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德州有什么大事?(2021德州有什么大事?)
2021德州有什么大事?
今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
今年德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左右,外贸进出口、利用外资稳中提质,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5%和7%,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以内,全面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降碳约束性指标任务和环境质量改善目标,粮食产量稳定在75亿公斤以上。
做好今年政府工作,在全面实施“十四五”规划基础上,应变局、育先机、新开局,重点抓好八个方面。
聚焦新旧动能转换坚定不移加快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
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聚焦“541”产业体系,全面落实支持工业强市20条,“一链一策”精准补链延链强链,分行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实施“千项技改”“千企提升”,抓好100个市级、1000个县级工业重点技改项目,力争80%以上的重点企业技术装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加快京鲁数谷、腾讯云小镇等优质项目建设,打造数字经济产业高地。
深入实施“双50强企业”培植三年行动,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00家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0家、单项冠军5家、“瞪羚企业”6家。落实关心关爱企业家20条措施,加快组建现代产业商学院,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企业家和经营管理人才队伍。
深入实施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创新型领军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梯次培育工程。加快德州高新区“一区多园”建设,推动中科院土壤修复产业技术研究院、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德州分院、先进材料工业技术研究院、德州应用技术研究院建成使用。
把现代物流作为工业经济的基础设施来抓,组建市物流和会展业发展中心,推动传统物流业向智慧物流、多式联运方向发展,真正把交通区位优势转化为物流经济优势。
聚焦融入新发展格局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
高质量建设产城融合示范区,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集成交通、政策、产业、要素优势,建设高能级开放开发平台,打造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先行区、鲁北智意活力新城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示范基地。
积极融入省会经济圈。推进重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谋划争取德沧城际高铁,融入京津雄交通圈。
坚持每月一次集中签约或集中开工,新签约亿元以上招商项目300个,到位资金270亿元。认真落实人才政策“黄金30条”升级版,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推动政务环境更便利,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好差评”管理,加快流程再造。
聚焦乡村振兴战略坚定不移优先发展农业农村
编制农业农村现代化五年规划,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培育发展标杆,实施典型带动,努力打造德州农业发展新模式。
推动农产品由卖“原字号”向“制成品”转变,各县市区至少培育引进2家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打造粮油、果蔬、畜禽百亿级产业集群。
充分尊重乡村发展规律和农民意愿,科学确定村庄布局分类,严格规范村庄撤并。
大力实施人才回乡工程,发放返乡创业担保贷款1.5亿元以上,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
坚决守住脱贫攻坚成果。完善社会大救助制度体系,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实施常态化监测,重点监测收入水平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
聚焦以人为核心要求坚定不移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强化“四区”同城意识,深入开展城市“双修”。加快优质教育、医疗等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推动德陵公共服务一体化。
抓好城市外环改造提升、岔河快速路南延等工程,建成智轨交通示范线路,优化城市路网体系。
高标准启动建设集体育展示体验中心、体育公园和青少年运动中心于一体的城市体育会客厅,提升城市时尚活力和文化品味。
加快中心城区水系联通,抓好杨庄河生态综合治理等工程,推动城隍庙、岔河两岸等片区改造提升。
有序推进“城中村”、老旧小区改造,新开工建设棚户区改造安置房9512套,基本建成9356套,发放公租房租赁补贴1370户,改造老旧小区266个、惠及群众2.24万户。大力推进条件成熟的老旧楼房加装电梯。
聚焦推动绿色发展坚定不移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在煤炭压减、扬尘防治、移动源管控、烟花爆竹禁放等方面持续发力,完成国三营运柴油货车淘汰任务。
统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加快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管网建设以及农村治污设施建设。压实河湖长责任,高标准推进美丽河湖建设。
推进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做好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加强危固废规范处置,积极创建“无废城市”。
聚焦基本公共服务需求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
实施就业优先工程。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推广智慧劳务服务模式,开展职业技能补贴性培训5万人,全市城镇新增就业5.1万人。
实施教育提升工程。新建扩建公办幼儿园38所,新增学位9980个。确保义务教育大班额动态清零、不再反弹。高级师范学校、一中东校区扩建、实验中学配套项目建成使用。
实施社会保障工程。深化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新扩面4万人以上。新增养老床位2600张。打造1- 2所具有示范性的托幼服务机构。
实施健康德州工程。完成市东部医疗中心、妇女儿童医院新建项目,加快市传染病防治中心、中国中药控股集团合作项目建设,加快“两基地一中心”建设,努力打造全国首个院感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区。
实施文体惠民工程。谋划推进市“四馆”建设,推动大运河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黄河流域遗产保护和传承利用。发展城市夜间经济,推动特色街区建设,大力开展文化旅游惠民消费季活动。
聚焦统筹发展和安全坚定不移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德州
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严格落实外防输入各项措施,加强进口货物特别是冷链食品监管,强化重点人群、重点场所管控,加快推进重点人群疫苗接种,守护好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建设市经济运行大数据分析平台,完善经济发展、政策执行监测研判机制,加强预期管理,提高运行质量。全力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化解机构、企业风险,持续对非法集资保持高压态势,坚决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聚焦为民服务宗旨坚定不移完善政府治理体系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牢记初心使命,忠诚履职、科学理政,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始终强化政治统领,始终坚持依法行政,始终树立有解思维,始终坚守清正廉洁。
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 潘晓泉 俞荣 见习记者 赵艳霞 实习生 陈佳璟
2021德州有什么大事?
今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
今年德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左右,外贸进出口、利用外资稳中提质,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5%和7%,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以内,全面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降碳约束性指标任务和环境质量改善目标,粮食产量稳定在75亿公斤以上。
做好今年政府工作,在全面实施“十四五”规划基础上,应变局、育先机、新开局,重点抓好八个方面。
聚焦新旧动能转换坚定不移加快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
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聚焦“541”产业体系,全面落实支持工业强市20条,“一链一策”精准补链延链强链,分行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实施“千项技改”“千企提升”,抓好100个市级、1000个县级工业重点技改项目,力争80%以上的重点企业技术装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加快京鲁数谷、腾讯云小镇等优质项目建设,打造数字经济产业高地。
深入实施“双50强企业”培植三年行动,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00家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0家、单项冠军5家、“瞪羚企业”6家。落实关心关爱企业家20条措施,加快组建现代产业商学院,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企业家和经营管理人才队伍。
深入实施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创新型领军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梯次培育工程。加快德州高新区“一区多园”建设,推动中科院土壤修复产业技术研究院、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德州分院、先进材料工业技术研究院、德州应用技术研究院建成使用。
把现代物流作为工业经济的基础设施来抓,组建市物流和会展业发展中心,推动传统物流业向智慧物流、多式联运方向发展,真正把交通区位优势转化为物流经济优势。
聚焦融入新发展格局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
高质量建设产城融合示范区,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集成交通、政策、产业、要素优势,建设高能级开放开发平台,打造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先行区、鲁北智意活力新城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示范基地。
积极融入省会经济圈。推进重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谋划争取德沧城际高铁,融入京津雄交通圈。
坚持每月一次集中签约或集中开工,新签约亿元以上招商项目300个,到位资金270亿元。认真落实人才政策“黄金30条”升级版,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推动政务环境更便利,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好差评”管理,加快流程再造。
聚焦乡村振兴战略坚定不移优先发展农业农村
编制农业农村现代化五年规划,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培育发展标杆,实施典型带动,努力打造德州农业发展新模式。
推动农产品由卖“原字号”向“制成品”转变,各县市区至少培育引进2家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打造粮油、果蔬、畜禽百亿级产业集群。
充分尊重乡村发展规律和农民意愿,科学确定村庄布局分类,严格规范村庄撤并。
大力实施人才回乡工程,发放返乡创业担保贷款1.5亿元以上,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
坚决守住脱贫攻坚成果。完善社会大救助制度体系,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实施常态化监测,重点监测收入水平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
聚焦以人为核心要求坚定不移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强化“四区”同城意识,深入开展城市“双修”。加快优质教育、医疗等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推动德陵公共服务一体化。
抓好城市外环改造提升、岔河快速路南延等工程,建成智轨交通示范线路,优化城市路网体系。
高标准启动建设集体育展示体验中心、体育公园和青少年运动中心于一体的城市体育会客厅,提升城市时尚活力和文化品味。
加快中心城区水系联通,抓好杨庄河生态综合治理等工程,推动城隍庙、岔河两岸等片区改造提升。
有序推进“城中村”、老旧小区改造,新开工建设棚户区改造安置房9512套,基本建成9356套,发放公租房租赁补贴1370户,改造老旧小区266个、惠及群众2.24万户。大力推进条件成熟的老旧楼房加装电梯。
聚焦推动绿色发展坚定不移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在煤炭压减、扬尘防治、移动源管控、烟花爆竹禁放等方面持续发力,完成国三营运柴油货车淘汰任务。
统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加快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管网建设以及农村治污设施建设。压实河湖长责任,高标准推进美丽河湖建设。
推进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做好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加强危固废规范处置,积极创建“无废城市”。
聚焦基本公共服务需求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
实施就业优先工程。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推广智慧劳务服务模式,开展职业技能补贴性培训5万人,全市城镇新增就业5.1万人。
实施教育提升工程。新建扩建公办幼儿园38所,新增学位9980个。确保义务教育大班额动态清零、不再反弹。高级师范学校、一中东校区扩建、实验中学配套项目建成使用。
实施社会保障工程。深化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新扩面4万人以上。新增养老床位2600张。打造1- 2所具有示范性的托幼服务机构。
实施健康德州工程。完成市东部医疗中心、妇女儿童医院新建项目,加快市传染病防治中心、中国中药控股集团合作项目建设,加快“两基地一中心”建设,努力打造全国首个院感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区。
实施文体惠民工程。谋划推进市“四馆”建设,推动大运河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黄河流域遗产保护和传承利用。发展城市夜间经济,推动特色街区建设,大力开展文化旅游惠民消费季活动。
聚焦统筹发展和安全坚定不移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德州
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严格落实外防输入各项措施,加强进口货物特别是冷链食品监管,强化重点人群、重点场所管控,加快推进重点人群疫苗接种,守护好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建设市经济运行大数据分析平台,完善经济发展、政策执行监测研判机制,加强预期管理,提高运行质量。全力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化解机构、企业风险,持续对非法集资保持高压态势,坚决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聚焦为民服务宗旨坚定不移完善政府治理体系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牢记初心使命,忠诚履职、科学理政,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始终强化政治统领,始终坚持依法行政,始终树立有解思维,始终坚守清正廉洁。
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 潘晓泉 俞荣 见习记者 赵艳霞 实习生 陈佳璟
成都中粮大健康产业园是干什么的?
