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需求增长与能源供给(发展新能源产业的生态意义?)
1. 发展新能源产业的生态意义?
新能源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
发展新能源的意义
1、中国能源需求的急剧增长打破了中国长期以来自给自足的能源供应格局,自1993年起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且石油进口量逐年增加,使得中国接入世界能源市场的竞争。
由于中国化石能源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气生产量的相对不足,未来中国能源供给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将越来越高。
2、国际贸易存在着很多的不确定因素,国际能源价格有可能随着国际和平环境的改善而趋于稳定,但也有可能随着国际局势的动荡而波动。
3、今后国际石油市场的不稳定以及油价波动都将严重影响中国的石油供给,对经济社会造成很大的冲击。
4、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可相对减少中国能源需求中化石能源的比例和对进口能源的依赖程度,提高中国能源、经济安全。
5、此外,可再生能源与化石能源相比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其环境污染少。
2. 欧洲能源供给来源?
欧洲能源来源体系自给率极低、高度依赖进口,近年向绿色能源转型。欧洲一次能源消费量极大,不过天然气、石油、煤炭等传统能源产量较低,对外依赖度极高。欧洲能源进口中,大约4成天然气、3成原油、5成煤炭均来自俄罗斯供应。为了降低能源对外依存度及推进碳减排,欧洲加快能源转型,可再生能源供电占比快速升至40%。
作为碳中和路径下的过渡能源,天然气发电量占比也有所抬升。
3. 保障自然能源供给的措施?
1:运用外交关系拓宽能源进口通道。
2:发展勘测科技,探测更多的新能源。
3:发展科技,提高能源的利用率4:提高公民的节约意识。
5:知识创新,找出更多的替代能源。
4. 发展新能源产业的生态意义?
新能源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
发展新能源的意义
1、中国能源需求的急剧增长打破了中国长期以来自给自足的能源供应格局,自1993年起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且石油进口量逐年增加,使得中国接入世界能源市场的竞争。
由于中国化石能源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气生产量的相对不足,未来中国能源供给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将越来越高。
2、国际贸易存在着很多的不确定因素,国际能源价格有可能随着国际和平环境的改善而趋于稳定,但也有可能随着国际局势的动荡而波动。
3、今后国际石油市场的不稳定以及油价波动都将严重影响中国的石油供给,对经济社会造成很大的冲击。
4、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可相对减少中国能源需求中化石能源的比例和对进口能源的依赖程度,提高中国能源、经济安全。
5、此外,可再生能源与化石能源相比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其环境污染少。
5. 能源供给体系构成?
能源供给体系主要由供电系统、充电系统和动力电池构成,另外还包括充电监控、电池管理和烟雾报警监控等。
车载充电机是充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给电动汽车充电一般分为三种方式:普通充电、快速充电和电池更换,而车载充电机提供的就是普通充电方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慢充。
6. 保障自然能源供给的措施?
1:运用外交关系拓宽能源进口通道。
2:发展勘测科技,探测更多的新能源。
3:发展科技,提高能源的利用率4:提高公民的节约意识。
5:知识创新,找出更多的替代能源。
7. 什么是能源供给结构?
能源供给结构指能源总生产量中各类一次能源、二次能源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能源结构是能源系统工程研究的重要内容,它直接影响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最终用能方式,并反映人民的生活水平。
能源结构分为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我国优化能源结构的路径是:降低煤炭消费比重,提高天然气消费比重,大力发展风电、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安全发展核电。
8. 发展新能源产业的生态意义?
新能源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
发展新能源的意义
1、中国能源需求的急剧增长打破了中国长期以来自给自足的能源供应格局,自1993年起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且石油进口量逐年增加,使得中国接入世界能源市场的竞争。
由于中国化石能源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气生产量的相对不足,未来中国能源供给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将越来越高。
2、国际贸易存在着很多的不确定因素,国际能源价格有可能随着国际和平环境的改善而趋于稳定,但也有可能随着国际局势的动荡而波动。
3、今后国际石油市场的不稳定以及油价波动都将严重影响中国的石油供给,对经济社会造成很大的冲击。
4、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可相对减少中国能源需求中化石能源的比例和对进口能源的依赖程度,提高中国能源、经济安全。
5、此外,可再生能源与化石能源相比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其环境污染少。
9. 能源转型发展趋势和前景?
