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镇原新城能种植啥?(甘肃镇原新城能种植啥?)
1. 甘肃镇原新城能种植啥?
甘肃镇原新城能种植:农作物(玉米等),蔬菜 和水果(苹果等)等。 2011年,镇原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35.96万亩,较2010年减少6.23%;粮食总产量达到25.58万吨,较2010年减少4.69%。其中:夏粮播种面积54.77万亩,较2010年减少7.26%,总产量9.04万吨,较2010年减少11.55%;秋粮播种面积81.19万亩,较2010 年减少5.53%,总产量16.54万吨,较2010年减少0.54%。玉米播种面积40.47万亩,与2010年持平,总产量13.50万吨,较2010年增长0.97%。油料播种面积23.99万亩,较2010年增长2.22%,总产量2.78万吨,较2010年增长35.61%;蔬菜播种面积22.37万亩,较2010年增长0.27%,产量9.16万吨,较2010年减少1.19%;果园面积34.04万亩,与2010年持平。水果总产量7.45万吨,较2010年增长8.92%;其中,苹果面积15.22万亩,产量5.3万吨,较2010年增长8.16%。 镇原县隶属于甘肃省庆阳市,位于甘肃省东部,庆阳市西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5°27′—36°16′,东经106°44′—107°36′。东临庆城县、西峰区,西接宁夏回族自治区彭阳县,南界平凉市泾川县、崆峒区,北靠环县,距庆阳机场60公里,距平凉火车站70公里。南北长91.2公里,东西宽78.3公里,总面积3500平方公里。
2. 甘肃镇原新城能种植啥?
甘肃镇原新城能种植:农作物(玉米等),蔬菜 和水果(苹果等)等。 2011年,镇原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35.96万亩,较2010年减少6.23%;粮食总产量达到25.58万吨,较2010年减少4.69%。其中:夏粮播种面积54.77万亩,较2010年减少7.26%,总产量9.04万吨,较2010年减少11.55%;秋粮播种面积81.19万亩,较2010 年减少5.53%,总产量16.54万吨,较2010年减少0.54%。玉米播种面积40.47万亩,与2010年持平,总产量13.50万吨,较2010年增长0.97%。油料播种面积23.99万亩,较2010年增长2.22%,总产量2.78万吨,较2010年增长35.61%;蔬菜播种面积22.37万亩,较2010年增长0.27%,产量9.16万吨,较2010年减少1.19%;果园面积34.04万亩,与2010年持平。水果总产量7.45万吨,较2010年增长8.92%;其中,苹果面积15.22万亩,产量5.3万吨,较2010年增长8.16%。 镇原县隶属于甘肃省庆阳市,位于甘肃省东部,庆阳市西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5°27′—36°16′,东经106°44′—107°36′。东临庆城县、西峰区,西接宁夏回族自治区彭阳县,南界平凉市泾川县、崆峒区,北靠环县,距庆阳机场60公里,距平凉火车站70公里。南北长91.2公里,东西宽78.3公里,总面积3500平方公里。
3. 镇原县有多少人口?
镇原县地处甘肃省东部,庆阳市西南部,处北纬35°27′至36°16′,东经106°44′至107°36′之间。东临庆城县、西峰区,西接宁夏回族自治区彭阳县,南界平凉市泾川县、崆峒区,北靠环县,距庆阳机场60公里,距平凉火车站70公里。境内有蒲河、交口河、茹河、洪河4条较大的河流,5条斜长源面。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南北长91.2公里,东西宽78.3公里。境内平均海拔1500米,最高点海拔1767米,最低点海拔1011米,相对高差756米。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土地肥沃,光照充足,雨量适中。地处黄河中游黄土高原沟壑区,是陇东黄土高原的主要组成部分。境内山川塬兼有,总土地面积350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69万亩,人均3.5亩。全县共辖19个乡镇,215个村委会,5个社区居委会,199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3.13万人,农业人口49.38万人。有回族、维族、蒙古族、撒拉族、藏族等少数民族7个,约240人。
历史源远流长。镇原为华夏故土,历史悠久,远古时代就有先民生息繁衍,唐虞属雍州,商属昆戎,周置大原州,汉置安定郡,唐置原州,元改镇原州,明降州为县,沿承至今。镇原是陕甘宁边区的一部分,1940年3月在马渠建立镇原县抗日民主政府。1949年解放后,县人民政府迁至现在的县城。
文化艺术底蕴深厚。境内历史文化遗址留存较多,出土了国内稀有的周铜剑、秦诏版、陶水管等文物,石崆寺、玉山寺石窟久负盛名,有考证价值的古城古寨遗址25处,寺庙祠堂遗址69处,历史文化遗址36处,出土文物500多件。“后汉三贤”之一的王符《潜夫论》蜚声中外,与王充《论衡》齐名。历代文臣武将层出不穷,如李询、皇甫规、胡奋、胡国珍、席阐文、席固、皇甫墉、向宝、胡顺之、杨政、曲端、张中孚、张中彦、仇钺等,保家卫国、守职重实;名医皇甫谧、慕元春治病救人,堪称杏林楷模;文仕胡方回、慕寿祺博史善文,领一代风骚;灵太后胡充华,两度垂帘听政,百官膺伏,一首《杨花词》,堪称北魏诗坛上的一朵奇葩。镇原县又以陇东“文化大县”闻名,近现代如书画名家张宸枢、张炳麟、邓博五、段思坎等人闻名省内外,2010年被中国书协誉为“中国书法之乡”;民间艺术古朴典雅,创作繁荣昌盛,风靡全县,尤其剪纸、刺绣引人注目。临径乡祁秀梅是享誉海内外的剪纸艺术大师,其作品被法国、日本、意大利等国收藏;以获得“全国优秀模范教师”称号的殷家城乡残疾教师张学成为原型,拍摄的电影《大山深处的保尔》和陇剧《绿叶红花》先后在全国上演,获得巨大成功。
工农业产品丰富。工业初步形成了以绿色食品饮料加工为主体,建筑建材、机械电器、印刷医药等产业为补充的工业格局,民营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比较活跃,现有各类中小企业137户。县内土地宽广肥沃,光照充足,适宜小麦、玉米、高粱等多种粮食作物和瓜菜、药材等经济作物生长。全县农业人口占94%,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也是全国592个国扶贫困县和甘肃中东部18个干旱县之一。农作物主要有冬小麦、扁豆、黄豆、玉米、高粱、谷子、糜子、马铃薯、大麦、黄花菜、烤烟、胡麻、油菜、药材、瓜类等,是陇东主要粮油和瓜菜生产基地之一,有“陇东粮仓”的美誉。曾被命名为“全国黄花菜基地县”、“全国优质瓜果生产基地重点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目前,已形成以杏果、瓜菜、草畜为主的特色农业产业。杏子产量居全国第二,生产加工能力位居全国第一,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杏乡”,杏产品远销海内外,优质苹果畅销大江南北;黄花菜被国家外贸部命名为“镇原金针菜”;“五指塬绿宝”牌西瓜远销大江南北,畜牧业以羊畜养殖、肉、皮毛加工为主,皮张、羊毛、羊绒等畜产品比较驰名,羊绒已实现出口创汇。野生植物资源丰富,约千余种,其中可入药130余种。
