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素质的指数描述
人口素质的指数描述
人口平均期望寿命、人口平均身高和体重、儿童智力水平;人口文化程度;科技人员和熟练劳动者占人口的比重等。人口素质的形成受多种因素制约,先天遗传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人的体质、智力的发展,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水平、生活条件、医疗卫生条件、教育与学习条件等社会经济因素,是形成人口素质的决定性因素。
基于不同的研究视角,国内外学者对人口素质的定量描述进行了不同的尝试,具有代表性好备答的衡量人口素质的模型主要有PQLI、ASHA、HDI等三种指数形式: 人口素质指数(The Physical Quality of Life Index,友慧缩写为PQLI)是莫里斯. 戴维. 莫里斯(M. D. Morris)在1975年提出,用以综合测度一个国家人民的营养、卫生保健、国民教育等物质福利领域进步状况的综合指标,其主要目的在于反映一个国家满足其人民基本需要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在《发展经济学》一书中PQLI是“物质生活质量指数”,指对一个国家的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和识字率百分制打出分滚饥来,用同样的权数加权平均,计算出这个国家综合的物质生活质量指数PQLI来。
定义变量:KWTBⅪMI表示为婴儿死亡率指数、LEI表示为预期寿命指数、LⅡ表示为识字率指数,PSBD表示为每千名婴儿实际死亡数,PLM表示为15岁以上人口中识字人数,TM表示为15岁以上总人。
从上面的指标选取和计算方式知道,PQLI指数选取的三个指标主要涉及的是身体素质方面,在工业化程度比较低的社会中,能比较好的反映人口素质状况,而且指标选取简单,也便于操作。但PQLI指数在反映人口素质上的缺陷也是明显的,首先,指标涉及面很窄,只有身体和智力两大领域,对于全面分析了解人口素质是不够的;其次,仅用成人识字率作为文化素质指标,并没有体现人口文化教育水平;再次,PQLI指数主要适合与那些发展中国家居民的生活质量的评定,其适用的国家受到了较大限制;另外,在指数的合成过程中采用的是简单平均方法,该方法采用了各指标在模型中的等权重法,而事实上各指标在模型中的重要性不仅是不同的,因此,PQLI模型方法具有实用中的局限性。
人口素质指数PQLI要优于其他人口素质的指标体系。首先它的研究对象就是工业化程度比较低的国家,这与中国的情况具有相似性;其次PQLI指数选取的指标比较简单,也比较利于研究者进行数据的分析。 指数是美国社会卫生组织(American Social Health Association,缩写为ASHA)提出的,主要用来反映一个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在满足人民基本需要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定义变量:ER表示为就业率、LI表示为识字率、AALI表示为平均预期寿命指数、PGNPID表示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PB表示为人口出生、BMR表示为婴儿死亡率、AAL表示为平均预期寿命。该指数在具体计算之前,先将平均预期寿命指标转为指数形式。ASHA指数选取的指标有较大代表性,使用的乘除合成法也比较科学合理,但使用在人口素质上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⑴指标选取多偏向于社会指标,而经济指标及其两者相交叉指标考虑较少;⑵没有对各个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⑶认为各个指标对整体的影响程度相同,没有加权平均,没有区分各指标的不同权重,而且乘除合成法使得指数值的变动对每个指标过于敏感,尤其是较小的指标值变动对指数的影响作用过于突出。 人类发展指数(Human Development Index,缩写为HDI)系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出版的《1990年人类发展报告》中首次提出的。该指数主要讨论了人类发展的定义与测量、经济增长与人类发展的关系以及90年代人类发展战略等问题。它主要是用来测定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状态程度的一个综合指标。该指数选择预期寿命、成人识字率和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实际人均GDP三个指标来评价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其计算公式:
即将各国的三个指标指数化(无量纲化),每个指数均以该国家该项指标的极差为分母,以该项指标的最大值与某国该项指标的实际值之差为分子。
将HDI作为全面评价人类发展水平的测度指标,这无疑为人们评价社会发展程度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但仅选择预期寿命、成人识字率和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实际人均GDP三个指标来评价一个国家的人口素质情况是不全面的,而且这三个指标仅与健康、教育和生活水平有关,也不能综合全面反映人口素质的发展状况。其次,据有关研究表明,HDI与其各个构成指标之间都存在高度的正相关;再次,在最大值和最小值的选取上也缺少相应的理论依据。
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中国与美国的生产效率差异?
