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代表什么?(山代表什么?)
1. 山代表什么?
定义
没有普遍接受的于对山的定义,高度、体积、坡度、和其他山的间隔及连续生都曾用来作为定义山的方式。
在汉语字典中,山的定义是“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的部分”。
一座山是否被称作山取决于当地人。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的最高点被称为戴维森山,虽然它只有300米。而俄克拉何马州劳顿附近的史考特山从周围到山顶的高度是251米。
寿光境内唯一的山,位于县城西南8公里孙家集与马家庄之间,由于长期以来不再增高,而得名“静山”。东西最长处1.24米,南北最宽处0.7米;北高南低,最高处距地面0.6米,最低处仅0.1米。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对山的定义包括:
最高点高于底部至少2500米
最高点高于底部1500米-2500米,坡度大于2度
最高点高于底部1000米-1500米坡度大于5度
当地(半径7公里)海拔大于300米,300-1000米
按照这个定义,山覆盖欧亚大陆的33%,南美的19%,南美的24%,非洲的14%[7]。作为一个整体,地球24%的面积是山地,10%的人生活在山区。世界上大多数河源自山,半数的人依赖于源自山的水。
地球上最高的50座山脉都在亚洲。
行星地质学涉及行星的山区,在这个学科中,山通常被称作montes (单数 mons)。太阳系里最高的山是火星的奥林帕斯山,海拔21229米。
形成
山的形成是经历火山作用或大陆漂移(板块碰撞)而产生,而引起褶皱、断裂、隆起、沉积及侵蚀等地理因素。如喜马拉雅山脉,就是欧亚大陆板块及印度-澳洲板块两个大陆板块之间互相碰撞对方而产生的板块挤压运动;而北美东海岸的阿巴拉契亚山脉就属于古大陆地形,后遭侵蚀作用后形成现貌。
气候
参见:山地气候
由于对流和辐射的综合作用,山区的气候在高海拔地区变得更冷。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约0.6度,在山区海拔升高100米大致相当于纬度升高0.75度。然而这种关系仅仅是近似的,因为诸如靠近海洋(如北冰洋)等局部因素可能会彻底改变气候。
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降水形式主要变为雪。风也会增强。
生态
参见:山地生态
山脚和山顶的高度落差很大的山往往会有多样的生态环境。从山脚下到山顶会因为海拔高度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生态景观或生物圈。其形成主要是因为在一特定高度范围内的动植物群无法生活在该区域之上或之下(原因为气候之不适应),导致该生物群仅出现在一座山的特定高度。总的来说,这就是微气候所造成的结果。
山上较冷的气候会影响居住在高山上的动植物,特定的动物植物一般会趋向生长在某一特定的气候环境下,因此随着海拔及气候的不同,会出现不同的生态系,称为海拔区划(Altitudinal zonation)。在一些干燥气候的区域,山上的降雨较多及温度较低,也加强了海拔区划的情形。
有些海拔区划中的植物及动物会只出现在某一区域中,因为海拔较高及较低的地区不适合动植物的迁徒及生物扩散生长。这样的情形一般会称为天空岛(sky islands)。
海拔区划一般会有固定的形式。海拔最高的区域,树木无法生长,不论是否有其他生命,这个区块是高山气候(Alpine climate),类似于苔原(tundra)。在树线下方是亚高山气候,会有耐寒耐干的针叶林植物。海拔再低的区域有山地森林,一般仍以针叶林为主,但在热带地区,则会有阔叶林甚至是雨林。
山与人类
山对人类的居住来说,较不适合,故大多数的人类偏向习惯居住于平坦的地面(除非必要性),因为山区的气候通常较恶劣,且在受到地形的限制下,无法发展成较大的都市,但是坡度较缓的山区仍适合耕种。在高海拔地区,由于较缺乏氧气和较容易受到紫外线伤害的关系,所以居住的人更是稀少。另外,四成至五成以上生活于低海拔地区的人一旦待在三千五百米以上的海拔高度超过数小时后都会造成高山症(一种人体在高海拔地区由于氧气浓度过低而出现的疾病)。
在现代,山主要的用途是提供人类休闲娱乐,而其它小用途有包括了伐木业、采矿业或放牧。有些山峰提供了景观供人观赏。而到达山峰的可能性则受到了其高度、坡度、纬度、地形以及气候等多种因素影响。公路、缆车是使到达山峰更为方便的常见设施。而山区提供给人类的娱乐包括了徒步、登山、露营、攀岩、攀冰、滑草、滑雪、单板滑雪等。
2. 山代表什么?
定义
没有普遍接受的于对山的定义,高度、体积、坡度、和其他山的间隔及连续生都曾用来作为定义山的方式。
在汉语字典中,山的定义是“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的部分”。
一座山是否被称作山取决于当地人。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的最高点被称为戴维森山,虽然它只有300米。而俄克拉何马州劳顿附近的史考特山从周围到山顶的高度是251米。
寿光境内唯一的山,位于县城西南8公里孙家集与马家庄之间,由于长期以来不再增高,而得名“静山”。东西最长处1.24米,南北最宽处0.7米;北高南低,最高处距地面0.6米,最低处仅0.1米。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对山的定义包括:
最高点高于底部至少2500米
最高点高于底部1500米-2500米,坡度大于2度
最高点高于底部1000米-1500米坡度大于5度
当地(半径7公里)海拔大于300米,300-1000米
按照这个定义,山覆盖欧亚大陆的33%,南美的19%,南美的24%,非洲的14%[7]。作为一个整体,地球24%的面积是山地,10%的人生活在山区。世界上大多数河源自山,半数的人依赖于源自山的水。
地球上最高的50座山脉都在亚洲。
行星地质学涉及行星的山区,在这个学科中,山通常被称作montes (单数 mons)。太阳系里最高的山是火星的奥林帕斯山,海拔21229米。
形成
山的形成是经历火山作用或大陆漂移(板块碰撞)而产生,而引起褶皱、断裂、隆起、沉积及侵蚀等地理因素。如喜马拉雅山脉,就是欧亚大陆板块及印度-澳洲板块两个大陆板块之间互相碰撞对方而产生的板块挤压运动;而北美东海岸的阿巴拉契亚山脉就属于古大陆地形,后遭侵蚀作用后形成现貌。
气候
参见:山地气候
由于对流和辐射的综合作用,山区的气候在高海拔地区变得更冷。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约0.6度,在山区海拔升高100米大致相当于纬度升高0.75度。然而这种关系仅仅是近似的,因为诸如靠近海洋(如北冰洋)等局部因素可能会彻底改变气候。
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降水形式主要变为雪。风也会增强。
生态
参见:山地生态
山脚和山顶的高度落差很大的山往往会有多样的生态环境。从山脚下到山顶会因为海拔高度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生态景观或生物圈。其形成主要是因为在一特定高度范围内的动植物群无法生活在该区域之上或之下(原因为气候之不适应),导致该生物群仅出现在一座山的特定高度。总的来说,这就是微气候所造成的结果。
山上较冷的气候会影响居住在高山上的动植物,特定的动物植物一般会趋向生长在某一特定的气候环境下,因此随着海拔及气候的不同,会出现不同的生态系,称为海拔区划(Altitudinal zonation)。在一些干燥气候的区域,山上的降雨较多及温度较低,也加强了海拔区划的情形。
有些海拔区划中的植物及动物会只出现在某一区域中,因为海拔较高及较低的地区不适合动植物的迁徒及生物扩散生长。这样的情形一般会称为天空岛(sky islands)。
海拔区划一般会有固定的形式。海拔最高的区域,树木无法生长,不论是否有其他生命,这个区块是高山气候(Alpine climate),类似于苔原(tundra)。在树线下方是亚高山气候,会有耐寒耐干的针叶林植物。海拔再低的区域有山地森林,一般仍以针叶林为主,但在热带地区,则会有阔叶林甚至是雨林。
山与人类
山对人类的居住来说,较不适合,故大多数的人类偏向习惯居住于平坦的地面(除非必要性),因为山区的气候通常较恶劣,且在受到地形的限制下,无法发展成较大的都市,但是坡度较缓的山区仍适合耕种。在高海拔地区,由于较缺乏氧气和较容易受到紫外线伤害的关系,所以居住的人更是稀少。另外,四成至五成以上生活于低海拔地区的人一旦待在三千五百米以上的海拔高度超过数小时后都会造成高山症(一种人体在高海拔地区由于氧气浓度过低而出现的疾病)。
在现代,山主要的用途是提供人类休闲娱乐,而其它小用途有包括了伐木业、采矿业或放牧。有些山峰提供了景观供人观赏。而到达山峰的可能性则受到了其高度、坡度、纬度、地形以及气候等多种因素影响。公路、缆车是使到达山峰更为方便的常见设施。而山区提供给人类的娱乐包括了徒步、登山、露营、攀岩、攀冰、滑草、滑雪、单板滑雪等。
3. 山代表什么?
定义
没有普遍接受的于对山的定义,高度、体积、坡度、和其他山的间隔及连续生都曾用来作为定义山的方式。
在汉语字典中,山的定义是“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的部分”。
一座山是否被称作山取决于当地人。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的最高点被称为戴维森山,虽然它只有300米。而俄克拉何马州劳顿附近的史考特山从周围到山顶的高度是251米。
寿光境内唯一的山,位于县城西南8公里孙家集与马家庄之间,由于长期以来不再增高,而得名“静山”。东西最长处1.24米,南北最宽处0.7米;北高南低,最高处距地面0.6米,最低处仅0.1米。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对山的定义包括:
最高点高于底部至少2500米
最高点高于底部1500米-2500米,坡度大于2度
最高点高于底部1000米-1500米坡度大于5度
当地(半径7公里)海拔大于300米,300-1000米
按照这个定义,山覆盖欧亚大陆的33%,南美的19%,南美的24%,非洲的14%[7]。作为一个整体,地球24%的面积是山地,10%的人生活在山区。世界上大多数河源自山,半数的人依赖于源自山的水。
地球上最高的50座山脉都在亚洲。
行星地质学涉及行星的山区,在这个学科中,山通常被称作montes (单数 mons)。太阳系里最高的山是火星的奥林帕斯山,海拔21229米。
形成
山的形成是经历火山作用或大陆漂移(板块碰撞)而产生,而引起褶皱、断裂、隆起、沉积及侵蚀等地理因素。如喜马拉雅山脉,就是欧亚大陆板块及印度-澳洲板块两个大陆板块之间互相碰撞对方而产生的板块挤压运动;而北美东海岸的阿巴拉契亚山脉就属于古大陆地形,后遭侵蚀作用后形成现貌。
气候
参见:山地气候
由于对流和辐射的综合作用,山区的气候在高海拔地区变得更冷。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约0.6度,在山区海拔升高100米大致相当于纬度升高0.75度。然而这种关系仅仅是近似的,因为诸如靠近海洋(如北冰洋)等局部因素可能会彻底改变气候。
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降水形式主要变为雪。风也会增强。
生态
参见:山地生态
山脚和山顶的高度落差很大的山往往会有多样的生态环境。从山脚下到山顶会因为海拔高度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生态景观或生物圈。其形成主要是因为在一特定高度范围内的动植物群无法生活在该区域之上或之下(原因为气候之不适应),导致该生物群仅出现在一座山的特定高度。总的来说,这就是微气候所造成的结果。
山上较冷的气候会影响居住在高山上的动植物,特定的动物植物一般会趋向生长在某一特定的气候环境下,因此随着海拔及气候的不同,会出现不同的生态系,称为海拔区划(Altitudinal zonation)。在一些干燥气候的区域,山上的降雨较多及温度较低,也加强了海拔区划的情形。
有些海拔区划中的植物及动物会只出现在某一区域中,因为海拔较高及较低的地区不适合动植物的迁徒及生物扩散生长。这样的情形一般会称为天空岛(sky islands)。
海拔区划一般会有固定的形式。海拔最高的区域,树木无法生长,不论是否有其他生命,这个区块是高山气候(Alpine climate),类似于苔原(tundra)。在树线下方是亚高山气候,会有耐寒耐干的针叶林植物。海拔再低的区域有山地森林,一般仍以针叶林为主,但在热带地区,则会有阔叶林甚至是雨林。
山与人类
山对人类的居住来说,较不适合,故大多数的人类偏向习惯居住于平坦的地面(除非必要性),因为山区的气候通常较恶劣,且在受到地形的限制下,无法发展成较大的都市,但是坡度较缓的山区仍适合耕种。在高海拔地区,由于较缺乏氧气和较容易受到紫外线伤害的关系,所以居住的人更是稀少。另外,四成至五成以上生活于低海拔地区的人一旦待在三千五百米以上的海拔高度超过数小时后都会造成高山症(一种人体在高海拔地区由于氧气浓度过低而出现的疾病)。
在现代,山主要的用途是提供人类休闲娱乐,而其它小用途有包括了伐木业、采矿业或放牧。有些山峰提供了景观供人观赏。而到达山峰的可能性则受到了其高度、坡度、纬度、地形以及气候等多种因素影响。公路、缆车是使到达山峰更为方便的常见设施。而山区提供给人类的娱乐包括了徒步、登山、露营、攀岩、攀冰、滑草、滑雪、单板滑雪等。
4. 山代表什么?
定义
没有普遍接受的于对山的定义,高度、体积、坡度、和其他山的间隔及连续生都曾用来作为定义山的方式。
在汉语字典中,山的定义是“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的部分”。
一座山是否被称作山取决于当地人。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的最高点被称为戴维森山,虽然它只有300米。而俄克拉何马州劳顿附近的史考特山从周围到山顶的高度是251米。
寿光境内唯一的山,位于县城西南8公里孙家集与马家庄之间,由于长期以来不再增高,而得名“静山”。东西最长处1.24米,南北最宽处0.7米;北高南低,最高处距地面0.6米,最低处仅0.1米。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对山的定义包括:
最高点高于底部至少2500米
最高点高于底部1500米-2500米,坡度大于2度
最高点高于底部1000米-1500米坡度大于5度
当地(半径7公里)海拔大于300米,300-1000米
按照这个定义,山覆盖欧亚大陆的33%,南美的19%,南美的24%,非洲的14%[7]。作为一个整体,地球24%的面积是山地,10%的人生活在山区。世界上大多数河源自山,半数的人依赖于源自山的水。
地球上最高的50座山脉都在亚洲。
行星地质学涉及行星的山区,在这个学科中,山通常被称作montes (单数 mons)。太阳系里最高的山是火星的奥林帕斯山,海拔21229米。
形成
山的形成是经历火山作用或大陆漂移(板块碰撞)而产生,而引起褶皱、断裂、隆起、沉积及侵蚀等地理因素。如喜马拉雅山脉,就是欧亚大陆板块及印度-澳洲板块两个大陆板块之间互相碰撞对方而产生的板块挤压运动;而北美东海岸的阿巴拉契亚山脉就属于古大陆地形,后遭侵蚀作用后形成现貌。
气候
参见:山地气候
由于对流和辐射的综合作用,山区的气候在高海拔地区变得更冷。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约0.6度,在山区海拔升高100米大致相当于纬度升高0.75度。然而这种关系仅仅是近似的,因为诸如靠近海洋(如北冰洋)等局部因素可能会彻底改变气候。
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降水形式主要变为雪。风也会增强。
生态
参见:山地生态
山脚和山顶的高度落差很大的山往往会有多样的生态环境。从山脚下到山顶会因为海拔高度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生态景观或生物圈。其形成主要是因为在一特定高度范围内的动植物群无法生活在该区域之上或之下(原因为气候之不适应),导致该生物群仅出现在一座山的特定高度。总的来说,这就是微气候所造成的结果。
山上较冷的气候会影响居住在高山上的动植物,特定的动物植物一般会趋向生长在某一特定的气候环境下,因此随着海拔及气候的不同,会出现不同的生态系,称为海拔区划(Altitudinal zonation)。在一些干燥气候的区域,山上的降雨较多及温度较低,也加强了海拔区划的情形。
有些海拔区划中的植物及动物会只出现在某一区域中,因为海拔较高及较低的地区不适合动植物的迁徒及生物扩散生长。这样的情形一般会称为天空岛(sky islands)。
海拔区划一般会有固定的形式。海拔最高的区域,树木无法生长,不论是否有其他生命,这个区块是高山气候(Alpine climate),类似于苔原(tundra)。在树线下方是亚高山气候,会有耐寒耐干的针叶林植物。海拔再低的区域有山地森林,一般仍以针叶林为主,但在热带地区,则会有阔叶林甚至是雨林。
山与人类
山对人类的居住来说,较不适合,故大多数的人类偏向习惯居住于平坦的地面(除非必要性),因为山区的气候通常较恶劣,且在受到地形的限制下,无法发展成较大的都市,但是坡度较缓的山区仍适合耕种。在高海拔地区,由于较缺乏氧气和较容易受到紫外线伤害的关系,所以居住的人更是稀少。另外,四成至五成以上生活于低海拔地区的人一旦待在三千五百米以上的海拔高度超过数小时后都会造成高山症(一种人体在高海拔地区由于氧气浓度过低而出现的疾病)。
在现代,山主要的用途是提供人类休闲娱乐,而其它小用途有包括了伐木业、采矿业或放牧。有些山峰提供了景观供人观赏。而到达山峰的可能性则受到了其高度、坡度、纬度、地形以及气候等多种因素影响。公路、缆车是使到达山峰更为方便的常见设施。而山区提供给人类的娱乐包括了徒步、登山、露营、攀岩、攀冰、滑草、滑雪、单板滑雪等。
5. 武夷山什么峰最好?