石油煤炭藏量富集。矿产资源已探明的有石油、煤炭、石英砂等16种,储量丰富。其中石油储量可达2.5亿吨,有长庆油田和华北分公司两户企业开发,年产原油40万吨。
红色旅游潜力巨大。名胜古迹斑斓千秋,石窟寺、秦长城、汉长城追溯千年风霜;自然景观美丽迷人,境内的太阳池、翟池、白马池三座天然池湫碧波辉映,堪称“黄土高塬明珠”。镇原曾为陕甘宁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岔红军长征纪念馆、屯字“四八”战役烈士陵园等红色旅游资源引人注目。目前已形成以潜夫山森林公园等景区为重点,其它名胜古迹点缀其中,东与北石窟寺相接,西与平凉崆峒山毗邻的旅游圈。
社会事业欣欣向荣。恢复高考以来,全县共向全国大中专院校输送学生34051人,其中被清华、北大录取的达40人,再现了”教育大县“的光辉形象。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迅速,疾病防控网络健全。农家书屋、文化广场、全民健身、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开边籍的张德宏于1990年代表我国参加了在比利时举办的世界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取得男子铁饼第四名的好成绩;太平籍长跑运动员陈慧荣,2007年分别取得全国田径锦标赛和六城会10000米第三名的佳绩,达到了国际级运动健将标准,并于2008年取得北京奥运会参赛资格,成为庆阳有史以来第一人。
小吃、酒席是镇原饮食文化的代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方美食,融民俗礼仪、饮食科学与一炉,以荤素相间,口味各异,五色俱全而闻名遐迩。风味小吃品种繁多,主要有羊羔肉、骨头肉、西米丸子、烧鸡、糖油饼、臊子面、荞面筋筋等;酒席有“九魁”、“十全”、“十出一”、“十二楼”、“十三花”等名称,茶、酒主要有罐罐茶和三岔黄酒等。镇原小吃及酒席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品种风味蔚成大观,这是历代烹饪工作者聪明才智的结晶,是灿烂中华文明的组成部分,为祖国的饮食文化增添了光彩。
开放开发中的镇原,以其厚重的历史文明积淀,独特的高原风姿,悠久的历史文化,淳朴的民俗风情,富饶的特色资源,良好的投资环境,优惠的投资政策,热忱欢迎社会各界人士,新老朋友来镇原投资兴业、旅游观光!
4. 镇原县有多少人口?
镇原县地处甘肃省东部,庆阳市西南部,处北纬35°27′至36°16′,东经106°44′至107°36′之间。东临庆城县、西峰区,西接宁夏回族自治区彭阳县,南界平凉市泾川县、崆峒区,北靠环县,距庆阳机场60公里,距平凉火车站70公里。境内有蒲河、交口河、茹河、洪河4条较大的河流,5条斜长源面。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南北长91.2公里,东西宽78.3公里。境内平均海拔1500米,最高点海拔1767米,最低点海拔1011米,相对高差756米。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土地肥沃,光照充足,雨量适中。地处黄河中游黄土高原沟壑区,是陇东黄土高原的主要组成部分。境内山川塬兼有,总土地面积350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69万亩,人均3.5亩。全县共辖19个乡镇,215个村委会,5个社区居委会,199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3.13万人,农业人口49.38万人。有回族、维族、蒙古族、撒拉族、藏族等少数民族7个,约240人。
历史源远流长。镇原为华夏故土,历史悠久,远古时代就有先民生息繁衍,唐虞属雍州,商属昆戎,周置大原州,汉置安定郡,唐置原州,元改镇原州,明降州为县,沿承至今。镇原是陕甘宁边区的一部分,1940年3月在马渠建立镇原县抗日民主政府。1949年解放后,县人民政府迁至现在的县城。
文化艺术底蕴深厚。境内历史文化遗址留存较多,出土了国内稀有的周铜剑、秦诏版、陶水管等文物,石崆寺、玉山寺石窟久负盛名,有考证价值的古城古寨遗址25处,寺庙祠堂遗址69处,历史文化遗址36处,出土文物500多件。“后汉三贤”之一的王符《潜夫论》蜚声中外,与王充《论衡》齐名。历代文臣武将层出不穷,如李询、皇甫规、胡奋、胡国珍、席阐文、席固、皇甫墉、向宝、胡顺之、杨政、曲端、张中孚、张中彦、仇钺等,保家卫国、守职重实;名医皇甫谧、慕元春治病救人,堪称杏林楷模;文仕胡方回、慕寿祺博史善文,领一代风骚;灵太后胡充华,两度垂帘听政,百官膺伏,一首《杨花词》,堪称北魏诗坛上的一朵奇葩。镇原县又以陇东“文化大县”闻名,近现代如书画名家张宸枢、张炳麟、邓博五、段思坎等人闻名省内外,2010年被中国书协誉为“中国书法之乡”;民间艺术古朴典雅,创作繁荣昌盛,风靡全县,尤其剪纸、刺绣引人注目。临径乡祁秀梅是享誉海内外的剪纸艺术大师,其作品被法国、日本、意大利等国收藏;以获得“全国优秀模范教师”称号的殷家城乡残疾教师张学成为原型,拍摄的电影《大山深处的保尔》和陇剧《绿叶红花》先后在全国上演,获得巨大成功。
工农业产品丰富。工业初步形成了以绿色食品饮料加工为主体,建筑建材、机械电器、印刷医药等产业为补充的工业格局,民营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比较活跃,现有各类中小企业137户。县内土地宽广肥沃,光照充足,适宜小麦、玉米、高粱等多种粮食作物和瓜菜、药材等经济作物生长。全县农业人口占94%,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也是全国592个国扶贫困县和甘肃中东部18个干旱县之一。农作物主要有冬小麦、扁豆、黄豆、玉米、高粱、谷子、糜子、马铃薯、大麦、黄花菜、烤烟、胡麻、油菜、药材、瓜类等,是陇东主要粮油和瓜菜生产基地之一,有“陇东粮仓”的美誉。曾被命名为“全国黄花菜基地县”、“全国优质瓜果生产基地重点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目前,已形成以杏果、瓜菜、草畜为主的特色农业产业。杏子产量居全国第二,生产加工能力位居全国第一,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杏乡”,杏产品远销海内外,优质苹果畅销大江南北;黄花菜被国家外贸部命名为“镇原金针菜”;“五指塬绿宝”牌西瓜远销大江南北,畜牧业以羊畜养殖、肉、皮毛加工为主,皮张、羊毛、羊绒等畜产品比较驰名,羊绒已实现出口创汇。野生植物资源丰富,约千余种,其中可入药130余种。
石油煤炭藏量富集。矿产资源已探明的有石油、煤炭、石英砂等16种,储量丰富。其中石油储量可达2.5亿吨,有长庆油田和华北分公司两户企业开发,年产原油40万吨。
