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远海能源集团(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2021-2025全文?)
1. 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2021-2025全文?
江苏沿海地区包括连云港、盐城、南通三市所辖全部行政区域,陆域面积3.59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75万平方公里,2020年常住人口1903.6万。
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要结合功能定位,优化发展布局,进一步向海拓展、向东开放、连通南北方、贯通中西部,形成主体功能清晰、空间集约集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总体布局。壮大区域主发展轴、临海新兴发展轴、近海海洋经济发展轴“三纵”发展轴,完善北部、中部、南部“三横”通道,打造陆海联动区、河海联动区、江海联动区“三大片区”。
在能源基础设施方面,《规划》对江苏沿海地区油气管道、电力运输、风电光伏产业、核电等设施建设都提出了目标,如推进深远海风电试点示范和多种能源资源集成的海上“能源岛”建设,支持探索海上风电、光伏发电和海洋牧场融合发展;推进沿海天然气管网建设,合理规划建设沿海电网过江通道和天然气过江通道,打通长江北翼绿色能源和天然气输送管道。展望未来,江苏沿海地区将推动油气煤等基础能源的基地与转运中心建设,重点发展风电等可再生能源,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能源产业基地。
在海洋新兴产业方面,《规划》提出江苏沿海要发展新型海洋工程装备,加快培育新型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集群,发展海洋矿产、油气、海洋生物资源利用装备以及海洋信息装备等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提升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企业总承包能力,做强自主品牌。
此外,《规划》为江苏沿海地区发展定下了中长期目标。到2025年,江苏沿海地区综合实力稳步提升,经济和人口集聚能力进一步增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快于东部地区平均水平,占全省比重力争达20%左右。到2035年,江苏沿海地区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竞争力大幅跃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020年基础上实现翻一番,为打造长三角强劲活跃增长极、世界级城市群、沿海生态屏障提供重要支撑。
2. 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2021-2025全文?
江苏沿海地区包括连云港、盐城、南通三市所辖全部行政区域,陆域面积3.59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75万平方公里,2020年常住人口1903.6万。
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要结合功能定位,优化发展布局,进一步向海拓展、向东开放、连通南北方、贯通中西部,形成主体功能清晰、空间集约集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总体布局。壮大区域主发展轴、临海新兴发展轴、近海海洋经济发展轴“三纵”发展轴,完善北部、中部、南部“三横”通道,打造陆海联动区、河海联动区、江海联动区“三大片区”。
在能源基础设施方面,《规划》对江苏沿海地区油气管道、电力运输、风电光伏产业、核电等设施建设都提出了目标,如推进深远海风电试点示范和多种能源资源集成的海上“能源岛”建设,支持探索海上风电、光伏发电和海洋牧场融合发展;推进沿海天然气管网建设,合理规划建设沿海电网过江通道和天然气过江通道,打通长江北翼绿色能源和天然气输送管道。展望未来,江苏沿海地区将推动油气煤等基础能源的基地与转运中心建设,重点发展风电等可再生能源,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能源产业基地。
在海洋新兴产业方面,《规划》提出江苏沿海要发展新型海洋工程装备,加快培育新型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集群,发展海洋矿产、油气、海洋生物资源利用装备以及海洋信息装备等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提升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企业总承包能力,做强自主品牌。
此外,《规划》为江苏沿海地区发展定下了中长期目标。到2025年,江苏沿海地区综合实力稳步提升,经济和人口集聚能力进一步增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快于东部地区平均水平,占全省比重力争达20%左右。到2035年,江苏沿海地区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竞争力大幅跃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020年基础上实现翻一番,为打造长三角强劲活跃增长极、世界级城市群、沿海生态屏障提供重要支撑。
3. 中远海风电深度解析?
受气候危机的影响,推进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共识,目前已有超过120个国家和地区提出“碳中和”目标并陆续出台碳减排规划,能源领域一场波澜壮阔的低碳转型大潮正在形成,海上风电迎来规模化发展的黄金机遇,并有望在中长期保持高速发展态势,为特种船开启新一轮机遇。
海风渐劲,势如破竹
航运研究机构克拉克森近期发布的报告显示,在全球疫情肆虐,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海上风电市场逆势上扬,2021年全球海上风场新增投产84个共18.5GW,包括海上风机3,400多台,投产规模同比增长177%,创历史新高。
截至2021年末,全球海上风电累计投产规模达到50.5GW,同比大幅增长58%。作为能源系统实现“碳中和”的关键技术之一,随着陆上可开发土地资源和风能资源日益稀缺,海上风电地位日趋重要,按目前全球海上风机装机量计算,每年发电可帮助减少近9,000万吨碳排放。
4. 三大三新重点产业领域是?