中粮大健康产业园由中粮集团旗下唯一的地产投资和管理平台大悦城控股投资建设,项目位于火车南站片区,总占地面积约69亩,是我区重点建设打造区域,未来将与华西坝、人民南路沿线、红牌楼商圈、大合仓共同形成“一谷、一园、一中心”的三大百亿大健康产业集群。
甘肃省强工业行动实施方案全文?
甘肃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强调“强工业,就是要把做大做强工业作为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带动全省经济实现结构优化、良性循环。”2021年,全省工业增速8.9%、全国第17位,为10年来最快增速。
《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要从总量规模、发展质量、工业体系、市场主体四个维度实现“强”的突破。到2025年,工业增加值突破4000亿元,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33%,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力争增加到2600户,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提高到10%、1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十三五”末下降13.5%、18%,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16%;工业体系更加完备,打造石油化工、有色冶金、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军民融合等7个千亿级规模产业集群,培育壮大兰州新区、兰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13个百亿级园区;市场主体更加壮大,到2025年,全省工业和信息化企业数量增加到7.5万户,规上工业企业数量增加到3000户。
《实施方案》谋划了10方面重点任务
1.稳增长行动。通过加强能源要素安全保供、保持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促进重大项目投产见效、做大规上企业总量、发挥骨干企业“压舱石”作用、发挥重点市州支撑作用、加强改进经济运行调度、统筹安全生产,扎实推动工业经济稳中向好。
2.优质企业培育行动。培育行业龙头企业,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中小企业深度融入大企业的供应链创新链。培育单项冠军产品、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3.延链补链强链行动。全面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1+N+X”攻坚战,推进一批产业链重点项目建设,补齐短板、锻造长板。
4.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行动。每年组织实施300项左右“三化”改造项目,大力推进钢铁、有色、石化、煤炭、建材等传统行业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补齐质量、管理、标准化、节能环保、安全等发展短板。
5.实施“三提一攻关”数字赋能行动。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速、工业互联网提档升级、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升、信息产业链标志性工程攻关,全面增强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决策、用数据创新、用数据服务的能力。
6.“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行动。实施知识产权强省战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提升甘肃制造竞争力。
7.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能力行动。新培育40家省级生产性服务业示范企业,1-2家省级工业设计研究院和60个省级工业设计中心。
8.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推动涉冶涉交涉建等重点行业绿电替代和重点领域碳减排,加快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应用。
9.提升园区承载能力行动。把全省6个国家级、40个省级园区建设成为新型工业化发展引领区、体制创新先行区和高水平营商环境示范区。
10.弘扬企业家精神行动。打造一支对党忠诚、勇于创新、治企有方、兴企有为、清正廉洁的高素质企业领导人员队伍。全面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
2021德州有什么大事?
今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
今年德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左右,外贸进出口、利用外资稳中提质,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5%和7%,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以内,全面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降碳约束性指标任务和环境质量改善目标,粮食产量稳定在75亿公斤以上。
做好今年政府工作,在全面实施“十四五”规划基础上,应变局、育先机、新开局,重点抓好八个方面。
聚焦新旧动能转换坚定不移加快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
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聚焦“541”产业体系,全面落实支持工业强市20条,“一链一策”精准补链延链强链,分行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实施“千项技改”“千企提升”,抓好100个市级、1000个县级工业重点技改项目,力争80%以上的重点企业技术装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加快京鲁数谷、腾讯云小镇等优质项目建设,打造数字经济产业高地。
深入实施“双50强企业”培植三年行动,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00家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0家、单项冠军5家、“瞪羚企业”6家。落实关心关爱企业家20条措施,加快组建现代产业商学院,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企业家和经营管理人才队伍。
深入实施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创新型领军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梯次培育工程。加快德州高新区“一区多园”建设,推动中科院土壤修复产业技术研究院、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德州分院、先进材料工业技术研究院、德州应用技术研究院建成使用。
把现代物流作为工业经济的基础设施来抓,组建市物流和会展业发展中心,推动传统物流业向智慧物流、多式联运方向发展,真正把交通区位优势转化为物流经济优势。
聚焦融入新发展格局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
高质量建设产城融合示范区,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集成交通、政策、产业、要素优势,建设高能级开放开发平台,打造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先行区、鲁北智意活力新城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示范基地。
积极融入省会经济圈。推进重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谋划争取德沧城际高铁,融入京津雄交通圈。
坚持每月一次集中签约或集中开工,新签约亿元以上招商项目300个,到位资金270亿元。认真落实人才政策“黄金30条”升级版,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推动政务环境更便利,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好差评”管理,加快流程再造。
聚焦乡村振兴战略坚定不移优先发展农业农村
编制农业农村现代化五年规划,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培育发展标杆,实施典型带动,努力打造德州农业发展新模式。
推动农产品由卖“原字号”向“制成品”转变,各县市区至少培育引进2家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打造粮油、果蔬、畜禽百亿级产业集群。
充分尊重乡村发展规律和农民意愿,科学确定村庄布局分类,严格规范村庄撤并。
大力实施人才回乡工程,发放返乡创业担保贷款1.5亿元以上,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
坚决守住脱贫攻坚成果。完善社会大救助制度体系,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实施常态化监测,重点监测收入水平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
聚焦以人为核心要求坚定不移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强化“四区”同城意识,深入开展城市“双修”。加快优质教育、医疗等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推动德陵公共服务一体化。
抓好城市外环改造提升、岔河快速路南延等工程,建成智轨交通示范线路,优化城市路网体系。
高标准启动建设集体育展示体验中心、体育公园和青少年运动中心于一体的城市体育会客厅,提升城市时尚活力和文化品味。
加快中心城区水系联通,抓好杨庄河生态综合治理等工程,推动城隍庙、岔河两岸等片区改造提升。
有序推进“城中村”、老旧小区改造,新开工建设棚户区改造安置房9512套,基本建成9356套,发放公租房租赁补贴1370户,改造老旧小区266个、惠及群众2.24万户。大力推进条件成熟的老旧楼房加装电梯。
聚焦推动绿色发展坚定不移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在煤炭压减、扬尘防治、移动源管控、烟花爆竹禁放等方面持续发力,完成国三营运柴油货车淘汰任务。
统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加快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管网建设以及农村治污设施建设。压实河湖长责任,高标准推进美丽河湖建设。
推进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做好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加强危固废规范处置,积极创建“无废城市”。
聚焦基本公共服务需求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
实施就业优先工程。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推广智慧劳务服务模式,开展职业技能补贴性培训5万人,全市城镇新增就业5.1万人。
实施教育提升工程。新建扩建公办幼儿园38所,新增学位9980个。确保义务教育大班额动态清零、不再反弹。高级师范学校、一中东校区扩建、实验中学配套项目建成使用。
实施社会保障工程。深化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新扩面4万人以上。新增养老床位2600张。打造1- 2所具有示范性的托幼服务机构。
实施健康德州工程。完成市东部医疗中心、妇女儿童医院新建项目,加快市传染病防治中心、中国中药控股集团合作项目建设,加快“两基地一中心”建设,努力打造全国首个院感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区。
实施文体惠民工程。谋划推进市“四馆”建设,推动大运河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黄河流域遗产保护和传承利用。发展城市夜间经济,推动特色街区建设,大力开展文化旅游惠民消费季活动。
聚焦统筹发展和安全坚定不移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德州
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严格落实外防输入各项措施,加强进口货物特别是冷链食品监管,强化重点人群、重点场所管控,加快推进重点人群疫苗接种,守护好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建设市经济运行大数据分析平台,完善经济发展、政策执行监测研判机制,加强预期管理,提高运行质量。全力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化解机构、企业风险,持续对非法集资保持高压态势,坚决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聚焦为民服务宗旨坚定不移完善政府治理体系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牢记初心使命,忠诚履职、科学理政,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始终强化政治统领,始终坚持依法行政,始终树立有解思维,始终坚守清正廉洁。
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 潘晓泉 俞荣 见习记者 赵艳霞 实习生 陈佳璟
成都中粮大健康产业园是干什么的?
