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浙江工匠宁波有什么待遇?)
1. 浙江工匠宁波有什么待遇?
眼下,有个热词,“匠人精神”,能成为国之工匠,自然是对技能人才的最高赞誉。
前不久,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组委会秘书处公布了中国集训队名单。
浙江共有34个项目的51名选手入围,其中,宁波选手成绩不凡,在电气装置、重型车辆维修等项目中名列前茅,9位青年技能人才成功入选国家集训队。现在,这些选手正在各项目基地参加集训,争夺代表国家“参战”的名额。
不以学历论英雄,为鼓励高技能人才的成长,宁波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宁波市财政局近期因此印发了《宁波市高技能人才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对获得世界技能大赛金、银、铜和优胜奖的我市选手,分别给予50万元、35万元、25万元、15万元的配套奖励。”
“宁波市优秀高技能人才奖励标准为10万元/人,对获得中华技能大奖、省杰出技能人才、全国技术能手的人员分别给予5万元、3万元、2万元的配套奖励。”
“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补助标准10万元/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补助标准5万元/个,考核评估为优秀的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奖励标准15万元/个。”
从被人嫌“油腻腻”的技校生
到被企业争着要的“香饽饽”
杜立波是宁波技师学院的教师,主要从事数控一体化教学与培训、数控专业毕业设计和技师研修指导、教研教改及产品生产研发等工作,曾获全国技术能手、省级数控加工专业(学科)带头人、省级优秀教师等多项荣誉,还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1995年,我考进了技师学院,老实说,那时的观念里,考不上大学就只能去学门技术了。”杜立波说,他赶上了那一年的好政策,农村户口的学生也可以报考技校,这是他第一次感到国家对技能人才开始重视起来了。
2014年,杜立波技能大师工作室获批为第三批宁波市技能大师工作室,作为浙江省、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参赛师生的总教练,杜立波毫无保留地将技术和经验传授给徒弟。指导的学徒在全国数控大赛中获冠、亚、季军近10人,省赛获得前三名的学徒20余人;近3年来,作为市高技能人才实训中心和培训学校的特聘讲师,他已经培养学生、企业技师、高级技师等高技能紧缺人才近200人。
“很多大学毕业生往往过了毕业季,还没有找到称心的工作,而我们的技工学生离毕业还有一年的时间,就早已经被企业预约‘抢’走了。”杜立波说,按照国家职业标准,高级工以上的统称为高技能人才,宁波现有的制造产业尤其迫切需要这样的人才,比方说计算机运营和维护、机器人的应用和维护、数控机床的操作等。而拿到高级工以上国家职业资格的,不论是收入也好、就业也好,发展前景都比一般的本科毕业生好得多,而且也不像部分家长所想象的那样,“蓝领”一天到晚身上都很油腻。“技工的抢手程度今非昔比,作为一个老技工,我见证了技能行业的潮涨潮落。如今,党和国家政策越来越好,技能人才一年比一年吃香。”
“工匠精神”不是空话
宁波“真金白银”揽人才
“十三五”期间,宁波市委、市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政策措施、健全培养体系、强化表彰激励,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
截至2018年6月底,全市技能人才总量为145万人,高技能人才总量为39.7万人,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重由“十三五”初期的25.2%提高到目前的27.31%,全市技工院校在校生数量超过1.7万名;建成技能大师工作室70家、民办职业培训机构300余家,每年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20万余人,初步形成了政府、院校、企业三方联合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格局。
全市有1人荣获“中华技能大奖”,9名高技能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1人被评为“浙江省首席技师”,3人荣获“浙江省钱江技能大奖”,宁波技师学院、宁波古林职高分别获批成为第44届、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基地。“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逐步形成。
在宁波,“工匠精神”可不是一句空话。《宁波市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明确提出目标,到2020年底,全市技能人才总量达到170万,高技能人才总量50万;实现技能人才队伍结构合理化,技能人才占从业人员比重达到45%,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重达到30%,初、中、高及以上技能人才队伍梯次结构趋向合理;大力引进海内外优秀高技能人才,“十三五”期间从海内外引进高技能领军人才、紧缺人才50名、技能培训大师50名、技工院校名师100名。
2. 宁波研发园是做什么的?