趋势1、保障能源安全成为能源低碳转型发展重要前提
能源安全是国家的生命线,危机下更为凸显。目前,可再生能源的增长速度尚无法完全满足新增的能源需求,短期内各国仍需适度保障传统化石能源的供给,以确保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进程能够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合理、有序地推进。
2022年3月8日,欧委会提出以保障欧盟能源安全为核心的REPower EU计划,以求通过节能、能源进口多样化和加速清洁能源转型三种手段提升能源系统的抗风险能力,并加速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与此同时,欧盟表示在转向可再生能源之前,允许成员国在煤炭、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上停留更长时间,确保适度的化石能源供给,以更好地保障能源安全。欧洲最大经济体德国宣布建立煤炭战略储备和煤电备用机制,让境内燃煤电厂待命,必要时将运行,以确保能源供应,并延长核电站使用寿命;英国发布《能源安全战略》,决定撤回此前发布的页岩气开采禁令,将加大北海油气开发,延长燃煤电厂运营时限,同时加速发展核电,降低能源进口依赖;意大利政府推迟了6座燃煤电厂的关闭时间,并决定恢复先前终止的部分燃煤发电设施。
趋势2、全球开启可再生能源发展“加速度”
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能源独立的重要性,寻求通过清洁能源发展替代传统能源。作为提升能源独立性、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解决方案,可再生能源有望迎来黄金发展期。
目前,全球可再生能源的增长速度和投资力度仍无法支持全球如期实现气候目标。国际能源署的研究报告显示:如果实现2摄氏度温升目标,全球可再生能源的投资额需要在本世纪20年代翻一番;如果实现1.5摄氏度温升目标,投资额就要增加两倍以上。
俄乌冲突在短期内会促进化石能源投资,但从长期来看,会带动更多的可再生能源、能效投资,并加速能源转型。全球主要国家都在积极谋求通过加大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力度,向清洁、低碳、高效的能源体系过渡。我国在《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中指出,要大力发展新能源,全面推进风电、太阳能发电大规模开发和高质量发展,到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欧盟在REPower EU计划中将2030年可再生能源占比目标从40%提升至45%,提出要通过加速发展实现2030年600吉瓦的太阳能装机目标。2022年8月,美国《2022年通胀削减法案》正式生效。法案计划在接下来10年内投资3690亿美元用于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领域,其中可再生能源生产和制造业是重中之重。法案将对美国由上游多晶硅至下游光伏电站项目建设的全产业链提供税收抵免或补贴支持。
趋势3、能源转型过渡期或现供需短期失衡
长期来看,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趋势要求逐步减少化石能源产能,由高速发展的可再生能源取代,但短期内可再生能源产能不足,能源需求上升,仍对化石能源有一定程度的依赖,二者之间的矛盾易引发转型过程中的能源供需短期失衡问题。能源供需失衡将引发能源价格大幅波动,并且易波及金融领域。
2021年以来,欧元区通胀率持续创历史新高,能源供需失衡造成的能源价格飞涨对欧洲高通胀几乎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据估计,2021年4月至12月,能源对欧元区调和消费者物价指数(HICP)同比增速的贡献平均超过50%。
除了通货膨胀,能源安全还与粮食安全、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等问题联系紧密并交织在一起,若处理不当易引发多领域、多方面的系统性问题。因此,实现安全、韧性、包容和可持续的能源转型,将改变经济发展的动力供应方式和产业布局,创新材料生产方式,塑造可持续的消费方式,并且给能源管理体制机制、多元治理结构带来重大考验。
趋势4、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将加剧能源安全风险
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最新报告,极端天气事件在未来将会更加频繁,能源供给与需求两端都会因此受到影响:一方面,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可再生能源供给或呈现出较大程度的间歇性和波动性,风力骤减、干旱等极端天气的发生,会造成可再生能源出力的大幅下降。2021年,受气候异常影响,欧盟整体风力明显不足,全年风力发电量同比下降3%,这是30多年来首次下降。另一方面,极端天气的发生将推升能源需求,增加能源供给压力。2021年全球电力需求暴涨,突破历史新高,除受经济快速复苏影响外,欧洲冬季极寒天气、夏季持续高温干旱天气,也进一步推高了电力需求。
当前,全球能源基础设施尚未表现出足够的气候韧性和适应性,极端天气频发将严重影响能源供给效率,令能源生产和传输受到负面影响。例如,火电厂会由于环境温度升高而导致热转换效率降低,会因强风损坏电线而影响电力传输以及电网稳定性。
趋势5、构建新能源供应链体系成为新的国际赛道
新能源技术已经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竞争的制高点,谁能率先形成完整的以新能源技术为核心的供应链体系,谁就能在国际上具备供应链竞争优势,在重塑全球能源供需格局中占据主动和先机。
如今,越来越多的国家投身于这场能源转型的“锦标赛”。各国密集出台相关政策,引导新能源产业回流。2022年2月,美国能源部发布《美国实现清洁能源转型的供应链保障战略》,评估了11项能源关键技术供应链并提出多项行动措施,推进绿色能源供应链体系本土化进程。2023年3月,欧委会提出净零工业法和关键原材料法,计划到2030年,至少40%的战略原材料加工来自欧盟,本土净零技术生产能力至少满足40%的年度需求。
在向清洁能源转型的过程中,关键金属矿产供给为能源安全带来新的挑战。据国际能源署2021年发布的《关键矿产在清洁能源转型中的作用》报告,为实现本世纪中叶全球净零排放目标,预计2040年全球新能源矿产,如锂、钴、镍等需求将比2020年增加6倍,特别是用于电动汽车和储能电池的矿物需求将至少增长30倍。而这些关键金属矿产储量高度集中,多种新能源矿产资源储量和产量前三位国家的全球占比超过60%,未来新能源矿产资源高度集中的资源大国或将成为新的地缘政治热点,供应链风险日益增加。
综上所述,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并非一蹴而就,要充分认识到能源转型的长期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在“双碳”战略目标导向下,我国应立足“先立后破”,充分考虑到传统能源退出时序、新能源发展布局、低碳前沿技术创新与新能源规模化推广等多种可变因素的组合,防范转型过程中的系统性风险,持续优化调整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优先推进电力系统的改革、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保证能源可持续供应及相关材料安全供应,加强能源转型国际合作,实现降碳、安全与可持续增长的协同治理。
10. 保障自然能源供给的措施?
1:运用外交关系拓宽能源进口通道。
2:发展勘测科技,探测更多的新能源。
3:发展科技,提高能源的利用率4:提高公民的节约意识。
5:知识创新,找出更多的替代能源。
11. 简述我国能源结构特征与供给存在的问题?
