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5311绿色产业指什么?(如何推动江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1. 梅州5311绿色产业指什么?
5311指的是
推动五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烟草、电力、建材、电子信息、机电制造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八成左右,是我市经济的重要基础。
加快培育三个新兴产业。一是做强文旅产业,推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等重点项目建设,打造国内一流旅游目的地。二是发展体育产业,形成体育经济生态,推动体育休闲、健康养生融合发展。三是深耕互联网产业,培育发展数字经济,推动信息服务业的发展。
着力打造大健康产业。以创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为契机,促进健康中医药、健康医疗、健康养生产业创新发展。高标准推进梅县、平远、大埔、丰顺等重点区域的中药材基地建设。加快推动吴清平院士牵头大健康高科技项目的落地,打造大健康产业,向国际自然医学会申请认证“世界长寿之都”称号。
壮大特色现代农业。要迸发传承“东学梅州”的干劲和勇气,积极办好农民丰收节,筹办中国梅州(丰顺)茶业精英峰会、首届全国客家菜技能大赛暨世界客都美食节,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强梅州柚、嘉应茶、平远橙、客都米等优势传统产业,做优水产、油茶、南药、花卉等特色产业。
2. 如何推动江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推动江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可采取以下措施:
1.提高全民素质,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
2.认识省情找差距,急取直追赶先进。
3.利用江西优势,发展特色产业。
4.加强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培育壮大新型产业
3. 如何推动江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推动江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可采取以下措施:
1.提高全民素质,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
2.认识省情找差距,急取直追赶先进。
3.利用江西优势,发展特色产业。
4.加强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培育壮大新型产业
4. 梅州5311绿色产业指什么?
5311指的是
推动五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烟草、电力、建材、电子信息、机电制造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八成左右,是我市经济的重要基础。
加快培育三个新兴产业。一是做强文旅产业,推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等重点项目建设,打造国内一流旅游目的地。二是发展体育产业,形成体育经济生态,推动体育休闲、健康养生融合发展。三是深耕互联网产业,培育发展数字经济,推动信息服务业的发展。
着力打造大健康产业。以创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为契机,促进健康中医药、健康医疗、健康养生产业创新发展。高标准推进梅县、平远、大埔、丰顺等重点区域的中药材基地建设。加快推动吴清平院士牵头大健康高科技项目的落地,打造大健康产业,向国际自然医学会申请认证“世界长寿之都”称号。
壮大特色现代农业。要迸发传承“东学梅州”的干劲和勇气,积极办好农民丰收节,筹办中国梅州(丰顺)茶业精英峰会、首届全国客家菜技能大赛暨世界客都美食节,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强梅州柚、嘉应茶、平远橙、客都米等优势传统产业,做优水产、油茶、南药、花卉等特色产业。
5. 如何推动江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推动江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可采取以下措施:
1.提高全民素质,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
2.认识省情找差距,急取直追赶先进。
3.利用江西优势,发展特色产业。
4.加强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培育壮大新型产业
6. 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措施?
答:农村发展特色产业必须注重农村特色产业的发展规律、市场分析、精品特色打造、经营主体孵化,才能实现农村特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村特色产业重点是要把握其“特色”。比如自然与人文资源、乡村地域性特征等这些都决定着一个地方的农村产业的特色,因为产业属地特色的突出表现是乡村,根植于乡村资源与环境。在将乡村特色资源打造成乡村特色产业之后,其本身的经营业态也是独具特色的,有别于其他产业。不同的用户有着不同的需求,而农村特色产业的目标就是要满足特殊人群或者社会大众的功能化的需求,比如是单纯的文化体验,还是养生休闲等,都是具有鲜明的用户需求特色。
01、注重农村特色产业的发展规律
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必须要与乡村资源创新相结合,与乡村农民利益及其全面发展相结合,与乡村社区发展相结合以及与壮大乡村优势特色主导产业相结合。
在尊重以上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才能将产业打造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一县一特”的区域品牌。
02、注重农村特色产业的市场分析
这里指的是要分清不同市场的不同特点,确定服务对象,分析对象需求,把握需求发展态势,由此来组织产品的供给。
在此基础上,制定市场策略,要求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制定出面向市场的产品方案与市场运营方案。然后就要通过制造供求矛盾,创造需求大于供给,需求引领供给的发展态势来引导供给。
03、注重“精品特色”的打造
首先要由独特的自然、文化、产业等独特资源作为发展的基础,在产业创新、公共资源的配置、产品制造及服务方面做好特色的植入,创新特色产业、特色产品、创新特色服务,力求精品。
04、注重经营主体的孵化
一方面需要培育壮大一批乡村特色产业龙头企业,另一方面也要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普通农户等紧密合作。同时加强乡村特色产业人才培养,比如乡村能工巧匠、乡村传统工艺传承人、乡村特色产业创业创新带头人、致力于乡村特色产业的农技推广人才和实用专业人才等。
总之、农村特色产业发展与乡村资源环境处于友好状态,是生态友好型产业,每个地方的差异性造就了“特色”,在发展过程中必须注重特色的挖掘和产品的打造,才能实现农村特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7. 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20213号文?
