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产业定义(什么是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关键?)
1. 什么是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关键?
“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在‘智能制造’,推动‘智能制造’发展的关键则在于科技的发展和产业的变革,如识别技术、传感器技术、工业控制软件技术;通信技术应用、机器人技术应用;云计算(数据库)、大数据和物联网的应用,更离不开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工匠精神’。”近日,杭州萧山技师学院党委书记许红平在接受中新网访问时表示,在中国制造产业向“智能制造”转型发展进程中,离不开拥有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型产业大军,但中国目前非常缺乏这样的人才。
2. 智能产业的十大特点?
1.技术能力方面,中国企业价值链布局侧重技术层和应用层,对需要长周期的基础层关注度较小。人工智能产业链分为基础层(芯片、算法框架)、技术层(计算机视觉、自然语义理解、语音识别、机器学习)和应用层(垂直行业及精确场景)。中国企业布局比较偏好技术相对成熟、应用场景清晰的领域,对芯片关注度小。瞄准AI专用芯片或将为中国企业另辟蹊径。
2.科技巨头生态链博弈正在展开,创业企业则积极发力垂直行业解决方案,深耕巨头的数据洼地,打造护城河。科技巨头构建生态链,已经占据基础设施和技术优势。创业企业仅靠技术输出将很难与巨头抗衡,更多的创业企业将发力深耕巨头的数据洼地(金融、政府事务、医疗、交通、制造业等)切入行业痛点,提供解决方案,探索商业模式。
3.政策与资本双重驱动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区域间竞赛,北上深领跑全国。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以及西部川渝地区成为人工智能企业聚集地区北京、上海、深圳牢牢占据人工智能城市实力第一梯队的位置,广州的大型企业与初创企业数量较少,杭州主要依靠阿里巴巴,因而属于第二梯队,重庆则受到技术与人才基础限制处于第三梯队。
3. 智能制造包括哪些?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对智能制造产业进行了全面研究,列举出产业中八大热点:机器人、无人机、人工智能、3D打印、无人驾驶、虚拟现实、智能物流、智能家居。
机器人预计未来10年中国机器人市场将达6000亿元
根据《中国制造2025》的规划,2020、2025和2030年工业机器人销量的目标,分别是15万台、26万台和40万台,增长前景诱人。预计未来10年中国机器人市场将达6000亿元人民币。 机器人应用正在扩展到越来越多的行业,包括3D打印、农业、装配、建筑、电子、物流和仓储、生产制造、医药、采矿以及运输等很多其它行业。让机器人得以快速推广的原因之一是,在某个行业中的机器人设计革新以及终端执行器方面的应用经验,能够很容易被其它行业采用。无人机2018年中国民用无人机市场将达到110.9亿元
仅以硬件产品销售出货规模计算,预计到2018年,中国民用无人机市场将达到110.9亿元。 民用无人机用途极为广泛,未来市场主要集中于农林保值、影视航拍、电力巡视等领域。民用无人机虽然应用广泛,但不同领域的推广应用难度存在差异,以当前的技术水平及市场环境来看,相对其他领域而言,无人机在农业、空中监测、研究等领域的应用可行性更高。人工智能预计2020年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接近百亿
预计2020年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接近百亿,人工智能的发展也将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变革,投资机会较多。 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技术在人工智能基础研究、人脑研究、网络融合、3D智能打印等领域不断产生新的突破。未来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以及人口老龄化的时代来临,人工智能家庭化的现象将会普及,届时家用助老服务机器人、医疗机器人以及家用清洁机器人的市场需求将会激增。3D打印2018年市场规模或超过200亿元
