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技术科学研究什么?(2017版建筑业十项新技术主要内容?)
1. 建筑技术科学研究什么?
建筑技术科学是建筑学一级学科的一个方向,涵盖建筑物理学(包括建筑声学、建筑热工学与建筑光学)、建筑构造学以及建筑CAD等专业方向。其中建筑物理学研究如何通过建筑与规划措施来改善建筑物内外热湿环境,合理解决建筑防晒、御潮、保温、节能、音质改善、噪声与震动控制、采光与照明等问题,创造健康舒适与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建筑构造是研究建筑物各组成构件及其节点的构造技术,是保证建筑物具有良好功能,并满足安全、美观、实用的重要技术环节。建筑CAD研究如何将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应用于建筑与规划领域,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以及数字技术、图形显示和信息技术等在建筑与规划中的应用。
2. 2017版建筑业十项新技术主要内容?
《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7版)》印发,住房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负责人对其进行了解读。
《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7版)》的修订,是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于2016年3月委托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组织国内建筑行业的数十位专家,通过广泛调查、系统研究,深入分析建筑业新技术发展现状,归纳总结近几年的先进适用技术,对2010年版进行全面修订,历时一年半完成编写。
意义
引导建筑企业采用先进适用、成熟可靠的新技术,提高工程科技含量,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是我们的根本任务。
当前,建筑业面临新时代发展任务和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2017版修订工作契合了两个方面的需要:
一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优化升级建筑业发展的需要。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既是建筑业转变发展方式、推进工程技术领域进入并跑、领跑阶段的关键核心,也是推动工程建设领域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此次全面修订2017版,既是贯彻实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加强技术研发应用”目标任务的具体举措,也是增强建筑业科技创新力、加快产业技术进步的重要抓手。
二是顺应工程技术发展趋势、破解区域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需要。加快促进建筑业结构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推广应用,引导建筑企业采用先进适用、成熟可靠的新技术,提高工程科技含量,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是我们的根本任务。
工程技术在高端领域迅速发展的同时,各地区技术发展水平很不均衡、中小建筑企业技术能力差距明显、量大面广工程的整体技术含量偏低等诸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建筑产业整体竞争力。
《建筑业10项新技术》的颁布对解决我国建筑工程技术发展所面临的创新动力不足、新技术应用不足和建筑业转型升级的技术支撑不足等问题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为全面提升建筑业技术水平,加快促进建筑产业升级,增强产业建造创新能力提供了重要技术指引。
特 点
加强建筑业重点、热点领域的技术应用,尤其是突出了装配式建筑、抗震、节能、信息化等热点领域和前沿技术。
2016年3月,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正式启动修订工作,组织国内建筑行业百位权威专家,通过广泛调查、系统研究,深入总结分析近年建筑业新技术发展成果,把握两个基点:
一是“新”,即吸纳了大量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在保证安全、可靠的前提下注重技术先进性;
二是“用”,即能够在建筑业中切实值得推广,广大建筑企业能够有效使用,并取得好的应用效果。
此次修订的2017版的内容包括10个大项107项技术。与2010版相比,主要有3个方面的变化:
第一,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等国家发展战略要求,注重跟进绿色化、工业化、信息化等相关需求。
第二,加强建筑业重点、热点领域的技术应用,尤其是突出了装配式建筑、抗震、节能、信息化等热点领域和前沿技术,新增“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章节,“绿色施工技术”中新增施工噪声控制技术、建筑垃圾减量化与资源利用、绿色施工在线监测及量化评价等8项新技术。
第三,全面升级、优化基础性技术。对旧版重新梳理、吐故纳新,删减、归并54项,更新升级24项,新增53项,其中对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机电安装、模板脚手架等技术均进行了大幅更新和补充。
其中,中国模板脚手架协会负责对“模板脚手架技术”部分进行编撰,新技术内容包括:
1 、销键型脚手架及支撑架
2 、集成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技术
3、 电动桥式脚手架技术
4 、液压爬升模板技术
5 、整体爬升钢平台技术
6、 组合铝合金模板施工技术
7、 组合式带肋塑料模板技术
8、 清水混凝土模板技术
9、 预制节段箱梁模板技术
10 、管廊模板技术
11 、3D打印装饰造型模板技术
销键型脚手架及支撑架
液压爬升模板技术
组合式带肋塑料模板技术
此次建筑业10项新技术的修订,对绿色建筑、建筑工业化、信息化、防灾减灾、建筑节能等“十三五”重点领域的技术进行了升级更新。每项技术具有适用性、成熟性与可推广性的特点,力求全面反映现阶段我国建筑技术发展的最新成就。各地区要切实做好2017版的应用推广工作,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一是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全面提升工程技术水平。各地区要组织多层次、多形式的学习交流,结合本地区实际,鼓励企业积极开展新技术应用,打造高品质工程。
二是以对标新技术为契机,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引导企业通过新技术应用、吸收转化,激发创新动力,营造创新氛围,增强自身技术创新能力。着力推进“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建筑业技术创新体系,为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3. 我国建筑材料的技术标准分为哪四级?