中粮大健康产业园由中粮集团旗下唯一的地产投资和管理平台大悦城控股投资建设,项目位于火车南站片区,总占地面积约69亩,是我区重点建设打造区域,未来将与华西坝、人民南路沿线、红牌楼商圈、大合仓共同形成“一谷、一园、一中心”的三大百亿大健康产业集群。
楚雄新能源风电叶片投产了吗?
投产了。2022年8月16日上午,远景能源(楚雄)智能风机叶片制造工厂建设项目正式开工,成为楚雄市2022年第三批52个集中开工项目之一。该项目位于云甸工业片区,计划总投资30亿元,分三期建设,其中:一期建设年产2-3GW陆上智能风机叶片生产线,二期分批引进机舱罩、铸件、电缆、轴承、变频器等零部件配套产业链企业落地,三期建设陆上风电运维中心、区域智能云中心、科研培训中心等研发、运维服务支撑设施,形成智能风电产业集群。
项目建成后,将为楚雄市带来百亿级的产业集群。
百亿级产业集群定义?
百亿级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地区或行业中,形成了具有百亿级规模的产业集聚现象。这种产业集群通常由一系列相关产业和企业组成,相互之间形成了紧密的产业链和价值链关系。这种集群的形成和发展,通常是由于该地区或行业具备了一定的资源禀赋、技术优势、市场需求等因素,吸引了大量的企业和资本进入,形成了规模庞大的产业集聚效应。百亿级产业集群的形成原因有多方面。首先,该地区或行业可能具备了丰富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资源等,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其次,该地区或行业可能具备了一定的市场需求,吸引了大量的企业进入,形成了规模效应和市场规模优势。此外,政府的政策支持、产业政策的引导等也对百亿级产业集群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百亿级产业集群的发展对地方经济和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它可以带动就业增长,提高地方居民的收入水平。其次,它可以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推动整个产业链的提质增效。此外,百亿级产业集群的形成还可以提高地方的产业竞争力和影响力,吸引更多的投资和资源流入。总之,百亿级产业集群是指规模达到百亿级的产业集聚现象,其形成和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它对地方经济和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带来就业增长、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等多重效益。
百亿级产业集群定义?
百亿级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地区或行业中,形成了具有百亿级规模的产业集聚现象。这种产业集群通常由一系列相关产业和企业组成,相互之间形成了紧密的产业链和价值链关系。这种集群的形成和发展,通常是由于该地区或行业具备了一定的资源禀赋、技术优势、市场需求等因素,吸引了大量的企业和资本进入,形成了规模庞大的产业集聚效应。百亿级产业集群的形成原因有多方面。首先,该地区或行业可能具备了丰富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资源等,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其次,该地区或行业可能具备了一定的市场需求,吸引了大量的企业进入,形成了规模效应和市场规模优势。此外,政府的政策支持、产业政策的引导等也对百亿级产业集群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百亿级产业集群的发展对地方经济和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它可以带动就业增长,提高地方居民的收入水平。其次,它可以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推动整个产业链的提质增效。此外,百亿级产业集群的形成还可以提高地方的产业竞争力和影响力,吸引更多的投资和资源流入。总之,百亿级产业集群是指规模达到百亿级的产业集聚现象,其形成和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它对地方经济和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带来就业增长、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等多重效益。
百亿级产业集群定义?
百亿级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地区或行业中,形成了具有百亿级规模的产业集聚现象。这种产业集群通常由一系列相关产业和企业组成,相互之间形成了紧密的产业链和价值链关系。这种集群的形成和发展,通常是由于该地区或行业具备了一定的资源禀赋、技术优势、市场需求等因素,吸引了大量的企业和资本进入,形成了规模庞大的产业集聚效应。百亿级产业集群的形成原因有多方面。首先,该地区或行业可能具备了丰富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资源等,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其次,该地区或行业可能具备了一定的市场需求,吸引了大量的企业进入,形成了规模效应和市场规模优势。此外,政府的政策支持、产业政策的引导等也对百亿级产业集群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百亿级产业集群的发展对地方经济和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它可以带动就业增长,提高地方居民的收入水平。其次,它可以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推动整个产业链的提质增效。此外,百亿级产业集群的形成还可以提高地方的产业竞争力和影响力,吸引更多的投资和资源流入。总之,百亿级产业集群是指规模达到百亿级的产业集聚现象,其形成和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它对地方经济和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带来就业增长、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等多重效益。
百亿级产业集群定义?
百亿级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地区或行业中,形成了具有百亿级规模的产业集聚现象。这种产业集群通常由一系列相关产业和企业组成,相互之间形成了紧密的产业链和价值链关系。这种集群的形成和发展,通常是由于该地区或行业具备了一定的资源禀赋、技术优势、市场需求等因素,吸引了大量的企业和资本进入,形成了规模庞大的产业集聚效应。百亿级产业集群的形成原因有多方面。首先,该地区或行业可能具备了丰富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资源等,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其次,该地区或行业可能具备了一定的市场需求,吸引了大量的企业进入,形成了规模效应和市场规模优势。此外,政府的政策支持、产业政策的引导等也对百亿级产业集群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百亿级产业集群的发展对地方经济和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它可以带动就业增长,提高地方居民的收入水平。其次,它可以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推动整个产业链的提质增效。此外,百亿级产业集群的形成还可以提高地方的产业竞争力和影响力,吸引更多的投资和资源流入。总之,百亿级产业集群是指规模达到百亿级的产业集聚现象,其形成和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它对地方经济和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带来就业增长、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等多重效益。
长沙开福区经济怎么样?
“十三五”期间,开福区实现税收收入破百亿、经济总量破千亿,百亿级产业集群增至6个,人均GDP超过12万元。
在创新发展方面,2022年,开福区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0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535家,同比净增123家,增速30%;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86家,同比增幅达37%。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87.18件,居全省区县第二。
在开放发展方面,金霞经开区成为“一带一路”(长沙)中小企业合作区核心承载区;长沙新港(三期)铁路专用线全线贯通并接入国铁序列,“公铁水”多式联运立体网络基本建成;中欧班列(长沙)连续两年发运超千列,稳居全国第一方阵,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2%,开放型经济不断壮大。
楚雄新能源风电叶片投产了吗?
投产了。2022年8月16日上午,远景能源(楚雄)智能风机叶片制造工厂建设项目正式开工,成为楚雄市2022年第三批52个集中开工项目之一。该项目位于云甸工业片区,计划总投资30亿元,分三期建设,其中:一期建设年产2-3GW陆上智能风机叶片生产线,二期分批引进机舱罩、铸件、电缆、轴承、变频器等零部件配套产业链企业落地,三期建设陆上风电运维中心、区域智能云中心、科研培训中心等研发、运维服务支撑设施,形成智能风电产业集群。
项目建成后,将为楚雄市带来百亿级的产业集群。
楚雄新能源风电叶片投产了吗?
