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强省会行动方案?(长沙强省会行动方案?)
1. 长沙强省会行动方案?
创建国家中心城市、打造“三个高地”引领区、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幸福城市、引领长株潭都市圈和全省各市州协同发展为重点,努力把长沙建设成为更具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城市。到2026年,高质量发展主要指标居全国前列。
(一)综合竞争力大幅提升。全面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国际文化创意中心、国家综合交通枢纽中心,持续增强全省辐射力、区域引领力、全国竞争力、全球影响力。地区生产总值达2万亿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万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GDP比重达10%,经济首位度超过30%,常住人口突破1200万人,建成区面积达1000平方公里。
(二)产业支撑力大幅提升。产业规模位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加快构建“1+2+N”产业体系,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国内外影响力的产业集群,涌现一批具有行业主导权的龙头企业。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2%以上,智能制造在全国持续保持领先地位,国家级产业集群达到2个以上,制造业千亿产业集群达到8个。
(三)科技创新力大幅提升。科技创新质量显著提升,开放协同创新生态全国领先,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R&D)投入年均增长12%以上、占GDP比重超过3.5%,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900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5%。
(四)城市开放度大幅提升。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内外联动的全方位开放战略格局基本形成,建成联通全球、辐射全国的海陆空综合立体对外通道,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走在全国前列,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长沙片区在全国省会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中达到先进水平。高标准市场体系基本建成,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80%,市场主体数量突破220万户,其中企业突破90万户,进出口总额突破5000亿元。
(五)居民幸福感大幅提升。绿色低碳发展走在全国主要城市前列,空气质量优良率优于省级考核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稳定达到或优于国家、省级考核目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高质量教育体系、高水平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优质化卫生健康服务体系、系统化就业创业促进体系更加完善。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
(六)辐射引领力大幅提升。示范引领长株潭都市圈、环长株潭“3+5”城市群和全省高质量发展,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带动长株潭区域地区生产总值达2.8万亿元。都市圈竞争
实力、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高水平基础设施、现代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领域同城化取得重大进展,融城融合发展格局全面形成,都市圈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的比重超过40%。
2. 长沙强省会行动方案?
创建国家中心城市、打造“三个高地”引领区、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幸福城市、引领长株潭都市圈和全省各市州协同发展为重点,努力把长沙建设成为更具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城市。到2026年,高质量发展主要指标居全国前列。
(一)综合竞争力大幅提升。全面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国际文化创意中心、国家综合交通枢纽中心,持续增强全省辐射力、区域引领力、全国竞争力、全球影响力。地区生产总值达2万亿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万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GDP比重达10%,经济首位度超过30%,常住人口突破1200万人,建成区面积达1000平方公里。
(二)产业支撑力大幅提升。产业规模位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加快构建“1+2+N”产业体系,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国内外影响力的产业集群,涌现一批具有行业主导权的龙头企业。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2%以上,智能制造在全国持续保持领先地位,国家级产业集群达到2个以上,制造业千亿产业集群达到8个。
(三)科技创新力大幅提升。科技创新质量显著提升,开放协同创新生态全国领先,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R&D)投入年均增长12%以上、占GDP比重超过3.5%,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900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5%。
(四)城市开放度大幅提升。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内外联动的全方位开放战略格局基本形成,建成联通全球、辐射全国的海陆空综合立体对外通道,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走在全国前列,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长沙片区在全国省会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中达到先进水平。高标准市场体系基本建成,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80%,市场主体数量突破220万户,其中企业突破90万户,进出口总额突破5000亿元。
(五)居民幸福感大幅提升。绿色低碳发展走在全国主要城市前列,空气质量优良率优于省级考核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稳定达到或优于国家、省级考核目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高质量教育体系、高水平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优质化卫生健康服务体系、系统化就业创业促进体系更加完善。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
(六)辐射引领力大幅提升。示范引领长株潭都市圈、环长株潭“3+5”城市群和全省高质量发展,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带动长株潭区域地区生产总值达2.8万亿元。都市圈竞争
实力、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高水平基础设施、现代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领域同城化取得重大进展,融城融合发展格局全面形成,都市圈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的比重超过40%。
3. 长沙强省会行动方案?
