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技术推广政策包括?(农业技术推广政策包括?)
农业技术推广政策包括?
农业技术推广与农业科研、农业教育并称为农业发展的“三大支柱”, 是农业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Agricultural Extension System) 作为促进农业创新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和途径, 是农业推广工作的基础和组织保证, 也是我国农业支持和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为我国农业生产技术进步和农产品产量提高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1 我国农业推广体系的现状、特点和取得的成绩
1.1 现状 我国农业推广体系是政府对农业进行支持的重要组成部分。建国后, 党和政府在积极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 非常重视加强农业推广体系的建设, 历经半个世纪的不断发展和改革, 已建成种植业、林业、畜牧、水产、水利、农机化、经营管理七大专业技术推广网络, 形成自上而下的垂直的我国农业推广体系。
1.2 特点 从历史发展可以看出, 由于我国农业推广体系是在计划经济时期建立起来的, 农业推广主要是以行政手段为主, 教育及其他方法为辅, 其特点主要有:
( 1) 由政府部门领导, 农业行政部门主管, 农业推广机构与农业行政管理部门一一对应。以政府建立的各级农业推广机构为主体, 组织、协调、实施各种农业推广工作。政府制定有关农业推广的政策, 直接负责农业推广项目计划并组织实施, 对农业推广机构的人、财、物进行管理, 推广经费依赖于国家财政。
( 2) 组织管理上具有双重性。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既受农业行政部门的直接领导, 同时又受上级推广机构的业务指导, 而且由于行政部门的直接领导权大于上级推广机构的业务指导权, 使得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组织领导功能较弱。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工作较多地是围绕农业行政部门的工作来开展, 向行政领导部门负责。
( 3)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制是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 其组织结构、运行方式取决于计划经济的要求, 因此难以适应当前的市场化进程。
( 4) 我国的农业推广属于狭义的农业技术推广, 一般包括试验、示范、培训指导以及咨询服务等, 把农业技术普及应用于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过程。过于注重实用技术的推广, 而忽略了农民整体文化素质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1.3 取得的成绩
1.3.1 建立了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我国现行的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包括农业技术推广、农业良种繁育、农业技术监督检测3 个系统。除专业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外, 还包括群众性农技推广组织。全国初步形成了从中央到省、地、县、乡、村多层次、多功能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
1.3.2 促进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农作物、畜、禽、渔品种的更新换代, 新技术、新机具的试验、示范和推广, 使我国农业由传统农业逐步向现代农业过渡。以丰收计划为例, 自1987年实施以来, 每年安排推广全国农、牧、渔、机等业先进、适用、成熟的科学技术100 项左右。通过该计划的实施, 将一大批先进适用的农业科学技术组装配套, 在全国大范围推广应用, 促进了我国农牧渔业的全面增产、增收。
1.3.3 开展技术培训, 为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打下了良好基础。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通过广播电视讲座、现场讲授示范、科技宣传栏、技术咨询点、科技大集、“电波入户”等活动, 把科学技术送到千家万户。另外, 通过实施“绿色证书工程”等, 开展了对农民的系统培训。
1.3.4 积极参与农业执法和监督管理, 有效地保护了农民的切身利益。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在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同时,还积极参与农业执法和监督管理, 包括动植物检疫、种子质量检验、动物防疫及其监督、农资质量监督、农业机械监督、农民负担监督、农业承包合同管理等, 有效地预防了动植物病虫害传播和假种子坑农害农等事件的发生, 保护了农民的切身利益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农业技术推广政策包括?
农业技术推广与农业科研、农业教育并称为农业发展的“三大支柱”, 是农业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Agricultural Extension System) 作为促进农业创新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和途径, 是农业推广工作的基础和组织保证, 也是我国农业支持和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为我国农业生产技术进步和农产品产量提高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1 我国农业推广体系的现状、特点和取得的成绩
1.1 现状 我国农业推广体系是政府对农业进行支持的重要组成部分。建国后, 党和政府在积极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 非常重视加强农业推广体系的建设, 历经半个世纪的不断发展和改革, 已建成种植业、林业、畜牧、水产、水利、农机化、经营管理七大专业技术推广网络, 形成自上而下的垂直的我国农业推广体系。
1.2 特点 从历史发展可以看出, 由于我国农业推广体系是在计划经济时期建立起来的, 农业推广主要是以行政手段为主, 教育及其他方法为辅, 其特点主要有:
( 1) 由政府部门领导, 农业行政部门主管, 农业推广机构与农业行政管理部门一一对应。以政府建立的各级农业推广机构为主体, 组织、协调、实施各种农业推广工作。政府制定有关农业推广的政策, 直接负责农业推广项目计划并组织实施, 对农业推广机构的人、财、物进行管理, 推广经费依赖于国家财政。
( 2) 组织管理上具有双重性。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既受农业行政部门的直接领导, 同时又受上级推广机构的业务指导, 而且由于行政部门的直接领导权大于上级推广机构的业务指导权, 使得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组织领导功能较弱。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工作较多地是围绕农业行政部门的工作来开展, 向行政领导部门负责。
( 3)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制是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 其组织结构、运行方式取决于计划经济的要求, 因此难以适应当前的市场化进程。
