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学部新增院士(院士是什么称号?有几类,分别是什么?我国有多少名院士?)
1. 院士是什么称号?有几类,分别是什么?我国有多少名院士?
一般指的就是两种,即中国科学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
全国两院院士人数有1617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78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862人,另外中国科学院有外籍院士89人,中国工程院有外籍院士65人。不包括已故院士。
一、中国科学院共785人。外籍院士89人。其中:
数学物理学部150人
化学部127人
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49人
地学部128人
信息技术科学部94人
技术科学部137人
二、中国工程院有院士862人。另外有外籍院士65人。其中:
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124人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124人
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107人
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118人
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106人
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55人
农业学部77人
医药卫生学部118人
工程管理学部(58人,其中25 人为跨学部院士)
2. 院士是什么称号?有几类,分别是什么?我国有多少名院士?
一般指的就是两种,即中国科学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
全国两院院士人数有1617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78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862人,另外中国科学院有外籍院士89人,中国工程院有外籍院士65人。不包括已故院士。
一、中国科学院共785人。外籍院士89人。其中:
数学物理学部150人
化学部127人
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49人
地学部128人
信息技术科学部94人
技术科学部137人
二、中国工程院有院士862人。另外有外籍院士65人。其中:
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124人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124人
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107人
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118人
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106人
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55人
农业学部77人
医药卫生学部118人
工程管理学部(58人,其中25 人为跨学部院士)
3. 院士是什么称号?有几类,分别是什么?我国有多少名院士?
一般指的就是两种,即中国科学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
全国两院院士人数有1617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78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862人,另外中国科学院有外籍院士89人,中国工程院有外籍院士65人。不包括已故院士。
一、中国科学院共785人。外籍院士89人。其中:
数学物理学部150人
化学部127人
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49人
地学部128人
信息技术科学部94人
技术科学部137人
二、中国工程院有院士862人。另外有外籍院士65人。其中:
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124人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124人
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107人
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118人
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106人
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55人
农业学部77人
医药卫生学部118人
工程管理学部(58人,其中25 人为跨学部院士)
4. 院士是什么称号?有几类,分别是什么?我国有多少名院士?
一般指的就是两种,即中国科学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
全国两院院士人数有1617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78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862人,另外中国科学院有外籍院士89人,中国工程院有外籍院士65人。不包括已故院士。
一、中国科学院共785人。外籍院士89人。其中:
数学物理学部150人
化学部127人
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49人
地学部128人
信息技术科学部94人
技术科学部137人
二、中国工程院有院士862人。另外有外籍院士65人。其中:
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124人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124人
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107人
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118人
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106人
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55人
农业学部77人
医药卫生学部118人
工程管理学部(58人,其中25 人为跨学部院士)
5. 姓彭的科学家有谁?
彭先觉
彭先觉,原子核物理学专家。1941年9月16日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1964年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现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委主任,研究员。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院士。1999年,彭先觉被任命为院科技委主任,同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时兼任院科协主席
6. 姓彭的科学家有谁?
彭先觉
彭先觉,原子核物理学专家。1941年9月16日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1964年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现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委主任,研究员。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院士。1999年,彭先觉被任命为院科技委主任,同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时兼任院科协主席
7. 严新平怎么评上院士的?