创建国家中心城市、打造“三个高地”引领区、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幸福城市、引领长株潭都市圈和全省各市州协同发展为重点,努力把长沙建设成为更具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城市。到2026年,高质量发展主要指标居全国前列。
(一)综合竞争力大幅提升。全面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国际文化创意中心、国家综合交通枢纽中心,持续增强全省辐射力、区域引领力、全国竞争力、全球影响力。地区生产总值达2万亿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万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GDP比重达10%,经济首位度超过30%,常住人口突破1200万人,建成区面积达1000平方公里。
(二)产业支撑力大幅提升。产业规模位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加快构建“1+2+N”产业体系,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国内外影响力的产业集群,涌现一批具有行业主导权的龙头企业。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2%以上,智能制造在全国持续保持领先地位,国家级产业集群达到2个以上,制造业千亿产业集群达到8个。
(三)科技创新力大幅提升。科技创新质量显著提升,开放协同创新生态全国领先,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R&D)投入年均增长12%以上、占GDP比重超过3.5%,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900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5%。
(四)城市开放度大幅提升。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内外联动的全方位开放战略格局基本形成,建成联通全球、辐射全国的海陆空综合立体对外通道,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走在全国前列,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长沙片区在全国省会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中达到先进水平。高标准市场体系基本建成,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80%,市场主体数量突破220万户,其中企业突破90万户,进出口总额突破5000亿元。
(五)居民幸福感大幅提升。绿色低碳发展走在全国主要城市前列,空气质量优良率优于省级考核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稳定达到或优于国家、省级考核目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高质量教育体系、高水平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优质化卫生健康服务体系、系统化就业创业促进体系更加完善。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
(六)辐射引领力大幅提升。示范引领长株潭都市圈、环长株潭“3+5”城市群和全省高质量发展,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带动长株潭区域地区生产总值达2.8万亿元。都市圈竞争
实力、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高水平基础设施、现代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领域同城化取得重大进展,融城融合发展格局全面形成,都市圈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的比重超过40%。
4. 请问长沙有什么支柱产业?
长沙已经形成了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文化创意、旅游、食品制造七大支柱产业
2、长沙七大支柱产业之工程机械
(1)产业规划布局:长沙县主要发展地区
长沙工程机械的发展主要依托三一集团、铁建重工、山河智能等龙头企业和长沙工程机械技术创新中心,开展工程机械发动机、变速箱、驱动桥、液压阀等核心零部件的技术攻关,加大工程机械核心技术研发机构和关键零部件企业引进力度,推动产业集群在空间上高度聚集、上下游紧密协同、供应链集约高效。
(2)产业发展现状:多个产品市场占有率世界第一
具体来看,长沙的长沙工程机械集群共拥有12大类、100多个小类、近500个型号规格的主机产品,涵盖全国工程机械品种的70%。其中,三一集团混凝土机械、中联重科起重机械、铁建重工大直径全断面硬岩隧道掘进机、山河智能静力压桩机市场占有率均居世界第一;集群混凝土泵车、挖掘机产销全国第一。2020年长沙工程机械产业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逆势上扬,总产值突破2500亿元,同比增长近30%,规模连续10年居全国第一。
5. 请问长沙有什么支柱产业?
长沙已经形成了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文化创意、旅游、食品制造七大支柱产业
2、长沙七大支柱产业之工程机械
(1)产业规划布局:长沙县主要发展地区
长沙工程机械的发展主要依托三一集团、铁建重工、山河智能等龙头企业和长沙工程机械技术创新中心,开展工程机械发动机、变速箱、驱动桥、液压阀等核心零部件的技术攻关,加大工程机械核心技术研发机构和关键零部件企业引进力度,推动产业集群在空间上高度聚集、上下游紧密协同、供应链集约高效。
(2)产业发展现状:多个产品市场占有率世界第一
具体来看,长沙的长沙工程机械集群共拥有12大类、100多个小类、近500个型号规格的主机产品,涵盖全国工程机械品种的70%。其中,三一集团混凝土机械、中联重科起重机械、铁建重工大直径全断面硬岩隧道掘进机、山河智能静力压桩机市场占有率均居世界第一;集群混凝土泵车、挖掘机产销全国第一。2020年长沙工程机械产业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逆势上扬,总产值突破2500亿元,同比增长近30%,规模连续10年居全国第一。
6. 请问长沙有什么支柱产业?