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领导小组印发了《全省落实“三个坚决”行动方案(2021—2022年) 》(以下简称《方案》),坚决淘汰落后动能,坚决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坚决培育壮大新动能,内容涉及钢铁、地炼、焦化、煤电、水泥、轮胎、煤炭、化工等8个重点行业。
《方案》指出,坚决淘汰落后动能——锚定率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聚焦“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高风险”低效落后产能,进一步健全并严格落实环保、安全、技术、能耗、效益标准,分类组织实施转移、压减、整合、关停任务,加快淘汰低效落后动能;坚决改造提升传统动能——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重点,聚焦五大传统优势产业以及纺织、建材建筑、体育等代表性产业,创新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等先进技术手段,大力开展改造提升工程,滚动实施“万项技改”“万企转型”,推动产业基础再造,促进全产业链整体跃升。坚决培育壮大新动能——坚持壮大规模、增量崛起,围绕五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深入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工程,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在坚决淘汰落后动能上,围绕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确定的六大高耗能行业,结合山东产业发展实际,精准聚焦钢铁、地炼、焦化、煤电、水泥、轮胎、煤炭、化工8个重点行业,加快淘汰低效落后动能。到2022年,腾退建设用地5.3万亩、能耗指标2760万吨标煤、煤耗指标1270万吨标煤,年节约用水6130万立方米、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2万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3.4万吨,为加快培育新动能腾出要素空间。
严格守牢环保、安全、技术、能耗、效益5条标准,其中具体到水泥行业上——环保标准:《建材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37/2373-2018),《流域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37/3416-2018);安全标准:《工贸行业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2017版)》(安监总管四〔2017〕129号),《建材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安监总管四〔2016〕31号),《水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安监总管四〔2011〕55号);技术标准:普通水泥干法中空窑、水泥机立窑、立波尔窑、湿法窑、直径3米以下普通水泥磨机(国家标准),2500吨/日及以下的普通水泥熟料生产线、直径3.2米及以下水泥磨机(省定标准);能耗标准:《水泥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DB37/836-2015);效益标准:单位用地税收0.075万元/亩、单位能耗税收0.042万元/吨标煤、人均主营业务收入118.1万元/人(省定标准)。
水泥行业的重点任务是:到2022年,除特种水泥熟料和化工配套水泥熟料生产线外,2500吨/日以下的水泥熟料生产线全部整合退出,2500吨/日的水泥熟料生产线整合退出一半,其余2500吨/日的水泥熟料生产线须确定产能置换方案,2024年年底前全部整合退出。退出产能可以进行减量置换,置换比例按工业和信息化部标准执行。到2022年,直径3.2米及以下水泥磨机全部整合退出,退出产能按照不低于2:1的比例进行减量置换。通过产能置换新建的水泥熟料生产线规模不得低于4000吨/日,水泥磨机直径不得小于3.8米。逾期未完成产能置换的水泥熟料生产线和水泥磨机,直接关停退出。严禁省外水泥熟料、粉磨产能转入山东省,严禁新增水泥熟料、粉磨产能。由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等部门配合。
在推进措施上,《方案》要求严格执行标准、强化倒逼机制、开展综合评估、集约集聚发展、实施兼并重组、要素资源保障、国际产能合作、严把准入关口、加强社会监督。
《方案》对照8个重点行业的关停退出任务,细化确定出分年度退出企业清单。其中,钢铁企业11家,地炼企业6家,焦化企业4家,煤电机组96台,水泥熟料企业18家、水泥粉磨企业182家,轮胎企业18家,煤矿企业27家,化工企业154家。
在坚决改造提升传统动能上,目标是聚焦高端化工、现代高效农业、文化创意、精品旅游、现代金融服务领域,以及纺织、建材建筑、体育等代表性产业,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主攻方向,创新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等先进技术手段,大力开展改造提升工程,滚动实施万项技改、万企转型,推动传统产业脱胎换骨、活力迸发,向国际国内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突破。
具体到建材建筑产业方面是:坚持绿色、智能、安全发展方向,加大建材与大数据、云计算、工业互联网融合力度。着力推动临沂、菏泽等木材加工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探索推广装配式建筑项目开发、设计、施工一体化发展,推进建筑部品和配件模数化、标准化、集成化研发。力争到2022年,全省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30%以上。由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按职责分工负责。重点任务是:集中实施产业数字化改造、开展重大技术和产业攻关、培育优良产业生态、壮大“雁阵形”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全面推进品牌高端化。
在坚决培育壮大新动能方面,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海洋、医养健康等优势产业和未来产业,深入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工程,推动新兴产业壮大规模、增量崛起,构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具体到新材料产业上,围绕前沿新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和先进基础材料等三大方向,培育壮大淄博氟硅新材料、 日照先进钢铁制造、泰安建材新材料、滨州高端铝材料等9个“雁阵形”集群和东岳、中铝、万华、南山铝业等15个领军企业,抓好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山东省稀土新材料产业基地、威海碳纤维产业园等7个重点园区建设,加快推进干喷湿纺高强型碳纤维、高性能陶瓷电子器件、碳化硅半导体单晶用高纯粉料等19个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做优做强威海光威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碳纤维、山东东辰瑞森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特种尼龙等13个重点品牌,抓实威海光威复材先进复合材料研发制造中心项目、国泰大成新材料碳纤维项目、东辰瑞森万吨级长碳链尼龙工程技术研究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打造国内领先、世界知名的新材料产业基地。到2022年,全省新材料产业营业收入达到1.1万亿元,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前三,建成15个以上百亿级产业集群,2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产业集群营业收入达到8600亿元。
8. 如何推动江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推动江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可采取以下措施:
1.提高全民素质,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
2.认识省情找差距,急取直追赶先进。
3.利用江西优势,发展特色产业。
4.加强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培育壮大新型产业
9. 产业转型成功的表现?
产业转型成功表现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实现经济增长与能耗下降、环境改善的多赢。例如,在木业产业中,产值增加、税收增长的同时,能够减少环境污染并提高能源效率。
形成产业转型升级合力。这需要统筹推进各项措施,包括政策引导、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等,以推动产业向更高价值链攀升。
发挥特色产业的带动作用。例如,在临沂市,木业产业作为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能够带动其他传统产业的发展。
如果想要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建议查询专业的网站或者咨询专业人士。
10. 产业转型成功的表现?
产业转型成功表现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实现经济增长与能耗下降、环境改善的多赢。例如,在木业产业中,产值增加、税收增长的同时,能够减少环境污染并提高能源效率。
形成产业转型升级合力。这需要统筹推进各项措施,包括政策引导、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等,以推动产业向更高价值链攀升。
发挥特色产业的带动作用。例如,在临沂市,木业产业作为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能够带动其他传统产业的发展。
如果想要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建议查询专业的网站或者咨询专业人士。
11. 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措施?
