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支柱产业(青岛北部包括哪几个区?)
1. 青岛北部包括哪几个区?
青岛的北部有这些区域,即墨、城阳、胶州。即墨区有青岛蓝色硅谷,有好几所大学。城阳区现在是工业区,有很多重工业,比如中车轨道产业园,再就是红岛的高新区的发展大家有目共睹,发展之快,突飞猛进。
胶州区,在发展上合示范区。这三个青岛北面的区,是青岛经济发展的支柱区。
2. 青岛北部包括哪几个区?
青岛的北部有这些区域,即墨、城阳、胶州。即墨区有青岛蓝色硅谷,有好几所大学。城阳区现在是工业区,有很多重工业,比如中车轨道产业园,再就是红岛的高新区的发展大家有目共睹,发展之快,突飞猛进。
胶州区,在发展上合示范区。这三个青岛北面的区,是青岛经济发展的支柱区。
3. 青岛北部包括哪几个区?
青岛的北部有这些区域,即墨、城阳、胶州。即墨区有青岛蓝色硅谷,有好几所大学。城阳区现在是工业区,有很多重工业,比如中车轨道产业园,再就是红岛的高新区的发展大家有目共睹,发展之快,突飞猛进。
胶州区,在发展上合示范区。这三个青岛北面的区,是青岛经济发展的支柱区。
4. 2021青岛市支柱产业?
日前,青岛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青岛市“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将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智能网联及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航空航天、现代海洋和生物等9类战新产业。
战新产业是指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成长潜力巨大的产业。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迅猛发展,全球战新产业进入快速成长期。在中国,蓬勃发展的战新产业日益成为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迈入“十四五”,在贸易摩擦、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芯片荒等“大事件”的催化下,从中央到地方,对战新产业的重视和支持持续加码。
为了搏一个美好未来,曾错过几轮产业升级风潮的青岛加压奋进。过去5年,青岛通过布局培育战新产业,有力地重塑了城市产业“基本面”。下一个5年,青岛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推动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促进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向打造国家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发起攻势。
《规划》明确了任务表,以破解制约产业高质量发展“卡脖子”问题及夯实产业基础为核心的任务,结合青岛的实际和发展方向,锁定了9类战新产业,同时梳理出发展脉络,制定了详细的作战图。
01
预见未来的产业机遇
战新产业代表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新方向,对经济社会具有全局带动和重大引领作用,是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力量和重大布局。
国务院曾在2009年9月召开三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座谈会,并定调:发展战新产业,是中国立足当前渡难关、着眼长远上水平的重大战略选择,要以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来选择和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
时隔一年,我国便颁发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简称《决定》),将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这7大行业纳入战新产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事实证明,发展战新产业不仅是实现国家战略布局的政治任务,更是抢占新一轮经济与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机遇。
在《决定》发布后的数年间,战新产业犹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新冠肺炎疫情更是一剂重要的催化剂。“云端经济”“宅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催生带动智能制造等一大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崛起,成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重要引擎。
迈入“十四五”,战新产业迎来发展壮大的新一轮战略机遇期。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着眼于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先机,培育先导性和支柱性产业,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化、集群化、生态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7%。
这意味着,“十四五”时期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将比目前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数据进一步证实战新产业旺盛的生命力和市场活力。日前发布的国家信息中心景气调查数据显示,三季度战新产业行业景气指数为146.9,位于较强景气区间。重点行业发展持续向好。1-8月份,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医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8.0%、23.8%、30.0%。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经济体系中最有活力、最具增长潜力的组成部分。随着规划陆续出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引导支持力度还将进一步加大,产业发展预期将持续稳中向好。
02
重塑青岛产业的“基本面”
培育战新产业不仅是国之重任,也是城市间未来比拼的前瞻性布局。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迅猛发展,前排城市纷纷加快培育战新产业。
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城市,上海对战新产业抱有坚定的发展决心。9月29日,上海市发布《上海市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0%左右,为2030年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城市的核心功能奠定坚实基础,为提升上海“五个中心”能级和城市核心竞争力提供重要支撑。
深圳是培育战新产业的践行者和受益者。2020年,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至10272.7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37.1%,成为深圳经济2020年保持正增长的主要引擎。深圳“十四五”发展目标提出,到2025年,经济总量超过4万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超过1.5万亿元。
因为错过了几波新兴产业风潮,青岛的产业面貌一度黯然失色。为了重塑“基本面”,赢得好未来,近年来,青岛开始小步快跑,追赶先进。
“十三五”期间,青岛战新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左右,产业体量逐步壮大。“四新经济”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1.1%,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以上、占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28.7%。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865家,培育瞪羚企业478家。
迈入“十四五”,这种势头还在继续。2021年一季度青岛市战新产业增加值预计同比增长26%,较2019年和2020年同期分别提高19.6和33.4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复合增长约9%,呈现良好增长态势。
新动能培育耗时长,可一旦扎根壮大,对经济的巨大拉动作用也不言而喻。曾有专家透露过这样一个数据,2008年至2017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平均每年带动GDP增长超过1个百分点,增长贡献度接近20%,远超产业在总GDP中的比重。
“十四五”是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关键期,也是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期。逐渐摸到“门道”、尝到“甜头”的青岛对战新产业有了更高的期待和更缜密、更科学的规划。
青岛在《规划》中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8%左右”,到“十四五”末,“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全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打造国家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03
青岛锚定9条“未来赛道”
2010年《决定》在表述战新产业时提到,“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立足我国国情和科技、产业基础,现阶段重点培育和发展……”,“现阶段”的表述意味着,随着技术进步、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不断调整和变化的。
面向“十四五”,青岛也根据趋势,结合本市实际情况调整确立了战新产业的方向。《规划》以破解制约产业高质量发展“卡脖子”问题及夯实产业基础为核心任务,明确了9类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智能网联及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航空航天、现代海洋、生物。
当下,最炙手可热的产业非新一代信息技术莫属。《规划》将其排在9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首位是因为,它除了自身价值,还具有赋能其他产业发展的强大能力。某种意义上讲,它是未来所有产业的“底座”。
为了夯实“底座”,近年来,青岛以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建设为统领,发起“高端制造业+人工智能”攻势,大力发展集成电路、高端软件、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初步形成了以电子信息制造、软件服务和网络服务为主导的特色产业集群。
但与先进城市相比,青岛产业规模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产业层级还有待进一步增强。根据《规划》,青岛将在“十四五”期间,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聚焦建设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推动形成网、云、端全方位供给新格局,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高地。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中国在汽车产业换道超车作出的重大战略选择。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在全球范围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尤其是随着“双碳”战略的实施,替代燃油车的市场空间巨大。
作为全国第一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青岛正在紧抓这一机遇,将新能源汽车作为抢占未来高技术制高点的支柱产业。目前已建成青岛(即墨)汽车产业新城等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集聚区5个重点园区。2020年,青岛整车产量近12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近13万辆,创历史新高,全国平均每10辆新能源汽车就有一辆是“青岛造”。
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日趋激烈,青岛必须加快步伐。《规划》将智能网联及新能源汽车列入青岛战新领域的重点产业,并明确了具体的布局方向,即瞄准汽车产业轻量化、新能源化、智能网联化发展方向,加大轻量化材料、高续航电池、智能车联网、整车热管理等关键技术攻关,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实现零部件制造突破,完善新能源汽车应用生态。
现代海洋是最具青岛特色的战新产业。21世纪被称为“海洋的世纪”,向海洋谋发展已成为全世界的广泛共识。而海洋一直是青岛发展最突出的优势和最鲜明的特色,也是青岛在激烈的城市竞争中突出重围必须要打好的“王牌”。
今年上半年,青岛的海洋经济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海洋经济生产总值增长21.9%,高于全市生产总值增速8.1个百分点;涉海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1%,高于全市3.4个百分点。
当前青岛的海洋发展,既处在攻坚突破的关键期,更处在大有可为的机遇期。青岛把现代海洋视作关系城市未来的重大产业,明确了目标和发展路径,即深入推进经略海洋攻势,统筹沿海、浅海、深海、远海发展,科学、绿色、立体开发海洋,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步伐,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构建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积极创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此外,《规划》还描绘了其他重点产业的未来图景——
加快推动高端装备创新发展,建设国内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创新中心;顺应新能源产业发展趋势,推动青岛成为新能源产业集聚示范区;将新材料产业打造成为青岛市新兴产业发展的骨干力量;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打造重要的航空航天装备生产配套基地;建设技术先进、产业密集、特色明显的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等。
“预见”未来,才能“遇见”未来。城市的进阶之道就摆在眼前,势头已经形成,蓝图已经绘就,青岛要做的就是铆足劲,往前走,不获全胜不收兵。
5. 2021青岛市支柱产业?