长沙已经形成了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文化创意、旅游、食品制造七大支柱产业
2、长沙七大支柱产业之工程机械
(1)产业规划布局:长沙县主要发展地区
长沙工程机械的发展主要依托三一集团、铁建重工、山河智能等龙头企业和长沙工程机械技术创新中心,开展工程机械发动机、变速箱、驱动桥、液压阀等核心零部件的技术攻关,加大工程机械核心技术研发机构和关键零部件企业引进力度,推动产业集群在空间上高度聚集、上下游紧密协同、供应链集约高效。
(2)产业发展现状:多个产品市场占有率世界第一
具体来看,长沙的长沙工程机械集群共拥有12大类、100多个小类、近500个型号规格的主机产品,涵盖全国工程机械品种的70%。其中,三一集团混凝土机械、中联重科起重机械、铁建重工大直径全断面硬岩隧道掘进机、山河智能静力压桩机市场占有率均居世界第一;集群混凝土泵车、挖掘机产销全国第一。2020年长沙工程机械产业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逆势上扬,总产值突破2500亿元,同比增长近30%,规模连续10年居全国第一。
7. 湖南十大特色产业集群?
1.株洲市芦淞区航空小镇
位于湖南省航空动力产业重点布局区。作为全国目前唯一的中小航空发动机研制基地,初步形成了集发动机研制、整机制造、通航运营、配套衍生于一体的产业体系。2020年,35家涉航骨干企业产值超77亿元,中小航空发动机、轻型运动飞机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达90%、70%,形成了以中小航空发动机研发制造为主的特色产业集群。
株洲芦淞通用机场。
2.永州市蓝山县皮具箱包小镇
抢抓广东等地正在进行新一轮的“腾笼换鸟”,大批皮具、玩具企业纷纷内迁的机遇,努力将小镇打造成“中国皮具创新之都”。承接广东皮具产业转移的重点区域。去年以来,小镇共成功引进企业百余家。其中,皮具箱包和玩具企业签约80余家,从业人数近9000人,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皮具加工产业链。如今,落户小镇的企业已基本形成“集群式”落地、“抱团式”入驻、“链条式”的发展态势。
蓝山湘江源皮革皮具产业园。
3.长沙市长沙县机械制造小镇
素有“汽配之乡”美誉,主要为三一、中联、东风等企业进行配套。2020年,拥有各类机械制造企业50余家,规上企业17家,形成了以同心实业、梅花汽车等为引领的机械制造产业集群。未来的小镇,汽车制造、工程机械将向智能制造、高精尖发展;传统水泥建材、机械制造将向绿色建材发展;为中联重科、山河智能、三一重工等大型工程机械企业提供配套和拼装服务的产业链会逐渐完善,实现产业从“有没有”向“优不优”跨越。
长沙县江背镇机械制造产业—印山集镇—天玺湖。
4.郴州市汝城县沙洲文旅小镇
国家4A级旅游景区,“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 汝城县沙洲村因1934年“半条被子”的故事被誉为“红军房东村”,是当年红军长征第一方面军卫生部旧址所在地,红军书发现地。“半条被子”的故事,引发了沙洲红色景区的开发,并最终围绕其打造成了一个以“红色、绿色、古色”三色经典的乡村振兴示范村景区。2020年,小镇接待游客10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2亿元。
国家4A级旅游景区,“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
5.益阳市安化县东坪文旅小镇
被誉为“黑茶之都、最美小城”。2020年,接待游客200万人次,“茶香花海”广受青睐。东坪小镇发展茶旅文康新业态,从黑茶扶贫,到黑茶文化,再到茶旅一体,实现了“茶旅融合、产城融合、一二三产业融合”。
益阳市安化县东坪小镇。
6.衡阳市南岳区南岳文旅小镇