( 4) 我国的农业推广属于狭义的农业技术推广, 一般包括试验、示范、培训指导以及咨询服务等, 把农业技术普及应用于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过程。过于注重实用技术的推广, 而忽略了农民整体文化素质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1.3 取得的成绩
1.3.1 建立了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我国现行的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包括农业技术推广、农业良种繁育、农业技术监督检测3 个系统。除专业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外, 还包括群众性农技推广组织。全国初步形成了从中央到省、地、县、乡、村多层次、多功能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
1.3.2 促进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农作物、畜、禽、渔品种的更新换代, 新技术、新机具的试验、示范和推广, 使我国农业由传统农业逐步向现代农业过渡。以丰收计划为例, 自1987年实施以来, 每年安排推广全国农、牧、渔、机等业先进、适用、成熟的科学技术100 项左右。通过该计划的实施, 将一大批先进适用的农业科学技术组装配套, 在全国大范围推广应用, 促进了我国农牧渔业的全面增产、增收。
1.3.3 开展技术培训, 为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打下了良好基础。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通过广播电视讲座、现场讲授示范、科技宣传栏、技术咨询点、科技大集、“电波入户”等活动, 把科学技术送到千家万户。另外, 通过实施“绿色证书工程”等, 开展了对农民的系统培训。
1.3.4 积极参与农业执法和监督管理, 有效地保护了农民的切身利益。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在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同时,还积极参与农业执法和监督管理, 包括动植物检疫、种子质量检验、动物防疫及其监督、农资质量监督、农业机械监督、农民负担监督、农业承包合同管理等, 有效地预防了动植物病虫害传播和假种子坑农害农等事件的发生, 保护了农民的切身利益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农业技术推广政策包括?
农业技术推广与农业科研、农业教育并称为农业发展的“三大支柱”, 是农业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Agricultural Extension System) 作为促进农业创新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和途径, 是农业推广工作的基础和组织保证, 也是我国农业支持和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为我国农业生产技术进步和农产品产量提高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1 我国农业推广体系的现状、特点和取得的成绩
1.1 现状 我国农业推广体系是政府对农业进行支持的重要组成部分。建国后, 党和政府在积极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 非常重视加强农业推广体系的建设, 历经半个世纪的不断发展和改革, 已建成种植业、林业、畜牧、水产、水利、农机化、经营管理七大专业技术推广网络, 形成自上而下的垂直的我国农业推广体系。
1.2 特点 从历史发展可以看出, 由于我国农业推广体系是在计划经济时期建立起来的, 农业推广主要是以行政手段为主, 教育及其他方法为辅, 其特点主要有:
( 1) 由政府部门领导, 农业行政部门主管, 农业推广机构与农业行政管理部门一一对应。以政府建立的各级农业推广机构为主体, 组织、协调、实施各种农业推广工作。政府制定有关农业推广的政策, 直接负责农业推广项目计划并组织实施, 对农业推广机构的人、财、物进行管理, 推广经费依赖于国家财政。
( 2) 组织管理上具有双重性。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既受农业行政部门的直接领导, 同时又受上级推广机构的业务指导, 而且由于行政部门的直接领导权大于上级推广机构的业务指导权, 使得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组织领导功能较弱。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工作较多地是围绕农业行政部门的工作来开展, 向行政领导部门负责。
( 3)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制是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 其组织结构、运行方式取决于计划经济的要求, 因此难以适应当前的市场化进程。
( 4) 我国的农业推广属于狭义的农业技术推广, 一般包括试验、示范、培训指导以及咨询服务等, 把农业技术普及应用于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过程。过于注重实用技术的推广, 而忽略了农民整体文化素质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1.3 取得的成绩
1.3.1 建立了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我国现行的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包括农业技术推广、农业良种繁育、农业技术监督检测3 个系统。除专业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外, 还包括群众性农技推广组织。全国初步形成了从中央到省、地、县、乡、村多层次、多功能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
1.3.2 促进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农作物、畜、禽、渔品种的更新换代, 新技术、新机具的试验、示范和推广, 使我国农业由传统农业逐步向现代农业过渡。以丰收计划为例, 自1987年实施以来, 每年安排推广全国农、牧、渔、机等业先进、适用、成熟的科学技术100 项左右。通过该计划的实施, 将一大批先进适用的农业科学技术组装配套, 在全国大范围推广应用, 促进了我国农牧渔业的全面增产、增收。
1.3.3 开展技术培训, 为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打下了良好基础。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通过广播电视讲座、现场讲授示范、科技宣传栏、技术咨询点、科技大集、“电波入户”等活动, 把科学技术送到千家万户。另外, 通过实施“绿色证书工程”等, 开展了对农民的系统培训。
1.3.4 积极参与农业执法和监督管理, 有效地保护了农民的切身利益。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在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同时,还积极参与农业执法和监督管理, 包括动植物检疫、种子质量检验、动物防疫及其监督、农资质量监督、农业机械监督、农民负担监督、农业承包合同管理等, 有效地预防了动植物病虫害传播和假种子坑农害农等事件的发生, 保护了农民的切身利益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农业推广目标体系包括?
