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无土栽培,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提高蔬菜的产量
除了无土栽培,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提高蔬菜的产量
、延长光照时间。冬季日照时间短,在不明显影响保温的条件下,清晨应尽早拉揭草帘,下午晚放草帘,阴天也应适时揭放草帘,以便充分利用阳光,延长光照时间,提高光合产量。
、提高作物自身的光合效率。选用耐弱光、光合效率高的品种,并要用600倍“天达2116”药液、或康凯、芸苔素内酯、光合微肥等药液连续多次细致喷洒植株,启动作物自身的生命活力,提高叶片的光合效率。
维持作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最适宜温度。植物的光合强度与温度关系密切,每种植物只能在适意的温度条件下才能进行光合作用。通常情况下,绝大多数蔬菜作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最低温度是0--2℃,适宜温度范围为10-35℃,最适宜温度为25-30℃,高于35℃光合作用明显下降,40-45℃ 时光合作用停止。因此,栽培蔬菜时,为提高其光合效率,减少呼吸消耗,应把室内温度调整到最适宜或基本适宜的温度范围内。
增施二氧化碳气体肥料,提高光合效能。
科学合理地供水施肥:水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又是植物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必需条件;矿质元素是植物细胞营养所必需的重要组成成分。植物通过其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各种矿质元素,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因此科学地适量、适时施用有机肥、化肥和微肥,适时、适量灌水,保证肥水供应,源源不断地满足植物对水分和矿质元素的需求,提高植物的生命活力,也是提高光合生产效率的最主要和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调整群体结构,尽量增大和维持大而有效的光合面积。植物体是一个进行光合作用、生产有机物质的绿色工厂,叶片就是车间,叶绿体和叶绿素是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生产有机物质的能量转换器,因此叶面积与叶绿素是影响光合产量的又一主要因子。
①、叶面积指(系)数:叶面积大小用叶面积指数表示。一般在露地条件下,植物叶面积指数小于3时,则光合产量随叶面积指数的减少而下降,若叶面积指数大于5以后,因叶片相互遮荫,光照条件恶化,光合产量反而随叶面积指数的增大而下降。比较合理的叶面积指数为3--5。所以与产量成正相关的只是有效叶面积。在生产实践中,千万不能盲目扩大叶面积,以免造成浪费,消耗肥水,恶化光照条件,引起产量下降,反而得不偿失。
鉴于温室内光照强度明显低于露地条件的光照强度和室内光照分布不均匀的特点,为充分利用光能,增加有效叶面积,首先在定植时要做到前密后稀,前矮后高,并在管理中维持总体高度不超过温室高度的2/3;应实行合理密植,或变化性密植,实行南北行向,减少行间遮荫;要推广间作套种,立体种植,尽快促进前期叶面积的扩大,控制后期的叶面积指(系)数,使之维持在22.5(经验数据)之间;要及时剪除过密的枝叶与衰老叶、病残叶,适时落秧,避免相互遮荫,维持大而有效的叶面积,增加光合产量。
②、叶龄与叶动态:作物的幼叶光合能力很弱,待完全长成壮叶时,光合能力最强,叶片衰老后,光合能力又迅速下降。因此在温室管理上,前期应尽量满足其光、温、肥水条件,促其早发叶、快长叶,尽快扩大叶面积,以增加产量。但是,随着作物的生长,叶面积指数扩大,互相遮荫现象逐渐加重。因此当叶面积指数达2.5时,又应控制其继续增长,及时抹除嫩芽,嫩梢,摘除基部衰老叶片,增加壮龄叶片比例,减少消耗,改善光照条件,维持较强的光合作用。
