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新能源汽车政策(鞍山电动车有什么新的规定?)
1. 鞍山电动车有什么新的规定?
为进一步加强鞍山市城区内电动自行车管理,预防和减少因电动自行车违规通行造成的道路交通事故,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17761-2018)(以下简称“新国标”)、《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GB17761-1999)(以下简称“旧国标”)、《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关于加强电动自行车国家标准实施监督的意见》(国市监标创【2019】53号)、公安部交管局《关于加强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辽宁省电动自行车登记规定》等法律规定,结合鞍山市电动自行车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通知如下:
一、登记备案的电动自行车种类
(一)符合“新国标”的电动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已于2019年4月15日实施,“新国标”电动自行车,是指取得CCC认证、合格证为电动自行车检验合格证、车辆类型标注为“电动自行车”的车辆。主要技术参数包括:具有脚踏骑行能力、装配完整的电动自行车的整车质量小于或等于 55kg、电驱动行驶时、最高设计车速不超过25km/h、蓄电池标称电压小于或等于48V、电动机额定连续输出功率小于或等于400W等。
(二)对于不符合“新国标”标准的“非标”、“旧国标”电动自行车登记备案办法另行通知。
(三)所有燃油的两轮车辆不予核发电动自行车牌证。
鼓励广大电动自行车车主办理备案登记时购买保险产品,避免因丢失或交通肇事造成的人身及财产损失。主动投保全车盗抢险和第三者责任险的,免费安装防盗报警功能的GPS定位设备。
二、登记备案工作流程
自2021年4月15日起,鞍山市将开展电动自行车登记备案工作,符合“新国标”的电动自行车车主须到鞍山市公安局交通安全管理局设立的电动自行车登记备案服务站办理登记备案,领取电动自行车行驶证和号牌后方可上道行驶。
(一)登记备案方式
登记备案工作可采取手机微信预约方式进行,也可以到登记备案点现场办理。车主使用手机微信搜索“辽宁省电动自行车登记备案平台”,关注公众号,找到“辽宁省电动自行车登记备案平台”后,点击预约备案即可进行预约,按照自己预约的时间和登记服务站办理登记备案。
(二)登记备案提交资料
(1)现场填写的《登记备案申请表》;
(2)电动自行车所有人的身份证明原件及复印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身份证明,是该单位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书》、加盖单位公章的委托书和经办人的身份证明原件及复印件;委托他人办理的还应当提供委托书和双方当事人身份证明的原件及复印件;
(3)电动自行车来历证明即购车发票原件及复印件;
(4)电动自行车出厂合格证原件;
(三)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办理登记备案
(1)电动自行车不符合国家相关技术标准的;
(2)电动自行车所有人提交的证明无效的;
(3)电动自行车所有人提交的证明、凭证与车辆不符的;
(4)电动自行车来历证明被涂改或者来历证明记载的所有人与身份证明不符的;
(5)电动自行车被擅自拼装、改装的;
(6)电动自行车被盗抢的;
(7)其他不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情形的;
三、登记备案地点
2021年4月15日,启动登记备案地点为:
(一)中国移动鞍山铁西分公司营业厅,地址:鞍山市千山区千山西路289号,电话:13504910086
(二)中国移动鞍山立山分公司营业厅,地址:鞍山市立山区胜利北路186号,电话:13504910086
四、开展电动自行车交通违法整治
(一)自2021年6月1日起,鞍山市公安局交通安全管理局将在全市范围内(海、台、岫地区除外)开展电动自行车集中整治行动,依法从严查处无号牌、闯红灯、占用机动车道行驶、逆向行驶等各类交通违法行为,鼓励电动自行车驾驶人骑行时佩戴安全头盔。
(二)广大市民应当自觉遵守道路交通法律法规,不购买、不驾驶、不乘坐不符合安全技术标准的电动自行车。电动自行车所有人应当依法办理登记备案、安全文明行车。
本通知自2021年4月15日起施行。
鞍山市公安局交通安全管理局
2021年4月1日
2. 盘锦市电动车新政策?
1、车主在购买电动自行车的时候,要求商家出具电动自行车CCC认证文件,确定型号再购买,这时候就能够判断自己的电动自行车是否可以上牌。
2、车主需要准备相关资料:身份证、电动自行车的发票、产品合格证、车辆相片、编号拓印膜、委托办理需要委托书和代办人身份证。
3、车主开着电动自行车到当地交警部门指定的注册登记地点。 折叠电动车也需要办理牌照!
3. 辽宁电动车新规?
1、电动自行车所有人应当自购车之日起30日内,依法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申请车辆注册登记,取得号牌、行驶证后,方可上道路行驶。2、对符合国家标准的电动自行车,公安交管部门将按照非机动车管理的有关规定发放牌证。3、驾驶电动自行车时应当随车携带行驶证,驾驶人应当携带身份证。
4. 辽宁大唐新能源与蒙东电网哪个好?
如果在辽宁大唐新能源跟蒙东电网做出选择,我个人还是推荐大唐新能源。从地理位置来讲,辽宁要比内蒙古好一些,经济环境,教育,医疗都强于内蒙古。
从工作发展前景看,新能源已经是目前最热门的行业,并且发展空间巨大。
5. 盘锦市电动车新政策?
1、车主在购买电动自行车的时候,要求商家出具电动自行车CCC认证文件,确定型号再购买,这时候就能够判断自己的电动自行车是否可以上牌。
2、车主需要准备相关资料:身份证、电动自行车的发票、产品合格证、车辆相片、编号拓印膜、委托办理需要委托书和代办人身份证。
3、车主开着电动自行车到当地交警部门指定的注册登记地点。 折叠电动车也需要办理牌照!
6. 2022年新能源公交还有运营补贴吗?
还有补贴。
根据有关规定在2022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在2021年基础上退坡30%,城市公交、道路客运、出租(含网约车)、环卫、城市物流配送、邮政快递、民航机场以及党政机关公务领域符合要求的车辆,补贴标准在2021年基础上退坡20%。
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于2022年12月31日终止,2022年12月31日之后上牌的车辆不再给予补贴。同时,继续加大审核力度,做好以前年度推广车辆的清算收尾工作。同时提出健全新能源汽车安全监管体系,进一步压实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主体责任
7. 鞍山电动车有什么新的规定?
为进一步加强鞍山市城区内电动自行车管理,预防和减少因电动自行车违规通行造成的道路交通事故,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17761-2018)(以下简称“新国标”)、《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GB17761-1999)(以下简称“旧国标”)、《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关于加强电动自行车国家标准实施监督的意见》(国市监标创【2019】53号)、公安部交管局《关于加强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辽宁省电动自行车登记规定》等法律规定,结合鞍山市电动自行车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通知如下:
一、登记备案的电动自行车种类
(一)符合“新国标”的电动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已于2019年4月15日实施,“新国标”电动自行车,是指取得CCC认证、合格证为电动自行车检验合格证、车辆类型标注为“电动自行车”的车辆。主要技术参数包括:具有脚踏骑行能力、装配完整的电动自行车的整车质量小于或等于 55kg、电驱动行驶时、最高设计车速不超过25km/h、蓄电池标称电压小于或等于48V、电动机额定连续输出功率小于或等于400W等。
(二)对于不符合“新国标”标准的“非标”、“旧国标”电动自行车登记备案办法另行通知。
(三)所有燃油的两轮车辆不予核发电动自行车牌证。
鼓励广大电动自行车车主办理备案登记时购买保险产品,避免因丢失或交通肇事造成的人身及财产损失。主动投保全车盗抢险和第三者责任险的,免费安装防盗报警功能的GPS定位设备。
二、登记备案工作流程
自2021年4月15日起,鞍山市将开展电动自行车登记备案工作,符合“新国标”的电动自行车车主须到鞍山市公安局交通安全管理局设立的电动自行车登记备案服务站办理登记备案,领取电动自行车行驶证和号牌后方可上道行驶。
(一)登记备案方式
登记备案工作可采取手机微信预约方式进行,也可以到登记备案点现场办理。车主使用手机微信搜索“辽宁省电动自行车登记备案平台”,关注公众号,找到“辽宁省电动自行车登记备案平台”后,点击预约备案即可进行预约,按照自己预约的时间和登记服务站办理登记备案。
(二)登记备案提交资料
(1)现场填写的《登记备案申请表》;
(2)电动自行车所有人的身份证明原件及复印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身份证明,是该单位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书》、加盖单位公章的委托书和经办人的身份证明原件及复印件;委托他人办理的还应当提供委托书和双方当事人身份证明的原件及复印件;
(3)电动自行车来历证明即购车发票原件及复印件;
(4)电动自行车出厂合格证原件;
(三)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办理登记备案
(1)电动自行车不符合国家相关技术标准的;
(2)电动自行车所有人提交的证明无效的;
(3)电动自行车所有人提交的证明、凭证与车辆不符的;
(4)电动自行车来历证明被涂改或者来历证明记载的所有人与身份证明不符的;
(5)电动自行车被擅自拼装、改装的;
(6)电动自行车被盗抢的;
(7)其他不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情形的;
三、登记备案地点
2021年4月15日,启动登记备案地点为:
(一)中国移动鞍山铁西分公司营业厅,地址:鞍山市千山区千山西路289号,电话:13504910086
(二)中国移动鞍山立山分公司营业厅,地址:鞍山市立山区胜利北路186号,电话:13504910086
四、开展电动自行车交通违法整治
(一)自2021年6月1日起,鞍山市公安局交通安全管理局将在全市范围内(海、台、岫地区除外)开展电动自行车集中整治行动,依法从严查处无号牌、闯红灯、占用机动车道行驶、逆向行驶等各类交通违法行为,鼓励电动自行车驾驶人骑行时佩戴安全头盔。
(二)广大市民应当自觉遵守道路交通法律法规,不购买、不驾驶、不乘坐不符合安全技术标准的电动自行车。电动自行车所有人应当依法办理登记备案、安全文明行车。
本通知自2021年4月15日起施行。
鞍山市公安局交通安全管理局
2021年4月1日
8. 鞍山电动车有什么新的规定?