日前,青岛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青岛市“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将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智能网联及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航空航天、现代海洋和生物等9类战新产业。
战新产业是指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成长潜力巨大的产业。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迅猛发展,全球战新产业进入快速成长期。在中国,蓬勃发展的战新产业日益成为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迈入“十四五”,在贸易摩擦、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芯片荒等“大事件”的催化下,从中央到地方,对战新产业的重视和支持持续加码。
为了搏一个美好未来,曾错过几轮产业升级风潮的青岛加压奋进。过去5年,青岛通过布局培育战新产业,有力地重塑了城市产业“基本面”。下一个5年,青岛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推动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促进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向打造国家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发起攻势。
《规划》明确了任务表,以破解制约产业高质量发展“卡脖子”问题及夯实产业基础为核心的任务,结合青岛的实际和发展方向,锁定了9类战新产业,同时梳理出发展脉络,制定了详细的作战图。
01
预见未来的产业机遇
战新产业代表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新方向,对经济社会具有全局带动和重大引领作用,是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力量和重大布局。
国务院曾在2009年9月召开三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座谈会,并定调:发展战新产业,是中国立足当前渡难关、着眼长远上水平的重大战略选择,要以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来选择和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
时隔一年,我国便颁发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简称《决定》),将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这7大行业纳入战新产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事实证明,发展战新产业不仅是实现国家战略布局的政治任务,更是抢占新一轮经济与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机遇。
在《决定》发布后的数年间,战新产业犹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新冠肺炎疫情更是一剂重要的催化剂。“云端经济”“宅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催生带动智能制造等一大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崛起,成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重要引擎。
迈入“十四五”,战新产业迎来发展壮大的新一轮战略机遇期。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着眼于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先机,培育先导性和支柱性产业,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化、集群化、生态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7%。
这意味着,“十四五”时期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将比目前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数据进一步证实战新产业旺盛的生命力和市场活力。日前发布的国家信息中心景气调查数据显示,三季度战新产业行业景气指数为146.9,位于较强景气区间。重点行业发展持续向好。1-8月份,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医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8.0%、23.8%、30.0%。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经济体系中最有活力、最具增长潜力的组成部分。随着规划陆续出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引导支持力度还将进一步加大,产业发展预期将持续稳中向好。
02
重塑青岛产业的“基本面”
培育战新产业不仅是国之重任,也是城市间未来比拼的前瞻性布局。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迅猛发展,前排城市纷纷加快培育战新产业。
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城市,上海对战新产业抱有坚定的发展决心。9月29日,上海市发布《上海市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0%左右,为2030年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城市的核心功能奠定坚实基础,为提升上海“五个中心”能级和城市核心竞争力提供重要支撑。
深圳是培育战新产业的践行者和受益者。2020年,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至10272.7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37.1%,成为深圳经济2020年保持正增长的主要引擎。深圳“十四五”发展目标提出,到2025年,经济总量超过4万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超过1.5万亿元。
因为错过了几波新兴产业风潮,青岛的产业面貌一度黯然失色。为了重塑“基本面”,赢得好未来,近年来,青岛开始小步快跑,追赶先进。
“十三五”期间,青岛战新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左右,产业体量逐步壮大。“四新经济”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1.1%,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以上、占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28.7%。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865家,培育瞪羚企业478家。
迈入“十四五”,这种势头还在继续。2021年一季度青岛市战新产业增加值预计同比增长26%,较2019年和2020年同期分别提高19.6和33.4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复合增长约9%,呈现良好增长态势。
新动能培育耗时长,可一旦扎根壮大,对经济的巨大拉动作用也不言而喻。曾有专家透露过这样一个数据,2008年至2017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平均每年带动GDP增长超过1个百分点,增长贡献度接近20%,远超产业在总GDP中的比重。
“十四五”是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关键期,也是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期。逐渐摸到“门道”、尝到“甜头”的青岛对战新产业有了更高的期待和更缜密、更科学的规划。
青岛在《规划》中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8%左右”,到“十四五”末,“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全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打造国家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03
青岛锚定9条“未来赛道”
2010年《决定》在表述战新产业时提到,“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立足我国国情和科技、产业基础,现阶段重点培育和发展……”,“现阶段”的表述意味着,随着技术进步、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不断调整和变化的。
面向“十四五”,青岛也根据趋势,结合本市实际情况调整确立了战新产业的方向。《规划》以破解制约产业高质量发展“卡脖子”问题及夯实产业基础为核心任务,明确了9类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智能网联及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航空航天、现代海洋、生物。
当下,最炙手可热的产业非新一代信息技术莫属。《规划》将其排在9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首位是因为,它除了自身价值,还具有赋能其他产业发展的强大能力。某种意义上讲,它是未来所有产业的“底座”。
为了夯实“底座”,近年来,青岛以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建设为统领,发起“高端制造业+人工智能”攻势,大力发展集成电路、高端软件、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初步形成了以电子信息制造、软件服务和网络服务为主导的特色产业集群。
但与先进城市相比,青岛产业规模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产业层级还有待进一步增强。根据《规划》,青岛将在“十四五”期间,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聚焦建设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推动形成网、云、端全方位供给新格局,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高地。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中国在汽车产业换道超车作出的重大战略选择。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在全球范围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尤其是随着“双碳”战略的实施,替代燃油车的市场空间巨大。
作为全国第一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青岛正在紧抓这一机遇,将新能源汽车作为抢占未来高技术制高点的支柱产业。目前已建成青岛(即墨)汽车产业新城等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集聚区5个重点园区。2020年,青岛整车产量近12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近13万辆,创历史新高,全国平均每10辆新能源汽车就有一辆是“青岛造”。
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日趋激烈,青岛必须加快步伐。《规划》将智能网联及新能源汽车列入青岛战新领域的重点产业,并明确了具体的布局方向,即瞄准汽车产业轻量化、新能源化、智能网联化发展方向,加大轻量化材料、高续航电池、智能车联网、整车热管理等关键技术攻关,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实现零部件制造突破,完善新能源汽车应用生态。
现代海洋是最具青岛特色的战新产业。21世纪被称为“海洋的世纪”,向海洋谋发展已成为全世界的广泛共识。而海洋一直是青岛发展最突出的优势和最鲜明的特色,也是青岛在激烈的城市竞争中突出重围必须要打好的“王牌”。
今年上半年,青岛的海洋经济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海洋经济生产总值增长21.9%,高于全市生产总值增速8.1个百分点;涉海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1%,高于全市3.4个百分点。
当前青岛的海洋发展,既处在攻坚突破的关键期,更处在大有可为的机遇期。青岛把现代海洋视作关系城市未来的重大产业,明确了目标和发展路径,即深入推进经略海洋攻势,统筹沿海、浅海、深海、远海发展,科学、绿色、立体开发海洋,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步伐,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构建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积极创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此外,《规划》还描绘了其他重点产业的未来图景——
加快推动高端装备创新发展,建设国内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创新中心;顺应新能源产业发展趋势,推动青岛成为新能源产业集聚示范区;将新材料产业打造成为青岛市新兴产业发展的骨干力量;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打造重要的航空航天装备生产配套基地;建设技术先进、产业密集、特色明显的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等。
“预见”未来,才能“遇见”未来。城市的进阶之道就摆在眼前,势头已经形成,蓝图已经绘就,青岛要做的就是铆足劲,往前走,不获全胜不收兵。
6. 山东有哪些蔬菜基地?