红色旅游潜力巨大。名胜古迹斑斓千秋,石窟寺、秦长城、汉长城追溯千年风霜;自然景观美丽迷人,境内的太阳池、翟池、白马池三座天然池湫碧波辉映,堪称“黄土高塬明珠”。镇原曾为陕甘宁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岔红军长征纪念馆、屯字“四八”战役烈士陵园等红色旅游资源引人注目。目前已形成以潜夫山森林公园等景区为重点,其它名胜古迹点缀其中,东与北石窟寺相接,西与平凉崆峒山毗邻的旅游圈。
社会事业欣欣向荣。恢复高考以来,全县共向全国大中专院校输送学生34051人,其中被清华、北大录取的达40人,再现了”教育大县“的光辉形象。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迅速,疾病防控网络健全。农家书屋、文化广场、全民健身、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开边籍的张德宏于1990年代表我国参加了在比利时举办的世界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取得男子铁饼第四名的好成绩;太平籍长跑运动员陈慧荣,2007年分别取得全国田径锦标赛和六城会10000米第三名的佳绩,达到了国际级运动健将标准,并于2008年取得北京奥运会参赛资格,成为庆阳有史以来第一人。
小吃、酒席是镇原饮食文化的代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方美食,融民俗礼仪、饮食科学与一炉,以荤素相间,口味各异,五色俱全而闻名遐迩。风味小吃品种繁多,主要有羊羔肉、骨头肉、西米丸子、烧鸡、糖油饼、臊子面、荞面筋筋等;酒席有“九魁”、“十全”、“十出一”、“十二楼”、“十三花”等名称,茶、酒主要有罐罐茶和三岔黄酒等。镇原小吃及酒席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品种风味蔚成大观,这是历代烹饪工作者聪明才智的结晶,是灿烂中华文明的组成部分,为祖国的饮食文化增添了光彩。
开放开发中的镇原,以其厚重的历史文明积淀,独特的高原风姿,悠久的历史文化,淳朴的民俗风情,富饶的特色资源,良好的投资环境,优惠的投资政策,热忱欢迎社会各界人士,新老朋友来镇原投资兴业、旅游观光!
5. 镇原县属哪个市?
很高兴为您回答:
镇原县地处甘肃省东部,庆阳市西南部,东临革命圣地延安,南眺十三朝古都西安,西望省会兰州,北界塞上明珠银川,是陕甘宁革命老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扶贫困县和六盘山连片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属于黄土高原沟壑区,境内山川塬兼有,沟峁梁相间,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1456米,最高点海拔1767米(三岔老爷山),最低点海拔1011米(上肖毛河),平均气温10.4℃,年均降水量589.1毫米,无霜期175天左右。镇原历史源远流长,人文底蕴厚重,文化资源丰富,自然景观独特,民俗产业多彩,是陇上久负盛名的:
一、地域人口大县。
辖13镇6乡、215个行政村、5个社区、1991个村民小组,南北长91.2公里,东西宽78.3公里,总面积3506平方公里,耕地228.48万亩,居全市第一,总人口53.5万人,居全省第14位、全市第2位,其中农业人口49.38万人。
二、历史文化大县。
镇原乃华夏故土,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夏商周属雍州,秦属北地郡,汉首置临泾县,唐时置原州,元称镇原州,明改州为县,沿承至今。镇原是东汉著名政论家、文学家、思想家王符和北魏灵太后胡充华的故里。历代文臣武将层出不穷,如李恂、胡奋、席固、皇甫镛、胡顺之、杨政、仇钺、许理等保家卫国、守职重实;东汉王符“潜夫论”,蜚声中外;北魏灵太后临朝摄政,治国清明;甘肃近代十大名医之首慕元春名扬陇东、杏林楷模;慕寿祺从政清勤,博史善文,《甘宁青史略》独领风骚。镇原县又以陇东“文化大县”闻名,近现代书画名家张宸枢、张炳麟、邓博五、段思坎等人闻名省内外,2010年被中书协命名为“中国书法之乡”,现有镇原籍中书协会员35人、美协会员7人,建成占地150亩文化产业基地1处,有书画协会、分会等专业组织机构4家,各类书斋画廊260多处,专业创作团队400多人,书法爱好者10万多人。民间艺术底蕴深厚,尤以剪纸、香包、刺绣独具特色,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有国家、省、市级艺术大师70多人。
三、旅游资源大县。
境内北石窟寺、石空寺、玉山寺规模宏大,造像生动,是北魏、唐宋石窟艺术的经典代表;太阳池、翟池、白马池三座天然湫池碧波荡漾,堪称“高原明珠”;以潜夫山为代表的大小名山30多座,山山有来历,个个有传奇,开发潜力巨大。镇原曾为陕甘宁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长征途中夜宿三岔镇,三岔红军长征纪念馆、援西军纪念馆等红色旅游资源引人注目。特别是“关陇丝路第一驿”——北石窟驿景区,融丝路、石窟、民俗文化于一城,再现了丝路古驿的历史沧桑和繁华景象,是甘肃最具特色的丝路景区之一。目前已初步形成以北石窟大景区为龙头,有效串联彭阳古城、玉山寺、“三池”、石空寺、潜夫山、书画产业基地、胡氏文化产业园等景点的茹河川区文化旅游黄金圈和庆阳、平凉、固原三市文化旅游的重要接续区。
四、传统农业大县。
县域经济以农业为主,盛产小麦、玉米、高粱等多种农作物,荞麦、小米、黄豆等特色小杂粮久负盛名,红杏、苹果、忘忧草等农产品享誉国内外,是陇东主要粮油和瓜菜生产基地之一,素有“陇东粮仓”、“中国杏乡”的美誉,曾被命名为“全国黄花菜基地县、优质瓜果生产基地重点县、粮食生产先进县”。近年来,按照“因地制宜、突出效益,龙头带动、订单生产,政府扶持、保险托底”的思路,大力培育特色产业,成功引进了圣农集团、天士力集团、正大集团、海升集团、中盛农牧、广州立达尔、天津物宗园等大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3家,带动年均种植全膜粮食100万亩、瓜菜22万亩、小杂粮20万亩,培育苗林15万亩;肉牛、肉羊、生猪、肉鸡饲养量分别达到26万头、105万只、23万头和3000万羽;栽植林果18万亩、中药材10万亩、万寿菊7.5万亩,已形成“草畜、林果、瓜菜”三大主导产业和“中药材、万寿菊、文冠果、小杂粮”四大特色优势产业,实现了助农增收和“产业兴县”的华丽转身。
五、矿产储备大县。
境内探明石油、天然气、煤炭、石英砂、黏土等矿产资源富集,初步探明石油储量2.6亿吨,年产原油60万吨,煤炭储量193亿吨,开发前景广阔,在全市率先实现了“气化镇原”,是陇东能源化工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六、陇东教育大县。
全县崇文重教之风浓郁深厚,学校苦抓、教师苦教、学生苦学“三苦”精神延续不断。现有各级各类学校479所(含幼儿园),在校学生7.8万人(含幼儿园),每年输送大、中专学生4000人左右,恢复高考以来,有65名学子被清华、北大录取,教育质量位列全市前茅,名誉陇上,曾代表甘肃省接受并顺利通过国家“两基”验收。
6. 甘肃镇原新城能种植啥?
