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城鲁南医药产业园(郯城特产排行榜前十名?)
1. 郯城特产排行榜前十名?
1.郯城杞柳
郯城杞柳杞柳,俗称白柳条,又称条子。郯城白柳条具有白润光亮,白中含亮,亮而映白,有柔、韧、坚的特点。郯城县是著名的白柳之乡,从事白柳的种植和编制工艺品生产。
2.郯城银杏
郯城县栽培银杏历史悠久,地理条件适宜,所产银杏果具有粒大、籽匀、糯性强、甜味浓、营养和药用价值高等特点,所产银杏叶有效成分含量高,质量好,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盛名。
3.新村银杏
新村银杏新村银杏产业开发区是全国最大的银杏果、叶、苗生产基地和银杏苗木、银杏系列产品集散地。银杏树产量居全国第一,素称“银杏之乡”。
4.郯城大蒜
郯城大蒜可与苍山大蒜媲美,为山东大蒜重点产区之一,全县种植面积5万亩, 年产大蒜6000多万斤,郯城大蒜蒜头大、瓣匀、无碎瓣,具有脆、粘、香、辣味浓等特点,是日常生活中必需品,同时亦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其功能,解热化湿,杀菌解毒,对感冒、 腹泻、痢疾等常见病有一定疗效, 还能降低人体胃内亚硝酸盐。
5.郯城生姜
生姜:郯城生姜品质优良,块头大,皮色光亮,鲜艳,汁多、味美,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亦可药用。生姜在郯城种植历史较长,全县种植面积8000亩左右, 年产300万斤, 主要分布在郯城、马头、重坊、高峰头、杨集等乡镇,产品畅销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及东北各省地。
6.姜湖贡米
在鲁南地区郯城县西南部有一个以盛产水稻和稻田养蟹而闻名遐迩的乡镇——归昌乡。据史料记载归昌乡古时称为兴隆镇,周代周文王姬昌曾带兵在此作过长时间的休整,后为纪念文王(姬昌)访贤归来,更名为归昌,后又因该乡盛产水稻而改称稻田乡。在乡驻地东南2公里处,有一片低凹涝渍地,当地人称之为姜湖。
7.琅琊草帽
琅琊草帽郯城琅琊编织品,是我省名牌出口工艺品。它造型美观,工艺精巧,款式新颖,色泽光洁如银,又具有轻便凉爽、经济实用的特点,一向畅销国际市场,是郯城的重要出口创汇产品。
8.郯城板栗
郯城板栗板栗是郯城名特产品,是全国板栗重点产区之一,已有数百年历史。板栗称之木本粮食,素有铁杆庄稼的美誉,栗子味道甘美、香甜,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自古以来,被人们视为上等食品。据《本草纲木》记载:栗子味甘性温,有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血、止血之效,药用价值很高。
9.郯城马头烤牌
郯城马头烤牌吊炉烤排是郯城县马头镇的地方小吃。所谓吊炉,是一种上下两节同时能够烧火,而上节连一随意移动杠杆的炉子,这种炉子烤制面食可随时调整角度,致使受热均匀,两面酥透。烤制前,要经多道工序方能上炉。先是和面,要用很讲究的三合面,即老面、烫面、嫩面各占三分之一;再是揉面,要下力气反复揉,一直揉到面皮。
10.临沂风味小吃—糁
名闻遐迩的临沂小吃---糁(sa),向以香辣可口、肥而不腻、营养丰富的特点而为临沂人民所喜食,也为省内外品尝过这一美味的顾客所称誉。糁,是用禽畜肉类、麦米、葱、姜、盐、面粉、酱油、胡椒粉、味精、五香粉、香油、醋等多种精料调制而成的一种肉羹。喝糁,讲究“热、辣、香、肥”四美。其中“热”是关键。
2. 郯城方言属于鲁南还是苏北方言?
属于鲁南方言。
郯城方言属于北方方言,受到特殊的地理位置影响,全县大体上有北、中、南三种口音。这三种口音,韵母系统基本相同,声母和声调有一些差别。北部的方言音调类与中部、南部相同,但调值不同。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的调值,北部大部分人分别念314调、53调、55调、212调。中部、南部的人们则分别念213调、55调、24调、41调。另外,除了语音上的差异,郯城北、中、南三个地区,在词汇上也有细微差别,但在语法方面,全县基本一致。我主要为大家介绍的是郯城街道(旧时亦称郯城镇)的方言。该地古时为郯国故城旧址,现为郯城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因此,该地方言在全县范围内使用最广,可以代表郯城方言。
3. 临沂郯城县共有哪些乡镇?
2016年底,郯城县辖1个街道办事处(郯城街道办事处)、9个镇(马头镇、李庄镇、重坊镇、杨集镇、庙山镇、港上镇、胜利镇、高峰头镇、红花镇)、3个乡(花园乡、归昌乡、泉源乡)、2个开发区(郯城经济开发区、新村银杏产业开发区)、1个马陵山景区。
拓展资料
郯城县位于山东省东南部、临沂市南部,地处鲁苏交界,为山东南大门、齐鲁之通衢,是齐鲁大地与江淮地区交往的重要交通要道,为鲁南“咽喉”之地,是“中国银杏之乡”和“中国杞柳之乡”。
郯城县境东西最大横距41.9公里,南北最大纵距62.3公里,地跨北纬34°22′—34°56′,东经118°05′—118°31′。南部临近陇海铁路,为江苏省邳州、新沂、东海三市县所环绕,北半部与临沂市临沭、河东、罗庄、苍山四县区接壤。总面积1189平方公里,约占山东省面积的0.77%。
境内河流属淮河流域沂河、沭河、中运河水系,流向多为自北向南,均为季节性河流,全县主要河道45条,全长620.7公里。
沂河、沭河纵贯县境,为过境主要河道。其次还有分沂入沭水道、五里河、新涑河、武河、武河行洪道等;苏鲁边界出境河道有老墨河、白马河、沙沟河、浪清河、郯新河、柳沟河、黄墩河、黄泥沟等。
新中国成立后,经多次大规模治理,在疏浚旧河道的同时开挖新河,全县河道形成了较为合理的河网布局,基本具备承接客水、排泄内涝的功能。
参考资料:行政区划-郯城县政府
4. 山东郯城有多大?