农业技术推广与农业科研、农业教育并称为农业发展的“三大支柱”, 是农业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Agricultural Extension System) 作为促进农业创新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和途径, 是农业推广工作的基础和组织保证, 也是我国农业支持和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为我国农业生产技术进步和农产品产量提高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1 我国农业推广体系的现状、特点和取得的成绩
1.1 现状 我国农业推广体系是政府对农业进行支持的重要组成部分。建国后, 党和政府在积极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 非常重视加强农业推广体系的建设, 历经半个世纪的不断发展和改革, 已建成种植业、林业、畜牧、水产、水利、农机化、经营管理七大专业技术推广网络, 形成自上而下的垂直的我国农业推广体系。
1.2 特点 从历史发展可以看出, 由于我国农业推广体系是在计划经济时期建立起来的, 农业推广主要是以行政手段为主, 教育及其他方法为辅, 其特点主要有:
( 1) 由政府部门领导, 农业行政部门主管, 农业推广机构与农业行政管理部门一一对应。以政府建立的各级农业推广机构为主体, 组织、协调、实施各种农业推广工作。政府制定有关农业推广的政策, 直接负责农业推广项目计划并组织实施, 对农业推广机构的人、财、物进行管理, 推广经费依赖于国家财政。
( 2) 组织管理上具有双重性。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既受农业行政部门的直接领导, 同时又受上级推广机构的业务指导, 而且由于行政部门的直接领导权大于上级推广机构的业务指导权, 使得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组织领导功能较弱。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工作较多地是围绕农业行政部门的工作来开展, 向行政领导部门负责。
( 3)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制是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 其组织结构、运行方式取决于计划经济的要求, 因此难以适应当前的市场化进程。
( 4) 我国的农业推广属于狭义的农业技术推广, 一般包括试验、示范、培训指导以及咨询服务等, 把农业技术普及应用于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过程。过于注重实用技术的推广, 而忽略了农民整体文化素质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1.3 取得的成绩
1.3.1 建立了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我国现行的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包括农业技术推广、农业良种繁育、农业技术监督检测3 个系统。除专业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外, 还包括群众性农技推广组织。全国初步形成了从中央到省、地、县、乡、村多层次、多功能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
1.3.2 促进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农作物、畜、禽、渔品种的更新换代, 新技术、新机具的试验、示范和推广, 使我国农业由传统农业逐步向现代农业过渡。以丰收计划为例, 自1987年实施以来, 每年安排推广全国农、牧、渔、机等业先进、适用、成熟的科学技术100 项左右。通过该计划的实施, 将一大批先进适用的农业科学技术组装配套, 在全国大范围推广应用, 促进了我国农牧渔业的全面增产、增收。
1.3.3 开展技术培训, 为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打下了良好基础。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通过广播电视讲座、现场讲授示范、科技宣传栏、技术咨询点、科技大集、“电波入户”等活动, 把科学技术送到千家万户。另外, 通过实施“绿色证书工程”等, 开展了对农民的系统培训。
1.3.4 积极参与农业执法和监督管理, 有效地保护了农民的切身利益。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在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同时,还积极参与农业执法和监督管理, 包括动植物检疫、种子质量检验、动物防疫及其监督、农资质量监督、农业机械监督、农民负担监督、农业承包合同管理等, 有效地预防了动植物病虫害传播和假种子坑农害农等事件的发生, 保护了农民的切身利益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农业推广目标体系包括?
