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帮扶十条职责?(五链共治法在基层标语?)
驻村帮扶十条职责?
一、带头带领村干部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涉农惠农政策法规,每月至少开展 2 次集中学习,并做好笔记。
二、与所驻村“两委”班子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共同研究解决问题,明确下一步工作任 务。
三、与镇村每周确定 1 天为农民集中服务日, 协助镇村受理农民委托代办事务,做到“干部多跑腿,群众少跑路”。
四、集中半个月时间对逐户 进行走访,全年入户走访不少于 2 次,对重点农牧 户每季度至少走访 1 次,每年至少撰写 1 篇有价值 的调研报告。
五、指导和帮助村规范党建、扶贫、财务等各类档案,做到规范细致。
六、对所驻村群众普遍反映的不合理制度性安排、政策落实不公平现象、基层干部违法违纪线索、农村黑恶势力或借助家族宗派影响侵犯农牧民利益线索等、及时向包联驻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反馈。
七、坚持请示报告制度,驻村工作队每季度向市包联驻村工作领导小组、派出单位汇报 1 次驻村工作情况, 每半年向包联驻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工作总结。
八、驻村工作队驻村期间,原则上每月为村服务天数不少于 20 天,要严格考勤制度。
九、发挥部门优势,协调企业积极参与社会扶贫和产业发展,协调贫困户帮扶人落实扶贫措施。
十、要严格执行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工作纪律、群众纪律、生活纪律。
五链共治法在基层标语?
“‘五链共治、法在基层’其基本内涵就是探索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人民司法理念,在切实提升诉讼案件质效、着力抓好案源治理的同时,充分发挥司法在引导规范、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独特优势,从源头上预防化解矛盾纠纷,为实现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探索了一条法治化的新路径。”咸阳中院院长冯华说。
随着诉源治理的深入开展,咸阳各法院充分发挥法治牵头作用,依法引导基层组织、社会团体将调解组织融入到产业链上。目前,全市已在运输业、旅游业、果蔬产业等多个产业领域的社会组织设立了调解组织,化解纠纷1211件,成功率达87.67%。
此外,咸阳中院制定了《关于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建立“专人办、不收费、快执行”的“人民调解+司法确认”工作机制,有效破解多元解纷“调而不结”的困境。
同时,咸阳中院与市政府联合制定《关于统一构建府院良性互动机制的若干意见》,着力从源头上预防化解行政争议,促进行政机关决策法治化、规范化。2019年,全市法院针对防范金融风险、精准扶贫、生态环保、扫黑除恶、基层治理等发出司法建议174份;咸阳市两级行政机关案件胜诉率提高6%,行政案件同比下降了46.6%。
2019年以来,咸阳各法院派驻1000多名法院干警深入全市135个镇(街道)和2072个村(社区)担任包联法官,配套出台《工作零缺陷、程序零违规、办案零差错、服务零投诉、违纪零容忍工作意见》等相关文件,提升基层组织决策法治化,夯实诉源治理法治基础。
与包联法官机制相呼应,全市法院干警发挥专业优势,通过日常“义诊”、提前“约诊”、法官“坐诊”、综合“会诊”、上门“巡诊”,探索形成了矛盾纠纷“五诊疗法”,引领纠纷解决机制的健康发展。
五链共治法在基层标语?
“‘五链共治、法在基层’其基本内涵就是探索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人民司法理念,在切实提升诉讼案件质效、着力抓好案源治理的同时,充分发挥司法在引导规范、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独特优势,从源头上预防化解矛盾纠纷,为实现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探索了一条法治化的新路径。”咸阳中院院长冯华说。
随着诉源治理的深入开展,咸阳各法院充分发挥法治牵头作用,依法引导基层组织、社会团体将调解组织融入到产业链上。目前,全市已在运输业、旅游业、果蔬产业等多个产业领域的社会组织设立了调解组织,化解纠纷1211件,成功率达87.67%。
此外,咸阳中院制定了《关于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建立“专人办、不收费、快执行”的“人民调解+司法确认”工作机制,有效破解多元解纷“调而不结”的困境。
同时,咸阳中院与市政府联合制定《关于统一构建府院良性互动机制的若干意见》,着力从源头上预防化解行政争议,促进行政机关决策法治化、规范化。2019年,全市法院针对防范金融风险、精准扶贫、生态环保、扫黑除恶、基层治理等发出司法建议174份;咸阳市两级行政机关案件胜诉率提高6%,行政案件同比下降了46.6%。
2019年以来,咸阳各法院派驻1000多名法院干警深入全市135个镇(街道)和2072个村(社区)担任包联法官,配套出台《工作零缺陷、程序零违规、办案零差错、服务零投诉、违纪零容忍工作意见》等相关文件,提升基层组织决策法治化,夯实诉源治理法治基础。
与包联法官机制相呼应,全市法院干警发挥专业优势,通过日常“义诊”、提前“约诊”、法官“坐诊”、综合“会诊”、上门“巡诊”,探索形成了矛盾纠纷“五诊疗法”,引领纠纷解决机制的健康发展。
驻村帮扶十条职责?
一、带头带领村干部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涉农惠农政策法规,每月至少开展 2 次集中学习,并做好笔记。
二、与所驻村“两委”班子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共同研究解决问题,明确下一步工作任 务。
三、与镇村每周确定 1 天为农民集中服务日, 协助镇村受理农民委托代办事务,做到“干部多跑腿,群众少跑路”。
四、集中半个月时间对逐户 进行走访,全年入户走访不少于 2 次,对重点农牧 户每季度至少走访 1 次,每年至少撰写 1 篇有价值 的调研报告。
五、指导和帮助村规范党建、扶贫、财务等各类档案,做到规范细致。
六、对所驻村群众普遍反映的不合理制度性安排、政策落实不公平现象、基层干部违法违纪线索、农村黑恶势力或借助家族宗派影响侵犯农牧民利益线索等、及时向包联驻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反馈。
七、坚持请示报告制度,驻村工作队每季度向市包联驻村工作领导小组、派出单位汇报 1 次驻村工作情况, 每半年向包联驻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工作总结。
八、驻村工作队驻村期间,原则上每月为村服务天数不少于 20 天,要严格考勤制度。
九、发挥部门优势,协调企业积极参与社会扶贫和产业发展,协调贫困户帮扶人落实扶贫措施。
十、要严格执行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工作纪律、群众纪律、生活纪律。
五链共治法在基层标语?