首先当属山东蔬菜基地在寿光。寿光蔬菜种植规模宏大,品种繁多,绿色无公害。
沂源县南麻镇蔬菜面积8000亩,其中保护地栽培面积1000亩,是全市绿色无公害蔬菜--佛手瓜的主要生产基地,年种植佛手瓜20万株。济南济阳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6.03万亩,种樱桃西红柿等蔬菜作物
章丘大葱基地:章丘大葱是闻名全国的特产蔬菜,主要分布在章丘市的绣惠镇、宁家埠镇、党家镇、刁镇、枣园镇。年内,种植面积达到0.67万公顷,总产达到24万吨,60%销往省外。
大白菜基地:大白菜基地已发展到0.67万公顷,年产大白菜40万吨。历城区的唐王镇、董家镇,长清县的平安店镇、长清镇是大白菜的主要产区。
大蒜、菠菜基地:主要分在长清县的归德镇。近年来,大蒜、菠菜基地面积迅速扩大,特别是商河县发展迅速,已成为主要产区之一。至1998年底,全市大蒜、菠菜基地达到0.67万公顷,总产菠菜15万吨,大蒜10万吨,蒜苔4万吨。
济南市历城区仲宫营而无公害生产基地:仲宫镇营而村位于卧虎山水库南岸水库沿岸菜地10000余亩,至今已有近30年蔬菜种植历史.村民在长期生产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并在生产上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并注册"营而牌"商标.这里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广,产量大,质量高,品种齐全.尤其是莴苣和甘蓝栽种统一。
泰安:山东省泰安市房村镇西红柿生产基地:岱岳区房村镇实施“建设大棚西红柿基地,实现强镇富民”战略,全面推广无公害种植、绿色食品等标准化生产技术,注册了“泰山珍珠”牌商标,并建起了由农业部定点的西红柿专业批发市场。全镇现已发展大棚西红柿1.5万多亩,年交易量3.5亿公斤。
中国大蒜生产基地:中国大蒜蒜薹之乡--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斑鸠店镇。种植面积20余万亩,所盛产的”斑鸠店牌大蒜蒜薹”为无公害绿色食品,远销国内外。
莱芜:中国生姜之乡。
羊里镇全镇建有无公害生姜、大蒜基地4万多亩,占全镇耕地面积的84.6%,被山东省农业厅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山东省东营广饶县西营乡西红柿种植基地:山东省广饶县西营乡(离菜都寿光30华里)主要种植硬果型大红西红柿多年,今年种植的面积已达到5000亩,可产优质西红柿2000吨。
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胡萝卜示范区:杨庄村及周边,面积五百亩。示范区以种植无公害早春拱棚胡萝卜,山药,秋季大葱为主,是一个创新的生产模式。
山东潍坊高密韩国辣椒生产基地:潍坊高密有着多年的辣椒生产经验,每年辣椒种植面积多达1000多亩。
安丘市大姜种植基地:位于安丘市石堆镇,优质的土地资源加上良好的姜种,打造了安丘大姜种植基地的优良大姜,本基地的大姜色泽鲜黄,体形胖,无病虫害,是您出口东南亚,欧洲的佳选。本基地长年供应大小姜,姜种,以及牛蒡,长葱等各种蔬菜。
另外,安丘市供港蔬菜区域化种植基地每周要供应3批,每批200多吨,包括大姜、土豆、圆葱、西红柿、胡萝卜五个品种的蔬菜运抵南山供港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占到了内陆供港蔬菜量的1/4。安丘市供港蔬菜基地作为国内首个供港蔬菜区域化种植基地面积已达10多万亩,预计年生产供港蔬菜40多万吨。
青岛:山东青岛即墨蔬菜生产基地:本基地冬暖棚,大工棚总面积10000余亩,露天菜区30000余亩,同时和周边三大蔬菜基地相连接,蔬菜种植总面积高达30,0000亩,盛产山东大白菜,大头菜,甘蓝,高丽菜,洋白菜,卷心菜,白萝卜,胡萝卜,土豆,圆葱,大姜,大蒜,蒜苔,西红柿,香菜,西芹,牛蒡,黄瓜等等蔬菜,
青岛平度市南村镇:无公害蔬菜已形成特色,是青岛市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是国家农业部丰收计划项目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示范基地,全镇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7万亩,年产量6亿公斤,现拥有4处无公害蔬菜示范园,园内品种上名特优,技术上高精尖,品质上无公害,栽培的以色列彩椒、美国西红柿、台湾樱桃番茄等新品种,畅销国内外。
青岛平度马家沟芹菜种植基地:
马家沟芹菜是青岛著名的地方特产之一,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栽培历史。2005年先后通过了青岛市无公害基地认定;获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和农业部绿色食品A级认证;2006年被评为青岛市消费者喜爱的名优农产品。仅两年时间,马家沟芹菜种植由700亩扩大到1200亩。
胶州蔬菜:“胶白”是胶州的特产之一,不仅在国内享有声誉,在国外也早有盛名。山东省确定胶州为大白菜生产基地。全市年种植面积在3万亩以上,总产达2亿公斤。
胶州羊角大椒以个长、皮厚、色紫、味香、辣度适中而驰名中外。所加工的大椒色素,椒片、粉、酱等产品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远销新加坡、泰国、韩国、日本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种植面积10万亩左右。
胶州马铃薯
胶州市是全国马铃薯主产区,胶州常年种植马铃薯16万亩,主要生产区域分布在大沽河沿岸和胶河、墨水河流域。
胶州市胶莱镇:青岛市高效农业区,青岛市"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沙梁蔬菜批发市场是江北地区最大的土豆积散基地。周边地区形成10万亩土豆,4万亩大葱,3万亩大姜,6万亩花生种植规模。
胶南市海青镇西红柿种植基地:该镇是温室大棚无公害西红柿主产地,有温室大棚3000多个,有十余年的西红柿种植历史,被评为青岛市绿色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青岛市仁兆镇:蔬菜种植面积10万亩,总产100多万吨.主要产品:生姜,大蒜;芋头,蒜苔;洋葱;胡萝卜;大白菜,;牛蒡,辣椒.等
青岛莱西市:蔬菜种植面积达45万亩。通过推广反季节种植和保护地栽培,一年四季都有大量的鲜菜上市,品种达一百一十多个,其中园葱、白萝卜、芋头、土豆、西兰花、香菜、大姜、大蒜、大白菜、青萝卜、胡萝卜、西红柿、质优量大,全国闻名。
莱西店埠镇蔬菜种植基地:拥有基地千亩,蔬菜各类繁多,有洋葱,芋头,大蒜,大葱,胡萝卜,大白菜.
莱西孙受镇迟家庄村:2002年,全村1400亩黄瓜被农业部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同年,“迟家庄”牌黄瓜商标获国家工商局注册。
莱西泽口镇胡萝卜种植基地:山东莱西蔬菜基地盛产胡萝卜、香菜,在此胡萝卜丰收之际面向全国招商,优质胡萝卜种植面积达万亩之巨。
烟台:蔬菜种植面积110万亩,
山东莱阳无公害蔬菜基地有30万亩,
基地内常年生产无公害蔬菜,包含:菠菜、油菜、菘菜、牛蒡、黄秋葵、洋葱、白萝卜、胡萝卜、毛豆、刀豆、甜豌豆、荷兰豆等出口蔬菜。
海阳是胶东最大的反季节蔬菜和绿色蔬菜生产基地。日光温室大棚4万个,全市蔬菜面积23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10万亩,年产各类蔬菜70万吨。
聊城:蔬菜种植面积达270万亩,建成无公害蔬菜基地41处,经省无公害农产品认定委员会认定的品牌66个,年生产能力204万吨,品种、产量居全省首位。
莘县柿子圆村蔬菜基地:莘县及周边蔬菜种植面积达100多万亩,主要以种植:大白菜、土豆、甜菜为主
, 山东聊城东昌府区全区蔬菜种植面积达24万亩。形成了日光温室黄瓜生产,大棚早春和秋延黄瓜、番茄生产,大棚西瓜生产,无籽西瓜生产,冬瓜、西葫芦、辣椒等露地蔬菜生产等基地。以沙镇为中心的蔬菜种植基地以形成。
山东聊城燕店镇蔬菜种植基地:该县是鲁西最大的蔬菜种植区,单燕店镇蔬菜种植面积达3万亩,蔬菜是该县的主营产业。主要产品有大白菜,黄瓜,香瓜,韭菜,芸豆,西红柿,西葫芦,韭薹。其中以大白菜的产量最大,盛产时期最大每天可以上市100多万公斤。
菏泽牡丹区沙土,是盛产蔬菜之乡:以气候,水土之最佳,是种各种蔬菜之宝地。蔬菜种植面积60万亩,50多个品种。主要盛产:葫萝卜(日本三红,黑田五寸人参),甘蓝(包心白菜),大白菜,云豆,芦笋,大蒜.
