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能源体系挑战(新能源裁员这么严重为什么?)
1. 新能源裁员这么严重为什么?
背后的原因是,改款的 Model 3 将从 60 kWh 升级到 66 kWh,采用宁德时代的 M3P 新型磷酸铁锂电池。新电池包的生产成本和难度上升,交给电池厂生产将提高效率。
裁员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拜登政府于去年推出的《2022 降低通胀法案》,该法案也于今年 1 月 1 日正式实施。根据该政策,美国将会对购买电动汽车的消费者给予最高每辆 7,500 美元的补贴,但要求非常苛刻:享受补贴的电动汽车必须保证是“北美制造”,使用的电池材料必须来自美国或与美国有自由贸易协定(FTA)的国家,且大部分的电池生产和组装必须在北美地区完成。这对于那些依靠中国电池进口的车企来说无疑非常棘手。如果特斯拉在美国销售的车型使用中国工厂组装的整包,这 7,500 美元的补贴将没有办法享受。这也让特斯拉上海工厂组装的电池在美国的订单需求减少,产能需求也随之进一步减少。尽管自己生产电池包有利于降低成本并减小车企对供应商的依赖,但处于新旧切换之际的特斯拉显然以确保交付节奏为首要任务。
并且新的电池制造成本上升也削弱了自己组装整包的优势。此外,面对美国政府的政策压力,特斯拉和中国的电池企业只能思考其他的可能性。内忧外患下,注重效率的特斯拉选择缩减上海电池工厂的团队数量。而这也是新能源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个缩影:面对快速增加的市场份额,左边是技术的更迭和取舍;右边则是风波不断地地缘政治压力。
2. 蓝宝煤业停产了吗?
根据最新的报道,截至2023年7月26日,蓝宝煤业并没有停产。然而,由于环保政策的加强和能源结构调整的推进,煤炭行业面临着一定的压力和挑战。蓝宝煤业可能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提高环保标准,增加清洁能源比例,并逐步转型升级,以适应市场需求和政策要求。因此,蓝宝煤业的未来发展仍然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3. 新能源裁员这么严重为什么?
背后的原因是,改款的 Model 3 将从 60 kWh 升级到 66 kWh,采用宁德时代的 M3P 新型磷酸铁锂电池。新电池包的生产成本和难度上升,交给电池厂生产将提高效率。
裁员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拜登政府于去年推出的《2022 降低通胀法案》,该法案也于今年 1 月 1 日正式实施。根据该政策,美国将会对购买电动汽车的消费者给予最高每辆 7,500 美元的补贴,但要求非常苛刻:享受补贴的电动汽车必须保证是“北美制造”,使用的电池材料必须来自美国或与美国有自由贸易协定(FTA)的国家,且大部分的电池生产和组装必须在北美地区完成。这对于那些依靠中国电池进口的车企来说无疑非常棘手。如果特斯拉在美国销售的车型使用中国工厂组装的整包,这 7,500 美元的补贴将没有办法享受。这也让特斯拉上海工厂组装的电池在美国的订单需求减少,产能需求也随之进一步减少。尽管自己生产电池包有利于降低成本并减小车企对供应商的依赖,但处于新旧切换之际的特斯拉显然以确保交付节奏为首要任务。
并且新的电池制造成本上升也削弱了自己组装整包的优势。此外,面对美国政府的政策压力,特斯拉和中国的电池企业只能思考其他的可能性。内忧外患下,注重效率的特斯拉选择缩减上海电池工厂的团队数量。而这也是新能源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个缩影:面对快速增加的市场份额,左边是技术的更迭和取舍;右边则是风波不断地地缘政治压力。
4. 蓝宝煤业停产了吗?
根据最新的报道,截至2023年7月26日,蓝宝煤业并没有停产。然而,由于环保政策的加强和能源结构调整的推进,煤炭行业面临着一定的压力和挑战。蓝宝煤业可能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提高环保标准,增加清洁能源比例,并逐步转型升级,以适应市场需求和政策要求。因此,蓝宝煤业的未来发展仍然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5. 2021年我国的能源消费总量中占比最高的是?
1. 煤炭2. 因为煤炭是我国主要的能源来源之一,广泛应用于电力、工业和民用领域,其消费量较大,因此在2021年我国的能源消费总量中占比最高。3. 此外,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能源需求不断增长,煤炭作为一种廉价且相对丰富的能源资源,仍然在我国能源消费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也在积极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逐步减少对煤炭的依赖,提高能源结构的多样性和可持续性。
6. 蓝宝煤业停产了吗?