2019年11月22日,中国工程院公布了2019年院士增选结果,武汉理工大学首席教授严新平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属于机械与运载学部。
凭借他在专业领域的泰斗级地位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严新平,1959年7月生,江西省莲花县人,中共党员。1982年毕业于武汉水运工程学院船机制造及修理专业,获学士学位;1987年武汉水运工程学院船舶机械制造与修理硕士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1997年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学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博士学位。现为智能交通系统研究中心和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是交通运输工程和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带头人;担任国家水运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智能航运与海事安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内河智能航运交通运输业协同创新平台主任;兼任国际航运协会(PIANC)内河智能航运工作组专家、教育部科技委能源与交通学部副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等。
严新平教授是水路交通工程领域的国内外著名专家,先后主持国家973、863课题、自然科学重点基金、支撑计划、重点研发计划专项和高技术船舶科研计划等科研项目20多项。他主持研制船舶动力设备磨损在线监测与远程诊断系统、内河高等级航道通航运行系统、船舶智能安全辅助驾驶系统,实现工程应用,为发展我国水路交通安全技术体系作出了突出贡献。
严新平教授建立了摩擦学系统状态辨识方法,创新了摩擦学、动力学、性能参数和轴功率的"四法结合"监测技术,发明了船舶动力设备磨损状态在线监测与远程故障诊断系统,在我国疏浚、救捞、航运和国防等在役船舶(舰)设备运维保障中推广应用,推动了我国航运企业由经验管理、定期维修向实时检测、视情维修模式的发展。
严新平教授提出了内河通航运行系统的构建方法,主持研发了"电子航道图为载体,在航船舶、航道要素感知网为依托,航道在线服务、多级船闸调度、船舶位置服务、海事实时监管等服务平台为支撑"的国家内河高等级航道"一图两网四平台"通航运行系统,在我国"两横一纵"水运主通道通航运行系统建设中推广应用,实现内河通航状态由静态采集向动态感知的变革,有效提升我国内河航运系统的安全技术水平。
严新平教授创建了"航行脑系统",定义了感知、认知和决策控制等组成空间,攻克了"航行脑系统"的内河复杂航行环境与船舶状态融合与重构、识别与表达等关键技术,建立了欠驱动船舶智能安全辅助驾驶控制模型,研制了船舶智能安全辅助驾驶系统,为人工智能技术在船舶工程领域应用提供了新颖技术途径。
严新平教授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2012)、国家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2016)、省部级科技一等奖5项;授权发明专利32件;出版专著5部;发表SCI论文139篇。
严新平教授作为交通运输部科技创新团队、教育部轮机工程教学团队负责人,被评为国家教育部"万千骨干教师计划"优秀教师(2002),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8. 严新平怎么评上院士的?
2019年11月22日,中国工程院公布了2019年院士增选结果,武汉理工大学首席教授严新平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属于机械与运载学部。
凭借他在专业领域的泰斗级地位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严新平,1959年7月生,江西省莲花县人,中共党员。1982年毕业于武汉水运工程学院船机制造及修理专业,获学士学位;1987年武汉水运工程学院船舶机械制造与修理硕士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1997年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学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博士学位。现为智能交通系统研究中心和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是交通运输工程和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带头人;担任国家水运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智能航运与海事安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内河智能航运交通运输业协同创新平台主任;兼任国际航运协会(PIANC)内河智能航运工作组专家、教育部科技委能源与交通学部副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等。
严新平教授是水路交通工程领域的国内外著名专家,先后主持国家973、863课题、自然科学重点基金、支撑计划、重点研发计划专项和高技术船舶科研计划等科研项目20多项。他主持研制船舶动力设备磨损在线监测与远程诊断系统、内河高等级航道通航运行系统、船舶智能安全辅助驾驶系统,实现工程应用,为发展我国水路交通安全技术体系作出了突出贡献。
严新平教授建立了摩擦学系统状态辨识方法,创新了摩擦学、动力学、性能参数和轴功率的"四法结合"监测技术,发明了船舶动力设备磨损状态在线监测与远程故障诊断系统,在我国疏浚、救捞、航运和国防等在役船舶(舰)设备运维保障中推广应用,推动了我国航运企业由经验管理、定期维修向实时检测、视情维修模式的发展。
严新平教授提出了内河通航运行系统的构建方法,主持研发了"电子航道图为载体,在航船舶、航道要素感知网为依托,航道在线服务、多级船闸调度、船舶位置服务、海事实时监管等服务平台为支撑"的国家内河高等级航道"一图两网四平台"通航运行系统,在我国"两横一纵"水运主通道通航运行系统建设中推广应用,实现内河通航状态由静态采集向动态感知的变革,有效提升我国内河航运系统的安全技术水平。
严新平教授创建了"航行脑系统",定义了感知、认知和决策控制等组成空间,攻克了"航行脑系统"的内河复杂航行环境与船舶状态融合与重构、识别与表达等关键技术,建立了欠驱动船舶智能安全辅助驾驶控制模型,研制了船舶智能安全辅助驾驶系统,为人工智能技术在船舶工程领域应用提供了新颖技术途径。
严新平教授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2012)、国家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2016)、省部级科技一等奖5项;授权发明专利32件;出版专著5部;发表SCI论文139篇。
严新平教授作为交通运输部科技创新团队、教育部轮机工程教学团队负责人,被评为国家教育部"万千骨干教师计划"优秀教师(2002),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9. 院士分类标准?
