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络线指标偏差多少(面轮廓度标注方式?)
1. 面轮廓度标注方式?
线轮廓度公差的标注是包络一系列直径为公差值t的圆的两包络线之间的区域,而各圆的圆心位于理想轮廓线上。
标注方法:
1、无基准要求
公差带是直径为公差值t、球心位于被测要素理论正确形状上的一系列圆球的两包络面所限定的区域。
2、有基准要求
公差带是直径为公差值t、球心位于由基准平面确定的被测要素理论正确几何形状上的一系列圆球的两包络面所限定的区域。
扩展资料:
检测误差的方法:
用来采集物体表面三维坐标的测量设备和方法多种多样,其原理也各不相同。根据测量测头是否和零件表面接触可分为接触式与非接触式两类。
1、接触测量法以三坐标测量为典型代表。三坐标测量机的测量精度高,对环境(如:温度、湿度、防振等)要求也高。由于测量时测头在工件上要逐点测量,所以测量速度较慢。另外还要求被测零件的材质不能太软、尺寸不宜过大且不易变形。
2、非接触测量法以结构光法为典型代表。该测量方法一次获取物体表面的数据(点坐标)多,测量范围大,对被测量物体的材质没有要求,特别适合于面积大且易变形的覆盖件类零件的测量。
2. 面轮廓度标注方式?
线轮廓度公差的标注是包络一系列直径为公差值t的圆的两包络线之间的区域,而各圆的圆心位于理想轮廓线上。
标注方法:
1、无基准要求
公差带是直径为公差值t、球心位于被测要素理论正确形状上的一系列圆球的两包络面所限定的区域。
2、有基准要求
公差带是直径为公差值t、球心位于由基准平面确定的被测要素理论正确几何形状上的一系列圆球的两包络面所限定的区域。
扩展资料:
检测误差的方法:
用来采集物体表面三维坐标的测量设备和方法多种多样,其原理也各不相同。根据测量测头是否和零件表面接触可分为接触式与非接触式两类。
1、接触测量法以三坐标测量为典型代表。三坐标测量机的测量精度高,对环境(如:温度、湿度、防振等)要求也高。由于测量时测头在工件上要逐点测量,所以测量速度较慢。另外还要求被测零件的材质不能太软、尺寸不宜过大且不易变形。
2、非接触测量法以结构光法为典型代表。该测量方法一次获取物体表面的数据(点坐标)多,测量范围大,对被测量物体的材质没有要求,特别适合于面积大且易变形的覆盖件类零件的测量。
3. 直径25d8公差多少?
直径 25mm,孔径 8mm 的公差取决于所采用的公差等级和测量工具。一般来说,公差等级越高,测量工具越先进,公差越小。
根据标准公差带的概念,公差带是包络一系列直径为公差值 t 的两包络线之间的区域。因此,直径 25mm,孔径 8mm 的公差可以通过计算标准公差带的面积来确定。具体来说,标准公差带的面积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面积 = (公差值)^2 × 直径
假设采用的公差等级为 IT7(最严格),则直径 25mm,孔径 8mm 的公差为:
公差带面积 = (0.015625)^2 × 25 = 0.031875mm^2
因此,直径 25mm,孔径 8mm 的公差为 0.031875mm^2,或者说约为 0.015625mm。
4. 面轮廓度标注方式?
线轮廓度公差的标注是包络一系列直径为公差值t的圆的两包络线之间的区域,而各圆的圆心位于理想轮廓线上。
标注方法:
1、无基准要求
公差带是直径为公差值t、球心位于被测要素理论正确形状上的一系列圆球的两包络面所限定的区域。
2、有基准要求
公差带是直径为公差值t、球心位于由基准平面确定的被测要素理论正确几何形状上的一系列圆球的两包络面所限定的区域。
扩展资料:
检测误差的方法:
用来采集物体表面三维坐标的测量设备和方法多种多样,其原理也各不相同。根据测量测头是否和零件表面接触可分为接触式与非接触式两类。
1、接触测量法以三坐标测量为典型代表。三坐标测量机的测量精度高,对环境(如:温度、湿度、防振等)要求也高。由于测量时测头在工件上要逐点测量,所以测量速度较慢。另外还要求被测零件的材质不能太软、尺寸不宜过大且不易变形。
2、非接触测量法以结构光法为典型代表。该测量方法一次获取物体表面的数据(点坐标)多,测量范围大,对被测量物体的材质没有要求,特别适合于面积大且易变形的覆盖件类零件的测量。
5. 什么是轮廓度?
1、 所谓“轮廓度”,是指被测实际轮廓相对于理想轮廓的变动情况。这一概念用于描述曲面或曲线形状的准确度。
2、 轮廓度计算公式
面轮廓度的理解可以先从平面间的面轮廓度理解,然后曲面的面轮廓度其实和平面是一个意义,和位置度一样,都可以控制尺寸的位置。当然里面可以包括对方向和形状的控制。
3、 直线度
限制实际直线对理想直线变动量的一种形状公差。
4、 平面度
指基片具有的宏观凹凸高度相对理想平面的偏差。
5、 圆度
指工件的横截面接近理论圆的程度。
6、 圆柱度
指任一垂直截面最大尺寸与最小尺寸差为圆柱度。
7、 线轮廓度
是对曲线形状的要求,是限制实际曲线对理想曲线变动量的一项指标。
8、 面轮廓度
指被测实际轮廓相对于理想轮廓的变动情况。
9、 平行度
指一平面(边)相对于另一平面(边)平行的误差最大允许值。
10、 垂直度
评价直线之间,平面之间或直线与平面之间的垂直状态。
11、倾斜度
指物体或斜面倾斜,歪斜的程度,与地面的夹角。
12、 位置度
一形体的轴线或中心平面的实际位置相对理论位置的允许变动范围。
13、同轴(同心)度
在给定条件下材料试验机的夹持部件试样等和受力方向等轴线间同轴的程度。
14、对称度
零件上两对称中心要素保持在同一中心平面内的状况。
15、圆跳动
被测要素绕基准轴线回转一周时,由位置固定的指示器在给定方向上测得的最大与最小读数之差。
16 、全跳动
是关联实际被测要素对理想回转面的允许变动量。
6. 直径25d8公差多少?
直径 25mm,孔径 8mm 的公差取决于所采用的公差等级和测量工具。一般来说,公差等级越高,测量工具越先进,公差越小。
根据标准公差带的概念,公差带是包络一系列直径为公差值 t 的两包络线之间的区域。因此,直径 25mm,孔径 8mm 的公差可以通过计算标准公差带的面积来确定。具体来说,标准公差带的面积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面积 = (公差值)^2 × 直径
假设采用的公差等级为 IT7(最严格),则直径 25mm,孔径 8mm 的公差为:
公差带面积 = (0.015625)^2 × 25 = 0.031875mm^2
因此,直径 25mm,孔径 8mm 的公差为 0.031875mm^2,或者说约为 0.015625mm。
7. 什么是轮廓度?
