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促农是什么意思?(什么是中国农业体系形成的标志?)
以工促农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为主线,在加快农村发展的实践中探索新机制。健全完善稳定的投入帮扶机制,是建设新农村根本之策。 “以工促农”的概念: 当工业化发展到中期后,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居于绝对主导地位,农业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工农两大产业增长速度的差距出现扩大趋势,工业自身积累和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具备了反哺农业的能力,国家适时调整发展政策,加大工业对农业、城市对农村的支持力度,促进工农、城乡协调发展,是谓“以工促农”。 “以工促农”的标志:
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500美元以上;
2、非农产业产值比重达到85%以上;
3、非农产业劳动力比重占60%以上;
4、城市化水平达到40%以上;
5、工业部门已建立了相对完整的体系。 “以工促农”的现状: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城市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农业、农村、农民作出了巨大贡献。是农业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积累,是农村为城市建设给予了重大的支持,是农民为整个经济社会繁荣作出了重要的贡献。2005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703美元(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购买力平价方法计算,2002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就已达到4390美元);非农产业产值比重达到87.5%,非农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已占绝对主导地位;非农产业劳动力比重上升到55.3%,超过农业劳动力比重;城市化提高到42.99%,已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工业部门已建立了相对完整的体系,工业竞争力显著上升。从以上指标可以看出,除了非农产业劳动力比重这一指标尚未达到外,其余指标均超过工业反哺农业发展阶段的指标。 总之,我国工业已形成了较好的基础,已具备自我发展的能力,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条件已基本成熟,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
什么是中国农业体系形成的标志?
粮食产量逐年提高。较完整的大面积的水利灌慨初聚规模和完备的农田基本建设,设施更新,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东北大米logo释义?
东北大米的logo释义是:
1. 大米:代表东北大米的核心产品,是指以东北地区生产的优质稻谷加工而成的大米。大米是东北地区的特色农产品之一,具有优质、营养丰富、口感好等特点。
2. 五谷:大米下方通常有五谷的元素,代表东北大米的生产过程中注重多样性和均衡饮食的理念。东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产区之一,种植了丰富的农作物,包括小麦、玉米、大豆等。
3. 地球:东北大米的logo中通常有一个圆形或半圆形的地球图案,表示东北大米具有地域特色,向世界展示东北地区的农业资源和粮食优势。
4. 绿色:东北大米的logo中常有绿色的元素,代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绿色也代表健康、自然和安全,强调东北大米的安全和优质。
总体来说,东北大米的logo释义是表达东北地区优质大米的特点和优势,提倡多样化、均衡饮食,并强调环境保护和健康生活方式。
什么是国家农业产业化?
农业产业化是指农业生产单位或生产地区,根据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特点,着重发展随时随地适合的多种产品或某几种产品的专业生产,生产项目趋向专一化。
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在农业内部所形成的一种社会分工,它标志着农业生产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农业产业化,它不同于“小而全”的农业生产方式,它有自己的特有属性,即:农业产品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和区域化。
什么是中国农业体系形成的标志?
粮食产量逐年提高。较完整的大面积的水利灌慨初聚规模和完备的农田基本建设,设施更新,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什么是国家农业产业化?
农业产业化是指农业生产单位或生产地区,根据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特点,着重发展随时随地适合的多种产品或某几种产品的专业生产,生产项目趋向专一化。
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在农业内部所形成的一种社会分工,它标志着农业生产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农业产业化,它不同于“小而全”的农业生产方式,它有自己的特有属性,即:农业产品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和区域化。
什么是国家农业产业化?