“‘五链共治、法在基层’其基本内涵就是探索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人民司法理念,在切实提升诉讼案件质效、着力抓好案源治理的同时,充分发挥司法在引导规范、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独特优势,从源头上预防化解矛盾纠纷,为实现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探索了一条法治化的新路径。”咸阳中院院长冯华说。
随着诉源治理的深入开展,咸阳各法院充分发挥法治牵头作用,依法引导基层组织、社会团体将调解组织融入到产业链上。目前,全市已在运输业、旅游业、果蔬产业等多个产业领域的社会组织设立了调解组织,化解纠纷1211件,成功率达87.67%。
此外,咸阳中院制定了《关于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建立“专人办、不收费、快执行”的“人民调解+司法确认”工作机制,有效破解多元解纷“调而不结”的困境。
同时,咸阳中院与市政府联合制定《关于统一构建府院良性互动机制的若干意见》,着力从源头上预防化解行政争议,促进行政机关决策法治化、规范化。2019年,全市法院针对防范金融风险、精准扶贫、生态环保、扫黑除恶、基层治理等发出司法建议174份;咸阳市两级行政机关案件胜诉率提高6%,行政案件同比下降了46.6%。
2019年以来,咸阳各法院派驻1000多名法院干警深入全市135个镇(街道)和2072个村(社区)担任包联法官,配套出台《工作零缺陷、程序零违规、办案零差错、服务零投诉、违纪零容忍工作意见》等相关文件,提升基层组织决策法治化,夯实诉源治理法治基础。
与包联法官机制相呼应,全市法院干警发挥专业优势,通过日常“义诊”、提前“约诊”、法官“坐诊”、综合“会诊”、上门“巡诊”,探索形成了矛盾纠纷“五诊疗法”,引领纠纷解决机制的健康发展。
驻村帮扶十条职责?
一、带头带领村干部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涉农惠农政策法规,每月至少开展 2 次集中学习,并做好笔记。
二、与所驻村“两委”班子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共同研究解决问题,明确下一步工作任 务。
三、与镇村每周确定 1 天为农民集中服务日, 协助镇村受理农民委托代办事务,做到“干部多跑腿,群众少跑路”。
四、集中半个月时间对逐户 进行走访,全年入户走访不少于 2 次,对重点农牧 户每季度至少走访 1 次,每年至少撰写 1 篇有价值 的调研报告。
五、指导和帮助村规范党建、扶贫、财务等各类档案,做到规范细致。
六、对所驻村群众普遍反映的不合理制度性安排、政策落实不公平现象、基层干部违法违纪线索、农村黑恶势力或借助家族宗派影响侵犯农牧民利益线索等、及时向包联驻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反馈。
七、坚持请示报告制度,驻村工作队每季度向市包联驻村工作领导小组、派出单位汇报 1 次驻村工作情况, 每半年向包联驻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工作总结。
八、驻村工作队驻村期间,原则上每月为村服务天数不少于 20 天,要严格考勤制度。
九、发挥部门优势,协调企业积极参与社会扶贫和产业发展,协调贫困户帮扶人落实扶贫措施。
十、要严格执行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工作纪律、群众纪律、生活纪律。
五链共治法在基层标语?
“‘五链共治、法在基层’其基本内涵就是探索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人民司法理念,在切实提升诉讼案件质效、着力抓好案源治理的同时,充分发挥司法在引导规范、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独特优势,从源头上预防化解矛盾纠纷,为实现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探索了一条法治化的新路径。”咸阳中院院长冯华说。
随着诉源治理的深入开展,咸阳各法院充分发挥法治牵头作用,依法引导基层组织、社会团体将调解组织融入到产业链上。目前,全市已在运输业、旅游业、果蔬产业等多个产业领域的社会组织设立了调解组织,化解纠纷1211件,成功率达87.67%。
此外,咸阳中院制定了《关于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建立“专人办、不收费、快执行”的“人民调解+司法确认”工作机制,有效破解多元解纷“调而不结”的困境。
同时,咸阳中院与市政府联合制定《关于统一构建府院良性互动机制的若干意见》,着力从源头上预防化解行政争议,促进行政机关决策法治化、规范化。2019年,全市法院针对防范金融风险、精准扶贫、生态环保、扫黑除恶、基层治理等发出司法建议174份;咸阳市两级行政机关案件胜诉率提高6%,行政案件同比下降了46.6%。
2019年以来,咸阳各法院派驻1000多名法院干警深入全市135个镇(街道)和2072个村(社区)担任包联法官,配套出台《工作零缺陷、程序零违规、办案零差错、服务零投诉、违纪零容忍工作意见》等相关文件,提升基层组织决策法治化,夯实诉源治理法治基础。
与包联法官机制相呼应,全市法院干警发挥专业优势,通过日常“义诊”、提前“约诊”、法官“坐诊”、综合“会诊”、上门“巡诊”,探索形成了矛盾纠纷“五诊疗法”,引领纠纷解决机制的健康发展。
驻村帮扶十条职责?
一、带头带领村干部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涉农惠农政策法规,每月至少开展 2 次集中学习,并做好笔记。
二、与所驻村“两委”班子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共同研究解决问题,明确下一步工作任 务。
三、与镇村每周确定 1 天为农民集中服务日, 协助镇村受理农民委托代办事务,做到“干部多跑腿,群众少跑路”。
四、集中半个月时间对逐户 进行走访,全年入户走访不少于 2 次,对重点农牧 户每季度至少走访 1 次,每年至少撰写 1 篇有价值 的调研报告。
五、指导和帮助村规范党建、扶贫、财务等各类档案,做到规范细致。
六、对所驻村群众普遍反映的不合理制度性安排、政策落实不公平现象、基层干部违法违纪线索、农村黑恶势力或借助家族宗派影响侵犯农牧民利益线索等、及时向包联驻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反馈。
七、坚持请示报告制度,驻村工作队每季度向市包联驻村工作领导小组、派出单位汇报 1 次驻村工作情况, 每半年向包联驻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工作总结。
八、驻村工作队驻村期间,原则上每月为村服务天数不少于 20 天,要严格考勤制度。
九、发挥部门优势,协调企业积极参与社会扶贫和产业发展,协调贫困户帮扶人落实扶贫措施。
十、要严格执行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工作纪律、群众纪律、生活纪律。
孝义4.3米焦炉停产时间?
2020年12月19日。
孝义市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在全省率先启动关停4.3米焦炉行动。
涉及焦化产能452万吨,所涉6户企业全面停止进煤,12月底前全部关停。
此举意味着该市将加快焦化产业转型升级步伐。
4.3米焦炉关停工作,是孝义市焦化行业装备升级、高质量转型发展的重要内容。
为确保按时关停到位,该市严格按照焦化行业相关标准,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在确保安全、环保的情况下,聘请专家团队科学论证,“一企一策”制定具体关停作业方案,并由市级包联领导深入企业,确保各环节执行到位。
六家企业负责人表示,将按照孝义市委、市政府部署,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推动孝义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贡献力量。
邯郸成规模的产业有哪些?