甘肃镇原新城能种植:农作物(玉米等),蔬菜 和水果(苹果等)等。 2011年,镇原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35.96万亩,较2010年减少6.23%;粮食总产量达到25.58万吨,较2010年减少4.69%。其中:夏粮播种面积54.77万亩,较2010年减少7.26%,总产量9.04万吨,较2010年减少11.55%;秋粮播种面积81.19万亩,较2010 年减少5.53%,总产量16.54万吨,较2010年减少0.54%。玉米播种面积40.47万亩,与2010年持平,总产量13.50万吨,较2010年增长0.97%。油料播种面积23.99万亩,较2010年增长2.22%,总产量2.78万吨,较2010年增长35.61%;蔬菜播种面积22.37万亩,较2010年增长0.27%,产量9.16万吨,较2010年减少1.19%;果园面积34.04万亩,与2010年持平。水果总产量7.45万吨,较2010年增长8.92%;其中,苹果面积15.22万亩,产量5.3万吨,较2010年增长8.16%。 镇原县隶属于甘肃省庆阳市,位于甘肃省东部,庆阳市西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5°27′—36°16′,东经106°44′—107°36′。东临庆城县、西峰区,西接宁夏回族自治区彭阳县,南界平凉市泾川县、崆峒区,北靠环县,距庆阳机场60公里,距平凉火车站70公里。南北长91.2公里,东西宽78.3公里,总面积3500平方公里。
7. 镇原县属哪个市?
很高兴为您回答:
镇原县地处甘肃省东部,庆阳市西南部,东临革命圣地延安,南眺十三朝古都西安,西望省会兰州,北界塞上明珠银川,是陕甘宁革命老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扶贫困县和六盘山连片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属于黄土高原沟壑区,境内山川塬兼有,沟峁梁相间,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1456米,最高点海拔1767米(三岔老爷山),最低点海拔1011米(上肖毛河),平均气温10.4℃,年均降水量589.1毫米,无霜期175天左右。镇原历史源远流长,人文底蕴厚重,文化资源丰富,自然景观独特,民俗产业多彩,是陇上久负盛名的:
一、地域人口大县。
辖13镇6乡、215个行政村、5个社区、1991个村民小组,南北长91.2公里,东西宽78.3公里,总面积3506平方公里,耕地228.48万亩,居全市第一,总人口53.5万人,居全省第14位、全市第2位,其中农业人口49.38万人。
二、历史文化大县。
镇原乃华夏故土,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夏商周属雍州,秦属北地郡,汉首置临泾县,唐时置原州,元称镇原州,明改州为县,沿承至今。镇原是东汉著名政论家、文学家、思想家王符和北魏灵太后胡充华的故里。历代文臣武将层出不穷,如李恂、胡奋、席固、皇甫镛、胡顺之、杨政、仇钺、许理等保家卫国、守职重实;东汉王符“潜夫论”,蜚声中外;北魏灵太后临朝摄政,治国清明;甘肃近代十大名医之首慕元春名扬陇东、杏林楷模;慕寿祺从政清勤,博史善文,《甘宁青史略》独领风骚。镇原县又以陇东“文化大县”闻名,近现代书画名家张宸枢、张炳麟、邓博五、段思坎等人闻名省内外,2010年被中书协命名为“中国书法之乡”,现有镇原籍中书协会员35人、美协会员7人,建成占地150亩文化产业基地1处,有书画协会、分会等专业组织机构4家,各类书斋画廊260多处,专业创作团队400多人,书法爱好者10万多人。民间艺术底蕴深厚,尤以剪纸、香包、刺绣独具特色,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有国家、省、市级艺术大师70多人。
三、旅游资源大县。
境内北石窟寺、石空寺、玉山寺规模宏大,造像生动,是北魏、唐宋石窟艺术的经典代表;太阳池、翟池、白马池三座天然湫池碧波荡漾,堪称“高原明珠”;以潜夫山为代表的大小名山30多座,山山有来历,个个有传奇,开发潜力巨大。镇原曾为陕甘宁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长征途中夜宿三岔镇,三岔红军长征纪念馆、援西军纪念馆等红色旅游资源引人注目。特别是“关陇丝路第一驿”——北石窟驿景区,融丝路、石窟、民俗文化于一城,再现了丝路古驿的历史沧桑和繁华景象,是甘肃最具特色的丝路景区之一。目前已初步形成以北石窟大景区为龙头,有效串联彭阳古城、玉山寺、“三池”、石空寺、潜夫山、书画产业基地、胡氏文化产业园等景点的茹河川区文化旅游黄金圈和庆阳、平凉、固原三市文化旅游的重要接续区。
四、传统农业大县。
县域经济以农业为主,盛产小麦、玉米、高粱等多种农作物,荞麦、小米、黄豆等特色小杂粮久负盛名,红杏、苹果、忘忧草等农产品享誉国内外,是陇东主要粮油和瓜菜生产基地之一,素有“陇东粮仓”、“中国杏乡”的美誉,曾被命名为“全国黄花菜基地县、优质瓜果生产基地重点县、粮食生产先进县”。近年来,按照“因地制宜、突出效益,龙头带动、订单生产,政府扶持、保险托底”的思路,大力培育特色产业,成功引进了圣农集团、天士力集团、正大集团、海升集团、中盛农牧、广州立达尔、天津物宗园等大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3家,带动年均种植全膜粮食100万亩、瓜菜22万亩、小杂粮20万亩,培育苗林15万亩;肉牛、肉羊、生猪、肉鸡饲养量分别达到26万头、105万只、23万头和3000万羽;栽植林果18万亩、中药材10万亩、万寿菊7.5万亩,已形成“草畜、林果、瓜菜”三大主导产业和“中药材、万寿菊、文冠果、小杂粮”四大特色优势产业,实现了助农增收和“产业兴县”的华丽转身。
五、矿产储备大县。
境内探明石油、天然气、煤炭、石英砂、黏土等矿产资源富集,初步探明石油储量2.6亿吨,年产原油60万吨,煤炭储量193亿吨,开发前景广阔,在全市率先实现了“气化镇原”,是陇东能源化工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六、陇东教育大县。
全县崇文重教之风浓郁深厚,学校苦抓、教师苦教、学生苦学“三苦”精神延续不断。现有各级各类学校479所(含幼儿园),在校学生7.8万人(含幼儿园),每年输送大、中专学生4000人左右,恢复高考以来,有65名学子被清华、北大录取,教育质量位列全市前茅,名誉陇上,曾代表甘肃省接受并顺利通过国家“两基”验收。
8. 甘肃三大名杏是
1、镇原杏
镇原县被誉为天下第一杏乡,杏树栽培已有2000年历史,个大味甜而外畅不衰。2004年12月,由国家林业局通过认证,被评为“中国杏乡”称号。
2、李广杏
李广杏可称敦煌水果之王,每年七月是李广杏的收获季节。李广杏因其光泽黄亮、汁甜如蜜而享有盛名。
4、唐汪大接杏
久负盛名的产于东乡县唐汪川,是当地人民经过长期培选育形成的地方优良品种,具有400多年栽培历史。 唐汪大接杏肉质细密,味甜多汁,果色艳丽,富有芳香,平均单果重90.3克,最大的达150克,是极好的鲜食和加工品种。长期食用,具有润肺止渴、祛痰。
9. 甘肃镇原新城能种植啥?