“三大”产业:大石化、大健康、大装备等三大主导产业集群。 “三新”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三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大石化产业
突出以建设世界一流、绿色生态石化基地为依托,加快打造大炼油、大乙烯、大芳烃、大仓储全产业链条,重点推动炼化一体化一期、乙烯、炼化一体化二期等重大项目建设,形成充足的原料保障能力。培育做强石化中下游深加工、高端化工新材料等两大产业集群,发展化工原料、中间体产品。加快原油商业储备库、地下水封洞库和综合保税区等建设,集中打造石化贸易、商务平台、研发创新平台等三大平台,加快形成化工贸易、物流仓储基地。
大健康产业
重点从健康食品、生物医药中,衍生高附加值的功能保健食品、海洋生物制品、婴童产品等,培育规模大、核心竞争力强的健康食品产业集团,扶持企业建设规范化原料基地,建设国内知名的大健康产业基地;加快发展体育健康用品。
大装备产业
突出高端化、智能化,发展精密机械、通用机械、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智能装备等产业,重点在漳浦建设国家级深远海装备制造产业示范区,发展海上风机装备、海底电缆等海洋装备全产业链,打造区域性大装备产业集群。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突出增强自主创新和推进“应用+产业”,重点加快软件园、中科智谷、华晴卫星应用产业园等项目建设,积极布局区块链产业链、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前沿领域,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新材料产业
突出集聚化、规模化,发展特种玻璃制品、高性能防火材料、石墨烯、化工新材料等行业;以浆纸一体化为龙头,发展高中档用纸全产业链,与高端木业、包装印刷等形成上下游配套;推动钢铁产业向高品质钢材料转型升级,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新材料产业基地。
新能源产业
突出以发展清洁能源为核心,重点加快核电1-2号机组建设,推动3-6号机组前期工作并开工建设,积极申报7-8号机组列入国家规划,加快抽水蓄能建设,继续推动各地抽水蓄能电站前期工作,力争“十四五”开工建设。加快开发外海浅滩风电,努力打造国家级风电产业示范基地,布局海上风电制氢等氢能产业基地,打造最大清洁能源基地。
5. 中远海风电深度解析?
受气候危机的影响,推进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共识,目前已有超过120个国家和地区提出“碳中和”目标并陆续出台碳减排规划,能源领域一场波澜壮阔的低碳转型大潮正在形成,海上风电迎来规模化发展的黄金机遇,并有望在中长期保持高速发展态势,为特种船开启新一轮机遇。
海风渐劲,势如破竹
航运研究机构克拉克森近期发布的报告显示,在全球疫情肆虐,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海上风电市场逆势上扬,2021年全球海上风场新增投产84个共18.5GW,包括海上风机3,400多台,投产规模同比增长177%,创历史新高。
截至2021年末,全球海上风电累计投产规模达到50.5GW,同比大幅增长58%。作为能源系统实现“碳中和”的关键技术之一,随着陆上可开发土地资源和风能资源日益稀缺,海上风电地位日趋重要,按目前全球海上风机装机量计算,每年发电可帮助减少近9,000万吨碳排放。
6. 湖南远海物流怎么样?
还行吧!
湖南远海物流有限公司总部位于湖南长沙市长沙县,公司成立于2022年2月21日,法人代表罗林。
该公司主要从事国内货物运输代理;新能源汽车整车销售;汽车新车销售;二手车经销;二手车鉴定评估;汽车零配件零售;集装箱租赁服务等,目前经营状况正常。
7. 湖南远海物流怎么样?
还行吧!
湖南远海物流有限公司总部位于湖南长沙市长沙县,公司成立于2022年2月21日,法人代表罗林。
该公司主要从事国内货物运输代理;新能源汽车整车销售;汽车新车销售;二手车经销;二手车鉴定评估;汽车零配件零售;集装箱租赁服务等,目前经营状况正常。
8. 湖南远海物流怎么样?
还行吧!
湖南远海物流有限公司总部位于湖南长沙市长沙县,公司成立于2022年2月21日,法人代表罗林。
该公司主要从事国内货物运输代理;新能源汽车整车销售;汽车新车销售;二手车经销;二手车鉴定评估;汽车零配件零售;集装箱租赁服务等,目前经营状况正常。
9. 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2021-2025全文?
江苏沿海地区包括连云港、盐城、南通三市所辖全部行政区域,陆域面积3.59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75万平方公里,2020年常住人口1903.6万。
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要结合功能定位,优化发展布局,进一步向海拓展、向东开放、连通南北方、贯通中西部,形成主体功能清晰、空间集约集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总体布局。壮大区域主发展轴、临海新兴发展轴、近海海洋经济发展轴“三纵”发展轴,完善北部、中部、南部“三横”通道,打造陆海联动区、河海联动区、江海联动区“三大片区”。
在能源基础设施方面,《规划》对江苏沿海地区油气管道、电力运输、风电光伏产业、核电等设施建设都提出了目标,如推进深远海风电试点示范和多种能源资源集成的海上“能源岛”建设,支持探索海上风电、光伏发电和海洋牧场融合发展;推进沿海天然气管网建设,合理规划建设沿海电网过江通道和天然气过江通道,打通长江北翼绿色能源和天然气输送管道。展望未来,江苏沿海地区将推动油气煤等基础能源的基地与转运中心建设,重点发展风电等可再生能源,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能源产业基地。
在海洋新兴产业方面,《规划》提出江苏沿海要发展新型海洋工程装备,加快培育新型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集群,发展海洋矿产、油气、海洋生物资源利用装备以及海洋信息装备等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提升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企业总承包能力,做强自主品牌。
此外,《规划》为江苏沿海地区发展定下了中长期目标。到2025年,江苏沿海地区综合实力稳步提升,经济和人口集聚能力进一步增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快于东部地区平均水平,占全省比重力争达20%左右。到2035年,江苏沿海地区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竞争力大幅跃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020年基础上实现翻一番,为打造长三角强劲活跃增长极、世界级城市群、沿海生态屏障提供重要支撑。
10. 湖南远海物流怎么样?
