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能源消纳情况(2020年我国煤电发电量?)
1. 2020年我国煤电发电量?
我国发电结构进一步优化!随着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快速发展,2020年我国新增装机中清洁电力比重超过70%,煤电装机历史性降至50%以下,清洁电力装机容量则历史性超过50%。一减一增,碳减排效应显著。
根据国家能源局日前发布的统计数据,2020年,全国电源新增装机容量1.90亿千瓦或9.5%,总电力装机达22亿千瓦。新增装机中,水电1323万千瓦或3.4%、风电7167万千瓦或34.6%、太阳能发电4820万千瓦或24.1%。新增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合计达1.20亿万千瓦,新增占比约63%,成为我国电源增长主导力量。如果再加上水电、核电、天然气和生物质发电新增量,新增清洁发电装机占比则超过7成,为71%左右。
根据上述统计数据,2020年新增火电装机容量5590万千瓦或4.7%,火电容量12.45亿千瓦。剔除其中超过1.5亿千瓦的天然气发电、生物质发电和余温余压余气发电(我国油电极少),我国煤电装机容量2020年成功控制在11亿千瓦以内,为10.95亿千瓦左右,占22亿千瓦总装机容量的比重为49.8%左右,历史性进入50%以内。
根据中电传媒记者数据库,2012年以来我国煤电设备容量保持低位增长,从2012年的7.55亿千瓦增长到2020年的10.95亿千瓦左右,年平均增长4.5%左右。同期,清洁发电装机比重则从2012年的3.89亿千瓦增长到2020年的11.06亿千瓦左右,年平均增长率高达13.9%。
作为长期以来的电源“主力军”和“压舱石”,煤电为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因为能源密度高,即使装机比重已下降到50%以内,煤电在发电量上仍是绝对主力。在2020年全国7.4万亿千瓦时的发电量中,煤电发电量占比仍高达65%左右。电力结构调整仍任重道远。
近年来,煤电行业还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升级改造,淘汰落后产能,加大供热改造,煤电煤耗和厂用电率不断降低,主要大气污染物及废水排放水平降至低位,为全国主要污染物减排做出重要贡献。“十三五”期间实现超低排放的煤电机组达到8.9亿千瓦,占煤电总装机容量的86%,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清洁煤电供应体系。同时,煤电行业还积极开展灵活性改造,挖掘燃煤机组调峰潜力,提升运行灵活性,为全面提高电力系统调峰和新能源消纳做出了积极贡献。
2. 2020年天津全年用电量?
从发电结构来看,2020年天津市火力发电量为737.7亿千瓦小时,占比为97.99%;风力发电量为11.2亿千瓦小时,占比为1.49%;太阳能发电量为3.83亿千瓦小时,占比为0.51%。
3. 2020清洁能源占比多少?
2020年全国可再生能源电力实际消纳量为21613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28.8%,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全国非水电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量为8562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为11.4%,同比增长1.2个百分点。
清洁能源消纳目标完成情况方面,2020年全国平均风电利用率97%,超过2020年风电利用率目标2个百分点;全国平均光伏发电利用率为98%,超过2020年利用率目标3个百分点;全国主要流域水能利用率97%,超过2020年利用率目标近2个百分点。
在日前举办的2021年国际能源变革对话大会上,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表示,202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15.9%,已达世界平均水平,煤炭消费比重降至56.8%;清洁能源供给能力持续提升,水电、风电、光伏、在建核电装机规模等多项指标保持世界第一。截至2020年底,清洁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增至10.83亿千瓦,占总装机比重接近50%。“我国大力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对加快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起到了强有力支撑,2020年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了48.4%。
4. 2022年吉林省新能源发展趋势?