郯城县位于山东省东南部、临沂市南部,地处鲁苏交界,为山东南大门、齐鲁之通衢,是齐鲁大地与江淮地区交往的重要交通要道,为鲁南“咽喉”之地,是“中国银杏之乡”和“中国杞柳之乡”。
郯城县境东西最大横距41.9公里,南北最大纵距62.3公里,地跨北纬34°22′—34°56′,东经118°05′—118°31′。南部临近陇海铁路,为江苏省邳州、新沂、东海三市县所环绕,北半部与临沂市临沭、河东、罗庄、苍山四县区接壤。 [1] 总面积1189平方公里,约占山东省面积的0.77%。 [2]
截至2011年,全县下辖1个街道办事处、12个乡镇、1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人口97万人。
郯城县是国家列为的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规划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中国优秀生态旅游县、中国绿色名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山东省园林城市等称号,素有“鲁南粮仓”之称。2014年,郯城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57.2亿元。 [3] 2017年10月,被住建部命名为国家园林县城。
历史沿革
编辑
山东省 郯城市 古地名:臧
郯城建置,始于郯国。其建成公元前十一世纪。
战国时期,周威烈王八年(公元前418年),郯国为越所灭,其境入越。
周显王十四年(公元前355年),楚灭越后,其地又归楚。直至秦统一六国,郯国之名不复存在。
秦行郡县制。境地先属薛郡后为东海郡且郡治所在地,并在楚汉间有一短暂时期亦称郯郡。属秦末增置十郡之一。其辖境北近临沂,南至长江以北的扬州、秦州,东濒东海,西南到洪泽湖一带,为本县建置盛期之一。
汉承秦制
。郯为县、郡和徐州刺史部治所。
王莽代汉,东海郡地一度成沂平郡。
魏晋南北朝时期,本县建置更趋复杂。先是三国魏黄初年间(220—226年),东海郡称东海国,郯县隶属关系仍旧。但,徐州刺史部治所,自郯移设彭城(今江苏徐州)。晋初,复称东海郡,郯县属之。晋惠帝时,又改称东海国。
隋,改郡为州。开皇初,郯郡废,郯县隶泗州。大业三年(607年),又改州为郡,泗州改称下邳郡,郯县又隶下邳。
唐,武德元年(618年),又行州县。武德四年(621年),郯县属泗州。贞观元年(627年),省入下邳,称郯城乡。“郯城”作为政区名,始见于此。元和间(806—820年),复置县时,遂以乡名为县名,称郯城县。而后又省入临沂县,仍称郯城,隶属河南道沂州。
郯城县自唐后期省入临沂县,历经五代十国、宋、金直至元前期,未再复县,其县原治所称“郯城”。在此长约500年的时期内,境域所属,随临沂县而易。
元末,郯城县复置。 [4]
明代,郯城县隶山东布政司兖州府沂州。下辖政区为4乡45社。
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兖州府之沂州划归直隶州。十二年(1734年),升沂州为府,郯城县隶沂州府。其下辖政区,清前期为4乡32社;中后期为4乡45社。
民国二年(1913年),裁府置道,郯城县隶济宁道,下辖5区48保。民国十四年(1925年),山东省由四道改为十一道,郯城县属琅琊道,辖区依旧。民国十七年(1928年),道废,郯城县直属山东省政府,其辖区改为5区44乡。民国二十七年(1936年),郯城县隶属山东省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区更为7区45乡。翌年,其辖区又为5区45乡。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春),日本侵略军侵占郯城。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11月,八路军一一五师解放郯西之马头镇。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1月,又攻克郯城。与此同时,郯城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隶属鲁南行政专员公署。同年10月底,郯城复为日军侵占。民国三十年(1941年)2月,由于形势变化,县政府撤销。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4月,马陵办事处(县级政权)建立,隶滨海专署。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郯城大捷后,马陵办事处改称郯城县人民政府,隶属关系未变。同年10月,县政府隶属滨海专署二行署。此间民国三十年至民国三十三年(1941—1944年),根据斗争形势需要,在郯城县东部及西部增置了临沭、赵镈(苍山)二县。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4月,郯城县人民政府隶属滨海行署二专署,下辖10区2镇。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2月,郯城县为国民党占领,人民政府政区同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国民党政府政区按民国初年设置,后改为23乡2镇。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1月8日,郯城县全境解放,隶属鲁中南行署第六专署。1950年5月隶属临沂专区公署。1956年1月,郯城县人民政府改称郯城县人民委员会。1968年2月,又改名为郯城县革命委员会。1981年6月,复名为郯城县人民政府,隶属临沂地区行政公署。 [4]
1994年12月至今,隶属山东省临沂市。
5. 郯城方言属于鲁南还是苏北方言?
属于鲁南方言。
郯城方言属于北方方言,受到特殊的地理位置影响,全县大体上有北、中、南三种口音。这三种口音,韵母系统基本相同,声母和声调有一些差别。北部的方言音调类与中部、南部相同,但调值不同。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的调值,北部大部分人分别念314调、53调、55调、212调。中部、南部的人们则分别念213调、55调、24调、41调。另外,除了语音上的差异,郯城北、中、南三个地区,在词汇上也有细微差别,但在语法方面,全县基本一致。我主要为大家介绍的是郯城街道(旧时亦称郯城镇)的方言。该地古时为郯国故城旧址,现为郯城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因此,该地方言在全县范围内使用最广,可以代表郯城方言。
6. 临沂郯城县共有哪些乡镇?
2016年底,郯城县辖1个街道办事处(郯城街道办事处)、9个镇(马头镇、李庄镇、重坊镇、杨集镇、庙山镇、港上镇、胜利镇、高峰头镇、红花镇)、3个乡(花园乡、归昌乡、泉源乡)、2个开发区(郯城经济开发区、新村银杏产业开发区)、1个马陵山景区。
拓展资料
郯城县位于山东省东南部、临沂市南部,地处鲁苏交界,为山东南大门、齐鲁之通衢,是齐鲁大地与江淮地区交往的重要交通要道,为鲁南“咽喉”之地,是“中国银杏之乡”和“中国杞柳之乡”。
郯城县境东西最大横距41.9公里,南北最大纵距62.3公里,地跨北纬34°22′—34°56′,东经118°05′—118°31′。南部临近陇海铁路,为江苏省邳州、新沂、东海三市县所环绕,北半部与临沂市临沭、河东、罗庄、苍山四县区接壤。总面积1189平方公里,约占山东省面积的0.77%。
境内河流属淮河流域沂河、沭河、中运河水系,流向多为自北向南,均为季节性河流,全县主要河道45条,全长620.7公里。
沂河、沭河纵贯县境,为过境主要河道。其次还有分沂入沭水道、五里河、新涑河、武河、武河行洪道等;苏鲁边界出境河道有老墨河、白马河、沙沟河、浪清河、郯新河、柳沟河、黄墩河、黄泥沟等。
新中国成立后,经多次大规模治理,在疏浚旧河道的同时开挖新河,全县河道形成了较为合理的河网布局,基本具备承接客水、排泄内涝的功能。
参考资料:行政区划-郯城县政府
7. 临沂郯城县共有哪些乡镇?