农业技术推广与农业科研、农业教育并称为农业发展的“三大支柱”, 是农业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Agricultural Extension System) 作为促进农业创新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和途径, 是农业推广工作的基础和组织保证, 也是我国农业支持和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为我国农业生产技术进步和农产品产量提高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1 我国农业推广体系的现状、特点和取得的成绩
1.1 现状 我国农业推广体系是政府对农业进行支持的重要组成部分。建国后, 党和政府在积极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 非常重视加强农业推广体系的建设, 历经半个世纪的不断发展和改革, 已建成种植业、林业、畜牧、水产、水利、农机化、经营管理七大专业技术推广网络, 形成自上而下的垂直的我国农业推广体系。
1.2 特点 从历史发展可以看出, 由于我国农业推广体系是在计划经济时期建立起来的, 农业推广主要是以行政手段为主, 教育及其他方法为辅, 其特点主要有:
( 1) 由政府部门领导, 农业行政部门主管, 农业推广机构与农业行政管理部门一一对应。以政府建立的各级农业推广机构为主体, 组织、协调、实施各种农业推广工作。政府制定有关农业推广的政策, 直接负责农业推广项目计划并组织实施, 对农业推广机构的人、财、物进行管理, 推广经费依赖于国家财政。
( 2) 组织管理上具有双重性。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既受农业行政部门的直接领导, 同时又受上级推广机构的业务指导, 而且由于行政部门的直接领导权大于上级推广机构的业务指导权, 使得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组织领导功能较弱。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工作较多地是围绕农业行政部门的工作来开展, 向行政领导部门负责。
( 3)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制是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 其组织结构、运行方式取决于计划经济的要求, 因此难以适应当前的市场化进程。
( 4) 我国的农业推广属于狭义的农业技术推广, 一般包括试验、示范、培训指导以及咨询服务等, 把农业技术普及应用于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过程。过于注重实用技术的推广, 而忽略了农民整体文化素质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1.3 取得的成绩
1.3.1 建立了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我国现行的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包括农业技术推广、农业良种繁育、农业技术监督检测3 个系统。除专业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外, 还包括群众性农技推广组织。全国初步形成了从中央到省、地、县、乡、村多层次、多功能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
1.3.2 促进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农作物、畜、禽、渔品种的更新换代, 新技术、新机具的试验、示范和推广, 使我国农业由传统农业逐步向现代农业过渡。以丰收计划为例, 自1987年实施以来, 每年安排推广全国农、牧、渔、机等业先进、适用、成熟的科学技术100 项左右。通过该计划的实施, 将一大批先进适用的农业科学技术组装配套, 在全国大范围推广应用, 促进了我国农牧渔业的全面增产、增收。
1.3.3 开展技术培训, 为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打下了良好基础。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通过广播电视讲座、现场讲授示范、科技宣传栏、技术咨询点、科技大集、“电波入户”等活动, 把科学技术送到千家万户。另外, 通过实施“绿色证书工程”等, 开展了对农民的系统培训。
1.3.4 积极参与农业执法和监督管理, 有效地保护了农民的切身利益。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在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同时,还积极参与农业执法和监督管理, 包括动植物检疫、种子质量检验、动物防疫及其监督、农资质量监督、农业机械监督、农民负担监督、农业承包合同管理等, 有效地预防了动植物病虫害传播和假种子坑农害农等事件的发生, 保护了农民的切身利益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农业推广目标体系包括?
农业技术推广与农业科研、农业教育并称为农业发展的“三大支柱”, 是农业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Agricultural Extension System) 作为促进农业创新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和途径, 是农业推广工作的基础和组织保证, 也是我国农业支持和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为我国农业生产技术进步和农产品产量提高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1 我国农业推广体系的现状、特点和取得的成绩
1.1 现状 我国农业推广体系是政府对农业进行支持的重要组成部分。建国后, 党和政府在积极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 非常重视加强农业推广体系的建设, 历经半个世纪的不断发展和改革, 已建成种植业、林业、畜牧、水产、水利、农机化、经营管理七大专业技术推广网络, 形成自上而下的垂直的我国农业推广体系。
1.2 特点 从历史发展可以看出, 由于我国农业推广体系是在计划经济时期建立起来的, 农业推广主要是以行政手段为主, 教育及其他方法为辅, 其特点主要有:
( 1) 由政府部门领导, 农业行政部门主管, 农业推广机构与农业行政管理部门一一对应。以政府建立的各级农业推广机构为主体, 组织、协调、实施各种农业推广工作。政府制定有关农业推广的政策, 直接负责农业推广项目计划并组织实施, 对农业推广机构的人、财、物进行管理, 推广经费依赖于国家财政。
( 2) 组织管理上具有双重性。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既受农业行政部门的直接领导, 同时又受上级推广机构的业务指导, 而且由于行政部门的直接领导权大于上级推广机构的业务指导权, 使得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组织领导功能较弱。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工作较多地是围绕农业行政部门的工作来开展, 向行政领导部门负责。
( 3)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制是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 其组织结构、运行方式取决于计划经济的要求, 因此难以适应当前的市场化进程。
( 4) 我国的农业推广属于狭义的农业技术推广, 一般包括试验、示范、培训指导以及咨询服务等, 把农业技术普及应用于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过程。过于注重实用技术的推广, 而忽略了农民整体文化素质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1.3 取得的成绩
1.3.1 建立了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我国现行的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包括农业技术推广、农业良种繁育、农业技术监督检测3 个系统。除专业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外, 还包括群众性农技推广组织。全国初步形成了从中央到省、地、县、乡、村多层次、多功能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
1.3.2 促进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农作物、畜、禽、渔品种的更新换代, 新技术、新机具的试验、示范和推广, 使我国农业由传统农业逐步向现代农业过渡。以丰收计划为例, 自1987年实施以来, 每年安排推广全国农、牧、渔、机等业先进、适用、成熟的科学技术100 项左右。通过该计划的实施, 将一大批先进适用的农业科学技术组装配套, 在全国大范围推广应用, 促进了我国农牧渔业的全面增产、增收。
1.3.3 开展技术培训, 为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打下了良好基础。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通过广播电视讲座、现场讲授示范、科技宣传栏、技术咨询点、科技大集、“电波入户”等活动, 把科学技术送到千家万户。另外, 通过实施“绿色证书工程”等, 开展了对农民的系统培训。
1.3.4 积极参与农业执法和监督管理, 有效地保护了农民的切身利益。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在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同时,还积极参与农业执法和监督管理, 包括动植物检疫、种子质量检验、动物防疫及其监督、农资质量监督、农业机械监督、农民负担监督、农业承包合同管理等, 有效地预防了动植物病虫害传播和假种子坑农害农等事件的发生, 保护了农民的切身利益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农业技术推广政策包括?