武安格力智能装备基础件产业基地汽车轻量化铝镁合金零部件制造项目一期11月底试生产;中船重工集团718所特种气体项目,高纯三氟化氮等4种产品产能明年可达世界前列……年终岁尾,邯郸市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陆续投产达效,为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
今年8月,邯郸市出台“532”主导产业发展实施意见,不断提升精品钢材、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现代物流、文化旅游五大现有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健康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谋划布局电子信息和网络、安防应急两大未来产业,通过重点发展十大产业,着力构建优势突出、聚集发展、竞争力强、带动面广的现代产业体系。
提升五大现有优势产业
近年来,通过推进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全市精品钢材占比不断提升。去年精品钢材产能约1000万吨,实现产值约700亿元,分别占全市钢铁行业的25%和30%。目前,邯郸已具备全品种精品钢材供应能力,河钢邯钢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级别汽车板生产工艺,普阳钢铁公司的海洋平台用钢、高强度船舶用钢在国内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永洋特钢公司轻轨产品全国市场占有率达67%。今后将重点发展高性能轴承钢、齿轮钢、海工钢、高铁轨道钢、石油管道钢等高端产品,力争到2020年形成年产1500万吨精品钢材生产能力,打造全国重要的精品钢材生产基地。
装备制造业是延伸钢铁产业链的重要产业,去年完成产值836亿元,已初步形成白色家电、基础部件、整车制造、冶金矿山装备、智能制造装备、节能环保装备等一批支撑行业,拥有美的空调、星星制冷、新兴能源装备、宗申戈梅利农机等一批装备制造领军企业。围绕装备制造重点领域,邯郸将积极推动智慧工厂和工业互联网建设,实现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协同制造转变,力争到2020年将装备制造业打造成超千亿元产业。
食品加工产业是邯郸近年来增长较快的产业之一,去年完成产值415亿元,实现增加值88亿元、占规上工业比重7.5%。大名县五得利面粉集团日处理小麦4.2万吨,生产能力居世界第一。邱县通过承接北京休闲食品产业转移,聚集了马大姐、哆呋、集味轩等一批知名食品品牌企业。以安全化、品质化、功能化、品牌化为主攻方向,邯郸将重点发展精深食品加工、现代农副产品加工业,加快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食品产业扩能“首选地”。
作为国家物流枢纽布局承载城市,邯郸现代物流产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发展态势。去年,全社会物流总额约9000亿元,货物运输总量约4.4亿吨,拥有5A级物流企业4家、4A级物流企业6家,引进建设了华耀城、林安智慧物流、浙江商贸城等一批知名商贸物流项目。未来将以邯郸机场航空货运为载体,以邯郸中欧班列为依托,打造陆港空港“双港”物流枢纽核心区,进一步壮大商贸物流;以武安保税物流中心为支点,以青岛保税港区邯郸(鸡泽)功能区建设为抓手,进一步提升保税物流;以冀南快递产业园、唯品会中部城市群总部、中韩通用航空产业园等一批重点项目为平台,进一步发展电商物流,努力把邯郸建成全国重要的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
文化旅游产业方面,邯郸年接待游客近7000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近800亿元,拥有广府古城、娲皇宫等5A级景区两处,朝阳沟、京娘湖、七步沟等4A级景区11处。今年8月,与深圳华强集团合作建设的“邯郸方特国色春秋”项目对外开放,日均客流量1.2万人,成为华北地区文化旅游项目的新标杆。围绕建设“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市”目标,邯郸将重点抓好与华侨城集团合作的广府生态文化园区、与中景信集团合作的东太行景区等项目。
培育壮大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经过近几年发展,邯郸市新材料产业已具备一定基础,其中中船重工集团718所生产的特种电子气体中,三氟化氮、六氟化钨产能居世界第一;汉光公司生产的墨粉产销量国内第一;鑫宝新材料公司生产的聚苯醚(PPO)和改性聚苯醚(MPPO),打破国外垄断。瞄准电子信息材料、高端金属材料、高端非金属材料、化工新材料领域,邯郸将不断提升新材料产业市场竞争力和技术支撑力,力争到2020年建成具有国内影响力的新材料产业集群。
12月10日,以“绿色、创新、未来、共享”为主题的2019邯郸氢能装备发展与应用大会举行。邯郸市具备良好的氢能源产业基础,中船重工718所是全国最大的水电解制氢和甲醇裂解制氢装置研发生产单位、国内燃料电池高压车载氢系统最大供应商;河钢邯钢气体厂是全国最齐全的稀有气体生产企业和产能第二的高纯商品氢生产商;银隆新能源集团已形成14.5亿安时钛酸锂动力电池、200兆瓦储能电池模组等生产能力。依托这些基础和优势,邯郸瞄准氢能、储能两大方向,重点聚焦氢气制备、氢能制储运加设备及氢能源汽车等方面,全力打造氢能全产业链条,着力打造“邯郸·中国气谷”,加快发展钛酸锂电池储能示范应用。
生物健康产业。依托天然色素产销量居全国之首、世界前列的曲周晨光生物集团,邯郸将积极推进华北地区最大的天然植物提取和大健康产业基地建设;依托邯郸制药公司,积极发展现代中药产业,重点引进中药制药装备、中成药综合生产、中医药保健品等产业环节;依托中建材君恒药玻公司,重点建设药用玻璃产业园,引进上下游企业,加快形成药玻产业集群。
谋划布局两大未来产业
电子信息和网络产业是邯郸重点培育的未来产业,目前,邯郸已建立全光纤信息通信网络和移动互联网络,中船重工集团汉光公司的光纤惯性器件、视觉感知器件、气体感知器件等系列产品处于国内先进水平。中擎创电子智能终端设备制造、深圳皇族智能电子终端制造等多个重点项目相继落地。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势,依托北京、天津集成电路研发设计与生产能力,邯郸将着力建设华北地区最大的芯片封测基地和新型电子产品制造基地。
安防应急产业已具备初步产业基础。国家应急产业领军企业——新兴际华集团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核心企业均在邯郸;中船重工集团718所安防产品在金融、文物保护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依托这些龙头企业技术优势,邯郸将大力发展信息安全装备、应急能源装备、危险气体防灾减灾装备、环境安全应急监测等产品和服务,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安防应急产品生产基地和研发服务基地。
邯郸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市围绕“532”主导产业,确定了58个二级细分产业领域,谋划了总投资3290亿元的300个重点项目。今后将把十大主导产业作为招商引资的主要方向,以引进带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的大企业和优质企业参与全市主导产业投资建设为重点,持续开展重点项目集中签约、集中开工、集中观摩活动,组织各级领导进行包联帮扶,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同时强化要素供给保障,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全市主导产业优化布局、改造提升、加速发展。
万人助万企活动实施方案?
(一)建立领导包联机制。班子成员带领站所长负责联系企业,以辖区内企业为主,兼顾产业集聚区内由本单位招商引资企业,深入包联企业调研解决问题,针对企业生产经营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摸清基本情况,汇总企业诉求,建立完善问题、责任和任务清单。做好协调服务工作,针对企业问题,能现场解决的现场帮助解决,需乡镇解决的形成问题清单,提出意见和建议,提交乡服务企业办报送乡党委、政府,明确分管领导推动解决,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二)建立工作台账。由经济发展办公室负责,收集汇总乡“万人助万企”活动开展情况,建立问题收集、难题报告、销号管理等工作机制,明确问题化解责任人和时限要求,解决一件,销号一件,做到企业的问题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
(三)建立考评奖惩机制。对各个企业服务联络员助企活动情况进行考核评价,结果作为各个站所年底考核评价的重要参考,助企服务不合格的联络员年底不得参与各种评优评先。
孝义4.3米焦炉停产时间?
