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文化创意产业(山工艺校训?)
1. 山工艺校训?
天工开物、匠心独运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Shandong University of Art&Design),位于山东省济南市,简称“山工艺或山工美”,是国家“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规划建设单位、首批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工程建设单位、山东省2017—2023年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加入国际设计艺术院校联盟、国际设计理事会,山东省文化创意产业与智能制造设计创新创业共同体建设单位。学校始建于1973年,前身是1973年6月成立的济南市工艺美术技工学校。1977年9月,经山东省计委批准,济南市工艺美术技工学校改制为山东省工艺美术学校。1982年9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山东省工艺美术学校更名为山东轻工业学院工艺美术分院。1992年4月,经国家教委批准,建立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截至2023年2月,学校建有千佛山和长清两个校区,是全国独立设置的公办艺术院校中唯一一所设计类大学。校园占地总面积901亩,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25 亿元,馆藏纸质图书75.85万册;设有14个教学单位,开设34个本科专业、6个专科(高职)专业,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有专兼职教师497人,普通本科在校生 6696 人,硕士研究生在校生581人。
2. 怎样做到将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要想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树立鲜明的主题旅游形象,实现文化资源保值增值,必须着力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旅游品牌。在草原文化的大背景下,要抓好品牌的创意、设计和开发,沿历史发展脉络,融入蒙古族原生态文化和现代文化创意,以新型的旅游产品为载体挖掘特色文化资源,设计出既有民族特色又有时代特点的文化旅游产品;要进一步挖掘知名旅游景点景区的文化潜力,对发展条件好、潜力大的景点景区,以迎合当代人文需求的形式展现景区的历史文化底蕴、民族风俗习惯、地域文化特色等,丰富文化内涵,提高旅游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将其打造成引领内蒙古文化旅游发展的新品牌,做到主题突出、特色鲜明、亮点纷呈,从不同层次向外界展示和宣传全区丰富多彩的文化旅游资源;要引导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突出的文化旅游热点地区建设,以名镇、名街建设为重点,提高市场化运作水平,打造文化旅游特色产业集聚区。另外,我区文化旅游产品结构相对单一,旅游体验也不全面,草原文化旅游产品设计存在既重复又割裂的现象,品牌效益难以发挥。只有将不同地域的文化习俗进行优化重组,才能使文化旅游产品形成互补优势,形成优质文化旅游产品链;只有打破地域界限,资源共享,才能满足游客对文化内涵的需求,才能提升整个区域的旅游经济水平。因此,有必要对全区文化旅游品牌进行有效整合,根据文化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点,发挥规模效益和联动效应,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形成文化旅游产业集群。旅游产业的创新需要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要注重提高从业者的文化素养,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创意,把体现人文关怀、提升文化内涵贯穿于旅游的全过程。文化旅游化需要培育多样的旅游载体,发挥政府的引导功能,拓宽游客的参与领域,把形象化、通俗化、大众化的文化元素贯穿其中,让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一同肩负起我区建设民族文化强区的使命和责任。当前,内蒙古旅游业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雄厚的产业基础,独特的资源优势,广阔的发展空间和难得的发展机遇。随着“十三五”宏伟蓝图的徐徐展开,我区必将迎来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春天。
3. 山工艺校训?