中国3D打印市场规模近年均保持较高增长速度,增速维持在30%以上,预计2018年中国3D打印市场规模或超过200亿元。 目前我国制造业正处于行业转型升级期,要利用好这个机会,企业应敢于尝试3D技术在原有领域的更新升级,拓展3D技术在更多领域的应用。 航天航空领域是金属3D打印增长最快的领域。3D打印在飞机机翼机身、发动机零件、航空站零件补给、无人机系统中都有广泛应用,未来20年3D打印航空发动机零部件市场可达1.25万亿。无人驾驶2025年全球产值可达2000亿至1.9万亿美元
国内无人驾驶产业仍处于萌芽期,部分细分市场仍为空白。从整车制造视角看,除运动控制系统、辅助驾驶系统ADAS和GPS等可以延用传统车辆制造已有的较为成熟的技术以外,其他大部分无人驾驶技术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多主体包括整车厂、零部件供应商、技术提供商等联合研发、生产,涉及的产业链较长,目前大部分关键技术在我国市场均没有成熟产品。
2020年将成为无人驾驶汽车商业化元年,并从此进入爆发增长期。2025年全球无人驾驶汽车销量将达到约20万辆,有望产生2000亿至1.9万亿美元的产值,2035年将达到约1100万辆,届时无人驾驶汽车保有量将达到约5000万辆,其中北美市场上的份额将达到29%,中国为24%,西欧为20%。
虚拟现实2020年市场规模将超过550亿元
国内VR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虽然2015年仅为15.4亿元,但预计2016年将达到56.6亿元,2020年市场规模预计将超过550亿元。虚拟现实有望替代智能手机成为下一个人机交互入口,市场潜力无可估量,目前硬件销售是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但随着下游内容开发及应用场景的不断成熟,其盈利模式将逐渐多样化,未来盈利空间大。
智能物流智能物流市场规模将超过1000亿元
快递业务爆发式增长,企业盈利微薄,效率提升迫在眉睫。2011-2015快递业务量CAGR超过50%,2015年全年快递业务量约1200亿件。快递行业为人力密集型产业,快递行业人力成本占比超过40%、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盈利空间受到压制。快递物流自动化是降本增效的突破口,且行业具备自动化改造的客观基础。
智能物流市场规模较大,以自动化物流系统来看,其市场规模从2001年的不足20亿元,迅速增长至2014年的425亿元。预计至2020年,国内的自动化物流系统市场规模将超过1000亿元,未来几年行业增速有望保持15%以上。
智能家居2017年或达到近千亿市场规模
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和其他高技术的发展,自动控制技术的水平越来越高,应用越来越广泛,作用越来越重要。模块化、智能化、柔性化、网络化和集成化的发展方向为智能家居普及提供了重要基础。
经过10多年的发展,我国智能家居经历了概念期、开创期、徘徊期,当前产业已经正式步入发展初期。2015年我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达到431亿元,未来两年将呈快速发展态势,2017年或达到近千亿的市场规模。
从智能家居的价值链来分析,产业链上游的芯片为核心环节,产业价值中等。智能化产品中,必不能少的是芯片和传感器,而智能家居也不例外。芯片环节是智能家居行业的最核心环节,芯片直接反应了技术路线特点和产品性能。从技术产业发展现状来看,电力线载波通信芯片核心技术掌握在东软载波等国内公司手里。
4. 张雪峰谈智能制造工程?
智能制造专业的就业前景一般,就业面不广。就业方向智能制造行业:智能产品设计及制造、智能制造产品开发、智能产品管理、系统架构规划。
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立足“新工科”培养理念,该专业主要研究智能产品设计制造、智能装备故障诊断、维护维修,智能工厂系统运行、管理及系统集成等,培养能够胜任智能制造系统分析、设计、集成、运营的学科知识交叉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及复合型、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例如:安装、调试、维护和维修工业机器人。
5. 什么是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关键?
