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十大产业(数字经济十大产业?)
1. 数字经济十大产业?
一是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罝加速,各级政府的数据条例将大量出台,用以明确政府数据资源、社会数据资源的开发方式,社区服务、健康、气象等数据资源将率先建立开发模型。
二是新基建进入发展新阶段,“基础设施建设﹢应用场景创新”成为新基建的开发范式。新基建将激发各行业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并找到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融合之路。
三是数字科学与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自然科学领域的交叉加速,与经济、金融等社会科学领域也加速融合产业,人类社会经济系统底层规则的数字化重塑成为研究热点。
四是科技体制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开始实施,高校、科研机构数十年形成的传统科研管理模式将被打破,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开始落实、新型创新机制开始出现。
五是助力数据资产化的底层技术开始向各行业渗透,非同质化通证NFT将在文化领域之外找到更广阔的应用空间。
六是数字产业化领域将出现大量第三方数据服务产业,2021年出现的大量数据交易所将走向分化,少部分走向全国数据交易所,一部分会成为本地(行业)数据交易平台,还有一部分会走向衰落。
七是数字产业化在消费平台领域走出新模式,传统互联网平台经济停止无序扩张,开始出现基于数字信用体系的新型电商平台。
八是传统产业链2022年将全面开始数字化转型,突破口将是产业数字金融,系统的数字化转型理论开始出现,围绕某些核心企业将开始产业数字生态重塑。
九是农业产业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出现满足农村数字经济发展需要的新型基础设施,并助推传统农业生产、流通、创新体系全面走向数字化。
十是中国的数字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政府维护数字生态开放、健康、安全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建立在数字技术基础上的治理科技走向成熟,能够实现数字空间公开、公平、公正的城市,将获得更多发展机遇。
2. 数字经济十大产业?
一是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罝加速,各级政府的数据条例将大量出台,用以明确政府数据资源、社会数据资源的开发方式,社区服务、健康、气象等数据资源将率先建立开发模型。
二是新基建进入发展新阶段,“基础设施建设﹢应用场景创新”成为新基建的开发范式。新基建将激发各行业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并找到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融合之路。
三是数字科学与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自然科学领域的交叉加速,与经济、金融等社会科学领域也加速融合产业,人类社会经济系统底层规则的数字化重塑成为研究热点。
四是科技体制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开始实施,高校、科研机构数十年形成的传统科研管理模式将被打破,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开始落实、新型创新机制开始出现。
五是助力数据资产化的底层技术开始向各行业渗透,非同质化通证NFT将在文化领域之外找到更广阔的应用空间。
六是数字产业化领域将出现大量第三方数据服务产业,2021年出现的大量数据交易所将走向分化,少部分走向全国数据交易所,一部分会成为本地(行业)数据交易平台,还有一部分会走向衰落。
七是数字产业化在消费平台领域走出新模式,传统互联网平台经济停止无序扩张,开始出现基于数字信用体系的新型电商平台。
八是传统产业链2022年将全面开始数字化转型,突破口将是产业数字金融,系统的数字化转型理论开始出现,围绕某些核心企业将开始产业数字生态重塑。
九是农业产业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出现满足农村数字经济发展需要的新型基础设施,并助推传统农业生产、流通、创新体系全面走向数字化。
十是中国的数字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政府维护数字生态开放、健康、安全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建立在数字技术基础上的治理科技走向成熟,能够实现数字空间公开、公平、公正的城市,将获得更多发展机遇。
3. 三大使命七项任务是指?
三大使命:在新的世纪,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是党所肩负的三大使命。
七项任务:就是要扎实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创新能力提升、企业主体强化、平台载体建设、人才活力激发、创新创业涌现、开放合作深化等七大任务。
4. 数字经济十大产业?
一是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罝加速,各级政府的数据条例将大量出台,用以明确政府数据资源、社会数据资源的开发方式,社区服务、健康、气象等数据资源将率先建立开发模型。
二是新基建进入发展新阶段,“基础设施建设﹢应用场景创新”成为新基建的开发范式。新基建将激发各行业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并找到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融合之路。
三是数字科学与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自然科学领域的交叉加速,与经济、金融等社会科学领域也加速融合产业,人类社会经济系统底层规则的数字化重塑成为研究热点。
四是科技体制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开始实施,高校、科研机构数十年形成的传统科研管理模式将被打破,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开始落实、新型创新机制开始出现。
五是助力数据资产化的底层技术开始向各行业渗透,非同质化通证NFT将在文化领域之外找到更广阔的应用空间。
六是数字产业化领域将出现大量第三方数据服务产业,2021年出现的大量数据交易所将走向分化,少部分走向全国数据交易所,一部分会成为本地(行业)数据交易平台,还有一部分会走向衰落。
七是数字产业化在消费平台领域走出新模式,传统互联网平台经济停止无序扩张,开始出现基于数字信用体系的新型电商平台。
八是传统产业链2022年将全面开始数字化转型,突破口将是产业数字金融,系统的数字化转型理论开始出现,围绕某些核心企业将开始产业数字生态重塑。
九是农业产业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出现满足农村数字经济发展需要的新型基础设施,并助推传统农业生产、流通、创新体系全面走向数字化。
十是中国的数字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政府维护数字生态开放、健康、安全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建立在数字技术基础上的治理科技走向成熟,能够实现数字空间公开、公平、公正的城市,将获得更多发展机遇。
5. 数字经济十大产业?
一是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罝加速,各级政府的数据条例将大量出台,用以明确政府数据资源、社会数据资源的开发方式,社区服务、健康、气象等数据资源将率先建立开发模型。
二是新基建进入发展新阶段,“基础设施建设﹢应用场景创新”成为新基建的开发范式。新基建将激发各行业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并找到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融合之路。
三是数字科学与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自然科学领域的交叉加速,与经济、金融等社会科学领域也加速融合产业,人类社会经济系统底层规则的数字化重塑成为研究热点。
四是科技体制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开始实施,高校、科研机构数十年形成的传统科研管理模式将被打破,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开始落实、新型创新机制开始出现。
五是助力数据资产化的底层技术开始向各行业渗透,非同质化通证NFT将在文化领域之外找到更广阔的应用空间。
六是数字产业化领域将出现大量第三方数据服务产业,2021年出现的大量数据交易所将走向分化,少部分走向全国数据交易所,一部分会成为本地(行业)数据交易平台,还有一部分会走向衰落。
七是数字产业化在消费平台领域走出新模式,传统互联网平台经济停止无序扩张,开始出现基于数字信用体系的新型电商平台。
八是传统产业链2022年将全面开始数字化转型,突破口将是产业数字金融,系统的数字化转型理论开始出现,围绕某些核心企业将开始产业数字生态重塑。
九是农业产业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出现满足农村数字经济发展需要的新型基础设施,并助推传统农业生产、流通、创新体系全面走向数字化。
十是中国的数字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政府维护数字生态开放、健康、安全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建立在数字技术基础上的治理科技走向成熟,能够实现数字空间公开、公平、公正的城市,将获得更多发展机遇。
6. 国家扶持10大项目?
1、创建“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2、建设农业产业强镇
3、打造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4、培育知名特色品牌
5、推动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
6、发展农产品初加工
7、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
8、建设农业食品创新平台
9、提升农产品加工园区
10、打造农业全产业链
7. 广西三大产业?
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三大支柱产业是机械制造、冶金采矿业、蔗糖食品加工业。
广西地处祖国南部边陲,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国家进入经济重建时期,但广西边陲处于边防前线,经济大开发如火如荼,广西在国家建设布局中,柳州市是拥有较多较大项目,如柳州机械厂、柳州钢铁厂、大新锰矿厂、大明山林场、贵港糖厂等,为广西工业发展打下了基础,汽车制造、制糖业、锰矿采加工业等逐渐在全国都有一定的影响。
8. 三大三新重点产业领域是?