答:农村发展特色产业必须注重农村特色产业的发展规律、市场分析、精品特色打造、经营主体孵化,才能实现农村特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村特色产业重点是要把握其“特色”。比如自然与人文资源、乡村地域性特征等这些都决定着一个地方的农村产业的特色,因为产业属地特色的突出表现是乡村,根植于乡村资源与环境。在将乡村特色资源打造成乡村特色产业之后,其本身的经营业态也是独具特色的,有别于其他产业。不同的用户有着不同的需求,而农村特色产业的目标就是要满足特殊人群或者社会大众的功能化的需求,比如是单纯的文化体验,还是养生休闲等,都是具有鲜明的用户需求特色。
01、注重农村特色产业的发展规律
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必须要与乡村资源创新相结合,与乡村农民利益及其全面发展相结合,与乡村社区发展相结合以及与壮大乡村优势特色主导产业相结合。
在尊重以上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才能将产业打造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一县一特”的区域品牌。
02、注重农村特色产业的市场分析
这里指的是要分清不同市场的不同特点,确定服务对象,分析对象需求,把握需求发展态势,由此来组织产品的供给。
在此基础上,制定市场策略,要求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制定出面向市场的产品方案与市场运营方案。然后就要通过制造供求矛盾,创造需求大于供给,需求引领供给的发展态势来引导供给。
03、注重“精品特色”的打造
首先要由独特的自然、文化、产业等独特资源作为发展的基础,在产业创新、公共资源的配置、产品制造及服务方面做好特色的植入,创新特色产业、特色产品、创新特色服务,力求精品。
04、注重经营主体的孵化
一方面需要培育壮大一批乡村特色产业龙头企业,另一方面也要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普通农户等紧密合作。同时加强乡村特色产业人才培养,比如乡村能工巧匠、乡村传统工艺传承人、乡村特色产业创业创新带头人、致力于乡村特色产业的农技推广人才和实用专业人才等。
总之、农村特色产业发展与乡村资源环境处于友好状态,是生态友好型产业,每个地方的差异性造就了“特色”,在发展过程中必须注重特色的挖掘和产品的打造,才能实现农村特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2. 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措施?
答:农村发展特色产业必须注重农村特色产业的发展规律、市场分析、精品特色打造、经营主体孵化,才能实现农村特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村特色产业重点是要把握其“特色”。比如自然与人文资源、乡村地域性特征等这些都决定着一个地方的农村产业的特色,因为产业属地特色的突出表现是乡村,根植于乡村资源与环境。在将乡村特色资源打造成乡村特色产业之后,其本身的经营业态也是独具特色的,有别于其他产业。不同的用户有着不同的需求,而农村特色产业的目标就是要满足特殊人群或者社会大众的功能化的需求,比如是单纯的文化体验,还是养生休闲等,都是具有鲜明的用户需求特色。
01、注重农村特色产业的发展规律
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必须要与乡村资源创新相结合,与乡村农民利益及其全面发展相结合,与乡村社区发展相结合以及与壮大乡村优势特色主导产业相结合。
在尊重以上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才能将产业打造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一县一特”的区域品牌。
02、注重农村特色产业的市场分析
这里指的是要分清不同市场的不同特点,确定服务对象,分析对象需求,把握需求发展态势,由此来组织产品的供给。
在此基础上,制定市场策略,要求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制定出面向市场的产品方案与市场运营方案。然后就要通过制造供求矛盾,创造需求大于供给,需求引领供给的发展态势来引导供给。
03、注重“精品特色”的打造
首先要由独特的自然、文化、产业等独特资源作为发展的基础,在产业创新、公共资源的配置、产品制造及服务方面做好特色的植入,创新特色产业、特色产品、创新特色服务,力求精品。
04、注重经营主体的孵化
一方面需要培育壮大一批乡村特色产业龙头企业,另一方面也要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普通农户等紧密合作。同时加强乡村特色产业人才培养,比如乡村能工巧匠、乡村传统工艺传承人、乡村特色产业创业创新带头人、致力于乡村特色产业的农技推广人才和实用专业人才等。
总之、农村特色产业发展与乡村资源环境处于友好状态,是生态友好型产业,每个地方的差异性造就了“特色”,在发展过程中必须注重特色的挖掘和产品的打造,才能实现农村特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3. 产业转型成功的表现?
产业转型成功表现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实现经济增长与能耗下降、环境改善的多赢。例如,在木业产业中,产值增加、税收增长的同时,能够减少环境污染并提高能源效率。
形成产业转型升级合力。这需要统筹推进各项措施,包括政策引导、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等,以推动产业向更高价值链攀升。
发挥特色产业的带动作用。例如,在临沂市,木业产业作为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能够带动其他传统产业的发展。
如果想要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建议查询专业的网站或者咨询专业人士。
14. 乡村振兴六大振兴是指什么?
一:农业高质量发展
(1)强化农业发展
聚焦特色农业,推广良种良苗,促进三产融合,完善产业服务。
(2)培育农村人才
建设基层人才队伍,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壮大产业化龙头企业,发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引领作用。
(3)优化农产品品质
优化产业种植基地,培育农业公共品牌,深化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
二:乡村人居环境整治
(1)三污同治一循环
全面治理生活垃圾,大力治理厕所粪污,同步治理生活污水,资源化循环利用。
(2)三畅同保一修复
保路畅,保绿畅,保渠畅,开展生态修复。
(3)三化同步一聚集
景观标识化,村庄美化,自然景观生态化,建设生态集聚区和特色示范村。
三:乡风文明治理有效
(1)加强村(社区)自治能力、体系建设
加强村(社区)自治组织建设,建立健全村(居)民自治制度,加强村(社区)自治能力建设,加强村(社区)便民服务网络平台建设。
(2)推进平安法治体系建设
提高干部群众法治素养,牢固树立依法治理工作理念,开展法治主题创建活动,大力推进城乡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3)提升乡村德治水平建设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开展移风易俗活动,保护乡村风貌和文化遗产,推进以文化人取得实效,持续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发挥“乡贤”道德教化作用,弘扬传统美德。
四:改革创新
(1)深化农村基本经营体系改革
建立健全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机制,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质增效工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打造一支专业、可靠的农村经管队伍,稳步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等融资模式。
(2)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夯实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基础,深入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大力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积极推进土地征收制度改革,统筹推进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相关联的其他改革。
(3)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示范创建工作,建立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服务机构,扶持壮大农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
五:提升公共服务基础设施
(1)加快发展农村教育文化事业
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教育改革,开展“结对子、种文化”帮扶活动,鼓励发展乡村社会文艺团队和农村文化志愿服务组织。
(2)提升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
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推动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定期发布企业用工信息,经常性组织开展大型招聘活动。
(3)提升农村社会保障能力
提升养老和医疗保险水平,完善最低保障政策兜底制度,突出关爱特殊困难群体。
(4)推进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
提升公路通达水平和道路安全标准,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加强电力通信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
六:强化保障
(1)强化组织保障
建强农村党组织,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优化农村干部队伍,加强农村党员教育管理,创新联系服务群众工作。
(2)强化资金保障
统筹各类资金,规范使用资金,加大金融支农力度,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3)强化制度保障
完善领导机制,健全保障机制,建立考核评价制度,落实激励保障机制。
15. 梅州5311绿色产业指什么?