天工开物、匠心独运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Shandong University of Art&Design),位于山东省济南市,简称“山工艺或山工美”,是国家“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规划建设单位、首批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工程建设单位、山东省2017—2023年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加入国际设计艺术院校联盟、国际设计理事会,山东省文化创意产业与智能制造设计创新创业共同体建设单位。学校始建于1973年,前身是1973年6月成立的济南市工艺美术技工学校。1977年9月,经山东省计委批准,济南市工艺美术技工学校改制为山东省工艺美术学校。1982年9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山东省工艺美术学校更名为山东轻工业学院工艺美术分院。1992年4月,经国家教委批准,建立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截至2023年2月,学校建有千佛山和长清两个校区,是全国独立设置的公办艺术院校中唯一一所设计类大学。校园占地总面积901亩,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25 亿元,馆藏纸质图书75.85万册;设有14个教学单位,开设34个本科专业、6个专科(高职)专业,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有专兼职教师497人,普通本科在校生 6696 人,硕士研究生在校生581人。
4. 怎样做到将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要想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树立鲜明的主题旅游形象,实现文化资源保值增值,必须着力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旅游品牌。在草原文化的大背景下,要抓好品牌的创意、设计和开发,沿历史发展脉络,融入蒙古族原生态文化和现代文化创意,以新型的旅游产品为载体挖掘特色文化资源,设计出既有民族特色又有时代特点的文化旅游产品;要进一步挖掘知名旅游景点景区的文化潜力,对发展条件好、潜力大的景点景区,以迎合当代人文需求的形式展现景区的历史文化底蕴、民族风俗习惯、地域文化特色等,丰富文化内涵,提高旅游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将其打造成引领内蒙古文化旅游发展的新品牌,做到主题突出、特色鲜明、亮点纷呈,从不同层次向外界展示和宣传全区丰富多彩的文化旅游资源;要引导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突出的文化旅游热点地区建设,以名镇、名街建设为重点,提高市场化运作水平,打造文化旅游特色产业集聚区。另外,我区文化旅游产品结构相对单一,旅游体验也不全面,草原文化旅游产品设计存在既重复又割裂的现象,品牌效益难以发挥。只有将不同地域的文化习俗进行优化重组,才能使文化旅游产品形成互补优势,形成优质文化旅游产品链;只有打破地域界限,资源共享,才能满足游客对文化内涵的需求,才能提升整个区域的旅游经济水平。因此,有必要对全区文化旅游品牌进行有效整合,根据文化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点,发挥规模效益和联动效应,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形成文化旅游产业集群。旅游产业的创新需要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要注重提高从业者的文化素养,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创意,把体现人文关怀、提升文化内涵贯穿于旅游的全过程。文化旅游化需要培育多样的旅游载体,发挥政府的引导功能,拓宽游客的参与领域,把形象化、通俗化、大众化的文化元素贯穿其中,让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一同肩负起我区建设民族文化强区的使命和责任。当前,内蒙古旅游业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雄厚的产业基础,独特的资源优势,广阔的发展空间和难得的发展机遇。随着“十三五”宏伟蓝图的徐徐展开,我区必将迎来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春天。
5. 山工艺校训?
天工开物、匠心独运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Shandong University of Art&Design),位于山东省济南市,简称“山工艺或山工美”,是国家“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规划建设单位、首批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工程建设单位、山东省2017—2023年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加入国际设计艺术院校联盟、国际设计理事会,山东省文化创意产业与智能制造设计创新创业共同体建设单位。学校始建于1973年,前身是1973年6月成立的济南市工艺美术技工学校。1977年9月,经山东省计委批准,济南市工艺美术技工学校改制为山东省工艺美术学校。1982年9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山东省工艺美术学校更名为山东轻工业学院工艺美术分院。1992年4月,经国家教委批准,建立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截至2023年2月,学校建有千佛山和长清两个校区,是全国独立设置的公办艺术院校中唯一一所设计类大学。校园占地总面积901亩,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25 亿元,馆藏纸质图书75.85万册;设有14个教学单位,开设34个本科专业、6个专科(高职)专业,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有专兼职教师497人,普通本科在校生 6696 人,硕士研究生在校生581人。
6. 山工艺校训?
天工开物、匠心独运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Shandong University of Art&Design),位于山东省济南市,简称“山工艺或山工美”,是国家“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规划建设单位、首批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工程建设单位、山东省2017—2023年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加入国际设计艺术院校联盟、国际设计理事会,山东省文化创意产业与智能制造设计创新创业共同体建设单位。学校始建于1973年,前身是1973年6月成立的济南市工艺美术技工学校。1977年9月,经山东省计委批准,济南市工艺美术技工学校改制为山东省工艺美术学校。1982年9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山东省工艺美术学校更名为山东轻工业学院工艺美术分院。1992年4月,经国家教委批准,建立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截至2023年2月,学校建有千佛山和长清两个校区,是全国独立设置的公办艺术院校中唯一一所设计类大学。校园占地总面积901亩,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25 亿元,馆藏纸质图书75.85万册;设有14个教学单位,开设34个本科专业、6个专科(高职)专业,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有专兼职教师497人,普通本科在校生 6696 人,硕士研究生在校生581人。
7. 农村产业形式包含哪些?