“三大”产业:大石化、大健康、大装备等三大主导产业集群。 “三新”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三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大石化产业
突出以建设世界一流、绿色生态石化基地为依托,加快打造大炼油、大乙烯、大芳烃、大仓储全产业链条,重点推动炼化一体化一期、乙烯、炼化一体化二期等重大项目建设,形成充足的原料保障能力。培育做强石化中下游深加工、高端化工新材料等两大产业集群,发展化工原料、中间体产品。加快原油商业储备库、地下水封洞库和综合保税区等建设,集中打造石化贸易、商务平台、研发创新平台等三大平台,加快形成化工贸易、物流仓储基地。
大健康产业
重点从健康食品、生物医药中,衍生高附加值的功能保健食品、海洋生物制品、婴童产品等,培育规模大、核心竞争力强的健康食品产业集团,扶持企业建设规范化原料基地,建设国内知名的大健康产业基地;加快发展体育健康用品。
大装备产业
突出高端化、智能化,发展精密机械、通用机械、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智能装备等产业,重点在漳浦建设国家级深远海装备制造产业示范区,发展海上风机装备、海底电缆等海洋装备全产业链,打造区域性大装备产业集群。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突出增强自主创新和推进“应用+产业”,重点加快软件园、中科智谷、华晴卫星应用产业园等项目建设,积极布局区块链产业链、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前沿领域,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新材料产业
突出集聚化、规模化,发展特种玻璃制品、高性能防火材料、石墨烯、化工新材料等行业;以浆纸一体化为龙头,发展高中档用纸全产业链,与高端木业、包装印刷等形成上下游配套;推动钢铁产业向高品质钢材料转型升级,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新材料产业基地。
新能源产业
突出以发展清洁能源为核心,重点加快核电1-2号机组建设,推动3-6号机组前期工作并开工建设,积极申报7-8号机组列入国家规划,加快抽水蓄能建设,继续推动各地抽水蓄能电站前期工作,力争“十四五”开工建设。加快开发外海浅滩风电,努力打造国家级风电产业示范基地,布局海上风电制氢等氢能产业基地,打造最大清洁能源基地。
9. 三大使命七项任务是指?
三大使命:在新的世纪,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是党所肩负的三大使命。
七项任务:就是要扎实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创新能力提升、企业主体强化、平台载体建设、人才活力激发、创新创业涌现、开放合作深化等七大任务。
10. 福建省十大优势特色产业?
茶叶。福建是产茶大省,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产制乌龙茶、绿茶、红茶、白茶四大茶类及再加工类的花茶,除绿茶外均是福建首创。
蔬菜。福建是全国冬春蔬菜优势产区,是我国五大南菜北运和主要出口蔬菜省份,2020年蔬菜产业全产业链总产值2111亿元。
水果。福建是我国南方水果生产大省,2020年福建省水果面积533.7万亩、产量717.1万吨,水果产业全产业链总产值1388亿元。
畜禽。畜禽产业是福建传统优势产业,2020年福建省出栏生猪1299.9万头、家禽10.3亿羽、牛羊181.1头,肉蛋奶产量330.9万吨,畜禽产业全产业链总产值2053亿元。“圣农鸡业”白羽肉鸡出栏量位居亚洲第一,“长富乳业”位居全国奶类企业20强。
食用菌。福建是我国食用菌生产大省,福建省主栽品种有香菇、黑木耳、银耳、竹荪、杏鲍菇、海鲜菇、双孢蘑菇等,2020年福建省食用菌产量452万吨(鲜重)、居全国第二;出口量17.5万吨、出口额4.75亿美元,均位居全国第一,食用菌产业全产业链总产值1180亿元。
水产。福建自古就有“海为田园、鱼为衣食”之说,是全国渔业大省。2020年福建省水产品总产量达832.98万吨,同比增长2.26%,首次跃居全国第二位。
林竹。2020年福建省林竹全产业链总产值达4592亿元,林竹加工产业在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山区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花卉苗木。福建是我国重点花卉苗木产区和主要出口省份之一,2020年福建省花卉苗木种植面积达142.1万亩,全产业链总产值达1062.5亿元,实现出口额16483.3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了2.7%、19.5%和9.9%。盆栽花卉出口稳居全国首位。
乡村旅游。主要特点体现在:乡村旅游业态多元,打造了长泰山重、福安廉村、泰宁际溪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创建了一批休闲集镇、金牌旅游村、特色民宿,涵盖美丽乡村、历史文化名村、休闲农业、森林人家、水乡渔村等类型,武夷山、安溪、福鼎、漳平等地涌现出一批现代茶庄园和茶主题旅游体验项目。特色商品深度开发,开展“福建好礼”评选活动,评出古田食用菌、建宁莲子、德化瓷器、安溪铁观音茶等代表福建特色的农家伴手礼300多种。乡村美食充分挖掘,大力推广连江锅边、福州鱼丸、龙岩芋子包、和平古镇游浆豆腐等特色乡村美食。
乡村物流。主要特点体现在:拓宽“站”的功能,依托乡镇综合运输服务站有效整合客运、货运、邮政、商贸、旅游、供销、冷库、便民服务等多种资源,为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提供中转、寄递场所,实现“一点多能、一网多用、多站合一”。
11. 国家扶持10大项目?
1、创建“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2、建设农业产业强镇
3、打造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4、培育知名特色品牌
5、推动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
6、发展农产品初加工
7、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
8、建设农业食品创新平台
9、提升农产品加工园区
10、打造农业全产业链
12. 三大三新重点产业领域是?
“三大”产业:大石化、大健康、大装备等三大主导产业集群。 “三新”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三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大石化产业
突出以建设世界一流、绿色生态石化基地为依托,加快打造大炼油、大乙烯、大芳烃、大仓储全产业链条,重点推动炼化一体化一期、乙烯、炼化一体化二期等重大项目建设,形成充足的原料保障能力。培育做强石化中下游深加工、高端化工新材料等两大产业集群,发展化工原料、中间体产品。加快原油商业储备库、地下水封洞库和综合保税区等建设,集中打造石化贸易、商务平台、研发创新平台等三大平台,加快形成化工贸易、物流仓储基地。
大健康产业
重点从健康食品、生物医药中,衍生高附加值的功能保健食品、海洋生物制品、婴童产品等,培育规模大、核心竞争力强的健康食品产业集团,扶持企业建设规范化原料基地,建设国内知名的大健康产业基地;加快发展体育健康用品。
大装备产业
突出高端化、智能化,发展精密机械、通用机械、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智能装备等产业,重点在漳浦建设国家级深远海装备制造产业示范区,发展海上风机装备、海底电缆等海洋装备全产业链,打造区域性大装备产业集群。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突出增强自主创新和推进“应用+产业”,重点加快软件园、中科智谷、华晴卫星应用产业园等项目建设,积极布局区块链产业链、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前沿领域,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新材料产业
突出集聚化、规模化,发展特种玻璃制品、高性能防火材料、石墨烯、化工新材料等行业;以浆纸一体化为龙头,发展高中档用纸全产业链,与高端木业、包装印刷等形成上下游配套;推动钢铁产业向高品质钢材料转型升级,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新材料产业基地。
新能源产业
突出以发展清洁能源为核心,重点加快核电1-2号机组建设,推动3-6号机组前期工作并开工建设,积极申报7-8号机组列入国家规划,加快抽水蓄能建设,继续推动各地抽水蓄能电站前期工作,力争“十四五”开工建设。加快开发外海浅滩风电,努力打造国家级风电产业示范基地,布局海上风电制氢等氢能产业基地,打造最大清洁能源基地。
13. 国家扶持10大项目?
1、创建“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2、建设农业产业强镇
3、打造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4、培育知名特色品牌
5、推动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
6、发展农产品初加工
7、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
8、建设农业食品创新平台
9、提升农产品加工园区
10、打造农业全产业链
14. 三大使命七项任务是指?
三大使命:在新的世纪,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是党所肩负的三大使命。
七项任务:就是要扎实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创新能力提升、企业主体强化、平台载体建设、人才活力激发、创新创业涌现、开放合作深化等七大任务。
15. 福建省十大优势特色产业?