武夷山三十六峰
三十六峰:最著名的是大王峰、玉女峰和天游峰。三十六峰有的像玉柱,有的像火把,有的像鲜花,有的像竹笋。基本上像什么就叫什么了,据查山的异称中有多种,其中峰:即指山的突出的尖端。岩:指岩石突起而成的山峰。嶂:指直立像屏障的山峰,因此吾以为峰亦岩,岩亦峰。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1、丹霞嶂 耸立在燕子峰的西面,以石色赤紫,宛如天半朱霞而得名。凝重的紫色岩石层叠绵延数公里,立在峡谷之南,犹如亘长的城堡。
2、鹰嘴岩 峰岩雄伟娇健,巍然特立,酷似兀立于群峰中的雄鹰躯体。岩体黝黑,向西斜倾。昂向东面的岩顶稍向下方弯曲成钩,恰似鹰嘴,嘴上还自然地生长着一株盘虬的古柏,形似隆起的鹰鼻。从远处眺望此岩,左右有伸展的瑞泉岩和丹霞嶂,则整体犹如插上双翅,凌空搏击于九霄云外。
3、玉柱峰 为扼守清凉峡口的山峰,高数百米。峰岩呈圆柱形,酷似擎天玉柱。峰侧另有一座小峰。峰上耸立着一片向前倾斜的巨石,就像农夫戴着一顶帽檐很大的斗笠。相传这片巨石是从远方飞来的,故名飞来峰。
4、马头岩 位于梅岩之南。五石骈列,势如五匹骏马竞相腾骧,俗称马头岩,雅称五马奔槽。又因为此岩是由磊石纵横堆垒而成,又名磊石岩。古有寺庵,清朝僧人如修构建,今废。岩北一带种有棕树,称蓑衣林,岩南一带则称茶林,遍植茶树。
5、马鞍岩 位于马头岩西南。巨石壁立,中部微凹,岩形酷肖马鞍。相传古有毛女结庐其上,又名毛女峰。
6、天心峰 位于碌金岩之北约半公里。因为此峰坐落于武夷山国家风景名胜区方圆70平方公里的中央,人称“犹天之枢极也”,故名天心。峰下有天心永乐禅寺。
7、杜葛岩 位于梧桐窠之北。登上岩巅可以远眺武夷山市区。相传古有杜氏、葛氏两姓隐士举家迁此遁世,故名杜葛岩。岩麓有一块横卧式烛火形的小茶园。茶丛碧绿,四季长青。
8、虎啸岩 四壁陡峭,屹然独耸,上覆危崖,下临绝壑,山形似虎,劲风袭来之时,松涛声以及岩洞里的回荡之声宛如虎啸阵阵,又相传有仙人骑虎咆啸其上,故名。
9、凌霄峰 位于虎啸岩之北,不濒临九曲溪,与三髻峰、虎啸岩诸峰,相拥而立。此峰岩体高锐,欲摩云霄,故名。又因童顶纯赤,故又名赤壁峰。无径可登,北壁有人面石,以其裂罅差拟人之双目和鼻、嘴因而得名。
10、马枕峰 位于揽石峰南,其形绝似骏马,周遭20余里,穿云矗汉,与三仰峰遥相对峙。此峰在武夷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最南缘。从宏观上,全峰好似一扇硕大的屏风逶迤遮挡在全山的南端,也好似武夷山风景区的一个骏马形的巨枕,故称为马枕峰,也即堪舆家所谓的“案山”。
11、灵岩 坐落在九曲溪第二曲溪南的一个幽邃的峡谷里,绵长雄伟,长200余米,高100余米。岩端倾斜而突出,覆盖了岩腹三个自左而右相互毗连的岩洞——伏羲洞、风洞、灵洞。沿伏羲洞拾阶而上,即到灵岩之半巅。此处表面宽10余米,长50余米,宽敞修长而略带弯曲,形如一只从天外飞来的硕大仙鞋,人称为飞舄台。一线天的岩缝即沿此开裂。
12、隐屏峰 位于茶洞的南侧,高峻峭拔,方正如屏,常年隐在云雾缭绕之间,故名隐屏峰。峰体有一条长形的裂罅自顶端纵贯峰腰,形成下聚上分的连体峰峦,大者即称隐屏峰(小者称接笋峰)。
13、接笋峰 又与隐屏峰相依并立,两峰互为连体峰岩。登峰道路与攀登隐屏峰相同,即先缘梯三截至“龙脊”,然后再穿越连体峰峦中的隔峰小涧即到接笋峰(又称小隐屏峰)。
14、仙掌峰 位于茶洞之畔,左隔雪花泉与天游峰为邻。峰体似硕大的城墙,横亘半里许,高矗天际,峰壁有巨掌印痕数处,故名。传说仙人曾在此晒晾仙锦,留下了帛幅的条纹,也留下了用手捋平时的掌痕,故民间俗称晒布岩。
15、天游峰 峰顶的胡麻涧把此峰与仙掌峰分开。它高耸于仙掌峰、清隐岩之侧,自成一体,周围群峰拱向,峰下九曲潆洄,是纵览武夷群峰,俯览清莹九曲的理想境地。
16、三仰峰 可由小桃源之畔的山径迂回而达,为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的最高峰,海拔717.7米。奇峰三叠,朝东翘升,向西倾斜,犹如巨石三片,斜插碧霄;又若旌旗招展,骏马呼啸,将帅东征,万山欢腾。富有动感的单面山群体,令人惊叹不已。
17、大王峰 为武夷山三十六名峰之首,位于冲佑观的右方,历代祭祀武夷君即在冲佑观举行。此峰为进入武夷山风景区的第一峰,所以在峰麓立有一座“徐霞客进山处”的牌坊以及一尊徐霞客游山的雕像。
18、幔亭峰 与大王峰连麓,高度稍逊于后者。山中的神话故事“幔亭招宴”,尽述武夷仙人在峰顶宴请两千乡民的传奇和仙凡亲情。
19、白云岩 又名灵峰。在九曲的西北,与八曲的三教峰比邻相处,巍然云际,故名。
20、三教峰 在九曲溪的北岸。三块岩石的崖麓紧凑相连,岩势前后三叠,形似没有帽翅的乌纱帽,俗称纱帽岩。但其正名却为三教峰,意即儒道释三教鼎立,荟萃于山中。
21、双乳峰 位于八曲的溪北,为一对连麓并立的山峰,形体相似,丰满圆耸,因而得名。从八曲溪畔登岸,回旋蜿蜒约5公里许可抵达这一对山峰之麓。
22、鼓楼岩 紧邻八曲溪畔。岩前乱石罗列,峻拔千仞,岩间泉瀑飞洒如雨,尽落涧中,又名滴水岩。
23、城高岩 位于七曲之溪南,拔地而起,尖峭峻挺,四面悬崖峭壁,恰似一座巍峨的石城。
24、更衣台 又称文峰,位于九曲溪五曲的南岸,临溪而立,巍然一石。岩体灌木丛生,绿竹掩映,登上岩顶,俯览九曲,只见清溪潆洄,竹筏竞流。
25、天柱峰 位于更衣台左,峭拔特立,与更衣台比肩骈立,麓似连而微断。此峰形似翻转的酒坛,俗称酒坛峰,峰体纵向有一条裂罅,传说李铁拐因未能赶得上幔亭宴,一怒之下,抡起木拐将酒坛砸裂踢翻,酒坛滚到五曲之畔化为峰,故得此俗名。
26、晚对峰 原名紫屏峰,因石色凝紫、绿荫如屏而得名。峰岩紧邻天柱峰之西,隔溪与隐屏峰相对。宋朝以来多有历代理学家在此隐居,为儒士荟萃之地。
27、玉华峰 在古锥滩之侧,横亘四曲北岸,峰巅西与隐屏峰相对,北与仙游岩相连。峰背之麓就是茶洞。在玉华峰的南麓,有金谷岩、希真岩、小九曲、题诗岩等,群峰争秀,蔚为奇观。
28、大藏峰 位于四曲的东岸。岩体硕大,横亘数百丈,陡峭千仞,洞穴密布,山巅耸拔斜覆如檐,岩溜皆滴落水中,恍如琴音。筏游而过,只闻人语棹声回响于空壁深潭之中,意境幽深。
29、小藏峰 巍然屹立于三曲的溪南。九曲溪经过峰麓折而向东南,峰体奇耸,峭壁直削。此峰又名仙船岩,是武夷山中安放架壑船棺最集中、最多具的场所,所以又有船场岩之称。
30、上升峰 位于升日峰西,尖耸童巅,无径可跻峰顶,传说武夷张湛经此峰升入天界,成为十三仙之一,故名。又因峰岩通体呈红紫色,又名紫峰。
31、玉女峰 亭亭玉立于二曲的溪南,高数十仞,以挺秀、窈窕见奇。峰壁秀润光洁,宛如玉石雕就,俨然是一位秀丽绝伦的少女。
32、铁板嶂 位于一曲的溪北,峰麓濒临九曲溪,与二曲的玉女峰隔溪相峙。民间传说为铁板鬼幻化为岩嶂,日夜监视玉女与大王,不让他们幽会,故而面目可憎,铁青狰狞。
33、幔亭峰 位于大王峰左,两峰之麓相连,但高度稍逊于大王峰。幔亭峰之顶极平旷,相传为武夷君设幔亭宴款待乡人之处,峰名由此而得。
34、狮子峰 距离一曲溪南约半公里。状如雄狮扬鬣蹲踞。地势高阜,峰又挺拔,数十里外即见之,俨然是一曲道教名观——冲佑观的镇观之兽。
35、兜鍪峰 位于大小观音岩西,山势呈前高后下的形状,山民喻为古代武士的头胄(即头盔),故用头胄的通称“兜鍪”作为峰名。
36、火焰峰 位于紫岭之北,峭拔腾空,势如火焰。岩上洒瀑喷泉,峰间万绿尽润。
6. 武夷山什么峰最好?
武夷山三十六峰
三十六峰:最著名的是大王峰、玉女峰和天游峰。三十六峰有的像玉柱,有的像火把,有的像鲜花,有的像竹笋。基本上像什么就叫什么了,据查山的异称中有多种,其中峰:即指山的突出的尖端。岩:指岩石突起而成的山峰。嶂:指直立像屏障的山峰,因此吾以为峰亦岩,岩亦峰。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1、丹霞嶂 耸立在燕子峰的西面,以石色赤紫,宛如天半朱霞而得名。凝重的紫色岩石层叠绵延数公里,立在峡谷之南,犹如亘长的城堡。
2、鹰嘴岩 峰岩雄伟娇健,巍然特立,酷似兀立于群峰中的雄鹰躯体。岩体黝黑,向西斜倾。昂向东面的岩顶稍向下方弯曲成钩,恰似鹰嘴,嘴上还自然地生长着一株盘虬的古柏,形似隆起的鹰鼻。从远处眺望此岩,左右有伸展的瑞泉岩和丹霞嶂,则整体犹如插上双翅,凌空搏击于九霄云外。
3、玉柱峰 为扼守清凉峡口的山峰,高数百米。峰岩呈圆柱形,酷似擎天玉柱。峰侧另有一座小峰。峰上耸立着一片向前倾斜的巨石,就像农夫戴着一顶帽檐很大的斗笠。相传这片巨石是从远方飞来的,故名飞来峰。
4、马头岩 位于梅岩之南。五石骈列,势如五匹骏马竞相腾骧,俗称马头岩,雅称五马奔槽。又因为此岩是由磊石纵横堆垒而成,又名磊石岩。古有寺庵,清朝僧人如修构建,今废。岩北一带种有棕树,称蓑衣林,岩南一带则称茶林,遍植茶树。
5、马鞍岩 位于马头岩西南。巨石壁立,中部微凹,岩形酷肖马鞍。相传古有毛女结庐其上,又名毛女峰。
6、天心峰 位于碌金岩之北约半公里。因为此峰坐落于武夷山国家风景名胜区方圆70平方公里的中央,人称“犹天之枢极也”,故名天心。峰下有天心永乐禅寺。
7、杜葛岩 位于梧桐窠之北。登上岩巅可以远眺武夷山市区。相传古有杜氏、葛氏两姓隐士举家迁此遁世,故名杜葛岩。岩麓有一块横卧式烛火形的小茶园。茶丛碧绿,四季长青。
8、虎啸岩 四壁陡峭,屹然独耸,上覆危崖,下临绝壑,山形似虎,劲风袭来之时,松涛声以及岩洞里的回荡之声宛如虎啸阵阵,又相传有仙人骑虎咆啸其上,故名。
9、凌霄峰 位于虎啸岩之北,不濒临九曲溪,与三髻峰、虎啸岩诸峰,相拥而立。此峰岩体高锐,欲摩云霄,故名。又因童顶纯赤,故又名赤壁峰。无径可登,北壁有人面石,以其裂罅差拟人之双目和鼻、嘴因而得名。
10、马枕峰 位于揽石峰南,其形绝似骏马,周遭20余里,穿云矗汉,与三仰峰遥相对峙。此峰在武夷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最南缘。从宏观上,全峰好似一扇硕大的屏风逶迤遮挡在全山的南端,也好似武夷山风景区的一个骏马形的巨枕,故称为马枕峰,也即堪舆家所谓的“案山”。
11、灵岩 坐落在九曲溪第二曲溪南的一个幽邃的峡谷里,绵长雄伟,长200余米,高100余米。岩端倾斜而突出,覆盖了岩腹三个自左而右相互毗连的岩洞——伏羲洞、风洞、灵洞。沿伏羲洞拾阶而上,即到灵岩之半巅。此处表面宽10余米,长50余米,宽敞修长而略带弯曲,形如一只从天外飞来的硕大仙鞋,人称为飞舄台。一线天的岩缝即沿此开裂。
12、隐屏峰 位于茶洞的南侧,高峻峭拔,方正如屏,常年隐在云雾缭绕之间,故名隐屏峰。峰体有一条长形的裂罅自顶端纵贯峰腰,形成下聚上分的连体峰峦,大者即称隐屏峰(小者称接笋峰)。
13、接笋峰 又与隐屏峰相依并立,两峰互为连体峰岩。登峰道路与攀登隐屏峰相同,即先缘梯三截至“龙脊”,然后再穿越连体峰峦中的隔峰小涧即到接笋峰(又称小隐屏峰)。
14、仙掌峰 位于茶洞之畔,左隔雪花泉与天游峰为邻。峰体似硕大的城墙,横亘半里许,高矗天际,峰壁有巨掌印痕数处,故名。传说仙人曾在此晒晾仙锦,留下了帛幅的条纹,也留下了用手捋平时的掌痕,故民间俗称晒布岩。
15、天游峰 峰顶的胡麻涧把此峰与仙掌峰分开。它高耸于仙掌峰、清隐岩之侧,自成一体,周围群峰拱向,峰下九曲潆洄,是纵览武夷群峰,俯览清莹九曲的理想境地。
16、三仰峰 可由小桃源之畔的山径迂回而达,为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的最高峰,海拔717.7米。奇峰三叠,朝东翘升,向西倾斜,犹如巨石三片,斜插碧霄;又若旌旗招展,骏马呼啸,将帅东征,万山欢腾。富有动感的单面山群体,令人惊叹不已。
17、大王峰 为武夷山三十六名峰之首,位于冲佑观的右方,历代祭祀武夷君即在冲佑观举行。此峰为进入武夷山风景区的第一峰,所以在峰麓立有一座“徐霞客进山处”的牌坊以及一尊徐霞客游山的雕像。
18、幔亭峰 与大王峰连麓,高度稍逊于后者。山中的神话故事“幔亭招宴”,尽述武夷仙人在峰顶宴请两千乡民的传奇和仙凡亲情。
19、白云岩 又名灵峰。在九曲的西北,与八曲的三教峰比邻相处,巍然云际,故名。
20、三教峰 在九曲溪的北岸。三块岩石的崖麓紧凑相连,岩势前后三叠,形似没有帽翅的乌纱帽,俗称纱帽岩。但其正名却为三教峰,意即儒道释三教鼎立,荟萃于山中。
21、双乳峰 位于八曲的溪北,为一对连麓并立的山峰,形体相似,丰满圆耸,因而得名。从八曲溪畔登岸,回旋蜿蜒约5公里许可抵达这一对山峰之麓。
22、鼓楼岩 紧邻八曲溪畔。岩前乱石罗列,峻拔千仞,岩间泉瀑飞洒如雨,尽落涧中,又名滴水岩。
23、城高岩 位于七曲之溪南,拔地而起,尖峭峻挺,四面悬崖峭壁,恰似一座巍峨的石城。
24、更衣台 又称文峰,位于九曲溪五曲的南岸,临溪而立,巍然一石。岩体灌木丛生,绿竹掩映,登上岩顶,俯览九曲,只见清溪潆洄,竹筏竞流。
25、天柱峰 位于更衣台左,峭拔特立,与更衣台比肩骈立,麓似连而微断。此峰形似翻转的酒坛,俗称酒坛峰,峰体纵向有一条裂罅,传说李铁拐因未能赶得上幔亭宴,一怒之下,抡起木拐将酒坛砸裂踢翻,酒坛滚到五曲之畔化为峰,故得此俗名。
26、晚对峰 原名紫屏峰,因石色凝紫、绿荫如屏而得名。峰岩紧邻天柱峰之西,隔溪与隐屏峰相对。宋朝以来多有历代理学家在此隐居,为儒士荟萃之地。
27、玉华峰 在古锥滩之侧,横亘四曲北岸,峰巅西与隐屏峰相对,北与仙游岩相连。峰背之麓就是茶洞。在玉华峰的南麓,有金谷岩、希真岩、小九曲、题诗岩等,群峰争秀,蔚为奇观。
28、大藏峰 位于四曲的东岸。岩体硕大,横亘数百丈,陡峭千仞,洞穴密布,山巅耸拔斜覆如檐,岩溜皆滴落水中,恍如琴音。筏游而过,只闻人语棹声回响于空壁深潭之中,意境幽深。
29、小藏峰 巍然屹立于三曲的溪南。九曲溪经过峰麓折而向东南,峰体奇耸,峭壁直削。此峰又名仙船岩,是武夷山中安放架壑船棺最集中、最多具的场所,所以又有船场岩之称。
30、上升峰 位于升日峰西,尖耸童巅,无径可跻峰顶,传说武夷张湛经此峰升入天界,成为十三仙之一,故名。又因峰岩通体呈红紫色,又名紫峰。
31、玉女峰 亭亭玉立于二曲的溪南,高数十仞,以挺秀、窈窕见奇。峰壁秀润光洁,宛如玉石雕就,俨然是一位秀丽绝伦的少女。
32、铁板嶂 位于一曲的溪北,峰麓濒临九曲溪,与二曲的玉女峰隔溪相峙。民间传说为铁板鬼幻化为岩嶂,日夜监视玉女与大王,不让他们幽会,故而面目可憎,铁青狰狞。
33、幔亭峰 位于大王峰左,两峰之麓相连,但高度稍逊于大王峰。幔亭峰之顶极平旷,相传为武夷君设幔亭宴款待乡人之处,峰名由此而得。
34、狮子峰 距离一曲溪南约半公里。状如雄狮扬鬣蹲踞。地势高阜,峰又挺拔,数十里外即见之,俨然是一曲道教名观——冲佑观的镇观之兽。
35、兜鍪峰 位于大小观音岩西,山势呈前高后下的形状,山民喻为古代武士的头胄(即头盔),故用头胄的通称“兜鍪”作为峰名。
36、火焰峰 位于紫岭之北,峭拔腾空,势如火焰。岩上洒瀑喷泉,峰间万绿尽润。
7. 木金组成什么字?