拥有国家5A景区南岳衡山,依托五岳封禅、南岳庙会等特色文化,打造康养“寿文化”、特色演艺等文旅融合新业态。打造“五岳独秀”的旅游品牌,在体制机制、旅游安全、旅游惠民富民和全域共建共享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谱写了“主客共享”的全域旅游发展南岳样本。2020年,接待游客384万人次,文化旅游综合收入33.3亿元。
南岳大庙棂星门。
7.湘西州保靖县黄金茶小镇
“保靖黄金茶”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小镇所在吕洞山镇、马颈坳镇为“中国名茶之乡”,从业人员1.1万人。小镇通过打造吕洞山茶旅特色小镇,大力发展黄金茶业,促进黄金茶品种培育、品牌打造,助推茶旅融合、产业发展,带动2万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近5万余非贫困人口受益。
保靖县黄金茶茶田。
8.长沙市长沙县种业小镇
种业事关粮食安全。小镇是全省主要水稻、蔬菜制种基地,拥有国家杂交水稻综合实验基地1个、省级龙头企业3家、示范社2家。2020年,小镇高标准制种和实验基地面积3500亩,种子生产能力达400吨,全产业链综合产值全产业链产值9.5亿元,从业人员1.6万人。
长沙县种业小镇农田。
9.益阳市桃江县竹业小镇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桃江竹笋”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拥有标准化基地1.6万亩,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驰名商标8个。2020年,全产业链产值7.5亿元。
益阳市桃江县春龙竹艺。
10.岳阳市湘阴县樟树港辣椒小镇
“樟树港辣椒”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拥有省级龙头企业1家、示范社3家、示范园2个。2020年,全产业链产值4.7亿元。小镇依托樟树港地理环境优势与“樟树港辣椒”国家地理标志的影响力,以樟树港为核心区,以“农旅互融”为产业发展方向,以“城乡一体化”为战略目标,打造辣椒产业特色小镇。
岳阳市湘阴县辣椒田。
8. 湖南十大特色产业集群?
1.株洲市芦淞区航空小镇
位于湖南省航空动力产业重点布局区。作为全国目前唯一的中小航空发动机研制基地,初步形成了集发动机研制、整机制造、通航运营、配套衍生于一体的产业体系。2020年,35家涉航骨干企业产值超77亿元,中小航空发动机、轻型运动飞机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达90%、70%,形成了以中小航空发动机研发制造为主的特色产业集群。
株洲芦淞通用机场。
2.永州市蓝山县皮具箱包小镇
抢抓广东等地正在进行新一轮的“腾笼换鸟”,大批皮具、玩具企业纷纷内迁的机遇,努力将小镇打造成“中国皮具创新之都”。承接广东皮具产业转移的重点区域。去年以来,小镇共成功引进企业百余家。其中,皮具箱包和玩具企业签约80余家,从业人数近9000人,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皮具加工产业链。如今,落户小镇的企业已基本形成“集群式”落地、“抱团式”入驻、“链条式”的发展态势。
蓝山湘江源皮革皮具产业园。
3.长沙市长沙县机械制造小镇
素有“汽配之乡”美誉,主要为三一、中联、东风等企业进行配套。2020年,拥有各类机械制造企业50余家,规上企业17家,形成了以同心实业、梅花汽车等为引领的机械制造产业集群。未来的小镇,汽车制造、工程机械将向智能制造、高精尖发展;传统水泥建材、机械制造将向绿色建材发展;为中联重科、山河智能、三一重工等大型工程机械企业提供配套和拼装服务的产业链会逐渐完善,实现产业从“有没有”向“优不优”跨越。
长沙县江背镇机械制造产业—印山集镇—天玺湖。
4.郴州市汝城县沙洲文旅小镇
