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条均线的指标公式(通达信均线系统设置代码公式,谢谢?)
1. 通达信均线系统设置代码公式,谢谢?
那不有现成的ma2,自建公式,引入指标公式ma2,把缺省参数改成3 5 8 10 13 20 30 60,公式名称改一下,就可以,ma2有10条均线,够你用的,有颜色.
2. 通达信均线系统设置代码公式,谢谢?
那不有现成的ma2,自建公式,引入指标公式ma2,把缺省参数改成3 5 8 10 13 20 30 60,公式名称改一下,就可以,ma2有10条均线,够你用的,有颜色.
3. 均线角度的计算公式?
均线角度指的是均线的斜率,通常用来分析价格趋势的变化,其计算公式如下:
简单移动平均线的角度计算公式:均线角度 = ATAN((今日收盘价 - N日简单移动平均价) / N)
其中,ATAN()是反正切函数,今日收盘价是指当天股票的收盘价格,N为均线周期数。
指数移动平均线的角度计算公式:均线角度 = ATAN((今日收盘价 - N日指数移动平均价) / N)
其中,ATAN()是反正切函数,今日收盘价是指当天股票的收盘价格,N为均线周期数。
以上公式中,斜率为正数表示股票价格上涨趋势,斜率为负数表示股票价格下跌趋势,斜率越大表示趋势变化越剧烈。需要注意的是,均线角度只是价格趋势变化的一个指标,不能单独作为买卖股票的依据,还需要结合其他技术指标和基本面分析来进行综合判断。
4. 通达信均线系统设置代码公式,谢谢?
那不有现成的ma2,自建公式,引入指标公式ma2,把缺省参数改成3 5 8 10 13 20 30 60,公式名称改一下,就可以,ma2有10条均线,够你用的,有颜色.
5. 移动平滑平均线公式?
指数平滑均线指标的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EXPMA=(当日或当期收盘价一上一日或上期EXPMA)/N+上一日或上期EXPMA
其中,首次上期EXPMA值为上一期收盘价,N为天数。
6. 主图显示3条均线,并且每条均线加粗,如何编写通达信的公式呢?
MA05:MA(C,5),LINETHICK2; MA10:MA(C,10),LINETHICK2; MA30:MA(C,30),LINETHICK2; LINETHICK2 后面的数字是表示线条大小,0为不显示,1表示正常,2,3,4...加粗
7. 均线角度的计算公式?
均线角度指的是均线的斜率,通常用来分析价格趋势的变化,其计算公式如下:
简单移动平均线的角度计算公式:均线角度 = ATAN((今日收盘价 - N日简单移动平均价) / N)
其中,ATAN()是反正切函数,今日收盘价是指当天股票的收盘价格,N为均线周期数。
指数移动平均线的角度计算公式:均线角度 = ATAN((今日收盘价 - N日指数移动平均价) / N)
其中,ATAN()是反正切函数,今日收盘价是指当天股票的收盘价格,N为均线周期数。
以上公式中,斜率为正数表示股票价格上涨趋势,斜率为负数表示股票价格下跌趋势,斜率越大表示趋势变化越剧烈。需要注意的是,均线角度只是价格趋势变化的一个指标,不能单独作为买卖股票的依据,还需要结合其他技术指标和基本面分析来进行综合判断。
8. 移动平滑平均线公式?
指数平滑均线指标的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EXPMA=(当日或当期收盘价一上一日或上期EXPMA)/N+上一日或上期EXPMA
其中,首次上期EXPMA值为上一期收盘价,N为天数。
9. 主图显示3条均线,并且每条均线加粗,如何编写通达信的公式呢?
MA05:MA(C,5),LINETHICK2; MA10:MA(C,10),LINETHICK2; MA30:MA(C,30),LINETHICK2; LINETHICK2 后面的数字是表示线条大小,0为不显示,1表示正常,2,3,4...加粗
10. 主图显示3条均线,并且每条均线加粗,如何编写通达信的公式呢?
MA05:MA(C,5),LINETHICK2; MA10:MA(C,10),LINETHICK2; MA30:MA(C,30),LINETHICK2; LINETHICK2 后面的数字是表示线条大小,0为不显示,1表示正常,2,3,4...加粗
11. 通达信均线系统设置代码公式,谢谢?
那不有现成的ma2,自建公式,引入指标公式ma2,把缺省参数改成3 5 8 10 13 20 30 60,公式名称改一下,就可以,ma2有10条均线,够你用的,有颜色.
12. 移动平滑平均线公式?
指数平滑均线指标的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EXPMA=(当日或当期收盘价一上一日或上期EXPMA)/N+上一日或上期EXPMA
其中,首次上期EXPMA值为上一期收盘价,N为天数。
13. 均线角度的计算公式?