2020年12月19日。
孝义市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在全省率先启动关停4.3米焦炉行动。
涉及焦化产能452万吨,所涉6户企业全面停止进煤,12月底前全部关停。
此举意味着该市将加快焦化产业转型升级步伐。
4.3米焦炉关停工作,是孝义市焦化行业装备升级、高质量转型发展的重要内容。
为确保按时关停到位,该市严格按照焦化行业相关标准,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在确保安全、环保的情况下,聘请专家团队科学论证,“一企一策”制定具体关停作业方案,并由市级包联领导深入企业,确保各环节执行到位。
六家企业负责人表示,将按照孝义市委、市政府部署,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推动孝义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贡献力量。
邯郸成规模的产业有哪些?
武安格力智能装备基础件产业基地汽车轻量化铝镁合金零部件制造项目一期11月底试生产;中船重工集团718所特种气体项目,高纯三氟化氮等4种产品产能明年可达世界前列……年终岁尾,邯郸市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陆续投产达效,为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
今年8月,邯郸市出台“532”主导产业发展实施意见,不断提升精品钢材、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现代物流、文化旅游五大现有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健康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谋划布局电子信息和网络、安防应急两大未来产业,通过重点发展十大产业,着力构建优势突出、聚集发展、竞争力强、带动面广的现代产业体系。
提升五大现有优势产业
近年来,通过推进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全市精品钢材占比不断提升。去年精品钢材产能约1000万吨,实现产值约700亿元,分别占全市钢铁行业的25%和30%。目前,邯郸已具备全品种精品钢材供应能力,河钢邯钢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级别汽车板生产工艺,普阳钢铁公司的海洋平台用钢、高强度船舶用钢在国内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永洋特钢公司轻轨产品全国市场占有率达67%。今后将重点发展高性能轴承钢、齿轮钢、海工钢、高铁轨道钢、石油管道钢等高端产品,力争到2020年形成年产1500万吨精品钢材生产能力,打造全国重要的精品钢材生产基地。
装备制造业是延伸钢铁产业链的重要产业,去年完成产值836亿元,已初步形成白色家电、基础部件、整车制造、冶金矿山装备、智能制造装备、节能环保装备等一批支撑行业,拥有美的空调、星星制冷、新兴能源装备、宗申戈梅利农机等一批装备制造领军企业。围绕装备制造重点领域,邯郸将积极推动智慧工厂和工业互联网建设,实现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协同制造转变,力争到2020年将装备制造业打造成超千亿元产业。
食品加工产业是邯郸近年来增长较快的产业之一,去年完成产值415亿元,实现增加值88亿元、占规上工业比重7.5%。大名县五得利面粉集团日处理小麦4.2万吨,生产能力居世界第一。邱县通过承接北京休闲食品产业转移,聚集了马大姐、哆呋、集味轩等一批知名食品品牌企业。以安全化、品质化、功能化、品牌化为主攻方向,邯郸将重点发展精深食品加工、现代农副产品加工业,加快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食品产业扩能“首选地”。
作为国家物流枢纽布局承载城市,邯郸现代物流产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发展态势。去年,全社会物流总额约9000亿元,货物运输总量约4.4亿吨,拥有5A级物流企业4家、4A级物流企业6家,引进建设了华耀城、林安智慧物流、浙江商贸城等一批知名商贸物流项目。未来将以邯郸机场航空货运为载体,以邯郸中欧班列为依托,打造陆港空港“双港”物流枢纽核心区,进一步壮大商贸物流;以武安保税物流中心为支点,以青岛保税港区邯郸(鸡泽)功能区建设为抓手,进一步提升保税物流;以冀南快递产业园、唯品会中部城市群总部、中韩通用航空产业园等一批重点项目为平台,进一步发展电商物流,努力把邯郸建成全国重要的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
文化旅游产业方面,邯郸年接待游客近7000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近800亿元,拥有广府古城、娲皇宫等5A级景区两处,朝阳沟、京娘湖、七步沟等4A级景区11处。今年8月,与深圳华强集团合作建设的“邯郸方特国色春秋”项目对外开放,日均客流量1.2万人,成为华北地区文化旅游项目的新标杆。围绕建设“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市”目标,邯郸将重点抓好与华侨城集团合作的广府生态文化园区、与中景信集团合作的东太行景区等项目。
培育壮大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经过近几年发展,邯郸市新材料产业已具备一定基础,其中中船重工集团718所生产的特种电子气体中,三氟化氮、六氟化钨产能居世界第一;汉光公司生产的墨粉产销量国内第一;鑫宝新材料公司生产的聚苯醚(PPO)和改性聚苯醚(MPPO),打破国外垄断。瞄准电子信息材料、高端金属材料、高端非金属材料、化工新材料领域,邯郸将不断提升新材料产业市场竞争力和技术支撑力,力争到2020年建成具有国内影响力的新材料产业集群。
12月10日,以“绿色、创新、未来、共享”为主题的2019邯郸氢能装备发展与应用大会举行。邯郸市具备良好的氢能源产业基础,中船重工718所是全国最大的水电解制氢和甲醇裂解制氢装置研发生产单位、国内燃料电池高压车载氢系统最大供应商;河钢邯钢气体厂是全国最齐全的稀有气体生产企业和产能第二的高纯商品氢生产商;银隆新能源集团已形成14.5亿安时钛酸锂动力电池、200兆瓦储能电池模组等生产能力。依托这些基础和优势,邯郸瞄准氢能、储能两大方向,重点聚焦氢气制备、氢能制储运加设备及氢能源汽车等方面,全力打造氢能全产业链条,着力打造“邯郸·中国气谷”,加快发展钛酸锂电池储能示范应用。
生物健康产业。依托天然色素产销量居全国之首、世界前列的曲周晨光生物集团,邯郸将积极推进华北地区最大的天然植物提取和大健康产业基地建设;依托邯郸制药公司,积极发展现代中药产业,重点引进中药制药装备、中成药综合生产、中医药保健品等产业环节;依托中建材君恒药玻公司,重点建设药用玻璃产业园,引进上下游企业,加快形成药玻产业集群。
谋划布局两大未来产业
电子信息和网络产业是邯郸重点培育的未来产业,目前,邯郸已建立全光纤信息通信网络和移动互联网络,中船重工集团汉光公司的光纤惯性器件、视觉感知器件、气体感知器件等系列产品处于国内先进水平。中擎创电子智能终端设备制造、深圳皇族智能电子终端制造等多个重点项目相继落地。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势,依托北京、天津集成电路研发设计与生产能力,邯郸将着力建设华北地区最大的芯片封测基地和新型电子产品制造基地。
安防应急产业已具备初步产业基础。国家应急产业领军企业——新兴际华集团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核心企业均在邯郸;中船重工集团718所安防产品在金融、文物保护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依托这些龙头企业技术优势,邯郸将大力发展信息安全装备、应急能源装备、危险气体防灾减灾装备、环境安全应急监测等产品和服务,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安防应急产品生产基地和研发服务基地。
邯郸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市围绕“532”主导产业,确定了58个二级细分产业领域,谋划了总投资3290亿元的300个重点项目。今后将把十大主导产业作为招商引资的主要方向,以引进带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的大企业和优质企业参与全市主导产业投资建设为重点,持续开展重点项目集中签约、集中开工、集中观摩活动,组织各级领导进行包联帮扶,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同时强化要素供给保障,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全市主导产业优化布局、改造提升、加速发展。
万人助万企活动实施方案?
