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户产业脱贫规划(2021年产业扶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 2021年产业扶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产业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根基和关键举措,是促进贫困地区发展、增加贫困农户收入的有效途径,是扶贫开发的战略重点和主要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自精准扶贫实施以来,各地始终把产业扶贫作为贫困村、贫困户脱贫的治本之策,不断创新产业扶贫思路和办法,积极发挥主体作用,激活内在动力,探索带动模式,找准脱贫路径,提高产业精准扶贫实效。但是,产业扶贫不是一蹴而就的,当前在一些贫困村实施产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产业扶贫项目定位不够准确。贫困村部分产业扶贫项目前期论证不严谨,地理、环境、气候、市场等诸多因素考虑不周,农业产业化链条短,加工流通转化层次低,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不高,难以形成规范化的产业链,经济收益不稳定。
(二)产业扶贫项目单一。扶贫产业主要集中于种植业、养殖业等较单一产业,消费替代性较强,市场竞争力不足,很大程度上依靠地方宣传和价格优势,难以抵御市场风险。一旦市场不景气,就会出现亏损经营,甚至无法缴纳土地租金,造成项目不能持续发展。
(三)产业扶贫发展不平衡。一些自然禀赋好、条件便利的贫困村发展产业具备先天优势,产业项目运营好,贫困户增收效果明显;而其它贫困村因自然条件差、产业发展受制因素多、贫困户增收渠道狭窄等原因,产业项目运营较难。部分贫困户有一定劳动力,产业扶贫带动较好;部分贫困户因病、因残、因老等原因丧失劳动能力,不能成为产业扶贫的受益者。
(四)产业扶贫利益联结机制不够健全。目前产业扶贫项目主要依托种植、养殖业落实项目,但县(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少,带贫益贫能力不强,同时,产业组织化程度低,新增市场主体扶贫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部分企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社会责任感不强,主动参与社会扶贫的意愿不高。
(五)部分贫困户思想观念落后、内生动力不强。扶贫先扶志,只有通过贫困户自身努力,才能改变贫困现状。在产业扶贫过程中,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和产业项目发展需要,要动员广大贫困户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产业发展中。但是部分贫困户由于思想观念落后,注重眼前利益,缺乏长远思考,不能积极主动参与产业扶贫,缺失改变贫困现状机会。
(六)村组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技术人才匮乏。部分贫困村村组干部发展思维还停留在单纯的社会治理上,能力不强、办法不多,有的存在重政策补贴、轻产业发展的思想。在如何做大做强产业上缺乏积极性、主动性,一定程度降低了产业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和制约了产业扶贫项目的发展。同时,部分贫困村产业科技含量低,技术人才特别是创新人才、高技能人才匮乏,影响了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制约了扶贫产业的长效发展。
二、对策及建议
产业扶贫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面对存在的贫困户内生动力不足、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技术人才匮乏等问题,提出如下对策及建议。
(一)依托资源禀赋,科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要立足贫困村发展实际,充分利用本地和贫困村资源优势,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在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休闲观光农业、乡村旅游等方面下功夫,树立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理念,科学制定产业扶贫发展规划,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优势。
(二)强化科技支撑,培育特色品牌。要立足本地实际,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合作社、科技特派员、农机普及等工作,促进科技要素向贫困村集聚,提高农业产业科技含量。坚持“一村一品”“一村多品”的发展规划,精心谋划产业项目,坚持长短结合、以长补短,在发展好现有种植养殖业的基础上,优先选择发展适合多数贫困户的产业。因村制宜打造特色品牌,加大品牌宣传推介、市场衔接,逐步形成品牌效应,提高市场竞争力。走质量脱贫、绿色脱贫、品牌脱贫路子。
(三)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融合发展。聚焦重点产业,带动融合发展,创建一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村,形成多主体参与、多要素聚集、多业态发展、多模式推进的融合格局。通过产业引导、扩大招商等形式,就近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建立“种养业+加工业+销售业”“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和“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市场生产经营模式,形成产销一体化,发展休闲观光、旅游农业,支持贫困村发展农家乐和田园综合体,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助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四)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激活资源要素。要把贫困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东。引导乡贤能人及社会力量参与乡村建设,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队伍。选择经营效益好、带动能力强、诚实守信的新型经营主体,发挥他们适应市场、对接市场、抗风险能力强的优势,把基地建立在贫困村上,带领贫困户实现项目脱贫。采取流转贫困户土地入股、贫困户小额信贷资金入股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主体,推动贫困户直接就业,入股收益分红,形成利益联结机制。
(五)努力壮大集体经济。鼓励贫困村成立集体股份经营公司,探索聘请职业经理人机制。通过与社会资本合股发展特色种植养殖、农村电商、建设农产品加工流通场地等方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提高贫困村群众财产性收入。
(六)聚力破解发展难题,补齐基础短板。从政策、措施、市场等方面深入研究,指导贫困村破解发展难题。政府投资项目建设要多向贫困村倾斜,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完善贫困村人才培育引进机制,为引进科技人才提供良好平台。积极开展技术创新服务,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困难,帮助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进一步加大金融帮扶力度,加快扶贫小额信贷扩面增量,深化“扶贫保”保障层次,用活扶贫产业担保基金,解决贫困户、企业发展产业无资金的难题。
(七)树立先进典型,带动共同脱贫致富。鼓励贫困户自主产业发展,扭转贫困户发展扶贫产业思想消极、行动被动、反应迟钝等问题。区分不同情况,分类扶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集中力量优先扶持一批有强烈脱贫致富愿望和具备一定脱贫基础的贫困户,为其寻找“短、平、快”的增收产业项目,树立典型,带动其他贫困户尽快实现脱贫致富。
(八)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激发内生动力。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村民委员会、村集体经济组织“三位一体”的新型农村治理体系。选好用好村级带头人,发挥好基层党组织和“两个带头人”作用,帮助农民群众解决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及时报道产业扶贫、产业脱贫的丰富实践和先进典型,引导贫困户转变观念,激发内生动力。广泛开展专业化技能培训,让农民群众掌握发展现代农业所需要相关知识和技能,提升自我发展能力。
