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滩印度?现在是好时机吗
一场印度车展,让人看到了这片市场的吸引力,多家中国企业即便不能“出门”,也派当地代表参加——印度,正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铃木一家独大,车企巨头纷纷折戟
2017年,印度凭借401万辆的销量成绩超过销量为344万辆的德国,成为全球第四大汽车市场。与此同时,印度人口已超13亿,千人汽车保有量不足30辆,拥有巨大的潜力。
与其他车市相比,印度车市有些另类。铃木品牌在印度一家独大,2018年玛鲁蒂铃木的市场份额达到54%,尽管2019年略有下降,但仍接近50%。现代汽车排在第二位,市场份额维持在17%左右。
铃木与现代之所以可以“霸占”印度市场,主要原因在于其产品“车小价低”。印度交通路况差、经济相对落后,长期以来由摩托车等二轮车占据主流交通位置。铃木与现代较早进入市场,推出价格低廉、燃油经济性高的微型车,抢占市场。如铃木在印度畅销车型Dzire,售价折合人民币约5.1万元-9.3万元。
相比之下,全球其他汽车巨头就略显“失意”。2017年,在印度市场累计损失近15亿美元的通用汽车,决定关闭工厂;另一大巨头福特,花了20多年的时间才使印度分公司盈利。
此外,大众、日产、雷诺、斯柯达等巨头在印度市场的日子同样艰难。如大众,虽然Polo车型取得一定成功,但是其在2017-2018财年(印度的财年跨年)的损失达到3.71亿卢比(折合人民币约0.36亿元);雷诺在同一财年的损失达到85亿卢比(折合人民币约8.2亿元)。
“印度汽车市场的复杂结构,决定了车企在进入之前必须进行详细研究;大众、雷诺和日产等诸多外企未能了解消费者行为、运营成本、劳动力问题,以及消费者希望的便捷售后服务。”一家外国经纪公司的分析师表示。
铃木和现代在印度有着成熟的销售网络,马鲁蒂铃木在大约1,650个城市拥有2,000多家经销商;现代汽车拥有约500个经销商网络和1300个服务点。
现在仍在留在印度市场的大众、日产、雷诺等企业也改变了策略,其印度工厂生产的产品大部分用于出口。
后来者入局,时机对吗
尽管诸多大型车企折戟印度,依然挡不住新选手入场。2019年起亚和上汽名爵进入印度市场;在刚刚过去的印度车展上,长城、海马等中国企业也明确了进军印度市场的决定。
现在入局的“后来者”面对的形势似乎好一些:GDP在过去几年增速保持在7%-8%的水平,汽车市场逐步成熟,同时政府也出台了更多鼓励政策……事实上,名爵进入印度后的表现令人惊喜,SUV车型Hector在2019年二季度末进入印度,截至年底累积销售15,930辆。
此外,当前进入印度市场还有另一个有利条件:印度鼓励发展新能源车型。在电动车风靡全球的背景下,环境污染严重的印度也提出了宏伟的目标,2030年所售车型全是电动车。为实现这一目标,印度还出台了补贴政策FAMEI和FAMEII。
这也为名爵带来一波利好。2019年底,名爵在印度开启名爵ZSEV版的预定,取得了27天订单超过2800辆的成绩;这也使得该车成为印度市场首个尚未公布售价就关闭预定通道的车型。据悉,这一订单量超过了2019年印度电动车(含插混和纯电)的总销量。
不过现在是否是进入印度市场的好时机,仍具有很大不确定性。《汽车通讯社》就印度车市采访了分析师贾新光,他表示印度汽车市场发展的条件依然很“苛刻”:“买车的主要群体还是中产阶级,当前印度并没有那么多中产阶级,还是穷人居多;同时,印度的经济情况也决定了目前是低端车型居多,这个情况跟别的市场都不一样,像中国或者别的国家,各个层次的车型都有,所以说印度是一个很不好掌握的市场。此外,印度对中国企业的态度也会对中国品牌的市场表现有影响。”
至于目前电动车是否会成为新的机遇,贾新光表示不确定性很高,“新能源在印度很难说,发展新能源车不仅需要政策,也需要配套基础设施,没有这些基础条件,发展新能源很难。”
——END——
《汽车通讯社》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对不遵守本声明、恶意使用、不当转载引用《汽车通讯社》原创文章者,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