一是现代特色农业
农业是乡村产业的主体,发展乡村产业,首要任务是建设现代农业。因此,要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结合各地的实际发展特色农业,把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做大做强,做出品牌,使之成为农民增收就业的重要途径。
二是农业生产性服务业
从世界范围看,农村地区分工分业都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一些国家在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催生出多种多样的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促进了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据有关资料,美国农民只占全国总人口的1%多,而相关农业服务业就业人数却占总人口的17%-20%。我国有2亿多农户,农业从业人员平均年龄约50岁,60岁以上的比例超过24%。
随着农村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发展变化,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市场需求将快速增长,必须适应这种要求,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推进农资供应、技术推广、农机作业、疫病防治、金融保险、产品分级、储存和运销等服务的社会化和专业化,为千家万户农民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提供有力保障。
三是农村生活性服务业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无论农村人口还是城市人口对农村生活性服务业的需求都会显著上升。从农村看,随着城镇化深入推进,农村人口结构发生深刻变化,老龄化速度加快,高龄、失能和患病老人的照料护理问题日益突出。据统计,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在2010年就超过10%,比城镇高2.3个百分点。2012年农村留守老人数量高达5000万人, 2016年全国留守儿童还有902万人,纺锤形人口结构给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峻挑战。
将来,城镇化达到一个较高水平后,农村仍会有几亿人居住生活。随着农民收入水平的持续提高,生活观念和方式的不断变化,农村的养老托幼产业、物品维修产业、批发零售业、电子商务、金融保险等生活性服务业大有可为。另一方面,从城市人口看,随着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加强,美丽的田园风光,清新的空气和良好的人居环境,会吸引大量的城里人回归农村养老、康养、休闲、旅游,这为农村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四是乡村传统特色产业
我国悠久的历史、勤劳智慧的人民、多彩的民族,培育了许多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产业,比如竹编、蜡染、剪纸、木雕、石刻、银饰、民族服饰等传统的手工业,再比如卤制品、酱制品、豆制品以及腊肉腊肠、火腿等传统的食品加工业,这些传统土特产品,地域特色浓厚,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传承着民族的文化,有独特的产业价值。因此,要把这些产品很好的传承保护和开发利用,发挥品牌效应,提升“乡土制造”的魅力和效益,这不但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多样化、特色化的市场需求,培育形成地方的乡村土特产业,而且能够保护传统技艺、传承民族文化。
五是农产品加工业
农产品加工业是连接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的产业,行业覆盖面广、产业关联度高、辐射带动作用强,是拉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增长极。但是,从总体上看,行业大而不强,增长方式粗放,发展水平不高的问题十分突出。特别是农产品产地储藏、保鲜、烘干等初加工,设施简陋、方法原始、工艺落后,农产品产后损失严重。大量农产品产后腐烂变质,不仅滋生蚊蝇、污染环境,甚至还有个别不法经营者用霉变的农产品加工成食品或饲料,成为影响食品质量安全的重大隐患。
另一方面,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以及食物消费理念的转变,人们一日三餐的主食消费方式正在从家庭自制为主向大量依赖社会化供应转变。据典型调查,城镇居民约70%、农村居民约40%的谷物类主食依赖于市场采购。而我国目前主食产品的工业化水平极低,大量主食产品依赖小作坊、小摊贩为主生产和供应,产品的质量、安全、卫生难以保障,加快主食工业化发展成为一项紧迫的民生工程。
同时方便食品、休闲食品、功能食品的市场需求也快速增长。因此,各地可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条件,积极发展适合本地产业特点的农产品加工业,延长农业产业链、就业链和效益链,拉动农业农村经济和县域经济发展。
六是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具有连接城乡要素资源、融合农村一二三产业的天然属性,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具备条件的地区应该稳步推进。但是,目前各地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积极性很高,遍地开花、盲目发展的势头较猛,同质化的问题突出,恶性竞争、亏本经营的不少。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需要有独特的资源禀赋和基本条件,需要搞清楚你的市场需求和目标群体,需要有创意的设计和巧妙地营销。因此,各地在发展中要认真研究,理性选择。
七是乡村建筑业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的改善为农村建筑业发展提供了强劲持久的动力。但是,目前乡村建筑业无组织、无标准、无管理的问题比较突出。要重视发展农村建筑业,制定适合农村特点的建筑业管理标准,加强农村建筑施工队资质管理,规范农村建筑市场,培育产业大军,树立建筑品牌。
八是乡村环保产业
我国每年农村生活垃圾、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等生物质资源高达几十亿吨,目前有相当比例没有得到资源化利用,不但浪费了资源,而且成为农村的重要污染源。此外,乡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问题也很突出。去年国家发布了全国农村环境整治“十三五”规划,启动了人居环境整治3年行动计划,农村环保产业越来越成为投资的亮点。