投产了。2022年8月16日上午,远景能源(楚雄)智能风机叶片制造工厂建设项目正式开工,成为楚雄市2022年第三批52个集中开工项目之一。该项目位于云甸工业片区,计划总投资30亿元,分三期建设,其中:一期建设年产2-3GW陆上智能风机叶片生产线,二期分批引进机舱罩、铸件、电缆、轴承、变频器等零部件配套产业链企业落地,三期建设陆上风电运维中心、区域智能云中心、科研培训中心等研发、运维服务支撑设施,形成智能风电产业集群。
项目建成后,将为楚雄市带来百亿级的产业集群。
长沙开福区经济怎么样?
“十三五”期间,开福区实现税收收入破百亿、经济总量破千亿,百亿级产业集群增至6个,人均GDP超过12万元。
在创新发展方面,2022年,开福区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0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535家,同比净增123家,增速30%;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86家,同比增幅达37%。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87.18件,居全省区县第二。
在开放发展方面,金霞经开区成为“一带一路”(长沙)中小企业合作区核心承载区;长沙新港(三期)铁路专用线全线贯通并接入国铁序列,“公铁水”多式联运立体网络基本建成;中欧班列(长沙)连续两年发运超千列,稳居全国第一方阵,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2%,开放型经济不断壮大。
长沙开福区经济怎么样?
“十三五”期间,开福区实现税收收入破百亿、经济总量破千亿,百亿级产业集群增至6个,人均GDP超过12万元。
在创新发展方面,2022年,开福区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0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535家,同比净增123家,增速30%;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86家,同比增幅达37%。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87.18件,居全省区县第二。
在开放发展方面,金霞经开区成为“一带一路”(长沙)中小企业合作区核心承载区;长沙新港(三期)铁路专用线全线贯通并接入国铁序列,“公铁水”多式联运立体网络基本建成;中欧班列(长沙)连续两年发运超千列,稳居全国第一方阵,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2%,开放型经济不断壮大。
楚雄新能源风电叶片投产了吗?
投产了。2022年8月16日上午,远景能源(楚雄)智能风机叶片制造工厂建设项目正式开工,成为楚雄市2022年第三批52个集中开工项目之一。该项目位于云甸工业片区,计划总投资30亿元,分三期建设,其中:一期建设年产2-3GW陆上智能风机叶片生产线,二期分批引进机舱罩、铸件、电缆、轴承、变频器等零部件配套产业链企业落地,三期建设陆上风电运维中心、区域智能云中心、科研培训中心等研发、运维服务支撑设施,形成智能风电产业集群。
项目建成后,将为楚雄市带来百亿级的产业集群。
成都中粮大健康产业园是干什么的?
中粮大健康产业园由中粮集团旗下唯一的地产投资和管理平台大悦城控股投资建设,项目位于火车南站片区,总占地面积约69亩,是我区重点建设打造区域,未来将与华西坝、人民南路沿线、红牌楼商圈、大合仓共同形成“一谷、一园、一中心”的三大百亿大健康产业集群。
甘肃省强工业行动实施方案全文?
甘肃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强调“强工业,就是要把做大做强工业作为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带动全省经济实现结构优化、良性循环。”2021年,全省工业增速8.9%、全国第17位,为10年来最快增速。
《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要从总量规模、发展质量、工业体系、市场主体四个维度实现“强”的突破。到2025年,工业增加值突破4000亿元,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33%,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力争增加到2600户,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提高到10%、1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十三五”末下降13.5%、18%,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16%;工业体系更加完备,打造石油化工、有色冶金、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军民融合等7个千亿级规模产业集群,培育壮大兰州新区、兰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13个百亿级园区;市场主体更加壮大,到2025年,全省工业和信息化企业数量增加到7.5万户,规上工业企业数量增加到3000户。
《实施方案》谋划了10方面重点任务
1.稳增长行动。通过加强能源要素安全保供、保持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促进重大项目投产见效、做大规上企业总量、发挥骨干企业“压舱石”作用、发挥重点市州支撑作用、加强改进经济运行调度、统筹安全生产,扎实推动工业经济稳中向好。
2.优质企业培育行动。培育行业龙头企业,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中小企业深度融入大企业的供应链创新链。培育单项冠军产品、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3.延链补链强链行动。全面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1+N+X”攻坚战,推进一批产业链重点项目建设,补齐短板、锻造长板。
4.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行动。每年组织实施300项左右“三化”改造项目,大力推进钢铁、有色、石化、煤炭、建材等传统行业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补齐质量、管理、标准化、节能环保、安全等发展短板。
5.实施“三提一攻关”数字赋能行动。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速、工业互联网提档升级、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升、信息产业链标志性工程攻关,全面增强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决策、用数据创新、用数据服务的能力。
6.“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行动。实施知识产权强省战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提升甘肃制造竞争力。
7.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能力行动。新培育40家省级生产性服务业示范企业,1-2家省级工业设计研究院和60个省级工业设计中心。
8.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推动涉冶涉交涉建等重点行业绿电替代和重点领域碳减排,加快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应用。
9.提升园区承载能力行动。把全省6个国家级、40个省级园区建设成为新型工业化发展引领区、体制创新先行区和高水平营商环境示范区。
10.弘扬企业家精神行动。打造一支对党忠诚、勇于创新、治企有方、兴企有为、清正廉洁的高素质企业领导人员队伍。全面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
成都中粮大健康产业园是干什么的?
中粮大健康产业园由中粮集团旗下唯一的地产投资和管理平台大悦城控股投资建设,项目位于火车南站片区,总占地面积约69亩,是我区重点建设打造区域,未来将与华西坝、人民南路沿线、红牌楼商圈、大合仓共同形成“一谷、一园、一中心”的三大百亿大健康产业集群。
长沙开福区经济怎么样?
“十三五”期间,开福区实现税收收入破百亿、经济总量破千亿,百亿级产业集群增至6个,人均GDP超过12万元。
在创新发展方面,2022年,开福区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0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535家,同比净增123家,增速30%;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86家,同比增幅达37%。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87.18件,居全省区县第二。
在开放发展方面,金霞经开区成为“一带一路”(长沙)中小企业合作区核心承载区;长沙新港(三期)铁路专用线全线贯通并接入国铁序列,“公铁水”多式联运立体网络基本建成;中欧班列(长沙)连续两年发运超千列,稳居全国第一方阵,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2%,开放型经济不断壮大。
甘肃省强工业行动实施方案全文?
甘肃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强调“强工业,就是要把做大做强工业作为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带动全省经济实现结构优化、良性循环。”2021年,全省工业增速8.9%、全国第17位,为10年来最快增速。
《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要从总量规模、发展质量、工业体系、市场主体四个维度实现“强”的突破。到2025年,工业增加值突破4000亿元,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33%,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力争增加到2600户,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提高到10%、1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十三五”末下降13.5%、18%,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16%;工业体系更加完备,打造石油化工、有色冶金、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军民融合等7个千亿级规模产业集群,培育壮大兰州新区、兰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13个百亿级园区;市场主体更加壮大,到2025年,全省工业和信息化企业数量增加到7.5万户,规上工业企业数量增加到3000户。
《实施方案》谋划了10方面重点任务
1.稳增长行动。通过加强能源要素安全保供、保持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促进重大项目投产见效、做大规上企业总量、发挥骨干企业“压舱石”作用、发挥重点市州支撑作用、加强改进经济运行调度、统筹安全生产,扎实推动工业经济稳中向好。
2.优质企业培育行动。培育行业龙头企业,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中小企业深度融入大企业的供应链创新链。培育单项冠军产品、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3.延链补链强链行动。全面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1+N+X”攻坚战,推进一批产业链重点项目建设,补齐短板、锻造长板。
4.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行动。每年组织实施300项左右“三化”改造项目,大力推进钢铁、有色、石化、煤炭、建材等传统行业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补齐质量、管理、标准化、节能环保、安全等发展短板。
5.实施“三提一攻关”数字赋能行动。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速、工业互联网提档升级、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升、信息产业链标志性工程攻关,全面增强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决策、用数据创新、用数据服务的能力。
6.“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行动。实施知识产权强省战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提升甘肃制造竞争力。
7.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能力行动。新培育40家省级生产性服务业示范企业,1-2家省级工业设计研究院和60个省级工业设计中心。
8.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推动涉冶涉交涉建等重点行业绿电替代和重点领域碳减排,加快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应用。
9.提升园区承载能力行动。把全省6个国家级、40个省级园区建设成为新型工业化发展引领区、体制创新先行区和高水平营商环境示范区。
10.弘扬企业家精神行动。打造一支对党忠诚、勇于创新、治企有方、兴企有为、清正廉洁的高素质企业领导人员队伍。全面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
兰州哪些产业比较好发展?
