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的外汇券(1997年发生了什么战争?)
1. 1997年发生了什么战争?
香港金融保卫战
1997年发生于香港的金融战争
香港金融保卫战是一场不见硝烟的“战争”。1997年下半年,美国著名金融家索罗斯旗下的对冲基金在亚洲各国和地区发起了连番狙击,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使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地区几十年来积存的外汇一瞬间化为乌有,由此引发了二战后对这些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层面冲击最巨的亚洲金融危机。1998年6-7月间,索罗斯把矛头对准了港元,开始有计划地向香港股市及期市发动冲击。
香港金融保卫战是经济实力的较量。截至1997年12月底,香港的外汇储备为928亿美元,是全球第三大,仅次于日本和中国内地。1998年8月下旬,香港特区政府决定对国际炒家予以反击,香港金融管理局在股票和期货市场投入庞大资金。
1998年8月28日,香港全天成交额达到790亿元港币,创下当时的记录。香港政府全力顶住了国际投机者空前的抛售压力,收盘时恒生指数为7829点。曾荫权立即宣布:在打击国际炒家,保卫香港股市和货币的战斗中,香港政府已经获胜。索罗斯在此一役损失惨重。
2. 什么是广义外汇和侠义外汇?
1、广义的外汇:外汇是指一切用外币表示的资产。我国以及其他各国的外汇管理法令中一般沿用这一概念。如在中国,根据1997年1月20日发布的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中规定,外汇是指:
(1)外国货币,包括钞票、铸币等;
(2)外币支付凭证,包括票据、银行存款凭证、邮政储蓄凭证等;
(3)外币有价证券,包括政府债券、公司债券、股票等;
(4)特别提款权、欧洲货币单位;
(5)其他外汇资产。从这个意义上说外汇就是外币资产。
2、狭义的外汇是指以外币表示的可用于国际之间结算的支付手段。从这个意义上讲,只有存放在国外银行的外币资金,以及将对银行存款的索取权具体化了的外币票据才构成外汇,主要包括:银行汇票、支票、银行存款等。这就是通常意义上的外汇概念。
3、两者区别:广义外汇就是除了自己国家的货币以外都是外汇. 狭义外汇是在国际外汇市场比较常用的交换外汇.
3. 97年亚洲金融危机使用的金融工具?
使用的金融工具是放弃固定汇率
1996年的泰国,看上去即将成为一个“亚洲第五龙”,泰国人多年的经济增长,创造了自从二战以来最长的一次繁荣,整个东南亚的人民都开始普遍改善生活,泰国总理认为“人人开豪车,去夏威夷度假”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然而他们想不到的是,一场金融狙击战正在国际市场上蓄势待发。
当时泰国实行的是固定汇率制,简单来说就是泰铢和美元绑定,因为美元是公认的国际货币,所以泰铢兑换美元稳定使得泰铢也成了某种意义上的“稳定货币”。但是在当时的金融世界之中,很多人都看出了一个关键问题:美元贬值的太厉害了。
1997年2月开始,索罗斯等人开始在国际市场上拆借筹款,大笔杠杆买入泰铢。根据他们的计算,泰国央行的外汇储备是不够维持泰铢汇率的。他们的手法很简单,从泰国银行借入泰铢,然后换成美元,然后在国际上一次性全部扔出去,等泰铢贬值之后,再换成泰铢还债。目标就是逼迫泰国央行放弃固定汇率制,到时候整个泰铢就会成为他们的“无限制印钞机”,被他们予取予求了。
对于索罗斯等人来说,挑战一个国家央行的货币能力,其实也不是第一次操作了,之前狙击德国马克就是一次成功作战。不过这次索罗斯很清楚,泰国的背后可站着全亚洲最强央行之一的新加坡央行。果然,1997年2月,索罗斯等人发动了试探性进攻,泰国央行快速反击,通过在市场上回购泰铢稳定汇率。
之后的五个月,索罗斯等人用量子基金为主,吸引全世界的流动资本炒家入局,当时的泰国没什么强制金融管制(而且也不敢),所以国际炒家疯狂隔夜拆借,泰国央行只能指望用利息让他们亏到不敢进攻,但是这帮人就像开了无限资金的外挂一样。新加坡央行先前投入的120亿美元全部耗尽,庞大的外汇储备都即将告罄。
结果到了7月份,本来还信誓旦旦承诺泰铢永远不会大规模贬值的泰国央行被迫宣布施行“浮动汇率制”。结果瞬间索罗斯等国际资本就接管了泰铢的汇率,变成了名副其实的“泰国央行”。泰铢在国际市场上过山车一般的涨跌,完全被索罗斯等人操纵。泰国的房地产和股市一落千丈。泰国人民十几年积累的财富被洗劫一空。
关键问题在于,东南亚国家当时普遍都是债台高筑,外汇储备吃紧,索罗斯他们能用这个方法干掉泰国央行,其它国家也是很难幸免。不久之后,菲律宾、印尼等国家和地区都宣布浮动汇率制,同时为了限制索罗斯等机构隔夜拆借,大规模提升了银行的拆借利息,国内的企业现金流急转直下,大量企业宣布倒闭,一场金融狙击战彻底变为了金融危机。
4. 什么是广义外汇和侠义外汇?