农业产业化是指农业生产单位或生产地区,根据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特点,着重发展随时随地适合的多种产品或某几种产品的专业生产,生产项目趋向专一化。
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在农业内部所形成的一种社会分工,它标志着农业生产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农业产业化,它不同于“小而全”的农业生产方式,它有自己的特有属性,即:农业产品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和区域化。
以工促农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为主线,在加快农村发展的实践中探索新机制。健全完善稳定的投入帮扶机制,是建设新农村根本之策。 “以工促农”的概念: 当工业化发展到中期后,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居于绝对主导地位,农业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工农两大产业增长速度的差距出现扩大趋势,工业自身积累和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具备了反哺农业的能力,国家适时调整发展政策,加大工业对农业、城市对农村的支持力度,促进工农、城乡协调发展,是谓“以工促农”。 “以工促农”的标志:
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500美元以上;
2、非农产业产值比重达到85%以上;
3、非农产业劳动力比重占60%以上;
4、城市化水平达到40%以上;
5、工业部门已建立了相对完整的体系。 “以工促农”的现状: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城市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农业、农村、农民作出了巨大贡献。是农业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积累,是农村为城市建设给予了重大的支持,是农民为整个经济社会繁荣作出了重要的贡献。2005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703美元(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购买力平价方法计算,2002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就已达到4390美元);非农产业产值比重达到87.5%,非农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已占绝对主导地位;非农产业劳动力比重上升到55.3%,超过农业劳动力比重;城市化提高到42.99%,已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工业部门已建立了相对完整的体系,工业竞争力显著上升。从以上指标可以看出,除了非农产业劳动力比重这一指标尚未达到外,其余指标均超过工业反哺农业发展阶段的指标。 总之,我国工业已形成了较好的基础,已具备自我发展的能力,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条件已基本成熟,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
中国原始农业起源的标志是什么?
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中国远古时代,在种植业和畜牧业发生后到进入阶级社会前,人类为谋取食物和其他生活资料而进行的经济活动。这种经济活动使人类从攫取经济转变为生产经济,开创了人类积极干预自然过程的历史。
原始农业作为农业的第一个历史形态,它的特点是:生产工具以石质和木质为主,广泛使用砍伐工具,刀耕火种,实行撂荒耕作制,种植业、畜牧业与采集渔猎并存。据现有资料,中国原始农业早在距今8000年以前已在某些地区发生。
磁山文化遗址的发现不仅填补了我国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空白,也为农业的起源提供了大量直接证据。在河南仰韶文化考古年代基础上将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了3000年。
磁山遗址出土的家鸡骨骸是至今我国发现最早的家鸡骨骸,比原来认为的世界最早饲养家鸡的印度,要早3300多年。
东北大米logo释义?
东北大米的logo释义是:
1. 大米:代表东北大米的核心产品,是指以东北地区生产的优质稻谷加工而成的大米。大米是东北地区的特色农产品之一,具有优质、营养丰富、口感好等特点。
2. 五谷:大米下方通常有五谷的元素,代表东北大米的生产过程中注重多样性和均衡饮食的理念。东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产区之一,种植了丰富的农作物,包括小麦、玉米、大豆等。
3. 地球:东北大米的logo中通常有一个圆形或半圆形的地球图案,表示东北大米具有地域特色,向世界展示东北地区的农业资源和粮食优势。
4. 绿色:东北大米的logo中常有绿色的元素,代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绿色也代表健康、自然和安全,强调东北大米的安全和优质。
总体来说,东北大米的logo释义是表达东北地区优质大米的特点和优势,提倡多样化、均衡饮食,并强调环境保护和健康生活方式。
东北大米logo释义?
东北大米的logo释义是:
1. 大米:代表东北大米的核心产品,是指以东北地区生产的优质稻谷加工而成的大米。大米是东北地区的特色农产品之一,具有优质、营养丰富、口感好等特点。
2. 五谷:大米下方通常有五谷的元素,代表东北大米的生产过程中注重多样性和均衡饮食的理念。东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产区之一,种植了丰富的农作物,包括小麦、玉米、大豆等。
3. 地球:东北大米的logo中通常有一个圆形或半圆形的地球图案,表示东北大米具有地域特色,向世界展示东北地区的农业资源和粮食优势。
4. 绿色:东北大米的logo中常有绿色的元素,代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绿色也代表健康、自然和安全,强调东北大米的安全和优质。
总体来说,东北大米的logo释义是表达东北地区优质大米的特点和优势,提倡多样化、均衡饮食,并强调环境保护和健康生活方式。
农业革命的标志?
标志着人类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面,从较多地依靠、适应自然转为利用、改造自然。农业畜牧业的全部生产活动要求人类更多地认识、改造自然界,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的经济服务。
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人们开始对日月星辰的活动、对水土的特点、气候现象进行观察,积累经验,从而产生初步的天文地理和数学知识,把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中国原始农业起源的标志是什么?