关于中美对比,看下面这张GDP走势图就可以了。需要说明的是,这里中国GDP使用的是以美元为计价单位,该数据是用中国统计局数据除以人民币当期平均汇率算出来的。
没过多久,第二个视频也出炉了,这是关于全世界发电量的排名变化。
视频:世界发电量动态变化
关于中美发电量的对比,可以看下面唯喊锋这张图。美国的发电总量自2008年开始就出现了停滞,而中国的发电量一直是在高歌猛进。
很显然,中国在改革开放的四十年来的成绩显著,由从不知道哪个角落里冒了出来,一直快速跃升到了全球第一第二的位置。这个时刻,真心为中国感到骄傲。发展到现在真的很不容易。
现在,中国GDP总量全球第二,发电量全球第一。无论是第一产业,还是第二、第三产业,都必须用电作为重要的能源,那么发电量能从侧面反映GDP走势吗?
我比较了一下中国近二十年来的GDP同比增速和发电量同比增速。
这样的两根曲线,如果除开2013年之后的走势,相关度至少有70%以上吧。
另外,我也比较了美国自1980年以来发电量与GDP的同比增速走势。
同样,美国的GDP与发电量的同比增幅也体现了比较好的相关性。
两者之间的差别在于,发电量的同比增幅波动更为剧烈,而GDP的振幅要稍小一些。
这让中国GDP增幅自2013年以来的极小振幅有了一些解释,但是说实话,最近五年那个振幅实在是也太小了些。连续五年的单季度超稳定GDP增速,美国还没有出现过。只能拇指一翘:我国控制GDP的能力实在是超强。
那么,现在,在得到GDP和发电量有强相关性的结论之后,回看那两个视频。我就有了另外的一个疑问,这个疑问仍然是来自那句话。“是的,中国GDP总量全球第二,发电量全球第一。”
这句话这样说当然是很好听。但是如果是这样说呢?中国利用全球第一多的电力能源,却只能创造出全球第二的GDP产值。
这样看,中国发电量全球第一其实好像也并不是什么好事情。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发电量全球指晌第一的中国,为什么GDP总量只能是全球第二?GDP和发电量的关联到底是什么?
虽然只是第一和第二的差距,但是这就能说明中国的能源利用率比较低。这句话也可以这么解释,中国的单位GDP的产出需要的能耗比较渗兄高。再延伸一点,那就是中国的生产效率比较低。
到底有多低?
我们看一个指标,那就是单位用电量得到的GDP产值。
下图是中国的单位发电量能够得到的GDP产值的走势图。
这张图很有意思。很明显,在近20多年里面,这个指标走了一个很棒的牛市。这表明,中国的生产效率在逐年提高。可以说这是科学技术进步、资源配置合理化以及社会合作分工精细化的结果。
但是,自己偷着乐当然是可以,因为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如果比较一下呢?美国那边是什么情况呢?
我们来看看。下面这张图是美国每单位发电量能够得到的GDP产值近40多年的走势图。
同样,美国的这个指标也是走了一个长期牛市。美国的科技发展成就也是有目共睹的。
但是,美国的起点位置是1975年的3.0美元GDP每度电哎,现在已经达到了4.5的位置。中国累死累活发展到2018年底,是2.02美元GDP每度电。还差了老鼻子远。
中美之间生产效率的巨大差距竟至于此。
出于好奇心,我也算了一下经历了“失去的二十年”的日本的这个指标。
日本2017年的GDP和发电量可以从上边两个视频里面找到,不过这里还是贴一下2017年世界各国的GDP和发电量对比吧,方便一点。
下图是世界各国2017年GDP的排行榜。
下图是世界各国2017年发电量的排行榜
我们可以看到,日本2017年GDP总量为4.87万亿美元,发电量是10200亿度。这样就可以算得日本每度电能够得到的GDP产值为4.77美元。这个数值不仅远远高于中国,甚至比美国都要高出不少
链接:
从人均GDP的 明显差异就可以看出两国的旁卖春生产效率差别配蔽有多大了。再如农业方面,号称农业大国的中国,13亿人耕种18亿亩耕地,而美国人3亿人运耐口却在耕种53亿亩耕地,可见生产效率差别多大。尽管我们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仍需努力!
对于科技的创新员工的培训等等方面都可以看得出来
美国人类发展指数全球第11名,中国第86名(落后阿尔郑燃及利亚1名),美国护照含金岩行量全球第6,中国第72(总共104,从侧喊枣虚面反映人民富裕程度和国家国际影响力)
9月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中国单位劳动产出(劳动生产率)仍然较低。2015年,中国单位劳动产出只有7318美元,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亮者18487美元。与美国的98990美元相比,差距更大。
中国与世界平均水羡腊平及发达国家的差距逐渐缩小,1996年我国单位劳动产出只兄键滑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0.6%,2015年已达到40%;相当于美国的比重也从2.1%提升到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