5311指的是
推动五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烟草、电力、建材、电子信息、机电制造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八成左右,是我市经济的重要基础。
加快培育三个新兴产业。一是做强文旅产业,推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等重点项目建设,打造国内一流旅游目的地。二是发展体育产业,形成体育经济生态,推动体育休闲、健康养生融合发展。三是深耕互联网产业,培育发展数字经济,推动信息服务业的发展。
着力打造大健康产业。以创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为契机,促进健康中医药、健康医疗、健康养生产业创新发展。高标准推进梅县、平远、大埔、丰顺等重点区域的中药材基地建设。加快推动吴清平院士牵头大健康高科技项目的落地,打造大健康产业,向国际自然医学会申请认证“世界长寿之都”称号。
壮大特色现代农业。要迸发传承“东学梅州”的干劲和勇气,积极办好农民丰收节,筹办中国梅州(丰顺)茶业精英峰会、首届全国客家菜技能大赛暨世界客都美食节,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强梅州柚、嘉应茶、平远橙、客都米等优势传统产业,做优水产、油茶、南药、花卉等特色产业。
16. 乡村振兴六大振兴是指什么?
一:农业高质量发展
(1)强化农业发展
聚焦特色农业,推广良种良苗,促进三产融合,完善产业服务。
(2)培育农村人才
建设基层人才队伍,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壮大产业化龙头企业,发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引领作用。
(3)优化农产品品质
优化产业种植基地,培育农业公共品牌,深化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
二:乡村人居环境整治
(1)三污同治一循环
全面治理生活垃圾,大力治理厕所粪污,同步治理生活污水,资源化循环利用。
(2)三畅同保一修复
保路畅,保绿畅,保渠畅,开展生态修复。
(3)三化同步一聚集
景观标识化,村庄美化,自然景观生态化,建设生态集聚区和特色示范村。
三:乡风文明治理有效
(1)加强村(社区)自治能力、体系建设
加强村(社区)自治组织建设,建立健全村(居)民自治制度,加强村(社区)自治能力建设,加强村(社区)便民服务网络平台建设。
(2)推进平安法治体系建设
提高干部群众法治素养,牢固树立依法治理工作理念,开展法治主题创建活动,大力推进城乡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3)提升乡村德治水平建设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开展移风易俗活动,保护乡村风貌和文化遗产,推进以文化人取得实效,持续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发挥“乡贤”道德教化作用,弘扬传统美德。
四:改革创新
(1)深化农村基本经营体系改革
建立健全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机制,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质增效工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打造一支专业、可靠的农村经管队伍,稳步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等融资模式。
(2)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夯实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基础,深入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大力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积极推进土地征收制度改革,统筹推进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相关联的其他改革。
(3)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示范创建工作,建立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服务机构,扶持壮大农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
五:提升公共服务基础设施
(1)加快发展农村教育文化事业
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教育改革,开展“结对子、种文化”帮扶活动,鼓励发展乡村社会文艺团队和农村文化志愿服务组织。
(2)提升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
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推动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定期发布企业用工信息,经常性组织开展大型招聘活动。
(3)提升农村社会保障能力
提升养老和医疗保险水平,完善最低保障政策兜底制度,突出关爱特殊困难群体。
(4)推进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
提升公路通达水平和道路安全标准,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加强电力通信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
六:强化保障
(1)强化组织保障
建强农村党组织,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优化农村干部队伍,加强农村党员教育管理,创新联系服务群众工作。
(2)强化资金保障
统筹各类资金,规范使用资金,加大金融支农力度,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3)强化制度保障
完善领导机制,健全保障机制,建立考核评价制度,落实激励保障机制。
17. 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20213号文?