1、广义的外汇:外汇是指一切用外币表示的资产。我国以及其他各国的外汇管理法令中一般沿用这一概念。如在中国,根据1997年1月20日发布的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中规定,外汇是指:
(1)外国货币,包括钞票、铸币等;
(2)外币支付凭证,包括票据、银行存款凭证、邮政储蓄凭证等;
(3)外币有价证券,包括政府债券、公司债券、股票等;
(4)特别提款权、欧洲货币单位;
(5)其他外汇资产。从这个意义上说外汇就是外币资产。
2、狭义的外汇是指以外币表示的可用于国际之间结算的支付手段。从这个意义上讲,只有存放在国外银行的外币资金,以及将对银行存款的索取权具体化了的外币票据才构成外汇,主要包括:银行汇票、支票、银行存款等。这就是通常意义上的外汇概念。
3、两者区别:广义外汇就是除了自己国家的货币以外都是外汇. 狭义外汇是在国际外汇市场比较常用的交换外汇.
5. 什么是广义外汇和侠义外汇?
1、广义的外汇:外汇是指一切用外币表示的资产。我国以及其他各国的外汇管理法令中一般沿用这一概念。如在中国,根据1997年1月20日发布的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中规定,外汇是指:
(1)外国货币,包括钞票、铸币等;
(2)外币支付凭证,包括票据、银行存款凭证、邮政储蓄凭证等;
(3)外币有价证券,包括政府债券、公司债券、股票等;
(4)特别提款权、欧洲货币单位;
(5)其他外汇资产。从这个意义上说外汇就是外币资产。
2、狭义的外汇是指以外币表示的可用于国际之间结算的支付手段。从这个意义上讲,只有存放在国外银行的外币资金,以及将对银行存款的索取权具体化了的外币票据才构成外汇,主要包括:银行汇票、支票、银行存款等。这就是通常意义上的外汇概念。
3、两者区别:广义外汇就是除了自己国家的货币以外都是外汇. 狭义外汇是在国际外汇市场比较常用的交换外汇.
6. 97年亚洲金融危机使用的金融工具?