(一)建立领导包联机制。班子成员带领站所长负责联系企业,以辖区内企业为主,兼顾产业集聚区内由本单位招商引资企业,深入包联企业调研解决问题,针对企业生产经营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摸清基本情况,汇总企业诉求,建立完善问题、责任和任务清单。做好协调服务工作,针对企业问题,能现场解决的现场帮助解决,需乡镇解决的形成问题清单,提出意见和建议,提交乡服务企业办报送乡党委、政府,明确分管领导推动解决,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二)建立工作台账。由经济发展办公室负责,收集汇总乡“万人助万企”活动开展情况,建立问题收集、难题报告、销号管理等工作机制,明确问题化解责任人和时限要求,解决一件,销号一件,做到企业的问题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
(三)建立考评奖惩机制。对各个企业服务联络员助企活动情况进行考核评价,结果作为各个站所年底考核评价的重要参考,助企服务不合格的联络员年底不得参与各种评优评先。
2021年青海省重大项目有哪些?
1、2021年青海省公布239个省级重大项目
在青豫特高压直流、格库铁路、西成铁路、西宁机场三期改扩建等一批项目建成或开建的基础上,青海省重大项目建设继续加大马力。从青海省发展改革委获悉,目前,青海省已在7个重点领域谋划储备第一批239个省级重大项目,以承接国家扩大有效投资政策落地,进一步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有力支撑青海省“十四五”各项目标任务,持续拓展投资空间,顺利推进项目建设。
为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合力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青海省发展改革委结合“十四五”规划及远景目标任务,对标国家和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方向,聚焦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会同相关部门、单位,集中精力谋划储备了这批重大项目。这批项目涉及生态环保、产业发展、民生保障以及水利、交通、能源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共239项。
其中,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方面,重点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长江大保护、国土绿化等领域,谋划推进三江源、祁连山、青海湖等板块生态保护与治理等工程,全力加快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等;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方面,重点围绕“一带一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兰西城市群建设等国家战略,谋划推进国网干线、城际铁路、跨区域引调水、防洪枢纽等工程,着力优化交通枢纽布局、提升水资源保障能力。
巩固能源发展基础方面,谋划推进输电通道、新能源开发等工程,持续打造“绿电特区”;强化信息设施领域弱项方面,着力推进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型基础设施工程;培育新动能方面,探索深加工产业链,谋划推进碳纤维、高纯氧化镁、镁合金产业集群构建等项目,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惠民生方面,持续谋划一批加强农牧民居住条件改善、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重大惠民工程,着力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2、2021年一季度青海省重大项目开工情况
今年一季度,青海省重大项目提速推进,实现开复工247个省级、市级重点项目,开复工率超过90%,实现首季“开门红”。今年以来,青海适时开展省级领导包联重大项目专项行动,以着力构建“一揽子统筹、一竿子到底、一专班推进”的“三全三一”抓项目促投资工作格局,积极统筹协调各市(州)开展重大项目集中开复工活动,掀起全省项目建设热潮,依托省级重大项目协调推进机制,集中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困难问题,确保项目落地实施。
据了解,目前西成铁路、西宁机场三期、引大济湟西干渠、西宁至互助一级公路等一批项目加快推进,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修复、高原美丽乡村、高原美丽城镇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有力支撑了全省一季度投资项目提速。
邯郸成规模的产业有哪些?
武安格力智能装备基础件产业基地汽车轻量化铝镁合金零部件制造项目一期11月底试生产;中船重工集团718所特种气体项目,高纯三氟化氮等4种产品产能明年可达世界前列……年终岁尾,邯郸市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陆续投产达效,为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
今年8月,邯郸市出台“532”主导产业发展实施意见,不断提升精品钢材、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现代物流、文化旅游五大现有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健康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谋划布局电子信息和网络、安防应急两大未来产业,通过重点发展十大产业,着力构建优势突出、聚集发展、竞争力强、带动面广的现代产业体系。
提升五大现有优势产业
近年来,通过推进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全市精品钢材占比不断提升。去年精品钢材产能约1000万吨,实现产值约700亿元,分别占全市钢铁行业的25%和30%。目前,邯郸已具备全品种精品钢材供应能力,河钢邯钢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级别汽车板生产工艺,普阳钢铁公司的海洋平台用钢、高强度船舶用钢在国内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永洋特钢公司轻轨产品全国市场占有率达67%。今后将重点发展高性能轴承钢、齿轮钢、海工钢、高铁轨道钢、石油管道钢等高端产品,力争到2020年形成年产1500万吨精品钢材生产能力,打造全国重要的精品钢材生产基地。
装备制造业是延伸钢铁产业链的重要产业,去年完成产值836亿元,已初步形成白色家电、基础部件、整车制造、冶金矿山装备、智能制造装备、节能环保装备等一批支撑行业,拥有美的空调、星星制冷、新兴能源装备、宗申戈梅利农机等一批装备制造领军企业。围绕装备制造重点领域,邯郸将积极推动智慧工厂和工业互联网建设,实现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协同制造转变,力争到2020年将装备制造业打造成超千亿元产业。
食品加工产业是邯郸近年来增长较快的产业之一,去年完成产值415亿元,实现增加值88亿元、占规上工业比重7.5%。大名县五得利面粉集团日处理小麦4.2万吨,生产能力居世界第一。邱县通过承接北京休闲食品产业转移,聚集了马大姐、哆呋、集味轩等一批知名食品品牌企业。以安全化、品质化、功能化、品牌化为主攻方向,邯郸将重点发展精深食品加工、现代农副产品加工业,加快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食品产业扩能“首选地”。