兰州市具有较丰富的煤炭、水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常规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资源,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能源供给体系,初步形成了以原油、煤炭为主体,电力为中心,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全面发展的能源供应格局。
在能源和新能源产业发展中,兰州充分发挥独特的资源优势,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城市环境,扩大能源工业的生产能力,优先发展新能源开发、新能源装备、新能源服务三大领域,大力提高新能源利用的比重,打造煤炭电力、石油天然气、光伏、光热、风能、生物质能、核能、半导体照明和新能源汽车等产业,促进现代能源产业快速发展,培育能源和新能源产业成为兰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
兰州新能源产业大有可为
“打造一个新兰州,一是从形态上要跳出兰州,跳出兰州旧城的束缚,开辟一个新的空间形态上的兰州。打造一个新兰州,还要跳出兰州传统产业的包围,发展一个经济、技术意义上的新兰州,发展新兴产业。”浦东改革与发展研究院院长万曾炜曾对兰州提出了这样的建议,这与甘肃发展和培育能源和新能源产业完全吻合。
今年,兰州市将通过实施工业强市战略,重振“兰州制造”,着力打造四大千亿支柱产业集群,培育壮大八个百亿优势产业集群。新能源产业集群作为兰州市培育壮大的百亿优势产业集群,今年将以兰西城市群“锂电—新能源汽车”产业为突破口,重点推进恒大三元软包动力电池、兰州新区氢能源产业园等重点项目。
在风电、光能装备产业发展迅猛的同时,新能源汽车业已是兰州市新兴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标杆,现已初步形成了以小型电动乘用车、新能源公交车、动力电池材料前驱体为主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
目前,兰州广通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兰州知豆电动汽车有限公司具有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动力电池材料前驱体以兰州金川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主要发展主体,甘肃德福新材料有限公司2万吨/年高档电解铜箔项目正在建设。兰州广通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车及电力储能项目一期项目已建成投产。
“新能源是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兰州市必须在已有的科技支撑体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兰州独特的资源优势,围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城市环境,打造电力、太阳能技术、煤炭综合利用、清洁供热、核能等产业链,做大做强能源和新能源产业。”兰州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说。
风电光能装备产业发展迅猛
兰州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和重化工业基地。依托资源和产业优势推进清洁能源建设积极发展太阳能、风力和核电等新能源产业。特别是近年的兰洽会上,新能源项目更是成为签约项目的亮点。
目前,兰州市依托兰石集团、兰州电机、建投装备等企业,大力发展多规格、高可靠性兆瓦级以上大型风电设备,发展3-5MW以上风电整机等高端产品,实现电机等关键零部件及技术的本地化。
与此同时,加快兆瓦级风电成套机组研发和产业化,提升风电机组设计及关键零部件设计制造技术水平,扩大规模化生产能力,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对兆瓦级成套机组关键技术进行联合攻关,加快新型风电机组及其配套产品的研制与开发。提高发电机、塔筒、大功率风电齿轮箱等关键零部件技术水平和制造能力,打造风电装备制造及应用全产业链。
同步依托甘肃省太阳能集热发电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兰州大成科技公司真空镀膜技术、兰州沃尔凯采暖设备公司太阳能集热板、蓝天浮法玻璃太阳能玻璃、蓝星多晶硅项目为龙头,形成从硅材料、太阳能电池与组件、真空集热管、大型储能装置、反射镜等部件到光伏光热电站成套设备制造的完整产业链。
目前,兰电电机、兰州大成等骨干企业,产业以电力变压器、电缆制造、塔筒制造、特种油漆等风机配套产品为主,一批生产企业快速发展,推进了风力发电机组,控制系统、风机电缆、塔筒、配套组件以及防护油漆等的配套产业的发展。
新能源产业有的放矢
新能源汽车产业是兰州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的一个重要方向,目前已涉及整车制造、新能源电池、汽车零部件、充电桩等。
据了解,兰州、西宁两地重点骨干企业的技术交流全速推进,规划在兰西城市群大力推广应用两地合作研发生产的公交、客运、物流、环卫等新能源汽车。重点引进新能源汽车物联网与智能化、无人驾驶等先进技术,推进前沿技术在新能源汽车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等关节环节深度应用,提升兰州新能源汽车及关联产业融合创新能力。
整车制造方面,兰州市重点推进兰州广通、兰州知豆、兰石兰驼、亚太新能源、建投重工等新能源汽车企业稳产达产,逐步提升整车生产能力,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增程式新能源汽车,扩大物流、环卫等领域车型目录。积极引进轿车、SUV、氢燃料等新能源车型在兰州落地,推动兰州新能源汽车产业全车型发展。
围绕恒大新能源电池项目建设及其他拟引入的新能源电池企业开展产业链上游配套。依托金川科技、金川新材料等骨干企业,支持其扩大四氧化三钴、三元前驱体产能,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支持其以参股、合作等形式引入国内外实力较强的企业,发展钴酸锂、镍钴锰、镍钴铝等新能源电池正极材料。
依托金川集团资源优势和金川科力远产业基础,在扩大提升储氢合金、3C民用镍氢电池系列产品基础上,加快建设新能源电单车用动力电池PACK项目,探索延伸布局泡沫镍、氢氧化镍、车用镍氢电池等产品。
充分发挥兰州有色、化工、新材料等资源优势,积极引进汽车零部件生产制造企业,加大与东部知名汽车模具、轮毂、电控、内外饰件等生产企业对接力度,实现本地优势资源就地高附加值延伸发展。优化存量资源,推进兰州全钢胎、工程胎项目尽快恢复生产,为本地新能源汽车整车配套生产。推进兰州电机新能源汽车用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提升与兰石兰驼等本地企业协同配套能力。
兰州市还积极推动充电桩作为基础设施纳入城市、交通整体规划,促进城乡充电网络科学布局,积极推动在大型停车场、园区、风景区等公共场所安装充电桩,引导社区充电桩共建共享。重点依托宏祥电力、兰州海红、众邦集团等企业,加大创新支持力度,积极研发生产各类交、直流型充电桩以及配套充电线缆等产品。研究制定财政金融帮扶政策,鼓励企业开展大功率充电、自动充电等技术创新与示范应用,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充电桩建设运营,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
毋庸置疑,新能源产业是当前全球能源战略的发展方向和举世瞩目的新经济增长点,兰州市已把新能源作为应对危机、培育新兴产业的重要举措。
兰州哪些产业比较好发展?