使用的金融工具是放弃固定汇率
1996年的泰国,看上去即将成为一个“亚洲第五龙”,泰国人多年的经济增长,创造了自从二战以来最长的一次繁荣,整个东南亚的人民都开始普遍改善生活,泰国总理认为“人人开豪车,去夏威夷度假”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然而他们想不到的是,一场金融狙击战正在国际市场上蓄势待发。
当时泰国实行的是固定汇率制,简单来说就是泰铢和美元绑定,因为美元是公认的国际货币,所以泰铢兑换美元稳定使得泰铢也成了某种意义上的“稳定货币”。但是在当时的金融世界之中,很多人都看出了一个关键问题:美元贬值的太厉害了。
1997年2月开始,索罗斯等人开始在国际市场上拆借筹款,大笔杠杆买入泰铢。根据他们的计算,泰国央行的外汇储备是不够维持泰铢汇率的。他们的手法很简单,从泰国银行借入泰铢,然后换成美元,然后在国际上一次性全部扔出去,等泰铢贬值之后,再换成泰铢还债。目标就是逼迫泰国央行放弃固定汇率制,到时候整个泰铢就会成为他们的“无限制印钞机”,被他们予取予求了。
对于索罗斯等人来说,挑战一个国家央行的货币能力,其实也不是第一次操作了,之前狙击德国马克就是一次成功作战。不过这次索罗斯很清楚,泰国的背后可站着全亚洲最强央行之一的新加坡央行。果然,1997年2月,索罗斯等人发动了试探性进攻,泰国央行快速反击,通过在市场上回购泰铢稳定汇率。
之后的五个月,索罗斯等人用量子基金为主,吸引全世界的流动资本炒家入局,当时的泰国没什么强制金融管制(而且也不敢),所以国际炒家疯狂隔夜拆借,泰国央行只能指望用利息让他们亏到不敢进攻,但是这帮人就像开了无限资金的外挂一样。新加坡央行先前投入的120亿美元全部耗尽,庞大的外汇储备都即将告罄。
结果到了7月份,本来还信誓旦旦承诺泰铢永远不会大规模贬值的泰国央行被迫宣布施行“浮动汇率制”。结果瞬间索罗斯等国际资本就接管了泰铢的汇率,变成了名副其实的“泰国央行”。泰铢在国际市场上过山车一般的涨跌,完全被索罗斯等人操纵。泰国的房地产和股市一落千丈。泰国人民十几年积累的财富被洗劫一空。
关键问题在于,东南亚国家当时普遍都是债台高筑,外汇储备吃紧,索罗斯他们能用这个方法干掉泰国央行,其它国家也是很难幸免。不久之后,菲律宾、印尼等国家和地区都宣布浮动汇率制,同时为了限制索罗斯等机构隔夜拆借,大规模提升了银行的拆借利息,国内的企业现金流急转直下,大量企业宣布倒闭,一场金融狙击战彻底变为了金融危机。
7. 1997年发生了什么战争?
香港金融保卫战
1997年发生于香港的金融战争
香港金融保卫战是一场不见硝烟的“战争”。1997年下半年,美国著名金融家索罗斯旗下的对冲基金在亚洲各国和地区发起了连番狙击,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使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地区几十年来积存的外汇一瞬间化为乌有,由此引发了二战后对这些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层面冲击最巨的亚洲金融危机。1998年6-7月间,索罗斯把矛头对准了港元,开始有计划地向香港股市及期市发动冲击。
香港金融保卫战是经济实力的较量。截至1997年12月底,香港的外汇储备为928亿美元,是全球第三大,仅次于日本和中国内地。1998年8月下旬,香港特区政府决定对国际炒家予以反击,香港金融管理局在股票和期货市场投入庞大资金。
1998年8月28日,香港全天成交额达到790亿元港币,创下当时的记录。香港政府全力顶住了国际投机者空前的抛售压力,收盘时恒生指数为7829点。曾荫权立即宣布:在打击国际炒家,保卫香港股市和货币的战斗中,香港政府已经获胜。索罗斯在此一役损失惨重。
8. 1997年发生了什么战争?
香港金融保卫战
1997年发生于香港的金融战争
香港金融保卫战是一场不见硝烟的“战争”。1997年下半年,美国著名金融家索罗斯旗下的对冲基金在亚洲各国和地区发起了连番狙击,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使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地区几十年来积存的外汇一瞬间化为乌有,由此引发了二战后对这些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层面冲击最巨的亚洲金融危机。1998年6-7月间,索罗斯把矛头对准了港元,开始有计划地向香港股市及期市发动冲击。
香港金融保卫战是经济实力的较量。截至1997年12月底,香港的外汇储备为928亿美元,是全球第三大,仅次于日本和中国内地。1998年8月下旬,香港特区政府决定对国际炒家予以反击,香港金融管理局在股票和期货市场投入庞大资金。
1998年8月28日,香港全天成交额达到790亿元港币,创下当时的记录。香港政府全力顶住了国际投机者空前的抛售压力,收盘时恒生指数为7829点。曾荫权立即宣布:在打击国际炒家,保卫香港股市和货币的战斗中,香港政府已经获胜。索罗斯在此一役损失惨重。
9. 1997年发生了什么战争?