2016年底,郯城县辖1个街道办事处(郯城街道办事处)、9个镇(马头镇、李庄镇、重坊镇、杨集镇、庙山镇、港上镇、胜利镇、高峰头镇、红花镇)、3个乡(花园乡、归昌乡、泉源乡)、2个开发区(郯城经济开发区、新村银杏产业开发区)、1个马陵山景区。
拓展资料
郯城县位于山东省东南部、临沂市南部,地处鲁苏交界,为山东南大门、齐鲁之通衢,是齐鲁大地与江淮地区交往的重要交通要道,为鲁南“咽喉”之地,是“中国银杏之乡”和“中国杞柳之乡”。
郯城县境东西最大横距41.9公里,南北最大纵距62.3公里,地跨北纬34°22′—34°56′,东经118°05′—118°31′。南部临近陇海铁路,为江苏省邳州、新沂、东海三市县所环绕,北半部与临沂市临沭、河东、罗庄、苍山四县区接壤。总面积1189平方公里,约占山东省面积的0.77%。
境内河流属淮河流域沂河、沭河、中运河水系,流向多为自北向南,均为季节性河流,全县主要河道45条,全长620.7公里。
沂河、沭河纵贯县境,为过境主要河道。其次还有分沂入沭水道、五里河、新涑河、武河、武河行洪道等;苏鲁边界出境河道有老墨河、白马河、沙沟河、浪清河、郯新河、柳沟河、黄墩河、黄泥沟等。
新中国成立后,经多次大规模治理,在疏浚旧河道的同时开挖新河,全县河道形成了较为合理的河网布局,基本具备承接客水、排泄内涝的功能。
参考资料:行政区划-郯城县政府
8. 临沂郯城县共有哪些乡镇?
2016年底,郯城县辖1个街道办事处(郯城街道办事处)、9个镇(马头镇、李庄镇、重坊镇、杨集镇、庙山镇、港上镇、胜利镇、高峰头镇、红花镇)、3个乡(花园乡、归昌乡、泉源乡)、2个开发区(郯城经济开发区、新村银杏产业开发区)、1个马陵山景区。
拓展资料
郯城县位于山东省东南部、临沂市南部,地处鲁苏交界,为山东南大门、齐鲁之通衢,是齐鲁大地与江淮地区交往的重要交通要道,为鲁南“咽喉”之地,是“中国银杏之乡”和“中国杞柳之乡”。
郯城县境东西最大横距41.9公里,南北最大纵距62.3公里,地跨北纬34°22′—34°56′,东经118°05′—118°31′。南部临近陇海铁路,为江苏省邳州、新沂、东海三市县所环绕,北半部与临沂市临沭、河东、罗庄、苍山四县区接壤。总面积1189平方公里,约占山东省面积的0.77%。
境内河流属淮河流域沂河、沭河、中运河水系,流向多为自北向南,均为季节性河流,全县主要河道45条,全长620.7公里。
沂河、沭河纵贯县境,为过境主要河道。其次还有分沂入沭水道、五里河、新涑河、武河、武河行洪道等;苏鲁边界出境河道有老墨河、白马河、沙沟河、浪清河、郯新河、柳沟河、黄墩河、黄泥沟等。
新中国成立后,经多次大规模治理,在疏浚旧河道的同时开挖新河,全县河道形成了较为合理的河网布局,基本具备承接客水、排泄内涝的功能。
参考资料:行政区划-郯城县政府
9. 郯城特产排行榜前十名?
1.郯城杞柳
郯城杞柳杞柳,俗称白柳条,又称条子。郯城白柳条具有白润光亮,白中含亮,亮而映白,有柔、韧、坚的特点。郯城县是著名的白柳之乡,从事白柳的种植和编制工艺品生产。
2.郯城银杏
郯城县栽培银杏历史悠久,地理条件适宜,所产银杏果具有粒大、籽匀、糯性强、甜味浓、营养和药用价值高等特点,所产银杏叶有效成分含量高,质量好,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盛名。
3.新村银杏
新村银杏新村银杏产业开发区是全国最大的银杏果、叶、苗生产基地和银杏苗木、银杏系列产品集散地。银杏树产量居全国第一,素称“银杏之乡”。
4.郯城大蒜
郯城大蒜可与苍山大蒜媲美,为山东大蒜重点产区之一,全县种植面积5万亩, 年产大蒜6000多万斤,郯城大蒜蒜头大、瓣匀、无碎瓣,具有脆、粘、香、辣味浓等特点,是日常生活中必需品,同时亦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其功能,解热化湿,杀菌解毒,对感冒、 腹泻、痢疾等常见病有一定疗效, 还能降低人体胃内亚硝酸盐。
5.郯城生姜
生姜:郯城生姜品质优良,块头大,皮色光亮,鲜艳,汁多、味美,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亦可药用。生姜在郯城种植历史较长,全县种植面积8000亩左右, 年产300万斤, 主要分布在郯城、马头、重坊、高峰头、杨集等乡镇,产品畅销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及东北各省地。
6.姜湖贡米
在鲁南地区郯城县西南部有一个以盛产水稻和稻田养蟹而闻名遐迩的乡镇——归昌乡。据史料记载归昌乡古时称为兴隆镇,周代周文王姬昌曾带兵在此作过长时间的休整,后为纪念文王(姬昌)访贤归来,更名为归昌,后又因该乡盛产水稻而改称稻田乡。在乡驻地东南2公里处,有一片低凹涝渍地,当地人称之为姜湖。
7.琅琊草帽
琅琊草帽郯城琅琊编织品,是我省名牌出口工艺品。它造型美观,工艺精巧,款式新颖,色泽光洁如银,又具有轻便凉爽、经济实用的特点,一向畅销国际市场,是郯城的重要出口创汇产品。
8.郯城板栗
郯城板栗板栗是郯城名特产品,是全国板栗重点产区之一,已有数百年历史。板栗称之木本粮食,素有铁杆庄稼的美誉,栗子味道甘美、香甜,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自古以来,被人们视为上等食品。据《本草纲木》记载:栗子味甘性温,有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血、止血之效,药用价值很高。
9.郯城马头烤牌
郯城马头烤牌吊炉烤排是郯城县马头镇的地方小吃。所谓吊炉,是一种上下两节同时能够烧火,而上节连一随意移动杠杆的炉子,这种炉子烤制面食可随时调整角度,致使受热均匀,两面酥透。烤制前,要经多道工序方能上炉。先是和面,要用很讲究的三合面,即老面、烫面、嫩面各占三分之一;再是揉面,要下力气反复揉,一直揉到面皮。
10.临沂风味小吃—糁
名闻遐迩的临沂小吃---糁(sa),向以香辣可口、肥而不腻、营养丰富的特点而为临沂人民所喜食,也为省内外品尝过这一美味的顾客所称誉。糁,是用禽畜肉类、麦米、葱、姜、盐、面粉、酱油、胡椒粉、味精、五香粉、香油、醋等多种精料调制而成的一种肉羹。喝糁,讲究“热、辣、香、肥”四美。其中“热”是关键。
10. 临沂电子科技学校是职业中专吗?