1、 所谓“轮廓度”,是指被测实际轮廓相对于理想轮廓的变动情况。这一概念用于描述曲面或曲线形状的准确度。
2、 轮廓度计算公式
面轮廓度的理解可以先从平面间的面轮廓度理解,然后曲面的面轮廓度其实和平面是一个意义,和位置度一样,都可以控制尺寸的位置。当然里面可以包括对方向和形状的控制。
3、 直线度
限制实际直线对理想直线变动量的一种形状公差。
4、 平面度
指基片具有的宏观凹凸高度相对理想平面的偏差。
5、 圆度
指工件的横截面接近理论圆的程度。
6、 圆柱度
指任一垂直截面最大尺寸与最小尺寸差为圆柱度。
7、 线轮廓度
是对曲线形状的要求,是限制实际曲线对理想曲线变动量的一项指标。
8、 面轮廓度
指被测实际轮廓相对于理想轮廓的变动情况。
9、 平行度
指一平面(边)相对于另一平面(边)平行的误差最大允许值。
10、 垂直度
评价直线之间,平面之间或直线与平面之间的垂直状态。
11、倾斜度
指物体或斜面倾斜,歪斜的程度,与地面的夹角。
12、 位置度
一形体的轴线或中心平面的实际位置相对理论位置的允许变动范围。
13、同轴(同心)度
在给定条件下材料试验机的夹持部件试样等和受力方向等轴线间同轴的程度。
14、对称度
零件上两对称中心要素保持在同一中心平面内的状况。
15、圆跳动
被测要素绕基准轴线回转一周时,由位置固定的指示器在给定方向上测得的最大与最小读数之差。
16 、全跳动
是关联实际被测要素对理想回转面的允许变动量。
8. 三轴抗压试验可以测抗剪强度吗?
根据岩石试件在不同侧向压力下取得的轴向抗压强度,在剪应力与正应力的坐标系中,绘制莫尔应力圆簇和莫尔强度包络线。
按莫尔——库仑准则确定岩石的三轴抗剪强度参数。
岩石三轴抗剪强度试验在一定的程度上消除了直剪试验时剪切面上的应力分布不均匀的缺点,成果的规律性较好,且反映了实际岩体的受力状况。
但三轴抗剪强度试验和直剪试验的意义和结果不尽相同,这主要是由于直剪试验是预先确定剪切面,而三轴抗剪强度试验破坏有主要由应力控制。
9. 什么是轮廓度?
1、 所谓“轮廓度”,是指被测实际轮廓相对于理想轮廓的变动情况。这一概念用于描述曲面或曲线形状的准确度。
2、 轮廓度计算公式
面轮廓度的理解可以先从平面间的面轮廓度理解,然后曲面的面轮廓度其实和平面是一个意义,和位置度一样,都可以控制尺寸的位置。当然里面可以包括对方向和形状的控制。
3、 直线度
限制实际直线对理想直线变动量的一种形状公差。
4、 平面度
指基片具有的宏观凹凸高度相对理想平面的偏差。
5、 圆度
指工件的横截面接近理论圆的程度。
6、 圆柱度
指任一垂直截面最大尺寸与最小尺寸差为圆柱度。
7、 线轮廓度
是对曲线形状的要求,是限制实际曲线对理想曲线变动量的一项指标。
8、 面轮廓度
指被测实际轮廓相对于理想轮廓的变动情况。
9、 平行度
指一平面(边)相对于另一平面(边)平行的误差最大允许值。
10、 垂直度
评价直线之间,平面之间或直线与平面之间的垂直状态。
11、倾斜度
指物体或斜面倾斜,歪斜的程度,与地面的夹角。
12、 位置度
一形体的轴线或中心平面的实际位置相对理论位置的允许变动范围。
13、同轴(同心)度
在给定条件下材料试验机的夹持部件试样等和受力方向等轴线间同轴的程度。
14、对称度
零件上两对称中心要素保持在同一中心平面内的状况。
15、圆跳动
被测要素绕基准轴线回转一周时,由位置固定的指示器在给定方向上测得的最大与最小读数之差。
16 、全跳动
是关联实际被测要素对理想回转面的允许变动量。
10. 面轮廓度标注方式?
线轮廓度公差的标注是包络一系列直径为公差值t的圆的两包络线之间的区域,而各圆的圆心位于理想轮廓线上。
标注方法:
1、无基准要求
公差带是直径为公差值t、球心位于被测要素理论正确形状上的一系列圆球的两包络面所限定的区域。
2、有基准要求
公差带是直径为公差值t、球心位于由基准平面确定的被测要素理论正确几何形状上的一系列圆球的两包络面所限定的区域。
扩展资料:
检测误差的方法:
用来采集物体表面三维坐标的测量设备和方法多种多样,其原理也各不相同。根据测量测头是否和零件表面接触可分为接触式与非接触式两类。
1、接触测量法以三坐标测量为典型代表。三坐标测量机的测量精度高,对环境(如:温度、湿度、防振等)要求也高。由于测量时测头在工件上要逐点测量,所以测量速度较慢。另外还要求被测零件的材质不能太软、尺寸不宜过大且不易变形。
2、非接触测量法以结构光法为典型代表。该测量方法一次获取物体表面的数据(点坐标)多,测量范围大,对被测量物体的材质没有要求,特别适合于面积大且易变形的覆盖件类零件的测量。
11. 三轴抗压试验可以测抗剪强度吗?
根据岩石试件在不同侧向压力下取得的轴向抗压强度,在剪应力与正应力的坐标系中,绘制莫尔应力圆簇和莫尔强度包络线。
按莫尔——库仑准则确定岩石的三轴抗剪强度参数。
岩石三轴抗剪强度试验在一定的程度上消除了直剪试验时剪切面上的应力分布不均匀的缺点,成果的规律性较好,且反映了实际岩体的受力状况。
但三轴抗剪强度试验和直剪试验的意义和结果不尽相同,这主要是由于直剪试验是预先确定剪切面,而三轴抗剪强度试验破坏有主要由应力控制。
12. 什么是轮廓度?
