实施增发公司的平均货币资金数量并没有低于市场平均水平,因此,很难认为上市公司因为缺乏货币资金才进行增发。它从侧面说明了上市公司并非因为缺钱才进行增发,而往往是因为它满足了增发的条件,所以不愿意放弃通过增发圈钱的机会。
我们计算了在1999年至2001年实施增发的61家公司的流通股股数占总股数的比重发现,在这61家公司中,比重超过50%的公司只有两家,比例为3.23%+。我们比较了各年度市场平均流通股比重,发现实施增发公司的平均乱腊流通股比重要小于市场平均水平。
同时,我们发现,信息技术业中的上市公司提出股票增发预案的概率相对来说比较高一些;净资产收益率和资产负债比率越高的公司越倾向于提出股票增发预案。从这个角度看,中国证监会提高股票增发的净资产收益率和资产负债率要求是有道理的。
另外,每股收益越高,股票增发预案获批准的概率越大。这说明中国证监会在进行股票增发预案审批时对于拟增发新股的每股收益指标比较重视,每股收益高的公司所提出的股票增发预案较容易获批准。从股票增发条件的变化历史看,2000年之前对增发公司基本没有明确的财务指标要求,2000年4月30日发布的《上市公司向社会公开募集股份暂行办法》所提出的股票增发条件较低,并且所有提出股票增发预案的公司基本都符合这一条件。因此,实证结果表明,每股收益对股票增发预案获批准的概率有一定的影响。
但是,从历史演变过程看,监管机构对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而不是每股收益更加重视。在2002年7月24日发布的《关于上市公司增发新股有关条件的通知》中,明确提高了净资产收益率的标准,但并没有涉及每股收益。每股收益率而不是净资产收益率对股票增发预案获批准的概率有影响的原因有待于做进一步的分析。
增发并未有效改善业绩
对股票增发的主要批评之一是,股票增发并没有实质性地改善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
为了比较股票增发对公司业绩的影响,我们考察了实施增发公司在实施增发前后五年财务数据的变化情况。我们分别计算了1998年至2002年上半年实施增发的68家上市公司在1997年至2001年的主要财务指标的加权平均值,其中年度股票增发家数是根据新股发行日确定的。作为对照,我们计算了1997至2001年主要财务指标市场平均值的变化情况。
就1998年实施增发的7家上市公司而言,由于在增发新股的同时进行了大规模注入优质资产等重组活动,因此,这些公司在增发后实现了公司经营情况和业绩的大幅度改善。在重组当年,净利润和主营业务收入两项指标的增长幅度非常高:平均净利润从2192万元上升到13985万元,平均主营业务收入从67965万元上升到225778万元。此外,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等也有非常大的改善,每股净资产也呈显著上升。这说明,增发所导致的摊薄作用在1998年实施增发的这7家公司中并不明显。但是,考虑到1998年实施增发的7家公司当年还实施了重大重组,即在增发的同时往往伴随着大规模的重组活动,因此业绩的大幅度改善可能是由于大规模重组所导致的。相应地,下面进行的分析中我们基本上剔除了这7家公司。
就1999年实施增发的5家公司而言,在重组当年,除净资产收益率外,各项指标都有了一定幅度的改善,但改变的幅度并未远远大于市场平均指标的改善程度。在实施增发后的两年之内,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都有了大幅度的下降,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都下降并且下降幅度远远大于市场所有上市公司平均指标的下降程度。这说明,1999年实施增发的公司的业绩在实施增发后非但没有提高,反而有了急剧的下降。
2000年实施增发的19家公司的业绩变化情况要比1999年实施增发的公司更差:公司业绩在增发当年就有非常明显的下降。在2000年,除了主营业务收入有所增长外,净利润、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这三个指标的下降幅度更大。这说明,2000年实施增发公司的业绩恶化程度要大于1999年实施增发的公司。
对于2002年实施增发的18家公司,我们只能比较它们在增发实施之前的平均业绩和市场平均业绩之间的关系。比较结果显示,2002年实施增发公司的平均业绩要大大优于市场平均水平,即实行增发的上市公司是所有上市公司中优秀的群体,其经营业绩在上市公司中处于较高水平。这是提高增发条件之后的必然结果。但是,这些公司在增发新股当年及以后能否继续保持优良的业绩则更引人注目。