根据最新的报道,截至2023年7月26日,蓝宝煤业并没有停产。然而,由于环保政策的加强和能源结构调整的推进,煤炭行业面临着一定的压力和挑战。蓝宝煤业可能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提高环保标准,增加清洁能源比例,并逐步转型升级,以适应市场需求和政策要求。因此,蓝宝煤业的未来发展仍然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7. 蓝宝煤业停产了吗?
根据最新的报道,截至2023年7月26日,蓝宝煤业并没有停产。然而,由于环保政策的加强和能源结构调整的推进,煤炭行业面临着一定的压力和挑战。蓝宝煤业可能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提高环保标准,增加清洁能源比例,并逐步转型升级,以适应市场需求和政策要求。因此,蓝宝煤业的未来发展仍然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8. 新能源裁员这么严重为什么?
背后的原因是,改款的 Model 3 将从 60 kWh 升级到 66 kWh,采用宁德时代的 M3P 新型磷酸铁锂电池。新电池包的生产成本和难度上升,交给电池厂生产将提高效率。
裁员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拜登政府于去年推出的《2022 降低通胀法案》,该法案也于今年 1 月 1 日正式实施。根据该政策,美国将会对购买电动汽车的消费者给予最高每辆 7,500 美元的补贴,但要求非常苛刻:享受补贴的电动汽车必须保证是“北美制造”,使用的电池材料必须来自美国或与美国有自由贸易协定(FTA)的国家,且大部分的电池生产和组装必须在北美地区完成。这对于那些依靠中国电池进口的车企来说无疑非常棘手。如果特斯拉在美国销售的车型使用中国工厂组装的整包,这 7,500 美元的补贴将没有办法享受。这也让特斯拉上海工厂组装的电池在美国的订单需求减少,产能需求也随之进一步减少。尽管自己生产电池包有利于降低成本并减小车企对供应商的依赖,但处于新旧切换之际的特斯拉显然以确保交付节奏为首要任务。
并且新的电池制造成本上升也削弱了自己组装整包的优势。此外,面对美国政府的政策压力,特斯拉和中国的电池企业只能思考其他的可能性。内忧外患下,注重效率的特斯拉选择缩减上海电池工厂的团队数量。而这也是新能源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个缩影:面对快速增加的市场份额,左边是技术的更迭和取舍;右边则是风波不断地地缘政治压力。
9. 新能源裁员这么严重为什么?
背后的原因是,改款的 Model 3 将从 60 kWh 升级到 66 kWh,采用宁德时代的 M3P 新型磷酸铁锂电池。新电池包的生产成本和难度上升,交给电池厂生产将提高效率。
裁员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拜登政府于去年推出的《2022 降低通胀法案》,该法案也于今年 1 月 1 日正式实施。根据该政策,美国将会对购买电动汽车的消费者给予最高每辆 7,500 美元的补贴,但要求非常苛刻:享受补贴的电动汽车必须保证是“北美制造”,使用的电池材料必须来自美国或与美国有自由贸易协定(FTA)的国家,且大部分的电池生产和组装必须在北美地区完成。这对于那些依靠中国电池进口的车企来说无疑非常棘手。如果特斯拉在美国销售的车型使用中国工厂组装的整包,这 7,500 美元的补贴将没有办法享受。这也让特斯拉上海工厂组装的电池在美国的订单需求减少,产能需求也随之进一步减少。尽管自己生产电池包有利于降低成本并减小车企对供应商的依赖,但处于新旧切换之际的特斯拉显然以确保交付节奏为首要任务。
并且新的电池制造成本上升也削弱了自己组装整包的优势。此外,面对美国政府的政策压力,特斯拉和中国的电池企业只能思考其他的可能性。内忧外患下,注重效率的特斯拉选择缩减上海电池工厂的团队数量。而这也是新能源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个缩影:面对快速增加的市场份额,左边是技术的更迭和取舍;右边则是风波不断地地缘政治压力。
10. 2021年我国的能源消费总量中占比最高的是?