1、 所谓“轮廓度”,是指被测实际轮廓相对于理想轮廓的变动情况。这一概念用于描述曲面或曲线形状的准确度。
2、 轮廓度计算公式
面轮廓度的理解可以先从平面间的面轮廓度理解,然后曲面的面轮廓度其实和平面是一个意义,和位置度一样,都可以控制尺寸的位置。当然里面可以包括对方向和形状的控制。
3、 直线度
限制实际直线对理想直线变动量的一种形状公差。
4、 平面度
指基片具有的宏观凹凸高度相对理想平面的偏差。
5、 圆度
指工件的横截面接近理论圆的程度。
6、 圆柱度
指任一垂直截面最大尺寸与最小尺寸差为圆柱度。
7、 线轮廓度
是对曲线形状的要求,是限制实际曲线对理想曲线变动量的一项指标。
8、 面轮廓度
指被测实际轮廓相对于理想轮廓的变动情况。
9、 平行度
指一平面(边)相对于另一平面(边)平行的误差最大允许值。
10、 垂直度
评价直线之间,平面之间或直线与平面之间的垂直状态。
11、倾斜度
指物体或斜面倾斜,歪斜的程度,与地面的夹角。
12、 位置度
一形体的轴线或中心平面的实际位置相对理论位置的允许变动范围。
13、同轴(同心)度
在给定条件下材料试验机的夹持部件试样等和受力方向等轴线间同轴的程度。
14、对称度
零件上两对称中心要素保持在同一中心平面内的状况。
15、圆跳动
被测要素绕基准轴线回转一周时,由位置固定的指示器在给定方向上测得的最大与最小读数之差。
16 、全跳动
是关联实际被测要素对理想回转面的允许变动量。
13. 线轮廓度通俗易懂的解释?
线轮廓度是描述物体表面光滑程度的一个参数。它通常用来描述工件表面的光泽程度和几何形状,也就是工件表面形状的粗糙程度和平滑度。
使用线轮廓度测量时,将一条精细的线放在被测物体的表面上,然后通过一个显微镜观察线与物体表面之间的空隙或接触点。对于具有高光滑程度的物体,线与表面之间的接触点会非常少甚至没有,而粗糙的表面则会有很多接触点。因此,通过线轮廓度可以确定一个物体表面的光滑程度和几何形状。
一般来说,线轮廓度越小,说明被测物体表面越平滑,越适合作为高精密零件制造中关键部件的加工要求;而较大的线轮廓度则意味着该物体表面更加粗糙,并且可能需要进行进一步加工才能得到更高精度要求。
14. 机械制图里面的字母e表示什么含义?
标注符号
直线度(-)——是限制实际直线对理想直线直与不直的一项指标。
平面度——符号为一平行四边形,是限制实际平面对理想平面变动量的一项指标。它是针对平面发生不平而提出的要求。
圆度(○)——是限制实际圆对理想圆变动量的一项指标。它是对具有圆柱面(包括圆锥面、球面)的零件,在一正截面(与轴线垂直的面)内的圆形轮廓要求。
圆柱度(/○/)——是限制实际圆柱面对理想圆柱面变动量的一项指标。它控制了圆柱体横截面和轴截面内的各项形状误差,如圆度、素线直线度、轴线直线度等。圆柱度是圆柱体各项形状误差的综合指标。
线轮廓度(⌒)——是限制实际曲线对理想曲线变动量的一项指标。它是对非圆曲线的形状精度要求。
面轮廓度——符号是用一短线将线轮廓度的符号下面封闭,是限制实际曲面对理想曲面变动量的一项指标。它是对曲面的形状精度要求。
定向公差——关联实际要素对基准在方向上允许的变动全量。
定向公差包括平行度、垂直度、倾斜度。
平行度(‖)——用来控制零件上被测要素(平面或直线)相对于基准要素(平面或直线)的方向偏离0°的要求,即要求被测要素对基准等距。
垂直度(⊥)——用来控制零件上被测要素(平面或直线)相对于基准要素(平面或直线)的方向偏离90°的要求,即要求被测要素对基准成90°。
倾斜度(∠)——用来控制零件上被测要素(平面或直线)相对于基准要素(平面或直线)的方向偏离某一给定角度(0°~90°)的程度,即要求被测要素对基准成一定角度(除90°外)。
定位公差——关联实际要素对基准在位置上允许的变动全量。
定位公差包括同轴度、对称度和位置度。
同轴度(◎)——用来控制理论上应该同轴的被测轴线与基准轴线的不同轴程度。
对称度——符号是中间一横长的三条横线,一般用来控制理论上要求共面的被测要素(中心平面、中心线或轴线)与基准要素(中心平面、中心线或轴线)的不重合程度。
位置度——符号是带互相垂直的两直线的圆,用来控制被测实际要素相对于其理想位置的变动量,其理想位置由基准和理论正确尺寸确定。
跳动公差——关联实际要素绕基准轴线回转一周或连续回转时所允许的最大跳动量。
跳动公差包括圆跳动和全跳动。
圆跳动——符号为一带箭头的斜线,圆跳动是被测实际要素绕基准轴线作无轴向移动、回转一周中,由位置固定的指示器在给定方向上测得的最大与最小读数之差。
全跳动——符号为两带箭头的斜线,全跳动是被测实际要素绕基准轴线作无轴向移动的连续回转,同时指示器沿理想素线连续移动,由指示器在给定方向上测得的最大与最小读数之差
1. 主参数在图样上的表达方法
内容 表达方法控制方法
形状 一组视图形状公差
大小 线性尺寸线性尺寸公差
方西 线性尺寸及角度线性尺寸公差、角度公差、定向公差
位置 线性尺寸线性尺寸公差、定位公差
2. 形状与位置公差的分类
形状公差:直线度、平面度、圆度、圆柱度?? ——形状
?? ?? 线轮廓度、面轮廓度 ?? ——轮廓
位置公差:平行度、垂直度、倾斜度?? ——定向
位置度、同轴度、对称度??——定位
圆跳动、全跳动 ?? ??——跳动
3. 标注中的规定
1) 是否标注基准:形状公差,一般无标注基准;而位置公差,一般都有。
2) 指引线(含基准代号连线)是否与尺寸线相连:当被测要素为圆柱或圆锥的轴线时,指引线与尺寸线相连;否则一般不相连。
3) 如果允许一次标注多个被测要素时,带箭头的指引线必须必须都从框格同一端引出。
4) 圆锥的圆柱度注法必须使指引线与轴线垂直。
5) 在标注中,如果需要,可以在框格的上面或下面加注文字说明,比如可以对公差检测的仪器或标准进行要求,或者对公差的范围进行解释性说明。
6) 当螺纹轴线为被测要素或基准要素时,如果框格下方无任何说明,则指的是螺纹中径;如果有字母“MD”,则是螺纹大径;如果是“LD”,则是螺纹小径。
7) 如仅要求要素某一部份的公差值或作为基准时,则用粗点划线表示其范围,粗点划线离开要素一定距离,并对范围加注尺寸。
8) 为不致引起误解,基准字母中不用E、F、I、J、M、L、O、P、R等字母。
4. 公差带形状说明:
1) 直线度:宽度为t的两平行直线之间的区域。——给定平面内
宽度为t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给定方向上
直径为Фt的圆柱面内区域。 ?? ——给定区域内
2) 平面度:宽度为t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3) 圆度:在同一正截面上,半径差为t的两同心圆之间的区域。