宁波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宁波研发园区是宁波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宁波实施“中提升”战略的十大功能区块之一。宁波研发园区位于宁波国家高新区核心区域,占地面积3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基建总投资30亿元人民币。研发园区的建设,主要围绕宁波现有机电一体化的装备制造、电子电器、汽车零部件、石化、高档纺织服装五大优势产业和新材料、新能源、新光源、软件及服务外包、医疗及保健设备五大新兴产业(宁波“5+5”产业),主要集聚以企业工程(技术)中心为主体的各类研发机构、创新服务平台和科技人才,营造资源共享、信息畅通、各类学科交叉融合的良好创新创业环境,降低企业研发创新成本,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发挥“研发、创新、集聚、转化、辐射、示范”六大功能。
3. 宁波研发园是做什么的?
宁波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宁波研发园区是宁波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宁波实施“中提升”战略的十大功能区块之一。宁波研发园区位于宁波国家高新区核心区域,占地面积3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基建总投资30亿元人民币。研发园区的建设,主要围绕宁波现有机电一体化的装备制造、电子电器、汽车零部件、石化、高档纺织服装五大优势产业和新材料、新能源、新光源、软件及服务外包、医疗及保健设备五大新兴产业(宁波“5+5”产业),主要集聚以企业工程(技术)中心为主体的各类研发机构、创新服务平台和科技人才,营造资源共享、信息畅通、各类学科交叉融合的良好创新创业环境,降低企业研发创新成本,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发挥“研发、创新、集聚、转化、辐射、示范”六大功能。
4. 宁波人才生活补助怎么领取?
【申请流程】
1. 个人向所在单位人事部门提交《宁波市国际行业资质证书持证奖励申请表》用人单位核查后向宁波市人才培训中心递交材料,包括:
① 《宁波市国际行业资质证书持证奖励申请表》
② 劳动合同复印件
③ 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复印件
④ 证书复印件。
2. 市人力社保局根据有关单位审核意见进行审定。
3. 市人才培训中心将奖励发放到申请人社保账户
全年皆可申报,但一般每年5、10两月集中受理。
5. 宁波江北高新产业园开发建议有限公司是国企吗?
宁波江北高新产业园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是国企,成立于2011-06-27, 经营范围为产业园区房地产的开发经营;实业项目投资;物业服务;市政公共设施管理。.
6. 宁波江北高新产业园开发建议有限公司是国企吗?
宁波江北高新产业园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是国企,成立于2011-06-27, 经营范围为产业园区房地产的开发经营;实业项目投资;物业服务;市政公共设施管理。.
7. 宁波人才生活补助怎么领取?
【申请流程】
1. 个人向所在单位人事部门提交《宁波市国际行业资质证书持证奖励申请表》用人单位核查后向宁波市人才培训中心递交材料,包括:
① 《宁波市国际行业资质证书持证奖励申请表》
② 劳动合同复印件
③ 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复印件
④ 证书复印件。
2. 市人力社保局根据有关单位审核意见进行审定。
3. 市人才培训中心将奖励发放到申请人社保账户
全年皆可申报,但一般每年5、10两月集中受理。
8. 2021年宁波的产业支柱是什么?
制造业是宁波的产业支柱。宁波拥有全国最大的石化产业基地和新材料产业基地、全国四大家电生产基地和三大服装产业基地之一等9个全国唯一的产业基地称号;宁波还是全国制造单项冠军之城,2020年宁波的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数量净增12家,总数达51家,雄踞全国首位,足见宁波制造的“硬实力”。
9. 宁波江北高新产业园开发建议有限公司是国企吗?