作为国家物流枢纽布局承载城市,邯郸现代物流产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发展态势。去年,全社会物流总额约9000亿元,货物运输总量约4.4亿吨,拥有5A级物流企业4家、4A级物流企业6家,引进建设了华耀城、林安智慧物流、浙江商贸城等一批知名商贸物流项目。未来将以邯郸机场航空货运为载体,以邯郸中欧班列为依托,打造陆港空港“双港”物流枢纽核心区,进一步壮大商贸物流;以武安保税物流中心为支点,以青岛保税港区邯郸(鸡泽)功能区建设为抓手,进一步提升保税物流;以冀南快递产业园、唯品会中部城市群总部、中韩通用航空产业园等一批重点项目为平台,进一步发展电商物流,努力把邯郸建成全国重要的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
文化旅游产业方面,邯郸年接待游客近7000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近800亿元,拥有广府古城、娲皇宫等5A级景区两处,朝阳沟、京娘湖、七步沟等4A级景区11处。今年8月,与深圳华强集团合作建设的“邯郸方特国色春秋”项目对外开放,日均客流量1.2万人,成为华北地区文化旅游项目的新标杆。围绕建设“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市”目标,邯郸将重点抓好与华侨城集团合作的广府生态文化园区、与中景信集团合作的东太行景区等项目。
培育壮大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经过近几年发展,邯郸市新材料产业已具备一定基础,其中中船重工集团718所生产的特种电子气体中,三氟化氮、六氟化钨产能居世界第一;汉光公司生产的墨粉产销量国内第一;鑫宝新材料公司生产的聚苯醚(PPO)和改性聚苯醚(MPPO),打破国外垄断。瞄准电子信息材料、高端金属材料、高端非金属材料、化工新材料领域,邯郸将不断提升新材料产业市场竞争力和技术支撑力,力争到2020年建成具有国内影响力的新材料产业集群。
12月10日,以“绿色、创新、未来、共享”为主题的2019邯郸氢能装备发展与应用大会举行。邯郸市具备良好的氢能源产业基础,中船重工718所是全国最大的水电解制氢和甲醇裂解制氢装置研发生产单位、国内燃料电池高压车载氢系统最大供应商;河钢邯钢气体厂是全国最齐全的稀有气体生产企业和产能第二的高纯商品氢生产商;银隆新能源集团已形成14.5亿安时钛酸锂动力电池、200兆瓦储能电池模组等生产能力。依托这些基础和优势,邯郸瞄准氢能、储能两大方向,重点聚焦氢气制备、氢能制储运加设备及氢能源汽车等方面,全力打造氢能全产业链条,着力打造“邯郸·中国气谷”,加快发展钛酸锂电池储能示范应用。
生物健康产业。依托天然色素产销量居全国之首、世界前列的曲周晨光生物集团,邯郸将积极推进华北地区最大的天然植物提取和大健康产业基地建设;依托邯郸制药公司,积极发展现代中药产业,重点引进中药制药装备、中成药综合生产、中医药保健品等产业环节;依托中建材君恒药玻公司,重点建设药用玻璃产业园,引进上下游企业,加快形成药玻产业集群。
谋划布局两大未来产业
电子信息和网络产业是邯郸重点培育的未来产业,目前,邯郸已建立全光纤信息通信网络和移动互联网络,中船重工集团汉光公司的光纤惯性器件、视觉感知器件、气体感知器件等系列产品处于国内先进水平。中擎创电子智能终端设备制造、深圳皇族智能电子终端制造等多个重点项目相继落地。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势,依托北京、天津集成电路研发设计与生产能力,邯郸将着力建设华北地区最大的芯片封测基地和新型电子产品制造基地。
安防应急产业已具备初步产业基础。国家应急产业领军企业——新兴际华集团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核心企业均在邯郸;中船重工集团718所安防产品在金融、文物保护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依托这些龙头企业技术优势,邯郸将大力发展信息安全装备、应急能源装备、危险气体防灾减灾装备、环境安全应急监测等产品和服务,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安防应急产品生产基地和研发服务基地。
邯郸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市围绕“532”主导产业,确定了58个二级细分产业领域,谋划了总投资3290亿元的300个重点项目。今后将把十大主导产业作为招商引资的主要方向,以引进带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的大企业和优质企业参与全市主导产业投资建设为重点,持续开展重点项目集中签约、集中开工、集中观摩活动,组织各级领导进行包联帮扶,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同时强化要素供给保障,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全市主导产业优化布局、改造提升、加速发展。
万人助万企活动实施方案?
(一)建立领导包联机制。班子成员带领站所长负责联系企业,以辖区内企业为主,兼顾产业集聚区内由本单位招商引资企业,深入包联企业调研解决问题,针对企业生产经营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摸清基本情况,汇总企业诉求,建立完善问题、责任和任务清单。做好协调服务工作,针对企业问题,能现场解决的现场帮助解决,需乡镇解决的形成问题清单,提出意见和建议,提交乡服务企业办报送乡党委、政府,明确分管领导推动解决,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二)建立工作台账。由经济发展办公室负责,收集汇总乡“万人助万企”活动开展情况,建立问题收集、难题报告、销号管理等工作机制,明确问题化解责任人和时限要求,解决一件,销号一件,做到企业的问题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
(三)建立考评奖惩机制。对各个企业服务联络员助企活动情况进行考核评价,结果作为各个站所年底考核评价的重要参考,助企服务不合格的联络员年底不得参与各种评优评先。
万人助万企活动实施方案?
(一)建立领导包联机制。班子成员带领站所长负责联系企业,以辖区内企业为主,兼顾产业集聚区内由本单位招商引资企业,深入包联企业调研解决问题,针对企业生产经营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摸清基本情况,汇总企业诉求,建立完善问题、责任和任务清单。做好协调服务工作,针对企业问题,能现场解决的现场帮助解决,需乡镇解决的形成问题清单,提出意见和建议,提交乡服务企业办报送乡党委、政府,明确分管领导推动解决,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二)建立工作台账。由经济发展办公室负责,收集汇总乡“万人助万企”活动开展情况,建立问题收集、难题报告、销号管理等工作机制,明确问题化解责任人和时限要求,解决一件,销号一件,做到企业的问题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
(三)建立考评奖惩机制。对各个企业服务联络员助企活动情况进行考核评价,结果作为各个站所年底考核评价的重要参考,助企服务不合格的联络员年底不得参与各种评优评先。
孝义4.3米焦炉停产时间?
2020年12月19日。
孝义市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在全省率先启动关停4.3米焦炉行动。
涉及焦化产能452万吨,所涉6户企业全面停止进煤,12月底前全部关停。
此举意味着该市将加快焦化产业转型升级步伐。
4.3米焦炉关停工作,是孝义市焦化行业装备升级、高质量转型发展的重要内容。
为确保按时关停到位,该市严格按照焦化行业相关标准,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在确保安全、环保的情况下,聘请专家团队科学论证,“一企一策”制定具体关停作业方案,并由市级包联领导深入企业,确保各环节执行到位。
六家企业负责人表示,将按照孝义市委、市政府部署,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推动孝义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贡献力量。
邯郸成规模的产业有哪些?