4) 圆柱度:半径差为t的两同轴圆柱面之间的区域。
5) 线轮廓度(无基准要求):包络一系列直径为公差值t的圆的两包络线之间的区域,诸圆的圆心位于具有理论正确几何形状的线上。
线轮廓度(有基准要求):公差带与基准具有理论正确位置(由线性尺寸控制),且包络一系列直径公差值t的圆的两包络线之间的区域,诸圆的圆心位于具有理论正确几何形状的线上。
6) 面轮廓度(无基准要求):包络一系列直径为公差值t的球的两包络面之间的区域,诸球的球心位于具有理论正确几何形状的面上。
面轮廓度(有基准要求):公差带与基准具有理论正确位置(由线性尺寸控制),且包络一系列直径公差值t的球的两包络面之间的区域,诸球的球心位于具有理论正确几何形状的线上。
7) 平行度(基准和被测要素都是直线):距离为公差值t,且平行于基准线,并位于给定方向上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当t前加Ф时,公差带为一圆柱面。
平行度(基准为轴线或平面,被测要素为平面或轴线):平行于基准,宽度为t的两个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8) 垂直度(基准和被测要素都是直线):距离为公差值t,且垂直于基准线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垂直度(基准为平面,被测要素为轴线):垂直于基准,距离为t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当t前加Ф时,公差带为一圆柱面。
垂直度(基准为轴线,被测要素为平面):垂直于基准,宽度为t的两个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9) 倾斜度(基准和被测要素都是直线):距离为公差值t,且与基准线成一给定角度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倾斜度(基准为平面或直线,被测要素为轴线或平面):与基准成一定给定角度,宽度为t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当t前加Ф时,公差带为一圆柱面。
10) 位置度(相对于两平面或三平面,点的位置度公差带):以公差值t为直径的圆内(或球内)区域。
位置度(相对于直线或平面,线的位置度公差带):距离为公差值t,且以线的理想位置为中心线对称配置的两平行直线之间的区域。
11) 同轴度(基准与被测要素均为轴线):与基准同轴,直径为公差值t的圆柱面内区域。
12) 对称度(基准为轴线或平面,被测要素为两平面):距离为公差值t,且相对基准的中心平面对称配置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13) 圆跳动公差是被测要素绕基准轴线旋转一周过程中,相对于某一固定点允许的最大变动量t。圆跳动误差可能包括圆度、同轴度、垂直度或平面度误差,这些误差的总值不能超过给定的圆跳动公差。
径向圆跳动(基准为轴线,被测要素为圆柱面):任一垂直于基准且半径差为t的两个同心圆。
端面圆跳动(基准为轴线,被测要素为平面):在与基准同轴的任一半径位置的测量圆柱面上距离为t的两圆之间的区域。
斜向圆跳动(基准为轴线,被测要素为锥面):在与基准同轴的任一测量圆锥面上,距离为t的两圆之间的区域。除另有规定,其测量方向(即标注箭头方向)与被测面垂直。
14) 径向全跳动(基准为轴线,被测要素为圆柱面):半径差为公差值t,且与基准同轴的两圆柱面之间的区域。
15. 线轮廓度通俗易懂的解释?
线轮廓度是描述物体表面光滑程度的一个参数。它通常用来描述工件表面的光泽程度和几何形状,也就是工件表面形状的粗糙程度和平滑度。
使用线轮廓度测量时,将一条精细的线放在被测物体的表面上,然后通过一个显微镜观察线与物体表面之间的空隙或接触点。对于具有高光滑程度的物体,线与表面之间的接触点会非常少甚至没有,而粗糙的表面则会有很多接触点。因此,通过线轮廓度可以确定一个物体表面的光滑程度和几何形状。
一般来说,线轮廓度越小,说明被测物体表面越平滑,越适合作为高精密零件制造中关键部件的加工要求;而较大的线轮廓度则意味着该物体表面更加粗糙,并且可能需要进行进一步加工才能得到更高精度要求。
16. 机械制图里面的字母e表示什么含义?
标注符号
直线度(-)——是限制实际直线对理想直线直与不直的一项指标。
平面度——符号为一平行四边形,是限制实际平面对理想平面变动量的一项指标。它是针对平面发生不平而提出的要求。
圆度(○)——是限制实际圆对理想圆变动量的一项指标。它是对具有圆柱面(包括圆锥面、球面)的零件,在一正截面(与轴线垂直的面)内的圆形轮廓要求。
圆柱度(/○/)——是限制实际圆柱面对理想圆柱面变动量的一项指标。它控制了圆柱体横截面和轴截面内的各项形状误差,如圆度、素线直线度、轴线直线度等。圆柱度是圆柱体各项形状误差的综合指标。
线轮廓度(⌒)——是限制实际曲线对理想曲线变动量的一项指标。它是对非圆曲线的形状精度要求。
面轮廓度——符号是用一短线将线轮廓度的符号下面封闭,是限制实际曲面对理想曲面变动量的一项指标。它是对曲面的形状精度要求。
定向公差——关联实际要素对基准在方向上允许的变动全量。
定向公差包括平行度、垂直度、倾斜度。
平行度(‖)——用来控制零件上被测要素(平面或直线)相对于基准要素(平面或直线)的方向偏离0°的要求,即要求被测要素对基准等距。
垂直度(⊥)——用来控制零件上被测要素(平面或直线)相对于基准要素(平面或直线)的方向偏离90°的要求,即要求被测要素对基准成90°。
倾斜度(∠)——用来控制零件上被测要素(平面或直线)相对于基准要素(平面或直线)的方向偏离某一给定角度(0°~90°)的程度,即要求被测要素对基准成一定角度(除90°外)。
定位公差——关联实际要素对基准在位置上允许的变动全量。
定位公差包括同轴度、对称度和位置度。
同轴度(◎)——用来控制理论上应该同轴的被测轴线与基准轴线的不同轴程度。
对称度——符号是中间一横长的三条横线,一般用来控制理论上要求共面的被测要素(中心平面、中心线或轴线)与基准要素(中心平面、中心线或轴线)的不重合程度。
位置度——符号是带互相垂直的两直线的圆,用来控制被测实际要素相对于其理想位置的变动量,其理想位置由基准和理论正确尺寸确定。
跳动公差——关联实际要素绕基准轴线回转一周或连续回转时所允许的最大跳动量。
跳动公差包括圆跳动和全跳动。
圆跳动——符号为一带箭头的斜线,圆跳动是被测实际要素绕基准轴线作无轴向移动、回转一周中,由位置固定的指示器在给定方向上测得的最大与最小读数之差。