宁波江北高新产业园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是国企,成立于2011-06-27, 经营范围为产业园区房地产的开发经营;实业项目投资;物业服务;市政公共设施管理。.
10. 宁波购车补贴5000元如何申请?
1、每年5月由申请人注册登录甬智通(下载/打开浙里办APP,搜索框输入“宁波人社“,打开宁波人社-甬智通-海曙专区应用)进行申请,并上传相关材料。
2、海曙区人才服务中心对申报对象情况进行网上预审。预审通过后,申请人携带相关材料原件及复印件到对应经办窗口办理初核。
3、初核通过后汇总上报至区人力社保局复核,复核通过后待财政资金下达后,拨付至个人社保卡。
申请条件
1、自2020年1月1日起,35周岁以下海内外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在海外取得学位的,可通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http://zwfw.cscse.edu.cn/)认证并取得《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首次来海曙就业创业且缴纳社保后,在海曙区内指定汽车销售点购买乘用车的。
2、与海曙区企业单位(市属企业单位除外)建立劳动关系且签订三年以上劳动合同。
3、在海曙区累计缴纳社保12个月以上(劳动合同签订单位与社保缴纳单位一致)。
11. 浙江工匠宁波有什么待遇?
眼下,有个热词,“匠人精神”,能成为国之工匠,自然是对技能人才的最高赞誉。
前不久,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组委会秘书处公布了中国集训队名单。
浙江共有34个项目的51名选手入围,其中,宁波选手成绩不凡,在电气装置、重型车辆维修等项目中名列前茅,9位青年技能人才成功入选国家集训队。现在,这些选手正在各项目基地参加集训,争夺代表国家“参战”的名额。
不以学历论英雄,为鼓励高技能人才的成长,宁波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宁波市财政局近期因此印发了《宁波市高技能人才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对获得世界技能大赛金、银、铜和优胜奖的我市选手,分别给予50万元、35万元、25万元、15万元的配套奖励。”
“宁波市优秀高技能人才奖励标准为10万元/人,对获得中华技能大奖、省杰出技能人才、全国技术能手的人员分别给予5万元、3万元、2万元的配套奖励。”
“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补助标准10万元/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补助标准5万元/个,考核评估为优秀的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奖励标准15万元/个。”
从被人嫌“油腻腻”的技校生
到被企业争着要的“香饽饽”
杜立波是宁波技师学院的教师,主要从事数控一体化教学与培训、数控专业毕业设计和技师研修指导、教研教改及产品生产研发等工作,曾获全国技术能手、省级数控加工专业(学科)带头人、省级优秀教师等多项荣誉,还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1995年,我考进了技师学院,老实说,那时的观念里,考不上大学就只能去学门技术了。”杜立波说,他赶上了那一年的好政策,农村户口的学生也可以报考技校,这是他第一次感到国家对技能人才开始重视起来了。
2014年,杜立波技能大师工作室获批为第三批宁波市技能大师工作室,作为浙江省、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参赛师生的总教练,杜立波毫无保留地将技术和经验传授给徒弟。指导的学徒在全国数控大赛中获冠、亚、季军近10人,省赛获得前三名的学徒20余人;近3年来,作为市高技能人才实训中心和培训学校的特聘讲师,他已经培养学生、企业技师、高级技师等高技能紧缺人才近200人。
“很多大学毕业生往往过了毕业季,还没有找到称心的工作,而我们的技工学生离毕业还有一年的时间,就早已经被企业预约‘抢’走了。”杜立波说,按照国家职业标准,高级工以上的统称为高技能人才,宁波现有的制造产业尤其迫切需要这样的人才,比方说计算机运营和维护、机器人的应用和维护、数控机床的操作等。而拿到高级工以上国家职业资格的,不论是收入也好、就业也好,发展前景都比一般的本科毕业生好得多,而且也不像部分家长所想象的那样,“蓝领”一天到晚身上都很油腻。“技工的抢手程度今非昔比,作为一个老技工,我见证了技能行业的潮涨潮落。如今,党和国家政策越来越好,技能人才一年比一年吃香。”
“工匠精神”不是空话
宁波“真金白银”揽人才
“十三五”期间,宁波市委、市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政策措施、健全培养体系、强化表彰激励,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