临沂市电子职业技校是一所工科电子信息类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系临沂市重点职业技校之一,山东省劳动预备制培训基地,劳动系统先进单位。
临沂市电子科技学校是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学校建于1987年,始称郯城县第四职业高级中学,1991年8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学校改办为郯城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008年10月,郯城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与山东省郯城县鲁南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合并,以郯城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为依托,成立了郯城县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在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学校先后合并了原郯城第一、二、三职业高中,鲁南职专,郯城县职工中专,郯城县技工学校,郯城电大、郯城县教师进修学校等十余所学校。2018年12月,经临沂市教育局批准,学校更名为临沂市电子科技学校。
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职工教育示范点、山东省“风采最佳”职业学校、全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全省职业院校毕业生安置先进集体、临沂市职业教育教学工作先进单位、临沂市职业教育“十佳学校”、临沂市花园式单位等。
11. 临沂电子科技学校是职业中专吗?
临沂市电子职业技校是一所工科电子信息类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系临沂市重点职业技校之一,山东省劳动预备制培训基地,劳动系统先进单位。
临沂市电子科技学校是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学校建于1987年,始称郯城县第四职业高级中学,1991年8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学校改办为郯城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008年10月,郯城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与山东省郯城县鲁南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合并,以郯城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为依托,成立了郯城县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在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学校先后合并了原郯城第一、二、三职业高中,鲁南职专,郯城县职工中专,郯城县技工学校,郯城电大、郯城县教师进修学校等十余所学校。2018年12月,经临沂市教育局批准,学校更名为临沂市电子科技学校。
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职工教育示范点、山东省“风采最佳”职业学校、全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全省职业院校毕业生安置先进集体、临沂市职业教育教学工作先进单位、临沂市职业教育“十佳学校”、临沂市花园式单位等。
12. 郯是什么意思?
郯读音:tán
郯(坦tán)是由炎和邑“阝(在右)”会意而成的字。炎为光照之意,由于所处位置,靠近东海,是日出光焰之地。邑“阝”表述郡城。借“坦”声表示地势较为平坦,因沂河与沭河贯穿南北,形成大面积的冲积平原,素有“鲁南粮仓”之称。相传为少皞的后裔封国,在今山东省郯城北。战国初年灭于越。秦置县,唐初废入下邳县,历为东海郡、郯郡所治。
13. 山东郯城有多大?
郯城县位于山东省东南部、临沂市南部,地处鲁苏交界,为山东南大门、齐鲁之通衢,是齐鲁大地与江淮地区交往的重要交通要道,为鲁南“咽喉”之地,是“中国银杏之乡”和“中国杞柳之乡”。
郯城县境东西最大横距41.9公里,南北最大纵距62.3公里,地跨北纬34°22′—34°56′,东经118°05′—118°31′。南部临近陇海铁路,为江苏省邳州、新沂、东海三市县所环绕,北半部与临沂市临沭、河东、罗庄、苍山四县区接壤。 [1] 总面积1189平方公里,约占山东省面积的0.77%。 [2]
截至2011年,全县下辖1个街道办事处、12个乡镇、1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人口97万人。
郯城县是国家列为的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规划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中国优秀生态旅游县、中国绿色名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山东省园林城市等称号,素有“鲁南粮仓”之称。2014年,郯城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57.2亿元。 [3] 2017年10月,被住建部命名为国家园林县城。
历史沿革
编辑
山东省 郯城市 古地名:臧
郯城建置,始于郯国。其建成公元前十一世纪。
战国时期,周威烈王八年(公元前418年),郯国为越所灭,其境入越。
周显王十四年(公元前355年),楚灭越后,其地又归楚。直至秦统一六国,郯国之名不复存在。
秦行郡县制。境地先属薛郡后为东海郡且郡治所在地,并在楚汉间有一短暂时期亦称郯郡。属秦末增置十郡之一。其辖境北近临沂,南至长江以北的扬州、秦州,东濒东海,西南到洪泽湖一带,为本县建置盛期之一。
汉承秦制
。郯为县、郡和徐州刺史部治所。
王莽代汉,东海郡地一度成沂平郡。
魏晋南北朝时期,本县建置更趋复杂。先是三国魏黄初年间(220—226年),东海郡称东海国,郯县隶属关系仍旧。但,徐州刺史部治所,自郯移设彭城(今江苏徐州)。晋初,复称东海郡,郯县属之。晋惠帝时,又改称东海国。
隋,改郡为州。开皇初,郯郡废,郯县隶泗州。大业三年(607年),又改州为郡,泗州改称下邳郡,郯县又隶下邳。
唐,武德元年(618年),又行州县。武德四年(621年),郯县属泗州。贞观元年(627年),省入下邳,称郯城乡。“郯城”作为政区名,始见于此。元和间(806—820年),复置县时,遂以乡名为县名,称郯城县。而后又省入临沂县,仍称郯城,隶属河南道沂州。
郯城县自唐后期省入临沂县,历经五代十国、宋、金直至元前期,未再复县,其县原治所称“郯城”。在此长约500年的时期内,境域所属,随临沂县而易。
元末,郯城县复置。 [4]
明代,郯城县隶山东布政司兖州府沂州。下辖政区为4乡45社。
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兖州府之沂州划归直隶州。十二年(1734年),升沂州为府,郯城县隶沂州府。其下辖政区,清前期为4乡32社;中后期为4乡45社。
民国二年(1913年),裁府置道,郯城县隶济宁道,下辖5区48保。民国十四年(1925年),山东省由四道改为十一道,郯城县属琅琊道,辖区依旧。民国十七年(1928年),道废,郯城县直属山东省政府,其辖区改为5区44乡。民国二十七年(1936年),郯城县隶属山东省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区更为7区45乡。翌年,其辖区又为5区45乡。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春),日本侵略军侵占郯城。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11月,八路军一一五师解放郯西之马头镇。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1月,又攻克郯城。与此同时,郯城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隶属鲁南行政专员公署。同年10月底,郯城复为日军侵占。民国三十年(1941年)2月,由于形势变化,县政府撤销。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4月,马陵办事处(县级政权)建立,隶滨海专署。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郯城大捷后,马陵办事处改称郯城县人民政府,隶属关系未变。同年10月,县政府隶属滨海专署二行署。此间民国三十年至民国三十三年(1941—1944年),根据斗争形势需要,在郯城县东部及西部增置了临沭、赵镈(苍山)二县。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4月,郯城县人民政府隶属滨海行署二专署,下辖10区2镇。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2月,郯城县为国民党占领,人民政府政区同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国民党政府政区按民国初年设置,后改为23乡2镇。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1月8日,郯城县全境解放,隶属鲁中南行署第六专署。1950年5月隶属临沂专区公署。1956年1月,郯城县人民政府改称郯城县人民委员会。1968年2月,又改名为郯城县革命委员会。1981年6月,复名为郯城县人民政府,隶属临沂地区行政公署。 [4]
1994年12月至今,隶属山东省临沂市。
14. 郯是什么意思?