2. 2021年产业扶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产业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根基和关键举措,是促进贫困地区发展、增加贫困农户收入的有效途径,是扶贫开发的战略重点和主要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自精准扶贫实施以来,各地始终把产业扶贫作为贫困村、贫困户脱贫的治本之策,不断创新产业扶贫思路和办法,积极发挥主体作用,激活内在动力,探索带动模式,找准脱贫路径,提高产业精准扶贫实效。但是,产业扶贫不是一蹴而就的,当前在一些贫困村实施产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产业扶贫项目定位不够准确。贫困村部分产业扶贫项目前期论证不严谨,地理、环境、气候、市场等诸多因素考虑不周,农业产业化链条短,加工流通转化层次低,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不高,难以形成规范化的产业链,经济收益不稳定。
(二)产业扶贫项目单一。扶贫产业主要集中于种植业、养殖业等较单一产业,消费替代性较强,市场竞争力不足,很大程度上依靠地方宣传和价格优势,难以抵御市场风险。一旦市场不景气,就会出现亏损经营,甚至无法缴纳土地租金,造成项目不能持续发展。
(三)产业扶贫发展不平衡。一些自然禀赋好、条件便利的贫困村发展产业具备先天优势,产业项目运营好,贫困户增收效果明显;而其它贫困村因自然条件差、产业发展受制因素多、贫困户增收渠道狭窄等原因,产业项目运营较难。部分贫困户有一定劳动力,产业扶贫带动较好;部分贫困户因病、因残、因老等原因丧失劳动能力,不能成为产业扶贫的受益者。
(四)产业扶贫利益联结机制不够健全。目前产业扶贫项目主要依托种植、养殖业落实项目,但县(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少,带贫益贫能力不强,同时,产业组织化程度低,新增市场主体扶贫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部分企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社会责任感不强,主动参与社会扶贫的意愿不高。
(五)部分贫困户思想观念落后、内生动力不强。扶贫先扶志,只有通过贫困户自身努力,才能改变贫困现状。在产业扶贫过程中,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和产业项目发展需要,要动员广大贫困户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产业发展中。但是部分贫困户由于思想观念落后,注重眼前利益,缺乏长远思考,不能积极主动参与产业扶贫,缺失改变贫困现状机会。
(六)村组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技术人才匮乏。部分贫困村村组干部发展思维还停留在单纯的社会治理上,能力不强、办法不多,有的存在重政策补贴、轻产业发展的思想。在如何做大做强产业上缺乏积极性、主动性,一定程度降低了产业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和制约了产业扶贫项目的发展。同时,部分贫困村产业科技含量低,技术人才特别是创新人才、高技能人才匮乏,影响了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制约了扶贫产业的长效发展。
二、对策及建议
产业扶贫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面对存在的贫困户内生动力不足、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技术人才匮乏等问题,提出如下对策及建议。
(一)依托资源禀赋,科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要立足贫困村发展实际,充分利用本地和贫困村资源优势,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在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休闲观光农业、乡村旅游等方面下功夫,树立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理念,科学制定产业扶贫发展规划,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优势。
(二)强化科技支撑,培育特色品牌。要立足本地实际,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合作社、科技特派员、农机普及等工作,促进科技要素向贫困村集聚,提高农业产业科技含量。坚持“一村一品”“一村多品”的发展规划,精心谋划产业项目,坚持长短结合、以长补短,在发展好现有种植养殖业的基础上,优先选择发展适合多数贫困户的产业。因村制宜打造特色品牌,加大品牌宣传推介、市场衔接,逐步形成品牌效应,提高市场竞争力。走质量脱贫、绿色脱贫、品牌脱贫路子。
(三)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融合发展。聚焦重点产业,带动融合发展,创建一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村,形成多主体参与、多要素聚集、多业态发展、多模式推进的融合格局。通过产业引导、扩大招商等形式,就近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建立“种养业+加工业+销售业”“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和“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市场生产经营模式,形成产销一体化,发展休闲观光、旅游农业,支持贫困村发展农家乐和田园综合体,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助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四)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激活资源要素。要把贫困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东。引导乡贤能人及社会力量参与乡村建设,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队伍。选择经营效益好、带动能力强、诚实守信的新型经营主体,发挥他们适应市场、对接市场、抗风险能力强的优势,把基地建立在贫困村上,带领贫困户实现项目脱贫。采取流转贫困户土地入股、贫困户小额信贷资金入股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主体,推动贫困户直接就业,入股收益分红,形成利益联结机制。
(五)努力壮大集体经济。鼓励贫困村成立集体股份经营公司,探索聘请职业经理人机制。通过与社会资本合股发展特色种植养殖、农村电商、建设农产品加工流通场地等方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提高贫困村群众财产性收入。
(六)聚力破解发展难题,补齐基础短板。从政策、措施、市场等方面深入研究,指导贫困村破解发展难题。政府投资项目建设要多向贫困村倾斜,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完善贫困村人才培育引进机制,为引进科技人才提供良好平台。积极开展技术创新服务,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困难,帮助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进一步加大金融帮扶力度,加快扶贫小额信贷扩面增量,深化“扶贫保”保障层次,用活扶贫产业担保基金,解决贫困户、企业发展产业无资金的难题。
(七)树立先进典型,带动共同脱贫致富。鼓励贫困户自主产业发展,扭转贫困户发展扶贫产业思想消极、行动被动、反应迟钝等问题。区分不同情况,分类扶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集中力量优先扶持一批有强烈脱贫致富愿望和具备一定脱贫基础的贫困户,为其寻找“短、平、快”的增收产业项目,树立典型,带动其他贫困户尽快实现脱贫致富。
(八)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激发内生动力。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村民委员会、村集体经济组织“三位一体”的新型农村治理体系。选好用好村级带头人,发挥好基层党组织和“两个带头人”作用,帮助农民群众解决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及时报道产业扶贫、产业脱贫的丰富实践和先进典型,引导贫困户转变观念,激发内生动力。广泛开展专业化技能培训,让农民群众掌握发展现代农业所需要相关知识和技能,提升自我发展能力。
3. 扶贫项目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精准扶贫十大工程分别为:干部驻村帮扶、职业教育培训、扶贫小额信贷、易地扶贫搬迁、电商扶贫、旅游扶贫、光伏扶贫、构树扶贫、致富带头人创业培训、龙头企业带动。这其中,既包括干部驻村帮扶、职业教育培训等“传统项目”,也包括电商扶贫、光伏扶贫、构树扶贫等新手段新方法。
政府帮助贫困地区加大人才开发、完善农民工人才市场。临时工基本待遇,建立发展工农业企业、促进生产摆脱贫困的一种社会工作,对贫困农村实施规划,旨在帮扶改善贫困户生活生存条件和扶助贫困地区发展生产,改变穷困面貌。
4. 贫困户2022政策?
1.2021年哪些人可以申请贫困户?