截至2018年6月底,全市技能人才总量为145万人,高技能人才总量为39.7万人,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重由“十三五”初期的25.2%提高到目前的27.31%,全市技工院校在校生数量超过1.7万名;建成技能大师工作室70家、民办职业培训机构300余家,每年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20万余人,初步形成了政府、院校、企业三方联合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格局。
全市有1人荣获“中华技能大奖”,9名高技能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1人被评为“浙江省首席技师”,3人荣获“浙江省钱江技能大奖”,宁波技师学院、宁波古林职高分别获批成为第44届、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基地。“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逐步形成。
在宁波,“工匠精神”可不是一句空话。《宁波市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明确提出目标,到2020年底,全市技能人才总量达到170万,高技能人才总量50万;实现技能人才队伍结构合理化,技能人才占从业人员比重达到45%,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重达到30%,初、中、高及以上技能人才队伍梯次结构趋向合理;大力引进海内外优秀高技能人才,“十三五”期间从海内外引进高技能领军人才、紧缺人才50名、技能培训大师50名、技工院校名师100名。
12. 宁波研发园是做什么的?
宁波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宁波研发园区是宁波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宁波实施“中提升”战略的十大功能区块之一。宁波研发园区位于宁波国家高新区核心区域,占地面积3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基建总投资30亿元人民币。研发园区的建设,主要围绕宁波现有机电一体化的装备制造、电子电器、汽车零部件、石化、高档纺织服装五大优势产业和新材料、新能源、新光源、软件及服务外包、医疗及保健设备五大新兴产业(宁波“5+5”产业),主要集聚以企业工程(技术)中心为主体的各类研发机构、创新服务平台和科技人才,营造资源共享、信息畅通、各类学科交叉融合的良好创新创业环境,降低企业研发创新成本,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发挥“研发、创新、集聚、转化、辐射、示范”六大功能。
13. 宁波研发园是做什么的?
宁波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宁波研发园区是宁波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宁波实施“中提升”战略的十大功能区块之一。宁波研发园区位于宁波国家高新区核心区域,占地面积3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基建总投资30亿元人民币。研发园区的建设,主要围绕宁波现有机电一体化的装备制造、电子电器、汽车零部件、石化、高档纺织服装五大优势产业和新材料、新能源、新光源、软件及服务外包、医疗及保健设备五大新兴产业(宁波“5+5”产业),主要集聚以企业工程(技术)中心为主体的各类研发机构、创新服务平台和科技人才,营造资源共享、信息畅通、各类学科交叉融合的良好创新创业环境,降低企业研发创新成本,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发挥“研发、创新、集聚、转化、辐射、示范”六大功能。
14. 宁波人才生活补助怎么领取?
【申请流程】
1. 个人向所在单位人事部门提交《宁波市国际行业资质证书持证奖励申请表》用人单位核查后向宁波市人才培训中心递交材料,包括:
① 《宁波市国际行业资质证书持证奖励申请表》
② 劳动合同复印件
③ 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复印件
④ 证书复印件。
2. 市人力社保局根据有关单位审核意见进行审定。
3. 市人才培训中心将奖励发放到申请人社保账户
全年皆可申报,但一般每年5、10两月集中受理。
15. 宁波江北高新产业园开发建议有限公司是国企吗?
宁波江北高新产业园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是国企,成立于2011-06-27, 经营范围为产业园区房地产的开发经营;实业项目投资;物业服务;市政公共设施管理。.
16. 浙江工匠宁波有什么待遇?