茶叶。福建是产茶大省,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产制乌龙茶、绿茶、红茶、白茶四大茶类及再加工类的花茶,除绿茶外均是福建首创。
蔬菜。福建是全国冬春蔬菜优势产区,是我国五大南菜北运和主要出口蔬菜省份,2020年蔬菜产业全产业链总产值2111亿元。
水果。福建是我国南方水果生产大省,2020年福建省水果面积533.7万亩、产量717.1万吨,水果产业全产业链总产值1388亿元。
畜禽。畜禽产业是福建传统优势产业,2020年福建省出栏生猪1299.9万头、家禽10.3亿羽、牛羊181.1头,肉蛋奶产量330.9万吨,畜禽产业全产业链总产值2053亿元。“圣农鸡业”白羽肉鸡出栏量位居亚洲第一,“长富乳业”位居全国奶类企业20强。
食用菌。福建是我国食用菌生产大省,福建省主栽品种有香菇、黑木耳、银耳、竹荪、杏鲍菇、海鲜菇、双孢蘑菇等,2020年福建省食用菌产量452万吨(鲜重)、居全国第二;出口量17.5万吨、出口额4.75亿美元,均位居全国第一,食用菌产业全产业链总产值1180亿元。
水产。福建自古就有“海为田园、鱼为衣食”之说,是全国渔业大省。2020年福建省水产品总产量达832.98万吨,同比增长2.26%,首次跃居全国第二位。
林竹。2020年福建省林竹全产业链总产值达4592亿元,林竹加工产业在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山区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花卉苗木。福建是我国重点花卉苗木产区和主要出口省份之一,2020年福建省花卉苗木种植面积达142.1万亩,全产业链总产值达1062.5亿元,实现出口额16483.3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了2.7%、19.5%和9.9%。盆栽花卉出口稳居全国首位。
乡村旅游。主要特点体现在:乡村旅游业态多元,打造了长泰山重、福安廉村、泰宁际溪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创建了一批休闲集镇、金牌旅游村、特色民宿,涵盖美丽乡村、历史文化名村、休闲农业、森林人家、水乡渔村等类型,武夷山、安溪、福鼎、漳平等地涌现出一批现代茶庄园和茶主题旅游体验项目。特色商品深度开发,开展“福建好礼”评选活动,评出古田食用菌、建宁莲子、德化瓷器、安溪铁观音茶等代表福建特色的农家伴手礼300多种。乡村美食充分挖掘,大力推广连江锅边、福州鱼丸、龙岩芋子包、和平古镇游浆豆腐等特色乡村美食。
乡村物流。主要特点体现在:拓宽“站”的功能,依托乡镇综合运输服务站有效整合客运、货运、邮政、商贸、旅游、供销、冷库、便民服务等多种资源,为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提供中转、寄递场所,实现“一点多能、一网多用、多站合一”。
16. 三大使命七项任务是指?
三大使命:在新的世纪,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是党所肩负的三大使命。
七项任务:就是要扎实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创新能力提升、企业主体强化、平台载体建设、人才活力激发、创新创业涌现、开放合作深化等七大任务。
17. 广西三大产业?
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三大支柱产业是机械制造、冶金采矿业、蔗糖食品加工业。
广西地处祖国南部边陲,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国家进入经济重建时期,但广西边陲处于边防前线,经济大开发如火如荼,广西在国家建设布局中,柳州市是拥有较多较大项目,如柳州机械厂、柳州钢铁厂、大新锰矿厂、大明山林场、贵港糖厂等,为广西工业发展打下了基础,汽车制造、制糖业、锰矿采加工业等逐渐在全国都有一定的影响。
18. 福建省十大优势特色产业?
茶叶。福建是产茶大省,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产制乌龙茶、绿茶、红茶、白茶四大茶类及再加工类的花茶,除绿茶外均是福建首创。
蔬菜。福建是全国冬春蔬菜优势产区,是我国五大南菜北运和主要出口蔬菜省份,2020年蔬菜产业全产业链总产值2111亿元。
水果。福建是我国南方水果生产大省,2020年福建省水果面积533.7万亩、产量717.1万吨,水果产业全产业链总产值1388亿元。
畜禽。畜禽产业是福建传统优势产业,2020年福建省出栏生猪1299.9万头、家禽10.3亿羽、牛羊181.1头,肉蛋奶产量330.9万吨,畜禽产业全产业链总产值2053亿元。“圣农鸡业”白羽肉鸡出栏量位居亚洲第一,“长富乳业”位居全国奶类企业20强。
食用菌。福建是我国食用菌生产大省,福建省主栽品种有香菇、黑木耳、银耳、竹荪、杏鲍菇、海鲜菇、双孢蘑菇等,2020年福建省食用菌产量452万吨(鲜重)、居全国第二;出口量17.5万吨、出口额4.75亿美元,均位居全国第一,食用菌产业全产业链总产值1180亿元。
水产。福建自古就有“海为田园、鱼为衣食”之说,是全国渔业大省。2020年福建省水产品总产量达832.98万吨,同比增长2.26%,首次跃居全国第二位。
林竹。2020年福建省林竹全产业链总产值达4592亿元,林竹加工产业在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山区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花卉苗木。福建是我国重点花卉苗木产区和主要出口省份之一,2020年福建省花卉苗木种植面积达142.1万亩,全产业链总产值达1062.5亿元,实现出口额16483.3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了2.7%、19.5%和9.9%。盆栽花卉出口稳居全国首位。
乡村旅游。主要特点体现在:乡村旅游业态多元,打造了长泰山重、福安廉村、泰宁际溪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创建了一批休闲集镇、金牌旅游村、特色民宿,涵盖美丽乡村、历史文化名村、休闲农业、森林人家、水乡渔村等类型,武夷山、安溪、福鼎、漳平等地涌现出一批现代茶庄园和茶主题旅游体验项目。特色商品深度开发,开展“福建好礼”评选活动,评出古田食用菌、建宁莲子、德化瓷器、安溪铁观音茶等代表福建特色的农家伴手礼300多种。乡村美食充分挖掘,大力推广连江锅边、福州鱼丸、龙岩芋子包、和平古镇游浆豆腐等特色乡村美食。
乡村物流。主要特点体现在:拓宽“站”的功能,依托乡镇综合运输服务站有效整合客运、货运、邮政、商贸、旅游、供销、冷库、便民服务等多种资源,为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提供中转、寄递场所,实现“一点多能、一网多用、多站合一”。
19. 第一产业第二产三产是什么?
1、一产指第一产业
第一产业,是指各类职业农民和各类水生、土生等农业原始产品,如粮农、菜农、棉农、猪农、豆农、渔民、牧民、瓜农、茶农,以利用生物的自然生长和自我繁殖的特性,人为控制其生长和繁殖过程,生产出人类所需要的不必经过深度加工就可消费的产品或工业原料的一类行业。
2、二产指第二产业
第二产业是包括各类专业工人和各类工业或产品。如注塑工、操作工、压铆工、缝纫工、焊工。传统产业经济理论中对产业划分中的一个产业部门,指以对第一产业和本产业提供的产品(原料)进行加工的产业部门。按“三次产业分类法”划分为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3、三产指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即各类服务或商品。公共服务业,(政治文化业、大型或公办教育业、大型或公办医疗业、公办行政、管理业、公办金融业、公办咨询收费业、声优动漫制作事务所、公办客运业、管理人员、科研教育或培训业、人力资源事务所、大型粮棉油集中购销业、民族宗教、影视媒体事务所、兵役、)。
扩展知识:
相关关系
1、第一、二产业是第三产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第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加强第一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只有第一产业发展了,才能为第二、三产业提供重要原材料和广阔的市场。世界上经济发达的国家,差不多都拥有发达的农业。
2、第三产业对第一、二产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第三产业的加快发展是生产力提高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化经济的一个必要特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有利于增强农业生产的后劲,促进工农业生产的社会化和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优化生产结构,促进市场充分发育,缓解就业压力,从而促进整个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3、正确处理好三大产业的关系,既有利于经济的协调发展,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并不是说先把第三产业发展起来以后再发展第一、二产业,更不是通过削弱第一、二产业来发展第三产业,而应从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中来认识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要性。
20. 第一产业第二产三产是什么?