近日,中共吉林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体会议新闻发布会召开,发布会介绍了吉林省2025年以及2030年的光伏、风电等新能源项目的发展目标。
具体目标是到2025年,要达到新能源装机3000万千瓦(30GW),无论装机规模,还是发电量都要超过水上三峡。 到2030年时,装机规模目标是三个三峡,达到6000多万千瓦,这样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能够更好实现。
到2020年,吉林省累计新能源装机920万千瓦,其中风电582万千瓦,光伏338万千瓦。如果到2025年要达到3000万千瓦新能源装机,则意味着, 十四五期间,吉林省将新上2080万千瓦(20.8GW)新能源项目,平均每年大约新增400万千瓦(4GW)。
目前,吉林省在建新能源项目将近600万千瓦。今年在建风电装机是以前十几年、二十年的总和,意味着吉林省在新能源产业发展正处于加速期。
发布会强调,吉林省将坚定不移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抓住资源利用这个源头,着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打造国家级新能源基地和绿色能源示范区。抓住产业结构调整这个关键,坚持用绿色发展理念促进工业、农业、建筑、交通等领域产业转型升级,坚定不移走保护生态和发展生态旅游相得益彰之路,坚决遏制“两高一资”项目盲目发展,对不符合要求的项目要坚决拿下来。抓住绿色低碳技术这个支撑,建立完善绿色低碳技术评估、交易体系和科技创新服务平台,高质量、高标准完成我省碳排放第三方核查复核、碳排放配额清缴履约等工作,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
省能源局局长王相民表示,打造“陆上风光三峡”是建设清洁能源大省的战略性举措,对于加快我省产业转型升级、优化能源结构,打造国家级清洁能源生产基地,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促进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意义非常重大。
吉林省有丰富的风光资源和充裕的土地资源,西部风光资源加在一起可装机容量达到1.15亿千瓦,而目前我们仅仅开发8%左右,920万千瓦左右,吉林省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所以吉林省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建设吉林自己的三峡工程。
下一步,将通过“内引外通”做大新能源电力消纳空间。
内引是对内招商引资。通过白城、松原两个绿电园区增加省内用电量,从而增强新能源省内的消纳能力。
外通是打通特高压对外通道。把清洁电力送到华北、华东,使我们的电力为他们服务,这样新能源比例会更加大。
当前,吉林省能源局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全力推进吉林“陆上风光三峡”、“吉电南送”特高压通道等重大能源项目建设,全力推进落实“11125”新能源发展重点任务,即“一个基地、一条通道、一条产业链,两个园区,五大工程”。
一个基地——国家级新能源生产基地(吉林“陆上风光三峡”)。
利用我省西部地区丰富的风光资源和充裕的土地优势, 全力推进“国家级新能源生产基地”建设,积极打造3个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即省内消纳基地、新能源外送基地、新能源转化(制氢)基地,形成吉林“陆上风光三峡”,建设成为国家级清洁能源生产基地。
一条通道——吉电南送特高压通道。
积极推进以吉林省西部为起点的“吉电南送”特高压外送通道,将吉林省清洁电力送往华北、华东(京津冀鲁豫江浙沪)等电力负荷中心,深度参与全国能源资源优化配置。
一条产业链——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链。
重点发展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能源化利用、氢能制备、储能技术、动力电池等装备制造业,延伸发展其他配套装备制造业,打造装备制造特色产业集群,建成相对完整的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链。
两个园区——白城、松原两个“绿电”园区。
依托西部地区新能源资源优势,采取新能源直供园区用电,打造“新能源+储能+局域电网”的源网荷储模式,降低用电成本,推进资源开发、产业发展、园区建设“三位一体”协同发展。实现园区内企业用能绿色、管理智能、电价优惠的目标,破解我省用电总量小、电价高等难题,吸引用电大户落户园区,扩大我省用电总量,促进新能源消纳。
五大工程——
一是有序推动生物质能源利用工程。开展生物质发电、供暖、制气等多元化利用,提升综合能源利用效率。
二是加快实施抽水蓄能建设工程。形成千万千瓦级装机规模,提升东北地区应急调峰能力。
三是积极开展氢能开发利用工程。建设“两基地,一走廊”,即长春氢能产业创新研发、装备制造、商业应用基地,白城国家级“绿氢”规模化供应基地,“长春—白城”氢能走廊。
四是开展电能替代工程。通过推广电能清洁供暖,加快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布局等措施,扩大用电总量,提高电气化水平。
五是实施新能源乡村振兴工程。的行政村开展分布式光伏开发,稳定村集体收入,壮大乡村集体经济,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助力乡村振兴。
5. 2020年天津全年用电量?