鈢,读音为xǐ ,释义: 古同“玺”。
笔画12
笔顺:撇、点、横、横、竖、点、撇 、提、横、竖、撇、捺
木——树,林,枰,果,核,李,栗,梨,栎,桃,梼,橉,檩,梳,枢,柕,术,秫,柳,栁
金——铁,钱,钟,针,钭,钧,钓,铂,铄,铸,锍,铳,铲,锌,锋,铨,钾,钘,钲,钳,钎,钵,
8. 木金组成什么字?
鈢,读音为xǐ ,释义: 古同“玺”。
笔画12
笔顺:撇、点、横、横、竖、点、撇 、提、横、竖、撇、捺
木——树,林,枰,果,核,李,栗,梨,栎,桃,梼,橉,檩,梳,枢,柕,术,秫,柳,栁
金——铁,钱,钟,针,钭,钧,钓,铂,铄,铸,锍,铳,铲,锌,锋,铨,钾,钘,钲,钳,钎,钵,
9. 岩茶十大排行榜?
第十名,鹰肉,鹰嘴岩肉桂
鹰嘴岩位于武夷山北天心景区,从古崖居往西行约数百米为是武夷山最奇特的岩峰嘴岩及附近若干石头相叠而成。
鹰嘴岩肉桂:汤色清透红艳澄净,滋味果香明显,入口霸气,桂皮香高扬,馥郁,香气纯净黏稠度,顺滑度一流,喉感温顺,回甘干脆绵长,叶底松软,舒展度,蛤蟆背明显,耐泡。
第九名,狮肉,青狮岩肉桂
青狮岩坐落在武夷山景区北面,是天心村岩茶的主产区,“狮肉”产自武夷山景区水帘洞山场一带,极具岩骨花香。
青狮岩肉桂:汤水甘香细,乳香花香并见,入口醇厚,饮后齿颊留香。
第八名,心头肉,天心岩肉桂
天心岩在武夷山东北部,天心岩的地理位置据说是全武夷山的中心,如同天之枢极,众星拱月,故名“天心”,山北著名的名胜古迹,如流香涧、玉柱峰、慧苑岩、鹰嘴岩、水帘洞、马头岩等都在它的周围。岩下有永乐禅寺,楼阁嵯峨,是全山最大的寺院之一。
天心岩肉桂的特点:桂皮香稳、汤水醇厚、甘甜、饱满、口感岩韵显著、回甘快、耐泡度较好。
第七名,龙肉,九龙窠肉桂;竹肉/猪肉,竹窠肉桂
名枞原生地---“大红袍”通往天心岩的深长峡谷,俗名大坑口。峡谷两侧峭壁连绵,形如九条龙。遂把峡谷喻之为游龙的窠穴,故名。
竹窠茶园夹在慧苑坑和三仰峰之间,海拔高度290米至500米。茂盛的植被里布满着片片茶园,其中“罗秀”、“庙基”、“玉柱峰”、“茶子窠”、“上、下天阁”等茶园种植了肉桂、水仙、北斗、大红袍等品种茶。
站在山顶放眼四周,无论险峻高低,都被穿插种植着点点茶树。
第六名,马肉,马头岩肉桂
位于大红袍南面,该峰北面有小径可登,十分险峻,有勇气攀登峰顶者,可环视武夷山景区大部分岩峰,颇美。四周皆为茶园,正岩茶主要产地。
马肉,“就像四十岁的男人,香高又醇厚,而口感的美又有女人的柔魅。但此款茶,从韵味上还达不到四十岁男人的味道,还是些许细腻内敛些。”
第五名,象肉,象鼻岩肉桂
九十九岩之一。位于八曲溪南,是一块狭长形的岩体,形似一只巨象饮水于溪畔。象鼻岩肉桂,汤色清透澄净,具桂皮香,花果香及奶油香,入口醇厚,回甘快。
第四名,三仰峰肉桂
其位于七曲溪北,所产肉桂(羊肉),干茶呈果香,条索紧实分明,做成中火火候。香气浓锐,典型高峰山场特点,桂皮香和花果香兼具。
第三名,羊肉,杨梅窠(岩)肉桂
位于九曲溪北三仰峰抬头向东,为武夷山最顶峰,高者为大仰,中者为中仰,再其次为小仰,故名三仰峰。其三仰峰这里古树环绕,密叶交荫,沿途景色迷人、曲径通幽,仰望三仰峰,十分雄伟壮观。
第二名,虎肉,虎啸岩肉桂
虎啸岩景区面积17平方公里,是武夷山屈指可数的独具泉水天趣的佳境之一。
在虎啸岩中的肉桂茶园以宣夷堂茶业的居多。盘踞在九溪曲南一线天北面,怪石崔嵬,流水迂回,是一个独具泉石天趣的佳境,虎啸岩有“极目皆图画”的美称。
第一名:牛肉,牛栏坑肉桂
牛栏坑肉桂“牛栏坑”,以其独一无二的山场、气候,成就其为“三坑两涧”的核心产区之一。
10. 木金组成什么字?
鈢,读音为xǐ ,释义: 古同“玺”。
笔画12
笔顺:撇、点、横、横、竖、点、撇 、提、横、竖、撇、捺
木——树,林,枰,果,核,李,栗,梨,栎,桃,梼,橉,檩,梳,枢,柕,术,秫,柳,栁
金——铁,钱,钟,针,钭,钧,钓,铂,铄,铸,锍,铳,铲,锌,锋,铨,钾,钘,钲,钳,钎,钵,
11. 武夷山有什么峰?
武夷山三十六峰七十二洞九十九岩一百零八景点如下:
三十六峰:最著名的是大王峰、玉女峰和天游峰。三十六峰有的像玉柱,有的像火把,有的像鲜花,有的像竹笋。基本上像什么就叫什么了,据查山的异称中有多种,其中峰:即指山的突出的尖端。岩:指岩石突起而成的山峰。嶂:指直立像屏障的山峰,因此吾以为峰亦岩,岩亦峰。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1、丹霞嶂 耸立在燕子峰的西面,以石色赤紫,宛如天半朱霞而得名。凝重的紫色岩石层叠绵延数公里,立在峡谷之南,犹如亘长的城堡。
2、鹰嘴岩 峰岩雄伟娇健,巍然特立,酷似兀立于群峰中的雄鹰躯体。岩体黝黑,向西斜倾。昂向东面的岩顶稍向下方弯曲成钩,恰似鹰嘴,嘴上还自然地生长着一株盘虬的古柏,形似隆起的鹰鼻。从远处眺望此岩,左右有伸展的瑞泉岩和丹霞嶂,则整体犹如插上双翅,凌空搏击于九霄云外。
3、玉柱峰 为扼守清凉峡口的山峰,高数百米。峰岩呈圆柱形,酷似擎天玉柱。峰侧另有一座小峰。峰上耸立着一片向前倾斜的巨石,就像农夫戴着一顶帽檐很大的斗笠。相传这片巨石是从远方飞来的,故名飞来峰。
4、马头岩 位于梅岩之南。五石骈列,势如五匹骏马竞相腾骧,俗称马头岩,雅称五马奔槽。又因为此岩是由磊石纵横堆垒而成,又名磊石岩。古有寺庵,清朝僧人如修构建,今废。岩北一带种有棕树,称蓑衣林,岩南一带则称茶林,遍植茶树。
5、马鞍岩 位于马头岩西南。巨石壁立,中部微凹,岩形酷肖马鞍。相传古有毛女结庐其上,又名毛女峰。
6、天心峰 位于碌金岩之北约半公里。因为此峰坐落于武夷山国家风景名胜区方圆70平方公里的中央,人称“犹天之枢极也”,故名天心。峰下有天心永乐禅寺。
7、杜葛岩 位于梧桐窠之北。登上岩巅可以远眺武夷山市区。相传古有杜氏、葛氏两姓隐士举家迁此遁世,故名杜葛岩。岩麓有一块横卧式烛火形的小茶园。茶丛碧绿,四季长青。
8、虎啸岩 四壁陡峭,屹然独耸,上覆危崖,下临绝壑,山形似虎,劲风袭来之时,松涛声以及岩洞里的回荡之声宛如虎啸阵阵,又相传有仙人骑虎咆啸其上,故名。
9、凌霄峰 位于虎啸岩之北,不濒临九曲溪,与三髻峰、虎啸岩诸峰,相拥而立。此峰岩体高锐,欲摩云霄,故名。又因童顶纯赤,故又名赤壁峰。无径可登,北壁有人面石,以其裂罅差拟人之双目和鼻、嘴因而得名。
10、马枕峰 位于揽石峰南,其形绝似骏马,周遭20余里,穿云矗汉,与三仰峰遥相对峙。此峰在武夷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最南缘。从宏观上,全峰好似一扇硕大的屏风逶迤遮挡在全山的南端,也好似武夷山风景区的一个骏马形的巨枕,故称为马枕峰,也即堪舆家所谓的“案山”。
11、灵岩 坐落在九曲溪第二曲溪南的一个幽邃的峡谷里,绵长雄伟,长200余米,高100余米。岩端倾斜而突出,覆盖了岩腹三个自左而右相互毗连的岩洞——伏羲洞、风洞、灵洞。沿伏羲洞拾阶而上,即到灵岩之半巅。此处表面宽10余米,长50余米,宽敞修长而略带弯曲,形如一只从天外飞来的硕大仙鞋,人称为飞舄台。一线天的岩缝即沿此开裂。
12、隐屏峰 位于茶洞的南侧,高峻峭拔,方正如屏,常年隐在云雾缭绕之间,故名隐屏峰。峰体有一条长形的裂罅自顶端纵贯峰腰,形成下聚上分的连体峰峦,大者即称隐屏峰(小者称接笋峰)。
13、接笋峰 又与隐屏峰相依并立,两峰互为连体峰岩。登峰道路与攀登隐屏峰相同,即先缘梯三截至“龙脊”,然后再穿越连体峰峦中的隔峰小涧即到接笋峰(又称小隐屏峰)。
14、仙掌峰 位于茶洞之畔,左隔雪花泉与天游峰为邻。峰体似硕大的城墙,横亘半里许,高矗天际,峰壁有巨掌印痕数处,故名。传说仙人曾在此晒晾仙锦,留下了帛幅的条纹,也留下了用手捋平时的掌痕,故民间俗称晒布岩。
15、天游峰 峰顶的胡麻涧把此峰与仙掌峰分开。它高耸于仙掌峰、清隐岩之侧,自成一体,周围群峰拱向,峰下九曲潆洄,是纵览武夷群峰,俯览清莹九曲的理想境地。
16、三仰峰 可由小桃源之畔的山径迂回而达,为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的最高峰,海拔717.7米。奇峰三叠,朝东翘升,向西倾斜,犹如巨石三片,斜插碧霄;又若旌旗招展,骏马呼啸,将帅东征,万山欢腾。富有动感的单面山群体,令人惊叹不已。
17、大王峰 为武夷山三十六名峰之首,位于冲佑观的右方,历代祭祀武夷君即在冲佑观举行。此峰为进入武夷山风景区的第一峰,所以在峰麓立有一座“徐霞客进山处”的牌坊以及一尊徐霞客游山的雕像。
18、幔亭峰 与大王峰连麓,高度稍逊于后者。山中的神话故事“幔亭招宴”,尽述武夷仙人在峰顶宴请两千乡民的传奇和仙凡亲情。
19、白云岩 又名灵峰。在九曲的西北,与八曲的三教峰比邻相处,巍然云际,故名。
20、三教峰 在九曲溪的北岸。三块岩石的崖麓紧凑相连,岩势前后三叠,形似没有帽翅的乌纱帽,俗称纱帽岩。但其正名却为三教峰,意即儒道释三教鼎立,荟萃于山中。
21、双乳峰 位于八曲的溪北,为一对连麓并立的山峰,形体相似,丰满圆耸,因而得名。从八曲溪畔登岸,回旋蜿蜒约5公里许可抵达这一对山峰之麓。
22、鼓楼岩 紧邻八曲溪畔。岩前乱石罗列,峻拔千仞,岩间泉瀑飞洒如雨,尽落涧中,又名滴水岩。
23、城高岩 位于七曲之溪南,拔地而起,尖峭峻挺,四面悬崖峭壁,恰似一座巍峨的石城。
24、更衣台 又称文峰,位于九曲溪五曲的南岸,临溪而立,巍然一石。岩体灌木丛生,绿竹掩映,登上岩顶,俯览九曲,只见清溪潆洄,竹筏竞流。
25、天柱峰 位于更衣台左,峭拔特立,与更衣台比肩骈立,麓似连而微断。此峰形似翻转的酒坛,俗称酒坛峰,峰体纵向有一条裂罅,传说李铁拐因未能赶得上幔亭宴,一怒之下,抡起木拐将酒坛砸裂踢翻,酒坛滚到五曲之畔化为峰,故得此俗名。
26、晚对峰 原名紫屏峰,因石色凝紫、绿荫如屏而得名。峰岩紧邻天柱峰之西,隔溪与隐屏峰相对。宋朝以来多有历代理学家在此隐居,为儒士荟萃之地。
27、玉华峰 在古锥滩之侧,横亘四曲北岸,峰巅西与隐屏峰相对,北与仙游岩相连。峰背之麓就是茶洞。在玉华峰的南麓,有金谷岩、希真岩、小九曲、题诗岩等,群峰争秀,蔚为奇观。
28、大藏峰 位于四曲的东岸。岩体硕大,横亘数百丈,陡峭千仞,洞穴密布,山巅耸拔斜覆如檐,岩溜皆滴落水中,恍如琴音。筏游而过,只闻人语棹声回响于空壁深潭之中,意境幽深。
29、小藏峰 巍然屹立于三曲的溪南。九曲溪经过峰麓折而向东南,峰体奇耸,峭壁直削。此峰又名仙船岩,是武夷山中安放架壑船棺最集中、最多具的场所,所以又有船场岩之称。
30、上升峰 位于升日峰西,尖耸童巅,无径可跻峰顶,传说武夷张湛经此峰升入天界,成为十三仙之一,故名。又因峰岩通体呈红紫色,又名紫峰。
31、玉女峰 亭亭玉立于二曲的溪南,高数十仞,以挺秀、窈窕见奇。峰壁秀润光洁,宛如玉石雕就,俨然是一位秀丽绝伦的少女。
32、铁板嶂 位于一曲的溪北,峰麓濒临九曲溪,与二曲的玉女峰隔溪相峙。民间传说为铁板鬼幻化为岩嶂,日夜监视玉女与大王,不让他们幽会,故而面目可憎,铁青狰狞。
33、幔亭峰 位于大王峰左,两峰之麓相连,但高度稍逊于大王峰。幔亭峰之顶极平旷,相传为武夷君设幔亭宴款待乡人之处,峰名由此而得。
34、狮子峰 距离一曲溪南约半公里。状如雄狮扬鬣蹲踞。地势高阜,峰又挺拔,数十里外即见之,俨然是一曲道教名观——冲佑观的镇观之兽。
35、兜鍪峰 位于大小观音岩西,山势呈前高后下的形状,山民喻为古代武士的头胄(即头盔),故用头胄的通称“兜鍪”作为峰名。
36、火焰峰 位于紫岭之北,峭拔腾空,势如火焰。岩上洒瀑喷泉,峰间万绿尽润。
七十二洞:
1、灵岩洞
2、玉华洞
3、投龙洞
4、止止洞
5、徐仙洞
6、投阳洞
7、梁房洞
8、升真洞
9、复古洞
10、紫云洞
11、水帘洞
12、神仙楼阁
13、宾曦洞
14、风洞
15、茶洞
16、云窝
12. 武夷山有什么峰?