全跳动——符号为两带箭头的斜线,全跳动是被测实际要素绕基准轴线作无轴向移动的连续回转,同时指示器沿理想素线连续移动,由指示器在给定方向上测得的最大与最小读数之差
1. 主参数在图样上的表达方法
内容 表达方法控制方法
形状 一组视图形状公差
大小 线性尺寸线性尺寸公差
方西 线性尺寸及角度线性尺寸公差、角度公差、定向公差
位置 线性尺寸线性尺寸公差、定位公差
2. 形状与位置公差的分类
形状公差:直线度、平面度、圆度、圆柱度?? ——形状
?? ?? 线轮廓度、面轮廓度 ?? ——轮廓
位置公差:平行度、垂直度、倾斜度?? ——定向
位置度、同轴度、对称度??——定位
圆跳动、全跳动 ?? ??——跳动
3. 标注中的规定
1) 是否标注基准:形状公差,一般无标注基准;而位置公差,一般都有。
2) 指引线(含基准代号连线)是否与尺寸线相连:当被测要素为圆柱或圆锥的轴线时,指引线与尺寸线相连;否则一般不相连。
3) 如果允许一次标注多个被测要素时,带箭头的指引线必须必须都从框格同一端引出。
4) 圆锥的圆柱度注法必须使指引线与轴线垂直。
5) 在标注中,如果需要,可以在框格的上面或下面加注文字说明,比如可以对公差检测的仪器或标准进行要求,或者对公差的范围进行解释性说明。
6) 当螺纹轴线为被测要素或基准要素时,如果框格下方无任何说明,则指的是螺纹中径;如果有字母“MD”,则是螺纹大径;如果是“LD”,则是螺纹小径。
7) 如仅要求要素某一部份的公差值或作为基准时,则用粗点划线表示其范围,粗点划线离开要素一定距离,并对范围加注尺寸。
8) 为不致引起误解,基准字母中不用E、F、I、J、M、L、O、P、R等字母。
4. 公差带形状说明:
1) 直线度:宽度为t的两平行直线之间的区域。——给定平面内
宽度为t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给定方向上
直径为Фt的圆柱面内区域。 ?? ——给定区域内
2) 平面度:宽度为t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3) 圆度:在同一正截面上,半径差为t的两同心圆之间的区域。
4) 圆柱度:半径差为t的两同轴圆柱面之间的区域。
5) 线轮廓度(无基准要求):包络一系列直径为公差值t的圆的两包络线之间的区域,诸圆的圆心位于具有理论正确几何形状的线上。
线轮廓度(有基准要求):公差带与基准具有理论正确位置(由线性尺寸控制),且包络一系列直径公差值t的圆的两包络线之间的区域,诸圆的圆心位于具有理论正确几何形状的线上。
6) 面轮廓度(无基准要求):包络一系列直径为公差值t的球的两包络面之间的区域,诸球的球心位于具有理论正确几何形状的面上。
面轮廓度(有基准要求):公差带与基准具有理论正确位置(由线性尺寸控制),且包络一系列直径公差值t的球的两包络面之间的区域,诸球的球心位于具有理论正确几何形状的线上。
7) 平行度(基准和被测要素都是直线):距离为公差值t,且平行于基准线,并位于给定方向上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当t前加Ф时,公差带为一圆柱面。
平行度(基准为轴线或平面,被测要素为平面或轴线):平行于基准,宽度为t的两个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8) 垂直度(基准和被测要素都是直线):距离为公差值t,且垂直于基准线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垂直度(基准为平面,被测要素为轴线):垂直于基准,距离为t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当t前加Ф时,公差带为一圆柱面。
垂直度(基准为轴线,被测要素为平面):垂直于基准,宽度为t的两个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9) 倾斜度(基准和被测要素都是直线):距离为公差值t,且与基准线成一给定角度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倾斜度(基准为平面或直线,被测要素为轴线或平面):与基准成一定给定角度,宽度为t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当t前加Ф时,公差带为一圆柱面。
10) 位置度(相对于两平面或三平面,点的位置度公差带):以公差值t为直径的圆内(或球内)区域。
位置度(相对于直线或平面,线的位置度公差带):距离为公差值t,且以线的理想位置为中心线对称配置的两平行直线之间的区域。
11) 同轴度(基准与被测要素均为轴线):与基准同轴,直径为公差值t的圆柱面内区域。
12) 对称度(基准为轴线或平面,被测要素为两平面):距离为公差值t,且相对基准的中心平面对称配置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13) 圆跳动公差是被测要素绕基准轴线旋转一周过程中,相对于某一固定点允许的最大变动量t。圆跳动误差可能包括圆度、同轴度、垂直度或平面度误差,这些误差的总值不能超过给定的圆跳动公差。
径向圆跳动(基准为轴线,被测要素为圆柱面):任一垂直于基准且半径差为t的两个同心圆。
端面圆跳动(基准为轴线,被测要素为平面):在与基准同轴的任一半径位置的测量圆柱面上距离为t的两圆之间的区域。
斜向圆跳动(基准为轴线,被测要素为锥面):在与基准同轴的任一测量圆锥面上,距离为t的两圆之间的区域。除另有规定,其测量方向(即标注箭头方向)与被测面垂直。
14) 径向全跳动(基准为轴线,被测要素为圆柱面):半径差为公差值t,且与基准同轴的两圆柱面之间的区域。
17. 直径25d8公差多少?
直径 25mm,孔径 8mm 的公差取决于所采用的公差等级和测量工具。一般来说,公差等级越高,测量工具越先进,公差越小。
根据标准公差带的概念,公差带是包络一系列直径为公差值 t 的两包络线之间的区域。因此,直径 25mm,孔径 8mm 的公差可以通过计算标准公差带的面积来确定。具体来说,标准公差带的面积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面积 = (公差值)^2 × 直径
假设采用的公差等级为 IT7(最严格),则直径 25mm,孔径 8mm 的公差为:
公差带面积 = (0.015625)^2 × 25 = 0.031875mm^2
因此,直径 25mm,孔径 8mm 的公差为 0.031875mm^2,或者说约为 0.015625mm。
18. 线轮廓度通俗易懂的解释?