甘肃镇原新城能种植:农作物(玉米等),蔬菜 和水果(苹果等)等。 2011年,镇原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35.96万亩,较2010年减少6.23%;粮食总产量达到25.58万吨,较2010年减少4.69%。其中:夏粮播种面积54.77万亩,较2010年减少7.26%,总产量9.04万吨,较2010年减少11.55%;秋粮播种面积81.19万亩,较2010 年减少5.53%,总产量16.54万吨,较2010年减少0.54%。玉米播种面积40.47万亩,与2010年持平,总产量13.50万吨,较2010年增长0.97%。油料播种面积23.99万亩,较2010年增长2.22%,总产量2.78万吨,较2010年增长35.61%;蔬菜播种面积22.37万亩,较2010年增长0.27%,产量9.16万吨,较2010年减少1.19%;果园面积34.04万亩,与2010年持平。水果总产量7.45万吨,较2010年增长8.92%;其中,苹果面积15.22万亩,产量5.3万吨,较2010年增长8.16%。 镇原县隶属于甘肃省庆阳市,位于甘肃省东部,庆阳市西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5°27′—36°16′,东经106°44′—107°36′。东临庆城县、西峰区,西接宁夏回族自治区彭阳县,南界平凉市泾川县、崆峒区,北靠环县,距庆阳机场60公里,距平凉火车站70公里。南北长91.2公里,东西宽78.3公里,总面积3500平方公里。
10. 镇原县属哪个市?
很高兴为您回答:
镇原县地处甘肃省东部,庆阳市西南部,东临革命圣地延安,南眺十三朝古都西安,西望省会兰州,北界塞上明珠银川,是陕甘宁革命老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扶贫困县和六盘山连片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属于黄土高原沟壑区,境内山川塬兼有,沟峁梁相间,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1456米,最高点海拔1767米(三岔老爷山),最低点海拔1011米(上肖毛河),平均气温10.4℃,年均降水量589.1毫米,无霜期175天左右。镇原历史源远流长,人文底蕴厚重,文化资源丰富,自然景观独特,民俗产业多彩,是陇上久负盛名的:
一、地域人口大县。
辖13镇6乡、215个行政村、5个社区、1991个村民小组,南北长91.2公里,东西宽78.3公里,总面积3506平方公里,耕地228.48万亩,居全市第一,总人口53.5万人,居全省第14位、全市第2位,其中农业人口49.38万人。
二、历史文化大县。
镇原乃华夏故土,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夏商周属雍州,秦属北地郡,汉首置临泾县,唐时置原州,元称镇原州,明改州为县,沿承至今。镇原是东汉著名政论家、文学家、思想家王符和北魏灵太后胡充华的故里。历代文臣武将层出不穷,如李恂、胡奋、席固、皇甫镛、胡顺之、杨政、仇钺、许理等保家卫国、守职重实;东汉王符“潜夫论”,蜚声中外;北魏灵太后临朝摄政,治国清明;甘肃近代十大名医之首慕元春名扬陇东、杏林楷模;慕寿祺从政清勤,博史善文,《甘宁青史略》独领风骚。镇原县又以陇东“文化大县”闻名,近现代书画名家张宸枢、张炳麟、邓博五、段思坎等人闻名省内外,2010年被中书协命名为“中国书法之乡”,现有镇原籍中书协会员35人、美协会员7人,建成占地150亩文化产业基地1处,有书画协会、分会等专业组织机构4家,各类书斋画廊260多处,专业创作团队400多人,书法爱好者10万多人。民间艺术底蕴深厚,尤以剪纸、香包、刺绣独具特色,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有国家、省、市级艺术大师70多人。
三、旅游资源大县。
境内北石窟寺、石空寺、玉山寺规模宏大,造像生动,是北魏、唐宋石窟艺术的经典代表;太阳池、翟池、白马池三座天然湫池碧波荡漾,堪称“高原明珠”;以潜夫山为代表的大小名山30多座,山山有来历,个个有传奇,开发潜力巨大。镇原曾为陕甘宁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长征途中夜宿三岔镇,三岔红军长征纪念馆、援西军纪念馆等红色旅游资源引人注目。特别是“关陇丝路第一驿”——北石窟驿景区,融丝路、石窟、民俗文化于一城,再现了丝路古驿的历史沧桑和繁华景象,是甘肃最具特色的丝路景区之一。目前已初步形成以北石窟大景区为龙头,有效串联彭阳古城、玉山寺、“三池”、石空寺、潜夫山、书画产业基地、胡氏文化产业园等景点的茹河川区文化旅游黄金圈和庆阳、平凉、固原三市文化旅游的重要接续区。
四、传统农业大县。
县域经济以农业为主,盛产小麦、玉米、高粱等多种农作物,荞麦、小米、黄豆等特色小杂粮久负盛名,红杏、苹果、忘忧草等农产品享誉国内外,是陇东主要粮油和瓜菜生产基地之一,素有“陇东粮仓”、“中国杏乡”的美誉,曾被命名为“全国黄花菜基地县、优质瓜果生产基地重点县、粮食生产先进县”。近年来,按照“因地制宜、突出效益,龙头带动、订单生产,政府扶持、保险托底”的思路,大力培育特色产业,成功引进了圣农集团、天士力集团、正大集团、海升集团、中盛农牧、广州立达尔、天津物宗园等大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3家,带动年均种植全膜粮食100万亩、瓜菜22万亩、小杂粮20万亩,培育苗林15万亩;肉牛、肉羊、生猪、肉鸡饲养量分别达到26万头、105万只、23万头和3000万羽;栽植林果18万亩、中药材10万亩、万寿菊7.5万亩,已形成“草畜、林果、瓜菜”三大主导产业和“中药材、万寿菊、文冠果、小杂粮”四大特色优势产业,实现了助农增收和“产业兴县”的华丽转身。
五、矿产储备大县。
境内探明石油、天然气、煤炭、石英砂、黏土等矿产资源富集,初步探明石油储量2.6亿吨,年产原油60万吨,煤炭储量193亿吨,开发前景广阔,在全市率先实现了“气化镇原”,是陇东能源化工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六、陇东教育大县。
全县崇文重教之风浓郁深厚,学校苦抓、教师苦教、学生苦学“三苦”精神延续不断。现有各级各类学校479所(含幼儿园),在校学生7.8万人(含幼儿园),每年输送大、中专学生4000人左右,恢复高考以来,有65名学子被清华、北大录取,教育质量位列全市前茅,名誉陇上,曾代表甘肃省接受并顺利通过国家“两基”验收。
11. 镇原县有多少人口?