定陶县杜堂乡是第一批被山东省政府批准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现有日光温室大棚9800个,大中拱棚3100个,蔬菜种植面积1.5万亩。
定陶县黄店镇全镇蔬菜种植面积8.6万亩,其中以日光温室为主的保护地栽培面积4.6万亩,露地菜面积4万亩。主要蔬菜有西红柿、西芹、大葱、大蒜、黄瓜、甘蓝、西葫芦等。
鄄城蔬菜种植基地:常年种植蔬菜面积30万亩,拥有20万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菏泽单县李新庄镇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单县李新庄镇无公害蔬菜基地地处单县李新庄镇黄寺是专门生产卫生健康的蔬菜为目标的基地,主要以黄瓜为主,大约10000多亩大棚,可在每年3-5月份供应黄瓜。
山东曹县候集镇何楼村,是辣椒种植基地,有上千亩的面积。
山东沂南蔬菜生产基地;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50万亩,是山东省重要蔬菜生产基地县,蔬菜产业是全县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目前,其中日光温室10万亩,早春大棚10万亩,小拱棚10万亩。年产各类蔬菜20亿公斤,产值24亿元,有瓜菜类、茄果类、叶菜类、豆类、葱蒜类、蘑菇类、薯芋类及水生蔬菜、香椿、草莓、西瓜等十几个菜类60余个品种,特别是黄瓜面积达15万多亩、产量10余亿公斤、有“中国黄瓜之乡”的美称,基本实现周年供应。
全县有十大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分别是依汶、大庄的大棚韭菜生产基地,苏村、辛集、大庄的日光温室黄瓜生产基地,依汶早春大棚黄瓜生产基地,葛沟、砖埠的日光温室西红柿及大棚草莓生产基地,杨坡日光温室芸豆生产基地,大庄、铜井的生姜生产基地,岸堤的春露地黄瓜生产基地,湖头、依汶、辛集、苏村的夏秋露地黄瓜生产基地,青驼、双垢的西瓜生产基地,双垢的辣椒生产基地。
山东临沂苍山县:蔬菜种植面积已突破100万亩,总产375万吨。该县先后被评为“中国果菜无公害十强县”、“山东省县域经济十大高效农业聚集园区”,“苍山大蒜”作为全国30件地理标志产品在“世界地理标志大会”上参展。全县形成了棚菜、大蒜、大姜、牛蒡、冬瓜、土豆、红辣椒、食用菌和四种五收露地菜等9个独具特色的蔬菜种植。
苍山兴明乡:拥有万亩优质西红柿、万亩优质瓜类生产基地,是苍山瓜菜主产区。乡境东部种植冬瓜8000亩,重点发展大棚越冬冬瓜,广东吊式冬瓜等名优冬瓜;在乡境西部发展西红柿4000亩,引进了荷兰、西班牙等国外6个系列10个新优品种。天马基地被中国消费者协会认证为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成为全省首批、目前临沂市唯一一家通过国家级认证的绿色蔬菜生产基地;天马基地的冬瓜、莴苣和曹湾基地的西红柿通过省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分别注册了“一马”和“双龙湾”牌无公害绿色商标;“一马”牌冬瓜、莴苣和“双龙湾”牌西红柿被评为“临沂市十大瓜菜名牌产品”,兴明也被临沂市确立为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乡镇,瓜菜产业的特色更特,优势更优,形成了29个瓜菜专业村,复种面积达到.6万亩,年产各类瓜菜4亿公斤,逐步成为长江以北最大的“冬瓜之乡”和“西红柿之乡”。
山东省日照莒县无公害大棚西瓜生产基地:国家AA级绿色食品生产基地,万亩绿色无公害大棚瓜菜出口创汇基地。
山东临沂莒南县石莲子镇草莓种植基地:山东省临沂市最大的万亩草莓,油桃,黄桃种植基地,草莓面积约30000余亩,油桃约15000余亩。黄桃约50000余亩。
山东临沂费县上冶镇、方城镇法拉丽西葫芦种植基地;山东省临沂市最大的法拉丽西葫芦种植基地,法拉丽面积约20000余亩,冬玉面积约10000亩,恺撒面积约10000亩。期待客商前来收购。
山东济宁金乡国际大蒜、洋葱蔬菜基地:中国大蒜、洋(圆)葱基地-山东金乡。周遍有75万多亩大蒜、洋葱等出口蔬菜基地。每年可向客户提供60多万吨出口蔬菜成品和原料。
济宁任城:任城是鲁西南规模较大、辐射能力较强的瓜菜生产、销售集散地,是传统的蔬菜产区,也是济宁市重要的菜篮子基地。目前,全区瓜菜面积发展到25万亩,其中,冬暖式大棚发展到7500个,大中拱棚发展到4万余个。现在,长沟的葡萄、喻屯的甜瓜、南张的特菜、孟营的西红柿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畅销品牌。
任城瓜菜生产规模化程度高,主要集中在四个区域,即“四大片”。一是接庄、三贾万亩芹菜万亩甘蓝。接庄镇专门成立了蔬菜信息服务中心,并与北京蔬菜公司合作,发展订单西芹6000余亩,万亩甘蓝绝大多数销往俄罗斯。二是以廿里铺孟营为中心的万亩西红柿。孟营村户均一个大棚,所产西红柿全部销往新疆、内蒙等地,通过一村带多村,形成了万亩西红柿生产专业区。三是以南张特菜基地为中心的万亩特菜。南张镇农业特菜示范基地,拥有标准日光温室320个,种植尼罗无刺黄瓜、樱桃西红柿、紫贵人和黄月亮甜椒等名优稀特蔬菜品种30多个,并在国家工商管理局注册了“永特”牌商标,产品远销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产品供不应求。四是喻屯万亩甜瓜。由区政府直接从北京农科院引进品种,聘请了专家教授,到村举办种植技术培训班,并在济宁农校建立了育苗基地。为了解决销售问题,喻屯镇在甜瓜种植集中区建起了市场,派出30名机关干部奔赴全国20多个大中城市和大型超市,帮助农民找销路。连续二年举办甜瓜节,邀请全国客户来任城,积极帮助农民在有机和绿色无公害瓜菜上创品牌,并注册了喻屯牌甜瓜,获得无公害认证。2004年,甜瓜种植面积1.5万亩,2005年达到3.5万亩,探索出了稻区农业结构调整的新路子。
济宁汶上县寅寺镇蔬菜基地:新发展崔辛庄、拴庄大蒜、元葱基地5500亩;王堂片拱棚西红柿1000亩;石东片拱棚甘蓝500亩;新建何湾、马口片牛蒡种植基地3000亩;王府庄有机蔬菜基地1处;形成了东起何湾、西至王楼近8公里的蔬菜种植带。
山东滕州马铃薯生产基地:中国马铃薯之乡——山东省滕州市——全国最大的马铃薯二季作主产区。全市脱毒马铃薯种植面积60多万亩,蔬菜作物年产260万吨,主要有土豆、黄姜.大葱.白菜.云豆,绿色蔬菜产品远销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马铃薯产品出口香港、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
峄城芸豆生产基地:主要分布在峄城的吴林、坛山、峨山和滕州的东郭等镇办。面积达10万亩。峄城区芸豆种植历史悠久,形成了8万亩芸豆生产基地带,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芸豆之乡”。
优质西瓜基地:优质早春西瓜基地发展迅速,主要分布在薛城张范、滕州张汪、峄城峨山及市高新区,面积达10万亩,生产的无公害、绿色无籽西瓜,已销往南京、苏州、上海等地,深受消费者欢迎。
规模较大的蔬菜基地还有峄城区吴林、台儿庄区马兰大白菜基地,滕州市大坞、界河“三辣”基地,峄城区坛山、台儿庄区泥沟、山亭区桑村大棚红辣椒基地,台儿庄区邳庄水田藕基地、泥沟优质食用菌基地等
滨州:目前蔬菜种植面积101.3万亩,年总产量288万吨。其中,冬暖棚蔬菜面积5.6万亩,大拱棚蔬菜6.8万亩;品种有黄瓜、西兰花等26个品种。博兴的番茄、草莓、芦笋,滨城的甜椒、西兰花、菠菜,生菜,惠民的黄瓜、洋葱、大蒜,邹平的特色叶菜油麦菜、苋菜、苦苣(花叶、宽叶苦苣)等在国内外蔬菜市场上牢牢占据了自己的席位。
山东省滨州市滨州区南司蔬菜基地有2.5万亩的蔬菜种植面积,蔬菜年产量达5万吨,全部是露天种植,主导蔬菜以菠菜、油菜、黄瓜为主。
滨州店子镇是全国优质西红柿之乡,是滨州市最大的冬暖式大棚西红柿、五彩椒生产基地
山东滨州庆华无公害蔬菜基地:现有规模化专业蔬菜生产基地6个,该基地已拥有国家级无公害蔬菜品牌18个,产品括:甜椒,菠菜,黄瓜,西兰花,菜花,西芹,西瓜等20多个品种.产品远销广东,深圳,福建,上海,京津唐及东北三省.
滨州博兴庞家镇羊桥村万亩芹菜基地:
山东滨州博兴三伏芹菜种植基地:常年种植无公害新鲜芹菜,约在200000亩以上,曾被县市评为“博丰”牌无公害芹菜;辣椒评为七仙女品牌。
山东省德州夏津县新盛店镇万亩辣椒生产基地新盛店镇沿路两侧有辣椒生产基地10000亩。总产量400万斤左右,主要品种益都红、望都红、朝天
7. 2021青岛市支柱产业?