从发电结构来看,2020年天津市火力发电量为737.7亿千瓦小时,占比为97.99%;风力发电量为11.2亿千瓦小时,占比为1.49%;太阳能发电量为3.83亿千瓦小时,占比为0.51%。
6. 2022年吉林省新能源发展趋势?
近日,中共吉林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体会议新闻发布会召开,发布会介绍了吉林省2025年以及2030年的光伏、风电等新能源项目的发展目标。
具体目标是到2025年,要达到新能源装机3000万千瓦(30GW),无论装机规模,还是发电量都要超过水上三峡。 到2030年时,装机规模目标是三个三峡,达到6000多万千瓦,这样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能够更好实现。
到2020年,吉林省累计新能源装机920万千瓦,其中风电582万千瓦,光伏338万千瓦。如果到2025年要达到3000万千瓦新能源装机,则意味着, 十四五期间,吉林省将新上2080万千瓦(20.8GW)新能源项目,平均每年大约新增400万千瓦(4GW)。
目前,吉林省在建新能源项目将近600万千瓦。今年在建风电装机是以前十几年、二十年的总和,意味着吉林省在新能源产业发展正处于加速期。
发布会强调,吉林省将坚定不移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抓住资源利用这个源头,着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打造国家级新能源基地和绿色能源示范区。抓住产业结构调整这个关键,坚持用绿色发展理念促进工业、农业、建筑、交通等领域产业转型升级,坚定不移走保护生态和发展生态旅游相得益彰之路,坚决遏制“两高一资”项目盲目发展,对不符合要求的项目要坚决拿下来。抓住绿色低碳技术这个支撑,建立完善绿色低碳技术评估、交易体系和科技创新服务平台,高质量、高标准完成我省碳排放第三方核查复核、碳排放配额清缴履约等工作,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
省能源局局长王相民表示,打造“陆上风光三峡”是建设清洁能源大省的战略性举措,对于加快我省产业转型升级、优化能源结构,打造国家级清洁能源生产基地,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促进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意义非常重大。
吉林省有丰富的风光资源和充裕的土地资源,西部风光资源加在一起可装机容量达到1.15亿千瓦,而目前我们仅仅开发8%左右,920万千瓦左右,吉林省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所以吉林省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建设吉林自己的三峡工程。
下一步,将通过“内引外通”做大新能源电力消纳空间。
内引是对内招商引资。通过白城、松原两个绿电园区增加省内用电量,从而增强新能源省内的消纳能力。
外通是打通特高压对外通道。把清洁电力送到华北、华东,使我们的电力为他们服务,这样新能源比例会更加大。
当前,吉林省能源局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全力推进吉林“陆上风光三峡”、“吉电南送”特高压通道等重大能源项目建设,全力推进落实“11125”新能源发展重点任务,即“一个基地、一条通道、一条产业链,两个园区,五大工程”。
一个基地——国家级新能源生产基地(吉林“陆上风光三峡”)。
利用我省西部地区丰富的风光资源和充裕的土地优势, 全力推进“国家级新能源生产基地”建设,积极打造3个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即省内消纳基地、新能源外送基地、新能源转化(制氢)基地,形成吉林“陆上风光三峡”,建设成为国家级清洁能源生产基地。
一条通道——吉电南送特高压通道。
积极推进以吉林省西部为起点的“吉电南送”特高压外送通道,将吉林省清洁电力送往华北、华东(京津冀鲁豫江浙沪)等电力负荷中心,深度参与全国能源资源优化配置。
一条产业链——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链。
重点发展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能源化利用、氢能制备、储能技术、动力电池等装备制造业,延伸发展其他配套装备制造业,打造装备制造特色产业集群,建成相对完整的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链。
两个园区——白城、松原两个“绿电”园区。
依托西部地区新能源资源优势,采取新能源直供园区用电,打造“新能源+储能+局域电网”的源网荷储模式,降低用电成本,推进资源开发、产业发展、园区建设“三位一体”协同发展。实现园区内企业用能绿色、管理智能、电价优惠的目标,破解我省用电总量小、电价高等难题,吸引用电大户落户园区,扩大我省用电总量,促进新能源消纳。
五大工程——
一是有序推动生物质能源利用工程。开展生物质发电、供暖、制气等多元化利用,提升综合能源利用效率。
二是加快实施抽水蓄能建设工程。形成千万千瓦级装机规模,提升东北地区应急调峰能力。
三是积极开展氢能开发利用工程。建设“两基地,一走廊”,即长春氢能产业创新研发、装备制造、商业应用基地,白城国家级“绿氢”规模化供应基地,“长春—白城”氢能走廊。
四是开展电能替代工程。通过推广电能清洁供暖,加快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布局等措施,扩大用电总量,提高电气化水平。
五是实施新能源乡村振兴工程。的行政村开展分布式光伏开发,稳定村集体收入,壮大乡村集体经济,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助力乡村振兴。
7. 2020年我国煤电发电量?