香港金融保卫战
1997年发生于香港的金融战争
香港金融保卫战是一场不见硝烟的“战争”。1997年下半年,美国著名金融家索罗斯旗下的对冲基金在亚洲各国和地区发起了连番狙击,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使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地区几十年来积存的外汇一瞬间化为乌有,由此引发了二战后对这些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层面冲击最巨的亚洲金融危机。1998年6-7月间,索罗斯把矛头对准了港元,开始有计划地向香港股市及期市发动冲击。
香港金融保卫战是经济实力的较量。截至1997年12月底,香港的外汇储备为928亿美元,是全球第三大,仅次于日本和中国内地。1998年8月下旬,香港特区政府决定对国际炒家予以反击,香港金融管理局在股票和期货市场投入庞大资金。
1998年8月28日,香港全天成交额达到790亿元港币,创下当时的记录。香港政府全力顶住了国际投机者空前的抛售压力,收盘时恒生指数为7829点。曾荫权立即宣布:在打击国际炒家,保卫香港股市和货币的战斗中,香港政府已经获胜。索罗斯在此一役损失惨重。
10. 97年亚洲金融危机使用的金融工具?
使用的金融工具是放弃固定汇率
1996年的泰国,看上去即将成为一个“亚洲第五龙”,泰国人多年的经济增长,创造了自从二战以来最长的一次繁荣,整个东南亚的人民都开始普遍改善生活,泰国总理认为“人人开豪车,去夏威夷度假”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然而他们想不到的是,一场金融狙击战正在国际市场上蓄势待发。
当时泰国实行的是固定汇率制,简单来说就是泰铢和美元绑定,因为美元是公认的国际货币,所以泰铢兑换美元稳定使得泰铢也成了某种意义上的“稳定货币”。但是在当时的金融世界之中,很多人都看出了一个关键问题:美元贬值的太厉害了。
1997年2月开始,索罗斯等人开始在国际市场上拆借筹款,大笔杠杆买入泰铢。根据他们的计算,泰国央行的外汇储备是不够维持泰铢汇率的。他们的手法很简单,从泰国银行借入泰铢,然后换成美元,然后在国际上一次性全部扔出去,等泰铢贬值之后,再换成泰铢还债。目标就是逼迫泰国央行放弃固定汇率制,到时候整个泰铢就会成为他们的“无限制印钞机”,被他们予取予求了。
对于索罗斯等人来说,挑战一个国家央行的货币能力,其实也不是第一次操作了,之前狙击德国马克就是一次成功作战。不过这次索罗斯很清楚,泰国的背后可站着全亚洲最强央行之一的新加坡央行。果然,1997年2月,索罗斯等人发动了试探性进攻,泰国央行快速反击,通过在市场上回购泰铢稳定汇率。
之后的五个月,索罗斯等人用量子基金为主,吸引全世界的流动资本炒家入局,当时的泰国没什么强制金融管制(而且也不敢),所以国际炒家疯狂隔夜拆借,泰国央行只能指望用利息让他们亏到不敢进攻,但是这帮人就像开了无限资金的外挂一样。新加坡央行先前投入的120亿美元全部耗尽,庞大的外汇储备都即将告罄。
结果到了7月份,本来还信誓旦旦承诺泰铢永远不会大规模贬值的泰国央行被迫宣布施行“浮动汇率制”。结果瞬间索罗斯等国际资本就接管了泰铢的汇率,变成了名副其实的“泰国央行”。泰铢在国际市场上过山车一般的涨跌,完全被索罗斯等人操纵。泰国的房地产和股市一落千丈。泰国人民十几年积累的财富被洗劫一空。
关键问题在于,东南亚国家当时普遍都是债台高筑,外汇储备吃紧,索罗斯他们能用这个方法干掉泰国央行,其它国家也是很难幸免。不久之后,菲律宾、印尼等国家和地区都宣布浮动汇率制,同时为了限制索罗斯等机构隔夜拆借,大规模提升了银行的拆借利息,国内的企业现金流急转直下,大量企业宣布倒闭,一场金融狙击战彻底变为了金融危机。
11. 什么是广义外汇和侠义外汇?