(1)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扶养人或抚养人以及虽有法定赡养人、扶养人或抚养人但其无赡养、扶养或抚养能力的城市居民。
(2)尚有一定收入,但家庭月人均收入低于本市当年城市低保标准的城市居民。
(3)持有所在市非农业户口城市居民,与具有本市农业户口或外地户口的人员结婚,并在上述地区定居,家庭月人均收入低于本市当年城市低保标准的家庭成员。
(4)原为所在市非农业户口、刑满释放或解除劳动教养后,未及时办理户口手续且家庭月人均收入低于本市当年城市低保标准的人员。
(5)其他符合享受城市低保待遇条件的人员
2.2021贫困户一月补助多少钱?
2021年贫困户一年补助多少钱各地是不一样的,有的150元,有的1200元。比如上海地区重残无业人员等民政特殊救济对象、特困供养人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中的不可扶对象每人900元;对特困供养人员和其他御寒有困难的救助对象将实施冬令御寒补助,补助标准一般是人均460元。
3.2021年贫困户有哪些优惠政策?
(1)产业扶持
建档立卡贫困户补助标准为4000元一户,用于发展产业,验收合格后兑现该项资金。
(2)教育补助
(2.1)义务教育免除杂费、教科书、作业本,寄宿生还可享受寄宿生补助,小学生每生每期500元、初中生每人每期625元,享受营养改善计划。
(2.2)高中教育发放国家助学金,建档立卡的学生可领取每人每年1000元的补助。
(2.3)大学教育每人每年可获得4000元补助(其中学费资助2000元、生活补助2000元),直到学业结束。休学期间暂停发放资助。
(3)医疗补助金
(3.1)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医疗扶贫“十免四补助”。
(3.2)在区内住院治疗目前实行的是个人医疗费用“零支付”。
(3.3)贫困户免收新农合费用。
(4)建房补助
(4.1)危旧房改造补助:C级补助1.5万元/户,D级补助2.5万元/户。
(4.2)易地扶贫搬迁补助:自愿到朝天中心城区购买合法商品房的,人均补助5万元;自愿在农村按统一规划自建的,人均补助2万元。
5. 贫困户2022政策?
1.2021年哪些人可以申请贫困户?
(1)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扶养人或抚养人以及虽有法定赡养人、扶养人或抚养人但其无赡养、扶养或抚养能力的城市居民。
(2)尚有一定收入,但家庭月人均收入低于本市当年城市低保标准的城市居民。
(3)持有所在市非农业户口城市居民,与具有本市农业户口或外地户口的人员结婚,并在上述地区定居,家庭月人均收入低于本市当年城市低保标准的家庭成员。
(4)原为所在市非农业户口、刑满释放或解除劳动教养后,未及时办理户口手续且家庭月人均收入低于本市当年城市低保标准的人员。
(5)其他符合享受城市低保待遇条件的人员
2.2021贫困户一月补助多少钱?
2021年贫困户一年补助多少钱各地是不一样的,有的150元,有的1200元。比如上海地区重残无业人员等民政特殊救济对象、特困供养人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中的不可扶对象每人900元;对特困供养人员和其他御寒有困难的救助对象将实施冬令御寒补助,补助标准一般是人均460元。
3.2021年贫困户有哪些优惠政策?
(1)产业扶持
建档立卡贫困户补助标准为4000元一户,用于发展产业,验收合格后兑现该项资金。
(2)教育补助
(2.1)义务教育免除杂费、教科书、作业本,寄宿生还可享受寄宿生补助,小学生每生每期500元、初中生每人每期625元,享受营养改善计划。
(2.2)高中教育发放国家助学金,建档立卡的学生可领取每人每年1000元的补助。
(2.3)大学教育每人每年可获得4000元补助(其中学费资助2000元、生活补助2000元),直到学业结束。休学期间暂停发放资助。
(3)医疗补助金
(3.1)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医疗扶贫“十免四补助”。
(3.2)在区内住院治疗目前实行的是个人医疗费用“零支付”。
(3.3)贫困户免收新农合费用。
(4)建房补助
(4.1)危旧房改造补助:C级补助1.5万元/户,D级补助2.5万元/户。
(4.2)易地扶贫搬迁补助:自愿到朝天中心城区购买合法商品房的,人均补助5万元;自愿在农村按统一规划自建的,人均补助2万元。
6. 三农工作规划和目标?
农村发展关乎九亿农民的前途。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下发的《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今明两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三农”领域有不少必须完成的硬任务。正如某位企业家所说,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脚踏实地,先为“三农”工作确立了三个小目标。
第一个小目标,到2020年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优先保障领域和金融优先服务领域,打通金融服务“三农”的各个环节,推动农村金融机构回归本源,县域新增贷款主要用于支持乡村振兴。
金融“造血”是农村脱贫必不可少的动脉血液,需要国家政策的引导与金融机构的配套支持。但也应看到,2018年的涉农贷款情况并不尽如人意。据央行统计显示,截至2018年末,农户生产经营类贷款余额为5.06万亿元,同比增长7.6%。本外币涉农贷款余额32.68万亿元,同比增长5.6%,增速比2017年末低了4.1个百分点;全年增加2.23万亿元,但同比少增8543亿元。
农业领域的投入,面临资金投入大、回报周期长、市场价格波动大等先天风险。同时,农民还受知识、技能等条件的约束,抗风险能力相对偏弱,这或许是涉农贷款“说易行难”的主因所在。因此,需要国家在涉农贷款上探索出相应的扶持政策,如风险兜底机制等,从而激发金融机构投资农业的积极性。
第二个小目标,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6.5亿亩红线,同时保证粮食产量的稳定。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5789万吨(合13158亿斤),比2017年减少371万吨,下降0.6%。为了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中央一号文件专门提出,要加快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乡村新型服务业。
笔者认为,要确保农村在2019年“增产又增收”的小目标,还需在提升农村劳动力人均产出上下足文章,包括在条件许可地区,加大农业规模化运营的探索,推动包括互联网在内的技术应用,为农民提供各类专业培训,推动农民从“面朝黄土背朝天”式的低效能种地模式,加速向科技化助力、市场化运营的农村产业化蓝领模式转型。
在守住耕地红线的同时,还要向土地要更多的效益,这也成为中央一号文件强调的重点。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财政部、农业农村部日前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结合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经验,推动修改完善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规,促进农村土地资产和金融资源的有机衔接,让黄土地变成农民的真正资产,释放更多市场价值。
第三个小目标,推动农村共享技术发展红利,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短板。随着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轮技术革命的崛起,技术普惠已是农村发展不可或缺的一大要素。中央一号文件提到,实施数字乡村战略。要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业”,扩大农业物联网示范应用;继续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的综合示范,实施“互联网+农产品”的出村进城工程;全面推进信息进村入户,依托“互联网+”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具体涉及两个层面:一是国家主导的互联网技术基础设施的均等化应用,加大农村相关配套建设;二是政策引导互联网企业下乡,力争实现互联网企业获得新增市场与农村实现数字化升级的“双赢”结果。
进一步强化金融对农村的“造血”功能、守住耕地红线的同时推动土地流转改革、技术下沉实现农村“互联网+”和“数字化建设”,三个“小目标”体现了中央一号文件“脚踏实地服务三农”的初衷,释放出明确的信号,就是加大投入与加速创新并举,争取早日实现农民全面脱贫致富的愿景,让农村、农民、农业成为中国经济转型、投资和内需升级的又一驱动力。
7. 贫困户2022政策?