线轮廓度是描述物体表面光滑程度的一个参数。它通常用来描述工件表面的光泽程度和几何形状,也就是工件表面形状的粗糙程度和平滑度。
使用线轮廓度测量时,将一条精细的线放在被测物体的表面上,然后通过一个显微镜观察线与物体表面之间的空隙或接触点。对于具有高光滑程度的物体,线与表面之间的接触点会非常少甚至没有,而粗糙的表面则会有很多接触点。因此,通过线轮廓度可以确定一个物体表面的光滑程度和几何形状。
一般来说,线轮廓度越小,说明被测物体表面越平滑,越适合作为高精密零件制造中关键部件的加工要求;而较大的线轮廓度则意味着该物体表面更加粗糙,并且可能需要进行进一步加工才能得到更高精度要求。
19. 三轴抗压试验可以测抗剪强度吗?
根据岩石试件在不同侧向压力下取得的轴向抗压强度,在剪应力与正应力的坐标系中,绘制莫尔应力圆簇和莫尔强度包络线。
按莫尔——库仑准则确定岩石的三轴抗剪强度参数。
岩石三轴抗剪强度试验在一定的程度上消除了直剪试验时剪切面上的应力分布不均匀的缺点,成果的规律性较好,且反映了实际岩体的受力状况。
但三轴抗剪强度试验和直剪试验的意义和结果不尽相同,这主要是由于直剪试验是预先确定剪切面,而三轴抗剪强度试验破坏有主要由应力控制。
20. 机械制图里面的字母e表示什么含义?
标注符号
直线度(-)——是限制实际直线对理想直线直与不直的一项指标。
平面度——符号为一平行四边形,是限制实际平面对理想平面变动量的一项指标。它是针对平面发生不平而提出的要求。
圆度(○)——是限制实际圆对理想圆变动量的一项指标。它是对具有圆柱面(包括圆锥面、球面)的零件,在一正截面(与轴线垂直的面)内的圆形轮廓要求。
圆柱度(/○/)——是限制实际圆柱面对理想圆柱面变动量的一项指标。它控制了圆柱体横截面和轴截面内的各项形状误差,如圆度、素线直线度、轴线直线度等。圆柱度是圆柱体各项形状误差的综合指标。
线轮廓度(⌒)——是限制实际曲线对理想曲线变动量的一项指标。它是对非圆曲线的形状精度要求。
面轮廓度——符号是用一短线将线轮廓度的符号下面封闭,是限制实际曲面对理想曲面变动量的一项指标。它是对曲面的形状精度要求。
定向公差——关联实际要素对基准在方向上允许的变动全量。
定向公差包括平行度、垂直度、倾斜度。
平行度(‖)——用来控制零件上被测要素(平面或直线)相对于基准要素(平面或直线)的方向偏离0°的要求,即要求被测要素对基准等距。
垂直度(⊥)——用来控制零件上被测要素(平面或直线)相对于基准要素(平面或直线)的方向偏离90°的要求,即要求被测要素对基准成90°。
倾斜度(∠)——用来控制零件上被测要素(平面或直线)相对于基准要素(平面或直线)的方向偏离某一给定角度(0°~90°)的程度,即要求被测要素对基准成一定角度(除90°外)。
定位公差——关联实际要素对基准在位置上允许的变动全量。
定位公差包括同轴度、对称度和位置度。
同轴度(◎)——用来控制理论上应该同轴的被测轴线与基准轴线的不同轴程度。
对称度——符号是中间一横长的三条横线,一般用来控制理论上要求共面的被测要素(中心平面、中心线或轴线)与基准要素(中心平面、中心线或轴线)的不重合程度。
位置度——符号是带互相垂直的两直线的圆,用来控制被测实际要素相对于其理想位置的变动量,其理想位置由基准和理论正确尺寸确定。
跳动公差——关联实际要素绕基准轴线回转一周或连续回转时所允许的最大跳动量。
跳动公差包括圆跳动和全跳动。
圆跳动——符号为一带箭头的斜线,圆跳动是被测实际要素绕基准轴线作无轴向移动、回转一周中,由位置固定的指示器在给定方向上测得的最大与最小读数之差。
全跳动——符号为两带箭头的斜线,全跳动是被测实际要素绕基准轴线作无轴向移动的连续回转,同时指示器沿理想素线连续移动,由指示器在给定方向上测得的最大与最小读数之差
1. 主参数在图样上的表达方法
内容 表达方法控制方法
形状 一组视图形状公差
大小 线性尺寸线性尺寸公差
方西 线性尺寸及角度线性尺寸公差、角度公差、定向公差
位置 线性尺寸线性尺寸公差、定位公差
2. 形状与位置公差的分类
形状公差:直线度、平面度、圆度、圆柱度?? ——形状
?? ?? 线轮廓度、面轮廓度 ?? ——轮廓
位置公差:平行度、垂直度、倾斜度?? ——定向
位置度、同轴度、对称度??——定位
圆跳动、全跳动 ?? ??——跳动
3. 标注中的规定
1) 是否标注基准:形状公差,一般无标注基准;而位置公差,一般都有。
2) 指引线(含基准代号连线)是否与尺寸线相连:当被测要素为圆柱或圆锥的轴线时,指引线与尺寸线相连;否则一般不相连。
3) 如果允许一次标注多个被测要素时,带箭头的指引线必须必须都从框格同一端引出。
4) 圆锥的圆柱度注法必须使指引线与轴线垂直。
5) 在标注中,如果需要,可以在框格的上面或下面加注文字说明,比如可以对公差检测的仪器或标准进行要求,或者对公差的范围进行解释性说明。
6) 当螺纹轴线为被测要素或基准要素时,如果框格下方无任何说明,则指的是螺纹中径;如果有字母“MD”,则是螺纹大径;如果是“LD”,则是螺纹小径。
7) 如仅要求要素某一部份的公差值或作为基准时,则用粗点划线表示其范围,粗点划线离开要素一定距离,并对范围加注尺寸。
8) 为不致引起误解,基准字母中不用E、F、I、J、M、L、O、P、R等字母。
4. 公差带形状说明:
1) 直线度:宽度为t的两平行直线之间的区域。——给定平面内
宽度为t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给定方向上
直径为Фt的圆柱面内区域。 ?? ——给定区域内
2) 平面度:宽度为t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3) 圆度:在同一正截面上,半径差为t的两同心圆之间的区域。
4) 圆柱度:半径差为t的两同轴圆柱面之间的区域。
5) 线轮廓度(无基准要求):包络一系列直径为公差值t的圆的两包络线之间的区域,诸圆的圆心位于具有理论正确几何形状的线上。
线轮廓度(有基准要求):公差带与基准具有理论正确位置(由线性尺寸控制),且包络一系列直径公差值t的圆的两包络线之间的区域,诸圆的圆心位于具有理论正确几何形状的线上。
6) 面轮廓度(无基准要求):包络一系列直径为公差值t的球的两包络面之间的区域,诸球的球心位于具有理论正确几何形状的面上。
面轮廓度(有基准要求):公差带与基准具有理论正确位置(由线性尺寸控制),且包络一系列直径公差值t的球的两包络面之间的区域,诸球的球心位于具有理论正确几何形状的线上。
7) 平行度(基准和被测要素都是直线):距离为公差值t,且平行于基准线,并位于给定方向上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当t前加Ф时,公差带为一圆柱面。