国家4A级旅游景区,“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 汝城县沙洲村因1934年“半条被子”的故事被誉为“红军房东村”,是当年红军长征第一方面军卫生部旧址所在地,红军书发现地。“半条被子”的故事,引发了沙洲红色景区的开发,并最终围绕其打造成了一个以“红色、绿色、古色”三色经典的乡村振兴示范村景区。2020年,小镇接待游客10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2亿元。
国家4A级旅游景区,“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
5.益阳市安化县东坪文旅小镇
被誉为“黑茶之都、最美小城”。2020年,接待游客200万人次,“茶香花海”广受青睐。东坪小镇发展茶旅文康新业态,从黑茶扶贫,到黑茶文化,再到茶旅一体,实现了“茶旅融合、产城融合、一二三产业融合”。
益阳市安化县东坪小镇。
6.衡阳市南岳区南岳文旅小镇
拥有国家5A景区南岳衡山,依托五岳封禅、南岳庙会等特色文化,打造康养“寿文化”、特色演艺等文旅融合新业态。打造“五岳独秀”的旅游品牌,在体制机制、旅游安全、旅游惠民富民和全域共建共享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谱写了“主客共享”的全域旅游发展南岳样本。2020年,接待游客384万人次,文化旅游综合收入33.3亿元。
南岳大庙棂星门。
7.湘西州保靖县黄金茶小镇
“保靖黄金茶”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小镇所在吕洞山镇、马颈坳镇为“中国名茶之乡”,从业人员1.1万人。小镇通过打造吕洞山茶旅特色小镇,大力发展黄金茶业,促进黄金茶品种培育、品牌打造,助推茶旅融合、产业发展,带动2万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近5万余非贫困人口受益。
保靖县黄金茶茶田。
8.长沙市长沙县种业小镇
种业事关粮食安全。小镇是全省主要水稻、蔬菜制种基地,拥有国家杂交水稻综合实验基地1个、省级龙头企业3家、示范社2家。2020年,小镇高标准制种和实验基地面积3500亩,种子生产能力达400吨,全产业链综合产值全产业链产值9.5亿元,从业人员1.6万人。
长沙县种业小镇农田。
9.益阳市桃江县竹业小镇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桃江竹笋”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拥有标准化基地1.6万亩,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驰名商标8个。2020年,全产业链产值7.5亿元。
益阳市桃江县春龙竹艺。
10.岳阳市湘阴县樟树港辣椒小镇
“樟树港辣椒”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拥有省级龙头企业1家、示范社3家、示范园2个。2020年,全产业链产值4.7亿元。小镇依托樟树港地理环境优势与“樟树港辣椒”国家地理标志的影响力,以樟树港为核心区,以“农旅互融”为产业发展方向,以“城乡一体化”为战略目标,打造辣椒产业特色小镇。
岳阳市湘阴县辣椒田。
9. 湖南十大特色产业集群?
1.株洲市芦淞区航空小镇
位于湖南省航空动力产业重点布局区。作为全国目前唯一的中小航空发动机研制基地,初步形成了集发动机研制、整机制造、通航运营、配套衍生于一体的产业体系。2020年,35家涉航骨干企业产值超77亿元,中小航空发动机、轻型运动飞机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达90%、70%,形成了以中小航空发动机研发制造为主的特色产业集群。
株洲芦淞通用机场。
2.永州市蓝山县皮具箱包小镇
抢抓广东等地正在进行新一轮的“腾笼换鸟”,大批皮具、玩具企业纷纷内迁的机遇,努力将小镇打造成“中国皮具创新之都”。承接广东皮具产业转移的重点区域。去年以来,小镇共成功引进企业百余家。其中,皮具箱包和玩具企业签约80余家,从业人数近9000人,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皮具加工产业链。如今,落户小镇的企业已基本形成“集群式”落地、“抱团式”入驻、“链条式”的发展态势。