还行吧!
湖南远海物流有限公司总部位于湖南长沙市长沙县,公司成立于2022年2月21日,法人代表罗林。
该公司主要从事国内货物运输代理;新能源汽车整车销售;汽车新车销售;二手车经销;二手车鉴定评估;汽车零配件零售;集装箱租赁服务等,目前经营状况正常。
11. 三大三新重点产业领域是?
“三大”产业:大石化、大健康、大装备等三大主导产业集群。 “三新”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三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大石化产业
突出以建设世界一流、绿色生态石化基地为依托,加快打造大炼油、大乙烯、大芳烃、大仓储全产业链条,重点推动炼化一体化一期、乙烯、炼化一体化二期等重大项目建设,形成充足的原料保障能力。培育做强石化中下游深加工、高端化工新材料等两大产业集群,发展化工原料、中间体产品。加快原油商业储备库、地下水封洞库和综合保税区等建设,集中打造石化贸易、商务平台、研发创新平台等三大平台,加快形成化工贸易、物流仓储基地。
大健康产业
重点从健康食品、生物医药中,衍生高附加值的功能保健食品、海洋生物制品、婴童产品等,培育规模大、核心竞争力强的健康食品产业集团,扶持企业建设规范化原料基地,建设国内知名的大健康产业基地;加快发展体育健康用品。
大装备产业
突出高端化、智能化,发展精密机械、通用机械、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智能装备等产业,重点在漳浦建设国家级深远海装备制造产业示范区,发展海上风机装备、海底电缆等海洋装备全产业链,打造区域性大装备产业集群。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突出增强自主创新和推进“应用+产业”,重点加快软件园、中科智谷、华晴卫星应用产业园等项目建设,积极布局区块链产业链、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前沿领域,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新材料产业
突出集聚化、规模化,发展特种玻璃制品、高性能防火材料、石墨烯、化工新材料等行业;以浆纸一体化为龙头,发展高中档用纸全产业链,与高端木业、包装印刷等形成上下游配套;推动钢铁产业向高品质钢材料转型升级,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新材料产业基地。
新能源产业
突出以发展清洁能源为核心,重点加快核电1-2号机组建设,推动3-6号机组前期工作并开工建设,积极申报7-8号机组列入国家规划,加快抽水蓄能建设,继续推动各地抽水蓄能电站前期工作,力争“十四五”开工建设。加快开发外海浅滩风电,努力打造国家级风电产业示范基地,布局海上风电制氢等氢能产业基地,打造最大清洁能源基地。
12. 三大三新重点产业领域是?
“三大”产业:大石化、大健康、大装备等三大主导产业集群。 “三新”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三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大石化产业
突出以建设世界一流、绿色生态石化基地为依托,加快打造大炼油、大乙烯、大芳烃、大仓储全产业链条,重点推动炼化一体化一期、乙烯、炼化一体化二期等重大项目建设,形成充足的原料保障能力。培育做强石化中下游深加工、高端化工新材料等两大产业集群,发展化工原料、中间体产品。加快原油商业储备库、地下水封洞库和综合保税区等建设,集中打造石化贸易、商务平台、研发创新平台等三大平台,加快形成化工贸易、物流仓储基地。
大健康产业
重点从健康食品、生物医药中,衍生高附加值的功能保健食品、海洋生物制品、婴童产品等,培育规模大、核心竞争力强的健康食品产业集团,扶持企业建设规范化原料基地,建设国内知名的大健康产业基地;加快发展体育健康用品。
大装备产业
突出高端化、智能化,发展精密机械、通用机械、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智能装备等产业,重点在漳浦建设国家级深远海装备制造产业示范区,发展海上风机装备、海底电缆等海洋装备全产业链,打造区域性大装备产业集群。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突出增强自主创新和推进“应用+产业”,重点加快软件园、中科智谷、华晴卫星应用产业园等项目建设,积极布局区块链产业链、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前沿领域,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新材料产业
突出集聚化、规模化,发展特种玻璃制品、高性能防火材料、石墨烯、化工新材料等行业;以浆纸一体化为龙头,发展高中档用纸全产业链,与高端木业、包装印刷等形成上下游配套;推动钢铁产业向高品质钢材料转型升级,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新材料产业基地。
新能源产业
突出以发展清洁能源为核心,重点加快核电1-2号机组建设,推动3-6号机组前期工作并开工建设,积极申报7-8号机组列入国家规划,加快抽水蓄能建设,继续推动各地抽水蓄能电站前期工作,力争“十四五”开工建设。加快开发外海浅滩风电,努力打造国家级风电产业示范基地,布局海上风电制氢等氢能产业基地,打造最大清洁能源基地。
13. 中远海风电深度解析?