武夷山三十六峰七十二洞九十九岩一百零八景点如下:
三十六峰:最著名的是大王峰、玉女峰和天游峰。三十六峰有的像玉柱,有的像火把,有的像鲜花,有的像竹笋。基本上像什么就叫什么了,据查山的异称中有多种,其中峰:即指山的突出的尖端。岩:指岩石突起而成的山峰。嶂:指直立像屏障的山峰,因此吾以为峰亦岩,岩亦峰。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1、丹霞嶂 耸立在燕子峰的西面,以石色赤紫,宛如天半朱霞而得名。凝重的紫色岩石层叠绵延数公里,立在峡谷之南,犹如亘长的城堡。
2、鹰嘴岩 峰岩雄伟娇健,巍然特立,酷似兀立于群峰中的雄鹰躯体。岩体黝黑,向西斜倾。昂向东面的岩顶稍向下方弯曲成钩,恰似鹰嘴,嘴上还自然地生长着一株盘虬的古柏,形似隆起的鹰鼻。从远处眺望此岩,左右有伸展的瑞泉岩和丹霞嶂,则整体犹如插上双翅,凌空搏击于九霄云外。
3、玉柱峰 为扼守清凉峡口的山峰,高数百米。峰岩呈圆柱形,酷似擎天玉柱。峰侧另有一座小峰。峰上耸立着一片向前倾斜的巨石,就像农夫戴着一顶帽檐很大的斗笠。相传这片巨石是从远方飞来的,故名飞来峰。
4、马头岩 位于梅岩之南。五石骈列,势如五匹骏马竞相腾骧,俗称马头岩,雅称五马奔槽。又因为此岩是由磊石纵横堆垒而成,又名磊石岩。古有寺庵,清朝僧人如修构建,今废。岩北一带种有棕树,称蓑衣林,岩南一带则称茶林,遍植茶树。
5、马鞍岩 位于马头岩西南。巨石壁立,中部微凹,岩形酷肖马鞍。相传古有毛女结庐其上,又名毛女峰。
6、天心峰 位于碌金岩之北约半公里。因为此峰坐落于武夷山国家风景名胜区方圆70平方公里的中央,人称“犹天之枢极也”,故名天心。峰下有天心永乐禅寺。
7、杜葛岩 位于梧桐窠之北。登上岩巅可以远眺武夷山市区。相传古有杜氏、葛氏两姓隐士举家迁此遁世,故名杜葛岩。岩麓有一块横卧式烛火形的小茶园。茶丛碧绿,四季长青。
8、虎啸岩 四壁陡峭,屹然独耸,上覆危崖,下临绝壑,山形似虎,劲风袭来之时,松涛声以及岩洞里的回荡之声宛如虎啸阵阵,又相传有仙人骑虎咆啸其上,故名。
9、凌霄峰 位于虎啸岩之北,不濒临九曲溪,与三髻峰、虎啸岩诸峰,相拥而立。此峰岩体高锐,欲摩云霄,故名。又因童顶纯赤,故又名赤壁峰。无径可登,北壁有人面石,以其裂罅差拟人之双目和鼻、嘴因而得名。
10、马枕峰 位于揽石峰南,其形绝似骏马,周遭20余里,穿云矗汉,与三仰峰遥相对峙。此峰在武夷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最南缘。从宏观上,全峰好似一扇硕大的屏风逶迤遮挡在全山的南端,也好似武夷山风景区的一个骏马形的巨枕,故称为马枕峰,也即堪舆家所谓的“案山”。
11、灵岩 坐落在九曲溪第二曲溪南的一个幽邃的峡谷里,绵长雄伟,长200余米,高100余米。岩端倾斜而突出,覆盖了岩腹三个自左而右相互毗连的岩洞——伏羲洞、风洞、灵洞。沿伏羲洞拾阶而上,即到灵岩之半巅。此处表面宽10余米,长50余米,宽敞修长而略带弯曲,形如一只从天外飞来的硕大仙鞋,人称为飞舄台。一线天的岩缝即沿此开裂。
12、隐屏峰 位于茶洞的南侧,高峻峭拔,方正如屏,常年隐在云雾缭绕之间,故名隐屏峰。峰体有一条长形的裂罅自顶端纵贯峰腰,形成下聚上分的连体峰峦,大者即称隐屏峰(小者称接笋峰)。
13、接笋峰 又与隐屏峰相依并立,两峰互为连体峰岩。登峰道路与攀登隐屏峰相同,即先缘梯三截至“龙脊”,然后再穿越连体峰峦中的隔峰小涧即到接笋峰(又称小隐屏峰)。
14、仙掌峰 位于茶洞之畔,左隔雪花泉与天游峰为邻。峰体似硕大的城墙,横亘半里许,高矗天际,峰壁有巨掌印痕数处,故名。传说仙人曾在此晒晾仙锦,留下了帛幅的条纹,也留下了用手捋平时的掌痕,故民间俗称晒布岩。
15、天游峰 峰顶的胡麻涧把此峰与仙掌峰分开。它高耸于仙掌峰、清隐岩之侧,自成一体,周围群峰拱向,峰下九曲潆洄,是纵览武夷群峰,俯览清莹九曲的理想境地。
16、三仰峰 可由小桃源之畔的山径迂回而达,为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的最高峰,海拔717.7米。奇峰三叠,朝东翘升,向西倾斜,犹如巨石三片,斜插碧霄;又若旌旗招展,骏马呼啸,将帅东征,万山欢腾。富有动感的单面山群体,令人惊叹不已。
17、大王峰 为武夷山三十六名峰之首,位于冲佑观的右方,历代祭祀武夷君即在冲佑观举行。此峰为进入武夷山风景区的第一峰,所以在峰麓立有一座“徐霞客进山处”的牌坊以及一尊徐霞客游山的雕像。
18、幔亭峰 与大王峰连麓,高度稍逊于后者。山中的神话故事“幔亭招宴”,尽述武夷仙人在峰顶宴请两千乡民的传奇和仙凡亲情。
19、白云岩 又名灵峰。在九曲的西北,与八曲的三教峰比邻相处,巍然云际,故名。
20、三教峰 在九曲溪的北岸。三块岩石的崖麓紧凑相连,岩势前后三叠,形似没有帽翅的乌纱帽,俗称纱帽岩。但其正名却为三教峰,意即儒道释三教鼎立,荟萃于山中。
21、双乳峰 位于八曲的溪北,为一对连麓并立的山峰,形体相似,丰满圆耸,因而得名。从八曲溪畔登岸,回旋蜿蜒约5公里许可抵达这一对山峰之麓。
22、鼓楼岩 紧邻八曲溪畔。岩前乱石罗列,峻拔千仞,岩间泉瀑飞洒如雨,尽落涧中,又名滴水岩。
23、城高岩 位于七曲之溪南,拔地而起,尖峭峻挺,四面悬崖峭壁,恰似一座巍峨的石城。
24、更衣台 又称文峰,位于九曲溪五曲的南岸,临溪而立,巍然一石。岩体灌木丛生,绿竹掩映,登上岩顶,俯览九曲,只见清溪潆洄,竹筏竞流。
25、天柱峰 位于更衣台左,峭拔特立,与更衣台比肩骈立,麓似连而微断。此峰形似翻转的酒坛,俗称酒坛峰,峰体纵向有一条裂罅,传说李铁拐因未能赶得上幔亭宴,一怒之下,抡起木拐将酒坛砸裂踢翻,酒坛滚到五曲之畔化为峰,故得此俗名。
26、晚对峰 原名紫屏峰,因石色凝紫、绿荫如屏而得名。峰岩紧邻天柱峰之西,隔溪与隐屏峰相对。宋朝以来多有历代理学家在此隐居,为儒士荟萃之地。
27、玉华峰 在古锥滩之侧,横亘四曲北岸,峰巅西与隐屏峰相对,北与仙游岩相连。峰背之麓就是茶洞。在玉华峰的南麓,有金谷岩、希真岩、小九曲、题诗岩等,群峰争秀,蔚为奇观。
28、大藏峰 位于四曲的东岸。岩体硕大,横亘数百丈,陡峭千仞,洞穴密布,山巅耸拔斜覆如檐,岩溜皆滴落水中,恍如琴音。筏游而过,只闻人语棹声回响于空壁深潭之中,意境幽深。
29、小藏峰 巍然屹立于三曲的溪南。九曲溪经过峰麓折而向东南,峰体奇耸,峭壁直削。此峰又名仙船岩,是武夷山中安放架壑船棺最集中、最多具的场所,所以又有船场岩之称。
30、上升峰 位于升日峰西,尖耸童巅,无径可跻峰顶,传说武夷张湛经此峰升入天界,成为十三仙之一,故名。又因峰岩通体呈红紫色,又名紫峰。
31、玉女峰 亭亭玉立于二曲的溪南,高数十仞,以挺秀、窈窕见奇。峰壁秀润光洁,宛如玉石雕就,俨然是一位秀丽绝伦的少女。
32、铁板嶂 位于一曲的溪北,峰麓濒临九曲溪,与二曲的玉女峰隔溪相峙。民间传说为铁板鬼幻化为岩嶂,日夜监视玉女与大王,不让他们幽会,故而面目可憎,铁青狰狞。
33、幔亭峰 位于大王峰左,两峰之麓相连,但高度稍逊于大王峰。幔亭峰之顶极平旷,相传为武夷君设幔亭宴款待乡人之处,峰名由此而得。
34、狮子峰 距离一曲溪南约半公里。状如雄狮扬鬣蹲踞。地势高阜,峰又挺拔,数十里外即见之,俨然是一曲道教名观——冲佑观的镇观之兽。
35、兜鍪峰 位于大小观音岩西,山势呈前高后下的形状,山民喻为古代武士的头胄(即头盔),故用头胄的通称“兜鍪”作为峰名。
36、火焰峰 位于紫岭之北,峭拔腾空,势如火焰。岩上洒瀑喷泉,峰间万绿尽润。
七十二洞:
1、灵岩洞
2、玉华洞
3、投龙洞
4、止止洞
5、徐仙洞
6、投阳洞
7、梁房洞
8、升真洞
9、复古洞
10、紫云洞
11、水帘洞
12、神仙楼阁
13、宾曦洞
14、风洞
15、茶洞
16、云窝
13. 木金组成什么字?
鈢,读音为xǐ ,释义: 古同“玺”。
笔画12
笔顺:撇、点、横、横、竖、点、撇 、提、横、竖、撇、捺
木——树,林,枰,果,核,李,栗,梨,栎,桃,梼,橉,檩,梳,枢,柕,术,秫,柳,栁
金——铁,钱,钟,针,钭,钧,钓,铂,铄,铸,锍,铳,铲,锌,锋,铨,钾,钘,钲,钳,钎,钵,
14. 岩茶十大排行榜?
第十名,鹰肉,鹰嘴岩肉桂
鹰嘴岩位于武夷山北天心景区,从古崖居往西行约数百米为是武夷山最奇特的岩峰嘴岩及附近若干石头相叠而成。
鹰嘴岩肉桂:汤色清透红艳澄净,滋味果香明显,入口霸气,桂皮香高扬,馥郁,香气纯净黏稠度,顺滑度一流,喉感温顺,回甘干脆绵长,叶底松软,舒展度,蛤蟆背明显,耐泡。
第九名,狮肉,青狮岩肉桂
青狮岩坐落在武夷山景区北面,是天心村岩茶的主产区,“狮肉”产自武夷山景区水帘洞山场一带,极具岩骨花香。
青狮岩肉桂:汤水甘香细,乳香花香并见,入口醇厚,饮后齿颊留香。
第八名,心头肉,天心岩肉桂
天心岩在武夷山东北部,天心岩的地理位置据说是全武夷山的中心,如同天之枢极,众星拱月,故名“天心”,山北著名的名胜古迹,如流香涧、玉柱峰、慧苑岩、鹰嘴岩、水帘洞、马头岩等都在它的周围。岩下有永乐禅寺,楼阁嵯峨,是全山最大的寺院之一。
天心岩肉桂的特点:桂皮香稳、汤水醇厚、甘甜、饱满、口感岩韵显著、回甘快、耐泡度较好。
第七名,龙肉,九龙窠肉桂;竹肉/猪肉,竹窠肉桂
名枞原生地---“大红袍”通往天心岩的深长峡谷,俗名大坑口。峡谷两侧峭壁连绵,形如九条龙。遂把峡谷喻之为游龙的窠穴,故名。
竹窠茶园夹在慧苑坑和三仰峰之间,海拔高度290米至500米。茂盛的植被里布满着片片茶园,其中“罗秀”、“庙基”、“玉柱峰”、“茶子窠”、“上、下天阁”等茶园种植了肉桂、水仙、北斗、大红袍等品种茶。
站在山顶放眼四周,无论险峻高低,都被穿插种植着点点茶树。
第六名,马肉,马头岩肉桂
位于大红袍南面,该峰北面有小径可登,十分险峻,有勇气攀登峰顶者,可环视武夷山景区大部分岩峰,颇美。四周皆为茶园,正岩茶主要产地。
马肉,“就像四十岁的男人,香高又醇厚,而口感的美又有女人的柔魅。但此款茶,从韵味上还达不到四十岁男人的味道,还是些许细腻内敛些。”
第五名,象肉,象鼻岩肉桂
九十九岩之一。位于八曲溪南,是一块狭长形的岩体,形似一只巨象饮水于溪畔。象鼻岩肉桂,汤色清透澄净,具桂皮香,花果香及奶油香,入口醇厚,回甘快。
第四名,三仰峰肉桂
其位于七曲溪北,所产肉桂(羊肉),干茶呈果香,条索紧实分明,做成中火火候。香气浓锐,典型高峰山场特点,桂皮香和花果香兼具。
第三名,羊肉,杨梅窠(岩)肉桂
位于九曲溪北三仰峰抬头向东,为武夷山最顶峰,高者为大仰,中者为中仰,再其次为小仰,故名三仰峰。其三仰峰这里古树环绕,密叶交荫,沿途景色迷人、曲径通幽,仰望三仰峰,十分雄伟壮观。
第二名,虎肉,虎啸岩肉桂
虎啸岩景区面积17平方公里,是武夷山屈指可数的独具泉水天趣的佳境之一。
在虎啸岩中的肉桂茶园以宣夷堂茶业的居多。盘踞在九溪曲南一线天北面,怪石崔嵬,流水迂回,是一个独具泉石天趣的佳境,虎啸岩有“极目皆图画”的美称。
第一名:牛肉,牛栏坑肉桂
牛栏坑肉桂“牛栏坑”,以其独一无二的山场、气候,成就其为“三坑两涧”的核心产区之一。
15. 武夷山什么峰最好?
武夷山三十六峰
三十六峰:最著名的是大王峰、玉女峰和天游峰。三十六峰有的像玉柱,有的像火把,有的像鲜花,有的像竹笋。基本上像什么就叫什么了,据查山的异称中有多种,其中峰:即指山的突出的尖端。岩:指岩石突起而成的山峰。嶂:指直立像屏障的山峰,因此吾以为峰亦岩,岩亦峰。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1、丹霞嶂 耸立在燕子峰的西面,以石色赤紫,宛如天半朱霞而得名。凝重的紫色岩石层叠绵延数公里,立在峡谷之南,犹如亘长的城堡。
2、鹰嘴岩 峰岩雄伟娇健,巍然特立,酷似兀立于群峰中的雄鹰躯体。岩体黝黑,向西斜倾。昂向东面的岩顶稍向下方弯曲成钩,恰似鹰嘴,嘴上还自然地生长着一株盘虬的古柏,形似隆起的鹰鼻。从远处眺望此岩,左右有伸展的瑞泉岩和丹霞嶂,则整体犹如插上双翅,凌空搏击于九霄云外。
3、玉柱峰 为扼守清凉峡口的山峰,高数百米。峰岩呈圆柱形,酷似擎天玉柱。峰侧另有一座小峰。峰上耸立着一片向前倾斜的巨石,就像农夫戴着一顶帽檐很大的斗笠。相传这片巨石是从远方飞来的,故名飞来峰。
4、马头岩 位于梅岩之南。五石骈列,势如五匹骏马竞相腾骧,俗称马头岩,雅称五马奔槽。又因为此岩是由磊石纵横堆垒而成,又名磊石岩。古有寺庵,清朝僧人如修构建,今废。岩北一带种有棕树,称蓑衣林,岩南一带则称茶林,遍植茶树。
5、马鞍岩 位于马头岩西南。巨石壁立,中部微凹,岩形酷肖马鞍。相传古有毛女结庐其上,又名毛女峰。
6、天心峰 位于碌金岩之北约半公里。因为此峰坐落于武夷山国家风景名胜区方圆70平方公里的中央,人称“犹天之枢极也”,故名天心。峰下有天心永乐禅寺。
7、杜葛岩 位于梧桐窠之北。登上岩巅可以远眺武夷山市区。相传古有杜氏、葛氏两姓隐士举家迁此遁世,故名杜葛岩。岩麓有一块横卧式烛火形的小茶园。茶丛碧绿,四季长青。
8、虎啸岩 四壁陡峭,屹然独耸,上覆危崖,下临绝壑,山形似虎,劲风袭来之时,松涛声以及岩洞里的回荡之声宛如虎啸阵阵,又相传有仙人骑虎咆啸其上,故名。
9、凌霄峰 位于虎啸岩之北,不濒临九曲溪,与三髻峰、虎啸岩诸峰,相拥而立。此峰岩体高锐,欲摩云霄,故名。又因童顶纯赤,故又名赤壁峰。无径可登,北壁有人面石,以其裂罅差拟人之双目和鼻、嘴因而得名。
10、马枕峰 位于揽石峰南,其形绝似骏马,周遭20余里,穿云矗汉,与三仰峰遥相对峙。此峰在武夷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最南缘。从宏观上,全峰好似一扇硕大的屏风逶迤遮挡在全山的南端,也好似武夷山风景区的一个骏马形的巨枕,故称为马枕峰,也即堪舆家所谓的“案山”。
11、灵岩 坐落在九曲溪第二曲溪南的一个幽邃的峡谷里,绵长雄伟,长200余米,高100余米。岩端倾斜而突出,覆盖了岩腹三个自左而右相互毗连的岩洞——伏羲洞、风洞、灵洞。沿伏羲洞拾阶而上,即到灵岩之半巅。此处表面宽10余米,长50余米,宽敞修长而略带弯曲,形如一只从天外飞来的硕大仙鞋,人称为飞舄台。一线天的岩缝即沿此开裂。
12、隐屏峰 位于茶洞的南侧,高峻峭拔,方正如屏,常年隐在云雾缭绕之间,故名隐屏峰。峰体有一条长形的裂罅自顶端纵贯峰腰,形成下聚上分的连体峰峦,大者即称隐屏峰(小者称接笋峰)。
13、接笋峰 又与隐屏峰相依并立,两峰互为连体峰岩。登峰道路与攀登隐屏峰相同,即先缘梯三截至“龙脊”,然后再穿越连体峰峦中的隔峰小涧即到接笋峰(又称小隐屏峰)。
14、仙掌峰 位于茶洞之畔,左隔雪花泉与天游峰为邻。峰体似硕大的城墙,横亘半里许,高矗天际,峰壁有巨掌印痕数处,故名。传说仙人曾在此晒晾仙锦,留下了帛幅的条纹,也留下了用手捋平时的掌痕,故民间俗称晒布岩。
15、天游峰 峰顶的胡麻涧把此峰与仙掌峰分开。它高耸于仙掌峰、清隐岩之侧,自成一体,周围群峰拱向,峰下九曲潆洄,是纵览武夷群峰,俯览清莹九曲的理想境地。
16、三仰峰 可由小桃源之畔的山径迂回而达,为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的最高峰,海拔717.7米。奇峰三叠,朝东翘升,向西倾斜,犹如巨石三片,斜插碧霄;又若旌旗招展,骏马呼啸,将帅东征,万山欢腾。富有动感的单面山群体,令人惊叹不已。
17、大王峰 为武夷山三十六名峰之首,位于冲佑观的右方,历代祭祀武夷君即在冲佑观举行。此峰为进入武夷山风景区的第一峰,所以在峰麓立有一座“徐霞客进山处”的牌坊以及一尊徐霞客游山的雕像。
18、幔亭峰 与大王峰连麓,高度稍逊于后者。山中的神话故事“幔亭招宴”,尽述武夷仙人在峰顶宴请两千乡民的传奇和仙凡亲情。
19、白云岩 又名灵峰。在九曲的西北,与八曲的三教峰比邻相处,巍然云际,故名。
20、三教峰 在九曲溪的北岸。三块岩石的崖麓紧凑相连,岩势前后三叠,形似没有帽翅的乌纱帽,俗称纱帽岩。但其正名却为三教峰,意即儒道释三教鼎立,荟萃于山中。
21、双乳峰 位于八曲的溪北,为一对连麓并立的山峰,形体相似,丰满圆耸,因而得名。从八曲溪畔登岸,回旋蜿蜒约5公里许可抵达这一对山峰之麓。
22、鼓楼岩 紧邻八曲溪畔。岩前乱石罗列,峻拔千仞,岩间泉瀑飞洒如雨,尽落涧中,又名滴水岩。
23、城高岩 位于七曲之溪南,拔地而起,尖峭峻挺,四面悬崖峭壁,恰似一座巍峨的石城。
24、更衣台 又称文峰,位于九曲溪五曲的南岸,临溪而立,巍然一石。岩体灌木丛生,绿竹掩映,登上岩顶,俯览九曲,只见清溪潆洄,竹筏竞流。
25、天柱峰 位于更衣台左,峭拔特立,与更衣台比肩骈立,麓似连而微断。此峰形似翻转的酒坛,俗称酒坛峰,峰体纵向有一条裂罅,传说李铁拐因未能赶得上幔亭宴,一怒之下,抡起木拐将酒坛砸裂踢翻,酒坛滚到五曲之畔化为峰,故得此俗名。
26、晚对峰 原名紫屏峰,因石色凝紫、绿荫如屏而得名。峰岩紧邻天柱峰之西,隔溪与隐屏峰相对。宋朝以来多有历代理学家在此隐居,为儒士荟萃之地。
27、玉华峰 在古锥滩之侧,横亘四曲北岸,峰巅西与隐屏峰相对,北与仙游岩相连。峰背之麓就是茶洞。在玉华峰的南麓,有金谷岩、希真岩、小九曲、题诗岩等,群峰争秀,蔚为奇观。
28、大藏峰 位于四曲的东岸。岩体硕大,横亘数百丈,陡峭千仞,洞穴密布,山巅耸拔斜覆如檐,岩溜皆滴落水中,恍如琴音。筏游而过,只闻人语棹声回响于空壁深潭之中,意境幽深。
29、小藏峰 巍然屹立于三曲的溪南。九曲溪经过峰麓折而向东南,峰体奇耸,峭壁直削。此峰又名仙船岩,是武夷山中安放架壑船棺最集中、最多具的场所,所以又有船场岩之称。
30、上升峰 位于升日峰西,尖耸童巅,无径可跻峰顶,传说武夷张湛经此峰升入天界,成为十三仙之一,故名。又因峰岩通体呈红紫色,又名紫峰。
31、玉女峰 亭亭玉立于二曲的溪南,高数十仞,以挺秀、窈窕见奇。峰壁秀润光洁,宛如玉石雕就,俨然是一位秀丽绝伦的少女。
32、铁板嶂 位于一曲的溪北,峰麓濒临九曲溪,与二曲的玉女峰隔溪相峙。民间传说为铁板鬼幻化为岩嶂,日夜监视玉女与大王,不让他们幽会,故而面目可憎,铁青狰狞。
33、幔亭峰 位于大王峰左,两峰之麓相连,但高度稍逊于大王峰。幔亭峰之顶极平旷,相传为武夷君设幔亭宴款待乡人之处,峰名由此而得。
34、狮子峰 距离一曲溪南约半公里。状如雄狮扬鬣蹲踞。地势高阜,峰又挺拔,数十里外即见之,俨然是一曲道教名观——冲佑观的镇观之兽。
35、兜鍪峰 位于大小观音岩西,山势呈前高后下的形状,山民喻为古代武士的头胄(即头盔),故用头胄的通称“兜鍪”作为峰名。
36、火焰峰 位于紫岭之北,峭拔腾空,势如火焰。岩上洒瀑喷泉,峰间万绿尽润。
16. 武夷山有什么峰?