为进一步加强鞍山市城区内电动自行车管理,预防和减少因电动自行车违规通行造成的道路交通事故,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17761-2018)(以下简称“新国标”)、《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GB17761-1999)(以下简称“旧国标”)、《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关于加强电动自行车国家标准实施监督的意见》(国市监标创【2019】53号)、公安部交管局《关于加强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辽宁省电动自行车登记规定》等法律规定,结合鞍山市电动自行车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通知如下:
一、登记备案的电动自行车种类
(一)符合“新国标”的电动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已于2019年4月15日实施,“新国标”电动自行车,是指取得CCC认证、合格证为电动自行车检验合格证、车辆类型标注为“电动自行车”的车辆。主要技术参数包括:具有脚踏骑行能力、装配完整的电动自行车的整车质量小于或等于 55kg、电驱动行驶时、最高设计车速不超过25km/h、蓄电池标称电压小于或等于48V、电动机额定连续输出功率小于或等于400W等。
(二)对于不符合“新国标”标准的“非标”、“旧国标”电动自行车登记备案办法另行通知。
(三)所有燃油的两轮车辆不予核发电动自行车牌证。
鼓励广大电动自行车车主办理备案登记时购买保险产品,避免因丢失或交通肇事造成的人身及财产损失。主动投保全车盗抢险和第三者责任险的,免费安装防盗报警功能的GPS定位设备。
二、登记备案工作流程
自2021年4月15日起,鞍山市将开展电动自行车登记备案工作,符合“新国标”的电动自行车车主须到鞍山市公安局交通安全管理局设立的电动自行车登记备案服务站办理登记备案,领取电动自行车行驶证和号牌后方可上道行驶。
(一)登记备案方式
登记备案工作可采取手机微信预约方式进行,也可以到登记备案点现场办理。车主使用手机微信搜索“辽宁省电动自行车登记备案平台”,关注公众号,找到“辽宁省电动自行车登记备案平台”后,点击预约备案即可进行预约,按照自己预约的时间和登记服务站办理登记备案。
(二)登记备案提交资料
(1)现场填写的《登记备案申请表》;
(2)电动自行车所有人的身份证明原件及复印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身份证明,是该单位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书》、加盖单位公章的委托书和经办人的身份证明原件及复印件;委托他人办理的还应当提供委托书和双方当事人身份证明的原件及复印件;
(3)电动自行车来历证明即购车发票原件及复印件;
(4)电动自行车出厂合格证原件;
(三)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办理登记备案
(1)电动自行车不符合国家相关技术标准的;
(2)电动自行车所有人提交的证明无效的;
(3)电动自行车所有人提交的证明、凭证与车辆不符的;
(4)电动自行车来历证明被涂改或者来历证明记载的所有人与身份证明不符的;
(5)电动自行车被擅自拼装、改装的;
(6)电动自行车被盗抢的;
(7)其他不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情形的;
三、登记备案地点
2021年4月15日,启动登记备案地点为:
(一)中国移动鞍山铁西分公司营业厅,地址:鞍山市千山区千山西路289号,电话:13504910086
(二)中国移动鞍山立山分公司营业厅,地址:鞍山市立山区胜利北路186号,电话:13504910086
四、开展电动自行车交通违法整治
(一)自2021年6月1日起,鞍山市公安局交通安全管理局将在全市范围内(海、台、岫地区除外)开展电动自行车集中整治行动,依法从严查处无号牌、闯红灯、占用机动车道行驶、逆向行驶等各类交通违法行为,鼓励电动自行车驾驶人骑行时佩戴安全头盔。
(二)广大市民应当自觉遵守道路交通法律法规,不购买、不驾驶、不乘坐不符合安全技术标准的电动自行车。电动自行车所有人应当依法办理登记备案、安全文明行车。
本通知自2021年4月15日起施行。
鞍山市公安局交通安全管理局
2021年4月1日
9. 辽宁大唐新能源与蒙东电网哪个好?
如果在辽宁大唐新能源跟蒙东电网做出选择,我个人还是推荐大唐新能源。从地理位置来讲,辽宁要比内蒙古好一些,经济环境,教育,医疗都强于内蒙古。
从工作发展前景看,新能源已经是目前最热门的行业,并且发展空间巨大。
10. 辽宁电动车新规?
1、电动自行车所有人应当自购车之日起30日内,依法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申请车辆注册登记,取得号牌、行驶证后,方可上道路行驶。2、对符合国家标准的电动自行车,公安交管部门将按照非机动车管理的有关规定发放牌证。3、驾驶电动自行车时应当随车携带行驶证,驾驶人应当携带身份证。
11. 2022年新能源公交还有运营补贴吗?
还有补贴。
根据有关规定在2022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在2021年基础上退坡30%,城市公交、道路客运、出租(含网约车)、环卫、城市物流配送、邮政快递、民航机场以及党政机关公务领域符合要求的车辆,补贴标准在2021年基础上退坡20%。
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于2022年12月31日终止,2022年12月31日之后上牌的车辆不再给予补贴。同时,继续加大审核力度,做好以前年度推广车辆的清算收尾工作。同时提出健全新能源汽车安全监管体系,进一步压实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主体责任
12. 辽宁电动车新规?
1、电动自行车所有人应当自购车之日起30日内,依法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申请车辆注册登记,取得号牌、行驶证后,方可上道路行驶。2、对符合国家标准的电动自行车,公安交管部门将按照非机动车管理的有关规定发放牌证。3、驾驶电动自行车时应当随车携带行驶证,驾驶人应当携带身份证。
13. 辽宁电动车新规?
1、电动自行车所有人应当自购车之日起30日内,依法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申请车辆注册登记,取得号牌、行驶证后,方可上道路行驶。2、对符合国家标准的电动自行车,公安交管部门将按照非机动车管理的有关规定发放牌证。3、驾驶电动自行车时应当随车携带行驶证,驾驶人应当携带身份证。
14. 鞍山电动车有什么新的规定?