蓝山湘江源皮革皮具产业园。
3.长沙市长沙县机械制造小镇
素有“汽配之乡”美誉,主要为三一、中联、东风等企业进行配套。2020年,拥有各类机械制造企业50余家,规上企业17家,形成了以同心实业、梅花汽车等为引领的机械制造产业集群。未来的小镇,汽车制造、工程机械将向智能制造、高精尖发展;传统水泥建材、机械制造将向绿色建材发展;为中联重科、山河智能、三一重工等大型工程机械企业提供配套和拼装服务的产业链会逐渐完善,实现产业从“有没有”向“优不优”跨越。
长沙县江背镇机械制造产业—印山集镇—天玺湖。
4.郴州市汝城县沙洲文旅小镇
国家4A级旅游景区,“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 汝城县沙洲村因1934年“半条被子”的故事被誉为“红军房东村”,是当年红军长征第一方面军卫生部旧址所在地,红军书发现地。“半条被子”的故事,引发了沙洲红色景区的开发,并最终围绕其打造成了一个以“红色、绿色、古色”三色经典的乡村振兴示范村景区。2020年,小镇接待游客10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2亿元。
国家4A级旅游景区,“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
5.益阳市安化县东坪文旅小镇
被誉为“黑茶之都、最美小城”。2020年,接待游客200万人次,“茶香花海”广受青睐。东坪小镇发展茶旅文康新业态,从黑茶扶贫,到黑茶文化,再到茶旅一体,实现了“茶旅融合、产城融合、一二三产业融合”。
益阳市安化县东坪小镇。
6.衡阳市南岳区南岳文旅小镇
拥有国家5A景区南岳衡山,依托五岳封禅、南岳庙会等特色文化,打造康养“寿文化”、特色演艺等文旅融合新业态。打造“五岳独秀”的旅游品牌,在体制机制、旅游安全、旅游惠民富民和全域共建共享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谱写了“主客共享”的全域旅游发展南岳样本。2020年,接待游客384万人次,文化旅游综合收入33.3亿元。
南岳大庙棂星门。
7.湘西州保靖县黄金茶小镇
“保靖黄金茶”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小镇所在吕洞山镇、马颈坳镇为“中国名茶之乡”,从业人员1.1万人。小镇通过打造吕洞山茶旅特色小镇,大力发展黄金茶业,促进黄金茶品种培育、品牌打造,助推茶旅融合、产业发展,带动2万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近5万余非贫困人口受益。
保靖县黄金茶茶田。
8.长沙市长沙县种业小镇
种业事关粮食安全。小镇是全省主要水稻、蔬菜制种基地,拥有国家杂交水稻综合实验基地1个、省级龙头企业3家、示范社2家。2020年,小镇高标准制种和实验基地面积3500亩,种子生产能力达400吨,全产业链综合产值全产业链产值9.5亿元,从业人员1.6万人。
长沙县种业小镇农田。
9.益阳市桃江县竹业小镇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桃江竹笋”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拥有标准化基地1.6万亩,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驰名商标8个。2020年,全产业链产值7.5亿元。
益阳市桃江县春龙竹艺。
10.岳阳市湘阴县樟树港辣椒小镇
“樟树港辣椒”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拥有省级龙头企业1家、示范社3家、示范园2个。2020年,全产业链产值4.7亿元。小镇依托樟树港地理环境优势与“樟树港辣椒”国家地理标志的影响力,以樟树港为核心区,以“农旅互融”为产业发展方向,以“城乡一体化”为战略目标,打造辣椒产业特色小镇。
岳阳市湘阴县辣椒田。
10. 湖南十大特色产业集群?