均线角度指的是均线的斜率,通常用来分析价格趋势的变化,其计算公式如下:
简单移动平均线的角度计算公式:均线角度 = ATAN((今日收盘价 - N日简单移动平均价) / N)
其中,ATAN()是反正切函数,今日收盘价是指当天股票的收盘价格,N为均线周期数。
指数移动平均线的角度计算公式:均线角度 = ATAN((今日收盘价 - N日指数移动平均价) / N)
其中,ATAN()是反正切函数,今日收盘价是指当天股票的收盘价格,N为均线周期数。
以上公式中,斜率为正数表示股票价格上涨趋势,斜率为负数表示股票价格下跌趋势,斜率越大表示趋势变化越剧烈。需要注意的是,均线角度只是价格趋势变化的一个指标,不能单独作为买卖股票的依据,还需要结合其他技术指标和基本面分析来进行综合判断。
14. 主图显示3条均线,并且每条均线加粗,如何编写通达信的公式呢?
MA05:MA(C,5),LINETHICK2; MA10:MA(C,10),LINETHICK2; MA30:MA(C,30),LINETHICK2; LINETHICK2 后面的数字是表示线条大小,0为不显示,1表示正常,2,3,4...加粗
15. 均线平移指标公式?
技术指标移动平均线的算法:
一、10日线
以10日线为例,将10日所有收盘价格相加,除以10得到第一个平均值设为A,A就是10日线中第一天的数值;第二天的计算方法则是,(A乘以10+第二天的收盘价-第一天的收盘价)÷10=第二天的数值。第三天的计算方法依次为A乘以10+第三天的收盘价-第二天的收盘价)÷10=第三天的数值。
二、算术移动平均线
所谓移动平均,首先是算术平均数,如1到10十个数字,其平均数便是5.5;而移动则意味着这十个数字的变动。假如第一组是1到10,第二组变动成2到11,第三组又变为3到12,那么,这三组平均数各不相同。而这些不同的平均数的集合,便统称为移动平均数。
举例说明:某股连续十个交易日收盘价分别为:(单位:元)
8.15、 8.07、 8.84、 8.10、 8.40、 9.10、 9.20、 9.10、 8.95、 8.70
以五天短期均线为例:
第五天均值=(8.15+8.07+8.84+8.10+8.40)/5=8.31
第六天均值=(8.07+8.84+8.10+8.40+9.10) /5=8.50
第七天均值=(8.84+8.10+8.40+9.10+9.20)/5=8.73
第八天均值=(8.10+8.40+9.10+9.20+9.10)/5=8.78
第九天均值=(8.40+9.10+9.20+9.10+8.95)/5=8.95
第十天均值=(9.10+9.20+9.10+8.95+8.70)/5=9.01
三、加权移动平均线
加权的原因是基于移动平均线中,收盘价对未来价格波动的影响最大,因此赋予它较大的权值。
加权方式分为四种:
1、末日加权移动平均线:
计算公式: MA(N)=(C1+C2+……+Cn×2)/(n+1)
2、线性加权移动平均线:
计算公式: MA=(C1×1+C2×2+……+Cn×n)/(1+2+...+n)
3、梯型加权移动平均线:
计算方法(以5日为例):
[(C1+C2)×1+(C2+C3)×2+(C3+C4)×3+(C4+C5)×4]/(2×1+2×2+2×3+2×4)即为第五日的阶梯加权移动平均线
4、平方系数加权移动平均线:
公式(以5日为例):
MA=[(C1×1×1)+(C2×2×2)+(C3×3×3)+(C4×4×4)+(C5×5×5)]/(1×1+2×2+3×3+4×4+5×5)
16. 均线平移指标公式?