为进一步加强鞍山市城区内电动自行车管理,预防和减少因电动自行车违规通行造成的道路交通事故,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17761-2018)(以下简称“新国标”)、《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GB17761-1999)(以下简称“旧国标”)、《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关于加强电动自行车国家标准实施监督的意见》(国市监标创【2019】53号)、公安部交管局《关于加强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辽宁省电动自行车登记规定》等法律规定,结合鞍山市电动自行车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通知如下:
一、登记备案的电动自行车种类
(一)符合“新国标”的电动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已于2019年4月15日实施,“新国标”电动自行车,是指取得CCC认证、合格证为电动自行车检验合格证、车辆类型标注为“电动自行车”的车辆。主要技术参数包括:具有脚踏骑行能力、装配完整的电动自行车的整车质量小于或等于 55kg、电驱动行驶时、最高设计车速不超过25km/h、蓄电池标称电压小于或等于48V、电动机额定连续输出功率小于或等于400W等。
(二)对于不符合“新国标”标准的“非标”、“旧国标”电动自行车登记备案办法另行通知。
(三)所有燃油的两轮车辆不予核发电动自行车牌证。
鼓励广大电动自行车车主办理备案登记时购买保险产品,避免因丢失或交通肇事造成的人身及财产损失。主动投保全车盗抢险和第三者责任险的,免费安装防盗报警功能的GPS定位设备。
二、登记备案工作流程
自2021年4月15日起,鞍山市将开展电动自行车登记备案工作,符合“新国标”的电动自行车车主须到鞍山市公安局交通安全管理局设立的电动自行车登记备案服务站办理登记备案,领取电动自行车行驶证和号牌后方可上道行驶。
(一)登记备案方式
登记备案工作可采取手机微信预约方式进行,也可以到登记备案点现场办理。车主使用手机微信搜索“辽宁省电动自行车登记备案平台”,关注公众号,找到“辽宁省电动自行车登记备案平台”后,点击预约备案即可进行预约,按照自己预约的时间和登记服务站办理登记备案。
(二)登记备案提交资料
(1)现场填写的《登记备案申请表》;
(2)电动自行车所有人的身份证明原件及复印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身份证明,是该单位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书》、加盖单位公章的委托书和经办人的身份证明原件及复印件;委托他人办理的还应当提供委托书和双方当事人身份证明的原件及复印件;
(3)电动自行车来历证明即购车发票原件及复印件;
(4)电动自行车出厂合格证原件;
(三)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办理登记备案
(1)电动自行车不符合国家相关技术标准的;
(2)电动自行车所有人提交的证明无效的;
(3)电动自行车所有人提交的证明、凭证与车辆不符的;
(4)电动自行车来历证明被涂改或者来历证明记载的所有人与身份证明不符的;
(5)电动自行车被擅自拼装、改装的;
(6)电动自行车被盗抢的;
(7)其他不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情形的;
三、登记备案地点
2021年4月15日,启动登记备案地点为:
(一)中国移动鞍山铁西分公司营业厅,地址:鞍山市千山区千山西路289号,电话:13504910086
(二)中国移动鞍山立山分公司营业厅,地址:鞍山市立山区胜利北路186号,电话:13504910086
四、开展电动自行车交通违法整治
(一)自2021年6月1日起,鞍山市公安局交通安全管理局将在全市范围内(海、台、岫地区除外)开展电动自行车集中整治行动,依法从严查处无号牌、闯红灯、占用机动车道行驶、逆向行驶等各类交通违法行为,鼓励电动自行车驾驶人骑行时佩戴安全头盔。
(二)广大市民应当自觉遵守道路交通法律法规,不购买、不驾驶、不乘坐不符合安全技术标准的电动自行车。电动自行车所有人应当依法办理登记备案、安全文明行车。
本通知自2021年4月15日起施行。
鞍山市公安局交通安全管理局
2021年4月1日
15. 盘锦市电动车新政策?
1、车主在购买电动自行车的时候,要求商家出具电动自行车CCC认证文件,确定型号再购买,这时候就能够判断自己的电动自行车是否可以上牌。
2、车主需要准备相关资料:身份证、电动自行车的发票、产品合格证、车辆相片、编号拓印膜、委托办理需要委托书和代办人身份证。
3、车主开着电动自行车到当地交警部门指定的注册登记地点。 折叠电动车也需要办理牌照!
16. 辽宁大唐新能源与蒙东电网哪个好?
如果在辽宁大唐新能源跟蒙东电网做出选择,我个人还是推荐大唐新能源。从地理位置来讲,辽宁要比内蒙古好一些,经济环境,教育,医疗都强于内蒙古。
从工作发展前景看,新能源已经是目前最热门的行业,并且发展空间巨大。
17. 2022年新能源公交还有运营补贴吗?
还有补贴。
根据有关规定在2022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在2021年基础上退坡30%,城市公交、道路客运、出租(含网约车)、环卫、城市物流配送、邮政快递、民航机场以及党政机关公务领域符合要求的车辆,补贴标准在2021年基础上退坡20%。
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于2022年12月31日终止,2022年12月31日之后上牌的车辆不再给予补贴。同时,继续加大审核力度,做好以前年度推广车辆的清算收尾工作。同时提出健全新能源汽车安全监管体系,进一步压实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主体责任
18. 2022年新能源公交还有运营补贴吗?
还有补贴。
根据有关规定在2022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在2021年基础上退坡30%,城市公交、道路客运、出租(含网约车)、环卫、城市物流配送、邮政快递、民航机场以及党政机关公务领域符合要求的车辆,补贴标准在2021年基础上退坡20%。
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于2022年12月31日终止,2022年12月31日之后上牌的车辆不再给予补贴。同时,继续加大审核力度,做好以前年度推广车辆的清算收尾工作。同时提出健全新能源汽车安全监管体系,进一步压实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主体责任
19. 辽宁大唐新能源与蒙东电网哪个好?
如果在辽宁大唐新能源跟蒙东电网做出选择,我个人还是推荐大唐新能源。从地理位置来讲,辽宁要比内蒙古好一些,经济环境,教育,医疗都强于内蒙古。
从工作发展前景看,新能源已经是目前最热门的行业,并且发展空间巨大。
20. 盘锦市电动车新政策?
1、车主在购买电动自行车的时候,要求商家出具电动自行车CCC认证文件,确定型号再购买,这时候就能够判断自己的电动自行车是否可以上牌。
2、车主需要准备相关资料:身份证、电动自行车的发票、产品合格证、车辆相片、编号拓印膜、委托办理需要委托书和代办人身份证。
3、车主开着电动自行车到当地交警部门指定的注册登记地点。 折叠电动车也需要办理牌照!
21. 辽宁省电动车管理条例全文?
辽宁省电动自行车管理办法(草案)(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电动自行车管理,维护道路交通秩序,预防、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和火灾事故,保护公民人身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电动自行车的生产、销售、维修、登记、通行及相关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电动自行车,是指以车载蓄电池作为辅助能源,具备脚踏骑行功能,能实现电助动或者电驱动功能的两轮自行车。
第三条 省、市、县(含县级市、区,下同)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电动自行车管理工作的领导,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将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督促有关部门依法履行职责。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督促辖区单位落实电动自行车的道路交通安全和消防安全责任。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协助做好相关工作。
第四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电动自行车登记、道路通行安全管理。
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电动自行车及其充电器、蓄电池等配套零部件生产、销售和维修的监督管理。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负责制定电动自行车停放场地及充电设施建设标准,督促指导电动自行车停放场地及充电设施配建,督促物业服务企业、管理单位加强物业服务区域内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管理。
工业和信息化、财政、自然资源、交通运输、生态环境、商务、应急管理、消防救援、综合行政执法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电动自行车管理相关工作。
第五条 电动自行车驾驶人应当遵守道路交通安全、城市管理、消防安全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做到安全驾驶、文明驾驶,有序停放车辆,维护消防安全。
第六条 电动自行车行业协会应当加强行业自律管理,引导、监督会员单位依法从事生产、销售、维修、租赁、回收等经营活动,促进电动自行车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第七条 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等应当加强对本单位人员电动自行车道路交通、消防安全法律、法规和安全常识的宣传,增强本单位人员的道路交通、消防安全意识和文明出行素养。
学校应当将电动自行车的交通安全和消防安全教育纳入法治宣传教育内容。
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站等媒体应当加强对社会公众电动自行车道路交通、消防安全法律、法规和安全常识的公益宣传,增强电动自行车驾驶人的道路交通、消防安全意识和文明出行素养。
第二章 生产、销售和维修
第八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生产、销售的电动自行车,其设计最高时速、整车质量、外形尺寸、防火阻燃性能等应当符合强制性国家标准,并获得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
不符合强制性国家标准、未获得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的电动自行车不得在本省销售。
第九条 电动自行车销售者应当履行进货查验义务,建立进货和销售台账,并在销售场所醒目位置公示所售电动自行车符合强制性国家标准并获得强制性产品认证的相关信息;通过电子商务平台销售的,应当在披露的商品信息中包含上述相关信息。
第十条 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应当对申请进入平台销售电动自行车的销售者的身份证明(营业执照)、地址、联系方式、产品认证等信息进行核验、登记;发现平台内销售的电动自行车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应当依法采取必要的处置措施,并向市场监督管理等相关部门报告。
第十一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拼装电动自行车;
(二)改装电动自行车的电动机和蓄电池等动力装置,或者维修、更换不符合强制性国家标准的电动机和蓄电池;
(三)改装电动自行车的速度装置,使最高时速超过强制性国家标准;
(四)除安装儿童安全座椅外,加装车篷、车厢、座位等改变外形结构影响行驶安全的装置;
(五)加装高分贝喇叭、音响等产生噪音污染或者影响安全的设备。