平行度(基准为轴线或平面,被测要素为平面或轴线):平行于基准,宽度为t的两个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8) 垂直度(基准和被测要素都是直线):距离为公差值t,且垂直于基准线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垂直度(基准为平面,被测要素为轴线):垂直于基准,距离为t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当t前加Ф时,公差带为一圆柱面。
垂直度(基准为轴线,被测要素为平面):垂直于基准,宽度为t的两个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9) 倾斜度(基准和被测要素都是直线):距离为公差值t,且与基准线成一给定角度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倾斜度(基准为平面或直线,被测要素为轴线或平面):与基准成一定给定角度,宽度为t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当t前加Ф时,公差带为一圆柱面。
10) 位置度(相对于两平面或三平面,点的位置度公差带):以公差值t为直径的圆内(或球内)区域。
位置度(相对于直线或平面,线的位置度公差带):距离为公差值t,且以线的理想位置为中心线对称配置的两平行直线之间的区域。
11) 同轴度(基准与被测要素均为轴线):与基准同轴,直径为公差值t的圆柱面内区域。
12) 对称度(基准为轴线或平面,被测要素为两平面):距离为公差值t,且相对基准的中心平面对称配置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13) 圆跳动公差是被测要素绕基准轴线旋转一周过程中,相对于某一固定点允许的最大变动量t。圆跳动误差可能包括圆度、同轴度、垂直度或平面度误差,这些误差的总值不能超过给定的圆跳动公差。
径向圆跳动(基准为轴线,被测要素为圆柱面):任一垂直于基准且半径差为t的两个同心圆。
端面圆跳动(基准为轴线,被测要素为平面):在与基准同轴的任一半径位置的测量圆柱面上距离为t的两圆之间的区域。
斜向圆跳动(基准为轴线,被测要素为锥面):在与基准同轴的任一测量圆锥面上,距离为t的两圆之间的区域。除另有规定,其测量方向(即标注箭头方向)与被测面垂直。
14) 径向全跳动(基准为轴线,被测要素为圆柱面):半径差为公差值t,且与基准同轴的两圆柱面之间的区域。
21. 三轴抗压试验可以测抗剪强度吗?
根据岩石试件在不同侧向压力下取得的轴向抗压强度,在剪应力与正应力的坐标系中,绘制莫尔应力圆簇和莫尔强度包络线。
按莫尔——库仑准则确定岩石的三轴抗剪强度参数。
岩石三轴抗剪强度试验在一定的程度上消除了直剪试验时剪切面上的应力分布不均匀的缺点,成果的规律性较好,且反映了实际岩体的受力状况。
但三轴抗剪强度试验和直剪试验的意义和结果不尽相同,这主要是由于直剪试验是预先确定剪切面,而三轴抗剪强度试验破坏有主要由应力控制。
22. 机械制图里面的字母e表示什么含义?
标注符号
直线度(-)——是限制实际直线对理想直线直与不直的一项指标。
平面度——符号为一平行四边形,是限制实际平面对理想平面变动量的一项指标。它是针对平面发生不平而提出的要求。
圆度(○)——是限制实际圆对理想圆变动量的一项指标。它是对具有圆柱面(包括圆锥面、球面)的零件,在一正截面(与轴线垂直的面)内的圆形轮廓要求。
圆柱度(/○/)——是限制实际圆柱面对理想圆柱面变动量的一项指标。它控制了圆柱体横截面和轴截面内的各项形状误差,如圆度、素线直线度、轴线直线度等。圆柱度是圆柱体各项形状误差的综合指标。
线轮廓度(⌒)——是限制实际曲线对理想曲线变动量的一项指标。它是对非圆曲线的形状精度要求。
面轮廓度——符号是用一短线将线轮廓度的符号下面封闭,是限制实际曲面对理想曲面变动量的一项指标。它是对曲面的形状精度要求。
定向公差——关联实际要素对基准在方向上允许的变动全量。
定向公差包括平行度、垂直度、倾斜度。
平行度(‖)——用来控制零件上被测要素(平面或直线)相对于基准要素(平面或直线)的方向偏离0°的要求,即要求被测要素对基准等距。
垂直度(⊥)——用来控制零件上被测要素(平面或直线)相对于基准要素(平面或直线)的方向偏离90°的要求,即要求被测要素对基准成90°。
倾斜度(∠)——用来控制零件上被测要素(平面或直线)相对于基准要素(平面或直线)的方向偏离某一给定角度(0°~90°)的程度,即要求被测要素对基准成一定角度(除90°外)。
定位公差——关联实际要素对基准在位置上允许的变动全量。
定位公差包括同轴度、对称度和位置度。
同轴度(◎)——用来控制理论上应该同轴的被测轴线与基准轴线的不同轴程度。
对称度——符号是中间一横长的三条横线,一般用来控制理论上要求共面的被测要素(中心平面、中心线或轴线)与基准要素(中心平面、中心线或轴线)的不重合程度。
位置度——符号是带互相垂直的两直线的圆,用来控制被测实际要素相对于其理想位置的变动量,其理想位置由基准和理论正确尺寸确定。
跳动公差——关联实际要素绕基准轴线回转一周或连续回转时所允许的最大跳动量。
跳动公差包括圆跳动和全跳动。
圆跳动——符号为一带箭头的斜线,圆跳动是被测实际要素绕基准轴线作无轴向移动、回转一周中,由位置固定的指示器在给定方向上测得的最大与最小读数之差。
全跳动——符号为两带箭头的斜线,全跳动是被测实际要素绕基准轴线作无轴向移动的连续回转,同时指示器沿理想素线连续移动,由指示器在给定方向上测得的最大与最小读数之差
1. 主参数在图样上的表达方法
内容 表达方法控制方法
形状 一组视图形状公差
大小 线性尺寸线性尺寸公差
方西 线性尺寸及角度线性尺寸公差、角度公差、定向公差
位置 线性尺寸线性尺寸公差、定位公差
2. 形状与位置公差的分类
形状公差:直线度、平面度、圆度、圆柱度?? ——形状
?? ?? 线轮廓度、面轮廓度 ?? ——轮廓
位置公差:平行度、垂直度、倾斜度?? ——定向
位置度、同轴度、对称度??——定位
圆跳动、全跳动 ?? ??——跳动
3. 标注中的规定
1) 是否标注基准:形状公差,一般无标注基准;而位置公差,一般都有。
2) 指引线(含基准代号连线)是否与尺寸线相连:当被测要素为圆柱或圆锥的轴线时,指引线与尺寸线相连;否则一般不相连。