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领导小组印发了《全省落实“三个坚决”行动方案(2021—2022年) 》(以下简称《方案》),坚决淘汰落后动能,坚决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坚决培育壮大新动能,内容涉及钢铁、地炼、焦化、煤电、水泥、轮胎、煤炭、化工等8个重点行业。
《方案》指出,坚决淘汰落后动能——锚定率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聚焦“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高风险”低效落后产能,进一步健全并严格落实环保、安全、技术、能耗、效益标准,分类组织实施转移、压减、整合、关停任务,加快淘汰低效落后动能;坚决改造提升传统动能——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重点,聚焦五大传统优势产业以及纺织、建材建筑、体育等代表性产业,创新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等先进技术手段,大力开展改造提升工程,滚动实施“万项技改”“万企转型”,推动产业基础再造,促进全产业链整体跃升。坚决培育壮大新动能——坚持壮大规模、增量崛起,围绕五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深入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工程,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在坚决淘汰落后动能上,围绕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确定的六大高耗能行业,结合山东产业发展实际,精准聚焦钢铁、地炼、焦化、煤电、水泥、轮胎、煤炭、化工8个重点行业,加快淘汰低效落后动能。到2022年,腾退建设用地5.3万亩、能耗指标2760万吨标煤、煤耗指标1270万吨标煤,年节约用水6130万立方米、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2万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3.4万吨,为加快培育新动能腾出要素空间。
严格守牢环保、安全、技术、能耗、效益5条标准,其中具体到水泥行业上——环保标准:《建材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37/2373-2018),《流域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37/3416-2018);安全标准:《工贸行业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2017版)》(安监总管四〔2017〕129号),《建材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安监总管四〔2016〕31号),《水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安监总管四〔2011〕55号);技术标准:普通水泥干法中空窑、水泥机立窑、立波尔窑、湿法窑、直径3米以下普通水泥磨机(国家标准),2500吨/日及以下的普通水泥熟料生产线、直径3.2米及以下水泥磨机(省定标准);能耗标准:《水泥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DB37/836-2015);效益标准:单位用地税收0.075万元/亩、单位能耗税收0.042万元/吨标煤、人均主营业务收入118.1万元/人(省定标准)。
水泥行业的重点任务是:到2022年,除特种水泥熟料和化工配套水泥熟料生产线外,2500吨/日以下的水泥熟料生产线全部整合退出,2500吨/日的水泥熟料生产线整合退出一半,其余2500吨/日的水泥熟料生产线须确定产能置换方案,2024年年底前全部整合退出。退出产能可以进行减量置换,置换比例按工业和信息化部标准执行。到2022年,直径3.2米及以下水泥磨机全部整合退出,退出产能按照不低于2:1的比例进行减量置换。通过产能置换新建的水泥熟料生产线规模不得低于4000吨/日,水泥磨机直径不得小于3.8米。逾期未完成产能置换的水泥熟料生产线和水泥磨机,直接关停退出。严禁省外水泥熟料、粉磨产能转入山东省,严禁新增水泥熟料、粉磨产能。由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等部门配合。
在推进措施上,《方案》要求严格执行标准、强化倒逼机制、开展综合评估、集约集聚发展、实施兼并重组、要素资源保障、国际产能合作、严把准入关口、加强社会监督。
《方案》对照8个重点行业的关停退出任务,细化确定出分年度退出企业清单。其中,钢铁企业11家,地炼企业6家,焦化企业4家,煤电机组96台,水泥熟料企业18家、水泥粉磨企业182家,轮胎企业18家,煤矿企业27家,化工企业154家。
在坚决改造提升传统动能上,目标是聚焦高端化工、现代高效农业、文化创意、精品旅游、现代金融服务领域,以及纺织、建材建筑、体育等代表性产业,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主攻方向,创新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等先进技术手段,大力开展改造提升工程,滚动实施万项技改、万企转型,推动传统产业脱胎换骨、活力迸发,向国际国内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突破。
具体到建材建筑产业方面是:坚持绿色、智能、安全发展方向,加大建材与大数据、云计算、工业互联网融合力度。着力推动临沂、菏泽等木材加工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探索推广装配式建筑项目开发、设计、施工一体化发展,推进建筑部品和配件模数化、标准化、集成化研发。力争到2022年,全省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30%以上。由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按职责分工负责。重点任务是:集中实施产业数字化改造、开展重大技术和产业攻关、培育优良产业生态、壮大“雁阵形”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全面推进品牌高端化。
在坚决培育壮大新动能方面,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海洋、医养健康等优势产业和未来产业,深入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工程,推动新兴产业壮大规模、增量崛起,构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具体到新材料产业上,围绕前沿新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和先进基础材料等三大方向,培育壮大淄博氟硅新材料、 日照先进钢铁制造、泰安建材新材料、滨州高端铝材料等9个“雁阵形”集群和东岳、中铝、万华、南山铝业等15个领军企业,抓好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山东省稀土新材料产业基地、威海碳纤维产业园等7个重点园区建设,加快推进干喷湿纺高强型碳纤维、高性能陶瓷电子器件、碳化硅半导体单晶用高纯粉料等19个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做优做强威海光威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碳纤维、山东东辰瑞森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特种尼龙等13个重点品牌,抓实威海光威复材先进复合材料研发制造中心项目、国泰大成新材料碳纤维项目、东辰瑞森万吨级长碳链尼龙工程技术研究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打造国内领先、世界知名的新材料产业基地。到2022年,全省新材料产业营业收入达到1.1万亿元,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前三,建成15个以上百亿级产业集群,2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产业集群营业收入达到8600亿元。
18. 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20213号文?