我国能源结构的明显特征是化石类能源比重大。化石类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同时是污染环境的最主要污染源。由于化石类能源的不可再生性,许多能源产地已近枯竭,再加为改善环境质量限制使用化石能源,造成能源供给不足。
解决能源问题的途径是产业升级,发展新兴产业,积极开发水电、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新能源。
12. 发展新能源产业的生态意义?
新能源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
发展新能源的意义
1、中国能源需求的急剧增长打破了中国长期以来自给自足的能源供应格局,自1993年起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且石油进口量逐年增加,使得中国接入世界能源市场的竞争。
由于中国化石能源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气生产量的相对不足,未来中国能源供给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将越来越高。
2、国际贸易存在着很多的不确定因素,国际能源价格有可能随着国际和平环境的改善而趋于稳定,但也有可能随着国际局势的动荡而波动。
3、今后国际石油市场的不稳定以及油价波动都将严重影响中国的石油供给,对经济社会造成很大的冲击。
4、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可相对减少中国能源需求中化石能源的比例和对进口能源的依赖程度,提高中国能源、经济安全。
5、此外,可再生能源与化石能源相比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其环境污染少。
13. 什么是能源供给结构?
能源供给结构指能源总生产量中各类一次能源、二次能源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能源结构是能源系统工程研究的重要内容,它直接影响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最终用能方式,并反映人民的生活水平。
能源结构分为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我国优化能源结构的路径是:降低煤炭消费比重,提高天然气消费比重,大力发展风电、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安全发展核电。
14. 能源供给体系构成?
能源供给体系主要由供电系统、充电系统和动力电池构成,另外还包括充电监控、电池管理和烟雾报警监控等。
车载充电机是充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给电动汽车充电一般分为三种方式:普通充电、快速充电和电池更换,而车载充电机提供的就是普通充电方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慢充。
15. 简述我国能源结构特征与供给存在的问题?
我国能源结构的明显特征是化石类能源比重大。化石类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同时是污染环境的最主要污染源。由于化石类能源的不可再生性,许多能源产地已近枯竭,再加为改善环境质量限制使用化石能源,造成能源供给不足。
解决能源问题的途径是产业升级,发展新兴产业,积极开发水电、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新能源。
16. 加入新能源的目的?
能源开发的意义和目的!
你可以写能源的可持续性,是个良性的发展方向。或许写能源危机都行。
必须寻找一些既能保证有长期足够的供应量又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的能源。
而目前人类面临的问题正是:能源资源枯竭;环境污染严重。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能源需求持续增长,能源供需矛盾也越来越突出,迫在眉睫的问题是,中国究竟该寻求一条怎样的能源可持续发展之路?业内官员和学者认为,为了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中国一方面必须“开源”,即开发核电、风电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另一方面还要“节流”,即调整能源结构,大力实施节能减排。
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应有之义。我国的能源供应结构里,煤炭、石油与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占绝大部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不足,这不仅造成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也严重制约能源发展,必须下大力气加快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优化能源结构,增强能源供给能力,缓解压力。
我国的核电装机容量不到发电装机容量的2%,远低于世界17%的平均水平,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技术路线、投资体制、燃料保障等问题,使我国核电发展的步子迈得更大一些。同时,我国的风电资源量在10亿千瓦左右,目前仅开发几百万千瓦,应当对风电发展进行正确引导,促进用电健康可持续发展。
走能源可持续发展之路,从大的能源结构来讲,还是要加快发展核电。最近一两年,从中央到国务院,都坚定了加快发展核电的信心,今年以来核电的工作力度也在加大。在今后一个时期,在优化能源结构方面,核电的比重、速度要保持相对快速的增长,规模要在短期内有比较大的提升。不光是沿海,还要逐步向中部地区发展。
节能减排是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侯云春表示,我国能源需求结构不合理突出表现在能源利用消耗高、浪费大、污染严重,缓解能源供需矛盾问题,从根本上就是大力节约和合理使用,提高其利用效率,严格控制钢铁、有色、化工、电力等高耗能产业发展,进一步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同时,还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全面推进管理节能,大力推广节能市场机制,促进节能发展,广泛开展全民节能活动。
17. 保障自然能源供给的措施?
1:运用外交关系拓宽能源进口通道。
2:发展勘测科技,探测更多的新能源。
3:发展科技,提高能源的利用率4:提高公民的节约意识。
5:知识创新,找出更多的替代能源。
18. 加入新能源的目的?
能源开发的意义和目的!
你可以写能源的可持续性,是个良性的发展方向。或许写能源危机都行。
必须寻找一些既能保证有长期足够的供应量又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的能源。
而目前人类面临的问题正是:能源资源枯竭;环境污染严重。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能源需求持续增长,能源供需矛盾也越来越突出,迫在眉睫的问题是,中国究竟该寻求一条怎样的能源可持续发展之路?业内官员和学者认为,为了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中国一方面必须“开源”,即开发核电、风电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另一方面还要“节流”,即调整能源结构,大力实施节能减排。
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应有之义。我国的能源供应结构里,煤炭、石油与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占绝大部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不足,这不仅造成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也严重制约能源发展,必须下大力气加快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优化能源结构,增强能源供给能力,缓解压力。
我国的核电装机容量不到发电装机容量的2%,远低于世界17%的平均水平,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技术路线、投资体制、燃料保障等问题,使我国核电发展的步子迈得更大一些。同时,我国的风电资源量在10亿千瓦左右,目前仅开发几百万千瓦,应当对风电发展进行正确引导,促进用电健康可持续发展。
走能源可持续发展之路,从大的能源结构来讲,还是要加快发展核电。最近一两年,从中央到国务院,都坚定了加快发展核电的信心,今年以来核电的工作力度也在加大。在今后一个时期,在优化能源结构方面,核电的比重、速度要保持相对快速的增长,规模要在短期内有比较大的提升。不光是沿海,还要逐步向中部地区发展。
节能减排是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侯云春表示,我国能源需求结构不合理突出表现在能源利用消耗高、浪费大、污染严重,缓解能源供需矛盾问题,从根本上就是大力节约和合理使用,提高其利用效率,严格控制钢铁、有色、化工、电力等高耗能产业发展,进一步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同时,还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全面推进管理节能,大力推广节能市场机制,促进节能发展,广泛开展全民节能活动。
19. 欧洲能源供给来源?