1. 煤炭2. 因为煤炭是我国主要的能源来源之一,广泛应用于电力、工业和民用领域,其消费量较大,因此在2021年我国的能源消费总量中占比最高。3. 此外,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能源需求不断增长,煤炭作为一种廉价且相对丰富的能源资源,仍然在我国能源消费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也在积极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逐步减少对煤炭的依赖,提高能源结构的多样性和可持续性。
11. 2021年我国的能源消费总量中占比最高的是?
1. 煤炭2. 因为煤炭是我国主要的能源来源之一,广泛应用于电力、工业和民用领域,其消费量较大,因此在2021年我国的能源消费总量中占比最高。3. 此外,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能源需求不断增长,煤炭作为一种廉价且相对丰富的能源资源,仍然在我国能源消费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也在积极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逐步减少对煤炭的依赖,提高能源结构的多样性和可持续性。
12. 2021年我国的能源消费总量中占比最高的是?
1. 煤炭2. 因为煤炭是我国主要的能源来源之一,广泛应用于电力、工业和民用领域,其消费量较大,因此在2021年我国的能源消费总量中占比最高。3. 此外,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能源需求不断增长,煤炭作为一种廉价且相对丰富的能源资源,仍然在我国能源消费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也在积极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逐步减少对煤炭的依赖,提高能源结构的多样性和可持续性。
13. 我国新能源发展面临的挑战有?
面临六大挑战
我国新能源产业面临的挑战既有来自国际上,也有来自国内的因素。
1、全球能源改革和能源转型加速
在全球气候变化加剧的背景下,尤其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为寻求新的经济增长动力,保障能源供给安全,各国纷纷加大自身能源改革和能源转型力度,大力加强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截至2016年,已有超过50个国家和地区制定了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激励政策。目前新能源产业已成为推动全球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同时也成为新一轮国际竞争的制高点。
2、国际新能源产业分工逐步深化
目前发达国家在新能源产业国际分工中处于主导地位,掌控着行业的核心技术,而中国、巴西、印度等新兴经济体正凭借其在价格和规模方面的优势形成追赶之势,并将改变全球新能源生产、出口和消费市场结构。但这些新兴经济体参与国际分工的接点主要集中于能耗高、环境污染严重、劳动力相对密集的制造环节,继续充当起部分新能源产品和设备“世界制造工厂”的角色。
3、全球新能源行业整合加快,跨国并购增多,国际竞争加剧
随着新能源产业技术的逐步成熟和需求的增长,全球新能源产业技术扩散加快。例如光伏产业,欧美国家虽仍具有技术优势,但除在薄膜电池和硅材料制备方面处于垄断地位之外,行业的大多数技术已进入开放状态。技术扩散带动了新能源产业的国际化发展,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加入到新能源产业链中,导致的结果就是:
一方面,竞争加剧,产业链各环节成本和利润水平大幅降低,新能源产业整合的力度加快。另一方面,为跨国并购提供了机遇,新能源产业逐渐成为跨国并购的热点领域。
4、国内能源行业的主要矛盾发生根本性转变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转化在能源领域里也有充分的体现。之前我国能源领域主要矛盾是能源需求不断增长同能源供给不足的矛盾,即能源供给安全的问题。
经过多年建设,我国能源发展取得长足的进步,能源供给保障能力大大提升,再加上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节能降耗成效显著,全局性供求紧张的矛盾基本消除。进入新时代后,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建设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社会对能源需求不仅要求量的满足,还要求能源利用更加清洁、低碳化,即对能源供给质量有更高的要求。
因此,新时代我国能源行业的主要矛盾将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能源内部供给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的转化为新能源行业发展提供机遇,未来一段时期将是我国新能源发展的加速期。
5、发展战略、理念的变化深刻影响新能源的利用和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经济高质量增长、生态文明建设等摆在突出位置,相继提出了“能源革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诸多顶层设计与重大战略举措。这种发展战略、理念的重大变化将带动我国包括新能源在内的能源领域发展战略、理念和政策取向的系列变化,深刻影响新能源的利用和发展。
例如,“能源革命”的本质是主体能源的更替或其开发利用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主要特征是能源供给消费的清洁低碳化发展,目标是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这意味着我国能源朝清洁化方向发展的重大思路转变,以高效、清洁、多元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能源转型进程将加快推进。
能源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要以提高供给质量、满足有效需求为根本目标,以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优化供给结构为主攻方向,顺应绿色低碳经济发展的需要,重点解决新能源发电储能技术不足和“弃风弃光”现象,大力调整能源产品结构,推动新能源可持续发展。
6、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有利与不利因素并存
有利因素包括:政府推动绿色发展,发展清洁能源的决心强烈,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对新能源需求持续增加;我国政府已经作出2030年我国碳排放达到峰值的承诺,并制定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例提高到20%的战略目标,这些指标的设置和实现将敦促政府发展新能源从而减少对煤炭的依赖,将极大促进新能源的消费利用;我国新能源发展迅速,产业不断升级,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为新能源与传统能源竞争打下良好基础。
不利因素包括: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能源发展方式由粗放增长向集约增长转变,能源消费增长换挡减速,新能源将面临与以煤炭为主的传统能源竞争的局面;新能源产业成本高,市场竞争力缺乏,导致“以气代煤”和“以电代煤”等能源清洁替代困难;体制机制尚未理顺,部分地区弃风、弃光问题严重,新能源产业链畸形发展等等。
14. 我国新能源发展面临的挑战有?