九是乡村文化产业
当前部分农村地区精神文化建设相对滞后的问题仍很突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不健全,农村文化建设主体缺位,农民对健康向上精神文化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要大力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支持农村文化产品的创作,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用农民喜闻乐见的戏曲、小品等形式,发扬好传统,传播正能量,丰富农民精神世界,促进乡风文明建设。
8. 怎样做到将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要想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树立鲜明的主题旅游形象,实现文化资源保值增值,必须着力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旅游品牌。在草原文化的大背景下,要抓好品牌的创意、设计和开发,沿历史发展脉络,融入蒙古族原生态文化和现代文化创意,以新型的旅游产品为载体挖掘特色文化资源,设计出既有民族特色又有时代特点的文化旅游产品;要进一步挖掘知名旅游景点景区的文化潜力,对发展条件好、潜力大的景点景区,以迎合当代人文需求的形式展现景区的历史文化底蕴、民族风俗习惯、地域文化特色等,丰富文化内涵,提高旅游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将其打造成引领内蒙古文化旅游发展的新品牌,做到主题突出、特色鲜明、亮点纷呈,从不同层次向外界展示和宣传全区丰富多彩的文化旅游资源;要引导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突出的文化旅游热点地区建设,以名镇、名街建设为重点,提高市场化运作水平,打造文化旅游特色产业集聚区。另外,我区文化旅游产品结构相对单一,旅游体验也不全面,草原文化旅游产品设计存在既重复又割裂的现象,品牌效益难以发挥。只有将不同地域的文化习俗进行优化重组,才能使文化旅游产品形成互补优势,形成优质文化旅游产品链;只有打破地域界限,资源共享,才能满足游客对文化内涵的需求,才能提升整个区域的旅游经济水平。因此,有必要对全区文化旅游品牌进行有效整合,根据文化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点,发挥规模效益和联动效应,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形成文化旅游产业集群。旅游产业的创新需要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要注重提高从业者的文化素养,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创意,把体现人文关怀、提升文化内涵贯穿于旅游的全过程。文化旅游化需要培育多样的旅游载体,发挥政府的引导功能,拓宽游客的参与领域,把形象化、通俗化、大众化的文化元素贯穿其中,让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一同肩负起我区建设民族文化强区的使命和责任。当前,内蒙古旅游业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雄厚的产业基础,独特的资源优势,广阔的发展空间和难得的发展机遇。随着“十三五”宏伟蓝图的徐徐展开,我区必将迎来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春天。
9. 怎样做到将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要想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树立鲜明的主题旅游形象,实现文化资源保值增值,必须着力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旅游品牌。在草原文化的大背景下,要抓好品牌的创意、设计和开发,沿历史发展脉络,融入蒙古族原生态文化和现代文化创意,以新型的旅游产品为载体挖掘特色文化资源,设计出既有民族特色又有时代特点的文化旅游产品;要进一步挖掘知名旅游景点景区的文化潜力,对发展条件好、潜力大的景点景区,以迎合当代人文需求的形式展现景区的历史文化底蕴、民族风俗习惯、地域文化特色等,丰富文化内涵,提高旅游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将其打造成引领内蒙古文化旅游发展的新品牌,做到主题突出、特色鲜明、亮点纷呈,从不同层次向外界展示和宣传全区丰富多彩的文化旅游资源;要引导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突出的文化旅游热点地区建设,以名镇、名街建设为重点,提高市场化运作水平,打造文化旅游特色产业集聚区。另外,我区文化旅游产品结构相对单一,旅游体验也不全面,草原文化旅游产品设计存在既重复又割裂的现象,品牌效益难以发挥。只有将不同地域的文化习俗进行优化重组,才能使文化旅游产品形成互补优势,形成优质文化旅游产品链;只有打破地域界限,资源共享,才能满足游客对文化内涵的需求,才能提升整个区域的旅游经济水平。因此,有必要对全区文化旅游品牌进行有效整合,根据文化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点,发挥规模效益和联动效应,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形成文化旅游产业集群。旅游产业的创新需要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要注重提高从业者的文化素养,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创意,把体现人文关怀、提升文化内涵贯穿于旅游的全过程。文化旅游化需要培育多样的旅游载体,发挥政府的引导功能,拓宽游客的参与领域,把形象化、通俗化、大众化的文化元素贯穿其中,让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一同肩负起我区建设民族文化强区的使命和责任。当前,内蒙古旅游业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雄厚的产业基础,独特的资源优势,广阔的发展空间和难得的发展机遇。随着“十三五”宏伟蓝图的徐徐展开,我区必将迎来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春天。
10. 农村产业形式包含哪些?