郯读音:tán
郯(坦tán)是由炎和邑“阝(在右)”会意而成的字。炎为光照之意,由于所处位置,靠近东海,是日出光焰之地。邑“阝”表述郡城。借“坦”声表示地势较为平坦,因沂河与沭河贯穿南北,形成大面积的冲积平原,素有“鲁南粮仓”之称。相传为少皞的后裔封国,在今山东省郯城北。战国初年灭于越。秦置县,唐初废入下邳县,历为东海郡、郯郡所治。
15. 郯城方言属于鲁南还是苏北方言?
属于鲁南方言。
郯城方言属于北方方言,受到特殊的地理位置影响,全县大体上有北、中、南三种口音。这三种口音,韵母系统基本相同,声母和声调有一些差别。北部的方言音调类与中部、南部相同,但调值不同。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的调值,北部大部分人分别念314调、53调、55调、212调。中部、南部的人们则分别念213调、55调、24调、41调。另外,除了语音上的差异,郯城北、中、南三个地区,在词汇上也有细微差别,但在语法方面,全县基本一致。我主要为大家介绍的是郯城街道(旧时亦称郯城镇)的方言。该地古时为郯国故城旧址,现为郯城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因此,该地方言在全县范围内使用最广,可以代表郯城方言。
16. 郯城特产排行榜前十名?
1.郯城杞柳
郯城杞柳杞柳,俗称白柳条,又称条子。郯城白柳条具有白润光亮,白中含亮,亮而映白,有柔、韧、坚的特点。郯城县是著名的白柳之乡,从事白柳的种植和编制工艺品生产。
2.郯城银杏
郯城县栽培银杏历史悠久,地理条件适宜,所产银杏果具有粒大、籽匀、糯性强、甜味浓、营养和药用价值高等特点,所产银杏叶有效成分含量高,质量好,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盛名。
3.新村银杏
新村银杏新村银杏产业开发区是全国最大的银杏果、叶、苗生产基地和银杏苗木、银杏系列产品集散地。银杏树产量居全国第一,素称“银杏之乡”。
4.郯城大蒜
郯城大蒜可与苍山大蒜媲美,为山东大蒜重点产区之一,全县种植面积5万亩, 年产大蒜6000多万斤,郯城大蒜蒜头大、瓣匀、无碎瓣,具有脆、粘、香、辣味浓等特点,是日常生活中必需品,同时亦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其功能,解热化湿,杀菌解毒,对感冒、 腹泻、痢疾等常见病有一定疗效, 还能降低人体胃内亚硝酸盐。
5.郯城生姜
生姜:郯城生姜品质优良,块头大,皮色光亮,鲜艳,汁多、味美,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亦可药用。生姜在郯城种植历史较长,全县种植面积8000亩左右, 年产300万斤, 主要分布在郯城、马头、重坊、高峰头、杨集等乡镇,产品畅销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及东北各省地。
6.姜湖贡米
在鲁南地区郯城县西南部有一个以盛产水稻和稻田养蟹而闻名遐迩的乡镇——归昌乡。据史料记载归昌乡古时称为兴隆镇,周代周文王姬昌曾带兵在此作过长时间的休整,后为纪念文王(姬昌)访贤归来,更名为归昌,后又因该乡盛产水稻而改称稻田乡。在乡驻地东南2公里处,有一片低凹涝渍地,当地人称之为姜湖。
7.琅琊草帽
琅琊草帽郯城琅琊编织品,是我省名牌出口工艺品。它造型美观,工艺精巧,款式新颖,色泽光洁如银,又具有轻便凉爽、经济实用的特点,一向畅销国际市场,是郯城的重要出口创汇产品。
8.郯城板栗
郯城板栗板栗是郯城名特产品,是全国板栗重点产区之一,已有数百年历史。板栗称之木本粮食,素有铁杆庄稼的美誉,栗子味道甘美、香甜,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自古以来,被人们视为上等食品。据《本草纲木》记载:栗子味甘性温,有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血、止血之效,药用价值很高。
9.郯城马头烤牌
郯城马头烤牌吊炉烤排是郯城县马头镇的地方小吃。所谓吊炉,是一种上下两节同时能够烧火,而上节连一随意移动杠杆的炉子,这种炉子烤制面食可随时调整角度,致使受热均匀,两面酥透。烤制前,要经多道工序方能上炉。先是和面,要用很讲究的三合面,即老面、烫面、嫩面各占三分之一;再是揉面,要下力气反复揉,一直揉到面皮。
10.临沂风味小吃—糁
名闻遐迩的临沂小吃---糁(sa),向以香辣可口、肥而不腻、营养丰富的特点而为临沂人民所喜食,也为省内外品尝过这一美味的顾客所称誉。糁,是用禽畜肉类、麦米、葱、姜、盐、面粉、酱油、胡椒粉、味精、五香粉、香油、醋等多种精料调制而成的一种肉羹。喝糁,讲究“热、辣、香、肥”四美。其中“热”是关键。
17. 临沂电子科技学校是职业中专吗?