科学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一)院士直接推荐候选人。每次增选,每位院士推荐候选人限额不超过两名;获得3名或3名以上院士推荐有效。对居住在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侨居他国的中国籍学者、专家的推荐,仅适用此款。
(二)国内各有关科学技术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中国科协所属一级学会,按组织系统推荐候选人。此类候选人,必须经过其主管部门、中国科协或省、自治区、直辖市组织初选。
10. 院士分为哪几类?
科学院内部分高级研究人员的称号
中国科学院院士,是国家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
首先院士不是学位称呼,我国的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有院士这个称呼院士,他是经过两院的评选出来的在某个领域有深入研究或造诣很深的科学家。
院士(Academician)源于Academy。 Academy是古希腊传说中的一位拯救雅典免遭劫难而牺牲的英雄。希腊人为了纪念这位智慧勇敢的英雄,建立了一个以Academy命名的幽静园林。在建园后的916年的时间内,受到Academy智慧勇敢感动的学者,纷纷在园内讲学,进行自发的学术活动。因此,其后的许多学术团体都自称为“Academy”。1666年,法国成立了皇家科学院,到科学院工作的著名科学家首次被称为院士“Academy”。此后,英国皇家学会、普鲁士皇家科学院、彼得堡皇家科学院纷纷使用“院士”这一称谓来命名自己国家最杰出的科学家。“院士”成为学术界给予科学家的最高荣誉称号。
院士在中国,原来称为学部委员,就是在某一领域内的资深专家。现在的院士评选需要提名,提名资格一般为: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自然科学二等奖以上;需要经过大概三轮评选才能成为院士。 中国最早的院士产生于1948年3月,通过层层选拔,81人当选为第一届中国院士。1955年,中国科学院选聘学部委员(1994年改称院士),上述81名院士中,包括华罗庚、苏步青、郭沫若、李四光、竺可桢、茅以升等46位著名科学家进入新中国第一批院士(学部委员)的行列。1994年,中国工程院开始选聘工程院士。目前全国的两院院士已有1000多人。
院士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
截至目前,中科院有院士676位。2003年增选了58位院士,他们的平均年龄是自1991年院士增选工作制度化以来最低的一次,年龄最小者37岁。
中科院院士每两年增选一次,每次增选,先要推荐院士候选人,然后进行学部评审和选举。 推荐候选人有院士推荐和归口初选部门推荐两个途径,不受理本人申请。
每位院士最多推荐2名候选人。2003年增选时,要求65岁以上的候选人需有6名或6名以上院士推荐,且至少有4名院士所在学部与被推荐人相同方为有效。
学部评审要进行两轮,第一轮评审产生初步候选人,第二轮评审产生正式候选人。从2003年起,第一轮评审全部采用通信评审。评审院士们通过阅读被推荐人的有关材料,独立判断,行使选举权利。
然后就是选举,由各学部常委会组织本学部院士对本学部的正式候选人进行无记名投票,获得赞同票超过投票人半数的候选人,按本学部应增选名额,根据获得赞同票数依次入选,满额为止。如遇有获得赞同票数相同而超过增选名额时,则对票数相同者再投票表决,以增选名额为限,取票数多者入选。
中国工程院院士每两年增选一次。2003年新当选的院士包括两名女性,她们是解放军南京军区总医院的刘志红和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上海血研所的陈赛娟。新院士平均年龄62岁,60岁以下的占35%,50岁以下的占9%,其中年龄最小的44岁,他们是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欧进萍和南京军区总医院的刘志红。至此,中国工程院院士的总人数达到663名,其中女性36名,平均年龄为69.6岁。
11. 姓彭的科学家有谁?
彭先觉
彭先觉,原子核物理学专家。1941年9月16日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1964年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现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委主任,研究员。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院士。1999年,彭先觉被任命为院科技委主任,同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时兼任院科协主席
12. 院士分类标准?