欧洲能源来源体系自给率极低、高度依赖进口,近年向绿色能源转型。欧洲一次能源消费量极大,不过天然气、石油、煤炭等传统能源产量较低,对外依赖度极高。欧洲能源进口中,大约4成天然气、3成原油、5成煤炭均来自俄罗斯供应。为了降低能源对外依存度及推进碳减排,欧洲加快能源转型,可再生能源供电占比快速升至40%。
作为碳中和路径下的过渡能源,天然气发电量占比也有所抬升。
20. 能源供给体系构成?
能源供给体系主要由供电系统、充电系统和动力电池构成,另外还包括充电监控、电池管理和烟雾报警监控等。
车载充电机是充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给电动汽车充电一般分为三种方式:普通充电、快速充电和电池更换,而车载充电机提供的就是普通充电方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慢充。
21. 欧洲能源供给来源?
欧洲能源来源体系自给率极低、高度依赖进口,近年向绿色能源转型。欧洲一次能源消费量极大,不过天然气、石油、煤炭等传统能源产量较低,对外依赖度极高。欧洲能源进口中,大约4成天然气、3成原油、5成煤炭均来自俄罗斯供应。为了降低能源对外依存度及推进碳减排,欧洲加快能源转型,可再生能源供电占比快速升至40%。
作为碳中和路径下的过渡能源,天然气发电量占比也有所抬升。
22. 加入新能源的目的?
能源开发的意义和目的!
你可以写能源的可持续性,是个良性的发展方向。或许写能源危机都行。
必须寻找一些既能保证有长期足够的供应量又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的能源。
而目前人类面临的问题正是:能源资源枯竭;环境污染严重。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能源需求持续增长,能源供需矛盾也越来越突出,迫在眉睫的问题是,中国究竟该寻求一条怎样的能源可持续发展之路?业内官员和学者认为,为了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中国一方面必须“开源”,即开发核电、风电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另一方面还要“节流”,即调整能源结构,大力实施节能减排。
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应有之义。我国的能源供应结构里,煤炭、石油与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占绝大部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不足,这不仅造成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也严重制约能源发展,必须下大力气加快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优化能源结构,增强能源供给能力,缓解压力。
我国的核电装机容量不到发电装机容量的2%,远低于世界17%的平均水平,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技术路线、投资体制、燃料保障等问题,使我国核电发展的步子迈得更大一些。同时,我国的风电资源量在10亿千瓦左右,目前仅开发几百万千瓦,应当对风电发展进行正确引导,促进用电健康可持续发展。
走能源可持续发展之路,从大的能源结构来讲,还是要加快发展核电。最近一两年,从中央到国务院,都坚定了加快发展核电的信心,今年以来核电的工作力度也在加大。在今后一个时期,在优化能源结构方面,核电的比重、速度要保持相对快速的增长,规模要在短期内有比较大的提升。不光是沿海,还要逐步向中部地区发展。
节能减排是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侯云春表示,我国能源需求结构不合理突出表现在能源利用消耗高、浪费大、污染严重,缓解能源供需矛盾问题,从根本上就是大力节约和合理使用,提高其利用效率,严格控制钢铁、有色、化工、电力等高耗能产业发展,进一步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同时,还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全面推进管理节能,大力推广节能市场机制,促进节能发展,广泛开展全民节能活动。
23. 欧洲能源供给来源?
欧洲能源来源体系自给率极低、高度依赖进口,近年向绿色能源转型。欧洲一次能源消费量极大,不过天然气、石油、煤炭等传统能源产量较低,对外依赖度极高。欧洲能源进口中,大约4成天然气、3成原油、5成煤炭均来自俄罗斯供应。为了降低能源对外依存度及推进碳减排,欧洲加快能源转型,可再生能源供电占比快速升至40%。
作为碳中和路径下的过渡能源,天然气发电量占比也有所抬升。
24. 能源转型发展趋势和前景?