一是现代特色农业
农业是乡村产业的主体,发展乡村产业,首要任务是建设现代农业。因此,要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结合各地的实际发展特色农业,把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做大做强,做出品牌,使之成为农民增收就业的重要途径。
二是农业生产性服务业
从世界范围看,农村地区分工分业都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一些国家在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催生出多种多样的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促进了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据有关资料,美国农民只占全国总人口的1%多,而相关农业服务业就业人数却占总人口的17%-20%。我国有2亿多农户,农业从业人员平均年龄约50岁,60岁以上的比例超过24%。
随着农村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发展变化,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市场需求将快速增长,必须适应这种要求,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推进农资供应、技术推广、农机作业、疫病防治、金融保险、产品分级、储存和运销等服务的社会化和专业化,为千家万户农民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提供有力保障。
三是农村生活性服务业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无论农村人口还是城市人口对农村生活性服务业的需求都会显著上升。从农村看,随着城镇化深入推进,农村人口结构发生深刻变化,老龄化速度加快,高龄、失能和患病老人的照料护理问题日益突出。据统计,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在2010年就超过10%,比城镇高2.3个百分点。2012年农村留守老人数量高达5000万人, 2016年全国留守儿童还有902万人,纺锤形人口结构给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峻挑战。
将来,城镇化达到一个较高水平后,农村仍会有几亿人居住生活。随着农民收入水平的持续提高,生活观念和方式的不断变化,农村的养老托幼产业、物品维修产业、批发零售业、电子商务、金融保险等生活性服务业大有可为。另一方面,从城市人口看,随着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加强,美丽的田园风光,清新的空气和良好的人居环境,会吸引大量的城里人回归农村养老、康养、休闲、旅游,这为农村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四是乡村传统特色产业
我国悠久的历史、勤劳智慧的人民、多彩的民族,培育了许多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产业,比如竹编、蜡染、剪纸、木雕、石刻、银饰、民族服饰等传统的手工业,再比如卤制品、酱制品、豆制品以及腊肉腊肠、火腿等传统的食品加工业,这些传统土特产品,地域特色浓厚,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传承着民族的文化,有独特的产业价值。因此,要把这些产品很好的传承保护和开发利用,发挥品牌效应,提升“乡土制造”的魅力和效益,这不但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多样化、特色化的市场需求,培育形成地方的乡村土特产业,而且能够保护传统技艺、传承民族文化。
五是农产品加工业
农产品加工业是连接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的产业,行业覆盖面广、产业关联度高、辐射带动作用强,是拉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增长极。但是,从总体上看,行业大而不强,增长方式粗放,发展水平不高的问题十分突出。特别是农产品产地储藏、保鲜、烘干等初加工,设施简陋、方法原始、工艺落后,农产品产后损失严重。大量农产品产后腐烂变质,不仅滋生蚊蝇、污染环境,甚至还有个别不法经营者用霉变的农产品加工成食品或饲料,成为影响食品质量安全的重大隐患。
另一方面,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以及食物消费理念的转变,人们一日三餐的主食消费方式正在从家庭自制为主向大量依赖社会化供应转变。据典型调查,城镇居民约70%、农村居民约40%的谷物类主食依赖于市场采购。而我国目前主食产品的工业化水平极低,大量主食产品依赖小作坊、小摊贩为主生产和供应,产品的质量、安全、卫生难以保障,加快主食工业化发展成为一项紧迫的民生工程。