1、一产指第一产业
第一产业,是指各类职业农民和各类水生、土生等农业原始产品,如粮农、菜农、棉农、猪农、豆农、渔民、牧民、瓜农、茶农,以利用生物的自然生长和自我繁殖的特性,人为控制其生长和繁殖过程,生产出人类所需要的不必经过深度加工就可消费的产品或工业原料的一类行业。
2、二产指第二产业
第二产业是包括各类专业工人和各类工业或产品。如注塑工、操作工、压铆工、缝纫工、焊工。传统产业经济理论中对产业划分中的一个产业部门,指以对第一产业和本产业提供的产品(原料)进行加工的产业部门。按“三次产业分类法”划分为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3、三产指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即各类服务或商品。公共服务业,(政治文化业、大型或公办教育业、大型或公办医疗业、公办行政、管理业、公办金融业、公办咨询收费业、声优动漫制作事务所、公办客运业、管理人员、科研教育或培训业、人力资源事务所、大型粮棉油集中购销业、民族宗教、影视媒体事务所、兵役、)。
扩展知识:
相关关系
1、第一、二产业是第三产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第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加强第一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只有第一产业发展了,才能为第二、三产业提供重要原材料和广阔的市场。世界上经济发达的国家,差不多都拥有发达的农业。
2、第三产业对第一、二产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第三产业的加快发展是生产力提高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化经济的一个必要特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有利于增强农业生产的后劲,促进工农业生产的社会化和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优化生产结构,促进市场充分发育,缓解就业压力,从而促进整个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3、正确处理好三大产业的关系,既有利于经济的协调发展,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并不是说先把第三产业发展起来以后再发展第一、二产业,更不是通过削弱第一、二产业来发展第三产业,而应从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中来认识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要性。
21. 广西三大产业?
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三大支柱产业是机械制造、冶金采矿业、蔗糖食品加工业。
广西地处祖国南部边陲,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国家进入经济重建时期,但广西边陲处于边防前线,经济大开发如火如荼,广西在国家建设布局中,柳州市是拥有较多较大项目,如柳州机械厂、柳州钢铁厂、大新锰矿厂、大明山林场、贵港糖厂等,为广西工业发展打下了基础,汽车制造、制糖业、锰矿采加工业等逐渐在全国都有一定的影响。
22. 国家扶持10大项目?
1、创建“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2、建设农业产业强镇
3、打造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4、培育知名特色品牌
5、推动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
6、发展农产品初加工
7、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
8、建设农业食品创新平台
9、提升农产品加工园区
10、打造农业全产业链
23. 第一产业第二产三产是什么?
1、一产指第一产业
第一产业,是指各类职业农民和各类水生、土生等农业原始产品,如粮农、菜农、棉农、猪农、豆农、渔民、牧民、瓜农、茶农,以利用生物的自然生长和自我繁殖的特性,人为控制其生长和繁殖过程,生产出人类所需要的不必经过深度加工就可消费的产品或工业原料的一类行业。
2、二产指第二产业
第二产业是包括各类专业工人和各类工业或产品。如注塑工、操作工、压铆工、缝纫工、焊工。传统产业经济理论中对产业划分中的一个产业部门,指以对第一产业和本产业提供的产品(原料)进行加工的产业部门。按“三次产业分类法”划分为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3、三产指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即各类服务或商品。公共服务业,(政治文化业、大型或公办教育业、大型或公办医疗业、公办行政、管理业、公办金融业、公办咨询收费业、声优动漫制作事务所、公办客运业、管理人员、科研教育或培训业、人力资源事务所、大型粮棉油集中购销业、民族宗教、影视媒体事务所、兵役、)。
扩展知识:
相关关系
1、第一、二产业是第三产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第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加强第一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只有第一产业发展了,才能为第二、三产业提供重要原材料和广阔的市场。世界上经济发达的国家,差不多都拥有发达的农业。
2、第三产业对第一、二产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第三产业的加快发展是生产力提高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化经济的一个必要特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有利于增强农业生产的后劲,促进工农业生产的社会化和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优化生产结构,促进市场充分发育,缓解就业压力,从而促进整个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3、正确处理好三大产业的关系,既有利于经济的协调发展,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并不是说先把第三产业发展起来以后再发展第一、二产业,更不是通过削弱第一、二产业来发展第三产业,而应从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中来认识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要性。
24. 三大三新重点产业领域是?
“三大”产业:大石化、大健康、大装备等三大主导产业集群。 “三新”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三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大石化产业
突出以建设世界一流、绿色生态石化基地为依托,加快打造大炼油、大乙烯、大芳烃、大仓储全产业链条,重点推动炼化一体化一期、乙烯、炼化一体化二期等重大项目建设,形成充足的原料保障能力。培育做强石化中下游深加工、高端化工新材料等两大产业集群,发展化工原料、中间体产品。加快原油商业储备库、地下水封洞库和综合保税区等建设,集中打造石化贸易、商务平台、研发创新平台等三大平台,加快形成化工贸易、物流仓储基地。
大健康产业
重点从健康食品、生物医药中,衍生高附加值的功能保健食品、海洋生物制品、婴童产品等,培育规模大、核心竞争力强的健康食品产业集团,扶持企业建设规范化原料基地,建设国内知名的大健康产业基地;加快发展体育健康用品。
大装备产业
突出高端化、智能化,发展精密机械、通用机械、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智能装备等产业,重点在漳浦建设国家级深远海装备制造产业示范区,发展海上风机装备、海底电缆等海洋装备全产业链,打造区域性大装备产业集群。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突出增强自主创新和推进“应用+产业”,重点加快软件园、中科智谷、华晴卫星应用产业园等项目建设,积极布局区块链产业链、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前沿领域,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新材料产业
突出集聚化、规模化,发展特种玻璃制品、高性能防火材料、石墨烯、化工新材料等行业;以浆纸一体化为龙头,发展高中档用纸全产业链,与高端木业、包装印刷等形成上下游配套;推动钢铁产业向高品质钢材料转型升级,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新材料产业基地。
新能源产业
突出以发展清洁能源为核心,重点加快核电1-2号机组建设,推动3-6号机组前期工作并开工建设,积极申报7-8号机组列入国家规划,加快抽水蓄能建设,继续推动各地抽水蓄能电站前期工作,力争“十四五”开工建设。加快开发外海浅滩风电,努力打造国家级风电产业示范基地,布局海上风电制氢等氢能产业基地,打造最大清洁能源基地。
25. 第一产业第二产三产是什么?
1、一产指第一产业
第一产业,是指各类职业农民和各类水生、土生等农业原始产品,如粮农、菜农、棉农、猪农、豆农、渔民、牧民、瓜农、茶农,以利用生物的自然生长和自我繁殖的特性,人为控制其生长和繁殖过程,生产出人类所需要的不必经过深度加工就可消费的产品或工业原料的一类行业。
2、二产指第二产业
第二产业是包括各类专业工人和各类工业或产品。如注塑工、操作工、压铆工、缝纫工、焊工。传统产业经济理论中对产业划分中的一个产业部门,指以对第一产业和本产业提供的产品(原料)进行加工的产业部门。按“三次产业分类法”划分为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3、三产指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即各类服务或商品。公共服务业,(政治文化业、大型或公办教育业、大型或公办医疗业、公办行政、管理业、公办金融业、公办咨询收费业、声优动漫制作事务所、公办客运业、管理人员、科研教育或培训业、人力资源事务所、大型粮棉油集中购销业、民族宗教、影视媒体事务所、兵役、)。
扩展知识:
相关关系
1、第一、二产业是第三产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第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加强第一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只有第一产业发展了,才能为第二、三产业提供重要原材料和广阔的市场。世界上经济发达的国家,差不多都拥有发达的农业。
2、第三产业对第一、二产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第三产业的加快发展是生产力提高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化经济的一个必要特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有利于增强农业生产的后劲,促进工农业生产的社会化和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优化生产结构,促进市场充分发育,缓解就业压力,从而促进整个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3、正确处理好三大产业的关系,既有利于经济的协调发展,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并不是说先把第三产业发展起来以后再发展第一、二产业,更不是通过削弱第一、二产业来发展第三产业,而应从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中来认识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要性。
26. 福建省十大优势特色产业?