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领导小组印发了《全省落实“三个坚决”行动方案(2021—2022年) 》(以下简称《方案》),坚决淘汰落后动能,坚决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坚决培育壮大新动能,内容涉及钢铁、地炼、焦化、煤电、水泥、轮胎、煤炭、化工等8个重点行业。
《方案》指出,坚决淘汰落后动能——锚定率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聚焦“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高风险”低效落后产能,进一步健全并严格落实环保、安全、技术、能耗、效益标准,分类组织实施转移、压减、整合、关停任务,加快淘汰低效落后动能;坚决改造提升传统动能——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重点,聚焦五大传统优势产业以及纺织、建材建筑、体育等代表性产业,创新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等先进技术手段,大力开展改造提升工程,滚动实施“万项技改”“万企转型”,推动产业基础再造,促进全产业链整体跃升。坚决培育壮大新动能——坚持壮大规模、增量崛起,围绕五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深入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工程,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在坚决淘汰落后动能上,围绕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确定的六大高耗能行业,结合山东产业发展实际,精准聚焦钢铁、地炼、焦化、煤电、水泥、轮胎、煤炭、化工8个重点行业,加快淘汰低效落后动能。到2022年,腾退建设用地5.3万亩、能耗指标2760万吨标煤、煤耗指标1270万吨标煤,年节约用水6130万立方米、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2万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3.4万吨,为加快培育新动能腾出要素空间。
严格守牢环保、安全、技术、能耗、效益5条标准,其中具体到水泥行业上——环保标准:《建材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37/2373-2018),《流域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37/3416-2018);安全标准:《工贸行业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2017版)》(安监总管四〔2017〕129号),《建材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安监总管四〔2016〕31号),《水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安监总管四〔2011〕55号);技术标准:普通水泥干法中空窑、水泥机立窑、立波尔窑、湿法窑、直径3米以下普通水泥磨机(国家标准),2500吨/日及以下的普通水泥熟料生产线、直径3.2米及以下水泥磨机(省定标准);能耗标准:《水泥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DB37/836-2015);效益标准:单位用地税收0.075万元/亩、单位能耗税收0.042万元/吨标煤、人均主营业务收入118.1万元/人(省定标准)。
水泥行业的重点任务是:到2022年,除特种水泥熟料和化工配套水泥熟料生产线外,2500吨/日以下的水泥熟料生产线全部整合退出,2500吨/日的水泥熟料生产线整合退出一半,其余2500吨/日的水泥熟料生产线须确定产能置换方案,2024年年底前全部整合退出。退出产能可以进行减量置换,置换比例按工业和信息化部标准执行。到2022年,直径3.2米及以下水泥磨机全部整合退出,退出产能按照不低于2:1的比例进行减量置换。通过产能置换新建的水泥熟料生产线规模不得低于4000吨/日,水泥磨机直径不得小于3.8米。逾期未完成产能置换的水泥熟料生产线和水泥磨机,直接关停退出。严禁省外水泥熟料、粉磨产能转入山东省,严禁新增水泥熟料、粉磨产能。由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等部门配合。
在推进措施上,《方案》要求严格执行标准、强化倒逼机制、开展综合评估、集约集聚发展、实施兼并重组、要素资源保障、国际产能合作、严把准入关口、加强社会监督。
《方案》对照8个重点行业的关停退出任务,细化确定出分年度退出企业清单。其中,钢铁企业11家,地炼企业6家,焦化企业4家,煤电机组96台,水泥熟料企业18家、水泥粉磨企业182家,轮胎企业18家,煤矿企业27家,化工企业154家。
在坚决改造提升传统动能上,目标是聚焦高端化工、现代高效农业、文化创意、精品旅游、现代金融服务领域,以及纺织、建材建筑、体育等代表性产业,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主攻方向,创新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等先进技术手段,大力开展改造提升工程,滚动实施万项技改、万企转型,推动传统产业脱胎换骨、活力迸发,向国际国内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突破。
具体到建材建筑产业方面是:坚持绿色、智能、安全发展方向,加大建材与大数据、云计算、工业互联网融合力度。着力推动临沂、菏泽等木材加工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探索推广装配式建筑项目开发、设计、施工一体化发展,推进建筑部品和配件模数化、标准化、集成化研发。力争到2022年,全省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30%以上。由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按职责分工负责。重点任务是:集中实施产业数字化改造、开展重大技术和产业攻关、培育优良产业生态、壮大“雁阵形”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全面推进品牌高端化。
在坚决培育壮大新动能方面,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海洋、医养健康等优势产业和未来产业,深入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工程,推动新兴产业壮大规模、增量崛起,构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具体到新材料产业上,围绕前沿新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和先进基础材料等三大方向,培育壮大淄博氟硅新材料、 日照先进钢铁制造、泰安建材新材料、滨州高端铝材料等9个“雁阵形”集群和东岳、中铝、万华、南山铝业等15个领军企业,抓好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山东省稀土新材料产业基地、威海碳纤维产业园等7个重点园区建设,加快推进干喷湿纺高强型碳纤维、高性能陶瓷电子器件、碳化硅半导体单晶用高纯粉料等19个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做优做强威海光威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碳纤维、山东东辰瑞森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特种尼龙等13个重点品牌,抓实威海光威复材先进复合材料研发制造中心项目、国泰大成新材料碳纤维项目、东辰瑞森万吨级长碳链尼龙工程技术研究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打造国内领先、世界知名的新材料产业基地。到2022年,全省新材料产业营业收入达到1.1万亿元,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前三,建成15个以上百亿级产业集群,2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产业集群营业收入达到8600亿元。
19. 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措施?
答:农村发展特色产业必须注重农村特色产业的发展规律、市场分析、精品特色打造、经营主体孵化,才能实现农村特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村特色产业重点是要把握其“特色”。比如自然与人文资源、乡村地域性特征等这些都决定着一个地方的农村产业的特色,因为产业属地特色的突出表现是乡村,根植于乡村资源与环境。在将乡村特色资源打造成乡村特色产业之后,其本身的经营业态也是独具特色的,有别于其他产业。不同的用户有着不同的需求,而农村特色产业的目标就是要满足特殊人群或者社会大众的功能化的需求,比如是单纯的文化体验,还是养生休闲等,都是具有鲜明的用户需求特色。
01、注重农村特色产业的发展规律
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必须要与乡村资源创新相结合,与乡村农民利益及其全面发展相结合,与乡村社区发展相结合以及与壮大乡村优势特色主导产业相结合。
在尊重以上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才能将产业打造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一县一特”的区域品牌。
02、注重农村特色产业的市场分析
这里指的是要分清不同市场的不同特点,确定服务对象,分析对象需求,把握需求发展态势,由此来组织产品的供给。
在此基础上,制定市场策略,要求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制定出面向市场的产品方案与市场运营方案。然后就要通过制造供求矛盾,创造需求大于供给,需求引领供给的发展态势来引导供给。
03、注重“精品特色”的打造
首先要由独特的自然、文化、产业等独特资源作为发展的基础,在产业创新、公共资源的配置、产品制造及服务方面做好特色的植入,创新特色产业、特色产品、创新特色服务,力求精品。
04、注重经营主体的孵化
一方面需要培育壮大一批乡村特色产业龙头企业,另一方面也要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普通农户等紧密合作。同时加强乡村特色产业人才培养,比如乡村能工巧匠、乡村传统工艺传承人、乡村特色产业创业创新带头人、致力于乡村特色产业的农技推广人才和实用专业人才等。
总之、农村特色产业发展与乡村资源环境处于友好状态,是生态友好型产业,每个地方的差异性造就了“特色”,在发展过程中必须注重特色的挖掘和产品的打造,才能实现农村特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0. 乡村振兴六大振兴是指什么?