综上所述,对于股票增发对上市公司业绩影响的比较结果表明:(1)股票增发并没有像想象的那样改善上市公司的业绩。除1998年实施增发的公司因同时实施大规模重组而改善业绩之外,绝大部分的上市公司在实施增发之后业绩反而下降,部分公司在实施增发当年业绩就有大幅度的下降。因此,认为增发能够改善业绩的结论是得不到充分支持的。(2)较低的上市公司增发条件一定程度上导致增发公司在实施增发后业绩急剧变坏,即所谓的变脸。2000年实施增发公司的业绩变化情况说明了这一点。(3)在提高增发条件后,2001年、2002年实施增发公司在增发前的平均业绩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并且2001年实施增发的公司在增发当年的业绩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下降。
结论
1、实施股票增发的公司在股票增发完成后并没有显著地改善业绩,有些甚至在实施增发后业绩有很大的下降;由于股本扩大,因此导致了每股收益的下降,损害了长期持股老股东的利益。从1998年以后增发案例的结果来看,增发这种再融资行为并非提高上市公司业绩的有效手段。
2、从增发对股价的影响来看,增发的确是对股票价格的利空消息:在增发意向书公告日前的超额收益率显著为负,显示市场提前就对这一利空消息作出反映,投资者通过用脚投票来表示对增发行为的否定。
3、增发价格折扣率对公告日前后11个交易日累积超额收益率有一定的解释能力,并且不同年份对该累积超额收益率的影响也有差异。这显示出市场对股票增发的看法将很大程度上影响价格的下降程度。
4、1999年和2000年实施增发股票在增发新股上市后股价的累积超额收益率曾经出现了上升的趋势,所以参与增发的投资者在增发前后可以获得了较大的价格差,存在着明显的套利机会。但是从2001年开始,在增发后的超额收益率没有显著为正,即这种套利机会开始逐步消失。
5、关于增发公司存量资金的分析表明,增发公司拥有的平均货币资金没有明显低于市场平均水平:即上市公司并不是因为缺乏货币资金才要进行增发。实际上由于增发条件的限制,往往可以进行增发的公司其业绩和财务状况都比较好,所以增发公司的平均闲置资金高于市场平均水平也是必然的。分析其增发动机,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为了公司业务和规模的扩张,通过增发募集资金投入新项目;二是由于增发融资的门槛越来越高,成功难度越来越大,为了不浪费宝贵的增发机会而进行增发。
6、有关实施股票增发和提出股票增发预案公司的流通股比例的分析表明,提出股票增发预案和实施增发公司的流通股比例要小于没有实施增发或没有提出股票增发预案的公司,说明上市公司不合理的股权结构会影响到上市公司进行股票增发的倾向性。虽然流通股比例较小的公司通过增发来改善股权结构无可厚非,但要注意在这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流通股东的利益而不仅仅是大股东的利益,增发应以提高公司股票的内在价值为主要目的。尤其在增发过程中,股票价格的市场风险完全由流通股东承担,因此流通股东应在增发决策中拥有较大的发言权。
7、有关提出股票增发预案倾向性的二元选择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提出股票增发预案倾向性在不同行业有差异:信息技术行业更倾向于提出股票增发预案;而且重要的三个指标,净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和流通股比例会影响上市公司提出股票增发预案的概率:净资产收益率和资产负债率越高、流通股比例越低,上市公司越倾向于提出股票增发预案。
8、股票增发预案获批准情况的二元选择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每股收益高的公司所提出的股票增发预案更容易获得中国证监会的批准。这说明盈利能力较高公司的股票增发预案更能够得到发行审核部门的认可
上市发布股票增发的公告是给股民朋友们看的,至于股票增发是什么,有的小白并不明白,增发对于我们来说,大家也不知道利好还是利空。现在就为大家揭秘。若还没开始,大家看看这些福利,先领取一波--机构精选的牛股榜单新鲜出炉,反正都来了,那就不要错过此机会:【绝密】机构推荐的牛股名单泄露,限时速领!!
一、股票增发是什么意思?