“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在‘智能制造’,推动‘智能制造’发展的关键则在于科技的发展和产业的变革,如识别技术、传感器技术、工业控制软件技术;通信技术应用、机器人技术应用;云计算(数据库)、大数据和物联网的应用,更离不开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工匠精神’。”近日,杭州萧山技师学院党委书记许红平在接受中新网访问时表示,在中国制造产业向“智能制造”转型发展进程中,离不开拥有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型产业大军,但中国目前非常缺乏这样的人才。
6. 智能制造包括哪些?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对智能制造产业进行了全面研究,列举出产业中八大热点:机器人、无人机、人工智能、3D打印、无人驾驶、虚拟现实、智能物流、智能家居。
机器人预计未来10年中国机器人市场将达6000亿元
根据《中国制造2025》的规划,2020、2025和2030年工业机器人销量的目标,分别是15万台、26万台和40万台,增长前景诱人。预计未来10年中国机器人市场将达6000亿元人民币。 机器人应用正在扩展到越来越多的行业,包括3D打印、农业、装配、建筑、电子、物流和仓储、生产制造、医药、采矿以及运输等很多其它行业。让机器人得以快速推广的原因之一是,在某个行业中的机器人设计革新以及终端执行器方面的应用经验,能够很容易被其它行业采用。无人机2018年中国民用无人机市场将达到110.9亿元
仅以硬件产品销售出货规模计算,预计到2018年,中国民用无人机市场将达到110.9亿元。 民用无人机用途极为广泛,未来市场主要集中于农林保值、影视航拍、电力巡视等领域。民用无人机虽然应用广泛,但不同领域的推广应用难度存在差异,以当前的技术水平及市场环境来看,相对其他领域而言,无人机在农业、空中监测、研究等领域的应用可行性更高。人工智能预计2020年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接近百亿
预计2020年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接近百亿,人工智能的发展也将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变革,投资机会较多。 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技术在人工智能基础研究、人脑研究、网络融合、3D智能打印等领域不断产生新的突破。未来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以及人口老龄化的时代来临,人工智能家庭化的现象将会普及,届时家用助老服务机器人、医疗机器人以及家用清洁机器人的市场需求将会激增。3D打印2018年市场规模或超过200亿元
中国3D打印市场规模近年均保持较高增长速度,增速维持在30%以上,预计2018年中国3D打印市场规模或超过200亿元。 目前我国制造业正处于行业转型升级期,要利用好这个机会,企业应敢于尝试3D技术在原有领域的更新升级,拓展3D技术在更多领域的应用。 航天航空领域是金属3D打印增长最快的领域。3D打印在飞机机翼机身、发动机零件、航空站零件补给、无人机系统中都有广泛应用,未来20年3D打印航空发动机零部件市场可达1.25万亿。无人驾驶2025年全球产值可达2000亿至1.9万亿美元
国内无人驾驶产业仍处于萌芽期,部分细分市场仍为空白。从整车制造视角看,除运动控制系统、辅助驾驶系统ADAS和GPS等可以延用传统车辆制造已有的较为成熟的技术以外,其他大部分无人驾驶技术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多主体包括整车厂、零部件供应商、技术提供商等联合研发、生产,涉及的产业链较长,目前大部分关键技术在我国市场均没有成熟产品。
2020年将成为无人驾驶汽车商业化元年,并从此进入爆发增长期。2025年全球无人驾驶汽车销量将达到约20万辆,有望产生2000亿至1.9万亿美元的产值,2035年将达到约1100万辆,届时无人驾驶汽车保有量将达到约5000万辆,其中北美市场上的份额将达到29%,中国为24%,西欧为20%。
虚拟现实2020年市场规模将超过550亿元
国内VR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虽然2015年仅为15.4亿元,但预计2016年将达到56.6亿元,2020年市场规模预计将超过550亿元。虚拟现实有望替代智能手机成为下一个人机交互入口,市场潜力无可估量,目前硬件销售是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但随着下游内容开发及应用场景的不断成熟,其盈利模式将逐渐多样化,未来盈利空间大。
智能物流智能物流市场规模将超过1000亿元
快递业务爆发式增长,企业盈利微薄,效率提升迫在眉睫。2011-2015快递业务量CAGR超过50%,2015年全年快递业务量约1200亿件。快递行业为人力密集型产业,快递行业人力成本占比超过40%、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盈利空间受到压制。快递物流自动化是降本增效的突破口,且行业具备自动化改造的客观基础。
智能物流市场规模较大,以自动化物流系统来看,其市场规模从2001年的不足20亿元,迅速增长至2014年的425亿元。预计至2020年,国内的自动化物流系统市场规模将超过1000亿元,未来几年行业增速有望保持15%以上。
智能家居2017年或达到近千亿市场规模
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和其他高技术的发展,自动控制技术的水平越来越高,应用越来越广泛,作用越来越重要。模块化、智能化、柔性化、网络化和集成化的发展方向为智能家居普及提供了重要基础。
经过10多年的发展,我国智能家居经历了概念期、开创期、徘徊期,当前产业已经正式步入发展初期。2015年我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达到431亿元,未来两年将呈快速发展态势,2017年或达到近千亿的市场规模。
从智能家居的价值链来分析,产业链上游的芯片为核心环节,产业价值中等。智能化产品中,必不能少的是芯片和传感器,而智能家居也不例外。芯片环节是智能家居行业的最核心环节,芯片直接反应了技术路线特点和产品性能。从技术产业发展现状来看,电力线载波通信芯片核心技术掌握在东软载波等国内公司手里。
7. 智能产业的十大特点?