农业技术推广与农业科研、农业教育并称为农业发展的“三大支柱”, 是农业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Agricultural Extension System) 作为促进农业创新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和途径, 是农业推广工作的基础和组织保证, 也是我国农业支持和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为我国农业生产技术进步和农产品产量提高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1 我国农业推广体系的现状、特点和取得的成绩
1.1 现状 我国农业推广体系是政府对农业进行支持的重要组成部分。建国后, 党和政府在积极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 非常重视加强农业推广体系的建设, 历经半个世纪的不断发展和改革, 已建成种植业、林业、畜牧、水产、水利、农机化、经营管理七大专业技术推广网络, 形成自上而下的垂直的我国农业推广体系。
1.2 特点 从历史发展可以看出, 由于我国农业推广体系是在计划经济时期建立起来的, 农业推广主要是以行政手段为主, 教育及其他方法为辅, 其特点主要有:
( 1) 由政府部门领导, 农业行政部门主管, 农业推广机构与农业行政管理部门一一对应。以政府建立的各级农业推广机构为主体, 组织、协调、实施各种农业推广工作。政府制定有关农业推广的政策, 直接负责农业推广项目计划并组织实施, 对农业推广机构的人、财、物进行管理, 推广经费依赖于国家财政。
( 2) 组织管理上具有双重性。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既受农业行政部门的直接领导, 同时又受上级推广机构的业务指导, 而且由于行政部门的直接领导权大于上级推广机构的业务指导权, 使得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组织领导功能较弱。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工作较多地是围绕农业行政部门的工作来开展, 向行政领导部门负责。
( 3)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制是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 其组织结构、运行方式取决于计划经济的要求, 因此难以适应当前的市场化进程。
( 4) 我国的农业推广属于狭义的农业技术推广, 一般包括试验、示范、培训指导以及咨询服务等, 把农业技术普及应用于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过程。过于注重实用技术的推广, 而忽略了农民整体文化素质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1.3 取得的成绩
1.3.1 建立了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我国现行的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包括农业技术推广、农业良种繁育、农业技术监督检测3 个系统。除专业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外, 还包括群众性农技推广组织。全国初步形成了从中央到省、地、县、乡、村多层次、多功能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
1.3.2 促进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农作物、畜、禽、渔品种的更新换代, 新技术、新机具的试验、示范和推广, 使我国农业由传统农业逐步向现代农业过渡。以丰收计划为例, 自1987年实施以来, 每年安排推广全国农、牧、渔、机等业先进、适用、成熟的科学技术100 项左右。通过该计划的实施, 将一大批先进适用的农业科学技术组装配套, 在全国大范围推广应用, 促进了我国农牧渔业的全面增产、增收。
1.3.3 开展技术培训, 为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打下了良好基础。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通过广播电视讲座、现场讲授示范、科技宣传栏、技术咨询点、科技大集、“电波入户”等活动, 把科学技术送到千家万户。另外, 通过实施“绿色证书工程”等, 开展了对农民的系统培训。
1.3.4 积极参与农业执法和监督管理, 有效地保护了农民的切身利益。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在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同时,还积极参与农业执法和监督管理, 包括动植物检疫、种子质量检验、动物防疫及其监督、农资质量监督、农业机械监督、农民负担监督、农业承包合同管理等, 有效地预防了动植物病虫害传播和假种子坑农害农等事件的发生, 保护了农民的切身利益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桂林农博会2021年什么时候开?