第十二条 鼓励电动自行车生产者、销售者、维修者采取以旧换新、折价回购等方式回收不符合强制性国家标准和废旧的电动自行车。
鼓励电动自行车所有人置换、提前报废不符合强制性国家标准的电动自行车。
第十三条 电动自行车废旧蓄电池按照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有关规定处置,不得随意丢弃。
电动自行车及其蓄电池的生产者、销售者、维修者应当依法提供电动自行车废旧蓄电池更换、回收服务,建立回收台账。
第三章 登记和通行
第十四条 电动自行车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登记后,方可上道路行驶。电动自行车登记不收取费用,所需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电动自行车驾驶人可以持有效购车发票或者其他合法来源凭证,自购车之日起30日内临时上道路行驶。
本办法实施前购买的符合国家标准的电动自行车,应当自本办法实施之日起90日内,向县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申请办理注册登记。
第十五条 申请电动自行车注册登记的,应当自购车之日起30日内向县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现场交验车辆,并提交以下材料:
(一)电动自行车所有人身份证明;
(二)购车发票等来历证明;
(三)车辆产品合格证或者进口凭证。
对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当场登记并发放电动自行车号牌;对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一次性告知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对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不予登记,并向申请人书面说明理由。
第十六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建设电动自行车管理信息系统,为办理电动自行车登记、查询信息等提供便利。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在公安派出所、保险公司、符合条件的电动自行车销售网点等场所设立电动自行车便民登记代办点。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在办理登记时,应当通过发放安全驾驶宣传资料、播放安全宣传视频等方式,对驾驶人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安全常识教育。
第十七条 快递、外卖、邮政、电力、供水、燃气、电信通讯等从事特定领域的企业,应当以企业名义申请办理电动自行车登记,将办理登记的电动自行车统一车身颜色并粘贴统一标识。
第十八条 已注册登记的电动自行车所有人的姓名(名称)、联系方式等登记内容发生变更的,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申请办理变更登记。
已注册登记的电动自行车所有权发生转移的,转移后的所有人应当自车辆交付之日起30日内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申请办理转移登记。
已注册登记的电动自行车因灭失、遗失、报废或者其他原因无法继续使用的,所有人应当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申请办理注销登记。
第十九条 电动自行车上道路行驶,应当在指定位置悬挂号牌,并保持清晰、完整,不得遮挡、污损。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买卖、伪造、变造电动自行车号牌,不得使用伪造、变造的号牌,不得使用其他电动自行车的号牌。
第二十条 在道路上驾驶电动自行车应当年满16周岁。因身体健康等原因导致驾驶能力欠缺的,不得驾驶电动自行车上道路行驶。
驾驶具备搭载条件的电动自行车只能搭载一名12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搭载6周岁以下未成年人的应当使用安全座椅。
第二十一条 驾驶电动自行车上道路行驶前,应当对车辆的安全技术性能进行认真检查,不得驾驶具有安全隐患的车辆。
驾驶电动自行车上道路行驶,除应当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关于道路通行的一般规定、非机动车通行规定外,还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在指定位置悬挂合法有效的号牌;
(二)在夜间或者遇有雨、雪、雾、霾等低能见度情况行驶时,应当开启照明灯,减速慢行;
(三)驾驶、乘坐电动自行车应当佩戴安全头盔;
(四)不得在醉酒、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者麻醉药品后驾驶电动自行车;
(五)不得驶入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或者其他禁止电动自行车通行的路段、区域;
(六)不得使用手机等电子设备分散注意力、妨碍安全驾驶;
(七)不得驾驶拼装、改装、加装的电动自行车;
(八)不得在驾驶时牵引动物;
(九)不得超过国家规定或者交通标志标明的限速标准;
(十)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行为。
第二十二条 电动自行车在公共场所停放,应当有序停放在非机动车停放区域内;没有设置非机动车停放区域的,电动自行车停放不得占用盲道、人行道,不得妨碍其他车辆和行人通行,不得影响市容环境。
第四章 综合治理
第二十三条 省、市、县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以及相关标准,将电动自行车等非机动车通行道路建设纳入城市综合交通专项规划。
新建、改建的城市道路以及有条件的其他城市道路,应当分道划设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城市主要道路(双向四车道以上道路)以及有条件的其他城市道路,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应当设置隔离设施或者隔离警示标志。
城市道路管理部门应当加强非机动车道的巡查和养护,保证非机动车道平整、通畅。
第二十四条 在非机动车道上划设机动车停车位(包括限时停车位)的,余留的非机动车道的宽度不得小于一点五米,但划设机动车临时上下客的车位除外。
大型车辆通行频繁的道路,应当在机动车右转弯位置设置右转弯导向线和危险警示区,防止大型车辆右转弯时与电动自行车发生刮擦、碾压等安全事故。
第二十五条 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将电动自行车停放区域的设置纳入城市道路相关建设规划和住宅小区、单位建设规划。
地铁站、车站、医院、商场、农贸市场、文化体育场馆、公园等公共交通设施、公共建筑和公共场所,应当按照国家和省规定标准配套规划、建设电动自行车公共停放场所,管理单位应当落实专人管理。
已建住宅小区、单位未建设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场所的,应当划设相对集中的电动自行车停放区域。已建城市道路周边未建设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场所的,应当根据需要在道路周边划设相对集中的电动自行车停放区域。
电动自行车停放区域应当按照规划用途使用,不得擅自停用或者改变用途。
第二十六条 鼓励居民住宅小区设置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场所。
已设立充电场所的,其管理者应当保证电源匹配,设置专用插座,敷设固定线路并穿金属管保护,安装漏电保护等安全装置,配备灭火器材。
第二十七条 禁止在建筑物的疏散通道、安全出口、首层门厅、楼梯间等室内公共区域和消防车通道及可燃物附近停放电动自行车。禁止违反用电安全要求私拉电线为电动自行车充电。
对违反前款规定的行为,物业服务企业、业主委员会和业主等有权予以劝阻、制止;对不听劝阻、制止的,可以向负有消防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
负有消防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对有关单位履行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管理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八条 鼓励电动自行车所有人投保第三者责任险、驾乘人员人身意外伤害险。
鼓励商业保险企业为电动自行车所有人投保提供优惠和便利。
第二十九条 使用电动自行车从事特定领域的企业应当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对本企业所属的电动自行车驾驶人以及用于本企业业务经营的电动自行车进行管理,并执行下列规定:
(一)将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纳入内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明确安全责任人;
(二)建立健全电动自行车驾驶人及电动自行车管理台账,组织对驾驶人开展道路交通安全等法律、法规和安全常识的培训、考核;
(三)不得安排因身体健康等原因导致驾驶能力欠缺的人员驾驶电动自行车;
(四)做好电动自行车维护、保养等安全检查工作;
(五)为电动自行车驾驶人配备安全头盔,根据需要购买第三者责任险、驾乘人员人身意外伤害险等相应的保险;
(六)法律、法规、规章关于安全生产责任的其他规定。
第三十条 市、县人民政府应当组织交通运输、住房城乡建设、公安机关交通管理等部门,根据当地道路交通、公众出行等因素,制定互联网电动自行车的投放政策,明确允许的投放范围、数量和相关管理要求,并向社会公布。
互联网电动自行车租赁企业应当履行企业主体责任,配备必要管理人员,按照要求设置电子围栏,随车提供安全头盔,加强车辆检测、维护和停放秩序管理,并将车辆投放和租用等信息按照规定报送有关主管部门备案。
第三十一条 公安、市场监督管理、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消防救援等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执法协作和信息共享机制,及时通报电动自行车生产、销售的违法行为信息,实现信息共享和全过程监管,依法将电动自行车生产者、销售者、互联网电动自行车租赁企业的违法行为信息纳入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并向社会公布。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法律法规已有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三条 电动自行车驾驶人违反道路通行规定,拒绝接受罚款处罚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扣留其车辆,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的程序处理。
第三十四条 电动自行车驾驶人违反道路通行规定,自愿接受交通安全学习教育或者协助交通警察维护交通秩序的,应当减轻或者不予处罚;情节轻微未影响道路通行的,交通警察应当指出违法行为,给予口头警告后放行。
第三十五条 公安机关和其他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在电动自行车管理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依规给予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施行前已经购买的不符合强制性国家标准的电动自行车,可以自本办法施行之日起90日内向县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申请临时通行标识后,在过渡期内可以上道路行驶。过渡期最长为3年,具体时限由各市人民政府规定。过渡期结束后,不符合强制性国家标准的电动自行车取得的临时通行标识失效,不得上道路行驶。
前款规定的不符合强制性国家标准的电动自行车在过渡期内适用本办法关于电动自行车管理的有关规定。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自 年 月 日起施行。
22. 辽宁省电动车管理条例全文?