1.2021年哪些人可以申请贫困户?
(1)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扶养人或抚养人以及虽有法定赡养人、扶养人或抚养人但其无赡养、扶养或抚养能力的城市居民。
(2)尚有一定收入,但家庭月人均收入低于本市当年城市低保标准的城市居民。
(3)持有所在市非农业户口城市居民,与具有本市农业户口或外地户口的人员结婚,并在上述地区定居,家庭月人均收入低于本市当年城市低保标准的家庭成员。
(4)原为所在市非农业户口、刑满释放或解除劳动教养后,未及时办理户口手续且家庭月人均收入低于本市当年城市低保标准的人员。
(5)其他符合享受城市低保待遇条件的人员
2.2021贫困户一月补助多少钱?
2021年贫困户一年补助多少钱各地是不一样的,有的150元,有的1200元。比如上海地区重残无业人员等民政特殊救济对象、特困供养人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中的不可扶对象每人900元;对特困供养人员和其他御寒有困难的救助对象将实施冬令御寒补助,补助标准一般是人均460元。
3.2021年贫困户有哪些优惠政策?
(1)产业扶持
建档立卡贫困户补助标准为4000元一户,用于发展产业,验收合格后兑现该项资金。
(2)教育补助
(2.1)义务教育免除杂费、教科书、作业本,寄宿生还可享受寄宿生补助,小学生每生每期500元、初中生每人每期625元,享受营养改善计划。
(2.2)高中教育发放国家助学金,建档立卡的学生可领取每人每年1000元的补助。
(2.3)大学教育每人每年可获得4000元补助(其中学费资助2000元、生活补助2000元),直到学业结束。休学期间暂停发放资助。
(3)医疗补助金
(3.1)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医疗扶贫“十免四补助”。
(3.2)在区内住院治疗目前实行的是个人医疗费用“零支付”。
(3.3)贫困户免收新农合费用。
(4)建房补助
(4.1)危旧房改造补助:C级补助1.5万元/户,D级补助2.5万元/户。
(4.2)易地扶贫搬迁补助:自愿到朝天中心城区购买合法商品房的,人均补助5万元;自愿在农村按统一规划自建的,人均补助2万元。
8. 2021年产业扶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产业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根基和关键举措,是促进贫困地区发展、增加贫困农户收入的有效途径,是扶贫开发的战略重点和主要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自精准扶贫实施以来,各地始终把产业扶贫作为贫困村、贫困户脱贫的治本之策,不断创新产业扶贫思路和办法,积极发挥主体作用,激活内在动力,探索带动模式,找准脱贫路径,提高产业精准扶贫实效。但是,产业扶贫不是一蹴而就的,当前在一些贫困村实施产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产业扶贫项目定位不够准确。贫困村部分产业扶贫项目前期论证不严谨,地理、环境、气候、市场等诸多因素考虑不周,农业产业化链条短,加工流通转化层次低,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不高,难以形成规范化的产业链,经济收益不稳定。
(二)产业扶贫项目单一。扶贫产业主要集中于种植业、养殖业等较单一产业,消费替代性较强,市场竞争力不足,很大程度上依靠地方宣传和价格优势,难以抵御市场风险。一旦市场不景气,就会出现亏损经营,甚至无法缴纳土地租金,造成项目不能持续发展。
(三)产业扶贫发展不平衡。一些自然禀赋好、条件便利的贫困村发展产业具备先天优势,产业项目运营好,贫困户增收效果明显;而其它贫困村因自然条件差、产业发展受制因素多、贫困户增收渠道狭窄等原因,产业项目运营较难。部分贫困户有一定劳动力,产业扶贫带动较好;部分贫困户因病、因残、因老等原因丧失劳动能力,不能成为产业扶贫的受益者。
(四)产业扶贫利益联结机制不够健全。目前产业扶贫项目主要依托种植、养殖业落实项目,但县(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少,带贫益贫能力不强,同时,产业组织化程度低,新增市场主体扶贫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部分企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社会责任感不强,主动参与社会扶贫的意愿不高。
(五)部分贫困户思想观念落后、内生动力不强。扶贫先扶志,只有通过贫困户自身努力,才能改变贫困现状。在产业扶贫过程中,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和产业项目发展需要,要动员广大贫困户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产业发展中。但是部分贫困户由于思想观念落后,注重眼前利益,缺乏长远思考,不能积极主动参与产业扶贫,缺失改变贫困现状机会。
(六)村组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技术人才匮乏。部分贫困村村组干部发展思维还停留在单纯的社会治理上,能力不强、办法不多,有的存在重政策补贴、轻产业发展的思想。在如何做大做强产业上缺乏积极性、主动性,一定程度降低了产业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和制约了产业扶贫项目的发展。同时,部分贫困村产业科技含量低,技术人才特别是创新人才、高技能人才匮乏,影响了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制约了扶贫产业的长效发展。
二、对策及建议
产业扶贫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面对存在的贫困户内生动力不足、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技术人才匮乏等问题,提出如下对策及建议。
(一)依托资源禀赋,科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要立足贫困村发展实际,充分利用本地和贫困村资源优势,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在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休闲观光农业、乡村旅游等方面下功夫,树立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理念,科学制定产业扶贫发展规划,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优势。
(二)强化科技支撑,培育特色品牌。要立足本地实际,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合作社、科技特派员、农机普及等工作,促进科技要素向贫困村集聚,提高农业产业科技含量。坚持“一村一品”“一村多品”的发展规划,精心谋划产业项目,坚持长短结合、以长补短,在发展好现有种植养殖业的基础上,优先选择发展适合多数贫困户的产业。因村制宜打造特色品牌,加大品牌宣传推介、市场衔接,逐步形成品牌效应,提高市场竞争力。走质量脱贫、绿色脱贫、品牌脱贫路子。
(三)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融合发展。聚焦重点产业,带动融合发展,创建一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村,形成多主体参与、多要素聚集、多业态发展、多模式推进的融合格局。通过产业引导、扩大招商等形式,就近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建立“种养业+加工业+销售业”“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和“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市场生产经营模式,形成产销一体化,发展休闲观光、旅游农业,支持贫困村发展农家乐和田园综合体,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助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四)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激活资源要素。要把贫困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东。引导乡贤能人及社会力量参与乡村建设,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队伍。选择经营效益好、带动能力强、诚实守信的新型经营主体,发挥他们适应市场、对接市场、抗风险能力强的优势,把基地建立在贫困村上,带领贫困户实现项目脱贫。采取流转贫困户土地入股、贫困户小额信贷资金入股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主体,推动贫困户直接就业,入股收益分红,形成利益联结机制。