面临六大挑战
我国新能源产业面临的挑战既有来自国际上,也有来自国内的因素。
1、全球能源改革和能源转型加速
在全球气候变化加剧的背景下,尤其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为寻求新的经济增长动力,保障能源供给安全,各国纷纷加大自身能源改革和能源转型力度,大力加强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截至2016年,已有超过50个国家和地区制定了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激励政策。目前新能源产业已成为推动全球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同时也成为新一轮国际竞争的制高点。
2、国际新能源产业分工逐步深化
目前发达国家在新能源产业国际分工中处于主导地位,掌控着行业的核心技术,而中国、巴西、印度等新兴经济体正凭借其在价格和规模方面的优势形成追赶之势,并将改变全球新能源生产、出口和消费市场结构。但这些新兴经济体参与国际分工的接点主要集中于能耗高、环境污染严重、劳动力相对密集的制造环节,继续充当起部分新能源产品和设备“世界制造工厂”的角色。
3、全球新能源行业整合加快,跨国并购增多,国际竞争加剧
随着新能源产业技术的逐步成熟和需求的增长,全球新能源产业技术扩散加快。例如光伏产业,欧美国家虽仍具有技术优势,但除在薄膜电池和硅材料制备方面处于垄断地位之外,行业的大多数技术已进入开放状态。技术扩散带动了新能源产业的国际化发展,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加入到新能源产业链中,导致的结果就是:
一方面,竞争加剧,产业链各环节成本和利润水平大幅降低,新能源产业整合的力度加快。另一方面,为跨国并购提供了机遇,新能源产业逐渐成为跨国并购的热点领域。
4、国内能源行业的主要矛盾发生根本性转变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转化在能源领域里也有充分的体现。之前我国能源领域主要矛盾是能源需求不断增长同能源供给不足的矛盾,即能源供给安全的问题。
经过多年建设,我国能源发展取得长足的进步,能源供给保障能力大大提升,再加上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节能降耗成效显著,全局性供求紧张的矛盾基本消除。进入新时代后,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建设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社会对能源需求不仅要求量的满足,还要求能源利用更加清洁、低碳化,即对能源供给质量有更高的要求。
因此,新时代我国能源行业的主要矛盾将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能源内部供给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的转化为新能源行业发展提供机遇,未来一段时期将是我国新能源发展的加速期。
5、发展战略、理念的变化深刻影响新能源的利用和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经济高质量增长、生态文明建设等摆在突出位置,相继提出了“能源革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诸多顶层设计与重大战略举措。这种发展战略、理念的重大变化将带动我国包括新能源在内的能源领域发展战略、理念和政策取向的系列变化,深刻影响新能源的利用和发展。
例如,“能源革命”的本质是主体能源的更替或其开发利用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主要特征是能源供给消费的清洁低碳化发展,目标是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这意味着我国能源朝清洁化方向发展的重大思路转变,以高效、清洁、多元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能源转型进程将加快推进。
能源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要以提高供给质量、满足有效需求为根本目标,以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优化供给结构为主攻方向,顺应绿色低碳经济发展的需要,重点解决新能源发电储能技术不足和“弃风弃光”现象,大力调整能源产品结构,推动新能源可持续发展。
6、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有利与不利因素并存
有利因素包括:政府推动绿色发展,发展清洁能源的决心强烈,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对新能源需求持续增加;我国政府已经作出2030年我国碳排放达到峰值的承诺,并制定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例提高到20%的战略目标,这些指标的设置和实现将敦促政府发展新能源从而减少对煤炭的依赖,将极大促进新能源的消费利用;我国新能源发展迅速,产业不断升级,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为新能源与传统能源竞争打下良好基础。
不利因素包括: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能源发展方式由粗放增长向集约增长转变,能源消费增长换挡减速,新能源将面临与以煤炭为主的传统能源竞争的局面;新能源产业成本高,市场竞争力缺乏,导致“以气代煤”和“以电代煤”等能源清洁替代困难;体制机制尚未理顺,部分地区弃风、弃光问题严重,新能源产业链畸形发展等等。
15. 我国新能源发展面临的挑战有?