茶叶。福建是产茶大省,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产制乌龙茶、绿茶、红茶、白茶四大茶类及再加工类的花茶,除绿茶外均是福建首创。
蔬菜。福建是全国冬春蔬菜优势产区,是我国五大南菜北运和主要出口蔬菜省份,2020年蔬菜产业全产业链总产值2111亿元。
水果。福建是我国南方水果生产大省,2020年福建省水果面积533.7万亩、产量717.1万吨,水果产业全产业链总产值1388亿元。
畜禽。畜禽产业是福建传统优势产业,2020年福建省出栏生猪1299.9万头、家禽10.3亿羽、牛羊181.1头,肉蛋奶产量330.9万吨,畜禽产业全产业链总产值2053亿元。“圣农鸡业”白羽肉鸡出栏量位居亚洲第一,“长富乳业”位居全国奶类企业20强。
食用菌。福建是我国食用菌生产大省,福建省主栽品种有香菇、黑木耳、银耳、竹荪、杏鲍菇、海鲜菇、双孢蘑菇等,2020年福建省食用菌产量452万吨(鲜重)、居全国第二;出口量17.5万吨、出口额4.75亿美元,均位居全国第一,食用菌产业全产业链总产值1180亿元。
水产。福建自古就有“海为田园、鱼为衣食”之说,是全国渔业大省。2020年福建省水产品总产量达832.98万吨,同比增长2.26%,首次跃居全国第二位。
林竹。2020年福建省林竹全产业链总产值达4592亿元,林竹加工产业在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山区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花卉苗木。福建是我国重点花卉苗木产区和主要出口省份之一,2020年福建省花卉苗木种植面积达142.1万亩,全产业链总产值达1062.5亿元,实现出口额16483.3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了2.7%、19.5%和9.9%。盆栽花卉出口稳居全国首位。
乡村旅游。主要特点体现在:乡村旅游业态多元,打造了长泰山重、福安廉村、泰宁际溪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创建了一批休闲集镇、金牌旅游村、特色民宿,涵盖美丽乡村、历史文化名村、休闲农业、森林人家、水乡渔村等类型,武夷山、安溪、福鼎、漳平等地涌现出一批现代茶庄园和茶主题旅游体验项目。特色商品深度开发,开展“福建好礼”评选活动,评出古田食用菌、建宁莲子、德化瓷器、安溪铁观音茶等代表福建特色的农家伴手礼300多种。乡村美食充分挖掘,大力推广连江锅边、福州鱼丸、龙岩芋子包、和平古镇游浆豆腐等特色乡村美食。
乡村物流。主要特点体现在:拓宽“站”的功能,依托乡镇综合运输服务站有效整合客运、货运、邮政、商贸、旅游、供销、冷库、便民服务等多种资源,为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提供中转、寄递场所,实现“一点多能、一网多用、多站合一”。
27. 广西三大产业?
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三大支柱产业是机械制造、冶金采矿业、蔗糖食品加工业。
广西地处祖国南部边陲,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国家进入经济重建时期,但广西边陲处于边防前线,经济大开发如火如荼,广西在国家建设布局中,柳州市是拥有较多较大项目,如柳州机械厂、柳州钢铁厂、大新锰矿厂、大明山林场、贵港糖厂等,为广西工业发展打下了基础,汽车制造、制糖业、锰矿采加工业等逐渐在全国都有一定的影响。
28. 三大三新重点产业领域是?
“三大”产业:大石化、大健康、大装备等三大主导产业集群。 “三新”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三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大石化产业
突出以建设世界一流、绿色生态石化基地为依托,加快打造大炼油、大乙烯、大芳烃、大仓储全产业链条,重点推动炼化一体化一期、乙烯、炼化一体化二期等重大项目建设,形成充足的原料保障能力。培育做强石化中下游深加工、高端化工新材料等两大产业集群,发展化工原料、中间体产品。加快原油商业储备库、地下水封洞库和综合保税区等建设,集中打造石化贸易、商务平台、研发创新平台等三大平台,加快形成化工贸易、物流仓储基地。
大健康产业
重点从健康食品、生物医药中,衍生高附加值的功能保健食品、海洋生物制品、婴童产品等,培育规模大、核心竞争力强的健康食品产业集团,扶持企业建设规范化原料基地,建设国内知名的大健康产业基地;加快发展体育健康用品。
大装备产业
突出高端化、智能化,发展精密机械、通用机械、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智能装备等产业,重点在漳浦建设国家级深远海装备制造产业示范区,发展海上风机装备、海底电缆等海洋装备全产业链,打造区域性大装备产业集群。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突出增强自主创新和推进“应用+产业”,重点加快软件园、中科智谷、华晴卫星应用产业园等项目建设,积极布局区块链产业链、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前沿领域,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新材料产业
突出集聚化、规模化,发展特种玻璃制品、高性能防火材料、石墨烯、化工新材料等行业;以浆纸一体化为龙头,发展高中档用纸全产业链,与高端木业、包装印刷等形成上下游配套;推动钢铁产业向高品质钢材料转型升级,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新材料产业基地。
新能源产业
突出以发展清洁能源为核心,重点加快核电1-2号机组建设,推动3-6号机组前期工作并开工建设,积极申报7-8号机组列入国家规划,加快抽水蓄能建设,继续推动各地抽水蓄能电站前期工作,力争“十四五”开工建设。加快开发外海浅滩风电,努力打造国家级风电产业示范基地,布局海上风电制氢等氢能产业基地,打造最大清洁能源基地。
29. 江西省十大重点产业?
由江西省农业厅、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江西省扶贫和移民办公室印发的《江西省“十三五”产业精准扶贫规划》产业扶贫重点任务中写进了十大产业,那么有哪些产业入围?至2018年,这些产业要求达到怎样的规模?扶贫带动目标是什么
1.蔬菜产业
产业布局:积极融入环南昌优势产区、乐平优势产区、上饶优势产区、九江优势产区、萍宜新优势产区、鹰抚优势产区、赣州优势产区、永丰优势产区等八个优势蔬菜产区,以及白莲产区、食用菌产区、山药产区、水生蔬菜产区、西甜瓜产区五个特色蔬菜产区。
产业规模:至2018年,改造蔬菜基地30万亩,新建蔬菜种植50万亩。
建设措施:加强标准菜田和设施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喷滴灌等灌溉设施和排灌沟渠等排水设施,保证道路、供电等通畅,加快完善工厂化育苗、产品检验、采后处理等基本设施,提高抵御灾害的能力。
扶贫带动目标:蔬菜产业覆盖带动20万贫困人口,结对扶贫人数2万,实现年人均纯收入2438元,直接脱贫人数达到12.56万人。
2.柑橘产业
产业布局:重点建设16个脐橙产区、13个蜜桔产区、12个甜柚产区和1个金桔产区。
产业规模:到2018年,发展脐橙、蜜桔、甜柚、金桔等柑橘类果树60万亩,其中新开发20万亩,改造40万亩。
建设措施:对部分集中连片基地,政府实现水、电、路“三通”,改造和完善灌溉和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
扶贫带动目标:柑橘产业覆盖带动20万贫困人口,结对扶贫人数2万,实现年人均纯收入2000元,直接脱贫人数达到12.53万人。
3.茶叶产业
产业布局:重点建设赣东北茶区、赣西北茶区、赣中南茶区三大茶区。
产业规模:到2018年,共发展茶园90万亩,其中改造低产茶园60万亩,新扩茶园30万亩。
建设措施:合理改造茶树间距,增强通风透气能力,改善茶园生态环境,改良茶园土壤。同时对交通不便的山路进行整平疏宽,保证人力及生产物资正常进出。
扶贫带动目标:茶叶产业覆盖带动15万贫困人口,结对扶贫人数2万,实现年人均纯收入4320元,直接脱贫人数达到9.93万人。
4.水稻制种
产业布局:重点发展区域包括赣中春制杂交水稻、赣中北夏制杂交水稻、赣南秋制杂交水稻、环鄱阳湖区优质常规稻等制种区域。
产业规模:到2018年,发展杂交水稻制种10万亩,其中改造7万亩,新增3万亩。
建设措施:按照标准化粮田建设标准实施田间工程,并实施小流域治理工程;全面加强种子生产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种子生产能力,最终形成相对集中稳定的标准化、规模化、集体化、机械化的优势种子生产基地。
扶贫带动目标:水稻制种产业覆盖带动2万贫困人口,结对扶贫人数0.2万,实现年人均纯收入2275元,直接脱贫人数达到1.25万人。
5.草食畜产业
产业布局:积极融入吉安、宜春两个肉牛优势产区和南昌、赣州两个优质奶源基地,以及赣西、赣西北肉羊基地发展。
产业规模:至2018年,新增草食畜养殖120万个羊单位。
建设措施:开展草山草坡的天然改良和优质稳产人工饲草地建植,建设和完善养殖基础设施和草产品加工设施设备。构建“农业资源-农业产品-农业废弃物再利用”循环体系,积极推行过腹还田、畜-沼-果(蔬)的种养模式,实现畜禽粪便资源再利用,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