趋势1、保障能源安全成为能源低碳转型发展重要前提
能源安全是国家的生命线,危机下更为凸显。目前,可再生能源的增长速度尚无法完全满足新增的能源需求,短期内各国仍需适度保障传统化石能源的供给,以确保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进程能够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合理、有序地推进。
2022年3月8日,欧委会提出以保障欧盟能源安全为核心的REPower EU计划,以求通过节能、能源进口多样化和加速清洁能源转型三种手段提升能源系统的抗风险能力,并加速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与此同时,欧盟表示在转向可再生能源之前,允许成员国在煤炭、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上停留更长时间,确保适度的化石能源供给,以更好地保障能源安全。欧洲最大经济体德国宣布建立煤炭战略储备和煤电备用机制,让境内燃煤电厂待命,必要时将运行,以确保能源供应,并延长核电站使用寿命;英国发布《能源安全战略》,决定撤回此前发布的页岩气开采禁令,将加大北海油气开发,延长燃煤电厂运营时限,同时加速发展核电,降低能源进口依赖;意大利政府推迟了6座燃煤电厂的关闭时间,并决定恢复先前终止的部分燃煤发电设施。
趋势2、全球开启可再生能源发展“加速度”
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能源独立的重要性,寻求通过清洁能源发展替代传统能源。作为提升能源独立性、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解决方案,可再生能源有望迎来黄金发展期。
目前,全球可再生能源的增长速度和投资力度仍无法支持全球如期实现气候目标。国际能源署的研究报告显示:如果实现2摄氏度温升目标,全球可再生能源的投资额需要在本世纪20年代翻一番;如果实现1.5摄氏度温升目标,投资额就要增加两倍以上。
俄乌冲突在短期内会促进化石能源投资,但从长期来看,会带动更多的可再生能源、能效投资,并加速能源转型。全球主要国家都在积极谋求通过加大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力度,向清洁、低碳、高效的能源体系过渡。我国在《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中指出,要大力发展新能源,全面推进风电、太阳能发电大规模开发和高质量发展,到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欧盟在REPower EU计划中将2030年可再生能源占比目标从40%提升至45%,提出要通过加速发展实现2030年600吉瓦的太阳能装机目标。2022年8月,美国《2022年通胀削减法案》正式生效。法案计划在接下来10年内投资3690亿美元用于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领域,其中可再生能源生产和制造业是重中之重。法案将对美国由上游多晶硅至下游光伏电站项目建设的全产业链提供税收抵免或补贴支持。
趋势3、能源转型过渡期或现供需短期失衡
长期来看,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趋势要求逐步减少化石能源产能,由高速发展的可再生能源取代,但短期内可再生能源产能不足,能源需求上升,仍对化石能源有一定程度的依赖,二者之间的矛盾易引发转型过程中的能源供需短期失衡问题。能源供需失衡将引发能源价格大幅波动,并且易波及金融领域。
2021年以来,欧元区通胀率持续创历史新高,能源供需失衡造成的能源价格飞涨对欧洲高通胀几乎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据估计,2021年4月至12月,能源对欧元区调和消费者物价指数(HICP)同比增速的贡献平均超过50%。
除了通货膨胀,能源安全还与粮食安全、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等问题联系紧密并交织在一起,若处理不当易引发多领域、多方面的系统性问题。因此,实现安全、韧性、包容和可持续的能源转型,将改变经济发展的动力供应方式和产业布局,创新材料生产方式,塑造可持续的消费方式,并且给能源管理体制机制、多元治理结构带来重大考验。
趋势4、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将加剧能源安全风险
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最新报告,极端天气事件在未来将会更加频繁,能源供给与需求两端都会因此受到影响:一方面,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可再生能源供给或呈现出较大程度的间歇性和波动性,风力骤减、干旱等极端天气的发生,会造成可再生能源出力的大幅下降。2021年,受气候异常影响,欧盟整体风力明显不足,全年风力发电量同比下降3%,这是30多年来首次下降。另一方面,极端天气的发生将推升能源需求,增加能源供给压力。2021年全球电力需求暴涨,突破历史新高,除受经济快速复苏影响外,欧洲冬季极寒天气、夏季持续高温干旱天气,也进一步推高了电力需求。
当前,全球能源基础设施尚未表现出足够的气候韧性和适应性,极端天气频发将严重影响能源供给效率,令能源生产和传输受到负面影响。例如,火电厂会由于环境温度升高而导致热转换效率降低,会因强风损坏电线而影响电力传输以及电网稳定性。
趋势5、构建新能源供应链体系成为新的国际赛道
新能源技术已经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竞争的制高点,谁能率先形成完整的以新能源技术为核心的供应链体系,谁就能在国际上具备供应链竞争优势,在重塑全球能源供需格局中占据主动和先机。
如今,越来越多的国家投身于这场能源转型的“锦标赛”。各国密集出台相关政策,引导新能源产业回流。2022年2月,美国能源部发布《美国实现清洁能源转型的供应链保障战略》,评估了11项能源关键技术供应链并提出多项行动措施,推进绿色能源供应链体系本土化进程。2023年3月,欧委会提出净零工业法和关键原材料法,计划到2030年,至少40%的战略原材料加工来自欧盟,本土净零技术生产能力至少满足40%的年度需求。
在向清洁能源转型的过程中,关键金属矿产供给为能源安全带来新的挑战。据国际能源署2021年发布的《关键矿产在清洁能源转型中的作用》报告,为实现本世纪中叶全球净零排放目标,预计2040年全球新能源矿产,如锂、钴、镍等需求将比2020年增加6倍,特别是用于电动汽车和储能电池的矿物需求将至少增长30倍。而这些关键金属矿产储量高度集中,多种新能源矿产资源储量和产量前三位国家的全球占比超过60%,未来新能源矿产资源高度集中的资源大国或将成为新的地缘政治热点,供应链风险日益增加。
综上所述,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并非一蹴而就,要充分认识到能源转型的长期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在“双碳”战略目标导向下,我国应立足“先立后破”,充分考虑到传统能源退出时序、新能源发展布局、低碳前沿技术创新与新能源规模化推广等多种可变因素的组合,防范转型过程中的系统性风险,持续优化调整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优先推进电力系统的改革、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保证能源可持续供应及相关材料安全供应,加强能源转型国际合作,实现降碳、安全与可持续增长的协同治理。
25. 什么是能源供给结构?