同时方便食品、休闲食品、功能食品的市场需求也快速增长。因此,各地可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条件,积极发展适合本地产业特点的农产品加工业,延长农业产业链、就业链和效益链,拉动农业农村经济和县域经济发展。
六是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具有连接城乡要素资源、融合农村一二三产业的天然属性,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具备条件的地区应该稳步推进。但是,目前各地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积极性很高,遍地开花、盲目发展的势头较猛,同质化的问题突出,恶性竞争、亏本经营的不少。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需要有独特的资源禀赋和基本条件,需要搞清楚你的市场需求和目标群体,需要有创意的设计和巧妙地营销。因此,各地在发展中要认真研究,理性选择。
七是乡村建筑业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的改善为农村建筑业发展提供了强劲持久的动力。但是,目前乡村建筑业无组织、无标准、无管理的问题比较突出。要重视发展农村建筑业,制定适合农村特点的建筑业管理标准,加强农村建筑施工队资质管理,规范农村建筑市场,培育产业大军,树立建筑品牌。
八是乡村环保产业
我国每年农村生活垃圾、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等生物质资源高达几十亿吨,目前有相当比例没有得到资源化利用,不但浪费了资源,而且成为农村的重要污染源。此外,乡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问题也很突出。去年国家发布了全国农村环境整治“十三五”规划,启动了人居环境整治3年行动计划,农村环保产业越来越成为投资的亮点。
九是乡村文化产业
当前部分农村地区精神文化建设相对滞后的问题仍很突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不健全,农村文化建设主体缺位,农民对健康向上精神文化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要大力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支持农村文化产品的创作,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用农民喜闻乐见的戏曲、小品等形式,发扬好传统,传播正能量,丰富农民精神世界,促进乡风文明建设。
11. 农村产业形式包含哪些?
一是现代特色农业
农业是乡村产业的主体,发展乡村产业,首要任务是建设现代农业。因此,要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结合各地的实际发展特色农业,把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做大做强,做出品牌,使之成为农民增收就业的重要途径。
二是农业生产性服务业
从世界范围看,农村地区分工分业都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一些国家在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催生出多种多样的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促进了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据有关资料,美国农民只占全国总人口的1%多,而相关农业服务业就业人数却占总人口的17%-20%。我国有2亿多农户,农业从业人员平均年龄约50岁,60岁以上的比例超过24%。
随着农村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发展变化,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市场需求将快速增长,必须适应这种要求,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推进农资供应、技术推广、农机作业、疫病防治、金融保险、产品分级、储存和运销等服务的社会化和专业化,为千家万户农民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提供有力保障。
三是农村生活性服务业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无论农村人口还是城市人口对农村生活性服务业的需求都会显著上升。从农村看,随着城镇化深入推进,农村人口结构发生深刻变化,老龄化速度加快,高龄、失能和患病老人的照料护理问题日益突出。据统计,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在2010年就超过10%,比城镇高2.3个百分点。2012年农村留守老人数量高达5000万人, 2016年全国留守儿童还有902万人,纺锤形人口结构给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峻挑战。