镇原县地处甘肃省东部,庆阳市西南部,处北纬35°27′至36°16′,东经106°44′至107°36′之间。东临庆城县、西峰区,西接宁夏回族自治区彭阳县,南界平凉市泾川县、崆峒区,北靠环县,距庆阳机场60公里,距平凉火车站70公里。境内有蒲河、交口河、茹河、洪河4条较大的河流,5条斜长源面。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南北长91.2公里,东西宽78.3公里。境内平均海拔1500米,最高点海拔1767米,最低点海拔1011米,相对高差756米。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土地肥沃,光照充足,雨量适中。地处黄河中游黄土高原沟壑区,是陇东黄土高原的主要组成部分。境内山川塬兼有,总土地面积350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69万亩,人均3.5亩。全县共辖19个乡镇,215个村委会,5个社区居委会,199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3.13万人,农业人口49.38万人。有回族、维族、蒙古族、撒拉族、藏族等少数民族7个,约240人。
历史源远流长。镇原为华夏故土,历史悠久,远古时代就有先民生息繁衍,唐虞属雍州,商属昆戎,周置大原州,汉置安定郡,唐置原州,元改镇原州,明降州为县,沿承至今。镇原是陕甘宁边区的一部分,1940年3月在马渠建立镇原县抗日民主政府。1949年解放后,县人民政府迁至现在的县城。
文化艺术底蕴深厚。境内历史文化遗址留存较多,出土了国内稀有的周铜剑、秦诏版、陶水管等文物,石崆寺、玉山寺石窟久负盛名,有考证价值的古城古寨遗址25处,寺庙祠堂遗址69处,历史文化遗址36处,出土文物500多件。“后汉三贤”之一的王符《潜夫论》蜚声中外,与王充《论衡》齐名。历代文臣武将层出不穷,如李询、皇甫规、胡奋、胡国珍、席阐文、席固、皇甫墉、向宝、胡顺之、杨政、曲端、张中孚、张中彦、仇钺等,保家卫国、守职重实;名医皇甫谧、慕元春治病救人,堪称杏林楷模;文仕胡方回、慕寿祺博史善文,领一代风骚;灵太后胡充华,两度垂帘听政,百官膺伏,一首《杨花词》,堪称北魏诗坛上的一朵奇葩。镇原县又以陇东“文化大县”闻名,近现代如书画名家张宸枢、张炳麟、邓博五、段思坎等人闻名省内外,2010年被中国书协誉为“中国书法之乡”;民间艺术古朴典雅,创作繁荣昌盛,风靡全县,尤其剪纸、刺绣引人注目。临径乡祁秀梅是享誉海内外的剪纸艺术大师,其作品被法国、日本、意大利等国收藏;以获得“全国优秀模范教师”称号的殷家城乡残疾教师张学成为原型,拍摄的电影《大山深处的保尔》和陇剧《绿叶红花》先后在全国上演,获得巨大成功。
工农业产品丰富。工业初步形成了以绿色食品饮料加工为主体,建筑建材、机械电器、印刷医药等产业为补充的工业格局,民营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比较活跃,现有各类中小企业137户。县内土地宽广肥沃,光照充足,适宜小麦、玉米、高粱等多种粮食作物和瓜菜、药材等经济作物生长。全县农业人口占94%,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也是全国592个国扶贫困县和甘肃中东部18个干旱县之一。农作物主要有冬小麦、扁豆、黄豆、玉米、高粱、谷子、糜子、马铃薯、大麦、黄花菜、烤烟、胡麻、油菜、药材、瓜类等,是陇东主要粮油和瓜菜生产基地之一,有“陇东粮仓”的美誉。曾被命名为“全国黄花菜基地县”、“全国优质瓜果生产基地重点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目前,已形成以杏果、瓜菜、草畜为主的特色农业产业。杏子产量居全国第二,生产加工能力位居全国第一,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杏乡”,杏产品远销海内外,优质苹果畅销大江南北;黄花菜被国家外贸部命名为“镇原金针菜”;“五指塬绿宝”牌西瓜远销大江南北,畜牧业以羊畜养殖、肉、皮毛加工为主,皮张、羊毛、羊绒等畜产品比较驰名,羊绒已实现出口创汇。野生植物资源丰富,约千余种,其中可入药130余种。
石油煤炭藏量富集。矿产资源已探明的有石油、煤炭、石英砂等16种,储量丰富。其中石油储量可达2.5亿吨,有长庆油田和华北分公司两户企业开发,年产原油40万吨。
红色旅游潜力巨大。名胜古迹斑斓千秋,石窟寺、秦长城、汉长城追溯千年风霜;自然景观美丽迷人,境内的太阳池、翟池、白马池三座天然池湫碧波辉映,堪称“黄土高塬明珠”。镇原曾为陕甘宁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岔红军长征纪念馆、屯字“四八”战役烈士陵园等红色旅游资源引人注目。目前已形成以潜夫山森林公园等景区为重点,其它名胜古迹点缀其中,东与北石窟寺相接,西与平凉崆峒山毗邻的旅游圈。
社会事业欣欣向荣。恢复高考以来,全县共向全国大中专院校输送学生34051人,其中被清华、北大录取的达40人,再现了”教育大县“的光辉形象。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迅速,疾病防控网络健全。农家书屋、文化广场、全民健身、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开边籍的张德宏于1990年代表我国参加了在比利时举办的世界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取得男子铁饼第四名的好成绩;太平籍长跑运动员陈慧荣,2007年分别取得全国田径锦标赛和六城会10000米第三名的佳绩,达到了国际级运动健将标准,并于2008年取得北京奥运会参赛资格,成为庆阳有史以来第一人。
小吃、酒席是镇原饮食文化的代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方美食,融民俗礼仪、饮食科学与一炉,以荤素相间,口味各异,五色俱全而闻名遐迩。风味小吃品种繁多,主要有羊羔肉、骨头肉、西米丸子、烧鸡、糖油饼、臊子面、荞面筋筋等;酒席有“九魁”、“十全”、“十出一”、“十二楼”、“十三花”等名称,茶、酒主要有罐罐茶和三岔黄酒等。镇原小吃及酒席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品种风味蔚成大观,这是历代烹饪工作者聪明才智的结晶,是灿烂中华文明的组成部分,为祖国的饮食文化增添了光彩。
开放开发中的镇原,以其厚重的历史文明积淀,独特的高原风姿,悠久的历史文化,淳朴的民俗风情,富饶的特色资源,良好的投资环境,优惠的投资政策,热忱欢迎社会各界人士,新老朋友来镇原投资兴业、旅游观光!