能源供给结构指能源总生产量中各类一次能源、二次能源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能源结构是能源系统工程研究的重要内容,它直接影响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最终用能方式,并反映人民的生活水平。
能源结构分为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我国优化能源结构的路径是:降低煤炭消费比重,提高天然气消费比重,大力发展风电、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安全发展核电。
26. 能源供给体系构成?
能源供给体系主要由供电系统、充电系统和动力电池构成,另外还包括充电监控、电池管理和烟雾报警监控等。
车载充电机是充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给电动汽车充电一般分为三种方式:普通充电、快速充电和电池更换,而车载充电机提供的就是普通充电方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慢充。
27. 什么是能源供给结构?
能源供给结构指能源总生产量中各类一次能源、二次能源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能源结构是能源系统工程研究的重要内容,它直接影响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最终用能方式,并反映人民的生活水平。
能源结构分为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我国优化能源结构的路径是:降低煤炭消费比重,提高天然气消费比重,大力发展风电、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安全发展核电。
28. 能源转型发展趋势和前景?
趋势1、保障能源安全成为能源低碳转型发展重要前提
能源安全是国家的生命线,危机下更为凸显。目前,可再生能源的增长速度尚无法完全满足新增的能源需求,短期内各国仍需适度保障传统化石能源的供给,以确保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进程能够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合理、有序地推进。
2022年3月8日,欧委会提出以保障欧盟能源安全为核心的REPower EU计划,以求通过节能、能源进口多样化和加速清洁能源转型三种手段提升能源系统的抗风险能力,并加速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与此同时,欧盟表示在转向可再生能源之前,允许成员国在煤炭、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上停留更长时间,确保适度的化石能源供给,以更好地保障能源安全。欧洲最大经济体德国宣布建立煤炭战略储备和煤电备用机制,让境内燃煤电厂待命,必要时将运行,以确保能源供应,并延长核电站使用寿命;英国发布《能源安全战略》,决定撤回此前发布的页岩气开采禁令,将加大北海油气开发,延长燃煤电厂运营时限,同时加速发展核电,降低能源进口依赖;意大利政府推迟了6座燃煤电厂的关闭时间,并决定恢复先前终止的部分燃煤发电设施。
趋势2、全球开启可再生能源发展“加速度”
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能源独立的重要性,寻求通过清洁能源发展替代传统能源。作为提升能源独立性、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解决方案,可再生能源有望迎来黄金发展期。
目前,全球可再生能源的增长速度和投资力度仍无法支持全球如期实现气候目标。国际能源署的研究报告显示:如果实现2摄氏度温升目标,全球可再生能源的投资额需要在本世纪20年代翻一番;如果实现1.5摄氏度温升目标,投资额就要增加两倍以上。
俄乌冲突在短期内会促进化石能源投资,但从长期来看,会带动更多的可再生能源、能效投资,并加速能源转型。全球主要国家都在积极谋求通过加大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力度,向清洁、低碳、高效的能源体系过渡。我国在《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中指出,要大力发展新能源,全面推进风电、太阳能发电大规模开发和高质量发展,到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欧盟在REPower EU计划中将2030年可再生能源占比目标从40%提升至45%,提出要通过加速发展实现2030年600吉瓦的太阳能装机目标。2022年8月,美国《2022年通胀削减法案》正式生效。法案计划在接下来10年内投资3690亿美元用于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领域,其中可再生能源生产和制造业是重中之重。法案将对美国由上游多晶硅至下游光伏电站项目建设的全产业链提供税收抵免或补贴支持。
趋势3、能源转型过渡期或现供需短期失衡
长期来看,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趋势要求逐步减少化石能源产能,由高速发展的可再生能源取代,但短期内可再生能源产能不足,能源需求上升,仍对化石能源有一定程度的依赖,二者之间的矛盾易引发转型过程中的能源供需短期失衡问题。能源供需失衡将引发能源价格大幅波动,并且易波及金融领域。
2021年以来,欧元区通胀率持续创历史新高,能源供需失衡造成的能源价格飞涨对欧洲高通胀几乎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据估计,2021年4月至12月,能源对欧元区调和消费者物价指数(HICP)同比增速的贡献平均超过50%。
除了通货膨胀,能源安全还与粮食安全、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等问题联系紧密并交织在一起,若处理不当易引发多领域、多方面的系统性问题。因此,实现安全、韧性、包容和可持续的能源转型,将改变经济发展的动力供应方式和产业布局,创新材料生产方式,塑造可持续的消费方式,并且给能源管理体制机制、多元治理结构带来重大考验。
趋势4、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将加剧能源安全风险
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最新报告,极端天气事件在未来将会更加频繁,能源供给与需求两端都会因此受到影响:一方面,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可再生能源供给或呈现出较大程度的间歇性和波动性,风力骤减、干旱等极端天气的发生,会造成可再生能源出力的大幅下降。2021年,受气候异常影响,欧盟整体风力明显不足,全年风力发电量同比下降3%,这是30多年来首次下降。另一方面,极端天气的发生将推升能源需求,增加能源供给压力。2021年全球电力需求暴涨,突破历史新高,除受经济快速复苏影响外,欧洲冬季极寒天气、夏季持续高温干旱天气,也进一步推高了电力需求。