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中国远古时代,在种植业和畜牧业发生后到进入阶级社会前,人类为谋取食物和其他生活资料而进行的经济活动。这种经济活动使人类从攫取经济转变为生产经济,开创了人类积极干预自然过程的历史。
原始农业作为农业的第一个历史形态,它的特点是:生产工具以石质和木质为主,广泛使用砍伐工具,刀耕火种,实行撂荒耕作制,种植业、畜牧业与采集渔猎并存。据现有资料,中国原始农业早在距今8000年以前已在某些地区发生。
磁山文化遗址的发现不仅填补了我国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空白,也为农业的起源提供了大量直接证据。在河南仰韶文化考古年代基础上将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了3000年。
磁山遗址出土的家鸡骨骸是至今我国发现最早的家鸡骨骸,比原来认为的世界最早饲养家鸡的印度,要早3300多年。
中国原始农业起源的标志是什么?
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中国远古时代,在种植业和畜牧业发生后到进入阶级社会前,人类为谋取食物和其他生活资料而进行的经济活动。这种经济活动使人类从攫取经济转变为生产经济,开创了人类积极干预自然过程的历史。
原始农业作为农业的第一个历史形态,它的特点是:生产工具以石质和木质为主,广泛使用砍伐工具,刀耕火种,实行撂荒耕作制,种植业、畜牧业与采集渔猎并存。据现有资料,中国原始农业早在距今8000年以前已在某些地区发生。
磁山文化遗址的发现不仅填补了我国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空白,也为农业的起源提供了大量直接证据。在河南仰韶文化考古年代基础上将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了3000年。
磁山遗址出土的家鸡骨骸是至今我国发现最早的家鸡骨骸,比原来认为的世界最早饲养家鸡的印度,要早3300多年。
以工促农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为主线,在加快农村发展的实践中探索新机制。健全完善稳定的投入帮扶机制,是建设新农村根本之策。 “以工促农”的概念: 当工业化发展到中期后,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居于绝对主导地位,农业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工农两大产业增长速度的差距出现扩大趋势,工业自身积累和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具备了反哺农业的能力,国家适时调整发展政策,加大工业对农业、城市对农村的支持力度,促进工农、城乡协调发展,是谓“以工促农”。 “以工促农”的标志:
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500美元以上;
2、非农产业产值比重达到85%以上;
3、非农产业劳动力比重占60%以上;
4、城市化水平达到40%以上;
5、工业部门已建立了相对完整的体系。 “以工促农”的现状: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城市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农业、农村、农民作出了巨大贡献。是农业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积累,是农村为城市建设给予了重大的支持,是农民为整个经济社会繁荣作出了重要的贡献。2005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703美元(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购买力平价方法计算,2002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就已达到4390美元);非农产业产值比重达到87.5%,非农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已占绝对主导地位;非农产业劳动力比重上升到55.3%,超过农业劳动力比重;城市化提高到42.99%,已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工业部门已建立了相对完整的体系,工业竞争力显著上升。从以上指标可以看出,除了非农产业劳动力比重这一指标尚未达到外,其余指标均超过工业反哺农业发展阶段的指标。 总之,我国工业已形成了较好的基础,已具备自我发展的能力,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条件已基本成熟,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
农业革命的标志?
标志着人类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面,从较多地依靠、适应自然转为利用、改造自然。农业畜牧业的全部生产活动要求人类更多地认识、改造自然界,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的经济服务。
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人们开始对日月星辰的活动、对水土的特点、气候现象进行观察,积累经验,从而产生初步的天文地理和数学知识,把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农业革命的标志?