我国发电结构进一步优化!随着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快速发展,2020年我国新增装机中清洁电力比重超过70%,煤电装机历史性降至50%以下,清洁电力装机容量则历史性超过50%。一减一增,碳减排效应显著。
根据国家能源局日前发布的统计数据,2020年,全国电源新增装机容量1.90亿千瓦或9.5%,总电力装机达22亿千瓦。新增装机中,水电1323万千瓦或3.4%、风电7167万千瓦或34.6%、太阳能发电4820万千瓦或24.1%。新增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合计达1.20亿万千瓦,新增占比约63%,成为我国电源增长主导力量。如果再加上水电、核电、天然气和生物质发电新增量,新增清洁发电装机占比则超过7成,为71%左右。
根据上述统计数据,2020年新增火电装机容量5590万千瓦或4.7%,火电容量12.45亿千瓦。剔除其中超过1.5亿千瓦的天然气发电、生物质发电和余温余压余气发电(我国油电极少),我国煤电装机容量2020年成功控制在11亿千瓦以内,为10.95亿千瓦左右,占22亿千瓦总装机容量的比重为49.8%左右,历史性进入50%以内。
根据中电传媒记者数据库,2012年以来我国煤电设备容量保持低位增长,从2012年的7.55亿千瓦增长到2020年的10.95亿千瓦左右,年平均增长4.5%左右。同期,清洁发电装机比重则从2012年的3.89亿千瓦增长到2020年的11.06亿千瓦左右,年平均增长率高达13.9%。
作为长期以来的电源“主力军”和“压舱石”,煤电为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因为能源密度高,即使装机比重已下降到50%以内,煤电在发电量上仍是绝对主力。在2020年全国7.4万亿千瓦时的发电量中,煤电发电量占比仍高达65%左右。电力结构调整仍任重道远。
近年来,煤电行业还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升级改造,淘汰落后产能,加大供热改造,煤电煤耗和厂用电率不断降低,主要大气污染物及废水排放水平降至低位,为全国主要污染物减排做出重要贡献。“十三五”期间实现超低排放的煤电机组达到8.9亿千瓦,占煤电总装机容量的86%,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清洁煤电供应体系。同时,煤电行业还积极开展灵活性改造,挖掘燃煤机组调峰潜力,提升运行灵活性,为全面提高电力系统调峰和新能源消纳做出了积极贡献。
8. 2020年我国煤电发电量?