当前,全球能源基础设施尚未表现出足够的气候韧性和适应性,极端天气频发将严重影响能源供给效率,令能源生产和传输受到负面影响。例如,火电厂会由于环境温度升高而导致热转换效率降低,会因强风损坏电线而影响电力传输以及电网稳定性。
趋势5、构建新能源供应链体系成为新的国际赛道
新能源技术已经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竞争的制高点,谁能率先形成完整的以新能源技术为核心的供应链体系,谁就能在国际上具备供应链竞争优势,在重塑全球能源供需格局中占据主动和先机。
如今,越来越多的国家投身于这场能源转型的“锦标赛”。各国密集出台相关政策,引导新能源产业回流。2022年2月,美国能源部发布《美国实现清洁能源转型的供应链保障战略》,评估了11项能源关键技术供应链并提出多项行动措施,推进绿色能源供应链体系本土化进程。2023年3月,欧委会提出净零工业法和关键原材料法,计划到2030年,至少40%的战略原材料加工来自欧盟,本土净零技术生产能力至少满足40%的年度需求。
在向清洁能源转型的过程中,关键金属矿产供给为能源安全带来新的挑战。据国际能源署2021年发布的《关键矿产在清洁能源转型中的作用》报告,为实现本世纪中叶全球净零排放目标,预计2040年全球新能源矿产,如锂、钴、镍等需求将比2020年增加6倍,特别是用于电动汽车和储能电池的矿物需求将至少增长30倍。而这些关键金属矿产储量高度集中,多种新能源矿产资源储量和产量前三位国家的全球占比超过60%,未来新能源矿产资源高度集中的资源大国或将成为新的地缘政治热点,供应链风险日益增加。
综上所述,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并非一蹴而就,要充分认识到能源转型的长期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在“双碳”战略目标导向下,我国应立足“先立后破”,充分考虑到传统能源退出时序、新能源发展布局、低碳前沿技术创新与新能源规模化推广等多种可变因素的组合,防范转型过程中的系统性风险,持续优化调整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优先推进电力系统的改革、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保证能源可持续供应及相关材料安全供应,加强能源转型国际合作,实现降碳、安全与可持续增长的协同治理。
29. 简述我国能源结构特征与供给存在的问题?
我国能源结构的明显特征是化石类能源比重大。化石类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同时是污染环境的最主要污染源。由于化石类能源的不可再生性,许多能源产地已近枯竭,再加为改善环境质量限制使用化石能源,造成能源供给不足。
解决能源问题的途径是产业升级,发展新兴产业,积极开发水电、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新能源。
30. 加入新能源的目的?
能源开发的意义和目的!
你可以写能源的可持续性,是个良性的发展方向。或许写能源危机都行。
必须寻找一些既能保证有长期足够的供应量又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的能源。
而目前人类面临的问题正是:能源资源枯竭;环境污染严重。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能源需求持续增长,能源供需矛盾也越来越突出,迫在眉睫的问题是,中国究竟该寻求一条怎样的能源可持续发展之路?业内官员和学者认为,为了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中国一方面必须“开源”,即开发核电、风电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另一方面还要“节流”,即调整能源结构,大力实施节能减排。
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应有之义。我国的能源供应结构里,煤炭、石油与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占绝大部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不足,这不仅造成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也严重制约能源发展,必须下大力气加快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优化能源结构,增强能源供给能力,缓解压力。
我国的核电装机容量不到发电装机容量的2%,远低于世界17%的平均水平,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技术路线、投资体制、燃料保障等问题,使我国核电发展的步子迈得更大一些。同时,我国的风电资源量在10亿千瓦左右,目前仅开发几百万千瓦,应当对风电发展进行正确引导,促进用电健康可持续发展。
走能源可持续发展之路,从大的能源结构来讲,还是要加快发展核电。最近一两年,从中央到国务院,都坚定了加快发展核电的信心,今年以来核电的工作力度也在加大。在今后一个时期,在优化能源结构方面,核电的比重、速度要保持相对快速的增长,规模要在短期内有比较大的提升。不光是沿海,还要逐步向中部地区发展。
节能减排是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侯云春表示,我国能源需求结构不合理突出表现在能源利用消耗高、浪费大、污染严重,缓解能源供需矛盾问题,从根本上就是大力节约和合理使用,提高其利用效率,严格控制钢铁、有色、化工、电力等高耗能产业发展,进一步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同时,还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全面推进管理节能,大力推广节能市场机制,促进节能发展,广泛开展全民节能活动。
31. 简述我国能源结构特征与供给存在的问题?
我国能源结构的明显特征是化石类能源比重大。化石类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同时是污染环境的最主要污染源。由于化石类能源的不可再生性,许多能源产地已近枯竭,再加为改善环境质量限制使用化石能源,造成能源供给不足。
解决能源问题的途径是产业升级,发展新兴产业,积极开发水电、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新能源。
32. 能源转型发展趋势和前景?