将来,城镇化达到一个较高水平后,农村仍会有几亿人居住生活。随着农民收入水平的持续提高,生活观念和方式的不断变化,农村的养老托幼产业、物品维修产业、批发零售业、电子商务、金融保险等生活性服务业大有可为。另一方面,从城市人口看,随着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加强,美丽的田园风光,清新的空气和良好的人居环境,会吸引大量的城里人回归农村养老、康养、休闲、旅游,这为农村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四是乡村传统特色产业
我国悠久的历史、勤劳智慧的人民、多彩的民族,培育了许多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产业,比如竹编、蜡染、剪纸、木雕、石刻、银饰、民族服饰等传统的手工业,再比如卤制品、酱制品、豆制品以及腊肉腊肠、火腿等传统的食品加工业,这些传统土特产品,地域特色浓厚,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传承着民族的文化,有独特的产业价值。因此,要把这些产品很好的传承保护和开发利用,发挥品牌效应,提升“乡土制造”的魅力和效益,这不但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多样化、特色化的市场需求,培育形成地方的乡村土特产业,而且能够保护传统技艺、传承民族文化。
五是农产品加工业
农产品加工业是连接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的产业,行业覆盖面广、产业关联度高、辐射带动作用强,是拉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增长极。但是,从总体上看,行业大而不强,增长方式粗放,发展水平不高的问题十分突出。特别是农产品产地储藏、保鲜、烘干等初加工,设施简陋、方法原始、工艺落后,农产品产后损失严重。大量农产品产后腐烂变质,不仅滋生蚊蝇、污染环境,甚至还有个别不法经营者用霉变的农产品加工成食品或饲料,成为影响食品质量安全的重大隐患。
另一方面,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以及食物消费理念的转变,人们一日三餐的主食消费方式正在从家庭自制为主向大量依赖社会化供应转变。据典型调查,城镇居民约70%、农村居民约40%的谷物类主食依赖于市场采购。而我国目前主食产品的工业化水平极低,大量主食产品依赖小作坊、小摊贩为主生产和供应,产品的质量、安全、卫生难以保障,加快主食工业化发展成为一项紧迫的民生工程。
同时方便食品、休闲食品、功能食品的市场需求也快速增长。因此,各地可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条件,积极发展适合本地产业特点的农产品加工业,延长农业产业链、就业链和效益链,拉动农业农村经济和县域经济发展。
六是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具有连接城乡要素资源、融合农村一二三产业的天然属性,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具备条件的地区应该稳步推进。但是,目前各地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积极性很高,遍地开花、盲目发展的势头较猛,同质化的问题突出,恶性竞争、亏本经营的不少。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需要有独特的资源禀赋和基本条件,需要搞清楚你的市场需求和目标群体,需要有创意的设计和巧妙地营销。因此,各地在发展中要认真研究,理性选择。
七是乡村建筑业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的改善为农村建筑业发展提供了强劲持久的动力。但是,目前乡村建筑业无组织、无标准、无管理的问题比较突出。要重视发展农村建筑业,制定适合农村特点的建筑业管理标准,加强农村建筑施工队资质管理,规范农村建筑市场,培育产业大军,树立建筑品牌。
八是乡村环保产业
我国每年农村生活垃圾、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等生物质资源高达几十亿吨,目前有相当比例没有得到资源化利用,不但浪费了资源,而且成为农村的重要污染源。此外,乡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问题也很突出。去年国家发布了全国农村环境整治“十三五”规划,启动了人居环境整治3年行动计划,农村环保产业越来越成为投资的亮点。
九是乡村文化产业
当前部分农村地区精神文化建设相对滞后的问题仍很突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不健全,农村文化建设主体缺位,农民对健康向上精神文化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要大力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支持农村文化产品的创作,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用农民喜闻乐见的戏曲、小品等形式,发扬好传统,传播正能量,丰富农民精神世界,促进乡风文明建设。
12. 农村产业形式包含哪些?