(五)努力壮大集体经济。鼓励贫困村成立集体股份经营公司,探索聘请职业经理人机制。通过与社会资本合股发展特色种植养殖、农村电商、建设农产品加工流通场地等方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提高贫困村群众财产性收入。
(六)聚力破解发展难题,补齐基础短板。从政策、措施、市场等方面深入研究,指导贫困村破解发展难题。政府投资项目建设要多向贫困村倾斜,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完善贫困村人才培育引进机制,为引进科技人才提供良好平台。积极开展技术创新服务,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困难,帮助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进一步加大金融帮扶力度,加快扶贫小额信贷扩面增量,深化“扶贫保”保障层次,用活扶贫产业担保基金,解决贫困户、企业发展产业无资金的难题。
(七)树立先进典型,带动共同脱贫致富。鼓励贫困户自主产业发展,扭转贫困户发展扶贫产业思想消极、行动被动、反应迟钝等问题。区分不同情况,分类扶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集中力量优先扶持一批有强烈脱贫致富愿望和具备一定脱贫基础的贫困户,为其寻找“短、平、快”的增收产业项目,树立典型,带动其他贫困户尽快实现脱贫致富。
(八)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激发内生动力。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村民委员会、村集体经济组织“三位一体”的新型农村治理体系。选好用好村级带头人,发挥好基层党组织和“两个带头人”作用,帮助农民群众解决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及时报道产业扶贫、产业脱贫的丰富实践和先进典型,引导贫困户转变观念,激发内生动力。广泛开展专业化技能培训,让农民群众掌握发展现代农业所需要相关知识和技能,提升自我发展能力。
9. 扶贫项目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精准扶贫十大工程分别为:干部驻村帮扶、职业教育培训、扶贫小额信贷、易地扶贫搬迁、电商扶贫、旅游扶贫、光伏扶贫、构树扶贫、致富带头人创业培训、龙头企业带动。这其中,既包括干部驻村帮扶、职业教育培训等“传统项目”,也包括电商扶贫、光伏扶贫、构树扶贫等新手段新方法。
政府帮助贫困地区加大人才开发、完善农民工人才市场。临时工基本待遇,建立发展工农业企业、促进生产摆脱贫困的一种社会工作,对贫困农村实施规划,旨在帮扶改善贫困户生活生存条件和扶助贫困地区发展生产,改变穷困面貌。
10. 三农工作规划和目标?
农村发展关乎九亿农民的前途。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下发的《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今明两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三农”领域有不少必须完成的硬任务。正如某位企业家所说,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脚踏实地,先为“三农”工作确立了三个小目标。
第一个小目标,到2020年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优先保障领域和金融优先服务领域,打通金融服务“三农”的各个环节,推动农村金融机构回归本源,县域新增贷款主要用于支持乡村振兴。
金融“造血”是农村脱贫必不可少的动脉血液,需要国家政策的引导与金融机构的配套支持。但也应看到,2018年的涉农贷款情况并不尽如人意。据央行统计显示,截至2018年末,农户生产经营类贷款余额为5.06万亿元,同比增长7.6%。本外币涉农贷款余额32.68万亿元,同比增长5.6%,增速比2017年末低了4.1个百分点;全年增加2.23万亿元,但同比少增8543亿元。
农业领域的投入,面临资金投入大、回报周期长、市场价格波动大等先天风险。同时,农民还受知识、技能等条件的约束,抗风险能力相对偏弱,这或许是涉农贷款“说易行难”的主因所在。因此,需要国家在涉农贷款上探索出相应的扶持政策,如风险兜底机制等,从而激发金融机构投资农业的积极性。
第二个小目标,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6.5亿亩红线,同时保证粮食产量的稳定。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5789万吨(合13158亿斤),比2017年减少371万吨,下降0.6%。为了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中央一号文件专门提出,要加快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乡村新型服务业。
笔者认为,要确保农村在2019年“增产又增收”的小目标,还需在提升农村劳动力人均产出上下足文章,包括在条件许可地区,加大农业规模化运营的探索,推动包括互联网在内的技术应用,为农民提供各类专业培训,推动农民从“面朝黄土背朝天”式的低效能种地模式,加速向科技化助力、市场化运营的农村产业化蓝领模式转型。
在守住耕地红线的同时,还要向土地要更多的效益,这也成为中央一号文件强调的重点。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财政部、农业农村部日前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结合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经验,推动修改完善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规,促进农村土地资产和金融资源的有机衔接,让黄土地变成农民的真正资产,释放更多市场价值。
第三个小目标,推动农村共享技术发展红利,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短板。随着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轮技术革命的崛起,技术普惠已是农村发展不可或缺的一大要素。中央一号文件提到,实施数字乡村战略。要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业”,扩大农业物联网示范应用;继续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的综合示范,实施“互联网+农产品”的出村进城工程;全面推进信息进村入户,依托“互联网+”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具体涉及两个层面:一是国家主导的互联网技术基础设施的均等化应用,加大农村相关配套建设;二是政策引导互联网企业下乡,力争实现互联网企业获得新增市场与农村实现数字化升级的“双赢”结果。
进一步强化金融对农村的“造血”功能、守住耕地红线的同时推动土地流转改革、技术下沉实现农村“互联网+”和“数字化建设”,三个“小目标”体现了中央一号文件“脚踏实地服务三农”的初衷,释放出明确的信号,就是加大投入与加速创新并举,争取早日实现农民全面脱贫致富的愿景,让农村、农民、农业成为中国经济转型、投资和内需升级的又一驱动力。
11. 贫困户2022政策?
1.2021年哪些人可以申请贫困户?
(1)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扶养人或抚养人以及虽有法定赡养人、扶养人或抚养人但其无赡养、扶养或抚养能力的城市居民。
(2)尚有一定收入,但家庭月人均收入低于本市当年城市低保标准的城市居民。
(3)持有所在市非农业户口城市居民,与具有本市农业户口或外地户口的人员结婚,并在上述地区定居,家庭月人均收入低于本市当年城市低保标准的家庭成员。
(4)原为所在市非农业户口、刑满释放或解除劳动教养后,未及时办理户口手续且家庭月人均收入低于本市当年城市低保标准的人员。
(5)其他符合享受城市低保待遇条件的人员
2.2021贫困户一月补助多少钱?