面临六大挑战
我国新能源产业面临的挑战既有来自国际上,也有来自国内的因素。
1、全球能源改革和能源转型加速
在全球气候变化加剧的背景下,尤其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为寻求新的经济增长动力,保障能源供给安全,各国纷纷加大自身能源改革和能源转型力度,大力加强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截至2016年,已有超过50个国家和地区制定了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激励政策。目前新能源产业已成为推动全球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同时也成为新一轮国际竞争的制高点。
2、国际新能源产业分工逐步深化
目前发达国家在新能源产业国际分工中处于主导地位,掌控着行业的核心技术,而中国、巴西、印度等新兴经济体正凭借其在价格和规模方面的优势形成追赶之势,并将改变全球新能源生产、出口和消费市场结构。但这些新兴经济体参与国际分工的接点主要集中于能耗高、环境污染严重、劳动力相对密集的制造环节,继续充当起部分新能源产品和设备“世界制造工厂”的角色。
3、全球新能源行业整合加快,跨国并购增多,国际竞争加剧
随着新能源产业技术的逐步成熟和需求的增长,全球新能源产业技术扩散加快。例如光伏产业,欧美国家虽仍具有技术优势,但除在薄膜电池和硅材料制备方面处于垄断地位之外,行业的大多数技术已进入开放状态。技术扩散带动了新能源产业的国际化发展,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加入到新能源产业链中,导致的结果就是:
一方面,竞争加剧,产业链各环节成本和利润水平大幅降低,新能源产业整合的力度加快。另一方面,为跨国并购提供了机遇,新能源产业逐渐成为跨国并购的热点领域。
4、国内能源行业的主要矛盾发生根本性转变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转化在能源领域里也有充分的体现。之前我国能源领域主要矛盾是能源需求不断增长同能源供给不足的矛盾,即能源供给安全的问题。
经过多年建设,我国能源发展取得长足的进步,能源供给保障能力大大提升,再加上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节能降耗成效显著,全局性供求紧张的矛盾基本消除。进入新时代后,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建设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社会对能源需求不仅要求量的满足,还要求能源利用更加清洁、低碳化,即对能源供给质量有更高的要求。
因此,新时代我国能源行业的主要矛盾将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能源内部供给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的转化为新能源行业发展提供机遇,未来一段时期将是我国新能源发展的加速期。
5、发展战略、理念的变化深刻影响新能源的利用和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经济高质量增长、生态文明建设等摆在突出位置,相继提出了“能源革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诸多顶层设计与重大战略举措。这种发展战略、理念的重大变化将带动我国包括新能源在内的能源领域发展战略、理念和政策取向的系列变化,深刻影响新能源的利用和发展。
例如,“能源革命”的本质是主体能源的更替或其开发利用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主要特征是能源供给消费的清洁低碳化发展,目标是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这意味着我国能源朝清洁化方向发展的重大思路转变,以高效、清洁、多元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能源转型进程将加快推进。
能源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要以提高供给质量、满足有效需求为根本目标,以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优化供给结构为主攻方向,顺应绿色低碳经济发展的需要,重点解决新能源发电储能技术不足和“弃风弃光”现象,大力调整能源产品结构,推动新能源可持续发展。
6、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有利与不利因素并存
有利因素包括:政府推动绿色发展,发展清洁能源的决心强烈,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对新能源需求持续增加;我国政府已经作出2030年我国碳排放达到峰值的承诺,并制定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例提高到20%的战略目标,这些指标的设置和实现将敦促政府发展新能源从而减少对煤炭的依赖,将极大促进新能源的消费利用;我国新能源发展迅速,产业不断升级,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为新能源与传统能源竞争打下良好基础。
不利因素包括: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能源发展方式由粗放增长向集约增长转变,能源消费增长换挡减速,新能源将面临与以煤炭为主的传统能源竞争的局面;新能源产业成本高,市场竞争力缺乏,导致“以气代煤”和“以电代煤”等能源清洁替代困难;体制机制尚未理顺,部分地区弃风、弃光问题严重,新能源产业链畸形发展等等。
16. 我国新能源发展面临的挑战有?