辽宁省电动自行车管理办法(草案)(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电动自行车管理,维护道路交通秩序,预防、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和火灾事故,保护公民人身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电动自行车的生产、销售、维修、登记、通行及相关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电动自行车,是指以车载蓄电池作为辅助能源,具备脚踏骑行功能,能实现电助动或者电驱动功能的两轮自行车。
第三条 省、市、县(含县级市、区,下同)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电动自行车管理工作的领导,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将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督促有关部门依法履行职责。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督促辖区单位落实电动自行车的道路交通安全和消防安全责任。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协助做好相关工作。
第四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电动自行车登记、道路通行安全管理。
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电动自行车及其充电器、蓄电池等配套零部件生产、销售和维修的监督管理。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负责制定电动自行车停放场地及充电设施建设标准,督促指导电动自行车停放场地及充电设施配建,督促物业服务企业、管理单位加强物业服务区域内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管理。
工业和信息化、财政、自然资源、交通运输、生态环境、商务、应急管理、消防救援、综合行政执法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电动自行车管理相关工作。
第五条 电动自行车驾驶人应当遵守道路交通安全、城市管理、消防安全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做到安全驾驶、文明驾驶,有序停放车辆,维护消防安全。
第六条 电动自行车行业协会应当加强行业自律管理,引导、监督会员单位依法从事生产、销售、维修、租赁、回收等经营活动,促进电动自行车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第七条 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等应当加强对本单位人员电动自行车道路交通、消防安全法律、法规和安全常识的宣传,增强本单位人员的道路交通、消防安全意识和文明出行素养。
学校应当将电动自行车的交通安全和消防安全教育纳入法治宣传教育内容。
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站等媒体应当加强对社会公众电动自行车道路交通、消防安全法律、法规和安全常识的公益宣传,增强电动自行车驾驶人的道路交通、消防安全意识和文明出行素养。
第二章 生产、销售和维修
第八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生产、销售的电动自行车,其设计最高时速、整车质量、外形尺寸、防火阻燃性能等应当符合强制性国家标准,并获得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
不符合强制性国家标准、未获得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的电动自行车不得在本省销售。
第九条 电动自行车销售者应当履行进货查验义务,建立进货和销售台账,并在销售场所醒目位置公示所售电动自行车符合强制性国家标准并获得强制性产品认证的相关信息;通过电子商务平台销售的,应当在披露的商品信息中包含上述相关信息。
第十条 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应当对申请进入平台销售电动自行车的销售者的身份证明(营业执照)、地址、联系方式、产品认证等信息进行核验、登记;发现平台内销售的电动自行车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应当依法采取必要的处置措施,并向市场监督管理等相关部门报告。
第十一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拼装电动自行车;
(二)改装电动自行车的电动机和蓄电池等动力装置,或者维修、更换不符合强制性国家标准的电动机和蓄电池;
(三)改装电动自行车的速度装置,使最高时速超过强制性国家标准;
(四)除安装儿童安全座椅外,加装车篷、车厢、座位等改变外形结构影响行驶安全的装置;
(五)加装高分贝喇叭、音响等产生噪音污染或者影响安全的设备。
第十二条 鼓励电动自行车生产者、销售者、维修者采取以旧换新、折价回购等方式回收不符合强制性国家标准和废旧的电动自行车。
鼓励电动自行车所有人置换、提前报废不符合强制性国家标准的电动自行车。
第十三条 电动自行车废旧蓄电池按照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有关规定处置,不得随意丢弃。
电动自行车及其蓄电池的生产者、销售者、维修者应当依法提供电动自行车废旧蓄电池更换、回收服务,建立回收台账。
第三章 登记和通行
第十四条 电动自行车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登记后,方可上道路行驶。电动自行车登记不收取费用,所需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电动自行车驾驶人可以持有效购车发票或者其他合法来源凭证,自购车之日起30日内临时上道路行驶。
本办法实施前购买的符合国家标准的电动自行车,应当自本办法实施之日起90日内,向县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申请办理注册登记。
第十五条 申请电动自行车注册登记的,应当自购车之日起30日内向县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现场交验车辆,并提交以下材料:
(一)电动自行车所有人身份证明;
(二)购车发票等来历证明;
(三)车辆产品合格证或者进口凭证。
对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当场登记并发放电动自行车号牌;对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一次性告知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对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不予登记,并向申请人书面说明理由。
第十六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建设电动自行车管理信息系统,为办理电动自行车登记、查询信息等提供便利。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在公安派出所、保险公司、符合条件的电动自行车销售网点等场所设立电动自行车便民登记代办点。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在办理登记时,应当通过发放安全驾驶宣传资料、播放安全宣传视频等方式,对驾驶人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安全常识教育。
第十七条 快递、外卖、邮政、电力、供水、燃气、电信通讯等从事特定领域的企业,应当以企业名义申请办理电动自行车登记,将办理登记的电动自行车统一车身颜色并粘贴统一标识。
第十八条 已注册登记的电动自行车所有人的姓名(名称)、联系方式等登记内容发生变更的,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申请办理变更登记。
已注册登记的电动自行车所有权发生转移的,转移后的所有人应当自车辆交付之日起30日内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申请办理转移登记。
已注册登记的电动自行车因灭失、遗失、报废或者其他原因无法继续使用的,所有人应当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申请办理注销登记。
第十九条 电动自行车上道路行驶,应当在指定位置悬挂号牌,并保持清晰、完整,不得遮挡、污损。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买卖、伪造、变造电动自行车号牌,不得使用伪造、变造的号牌,不得使用其他电动自行车的号牌。
第二十条 在道路上驾驶电动自行车应当年满16周岁。因身体健康等原因导致驾驶能力欠缺的,不得驾驶电动自行车上道路行驶。
驾驶具备搭载条件的电动自行车只能搭载一名12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搭载6周岁以下未成年人的应当使用安全座椅。
第二十一条 驾驶电动自行车上道路行驶前,应当对车辆的安全技术性能进行认真检查,不得驾驶具有安全隐患的车辆。
驾驶电动自行车上道路行驶,除应当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关于道路通行的一般规定、非机动车通行规定外,还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在指定位置悬挂合法有效的号牌;
(二)在夜间或者遇有雨、雪、雾、霾等低能见度情况行驶时,应当开启照明灯,减速慢行;
(三)驾驶、乘坐电动自行车应当佩戴安全头盔;
(四)不得在醉酒、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者麻醉药品后驾驶电动自行车;
(五)不得驶入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或者其他禁止电动自行车通行的路段、区域;
(六)不得使用手机等电子设备分散注意力、妨碍安全驾驶;
(七)不得驾驶拼装、改装、加装的电动自行车;
(八)不得在驾驶时牵引动物;
(九)不得超过国家规定或者交通标志标明的限速标准;
(十)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行为。
第二十二条 电动自行车在公共场所停放,应当有序停放在非机动车停放区域内;没有设置非机动车停放区域的,电动自行车停放不得占用盲道、人行道,不得妨碍其他车辆和行人通行,不得影响市容环境。
第四章 综合治理
第二十三条 省、市、县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以及相关标准,将电动自行车等非机动车通行道路建设纳入城市综合交通专项规划。
新建、改建的城市道路以及有条件的其他城市道路,应当分道划设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城市主要道路(双向四车道以上道路)以及有条件的其他城市道路,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应当设置隔离设施或者隔离警示标志。
城市道路管理部门应当加强非机动车道的巡查和养护,保证非机动车道平整、通畅。
第二十四条 在非机动车道上划设机动车停车位(包括限时停车位)的,余留的非机动车道的宽度不得小于一点五米,但划设机动车临时上下客的车位除外。
大型车辆通行频繁的道路,应当在机动车右转弯位置设置右转弯导向线和危险警示区,防止大型车辆右转弯时与电动自行车发生刮擦、碾压等安全事故。
第二十五条 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将电动自行车停放区域的设置纳入城市道路相关建设规划和住宅小区、单位建设规划。
地铁站、车站、医院、商场、农贸市场、文化体育场馆、公园等公共交通设施、公共建筑和公共场所,应当按照国家和省规定标准配套规划、建设电动自行车公共停放场所,管理单位应当落实专人管理。
已建住宅小区、单位未建设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场所的,应当划设相对集中的电动自行车停放区域。已建城市道路周边未建设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场所的,应当根据需要在道路周边划设相对集中的电动自行车停放区域。
电动自行车停放区域应当按照规划用途使用,不得擅自停用或者改变用途。
第二十六条 鼓励居民住宅小区设置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场所。
已设立充电场所的,其管理者应当保证电源匹配,设置专用插座,敷设固定线路并穿金属管保护,安装漏电保护等安全装置,配备灭火器材。
第二十七条 禁止在建筑物的疏散通道、安全出口、首层门厅、楼梯间等室内公共区域和消防车通道及可燃物附近停放电动自行车。禁止违反用电安全要求私拉电线为电动自行车充电。