眼下,有个热词,“匠人精神”,能成为国之工匠,自然是对技能人才的最高赞誉。
前不久,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组委会秘书处公布了中国集训队名单。
浙江共有34个项目的51名选手入围,其中,宁波选手成绩不凡,在电气装置、重型车辆维修等项目中名列前茅,9位青年技能人才成功入选国家集训队。现在,这些选手正在各项目基地参加集训,争夺代表国家“参战”的名额。
不以学历论英雄,为鼓励高技能人才的成长,宁波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宁波市财政局近期因此印发了《宁波市高技能人才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对获得世界技能大赛金、银、铜和优胜奖的我市选手,分别给予50万元、35万元、25万元、15万元的配套奖励。”
“宁波市优秀高技能人才奖励标准为10万元/人,对获得中华技能大奖、省杰出技能人才、全国技术能手的人员分别给予5万元、3万元、2万元的配套奖励。”
“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补助标准10万元/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补助标准5万元/个,考核评估为优秀的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奖励标准15万元/个。”
从被人嫌“油腻腻”的技校生
到被企业争着要的“香饽饽”
杜立波是宁波技师学院的教师,主要从事数控一体化教学与培训、数控专业毕业设计和技师研修指导、教研教改及产品生产研发等工作,曾获全国技术能手、省级数控加工专业(学科)带头人、省级优秀教师等多项荣誉,还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1995年,我考进了技师学院,老实说,那时的观念里,考不上大学就只能去学门技术了。”杜立波说,他赶上了那一年的好政策,农村户口的学生也可以报考技校,这是他第一次感到国家对技能人才开始重视起来了。
2014年,杜立波技能大师工作室获批为第三批宁波市技能大师工作室,作为浙江省、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参赛师生的总教练,杜立波毫无保留地将技术和经验传授给徒弟。指导的学徒在全国数控大赛中获冠、亚、季军近10人,省赛获得前三名的学徒20余人;近3年来,作为市高技能人才实训中心和培训学校的特聘讲师,他已经培养学生、企业技师、高级技师等高技能紧缺人才近200人。
“很多大学毕业生往往过了毕业季,还没有找到称心的工作,而我们的技工学生离毕业还有一年的时间,就早已经被企业预约‘抢’走了。”杜立波说,按照国家职业标准,高级工以上的统称为高技能人才,宁波现有的制造产业尤其迫切需要这样的人才,比方说计算机运营和维护、机器人的应用和维护、数控机床的操作等。而拿到高级工以上国家职业资格的,不论是收入也好、就业也好,发展前景都比一般的本科毕业生好得多,而且也不像部分家长所想象的那样,“蓝领”一天到晚身上都很油腻。“技工的抢手程度今非昔比,作为一个老技工,我见证了技能行业的潮涨潮落。如今,党和国家政策越来越好,技能人才一年比一年吃香。”
“工匠精神”不是空话
宁波“真金白银”揽人才
“十三五”期间,宁波市委、市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政策措施、健全培养体系、强化表彰激励,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
截至2018年6月底,全市技能人才总量为145万人,高技能人才总量为39.7万人,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重由“十三五”初期的25.2%提高到目前的27.31%,全市技工院校在校生数量超过1.7万名;建成技能大师工作室70家、民办职业培训机构300余家,每年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20万余人,初步形成了政府、院校、企业三方联合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格局。
全市有1人荣获“中华技能大奖”,9名高技能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1人被评为“浙江省首席技师”,3人荣获“浙江省钱江技能大奖”,宁波技师学院、宁波古林职高分别获批成为第44届、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基地。“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逐步形成。
在宁波,“工匠精神”可不是一句空话。《宁波市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明确提出目标,到2020年底,全市技能人才总量达到170万,高技能人才总量50万;实现技能人才队伍结构合理化,技能人才占从业人员比重达到45%,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重达到30%,初、中、高及以上技能人才队伍梯次结构趋向合理;大力引进海内外优秀高技能人才,“十三五”期间从海内外引进高技能领军人才、紧缺人才50名、技能培训大师50名、技工院校名师10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