武夷山三十六峰七十二洞九十九岩一百零八景点如下:
三十六峰:最著名的是大王峰、玉女峰和天游峰。三十六峰有的像玉柱,有的像火把,有的像鲜花,有的像竹笋。基本上像什么就叫什么了,据查山的异称中有多种,其中峰:即指山的突出的尖端。岩:指岩石突起而成的山峰。嶂:指直立像屏障的山峰,因此吾以为峰亦岩,岩亦峰。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1、丹霞嶂 耸立在燕子峰的西面,以石色赤紫,宛如天半朱霞而得名。凝重的紫色岩石层叠绵延数公里,立在峡谷之南,犹如亘长的城堡。
2、鹰嘴岩 峰岩雄伟娇健,巍然特立,酷似兀立于群峰中的雄鹰躯体。岩体黝黑,向西斜倾。昂向东面的岩顶稍向下方弯曲成钩,恰似鹰嘴,嘴上还自然地生长着一株盘虬的古柏,形似隆起的鹰鼻。从远处眺望此岩,左右有伸展的瑞泉岩和丹霞嶂,则整体犹如插上双翅,凌空搏击于九霄云外。
3、玉柱峰 为扼守清凉峡口的山峰,高数百米。峰岩呈圆柱形,酷似擎天玉柱。峰侧另有一座小峰。峰上耸立着一片向前倾斜的巨石,就像农夫戴着一顶帽檐很大的斗笠。相传这片巨石是从远方飞来的,故名飞来峰。
4、马头岩 位于梅岩之南。五石骈列,势如五匹骏马竞相腾骧,俗称马头岩,雅称五马奔槽。又因为此岩是由磊石纵横堆垒而成,又名磊石岩。古有寺庵,清朝僧人如修构建,今废。岩北一带种有棕树,称蓑衣林,岩南一带则称茶林,遍植茶树。
5、马鞍岩 位于马头岩西南。巨石壁立,中部微凹,岩形酷肖马鞍。相传古有毛女结庐其上,又名毛女峰。
6、天心峰 位于碌金岩之北约半公里。因为此峰坐落于武夷山国家风景名胜区方圆70平方公里的中央,人称“犹天之枢极也”,故名天心。峰下有天心永乐禅寺。
7、杜葛岩 位于梧桐窠之北。登上岩巅可以远眺武夷山市区。相传古有杜氏、葛氏两姓隐士举家迁此遁世,故名杜葛岩。岩麓有一块横卧式烛火形的小茶园。茶丛碧绿,四季长青。
8、虎啸岩 四壁陡峭,屹然独耸,上覆危崖,下临绝壑,山形似虎,劲风袭来之时,松涛声以及岩洞里的回荡之声宛如虎啸阵阵,又相传有仙人骑虎咆啸其上,故名。
9、凌霄峰 位于虎啸岩之北,不濒临九曲溪,与三髻峰、虎啸岩诸峰,相拥而立。此峰岩体高锐,欲摩云霄,故名。又因童顶纯赤,故又名赤壁峰。无径可登,北壁有人面石,以其裂罅差拟人之双目和鼻、嘴因而得名。
10、马枕峰 位于揽石峰南,其形绝似骏马,周遭20余里,穿云矗汉,与三仰峰遥相对峙。此峰在武夷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最南缘。从宏观上,全峰好似一扇硕大的屏风逶迤遮挡在全山的南端,也好似武夷山风景区的一个骏马形的巨枕,故称为马枕峰,也即堪舆家所谓的“案山”。
11、灵岩 坐落在九曲溪第二曲溪南的一个幽邃的峡谷里,绵长雄伟,长200余米,高100余米。岩端倾斜而突出,覆盖了岩腹三个自左而右相互毗连的岩洞——伏羲洞、风洞、灵洞。沿伏羲洞拾阶而上,即到灵岩之半巅。此处表面宽10余米,长50余米,宽敞修长而略带弯曲,形如一只从天外飞来的硕大仙鞋,人称为飞舄台。一线天的岩缝即沿此开裂。
12、隐屏峰 位于茶洞的南侧,高峻峭拔,方正如屏,常年隐在云雾缭绕之间,故名隐屏峰。峰体有一条长形的裂罅自顶端纵贯峰腰,形成下聚上分的连体峰峦,大者即称隐屏峰(小者称接笋峰)。
13、接笋峰 又与隐屏峰相依并立,两峰互为连体峰岩。登峰道路与攀登隐屏峰相同,即先缘梯三截至“龙脊”,然后再穿越连体峰峦中的隔峰小涧即到接笋峰(又称小隐屏峰)。
14、仙掌峰 位于茶洞之畔,左隔雪花泉与天游峰为邻。峰体似硕大的城墙,横亘半里许,高矗天际,峰壁有巨掌印痕数处,故名。传说仙人曾在此晒晾仙锦,留下了帛幅的条纹,也留下了用手捋平时的掌痕,故民间俗称晒布岩。
15、天游峰 峰顶的胡麻涧把此峰与仙掌峰分开。它高耸于仙掌峰、清隐岩之侧,自成一体,周围群峰拱向,峰下九曲潆洄,是纵览武夷群峰,俯览清莹九曲的理想境地。
16、三仰峰 可由小桃源之畔的山径迂回而达,为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的最高峰,海拔717.7米。奇峰三叠,朝东翘升,向西倾斜,犹如巨石三片,斜插碧霄;又若旌旗招展,骏马呼啸,将帅东征,万山欢腾。富有动感的单面山群体,令人惊叹不已。
17、大王峰 为武夷山三十六名峰之首,位于冲佑观的右方,历代祭祀武夷君即在冲佑观举行。此峰为进入武夷山风景区的第一峰,所以在峰麓立有一座“徐霞客进山处”的牌坊以及一尊徐霞客游山的雕像。
18、幔亭峰 与大王峰连麓,高度稍逊于后者。山中的神话故事“幔亭招宴”,尽述武夷仙人在峰顶宴请两千乡民的传奇和仙凡亲情。
19、白云岩 又名灵峰。在九曲的西北,与八曲的三教峰比邻相处,巍然云际,故名。
20、三教峰 在九曲溪的北岸。三块岩石的崖麓紧凑相连,岩势前后三叠,形似没有帽翅的乌纱帽,俗称纱帽岩。但其正名却为三教峰,意即儒道释三教鼎立,荟萃于山中。
21、双乳峰 位于八曲的溪北,为一对连麓并立的山峰,形体相似,丰满圆耸,因而得名。从八曲溪畔登岸,回旋蜿蜒约5公里许可抵达这一对山峰之麓。
22、鼓楼岩 紧邻八曲溪畔。岩前乱石罗列,峻拔千仞,岩间泉瀑飞洒如雨,尽落涧中,又名滴水岩。
23、城高岩 位于七曲之溪南,拔地而起,尖峭峻挺,四面悬崖峭壁,恰似一座巍峨的石城。
24、更衣台 又称文峰,位于九曲溪五曲的南岸,临溪而立,巍然一石。岩体灌木丛生,绿竹掩映,登上岩顶,俯览九曲,只见清溪潆洄,竹筏竞流。
25、天柱峰 位于更衣台左,峭拔特立,与更衣台比肩骈立,麓似连而微断。此峰形似翻转的酒坛,俗称酒坛峰,峰体纵向有一条裂罅,传说李铁拐因未能赶得上幔亭宴,一怒之下,抡起木拐将酒坛砸裂踢翻,酒坛滚到五曲之畔化为峰,故得此俗名。
26、晚对峰 原名紫屏峰,因石色凝紫、绿荫如屏而得名。峰岩紧邻天柱峰之西,隔溪与隐屏峰相对。宋朝以来多有历代理学家在此隐居,为儒士荟萃之地。
27、玉华峰 在古锥滩之侧,横亘四曲北岸,峰巅西与隐屏峰相对,北与仙游岩相连。峰背之麓就是茶洞。在玉华峰的南麓,有金谷岩、希真岩、小九曲、题诗岩等,群峰争秀,蔚为奇观。
28、大藏峰 位于四曲的东岸。岩体硕大,横亘数百丈,陡峭千仞,洞穴密布,山巅耸拔斜覆如檐,岩溜皆滴落水中,恍如琴音。筏游而过,只闻人语棹声回响于空壁深潭之中,意境幽深。
29、小藏峰 巍然屹立于三曲的溪南。九曲溪经过峰麓折而向东南,峰体奇耸,峭壁直削。此峰又名仙船岩,是武夷山中安放架壑船棺最集中、最多具的场所,所以又有船场岩之称。
30、上升峰 位于升日峰西,尖耸童巅,无径可跻峰顶,传说武夷张湛经此峰升入天界,成为十三仙之一,故名。又因峰岩通体呈红紫色,又名紫峰。
31、玉女峰 亭亭玉立于二曲的溪南,高数十仞,以挺秀、窈窕见奇。峰壁秀润光洁,宛如玉石雕就,俨然是一位秀丽绝伦的少女。
32、铁板嶂 位于一曲的溪北,峰麓濒临九曲溪,与二曲的玉女峰隔溪相峙。民间传说为铁板鬼幻化为岩嶂,日夜监视玉女与大王,不让他们幽会,故而面目可憎,铁青狰狞。
33、幔亭峰 位于大王峰左,两峰之麓相连,但高度稍逊于大王峰。幔亭峰之顶极平旷,相传为武夷君设幔亭宴款待乡人之处,峰名由此而得。
34、狮子峰 距离一曲溪南约半公里。状如雄狮扬鬣蹲踞。地势高阜,峰又挺拔,数十里外即见之,俨然是一曲道教名观——冲佑观的镇观之兽。
35、兜鍪峰 位于大小观音岩西,山势呈前高后下的形状,山民喻为古代武士的头胄(即头盔),故用头胄的通称“兜鍪”作为峰名。
36、火焰峰 位于紫岭之北,峭拔腾空,势如火焰。岩上洒瀑喷泉,峰间万绿尽润。
七十二洞:
1、灵岩洞
2、玉华洞
3、投龙洞
4、止止洞
5、徐仙洞
6、投阳洞
7、梁房洞
8、升真洞
9、复古洞
10、紫云洞
11、水帘洞
12、神仙楼阁
13、宾曦洞
14、风洞
15、茶洞
16、云窝
17. 武夷山有什么峰?
