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物理题,高中受力分析的
一、一物理题,高中受力分析的
同学:你在题中说的k1,k2与图中所示的不同,我按图所示解题如下:
当物体M放在K2弹簧上时 mg=-k2x (x以向上为正),要是弹簧的压力减为原来的2/3,2/3mg=-k2*2x/3 k2弹簧须向上伸长x/3.
物体Mg=k2的压力+k1的拉力=2/3Mg+1/3Mg
弹簧K1的变形为1/3Mg=-k1x1 x1=(Mg/3k1)
∴A应竖直向上提高x/3+x1=Mg/3k2+Mg/3k1=Mg/3*(1/k1+1/k2)=mg/3*(k1+k2)/k1k2
下面的弹簧原来的压缩量为mg/K2
下面的弹簧仍然为压缩状态.
压力变为原来的2/3时,此时下面弹簧的压缩量为2mg/3K2
则此时物体上升了h1=mg/K2—2mg/3K2=mg/3K2
则上面弹簧承受了mg/3的拉力,伸长量为h2=mg/3K1
所以A点上移了h1+h2=mg/K1+mg/3K2
二、高中物理受力分析!!
AD
对A,当F平行于斜面的分力与重力的分力相等时无摩擦
对B,无摩擦
对C,无F时,弹力N=mgsinA,当有F时为mgsinA+FcosA,与mg无大小关系
对D,整体法
三、高中力学受力分析
【受力分析】解力学题,重要的一环就是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由于各物体间的作用是交互的,任何一个力学问题都不可能只涉及一个物体,力是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的。所以在解题时,应根据题目的要求,画一简图,运用“隔离法”,进行受力分析。由于物质分为实体与场,所以,力的作用方式也分为两类,一类是实物对研究对象的作用,其特点是施力物与研究对象直接接触(如摩擦力、空气阻力、弹性力等);另一类是物体通过它所激发的场对研究对象的作用,其特点是激发场的物体与研究对象不直接接触(如重力、静电力等)。在力学中,以场方式作用于研究对象的力经常是重力。由此,得出进行受力分析的规则:在研究物体受哪些力时,除重力外,就只看该物体与之相触的物体,凡与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对研究对象都可能有力作用。
1.水平面上的物体一木块静置于桌面上,木块受两个力作用。一是受地球的吸引而受到重力G,方向竖直向下;另一个是木块压在桌面使桌面发生极微小的形变,桌面对木块产生支持力N,方向竖直向上。如图1-8所示,因木块是静止的,所以G和N是作用在木块上的相互平衡的力,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受力分析也可以运用假设法。即假设某力不存在,看看对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产生影响。若无影响,则该力不存在。
原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在水平面上运动的木块,除受重力G和支持力N的作用外,还受到滑动摩擦力f的作用。滑动摩擦力f的方向与木块运动方向相反。木块受力图如图1-9所示。木块受空气阻力的方向跟木块运动方向相反。空气阻力的大小踉物体的运动速度,以及物体的横截面大小有关。如果用水平的绳拉木块前进,木块除受重力G,支持力N和滑动摩擦力f的作用外,还受到绳的拉力F,木块共受四个力,如图1-10所示。
2.在斜面上运动的物体:如图1-11所示,一木块沿斜面下滑,木块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G。木块压斜面,斜面发生形变而对木块产生支持力N,方向垂直于斜面并指向被支持的木块。木块还受到与其运动方向相反,沿斜面向上的滑动摩擦力f。重力沿斜面的分力使物体沿斜面加速下滑而不存在一个独立于重力之外的所谓“下滑力”。
3.一轻绳通过定滑轮,用一水平力F拉物体A使之向右运动,B落于A上,其间的摩擦系数为μ1,A与桌面间摩擦系数为μ2,不计空气阻力,分析A、B所受的力。如图1-12所示。
先研究物体A。如图1-13所示。A受地球吸引力 (向下),与A接触的有人、物体B、绳、桌面、空气。分析得:人对A的拉力 (向右),B对A的正压力 (向下),B给A的摩擦力 (向左),绳的拉力 (向左),桌面对A的正压力 (向上,也叫支持力),桌面施于A的摩擦力 (向左)。其次,以物体B为研究对象。如图1-14所示。B受地球的引力 (向下),与B接触的有物体A、绳和空气。A对B的正压力 (向上),A对B的摩擦力 (向右),绳子的拉力 (向左)。
注意: 与 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与 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而f1=μ1N1,f2=μ2N2。
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尽管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时,重物对地面的压力与物体的重力在数值上相等,但在某些场合下,压力并不等于重力。产生重力作用不一定要两物接触,而压力则必须要两物接触才能产生。还应讲明的是,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就不等于物体的重力。当斜面上的物体下滑时,重力G分解为沿斜面平行的分力F1和沿斜面垂直的分力F2。F1可称为下滑力,F2称为正压力。
四、高一物理受力分析
物体受水平向右的支持力N,竖直向下的重力mg,斜向左下与水平面成a角的推力F,竖直向上的摩擦力f
f=mg+Fsina
五、高中物理受力分析如何分析?
受力分析要心中有数,重力、支持力、摩擦力是三种常见力。学到后来还会有洛伦兹力的分析。
究竟收到什么力还要结合运动状态分析。例如,静止在桌面上的物体,收到重力和等大反向的支持力,如果水平给一个推力,桌面如果不光滑,就会受摩擦力。而自由落体的箱子中的物体却不受箱子的支持力,这是因为二者加速度相同,重力引起加速度,内力为零。
摩擦力有三个要素:第一,两个物体要相互接触并挤压,第二要有粗糙的接触面,第三要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缺一不可。
分析相对运动,要根据运动状态。例如,水平运动的小车上的人,如果车匀速运动,则人不受水平方向的摩擦力;如果车做加速运动,则人受到摩擦力。
弹力要有接触,要有挤压。所以失重状态下接触的物体之间也没有弹力。
这些都是物理基本技能,需要通过多做题多见识才能摸索出其规律方法。理想的状态是做题量变达到质变,而不能单靠死记硬背规律来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