建筑材料的分类: 按组成,建筑材料分为金属、无机非金属、有机材料三大类以及它们的复合材料。按功能,分为结构材料、功能材料。按应用范围,分为砌体材料、墙体材料、屋面材料、路面材料等。 我国技术标准的分级: 我国的技术标准分为四级:国家标准(GB)、行业标准(建材JC,建工JG,交通JT,等等)、地方标准(DB)、企业标准(QB)。 建筑材料学科的研究内容:材料性能研究及改进,产品开发,材料加工技术,材料检测技术,材料变形与断裂的理论研究,规范及标准,计算机技术等跨行业技术的融合。最终目标是按指定性能设计和制造新型材料。
4. 我国建筑材料的技术标准分为哪四级?
建筑材料的分类: 按组成,建筑材料分为金属、无机非金属、有机材料三大类以及它们的复合材料。按功能,分为结构材料、功能材料。按应用范围,分为砌体材料、墙体材料、屋面材料、路面材料等。 我国技术标准的分级: 我国的技术标准分为四级:国家标准(GB)、行业标准(建材JC,建工JG,交通JT,等等)、地方标准(DB)、企业标准(QB)。 建筑材料学科的研究内容:材料性能研究及改进,产品开发,材料加工技术,材料检测技术,材料变形与断裂的理论研究,规范及标准,计算机技术等跨行业技术的融合。最终目标是按指定性能设计和制造新型材料。
5. 什么是实现新型建筑工业化的主要方式?
建筑产业现代化主要有多种技术路径,其中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是实现新型建筑工业化的主要方式和手段。
新型建筑工业化是以构件预制化生产、装配式施工为生产方式,以设计标准化、构件部品化、施工机械化为特征,能够整合设计、生产、施工等整个产业链,实现建筑产品节能、环保、全生命周期价值最大化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建筑生产方式。
6. 建筑技术科学研究什么?
建筑技术科学是建筑学一级学科的一个方向,涵盖建筑物理学(包括建筑声学、建筑热工学与建筑光学)、建筑构造学以及建筑CAD等专业方向。其中建筑物理学研究如何通过建筑与规划措施来改善建筑物内外热湿环境,合理解决建筑防晒、御潮、保温、节能、音质改善、噪声与震动控制、采光与照明等问题,创造健康舒适与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建筑构造是研究建筑物各组成构件及其节点的构造技术,是保证建筑物具有良好功能,并满足安全、美观、实用的重要技术环节。建筑CAD研究如何将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应用于建筑与规划领域,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以及数字技术、图形显示和信息技术等在建筑与规划中的应用。
7. 2017版建筑业十项新技术主要内容?