2021年贫困户一年补助多少钱各地是不一样的,有的150元,有的1200元。比如上海地区重残无业人员等民政特殊救济对象、特困供养人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中的不可扶对象每人900元;对特困供养人员和其他御寒有困难的救助对象将实施冬令御寒补助,补助标准一般是人均460元。
3.2021年贫困户有哪些优惠政策?
(1)产业扶持
建档立卡贫困户补助标准为4000元一户,用于发展产业,验收合格后兑现该项资金。
(2)教育补助
(2.1)义务教育免除杂费、教科书、作业本,寄宿生还可享受寄宿生补助,小学生每生每期500元、初中生每人每期625元,享受营养改善计划。
(2.2)高中教育发放国家助学金,建档立卡的学生可领取每人每年1000元的补助。
(2.3)大学教育每人每年可获得4000元补助(其中学费资助2000元、生活补助2000元),直到学业结束。休学期间暂停发放资助。
(3)医疗补助金
(3.1)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医疗扶贫“十免四补助”。
(3.2)在区内住院治疗目前实行的是个人医疗费用“零支付”。
(3.3)贫困户免收新农合费用。
(4)建房补助
(4.1)危旧房改造补助:C级补助1.5万元/户,D级补助2.5万元/户。
(4.2)易地扶贫搬迁补助:自愿到朝天中心城区购买合法商品房的,人均补助5万元;自愿在农村按统一规划自建的,人均补助2万元。
12. 三农工作规划和目标?
农村发展关乎九亿农民的前途。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下发的《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今明两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三农”领域有不少必须完成的硬任务。正如某位企业家所说,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脚踏实地,先为“三农”工作确立了三个小目标。
第一个小目标,到2020年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优先保障领域和金融优先服务领域,打通金融服务“三农”的各个环节,推动农村金融机构回归本源,县域新增贷款主要用于支持乡村振兴。
金融“造血”是农村脱贫必不可少的动脉血液,需要国家政策的引导与金融机构的配套支持。但也应看到,2018年的涉农贷款情况并不尽如人意。据央行统计显示,截至2018年末,农户生产经营类贷款余额为5.06万亿元,同比增长7.6%。本外币涉农贷款余额32.68万亿元,同比增长5.6%,增速比2017年末低了4.1个百分点;全年增加2.23万亿元,但同比少增8543亿元。
农业领域的投入,面临资金投入大、回报周期长、市场价格波动大等先天风险。同时,农民还受知识、技能等条件的约束,抗风险能力相对偏弱,这或许是涉农贷款“说易行难”的主因所在。因此,需要国家在涉农贷款上探索出相应的扶持政策,如风险兜底机制等,从而激发金融机构投资农业的积极性。
第二个小目标,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6.5亿亩红线,同时保证粮食产量的稳定。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5789万吨(合13158亿斤),比2017年减少371万吨,下降0.6%。为了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中央一号文件专门提出,要加快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乡村新型服务业。
笔者认为,要确保农村在2019年“增产又增收”的小目标,还需在提升农村劳动力人均产出上下足文章,包括在条件许可地区,加大农业规模化运营的探索,推动包括互联网在内的技术应用,为农民提供各类专业培训,推动农民从“面朝黄土背朝天”式的低效能种地模式,加速向科技化助力、市场化运营的农村产业化蓝领模式转型。
在守住耕地红线的同时,还要向土地要更多的效益,这也成为中央一号文件强调的重点。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财政部、农业农村部日前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结合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经验,推动修改完善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规,促进农村土地资产和金融资源的有机衔接,让黄土地变成农民的真正资产,释放更多市场价值。
第三个小目标,推动农村共享技术发展红利,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短板。随着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轮技术革命的崛起,技术普惠已是农村发展不可或缺的一大要素。中央一号文件提到,实施数字乡村战略。要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业”,扩大农业物联网示范应用;继续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的综合示范,实施“互联网+农产品”的出村进城工程;全面推进信息进村入户,依托“互联网+”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具体涉及两个层面:一是国家主导的互联网技术基础设施的均等化应用,加大农村相关配套建设;二是政策引导互联网企业下乡,力争实现互联网企业获得新增市场与农村实现数字化升级的“双赢”结果。
进一步强化金融对农村的“造血”功能、守住耕地红线的同时推动土地流转改革、技术下沉实现农村“互联网+”和“数字化建设”,三个“小目标”体现了中央一号文件“脚踏实地服务三农”的初衷,释放出明确的信号,就是加大投入与加速创新并举,争取早日实现农民全面脱贫致富的愿景,让农村、农民、农业成为中国经济转型、投资和内需升级的又一驱动力。
13. 2021年产业扶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产业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根基和关键举措,是促进贫困地区发展、增加贫困农户收入的有效途径,是扶贫开发的战略重点和主要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自精准扶贫实施以来,各地始终把产业扶贫作为贫困村、贫困户脱贫的治本之策,不断创新产业扶贫思路和办法,积极发挥主体作用,激活内在动力,探索带动模式,找准脱贫路径,提高产业精准扶贫实效。但是,产业扶贫不是一蹴而就的,当前在一些贫困村实施产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产业扶贫项目定位不够准确。贫困村部分产业扶贫项目前期论证不严谨,地理、环境、气候、市场等诸多因素考虑不周,农业产业化链条短,加工流通转化层次低,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不高,难以形成规范化的产业链,经济收益不稳定。
(二)产业扶贫项目单一。扶贫产业主要集中于种植业、养殖业等较单一产业,消费替代性较强,市场竞争力不足,很大程度上依靠地方宣传和价格优势,难以抵御市场风险。一旦市场不景气,就会出现亏损经营,甚至无法缴纳土地租金,造成项目不能持续发展。
(三)产业扶贫发展不平衡。一些自然禀赋好、条件便利的贫困村发展产业具备先天优势,产业项目运营好,贫困户增收效果明显;而其它贫困村因自然条件差、产业发展受制因素多、贫困户增收渠道狭窄等原因,产业项目运营较难。部分贫困户有一定劳动力,产业扶贫带动较好;部分贫困户因病、因残、因老等原因丧失劳动能力,不能成为产业扶贫的受益者。
(四)产业扶贫利益联结机制不够健全。目前产业扶贫项目主要依托种植、养殖业落实项目,但县(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少,带贫益贫能力不强,同时,产业组织化程度低,新增市场主体扶贫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部分企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社会责任感不强,主动参与社会扶贫的意愿不高。