我国发电结构进一步优化!随着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快速发展,2020年我国新增装机中清洁电力比重超过70%,煤电装机历史性降至50%以下,清洁电力装机容量则历史性超过50%。一减一增,碳减排效应显著。
根据国家能源局日前发布的统计数据,2020年,全国电源新增装机容量1.90亿千瓦或9.5%,总电力装机达22亿千瓦。新增装机中,水电1323万千瓦或3.4%、风电7167万千瓦或34.6%、太阳能发电4820万千瓦或24.1%。新增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合计达1.20亿万千瓦,新增占比约63%,成为我国电源增长主导力量。如果再加上水电、核电、天然气和生物质发电新增量,新增清洁发电装机占比则超过7成,为71%左右。
根据上述统计数据,2020年新增火电装机容量5590万千瓦或4.7%,火电容量12.45亿千瓦。剔除其中超过1.5亿千瓦的天然气发电、生物质发电和余温余压余气发电(我国油电极少),我国煤电装机容量2020年成功控制在11亿千瓦以内,为10.95亿千瓦左右,占22亿千瓦总装机容量的比重为49.8%左右,历史性进入50%以内。
根据中电传媒记者数据库,2012年以来我国煤电设备容量保持低位增长,从2012年的7.55亿千瓦增长到2020年的10.95亿千瓦左右,年平均增长4.5%左右。同期,清洁发电装机比重则从2012年的3.89亿千瓦增长到2020年的11.06亿千瓦左右,年平均增长率高达13.9%。
作为长期以来的电源“主力军”和“压舱石”,煤电为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因为能源密度高,即使装机比重已下降到50%以内,煤电在发电量上仍是绝对主力。在2020年全国7.4万亿千瓦时的发电量中,煤电发电量占比仍高达65%左右。电力结构调整仍任重道远。
近年来,煤电行业还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升级改造,淘汰落后产能,加大供热改造,煤电煤耗和厂用电率不断降低,主要大气污染物及废水排放水平降至低位,为全国主要污染物减排做出重要贡献。“十三五”期间实现超低排放的煤电机组达到8.9亿千瓦,占煤电总装机容量的86%,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清洁煤电供应体系。同时,煤电行业还积极开展灵活性改造,挖掘燃煤机组调峰潜力,提升运行灵活性,为全面提高电力系统调峰和新能源消纳做出了积极贡献。
9. 2020年我国煤电发电量?
我国发电结构进一步优化!随着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快速发展,2020年我国新增装机中清洁电力比重超过70%,煤电装机历史性降至50%以下,清洁电力装机容量则历史性超过50%。一减一增,碳减排效应显著。
根据国家能源局日前发布的统计数据,2020年,全国电源新增装机容量1.90亿千瓦或9.5%,总电力装机达22亿千瓦。新增装机中,水电1323万千瓦或3.4%、风电7167万千瓦或34.6%、太阳能发电4820万千瓦或24.1%。新增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合计达1.20亿万千瓦,新增占比约63%,成为我国电源增长主导力量。如果再加上水电、核电、天然气和生物质发电新增量,新增清洁发电装机占比则超过7成,为71%左右。
根据上述统计数据,2020年新增火电装机容量5590万千瓦或4.7%,火电容量12.45亿千瓦。剔除其中超过1.5亿千瓦的天然气发电、生物质发电和余温余压余气发电(我国油电极少),我国煤电装机容量2020年成功控制在11亿千瓦以内,为10.95亿千瓦左右,占22亿千瓦总装机容量的比重为49.8%左右,历史性进入50%以内。
根据中电传媒记者数据库,2012年以来我国煤电设备容量保持低位增长,从2012年的7.55亿千瓦增长到2020年的10.95亿千瓦左右,年平均增长4.5%左右。同期,清洁发电装机比重则从2012年的3.89亿千瓦增长到2020年的11.06亿千瓦左右,年平均增长率高达13.9%。
作为长期以来的电源“主力军”和“压舱石”,煤电为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因为能源密度高,即使装机比重已下降到50%以内,煤电在发电量上仍是绝对主力。在2020年全国7.4万亿千瓦时的发电量中,煤电发电量占比仍高达65%左右。电力结构调整仍任重道远。
近年来,煤电行业还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升级改造,淘汰落后产能,加大供热改造,煤电煤耗和厂用电率不断降低,主要大气污染物及废水排放水平降至低位,为全国主要污染物减排做出重要贡献。“十三五”期间实现超低排放的煤电机组达到8.9亿千瓦,占煤电总装机容量的86%,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清洁煤电供应体系。同时,煤电行业还积极开展灵活性改造,挖掘燃煤机组调峰潜力,提升运行灵活性,为全面提高电力系统调峰和新能源消纳做出了积极贡献。
10. 2020年天津全年用电量?
从发电结构来看,2020年天津市火力发电量为737.7亿千瓦小时,占比为97.99%;风力发电量为11.2亿千瓦小时,占比为1.49%;太阳能发电量为3.83亿千瓦小时,占比为0.51%。
11. 2022年吉林省新能源发展趋势?