第21届广西名特优农产品(桂林)交易会(以下简称“农交会”)将于2021年12月9日—12日在桂林国际会展中心举办。
本届农交会以“山清水秀美广西,绿色生态好产品”为主题,展览面积2.6万平方米,设“广西好嘢”品牌农业、数字农业、广西地理标志农产品、现代粮食、现代林业、现代农垦、现代供销等专业展区,14个设区市综合展区以及区外展区,参展企业1000多家,参展产品3000多种,同时还将举办产销对接签约、第四批广西农业品牌目录发布、第四批广西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授牌、第七批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授牌、市长推介品牌农产品等重大活动。
本届农交会将突出展示“广西好嘢”品牌发展最新成果。经过持续四年的不断发力,广西农业品牌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广西好嘢”农业品牌总产值1065.7亿元,品牌总价值超过2500亿元,带动农村就业人口856万人次,带动脱贫地区人口就业325万人次。2020年,“网红”品牌柳州螺蛳粉实现袋装销售收入110亿元、配套及衍生产业销售收入130亿元、实体门店销售收入118亿元。
今年的农交会品牌引领工作将不断深化,将发布第四批广西农业品牌目录入选品牌。经过遴选和发动1300万人次网络投票,评选出第四批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13个,企业品牌49个、农产品品牌63个,目前,广西农业品牌目录总数达到了411个,其中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产品76个、农业企业品牌129个、农产品品牌206个,品牌总产品产值达到1397亿元,品牌总价值超过3200亿元。
为了形象直观展示广西数字农业的发展成就,本届农交会首次设置专题数字农业特装展区,面积90平方米,以“绿色创新并举、农业智能互融”为展示主题,由农业与科技融合、农业管理创意设计、生态绿色品牌大米三大板块构成,通过现场演示、人员解说、实物操作、展板说明等形式,呈现机器人巡园采集数据、远程控制智能灌溉、液体肥料一键式订购、线上测土配方、农户果园线上诊断等农业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展示智慧农业生产服务及线上果品交易的大数据平台以及从“田间”到“舌尖”的数字化可视化溯源过程,推广全国农业信息化示范基地典型经验,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加快推进广西数字农业的跨越发展。
近年来,广西农业农村部门大力实施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项目,取得了明显成效。截止2021年11月,广西获得农业农村部登记的农产品地理标志总数达154个,数量全国排第七。农产品地理标志授权用标企业800多家,生产产值500多亿元。百色芒果、桂平西山茶等12个地理标志产品列入中欧地理标志协定协定清单,数量上全国排第九名。灵山荔枝、南宁火龙果2021年实现出口零的突破。
为了宣传展示广西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的成效,本届农交会首次增设广西农产品地理标志特装展区,由广西绿色食品发展站、广西畜牧站、广西水产技术推广站等单位共同组展,面积255平方米,划分为蔗海稻田饮茶的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业场景区,农产品地理标志、绿色食品、有机产品科普区,农产品地理标志文创产品展示区和地标+绿色/有机产品及企业展销区等四个展区,共有40家企业、近百种地理标志农产品参展,通过实物、演示、图片、资料等多种形式形象展示各地“三品一标”农产品品牌精品,展区还将开展茶艺表演、美食品鉴、专场直播带货等活动。
桂林农博会2021年什么时候开?
第21届广西名特优农产品(桂林)交易会(以下简称“农交会”)将于2021年12月9日—12日在桂林国际会展中心举办。
本届农交会以“山清水秀美广西,绿色生态好产品”为主题,展览面积2.6万平方米,设“广西好嘢”品牌农业、数字农业、广西地理标志农产品、现代粮食、现代林业、现代农垦、现代供销等专业展区,14个设区市综合展区以及区外展区,参展企业1000多家,参展产品3000多种,同时还将举办产销对接签约、第四批广西农业品牌目录发布、第四批广西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授牌、第七批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授牌、市长推介品牌农产品等重大活动。
本届农交会将突出展示“广西好嘢”品牌发展最新成果。经过持续四年的不断发力,广西农业品牌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广西好嘢”农业品牌总产值1065.7亿元,品牌总价值超过2500亿元,带动农村就业人口856万人次,带动脱贫地区人口就业325万人次。2020年,“网红”品牌柳州螺蛳粉实现袋装销售收入110亿元、配套及衍生产业销售收入130亿元、实体门店销售收入118亿元。
今年的农交会品牌引领工作将不断深化,将发布第四批广西农业品牌目录入选品牌。经过遴选和发动1300万人次网络投票,评选出第四批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13个,企业品牌49个、农产品品牌63个,目前,广西农业品牌目录总数达到了411个,其中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产品76个、农业企业品牌129个、农产品品牌206个,品牌总产品产值达到1397亿元,品牌总价值超过3200亿元。
为了形象直观展示广西数字农业的发展成就,本届农交会首次设置专题数字农业特装展区,面积90平方米,以“绿色创新并举、农业智能互融”为展示主题,由农业与科技融合、农业管理创意设计、生态绿色品牌大米三大板块构成,通过现场演示、人员解说、实物操作、展板说明等形式,呈现机器人巡园采集数据、远程控制智能灌溉、液体肥料一键式订购、线上测土配方、农户果园线上诊断等农业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展示智慧农业生产服务及线上果品交易的大数据平台以及从“田间”到“舌尖”的数字化可视化溯源过程,推广全国农业信息化示范基地典型经验,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加快推进广西数字农业的跨越发展。
近年来,广西农业农村部门大力实施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项目,取得了明显成效。截止2021年11月,广西获得农业农村部登记的农产品地理标志总数达154个,数量全国排第七。农产品地理标志授权用标企业800多家,生产产值500多亿元。百色芒果、桂平西山茶等12个地理标志产品列入中欧地理标志协定协定清单,数量上全国排第九名。灵山荔枝、南宁火龙果2021年实现出口零的突破。
为了宣传展示广西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的成效,本届农交会首次增设广西农产品地理标志特装展区,由广西绿色食品发展站、广西畜牧站、广西水产技术推广站等单位共同组展,面积255平方米,划分为蔗海稻田饮茶的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业场景区,农产品地理标志、绿色食品、有机产品科普区,农产品地理标志文创产品展示区和地标+绿色/有机产品及企业展销区等四个展区,共有40家企业、近百种地理标志农产品参展,通过实物、演示、图片、资料等多种形式形象展示各地“三品一标”农产品品牌精品,展区还将开展茶艺表演、美食品鉴、专场直播带货等活动。
桂林农博会2021年什么时候开?