武安格力智能装备基础件产业基地汽车轻量化铝镁合金零部件制造项目一期11月底试生产;中船重工集团718所特种气体项目,高纯三氟化氮等4种产品产能明年可达世界前列……年终岁尾,邯郸市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陆续投产达效,为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
今年8月,邯郸市出台“532”主导产业发展实施意见,不断提升精品钢材、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现代物流、文化旅游五大现有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健康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谋划布局电子信息和网络、安防应急两大未来产业,通过重点发展十大产业,着力构建优势突出、聚集发展、竞争力强、带动面广的现代产业体系。
提升五大现有优势产业
近年来,通过推进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全市精品钢材占比不断提升。去年精品钢材产能约1000万吨,实现产值约700亿元,分别占全市钢铁行业的25%和30%。目前,邯郸已具备全品种精品钢材供应能力,河钢邯钢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级别汽车板生产工艺,普阳钢铁公司的海洋平台用钢、高强度船舶用钢在国内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永洋特钢公司轻轨产品全国市场占有率达67%。今后将重点发展高性能轴承钢、齿轮钢、海工钢、高铁轨道钢、石油管道钢等高端产品,力争到2020年形成年产1500万吨精品钢材生产能力,打造全国重要的精品钢材生产基地。
装备制造业是延伸钢铁产业链的重要产业,去年完成产值836亿元,已初步形成白色家电、基础部件、整车制造、冶金矿山装备、智能制造装备、节能环保装备等一批支撑行业,拥有美的空调、星星制冷、新兴能源装备、宗申戈梅利农机等一批装备制造领军企业。围绕装备制造重点领域,邯郸将积极推动智慧工厂和工业互联网建设,实现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协同制造转变,力争到2020年将装备制造业打造成超千亿元产业。
食品加工产业是邯郸近年来增长较快的产业之一,去年完成产值415亿元,实现增加值88亿元、占规上工业比重7.5%。大名县五得利面粉集团日处理小麦4.2万吨,生产能力居世界第一。邱县通过承接北京休闲食品产业转移,聚集了马大姐、哆呋、集味轩等一批知名食品品牌企业。以安全化、品质化、功能化、品牌化为主攻方向,邯郸将重点发展精深食品加工、现代农副产品加工业,加快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食品产业扩能“首选地”。
作为国家物流枢纽布局承载城市,邯郸现代物流产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发展态势。去年,全社会物流总额约9000亿元,货物运输总量约4.4亿吨,拥有5A级物流企业4家、4A级物流企业6家,引进建设了华耀城、林安智慧物流、浙江商贸城等一批知名商贸物流项目。未来将以邯郸机场航空货运为载体,以邯郸中欧班列为依托,打造陆港空港“双港”物流枢纽核心区,进一步壮大商贸物流;以武安保税物流中心为支点,以青岛保税港区邯郸(鸡泽)功能区建设为抓手,进一步提升保税物流;以冀南快递产业园、唯品会中部城市群总部、中韩通用航空产业园等一批重点项目为平台,进一步发展电商物流,努力把邯郸建成全国重要的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
文化旅游产业方面,邯郸年接待游客近7000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近800亿元,拥有广府古城、娲皇宫等5A级景区两处,朝阳沟、京娘湖、七步沟等4A级景区11处。今年8月,与深圳华强集团合作建设的“邯郸方特国色春秋”项目对外开放,日均客流量1.2万人,成为华北地区文化旅游项目的新标杆。围绕建设“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市”目标,邯郸将重点抓好与华侨城集团合作的广府生态文化园区、与中景信集团合作的东太行景区等项目。
培育壮大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经过近几年发展,邯郸市新材料产业已具备一定基础,其中中船重工集团718所生产的特种电子气体中,三氟化氮、六氟化钨产能居世界第一;汉光公司生产的墨粉产销量国内第一;鑫宝新材料公司生产的聚苯醚(PPO)和改性聚苯醚(MPPO),打破国外垄断。瞄准电子信息材料、高端金属材料、高端非金属材料、化工新材料领域,邯郸将不断提升新材料产业市场竞争力和技术支撑力,力争到2020年建成具有国内影响力的新材料产业集群。
12月10日,以“绿色、创新、未来、共享”为主题的2019邯郸氢能装备发展与应用大会举行。邯郸市具备良好的氢能源产业基础,中船重工718所是全国最大的水电解制氢和甲醇裂解制氢装置研发生产单位、国内燃料电池高压车载氢系统最大供应商;河钢邯钢气体厂是全国最齐全的稀有气体生产企业和产能第二的高纯商品氢生产商;银隆新能源集团已形成14.5亿安时钛酸锂动力电池、200兆瓦储能电池模组等生产能力。依托这些基础和优势,邯郸瞄准氢能、储能两大方向,重点聚焦氢气制备、氢能制储运加设备及氢能源汽车等方面,全力打造氢能全产业链条,着力打造“邯郸·中国气谷”,加快发展钛酸锂电池储能示范应用。
生物健康产业。依托天然色素产销量居全国之首、世界前列的曲周晨光生物集团,邯郸将积极推进华北地区最大的天然植物提取和大健康产业基地建设;依托邯郸制药公司,积极发展现代中药产业,重点引进中药制药装备、中成药综合生产、中医药保健品等产业环节;依托中建材君恒药玻公司,重点建设药用玻璃产业园,引进上下游企业,加快形成药玻产业集群。
谋划布局两大未来产业
电子信息和网络产业是邯郸重点培育的未来产业,目前,邯郸已建立全光纤信息通信网络和移动互联网络,中船重工集团汉光公司的光纤惯性器件、视觉感知器件、气体感知器件等系列产品处于国内先进水平。中擎创电子智能终端设备制造、深圳皇族智能电子终端制造等多个重点项目相继落地。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势,依托北京、天津集成电路研发设计与生产能力,邯郸将着力建设华北地区最大的芯片封测基地和新型电子产品制造基地。
安防应急产业已具备初步产业基础。国家应急产业领军企业——新兴际华集团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核心企业均在邯郸;中船重工集团718所安防产品在金融、文物保护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依托这些龙头企业技术优势,邯郸将大力发展信息安全装备、应急能源装备、危险气体防灾减灾装备、环境安全应急监测等产品和服务,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安防应急产品生产基地和研发服务基地。
邯郸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市围绕“532”主导产业,确定了58个二级细分产业领域,谋划了总投资3290亿元的300个重点项目。今后将把十大主导产业作为招商引资的主要方向,以引进带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的大企业和优质企业参与全市主导产业投资建设为重点,持续开展重点项目集中签约、集中开工、集中观摩活动,组织各级领导进行包联帮扶,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同时强化要素供给保障,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全市主导产业优化布局、改造提升、加速发展。
2021年青海省重大项目有哪些?