临沂市电子职业技校是一所工科电子信息类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系临沂市重点职业技校之一,山东省劳动预备制培训基地,劳动系统先进单位。
临沂市电子科技学校是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学校建于1987年,始称郯城县第四职业高级中学,1991年8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学校改办为郯城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008年10月,郯城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与山东省郯城县鲁南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合并,以郯城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为依托,成立了郯城县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在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学校先后合并了原郯城第一、二、三职业高中,鲁南职专,郯城县职工中专,郯城县技工学校,郯城电大、郯城县教师进修学校等十余所学校。2018年12月,经临沂市教育局批准,学校更名为临沂市电子科技学校。
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职工教育示范点、山东省“风采最佳”职业学校、全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全省职业院校毕业生安置先进集体、临沂市职业教育教学工作先进单位、临沂市职业教育“十佳学校”、临沂市花园式单位等。
18. 临沂电子科技学校是职业中专吗?
临沂市电子职业技校是一所工科电子信息类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系临沂市重点职业技校之一,山东省劳动预备制培训基地,劳动系统先进单位。
临沂市电子科技学校是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学校建于1987年,始称郯城县第四职业高级中学,1991年8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学校改办为郯城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008年10月,郯城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与山东省郯城县鲁南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合并,以郯城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为依托,成立了郯城县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在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学校先后合并了原郯城第一、二、三职业高中,鲁南职专,郯城县职工中专,郯城县技工学校,郯城电大、郯城县教师进修学校等十余所学校。2018年12月,经临沂市教育局批准,学校更名为临沂市电子科技学校。
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职工教育示范点、山东省“风采最佳”职业学校、全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全省职业院校毕业生安置先进集体、临沂市职业教育教学工作先进单位、临沂市职业教育“十佳学校”、临沂市花园式单位等。
19. 山东郯城有多大?
郯城县位于山东省东南部、临沂市南部,地处鲁苏交界,为山东南大门、齐鲁之通衢,是齐鲁大地与江淮地区交往的重要交通要道,为鲁南“咽喉”之地,是“中国银杏之乡”和“中国杞柳之乡”。
郯城县境东西最大横距41.9公里,南北最大纵距62.3公里,地跨北纬34°22′—34°56′,东经118°05′—118°31′。南部临近陇海铁路,为江苏省邳州、新沂、东海三市县所环绕,北半部与临沂市临沭、河东、罗庄、苍山四县区接壤。 [1] 总面积1189平方公里,约占山东省面积的0.77%。 [2]
截至2011年,全县下辖1个街道办事处、12个乡镇、1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人口97万人。
郯城县是国家列为的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规划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中国优秀生态旅游县、中国绿色名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山东省园林城市等称号,素有“鲁南粮仓”之称。2014年,郯城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57.2亿元。 [3] 2017年10月,被住建部命名为国家园林县城。
历史沿革
编辑
山东省 郯城市 古地名:臧
郯城建置,始于郯国。其建成公元前十一世纪。
战国时期,周威烈王八年(公元前418年),郯国为越所灭,其境入越。
周显王十四年(公元前355年),楚灭越后,其地又归楚。直至秦统一六国,郯国之名不复存在。
秦行郡县制。境地先属薛郡后为东海郡且郡治所在地,并在楚汉间有一短暂时期亦称郯郡。属秦末增置十郡之一。其辖境北近临沂,南至长江以北的扬州、秦州,东濒东海,西南到洪泽湖一带,为本县建置盛期之一。
汉承秦制
。郯为县、郡和徐州刺史部治所。
王莽代汉,东海郡地一度成沂平郡。
魏晋南北朝时期,本县建置更趋复杂。先是三国魏黄初年间(220—226年),东海郡称东海国,郯县隶属关系仍旧。但,徐州刺史部治所,自郯移设彭城(今江苏徐州)。晋初,复称东海郡,郯县属之。晋惠帝时,又改称东海国。
隋,改郡为州。开皇初,郯郡废,郯县隶泗州。大业三年(607年),又改州为郡,泗州改称下邳郡,郯县又隶下邳。
唐,武德元年(618年),又行州县。武德四年(621年),郯县属泗州。贞观元年(627年),省入下邳,称郯城乡。“郯城”作为政区名,始见于此。元和间(806—820年),复置县时,遂以乡名为县名,称郯城县。而后又省入临沂县,仍称郯城,隶属河南道沂州。
郯城县自唐后期省入临沂县,历经五代十国、宋、金直至元前期,未再复县,其县原治所称“郯城”。在此长约500年的时期内,境域所属,随临沂县而易。
元末,郯城县复置。 [4]
明代,郯城县隶山东布政司兖州府沂州。下辖政区为4乡45社。
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兖州府之沂州划归直隶州。十二年(1734年),升沂州为府,郯城县隶沂州府。其下辖政区,清前期为4乡32社;中后期为4乡45社。
民国二年(1913年),裁府置道,郯城县隶济宁道,下辖5区48保。民国十四年(1925年),山东省由四道改为十一道,郯城县属琅琊道,辖区依旧。民国十七年(1928年),道废,郯城县直属山东省政府,其辖区改为5区44乡。民国二十七年(1936年),郯城县隶属山东省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区更为7区45乡。翌年,其辖区又为5区45乡。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春),日本侵略军侵占郯城。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11月,八路军一一五师解放郯西之马头镇。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1月,又攻克郯城。与此同时,郯城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隶属鲁南行政专员公署。同年10月底,郯城复为日军侵占。民国三十年(1941年)2月,由于形势变化,县政府撤销。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4月,马陵办事处(县级政权)建立,隶滨海专署。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郯城大捷后,马陵办事处改称郯城县人民政府,隶属关系未变。同年10月,县政府隶属滨海专署二行署。此间民国三十年至民国三十三年(1941—1944年),根据斗争形势需要,在郯城县东部及西部增置了临沭、赵镈(苍山)二县。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4月,郯城县人民政府隶属滨海行署二专署,下辖10区2镇。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2月,郯城县为国民党占领,人民政府政区同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国民党政府政区按民国初年设置,后改为23乡2镇。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1月8日,郯城县全境解放,隶属鲁中南行署第六专署。1950年5月隶属临沂专区公署。1956年1月,郯城县人民政府改称郯城县人民委员会。1968年2月,又改名为郯城县革命委员会。1981年6月,复名为郯城县人民政府,隶属临沂地区行政公署。 [4]
1994年12月至今,隶属山东省临沂市。
20. 郯是什么意思?