1.技术能力方面,中国企业价值链布局侧重技术层和应用层,对需要长周期的基础层关注度较小。人工智能产业链分为基础层(芯片、算法框架)、技术层(计算机视觉、自然语义理解、语音识别、机器学习)和应用层(垂直行业及精确场景)。中国企业布局比较偏好技术相对成熟、应用场景清晰的领域,对芯片关注度小。瞄准AI专用芯片或将为中国企业另辟蹊径。
2.科技巨头生态链博弈正在展开,创业企业则积极发力垂直行业解决方案,深耕巨头的数据洼地,打造护城河。科技巨头构建生态链,已经占据基础设施和技术优势。创业企业仅靠技术输出将很难与巨头抗衡,更多的创业企业将发力深耕巨头的数据洼地(金融、政府事务、医疗、交通、制造业等)切入行业痛点,提供解决方案,探索商业模式。
3.政策与资本双重驱动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区域间竞赛,北上深领跑全国。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以及西部川渝地区成为人工智能企业聚集地区北京、上海、深圳牢牢占据人工智能城市实力第一梯队的位置,广州的大型企业与初创企业数量较少,杭州主要依靠阿里巴巴,因而属于第二梯队,重庆则受到技术与人才基础限制处于第三梯队。
8. 张雪峰谈智能制造工程?
智能制造专业的就业前景一般,就业面不广。就业方向智能制造行业:智能产品设计及制造、智能制造产品开发、智能产品管理、系统架构规划。
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立足“新工科”培养理念,该专业主要研究智能产品设计制造、智能装备故障诊断、维护维修,智能工厂系统运行、管理及系统集成等,培养能够胜任智能制造系统分析、设计、集成、运营的学科知识交叉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及复合型、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例如:安装、调试、维护和维修工业机器人。
9. 智能制造包括哪些?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对智能制造产业进行了全面研究,列举出产业中八大热点:机器人、无人机、人工智能、3D打印、无人驾驶、虚拟现实、智能物流、智能家居。
机器人预计未来10年中国机器人市场将达6000亿元
根据《中国制造2025》的规划,2020、2025和2030年工业机器人销量的目标,分别是15万台、26万台和40万台,增长前景诱人。预计未来10年中国机器人市场将达6000亿元人民币。 机器人应用正在扩展到越来越多的行业,包括3D打印、农业、装配、建筑、电子、物流和仓储、生产制造、医药、采矿以及运输等很多其它行业。让机器人得以快速推广的原因之一是,在某个行业中的机器人设计革新以及终端执行器方面的应用经验,能够很容易被其它行业采用。无人机2018年中国民用无人机市场将达到110.9亿元
仅以硬件产品销售出货规模计算,预计到2018年,中国民用无人机市场将达到110.9亿元。 民用无人机用途极为广泛,未来市场主要集中于农林保值、影视航拍、电力巡视等领域。民用无人机虽然应用广泛,但不同领域的推广应用难度存在差异,以当前的技术水平及市场环境来看,相对其他领域而言,无人机在农业、空中监测、研究等领域的应用可行性更高。人工智能预计2020年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接近百亿
预计2020年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接近百亿,人工智能的发展也将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变革,投资机会较多。 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技术在人工智能基础研究、人脑研究、网络融合、3D智能打印等领域不断产生新的突破。未来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以及人口老龄化的时代来临,人工智能家庭化的现象将会普及,届时家用助老服务机器人、医疗机器人以及家用清洁机器人的市场需求将会激增。3D打印2018年市场规模或超过200亿元