(五)部分贫困户思想观念落后、内生动力不强。扶贫先扶志,只有通过贫困户自身努力,才能改变贫困现状。在产业扶贫过程中,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和产业项目发展需要,要动员广大贫困户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产业发展中。但是部分贫困户由于思想观念落后,注重眼前利益,缺乏长远思考,不能积极主动参与产业扶贫,缺失改变贫困现状机会。
(六)村组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技术人才匮乏。部分贫困村村组干部发展思维还停留在单纯的社会治理上,能力不强、办法不多,有的存在重政策补贴、轻产业发展的思想。在如何做大做强产业上缺乏积极性、主动性,一定程度降低了产业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和制约了产业扶贫项目的发展。同时,部分贫困村产业科技含量低,技术人才特别是创新人才、高技能人才匮乏,影响了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制约了扶贫产业的长效发展。
二、对策及建议
产业扶贫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面对存在的贫困户内生动力不足、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技术人才匮乏等问题,提出如下对策及建议。
(一)依托资源禀赋,科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要立足贫困村发展实际,充分利用本地和贫困村资源优势,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在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休闲观光农业、乡村旅游等方面下功夫,树立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理念,科学制定产业扶贫发展规划,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优势。
(二)强化科技支撑,培育特色品牌。要立足本地实际,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合作社、科技特派员、农机普及等工作,促进科技要素向贫困村集聚,提高农业产业科技含量。坚持“一村一品”“一村多品”的发展规划,精心谋划产业项目,坚持长短结合、以长补短,在发展好现有种植养殖业的基础上,优先选择发展适合多数贫困户的产业。因村制宜打造特色品牌,加大品牌宣传推介、市场衔接,逐步形成品牌效应,提高市场竞争力。走质量脱贫、绿色脱贫、品牌脱贫路子。
(三)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融合发展。聚焦重点产业,带动融合发展,创建一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村,形成多主体参与、多要素聚集、多业态发展、多模式推进的融合格局。通过产业引导、扩大招商等形式,就近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建立“种养业+加工业+销售业”“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和“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市场生产经营模式,形成产销一体化,发展休闲观光、旅游农业,支持贫困村发展农家乐和田园综合体,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助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四)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激活资源要素。要把贫困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东。引导乡贤能人及社会力量参与乡村建设,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队伍。选择经营效益好、带动能力强、诚实守信的新型经营主体,发挥他们适应市场、对接市场、抗风险能力强的优势,把基地建立在贫困村上,带领贫困户实现项目脱贫。采取流转贫困户土地入股、贫困户小额信贷资金入股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主体,推动贫困户直接就业,入股收益分红,形成利益联结机制。
(五)努力壮大集体经济。鼓励贫困村成立集体股份经营公司,探索聘请职业经理人机制。通过与社会资本合股发展特色种植养殖、农村电商、建设农产品加工流通场地等方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提高贫困村群众财产性收入。
(六)聚力破解发展难题,补齐基础短板。从政策、措施、市场等方面深入研究,指导贫困村破解发展难题。政府投资项目建设要多向贫困村倾斜,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完善贫困村人才培育引进机制,为引进科技人才提供良好平台。积极开展技术创新服务,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困难,帮助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进一步加大金融帮扶力度,加快扶贫小额信贷扩面增量,深化“扶贫保”保障层次,用活扶贫产业担保基金,解决贫困户、企业发展产业无资金的难题。
(七)树立先进典型,带动共同脱贫致富。鼓励贫困户自主产业发展,扭转贫困户发展扶贫产业思想消极、行动被动、反应迟钝等问题。区分不同情况,分类扶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集中力量优先扶持一批有强烈脱贫致富愿望和具备一定脱贫基础的贫困户,为其寻找“短、平、快”的增收产业项目,树立典型,带动其他贫困户尽快实现脱贫致富。
(八)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激发内生动力。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村民委员会、村集体经济组织“三位一体”的新型农村治理体系。选好用好村级带头人,发挥好基层党组织和“两个带头人”作用,帮助农民群众解决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及时报道产业扶贫、产业脱贫的丰富实践和先进典型,引导贫困户转变观念,激发内生动力。广泛开展专业化技能培训,让农民群众掌握发展现代农业所需要相关知识和技能,提升自我发展能力。
14. 扶贫项目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精准扶贫十大工程分别为:干部驻村帮扶、职业教育培训、扶贫小额信贷、易地扶贫搬迁、电商扶贫、旅游扶贫、光伏扶贫、构树扶贫、致富带头人创业培训、龙头企业带动。这其中,既包括干部驻村帮扶、职业教育培训等“传统项目”,也包括电商扶贫、光伏扶贫、构树扶贫等新手段新方法。
政府帮助贫困地区加大人才开发、完善农民工人才市场。临时工基本待遇,建立发展工农业企业、促进生产摆脱贫困的一种社会工作,对贫困农村实施规划,旨在帮扶改善贫困户生活生存条件和扶助贫困地区发展生产,改变穷困面貌。
15. 产业帮扶措施内容怎么写?
填写帮扶措施内容应该包括基本情况、家庭成员、帮扶过程、帮扶成效以及帮扶对象签字确认。具体内容:
1、第一页为基本情况。身份证号码和姓名住址想必都不会有错的,在致贫原因这一栏,应该根据国家标准规定的原因,比如疾病、残疾、劳力、技术等方面。
2、第二页的家庭成员一栏,应当填写姓名、身份证号码,将整个家庭成员都填写进去,一方面是看看到底是否属于整户扶贫的对象,另一方面也可以开展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
3、帮扶人员也要将基本信息写进去,可以知道整个帮扶过程,工作单位和电话号码是必须填写的。
4、帮扶成效。就是你帮扶后的成果,虽然有些是国家政策,有些是帮扶对象的个人努力,但只要有成效就必须填写。
5、主动介绍,签字确认。这些政策不仅帮扶人员自己要理解,也要反复向帮扶对象反复灌输,一方面让他知道自己的权利,另一方面也能体现帮扶人员的工作。在帮扶成效一栏,需要由帮扶对象签字确认。
16. 产业帮扶措施内容怎么写?