日前,青岛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青岛市“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将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智能网联及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航空航天、现代海洋和生物等9类战新产业。
战新产业是指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成长潜力巨大的产业。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迅猛发展,全球战新产业进入快速成长期。在中国,蓬勃发展的战新产业日益成为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迈入“十四五”,在贸易摩擦、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芯片荒等“大事件”的催化下,从中央到地方,对战新产业的重视和支持持续加码。
为了搏一个美好未来,曾错过几轮产业升级风潮的青岛加压奋进。过去5年,青岛通过布局培育战新产业,有力地重塑了城市产业“基本面”。下一个5年,青岛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推动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促进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向打造国家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发起攻势。
《规划》明确了任务表,以破解制约产业高质量发展“卡脖子”问题及夯实产业基础为核心的任务,结合青岛的实际和发展方向,锁定了9类战新产业,同时梳理出发展脉络,制定了详细的作战图。
01
预见未来的产业机遇
战新产业代表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新方向,对经济社会具有全局带动和重大引领作用,是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力量和重大布局。
国务院曾在2009年9月召开三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座谈会,并定调:发展战新产业,是中国立足当前渡难关、着眼长远上水平的重大战略选择,要以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来选择和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
时隔一年,我国便颁发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简称《决定》),将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这7大行业纳入战新产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事实证明,发展战新产业不仅是实现国家战略布局的政治任务,更是抢占新一轮经济与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机遇。
在《决定》发布后的数年间,战新产业犹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新冠肺炎疫情更是一剂重要的催化剂。“云端经济”“宅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催生带动智能制造等一大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崛起,成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重要引擎。
迈入“十四五”,战新产业迎来发展壮大的新一轮战略机遇期。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着眼于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先机,培育先导性和支柱性产业,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化、集群化、生态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7%。
这意味着,“十四五”时期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将比目前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数据进一步证实战新产业旺盛的生命力和市场活力。日前发布的国家信息中心景气调查数据显示,三季度战新产业行业景气指数为146.9,位于较强景气区间。重点行业发展持续向好。1-8月份,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医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8.0%、23.8%、30.0%。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经济体系中最有活力、最具增长潜力的组成部分。随着规划陆续出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引导支持力度还将进一步加大,产业发展预期将持续稳中向好。
02
重塑青岛产业的“基本面”
培育战新产业不仅是国之重任,也是城市间未来比拼的前瞻性布局。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迅猛发展,前排城市纷纷加快培育战新产业。
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城市,上海对战新产业抱有坚定的发展决心。9月29日,上海市发布《上海市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0%左右,为2030年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城市的核心功能奠定坚实基础,为提升上海“五个中心”能级和城市核心竞争力提供重要支撑。
深圳是培育战新产业的践行者和受益者。2020年,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至10272.7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37.1%,成为深圳经济2020年保持正增长的主要引擎。深圳“十四五”发展目标提出,到2025年,经济总量超过4万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超过1.5万亿元。
因为错过了几波新兴产业风潮,青岛的产业面貌一度黯然失色。为了重塑“基本面”,赢得好未来,近年来,青岛开始小步快跑,追赶先进。
“十三五”期间,青岛战新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左右,产业体量逐步壮大。“四新经济”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1.1%,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以上、占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28.7%。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865家,培育瞪羚企业478家。
迈入“十四五”,这种势头还在继续。2021年一季度青岛市战新产业增加值预计同比增长26%,较2019年和2020年同期分别提高19.6和33.4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复合增长约9%,呈现良好增长态势。
新动能培育耗时长,可一旦扎根壮大,对经济的巨大拉动作用也不言而喻。曾有专家透露过这样一个数据,2008年至2017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平均每年带动GDP增长超过1个百分点,增长贡献度接近20%,远超产业在总GDP中的比重。
“十四五”是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关键期,也是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期。逐渐摸到“门道”、尝到“甜头”的青岛对战新产业有了更高的期待和更缜密、更科学的规划。
青岛在《规划》中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8%左右”,到“十四五”末,“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全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打造国家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03
青岛锚定9条“未来赛道”
2010年《决定》在表述战新产业时提到,“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立足我国国情和科技、产业基础,现阶段重点培育和发展……”,“现阶段”的表述意味着,随着技术进步、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不断调整和变化的。
面向“十四五”,青岛也根据趋势,结合本市实际情况调整确立了战新产业的方向。《规划》以破解制约产业高质量发展“卡脖子”问题及夯实产业基础为核心任务,明确了9类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智能网联及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航空航天、现代海洋、生物。
当下,最炙手可热的产业非新一代信息技术莫属。《规划》将其排在9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首位是因为,它除了自身价值,还具有赋能其他产业发展的强大能力。某种意义上讲,它是未来所有产业的“底座”。
为了夯实“底座”,近年来,青岛以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建设为统领,发起“高端制造业+人工智能”攻势,大力发展集成电路、高端软件、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初步形成了以电子信息制造、软件服务和网络服务为主导的特色产业集群。
但与先进城市相比,青岛产业规模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产业层级还有待进一步增强。根据《规划》,青岛将在“十四五”期间,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聚焦建设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推动形成网、云、端全方位供给新格局,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高地。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中国在汽车产业换道超车作出的重大战略选择。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在全球范围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尤其是随着“双碳”战略的实施,替代燃油车的市场空间巨大。
作为全国第一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青岛正在紧抓这一机遇,将新能源汽车作为抢占未来高技术制高点的支柱产业。目前已建成青岛(即墨)汽车产业新城等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集聚区5个重点园区。2020年,青岛整车产量近12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近13万辆,创历史新高,全国平均每10辆新能源汽车就有一辆是“青岛造”。
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日趋激烈,青岛必须加快步伐。《规划》将智能网联及新能源汽车列入青岛战新领域的重点产业,并明确了具体的布局方向,即瞄准汽车产业轻量化、新能源化、智能网联化发展方向,加大轻量化材料、高续航电池、智能车联网、整车热管理等关键技术攻关,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实现零部件制造突破,完善新能源汽车应用生态。
现代海洋是最具青岛特色的战新产业。21世纪被称为“海洋的世纪”,向海洋谋发展已成为全世界的广泛共识。而海洋一直是青岛发展最突出的优势和最鲜明的特色,也是青岛在激烈的城市竞争中突出重围必须要打好的“王牌”。
今年上半年,青岛的海洋经济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海洋经济生产总值增长21.9%,高于全市生产总值增速8.1个百分点;涉海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1%,高于全市3.4个百分点。
当前青岛的海洋发展,既处在攻坚突破的关键期,更处在大有可为的机遇期。青岛把现代海洋视作关系城市未来的重大产业,明确了目标和发展路径,即深入推进经略海洋攻势,统筹沿海、浅海、深海、远海发展,科学、绿色、立体开发海洋,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步伐,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构建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积极创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此外,《规划》还描绘了其他重点产业的未来图景——
加快推动高端装备创新发展,建设国内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创新中心;顺应新能源产业发展趋势,推动青岛成为新能源产业集聚示范区;将新材料产业打造成为青岛市新兴产业发展的骨干力量;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打造重要的航空航天装备生产配套基地;建设技术先进、产业密集、特色明显的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等。
“预见”未来,才能“遇见”未来。城市的进阶之道就摆在眼前,势头已经形成,蓝图已经绘就,青岛要做的就是铆足劲,往前走,不获全胜不收兵。
8. 2021青岛市支柱产业?
日前,青岛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青岛市“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将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智能网联及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航空航天、现代海洋和生物等9类战新产业。
战新产业是指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成长潜力巨大的产业。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迅猛发展,全球战新产业进入快速成长期。在中国,蓬勃发展的战新产业日益成为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迈入“十四五”,在贸易摩擦、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芯片荒等“大事件”的催化下,从中央到地方,对战新产业的重视和支持持续加码。
为了搏一个美好未来,曾错过几轮产业升级风潮的青岛加压奋进。过去5年,青岛通过布局培育战新产业,有力地重塑了城市产业“基本面”。下一个5年,青岛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推动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促进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向打造国家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发起攻势。
《规划》明确了任务表,以破解制约产业高质量发展“卡脖子”问题及夯实产业基础为核心的任务,结合青岛的实际和发展方向,锁定了9类战新产业,同时梳理出发展脉络,制定了详细的作战图。
01
预见未来的产业机遇
战新产业代表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新方向,对经济社会具有全局带动和重大引领作用,是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力量和重大布局。
国务院曾在2009年9月召开三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座谈会,并定调:发展战新产业,是中国立足当前渡难关、着眼长远上水平的重大战略选择,要以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来选择和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
时隔一年,我国便颁发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简称《决定》),将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这7大行业纳入战新产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事实证明,发展战新产业不仅是实现国家战略布局的政治任务,更是抢占新一轮经济与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机遇。