科学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一)院士直接推荐候选人。每次增选,每位院士推荐候选人限额不超过两名;获得3名或3名以上院士推荐有效。对居住在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侨居他国的中国籍学者、专家的推荐,仅适用此款。
(二)国内各有关科学技术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中国科协所属一级学会,按组织系统推荐候选人。此类候选人,必须经过其主管部门、中国科协或省、自治区、直辖市组织初选。
13. 院士分类标准?
科学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一)院士直接推荐候选人。每次增选,每位院士推荐候选人限额不超过两名;获得3名或3名以上院士推荐有效。对居住在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侨居他国的中国籍学者、专家的推荐,仅适用此款。
(二)国内各有关科学技术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中国科协所属一级学会,按组织系统推荐候选人。此类候选人,必须经过其主管部门、中国科协或省、自治区、直辖市组织初选。
14. 严新平怎么评上院士的?
2019年11月22日,中国工程院公布了2019年院士增选结果,武汉理工大学首席教授严新平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属于机械与运载学部。
凭借他在专业领域的泰斗级地位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严新平,1959年7月生,江西省莲花县人,中共党员。1982年毕业于武汉水运工程学院船机制造及修理专业,获学士学位;1987年武汉水运工程学院船舶机械制造与修理硕士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1997年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学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博士学位。现为智能交通系统研究中心和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是交通运输工程和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带头人;担任国家水运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智能航运与海事安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内河智能航运交通运输业协同创新平台主任;兼任国际航运协会(PIANC)内河智能航运工作组专家、教育部科技委能源与交通学部副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等。
严新平教授是水路交通工程领域的国内外著名专家,先后主持国家973、863课题、自然科学重点基金、支撑计划、重点研发计划专项和高技术船舶科研计划等科研项目20多项。他主持研制船舶动力设备磨损在线监测与远程诊断系统、内河高等级航道通航运行系统、船舶智能安全辅助驾驶系统,实现工程应用,为发展我国水路交通安全技术体系作出了突出贡献。
严新平教授建立了摩擦学系统状态辨识方法,创新了摩擦学、动力学、性能参数和轴功率的"四法结合"监测技术,发明了船舶动力设备磨损状态在线监测与远程故障诊断系统,在我国疏浚、救捞、航运和国防等在役船舶(舰)设备运维保障中推广应用,推动了我国航运企业由经验管理、定期维修向实时检测、视情维修模式的发展。
严新平教授提出了内河通航运行系统的构建方法,主持研发了"电子航道图为载体,在航船舶、航道要素感知网为依托,航道在线服务、多级船闸调度、船舶位置服务、海事实时监管等服务平台为支撑"的国家内河高等级航道"一图两网四平台"通航运行系统,在我国"两横一纵"水运主通道通航运行系统建设中推广应用,实现内河通航状态由静态采集向动态感知的变革,有效提升我国内河航运系统的安全技术水平。
严新平教授创建了"航行脑系统",定义了感知、认知和决策控制等组成空间,攻克了"航行脑系统"的内河复杂航行环境与船舶状态融合与重构、识别与表达等关键技术,建立了欠驱动船舶智能安全辅助驾驶控制模型,研制了船舶智能安全辅助驾驶系统,为人工智能技术在船舶工程领域应用提供了新颖技术途径。
严新平教授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2012)、国家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2016)、省部级科技一等奖5项;授权发明专利32件;出版专著5部;发表SCI论文139篇。
严新平教授作为交通运输部科技创新团队、教育部轮机工程教学团队负责人,被评为国家教育部"万千骨干教师计划"优秀教师(2002),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15. 严新平怎么评上院士的?