1.株洲市芦淞区航空小镇
位于湖南省航空动力产业重点布局区。作为全国目前唯一的中小航空发动机研制基地,初步形成了集发动机研制、整机制造、通航运营、配套衍生于一体的产业体系。2020年,35家涉航骨干企业产值超77亿元,中小航空发动机、轻型运动飞机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达90%、70%,形成了以中小航空发动机研发制造为主的特色产业集群。
株洲芦淞通用机场。
2.永州市蓝山县皮具箱包小镇
抢抓广东等地正在进行新一轮的“腾笼换鸟”,大批皮具、玩具企业纷纷内迁的机遇,努力将小镇打造成“中国皮具创新之都”。承接广东皮具产业转移的重点区域。去年以来,小镇共成功引进企业百余家。其中,皮具箱包和玩具企业签约80余家,从业人数近9000人,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皮具加工产业链。如今,落户小镇的企业已基本形成“集群式”落地、“抱团式”入驻、“链条式”的发展态势。
蓝山湘江源皮革皮具产业园。
3.长沙市长沙县机械制造小镇
素有“汽配之乡”美誉,主要为三一、中联、东风等企业进行配套。2020年,拥有各类机械制造企业50余家,规上企业17家,形成了以同心实业、梅花汽车等为引领的机械制造产业集群。未来的小镇,汽车制造、工程机械将向智能制造、高精尖发展;传统水泥建材、机械制造将向绿色建材发展;为中联重科、山河智能、三一重工等大型工程机械企业提供配套和拼装服务的产业链会逐渐完善,实现产业从“有没有”向“优不优”跨越。
长沙县江背镇机械制造产业—印山集镇—天玺湖。
4.郴州市汝城县沙洲文旅小镇
国家4A级旅游景区,“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 汝城县沙洲村因1934年“半条被子”的故事被誉为“红军房东村”,是当年红军长征第一方面军卫生部旧址所在地,红军书发现地。“半条被子”的故事,引发了沙洲红色景区的开发,并最终围绕其打造成了一个以“红色、绿色、古色”三色经典的乡村振兴示范村景区。2020年,小镇接待游客10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2亿元。
国家4A级旅游景区,“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
5.益阳市安化县东坪文旅小镇
被誉为“黑茶之都、最美小城”。2020年,接待游客200万人次,“茶香花海”广受青睐。东坪小镇发展茶旅文康新业态,从黑茶扶贫,到黑茶文化,再到茶旅一体,实现了“茶旅融合、产城融合、一二三产业融合”。
益阳市安化县东坪小镇。
6.衡阳市南岳区南岳文旅小镇
拥有国家5A景区南岳衡山,依托五岳封禅、南岳庙会等特色文化,打造康养“寿文化”、特色演艺等文旅融合新业态。打造“五岳独秀”的旅游品牌,在体制机制、旅游安全、旅游惠民富民和全域共建共享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谱写了“主客共享”的全域旅游发展南岳样本。2020年,接待游客384万人次,文化旅游综合收入33.3亿元。
南岳大庙棂星门。
7.湘西州保靖县黄金茶小镇
“保靖黄金茶”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小镇所在吕洞山镇、马颈坳镇为“中国名茶之乡”,从业人员1.1万人。小镇通过打造吕洞山茶旅特色小镇,大力发展黄金茶业,促进黄金茶品种培育、品牌打造,助推茶旅融合、产业发展,带动2万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近5万余非贫困人口受益。
保靖县黄金茶茶田。
8.长沙市长沙县种业小镇
种业事关粮食安全。小镇是全省主要水稻、蔬菜制种基地,拥有国家杂交水稻综合实验基地1个、省级龙头企业3家、示范社2家。2020年,小镇高标准制种和实验基地面积3500亩,种子生产能力达400吨,全产业链综合产值全产业链产值9.5亿元,从业人员1.6万人。
长沙县种业小镇农田。
9.益阳市桃江县竹业小镇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桃江竹笋”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拥有标准化基地1.6万亩,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驰名商标8个。2020年,全产业链产值7.5亿元。
益阳市桃江县春龙竹艺。
10.岳阳市湘阴县樟树港辣椒小镇
“樟树港辣椒”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拥有省级龙头企业1家、示范社3家、示范园2个。2020年,全产业链产值4.7亿元。小镇依托樟树港地理环境优势与“樟树港辣椒”国家地理标志的影响力,以樟树港为核心区,以“农旅互融”为产业发展方向,以“城乡一体化”为战略目标,打造辣椒产业特色小镇。
岳阳市湘阴县辣椒田。
11. 长沙四大产业?
长沙四大支柱产业,工程机械、汽车和汽车零部件、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
长沙产业的低碳转型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选择.三次产业结构理性回归的现状、良好的区位优势和生态环境、强劲的技术创新资源是长沙产业结构低碳转型的基础和优势."高碳路径"现象的存在、产业发展可持续能力。
12. 长沙四大产业?