面临六大挑战
我国新能源产业面临的挑战既有来自国际上,也有来自国内的因素。
1、全球能源改革和能源转型加速
在全球气候变化加剧的背景下,尤其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为寻求新的经济增长动力,保障能源供给安全,各国纷纷加大自身能源改革和能源转型力度,大力加强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截至2016年,已有超过50个国家和地区制定了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激励政策。目前新能源产业已成为推动全球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同时也成为新一轮国际竞争的制高点。
2、国际新能源产业分工逐步深化
目前发达国家在新能源产业国际分工中处于主导地位,掌控着行业的核心技术,而中国、巴西、印度等新兴经济体正凭借其在价格和规模方面的优势形成追赶之势,并将改变全球新能源生产、出口和消费市场结构。但这些新兴经济体参与国际分工的接点主要集中于能耗高、环境污染严重、劳动力相对密集的制造环节,继续充当起部分新能源产品和设备“世界制造工厂”的角色。
3、全球新能源行业整合加快,跨国并购增多,国际竞争加剧
随着新能源产业技术的逐步成熟和需求的增长,全球新能源产业技术扩散加快。例如光伏产业,欧美国家虽仍具有技术优势,但除在薄膜电池和硅材料制备方面处于垄断地位之外,行业的大多数技术已进入开放状态。技术扩散带动了新能源产业的国际化发展,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加入到新能源产业链中,导致的结果就是:
一方面,竞争加剧,产业链各环节成本和利润水平大幅降低,新能源产业整合的力度加快。另一方面,为跨国并购提供了机遇,新能源产业逐渐成为跨国并购的热点领域。
4、国内能源行业的主要矛盾发生根本性转变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转化在能源领域里也有充分的体现。之前我国能源领域主要矛盾是能源需求不断增长同能源供给不足的矛盾,即能源供给安全的问题。
经过多年建设,我国能源发展取得长足的进步,能源供给保障能力大大提升,再加上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节能降耗成效显著,全局性供求紧张的矛盾基本消除。进入新时代后,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建设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社会对能源需求不仅要求量的满足,还要求能源利用更加清洁、低碳化,即对能源供给质量有更高的要求。
因此,新时代我国能源行业的主要矛盾将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能源内部供给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的转化为新能源行业发展提供机遇,未来一段时期将是我国新能源发展的加速期。
5、发展战略、理念的变化深刻影响新能源的利用和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经济高质量增长、生态文明建设等摆在突出位置,相继提出了“能源革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诸多顶层设计与重大战略举措。这种发展战略、理念的重大变化将带动我国包括新能源在内的能源领域发展战略、理念和政策取向的系列变化,深刻影响新能源的利用和发展。
例如,“能源革命”的本质是主体能源的更替或其开发利用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主要特征是能源供给消费的清洁低碳化发展,目标是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这意味着我国能源朝清洁化方向发展的重大思路转变,以高效、清洁、多元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能源转型进程将加快推进。
能源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要以提高供给质量、满足有效需求为根本目标,以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优化供给结构为主攻方向,顺应绿色低碳经济发展的需要,重点解决新能源发电储能技术不足和“弃风弃光”现象,大力调整能源产品结构,推动新能源可持续发展。
6、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有利与不利因素并存
有利因素包括:政府推动绿色发展,发展清洁能源的决心强烈,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对新能源需求持续增加;我国政府已经作出2030年我国碳排放达到峰值的承诺,并制定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例提高到20%的战略目标,这些指标的设置和实现将敦促政府发展新能源从而减少对煤炭的依赖,将极大促进新能源的消费利用;我国新能源发展迅速,产业不断升级,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为新能源与传统能源竞争打下良好基础。
不利因素包括: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能源发展方式由粗放增长向集约增长转变,能源消费增长换挡减速,新能源将面临与以煤炭为主的传统能源竞争的局面;新能源产业成本高,市场竞争力缺乏,导致“以气代煤”和“以电代煤”等能源清洁替代困难;体制机制尚未理顺,部分地区弃风、弃光问题严重,新能源产业链畸形发展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