2019年11月22日,中国工程院公布了2019年院士增选结果,武汉理工大学首席教授严新平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属于机械与运载学部。
凭借他在专业领域的泰斗级地位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严新平,1959年7月生,江西省莲花县人,中共党员。1982年毕业于武汉水运工程学院船机制造及修理专业,获学士学位;1987年武汉水运工程学院船舶机械制造与修理硕士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1997年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学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博士学位。现为智能交通系统研究中心和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是交通运输工程和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带头人;担任国家水运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智能航运与海事安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内河智能航运交通运输业协同创新平台主任;兼任国际航运协会(PIANC)内河智能航运工作组专家、教育部科技委能源与交通学部副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等。
严新平教授是水路交通工程领域的国内外著名专家,先后主持国家973、863课题、自然科学重点基金、支撑计划、重点研发计划专项和高技术船舶科研计划等科研项目20多项。他主持研制船舶动力设备磨损在线监测与远程诊断系统、内河高等级航道通航运行系统、船舶智能安全辅助驾驶系统,实现工程应用,为发展我国水路交通安全技术体系作出了突出贡献。
严新平教授建立了摩擦学系统状态辨识方法,创新了摩擦学、动力学、性能参数和轴功率的"四法结合"监测技术,发明了船舶动力设备磨损状态在线监测与远程故障诊断系统,在我国疏浚、救捞、航运和国防等在役船舶(舰)设备运维保障中推广应用,推动了我国航运企业由经验管理、定期维修向实时检测、视情维修模式的发展。
严新平教授提出了内河通航运行系统的构建方法,主持研发了"电子航道图为载体,在航船舶、航道要素感知网为依托,航道在线服务、多级船闸调度、船舶位置服务、海事实时监管等服务平台为支撑"的国家内河高等级航道"一图两网四平台"通航运行系统,在我国"两横一纵"水运主通道通航运行系统建设中推广应用,实现内河通航状态由静态采集向动态感知的变革,有效提升我国内河航运系统的安全技术水平。
严新平教授创建了"航行脑系统",定义了感知、认知和决策控制等组成空间,攻克了"航行脑系统"的内河复杂航行环境与船舶状态融合与重构、识别与表达等关键技术,建立了欠驱动船舶智能安全辅助驾驶控制模型,研制了船舶智能安全辅助驾驶系统,为人工智能技术在船舶工程领域应用提供了新颖技术途径。
严新平教授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2012)、国家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2016)、省部级科技一等奖5项;授权发明专利32件;出版专著5部;发表SCI论文139篇。
严新平教授作为交通运输部科技创新团队、教育部轮机工程教学团队负责人,被评为国家教育部"万千骨干教师计划"优秀教师(2002),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16. 姓彭的科学家有谁?
彭先觉
彭先觉,原子核物理学专家。1941年9月16日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1964年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现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委主任,研究员。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院士。1999年,彭先觉被任命为院科技委主任,同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时兼任院科协主席
17. 院士分为哪几类?
科学院内部分高级研究人员的称号
中国科学院院士,是国家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
首先院士不是学位称呼,我国的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有院士这个称呼院士,他是经过两院的评选出来的在某个领域有深入研究或造诣很深的科学家。
院士(Academician)源于Academy。 Academy是古希腊传说中的一位拯救雅典免遭劫难而牺牲的英雄。希腊人为了纪念这位智慧勇敢的英雄,建立了一个以Academy命名的幽静园林。在建园后的916年的时间内,受到Academy智慧勇敢感动的学者,纷纷在园内讲学,进行自发的学术活动。因此,其后的许多学术团体都自称为“Academy”。1666年,法国成立了皇家科学院,到科学院工作的著名科学家首次被称为院士“Academy”。此后,英国皇家学会、普鲁士皇家科学院、彼得堡皇家科学院纷纷使用“院士”这一称谓来命名自己国家最杰出的科学家。“院士”成为学术界给予科学家的最高荣誉称号。
院士在中国,原来称为学部委员,就是在某一领域内的资深专家。现在的院士评选需要提名,提名资格一般为: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自然科学二等奖以上;需要经过大概三轮评选才能成为院士。 中国最早的院士产生于1948年3月,通过层层选拔,81人当选为第一届中国院士。1955年,中国科学院选聘学部委员(1994年改称院士),上述81名院士中,包括华罗庚、苏步青、郭沫若、李四光、竺可桢、茅以升等46位著名科学家进入新中国第一批院士(学部委员)的行列。1994年,中国工程院开始选聘工程院士。目前全国的两院院士已有1000多人。