3) 如果允许一次标注多个被测要素时,带箭头的指引线必须必须都从框格同一端引出。
4) 圆锥的圆柱度注法必须使指引线与轴线垂直。
5) 在标注中,如果需要,可以在框格的上面或下面加注文字说明,比如可以对公差检测的仪器或标准进行要求,或者对公差的范围进行解释性说明。
6) 当螺纹轴线为被测要素或基准要素时,如果框格下方无任何说明,则指的是螺纹中径;如果有字母“MD”,则是螺纹大径;如果是“LD”,则是螺纹小径。
7) 如仅要求要素某一部份的公差值或作为基准时,则用粗点划线表示其范围,粗点划线离开要素一定距离,并对范围加注尺寸。
8) 为不致引起误解,基准字母中不用E、F、I、J、M、L、O、P、R等字母。
4. 公差带形状说明:
1) 直线度:宽度为t的两平行直线之间的区域。——给定平面内
宽度为t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给定方向上
直径为Фt的圆柱面内区域。 ?? ——给定区域内
2) 平面度:宽度为t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3) 圆度:在同一正截面上,半径差为t的两同心圆之间的区域。
4) 圆柱度:半径差为t的两同轴圆柱面之间的区域。
5) 线轮廓度(无基准要求):包络一系列直径为公差值t的圆的两包络线之间的区域,诸圆的圆心位于具有理论正确几何形状的线上。
线轮廓度(有基准要求):公差带与基准具有理论正确位置(由线性尺寸控制),且包络一系列直径公差值t的圆的两包络线之间的区域,诸圆的圆心位于具有理论正确几何形状的线上。
6) 面轮廓度(无基准要求):包络一系列直径为公差值t的球的两包络面之间的区域,诸球的球心位于具有理论正确几何形状的面上。
面轮廓度(有基准要求):公差带与基准具有理论正确位置(由线性尺寸控制),且包络一系列直径公差值t的球的两包络面之间的区域,诸球的球心位于具有理论正确几何形状的线上。
7) 平行度(基准和被测要素都是直线):距离为公差值t,且平行于基准线,并位于给定方向上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当t前加Ф时,公差带为一圆柱面。
平行度(基准为轴线或平面,被测要素为平面或轴线):平行于基准,宽度为t的两个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8) 垂直度(基准和被测要素都是直线):距离为公差值t,且垂直于基准线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垂直度(基准为平面,被测要素为轴线):垂直于基准,距离为t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当t前加Ф时,公差带为一圆柱面。
垂直度(基准为轴线,被测要素为平面):垂直于基准,宽度为t的两个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9) 倾斜度(基准和被测要素都是直线):距离为公差值t,且与基准线成一给定角度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倾斜度(基准为平面或直线,被测要素为轴线或平面):与基准成一定给定角度,宽度为t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当t前加Ф时,公差带为一圆柱面。
10) 位置度(相对于两平面或三平面,点的位置度公差带):以公差值t为直径的圆内(或球内)区域。
位置度(相对于直线或平面,线的位置度公差带):距离为公差值t,且以线的理想位置为中心线对称配置的两平行直线之间的区域。
11) 同轴度(基准与被测要素均为轴线):与基准同轴,直径为公差值t的圆柱面内区域。
12) 对称度(基准为轴线或平面,被测要素为两平面):距离为公差值t,且相对基准的中心平面对称配置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13) 圆跳动公差是被测要素绕基准轴线旋转一周过程中,相对于某一固定点允许的最大变动量t。圆跳动误差可能包括圆度、同轴度、垂直度或平面度误差,这些误差的总值不能超过给定的圆跳动公差。
径向圆跳动(基准为轴线,被测要素为圆柱面):任一垂直于基准且半径差为t的两个同心圆。
端面圆跳动(基准为轴线,被测要素为平面):在与基准同轴的任一半径位置的测量圆柱面上距离为t的两圆之间的区域。
斜向圆跳动(基准为轴线,被测要素为锥面):在与基准同轴的任一测量圆锥面上,距离为t的两圆之间的区域。除另有规定,其测量方向(即标注箭头方向)与被测面垂直。
14) 径向全跳动(基准为轴线,被测要素为圆柱面):半径差为公差值t,且与基准同轴的两圆柱面之间的区域。
23. 直径25d8公差多少?
直径 25mm,孔径 8mm 的公差取决于所采用的公差等级和测量工具。一般来说,公差等级越高,测量工具越先进,公差越小。
根据标准公差带的概念,公差带是包络一系列直径为公差值 t 的两包络线之间的区域。因此,直径 25mm,孔径 8mm 的公差可以通过计算标准公差带的面积来确定。具体来说,标准公差带的面积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面积 = (公差值)^2 × 直径
假设采用的公差等级为 IT7(最严格),则直径 25mm,孔径 8mm 的公差为:
公差带面积 = (0.015625)^2 × 25 = 0.031875mm^2
因此,直径 25mm,孔径 8mm 的公差为 0.031875mm^2,或者说约为 0.015625mm。
24. 线轮廓度通俗易懂的解释?
线轮廓度是描述物体表面光滑程度的一个参数。它通常用来描述工件表面的光泽程度和几何形状,也就是工件表面形状的粗糙程度和平滑度。
使用线轮廓度测量时,将一条精细的线放在被测物体的表面上,然后通过一个显微镜观察线与物体表面之间的空隙或接触点。对于具有高光滑程度的物体,线与表面之间的接触点会非常少甚至没有,而粗糙的表面则会有很多接触点。因此,通过线轮廓度可以确定一个物体表面的光滑程度和几何形状。
一般来说,线轮廓度越小,说明被测物体表面越平滑,越适合作为高精密零件制造中关键部件的加工要求;而较大的线轮廓度则意味着该物体表面更加粗糙,并且可能需要进行进一步加工才能得到更高精度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