在《决定》发布后的数年间,战新产业犹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新冠肺炎疫情更是一剂重要的催化剂。“云端经济”“宅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催生带动智能制造等一大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崛起,成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重要引擎。
迈入“十四五”,战新产业迎来发展壮大的新一轮战略机遇期。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着眼于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先机,培育先导性和支柱性产业,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化、集群化、生态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7%。
这意味着,“十四五”时期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将比目前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数据进一步证实战新产业旺盛的生命力和市场活力。日前发布的国家信息中心景气调查数据显示,三季度战新产业行业景气指数为146.9,位于较强景气区间。重点行业发展持续向好。1-8月份,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医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8.0%、23.8%、30.0%。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经济体系中最有活力、最具增长潜力的组成部分。随着规划陆续出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引导支持力度还将进一步加大,产业发展预期将持续稳中向好。
02
重塑青岛产业的“基本面”
培育战新产业不仅是国之重任,也是城市间未来比拼的前瞻性布局。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迅猛发展,前排城市纷纷加快培育战新产业。
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城市,上海对战新产业抱有坚定的发展决心。9月29日,上海市发布《上海市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0%左右,为2030年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城市的核心功能奠定坚实基础,为提升上海“五个中心”能级和城市核心竞争力提供重要支撑。
深圳是培育战新产业的践行者和受益者。2020年,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至10272.7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37.1%,成为深圳经济2020年保持正增长的主要引擎。深圳“十四五”发展目标提出,到2025年,经济总量超过4万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超过1.5万亿元。
因为错过了几波新兴产业风潮,青岛的产业面貌一度黯然失色。为了重塑“基本面”,赢得好未来,近年来,青岛开始小步快跑,追赶先进。
“十三五”期间,青岛战新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左右,产业体量逐步壮大。“四新经济”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1.1%,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以上、占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28.7%。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865家,培育瞪羚企业478家。
迈入“十四五”,这种势头还在继续。2021年一季度青岛市战新产业增加值预计同比增长26%,较2019年和2020年同期分别提高19.6和33.4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复合增长约9%,呈现良好增长态势。
新动能培育耗时长,可一旦扎根壮大,对经济的巨大拉动作用也不言而喻。曾有专家透露过这样一个数据,2008年至2017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平均每年带动GDP增长超过1个百分点,增长贡献度接近20%,远超产业在总GDP中的比重。
“十四五”是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关键期,也是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期。逐渐摸到“门道”、尝到“甜头”的青岛对战新产业有了更高的期待和更缜密、更科学的规划。
青岛在《规划》中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8%左右”,到“十四五”末,“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全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打造国家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03
青岛锚定9条“未来赛道”
2010年《决定》在表述战新产业时提到,“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立足我国国情和科技、产业基础,现阶段重点培育和发展……”,“现阶段”的表述意味着,随着技术进步、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不断调整和变化的。
面向“十四五”,青岛也根据趋势,结合本市实际情况调整确立了战新产业的方向。《规划》以破解制约产业高质量发展“卡脖子”问题及夯实产业基础为核心任务,明确了9类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智能网联及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航空航天、现代海洋、生物。
当下,最炙手可热的产业非新一代信息技术莫属。《规划》将其排在9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首位是因为,它除了自身价值,还具有赋能其他产业发展的强大能力。某种意义上讲,它是未来所有产业的“底座”。
为了夯实“底座”,近年来,青岛以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建设为统领,发起“高端制造业+人工智能”攻势,大力发展集成电路、高端软件、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初步形成了以电子信息制造、软件服务和网络服务为主导的特色产业集群。
但与先进城市相比,青岛产业规模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产业层级还有待进一步增强。根据《规划》,青岛将在“十四五”期间,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聚焦建设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推动形成网、云、端全方位供给新格局,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高地。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中国在汽车产业换道超车作出的重大战略选择。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在全球范围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尤其是随着“双碳”战略的实施,替代燃油车的市场空间巨大。
作为全国第一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青岛正在紧抓这一机遇,将新能源汽车作为抢占未来高技术制高点的支柱产业。目前已建成青岛(即墨)汽车产业新城等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集聚区5个重点园区。2020年,青岛整车产量近12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近13万辆,创历史新高,全国平均每10辆新能源汽车就有一辆是“青岛造”。
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日趋激烈,青岛必须加快步伐。《规划》将智能网联及新能源汽车列入青岛战新领域的重点产业,并明确了具体的布局方向,即瞄准汽车产业轻量化、新能源化、智能网联化发展方向,加大轻量化材料、高续航电池、智能车联网、整车热管理等关键技术攻关,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实现零部件制造突破,完善新能源汽车应用生态。
现代海洋是最具青岛特色的战新产业。21世纪被称为“海洋的世纪”,向海洋谋发展已成为全世界的广泛共识。而海洋一直是青岛发展最突出的优势和最鲜明的特色,也是青岛在激烈的城市竞争中突出重围必须要打好的“王牌”。
今年上半年,青岛的海洋经济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海洋经济生产总值增长21.9%,高于全市生产总值增速8.1个百分点;涉海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1%,高于全市3.4个百分点。
当前青岛的海洋发展,既处在攻坚突破的关键期,更处在大有可为的机遇期。青岛把现代海洋视作关系城市未来的重大产业,明确了目标和发展路径,即深入推进经略海洋攻势,统筹沿海、浅海、深海、远海发展,科学、绿色、立体开发海洋,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步伐,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构建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积极创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此外,《规划》还描绘了其他重点产业的未来图景——
加快推动高端装备创新发展,建设国内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创新中心;顺应新能源产业发展趋势,推动青岛成为新能源产业集聚示范区;将新材料产业打造成为青岛市新兴产业发展的骨干力量;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打造重要的航空航天装备生产配套基地;建设技术先进、产业密集、特色明显的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等。
“预见”未来,才能“遇见”未来。城市的进阶之道就摆在眼前,势头已经形成,蓝图已经绘就,青岛要做的就是铆足劲,往前走,不获全胜不收兵。
9. 山东有哪些蔬菜基地?
首先当属山东蔬菜基地在寿光。寿光蔬菜种植规模宏大,品种繁多,绿色无公害。
沂源县南麻镇蔬菜面积8000亩,其中保护地栽培面积1000亩,是全市绿色无公害蔬菜--佛手瓜的主要生产基地,年种植佛手瓜20万株。济南济阳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6.03万亩,种樱桃西红柿等蔬菜作物
章丘大葱基地:章丘大葱是闻名全国的特产蔬菜,主要分布在章丘市的绣惠镇、宁家埠镇、党家镇、刁镇、枣园镇。年内,种植面积达到0.67万公顷,总产达到24万吨,60%销往省外。
大白菜基地:大白菜基地已发展到0.67万公顷,年产大白菜40万吨。历城区的唐王镇、董家镇,长清县的平安店镇、长清镇是大白菜的主要产区。
大蒜、菠菜基地:主要分在长清县的归德镇。近年来,大蒜、菠菜基地面积迅速扩大,特别是商河县发展迅速,已成为主要产区之一。至1998年底,全市大蒜、菠菜基地达到0.67万公顷,总产菠菜15万吨,大蒜10万吨,蒜苔4万吨。
济南市历城区仲宫营而无公害生产基地:仲宫镇营而村位于卧虎山水库南岸水库沿岸菜地10000余亩,至今已有近30年蔬菜种植历史.村民在长期生产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并在生产上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并注册"营而牌"商标.这里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广,产量大,质量高,品种齐全.尤其是莴苣和甘蓝栽种统一。
泰安:山东省泰安市房村镇西红柿生产基地:岱岳区房村镇实施“建设大棚西红柿基地,实现强镇富民”战略,全面推广无公害种植、绿色食品等标准化生产技术,注册了“泰山珍珠”牌商标,并建起了由农业部定点的西红柿专业批发市场。全镇现已发展大棚西红柿1.5万多亩,年交易量3.5亿公斤。
中国大蒜生产基地:中国大蒜蒜薹之乡--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斑鸠店镇。种植面积20余万亩,所盛产的”斑鸠店牌大蒜蒜薹”为无公害绿色食品,远销国内外。
莱芜:中国生姜之乡。
羊里镇全镇建有无公害生姜、大蒜基地4万多亩,占全镇耕地面积的84.6%,被山东省农业厅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山东省东营广饶县西营乡西红柿种植基地:山东省广饶县西营乡(离菜都寿光30华里)主要种植硬果型大红西红柿多年,今年种植的面积已达到5000亩,可产优质西红柿2000吨。
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胡萝卜示范区:杨庄村及周边,面积五百亩。示范区以种植无公害早春拱棚胡萝卜,山药,秋季大葱为主,是一个创新的生产模式。
山东潍坊高密韩国辣椒生产基地:潍坊高密有着多年的辣椒生产经验,每年辣椒种植面积多达1000多亩。
安丘市大姜种植基地:位于安丘市石堆镇,优质的土地资源加上良好的姜种,打造了安丘大姜种植基地的优良大姜,本基地的大姜色泽鲜黄,体形胖,无病虫害,是您出口东南亚,欧洲的佳选。本基地长年供应大小姜,姜种,以及牛蒡,长葱等各种蔬菜。
另外,安丘市供港蔬菜区域化种植基地每周要供应3批,每批200多吨,包括大姜、土豆、圆葱、西红柿、胡萝卜五个品种的蔬菜运抵南山供港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占到了内陆供港蔬菜量的1/4。安丘市供港蔬菜基地作为国内首个供港蔬菜区域化种植基地面积已达10多万亩,预计年生产供港蔬菜40多万吨。
青岛:山东青岛即墨蔬菜生产基地:本基地冬暖棚,大工棚总面积10000余亩,露天菜区30000余亩,同时和周边三大蔬菜基地相连接,蔬菜种植总面积高达30,0000亩,盛产山东大白菜,大头菜,甘蓝,高丽菜,洋白菜,卷心菜,白萝卜,胡萝卜,土豆,圆葱,大姜,大蒜,蒜苔,西红柿,香菜,西芹,牛蒡,黄瓜等等蔬菜,
青岛平度市南村镇:无公害蔬菜已形成特色,是青岛市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是国家农业部丰收计划项目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示范基地,全镇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7万亩,年产量6亿公斤,现拥有4处无公害蔬菜示范园,园内品种上名特优,技术上高精尖,品质上无公害,栽培的以色列彩椒、美国西红柿、台湾樱桃番茄等新品种,畅销国内外。
青岛平度马家沟芹菜种植基地:
马家沟芹菜是青岛著名的地方特产之一,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栽培历史。2005年先后通过了青岛市无公害基地认定;获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和农业部绿色食品A级认证;2006年被评为青岛市消费者喜爱的名优农产品。仅两年时间,马家沟芹菜种植由700亩扩大到1200亩。
胶州蔬菜:“胶白”是胶州的特产之一,不仅在国内享有声誉,在国外也早有盛名。山东省确定胶州为大白菜生产基地。全市年种植面积在3万亩以上,总产达2亿公斤。
胶州羊角大椒以个长、皮厚、色紫、味香、辣度适中而驰名中外。所加工的大椒色素,椒片、粉、酱等产品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远销新加坡、泰国、韩国、日本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种植面积10万亩左右。
胶州马铃薯
胶州市是全国马铃薯主产区,胶州常年种植马铃薯16万亩,主要生产区域分布在大沽河沿岸和胶河、墨水河流域。
胶州市胶莱镇:青岛市高效农业区,青岛市"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沙梁蔬菜批发市场是江北地区最大的土豆积散基地。周边地区形成10万亩土豆,4万亩大葱,3万亩大姜,6万亩花生种植规模。
胶南市海青镇西红柿种植基地:该镇是温室大棚无公害西红柿主产地,有温室大棚3000多个,有十余年的西红柿种植历史,被评为青岛市绿色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青岛市仁兆镇:蔬菜种植面积10万亩,总产100多万吨.主要产品:生姜,大蒜;芋头,蒜苔;洋葱;胡萝卜;大白菜,;牛蒡,辣椒.等
青岛莱西市:蔬菜种植面积达45万亩。通过推广反季节种植和保护地栽培,一年四季都有大量的鲜菜上市,品种达一百一十多个,其中园葱、白萝卜、芋头、土豆、西兰花、香菜、大姜、大蒜、大白菜、青萝卜、胡萝卜、西红柿、质优量大,全国闻名。
莱西店埠镇蔬菜种植基地:拥有基地千亩,蔬菜各类繁多,有洋葱,芋头,大蒜,大葱,胡萝卜,大白菜.
