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指标怎么确认(如何确定考核指标?)
1. 如何确定考核指标?
绩效考核指标是进行绩效考核的基本要素,制定有效的绩效考核指标是绩效考核取得成功的保证,因此也成为建立绩效考核体系的中心环节。绩效考核指标的确定有以下六点: 根据考核目的,对被考核对象的岗位的工作内容、性质以及完成这些工作所具备的条件等进行研究和分析,从而了解被考核者在该岗位工作所应达到的目标、采取的工作方式等,初步确定绩效考核的各项要素。 绩效考核指标必须从流程中去把握。根据被考核对象在流程的扮演的角色、责任以及同上游、下游之间的关系,来确定其衡量工作的绩效指标。 可以使用图标标出各指标要素的绩效特征,按需要考核程度分档,对上述指标要素进行评估,然后根据少而精的原则按照不同的权重进行选取。 依据绩效考核的基本原理与原则,对所设计的绩效考核要素指标进行验证,保证其能有效可靠地反映被考核对象的绩效特征和考核目的要求。 根据上述布骤所初步确定的要素,可以运用多种灵活方法进行要素调查,最后确定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在进行要素调查和指标体系的确定时,往往将几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使指标体系更加准确、完善、可靠。 为了使确定好的指标更趋合理,还应对其进行修订。修订分为两种。一种是考核前修订:通过专家调查法,将所确定的考核指标提交领导、专家会议及咨询顾问,征求意见,修改、补充、完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另一种是考核后修订:根据考核及考核结果应用之后的效果等情况进行修订,使考核指标体系更加理想和完善。希望上述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2. 衡量工作效率绩效指标是?
衡量一个员工工作效率绩效指标是实施工作成果最大化,有助于提高组织效率。
绩效考核指标主要是通过明确绩效考核目标的单位或者方法,对承担企业经营过程及结果的各级管理人员完成指定任务的工作业绩的价值创造的判断过程,比如对企业员工是指对企业员工考核指标执行,就包括企业员工的品德、工作绩效、能力和态度进行综合的检查和评定,以此确定其工作业绩和潜力的管理方法。
3. 经营指标和业绩指标是一回事吗?
不是一回事。经营指标是一个单位截至年末实现的任务指标情况。而业绩指标是指一个人完成任务的情况。一个是指单位整体,一个是指个人。其反映的群体不一样。
4. 反映企业利润的指标有哪些,如何计算?
盈利能力指标主要包括营业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盈余现金保障倍数、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和资本收益率六项。实务中,上市公司经常采用每股收益、每股股利、市盈率、每股净资产等指标评价其获利能力。
营业利润率
营业利润率,是企业一定时期营业利润与营业收入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营业收入×100%
营业利润率越高,表明企业市场竞争力越强,发展潜力越大,盈利能力越强。
销售毛利率
在实务中,也经常使用销售毛利率、销售净利率等指标来分析企业经营业务的获利水平。其计算公式分别如下:
销售毛利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100%
销售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100%
成本费用利润率
成本费用利润率,是企业一定时期利润总额与成本费用总额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100%
其中:成本费用总额=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成本费用利润率越高,表明企业为取得利润而付出的代价越小,成本费用控制得越好,盈利能力越强。
盈余现金保障倍数
盈余现金保障倍数,是企业一定时期经营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的比值,反映了企业当期净利润中现金收益的保障程度,真实反映了企业盈余的质量。其计算公式为:
盈余现金保障倍数=经营现金净流量/净利润
一般来说,当企业当期净利润大于0时,盈余现金保障倍数应当大于1.该指标越大,表明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净利润对现金的贡献越大。
总资产报酬率
总资产报酬率,是企业一定时期内获得的报酬总额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率了企业资产的综合利用效果。其计算公式为:
总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润总额/平均资产总额×100%
其中:息税前利润总额=利润总额+利息支出
一般情况下,总资产报酬率越高,表明企业的资产利用效益越好,整个企业盈利能力越强。
净资产收益率