所谓股票增发,也就是上市公司为了再融资而再次发行股票的行为。大概总的意思是,针对股票的发行量,要让其变得多起来,更多的融资,“圈”更多的钱。于企业是有很多好处的,但对市场存量资金是很不友好的,是在榨干股市。一般情况下,股票的增发类型有三种,公开增发、配股、非公开增发也就是定向增发。具体区别请看下图。我们在日常的生活当中,要如何去查询股票增发的消息、公告呢?投资日历可以成为我们的好帮手,它可以实时提醒我们哪些股票增发、解禁、上市、分红等等重要信息,马上点击进行领取!专属沪深两市的投资日历,掌握最新一手资讯
二、股票增发对股价的影响,是利好还是利空?
1、从股票增发的用途来看
整体上,有一些是用来进行企业并购的增发,可以帮助企业增强整体实力,增长业绩,跌破增发价格较少;可是那些使企业结构性变革的增发募集,风险的不确定性,其实是非常高的;也有上市公司融资是采用增发的手段,但主营业务不是它的投资目标,而是投于高风险的行业,会让市场上的投资人不安心,抛出手中的股票,导致股价下跌,迟如无疑是利空的一种行为。
2、从股票增发的方式来看
如果是上市公司股票的增发,经常用的形式是定向增发,一般面向的是大股东和投资机构,假如可以有战略投资者、优质资产,这样做在会吸引市场上的投资者购买,推动股价提高。在吸引力方面,一些企业做的项目根本就不具备,对于定向增发,根本就做不了,往往会采用配股的方式强制销售。往往这种方案刚抛出来,股票就开始下跌,因为这是一种公开向市场抽血的行为。
三、股票增发定价的影响
我们都懂得,股票要增发,一定会有股份数量和增发定价。这个增发定价,就是增发融资的股票价格。需要特别留神的是,为了能让增发的价格提高,租旦晌在增发股票以前,或许会出现公司串同机构哄抬股价的情况。当发行价格确定时,其股价就没机会上涨了:如果是定增的话,主力也有可能是被低价的好处给诱导,股价打压一般会在定增之前进行,定增还没开始,把一些筹码卖出,使股价下跌,在定增时,再以较低的价格买入,升高股价,与此同时,股票定增的时候,市场上形势不太好,也许致使股票下跌。要是增发的价格与当下的股价比较是更高的那一方,那股价涨的可能性是很高的。(情况极少,很可能增发失败)如果和当前的股价比,是更低的那一方,那想要带动股价就很不容易了。可以将增发的价格就和投资者入场的成本价划等号。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股票的最低保底线往往就是增发价,这就表明了,新的一轮会出现持续上涨的状况。有些个股,也不会上涨,然而通常来说,股价是不会跌破增发价格的。如果你觉得自己研究利好还是利空很麻烦的话,这里有个免费的诊股平台,诊股非常迅速,弊锋输入股票代码后就可以立马得到诊股报告:【免费】测一测你的股票到底好不好?
应答时间:,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
增发股票是指上市公司为了再融资而再次发行股票的行为。 《证券法》、《公司法》和中国证监会于2006年5月7日公布并于次日实施的《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发行管理办法》)对上市公司增发股票作了相应规定运薯。
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1)发行价格不低于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均价的90%;
(2)本次发行的股份自发行结束之日起,12个月内不得转让;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控制的企业认购的股份,36个月内不得转让;
(3)募集资金使用符合有关规定;
(4)本次发行将导致上市公司控制权旁卜者发生变化的,还应当符合中国证监会的其他规定。
上市公司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非公开发行股票:
(1)本次发行申请文件有虚弊腔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2)上市公司的权益被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严重损害且尚未消除;
(3)上市公司及其附属公司违规对外提供担保且尚未解除;
(4)现任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最近36个月内受到过中国证监会的行政处罚,或者最近12个月内受到过证券交易所公开谴责;
(5)上市公司或其现任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因涉嫌犯罪正被司法机关立案侦查或涉嫌违法违规正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
(6)最近一年及一期财务报表被注册会计师出具保留意见、否定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保留意见、否定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所涉及事项的重大影响已经消除或者本次发行涉及重大重组的除外;
(7)严重损害投资者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其他情形。
就像一块饼,瓜分的人越多,虽然总数不变,但分到手里的却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