一是现代特色农业
农业是乡村产业的主体,发展乡村产业,首要任务是建设现代农业。因此,要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结合各地的实际发展特色农业,把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做大做强,做出品牌,使之成为农民增收就业的重要途径。
二是农业生产性服务业
从世界范围看,农村地区分工分业都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一些国家在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催生出多种多样的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促进了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据有关资料,美国农民只占全国总人口的1%多,而相关农业服务业就业人数却占总人口的17%-20%。我国有2亿多农户,农业从业人员平均年龄约50岁,60岁以上的比例超过24%。
随着农村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发展变化,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市场需求将快速增长,必须适应这种要求,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推进农资供应、技术推广、农机作业、疫病防治、金融保险、产品分级、储存和运销等服务的社会化和专业化,为千家万户农民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提供有力保障。
三是农村生活性服务业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无论农村人口还是城市人口对农村生活性服务业的需求都会显著上升。从农村看,随着城镇化深入推进,农村人口结构发生深刻变化,老龄化速度加快,高龄、失能和患病老人的照料护理问题日益突出。据统计,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在2010年就超过10%,比城镇高2.3个百分点。2012年农村留守老人数量高达5000万人, 2016年全国留守儿童还有902万人,纺锤形人口结构给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峻挑战。
将来,城镇化达到一个较高水平后,农村仍会有几亿人居住生活。随着农民收入水平的持续提高,生活观念和方式的不断变化,农村的养老托幼产业、物品维修产业、批发零售业、电子商务、金融保险等生活性服务业大有可为。另一方面,从城市人口看,随着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加强,美丽的田园风光,清新的空气和良好的人居环境,会吸引大量的城里人回归农村养老、康养、休闲、旅游,这为农村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四是乡村传统特色产业
我国悠久的历史、勤劳智慧的人民、多彩的民族,培育了许多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产业,比如竹编、蜡染、剪纸、木雕、石刻、银饰、民族服饰等传统的手工业,再比如卤制品、酱制品、豆制品以及腊肉腊肠、火腿等传统的食品加工业,这些传统土特产品,地域特色浓厚,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传承着民族的文化,有独特的产业价值。因此,要把这些产品很好的传承保护和开发利用,发挥品牌效应,提升“乡土制造”的魅力和效益,这不但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多样化、特色化的市场需求,培育形成地方的乡村土特产业,而且能够保护传统技艺、传承民族文化。
五是农产品加工业
农产品加工业是连接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的产业,行业覆盖面广、产业关联度高、辐射带动作用强,是拉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增长极。但是,从总体上看,行业大而不强,增长方式粗放,发展水平不高的问题十分突出。特别是农产品产地储藏、保鲜、烘干等初加工,设施简陋、方法原始、工艺落后,农产品产后损失严重。大量农产品产后腐烂变质,不仅滋生蚊蝇、污染环境,甚至还有个别不法经营者用霉变的农产品加工成食品或饲料,成为影响食品质量安全的重大隐患。
另一方面,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以及食物消费理念的转变,人们一日三餐的主食消费方式正在从家庭自制为主向大量依赖社会化供应转变。据典型调查,城镇居民约70%、农村居民约40%的谷物类主食依赖于市场采购。而我国目前主食产品的工业化水平极低,大量主食产品依赖小作坊、小摊贩为主生产和供应,产品的质量、安全、卫生难以保障,加快主食工业化发展成为一项紧迫的民生工程。
同时方便食品、休闲食品、功能食品的市场需求也快速增长。因此,各地可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条件,积极发展适合本地产业特点的农产品加工业,延长农业产业链、就业链和效益链,拉动农业农村经济和县域经济发展。
六是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具有连接城乡要素资源、融合农村一二三产业的天然属性,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具备条件的地区应该稳步推进。但是,目前各地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积极性很高,遍地开花、盲目发展的势头较猛,同质化的问题突出,恶性竞争、亏本经营的不少。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需要有独特的资源禀赋和基本条件,需要搞清楚你的市场需求和目标群体,需要有创意的设计和巧妙地营销。因此,各地在发展中要认真研究,理性选择。
七是乡村建筑业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的改善为农村建筑业发展提供了强劲持久的动力。但是,目前乡村建筑业无组织、无标准、无管理的问题比较突出。要重视发展农村建筑业,制定适合农村特点的建筑业管理标准,加强农村建筑施工队资质管理,规范农村建筑市场,培育产业大军,树立建筑品牌。
八是乡村环保产业
我国每年农村生活垃圾、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等生物质资源高达几十亿吨,目前有相当比例没有得到资源化利用,不但浪费了资源,而且成为农村的重要污染源。此外,乡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问题也很突出。去年国家发布了全国农村环境整治“十三五”规划,启动了人居环境整治3年行动计划,农村环保产业越来越成为投资的亮点。
九是乡村文化产业
当前部分农村地区精神文化建设相对滞后的问题仍很突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不健全,农村文化建设主体缺位,农民对健康向上精神文化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要大力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支持农村文化产品的创作,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用农民喜闻乐见的戏曲、小品等形式,发扬好传统,传播正能量,丰富农民精神世界,促进乡风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