近日,中共吉林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体会议新闻发布会召开,发布会介绍了吉林省2025年以及2030年的光伏、风电等新能源项目的发展目标。
具体目标是到2025年,要达到新能源装机3000万千瓦(30GW),无论装机规模,还是发电量都要超过水上三峡。 到2030年时,装机规模目标是三个三峡,达到6000多万千瓦,这样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能够更好实现。
到2020年,吉林省累计新能源装机920万千瓦,其中风电582万千瓦,光伏338万千瓦。如果到2025年要达到3000万千瓦新能源装机,则意味着, 十四五期间,吉林省将新上2080万千瓦(20.8GW)新能源项目,平均每年大约新增400万千瓦(4GW)。
目前,吉林省在建新能源项目将近600万千瓦。今年在建风电装机是以前十几年、二十年的总和,意味着吉林省在新能源产业发展正处于加速期。
发布会强调,吉林省将坚定不移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抓住资源利用这个源头,着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打造国家级新能源基地和绿色能源示范区。抓住产业结构调整这个关键,坚持用绿色发展理念促进工业、农业、建筑、交通等领域产业转型升级,坚定不移走保护生态和发展生态旅游相得益彰之路,坚决遏制“两高一资”项目盲目发展,对不符合要求的项目要坚决拿下来。抓住绿色低碳技术这个支撑,建立完善绿色低碳技术评估、交易体系和科技创新服务平台,高质量、高标准完成我省碳排放第三方核查复核、碳排放配额清缴履约等工作,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
省能源局局长王相民表示,打造“陆上风光三峡”是建设清洁能源大省的战略性举措,对于加快我省产业转型升级、优化能源结构,打造国家级清洁能源生产基地,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促进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意义非常重大。
吉林省有丰富的风光资源和充裕的土地资源,西部风光资源加在一起可装机容量达到1.15亿千瓦,而目前我们仅仅开发8%左右,920万千瓦左右,吉林省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所以吉林省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建设吉林自己的三峡工程。
下一步,将通过“内引外通”做大新能源电力消纳空间。
内引是对内招商引资。通过白城、松原两个绿电园区增加省内用电量,从而增强新能源省内的消纳能力。
外通是打通特高压对外通道。把清洁电力送到华北、华东,使我们的电力为他们服务,这样新能源比例会更加大。
当前,吉林省能源局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全力推进吉林“陆上风光三峡”、“吉电南送”特高压通道等重大能源项目建设,全力推进落实“11125”新能源发展重点任务,即“一个基地、一条通道、一条产业链,两个园区,五大工程”。
一个基地——国家级新能源生产基地(吉林“陆上风光三峡”)。
利用我省西部地区丰富的风光资源和充裕的土地优势, 全力推进“国家级新能源生产基地”建设,积极打造3个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即省内消纳基地、新能源外送基地、新能源转化(制氢)基地,形成吉林“陆上风光三峡”,建设成为国家级清洁能源生产基地。
一条通道——吉电南送特高压通道。
积极推进以吉林省西部为起点的“吉电南送”特高压外送通道,将吉林省清洁电力送往华北、华东(京津冀鲁豫江浙沪)等电力负荷中心,深度参与全国能源资源优化配置。
一条产业链——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链。
重点发展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能源化利用、氢能制备、储能技术、动力电池等装备制造业,延伸发展其他配套装备制造业,打造装备制造特色产业集群,建成相对完整的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链。
两个园区——白城、松原两个“绿电”园区。
依托西部地区新能源资源优势,采取新能源直供园区用电,打造“新能源+储能+局域电网”的源网荷储模式,降低用电成本,推进资源开发、产业发展、园区建设“三位一体”协同发展。实现园区内企业用能绿色、管理智能、电价优惠的目标,破解我省用电总量小、电价高等难题,吸引用电大户落户园区,扩大我省用电总量,促进新能源消纳。
五大工程——
一是有序推动生物质能源利用工程。开展生物质发电、供暖、制气等多元化利用,提升综合能源利用效率。
二是加快实施抽水蓄能建设工程。形成千万千瓦级装机规模,提升东北地区应急调峰能力。
三是积极开展氢能开发利用工程。建设“两基地,一走廊”,即长春氢能产业创新研发、装备制造、商业应用基地,白城国家级“绿氢”规模化供应基地,“长春—白城”氢能走廊。
四是开展电能替代工程。通过推广电能清洁供暖,加快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布局等措施,扩大用电总量,提高电气化水平。
五是实施新能源乡村振兴工程。的行政村开展分布式光伏开发,稳定村集体收入,壮大乡村集体经济,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助力乡村振兴。
12. 2020清洁能源占比多少?