武夷山三十六峰七十二洞九十九岩一百零八景点如下:
三十六峰:最著名的是大王峰、玉女峰和天游峰。三十六峰有的像玉柱,有的像火把,有的像鲜花,有的像竹笋。基本上像什么就叫什么了,据查山的异称中有多种,其中峰:即指山的突出的尖端。岩:指岩石突起而成的山峰。嶂:指直立像屏障的山峰,因此吾以为峰亦岩,岩亦峰。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1、丹霞嶂 耸立在燕子峰的西面,以石色赤紫,宛如天半朱霞而得名。凝重的紫色岩石层叠绵延数公里,立在峡谷之南,犹如亘长的城堡。
2、鹰嘴岩 峰岩雄伟娇健,巍然特立,酷似兀立于群峰中的雄鹰躯体。岩体黝黑,向西斜倾。昂向东面的岩顶稍向下方弯曲成钩,恰似鹰嘴,嘴上还自然地生长着一株盘虬的古柏,形似隆起的鹰鼻。从远处眺望此岩,左右有伸展的瑞泉岩和丹霞嶂,则整体犹如插上双翅,凌空搏击于九霄云外。
3、玉柱峰 为扼守清凉峡口的山峰,高数百米。峰岩呈圆柱形,酷似擎天玉柱。峰侧另有一座小峰。峰上耸立着一片向前倾斜的巨石,就像农夫戴着一顶帽檐很大的斗笠。相传这片巨石是从远方飞来的,故名飞来峰。
4、马头岩 位于梅岩之南。五石骈列,势如五匹骏马竞相腾骧,俗称马头岩,雅称五马奔槽。又因为此岩是由磊石纵横堆垒而成,又名磊石岩。古有寺庵,清朝僧人如修构建,今废。岩北一带种有棕树,称蓑衣林,岩南一带则称茶林,遍植茶树。
5、马鞍岩 位于马头岩西南。巨石壁立,中部微凹,岩形酷肖马鞍。相传古有毛女结庐其上,又名毛女峰。
6、天心峰 位于碌金岩之北约半公里。因为此峰坐落于武夷山国家风景名胜区方圆70平方公里的中央,人称“犹天之枢极也”,故名天心。峰下有天心永乐禅寺。
7、杜葛岩 位于梧桐窠之北。登上岩巅可以远眺武夷山市区。相传古有杜氏、葛氏两姓隐士举家迁此遁世,故名杜葛岩。岩麓有一块横卧式烛火形的小茶园。茶丛碧绿,四季长青。
8、虎啸岩 四壁陡峭,屹然独耸,上覆危崖,下临绝壑,山形似虎,劲风袭来之时,松涛声以及岩洞里的回荡之声宛如虎啸阵阵,又相传有仙人骑虎咆啸其上,故名。
9、凌霄峰 位于虎啸岩之北,不濒临九曲溪,与三髻峰、虎啸岩诸峰,相拥而立。此峰岩体高锐,欲摩云霄,故名。又因童顶纯赤,故又名赤壁峰。无径可登,北壁有人面石,以其裂罅差拟人之双目和鼻、嘴因而得名。
10、马枕峰 位于揽石峰南,其形绝似骏马,周遭20余里,穿云矗汉,与三仰峰遥相对峙。此峰在武夷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最南缘。从宏观上,全峰好似一扇硕大的屏风逶迤遮挡在全山的南端,也好似武夷山风景区的一个骏马形的巨枕,故称为马枕峰,也即堪舆家所谓的“案山”。
11、灵岩 坐落在九曲溪第二曲溪南的一个幽邃的峡谷里,绵长雄伟,长200余米,高100余米。岩端倾斜而突出,覆盖了岩腹三个自左而右相互毗连的岩洞——伏羲洞、风洞、灵洞。沿伏羲洞拾阶而上,即到灵岩之半巅。此处表面宽10余米,长50余米,宽敞修长而略带弯曲,形如一只从天外飞来的硕大仙鞋,人称为飞舄台。一线天的岩缝即沿此开裂。
12、隐屏峰 位于茶洞的南侧,高峻峭拔,方正如屏,常年隐在云雾缭绕之间,故名隐屏峰。峰体有一条长形的裂罅自顶端纵贯峰腰,形成下聚上分的连体峰峦,大者即称隐屏峰(小者称接笋峰)。
13、接笋峰 又与隐屏峰相依并立,两峰互为连体峰岩。登峰道路与攀登隐屏峰相同,即先缘梯三截至“龙脊”,然后再穿越连体峰峦中的隔峰小涧即到接笋峰(又称小隐屏峰)。
14、仙掌峰 位于茶洞之畔,左隔雪花泉与天游峰为邻。峰体似硕大的城墙,横亘半里许,高矗天际,峰壁有巨掌印痕数处,故名。传说仙人曾在此晒晾仙锦,留下了帛幅的条纹,也留下了用手捋平时的掌痕,故民间俗称晒布岩。
15、天游峰 峰顶的胡麻涧把此峰与仙掌峰分开。它高耸于仙掌峰、清隐岩之侧,自成一体,周围群峰拱向,峰下九曲潆洄,是纵览武夷群峰,俯览清莹九曲的理想境地。
16、三仰峰 可由小桃源之畔的山径迂回而达,为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的最高峰,海拔717.7米。奇峰三叠,朝东翘升,向西倾斜,犹如巨石三片,斜插碧霄;又若旌旗招展,骏马呼啸,将帅东征,万山欢腾。富有动感的单面山群体,令人惊叹不已。
17、大王峰 为武夷山三十六名峰之首,位于冲佑观的右方,历代祭祀武夷君即在冲佑观举行。此峰为进入武夷山风景区的第一峰,所以在峰麓立有一座“徐霞客进山处”的牌坊以及一尊徐霞客游山的雕像。
18、幔亭峰 与大王峰连麓,高度稍逊于后者。山中的神话故事“幔亭招宴”,尽述武夷仙人在峰顶宴请两千乡民的传奇和仙凡亲情。
19、白云岩 又名灵峰。在九曲的西北,与八曲的三教峰比邻相处,巍然云际,故名。
20、三教峰 在九曲溪的北岸。三块岩石的崖麓紧凑相连,岩势前后三叠,形似没有帽翅的乌纱帽,俗称纱帽岩。但其正名却为三教峰,意即儒道释三教鼎立,荟萃于山中。
21、双乳峰 位于八曲的溪北,为一对连麓并立的山峰,形体相似,丰满圆耸,因而得名。从八曲溪畔登岸,回旋蜿蜒约5公里许可抵达这一对山峰之麓。
22、鼓楼岩 紧邻八曲溪畔。岩前乱石罗列,峻拔千仞,岩间泉瀑飞洒如雨,尽落涧中,又名滴水岩。
23、城高岩 位于七曲之溪南,拔地而起,尖峭峻挺,四面悬崖峭壁,恰似一座巍峨的石城。
24、更衣台 又称文峰,位于九曲溪五曲的南岸,临溪而立,巍然一石。岩体灌木丛生,绿竹掩映,登上岩顶,俯览九曲,只见清溪潆洄,竹筏竞流。
25、天柱峰 位于更衣台左,峭拔特立,与更衣台比肩骈立,麓似连而微断。此峰形似翻转的酒坛,俗称酒坛峰,峰体纵向有一条裂罅,传说李铁拐因未能赶得上幔亭宴,一怒之下,抡起木拐将酒坛砸裂踢翻,酒坛滚到五曲之畔化为峰,故得此俗名。
26、晚对峰 原名紫屏峰,因石色凝紫、绿荫如屏而得名。峰岩紧邻天柱峰之西,隔溪与隐屏峰相对。宋朝以来多有历代理学家在此隐居,为儒士荟萃之地。
27、玉华峰 在古锥滩之侧,横亘四曲北岸,峰巅西与隐屏峰相对,北与仙游岩相连。峰背之麓就是茶洞。在玉华峰的南麓,有金谷岩、希真岩、小九曲、题诗岩等,群峰争秀,蔚为奇观。
28、大藏峰 位于四曲的东岸。岩体硕大,横亘数百丈,陡峭千仞,洞穴密布,山巅耸拔斜覆如檐,岩溜皆滴落水中,恍如琴音。筏游而过,只闻人语棹声回响于空壁深潭之中,意境幽深。
29、小藏峰 巍然屹立于三曲的溪南。九曲溪经过峰麓折而向东南,峰体奇耸,峭壁直削。此峰又名仙船岩,是武夷山中安放架壑船棺最集中、最多具的场所,所以又有船场岩之称。
30、上升峰 位于升日峰西,尖耸童巅,无径可跻峰顶,传说武夷张湛经此峰升入天界,成为十三仙之一,故名。又因峰岩通体呈红紫色,又名紫峰。
31、玉女峰 亭亭玉立于二曲的溪南,高数十仞,以挺秀、窈窕见奇。峰壁秀润光洁,宛如玉石雕就,俨然是一位秀丽绝伦的少女。
32、铁板嶂 位于一曲的溪北,峰麓濒临九曲溪,与二曲的玉女峰隔溪相峙。民间传说为铁板鬼幻化为岩嶂,日夜监视玉女与大王,不让他们幽会,故而面目可憎,铁青狰狞。
33、幔亭峰 位于大王峰左,两峰之麓相连,但高度稍逊于大王峰。幔亭峰之顶极平旷,相传为武夷君设幔亭宴款待乡人之处,峰名由此而得。
34、狮子峰 距离一曲溪南约半公里。状如雄狮扬鬣蹲踞。地势高阜,峰又挺拔,数十里外即见之,俨然是一曲道教名观——冲佑观的镇观之兽。
35、兜鍪峰 位于大小观音岩西,山势呈前高后下的形状,山民喻为古代武士的头胄(即头盔),故用头胄的通称“兜鍪”作为峰名。
36、火焰峰 位于紫岭之北,峭拔腾空,势如火焰。岩上洒瀑喷泉,峰间万绿尽润。
七十二洞:
1、灵岩洞
2、玉华洞
3、投龙洞
4、止止洞
5、徐仙洞
6、投阳洞
7、梁房洞
8、升真洞
9、复古洞
10、紫云洞
11、水帘洞
12、神仙楼阁
13、宾曦洞
14、风洞
15、茶洞
16、云窝
18. 武夷山什么峰最好?
武夷山三十六峰
三十六峰:最著名的是大王峰、玉女峰和天游峰。三十六峰有的像玉柱,有的像火把,有的像鲜花,有的像竹笋。基本上像什么就叫什么了,据查山的异称中有多种,其中峰:即指山的突出的尖端。岩:指岩石突起而成的山峰。嶂:指直立像屏障的山峰,因此吾以为峰亦岩,岩亦峰。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1、丹霞嶂 耸立在燕子峰的西面,以石色赤紫,宛如天半朱霞而得名。凝重的紫色岩石层叠绵延数公里,立在峡谷之南,犹如亘长的城堡。
2、鹰嘴岩 峰岩雄伟娇健,巍然特立,酷似兀立于群峰中的雄鹰躯体。岩体黝黑,向西斜倾。昂向东面的岩顶稍向下方弯曲成钩,恰似鹰嘴,嘴上还自然地生长着一株盘虬的古柏,形似隆起的鹰鼻。从远处眺望此岩,左右有伸展的瑞泉岩和丹霞嶂,则整体犹如插上双翅,凌空搏击于九霄云外。
3、玉柱峰 为扼守清凉峡口的山峰,高数百米。峰岩呈圆柱形,酷似擎天玉柱。峰侧另有一座小峰。峰上耸立着一片向前倾斜的巨石,就像农夫戴着一顶帽檐很大的斗笠。相传这片巨石是从远方飞来的,故名飞来峰。
4、马头岩 位于梅岩之南。五石骈列,势如五匹骏马竞相腾骧,俗称马头岩,雅称五马奔槽。又因为此岩是由磊石纵横堆垒而成,又名磊石岩。古有寺庵,清朝僧人如修构建,今废。岩北一带种有棕树,称蓑衣林,岩南一带则称茶林,遍植茶树。
5、马鞍岩 位于马头岩西南。巨石壁立,中部微凹,岩形酷肖马鞍。相传古有毛女结庐其上,又名毛女峰。
6、天心峰 位于碌金岩之北约半公里。因为此峰坐落于武夷山国家风景名胜区方圆70平方公里的中央,人称“犹天之枢极也”,故名天心。峰下有天心永乐禅寺。
7、杜葛岩 位于梧桐窠之北。登上岩巅可以远眺武夷山市区。相传古有杜氏、葛氏两姓隐士举家迁此遁世,故名杜葛岩。岩麓有一块横卧式烛火形的小茶园。茶丛碧绿,四季长青。
8、虎啸岩 四壁陡峭,屹然独耸,上覆危崖,下临绝壑,山形似虎,劲风袭来之时,松涛声以及岩洞里的回荡之声宛如虎啸阵阵,又相传有仙人骑虎咆啸其上,故名。
9、凌霄峰 位于虎啸岩之北,不濒临九曲溪,与三髻峰、虎啸岩诸峰,相拥而立。此峰岩体高锐,欲摩云霄,故名。又因童顶纯赤,故又名赤壁峰。无径可登,北壁有人面石,以其裂罅差拟人之双目和鼻、嘴因而得名。
10、马枕峰 位于揽石峰南,其形绝似骏马,周遭20余里,穿云矗汉,与三仰峰遥相对峙。此峰在武夷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最南缘。从宏观上,全峰好似一扇硕大的屏风逶迤遮挡在全山的南端,也好似武夷山风景区的一个骏马形的巨枕,故称为马枕峰,也即堪舆家所谓的“案山”。
11、灵岩 坐落在九曲溪第二曲溪南的一个幽邃的峡谷里,绵长雄伟,长200余米,高100余米。岩端倾斜而突出,覆盖了岩腹三个自左而右相互毗连的岩洞——伏羲洞、风洞、灵洞。沿伏羲洞拾阶而上,即到灵岩之半巅。此处表面宽10余米,长50余米,宽敞修长而略带弯曲,形如一只从天外飞来的硕大仙鞋,人称为飞舄台。一线天的岩缝即沿此开裂。
12、隐屏峰 位于茶洞的南侧,高峻峭拔,方正如屏,常年隐在云雾缭绕之间,故名隐屏峰。峰体有一条长形的裂罅自顶端纵贯峰腰,形成下聚上分的连体峰峦,大者即称隐屏峰(小者称接笋峰)。
13、接笋峰 又与隐屏峰相依并立,两峰互为连体峰岩。登峰道路与攀登隐屏峰相同,即先缘梯三截至“龙脊”,然后再穿越连体峰峦中的隔峰小涧即到接笋峰(又称小隐屏峰)。
14、仙掌峰 位于茶洞之畔,左隔雪花泉与天游峰为邻。峰体似硕大的城墙,横亘半里许,高矗天际,峰壁有巨掌印痕数处,故名。传说仙人曾在此晒晾仙锦,留下了帛幅的条纹,也留下了用手捋平时的掌痕,故民间俗称晒布岩。
15、天游峰 峰顶的胡麻涧把此峰与仙掌峰分开。它高耸于仙掌峰、清隐岩之侧,自成一体,周围群峰拱向,峰下九曲潆洄,是纵览武夷群峰,俯览清莹九曲的理想境地。
16、三仰峰 可由小桃源之畔的山径迂回而达,为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的最高峰,海拔717.7米。奇峰三叠,朝东翘升,向西倾斜,犹如巨石三片,斜插碧霄;又若旌旗招展,骏马呼啸,将帅东征,万山欢腾。富有动感的单面山群体,令人惊叹不已。
17、大王峰 为武夷山三十六名峰之首,位于冲佑观的右方,历代祭祀武夷君即在冲佑观举行。此峰为进入武夷山风景区的第一峰,所以在峰麓立有一座“徐霞客进山处”的牌坊以及一尊徐霞客游山的雕像。
18、幔亭峰 与大王峰连麓,高度稍逊于后者。山中的神话故事“幔亭招宴”,尽述武夷仙人在峰顶宴请两千乡民的传奇和仙凡亲情。
19、白云岩 又名灵峰。在九曲的西北,与八曲的三教峰比邻相处,巍然云际,故名。
20、三教峰 在九曲溪的北岸。三块岩石的崖麓紧凑相连,岩势前后三叠,形似没有帽翅的乌纱帽,俗称纱帽岩。但其正名却为三教峰,意即儒道释三教鼎立,荟萃于山中。
21、双乳峰 位于八曲的溪北,为一对连麓并立的山峰,形体相似,丰满圆耸,因而得名。从八曲溪畔登岸,回旋蜿蜒约5公里许可抵达这一对山峰之麓。
22、鼓楼岩 紧邻八曲溪畔。岩前乱石罗列,峻拔千仞,岩间泉瀑飞洒如雨,尽落涧中,又名滴水岩。
23、城高岩 位于七曲之溪南,拔地而起,尖峭峻挺,四面悬崖峭壁,恰似一座巍峨的石城。
24、更衣台 又称文峰,位于九曲溪五曲的南岸,临溪而立,巍然一石。岩体灌木丛生,绿竹掩映,登上岩顶,俯览九曲,只见清溪潆洄,竹筏竞流。
25、天柱峰 位于更衣台左,峭拔特立,与更衣台比肩骈立,麓似连而微断。此峰形似翻转的酒坛,俗称酒坛峰,峰体纵向有一条裂罅,传说李铁拐因未能赶得上幔亭宴,一怒之下,抡起木拐将酒坛砸裂踢翻,酒坛滚到五曲之畔化为峰,故得此俗名。
26、晚对峰 原名紫屏峰,因石色凝紫、绿荫如屏而得名。峰岩紧邻天柱峰之西,隔溪与隐屏峰相对。宋朝以来多有历代理学家在此隐居,为儒士荟萃之地。
27、玉华峰 在古锥滩之侧,横亘四曲北岸,峰巅西与隐屏峰相对,北与仙游岩相连。峰背之麓就是茶洞。在玉华峰的南麓,有金谷岩、希真岩、小九曲、题诗岩等,群峰争秀,蔚为奇观。
28、大藏峰 位于四曲的东岸。岩体硕大,横亘数百丈,陡峭千仞,洞穴密布,山巅耸拔斜覆如檐,岩溜皆滴落水中,恍如琴音。筏游而过,只闻人语棹声回响于空壁深潭之中,意境幽深。
29、小藏峰 巍然屹立于三曲的溪南。九曲溪经过峰麓折而向东南,峰体奇耸,峭壁直削。此峰又名仙船岩,是武夷山中安放架壑船棺最集中、最多具的场所,所以又有船场岩之称。
30、上升峰 位于升日峰西,尖耸童巅,无径可跻峰顶,传说武夷张湛经此峰升入天界,成为十三仙之一,故名。又因峰岩通体呈红紫色,又名紫峰。
31、玉女峰 亭亭玉立于二曲的溪南,高数十仞,以挺秀、窈窕见奇。峰壁秀润光洁,宛如玉石雕就,俨然是一位秀丽绝伦的少女。
32、铁板嶂 位于一曲的溪北,峰麓濒临九曲溪,与二曲的玉女峰隔溪相峙。民间传说为铁板鬼幻化为岩嶂,日夜监视玉女与大王,不让他们幽会,故而面目可憎,铁青狰狞。
33、幔亭峰 位于大王峰左,两峰之麓相连,但高度稍逊于大王峰。幔亭峰之顶极平旷,相传为武夷君设幔亭宴款待乡人之处,峰名由此而得。
34、狮子峰 距离一曲溪南约半公里。状如雄狮扬鬣蹲踞。地势高阜,峰又挺拔,数十里外即见之,俨然是一曲道教名观——冲佑观的镇观之兽。
35、兜鍪峰 位于大小观音岩西,山势呈前高后下的形状,山民喻为古代武士的头胄(即头盔),故用头胄的通称“兜鍪”作为峰名。
36、火焰峰 位于紫岭之北,峭拔腾空,势如火焰。岩上洒瀑喷泉,峰间万绿尽润。
19. 岩茶十大排行榜?
第十名,鹰肉,鹰嘴岩肉桂
鹰嘴岩位于武夷山北天心景区,从古崖居往西行约数百米为是武夷山最奇特的岩峰嘴岩及附近若干石头相叠而成。
鹰嘴岩肉桂:汤色清透红艳澄净,滋味果香明显,入口霸气,桂皮香高扬,馥郁,香气纯净黏稠度,顺滑度一流,喉感温顺,回甘干脆绵长,叶底松软,舒展度,蛤蟆背明显,耐泡。
第九名,狮肉,青狮岩肉桂
青狮岩坐落在武夷山景区北面,是天心村岩茶的主产区,“狮肉”产自武夷山景区水帘洞山场一带,极具岩骨花香。
青狮岩肉桂:汤水甘香细,乳香花香并见,入口醇厚,饮后齿颊留香。
第八名,心头肉,天心岩肉桂
天心岩在武夷山东北部,天心岩的地理位置据说是全武夷山的中心,如同天之枢极,众星拱月,故名“天心”,山北著名的名胜古迹,如流香涧、玉柱峰、慧苑岩、鹰嘴岩、水帘洞、马头岩等都在它的周围。岩下有永乐禅寺,楼阁嵯峨,是全山最大的寺院之一。
天心岩肉桂的特点:桂皮香稳、汤水醇厚、甘甜、饱满、口感岩韵显著、回甘快、耐泡度较好。
第七名,龙肉,九龙窠肉桂;竹肉/猪肉,竹窠肉桂
名枞原生地---“大红袍”通往天心岩的深长峡谷,俗名大坑口。峡谷两侧峭壁连绵,形如九条龙。遂把峡谷喻之为游龙的窠穴,故名。
竹窠茶园夹在慧苑坑和三仰峰之间,海拔高度290米至500米。茂盛的植被里布满着片片茶园,其中“罗秀”、“庙基”、“玉柱峰”、“茶子窠”、“上、下天阁”等茶园种植了肉桂、水仙、北斗、大红袍等品种茶。
站在山顶放眼四周,无论险峻高低,都被穿插种植着点点茶树。
第六名,马肉,马头岩肉桂
位于大红袍南面,该峰北面有小径可登,十分险峻,有勇气攀登峰顶者,可环视武夷山景区大部分岩峰,颇美。四周皆为茶园,正岩茶主要产地。
马肉,“就像四十岁的男人,香高又醇厚,而口感的美又有女人的柔魅。但此款茶,从韵味上还达不到四十岁男人的味道,还是些许细腻内敛些。”
第五名,象肉,象鼻岩肉桂
九十九岩之一。位于八曲溪南,是一块狭长形的岩体,形似一只巨象饮水于溪畔。象鼻岩肉桂,汤色清透澄净,具桂皮香,花果香及奶油香,入口醇厚,回甘快。
第四名,三仰峰肉桂
其位于七曲溪北,所产肉桂(羊肉),干茶呈果香,条索紧实分明,做成中火火候。香气浓锐,典型高峰山场特点,桂皮香和花果香兼具。
第三名,羊肉,杨梅窠(岩)肉桂
位于九曲溪北三仰峰抬头向东,为武夷山最顶峰,高者为大仰,中者为中仰,再其次为小仰,故名三仰峰。其三仰峰这里古树环绕,密叶交荫,沿途景色迷人、曲径通幽,仰望三仰峰,十分雄伟壮观。
第二名,虎肉,虎啸岩肉桂
虎啸岩景区面积17平方公里,是武夷山屈指可数的独具泉水天趣的佳境之一。
在虎啸岩中的肉桂茶园以宣夷堂茶业的居多。盘踞在九溪曲南一线天北面,怪石崔嵬,流水迂回,是一个独具泉石天趣的佳境,虎啸岩有“极目皆图画”的美称。
第一名:牛肉,牛栏坑肉桂
牛栏坑肉桂“牛栏坑”,以其独一无二的山场、气候,成就其为“三坑两涧”的核心产区之一。
20. 岩茶十大排行榜?