《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7版)》印发,住房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负责人对其进行了解读。
《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7版)》的修订,是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于2016年3月委托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组织国内建筑行业的数十位专家,通过广泛调查、系统研究,深入分析建筑业新技术发展现状,归纳总结近几年的先进适用技术,对2010年版进行全面修订,历时一年半完成编写。
意义
引导建筑企业采用先进适用、成熟可靠的新技术,提高工程科技含量,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是我们的根本任务。
当前,建筑业面临新时代发展任务和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2017版修订工作契合了两个方面的需要:
一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优化升级建筑业发展的需要。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既是建筑业转变发展方式、推进工程技术领域进入并跑、领跑阶段的关键核心,也是推动工程建设领域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此次全面修订2017版,既是贯彻实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加强技术研发应用”目标任务的具体举措,也是增强建筑业科技创新力、加快产业技术进步的重要抓手。
二是顺应工程技术发展趋势、破解区域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需要。加快促进建筑业结构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推广应用,引导建筑企业采用先进适用、成熟可靠的新技术,提高工程科技含量,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是我们的根本任务。
工程技术在高端领域迅速发展的同时,各地区技术发展水平很不均衡、中小建筑企业技术能力差距明显、量大面广工程的整体技术含量偏低等诸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建筑产业整体竞争力。
《建筑业10项新技术》的颁布对解决我国建筑工程技术发展所面临的创新动力不足、新技术应用不足和建筑业转型升级的技术支撑不足等问题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为全面提升建筑业技术水平,加快促进建筑产业升级,增强产业建造创新能力提供了重要技术指引。
特 点
加强建筑业重点、热点领域的技术应用,尤其是突出了装配式建筑、抗震、节能、信息化等热点领域和前沿技术。
2016年3月,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正式启动修订工作,组织国内建筑行业百位权威专家,通过广泛调查、系统研究,深入总结分析近年建筑业新技术发展成果,把握两个基点:
一是“新”,即吸纳了大量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在保证安全、可靠的前提下注重技术先进性;
二是“用”,即能够在建筑业中切实值得推广,广大建筑企业能够有效使用,并取得好的应用效果。
此次修订的2017版的内容包括10个大项107项技术。与2010版相比,主要有3个方面的变化:
第一,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等国家发展战略要求,注重跟进绿色化、工业化、信息化等相关需求。
第二,加强建筑业重点、热点领域的技术应用,尤其是突出了装配式建筑、抗震、节能、信息化等热点领域和前沿技术,新增“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章节,“绿色施工技术”中新增施工噪声控制技术、建筑垃圾减量化与资源利用、绿色施工在线监测及量化评价等8项新技术。
第三,全面升级、优化基础性技术。对旧版重新梳理、吐故纳新,删减、归并54项,更新升级24项,新增53项,其中对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机电安装、模板脚手架等技术均进行了大幅更新和补充。
其中,中国模板脚手架协会负责对“模板脚手架技术”部分进行编撰,新技术内容包括:
1 、销键型脚手架及支撑架
2 、集成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技术
3、 电动桥式脚手架技术
4 、液压爬升模板技术
5 、整体爬升钢平台技术
6、 组合铝合金模板施工技术
7、 组合式带肋塑料模板技术
8、 清水混凝土模板技术
9、 预制节段箱梁模板技术
10 、管廊模板技术
11 、3D打印装饰造型模板技术
销键型脚手架及支撑架
液压爬升模板技术
组合式带肋塑料模板技术
此次建筑业10项新技术的修订,对绿色建筑、建筑工业化、信息化、防灾减灾、建筑节能等“十三五”重点领域的技术进行了升级更新。每项技术具有适用性、成熟性与可推广性的特点,力求全面反映现阶段我国建筑技术发展的最新成就。各地区要切实做好2017版的应用推广工作,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一是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全面提升工程技术水平。各地区要组织多层次、多形式的学习交流,结合本地区实际,鼓励企业积极开展新技术应用,打造高品质工程。
二是以对标新技术为契机,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引导企业通过新技术应用、吸收转化,激发创新动力,营造创新氛围,增强自身技术创新能力。着力推进“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建筑业技术创新体系,为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8. 建筑技术科学研究什么?
建筑技术科学是建筑学一级学科的一个方向,涵盖建筑物理学(包括建筑声学、建筑热工学与建筑光学)、建筑构造学以及建筑CAD等专业方向。其中建筑物理学研究如何通过建筑与规划措施来改善建筑物内外热湿环境,合理解决建筑防晒、御潮、保温、节能、音质改善、噪声与震动控制、采光与照明等问题,创造健康舒适与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建筑构造是研究建筑物各组成构件及其节点的构造技术,是保证建筑物具有良好功能,并满足安全、美观、实用的重要技术环节。建筑CAD研究如何将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应用于建筑与规划领域,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以及数字技术、图形显示和信息技术等在建筑与规划中的应用。
9. 2017版建筑业十项新技术主要内容?