2020年全国可再生能源电力实际消纳量为21613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28.8%,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全国非水电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量为8562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为11.4%,同比增长1.2个百分点。
清洁能源消纳目标完成情况方面,2020年全国平均风电利用率97%,超过2020年风电利用率目标2个百分点;全国平均光伏发电利用率为98%,超过2020年利用率目标3个百分点;全国主要流域水能利用率97%,超过2020年利用率目标近2个百分点。
在日前举办的2021年国际能源变革对话大会上,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表示,202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15.9%,已达世界平均水平,煤炭消费比重降至56.8%;清洁能源供给能力持续提升,水电、风电、光伏、在建核电装机规模等多项指标保持世界第一。截至2020年底,清洁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增至10.83亿千瓦,占总装机比重接近50%。“我国大力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对加快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起到了强有力支撑,2020年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了48.4%。
13. 2022年吉林省新能源发展趋势?
近日,中共吉林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体会议新闻发布会召开,发布会介绍了吉林省2025年以及2030年的光伏、风电等新能源项目的发展目标。
具体目标是到2025年,要达到新能源装机3000万千瓦(30GW),无论装机规模,还是发电量都要超过水上三峡。 到2030年时,装机规模目标是三个三峡,达到6000多万千瓦,这样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能够更好实现。
到2020年,吉林省累计新能源装机920万千瓦,其中风电582万千瓦,光伏338万千瓦。如果到2025年要达到3000万千瓦新能源装机,则意味着, 十四五期间,吉林省将新上2080万千瓦(20.8GW)新能源项目,平均每年大约新增400万千瓦(4GW)。
目前,吉林省在建新能源项目将近600万千瓦。今年在建风电装机是以前十几年、二十年的总和,意味着吉林省在新能源产业发展正处于加速期。
发布会强调,吉林省将坚定不移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抓住资源利用这个源头,着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打造国家级新能源基地和绿色能源示范区。抓住产业结构调整这个关键,坚持用绿色发展理念促进工业、农业、建筑、交通等领域产业转型升级,坚定不移走保护生态和发展生态旅游相得益彰之路,坚决遏制“两高一资”项目盲目发展,对不符合要求的项目要坚决拿下来。抓住绿色低碳技术这个支撑,建立完善绿色低碳技术评估、交易体系和科技创新服务平台,高质量、高标准完成我省碳排放第三方核查复核、碳排放配额清缴履约等工作,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
省能源局局长王相民表示,打造“陆上风光三峡”是建设清洁能源大省的战略性举措,对于加快我省产业转型升级、优化能源结构,打造国家级清洁能源生产基地,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促进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意义非常重大。
吉林省有丰富的风光资源和充裕的土地资源,西部风光资源加在一起可装机容量达到1.15亿千瓦,而目前我们仅仅开发8%左右,920万千瓦左右,吉林省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所以吉林省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建设吉林自己的三峡工程。
下一步,将通过“内引外通”做大新能源电力消纳空间。
内引是对内招商引资。通过白城、松原两个绿电园区增加省内用电量,从而增强新能源省内的消纳能力。
外通是打通特高压对外通道。把清洁电力送到华北、华东,使我们的电力为他们服务,这样新能源比例会更加大。
当前,吉林省能源局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全力推进吉林“陆上风光三峡”、“吉电南送”特高压通道等重大能源项目建设,全力推进落实“11125”新能源发展重点任务,即“一个基地、一条通道、一条产业链,两个园区,五大工程”。
一个基地——国家级新能源生产基地(吉林“陆上风光三峡”)。
利用我省西部地区丰富的风光资源和充裕的土地优势, 全力推进“国家级新能源生产基地”建设,积极打造3个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即省内消纳基地、新能源外送基地、新能源转化(制氢)基地,形成吉林“陆上风光三峡”,建设成为国家级清洁能源生产基地。
一条通道——吉电南送特高压通道。
积极推进以吉林省西部为起点的“吉电南送”特高压外送通道,将吉林省清洁电力送往华北、华东(京津冀鲁豫江浙沪)等电力负荷中心,深度参与全国能源资源优化配置。
一条产业链——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链。