12. 甘肃三大名杏是
1、镇原杏
镇原县被誉为天下第一杏乡,杏树栽培已有2000年历史,个大味甜而外畅不衰。2004年12月,由国家林业局通过认证,被评为“中国杏乡”称号。
2、李广杏
李广杏可称敦煌水果之王,每年七月是李广杏的收获季节。李广杏因其光泽黄亮、汁甜如蜜而享有盛名。
4、唐汪大接杏
久负盛名的产于东乡县唐汪川,是当地人民经过长期培选育形成的地方优良品种,具有400多年栽培历史。 唐汪大接杏肉质细密,味甜多汁,果色艳丽,富有芳香,平均单果重90.3克,最大的达150克,是极好的鲜食和加工品种。长期食用,具有润肺止渴、祛痰。
13. 镇原县属哪个市?
很高兴为您回答:
镇原县地处甘肃省东部,庆阳市西南部,东临革命圣地延安,南眺十三朝古都西安,西望省会兰州,北界塞上明珠银川,是陕甘宁革命老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扶贫困县和六盘山连片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属于黄土高原沟壑区,境内山川塬兼有,沟峁梁相间,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1456米,最高点海拔1767米(三岔老爷山),最低点海拔1011米(上肖毛河),平均气温10.4℃,年均降水量589.1毫米,无霜期175天左右。镇原历史源远流长,人文底蕴厚重,文化资源丰富,自然景观独特,民俗产业多彩,是陇上久负盛名的:
一、地域人口大县。
辖13镇6乡、215个行政村、5个社区、1991个村民小组,南北长91.2公里,东西宽78.3公里,总面积3506平方公里,耕地228.48万亩,居全市第一,总人口53.5万人,居全省第14位、全市第2位,其中农业人口49.38万人。
二、历史文化大县。
镇原乃华夏故土,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夏商周属雍州,秦属北地郡,汉首置临泾县,唐时置原州,元称镇原州,明改州为县,沿承至今。镇原是东汉著名政论家、文学家、思想家王符和北魏灵太后胡充华的故里。历代文臣武将层出不穷,如李恂、胡奋、席固、皇甫镛、胡顺之、杨政、仇钺、许理等保家卫国、守职重实;东汉王符“潜夫论”,蜚声中外;北魏灵太后临朝摄政,治国清明;甘肃近代十大名医之首慕元春名扬陇东、杏林楷模;慕寿祺从政清勤,博史善文,《甘宁青史略》独领风骚。镇原县又以陇东“文化大县”闻名,近现代书画名家张宸枢、张炳麟、邓博五、段思坎等人闻名省内外,2010年被中书协命名为“中国书法之乡”,现有镇原籍中书协会员35人、美协会员7人,建成占地150亩文化产业基地1处,有书画协会、分会等专业组织机构4家,各类书斋画廊260多处,专业创作团队400多人,书法爱好者10万多人。民间艺术底蕴深厚,尤以剪纸、香包、刺绣独具特色,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有国家、省、市级艺术大师70多人。
三、旅游资源大县。
境内北石窟寺、石空寺、玉山寺规模宏大,造像生动,是北魏、唐宋石窟艺术的经典代表;太阳池、翟池、白马池三座天然湫池碧波荡漾,堪称“高原明珠”;以潜夫山为代表的大小名山30多座,山山有来历,个个有传奇,开发潜力巨大。镇原曾为陕甘宁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长征途中夜宿三岔镇,三岔红军长征纪念馆、援西军纪念馆等红色旅游资源引人注目。特别是“关陇丝路第一驿”——北石窟驿景区,融丝路、石窟、民俗文化于一城,再现了丝路古驿的历史沧桑和繁华景象,是甘肃最具特色的丝路景区之一。目前已初步形成以北石窟大景区为龙头,有效串联彭阳古城、玉山寺、“三池”、石空寺、潜夫山、书画产业基地、胡氏文化产业园等景点的茹河川区文化旅游黄金圈和庆阳、平凉、固原三市文化旅游的重要接续区。
四、传统农业大县。
县域经济以农业为主,盛产小麦、玉米、高粱等多种农作物,荞麦、小米、黄豆等特色小杂粮久负盛名,红杏、苹果、忘忧草等农产品享誉国内外,是陇东主要粮油和瓜菜生产基地之一,素有“陇东粮仓”、“中国杏乡”的美誉,曾被命名为“全国黄花菜基地县、优质瓜果生产基地重点县、粮食生产先进县”。近年来,按照“因地制宜、突出效益,龙头带动、订单生产,政府扶持、保险托底”的思路,大力培育特色产业,成功引进了圣农集团、天士力集团、正大集团、海升集团、中盛农牧、广州立达尔、天津物宗园等大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3家,带动年均种植全膜粮食100万亩、瓜菜22万亩、小杂粮20万亩,培育苗林15万亩;肉牛、肉羊、生猪、肉鸡饲养量分别达到26万头、105万只、23万头和3000万羽;栽植林果18万亩、中药材10万亩、万寿菊7.5万亩,已形成“草畜、林果、瓜菜”三大主导产业和“中药材、万寿菊、文冠果、小杂粮”四大特色优势产业,实现了助农增收和“产业兴县”的华丽转身。
五、矿产储备大县。
境内探明石油、天然气、煤炭、石英砂、黏土等矿产资源富集,初步探明石油储量2.6亿吨,年产原油60万吨,煤炭储量193亿吨,开发前景广阔,在全市率先实现了“气化镇原”,是陇东能源化工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六、陇东教育大县。
全县崇文重教之风浓郁深厚,学校苦抓、教师苦教、学生苦学“三苦”精神延续不断。现有各级各类学校479所(含幼儿园),在校学生7.8万人(含幼儿园),每年输送大、中专学生4000人左右,恢复高考以来,有65名学子被清华、北大录取,教育质量位列全市前茅,名誉陇上,曾代表甘肃省接受并顺利通过国家“两基”验收。
14. 镇原县有多少人口?