对违反前款规定的行为,物业服务企业、业主委员会和业主等有权予以劝阻、制止;对不听劝阻、制止的,可以向负有消防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
负有消防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对有关单位履行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管理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八条 鼓励电动自行车所有人投保第三者责任险、驾乘人员人身意外伤害险。
鼓励商业保险企业为电动自行车所有人投保提供优惠和便利。
第二十九条 使用电动自行车从事特定领域的企业应当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对本企业所属的电动自行车驾驶人以及用于本企业业务经营的电动自行车进行管理,并执行下列规定:
(一)将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纳入内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明确安全责任人;
(二)建立健全电动自行车驾驶人及电动自行车管理台账,组织对驾驶人开展道路交通安全等法律、法规和安全常识的培训、考核;
(三)不得安排因身体健康等原因导致驾驶能力欠缺的人员驾驶电动自行车;
(四)做好电动自行车维护、保养等安全检查工作;
(五)为电动自行车驾驶人配备安全头盔,根据需要购买第三者责任险、驾乘人员人身意外伤害险等相应的保险;
(六)法律、法规、规章关于安全生产责任的其他规定。
第三十条 市、县人民政府应当组织交通运输、住房城乡建设、公安机关交通管理等部门,根据当地道路交通、公众出行等因素,制定互联网电动自行车的投放政策,明确允许的投放范围、数量和相关管理要求,并向社会公布。
互联网电动自行车租赁企业应当履行企业主体责任,配备必要管理人员,按照要求设置电子围栏,随车提供安全头盔,加强车辆检测、维护和停放秩序管理,并将车辆投放和租用等信息按照规定报送有关主管部门备案。
第三十一条 公安、市场监督管理、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消防救援等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执法协作和信息共享机制,及时通报电动自行车生产、销售的违法行为信息,实现信息共享和全过程监管,依法将电动自行车生产者、销售者、互联网电动自行车租赁企业的违法行为信息纳入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并向社会公布。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法律法规已有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三条 电动自行车驾驶人违反道路通行规定,拒绝接受罚款处罚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扣留其车辆,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的程序处理。
第三十四条 电动自行车驾驶人违反道路通行规定,自愿接受交通安全学习教育或者协助交通警察维护交通秩序的,应当减轻或者不予处罚;情节轻微未影响道路通行的,交通警察应当指出违法行为,给予口头警告后放行。
第三十五条 公安机关和其他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在电动自行车管理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依规给予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施行前已经购买的不符合强制性国家标准的电动自行车,可以自本办法施行之日起90日内向县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申请临时通行标识后,在过渡期内可以上道路行驶。过渡期最长为3年,具体时限由各市人民政府规定。过渡期结束后,不符合强制性国家标准的电动自行车取得的临时通行标识失效,不得上道路行驶。
前款规定的不符合强制性国家标准的电动自行车在过渡期内适用本办法关于电动自行车管理的有关规定。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自 年 月 日起施行。
23. 辽宁省电动车管理条例全文?
辽宁省电动自行车管理办法(草案)(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电动自行车管理,维护道路交通秩序,预防、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和火灾事故,保护公民人身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电动自行车的生产、销售、维修、登记、通行及相关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电动自行车,是指以车载蓄电池作为辅助能源,具备脚踏骑行功能,能实现电助动或者电驱动功能的两轮自行车。
第三条 省、市、县(含县级市、区,下同)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电动自行车管理工作的领导,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将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督促有关部门依法履行职责。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督促辖区单位落实电动自行车的道路交通安全和消防安全责任。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协助做好相关工作。
第四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电动自行车登记、道路通行安全管理。
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电动自行车及其充电器、蓄电池等配套零部件生产、销售和维修的监督管理。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负责制定电动自行车停放场地及充电设施建设标准,督促指导电动自行车停放场地及充电设施配建,督促物业服务企业、管理单位加强物业服务区域内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管理。
工业和信息化、财政、自然资源、交通运输、生态环境、商务、应急管理、消防救援、综合行政执法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电动自行车管理相关工作。
第五条 电动自行车驾驶人应当遵守道路交通安全、城市管理、消防安全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做到安全驾驶、文明驾驶,有序停放车辆,维护消防安全。
第六条 电动自行车行业协会应当加强行业自律管理,引导、监督会员单位依法从事生产、销售、维修、租赁、回收等经营活动,促进电动自行车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第七条 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等应当加强对本单位人员电动自行车道路交通、消防安全法律、法规和安全常识的宣传,增强本单位人员的道路交通、消防安全意识和文明出行素养。
学校应当将电动自行车的交通安全和消防安全教育纳入法治宣传教育内容。
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站等媒体应当加强对社会公众电动自行车道路交通、消防安全法律、法规和安全常识的公益宣传,增强电动自行车驾驶人的道路交通、消防安全意识和文明出行素养。
第二章 生产、销售和维修
第八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生产、销售的电动自行车,其设计最高时速、整车质量、外形尺寸、防火阻燃性能等应当符合强制性国家标准,并获得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
不符合强制性国家标准、未获得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的电动自行车不得在本省销售。
第九条 电动自行车销售者应当履行进货查验义务,建立进货和销售台账,并在销售场所醒目位置公示所售电动自行车符合强制性国家标准并获得强制性产品认证的相关信息;通过电子商务平台销售的,应当在披露的商品信息中包含上述相关信息。
第十条 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应当对申请进入平台销售电动自行车的销售者的身份证明(营业执照)、地址、联系方式、产品认证等信息进行核验、登记;发现平台内销售的电动自行车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应当依法采取必要的处置措施,并向市场监督管理等相关部门报告。
第十一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拼装电动自行车;
(二)改装电动自行车的电动机和蓄电池等动力装置,或者维修、更换不符合强制性国家标准的电动机和蓄电池;
(三)改装电动自行车的速度装置,使最高时速超过强制性国家标准;
(四)除安装儿童安全座椅外,加装车篷、车厢、座位等改变外形结构影响行驶安全的装置;
(五)加装高分贝喇叭、音响等产生噪音污染或者影响安全的设备。
第十二条 鼓励电动自行车生产者、销售者、维修者采取以旧换新、折价回购等方式回收不符合强制性国家标准和废旧的电动自行车。
鼓励电动自行车所有人置换、提前报废不符合强制性国家标准的电动自行车。
第十三条 电动自行车废旧蓄电池按照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有关规定处置,不得随意丢弃。
电动自行车及其蓄电池的生产者、销售者、维修者应当依法提供电动自行车废旧蓄电池更换、回收服务,建立回收台账。
第三章 登记和通行
第十四条 电动自行车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登记后,方可上道路行驶。电动自行车登记不收取费用,所需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电动自行车驾驶人可以持有效购车发票或者其他合法来源凭证,自购车之日起30日内临时上道路行驶。
本办法实施前购买的符合国家标准的电动自行车,应当自本办法实施之日起90日内,向县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申请办理注册登记。
第十五条 申请电动自行车注册登记的,应当自购车之日起30日内向县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现场交验车辆,并提交以下材料:
(一)电动自行车所有人身份证明;
(二)购车发票等来历证明;
(三)车辆产品合格证或者进口凭证。
对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当场登记并发放电动自行车号牌;对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一次性告知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对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不予登记,并向申请人书面说明理由。
第十六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建设电动自行车管理信息系统,为办理电动自行车登记、查询信息等提供便利。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在公安派出所、保险公司、符合条件的电动自行车销售网点等场所设立电动自行车便民登记代办点。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在办理登记时,应当通过发放安全驾驶宣传资料、播放安全宣传视频等方式,对驾驶人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安全常识教育。
第十七条 快递、外卖、邮政、电力、供水、燃气、电信通讯等从事特定领域的企业,应当以企业名义申请办理电动自行车登记,将办理登记的电动自行车统一车身颜色并粘贴统一标识。
第十八条 已注册登记的电动自行车所有人的姓名(名称)、联系方式等登记内容发生变更的,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申请办理变更登记。
已注册登记的电动自行车所有权发生转移的,转移后的所有人应当自车辆交付之日起30日内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申请办理转移登记。
已注册登记的电动自行车因灭失、遗失、报废或者其他原因无法继续使用的,所有人应当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申请办理注销登记。