中国3D打印市场规模近年均保持较高增长速度,增速维持在30%以上,预计2018年中国3D打印市场规模或超过200亿元。 目前我国制造业正处于行业转型升级期,要利用好这个机会,企业应敢于尝试3D技术在原有领域的更新升级,拓展3D技术在更多领域的应用。 航天航空领域是金属3D打印增长最快的领域。3D打印在飞机机翼机身、发动机零件、航空站零件补给、无人机系统中都有广泛应用,未来20年3D打印航空发动机零部件市场可达1.25万亿。无人驾驶2025年全球产值可达2000亿至1.9万亿美元
国内无人驾驶产业仍处于萌芽期,部分细分市场仍为空白。从整车制造视角看,除运动控制系统、辅助驾驶系统ADAS和GPS等可以延用传统车辆制造已有的较为成熟的技术以外,其他大部分无人驾驶技术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多主体包括整车厂、零部件供应商、技术提供商等联合研发、生产,涉及的产业链较长,目前大部分关键技术在我国市场均没有成熟产品。
2020年将成为无人驾驶汽车商业化元年,并从此进入爆发增长期。2025年全球无人驾驶汽车销量将达到约20万辆,有望产生2000亿至1.9万亿美元的产值,2035年将达到约1100万辆,届时无人驾驶汽车保有量将达到约5000万辆,其中北美市场上的份额将达到29%,中国为24%,西欧为20%。
虚拟现实2020年市场规模将超过550亿元
国内VR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虽然2015年仅为15.4亿元,但预计2016年将达到56.6亿元,2020年市场规模预计将超过550亿元。虚拟现实有望替代智能手机成为下一个人机交互入口,市场潜力无可估量,目前硬件销售是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但随着下游内容开发及应用场景的不断成熟,其盈利模式将逐渐多样化,未来盈利空间大。
智能物流智能物流市场规模将超过1000亿元
快递业务爆发式增长,企业盈利微薄,效率提升迫在眉睫。2011-2015快递业务量CAGR超过50%,2015年全年快递业务量约1200亿件。快递行业为人力密集型产业,快递行业人力成本占比超过40%、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盈利空间受到压制。快递物流自动化是降本增效的突破口,且行业具备自动化改造的客观基础。
智能物流市场规模较大,以自动化物流系统来看,其市场规模从2001年的不足20亿元,迅速增长至2014年的425亿元。预计至2020年,国内的自动化物流系统市场规模将超过1000亿元,未来几年行业增速有望保持15%以上。
智能家居2017年或达到近千亿市场规模
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和其他高技术的发展,自动控制技术的水平越来越高,应用越来越广泛,作用越来越重要。模块化、智能化、柔性化、网络化和集成化的发展方向为智能家居普及提供了重要基础。
经过10多年的发展,我国智能家居经历了概念期、开创期、徘徊期,当前产业已经正式步入发展初期。2015年我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达到431亿元,未来两年将呈快速发展态势,2017年或达到近千亿的市场规模。
从智能家居的价值链来分析,产业链上游的芯片为核心环节,产业价值中等。智能化产品中,必不能少的是芯片和传感器,而智能家居也不例外。芯片环节是智能家居行业的最核心环节,芯片直接反应了技术路线特点和产品性能。从技术产业发展现状来看,电力线载波通信芯片核心技术掌握在东软载波等国内公司手里。
10. 张雪峰谈智能制造工程?