1、广义的外汇:外汇是指一切用外币表示的资产。我国以及其他各国的外汇管理法令中一般沿用这一概念。如在中国,根据1997年1月20日发布的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中规定,外汇是指:
(1)外国货币,包括钞票、铸币等;
(2)外币支付凭证,包括票据、银行存款凭证、邮政储蓄凭证等;
(3)外币有价证券,包括政府债券、公司债券、股票等;
(4)特别提款权、欧洲货币单位;
(5)其他外汇资产。从这个意义上说外汇就是外币资产。
2、狭义的外汇是指以外币表示的可用于国际之间结算的支付手段。从这个意义上讲,只有存放在国外银行的外币资金,以及将对银行存款的索取权具体化了的外币票据才构成外汇,主要包括:银行汇票、支票、银行存款等。这就是通常意义上的外汇概念。
3、两者区别:广义外汇就是除了自己国家的货币以外都是外汇. 狭义外汇是在国际外汇市场比较常用的交换外汇.
12. 97年亚洲金融危机使用的金融工具?
使用的金融工具是放弃固定汇率
1996年的泰国,看上去即将成为一个“亚洲第五龙”,泰国人多年的经济增长,创造了自从二战以来最长的一次繁荣,整个东南亚的人民都开始普遍改善生活,泰国总理认为“人人开豪车,去夏威夷度假”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然而他们想不到的是,一场金融狙击战正在国际市场上蓄势待发。
当时泰国实行的是固定汇率制,简单来说就是泰铢和美元绑定,因为美元是公认的国际货币,所以泰铢兑换美元稳定使得泰铢也成了某种意义上的“稳定货币”。但是在当时的金融世界之中,很多人都看出了一个关键问题:美元贬值的太厉害了。
1997年2月开始,索罗斯等人开始在国际市场上拆借筹款,大笔杠杆买入泰铢。根据他们的计算,泰国央行的外汇储备是不够维持泰铢汇率的。他们的手法很简单,从泰国银行借入泰铢,然后换成美元,然后在国际上一次性全部扔出去,等泰铢贬值之后,再换成泰铢还债。目标就是逼迫泰国央行放弃固定汇率制,到时候整个泰铢就会成为他们的“无限制印钞机”,被他们予取予求了。
对于索罗斯等人来说,挑战一个国家央行的货币能力,其实也不是第一次操作了,之前狙击德国马克就是一次成功作战。不过这次索罗斯很清楚,泰国的背后可站着全亚洲最强央行之一的新加坡央行。果然,1997年2月,索罗斯等人发动了试探性进攻,泰国央行快速反击,通过在市场上回购泰铢稳定汇率。
之后的五个月,索罗斯等人用量子基金为主,吸引全世界的流动资本炒家入局,当时的泰国没什么强制金融管制(而且也不敢),所以国际炒家疯狂隔夜拆借,泰国央行只能指望用利息让他们亏到不敢进攻,但是这帮人就像开了无限资金的外挂一样。新加坡央行先前投入的120亿美元全部耗尽,庞大的外汇储备都即将告罄。
结果到了7月份,本来还信誓旦旦承诺泰铢永远不会大规模贬值的泰国央行被迫宣布施行“浮动汇率制”。结果瞬间索罗斯等国际资本就接管了泰铢的汇率,变成了名副其实的“泰国央行”。泰铢在国际市场上过山车一般的涨跌,完全被索罗斯等人操纵。泰国的房地产和股市一落千丈。泰国人民十几年积累的财富被洗劫一空。
关键问题在于,东南亚国家当时普遍都是债台高筑,外汇储备吃紧,索罗斯他们能用这个方法干掉泰国央行,其它国家也是很难幸免。不久之后,菲律宾、印尼等国家和地区都宣布浮动汇率制,同时为了限制索罗斯等机构隔夜拆借,大规模提升了银行的拆借利息,国内的企业现金流急转直下,大量企业宣布倒闭,一场金融狙击战彻底变为了金融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