莱西孙受镇迟家庄村:2002年,全村1400亩黄瓜被农业部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同年,“迟家庄”牌黄瓜商标获国家工商局注册。
莱西泽口镇胡萝卜种植基地:山东莱西蔬菜基地盛产胡萝卜、香菜,在此胡萝卜丰收之际面向全国招商,优质胡萝卜种植面积达万亩之巨。
烟台:蔬菜种植面积110万亩,
山东莱阳无公害蔬菜基地有30万亩,
基地内常年生产无公害蔬菜,包含:菠菜、油菜、菘菜、牛蒡、黄秋葵、洋葱、白萝卜、胡萝卜、毛豆、刀豆、甜豌豆、荷兰豆等出口蔬菜。
海阳是胶东最大的反季节蔬菜和绿色蔬菜生产基地。日光温室大棚4万个,全市蔬菜面积23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10万亩,年产各类蔬菜70万吨。
聊城:蔬菜种植面积达270万亩,建成无公害蔬菜基地41处,经省无公害农产品认定委员会认定的品牌66个,年生产能力204万吨,品种、产量居全省首位。
莘县柿子圆村蔬菜基地:莘县及周边蔬菜种植面积达100多万亩,主要以种植:大白菜、土豆、甜菜为主
, 山东聊城东昌府区全区蔬菜种植面积达24万亩。形成了日光温室黄瓜生产,大棚早春和秋延黄瓜、番茄生产,大棚西瓜生产,无籽西瓜生产,冬瓜、西葫芦、辣椒等露地蔬菜生产等基地。以沙镇为中心的蔬菜种植基地以形成。
山东聊城燕店镇蔬菜种植基地:该县是鲁西最大的蔬菜种植区,单燕店镇蔬菜种植面积达3万亩,蔬菜是该县的主营产业。主要产品有大白菜,黄瓜,香瓜,韭菜,芸豆,西红柿,西葫芦,韭薹。其中以大白菜的产量最大,盛产时期最大每天可以上市100多万公斤。
菏泽牡丹区沙土,是盛产蔬菜之乡:以气候,水土之最佳,是种各种蔬菜之宝地。蔬菜种植面积60万亩,50多个品种。主要盛产:葫萝卜(日本三红,黑田五寸人参),甘蓝(包心白菜),大白菜,云豆,芦笋,大蒜.
定陶县杜堂乡是第一批被山东省政府批准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现有日光温室大棚9800个,大中拱棚3100个,蔬菜种植面积1.5万亩。
定陶县黄店镇全镇蔬菜种植面积8.6万亩,其中以日光温室为主的保护地栽培面积4.6万亩,露地菜面积4万亩。主要蔬菜有西红柿、西芹、大葱、大蒜、黄瓜、甘蓝、西葫芦等。
鄄城蔬菜种植基地:常年种植蔬菜面积30万亩,拥有20万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菏泽单县李新庄镇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单县李新庄镇无公害蔬菜基地地处单县李新庄镇黄寺是专门生产卫生健康的蔬菜为目标的基地,主要以黄瓜为主,大约10000多亩大棚,可在每年3-5月份供应黄瓜。
山东曹县候集镇何楼村,是辣椒种植基地,有上千亩的面积。
山东沂南蔬菜生产基地;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50万亩,是山东省重要蔬菜生产基地县,蔬菜产业是全县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目前,其中日光温室10万亩,早春大棚10万亩,小拱棚10万亩。年产各类蔬菜20亿公斤,产值24亿元,有瓜菜类、茄果类、叶菜类、豆类、葱蒜类、蘑菇类、薯芋类及水生蔬菜、香椿、草莓、西瓜等十几个菜类60余个品种,特别是黄瓜面积达15万多亩、产量10余亿公斤、有“中国黄瓜之乡”的美称,基本实现周年供应。
全县有十大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分别是依汶、大庄的大棚韭菜生产基地,苏村、辛集、大庄的日光温室黄瓜生产基地,依汶早春大棚黄瓜生产基地,葛沟、砖埠的日光温室西红柿及大棚草莓生产基地,杨坡日光温室芸豆生产基地,大庄、铜井的生姜生产基地,岸堤的春露地黄瓜生产基地,湖头、依汶、辛集、苏村的夏秋露地黄瓜生产基地,青驼、双垢的西瓜生产基地,双垢的辣椒生产基地。
山东临沂苍山县:蔬菜种植面积已突破100万亩,总产375万吨。该县先后被评为“中国果菜无公害十强县”、“山东省县域经济十大高效农业聚集园区”,“苍山大蒜”作为全国30件地理标志产品在“世界地理标志大会”上参展。全县形成了棚菜、大蒜、大姜、牛蒡、冬瓜、土豆、红辣椒、食用菌和四种五收露地菜等9个独具特色的蔬菜种植。
苍山兴明乡:拥有万亩优质西红柿、万亩优质瓜类生产基地,是苍山瓜菜主产区。乡境东部种植冬瓜8000亩,重点发展大棚越冬冬瓜,广东吊式冬瓜等名优冬瓜;在乡境西部发展西红柿4000亩,引进了荷兰、西班牙等国外6个系列10个新优品种。天马基地被中国消费者协会认证为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成为全省首批、目前临沂市唯一一家通过国家级认证的绿色蔬菜生产基地;天马基地的冬瓜、莴苣和曹湾基地的西红柿通过省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分别注册了“一马”和“双龙湾”牌无公害绿色商标;“一马”牌冬瓜、莴苣和“双龙湾”牌西红柿被评为“临沂市十大瓜菜名牌产品”,兴明也被临沂市确立为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乡镇,瓜菜产业的特色更特,优势更优,形成了29个瓜菜专业村,复种面积达到.6万亩,年产各类瓜菜4亿公斤,逐步成为长江以北最大的“冬瓜之乡”和“西红柿之乡”。
山东省日照莒县无公害大棚西瓜生产基地:国家AA级绿色食品生产基地,万亩绿色无公害大棚瓜菜出口创汇基地。
山东临沂莒南县石莲子镇草莓种植基地:山东省临沂市最大的万亩草莓,油桃,黄桃种植基地,草莓面积约30000余亩,油桃约15000余亩。黄桃约50000余亩。
山东临沂费县上冶镇、方城镇法拉丽西葫芦种植基地;山东省临沂市最大的法拉丽西葫芦种植基地,法拉丽面积约20000余亩,冬玉面积约10000亩,恺撒面积约10000亩。期待客商前来收购。
山东济宁金乡国际大蒜、洋葱蔬菜基地:中国大蒜、洋(圆)葱基地-山东金乡。周遍有75万多亩大蒜、洋葱等出口蔬菜基地。每年可向客户提供60多万吨出口蔬菜成品和原料。
济宁任城:任城是鲁西南规模较大、辐射能力较强的瓜菜生产、销售集散地,是传统的蔬菜产区,也是济宁市重要的菜篮子基地。目前,全区瓜菜面积发展到25万亩,其中,冬暖式大棚发展到7500个,大中拱棚发展到4万余个。现在,长沟的葡萄、喻屯的甜瓜、南张的特菜、孟营的西红柿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畅销品牌。