长沙四大支柱产业,工程机械、汽车和汽车零部件、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
长沙产业的低碳转型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选择.三次产业结构理性回归的现状、良好的区位优势和生态环境、强劲的技术创新资源是长沙产业结构低碳转型的基础和优势."高碳路径"现象的存在、产业发展可持续能力。
13. 长沙四大产业?
长沙四大支柱产业,工程机械、汽车和汽车零部件、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
长沙产业的低碳转型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选择.三次产业结构理性回归的现状、良好的区位优势和生态环境、强劲的技术创新资源是长沙产业结构低碳转型的基础和优势."高碳路径"现象的存在、产业发展可持续能力。
14. 请问长沙有什么支柱产业?
长沙已经形成了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文化创意、旅游、食品制造七大支柱产业
2、长沙七大支柱产业之工程机械
(1)产业规划布局:长沙县主要发展地区
长沙工程机械的发展主要依托三一集团、铁建重工、山河智能等龙头企业和长沙工程机械技术创新中心,开展工程机械发动机、变速箱、驱动桥、液压阀等核心零部件的技术攻关,加大工程机械核心技术研发机构和关键零部件企业引进力度,推动产业集群在空间上高度聚集、上下游紧密协同、供应链集约高效。
(2)产业发展现状:多个产品市场占有率世界第一
具体来看,长沙的长沙工程机械集群共拥有12大类、100多个小类、近500个型号规格的主机产品,涵盖全国工程机械品种的70%。其中,三一集团混凝土机械、中联重科起重机械、铁建重工大直径全断面硬岩隧道掘进机、山河智能静力压桩机市场占有率均居世界第一;集群混凝土泵车、挖掘机产销全国第一。2020年长沙工程机械产业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逆势上扬,总产值突破2500亿元,同比增长近30%,规模连续10年居全国第一。
15. 长沙四大产业?
长沙四大支柱产业,工程机械、汽车和汽车零部件、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
长沙产业的低碳转型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选择.三次产业结构理性回归的现状、良好的区位优势和生态环境、强劲的技术创新资源是长沙产业结构低碳转型的基础和优势."高碳路径"现象的存在、产业发展可持续能力。
16. 长沙强省会行动方案?
创建国家中心城市、打造“三个高地”引领区、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幸福城市、引领长株潭都市圈和全省各市州协同发展为重点,努力把长沙建设成为更具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城市。到2026年,高质量发展主要指标居全国前列。
(一)综合竞争力大幅提升。全面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国际文化创意中心、国家综合交通枢纽中心,持续增强全省辐射力、区域引领力、全国竞争力、全球影响力。地区生产总值达2万亿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万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GDP比重达10%,经济首位度超过30%,常住人口突破1200万人,建成区面积达1000平方公里。
(二)产业支撑力大幅提升。产业规模位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加快构建“1+2+N”产业体系,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国内外影响力的产业集群,涌现一批具有行业主导权的龙头企业。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2%以上,智能制造在全国持续保持领先地位,国家级产业集群达到2个以上,制造业千亿产业集群达到8个。
(三)科技创新力大幅提升。科技创新质量显著提升,开放协同创新生态全国领先,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R&D)投入年均增长12%以上、占GDP比重超过3.5%,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900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5%。
(四)城市开放度大幅提升。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内外联动的全方位开放战略格局基本形成,建成联通全球、辐射全国的海陆空综合立体对外通道,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走在全国前列,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长沙片区在全国省会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中达到先进水平。高标准市场体系基本建成,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80%,市场主体数量突破220万户,其中企业突破90万户,进出口总额突破5000亿元。
(五)居民幸福感大幅提升。绿色低碳发展走在全国主要城市前列,空气质量优良率优于省级考核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稳定达到或优于国家、省级考核目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高质量教育体系、高水平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优质化卫生健康服务体系、系统化就业创业促进体系更加完善。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
(六)辐射引领力大幅提升。示范引领长株潭都市圈、环长株潭“3+5”城市群和全省高质量发展,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带动长株潭区域地区生产总值达2.8万亿元。都市圈竞争
实力、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高水平基础设施、现代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领域同城化取得重大进展,融城融合发展格局全面形成,都市圈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的比重超过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