1、2021年青海省公布239个省级重大项目
在青豫特高压直流、格库铁路、西成铁路、西宁机场三期改扩建等一批项目建成或开建的基础上,青海省重大项目建设继续加大马力。从青海省发展改革委获悉,目前,青海省已在7个重点领域谋划储备第一批239个省级重大项目,以承接国家扩大有效投资政策落地,进一步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有力支撑青海省“十四五”各项目标任务,持续拓展投资空间,顺利推进项目建设。
为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合力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青海省发展改革委结合“十四五”规划及远景目标任务,对标国家和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方向,聚焦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会同相关部门、单位,集中精力谋划储备了这批重大项目。这批项目涉及生态环保、产业发展、民生保障以及水利、交通、能源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共239项。
其中,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方面,重点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长江大保护、国土绿化等领域,谋划推进三江源、祁连山、青海湖等板块生态保护与治理等工程,全力加快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等;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方面,重点围绕“一带一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兰西城市群建设等国家战略,谋划推进国网干线、城际铁路、跨区域引调水、防洪枢纽等工程,着力优化交通枢纽布局、提升水资源保障能力。
巩固能源发展基础方面,谋划推进输电通道、新能源开发等工程,持续打造“绿电特区”;强化信息设施领域弱项方面,着力推进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型基础设施工程;培育新动能方面,探索深加工产业链,谋划推进碳纤维、高纯氧化镁、镁合金产业集群构建等项目,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惠民生方面,持续谋划一批加强农牧民居住条件改善、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重大惠民工程,着力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2、2021年一季度青海省重大项目开工情况
今年一季度,青海省重大项目提速推进,实现开复工247个省级、市级重点项目,开复工率超过90%,实现首季“开门红”。今年以来,青海适时开展省级领导包联重大项目专项行动,以着力构建“一揽子统筹、一竿子到底、一专班推进”的“三全三一”抓项目促投资工作格局,积极统筹协调各市(州)开展重大项目集中开复工活动,掀起全省项目建设热潮,依托省级重大项目协调推进机制,集中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困难问题,确保项目落地实施。
据了解,目前西成铁路、西宁机场三期、引大济湟西干渠、西宁至互助一级公路等一批项目加快推进,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修复、高原美丽乡村、高原美丽城镇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有力支撑了全省一季度投资项目提速。
孝义4.3米焦炉停产时间?
2020年12月19日。
孝义市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在全省率先启动关停4.3米焦炉行动。
涉及焦化产能452万吨,所涉6户企业全面停止进煤,12月底前全部关停。
此举意味着该市将加快焦化产业转型升级步伐。
4.3米焦炉关停工作,是孝义市焦化行业装备升级、高质量转型发展的重要内容。
为确保按时关停到位,该市严格按照焦化行业相关标准,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在确保安全、环保的情况下,聘请专家团队科学论证,“一企一策”制定具体关停作业方案,并由市级包联领导深入企业,确保各环节执行到位。
六家企业负责人表示,将按照孝义市委、市政府部署,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推动孝义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贡献力量。
2021年青海省重大项目有哪些?
1、2021年青海省公布239个省级重大项目
在青豫特高压直流、格库铁路、西成铁路、西宁机场三期改扩建等一批项目建成或开建的基础上,青海省重大项目建设继续加大马力。从青海省发展改革委获悉,目前,青海省已在7个重点领域谋划储备第一批239个省级重大项目,以承接国家扩大有效投资政策落地,进一步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有力支撑青海省“十四五”各项目标任务,持续拓展投资空间,顺利推进项目建设。
为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合力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青海省发展改革委结合“十四五”规划及远景目标任务,对标国家和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方向,聚焦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会同相关部门、单位,集中精力谋划储备了这批重大项目。这批项目涉及生态环保、产业发展、民生保障以及水利、交通、能源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共239项。
其中,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方面,重点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长江大保护、国土绿化等领域,谋划推进三江源、祁连山、青海湖等板块生态保护与治理等工程,全力加快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等;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方面,重点围绕“一带一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兰西城市群建设等国家战略,谋划推进国网干线、城际铁路、跨区域引调水、防洪枢纽等工程,着力优化交通枢纽布局、提升水资源保障能力。
巩固能源发展基础方面,谋划推进输电通道、新能源开发等工程,持续打造“绿电特区”;强化信息设施领域弱项方面,着力推进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型基础设施工程;培育新动能方面,探索深加工产业链,谋划推进碳纤维、高纯氧化镁、镁合金产业集群构建等项目,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惠民生方面,持续谋划一批加强农牧民居住条件改善、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重大惠民工程,着力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2、2021年一季度青海省重大项目开工情况
今年一季度,青海省重大项目提速推进,实现开复工247个省级、市级重点项目,开复工率超过90%,实现首季“开门红”。今年以来,青海适时开展省级领导包联重大项目专项行动,以着力构建“一揽子统筹、一竿子到底、一专班推进”的“三全三一”抓项目促投资工作格局,积极统筹协调各市(州)开展重大项目集中开复工活动,掀起全省项目建设热潮,依托省级重大项目协调推进机制,集中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困难问题,确保项目落地实施。
据了解,目前西成铁路、西宁机场三期、引大济湟西干渠、西宁至互助一级公路等一批项目加快推进,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修复、高原美丽乡村、高原美丽城镇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有力支撑了全省一季度投资项目提速。
2021年青海省重大项目有哪些?
1、2021年青海省公布239个省级重大项目
在青豫特高压直流、格库铁路、西成铁路、西宁机场三期改扩建等一批项目建成或开建的基础上,青海省重大项目建设继续加大马力。从青海省发展改革委获悉,目前,青海省已在7个重点领域谋划储备第一批239个省级重大项目,以承接国家扩大有效投资政策落地,进一步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有力支撑青海省“十四五”各项目标任务,持续拓展投资空间,顺利推进项目建设。
为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合力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青海省发展改革委结合“十四五”规划及远景目标任务,对标国家和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方向,聚焦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会同相关部门、单位,集中精力谋划储备了这批重大项目。这批项目涉及生态环保、产业发展、民生保障以及水利、交通、能源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共239项。
其中,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方面,重点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长江大保护、国土绿化等领域,谋划推进三江源、祁连山、青海湖等板块生态保护与治理等工程,全力加快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等;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方面,重点围绕“一带一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兰西城市群建设等国家战略,谋划推进国网干线、城际铁路、跨区域引调水、防洪枢纽等工程,着力优化交通枢纽布局、提升水资源保障能力。
巩固能源发展基础方面,谋划推进输电通道、新能源开发等工程,持续打造“绿电特区”;强化信息设施领域弱项方面,着力推进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型基础设施工程;培育新动能方面,探索深加工产业链,谋划推进碳纤维、高纯氧化镁、镁合金产业集群构建等项目,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惠民生方面,持续谋划一批加强农牧民居住条件改善、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重大惠民工程,着力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2、2021年一季度青海省重大项目开工情况
今年一季度,青海省重大项目提速推进,实现开复工247个省级、市级重点项目,开复工率超过90%,实现首季“开门红”。今年以来,青海适时开展省级领导包联重大项目专项行动,以着力构建“一揽子统筹、一竿子到底、一专班推进”的“三全三一”抓项目促投资工作格局,积极统筹协调各市(州)开展重大项目集中开复工活动,掀起全省项目建设热潮,依托省级重大项目协调推进机制,集中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困难问题,确保项目落地实施。
据了解,目前西成铁路、西宁机场三期、引大济湟西干渠、西宁至互助一级公路等一批项目加快推进,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修复、高原美丽乡村、高原美丽城镇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有力支撑了全省一季度投资项目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