受气候危机的影响,推进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共识,目前已有超过120个国家和地区提出“碳中和”目标并陆续出台碳减排规划,能源领域一场波澜壮阔的低碳转型大潮正在形成,海上风电迎来规模化发展的黄金机遇,并有望在中长期保持高速发展态势,为特种船开启新一轮机遇。
海风渐劲,势如破竹
航运研究机构克拉克森近期发布的报告显示,在全球疫情肆虐,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海上风电市场逆势上扬,2021年全球海上风场新增投产84个共18.5GW,包括海上风机3,400多台,投产规模同比增长177%,创历史新高。
截至2021年末,全球海上风电累计投产规模达到50.5GW,同比大幅增长58%。作为能源系统实现“碳中和”的关键技术之一,随着陆上可开发土地资源和风能资源日益稀缺,海上风电地位日趋重要,按目前全球海上风机装机量计算,每年发电可帮助减少近9,000万吨碳排放。
14. 中远海风电深度解析?
受气候危机的影响,推进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共识,目前已有超过120个国家和地区提出“碳中和”目标并陆续出台碳减排规划,能源领域一场波澜壮阔的低碳转型大潮正在形成,海上风电迎来规模化发展的黄金机遇,并有望在中长期保持高速发展态势,为特种船开启新一轮机遇。
海风渐劲,势如破竹
航运研究机构克拉克森近期发布的报告显示,在全球疫情肆虐,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海上风电市场逆势上扬,2021年全球海上风场新增投产84个共18.5GW,包括海上风机3,400多台,投产规模同比增长177%,创历史新高。
截至2021年末,全球海上风电累计投产规模达到50.5GW,同比大幅增长58%。作为能源系统实现“碳中和”的关键技术之一,随着陆上可开发土地资源和风能资源日益稀缺,海上风电地位日趋重要,按目前全球海上风机装机量计算,每年发电可帮助减少近9,000万吨碳排放。
15. 乡村振兴有哪些项目?
1、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项目
根据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印发《乡村产业工作要点》部署要求,扶持并推介一批主导产业突出、原料基地共建、资源要素共享、联农带农紧密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可细分为:①支持以多主体参与、产业关联度高、辐射带动力强的大型产业化联合体;②支持以产业园区为单元,园区内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民合作社和农户分工明确、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中型产业化联合体;③支持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跟进,广大小农户参与,采取订单生产、股份合作的小型产业化联合体。
2、农业产业强镇项目
2023年,认定一批成效显著的农业产业强镇。
依托镇域资源优势,聚集资源要素,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建设一批基础条件好、主导产业突出、带动效果显著的农业产业强镇,培育乡村产业“增长极”。
目前2018年和2019年各认定一批,2020-2021年第三批产业强镇项目,已经申报。
3、农村一二三产业
融合发展先导区项目
2023年,认定一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
以资源集聚区和物流节点为重点,促进产业前延后伸、横向配套、上承市场、下接要素,构建紧密关联、高度依存的全产业链,培育生产、加工、流通、物流、体验、品牌、电商于一体的产业集群,打造乡村产业发展高地,建设乡村产业集群。
4、农产品初加工项目
2023年,继续支持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设施建设补助;鼓励和支持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保鲜、储藏、分级、包装等设施建设,促进农产品顺利进入终端市场和后续加工环节。
同时支持发展粮变粉、豆变芽、肉变肠、奶变酪、菜变肴、果变汁等初级加工产品项目;农产品初加工补助项目,每个地方每年都有补贴,一定要积极申报。
5、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
2023年,创建和认定一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引导各地梯次推进国家、省、市县产业园建设;同时,总结不同区域、不同产业类型的产业园范例,发布产业园发展报告。
目前全国已批准创建四批107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2021年农业农村部、财政部继续支持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
6、数字农业建设试点项目
根据《发展规划司2021年工作要点》,2021年,制定《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实施分工方案,开展数字农业建设试点,打造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和数字农业创新中心。
2023年,继续实施数字农业农村规划,整合资源建设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建设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和数字农业创新中心,开展数字农业试点,加快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集成应用。
7、农村产业融合
发展示范园项目
2023年继续组织认定一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此项目由国家发改委负责组织实施。
8、绿色循环优质
高效特色农业项目
2023年,建设一批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
引导各地建设特色粮、油、薯、果、菜、茶、菌、中药材、养殖、林特花卉苗木等种养基地。创新发展绿色循环优质高效特色农业,建设绿色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完善仓储加工物流等全产业链条,加强质量管控和品牌宣传,提升优势特色产业的质量效益水平。