第21届广西名特优农产品(桂林)交易会(以下简称“农交会”)将于2021年12月9日—12日在桂林国际会展中心举办。
本届农交会以“山清水秀美广西,绿色生态好产品”为主题,展览面积2.6万平方米,设“广西好嘢”品牌农业、数字农业、广西地理标志农产品、现代粮食、现代林业、现代农垦、现代供销等专业展区,14个设区市综合展区以及区外展区,参展企业1000多家,参展产品3000多种,同时还将举办产销对接签约、第四批广西农业品牌目录发布、第四批广西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授牌、第七批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授牌、市长推介品牌农产品等重大活动。
本届农交会将突出展示“广西好嘢”品牌发展最新成果。经过持续四年的不断发力,广西农业品牌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广西好嘢”农业品牌总产值1065.7亿元,品牌总价值超过2500亿元,带动农村就业人口856万人次,带动脱贫地区人口就业325万人次。2020年,“网红”品牌柳州螺蛳粉实现袋装销售收入110亿元、配套及衍生产业销售收入130亿元、实体门店销售收入118亿元。
今年的农交会品牌引领工作将不断深化,将发布第四批广西农业品牌目录入选品牌。经过遴选和发动1300万人次网络投票,评选出第四批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13个,企业品牌49个、农产品品牌63个,目前,广西农业品牌目录总数达到了411个,其中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产品76个、农业企业品牌129个、农产品品牌206个,品牌总产品产值达到1397亿元,品牌总价值超过3200亿元。
为了形象直观展示广西数字农业的发展成就,本届农交会首次设置专题数字农业特装展区,面积90平方米,以“绿色创新并举、农业智能互融”为展示主题,由农业与科技融合、农业管理创意设计、生态绿色品牌大米三大板块构成,通过现场演示、人员解说、实物操作、展板说明等形式,呈现机器人巡园采集数据、远程控制智能灌溉、液体肥料一键式订购、线上测土配方、农户果园线上诊断等农业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展示智慧农业生产服务及线上果品交易的大数据平台以及从“田间”到“舌尖”的数字化可视化溯源过程,推广全国农业信息化示范基地典型经验,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加快推进广西数字农业的跨越发展。
近年来,广西农业农村部门大力实施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项目,取得了明显成效。截止2021年11月,广西获得农业农村部登记的农产品地理标志总数达154个,数量全国排第七。农产品地理标志授权用标企业800多家,生产产值500多亿元。百色芒果、桂平西山茶等12个地理标志产品列入中欧地理标志协定协定清单,数量上全国排第九名。灵山荔枝、南宁火龙果2021年实现出口零的突破。
为了宣传展示广西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的成效,本届农交会首次增设广西农产品地理标志特装展区,由广西绿色食品发展站、广西畜牧站、广西水产技术推广站等单位共同组展,面积255平方米,划分为蔗海稻田饮茶的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业场景区,农产品地理标志、绿色食品、有机产品科普区,农产品地理标志文创产品展示区和地标+绿色/有机产品及企业展销区等四个展区,共有40家企业、近百种地理标志农产品参展,通过实物、演示、图片、资料等多种形式形象展示各地“三品一标”农产品品牌精品,展区还将开展茶艺表演、美食品鉴、专场直播带货等活动。
农业推广目标体系包括?
农业技术推广与农业科研、农业教育并称为农业发展的“三大支柱”, 是农业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Agricultural Extension System) 作为促进农业创新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和途径, 是农业推广工作的基础和组织保证, 也是我国农业支持和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为我国农业生产技术进步和农产品产量提高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1 我国农业推广体系的现状、特点和取得的成绩
1.1 现状 我国农业推广体系是政府对农业进行支持的重要组成部分。建国后, 党和政府在积极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 非常重视加强农业推广体系的建设, 历经半个世纪的不断发展和改革, 已建成种植业、林业、畜牧、水产、水利、农机化、经营管理七大专业技术推广网络, 形成自上而下的垂直的我国农业推广体系。
1.2 特点 从历史发展可以看出, 由于我国农业推广体系是在计划经济时期建立起来的, 农业推广主要是以行政手段为主, 教育及其他方法为辅, 其特点主要有:
( 1) 由政府部门领导, 农业行政部门主管, 农业推广机构与农业行政管理部门一一对应。以政府建立的各级农业推广机构为主体, 组织、协调、实施各种农业推广工作。政府制定有关农业推广的政策, 直接负责农业推广项目计划并组织实施, 对农业推广机构的人、财、物进行管理, 推广经费依赖于国家财政。
( 2) 组织管理上具有双重性。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既受农业行政部门的直接领导, 同时又受上级推广机构的业务指导, 而且由于行政部门的直接领导权大于上级推广机构的业务指导权, 使得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组织领导功能较弱。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工作较多地是围绕农业行政部门的工作来开展, 向行政领导部门负责。
( 3)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制是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 其组织结构、运行方式取决于计划经济的要求, 因此难以适应当前的市场化进程。