院士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
截至目前,中科院有院士676位。2003年增选了58位院士,他们的平均年龄是自1991年院士增选工作制度化以来最低的一次,年龄最小者37岁。
中科院院士每两年增选一次,每次增选,先要推荐院士候选人,然后进行学部评审和选举。 推荐候选人有院士推荐和归口初选部门推荐两个途径,不受理本人申请。
每位院士最多推荐2名候选人。2003年增选时,要求65岁以上的候选人需有6名或6名以上院士推荐,且至少有4名院士所在学部与被推荐人相同方为有效。
学部评审要进行两轮,第一轮评审产生初步候选人,第二轮评审产生正式候选人。从2003年起,第一轮评审全部采用通信评审。评审院士们通过阅读被推荐人的有关材料,独立判断,行使选举权利。
然后就是选举,由各学部常委会组织本学部院士对本学部的正式候选人进行无记名投票,获得赞同票超过投票人半数的候选人,按本学部应增选名额,根据获得赞同票数依次入选,满额为止。如遇有获得赞同票数相同而超过增选名额时,则对票数相同者再投票表决,以增选名额为限,取票数多者入选。
中国工程院院士每两年增选一次。2003年新当选的院士包括两名女性,她们是解放军南京军区总医院的刘志红和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上海血研所的陈赛娟。新院士平均年龄62岁,60岁以下的占35%,50岁以下的占9%,其中年龄最小的44岁,他们是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欧进萍和南京军区总医院的刘志红。至此,中国工程院院士的总人数达到663名,其中女性36名,平均年龄为69.6岁。
18. 院士分类标准?
科学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一)院士直接推荐候选人。每次增选,每位院士推荐候选人限额不超过两名;获得3名或3名以上院士推荐有效。对居住在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侨居他国的中国籍学者、专家的推荐,仅适用此款。
(二)国内各有关科学技术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中国科协所属一级学会,按组织系统推荐候选人。此类候选人,必须经过其主管部门、中国科协或省、自治区、直辖市组织初选。
19. 院士分为哪几类?
科学院内部分高级研究人员的称号
中国科学院院士,是国家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
首先院士不是学位称呼,我国的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有院士这个称呼院士,他是经过两院的评选出来的在某个领域有深入研究或造诣很深的科学家。
院士(Academician)源于Academy。 Academy是古希腊传说中的一位拯救雅典免遭劫难而牺牲的英雄。希腊人为了纪念这位智慧勇敢的英雄,建立了一个以Academy命名的幽静园林。在建园后的916年的时间内,受到Academy智慧勇敢感动的学者,纷纷在园内讲学,进行自发的学术活动。因此,其后的许多学术团体都自称为“Academy”。1666年,法国成立了皇家科学院,到科学院工作的著名科学家首次被称为院士“Academy”。此后,英国皇家学会、普鲁士皇家科学院、彼得堡皇家科学院纷纷使用“院士”这一称谓来命名自己国家最杰出的科学家。“院士”成为学术界给予科学家的最高荣誉称号。
院士在中国,原来称为学部委员,就是在某一领域内的资深专家。现在的院士评选需要提名,提名资格一般为: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自然科学二等奖以上;需要经过大概三轮评选才能成为院士。 中国最早的院士产生于1948年3月,通过层层选拔,81人当选为第一届中国院士。1955年,中国科学院选聘学部委员(1994年改称院士),上述81名院士中,包括华罗庚、苏步青、郭沫若、李四光、竺可桢、茅以升等46位著名科学家进入新中国第一批院士(学部委员)的行列。1994年,中国工程院开始选聘工程院士。目前全国的两院院士已有1000多人。
院士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
截至目前,中科院有院士676位。2003年增选了58位院士,他们的平均年龄是自1991年院士增选工作制度化以来最低的一次,年龄最小者37岁。
中科院院士每两年增选一次,每次增选,先要推荐院士候选人,然后进行学部评审和选举。 推荐候选人有院士推荐和归口初选部门推荐两个途径,不受理本人申请。
每位院士最多推荐2名候选人。2003年增选时,要求65岁以上的候选人需有6名或6名以上院士推荐,且至少有4名院士所在学部与被推荐人相同方为有效。
学部评审要进行两轮,第一轮评审产生初步候选人,第二轮评审产生正式候选人。从2003年起,第一轮评审全部采用通信评审。评审院士们通过阅读被推荐人的有关材料,独立判断,行使选举权利。
然后就是选举,由各学部常委会组织本学部院士对本学部的正式候选人进行无记名投票,获得赞同票超过投票人半数的候选人,按本学部应增选名额,根据获得赞同票数依次入选,满额为止。如遇有获得赞同票数相同而超过增选名额时,则对票数相同者再投票表决,以增选名额为限,取票数多者入选。
中国工程院院士每两年增选一次。2003年新当选的院士包括两名女性,她们是解放军南京军区总医院的刘志红和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上海血研所的陈赛娟。新院士平均年龄62岁,60岁以下的占35%,50岁以下的占9%,其中年龄最小的44岁,他们是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欧进萍和南京军区总医院的刘志红。至此,中国工程院院士的总人数达到663名,其中女性36名,平均年龄为69.6岁。
20. 院士分为哪几类?