镇原县地处甘肃省东部,庆阳市西南部,处北纬35°27′至36°16′,东经106°44′至107°36′之间。东临庆城县、西峰区,西接宁夏回族自治区彭阳县,南界平凉市泾川县、崆峒区,北靠环县,距庆阳机场60公里,距平凉火车站70公里。境内有蒲河、交口河、茹河、洪河4条较大的河流,5条斜长源面。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南北长91.2公里,东西宽78.3公里。境内平均海拔1500米,最高点海拔1767米,最低点海拔1011米,相对高差756米。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土地肥沃,光照充足,雨量适中。地处黄河中游黄土高原沟壑区,是陇东黄土高原的主要组成部分。境内山川塬兼有,总土地面积350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69万亩,人均3.5亩。全县共辖19个乡镇,215个村委会,5个社区居委会,199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3.13万人,农业人口49.38万人。有回族、维族、蒙古族、撒拉族、藏族等少数民族7个,约240人。
历史源远流长。镇原为华夏故土,历史悠久,远古时代就有先民生息繁衍,唐虞属雍州,商属昆戎,周置大原州,汉置安定郡,唐置原州,元改镇原州,明降州为县,沿承至今。镇原是陕甘宁边区的一部分,1940年3月在马渠建立镇原县抗日民主政府。1949年解放后,县人民政府迁至现在的县城。
文化艺术底蕴深厚。境内历史文化遗址留存较多,出土了国内稀有的周铜剑、秦诏版、陶水管等文物,石崆寺、玉山寺石窟久负盛名,有考证价值的古城古寨遗址25处,寺庙祠堂遗址69处,历史文化遗址36处,出土文物500多件。“后汉三贤”之一的王符《潜夫论》蜚声中外,与王充《论衡》齐名。历代文臣武将层出不穷,如李询、皇甫规、胡奋、胡国珍、席阐文、席固、皇甫墉、向宝、胡顺之、杨政、曲端、张中孚、张中彦、仇钺等,保家卫国、守职重实;名医皇甫谧、慕元春治病救人,堪称杏林楷模;文仕胡方回、慕寿祺博史善文,领一代风骚;灵太后胡充华,两度垂帘听政,百官膺伏,一首《杨花词》,堪称北魏诗坛上的一朵奇葩。镇原县又以陇东“文化大县”闻名,近现代如书画名家张宸枢、张炳麟、邓博五、段思坎等人闻名省内外,2010年被中国书协誉为“中国书法之乡”;民间艺术古朴典雅,创作繁荣昌盛,风靡全县,尤其剪纸、刺绣引人注目。临径乡祁秀梅是享誉海内外的剪纸艺术大师,其作品被法国、日本、意大利等国收藏;以获得“全国优秀模范教师”称号的殷家城乡残疾教师张学成为原型,拍摄的电影《大山深处的保尔》和陇剧《绿叶红花》先后在全国上演,获得巨大成功。
工农业产品丰富。工业初步形成了以绿色食品饮料加工为主体,建筑建材、机械电器、印刷医药等产业为补充的工业格局,民营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比较活跃,现有各类中小企业137户。县内土地宽广肥沃,光照充足,适宜小麦、玉米、高粱等多种粮食作物和瓜菜、药材等经济作物生长。全县农业人口占94%,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也是全国592个国扶贫困县和甘肃中东部18个干旱县之一。农作物主要有冬小麦、扁豆、黄豆、玉米、高粱、谷子、糜子、马铃薯、大麦、黄花菜、烤烟、胡麻、油菜、药材、瓜类等,是陇东主要粮油和瓜菜生产基地之一,有“陇东粮仓”的美誉。曾被命名为“全国黄花菜基地县”、“全国优质瓜果生产基地重点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目前,已形成以杏果、瓜菜、草畜为主的特色农业产业。杏子产量居全国第二,生产加工能力位居全国第一,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杏乡”,杏产品远销海内外,优质苹果畅销大江南北;黄花菜被国家外贸部命名为“镇原金针菜”;“五指塬绿宝”牌西瓜远销大江南北,畜牧业以羊畜养殖、肉、皮毛加工为主,皮张、羊毛、羊绒等畜产品比较驰名,羊绒已实现出口创汇。野生植物资源丰富,约千余种,其中可入药130余种。
石油煤炭藏量富集。矿产资源已探明的有石油、煤炭、石英砂等16种,储量丰富。其中石油储量可达2.5亿吨,有长庆油田和华北分公司两户企业开发,年产原油40万吨。
红色旅游潜力巨大。名胜古迹斑斓千秋,石窟寺、秦长城、汉长城追溯千年风霜;自然景观美丽迷人,境内的太阳池、翟池、白马池三座天然池湫碧波辉映,堪称“黄土高塬明珠”。镇原曾为陕甘宁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岔红军长征纪念馆、屯字“四八”战役烈士陵园等红色旅游资源引人注目。目前已形成以潜夫山森林公园等景区为重点,其它名胜古迹点缀其中,东与北石窟寺相接,西与平凉崆峒山毗邻的旅游圈。
社会事业欣欣向荣。恢复高考以来,全县共向全国大中专院校输送学生34051人,其中被清华、北大录取的达40人,再现了”教育大县“的光辉形象。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迅速,疾病防控网络健全。农家书屋、文化广场、全民健身、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开边籍的张德宏于1990年代表我国参加了在比利时举办的世界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取得男子铁饼第四名的好成绩;太平籍长跑运动员陈慧荣,2007年分别取得全国田径锦标赛和六城会10000米第三名的佳绩,达到了国际级运动健将标准,并于2008年取得北京奥运会参赛资格,成为庆阳有史以来第一人。
小吃、酒席是镇原饮食文化的代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方美食,融民俗礼仪、饮食科学与一炉,以荤素相间,口味各异,五色俱全而闻名遐迩。风味小吃品种繁多,主要有羊羔肉、骨头肉、西米丸子、烧鸡、糖油饼、臊子面、荞面筋筋等;酒席有“九魁”、“十全”、“十出一”、“十二楼”、“十三花”等名称,茶、酒主要有罐罐茶和三岔黄酒等。镇原小吃及酒席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品种风味蔚成大观,这是历代烹饪工作者聪明才智的结晶,是灿烂中华文明的组成部分,为祖国的饮食文化增添了光彩。
开放开发中的镇原,以其厚重的历史文明积淀,独特的高原风姿,悠久的历史文化,淳朴的民俗风情,富饶的特色资源,良好的投资环境,优惠的投资政策,热忱欢迎社会各界人士,新老朋友来镇原投资兴业、旅游观光!
15. 甘肃三大名杏是
1、镇原杏
镇原县被誉为天下第一杏乡,杏树栽培已有2000年历史,个大味甜而外畅不衰。2004年12月,由国家林业局通过认证,被评为“中国杏乡”称号。
2、李广杏
李广杏可称敦煌水果之王,每年七月是李广杏的收获季节。李广杏因其光泽黄亮、汁甜如蜜而享有盛名。
4、唐汪大接杏
久负盛名的产于东乡县唐汪川,是当地人民经过长期培选育形成的地方优良品种,具有400多年栽培历史。 唐汪大接杏肉质细密,味甜多汁,果色艳丽,富有芳香,平均单果重90.3克,最大的达150克,是极好的鲜食和加工品种。长期食用,具有润肺止渴、祛痰。
16. 甘肃三大名杏是
1、镇原杏
镇原县被誉为天下第一杏乡,杏树栽培已有2000年历史,个大味甜而外畅不衰。2004年12月,由国家林业局通过认证,被评为“中国杏乡”称号。
2、李广杏
李广杏可称敦煌水果之王,每年七月是李广杏的收获季节。李广杏因其光泽黄亮、汁甜如蜜而享有盛名。
4、唐汪大接杏
久负盛名的产于东乡县唐汪川,是当地人民经过长期培选育形成的地方优良品种,具有400多年栽培历史。 唐汪大接杏肉质细密,味甜多汁,果色艳丽,富有芳香,平均单果重90.3克,最大的达150克,是极好的鲜食和加工品种。长期食用,具有润肺止渴、祛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