智能制造专业的就业前景一般,就业面不广。就业方向智能制造行业:智能产品设计及制造、智能制造产品开发、智能产品管理、系统架构规划。
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立足“新工科”培养理念,该专业主要研究智能产品设计制造、智能装备故障诊断、维护维修,智能工厂系统运行、管理及系统集成等,培养能够胜任智能制造系统分析、设计、集成、运营的学科知识交叉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及复合型、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例如:安装、调试、维护和维修工业机器人。
11. 智能制造包括哪些?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对智能制造产业进行了全面研究,列举出产业中八大热点:机器人、无人机、人工智能、3D打印、无人驾驶、虚拟现实、智能物流、智能家居。
机器人预计未来10年中国机器人市场将达6000亿元
根据《中国制造2025》的规划,2020、2025和2030年工业机器人销量的目标,分别是15万台、26万台和40万台,增长前景诱人。预计未来10年中国机器人市场将达6000亿元人民币。 机器人应用正在扩展到越来越多的行业,包括3D打印、农业、装配、建筑、电子、物流和仓储、生产制造、医药、采矿以及运输等很多其它行业。让机器人得以快速推广的原因之一是,在某个行业中的机器人设计革新以及终端执行器方面的应用经验,能够很容易被其它行业采用。无人机2018年中国民用无人机市场将达到110.9亿元
仅以硬件产品销售出货规模计算,预计到2018年,中国民用无人机市场将达到110.9亿元。 民用无人机用途极为广泛,未来市场主要集中于农林保值、影视航拍、电力巡视等领域。民用无人机虽然应用广泛,但不同领域的推广应用难度存在差异,以当前的技术水平及市场环境来看,相对其他领域而言,无人机在农业、空中监测、研究等领域的应用可行性更高。人工智能预计2020年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接近百亿
预计2020年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接近百亿,人工智能的发展也将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变革,投资机会较多。 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技术在人工智能基础研究、人脑研究、网络融合、3D智能打印等领域不断产生新的突破。未来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以及人口老龄化的时代来临,人工智能家庭化的现象将会普及,届时家用助老服务机器人、医疗机器人以及家用清洁机器人的市场需求将会激增。3D打印2018年市场规模或超过200亿元
中国3D打印市场规模近年均保持较高增长速度,增速维持在30%以上,预计2018年中国3D打印市场规模或超过200亿元。 目前我国制造业正处于行业转型升级期,要利用好这个机会,企业应敢于尝试3D技术在原有领域的更新升级,拓展3D技术在更多领域的应用。 航天航空领域是金属3D打印增长最快的领域。3D打印在飞机机翼机身、发动机零件、航空站零件补给、无人机系统中都有广泛应用,未来20年3D打印航空发动机零部件市场可达1.25万亿。无人驾驶2025年全球产值可达2000亿至1.9万亿美元
国内无人驾驶产业仍处于萌芽期,部分细分市场仍为空白。从整车制造视角看,除运动控制系统、辅助驾驶系统ADAS和GPS等可以延用传统车辆制造已有的较为成熟的技术以外,其他大部分无人驾驶技术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多主体包括整车厂、零部件供应商、技术提供商等联合研发、生产,涉及的产业链较长,目前大部分关键技术在我国市场均没有成熟产品。
2020年将成为无人驾驶汽车商业化元年,并从此进入爆发增长期。2025年全球无人驾驶汽车销量将达到约20万辆,有望产生2000亿至1.9万亿美元的产值,2035年将达到约1100万辆,届时无人驾驶汽车保有量将达到约5000万辆,其中北美市场上的份额将达到29%,中国为24%,西欧为20%。
虚拟现实2020年市场规模将超过550亿元
国内VR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虽然2015年仅为15.4亿元,但预计2016年将达到56.6亿元,2020年市场规模预计将超过550亿元。虚拟现实有望替代智能手机成为下一个人机交互入口,市场潜力无可估量,目前硬件销售是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但随着下游内容开发及应用场景的不断成熟,其盈利模式将逐渐多样化,未来盈利空间大。
智能物流智能物流市场规模将超过1000亿元