一:农业高质量发展
(1)强化农业发展
聚焦特色农业,推广良种良苗,促进三产融合,完善产业服务。
(2)培育农村人才
建设基层人才队伍,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壮大产业化龙头企业,发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引领作用。
(3)优化农产品品质
优化产业种植基地,培育农业公共品牌,深化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
二:乡村人居环境整治
(1)三污同治一循环
全面治理生活垃圾,大力治理厕所粪污,同步治理生活污水,资源化循环利用。
(2)三畅同保一修复
保路畅,保绿畅,保渠畅,开展生态修复。
(3)三化同步一聚集
景观标识化,村庄美化,自然景观生态化,建设生态集聚区和特色示范村。
三:乡风文明治理有效
(1)加强村(社区)自治能力、体系建设
加强村(社区)自治组织建设,建立健全村(居)民自治制度,加强村(社区)自治能力建设,加强村(社区)便民服务网络平台建设。
(2)推进平安法治体系建设
提高干部群众法治素养,牢固树立依法治理工作理念,开展法治主题创建活动,大力推进城乡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3)提升乡村德治水平建设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开展移风易俗活动,保护乡村风貌和文化遗产,推进以文化人取得实效,持续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发挥“乡贤”道德教化作用,弘扬传统美德。
四:改革创新
(1)深化农村基本经营体系改革
建立健全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机制,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质增效工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打造一支专业、可靠的农村经管队伍,稳步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等融资模式。
(2)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夯实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基础,深入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大力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积极推进土地征收制度改革,统筹推进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相关联的其他改革。
(3)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示范创建工作,建立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服务机构,扶持壮大农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
五:提升公共服务基础设施
(1)加快发展农村教育文化事业
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教育改革,开展“结对子、种文化”帮扶活动,鼓励发展乡村社会文艺团队和农村文化志愿服务组织。
(2)提升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
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推动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定期发布企业用工信息,经常性组织开展大型招聘活动。
(3)提升农村社会保障能力
提升养老和医疗保险水平,完善最低保障政策兜底制度,突出关爱特殊困难群体。
(4)推进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
提升公路通达水平和道路安全标准,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加强电力通信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
六:强化保障
(1)强化组织保障
建强农村党组织,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优化农村干部队伍,加强农村党员教育管理,创新联系服务群众工作。
(2)强化资金保障
统筹各类资金,规范使用资金,加大金融支农力度,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3)强化制度保障
完善领导机制,健全保障机制,建立考核评价制度,落实激励保障机制。
21. 乡村振兴六大振兴是指什么?
一:农业高质量发展
(1)强化农业发展
聚焦特色农业,推广良种良苗,促进三产融合,完善产业服务。
(2)培育农村人才
建设基层人才队伍,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壮大产业化龙头企业,发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引领作用。
(3)优化农产品品质
优化产业种植基地,培育农业公共品牌,深化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
二:乡村人居环境整治
(1)三污同治一循环
全面治理生活垃圾,大力治理厕所粪污,同步治理生活污水,资源化循环利用。
(2)三畅同保一修复
保路畅,保绿畅,保渠畅,开展生态修复。
(3)三化同步一聚集
景观标识化,村庄美化,自然景观生态化,建设生态集聚区和特色示范村。
三:乡风文明治理有效
(1)加强村(社区)自治能力、体系建设
加强村(社区)自治组织建设,建立健全村(居)民自治制度,加强村(社区)自治能力建设,加强村(社区)便民服务网络平台建设。
(2)推进平安法治体系建设
提高干部群众法治素养,牢固树立依法治理工作理念,开展法治主题创建活动,大力推进城乡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3)提升乡村德治水平建设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开展移风易俗活动,保护乡村风貌和文化遗产,推进以文化人取得实效,持续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发挥“乡贤”道德教化作用,弘扬传统美德。
四:改革创新
(1)深化农村基本经营体系改革
建立健全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机制,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质增效工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打造一支专业、可靠的农村经管队伍,稳步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等融资模式。
(2)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夯实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基础,深入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大力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积极推进土地征收制度改革,统筹推进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相关联的其他改革。
(3)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示范创建工作,建立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服务机构,扶持壮大农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
五:提升公共服务基础设施
(1)加快发展农村教育文化事业
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教育改革,开展“结对子、种文化”帮扶活动,鼓励发展乡村社会文艺团队和农村文化志愿服务组织。
(2)提升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
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推动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定期发布企业用工信息,经常性组织开展大型招聘活动。
(3)提升农村社会保障能力
提升养老和医疗保险水平,完善最低保障政策兜底制度,突出关爱特殊困难群体。
(4)推进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
提升公路通达水平和道路安全标准,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加强电力通信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
六:强化保障
(1)强化组织保障
建强农村党组织,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优化农村干部队伍,加强农村党员教育管理,创新联系服务群众工作。
(2)强化资金保障
统筹各类资金,规范使用资金,加大金融支农力度,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3)强化制度保障
完善领导机制,健全保障机制,建立考核评价制度,落实激励保障机制。
22. 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20213号文?