第十九条 电动自行车上道路行驶,应当在指定位置悬挂号牌,并保持清晰、完整,不得遮挡、污损。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买卖、伪造、变造电动自行车号牌,不得使用伪造、变造的号牌,不得使用其他电动自行车的号牌。
第二十条 在道路上驾驶电动自行车应当年满16周岁。因身体健康等原因导致驾驶能力欠缺的,不得驾驶电动自行车上道路行驶。
驾驶具备搭载条件的电动自行车只能搭载一名12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搭载6周岁以下未成年人的应当使用安全座椅。
第二十一条 驾驶电动自行车上道路行驶前,应当对车辆的安全技术性能进行认真检查,不得驾驶具有安全隐患的车辆。
驾驶电动自行车上道路行驶,除应当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关于道路通行的一般规定、非机动车通行规定外,还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在指定位置悬挂合法有效的号牌;
(二)在夜间或者遇有雨、雪、雾、霾等低能见度情况行驶时,应当开启照明灯,减速慢行;
(三)驾驶、乘坐电动自行车应当佩戴安全头盔;
(四)不得在醉酒、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者麻醉药品后驾驶电动自行车;
(五)不得驶入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或者其他禁止电动自行车通行的路段、区域;
(六)不得使用手机等电子设备分散注意力、妨碍安全驾驶;
(七)不得驾驶拼装、改装、加装的电动自行车;
(八)不得在驾驶时牵引动物;
(九)不得超过国家规定或者交通标志标明的限速标准;
(十)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行为。
第二十二条 电动自行车在公共场所停放,应当有序停放在非机动车停放区域内;没有设置非机动车停放区域的,电动自行车停放不得占用盲道、人行道,不得妨碍其他车辆和行人通行,不得影响市容环境。
第四章 综合治理
第二十三条 省、市、县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以及相关标准,将电动自行车等非机动车通行道路建设纳入城市综合交通专项规划。
新建、改建的城市道路以及有条件的其他城市道路,应当分道划设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城市主要道路(双向四车道以上道路)以及有条件的其他城市道路,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应当设置隔离设施或者隔离警示标志。
城市道路管理部门应当加强非机动车道的巡查和养护,保证非机动车道平整、通畅。
第二十四条 在非机动车道上划设机动车停车位(包括限时停车位)的,余留的非机动车道的宽度不得小于一点五米,但划设机动车临时上下客的车位除外。
大型车辆通行频繁的道路,应当在机动车右转弯位置设置右转弯导向线和危险警示区,防止大型车辆右转弯时与电动自行车发生刮擦、碾压等安全事故。
第二十五条 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将电动自行车停放区域的设置纳入城市道路相关建设规划和住宅小区、单位建设规划。
地铁站、车站、医院、商场、农贸市场、文化体育场馆、公园等公共交通设施、公共建筑和公共场所,应当按照国家和省规定标准配套规划、建设电动自行车公共停放场所,管理单位应当落实专人管理。
已建住宅小区、单位未建设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场所的,应当划设相对集中的电动自行车停放区域。已建城市道路周边未建设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场所的,应当根据需要在道路周边划设相对集中的电动自行车停放区域。
电动自行车停放区域应当按照规划用途使用,不得擅自停用或者改变用途。
第二十六条 鼓励居民住宅小区设置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场所。
已设立充电场所的,其管理者应当保证电源匹配,设置专用插座,敷设固定线路并穿金属管保护,安装漏电保护等安全装置,配备灭火器材。
第二十七条 禁止在建筑物的疏散通道、安全出口、首层门厅、楼梯间等室内公共区域和消防车通道及可燃物附近停放电动自行车。禁止违反用电安全要求私拉电线为电动自行车充电。
对违反前款规定的行为,物业服务企业、业主委员会和业主等有权予以劝阻、制止;对不听劝阻、制止的,可以向负有消防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
负有消防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对有关单位履行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管理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八条 鼓励电动自行车所有人投保第三者责任险、驾乘人员人身意外伤害险。
鼓励商业保险企业为电动自行车所有人投保提供优惠和便利。
第二十九条 使用电动自行车从事特定领域的企业应当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对本企业所属的电动自行车驾驶人以及用于本企业业务经营的电动自行车进行管理,并执行下列规定:
(一)将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纳入内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明确安全责任人;
(二)建立健全电动自行车驾驶人及电动自行车管理台账,组织对驾驶人开展道路交通安全等法律、法规和安全常识的培训、考核;
(三)不得安排因身体健康等原因导致驾驶能力欠缺的人员驾驶电动自行车;
(四)做好电动自行车维护、保养等安全检查工作;
(五)为电动自行车驾驶人配备安全头盔,根据需要购买第三者责任险、驾乘人员人身意外伤害险等相应的保险;
(六)法律、法规、规章关于安全生产责任的其他规定。
第三十条 市、县人民政府应当组织交通运输、住房城乡建设、公安机关交通管理等部门,根据当地道路交通、公众出行等因素,制定互联网电动自行车的投放政策,明确允许的投放范围、数量和相关管理要求,并向社会公布。
互联网电动自行车租赁企业应当履行企业主体责任,配备必要管理人员,按照要求设置电子围栏,随车提供安全头盔,加强车辆检测、维护和停放秩序管理,并将车辆投放和租用等信息按照规定报送有关主管部门备案。
第三十一条 公安、市场监督管理、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消防救援等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执法协作和信息共享机制,及时通报电动自行车生产、销售的违法行为信息,实现信息共享和全过程监管,依法将电动自行车生产者、销售者、互联网电动自行车租赁企业的违法行为信息纳入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并向社会公布。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法律法规已有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三条 电动自行车驾驶人违反道路通行规定,拒绝接受罚款处罚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扣留其车辆,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的程序处理。
第三十四条 电动自行车驾驶人违反道路通行规定,自愿接受交通安全学习教育或者协助交通警察维护交通秩序的,应当减轻或者不予处罚;情节轻微未影响道路通行的,交通警察应当指出违法行为,给予口头警告后放行。
第三十五条 公安机关和其他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在电动自行车管理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依规给予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施行前已经购买的不符合强制性国家标准的电动自行车,可以自本办法施行之日起90日内向县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申请临时通行标识后,在过渡期内可以上道路行驶。过渡期最长为3年,具体时限由各市人民政府规定。过渡期结束后,不符合强制性国家标准的电动自行车取得的临时通行标识失效,不得上道路行驶。
前款规定的不符合强制性国家标准的电动自行车在过渡期内适用本办法关于电动自行车管理的有关规定。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自 年 月 日起施行。
24. 辽宁省电动车管理条例全文?
辽宁省电动自行车管理办法(草案)(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电动自行车管理,维护道路交通秩序,预防、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和火灾事故,保护公民人身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电动自行车的生产、销售、维修、登记、通行及相关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电动自行车,是指以车载蓄电池作为辅助能源,具备脚踏骑行功能,能实现电助动或者电驱动功能的两轮自行车。
第三条 省、市、县(含县级市、区,下同)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电动自行车管理工作的领导,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将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督促有关部门依法履行职责。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督促辖区单位落实电动自行车的道路交通安全和消防安全责任。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协助做好相关工作。
第四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电动自行车登记、道路通行安全管理。
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电动自行车及其充电器、蓄电池等配套零部件生产、销售和维修的监督管理。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负责制定电动自行车停放场地及充电设施建设标准,督促指导电动自行车停放场地及充电设施配建,督促物业服务企业、管理单位加强物业服务区域内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管理。
工业和信息化、财政、自然资源、交通运输、生态环境、商务、应急管理、消防救援、综合行政执法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电动自行车管理相关工作。
第五条 电动自行车驾驶人应当遵守道路交通安全、城市管理、消防安全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做到安全驾驶、文明驾驶,有序停放车辆,维护消防安全。
第六条 电动自行车行业协会应当加强行业自律管理,引导、监督会员单位依法从事生产、销售、维修、租赁、回收等经营活动,促进电动自行车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第七条 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等应当加强对本单位人员电动自行车道路交通、消防安全法律、法规和安全常识的宣传,增强本单位人员的道路交通、消防安全意识和文明出行素养。
学校应当将电动自行车的交通安全和消防安全教育纳入法治宣传教育内容。
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站等媒体应当加强对社会公众电动自行车道路交通、消防安全法律、法规和安全常识的公益宣传,增强电动自行车驾驶人的道路交通、消防安全意识和文明出行素养。
第二章 生产、销售和维修
第八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生产、销售的电动自行车,其设计最高时速、整车质量、外形尺寸、防火阻燃性能等应当符合强制性国家标准,并获得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
不符合强制性国家标准、未获得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的电动自行车不得在本省销售。
第九条 电动自行车销售者应当履行进货查验义务,建立进货和销售台账,并在销售场所醒目位置公示所售电动自行车符合强制性国家标准并获得强制性产品认证的相关信息;通过电子商务平台销售的,应当在披露的商品信息中包含上述相关信息。