快递业务爆发式增长,企业盈利微薄,效率提升迫在眉睫。2011-2015快递业务量CAGR超过50%,2015年全年快递业务量约1200亿件。快递行业为人力密集型产业,快递行业人力成本占比超过40%、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盈利空间受到压制。快递物流自动化是降本增效的突破口,且行业具备自动化改造的客观基础。
智能物流市场规模较大,以自动化物流系统来看,其市场规模从2001年的不足20亿元,迅速增长至2014年的425亿元。预计至2020年,国内的自动化物流系统市场规模将超过1000亿元,未来几年行业增速有望保持15%以上。
智能家居2017年或达到近千亿市场规模
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和其他高技术的发展,自动控制技术的水平越来越高,应用越来越广泛,作用越来越重要。模块化、智能化、柔性化、网络化和集成化的发展方向为智能家居普及提供了重要基础。
经过10多年的发展,我国智能家居经历了概念期、开创期、徘徊期,当前产业已经正式步入发展初期。2015年我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达到431亿元,未来两年将呈快速发展态势,2017年或达到近千亿的市场规模。
从智能家居的价值链来分析,产业链上游的芯片为核心环节,产业价值中等。智能化产品中,必不能少的是芯片和传感器,而智能家居也不例外。芯片环节是智能家居行业的最核心环节,芯片直接反应了技术路线特点和产品性能。从技术产业发展现状来看,电力线载波通信芯片核心技术掌握在东软载波等国内公司手里。
12. 张雪峰谈智能制造工程?
智能制造专业的就业前景一般,就业面不广。就业方向智能制造行业:智能产品设计及制造、智能制造产品开发、智能产品管理、系统架构规划。
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立足“新工科”培养理念,该专业主要研究智能产品设计制造、智能装备故障诊断、维护维修,智能工厂系统运行、管理及系统集成等,培养能够胜任智能制造系统分析、设计、集成、运营的学科知识交叉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及复合型、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例如:安装、调试、维护和维修工业机器人。
13. 智能制造专业前景好吗?
发展前景还是不错的。
智能制造技术专业是比较新的专业,与大数据、人工智能专业一样,都是为了适应产业结构升级而推出的专业,从发展前景来看,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是不错的选择。
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是典型的交叉学科,涉及到机械工程、控制工程、电子技术、计算机网络、嵌入式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等,不同的高校会根据自身的教育资源情况来安排具体的培养计划,有的会侧重于工业机器人方向,有的会侧重于数控机床方向,有的会侧重智能化生产线方向等等。
14. 什么是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关键?
“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在‘智能制造’,推动‘智能制造’发展的关键则在于科技的发展和产业的变革,如识别技术、传感器技术、工业控制软件技术;通信技术应用、机器人技术应用;云计算(数据库)、大数据和物联网的应用,更离不开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工匠精神’。”近日,杭州萧山技师学院党委书记许红平在接受中新网访问时表示,在中国制造产业向“智能制造”转型发展进程中,离不开拥有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型产业大军,但中国目前非常缺乏这样的人才。
15. 什么是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关键?
“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在‘智能制造’,推动‘智能制造’发展的关键则在于科技的发展和产业的变革,如识别技术、传感器技术、工业控制软件技术;通信技术应用、机器人技术应用;云计算(数据库)、大数据和物联网的应用,更离不开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工匠精神’。”近日,杭州萧山技师学院党委书记许红平在接受中新网访问时表示,在中国制造产业向“智能制造”转型发展进程中,离不开拥有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型产业大军,但中国目前非常缺乏这样的人才。
16. 智能制造专业前景好吗?