扶贫带动目标:草食畜产业覆盖带动20万贫困人口,结对扶贫人数2万,实现年人均纯收入2925元,直接脱贫人数达到12.52万人。
6.家禽产业
产业布局:肉鸡、蛋鸡主要分布于赣中南地区。水禽产业主要分布于赣江沿线、环鄱阳湖区。
产业规模:至2018年,新增家禽养殖3000万羽。
建设措施:扩建和改造家禽饲养场,实行养殖设备自动化,规范消毒防疫设施和增加禽蛋贮存设施。加强地方家禽品种的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做好地方家禽品种种质资源的保护,提升创新能力,促进品种更新换代。
扶贫带动目标:家禽产业覆盖带动15万贫困人口,结对扶贫人数1.5万,实现年人均纯收入2400元,直接脱贫人数达到9.4万人。
7.水产产业
产业布局:重点建设环鄱阳湖区和赣中湖库聚集区大宗淡水鱼产业等“环鄱阳湖”渔业生产基地。
产业规模:至2018年,改造水产养殖水面50万亩,新建贫困户水产养殖10万亩。
建设措施:大力实施池塘标准化改造和暂养场基地建设,加强水生动物防疫和渔业质量安全体系建立,重点推进规模良繁体系建设。
扶贫带动目标:水产产业覆盖带动10万贫困人口,结对扶贫人数1万,实现年人均纯收入3080元,直接脱贫人数达到6.27万人。
8.休闲农业
产业布局:重点建设赣北现代休闲农业示范区、赣东北景观农业度假区、赣西绿色生态农业养生区、赣中乡村耕读文化探秘区、赣南客家民俗风情体验区五大功能片区。
产业规模:至2018年,新建休闲农业点1500个,提升休闲农业点1500个。
建设措施:续完善配套设施,改善休闲农业发展的硬件设施;打造好特色农业节庆,着力提升从业人员的素质;深度开发休闲农业特色商品,大力发展智慧休闲农业,延长农业产业链。
扶贫带动目标:休闲农业产业覆盖带动10万贫困人口,结对扶贫人数1万,实现年人均纯收入2700元,直接脱贫人数达到6.26万人。
9.油茶产业
产业布局:油茶产业发展建设布局划定为重点发展区和一般发展区,突出打造吉泰盆地、环鄱阳湖地区、赣南原中央苏区为发展重点地域的油茶产业发展重点地域。
产业规模:到2018年,新造精准扶贫油茶面积20万亩,改造精准扶贫低产油茶面积30万亩。
建设措施:退耕还林地开发种植油茶林,扩大种植面积,实现高产高效,逐步实现优良品种替换老品种,并全面推广丰产技术措施,大力提高油茶产量,实现高产高效。
扶贫带动目标:油茶产业覆盖带动18万贫困人口,结对扶贫人数1.8万,实现年人均纯收入1867元,直接脱贫人数达到11.28万人。
10.竹产业
产业布局:根据全省竹类资源分布状况和现有竹产业基础,结合自然环境、交通条件和区位优势,在全省建设赣东北、赣东、赣西、赣西南、赣南五个竹产业重点发展区。
产业规模:到2018年,改造毛竹低产林面积80万亩,新建笋用林或笋竹两用林基地3万亩。
建设措施:以毛竹低产林改造为主,结合笋用林或笋竹两用林基地建设和竹林经营道路建设,加快推进竹林资源培育步伐,提高贫困地区竹林经营者收入。
扶贫带动目标:竹产业覆盖带动20万贫困人口,结对扶贫2万人,实现年人均纯收入1500元,直接脱贫人数达到12万人。
30. 江西省十大重点产业?
由江西省农业厅、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江西省扶贫和移民办公室印发的《江西省“十三五”产业精准扶贫规划》产业扶贫重点任务中写进了十大产业,那么有哪些产业入围?至2018年,这些产业要求达到怎样的规模?扶贫带动目标是什么
1.蔬菜产业
产业布局:积极融入环南昌优势产区、乐平优势产区、上饶优势产区、九江优势产区、萍宜新优势产区、鹰抚优势产区、赣州优势产区、永丰优势产区等八个优势蔬菜产区,以及白莲产区、食用菌产区、山药产区、水生蔬菜产区、西甜瓜产区五个特色蔬菜产区。
产业规模:至2018年,改造蔬菜基地30万亩,新建蔬菜种植50万亩。
建设措施:加强标准菜田和设施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喷滴灌等灌溉设施和排灌沟渠等排水设施,保证道路、供电等通畅,加快完善工厂化育苗、产品检验、采后处理等基本设施,提高抵御灾害的能力。
扶贫带动目标:蔬菜产业覆盖带动20万贫困人口,结对扶贫人数2万,实现年人均纯收入2438元,直接脱贫人数达到12.56万人。
2.柑橘产业
产业布局:重点建设16个脐橙产区、13个蜜桔产区、12个甜柚产区和1个金桔产区。
产业规模:到2018年,发展脐橙、蜜桔、甜柚、金桔等柑橘类果树60万亩,其中新开发20万亩,改造40万亩。
建设措施:对部分集中连片基地,政府实现水、电、路“三通”,改造和完善灌溉和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
扶贫带动目标:柑橘产业覆盖带动20万贫困人口,结对扶贫人数2万,实现年人均纯收入2000元,直接脱贫人数达到12.53万人。
3.茶叶产业
产业布局:重点建设赣东北茶区、赣西北茶区、赣中南茶区三大茶区。
产业规模:到2018年,共发展茶园90万亩,其中改造低产茶园60万亩,新扩茶园30万亩。
建设措施:合理改造茶树间距,增强通风透气能力,改善茶园生态环境,改良茶园土壤。同时对交通不便的山路进行整平疏宽,保证人力及生产物资正常进出。
扶贫带动目标:茶叶产业覆盖带动15万贫困人口,结对扶贫人数2万,实现年人均纯收入4320元,直接脱贫人数达到9.93万人。
4.水稻制种
产业布局:重点发展区域包括赣中春制杂交水稻、赣中北夏制杂交水稻、赣南秋制杂交水稻、环鄱阳湖区优质常规稻等制种区域。
产业规模:到2018年,发展杂交水稻制种10万亩,其中改造7万亩,新增3万亩。
建设措施:按照标准化粮田建设标准实施田间工程,并实施小流域治理工程;全面加强种子生产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种子生产能力,最终形成相对集中稳定的标准化、规模化、集体化、机械化的优势种子生产基地。
扶贫带动目标:水稻制种产业覆盖带动2万贫困人口,结对扶贫人数0.2万,实现年人均纯收入2275元,直接脱贫人数达到1.25万人。
5.草食畜产业
产业布局:积极融入吉安、宜春两个肉牛优势产区和南昌、赣州两个优质奶源基地,以及赣西、赣西北肉羊基地发展。
产业规模:至2018年,新增草食畜养殖120万个羊单位。
建设措施:开展草山草坡的天然改良和优质稳产人工饲草地建植,建设和完善养殖基础设施和草产品加工设施设备。构建“农业资源-农业产品-农业废弃物再利用”循环体系,积极推行过腹还田、畜-沼-果(蔬)的种养模式,实现畜禽粪便资源再利用,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
扶贫带动目标:草食畜产业覆盖带动20万贫困人口,结对扶贫人数2万,实现年人均纯收入2925元,直接脱贫人数达到12.52万人。
6.家禽产业
产业布局:肉鸡、蛋鸡主要分布于赣中南地区。水禽产业主要分布于赣江沿线、环鄱阳湖区。
产业规模:至2018年,新增家禽养殖3000万羽。
建设措施:扩建和改造家禽饲养场,实行养殖设备自动化,规范消毒防疫设施和增加禽蛋贮存设施。加强地方家禽品种的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做好地方家禽品种种质资源的保护,提升创新能力,促进品种更新换代。
扶贫带动目标:家禽产业覆盖带动15万贫困人口,结对扶贫人数1.5万,实现年人均纯收入2400元,直接脱贫人数达到9.4万人。
7.水产产业
产业布局:重点建设环鄱阳湖区和赣中湖库聚集区大宗淡水鱼产业等“环鄱阳湖”渔业生产基地。
产业规模:至2018年,改造水产养殖水面50万亩,新建贫困户水产养殖10万亩。
建设措施:大力实施池塘标准化改造和暂养场基地建设,加强水生动物防疫和渔业质量安全体系建立,重点推进规模良繁体系建设。
扶贫带动目标:水产产业覆盖带动10万贫困人口,结对扶贫人数1万,实现年人均纯收入3080元,直接脱贫人数达到6.27万人。
8.休闲农业
产业布局:重点建设赣北现代休闲农业示范区、赣东北景观农业度假区、赣西绿色生态农业养生区、赣中乡村耕读文化探秘区、赣南客家民俗风情体验区五大功能片区。
产业规模:至2018年,新建休闲农业点1500个,提升休闲农业点1500个。
建设措施:续完善配套设施,改善休闲农业发展的硬件设施;打造好特色农业节庆,着力提升从业人员的素质;深度开发休闲农业特色商品,大力发展智慧休闲农业,延长农业产业链。
扶贫带动目标:休闲农业产业覆盖带动10万贫困人口,结对扶贫人数1万,实现年人均纯收入2700元,直接脱贫人数达到6.26万人。
9.油茶产业
产业布局:油茶产业发展建设布局划定为重点发展区和一般发展区,突出打造吉泰盆地、环鄱阳湖地区、赣南原中央苏区为发展重点地域的油茶产业发展重点地域。
产业规模:到2018年,新造精准扶贫油茶面积20万亩,改造精准扶贫低产油茶面积30万亩。
建设措施:退耕还林地开发种植油茶林,扩大种植面积,实现高产高效,逐步实现优良品种替换老品种,并全面推广丰产技术措施,大力提高油茶产量,实现高产高效。
扶贫带动目标:油茶产业覆盖带动18万贫困人口,结对扶贫人数1.8万,实现年人均纯收入1867元,直接脱贫人数达到11.28万人。
10.竹产业
产业布局:根据全省竹类资源分布状况和现有竹产业基础,结合自然环境、交通条件和区位优势,在全省建设赣东北、赣东、赣西、赣西南、赣南五个竹产业重点发展区。
产业规模:到2018年,改造毛竹低产林面积80万亩,新建笋用林或笋竹两用林基地3万亩。
建设措施:以毛竹低产林改造为主,结合笋用林或笋竹两用林基地建设和竹林经营道路建设,加快推进竹林资源培育步伐,提高贫困地区竹林经营者收入。
扶贫带动目标:竹产业覆盖带动20万贫困人口,结对扶贫2万人,实现年人均纯收入1500元,直接脱贫人数达到12万人。
31. 江西省十大重点产业?