技术指标移动平均线的算法:
一、10日线
以10日线为例,将10日所有收盘价格相加,除以10得到第一个平均值设为A,A就是10日线中第一天的数值;第二天的计算方法则是,(A乘以10+第二天的收盘价-第一天的收盘价)÷10=第二天的数值。第三天的计算方法依次为A乘以10+第三天的收盘价-第二天的收盘价)÷10=第三天的数值。
二、算术移动平均线
所谓移动平均,首先是算术平均数,如1到10十个数字,其平均数便是5.5;而移动则意味着这十个数字的变动。假如第一组是1到10,第二组变动成2到11,第三组又变为3到12,那么,这三组平均数各不相同。而这些不同的平均数的集合,便统称为移动平均数。
举例说明:某股连续十个交易日收盘价分别为:(单位:元)
8.15、 8.07、 8.84、 8.10、 8.40、 9.10、 9.20、 9.10、 8.95、 8.70
以五天短期均线为例:
第五天均值=(8.15+8.07+8.84+8.10+8.40)/5=8.31
第六天均值=(8.07+8.84+8.10+8.40+9.10) /5=8.50
第七天均值=(8.84+8.10+8.40+9.10+9.20)/5=8.73
第八天均值=(8.10+8.40+9.10+9.20+9.10)/5=8.78
第九天均值=(8.40+9.10+9.20+9.10+8.95)/5=8.95
第十天均值=(9.10+9.20+9.10+8.95+8.70)/5=9.01
三、加权移动平均线
加权的原因是基于移动平均线中,收盘价对未来价格波动的影响最大,因此赋予它较大的权值。
加权方式分为四种:
1、末日加权移动平均线:
计算公式: MA(N)=(C1+C2+……+Cn×2)/(n+1)
2、线性加权移动平均线:
计算公式: MA=(C1×1+C2×2+……+Cn×n)/(1+2+...+n)
3、梯型加权移动平均线:
计算方法(以5日为例):
[(C1+C2)×1+(C2+C3)×2+(C3+C4)×3+(C4+C5)×4]/(2×1+2×2+2×3+2×4)即为第五日的阶梯加权移动平均线
4、平方系数加权移动平均线:
公式(以5日为例):
MA=[(C1×1×1)+(C2×2×2)+(C3×3×3)+(C4×4×4)+(C5×5×5)]/(1×1+2×2+3×3+4×4+5×5)
17. 20日均线上穿30日均线指标公式?
均线是最近一段时间内的收盘价之和除以该周期所得的数据形成的曲线。均线按照周期的长短可以分为5、10、20、30等几种类型的均线。日线MA5指5天内的收盘价除以5,MA10代表10天内的收盘价除以10。 20日均线上穿30日均线表示未来可能会出现上涨,但是股票的买卖不能仅仅靠这点就能确定涨跌的。
18. 20日均线上穿30日均线指标公式?
均线是最近一段时间内的收盘价之和除以该周期所得的数据形成的曲线。均线按照周期的长短可以分为5、10、20、30等几种类型的均线。日线MA5指5天内的收盘价除以5,MA10代表10天内的收盘价除以10。 20日均线上穿30日均线表示未来可能会出现上涨,但是股票的买卖不能仅仅靠这点就能确定涨跌的。
19. 均线平移指标公式?
技术指标移动平均线的算法:
一、10日线
以10日线为例,将10日所有收盘价格相加,除以10得到第一个平均值设为A,A就是10日线中第一天的数值;第二天的计算方法则是,(A乘以10+第二天的收盘价-第一天的收盘价)÷10=第二天的数值。第三天的计算方法依次为A乘以10+第三天的收盘价-第二天的收盘价)÷10=第三天的数值。
二、算术移动平均线
所谓移动平均,首先是算术平均数,如1到10十个数字,其平均数便是5.5;而移动则意味着这十个数字的变动。假如第一组是1到10,第二组变动成2到11,第三组又变为3到12,那么,这三组平均数各不相同。而这些不同的平均数的集合,便统称为移动平均数。
举例说明:某股连续十个交易日收盘价分别为:(单位:元)
8.15、 8.07、 8.84、 8.10、 8.40、 9.10、 9.20、 9.10、 8.95、 8.70
以五天短期均线为例:
第五天均值=(8.15+8.07+8.84+8.10+8.40)/5=8.31
第六天均值=(8.07+8.84+8.10+8.40+9.10) /5=8.50
第七天均值=(8.84+8.10+8.40+9.10+9.20)/5=8.73
第八天均值=(8.10+8.40+9.10+9.20+9.10)/5=8.78
第九天均值=(8.40+9.10+9.20+9.10+8.95)/5=8.95
第十天均值=(9.10+9.20+9.10+8.95+8.70)/5=9.01
三、加权移动平均线
加权的原因是基于移动平均线中,收盘价对未来价格波动的影响最大,因此赋予它较大的权值。
加权方式分为四种:
1、末日加权移动平均线:
计算公式: MA(N)=(C1+C2+……+Cn×2)/(n+1)
2、线性加权移动平均线:
计算公式: MA=(C1×1+C2×2+……+Cn×n)/(1+2+...+n)
3、梯型加权移动平均线:
计算方法(以5日为例):
[(C1+C2)×1+(C2+C3)×2+(C3+C4)×3+(C4+C5)×4]/(2×1+2×2+2×3+2×4)即为第五日的阶梯加权移动平均线
4、平方系数加权移动平均线:
公式(以5日为例):
MA=[(C1×1×1)+(C2×2×2)+(C3×3×3)+(C4×4×4)+(C5×5×5)]/(1×1+2×2+3×3+4×4+5×5)
20. 20日均线上穿30日均线指标公式?