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领导小组印发了《全省落实“三个坚决”行动方案(2021—2022年) 》(以下简称《方案》),坚决淘汰落后动能,坚决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坚决培育壮大新动能,内容涉及钢铁、地炼、焦化、煤电、水泥、轮胎、煤炭、化工等8个重点行业。
《方案》指出,坚决淘汰落后动能——锚定率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聚焦“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高风险”低效落后产能,进一步健全并严格落实环保、安全、技术、能耗、效益标准,分类组织实施转移、压减、整合、关停任务,加快淘汰低效落后动能;坚决改造提升传统动能——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重点,聚焦五大传统优势产业以及纺织、建材建筑、体育等代表性产业,创新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等先进技术手段,大力开展改造提升工程,滚动实施“万项技改”“万企转型”,推动产业基础再造,促进全产业链整体跃升。坚决培育壮大新动能——坚持壮大规模、增量崛起,围绕五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深入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工程,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在坚决淘汰落后动能上,围绕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确定的六大高耗能行业,结合山东产业发展实际,精准聚焦钢铁、地炼、焦化、煤电、水泥、轮胎、煤炭、化工8个重点行业,加快淘汰低效落后动能。到2022年,腾退建设用地5.3万亩、能耗指标2760万吨标煤、煤耗指标1270万吨标煤,年节约用水6130万立方米、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2万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3.4万吨,为加快培育新动能腾出要素空间。
严格守牢环保、安全、技术、能耗、效益5条标准,其中具体到水泥行业上——环保标准:《建材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37/2373-2018),《流域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37/3416-2018);安全标准:《工贸行业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2017版)》(安监总管四〔2017〕129号),《建材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安监总管四〔2016〕31号),《水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安监总管四〔2011〕55号);技术标准:普通水泥干法中空窑、水泥机立窑、立波尔窑、湿法窑、直径3米以下普通水泥磨机(国家标准),2500吨/日及以下的普通水泥熟料生产线、直径3.2米及以下水泥磨机(省定标准);能耗标准:《水泥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DB37/836-2015);效益标准:单位用地税收0.075万元/亩、单位能耗税收0.042万元/吨标煤、人均主营业务收入118.1万元/人(省定标准)。
水泥行业的重点任务是:到2022年,除特种水泥熟料和化工配套水泥熟料生产线外,2500吨/日以下的水泥熟料生产线全部整合退出,2500吨/日的水泥熟料生产线整合退出一半,其余2500吨/日的水泥熟料生产线须确定产能置换方案,2024年年底前全部整合退出。退出产能可以进行减量置换,置换比例按工业和信息化部标准执行。到2022年,直径3.2米及以下水泥磨机全部整合退出,退出产能按照不低于2:1的比例进行减量置换。通过产能置换新建的水泥熟料生产线规模不得低于4000吨/日,水泥磨机直径不得小于3.8米。逾期未完成产能置换的水泥熟料生产线和水泥磨机,直接关停退出。严禁省外水泥熟料、粉磨产能转入山东省,严禁新增水泥熟料、粉磨产能。由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等部门配合。
在推进措施上,《方案》要求严格执行标准、强化倒逼机制、开展综合评估、集约集聚发展、实施兼并重组、要素资源保障、国际产能合作、严把准入关口、加强社会监督。
《方案》对照8个重点行业的关停退出任务,细化确定出分年度退出企业清单。其中,钢铁企业11家,地炼企业6家,焦化企业4家,煤电机组96台,水泥熟料企业18家、水泥粉磨企业182家,轮胎企业18家,煤矿企业27家,化工企业154家。
在坚决改造提升传统动能上,目标是聚焦高端化工、现代高效农业、文化创意、精品旅游、现代金融服务领域,以及纺织、建材建筑、体育等代表性产业,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主攻方向,创新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等先进技术手段,大力开展改造提升工程,滚动实施万项技改、万企转型,推动传统产业脱胎换骨、活力迸发,向国际国内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突破。
具体到建材建筑产业方面是:坚持绿色、智能、安全发展方向,加大建材与大数据、云计算、工业互联网融合力度。着力推动临沂、菏泽等木材加工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探索推广装配式建筑项目开发、设计、施工一体化发展,推进建筑部品和配件模数化、标准化、集成化研发。力争到2022年,全省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30%以上。由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按职责分工负责。重点任务是:集中实施产业数字化改造、开展重大技术和产业攻关、培育优良产业生态、壮大“雁阵形”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全面推进品牌高端化。
在坚决培育壮大新动能方面,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海洋、医养健康等优势产业和未来产业,深入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工程,推动新兴产业壮大规模、增量崛起,构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具体到新材料产业上,围绕前沿新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和先进基础材料等三大方向,培育壮大淄博氟硅新材料、 日照先进钢铁制造、泰安建材新材料、滨州高端铝材料等9个“雁阵形”集群和东岳、中铝、万华、南山铝业等15个领军企业,抓好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山东省稀土新材料产业基地、威海碳纤维产业园等7个重点园区建设,加快推进干喷湿纺高强型碳纤维、高性能陶瓷电子器件、碳化硅半导体单晶用高纯粉料等19个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做优做强威海光威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碳纤维、山东东辰瑞森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特种尼龙等13个重点品牌,抓实威海光威复材先进复合材料研发制造中心项目、国泰大成新材料碳纤维项目、东辰瑞森万吨级长碳链尼龙工程技术研究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打造国内领先、世界知名的新材料产业基地。到2022年,全省新材料产业营业收入达到1.1万亿元,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前三,建成15个以上百亿级产业集群,2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产业集群营业收入达到8600亿元。
23. 梅州5311绿色产业指什么?
5311指的是
推动五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烟草、电力、建材、电子信息、机电制造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八成左右,是我市经济的重要基础。
加快培育三个新兴产业。一是做强文旅产业,推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等重点项目建设,打造国内一流旅游目的地。二是发展体育产业,形成体育经济生态,推动体育休闲、健康养生融合发展。三是深耕互联网产业,培育发展数字经济,推动信息服务业的发展。
着力打造大健康产业。以创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为契机,促进健康中医药、健康医疗、健康养生产业创新发展。高标准推进梅县、平远、大埔、丰顺等重点区域的中药材基地建设。加快推动吴清平院士牵头大健康高科技项目的落地,打造大健康产业,向国际自然医学会申请认证“世界长寿之都”称号。
壮大特色现代农业。要迸发传承“东学梅州”的干劲和勇气,积极办好农民丰收节,筹办中国梅州(丰顺)茶业精英峰会、首届全国客家菜技能大赛暨世界客都美食节,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强梅州柚、嘉应茶、平远橙、客都米等优势传统产业,做优水产、油茶、南药、花卉等特色产业。
24. 产业转型成功的表现?
产业转型成功表现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实现经济增长与能耗下降、环境改善的多赢。例如,在木业产业中,产值增加、税收增长的同时,能够减少环境污染并提高能源效率。
形成产业转型升级合力。这需要统筹推进各项措施,包括政策引导、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等,以推动产业向更高价值链攀升。
发挥特色产业的带动作用。例如,在临沂市,木业产业作为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能够带动其他传统产业的发展。
如果想要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建议查询专业的网站或者咨询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