第十名,鹰肉,鹰嘴岩肉桂
鹰嘴岩位于武夷山北天心景区,从古崖居往西行约数百米为是武夷山最奇特的岩峰嘴岩及附近若干石头相叠而成。
鹰嘴岩肉桂:汤色清透红艳澄净,滋味果香明显,入口霸气,桂皮香高扬,馥郁,香气纯净黏稠度,顺滑度一流,喉感温顺,回甘干脆绵长,叶底松软,舒展度,蛤蟆背明显,耐泡。
第九名,狮肉,青狮岩肉桂
青狮岩坐落在武夷山景区北面,是天心村岩茶的主产区,“狮肉”产自武夷山景区水帘洞山场一带,极具岩骨花香。
青狮岩肉桂:汤水甘香细,乳香花香并见,入口醇厚,饮后齿颊留香。
第八名,心头肉,天心岩肉桂
天心岩在武夷山东北部,天心岩的地理位置据说是全武夷山的中心,如同天之枢极,众星拱月,故名“天心”,山北著名的名胜古迹,如流香涧、玉柱峰、慧苑岩、鹰嘴岩、水帘洞、马头岩等都在它的周围。岩下有永乐禅寺,楼阁嵯峨,是全山最大的寺院之一。
天心岩肉桂的特点:桂皮香稳、汤水醇厚、甘甜、饱满、口感岩韵显著、回甘快、耐泡度较好。
第七名,龙肉,九龙窠肉桂;竹肉/猪肉,竹窠肉桂
名枞原生地---“大红袍”通往天心岩的深长峡谷,俗名大坑口。峡谷两侧峭壁连绵,形如九条龙。遂把峡谷喻之为游龙的窠穴,故名。
竹窠茶园夹在慧苑坑和三仰峰之间,海拔高度290米至500米。茂盛的植被里布满着片片茶园,其中“罗秀”、“庙基”、“玉柱峰”、“茶子窠”、“上、下天阁”等茶园种植了肉桂、水仙、北斗、大红袍等品种茶。
站在山顶放眼四周,无论险峻高低,都被穿插种植着点点茶树。
第六名,马肉,马头岩肉桂
位于大红袍南面,该峰北面有小径可登,十分险峻,有勇气攀登峰顶者,可环视武夷山景区大部分岩峰,颇美。四周皆为茶园,正岩茶主要产地。
马肉,“就像四十岁的男人,香高又醇厚,而口感的美又有女人的柔魅。但此款茶,从韵味上还达不到四十岁男人的味道,还是些许细腻内敛些。”
第五名,象肉,象鼻岩肉桂
九十九岩之一。位于八曲溪南,是一块狭长形的岩体,形似一只巨象饮水于溪畔。象鼻岩肉桂,汤色清透澄净,具桂皮香,花果香及奶油香,入口醇厚,回甘快。
第四名,三仰峰肉桂
其位于七曲溪北,所产肉桂(羊肉),干茶呈果香,条索紧实分明,做成中火火候。香气浓锐,典型高峰山场特点,桂皮香和花果香兼具。
第三名,羊肉,杨梅窠(岩)肉桂
位于九曲溪北三仰峰抬头向东,为武夷山最顶峰,高者为大仰,中者为中仰,再其次为小仰,故名三仰峰。其三仰峰这里古树环绕,密叶交荫,沿途景色迷人、曲径通幽,仰望三仰峰,十分雄伟壮观。
第二名,虎肉,虎啸岩肉桂
虎啸岩景区面积17平方公里,是武夷山屈指可数的独具泉水天趣的佳境之一。
在虎啸岩中的肉桂茶园以宣夷堂茶业的居多。盘踞在九溪曲南一线天北面,怪石崔嵬,流水迂回,是一个独具泉石天趣的佳境,虎啸岩有“极目皆图画”的美称。
第一名:牛肉,牛栏坑肉桂
牛栏坑肉桂“牛栏坑”,以其独一无二的山场、气候,成就其为“三坑两涧”的核心产区之一。
21. 魏征的祖先?
魏征世系简介
提要:魏征世系简介,【毕万】魏氏得姓始祖,妣刘氏,生一子芒季。毕万公约推为毕公高之十五世裔孙。晋献公
【毕万】魏氏得姓始祖,妣刘氏,生一子芒季。毕万公约推为毕公高之十五世裔孙。晋献公时为大夫,十八年八月因伐霍有功,封采邑于魏,遂以国为姓。
【芒季】二世祖,妣张氏,二子长、次 。
【魏】三世祖,谥武子,娶孙氏生三子,长颗次绛三,从晋文公重耳出亡十九年。公返国、 举戎右。重耳立为晋文公,武子封为大夫,治于魏。生悼子徒治霍、居治霍生魏绛。
【魏绛】四世祖,谥庄子,娶郑氏,生一子赢,事晋悼公,徒至安邑。
【魏赢】五世祖,字灵,谥贞子,娶周、宁氏生一子舒。
【魏舒】六世祖,字伯,谥献子,娶高氏生三子,长侈次取三戌。晋平公时为正卿,昭公时为司马,赏举弥牟、贾辛、赵朝、韩固、知除吾、司马巫、孟丙、乐宵、僚安九人为大夫,并举戌为梗阳大夫,共举十人,仲尼闻魏子之举也,以为义曰:近不失亲、远不失举,可谓义矣,又文其命贾辛也,以为忠,宜其长有后于晋乎。侈字康子、戌字宣子,晋平公时为大夫。
【魏取】七世祖,字简子,娶张氏,生一子曼多。
【魏曼多】八世祖,字襄子,娶陈氏,生一子须。周敬王卅二年时,帅晋师侵卫,敬王卅九年再帅师侵卫。
【魏须】九世祖,字桓,号称子,娶宋氏,生一子驹。威烈王待为诸侯,任章为贤相共政,国为之大矣。
【魏驹】十世祖,字恒子,娶孔氏,生二子长汝模、次汝谦。与韩虎、赵无恤共灭知伯,分其地。
【魏汝模】十一世祖,字其,号儒子,娶何氏,生四子长斯次侑三成四后。
【魏斯】十二世祖,谥文<文侯),娶曾氏,生二子长击次攀。周威烈王二年,与赵韩受封同列诸侯,在位三十八年。
【魏击】十三世祖,谥武<武侯),娶赵氏生三子,长子莹次子垒,三子承与赵韩三分晋地,灭其后,在位十六年卒。
【魏莹】十四世祖,谥惠<魏惠王、梁惠王),娶袁氏、周氏、杨氏生二子长申、次赫,在位三十六年。周威烈王六年辛亥徙都大梁,尊孟子为上宾而愿安承教。周显王十七年,太子申同庞涓伐韩马陵之战亡。
【魏赫】十五世祖,谥襄<魏、梁襄王),娶罗氏,生一子让(魏王立)。以张仪为相,在位十六年。
【魏让】十六世祖,谥哀<魏、梁哀王),娶冯氏,生子魏 ,妣冯氏。周慎靓王三年时也,在位二十三年。
【魏】十七世祖,谥昭,法仪<魏、梁昭王),娶陈孔氏生二子,长圉次无忌。在位十九年。无忌公娶赵氏周赧王廿年封信宁君,有食客三千,大破秦军至于邯郸至函谷关,威振天下。
【魏圉】十八世祖,安厘王(魏安厘王),生三子长增、次经、三纶,在位卅四年。长子增公即位,景愍王在位十五年,生子王假,被秦灭国,子孙投奔钜鹿,沦为庶民。
【魏纶】十九世祖,娶 、冯氏生二子,长朝纲、次朝纪。
【魏朝纲】二十世祖,字鼎泰,为中书令。娶冯马氏,生二子,长万通、次万达。
【魏万通】廿一世祖,谥法宣,娶陈氏,生二子,长柱、次桂;无知公西汉高祖封高良侯。
【魏柱】廿二世祖,娶刘氏生三子,长锦秀次锦成三锦章,无知公高良侯之亲兄长。
【魏锦秀】廿三世祖,娶陈氏生三子,长冻次梁三尚。
【魏栋】廿四世祖,谥煌,娶王氏生二子,长兴元、次兴年。
【魏兴元】廿五世祖.谥法懿,娶高氏生二子,长天汉、次天朝。
【魏天汉】廿六世祖,谥法成,娶杨冯氏生三子,长志次忠三相,汉武帝时官任左部侍郎。相字弱翁汉宣帝元年为相。
【魏志】廿七世祖,谥法昭,娶潘氏生二子,长世洁、次世洗,汉元帝时官居侍郎。
【魏世洁】廿八世祖,字茂贤,谥法肃,娶刘氏生五子,五子长祈次峰三四纾五琚,汉哀帝时官任奉议大夫。
【魏纾】廿九世祖,字文,娶冯氏生一子,汉光武帝时官任左阁丞相。二十九世祖魏纾公文谥,汉光武帝时官任左阁丞市目,
【魏洪燕】卅世祖,谥法明,娶刘氏生二子,长振尧、次振舜,妣刘氏,东汉明帝时封镇殿将军。
【魏振舜】卅一世祖,谥法和,娶谢、张氏生五子,长应次通三逵四冉五焕,妣谢张氏,东汉和帝时官兵部尚书。长子魏应于白虎观讲五经。[光裕堂石柱对联:光启前廷明经虎观、裕垂后昆学衍鹤山]
【魏逵】卅二世祖,号三郎,娶杨氏生四子,长良浩次良三良清四良汉,东汉顺帝时官任奉议大夫。
【魏良浩】卅三世祖,字柏,娶冯氏生五子,长枢次照三梓四权五模,东汉灵帝时官任尚书。
【魏权】卅四世祖,谥法德,娶钟氏,生一子明颖,东汉献帝时官任广州太守。
【魏明颖】卅五世祖,号千九郎,谥昭武,娶唐、李氏生五子,、长隆次升三邵四都五朗,官任总镇。
【魏升】卅六世祖,谥法高,娶杨氏生三子,长云连次云登三云科,西晋惠帝时官任京城守备太守。
【魏云登】卅七世祖,谥法太,娶张氏生五子,长谦次训三详四证五诰,东晋肃宗时官任兵部侍郎。
【魏训】卅八世祖,字良,谥法穆,娶李氏生三子,三子长恭彬次恭梆三恭衡。
【魏恭彬】卅九世祖,字念百郎,谥法简文,娶陈氏生四子,四子长琳次湘三臻四舒。
【魏湘】四十世祖,谥法孝,娶陈氏生三子,长荣昌次荣旺三荣盛,妣陈氏,东晋烈宗时官任丞相。
【魏荣盛】四一世祖,谥法英,娶何氏生四子,长玉瑞次玉琳三玉珍四玉森,东晋安帝任京城守备太守。
【魏玉琳】四二世祖,谥法康,娶骆氏生四子,长英次史三典四璋,五代南宋孝武帝时官任总镇。
【魏典】四三世祖,字正启,谥法端,,娶刘、赖氏生七子,金福、金禄、金祯、金祥、金祈、金祀、金祚,五代南梁武帝时官任尚书。
【魏金祥】四四世祖,字长贤,号念四,娶刘氏生四子,长从、次征、三德、四 。北齐钜鹿下曲阳人,博涉经史,言词清华,初举秀才,后为汝南王参军,入齐,平阳王辟为法曹乡军,转著作郎,从唐太宗元年为左部侍郎。四子魏 ,唐太宗四年,点翰林,且善说辞,名列兰亭四十二贤数内。
【魏徵】四五世祖,字积善,号元臣,娶斐、何、陈、徐氏四子,长叔玉、次叔瑜、三叔琬、四叔U。官至议谏大夫、进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拜太子太师。原徵寝疾,上遣使者问,赐以药饵,又遣中郎将李安严于第,动静以闻,上复与太子同治其第,指衡山公主欲妻叔玉。初徵赏荐杜正伦及侯君集可为仆射,后正伦以罪黜,君集反诛,上遂疑阿党乃罢尚主,而刨所撰碑文。三子叔琬,善书法,与夏州都督王方翼齐名。四子叔U,
22. 魏征的祖先?
魏征世系简介
提要:魏征世系简介,【毕万】魏氏得姓始祖,妣刘氏,生一子芒季。毕万公约推为毕公高之十五世裔孙。晋献公
【毕万】魏氏得姓始祖,妣刘氏,生一子芒季。毕万公约推为毕公高之十五世裔孙。晋献公时为大夫,十八年八月因伐霍有功,封采邑于魏,遂以国为姓。
【芒季】二世祖,妣张氏,二子长、次 。
【魏】三世祖,谥武子,娶孙氏生三子,长颗次绛三,从晋文公重耳出亡十九年。公返国、 举戎右。重耳立为晋文公,武子封为大夫,治于魏。生悼子徒治霍、居治霍生魏绛。
【魏绛】四世祖,谥庄子,娶郑氏,生一子赢,事晋悼公,徒至安邑。
【魏赢】五世祖,字灵,谥贞子,娶周、宁氏生一子舒。
【魏舒】六世祖,字伯,谥献子,娶高氏生三子,长侈次取三戌。晋平公时为正卿,昭公时为司马,赏举弥牟、贾辛、赵朝、韩固、知除吾、司马巫、孟丙、乐宵、僚安九人为大夫,并举戌为梗阳大夫,共举十人,仲尼闻魏子之举也,以为义曰:近不失亲、远不失举,可谓义矣,又文其命贾辛也,以为忠,宜其长有后于晋乎。侈字康子、戌字宣子,晋平公时为大夫。
【魏取】七世祖,字简子,娶张氏,生一子曼多。
【魏曼多】八世祖,字襄子,娶陈氏,生一子须。周敬王卅二年时,帅晋师侵卫,敬王卅九年再帅师侵卫。
【魏须】九世祖,字桓,号称子,娶宋氏,生一子驹。威烈王待为诸侯,任章为贤相共政,国为之大矣。
【魏驹】十世祖,字恒子,娶孔氏,生二子长汝模、次汝谦。与韩虎、赵无恤共灭知伯,分其地。
【魏汝模】十一世祖,字其,号儒子,娶何氏,生四子长斯次侑三成四后。
【魏斯】十二世祖,谥文<文侯),娶曾氏,生二子长击次攀。周威烈王二年,与赵韩受封同列诸侯,在位三十八年。
【魏击】十三世祖,谥武<武侯),娶赵氏生三子,长子莹次子垒,三子承与赵韩三分晋地,灭其后,在位十六年卒。
【魏莹】十四世祖,谥惠<魏惠王、梁惠王),娶袁氏、周氏、杨氏生二子长申、次赫,在位三十六年。周威烈王六年辛亥徙都大梁,尊孟子为上宾而愿安承教。周显王十七年,太子申同庞涓伐韩马陵之战亡。
【魏赫】十五世祖,谥襄<魏、梁襄王),娶罗氏,生一子让(魏王立)。以张仪为相,在位十六年。
【魏让】十六世祖,谥哀<魏、梁哀王),娶冯氏,生子魏 ,妣冯氏。周慎靓王三年时也,在位二十三年。
【魏】十七世祖,谥昭,法仪<魏、梁昭王),娶陈孔氏生二子,长圉次无忌。在位十九年。无忌公娶赵氏周赧王廿年封信宁君,有食客三千,大破秦军至于邯郸至函谷关,威振天下。
【魏圉】十八世祖,安厘王(魏安厘王),生三子长增、次经、三纶,在位卅四年。长子增公即位,景愍王在位十五年,生子王假,被秦灭国,子孙投奔钜鹿,沦为庶民。
【魏纶】十九世祖,娶 、冯氏生二子,长朝纲、次朝纪。
【魏朝纲】二十世祖,字鼎泰,为中书令。娶冯马氏,生二子,长万通、次万达。
【魏万通】廿一世祖,谥法宣,娶陈氏,生二子,长柱、次桂;无知公西汉高祖封高良侯。
【魏柱】廿二世祖,娶刘氏生三子,长锦秀次锦成三锦章,无知公高良侯之亲兄长。
【魏锦秀】廿三世祖,娶陈氏生三子,长冻次梁三尚。
【魏栋】廿四世祖,谥煌,娶王氏生二子,长兴元、次兴年。
【魏兴元】廿五世祖.谥法懿,娶高氏生二子,长天汉、次天朝。
【魏天汉】廿六世祖,谥法成,娶杨冯氏生三子,长志次忠三相,汉武帝时官任左部侍郎。相字弱翁汉宣帝元年为相。
【魏志】廿七世祖,谥法昭,娶潘氏生二子,长世洁、次世洗,汉元帝时官居侍郎。
【魏世洁】廿八世祖,字茂贤,谥法肃,娶刘氏生五子,五子长祈次峰三四纾五琚,汉哀帝时官任奉议大夫。
【魏纾】廿九世祖,字文,娶冯氏生一子,汉光武帝时官任左阁丞相。二十九世祖魏纾公文谥,汉光武帝时官任左阁丞市目,
【魏洪燕】卅世祖,谥法明,娶刘氏生二子,长振尧、次振舜,妣刘氏,东汉明帝时封镇殿将军。
【魏振舜】卅一世祖,谥法和,娶谢、张氏生五子,长应次通三逵四冉五焕,妣谢张氏,东汉和帝时官兵部尚书。长子魏应于白虎观讲五经。[光裕堂石柱对联:光启前廷明经虎观、裕垂后昆学衍鹤山]
【魏逵】卅二世祖,号三郎,娶杨氏生四子,长良浩次良三良清四良汉,东汉顺帝时官任奉议大夫。
【魏良浩】卅三世祖,字柏,娶冯氏生五子,长枢次照三梓四权五模,东汉灵帝时官任尚书。
【魏权】卅四世祖,谥法德,娶钟氏,生一子明颖,东汉献帝时官任广州太守。
【魏明颖】卅五世祖,号千九郎,谥昭武,娶唐、李氏生五子,、长隆次升三邵四都五朗,官任总镇。
【魏升】卅六世祖,谥法高,娶杨氏生三子,长云连次云登三云科,西晋惠帝时官任京城守备太守。
【魏云登】卅七世祖,谥法太,娶张氏生五子,长谦次训三详四证五诰,东晋肃宗时官任兵部侍郎。
【魏训】卅八世祖,字良,谥法穆,娶李氏生三子,三子长恭彬次恭梆三恭衡。
【魏恭彬】卅九世祖,字念百郎,谥法简文,娶陈氏生四子,四子长琳次湘三臻四舒。
【魏湘】四十世祖,谥法孝,娶陈氏生三子,长荣昌次荣旺三荣盛,妣陈氏,东晋烈宗时官任丞相。
【魏荣盛】四一世祖,谥法英,娶何氏生四子,长玉瑞次玉琳三玉珍四玉森,东晋安帝任京城守备太守。
【魏玉琳】四二世祖,谥法康,娶骆氏生四子,长英次史三典四璋,五代南宋孝武帝时官任总镇。
【魏典】四三世祖,字正启,谥法端,,娶刘、赖氏生七子,金福、金禄、金祯、金祥、金祈、金祀、金祚,五代南梁武帝时官任尚书。
【魏金祥】四四世祖,字长贤,号念四,娶刘氏生四子,长从、次征、三德、四 。北齐钜鹿下曲阳人,博涉经史,言词清华,初举秀才,后为汝南王参军,入齐,平阳王辟为法曹乡军,转著作郎,从唐太宗元年为左部侍郎。四子魏 ,唐太宗四年,点翰林,且善说辞,名列兰亭四十二贤数内。
【魏徵】四五世祖,字积善,号元臣,娶斐、何、陈、徐氏四子,长叔玉、次叔瑜、三叔琬、四叔U。官至议谏大夫、进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拜太子太师。原徵寝疾,上遣使者问,赐以药饵,又遣中郎将李安严于第,动静以闻,上复与太子同治其第,指衡山公主欲妻叔玉。初徵赏荐杜正伦及侯君集可为仆射,后正伦以罪黜,君集反诛,上遂疑阿党乃罢尚主,而刨所撰碑文。三子叔琬,善书法,与夏州都督王方翼齐名。四子叔U,
23. 魏征的祖先?