净资产收益率,是企业一定时期净利润与平均净资产的比率,反映了企业自有资金的投资收益水平。其计算公式为: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100%
其中:平均净资产=(所有者权益年初数+所有者权益年末数)/2
一般认为,净资产收益率越高,企业自有资本获取收益的能力越强,运营效益越好,对企业投资人、债权人利益的保证程度越高。
资本收益率
资本收益率,是企业一定时期净利润与平均资本(即资本性投入及其资本溢价)的比率,反映企业实际获得投资额的回报水平。其计算公式如下:
资本收益率=净利润/平均资本×100%
其中:平均资本=(实收资本年初数+资本公积+实收资本年末数+资本公积年末数)/2
上述资本公积仅指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
每股收益
每股收益也称每股利润或每股盈余,是反映企业普通股股东持有每一股份所能享有企业利润或承担企业亏损的业绩评价指标。每股收益的计算包括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基本每股收益的计算公式为:
基本每股收益=归属于普通股东的当期净利润/当期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
其中,当期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期初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当期新发行普通股股数×已发行时间/报告期时间一当期回购普通股股数×已回购时间/报告期时间(已发行时间、报告期时间和已回购时间一般按天数计算,在不影响计算结果的前提下,也可以按月份简化计算)。
稀释每股收益是在考虑潜在普通股稀释性影响的基础上,对基本每股收益的分子、分母进行调整后再计算的每股收益。
每股收益越高,表明公司的获利能力越强。
每股股利
每股股利,是上市公司本年发放的普通股现金股利总额与年末普通股总数的比值,反映上市公司当期利润的积累和分配情况。其计算公式为:
每股股利=普通股现金股利总额/年末普通股总数
市盈率
市盈率,是上市公司普通股每股市价相当于每股收益的倍数,反映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每股净利润愿意支付的价格,可以用来估计股票的投资报酬和风险。其计算公式为:每股净资产,是上市公司年末净资产(即股东权益)与年末普通股总数的比值。其计算公式为:
每股净资产=年末股东权益/年末普通股总数
市盈率=普通股每股市价/普通股每股收益
一般来说,市盈率高,说明投资者对该公司的发展前景看好,愿意出较高的价格购买该公司股票。但是,某种股票的市盈率过高,也意味着这种股票具有较高的投资风险。
每股净资产
每股净资产,是上市公司年末净资产(即股东权益)与年末普通股总数的比值。其计算公式为:
每股净资产=年末股东权益/年末普通股总数
5. kpi指标分析的一般步骤?
1.从公司战略目标的分解。
KPI的第一层含义是,作为衡量各个岗位工作绩效的指标,关键绩效指标所反映的衡量内容最终取决于公司的战略目标。当关键绩效指标构成公司战略目标的有效部分或支撑体系时,其所衡量的岗位以公司战略目标的相关部分为主要职责;如果KPI脱离了公司的战略目标,那么它所衡量的岗位方向也会与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有所不同。
KPI来源于公司战略目标的分解,其第二层含义是KPI是公司战略目标的进一步细化和发展。公司的战略目标是长远的、指导性的、概括性的,而每个岗位的关键绩效指标内容丰富,为岗位设定,重点考核当年的工作绩效,可衡量。因此,关键绩效指标是探索真正驱动公司战略目标实现的具体因素,是公司战略中各个岗位绩效要求的具体体现。
最后一个意思是,关键绩效指标随着公司战略目标的发展和演变而调整。当公司战略重点转移时,关键绩效指标必须进行修订,以反映公司战略的新内容。
2.关键绩效指标是对绩效构成中可控部分的衡量。
经营活动的效果是内部和外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内部因素是各岗位员工能够控制和影响的部分,也是关键绩效指标衡量的部分。关键绩效指标应尽可能反映员工工作的直接可控效果,排除其他人或环境造成的其他影响。例如,销量和市场份额都是衡量销售部门市场开发能力的标准,而销量是总市场规模乘以市场份额的结果,其中总市场规模是一个不可控变量。在这种情况下,与两者相比,市场份额反映了工作绩效的核心内容,更适合作为关键绩效指标。
3.关键绩效指标是关键业务活动的衡量标准,而不是所有运营流程的反映。
每个岗位的工作内容涉及到不同的方面,高级管理人员的任务更为复杂,但KPI只衡量对公司整体战略目标有较大影响的工作,对战略目标的实现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4.KPI得到整个组织的认可。
KPI不是上级确定下达的,也不是自己岗位制定的。其制定过程由上级和员工共同参与完成,是双方达成共识的体现。不是针对以上压力的工具,而是组织内相关人员对工作绩效要求的共识。
分清岗位的关键关键指标,这样才能有方向,针对工作,把自己的资源配置到正确的方向去做那些关键的事情。所以KPI不是琐碎或琐碎的,而是几个核心地位有限的关键价值指标。
6. 职称评审业绩怎么弄?