《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7版)》印发,住房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负责人对其进行了解读。
《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7版)》的修订,是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于2016年3月委托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组织国内建筑行业的数十位专家,通过广泛调查、系统研究,深入分析建筑业新技术发展现状,归纳总结近几年的先进适用技术,对2010年版进行全面修订,历时一年半完成编写。
意义
引导建筑企业采用先进适用、成熟可靠的新技术,提高工程科技含量,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是我们的根本任务。
当前,建筑业面临新时代发展任务和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2017版修订工作契合了两个方面的需要:
一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优化升级建筑业发展的需要。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既是建筑业转变发展方式、推进工程技术领域进入并跑、领跑阶段的关键核心,也是推动工程建设领域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此次全面修订2017版,既是贯彻实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加强技术研发应用”目标任务的具体举措,也是增强建筑业科技创新力、加快产业技术进步的重要抓手。
二是顺应工程技术发展趋势、破解区域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需要。加快促进建筑业结构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推广应用,引导建筑企业采用先进适用、成熟可靠的新技术,提高工程科技含量,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是我们的根本任务。
工程技术在高端领域迅速发展的同时,各地区技术发展水平很不均衡、中小建筑企业技术能力差距明显、量大面广工程的整体技术含量偏低等诸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建筑产业整体竞争力。
《建筑业10项新技术》的颁布对解决我国建筑工程技术发展所面临的创新动力不足、新技术应用不足和建筑业转型升级的技术支撑不足等问题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为全面提升建筑业技术水平,加快促进建筑产业升级,增强产业建造创新能力提供了重要技术指引。
特 点
加强建筑业重点、热点领域的技术应用,尤其是突出了装配式建筑、抗震、节能、信息化等热点领域和前沿技术。
2016年3月,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正式启动修订工作,组织国内建筑行业百位权威专家,通过广泛调查、系统研究,深入总结分析近年建筑业新技术发展成果,把握两个基点:
一是“新”,即吸纳了大量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在保证安全、可靠的前提下注重技术先进性;
二是“用”,即能够在建筑业中切实值得推广,广大建筑企业能够有效使用,并取得好的应用效果。
此次修订的2017版的内容包括10个大项107项技术。与2010版相比,主要有3个方面的变化:
第一,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等国家发展战略要求,注重跟进绿色化、工业化、信息化等相关需求。
第二,加强建筑业重点、热点领域的技术应用,尤其是突出了装配式建筑、抗震、节能、信息化等热点领域和前沿技术,新增“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章节,“绿色施工技术”中新增施工噪声控制技术、建筑垃圾减量化与资源利用、绿色施工在线监测及量化评价等8项新技术。
第三,全面升级、优化基础性技术。对旧版重新梳理、吐故纳新,删减、归并54项,更新升级24项,新增53项,其中对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机电安装、模板脚手架等技术均进行了大幅更新和补充。
其中,中国模板脚手架协会负责对“模板脚手架技术”部分进行编撰,新技术内容包括:
1 、销键型脚手架及支撑架
2 、集成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技术
3、 电动桥式脚手架技术
4 、液压爬升模板技术
5 、整体爬升钢平台技术
6、 组合铝合金模板施工技术
7、 组合式带肋塑料模板技术
8、 清水混凝土模板技术
9、 预制节段箱梁模板技术
10 、管廊模板技术
11 、3D打印装饰造型模板技术
销键型脚手架及支撑架
液压爬升模板技术
组合式带肋塑料模板技术
此次建筑业10项新技术的修订,对绿色建筑、建筑工业化、信息化、防灾减灾、建筑节能等“十三五”重点领域的技术进行了升级更新。每项技术具有适用性、成熟性与可推广性的特点,力求全面反映现阶段我国建筑技术发展的最新成就。各地区要切实做好2017版的应用推广工作,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一是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全面提升工程技术水平。各地区要组织多层次、多形式的学习交流,结合本地区实际,鼓励企业积极开展新技术应用,打造高品质工程。
二是以对标新技术为契机,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引导企业通过新技术应用、吸收转化,激发创新动力,营造创新氛围,增强自身技术创新能力。着力推进“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建筑业技术创新体系,为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10. 什么是实现新型建筑工业化的主要方式?