9、现代种业提升工程项目
2023年继续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加快国家农业种质资源库(圃、场、区)建设,落实制种大县奖励政策,提升优势制种基地建设水平,扶持创新型种业企业发展。推进重要粮食作物和畜禽水产良种联合攻关,强化植物新品种保护。
10、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项目
支持发展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强对中小养殖场户帮带和技术服务。落实好环评、用地、信贷等各项扶持政策,加快清理超范围划定的限养禁养区,及时监测生猪补栏增养情况,加快优化猪肉供应链,引导屠宰加工向养殖集中区转移,促进“运猪”向“运肉”转变。推动生猪扶持政策拓展覆盖畜牧业,支持禽类、牛羊生产。
11、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创建项目
继续开展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创建;全面落实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制度,依法核发养殖证;重点发展池塘工程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稳步发展稻渔综合种养和大水面生态渔业,鼓励发展碳汇渔业,支持深远海养殖业发展。规范有序发展远洋渔业。
12、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重点,完成8000万亩高标准农田和200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建设任务。
建设旱作梯田,加快三江平原地下水超采田间配套工程建设。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清查,建设农田管理大数据平台,加快推进统一上图入库。
修编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分区域、分类型制定建设标准。持续开展耕地质量监测评价,推动建立健全高标准农田设施管护机制。
13、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项目
2023年,认定第五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14、国家农业绿色
发展先行区项目
开展绿色技术综合试验,布局建设一批长期固定观测试验站,探索建立绿色农业技术、标准、产业、经营、政策、数字体系,总结形成一批不同生态类型不同作物品种的农业绿色发展典型模式。
15、“一村一品”示范村镇项目
认定第十一批“一村一品”示范村镇;优化特色产业布局,建设一批产值超100亿元的特色产业集群,打造一批产值超50亿元的特色产业强县、超10亿元的特色产业强镇、超1亿元的特色产业强村。形成“一村一品”“一镇一特”“一县一业”“一省一业”发展格局。
16. 乡村振兴有哪些项目?
1、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项目
根据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印发《乡村产业工作要点》部署要求,扶持并推介一批主导产业突出、原料基地共建、资源要素共享、联农带农紧密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可细分为:①支持以多主体参与、产业关联度高、辐射带动力强的大型产业化联合体;②支持以产业园区为单元,园区内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民合作社和农户分工明确、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中型产业化联合体;③支持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跟进,广大小农户参与,采取订单生产、股份合作的小型产业化联合体。
2、农业产业强镇项目
2023年,认定一批成效显著的农业产业强镇。
依托镇域资源优势,聚集资源要素,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建设一批基础条件好、主导产业突出、带动效果显著的农业产业强镇,培育乡村产业“增长极”。
目前2018年和2019年各认定一批,2020-2021年第三批产业强镇项目,已经申报。
3、农村一二三产业
融合发展先导区项目
2023年,认定一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
以资源集聚区和物流节点为重点,促进产业前延后伸、横向配套、上承市场、下接要素,构建紧密关联、高度依存的全产业链,培育生产、加工、流通、物流、体验、品牌、电商于一体的产业集群,打造乡村产业发展高地,建设乡村产业集群。
4、农产品初加工项目
2023年,继续支持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设施建设补助;鼓励和支持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保鲜、储藏、分级、包装等设施建设,促进农产品顺利进入终端市场和后续加工环节。
同时支持发展粮变粉、豆变芽、肉变肠、奶变酪、菜变肴、果变汁等初级加工产品项目;农产品初加工补助项目,每个地方每年都有补贴,一定要积极申报。
5、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
2023年,创建和认定一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引导各地梯次推进国家、省、市县产业园建设;同时,总结不同区域、不同产业类型的产业园范例,发布产业园发展报告。
目前全国已批准创建四批107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2021年农业农村部、财政部继续支持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
6、数字农业建设试点项目
根据《发展规划司2021年工作要点》,2021年,制定《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实施分工方案,开展数字农业建设试点,打造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和数字农业创新中心。