8、增加叶绿素含量 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与光合强度密切相关。叶色深绿、叶绿素含量高的叶片,其光合强度明显高于叶色浅、叶绿素含量低的叶片,有时相差达2-3倍。叶绿素和植物体内其他有机物一样,经常不断地更新,例如菠菜的叶绿素,72小时后可以更新95%以上。
叶绿素的形成与光照、温度、水分及矿质营养供应状况密切相关。
光照:光是叶绿素形成的必要条件。作物叶片只有依靠光才能生成叶绿素,转变为绿色。
温度:叶绿素生成要求一定的温度,一般其形成的最低温度为2-4℃,最高温度为40-48℃,最适宜温度为26-30℃。
水分:叶片缺水,不仅叶绿素形成受到阻碍,而且还加速叶绿素的分解,所以当作物遇干旱后,叶绿素受到破坏,是导致叶片变黄的主要原因。
矿质元素:氮、镁、硫、铁、等元素是组成叶绿素的主要成分,是形成叶绿素必不可少的条件。如:缺氮则叶片黄绿,氮充足时,叶色深绿;缺镁,叶绿素难以形成或遭破坏而表现叶脉间失绿变黄。
综上所述,为提高植物的叶绿素含量,提高光合生产率,同样也必须改善光照条件,保持适宜温度,改善水分及各种矿质元素的供应状况。
若要提高大棚栽培蔬菜的产量,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冬暖节能大棚蔬菜栽培技术的书摘……
在当前情况下,建造667平方米冬暖大棚的费用是6000~
7000元,即每平方米的造价只有10元左右,明显低于玻璃温室的
造价。每年的经济效益,从山东寿光县近几年的平均产值来看,在
每667平方米1~1.5万元之间。从此可见,冬暖大棚生产属于低投
入、高产出的经济结构类型,在农村有着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二)节能效果显著
以前,华北地区的冬季喜温蔬菜生产主要在温室中进行,需
人工加温。加温费用约占总费用的70%左右。生产出的蔬菜价格
昂贵,只能供应特需。冬暖大棚由于其结构和用材上的特点,能
在冬季无人工加温的情况下成功地种植喜温蔬菜,节省了大笔的
燃料费用。
(三)光能利用率高
冬暖大棚跨度小,高度大,大棚前坡面呈拱形,底角在24°
左右,天角在14°左右,冬春进光量比普通单斜面大棚高20%以
上,减少了光线反射损失。
冬暖大棚普遍采用PVC(聚氯乙烯)无滴膜做棚膜,太阳光
的透过能力加强。用普通塑料薄膜因易产生小水滴,会反射掉大
量的光线,进而影响棚内温度的上升和作物的光合作用,所以不
利于冬季蔬菜生产。而无滴膜不容易形成小水滴,只形成一层水
膜,透光能力强(据笔者测量,新的无滴膜透光率高达90%以
上,新的普通膜的透光率只有45%左右),因而被广泛用作冬暖大
棚的棚膜。
再有,冬暖大棚在结构上去掉了普通单斜面大棚南北向的架
膜竹竿,而以东西向的紧拉铁丝代之,减少了遮荫,相应增加了
温度和光照。另外,用镀铝聚脂膜作反光幕,明显地增加了大棚
内的光照强度,特别是在阴天可使棚内的光强达1万勒克斯以
上。有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促进了产品产量和质量的提高。
(四)增温、保温性能强
冬暖大棚由于光能利用率高,太阳光的透过能力强,所以其
增温速度很快。在冬季太阳光线充足时,上午拉开大棚草苫后1
小时内能使棚内气温提高10~15℃,而普通单斜面大棚只能提高
8~10℃。
与普通单斜面大棚比较,冬暖大棚的保温性能明显提高。首
先是因为冬暖大棚在结构上采取了多层覆盖的措施,增加了地
膜、草苫及草苫上面覆盖薄膜等保温层,使大棚内在隆冬时节的
气温和地温都有了明显的提高。这是冬暖大棚试验成功的关键。
其次,冬暖大棚的后墙及两山墙的厚度有所增加。普通单斜面大
棚的后墙及两山墙的厚度只有0.40米左右,低于华北地区的冻土
层厚度,冬季不能保温,只能用于早春提前和秋延后蔬菜栽培。
冬暖大棚后墙及两山墙的厚度都增加到了0.8~1米。这样,即能
阻挡寒冷的侵入,还能在白天贮存热量,晚上放出,使棚内晚上
的温度不致太低。
(五)结构安全可靠,抗风雪能力较强
冬暖大棚的跨度较小,有四排立柱和一排斜柱做支柱,抗雪
压能力较强,可以顶住40~50厘米厚的积雪。大棚前坡的棚膜与
东西向的紧拉铁丝、横杆及立柱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能抵抗风暴
的袭击。
二 冬暖大棚的结构与建造
冬暖大棚主要有墙体、立柱、前坡面、后坡面、不透明覆盖
物等几部分组成,图1是根据山东寿光县冬暖大棚绘制的大棚横
断面结构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