趋势1、保障能源安全成为能源低碳转型发展重要前提
能源安全是国家的生命线,危机下更为凸显。目前,可再生能源的增长速度尚无法完全满足新增的能源需求,短期内各国仍需适度保障传统化石能源的供给,以确保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进程能够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合理、有序地推进。
2022年3月8日,欧委会提出以保障欧盟能源安全为核心的REPower EU计划,以求通过节能、能源进口多样化和加速清洁能源转型三种手段提升能源系统的抗风险能力,并加速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与此同时,欧盟表示在转向可再生能源之前,允许成员国在煤炭、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上停留更长时间,确保适度的化石能源供给,以更好地保障能源安全。欧洲最大经济体德国宣布建立煤炭战略储备和煤电备用机制,让境内燃煤电厂待命,必要时将运行,以确保能源供应,并延长核电站使用寿命;英国发布《能源安全战略》,决定撤回此前发布的页岩气开采禁令,将加大北海油气开发,延长燃煤电厂运营时限,同时加速发展核电,降低能源进口依赖;意大利政府推迟了6座燃煤电厂的关闭时间,并决定恢复先前终止的部分燃煤发电设施。
趋势2、全球开启可再生能源发展“加速度”
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能源独立的重要性,寻求通过清洁能源发展替代传统能源。作为提升能源独立性、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解决方案,可再生能源有望迎来黄金发展期。
目前,全球可再生能源的增长速度和投资力度仍无法支持全球如期实现气候目标。国际能源署的研究报告显示:如果实现2摄氏度温升目标,全球可再生能源的投资额需要在本世纪20年代翻一番;如果实现1.5摄氏度温升目标,投资额就要增加两倍以上。
俄乌冲突在短期内会促进化石能源投资,但从长期来看,会带动更多的可再生能源、能效投资,并加速能源转型。全球主要国家都在积极谋求通过加大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力度,向清洁、低碳、高效的能源体系过渡。我国在《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中指出,要大力发展新能源,全面推进风电、太阳能发电大规模开发和高质量发展,到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欧盟在REPower EU计划中将2030年可再生能源占比目标从40%提升至45%,提出要通过加速发展实现2030年600吉瓦的太阳能装机目标。2022年8月,美国《2022年通胀削减法案》正式生效。法案计划在接下来10年内投资3690亿美元用于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领域,其中可再生能源生产和制造业是重中之重。法案将对美国由上游多晶硅至下游光伏电站项目建设的全产业链提供税收抵免或补贴支持。
趋势3、能源转型过渡期或现供需短期失衡
长期来看,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趋势要求逐步减少化石能源产能,由高速发展的可再生能源取代,但短期内可再生能源产能不足,能源需求上升,仍对化石能源有一定程度的依赖,二者之间的矛盾易引发转型过程中的能源供需短期失衡问题。能源供需失衡将引发能源价格大幅波动,并且易波及金融领域。
2021年以来,欧元区通胀率持续创历史新高,能源供需失衡造成的能源价格飞涨对欧洲高通胀几乎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据估计,2021年4月至12月,能源对欧元区调和消费者物价指数(HICP)同比增速的贡献平均超过50%。
除了通货膨胀,能源安全还与粮食安全、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等问题联系紧密并交织在一起,若处理不当易引发多领域、多方面的系统性问题。因此,实现安全、韧性、包容和可持续的能源转型,将改变经济发展的动力供应方式和产业布局,创新材料生产方式,塑造可持续的消费方式,并且给能源管理体制机制、多元治理结构带来重大考验。
趋势4、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将加剧能源安全风险
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最新报告,极端天气事件在未来将会更加频繁,能源供给与需求两端都会因此受到影响:一方面,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可再生能源供给或呈现出较大程度的间歇性和波动性,风力骤减、干旱等极端天气的发生,会造成可再生能源出力的大幅下降。2021年,受气候异常影响,欧盟整体风力明显不足,全年风力发电量同比下降3%,这是30多年来首次下降。另一方面,极端天气的发生将推升能源需求,增加能源供给压力。2021年全球电力需求暴涨,突破历史新高,除受经济快速复苏影响外,欧洲冬季极寒天气、夏季持续高温干旱天气,也进一步推高了电力需求。
当前,全球能源基础设施尚未表现出足够的气候韧性和适应性,极端天气频发将严重影响能源供给效率,令能源生产和传输受到负面影响。例如,火电厂会由于环境温度升高而导致热转换效率降低,会因强风损坏电线而影响电力传输以及电网稳定性。
趋势5、构建新能源供应链体系成为新的国际赛道
新能源技术已经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竞争的制高点,谁能率先形成完整的以新能源技术为核心的供应链体系,谁就能在国际上具备供应链竞争优势,在重塑全球能源供需格局中占据主动和先机。
如今,越来越多的国家投身于这场能源转型的“锦标赛”。各国密集出台相关政策,引导新能源产业回流。2022年2月,美国能源部发布《美国实现清洁能源转型的供应链保障战略》,评估了11项能源关键技术供应链并提出多项行动措施,推进绿色能源供应链体系本土化进程。2023年3月,欧委会提出净零工业法和关键原材料法,计划到2030年,至少40%的战略原材料加工来自欧盟,本土净零技术生产能力至少满足40%的年度需求。
在向清洁能源转型的过程中,关键金属矿产供给为能源安全带来新的挑战。据国际能源署2021年发布的《关键矿产在清洁能源转型中的作用》报告,为实现本世纪中叶全球净零排放目标,预计2040年全球新能源矿产,如锂、钴、镍等需求将比2020年增加6倍,特别是用于电动汽车和储能电池的矿物需求将至少增长30倍。而这些关键金属矿产储量高度集中,多种新能源矿产资源储量和产量前三位国家的全球占比超过60%,未来新能源矿产资源高度集中的资源大国或将成为新的地缘政治热点,供应链风险日益增加。
综上所述,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并非一蹴而就,要充分认识到能源转型的长期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在“双碳”战略目标导向下,我国应立足“先立后破”,充分考虑到传统能源退出时序、新能源发展布局、低碳前沿技术创新与新能源规模化推广等多种可变因素的组合,防范转型过程中的系统性风险,持续优化调整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优先推进电力系统的改革、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保证能源可持续供应及相关材料安全供应,加强能源转型国际合作,实现降碳、安全与可持续增长的协同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