2023年,继续实施数字农业农村规划,整合资源建设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建设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和数字农业创新中心,开展数字农业试点,加快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集成应用。
7、农村产业融合
发展示范园项目
2023年继续组织认定一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此项目由国家发改委负责组织实施。
8、绿色循环优质
高效特色农业项目
2023年,建设一批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
引导各地建设特色粮、油、薯、果、菜、茶、菌、中药材、养殖、林特花卉苗木等种养基地。创新发展绿色循环优质高效特色农业,建设绿色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完善仓储加工物流等全产业链条,加强质量管控和品牌宣传,提升优势特色产业的质量效益水平。
9、现代种业提升工程项目
2023年继续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加快国家农业种质资源库(圃、场、区)建设,落实制种大县奖励政策,提升优势制种基地建设水平,扶持创新型种业企业发展。推进重要粮食作物和畜禽水产良种联合攻关,强化植物新品种保护。
10、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项目
支持发展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强对中小养殖场户帮带和技术服务。落实好环评、用地、信贷等各项扶持政策,加快清理超范围划定的限养禁养区,及时监测生猪补栏增养情况,加快优化猪肉供应链,引导屠宰加工向养殖集中区转移,促进“运猪”向“运肉”转变。推动生猪扶持政策拓展覆盖畜牧业,支持禽类、牛羊生产。
11、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创建项目
继续开展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创建;全面落实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制度,依法核发养殖证;重点发展池塘工程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稳步发展稻渔综合种养和大水面生态渔业,鼓励发展碳汇渔业,支持深远海养殖业发展。规范有序发展远洋渔业。
12、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重点,完成8000万亩高标准农田和200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建设任务。
建设旱作梯田,加快三江平原地下水超采田间配套工程建设。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清查,建设农田管理大数据平台,加快推进统一上图入库。
修编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分区域、分类型制定建设标准。持续开展耕地质量监测评价,推动建立健全高标准农田设施管护机制。
13、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项目
2023年,认定第五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14、国家农业绿色
发展先行区项目
开展绿色技术综合试验,布局建设一批长期固定观测试验站,探索建立绿色农业技术、标准、产业、经营、政策、数字体系,总结形成一批不同生态类型不同作物品种的农业绿色发展典型模式。
15、“一村一品”示范村镇项目
认定第十一批“一村一品”示范村镇;优化特色产业布局,建设一批产值超100亿元的特色产业集群,打造一批产值超50亿元的特色产业强县、超10亿元的特色产业强镇、超1亿元的特色产业强村。形成“一村一品”“一镇一特”“一县一业”“一省一业”发展格局。
17. 三大三新重点产业领域是?
“三大”产业:大石化、大健康、大装备等三大主导产业集群。 “三新”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三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大石化产业
突出以建设世界一流、绿色生态石化基地为依托,加快打造大炼油、大乙烯、大芳烃、大仓储全产业链条,重点推动炼化一体化一期、乙烯、炼化一体化二期等重大项目建设,形成充足的原料保障能力。培育做强石化中下游深加工、高端化工新材料等两大产业集群,发展化工原料、中间体产品。加快原油商业储备库、地下水封洞库和综合保税区等建设,集中打造石化贸易、商务平台、研发创新平台等三大平台,加快形成化工贸易、物流仓储基地。
大健康产业
重点从健康食品、生物医药中,衍生高附加值的功能保健食品、海洋生物制品、婴童产品等,培育规模大、核心竞争力强的健康食品产业集团,扶持企业建设规范化原料基地,建设国内知名的大健康产业基地;加快发展体育健康用品。
大装备产业
突出高端化、智能化,发展精密机械、通用机械、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智能装备等产业,重点在漳浦建设国家级深远海装备制造产业示范区,发展海上风机装备、海底电缆等海洋装备全产业链,打造区域性大装备产业集群。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突出增强自主创新和推进“应用+产业”,重点加快软件园、中科智谷、华晴卫星应用产业园等项目建设,积极布局区块链产业链、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前沿领域,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新材料产业
突出集聚化、规模化,发展特种玻璃制品、高性能防火材料、石墨烯、化工新材料等行业;以浆纸一体化为龙头,发展高中档用纸全产业链,与高端木业、包装印刷等形成上下游配套;推动钢铁产业向高品质钢材料转型升级,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新材料产业基地。
新能源产业
突出以发展清洁能源为核心,重点加快核电1-2号机组建设,推动3-6号机组前期工作并开工建设,积极申报7-8号机组列入国家规划,加快抽水蓄能建设,继续推动各地抽水蓄能电站前期工作,力争“十四五”开工建设。加快开发外海浅滩风电,努力打造国家级风电产业示范基地,布局海上风电制氢等氢能产业基地,打造最大清洁能源基地。
18. 乡村振兴有哪些项目?