魏征世系简介
提要:魏征世系简介,【毕万】魏氏得姓始祖,妣刘氏,生一子芒季。毕万公约推为毕公高之十五世裔孙。晋献公
【毕万】魏氏得姓始祖,妣刘氏,生一子芒季。毕万公约推为毕公高之十五世裔孙。晋献公时为大夫,十八年八月因伐霍有功,封采邑于魏,遂以国为姓。
【芒季】二世祖,妣张氏,二子长、次 。
【魏】三世祖,谥武子,娶孙氏生三子,长颗次绛三,从晋文公重耳出亡十九年。公返国、 举戎右。重耳立为晋文公,武子封为大夫,治于魏。生悼子徒治霍、居治霍生魏绛。
【魏绛】四世祖,谥庄子,娶郑氏,生一子赢,事晋悼公,徒至安邑。
【魏赢】五世祖,字灵,谥贞子,娶周、宁氏生一子舒。
【魏舒】六世祖,字伯,谥献子,娶高氏生三子,长侈次取三戌。晋平公时为正卿,昭公时为司马,赏举弥牟、贾辛、赵朝、韩固、知除吾、司马巫、孟丙、乐宵、僚安九人为大夫,并举戌为梗阳大夫,共举十人,仲尼闻魏子之举也,以为义曰:近不失亲、远不失举,可谓义矣,又文其命贾辛也,以为忠,宜其长有后于晋乎。侈字康子、戌字宣子,晋平公时为大夫。
【魏取】七世祖,字简子,娶张氏,生一子曼多。
【魏曼多】八世祖,字襄子,娶陈氏,生一子须。周敬王卅二年时,帅晋师侵卫,敬王卅九年再帅师侵卫。
【魏须】九世祖,字桓,号称子,娶宋氏,生一子驹。威烈王待为诸侯,任章为贤相共政,国为之大矣。
【魏驹】十世祖,字恒子,娶孔氏,生二子长汝模、次汝谦。与韩虎、赵无恤共灭知伯,分其地。
【魏汝模】十一世祖,字其,号儒子,娶何氏,生四子长斯次侑三成四后。
【魏斯】十二世祖,谥文<文侯),娶曾氏,生二子长击次攀。周威烈王二年,与赵韩受封同列诸侯,在位三十八年。
【魏击】十三世祖,谥武<武侯),娶赵氏生三子,长子莹次子垒,三子承与赵韩三分晋地,灭其后,在位十六年卒。
【魏莹】十四世祖,谥惠<魏惠王、梁惠王),娶袁氏、周氏、杨氏生二子长申、次赫,在位三十六年。周威烈王六年辛亥徙都大梁,尊孟子为上宾而愿安承教。周显王十七年,太子申同庞涓伐韩马陵之战亡。
【魏赫】十五世祖,谥襄<魏、梁襄王),娶罗氏,生一子让(魏王立)。以张仪为相,在位十六年。
【魏让】十六世祖,谥哀<魏、梁哀王),娶冯氏,生子魏 ,妣冯氏。周慎靓王三年时也,在位二十三年。
【魏】十七世祖,谥昭,法仪<魏、梁昭王),娶陈孔氏生二子,长圉次无忌。在位十九年。无忌公娶赵氏周赧王廿年封信宁君,有食客三千,大破秦军至于邯郸至函谷关,威振天下。
【魏圉】十八世祖,安厘王(魏安厘王),生三子长增、次经、三纶,在位卅四年。长子增公即位,景愍王在位十五年,生子王假,被秦灭国,子孙投奔钜鹿,沦为庶民。
【魏纶】十九世祖,娶 、冯氏生二子,长朝纲、次朝纪。
【魏朝纲】二十世祖,字鼎泰,为中书令。娶冯马氏,生二子,长万通、次万达。
【魏万通】廿一世祖,谥法宣,娶陈氏,生二子,长柱、次桂;无知公西汉高祖封高良侯。
【魏柱】廿二世祖,娶刘氏生三子,长锦秀次锦成三锦章,无知公高良侯之亲兄长。
【魏锦秀】廿三世祖,娶陈氏生三子,长冻次梁三尚。
【魏栋】廿四世祖,谥煌,娶王氏生二子,长兴元、次兴年。
【魏兴元】廿五世祖.谥法懿,娶高氏生二子,长天汉、次天朝。
【魏天汉】廿六世祖,谥法成,娶杨冯氏生三子,长志次忠三相,汉武帝时官任左部侍郎。相字弱翁汉宣帝元年为相。
【魏志】廿七世祖,谥法昭,娶潘氏生二子,长世洁、次世洗,汉元帝时官居侍郎。
【魏世洁】廿八世祖,字茂贤,谥法肃,娶刘氏生五子,五子长祈次峰三四纾五琚,汉哀帝时官任奉议大夫。
【魏纾】廿九世祖,字文,娶冯氏生一子,汉光武帝时官任左阁丞相。二十九世祖魏纾公文谥,汉光武帝时官任左阁丞市目,
【魏洪燕】卅世祖,谥法明,娶刘氏生二子,长振尧、次振舜,妣刘氏,东汉明帝时封镇殿将军。
【魏振舜】卅一世祖,谥法和,娶谢、张氏生五子,长应次通三逵四冉五焕,妣谢张氏,东汉和帝时官兵部尚书。长子魏应于白虎观讲五经。[光裕堂石柱对联:光启前廷明经虎观、裕垂后昆学衍鹤山]
【魏逵】卅二世祖,号三郎,娶杨氏生四子,长良浩次良三良清四良汉,东汉顺帝时官任奉议大夫。
【魏良浩】卅三世祖,字柏,娶冯氏生五子,长枢次照三梓四权五模,东汉灵帝时官任尚书。
【魏权】卅四世祖,谥法德,娶钟氏,生一子明颖,东汉献帝时官任广州太守。
【魏明颖】卅五世祖,号千九郎,谥昭武,娶唐、李氏生五子,、长隆次升三邵四都五朗,官任总镇。
【魏升】卅六世祖,谥法高,娶杨氏生三子,长云连次云登三云科,西晋惠帝时官任京城守备太守。
【魏云登】卅七世祖,谥法太,娶张氏生五子,长谦次训三详四证五诰,东晋肃宗时官任兵部侍郎。
【魏训】卅八世祖,字良,谥法穆,娶李氏生三子,三子长恭彬次恭梆三恭衡。
【魏恭彬】卅九世祖,字念百郎,谥法简文,娶陈氏生四子,四子长琳次湘三臻四舒。
【魏湘】四十世祖,谥法孝,娶陈氏生三子,长荣昌次荣旺三荣盛,妣陈氏,东晋烈宗时官任丞相。
【魏荣盛】四一世祖,谥法英,娶何氏生四子,长玉瑞次玉琳三玉珍四玉森,东晋安帝任京城守备太守。
【魏玉琳】四二世祖,谥法康,娶骆氏生四子,长英次史三典四璋,五代南宋孝武帝时官任总镇。
【魏典】四三世祖,字正启,谥法端,,娶刘、赖氏生七子,金福、金禄、金祯、金祥、金祈、金祀、金祚,五代南梁武帝时官任尚书。
【魏金祥】四四世祖,字长贤,号念四,娶刘氏生四子,长从、次征、三德、四 。北齐钜鹿下曲阳人,博涉经史,言词清华,初举秀才,后为汝南王参军,入齐,平阳王辟为法曹乡军,转著作郎,从唐太宗元年为左部侍郎。四子魏 ,唐太宗四年,点翰林,且善说辞,名列兰亭四十二贤数内。
【魏徵】四五世祖,字积善,号元臣,娶斐、何、陈、徐氏四子,长叔玉、次叔瑜、三叔琬、四叔U。官至议谏大夫、进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拜太子太师。原徵寝疾,上遣使者问,赐以药饵,又遣中郎将李安严于第,动静以闻,上复与太子同治其第,指衡山公主欲妻叔玉。初徵赏荐杜正伦及侯君集可为仆射,后正伦以罪黜,君集反诛,上遂疑阿党乃罢尚主,而刨所撰碑文。三子叔琬,善书法,与夏州都督王方翼齐名。四子叔U,
24. 魏征的祖先?
魏征世系简介
提要:魏征世系简介,【毕万】魏氏得姓始祖,妣刘氏,生一子芒季。毕万公约推为毕公高之十五世裔孙。晋献公
【毕万】魏氏得姓始祖,妣刘氏,生一子芒季。毕万公约推为毕公高之十五世裔孙。晋献公时为大夫,十八年八月因伐霍有功,封采邑于魏,遂以国为姓。
【芒季】二世祖,妣张氏,二子长、次 。
【魏】三世祖,谥武子,娶孙氏生三子,长颗次绛三,从晋文公重耳出亡十九年。公返国、 举戎右。重耳立为晋文公,武子封为大夫,治于魏。生悼子徒治霍、居治霍生魏绛。
【魏绛】四世祖,谥庄子,娶郑氏,生一子赢,事晋悼公,徒至安邑。
【魏赢】五世祖,字灵,谥贞子,娶周、宁氏生一子舒。
【魏舒】六世祖,字伯,谥献子,娶高氏生三子,长侈次取三戌。晋平公时为正卿,昭公时为司马,赏举弥牟、贾辛、赵朝、韩固、知除吾、司马巫、孟丙、乐宵、僚安九人为大夫,并举戌为梗阳大夫,共举十人,仲尼闻魏子之举也,以为义曰:近不失亲、远不失举,可谓义矣,又文其命贾辛也,以为忠,宜其长有后于晋乎。侈字康子、戌字宣子,晋平公时为大夫。
【魏取】七世祖,字简子,娶张氏,生一子曼多。
【魏曼多】八世祖,字襄子,娶陈氏,生一子须。周敬王卅二年时,帅晋师侵卫,敬王卅九年再帅师侵卫。
【魏须】九世祖,字桓,号称子,娶宋氏,生一子驹。威烈王待为诸侯,任章为贤相共政,国为之大矣。
【魏驹】十世祖,字恒子,娶孔氏,生二子长汝模、次汝谦。与韩虎、赵无恤共灭知伯,分其地。
【魏汝模】十一世祖,字其,号儒子,娶何氏,生四子长斯次侑三成四后。
【魏斯】十二世祖,谥文<文侯),娶曾氏,生二子长击次攀。周威烈王二年,与赵韩受封同列诸侯,在位三十八年。
【魏击】十三世祖,谥武<武侯),娶赵氏生三子,长子莹次子垒,三子承与赵韩三分晋地,灭其后,在位十六年卒。
【魏莹】十四世祖,谥惠<魏惠王、梁惠王),娶袁氏、周氏、杨氏生二子长申、次赫,在位三十六年。周威烈王六年辛亥徙都大梁,尊孟子为上宾而愿安承教。周显王十七年,太子申同庞涓伐韩马陵之战亡。
【魏赫】十五世祖,谥襄<魏、梁襄王),娶罗氏,生一子让(魏王立)。以张仪为相,在位十六年。
【魏让】十六世祖,谥哀<魏、梁哀王),娶冯氏,生子魏 ,妣冯氏。周慎靓王三年时也,在位二十三年。
【魏】十七世祖,谥昭,法仪<魏、梁昭王),娶陈孔氏生二子,长圉次无忌。在位十九年。无忌公娶赵氏周赧王廿年封信宁君,有食客三千,大破秦军至于邯郸至函谷关,威振天下。
【魏圉】十八世祖,安厘王(魏安厘王),生三子长增、次经、三纶,在位卅四年。长子增公即位,景愍王在位十五年,生子王假,被秦灭国,子孙投奔钜鹿,沦为庶民。
【魏纶】十九世祖,娶 、冯氏生二子,长朝纲、次朝纪。
【魏朝纲】二十世祖,字鼎泰,为中书令。娶冯马氏,生二子,长万通、次万达。
【魏万通】廿一世祖,谥法宣,娶陈氏,生二子,长柱、次桂;无知公西汉高祖封高良侯。
【魏柱】廿二世祖,娶刘氏生三子,长锦秀次锦成三锦章,无知公高良侯之亲兄长。
【魏锦秀】廿三世祖,娶陈氏生三子,长冻次梁三尚。
【魏栋】廿四世祖,谥煌,娶王氏生二子,长兴元、次兴年。
【魏兴元】廿五世祖.谥法懿,娶高氏生二子,长天汉、次天朝。
【魏天汉】廿六世祖,谥法成,娶杨冯氏生三子,长志次忠三相,汉武帝时官任左部侍郎。相字弱翁汉宣帝元年为相。
【魏志】廿七世祖,谥法昭,娶潘氏生二子,长世洁、次世洗,汉元帝时官居侍郎。
【魏世洁】廿八世祖,字茂贤,谥法肃,娶刘氏生五子,五子长祈次峰三四纾五琚,汉哀帝时官任奉议大夫。
【魏纾】廿九世祖,字文,娶冯氏生一子,汉光武帝时官任左阁丞相。二十九世祖魏纾公文谥,汉光武帝时官任左阁丞市目,
【魏洪燕】卅世祖,谥法明,娶刘氏生二子,长振尧、次振舜,妣刘氏,东汉明帝时封镇殿将军。
【魏振舜】卅一世祖,谥法和,娶谢、张氏生五子,长应次通三逵四冉五焕,妣谢张氏,东汉和帝时官兵部尚书。长子魏应于白虎观讲五经。[光裕堂石柱对联:光启前廷明经虎观、裕垂后昆学衍鹤山]
【魏逵】卅二世祖,号三郎,娶杨氏生四子,长良浩次良三良清四良汉,东汉顺帝时官任奉议大夫。
【魏良浩】卅三世祖,字柏,娶冯氏生五子,长枢次照三梓四权五模,东汉灵帝时官任尚书。
【魏权】卅四世祖,谥法德,娶钟氏,生一子明颖,东汉献帝时官任广州太守。
【魏明颖】卅五世祖,号千九郎,谥昭武,娶唐、李氏生五子,、长隆次升三邵四都五朗,官任总镇。
【魏升】卅六世祖,谥法高,娶杨氏生三子,长云连次云登三云科,西晋惠帝时官任京城守备太守。
【魏云登】卅七世祖,谥法太,娶张氏生五子,长谦次训三详四证五诰,东晋肃宗时官任兵部侍郎。
【魏训】卅八世祖,字良,谥法穆,娶李氏生三子,三子长恭彬次恭梆三恭衡。
【魏恭彬】卅九世祖,字念百郎,谥法简文,娶陈氏生四子,四子长琳次湘三臻四舒。
【魏湘】四十世祖,谥法孝,娶陈氏生三子,长荣昌次荣旺三荣盛,妣陈氏,东晋烈宗时官任丞相。
【魏荣盛】四一世祖,谥法英,娶何氏生四子,长玉瑞次玉琳三玉珍四玉森,东晋安帝任京城守备太守。
【魏玉琳】四二世祖,谥法康,娶骆氏生四子,长英次史三典四璋,五代南宋孝武帝时官任总镇。
【魏典】四三世祖,字正启,谥法端,,娶刘、赖氏生七子,金福、金禄、金祯、金祥、金祈、金祀、金祚,五代南梁武帝时官任尚书。
【魏金祥】四四世祖,字长贤,号念四,娶刘氏生四子,长从、次征、三德、四 。北齐钜鹿下曲阳人,博涉经史,言词清华,初举秀才,后为汝南王参军,入齐,平阳王辟为法曹乡军,转著作郎,从唐太宗元年为左部侍郎。四子魏 ,唐太宗四年,点翰林,且善说辞,名列兰亭四十二贤数内。
【魏徵】四五世祖,字积善,号元臣,娶斐、何、陈、徐氏四子,长叔玉、次叔瑜、三叔琬、四叔U。官至议谏大夫、进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拜太子太师。原徵寝疾,上遣使者问,赐以药饵,又遣中郎将李安严于第,动静以闻,上复与太子同治其第,指衡山公主欲妻叔玉。初徵赏荐杜正伦及侯君集可为仆射,后正伦以罪黜,君集反诛,上遂疑阿党乃罢尚主,而刨所撰碑文。三子叔琬,善书法,与夏州都督王方翼齐名。四子叔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