回答如下:职称评审的业绩包括学术成果、科研项目、教学评价、社会服务等方面。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业绩准备方法:
1. 学术成果:列出自己发表的论文、著作、专利、科技成果等,并注明发表时间、刊物、影响因子等。同时,也应注重学术影响力、引用次数等指标的介绍。
2. 科研项目:列出自己参与的科研项目,包括项目名称、担任角色、研究内容、研究经费、成果等。应注重项目的创新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3. 教学评价:列出自己担任的教学工作,包括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学生评价等。应注重授课水平、教学效果、教学创新等方面。
4. 社会服务:列出自己参与的社会服务活动,包括担任学术组织的职务、参与公益活动等。应注重服务质量、影响力等方面。
在准备业绩材料时,应注意材料的真实性、客观性和完整性,并根据评审标准进行分类和排序。同时,也应注重业绩的量化和论证,以提高评审通过率。
7. 怎样算完成总业绩百分之多少?
完成总业绩百分之多少,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计算。首先需要明确完成总业绩的具体定义,一般来说,完成总业绩是指在某个时间段内,完成了预定的任务或目标而获得的成绩。计算完成总业绩的百分比,需要将已完成的任务和目标数量除以预定的任务和目标数量,然后将结果乘以100%,即可得到百分比。例如,如果某个团队预定了100个任务,其中已经完成了80个任务,那么完成总业绩的百分比为80%。(80÷100)×100% = 80%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计算中,可能还需要考虑一些其他因素,例如任务的重要性和难易程度等,以便更准确地反映完成总业绩的实际情况。
8. 公司业绩评价的指标是什么?
基于绩效预算管理的企业动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通过对基于多维动态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使企业预算的编制与监控建立在动态的多视角分析的基础上,弥补长期以来对企业绩效主要采用传统的财务评估方法的不足,即把企业绩效评价制度作为一种反映企业过去的历史经营状况,以事后为主的静态管理行为扩展为适应企业经营环境变化的、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相结合、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相结合,以促进企业价值增值、提高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动态管理行为,建立起除财务指标考评之外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多视角的动态绩效评价制度体系。 (一)经济效益评价指标 企业业绩是多层面的,评价经济效益的指标既可以是财务性的,也可以是非财务性的。经济效益评价指标是使用最广泛的指标,因为企业的长期目标几乎总是纯经济效益性的,经济效益评价指标直接与企业的财务目标相衔接且具有综合反映企业业绩的功能。在企业绩效预算管理下,为了有效反映企业综合业绩,使企业各利益主体对企业经营状况从各自角度评价企业经营业绩,经济效益指标从财务与非财务两个方面反映企业绩效。 1、财务指标:包括赢利能力、偿债能力、资产管理能力、成长能力、股本扩张能力和主营业务鲜明状况等。其中前四个与我国现行的企业绩效评价系统评价的内容相同,后两个是根据上市企业的特点而考虑的。 2、非财务指标:主要从创新能力、研发费用率、新产品销售率、新产品开发率、市场占有率、顾客满意度和合同交货率等方面来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 (二)社会效益评价指标 考察公司的社会效益主要从经济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和其他责任四个方面进行,如是否合法地进行生产经营,是否导致严重污染,是否正确对待少数民族员工,是否恰当处理社会关系,是否正确处理顾客问题等。这样不仅可以使公司清楚自己的社会绩效在同行业中的位置,知道公司资源应重点分配给哪些利益相关者,还能促进公司经理与利益相关者的沟通。 在绩效预算管理下,企业及企业内部各部门不能仅仅以完成或超额完成经济预算指标为目的,还应从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是否尽职尽责等角度对企业进行绩效评价。评价企业社会责任的指标如重大事故发生率、安全生产率、泄密率、职工薪酬费用支付率、社会积累率、排污达标率和环境保护状况等方面反映综合业绩。 全面成本管理和控制,对于企业价值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既是企业增加盈利的根本途径,也是企业抵御内外压力、求得生存的主要保障,更是企业发展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