重点发展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能源化利用、氢能制备、储能技术、动力电池等装备制造业,延伸发展其他配套装备制造业,打造装备制造特色产业集群,建成相对完整的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链。
两个园区——白城、松原两个“绿电”园区。
依托西部地区新能源资源优势,采取新能源直供园区用电,打造“新能源+储能+局域电网”的源网荷储模式,降低用电成本,推进资源开发、产业发展、园区建设“三位一体”协同发展。实现园区内企业用能绿色、管理智能、电价优惠的目标,破解我省用电总量小、电价高等难题,吸引用电大户落户园区,扩大我省用电总量,促进新能源消纳。
五大工程——
一是有序推动生物质能源利用工程。开展生物质发电、供暖、制气等多元化利用,提升综合能源利用效率。
二是加快实施抽水蓄能建设工程。形成千万千瓦级装机规模,提升东北地区应急调峰能力。
三是积极开展氢能开发利用工程。建设“两基地,一走廊”,即长春氢能产业创新研发、装备制造、商业应用基地,白城国家级“绿氢”规模化供应基地,“长春—白城”氢能走廊。
四是开展电能替代工程。通过推广电能清洁供暖,加快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布局等措施,扩大用电总量,提高电气化水平。
五是实施新能源乡村振兴工程。的行政村开展分布式光伏开发,稳定村集体收入,壮大乡村集体经济,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助力乡村振兴。
14. 2020清洁能源占比多少?
2020年全国可再生能源电力实际消纳量为21613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28.8%,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全国非水电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量为8562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为11.4%,同比增长1.2个百分点。
清洁能源消纳目标完成情况方面,2020年全国平均风电利用率97%,超过2020年风电利用率目标2个百分点;全国平均光伏发电利用率为98%,超过2020年利用率目标3个百分点;全国主要流域水能利用率97%,超过2020年利用率目标近2个百分点。
在日前举办的2021年国际能源变革对话大会上,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表示,202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15.9%,已达世界平均水平,煤炭消费比重降至56.8%;清洁能源供给能力持续提升,水电、风电、光伏、在建核电装机规模等多项指标保持世界第一。截至2020年底,清洁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增至10.83亿千瓦,占总装机比重接近50%。“我国大力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对加快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起到了强有力支撑,2020年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了48.4%。
15. 2020清洁能源占比多少?
2020年全国可再生能源电力实际消纳量为21613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28.8%,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全国非水电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量为8562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为11.4%,同比增长1.2个百分点。
清洁能源消纳目标完成情况方面,2020年全国平均风电利用率97%,超过2020年风电利用率目标2个百分点;全国平均光伏发电利用率为98%,超过2020年利用率目标3个百分点;全国主要流域水能利用率97%,超过2020年利用率目标近2个百分点。
在日前举办的2021年国际能源变革对话大会上,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表示,202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15.9%,已达世界平均水平,煤炭消费比重降至56.8%;清洁能源供给能力持续提升,水电、风电、光伏、在建核电装机规模等多项指标保持世界第一。截至2020年底,清洁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增至10.83亿千瓦,占总装机比重接近50%。“我国大力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对加快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起到了强有力支撑,2020年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了48.4%。
16. 2020年天津全年用电量?
从发电结构来看,2020年天津市火力发电量为737.7亿千瓦小时,占比为97.99%;风力发电量为11.2亿千瓦小时,占比为1.49%;太阳能发电量为3.83亿千瓦小时,占比为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