郯读音:tán
郯(坦tán)是由炎和邑“阝(在右)”会意而成的字。炎为光照之意,由于所处位置,靠近东海,是日出光焰之地。邑“阝”表述郡城。借“坦”声表示地势较为平坦,因沂河与沭河贯穿南北,形成大面积的冲积平原,素有“鲁南粮仓”之称。相传为少皞的后裔封国,在今山东省郯城北。战国初年灭于越。秦置县,唐初废入下邳县,历为东海郡、郯郡所治。
21. 郯城特产排行榜前十名?
1.郯城杞柳
郯城杞柳杞柳,俗称白柳条,又称条子。郯城白柳条具有白润光亮,白中含亮,亮而映白,有柔、韧、坚的特点。郯城县是著名的白柳之乡,从事白柳的种植和编制工艺品生产。
2.郯城银杏
郯城县栽培银杏历史悠久,地理条件适宜,所产银杏果具有粒大、籽匀、糯性强、甜味浓、营养和药用价值高等特点,所产银杏叶有效成分含量高,质量好,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盛名。
3.新村银杏
新村银杏新村银杏产业开发区是全国最大的银杏果、叶、苗生产基地和银杏苗木、银杏系列产品集散地。银杏树产量居全国第一,素称“银杏之乡”。
4.郯城大蒜
郯城大蒜可与苍山大蒜媲美,为山东大蒜重点产区之一,全县种植面积5万亩, 年产大蒜6000多万斤,郯城大蒜蒜头大、瓣匀、无碎瓣,具有脆、粘、香、辣味浓等特点,是日常生活中必需品,同时亦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其功能,解热化湿,杀菌解毒,对感冒、 腹泻、痢疾等常见病有一定疗效, 还能降低人体胃内亚硝酸盐。
5.郯城生姜
生姜:郯城生姜品质优良,块头大,皮色光亮,鲜艳,汁多、味美,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亦可药用。生姜在郯城种植历史较长,全县种植面积8000亩左右, 年产300万斤, 主要分布在郯城、马头、重坊、高峰头、杨集等乡镇,产品畅销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及东北各省地。
6.姜湖贡米
在鲁南地区郯城县西南部有一个以盛产水稻和稻田养蟹而闻名遐迩的乡镇——归昌乡。据史料记载归昌乡古时称为兴隆镇,周代周文王姬昌曾带兵在此作过长时间的休整,后为纪念文王(姬昌)访贤归来,更名为归昌,后又因该乡盛产水稻而改称稻田乡。在乡驻地东南2公里处,有一片低凹涝渍地,当地人称之为姜湖。
7.琅琊草帽
琅琊草帽郯城琅琊编织品,是我省名牌出口工艺品。它造型美观,工艺精巧,款式新颖,色泽光洁如银,又具有轻便凉爽、经济实用的特点,一向畅销国际市场,是郯城的重要出口创汇产品。
8.郯城板栗
郯城板栗板栗是郯城名特产品,是全国板栗重点产区之一,已有数百年历史。板栗称之木本粮食,素有铁杆庄稼的美誉,栗子味道甘美、香甜,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自古以来,被人们视为上等食品。据《本草纲木》记载:栗子味甘性温,有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血、止血之效,药用价值很高。
9.郯城马头烤牌
郯城马头烤牌吊炉烤排是郯城县马头镇的地方小吃。所谓吊炉,是一种上下两节同时能够烧火,而上节连一随意移动杠杆的炉子,这种炉子烤制面食可随时调整角度,致使受热均匀,两面酥透。烤制前,要经多道工序方能上炉。先是和面,要用很讲究的三合面,即老面、烫面、嫩面各占三分之一;再是揉面,要下力气反复揉,一直揉到面皮。
10.临沂风味小吃—糁
名闻遐迩的临沂小吃---糁(sa),向以香辣可口、肥而不腻、营养丰富的特点而为临沂人民所喜食,也为省内外品尝过这一美味的顾客所称誉。糁,是用禽畜肉类、麦米、葱、姜、盐、面粉、酱油、胡椒粉、味精、五香粉、香油、醋等多种精料调制而成的一种肉羹。喝糁,讲究“热、辣、香、肥”四美。其中“热”是关键。
22. 山东郯城有多大?