由江西省农业厅、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江西省扶贫和移民办公室印发的《江西省“十三五”产业精准扶贫规划》产业扶贫重点任务中写进了十大产业,那么有哪些产业入围?至2018年,这些产业要求达到怎样的规模?扶贫带动目标是什么
1.蔬菜产业
产业布局:积极融入环南昌优势产区、乐平优势产区、上饶优势产区、九江优势产区、萍宜新优势产区、鹰抚优势产区、赣州优势产区、永丰优势产区等八个优势蔬菜产区,以及白莲产区、食用菌产区、山药产区、水生蔬菜产区、西甜瓜产区五个特色蔬菜产区。
产业规模:至2018年,改造蔬菜基地30万亩,新建蔬菜种植50万亩。
建设措施:加强标准菜田和设施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喷滴灌等灌溉设施和排灌沟渠等排水设施,保证道路、供电等通畅,加快完善工厂化育苗、产品检验、采后处理等基本设施,提高抵御灾害的能力。
扶贫带动目标:蔬菜产业覆盖带动20万贫困人口,结对扶贫人数2万,实现年人均纯收入2438元,直接脱贫人数达到12.56万人。
2.柑橘产业
产业布局:重点建设16个脐橙产区、13个蜜桔产区、12个甜柚产区和1个金桔产区。
产业规模:到2018年,发展脐橙、蜜桔、甜柚、金桔等柑橘类果树60万亩,其中新开发20万亩,改造40万亩。
建设措施:对部分集中连片基地,政府实现水、电、路“三通”,改造和完善灌溉和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
扶贫带动目标:柑橘产业覆盖带动20万贫困人口,结对扶贫人数2万,实现年人均纯收入2000元,直接脱贫人数达到12.53万人。
3.茶叶产业
产业布局:重点建设赣东北茶区、赣西北茶区、赣中南茶区三大茶区。
产业规模:到2018年,共发展茶园90万亩,其中改造低产茶园60万亩,新扩茶园30万亩。
建设措施:合理改造茶树间距,增强通风透气能力,改善茶园生态环境,改良茶园土壤。同时对交通不便的山路进行整平疏宽,保证人力及生产物资正常进出。
扶贫带动目标:茶叶产业覆盖带动15万贫困人口,结对扶贫人数2万,实现年人均纯收入4320元,直接脱贫人数达到9.93万人。
4.水稻制种
产业布局:重点发展区域包括赣中春制杂交水稻、赣中北夏制杂交水稻、赣南秋制杂交水稻、环鄱阳湖区优质常规稻等制种区域。
产业规模:到2018年,发展杂交水稻制种10万亩,其中改造7万亩,新增3万亩。
建设措施:按照标准化粮田建设标准实施田间工程,并实施小流域治理工程;全面加强种子生产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种子生产能力,最终形成相对集中稳定的标准化、规模化、集体化、机械化的优势种子生产基地。
扶贫带动目标:水稻制种产业覆盖带动2万贫困人口,结对扶贫人数0.2万,实现年人均纯收入2275元,直接脱贫人数达到1.25万人。
5.草食畜产业
产业布局:积极融入吉安、宜春两个肉牛优势产区和南昌、赣州两个优质奶源基地,以及赣西、赣西北肉羊基地发展。
产业规模:至2018年,新增草食畜养殖120万个羊单位。
建设措施:开展草山草坡的天然改良和优质稳产人工饲草地建植,建设和完善养殖基础设施和草产品加工设施设备。构建“农业资源-农业产品-农业废弃物再利用”循环体系,积极推行过腹还田、畜-沼-果(蔬)的种养模式,实现畜禽粪便资源再利用,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
扶贫带动目标:草食畜产业覆盖带动20万贫困人口,结对扶贫人数2万,实现年人均纯收入2925元,直接脱贫人数达到12.52万人。
6.家禽产业
产业布局:肉鸡、蛋鸡主要分布于赣中南地区。水禽产业主要分布于赣江沿线、环鄱阳湖区。
产业规模:至2018年,新增家禽养殖3000万羽。
建设措施:扩建和改造家禽饲养场,实行养殖设备自动化,规范消毒防疫设施和增加禽蛋贮存设施。加强地方家禽品种的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做好地方家禽品种种质资源的保护,提升创新能力,促进品种更新换代。
扶贫带动目标:家禽产业覆盖带动15万贫困人口,结对扶贫人数1.5万,实现年人均纯收入2400元,直接脱贫人数达到9.4万人。
7.水产产业
产业布局:重点建设环鄱阳湖区和赣中湖库聚集区大宗淡水鱼产业等“环鄱阳湖”渔业生产基地。
产业规模:至2018年,改造水产养殖水面50万亩,新建贫困户水产养殖10万亩。
建设措施:大力实施池塘标准化改造和暂养场基地建设,加强水生动物防疫和渔业质量安全体系建立,重点推进规模良繁体系建设。
扶贫带动目标:水产产业覆盖带动10万贫困人口,结对扶贫人数1万,实现年人均纯收入3080元,直接脱贫人数达到6.27万人。
8.休闲农业
产业布局:重点建设赣北现代休闲农业示范区、赣东北景观农业度假区、赣西绿色生态农业养生区、赣中乡村耕读文化探秘区、赣南客家民俗风情体验区五大功能片区。
产业规模:至2018年,新建休闲农业点1500个,提升休闲农业点1500个。
建设措施:续完善配套设施,改善休闲农业发展的硬件设施;打造好特色农业节庆,着力提升从业人员的素质;深度开发休闲农业特色商品,大力发展智慧休闲农业,延长农业产业链。
扶贫带动目标:休闲农业产业覆盖带动10万贫困人口,结对扶贫人数1万,实现年人均纯收入2700元,直接脱贫人数达到6.26万人。
9.油茶产业
产业布局:油茶产业发展建设布局划定为重点发展区和一般发展区,突出打造吉泰盆地、环鄱阳湖地区、赣南原中央苏区为发展重点地域的油茶产业发展重点地域。
产业规模:到2018年,新造精准扶贫油茶面积20万亩,改造精准扶贫低产油茶面积30万亩。
建设措施:退耕还林地开发种植油茶林,扩大种植面积,实现高产高效,逐步实现优良品种替换老品种,并全面推广丰产技术措施,大力提高油茶产量,实现高产高效。
扶贫带动目标:油茶产业覆盖带动18万贫困人口,结对扶贫人数1.8万,实现年人均纯收入1867元,直接脱贫人数达到11.28万人。
10.竹产业
产业布局:根据全省竹类资源分布状况和现有竹产业基础,结合自然环境、交通条件和区位优势,在全省建设赣东北、赣东、赣西、赣西南、赣南五个竹产业重点发展区。
产业规模:到2018年,改造毛竹低产林面积80万亩,新建笋用林或笋竹两用林基地3万亩。
建设措施:以毛竹低产林改造为主,结合笋用林或笋竹两用林基地建设和竹林经营道路建设,加快推进竹林资源培育步伐,提高贫困地区竹林经营者收入。
扶贫带动目标:竹产业覆盖带动20万贫困人口,结对扶贫2万人,实现年人均纯收入1500元,直接脱贫人数达到12万人。
32. 江西省十大重点产业?