兰州市具有较丰富的煤炭、水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常规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资源,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能源供给体系,初步形成了以原油、煤炭为主体,电力为中心,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全面发展的能源供应格局。
在能源和新能源产业发展中,兰州充分发挥独特的资源优势,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城市环境,扩大能源工业的生产能力,优先发展新能源开发、新能源装备、新能源服务三大领域,大力提高新能源利用的比重,打造煤炭电力、石油天然气、光伏、光热、风能、生物质能、核能、半导体照明和新能源汽车等产业,促进现代能源产业快速发展,培育能源和新能源产业成为兰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
兰州新能源产业大有可为
“打造一个新兰州,一是从形态上要跳出兰州,跳出兰州旧城的束缚,开辟一个新的空间形态上的兰州。打造一个新兰州,还要跳出兰州传统产业的包围,发展一个经济、技术意义上的新兰州,发展新兴产业。”浦东改革与发展研究院院长万曾炜曾对兰州提出了这样的建议,这与甘肃发展和培育能源和新能源产业完全吻合。
今年,兰州市将通过实施工业强市战略,重振“兰州制造”,着力打造四大千亿支柱产业集群,培育壮大八个百亿优势产业集群。新能源产业集群作为兰州市培育壮大的百亿优势产业集群,今年将以兰西城市群“锂电—新能源汽车”产业为突破口,重点推进恒大三元软包动力电池、兰州新区氢能源产业园等重点项目。
在风电、光能装备产业发展迅猛的同时,新能源汽车业已是兰州市新兴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标杆,现已初步形成了以小型电动乘用车、新能源公交车、动力电池材料前驱体为主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
目前,兰州广通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兰州知豆电动汽车有限公司具有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动力电池材料前驱体以兰州金川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主要发展主体,甘肃德福新材料有限公司2万吨/年高档电解铜箔项目正在建设。兰州广通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车及电力储能项目一期项目已建成投产。
“新能源是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兰州市必须在已有的科技支撑体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兰州独特的资源优势,围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城市环境,打造电力、太阳能技术、煤炭综合利用、清洁供热、核能等产业链,做大做强能源和新能源产业。”兰州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说。
风电光能装备产业发展迅猛
兰州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和重化工业基地。依托资源和产业优势推进清洁能源建设积极发展太阳能、风力和核电等新能源产业。特别是近年的兰洽会上,新能源项目更是成为签约项目的亮点。
目前,兰州市依托兰石集团、兰州电机、建投装备等企业,大力发展多规格、高可靠性兆瓦级以上大型风电设备,发展3-5MW以上风电整机等高端产品,实现电机等关键零部件及技术的本地化。
与此同时,加快兆瓦级风电成套机组研发和产业化,提升风电机组设计及关键零部件设计制造技术水平,扩大规模化生产能力,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对兆瓦级成套机组关键技术进行联合攻关,加快新型风电机组及其配套产品的研制与开发。提高发电机、塔筒、大功率风电齿轮箱等关键零部件技术水平和制造能力,打造风电装备制造及应用全产业链。
同步依托甘肃省太阳能集热发电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兰州大成科技公司真空镀膜技术、兰州沃尔凯采暖设备公司太阳能集热板、蓝天浮法玻璃太阳能玻璃、蓝星多晶硅项目为龙头,形成从硅材料、太阳能电池与组件、真空集热管、大型储能装置、反射镜等部件到光伏光热电站成套设备制造的完整产业链。
目前,兰电电机、兰州大成等骨干企业,产业以电力变压器、电缆制造、塔筒制造、特种油漆等风机配套产品为主,一批生产企业快速发展,推进了风力发电机组,控制系统、风机电缆、塔筒、配套组件以及防护油漆等的配套产业的发展。
新能源产业有的放矢
新能源汽车产业是兰州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的一个重要方向,目前已涉及整车制造、新能源电池、汽车零部件、充电桩等。
据了解,兰州、西宁两地重点骨干企业的技术交流全速推进,规划在兰西城市群大力推广应用两地合作研发生产的公交、客运、物流、环卫等新能源汽车。重点引进新能源汽车物联网与智能化、无人驾驶等先进技术,推进前沿技术在新能源汽车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等关节环节深度应用,提升兰州新能源汽车及关联产业融合创新能力。
整车制造方面,兰州市重点推进兰州广通、兰州知豆、兰石兰驼、亚太新能源、建投重工等新能源汽车企业稳产达产,逐步提升整车生产能力,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增程式新能源汽车,扩大物流、环卫等领域车型目录。积极引进轿车、SUV、氢燃料等新能源车型在兰州落地,推动兰州新能源汽车产业全车型发展。
围绕恒大新能源电池项目建设及其他拟引入的新能源电池企业开展产业链上游配套。依托金川科技、金川新材料等骨干企业,支持其扩大四氧化三钴、三元前驱体产能,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支持其以参股、合作等形式引入国内外实力较强的企业,发展钴酸锂、镍钴锰、镍钴铝等新能源电池正极材料。
依托金川集团资源优势和金川科力远产业基础,在扩大提升储氢合金、3C民用镍氢电池系列产品基础上,加快建设新能源电单车用动力电池PACK项目,探索延伸布局泡沫镍、氢氧化镍、车用镍氢电池等产品。
充分发挥兰州有色、化工、新材料等资源优势,积极引进汽车零部件生产制造企业,加大与东部知名汽车模具、轮毂、电控、内外饰件等生产企业对接力度,实现本地优势资源就地高附加值延伸发展。优化存量资源,推进兰州全钢胎、工程胎项目尽快恢复生产,为本地新能源汽车整车配套生产。推进兰州电机新能源汽车用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提升与兰石兰驼等本地企业协同配套能力。
兰州市还积极推动充电桩作为基础设施纳入城市、交通整体规划,促进城乡充电网络科学布局,积极推动在大型停车场、园区、风景区等公共场所安装充电桩,引导社区充电桩共建共享。重点依托宏祥电力、兰州海红、众邦集团等企业,加大创新支持力度,积极研发生产各类交、直流型充电桩以及配套充电线缆等产品。研究制定财政金融帮扶政策,鼓励企业开展大功率充电、自动充电等技术创新与示范应用,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充电桩建设运营,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
毋庸置疑,新能源产业是当前全球能源战略的发展方向和举世瞩目的新经济增长点,兰州市已把新能源作为应对危机、培育新兴产业的重要举措。
甘肃省强工业行动实施方案全文?
甘肃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强调“强工业,就是要把做大做强工业作为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带动全省经济实现结构优化、良性循环。”2021年,全省工业增速8.9%、全国第17位,为10年来最快增速。
《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要从总量规模、发展质量、工业体系、市场主体四个维度实现“强”的突破。到2025年,工业增加值突破4000亿元,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33%,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力争增加到2600户,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提高到10%、1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十三五”末下降13.5%、18%,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16%;工业体系更加完备,打造石油化工、有色冶金、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军民融合等7个千亿级规模产业集群,培育壮大兰州新区、兰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13个百亿级园区;市场主体更加壮大,到2025年,全省工业和信息化企业数量增加到7.5万户,规上工业企业数量增加到3000户。
《实施方案》谋划了10方面重点任务
1.稳增长行动。通过加强能源要素安全保供、保持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促进重大项目投产见效、做大规上企业总量、发挥骨干企业“压舱石”作用、发挥重点市州支撑作用、加强改进经济运行调度、统筹安全生产,扎实推动工业经济稳中向好。
2.优质企业培育行动。培育行业龙头企业,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中小企业深度融入大企业的供应链创新链。培育单项冠军产品、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3.延链补链强链行动。全面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1+N+X”攻坚战,推进一批产业链重点项目建设,补齐短板、锻造长板。
4.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行动。每年组织实施300项左右“三化”改造项目,大力推进钢铁、有色、石化、煤炭、建材等传统行业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补齐质量、管理、标准化、节能环保、安全等发展短板。
5.实施“三提一攻关”数字赋能行动。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速、工业互联网提档升级、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升、信息产业链标志性工程攻关,全面增强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决策、用数据创新、用数据服务的能力。
6.“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行动。实施知识产权强省战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提升甘肃制造竞争力。
7.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能力行动。新培育40家省级生产性服务业示范企业,1-2家省级工业设计研究院和60个省级工业设计中心。
8.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推动涉冶涉交涉建等重点行业绿电替代和重点领域碳减排,加快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应用。
9.提升园区承载能力行动。把全省6个国家级、40个省级园区建设成为新型工业化发展引领区、体制创新先行区和高水平营商环境示范区。
10.弘扬企业家精神行动。打造一支对党忠诚、勇于创新、治企有方、兴企有为、清正廉洁的高素质企业领导人员队伍。全面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
兰州哪些产业比较好发展?