建筑产业现代化主要有多种技术路径,其中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是实现新型建筑工业化的主要方式和手段。
新型建筑工业化是以构件预制化生产、装配式施工为生产方式,以设计标准化、构件部品化、施工机械化为特征,能够整合设计、生产、施工等整个产业链,实现建筑产品节能、环保、全生命周期价值最大化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建筑生产方式。
11. 什么是实现新型建筑工业化的主要方式?
建筑产业现代化主要有多种技术路径,其中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是实现新型建筑工业化的主要方式和手段。
新型建筑工业化是以构件预制化生产、装配式施工为生产方式,以设计标准化、构件部品化、施工机械化为特征,能够整合设计、生产、施工等整个产业链,实现建筑产品节能、环保、全生命周期价值最大化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建筑生产方式。
12. 什么是实现新型建筑工业化的主要方式?
建筑产业现代化主要有多种技术路径,其中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是实现新型建筑工业化的主要方式和手段。
新型建筑工业化是以构件预制化生产、装配式施工为生产方式,以设计标准化、构件部品化、施工机械化为特征,能够整合设计、生产、施工等整个产业链,实现建筑产品节能、环保、全生命周期价值最大化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建筑生产方式。
13. 我国建筑材料的技术标准分为哪四级?
建筑材料的分类: 按组成,建筑材料分为金属、无机非金属、有机材料三大类以及它们的复合材料。按功能,分为结构材料、功能材料。按应用范围,分为砌体材料、墙体材料、屋面材料、路面材料等。 我国技术标准的分级: 我国的技术标准分为四级:国家标准(GB)、行业标准(建材JC,建工JG,交通JT,等等)、地方标准(DB)、企业标准(QB)。 建筑材料学科的研究内容:材料性能研究及改进,产品开发,材料加工技术,材料检测技术,材料变形与断裂的理论研究,规范及标准,计算机技术等跨行业技术的融合。最终目标是按指定性能设计和制造新型材料。
14. 建筑技术科学研究什么?
建筑技术科学是建筑学一级学科的一个方向,涵盖建筑物理学(包括建筑声学、建筑热工学与建筑光学)、建筑构造学以及建筑CAD等专业方向。其中建筑物理学研究如何通过建筑与规划措施来改善建筑物内外热湿环境,合理解决建筑防晒、御潮、保温、节能、音质改善、噪声与震动控制、采光与照明等问题,创造健康舒适与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建筑构造是研究建筑物各组成构件及其节点的构造技术,是保证建筑物具有良好功能,并满足安全、美观、实用的重要技术环节。建筑CAD研究如何将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应用于建筑与规划领域,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以及数字技术、图形显示和信息技术等在建筑与规划中的应用。
15. 建筑中四新技术有哪些?
建筑中四新技术包括BIM技术、智慧城市技术、数字化工厂技术和新能源技术。
1. BIM技术(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是目前建筑行业中普及程度较高的一项技术,它通过三维数字建模,实现设计、施工、运营全过程综合管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建筑质量。
2. 智慧城市技术是指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手段,以城市为中心,通过对各种数据资源的收集、感知以及整合分析,实现城市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
3. 数字化工厂技术是指将先进制造技术应用于建筑行业,实现数字化设计、仿真、模拟、测试、调试等全过程管理,提高建筑生产效率和品质。
4. 新能源技术是指在建筑行业中应用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新型能源技术,实现低碳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这些新技术让建筑行业在高效、节能、环保方面更具竞争力,也为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6. 我国建筑材料的技术标准分为哪四级?
建筑材料的分类: 按组成,建筑材料分为金属、无机非金属、有机材料三大类以及它们的复合材料。按功能,分为结构材料、功能材料。按应用范围,分为砌体材料、墙体材料、屋面材料、路面材料等。 我国技术标准的分级: 我国的技术标准分为四级:国家标准(GB)、行业标准(建材JC,建工JG,交通JT,等等)、地方标准(DB)、企业标准(QB)。 建筑材料学科的研究内容:材料性能研究及改进,产品开发,材料加工技术,材料检测技术,材料变形与断裂的理论研究,规范及标准,计算机技术等跨行业技术的融合。最终目标是按指定性能设计和制造新型材料。
17. 建筑中四新技术有哪些?