科学院内部分高级研究人员的称号
中国科学院院士,是国家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
首先院士不是学位称呼,我国的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有院士这个称呼院士,他是经过两院的评选出来的在某个领域有深入研究或造诣很深的科学家。
院士(Academician)源于Academy。 Academy是古希腊传说中的一位拯救雅典免遭劫难而牺牲的英雄。希腊人为了纪念这位智慧勇敢的英雄,建立了一个以Academy命名的幽静园林。在建园后的916年的时间内,受到Academy智慧勇敢感动的学者,纷纷在园内讲学,进行自发的学术活动。因此,其后的许多学术团体都自称为“Academy”。1666年,法国成立了皇家科学院,到科学院工作的著名科学家首次被称为院士“Academy”。此后,英国皇家学会、普鲁士皇家科学院、彼得堡皇家科学院纷纷使用“院士”这一称谓来命名自己国家最杰出的科学家。“院士”成为学术界给予科学家的最高荣誉称号。
院士在中国,原来称为学部委员,就是在某一领域内的资深专家。现在的院士评选需要提名,提名资格一般为: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自然科学二等奖以上;需要经过大概三轮评选才能成为院士。 中国最早的院士产生于1948年3月,通过层层选拔,81人当选为第一届中国院士。1955年,中国科学院选聘学部委员(1994年改称院士),上述81名院士中,包括华罗庚、苏步青、郭沫若、李四光、竺可桢、茅以升等46位著名科学家进入新中国第一批院士(学部委员)的行列。1994年,中国工程院开始选聘工程院士。目前全国的两院院士已有1000多人。
院士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
截至目前,中科院有院士676位。2003年增选了58位院士,他们的平均年龄是自1991年院士增选工作制度化以来最低的一次,年龄最小者37岁。
中科院院士每两年增选一次,每次增选,先要推荐院士候选人,然后进行学部评审和选举。 推荐候选人有院士推荐和归口初选部门推荐两个途径,不受理本人申请。
每位院士最多推荐2名候选人。2003年增选时,要求65岁以上的候选人需有6名或6名以上院士推荐,且至少有4名院士所在学部与被推荐人相同方为有效。
学部评审要进行两轮,第一轮评审产生初步候选人,第二轮评审产生正式候选人。从2003年起,第一轮评审全部采用通信评审。评审院士们通过阅读被推荐人的有关材料,独立判断,行使选举权利。
然后就是选举,由各学部常委会组织本学部院士对本学部的正式候选人进行无记名投票,获得赞同票超过投票人半数的候选人,按本学部应增选名额,根据获得赞同票数依次入选,满额为止。如遇有获得赞同票数相同而超过增选名额时,则对票数相同者再投票表决,以增选名额为限,取票数多者入选。
中国工程院院士每两年增选一次。2003年新当选的院士包括两名女性,她们是解放军南京军区总医院的刘志红和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上海血研所的陈赛娟。新院士平均年龄62岁,60岁以下的占35%,50岁以下的占9%,其中年龄最小的44岁,他们是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欧进萍和南京军区总医院的刘志红。至此,中国工程院院士的总人数达到663名,其中女性36名,平均年龄为69.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