兰州市具有较丰富的煤炭、水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常规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资源,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能源供给体系,初步形成了以原油、煤炭为主体,电力为中心,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全面发展的能源供应格局。
在能源和新能源产业发展中,兰州充分发挥独特的资源优势,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城市环境,扩大能源工业的生产能力,优先发展新能源开发、新能源装备、新能源服务三大领域,大力提高新能源利用的比重,打造煤炭电力、石油天然气、光伏、光热、风能、生物质能、核能、半导体照明和新能源汽车等产业,促进现代能源产业快速发展,培育能源和新能源产业成为兰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
兰州新能源产业大有可为
“打造一个新兰州,一是从形态上要跳出兰州,跳出兰州旧城的束缚,开辟一个新的空间形态上的兰州。打造一个新兰州,还要跳出兰州传统产业的包围,发展一个经济、技术意义上的新兰州,发展新兴产业。”浦东改革与发展研究院院长万曾炜曾对兰州提出了这样的建议,这与甘肃发展和培育能源和新能源产业完全吻合。
今年,兰州市将通过实施工业强市战略,重振“兰州制造”,着力打造四大千亿支柱产业集群,培育壮大八个百亿优势产业集群。新能源产业集群作为兰州市培育壮大的百亿优势产业集群,今年将以兰西城市群“锂电—新能源汽车”产业为突破口,重点推进恒大三元软包动力电池、兰州新区氢能源产业园等重点项目。
在风电、光能装备产业发展迅猛的同时,新能源汽车业已是兰州市新兴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标杆,现已初步形成了以小型电动乘用车、新能源公交车、动力电池材料前驱体为主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
目前,兰州广通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兰州知豆电动汽车有限公司具有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动力电池材料前驱体以兰州金川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主要发展主体,甘肃德福新材料有限公司2万吨/年高档电解铜箔项目正在建设。兰州广通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车及电力储能项目一期项目已建成投产。
“新能源是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兰州市必须在已有的科技支撑体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兰州独特的资源优势,围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城市环境,打造电力、太阳能技术、煤炭综合利用、清洁供热、核能等产业链,做大做强能源和新能源产业。”兰州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说。
风电光能装备产业发展迅猛
兰州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和重化工业基地。依托资源和产业优势推进清洁能源建设积极发展太阳能、风力和核电等新能源产业。特别是近年的兰洽会上,新能源项目更是成为签约项目的亮点。
目前,兰州市依托兰石集团、兰州电机、建投装备等企业,大力发展多规格、高可靠性兆瓦级以上大型风电设备,发展3-5MW以上风电整机等高端产品,实现电机等关键零部件及技术的本地化。
与此同时,加快兆瓦级风电成套机组研发和产业化,提升风电机组设计及关键零部件设计制造技术水平,扩大规模化生产能力,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对兆瓦级成套机组关键技术进行联合攻关,加快新型风电机组及其配套产品的研制与开发。提高发电机、塔筒、大功率风电齿轮箱等关键零部件技术水平和制造能力,打造风电装备制造及应用全产业链。
同步依托甘肃省太阳能集热发电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兰州大成科技公司真空镀膜技术、兰州沃尔凯采暖设备公司太阳能集热板、蓝天浮法玻璃太阳能玻璃、蓝星多晶硅项目为龙头,形成从硅材料、太阳能电池与组件、真空集热管、大型储能装置、反射镜等部件到光伏光热电站成套设备制造的完整产业链。
目前,兰电电机、兰州大成等骨干企业,产业以电力变压器、电缆制造、塔筒制造、特种油漆等风机配套产品为主,一批生产企业快速发展,推进了风力发电机组,控制系统、风机电缆、塔筒、配套组件以及防护油漆等的配套产业的发展。
新能源产业有的放矢
新能源汽车产业是兰州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的一个重要方向,目前已涉及整车制造、新能源电池、汽车零部件、充电桩等。
据了解,兰州、西宁两地重点骨干企业的技术交流全速推进,规划在兰西城市群大力推广应用两地合作研发生产的公交、客运、物流、环卫等新能源汽车。重点引进新能源汽车物联网与智能化、无人驾驶等先进技术,推进前沿技术在新能源汽车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等关节环节深度应用,提升兰州新能源汽车及关联产业融合创新能力。
整车制造方面,兰州市重点推进兰州广通、兰州知豆、兰石兰驼、亚太新能源、建投重工等新能源汽车企业稳产达产,逐步提升整车生产能力,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增程式新能源汽车,扩大物流、环卫等领域车型目录。积极引进轿车、SUV、氢燃料等新能源车型在兰州落地,推动兰州新能源汽车产业全车型发展。
围绕恒大新能源电池项目建设及其他拟引入的新能源电池企业开展产业链上游配套。依托金川科技、金川新材料等骨干企业,支持其扩大四氧化三钴、三元前驱体产能,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支持其以参股、合作等形式引入国内外实力较强的企业,发展钴酸锂、镍钴锰、镍钴铝等新能源电池正极材料。
依托金川集团资源优势和金川科力远产业基础,在扩大提升储氢合金、3C民用镍氢电池系列产品基础上,加快建设新能源电单车用动力电池PACK项目,探索延伸布局泡沫镍、氢氧化镍、车用镍氢电池等产品。
充分发挥兰州有色、化工、新材料等资源优势,积极引进汽车零部件生产制造企业,加大与东部知名汽车模具、轮毂、电控、内外饰件等生产企业对接力度,实现本地优势资源就地高附加值延伸发展。优化存量资源,推进兰州全钢胎、工程胎项目尽快恢复生产,为本地新能源汽车整车配套生产。推进兰州电机新能源汽车用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提升与兰石兰驼等本地企业协同配套能力。
兰州市还积极推动充电桩作为基础设施纳入城市、交通整体规划,促进城乡充电网络科学布局,积极推动在大型停车场、园区、风景区等公共场所安装充电桩,引导社区充电桩共建共享。重点依托宏祥电力、兰州海红、众邦集团等企业,加大创新支持力度,积极研发生产各类交、直流型充电桩以及配套充电线缆等产品。研究制定财政金融帮扶政策,鼓励企业开展大功率充电、自动充电等技术创新与示范应用,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充电桩建设运营,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
毋庸置疑,新能源产业是当前全球能源战略的发展方向和举世瞩目的新经济增长点,兰州市已把新能源作为应对危机、培育新兴产业的重要举措。
2021德州有什么大事?
今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
今年德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左右,外贸进出口、利用外资稳中提质,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5%和7%,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以内,全面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降碳约束性指标任务和环境质量改善目标,粮食产量稳定在75亿公斤以上。
做好今年政府工作,在全面实施“十四五”规划基础上,应变局、育先机、新开局,重点抓好八个方面。
聚焦新旧动能转换坚定不移加快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
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聚焦“541”产业体系,全面落实支持工业强市20条,“一链一策”精准补链延链强链,分行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实施“千项技改”“千企提升”,抓好100个市级、1000个县级工业重点技改项目,力争80%以上的重点企业技术装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加快京鲁数谷、腾讯云小镇等优质项目建设,打造数字经济产业高地。
深入实施“双50强企业”培植三年行动,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00家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0家、单项冠军5家、“瞪羚企业”6家。落实关心关爱企业家20条措施,加快组建现代产业商学院,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企业家和经营管理人才队伍。
深入实施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创新型领军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梯次培育工程。加快德州高新区“一区多园”建设,推动中科院土壤修复产业技术研究院、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德州分院、先进材料工业技术研究院、德州应用技术研究院建成使用。
把现代物流作为工业经济的基础设施来抓,组建市物流和会展业发展中心,推动传统物流业向智慧物流、多式联运方向发展,真正把交通区位优势转化为物流经济优势。
聚焦融入新发展格局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
高质量建设产城融合示范区,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集成交通、政策、产业、要素优势,建设高能级开放开发平台,打造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先行区、鲁北智意活力新城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示范基地。
积极融入省会经济圈。推进重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谋划争取德沧城际高铁,融入京津雄交通圈。
坚持每月一次集中签约或集中开工,新签约亿元以上招商项目300个,到位资金270亿元。认真落实人才政策“黄金30条”升级版,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推动政务环境更便利,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好差评”管理,加快流程再造。
聚焦乡村振兴战略坚定不移优先发展农业农村
编制农业农村现代化五年规划,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培育发展标杆,实施典型带动,努力打造德州农业发展新模式。
推动农产品由卖“原字号”向“制成品”转变,各县市区至少培育引进2家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打造粮油、果蔬、畜禽百亿级产业集群。
充分尊重乡村发展规律和农民意愿,科学确定村庄布局分类,严格规范村庄撤并。
大力实施人才回乡工程,发放返乡创业担保贷款1.5亿元以上,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
坚决守住脱贫攻坚成果。完善社会大救助制度体系,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实施常态化监测,重点监测收入水平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
聚焦以人为核心要求坚定不移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强化“四区”同城意识,深入开展城市“双修”。加快优质教育、医疗等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推动德陵公共服务一体化。
抓好城市外环改造提升、岔河快速路南延等工程,建成智轨交通示范线路,优化城市路网体系。
高标准启动建设集体育展示体验中心、体育公园和青少年运动中心于一体的城市体育会客厅,提升城市时尚活力和文化品味。
加快中心城区水系联通,抓好杨庄河生态综合治理等工程,推动城隍庙、岔河两岸等片区改造提升。
有序推进“城中村”、老旧小区改造,新开工建设棚户区改造安置房9512套,基本建成9356套,发放公租房租赁补贴1370户,改造老旧小区266个、惠及群众2.24万户。大力推进条件成熟的老旧楼房加装电梯。
聚焦推动绿色发展坚定不移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在煤炭压减、扬尘防治、移动源管控、烟花爆竹禁放等方面持续发力,完成国三营运柴油货车淘汰任务。
统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加快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管网建设以及农村治污设施建设。压实河湖长责任,高标准推进美丽河湖建设。
推进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做好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加强危固废规范处置,积极创建“无废城市”。
聚焦基本公共服务需求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
实施就业优先工程。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推广智慧劳务服务模式,开展职业技能补贴性培训5万人,全市城镇新增就业5.1万人。
实施教育提升工程。新建扩建公办幼儿园38所,新增学位9980个。确保义务教育大班额动态清零、不再反弹。高级师范学校、一中东校区扩建、实验中学配套项目建成使用。
实施社会保障工程。深化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新扩面4万人以上。新增养老床位2600张。打造1- 2所具有示范性的托幼服务机构。
实施健康德州工程。完成市东部医疗中心、妇女儿童医院新建项目,加快市传染病防治中心、中国中药控股集团合作项目建设,加快“两基地一中心”建设,努力打造全国首个院感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区。
实施文体惠民工程。谋划推进市“四馆”建设,推动大运河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黄河流域遗产保护和传承利用。发展城市夜间经济,推动特色街区建设,大力开展文化旅游惠民消费季活动。
聚焦统筹发展和安全坚定不移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德州
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严格落实外防输入各项措施,加强进口货物特别是冷链食品监管,强化重点人群、重点场所管控,加快推进重点人群疫苗接种,守护好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建设市经济运行大数据分析平台,完善经济发展、政策执行监测研判机制,加强预期管理,提高运行质量。全力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化解机构、企业风险,持续对非法集资保持高压态势,坚决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聚焦为民服务宗旨坚定不移完善政府治理体系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牢记初心使命,忠诚履职、科学理政,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始终强化政治统领,始终坚持依法行政,始终树立有解思维,始终坚守清正廉洁。
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 潘晓泉 俞荣 见习记者 赵艳霞 实习生 陈佳璟
兰州哪些产业比较好发展?