建筑中四新技术包括BIM技术、智慧城市技术、数字化工厂技术和新能源技术。
1. BIM技术(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是目前建筑行业中普及程度较高的一项技术,它通过三维数字建模,实现设计、施工、运营全过程综合管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建筑质量。
2. 智慧城市技术是指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手段,以城市为中心,通过对各种数据资源的收集、感知以及整合分析,实现城市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
3. 数字化工厂技术是指将先进制造技术应用于建筑行业,实现数字化设计、仿真、模拟、测试、调试等全过程管理,提高建筑生产效率和品质。
4. 新能源技术是指在建筑行业中应用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新型能源技术,实现低碳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这些新技术让建筑行业在高效、节能、环保方面更具竞争力,也为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8. 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是干什么的?
1 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建筑物的运行效率和便利性,同时也可以节约能源。2 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将各种建筑设施(例如空气调节系统、灯光和电路)和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在一起,实现了智能化的管理和控制,例如可以定时自动调节室温、灯光亮度等等。3 此外,建筑智能化技术还可以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能,例如可以设置火灾报警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等,及时监测并处理各种意外情况。因此,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对于现代化城市的建设和管理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9. 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是干什么的?
1 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建筑物的运行效率和便利性,同时也可以节约能源。2 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将各种建筑设施(例如空气调节系统、灯光和电路)和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在一起,实现了智能化的管理和控制,例如可以定时自动调节室温、灯光亮度等等。3 此外,建筑智能化技术还可以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能,例如可以设置火灾报警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等,及时监测并处理各种意外情况。因此,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对于现代化城市的建设和管理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0. 建筑中四新技术有哪些?
建筑中四新技术包括BIM技术、智慧城市技术、数字化工厂技术和新能源技术。
1. BIM技术(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是目前建筑行业中普及程度较高的一项技术,它通过三维数字建模,实现设计、施工、运营全过程综合管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建筑质量。
2. 智慧城市技术是指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手段,以城市为中心,通过对各种数据资源的收集、感知以及整合分析,实现城市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
3. 数字化工厂技术是指将先进制造技术应用于建筑行业,实现数字化设计、仿真、模拟、测试、调试等全过程管理,提高建筑生产效率和品质。
4. 新能源技术是指在建筑行业中应用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新型能源技术,实现低碳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这些新技术让建筑行业在高效、节能、环保方面更具竞争力,也为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1. 建筑中四新技术有哪些?
建筑中四新技术包括BIM技术、智慧城市技术、数字化工厂技术和新能源技术。
1. BIM技术(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是目前建筑行业中普及程度较高的一项技术,它通过三维数字建模,实现设计、施工、运营全过程综合管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建筑质量。
2. 智慧城市技术是指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手段,以城市为中心,通过对各种数据资源的收集、感知以及整合分析,实现城市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
3. 数字化工厂技术是指将先进制造技术应用于建筑行业,实现数字化设计、仿真、模拟、测试、调试等全过程管理,提高建筑生产效率和品质。
4. 新能源技术是指在建筑行业中应用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新型能源技术,实现低碳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这些新技术让建筑行业在高效、节能、环保方面更具竞争力,也为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2. 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是干什么的?
1 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建筑物的运行效率和便利性,同时也可以节约能源。2 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将各种建筑设施(例如空气调节系统、灯光和电路)和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在一起,实现了智能化的管理和控制,例如可以定时自动调节室温、灯光亮度等等。3 此外,建筑智能化技术还可以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能,例如可以设置火灾报警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等,及时监测并处理各种意外情况。因此,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对于现代化城市的建设和管理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3. 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是干什么的?
1 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建筑物的运行效率和便利性,同时也可以节约能源。2 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将各种建筑设施(例如空气调节系统、灯光和电路)和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在一起,实现了智能化的管理和控制,例如可以定时自动调节室温、灯光亮度等等。3 此外,建筑智能化技术还可以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能,例如可以设置火灾报警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等,及时监测并处理各种意外情况。因此,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对于现代化城市的建设和管理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4. 2017版建筑业十项新技术主要内容?