第十条 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应当对申请进入平台销售电动自行车的销售者的身份证明(营业执照)、地址、联系方式、产品认证等信息进行核验、登记;发现平台内销售的电动自行车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应当依法采取必要的处置措施,并向市场监督管理等相关部门报告。
第十一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拼装电动自行车;
(二)改装电动自行车的电动机和蓄电池等动力装置,或者维修、更换不符合强制性国家标准的电动机和蓄电池;
(三)改装电动自行车的速度装置,使最高时速超过强制性国家标准;
(四)除安装儿童安全座椅外,加装车篷、车厢、座位等改变外形结构影响行驶安全的装置;
(五)加装高分贝喇叭、音响等产生噪音污染或者影响安全的设备。
第十二条 鼓励电动自行车生产者、销售者、维修者采取以旧换新、折价回购等方式回收不符合强制性国家标准和废旧的电动自行车。
鼓励电动自行车所有人置换、提前报废不符合强制性国家标准的电动自行车。
第十三条 电动自行车废旧蓄电池按照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有关规定处置,不得随意丢弃。
电动自行车及其蓄电池的生产者、销售者、维修者应当依法提供电动自行车废旧蓄电池更换、回收服务,建立回收台账。
第三章 登记和通行
第十四条 电动自行车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登记后,方可上道路行驶。电动自行车登记不收取费用,所需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电动自行车驾驶人可以持有效购车发票或者其他合法来源凭证,自购车之日起30日内临时上道路行驶。
本办法实施前购买的符合国家标准的电动自行车,应当自本办法实施之日起90日内,向县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申请办理注册登记。
第十五条 申请电动自行车注册登记的,应当自购车之日起30日内向县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现场交验车辆,并提交以下材料:
(一)电动自行车所有人身份证明;
(二)购车发票等来历证明;
(三)车辆产品合格证或者进口凭证。
对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当场登记并发放电动自行车号牌;对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一次性告知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对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不予登记,并向申请人书面说明理由。
第十六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建设电动自行车管理信息系统,为办理电动自行车登记、查询信息等提供便利。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在公安派出所、保险公司、符合条件的电动自行车销售网点等场所设立电动自行车便民登记代办点。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在办理登记时,应当通过发放安全驾驶宣传资料、播放安全宣传视频等方式,对驾驶人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安全常识教育。
第十七条 快递、外卖、邮政、电力、供水、燃气、电信通讯等从事特定领域的企业,应当以企业名义申请办理电动自行车登记,将办理登记的电动自行车统一车身颜色并粘贴统一标识。
第十八条 已注册登记的电动自行车所有人的姓名(名称)、联系方式等登记内容发生变更的,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申请办理变更登记。
已注册登记的电动自行车所有权发生转移的,转移后的所有人应当自车辆交付之日起30日内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申请办理转移登记。
已注册登记的电动自行车因灭失、遗失、报废或者其他原因无法继续使用的,所有人应当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申请办理注销登记。
第十九条 电动自行车上道路行驶,应当在指定位置悬挂号牌,并保持清晰、完整,不得遮挡、污损。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买卖、伪造、变造电动自行车号牌,不得使用伪造、变造的号牌,不得使用其他电动自行车的号牌。
第二十条 在道路上驾驶电动自行车应当年满16周岁。因身体健康等原因导致驾驶能力欠缺的,不得驾驶电动自行车上道路行驶。
驾驶具备搭载条件的电动自行车只能搭载一名12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搭载6周岁以下未成年人的应当使用安全座椅。
第二十一条 驾驶电动自行车上道路行驶前,应当对车辆的安全技术性能进行认真检查,不得驾驶具有安全隐患的车辆。
驾驶电动自行车上道路行驶,除应当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关于道路通行的一般规定、非机动车通行规定外,还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在指定位置悬挂合法有效的号牌;
(二)在夜间或者遇有雨、雪、雾、霾等低能见度情况行驶时,应当开启照明灯,减速慢行;
(三)驾驶、乘坐电动自行车应当佩戴安全头盔;
(四)不得在醉酒、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者麻醉药品后驾驶电动自行车;
(五)不得驶入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或者其他禁止电动自行车通行的路段、区域;
(六)不得使用手机等电子设备分散注意力、妨碍安全驾驶;
(七)不得驾驶拼装、改装、加装的电动自行车;
(八)不得在驾驶时牵引动物;
(九)不得超过国家规定或者交通标志标明的限速标准;
(十)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行为。
第二十二条 电动自行车在公共场所停放,应当有序停放在非机动车停放区域内;没有设置非机动车停放区域的,电动自行车停放不得占用盲道、人行道,不得妨碍其他车辆和行人通行,不得影响市容环境。
第四章 综合治理
第二十三条 省、市、县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以及相关标准,将电动自行车等非机动车通行道路建设纳入城市综合交通专项规划。
新建、改建的城市道路以及有条件的其他城市道路,应当分道划设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城市主要道路(双向四车道以上道路)以及有条件的其他城市道路,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应当设置隔离设施或者隔离警示标志。
城市道路管理部门应当加强非机动车道的巡查和养护,保证非机动车道平整、通畅。
第二十四条 在非机动车道上划设机动车停车位(包括限时停车位)的,余留的非机动车道的宽度不得小于一点五米,但划设机动车临时上下客的车位除外。
大型车辆通行频繁的道路,应当在机动车右转弯位置设置右转弯导向线和危险警示区,防止大型车辆右转弯时与电动自行车发生刮擦、碾压等安全事故。
第二十五条 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将电动自行车停放区域的设置纳入城市道路相关建设规划和住宅小区、单位建设规划。
地铁站、车站、医院、商场、农贸市场、文化体育场馆、公园等公共交通设施、公共建筑和公共场所,应当按照国家和省规定标准配套规划、建设电动自行车公共停放场所,管理单位应当落实专人管理。
已建住宅小区、单位未建设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场所的,应当划设相对集中的电动自行车停放区域。已建城市道路周边未建设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场所的,应当根据需要在道路周边划设相对集中的电动自行车停放区域。
电动自行车停放区域应当按照规划用途使用,不得擅自停用或者改变用途。
第二十六条 鼓励居民住宅小区设置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场所。
已设立充电场所的,其管理者应当保证电源匹配,设置专用插座,敷设固定线路并穿金属管保护,安装漏电保护等安全装置,配备灭火器材。
第二十七条 禁止在建筑物的疏散通道、安全出口、首层门厅、楼梯间等室内公共区域和消防车通道及可燃物附近停放电动自行车。禁止违反用电安全要求私拉电线为电动自行车充电。
对违反前款规定的行为,物业服务企业、业主委员会和业主等有权予以劝阻、制止;对不听劝阻、制止的,可以向负有消防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
负有消防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对有关单位履行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管理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八条 鼓励电动自行车所有人投保第三者责任险、驾乘人员人身意外伤害险。
鼓励商业保险企业为电动自行车所有人投保提供优惠和便利。
第二十九条 使用电动自行车从事特定领域的企业应当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对本企业所属的电动自行车驾驶人以及用于本企业业务经营的电动自行车进行管理,并执行下列规定:
(一)将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纳入内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明确安全责任人;
(二)建立健全电动自行车驾驶人及电动自行车管理台账,组织对驾驶人开展道路交通安全等法律、法规和安全常识的培训、考核;
(三)不得安排因身体健康等原因导致驾驶能力欠缺的人员驾驶电动自行车;
(四)做好电动自行车维护、保养等安全检查工作;
(五)为电动自行车驾驶人配备安全头盔,根据需要购买第三者责任险、驾乘人员人身意外伤害险等相应的保险;
(六)法律、法规、规章关于安全生产责任的其他规定。
第三十条 市、县人民政府应当组织交通运输、住房城乡建设、公安机关交通管理等部门,根据当地道路交通、公众出行等因素,制定互联网电动自行车的投放政策,明确允许的投放范围、数量和相关管理要求,并向社会公布。
互联网电动自行车租赁企业应当履行企业主体责任,配备必要管理人员,按照要求设置电子围栏,随车提供安全头盔,加强车辆检测、维护和停放秩序管理,并将车辆投放和租用等信息按照规定报送有关主管部门备案。
第三十一条 公安、市场监督管理、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消防救援等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执法协作和信息共享机制,及时通报电动自行车生产、销售的违法行为信息,实现信息共享和全过程监管,依法将电动自行车生产者、销售者、互联网电动自行车租赁企业的违法行为信息纳入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并向社会公布。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法律法规已有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三条 电动自行车驾驶人违反道路通行规定,拒绝接受罚款处罚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扣留其车辆,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的程序处理。
第三十四条 电动自行车驾驶人违反道路通行规定,自愿接受交通安全学习教育或者协助交通警察维护交通秩序的,应当减轻或者不予处罚;情节轻微未影响道路通行的,交通警察应当指出违法行为,给予口头警告后放行。
第三十五条 公安机关和其他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在电动自行车管理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依规给予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施行前已经购买的不符合强制性国家标准的电动自行车,可以自本办法施行之日起90日内向县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申请临时通行标识后,在过渡期内可以上道路行驶。过渡期最长为3年,具体时限由各市人民政府规定。过渡期结束后,不符合强制性国家标准的电动自行车取得的临时通行标识失效,不得上道路行驶。
前款规定的不符合强制性国家标准的电动自行车在过渡期内适用本办法关于电动自行车管理的有关规定。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自 年 月 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