郯城县位于山东省东南部、临沂市南部,地处鲁苏交界,为山东南大门、齐鲁之通衢,是齐鲁大地与江淮地区交往的重要交通要道,为鲁南“咽喉”之地,是“中国银杏之乡”和“中国杞柳之乡”。
郯城县境东西最大横距41.9公里,南北最大纵距62.3公里,地跨北纬34°22′—34°56′,东经118°05′—118°31′。南部临近陇海铁路,为江苏省邳州、新沂、东海三市县所环绕,北半部与临沂市临沭、河东、罗庄、苍山四县区接壤。 [1] 总面积1189平方公里,约占山东省面积的0.77%。 [2]
截至2011年,全县下辖1个街道办事处、12个乡镇、1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人口97万人。
郯城县是国家列为的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规划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中国优秀生态旅游县、中国绿色名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山东省园林城市等称号,素有“鲁南粮仓”之称。2014年,郯城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57.2亿元。 [3] 2017年10月,被住建部命名为国家园林县城。
历史沿革
编辑
山东省 郯城市 古地名:臧
郯城建置,始于郯国。其建成公元前十一世纪。
战国时期,周威烈王八年(公元前418年),郯国为越所灭,其境入越。
周显王十四年(公元前355年),楚灭越后,其地又归楚。直至秦统一六国,郯国之名不复存在。
秦行郡县制。境地先属薛郡后为东海郡且郡治所在地,并在楚汉间有一短暂时期亦称郯郡。属秦末增置十郡之一。其辖境北近临沂,南至长江以北的扬州、秦州,东濒东海,西南到洪泽湖一带,为本县建置盛期之一。
汉承秦制
。郯为县、郡和徐州刺史部治所。
王莽代汉,东海郡地一度成沂平郡。
魏晋南北朝时期,本县建置更趋复杂。先是三国魏黄初年间(220—226年),东海郡称东海国,郯县隶属关系仍旧。但,徐州刺史部治所,自郯移设彭城(今江苏徐州)。晋初,复称东海郡,郯县属之。晋惠帝时,又改称东海国。
隋,改郡为州。开皇初,郯郡废,郯县隶泗州。大业三年(607年),又改州为郡,泗州改称下邳郡,郯县又隶下邳。
唐,武德元年(618年),又行州县。武德四年(621年),郯县属泗州。贞观元年(627年),省入下邳,称郯城乡。“郯城”作为政区名,始见于此。元和间(806—820年),复置县时,遂以乡名为县名,称郯城县。而后又省入临沂县,仍称郯城,隶属河南道沂州。
郯城县自唐后期省入临沂县,历经五代十国、宋、金直至元前期,未再复县,其县原治所称“郯城”。在此长约500年的时期内,境域所属,随临沂县而易。
元末,郯城县复置。 [4]
明代,郯城县隶山东布政司兖州府沂州。下辖政区为4乡45社。
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兖州府之沂州划归直隶州。十二年(1734年),升沂州为府,郯城县隶沂州府。其下辖政区,清前期为4乡32社;中后期为4乡45社。
民国二年(1913年),裁府置道,郯城县隶济宁道,下辖5区48保。民国十四年(1925年),山东省由四道改为十一道,郯城县属琅琊道,辖区依旧。民国十七年(1928年),道废,郯城县直属山东省政府,其辖区改为5区44乡。民国二十七年(1936年),郯城县隶属山东省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区更为7区45乡。翌年,其辖区又为5区45乡。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春),日本侵略军侵占郯城。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11月,八路军一一五师解放郯西之马头镇。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1月,又攻克郯城。与此同时,郯城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隶属鲁南行政专员公署。同年10月底,郯城复为日军侵占。民国三十年(1941年)2月,由于形势变化,县政府撤销。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4月,马陵办事处(县级政权)建立,隶滨海专署。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郯城大捷后,马陵办事处改称郯城县人民政府,隶属关系未变。同年10月,县政府隶属滨海专署二行署。此间民国三十年至民国三十三年(1941—1944年),根据斗争形势需要,在郯城县东部及西部增置了临沭、赵镈(苍山)二县。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4月,郯城县人民政府隶属滨海行署二专署,下辖10区2镇。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2月,郯城县为国民党占领,人民政府政区同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国民党政府政区按民国初年设置,后改为23乡2镇。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1月8日,郯城县全境解放,隶属鲁中南行署第六专署。1950年5月隶属临沂专区公署。1956年1月,郯城县人民政府改称郯城县人民委员会。1968年2月,又改名为郯城县革命委员会。1981年6月,复名为郯城县人民政府,隶属临沂地区行政公署。 [4]
1994年12月至今,隶属山东省临沂市。
23. 郯是什么意思?
郯读音:tán
郯(坦tán)是由炎和邑“阝(在右)”会意而成的字。炎为光照之意,由于所处位置,靠近东海,是日出光焰之地。邑“阝”表述郡城。借“坦”声表示地势较为平坦,因沂河与沭河贯穿南北,形成大面积的冲积平原,素有“鲁南粮仓”之称。相传为少皞的后裔封国,在今山东省郯城北。战国初年灭于越。秦置县,唐初废入下邳县,历为东海郡、郯郡所治。
24. 郯城方言属于鲁南还是苏北方言?
属于鲁南方言。
郯城方言属于北方方言,受到特殊的地理位置影响,全县大体上有北、中、南三种口音。这三种口音,韵母系统基本相同,声母和声调有一些差别。北部的方言音调类与中部、南部相同,但调值不同。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的调值,北部大部分人分别念314调、53调、55调、212调。中部、南部的人们则分别念213调、55调、24调、41调。另外,除了语音上的差异,郯城北、中、南三个地区,在词汇上也有细微差别,但在语法方面,全县基本一致。我主要为大家介绍的是郯城街道(旧时亦称郯城镇)的方言。该地古时为郯国故城旧址,现为郯城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因此,该地方言在全县范围内使用最广,可以代表郯城方言。
25. 临沂郯城属于鲁中南还是鲁东南?
郯城县位于山东省最南端,地处鲁中南低山丘陵南部、临郯苍平原腹心地带,地势北高南低,东高西低,海拔最高184米,最低26米。地貌以北部、东北部丘陵,中部山间平原,南部平原三种类型为主。共有大小山头20余个,除东北部的马陵山外,一般都是孤立的小丘,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山区面积183.3平方公里,占郯城县总面积的14.1%,主要分布于东部马陵山一带,其次是西北部零星残孤山丘
26. 临沂郯城属于鲁中南还是鲁东南?
郯城县位于山东省最南端,地处鲁中南低山丘陵南部、临郯苍平原腹心地带,地势北高南低,东高西低,海拔最高184米,最低26米。地貌以北部、东北部丘陵,中部山间平原,南部平原三种类型为主。共有大小山头20余个,除东北部的马陵山外,一般都是孤立的小丘,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山区面积183.3平方公里,占郯城县总面积的14.1%,主要分布于东部马陵山一带,其次是西北部零星残孤山丘
27. 临沂郯城属于鲁中南还是鲁东南?
郯城县位于山东省最南端,地处鲁中南低山丘陵南部、临郯苍平原腹心地带,地势北高南低,东高西低,海拔最高184米,最低26米。地貌以北部、东北部丘陵,中部山间平原,南部平原三种类型为主。共有大小山头20余个,除东北部的马陵山外,一般都是孤立的小丘,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山区面积183.3平方公里,占郯城县总面积的14.1%,主要分布于东部马陵山一带,其次是西北部零星残孤山丘
28. 临沂郯城属于鲁中南还是鲁东南?
郯城县位于山东省最南端,地处鲁中南低山丘陵南部、临郯苍平原腹心地带,地势北高南低,东高西低,海拔最高184米,最低26米。地貌以北部、东北部丘陵,中部山间平原,南部平原三种类型为主。共有大小山头20余个,除东北部的马陵山外,一般都是孤立的小丘,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山区面积183.3平方公里,占郯城县总面积的14.1%,主要分布于东部马陵山一带,其次是西北部零星残孤山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