1、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项目
根据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印发《乡村产业工作要点》部署要求,扶持并推介一批主导产业突出、原料基地共建、资源要素共享、联农带农紧密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可细分为:①支持以多主体参与、产业关联度高、辐射带动力强的大型产业化联合体;②支持以产业园区为单元,园区内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民合作社和农户分工明确、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中型产业化联合体;③支持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跟进,广大小农户参与,采取订单生产、股份合作的小型产业化联合体。
2、农业产业强镇项目
2023年,认定一批成效显著的农业产业强镇。
依托镇域资源优势,聚集资源要素,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建设一批基础条件好、主导产业突出、带动效果显著的农业产业强镇,培育乡村产业“增长极”。
目前2018年和2019年各认定一批,2020-2021年第三批产业强镇项目,已经申报。
3、农村一二三产业
融合发展先导区项目
2023年,认定一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
以资源集聚区和物流节点为重点,促进产业前延后伸、横向配套、上承市场、下接要素,构建紧密关联、高度依存的全产业链,培育生产、加工、流通、物流、体验、品牌、电商于一体的产业集群,打造乡村产业发展高地,建设乡村产业集群。
4、农产品初加工项目
2023年,继续支持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设施建设补助;鼓励和支持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保鲜、储藏、分级、包装等设施建设,促进农产品顺利进入终端市场和后续加工环节。
同时支持发展粮变粉、豆变芽、肉变肠、奶变酪、菜变肴、果变汁等初级加工产品项目;农产品初加工补助项目,每个地方每年都有补贴,一定要积极申报。
5、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
2023年,创建和认定一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引导各地梯次推进国家、省、市县产业园建设;同时,总结不同区域、不同产业类型的产业园范例,发布产业园发展报告。
目前全国已批准创建四批107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2021年农业农村部、财政部继续支持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
6、数字农业建设试点项目
根据《发展规划司2021年工作要点》,2021年,制定《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实施分工方案,开展数字农业建设试点,打造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和数字农业创新中心。
2023年,继续实施数字农业农村规划,整合资源建设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建设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和数字农业创新中心,开展数字农业试点,加快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集成应用。
7、农村产业融合
发展示范园项目
2023年继续组织认定一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此项目由国家发改委负责组织实施。
8、绿色循环优质
高效特色农业项目
2023年,建设一批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
引导各地建设特色粮、油、薯、果、菜、茶、菌、中药材、养殖、林特花卉苗木等种养基地。创新发展绿色循环优质高效特色农业,建设绿色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完善仓储加工物流等全产业链条,加强质量管控和品牌宣传,提升优势特色产业的质量效益水平。
9、现代种业提升工程项目
2023年继续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加快国家农业种质资源库(圃、场、区)建设,落实制种大县奖励政策,提升优势制种基地建设水平,扶持创新型种业企业发展。推进重要粮食作物和畜禽水产良种联合攻关,强化植物新品种保护。
10、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项目
支持发展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强对中小养殖场户帮带和技术服务。落实好环评、用地、信贷等各项扶持政策,加快清理超范围划定的限养禁养区,及时监测生猪补栏增养情况,加快优化猪肉供应链,引导屠宰加工向养殖集中区转移,促进“运猪”向“运肉”转变。推动生猪扶持政策拓展覆盖畜牧业,支持禽类、牛羊生产。
11、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创建项目
继续开展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创建;全面落实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制度,依法核发养殖证;重点发展池塘工程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稳步发展稻渔综合种养和大水面生态渔业,鼓励发展碳汇渔业,支持深远海养殖业发展。规范有序发展远洋渔业。
12、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重点,完成8000万亩高标准农田和200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建设任务。
建设旱作梯田,加快三江平原地下水超采田间配套工程建设。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清查,建设农田管理大数据平台,加快推进统一上图入库。
修编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分区域、分类型制定建设标准。持续开展耕地质量监测评价,推动建立健全高标准农田设施管护机制。
13、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项目
2023年,认定第五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14、国家农业绿色
发展先行区项目
开展绿色技术综合试验,布局建设一批长期固定观测试验站,探索建立绿色农业技术、标准、产业、经营、政策、数字体系,总结形成一批不同生态类型不同作物品种的农业绿色发展典型模式。
15、“一村一品”示范村镇项目
认定第十一批“一村一品”示范村镇;优化特色产业布局,建设一批产值超100亿元的特色产业集群,打造一批产值超50亿元的特色产业强县、超10亿元的特色产业强镇、超1亿元的特色产业强村。形成“一村一品”“一镇一特”“一县一业”“一省一业”发展格局。
19. 乡村振兴有哪些项目?