( 4) 我国的农业推广属于狭义的农业技术推广, 一般包括试验、示范、培训指导以及咨询服务等, 把农业技术普及应用于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过程。过于注重实用技术的推广, 而忽略了农民整体文化素质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1.3 取得的成绩
1.3.1 建立了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我国现行的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包括农业技术推广、农业良种繁育、农业技术监督检测3 个系统。除专业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外, 还包括群众性农技推广组织。全国初步形成了从中央到省、地、县、乡、村多层次、多功能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
1.3.2 促进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农作物、畜、禽、渔品种的更新换代, 新技术、新机具的试验、示范和推广, 使我国农业由传统农业逐步向现代农业过渡。以丰收计划为例, 自1987年实施以来, 每年安排推广全国农、牧、渔、机等业先进、适用、成熟的科学技术100 项左右。通过该计划的实施, 将一大批先进适用的农业科学技术组装配套, 在全国大范围推广应用, 促进了我国农牧渔业的全面增产、增收。
1.3.3 开展技术培训, 为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打下了良好基础。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通过广播电视讲座、现场讲授示范、科技宣传栏、技术咨询点、科技大集、“电波入户”等活动, 把科学技术送到千家万户。另外, 通过实施“绿色证书工程”等, 开展了对农民的系统培训。
1.3.4 积极参与农业执法和监督管理, 有效地保护了农民的切身利益。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在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同时,还积极参与农业执法和监督管理, 包括动植物检疫、种子质量检验、动物防疫及其监督、农资质量监督、农业机械监督、农民负担监督、农业承包合同管理等, 有效地预防了动植物病虫害传播和假种子坑农害农等事件的发生, 保护了农民的切身利益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桂林农博会2021年什么时候开?
第21届广西名特优农产品(桂林)交易会(以下简称“农交会”)将于2021年12月9日—12日在桂林国际会展中心举办。
本届农交会以“山清水秀美广西,绿色生态好产品”为主题,展览面积2.6万平方米,设“广西好嘢”品牌农业、数字农业、广西地理标志农产品、现代粮食、现代林业、现代农垦、现代供销等专业展区,14个设区市综合展区以及区外展区,参展企业1000多家,参展产品3000多种,同时还将举办产销对接签约、第四批广西农业品牌目录发布、第四批广西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授牌、第七批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授牌、市长推介品牌农产品等重大活动。
本届农交会将突出展示“广西好嘢”品牌发展最新成果。经过持续四年的不断发力,广西农业品牌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广西好嘢”农业品牌总产值1065.7亿元,品牌总价值超过2500亿元,带动农村就业人口856万人次,带动脱贫地区人口就业325万人次。2020年,“网红”品牌柳州螺蛳粉实现袋装销售收入110亿元、配套及衍生产业销售收入130亿元、实体门店销售收入118亿元。
今年的农交会品牌引领工作将不断深化,将发布第四批广西农业品牌目录入选品牌。经过遴选和发动1300万人次网络投票,评选出第四批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13个,企业品牌49个、农产品品牌63个,目前,广西农业品牌目录总数达到了411个,其中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产品76个、农业企业品牌129个、农产品品牌206个,品牌总产品产值达到1397亿元,品牌总价值超过3200亿元。
为了形象直观展示广西数字农业的发展成就,本届农交会首次设置专题数字农业特装展区,面积90平方米,以“绿色创新并举、农业智能互融”为展示主题,由农业与科技融合、农业管理创意设计、生态绿色品牌大米三大板块构成,通过现场演示、人员解说、实物操作、展板说明等形式,呈现机器人巡园采集数据、远程控制智能灌溉、液体肥料一键式订购、线上测土配方、农户果园线上诊断等农业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展示智慧农业生产服务及线上果品交易的大数据平台以及从“田间”到“舌尖”的数字化可视化溯源过程,推广全国农业信息化示范基地典型经验,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加快推进广西数字农业的跨越发展。
近年来,广西农业农村部门大力实施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项目,取得了明显成效。截止2021年11月,广西获得农业农村部登记的农产品地理标志总数达154个,数量全国排第七。农产品地理标志授权用标企业800多家,生产产值500多亿元。百色芒果、桂平西山茶等12个地理标志产品列入中欧地理标志协定协定清单,数量上全国排第九名。灵山荔枝、南宁火龙果2021年实现出口零的突破。
为了宣传展示广西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的成效,本届农交会首次增设广西农产品地理标志特装展区,由广西绿色食品发展站、广西畜牧站、广西水产技术推广站等单位共同组展,面积255平方米,划分为蔗海稻田饮茶的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业场景区,农产品地理标志、绿色食品、有机产品科普区,农产品地理标志文创产品展示区和地标+绿色/有机产品及企业展销区等四个展区,共有40家企业、近百种地理标志农产品参展,通过实物、演示、图片、资料等多种形式形象展示各地“三品一标”农产品品牌精品,展区还将开展茶艺表演、美食品鉴、专场直播带货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