标志着人类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面,从较多地依靠、适应自然转为利用、改造自然。农业畜牧业的全部生产活动要求人类更多地认识、改造自然界,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的经济服务。
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人们开始对日月星辰的活动、对水土的特点、气候现象进行观察,积累经验,从而产生初步的天文地理和数学知识,把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以工促农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为主线,在加快农村发展的实践中探索新机制。健全完善稳定的投入帮扶机制,是建设新农村根本之策。 “以工促农”的概念: 当工业化发展到中期后,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居于绝对主导地位,农业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工农两大产业增长速度的差距出现扩大趋势,工业自身积累和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具备了反哺农业的能力,国家适时调整发展政策,加大工业对农业、城市对农村的支持力度,促进工农、城乡协调发展,是谓“以工促农”。 “以工促农”的标志:
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500美元以上;
2、非农产业产值比重达到85%以上;
3、非农产业劳动力比重占60%以上;
4、城市化水平达到40%以上;
5、工业部门已建立了相对完整的体系。 “以工促农”的现状: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城市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农业、农村、农民作出了巨大贡献。是农业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积累,是农村为城市建设给予了重大的支持,是农民为整个经济社会繁荣作出了重要的贡献。2005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703美元(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购买力平价方法计算,2002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就已达到4390美元);非农产业产值比重达到87.5%,非农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已占绝对主导地位;非农产业劳动力比重上升到55.3%,超过农业劳动力比重;城市化提高到42.99%,已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工业部门已建立了相对完整的体系,工业竞争力显著上升。从以上指标可以看出,除了非农产业劳动力比重这一指标尚未达到外,其余指标均超过工业反哺农业发展阶段的指标。 总之,我国工业已形成了较好的基础,已具备自我发展的能力,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条件已基本成熟,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
什么是中国农业体系形成的标志?
粮食产量逐年提高。较完整的大面积的水利灌慨初聚规模和完备的农田基本建设,设施更新,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东北大米logo释义?
东北大米的logo释义是:
1. 大米:代表东北大米的核心产品,是指以东北地区生产的优质稻谷加工而成的大米。大米是东北地区的特色农产品之一,具有优质、营养丰富、口感好等特点。
2. 五谷:大米下方通常有五谷的元素,代表东北大米的生产过程中注重多样性和均衡饮食的理念。东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产区之一,种植了丰富的农作物,包括小麦、玉米、大豆等。
3. 地球:东北大米的logo中通常有一个圆形或半圆形的地球图案,表示东北大米具有地域特色,向世界展示东北地区的农业资源和粮食优势。
4. 绿色:东北大米的logo中常有绿色的元素,代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绿色也代表健康、自然和安全,强调东北大米的安全和优质。
总体来说,东北大米的logo释义是表达东北地区优质大米的特点和优势,提倡多样化、均衡饮食,并强调环境保护和健康生活方式。
农业革命的标志?
标志着人类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面,从较多地依靠、适应自然转为利用、改造自然。农业畜牧业的全部生产活动要求人类更多地认识、改造自然界,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的经济服务。
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人们开始对日月星辰的活动、对水土的特点、气候现象进行观察,积累经验,从而产生初步的天文地理和数学知识,把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什么是国家农业产业化?
农业产业化是指农业生产单位或生产地区,根据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特点,着重发展随时随地适合的多种产品或某几种产品的专业生产,生产项目趋向专一化。
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在农业内部所形成的一种社会分工,它标志着农业生产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农业产业化,它不同于“小而全”的农业生产方式,它有自己的特有属性,即:农业产品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和区域化。
中国原始农业起源的标志是什么?
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中国远古时代,在种植业和畜牧业发生后到进入阶级社会前,人类为谋取食物和其他生活资料而进行的经济活动。这种经济活动使人类从攫取经济转变为生产经济,开创了人类积极干预自然过程的历史。
原始农业作为农业的第一个历史形态,它的特点是:生产工具以石质和木质为主,广泛使用砍伐工具,刀耕火种,实行撂荒耕作制,种植业、畜牧业与采集渔猎并存。据现有资料,中国原始农业早在距今8000年以前已在某些地区发生。
磁山文化遗址的发现不仅填补了我国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空白,也为农业的起源提供了大量直接证据。在河南仰韶文化考古年代基础上将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了3000年。
磁山遗址出土的家鸡骨骸是至今我国发现最早的家鸡骨骸,比原来认为的世界最早饲养家鸡的印度,要早3300多年。
什么是中国农业体系形成的标志?
粮食产量逐年提高。较完整的大面积的水利灌慨初聚规模和完备的农田基本建设,设施更新,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