《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7版)》印发,住房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负责人对其进行了解读。
《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7版)》的修订,是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于2016年3月委托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组织国内建筑行业的数十位专家,通过广泛调查、系统研究,深入分析建筑业新技术发展现状,归纳总结近几年的先进适用技术,对2010年版进行全面修订,历时一年半完成编写。
意义
引导建筑企业采用先进适用、成熟可靠的新技术,提高工程科技含量,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是我们的根本任务。
当前,建筑业面临新时代发展任务和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2017版修订工作契合了两个方面的需要:
一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优化升级建筑业发展的需要。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既是建筑业转变发展方式、推进工程技术领域进入并跑、领跑阶段的关键核心,也是推动工程建设领域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此次全面修订2017版,既是贯彻实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加强技术研发应用”目标任务的具体举措,也是增强建筑业科技创新力、加快产业技术进步的重要抓手。
二是顺应工程技术发展趋势、破解区域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需要。加快促进建筑业结构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推广应用,引导建筑企业采用先进适用、成熟可靠的新技术,提高工程科技含量,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是我们的根本任务。
工程技术在高端领域迅速发展的同时,各地区技术发展水平很不均衡、中小建筑企业技术能力差距明显、量大面广工程的整体技术含量偏低等诸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建筑产业整体竞争力。
《建筑业10项新技术》的颁布对解决我国建筑工程技术发展所面临的创新动力不足、新技术应用不足和建筑业转型升级的技术支撑不足等问题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为全面提升建筑业技术水平,加快促进建筑产业升级,增强产业建造创新能力提供了重要技术指引。
特 点
加强建筑业重点、热点领域的技术应用,尤其是突出了装配式建筑、抗震、节能、信息化等热点领域和前沿技术。
2016年3月,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正式启动修订工作,组织国内建筑行业百位权威专家,通过广泛调查、系统研究,深入总结分析近年建筑业新技术发展成果,把握两个基点:
一是“新”,即吸纳了大量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在保证安全、可靠的前提下注重技术先进性;
二是“用”,即能够在建筑业中切实值得推广,广大建筑企业能够有效使用,并取得好的应用效果。
此次修订的2017版的内容包括10个大项107项技术。与2010版相比,主要有3个方面的变化:
第一,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等国家发展战略要求,注重跟进绿色化、工业化、信息化等相关需求。
第二,加强建筑业重点、热点领域的技术应用,尤其是突出了装配式建筑、抗震、节能、信息化等热点领域和前沿技术,新增“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章节,“绿色施工技术”中新增施工噪声控制技术、建筑垃圾减量化与资源利用、绿色施工在线监测及量化评价等8项新技术。
第三,全面升级、优化基础性技术。对旧版重新梳理、吐故纳新,删减、归并54项,更新升级24项,新增53项,其中对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机电安装、模板脚手架等技术均进行了大幅更新和补充。
其中,中国模板脚手架协会负责对“模板脚手架技术”部分进行编撰,新技术内容包括:
1 、销键型脚手架及支撑架
2 、集成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技术
3、 电动桥式脚手架技术
4 、液压爬升模板技术
5 、整体爬升钢平台技术
6、 组合铝合金模板施工技术
7、 组合式带肋塑料模板技术
8、 清水混凝土模板技术
9、 预制节段箱梁模板技术
10 、管廊模板技术
11 、3D打印装饰造型模板技术
销键型脚手架及支撑架
液压爬升模板技术
组合式带肋塑料模板技术
此次建筑业10项新技术的修订,对绿色建筑、建筑工业化、信息化、防灾减灾、建筑节能等“十三五”重点领域的技术进行了升级更新。每项技术具有适用性、成熟性与可推广性的特点,力求全面反映现阶段我国建筑技术发展的最新成就。各地区要切实做好2017版的应用推广工作,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一是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全面提升工程技术水平。各地区要组织多层次、多形式的学习交流,结合本地区实际,鼓励企业积极开展新技术应用,打造高品质工程。
二是以对标新技术为契机,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引导企业通过新技术应用、吸收转化,激发创新动力,营造创新氛围,增强自身技术创新能力。着力推进“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建筑业技术创新体系,为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