填写帮扶措施内容应该包括基本情况、家庭成员、帮扶过程、帮扶成效以及帮扶对象签字确认。具体内容:
1、第一页为基本情况。身份证号码和姓名住址想必都不会有错的,在致贫原因这一栏,应该根据国家标准规定的原因,比如疾病、残疾、劳力、技术等方面。
2、第二页的家庭成员一栏,应当填写姓名、身份证号码,将整个家庭成员都填写进去,一方面是看看到底是否属于整户扶贫的对象,另一方面也可以开展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
3、帮扶人员也要将基本信息写进去,可以知道整个帮扶过程,工作单位和电话号码是必须填写的。
4、帮扶成效。就是你帮扶后的成果,虽然有些是国家政策,有些是帮扶对象的个人努力,但只要有成效就必须填写。
5、主动介绍,签字确认。这些政策不仅帮扶人员自己要理解,也要反复向帮扶对象反复灌输,一方面让他知道自己的权利,另一方面也能体现帮扶人员的工作。在帮扶成效一栏,需要由帮扶对象签字确认。
17. 扶贫项目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精准扶贫十大工程分别为:干部驻村帮扶、职业教育培训、扶贫小额信贷、易地扶贫搬迁、电商扶贫、旅游扶贫、光伏扶贫、构树扶贫、致富带头人创业培训、龙头企业带动。这其中,既包括干部驻村帮扶、职业教育培训等“传统项目”,也包括电商扶贫、光伏扶贫、构树扶贫等新手段新方法。
政府帮助贫困地区加大人才开发、完善农民工人才市场。临时工基本待遇,建立发展工农业企业、促进生产摆脱贫困的一种社会工作,对贫困农村实施规划,旨在帮扶改善贫困户生活生存条件和扶助贫困地区发展生产,改变穷困面貌。
18. 三农工作规划和目标?
农村发展关乎九亿农民的前途。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下发的《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今明两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三农”领域有不少必须完成的硬任务。正如某位企业家所说,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脚踏实地,先为“三农”工作确立了三个小目标。
第一个小目标,到2020年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优先保障领域和金融优先服务领域,打通金融服务“三农”的各个环节,推动农村金融机构回归本源,县域新增贷款主要用于支持乡村振兴。
金融“造血”是农村脱贫必不可少的动脉血液,需要国家政策的引导与金融机构的配套支持。但也应看到,2018年的涉农贷款情况并不尽如人意。据央行统计显示,截至2018年末,农户生产经营类贷款余额为5.06万亿元,同比增长7.6%。本外币涉农贷款余额32.68万亿元,同比增长5.6%,增速比2017年末低了4.1个百分点;全年增加2.23万亿元,但同比少增8543亿元。
农业领域的投入,面临资金投入大、回报周期长、市场价格波动大等先天风险。同时,农民还受知识、技能等条件的约束,抗风险能力相对偏弱,这或许是涉农贷款“说易行难”的主因所在。因此,需要国家在涉农贷款上探索出相应的扶持政策,如风险兜底机制等,从而激发金融机构投资农业的积极性。
第二个小目标,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6.5亿亩红线,同时保证粮食产量的稳定。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5789万吨(合13158亿斤),比2017年减少371万吨,下降0.6%。为了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中央一号文件专门提出,要加快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乡村新型服务业。
笔者认为,要确保农村在2019年“增产又增收”的小目标,还需在提升农村劳动力人均产出上下足文章,包括在条件许可地区,加大农业规模化运营的探索,推动包括互联网在内的技术应用,为农民提供各类专业培训,推动农民从“面朝黄土背朝天”式的低效能种地模式,加速向科技化助力、市场化运营的农村产业化蓝领模式转型。
在守住耕地红线的同时,还要向土地要更多的效益,这也成为中央一号文件强调的重点。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财政部、农业农村部日前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结合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经验,推动修改完善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规,促进农村土地资产和金融资源的有机衔接,让黄土地变成农民的真正资产,释放更多市场价值。
第三个小目标,推动农村共享技术发展红利,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短板。随着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轮技术革命的崛起,技术普惠已是农村发展不可或缺的一大要素。中央一号文件提到,实施数字乡村战略。要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业”,扩大农业物联网示范应用;继续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的综合示范,实施“互联网+农产品”的出村进城工程;全面推进信息进村入户,依托“互联网+”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具体涉及两个层面:一是国家主导的互联网技术基础设施的均等化应用,加大农村相关配套建设;二是政策引导互联网企业下乡,力争实现互联网企业获得新增市场与农村实现数字化升级的“双赢”结果。
进一步强化金融对农村的“造血”功能、守住耕地红线的同时推动土地流转改革、技术下沉实现农村“互联网+”和“数字化建设”,三个“小目标”体现了中央一号文件“脚踏实地服务三农”的初衷,释放出明确的信号,就是加大投入与加速创新并举,争取早日实现农民全面脱贫致富的愿景,让农村、农民、农业成为中国经济转型、投资和内需升级的又一驱动力。
19. 产业帮扶措施内容怎么写?
填写帮扶措施内容应该包括基本情况、家庭成员、帮扶过程、帮扶成效以及帮扶对象签字确认。具体内容:
1、第一页为基本情况。身份证号码和姓名住址想必都不会有错的,在致贫原因这一栏,应该根据国家标准规定的原因,比如疾病、残疾、劳力、技术等方面。
2、第二页的家庭成员一栏,应当填写姓名、身份证号码,将整个家庭成员都填写进去,一方面是看看到底是否属于整户扶贫的对象,另一方面也可以开展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
3、帮扶人员也要将基本信息写进去,可以知道整个帮扶过程,工作单位和电话号码是必须填写的。
4、帮扶成效。就是你帮扶后的成果,虽然有些是国家政策,有些是帮扶对象的个人努力,但只要有成效就必须填写。
5、主动介绍,签字确认。这些政策不仅帮扶人员自己要理解,也要反复向帮扶对象反复灌输,一方面让他知道自己的权利,另一方面也能体现帮扶人员的工作。在帮扶成效一栏,需要由帮扶对象签字确认。
20. 产业帮扶措施内容怎么写?
填写帮扶措施内容应该包括基本情况、家庭成员、帮扶过程、帮扶成效以及帮扶对象签字确认。具体内容:
1、第一页为基本情况。身份证号码和姓名住址想必都不会有错的,在致贫原因这一栏,应该根据国家标准规定的原因,比如疾病、残疾、劳力、技术等方面。
2、第二页的家庭成员一栏,应当填写姓名、身份证号码,将整个家庭成员都填写进去,一方面是看看到底是否属于整户扶贫的对象,另一方面也可以开展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
3、帮扶人员也要将基本信息写进去,可以知道整个帮扶过程,工作单位和电话号码是必须填写的。
4、帮扶成效。就是你帮扶后的成果,虽然有些是国家政策,有些是帮扶对象的个人努力,但只要有成效就必须填写。
5、主动介绍,签字确认。这些政策不仅帮扶人员自己要理解,也要反复向帮扶对象反复灌输,一方面让他知道自己的权利,另一方面也能体现帮扶人员的工作。在帮扶成效一栏,需要由帮扶对象签字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