均线是最近一段时间内的收盘价之和除以该周期所得的数据形成的曲线。均线按照周期的长短可以分为5、10、20、30等几种类型的均线。日线MA5指5天内的收盘价除以5,MA10代表10天内的收盘价除以10。 20日均线上穿30日均线表示未来可能会出现上涨,但是股票的买卖不能仅仅靠这点就能确定涨跌的。
21. 移动平滑平均线公式?
指数平滑均线指标的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EXPMA=(当日或当期收盘价一上一日或上期EXPMA)/N+上一日或上期EXPMA
其中,首次上期EXPMA值为上一期收盘价,N为天数。
22. 均线角度的计算公式?
均线角度指的是均线的斜率,通常用来分析价格趋势的变化,其计算公式如下:
简单移动平均线的角度计算公式:均线角度 = ATAN((今日收盘价 - N日简单移动平均价) / N)
其中,ATAN()是反正切函数,今日收盘价是指当天股票的收盘价格,N为均线周期数。
指数移动平均线的角度计算公式:均线角度 = ATAN((今日收盘价 - N日指数移动平均价) / N)
其中,ATAN()是反正切函数,今日收盘价是指当天股票的收盘价格,N为均线周期数。
以上公式中,斜率为正数表示股票价格上涨趋势,斜率为负数表示股票价格下跌趋势,斜率越大表示趋势变化越剧烈。需要注意的是,均线角度只是价格趋势变化的一个指标,不能单独作为买卖股票的依据,还需要结合其他技术指标和基本面分析来进行综合判断。
23. 均线平移指标公式?
技术指标移动平均线的算法:
一、10日线
以10日线为例,将10日所有收盘价格相加,除以10得到第一个平均值设为A,A就是10日线中第一天的数值;第二天的计算方法则是,(A乘以10+第二天的收盘价-第一天的收盘价)÷10=第二天的数值。第三天的计算方法依次为A乘以10+第三天的收盘价-第二天的收盘价)÷10=第三天的数值。
二、算术移动平均线
所谓移动平均,首先是算术平均数,如1到10十个数字,其平均数便是5.5;而移动则意味着这十个数字的变动。假如第一组是1到10,第二组变动成2到11,第三组又变为3到12,那么,这三组平均数各不相同。而这些不同的平均数的集合,便统称为移动平均数。
举例说明:某股连续十个交易日收盘价分别为:(单位:元)
8.15、 8.07、 8.84、 8.10、 8.40、 9.10、 9.20、 9.10、 8.95、 8.70
以五天短期均线为例:
第五天均值=(8.15+8.07+8.84+8.10+8.40)/5=8.31
第六天均值=(8.07+8.84+8.10+8.40+9.10) /5=8.50
第七天均值=(8.84+8.10+8.40+9.10+9.20)/5=8.73
第八天均值=(8.10+8.40+9.10+9.20+9.10)/5=8.78
第九天均值=(8.40+9.10+9.20+9.10+8.95)/5=8.95
第十天均值=(9.10+9.20+9.10+8.95+8.70)/5=9.01
三、加权移动平均线
加权的原因是基于移动平均线中,收盘价对未来价格波动的影响最大,因此赋予它较大的权值。
加权方式分为四种:
1、末日加权移动平均线:
计算公式: MA(N)=(C1+C2+……+Cn×2)/(n+1)
2、线性加权移动平均线:
计算公式: MA=(C1×1+C2×2+……+Cn×n)/(1+2+...+n)
3、梯型加权移动平均线:
计算方法(以5日为例):
[(C1+C2)×1+(C2+C3)×2+(C3+C4)×3+(C4+C5)×4]/(2×1+2×2+2×3+2×4)即为第五日的阶梯加权移动平均线
4、平方系数加权移动平均线:
公式(以5日为例):
MA=[(C1×1×1)+(C2×2×2)+(C3×3×3)+(C4×4×4)+(C5×5×5)]/(1×1+2×2+3×3+4×4+5×5)
24. 20日均线上穿30日均线指标公式?
均线是最近一段时间内的收盘价之和除以该周期所得的数据形成的曲线。均线按照周期的长短可以分为5、10、20、30等几种类型的均线。日线MA5指5天内的收盘价除以5,MA10代表10天内的收盘价除以10。 20日均线上穿30日均线表示未来可能会出现上涨,但是股票的买卖不能仅仅靠这点就能确定涨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