兰州市具有较丰富的煤炭、水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常规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资源,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能源供给体系,初步形成了以原油、煤炭为主体,电力为中心,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全面发展的能源供应格局。
在能源和新能源产业发展中,兰州充分发挥独特的资源优势,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城市环境,扩大能源工业的生产能力,优先发展新能源开发、新能源装备、新能源服务三大领域,大力提高新能源利用的比重,打造煤炭电力、石油天然气、光伏、光热、风能、生物质能、核能、半导体照明和新能源汽车等产业,促进现代能源产业快速发展,培育能源和新能源产业成为兰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
兰州新能源产业大有可为
“打造一个新兰州,一是从形态上要跳出兰州,跳出兰州旧城的束缚,开辟一个新的空间形态上的兰州。打造一个新兰州,还要跳出兰州传统产业的包围,发展一个经济、技术意义上的新兰州,发展新兴产业。”浦东改革与发展研究院院长万曾炜曾对兰州提出了这样的建议,这与甘肃发展和培育能源和新能源产业完全吻合。
今年,兰州市将通过实施工业强市战略,重振“兰州制造”,着力打造四大千亿支柱产业集群,培育壮大八个百亿优势产业集群。新能源产业集群作为兰州市培育壮大的百亿优势产业集群,今年将以兰西城市群“锂电—新能源汽车”产业为突破口,重点推进恒大三元软包动力电池、兰州新区氢能源产业园等重点项目。
在风电、光能装备产业发展迅猛的同时,新能源汽车业已是兰州市新兴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标杆,现已初步形成了以小型电动乘用车、新能源公交车、动力电池材料前驱体为主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
目前,兰州广通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兰州知豆电动汽车有限公司具有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动力电池材料前驱体以兰州金川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主要发展主体,甘肃德福新材料有限公司2万吨/年高档电解铜箔项目正在建设。兰州广通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车及电力储能项目一期项目已建成投产。
“新能源是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兰州市必须在已有的科技支撑体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兰州独特的资源优势,围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城市环境,打造电力、太阳能技术、煤炭综合利用、清洁供热、核能等产业链,做大做强能源和新能源产业。”兰州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说。
风电光能装备产业发展迅猛
兰州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和重化工业基地。依托资源和产业优势推进清洁能源建设积极发展太阳能、风力和核电等新能源产业。特别是近年的兰洽会上,新能源项目更是成为签约项目的亮点。
目前,兰州市依托兰石集团、兰州电机、建投装备等企业,大力发展多规格、高可靠性兆瓦级以上大型风电设备,发展3-5MW以上风电整机等高端产品,实现电机等关键零部件及技术的本地化。
与此同时,加快兆瓦级风电成套机组研发和产业化,提升风电机组设计及关键零部件设计制造技术水平,扩大规模化生产能力,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对兆瓦级成套机组关键技术进行联合攻关,加快新型风电机组及其配套产品的研制与开发。提高发电机、塔筒、大功率风电齿轮箱等关键零部件技术水平和制造能力,打造风电装备制造及应用全产业链。
同步依托甘肃省太阳能集热发电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兰州大成科技公司真空镀膜技术、兰州沃尔凯采暖设备公司太阳能集热板、蓝天浮法玻璃太阳能玻璃、蓝星多晶硅项目为龙头,形成从硅材料、太阳能电池与组件、真空集热管、大型储能装置、反射镜等部件到光伏光热电站成套设备制造的完整产业链。
目前,兰电电机、兰州大成等骨干企业,产业以电力变压器、电缆制造、塔筒制造、特种油漆等风机配套产品为主,一批生产企业快速发展,推进了风力发电机组,控制系统、风机电缆、塔筒、配套组件以及防护油漆等的配套产业的发展。
新能源产业有的放矢
新能源汽车产业是兰州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的一个重要方向,目前已涉及整车制造、新能源电池、汽车零部件、充电桩等。
据了解,兰州、西宁两地重点骨干企业的技术交流全速推进,规划在兰西城市群大力推广应用两地合作研发生产的公交、客运、物流、环卫等新能源汽车。重点引进新能源汽车物联网与智能化、无人驾驶等先进技术,推进前沿技术在新能源汽车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等关节环节深度应用,提升兰州新能源汽车及关联产业融合创新能力。
整车制造方面,兰州市重点推进兰州广通、兰州知豆、兰石兰驼、亚太新能源、建投重工等新能源汽车企业稳产达产,逐步提升整车生产能力,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增程式新能源汽车,扩大物流、环卫等领域车型目录。积极引进轿车、SUV、氢燃料等新能源车型在兰州落地,推动兰州新能源汽车产业全车型发展。
围绕恒大新能源电池项目建设及其他拟引入的新能源电池企业开展产业链上游配套。依托金川科技、金川新材料等骨干企业,支持其扩大四氧化三钴、三元前驱体产能,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支持其以参股、合作等形式引入国内外实力较强的企业,发展钴酸锂、镍钴锰、镍钴铝等新能源电池正极材料。
依托金川集团资源优势和金川科力远产业基础,在扩大提升储氢合金、3C民用镍氢电池系列产品基础上,加快建设新能源电单车用动力电池PACK项目,探索延伸布局泡沫镍、氢氧化镍、车用镍氢电池等产品。
充分发挥兰州有色、化工、新材料等资源优势,积极引进汽车零部件生产制造企业,加大与东部知名汽车模具、轮毂、电控、内外饰件等生产企业对接力度,实现本地优势资源就地高附加值延伸发展。优化存量资源,推进兰州全钢胎、工程胎项目尽快恢复生产,为本地新能源汽车整车配套生产。推进兰州电机新能源汽车用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提升与兰石兰驼等本地企业协同配套能力。
兰州市还积极推动充电桩作为基础设施纳入城市、交通整体规划,促进城乡充电网络科学布局,积极推动在大型停车场、园区、风景区等公共场所安装充电桩,引导社区充电桩共建共享。重点依托宏祥电力、兰州海红、众邦集团等企业,加大创新支持力度,积极研发生产各类交、直流型充电桩以及配套充电线缆等产品。研究制定财政金融帮扶政策,鼓励企业开展大功率充电、自动充电等技术创新与示范应用,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充电桩建设运营,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
毋庸置疑,新能源产业是当前全球能源战略的发展方向和举世瞩目的新经济增长点,兰州市已把新能源作为应对危机、培育新兴产业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