由江西省农业厅、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江西省扶贫和移民办公室印发的《江西省“十三五”产业精准扶贫规划》产业扶贫重点任务中写进了十大产业,那么有哪些产业入围?至2018年,这些产业要求达到怎样的规模?扶贫带动目标是什么
1.蔬菜产业
产业布局:积极融入环南昌优势产区、乐平优势产区、上饶优势产区、九江优势产区、萍宜新优势产区、鹰抚优势产区、赣州优势产区、永丰优势产区等八个优势蔬菜产区,以及白莲产区、食用菌产区、山药产区、水生蔬菜产区、西甜瓜产区五个特色蔬菜产区。
产业规模:至2018年,改造蔬菜基地30万亩,新建蔬菜种植50万亩。
建设措施:加强标准菜田和设施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喷滴灌等灌溉设施和排灌沟渠等排水设施,保证道路、供电等通畅,加快完善工厂化育苗、产品检验、采后处理等基本设施,提高抵御灾害的能力。
扶贫带动目标:蔬菜产业覆盖带动20万贫困人口,结对扶贫人数2万,实现年人均纯收入2438元,直接脱贫人数达到12.56万人。
2.柑橘产业
产业布局:重点建设16个脐橙产区、13个蜜桔产区、12个甜柚产区和1个金桔产区。
产业规模:到2018年,发展脐橙、蜜桔、甜柚、金桔等柑橘类果树60万亩,其中新开发20万亩,改造40万亩。
建设措施:对部分集中连片基地,政府实现水、电、路“三通”,改造和完善灌溉和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
扶贫带动目标:柑橘产业覆盖带动20万贫困人口,结对扶贫人数2万,实现年人均纯收入2000元,直接脱贫人数达到12.53万人。
3.茶叶产业
产业布局:重点建设赣东北茶区、赣西北茶区、赣中南茶区三大茶区。
产业规模:到2018年,共发展茶园90万亩,其中改造低产茶园60万亩,新扩茶园30万亩。
建设措施:合理改造茶树间距,增强通风透气能力,改善茶园生态环境,改良茶园土壤。同时对交通不便的山路进行整平疏宽,保证人力及生产物资正常进出。
扶贫带动目标:茶叶产业覆盖带动15万贫困人口,结对扶贫人数2万,实现年人均纯收入4320元,直接脱贫人数达到9.93万人。
4.水稻制种
产业布局:重点发展区域包括赣中春制杂交水稻、赣中北夏制杂交水稻、赣南秋制杂交水稻、环鄱阳湖区优质常规稻等制种区域。
产业规模:到2018年,发展杂交水稻制种10万亩,其中改造7万亩,新增3万亩。
建设措施:按照标准化粮田建设标准实施田间工程,并实施小流域治理工程;全面加强种子生产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种子生产能力,最终形成相对集中稳定的标准化、规模化、集体化、机械化的优势种子生产基地。
扶贫带动目标:水稻制种产业覆盖带动2万贫困人口,结对扶贫人数0.2万,实现年人均纯收入2275元,直接脱贫人数达到1.25万人。
5.草食畜产业
产业布局:积极融入吉安、宜春两个肉牛优势产区和南昌、赣州两个优质奶源基地,以及赣西、赣西北肉羊基地发展。
产业规模:至2018年,新增草食畜养殖120万个羊单位。
建设措施:开展草山草坡的天然改良和优质稳产人工饲草地建植,建设和完善养殖基础设施和草产品加工设施设备。构建“农业资源-农业产品-农业废弃物再利用”循环体系,积极推行过腹还田、畜-沼-果(蔬)的种养模式,实现畜禽粪便资源再利用,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
扶贫带动目标:草食畜产业覆盖带动20万贫困人口,结对扶贫人数2万,实现年人均纯收入2925元,直接脱贫人数达到12.52万人。
6.家禽产业
产业布局:肉鸡、蛋鸡主要分布于赣中南地区。水禽产业主要分布于赣江沿线、环鄱阳湖区。
产业规模:至2018年,新增家禽养殖3000万羽。
建设措施:扩建和改造家禽饲养场,实行养殖设备自动化,规范消毒防疫设施和增加禽蛋贮存设施。加强地方家禽品种的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做好地方家禽品种种质资源的保护,提升创新能力,促进品种更新换代。
扶贫带动目标:家禽产业覆盖带动15万贫困人口,结对扶贫人数1.5万,实现年人均纯收入2400元,直接脱贫人数达到9.4万人。
7.水产产业
产业布局:重点建设环鄱阳湖区和赣中湖库聚集区大宗淡水鱼产业等“环鄱阳湖”渔业生产基地。
产业规模:至2018年,改造水产养殖水面50万亩,新建贫困户水产养殖10万亩。
建设措施:大力实施池塘标准化改造和暂养场基地建设,加强水生动物防疫和渔业质量安全体系建立,重点推进规模良繁体系建设。
扶贫带动目标:水产产业覆盖带动10万贫困人口,结对扶贫人数1万,实现年人均纯收入3080元,直接脱贫人数达到6.27万人。
8.休闲农业
产业布局:重点建设赣北现代休闲农业示范区、赣东北景观农业度假区、赣西绿色生态农业养生区、赣中乡村耕读文化探秘区、赣南客家民俗风情体验区五大功能片区。
产业规模:至2018年,新建休闲农业点1500个,提升休闲农业点1500个。
建设措施:续完善配套设施,改善休闲农业发展的硬件设施;打造好特色农业节庆,着力提升从业人员的素质;深度开发休闲农业特色商品,大力发展智慧休闲农业,延长农业产业链。
扶贫带动目标:休闲农业产业覆盖带动10万贫困人口,结对扶贫人数1万,实现年人均纯收入2700元,直接脱贫人数达到6.26万人。
9.油茶产业
产业布局:油茶产业发展建设布局划定为重点发展区和一般发展区,突出打造吉泰盆地、环鄱阳湖地区、赣南原中央苏区为发展重点地域的油茶产业发展重点地域。
产业规模:到2018年,新造精准扶贫油茶面积20万亩,改造精准扶贫低产油茶面积30万亩。
建设措施:退耕还林地开发种植油茶林,扩大种植面积,实现高产高效,逐步实现优良品种替换老品种,并全面推广丰产技术措施,大力提高油茶产量,实现高产高效。
扶贫带动目标:油茶产业覆盖带动18万贫困人口,结对扶贫人数1.8万,实现年人均纯收入1867元,直接脱贫人数达到11.28万人。
10.竹产业
产业布局:根据全省竹类资源分布状况和现有竹产业基础,结合自然环境、交通条件和区位优势,在全省建设赣东北、赣东、赣西、赣西南、赣南五个竹产业重点发展区。
产业规模:到2018年,改造毛竹低产林面积80万亩,新建笋用林或笋竹两用林基地3万亩。
建设措施:以毛竹低产林改造为主,结合笋用林或笋竹两用林基地建设和竹林经营道路建设,加快推进竹林资源培育步伐,提高贫困地区竹林经营者收入。
扶贫带动目标:竹产业覆盖带动20万贫困人口,结对扶贫2万人,实现年人均纯收入1500元,直接脱贫人数达到12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