发展前景还是不错的。
智能制造技术专业是比较新的专业,与大数据、人工智能专业一样,都是为了适应产业结构升级而推出的专业,从发展前景来看,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是不错的选择。
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是典型的交叉学科,涉及到机械工程、控制工程、电子技术、计算机网络、嵌入式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等,不同的高校会根据自身的教育资源情况来安排具体的培养计划,有的会侧重于工业机器人方向,有的会侧重于数控机床方向,有的会侧重智能化生产线方向等等。
17. 智能产业的十大特点?
1.技术能力方面,中国企业价值链布局侧重技术层和应用层,对需要长周期的基础层关注度较小。人工智能产业链分为基础层(芯片、算法框架)、技术层(计算机视觉、自然语义理解、语音识别、机器学习)和应用层(垂直行业及精确场景)。中国企业布局比较偏好技术相对成熟、应用场景清晰的领域,对芯片关注度小。瞄准AI专用芯片或将为中国企业另辟蹊径。
2.科技巨头生态链博弈正在展开,创业企业则积极发力垂直行业解决方案,深耕巨头的数据洼地,打造护城河。科技巨头构建生态链,已经占据基础设施和技术优势。创业企业仅靠技术输出将很难与巨头抗衡,更多的创业企业将发力深耕巨头的数据洼地(金融、政府事务、医疗、交通、制造业等)切入行业痛点,提供解决方案,探索商业模式。
3.政策与资本双重驱动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区域间竞赛,北上深领跑全国。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以及西部川渝地区成为人工智能企业聚集地区北京、上海、深圳牢牢占据人工智能城市实力第一梯队的位置,广州的大型企业与初创企业数量较少,杭州主要依靠阿里巴巴,因而属于第二梯队,重庆则受到技术与人才基础限制处于第三梯队。
18. 智能产业的十大特点?
1.技术能力方面,中国企业价值链布局侧重技术层和应用层,对需要长周期的基础层关注度较小。人工智能产业链分为基础层(芯片、算法框架)、技术层(计算机视觉、自然语义理解、语音识别、机器学习)和应用层(垂直行业及精确场景)。中国企业布局比较偏好技术相对成熟、应用场景清晰的领域,对芯片关注度小。瞄准AI专用芯片或将为中国企业另辟蹊径。
2.科技巨头生态链博弈正在展开,创业企业则积极发力垂直行业解决方案,深耕巨头的数据洼地,打造护城河。科技巨头构建生态链,已经占据基础设施和技术优势。创业企业仅靠技术输出将很难与巨头抗衡,更多的创业企业将发力深耕巨头的数据洼地(金融、政府事务、医疗、交通、制造业等)切入行业痛点,提供解决方案,探索商业模式。
3.政策与资本双重驱动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区域间竞赛,北上深领跑全国。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以及西部川渝地区成为人工智能企业聚集地区北京、上海、深圳牢牢占据人工智能城市实力第一梯队的位置,广州的大型企业与初创企业数量较少,杭州主要依靠阿里巴巴,因而属于第二梯队,重庆则受到技术与人才基础限制处于第三梯队。
19. 智能制造专业前景好吗?
发展前景还是不错的。
智能制造技术专业是比较新的专业,与大数据、人工智能专业一样,都是为了适应产业结构升级而推出的专业,从发展前景来看,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是不错的选择。
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是典型的交叉学科,涉及到机械工程、控制工程、电子技术、计算机网络、嵌入式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等,不同的高校会根据自身的教育资源情况来安排具体的培养计划,有的会侧重于工业机器人方向,有的会侧重于数控机床方向,有的会侧重智能化生产线方向等等。
20. 智能制造专业前景好吗?
发展前景还是不错的。
智能制造技术专业是比较新的专业,与大数据、人工智能专业一样,都是为了适应产业结构升级而推出的专业,从发展前景来看,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是不错的选择。
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是典型的交叉学科,涉及到机械工程、控制工程、电子技术、计算机网络、嵌入式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等,不同的高校会根据自身的教育资源情况来安排具体的培养计划,有的会侧重于工业机器人方向,有的会侧重于数控机床方向,有的会侧重智能化生产线方向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