1、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项目
根据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印发《乡村产业工作要点》部署要求,扶持并推介一批主导产业突出、原料基地共建、资源要素共享、联农带农紧密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可细分为:①支持以多主体参与、产业关联度高、辐射带动力强的大型产业化联合体;②支持以产业园区为单元,园区内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民合作社和农户分工明确、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中型产业化联合体;③支持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跟进,广大小农户参与,采取订单生产、股份合作的小型产业化联合体。
2、农业产业强镇项目
2023年,认定一批成效显著的农业产业强镇。
依托镇域资源优势,聚集资源要素,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建设一批基础条件好、主导产业突出、带动效果显著的农业产业强镇,培育乡村产业“增长极”。
目前2018年和2019年各认定一批,2020-2021年第三批产业强镇项目,已经申报。
3、农村一二三产业
融合发展先导区项目
2023年,认定一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
以资源集聚区和物流节点为重点,促进产业前延后伸、横向配套、上承市场、下接要素,构建紧密关联、高度依存的全产业链,培育生产、加工、流通、物流、体验、品牌、电商于一体的产业集群,打造乡村产业发展高地,建设乡村产业集群。
4、农产品初加工项目
2023年,继续支持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设施建设补助;鼓励和支持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保鲜、储藏、分级、包装等设施建设,促进农产品顺利进入终端市场和后续加工环节。
同时支持发展粮变粉、豆变芽、肉变肠、奶变酪、菜变肴、果变汁等初级加工产品项目;农产品初加工补助项目,每个地方每年都有补贴,一定要积极申报。
5、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
2023年,创建和认定一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引导各地梯次推进国家、省、市县产业园建设;同时,总结不同区域、不同产业类型的产业园范例,发布产业园发展报告。
目前全国已批准创建四批107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2021年农业农村部、财政部继续支持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
6、数字农业建设试点项目
根据《发展规划司2021年工作要点》,2021年,制定《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实施分工方案,开展数字农业建设试点,打造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和数字农业创新中心。
2023年,继续实施数字农业农村规划,整合资源建设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建设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和数字农业创新中心,开展数字农业试点,加快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集成应用。
7、农村产业融合
发展示范园项目
2023年继续组织认定一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此项目由国家发改委负责组织实施。
8、绿色循环优质
高效特色农业项目
2023年,建设一批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
引导各地建设特色粮、油、薯、果、菜、茶、菌、中药材、养殖、林特花卉苗木等种养基地。创新发展绿色循环优质高效特色农业,建设绿色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完善仓储加工物流等全产业链条,加强质量管控和品牌宣传,提升优势特色产业的质量效益水平。
9、现代种业提升工程项目
2023年继续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加快国家农业种质资源库(圃、场、区)建设,落实制种大县奖励政策,提升优势制种基地建设水平,扶持创新型种业企业发展。推进重要粮食作物和畜禽水产良种联合攻关,强化植物新品种保护。
10、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项目
支持发展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强对中小养殖场户帮带和技术服务。落实好环评、用地、信贷等各项扶持政策,加快清理超范围划定的限养禁养区,及时监测生猪补栏增养情况,加快优化猪肉供应链,引导屠宰加工向养殖集中区转移,促进“运猪”向“运肉”转变。推动生猪扶持政策拓展覆盖畜牧业,支持禽类、牛羊生产。
11、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创建项目
继续开展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创建;全面落实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制度,依法核发养殖证;重点发展池塘工程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稳步发展稻渔综合种养和大水面生态渔业,鼓励发展碳汇渔业,支持深远海养殖业发展。规范有序发展远洋渔业。
12、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重点,完成8000万亩高标准农田和200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建设任务。
建设旱作梯田,加快三江平原地下水超采田间配套工程建设。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清查,建设农田管理大数据平台,加快推进统一上图入库。
修编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分区域、分类型制定建设标准。持续开展耕地质量监测评价,推动建立健全高标准农田设施管护机制。
13、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项目
2023年,认定第五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14、国家农业绿色
发展先行区项目
开展绿色技术综合试验,布局建设一批长期固定观测试验站,探索建立绿色农业技术、标准、产业、经营、政策、数字体系,总结形成一批不同生态类型不同作物品种的农业绿色发展典型模式。
15、“一村一品”示范村镇项目
认定第十一批“一村一品”示范村镇;优化特色产业布局,建设一批产值超100亿元的特色产业集群,打造一批产值超50亿元的特色产业强县、超10亿元的特色产业强镇、超1亿元的特色产业强村。形成“一村一品”“一镇一特”“一县一业”“一省一业”发展格局。
20. 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2021-2025全文?
江苏沿海地区包括连云港、盐城、南通三市所辖全部行政区域,陆域面积3.59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75万平方公里,2020年常住人口1903.6万。
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要结合功能定位,优化发展布局,进一步向海拓展、向东开放、连通南北方、贯通中西部,形成主体功能清晰、空间集约集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总体布局。壮大区域主发展轴、临海新兴发展轴、近海海洋经济发展轴“三纵”发展轴,完善北部、中部、南部“三横”通道,打造陆海联动区、河海联动区、江海联动区“三大片区”。
在能源基础设施方面,《规划》对江苏沿海地区油气管道、电力运输、风电光伏产业、核电等设施建设都提出了目标,如推进深远海风电试点示范和多种能源资源集成的海上“能源岛”建设,支持探索海上风电、光伏发电和海洋牧场融合发展;推进沿海天然气管网建设,合理规划建设沿海电网过江通道和天然气过江通道,打通长江北翼绿色能源和天然气输送管道。展望未来,江苏沿海地区将推动油气煤等基础能源的基地与转运中心建设,重点发展风电等可再生能源,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能源产业基地。
在海洋新兴产业方面,《规划》提出江苏沿海要发展新型海洋工程装备,加快培育新型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集群,发展海洋矿产、油气、海洋生物资源利用装备以及海洋信息装备等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提升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企业总承包能力,做强自主品牌。
此外,《规划》为江苏沿海地区发展定下了中长期目标。到2025年,江苏沿海地区综合实力稳步提升,经济和人口集聚能力进一步增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快于东部地区平均水平,占全省比重力争达20%左右。到2035年,江苏沿海地区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竞争力大幅跃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020年基础上实现翻一番,为打造长三角强劲活跃增长极、世界级城市群、沿海生态屏障提供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