任城瓜菜生产规模化程度高,主要集中在四个区域,即“四大片”。一是接庄、三贾万亩芹菜万亩甘蓝。接庄镇专门成立了蔬菜信息服务中心,并与北京蔬菜公司合作,发展订单西芹6000余亩,万亩甘蓝绝大多数销往俄罗斯。二是以廿里铺孟营为中心的万亩西红柿。孟营村户均一个大棚,所产西红柿全部销往新疆、内蒙等地,通过一村带多村,形成了万亩西红柿生产专业区。三是以南张特菜基地为中心的万亩特菜。南张镇农业特菜示范基地,拥有标准日光温室320个,种植尼罗无刺黄瓜、樱桃西红柿、紫贵人和黄月亮甜椒等名优稀特蔬菜品种30多个,并在国家工商管理局注册了“永特”牌商标,产品远销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产品供不应求。四是喻屯万亩甜瓜。由区政府直接从北京农科院引进品种,聘请了专家教授,到村举办种植技术培训班,并在济宁农校建立了育苗基地。为了解决销售问题,喻屯镇在甜瓜种植集中区建起了市场,派出30名机关干部奔赴全国20多个大中城市和大型超市,帮助农民找销路。连续二年举办甜瓜节,邀请全国客户来任城,积极帮助农民在有机和绿色无公害瓜菜上创品牌,并注册了喻屯牌甜瓜,获得无公害认证。2004年,甜瓜种植面积1.5万亩,2005年达到3.5万亩,探索出了稻区农业结构调整的新路子。
济宁汶上县寅寺镇蔬菜基地:新发展崔辛庄、拴庄大蒜、元葱基地5500亩;王堂片拱棚西红柿1000亩;石东片拱棚甘蓝500亩;新建何湾、马口片牛蒡种植基地3000亩;王府庄有机蔬菜基地1处;形成了东起何湾、西至王楼近8公里的蔬菜种植带。
山东滕州马铃薯生产基地:中国马铃薯之乡——山东省滕州市——全国最大的马铃薯二季作主产区。全市脱毒马铃薯种植面积60多万亩,蔬菜作物年产260万吨,主要有土豆、黄姜.大葱.白菜.云豆,绿色蔬菜产品远销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马铃薯产品出口香港、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
峄城芸豆生产基地:主要分布在峄城的吴林、坛山、峨山和滕州的东郭等镇办。面积达10万亩。峄城区芸豆种植历史悠久,形成了8万亩芸豆生产基地带,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芸豆之乡”。
优质西瓜基地:优质早春西瓜基地发展迅速,主要分布在薛城张范、滕州张汪、峄城峨山及市高新区,面积达10万亩,生产的无公害、绿色无籽西瓜,已销往南京、苏州、上海等地,深受消费者欢迎。
规模较大的蔬菜基地还有峄城区吴林、台儿庄区马兰大白菜基地,滕州市大坞、界河“三辣”基地,峄城区坛山、台儿庄区泥沟、山亭区桑村大棚红辣椒基地,台儿庄区邳庄水田藕基地、泥沟优质食用菌基地等
滨州:目前蔬菜种植面积101.3万亩,年总产量288万吨。其中,冬暖棚蔬菜面积5.6万亩,大拱棚蔬菜6.8万亩;品种有黄瓜、西兰花等26个品种。博兴的番茄、草莓、芦笋,滨城的甜椒、西兰花、菠菜,生菜,惠民的黄瓜、洋葱、大蒜,邹平的特色叶菜油麦菜、苋菜、苦苣(花叶、宽叶苦苣)等在国内外蔬菜市场上牢牢占据了自己的席位。
山东省滨州市滨州区南司蔬菜基地有2.5万亩的蔬菜种植面积,蔬菜年产量达5万吨,全部是露天种植,主导蔬菜以菠菜、油菜、黄瓜为主。
滨州店子镇是全国优质西红柿之乡,是滨州市最大的冬暖式大棚西红柿、五彩椒生产基地
山东滨州庆华无公害蔬菜基地:现有规模化专业蔬菜生产基地6个,该基地已拥有国家级无公害蔬菜品牌18个,产品括:甜椒,菠菜,黄瓜,西兰花,菜花,西芹,西瓜等20多个品种.产品远销广东,深圳,福建,上海,京津唐及东北三省.
滨州博兴庞家镇羊桥村万亩芹菜基地:
山东滨州博兴三伏芹菜种植基地:常年种植无公害新鲜芹菜,约在200000亩以上,曾被县市评为“博丰”牌无公害芹菜;辣椒评为七仙女品牌。
山东省德州夏津县新盛店镇万亩辣椒生产基地新盛店镇沿路两侧有辣椒生产基地10000亩。总产量400万斤左右,主要品种益都红、望都红、朝天
10. 山东有哪些蔬菜基地?
首先当属山东蔬菜基地在寿光。寿光蔬菜种植规模宏大,品种繁多,绿色无公害。
沂源县南麻镇蔬菜面积8000亩,其中保护地栽培面积1000亩,是全市绿色无公害蔬菜--佛手瓜的主要生产基地,年种植佛手瓜20万株。济南济阳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6.03万亩,种樱桃西红柿等蔬菜作物
章丘大葱基地:章丘大葱是闻名全国的特产蔬菜,主要分布在章丘市的绣惠镇、宁家埠镇、党家镇、刁镇、枣园镇。年内,种植面积达到0.67万公顷,总产达到24万吨,60%销往省外。
大白菜基地:大白菜基地已发展到0.67万公顷,年产大白菜40万吨。历城区的唐王镇、董家镇,长清县的平安店镇、长清镇是大白菜的主要产区。
大蒜、菠菜基地:主要分在长清县的归德镇。近年来,大蒜、菠菜基地面积迅速扩大,特别是商河县发展迅速,已成为主要产区之一。至1998年底,全市大蒜、菠菜基地达到0.67万公顷,总产菠菜15万吨,大蒜10万吨,蒜苔4万吨。
济南市历城区仲宫营而无公害生产基地:仲宫镇营而村位于卧虎山水库南岸水库沿岸菜地10000余亩,至今已有近30年蔬菜种植历史.村民在长期生产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并在生产上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并注册"营而牌"商标.这里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广,产量大,质量高,品种齐全.尤其是莴苣和甘蓝栽种统一。
泰安:山东省泰安市房村镇西红柿生产基地:岱岳区房村镇实施“建设大棚西红柿基地,实现强镇富民”战略,全面推广无公害种植、绿色食品等标准化生产技术,注册了“泰山珍珠”牌商标,并建起了由农业部定点的西红柿专业批发市场。全镇现已发展大棚西红柿1.5万多亩,年交易量3.5亿公斤。
中国大蒜生产基地:中国大蒜蒜薹之乡--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斑鸠店镇。种植面积20余万亩,所盛产的”斑鸠店牌大蒜蒜薹”为无公害绿色食品,远销国内外。
莱芜:中国生姜之乡。
羊里镇全镇建有无公害生姜、大蒜基地4万多亩,占全镇耕地面积的84.6%,被山东省农业厅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山东省东营广饶县西营乡西红柿种植基地:山东省广饶县西营乡(离菜都寿光30华里)主要种植硬果型大红西红柿多年,今年种植的面积已达到5000亩,可产优质西红柿2000吨。
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胡萝卜示范区:杨庄村及周边,面积五百亩。示范区以种植无公害早春拱棚胡萝卜,山药,秋季大葱为主,是一个创新的生产模式。
山东潍坊高密韩国辣椒生产基地:潍坊高密有着多年的辣椒生产经验,每年辣椒种植面积多达1000多亩。
安丘市大姜种植基地:位于安丘市石堆镇,优质的土地资源加上良好的姜种,打造了安丘大姜种植基地的优良大姜,本基地的大姜色泽鲜黄,体形胖,无病虫害,是您出口东南亚,欧洲的佳选。本基地长年供应大小姜,姜种,以及牛蒡,长葱等各种蔬菜。
另外,安丘市供港蔬菜区域化种植基地每周要供应3批,每批200多吨,包括大姜、土豆、圆葱、西红柿、胡萝卜五个品种的蔬菜运抵南山供港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占到了内陆供港蔬菜量的1/4。安丘市供港蔬菜基地作为国内首个供港蔬菜区域化种植基地面积已达10多万亩,预计年生产供港蔬菜40多万吨。
青岛:山东青岛即墨蔬菜生产基地:本基地冬暖棚,大工棚总面积10000余亩,露天菜区30000余亩,同时和周边三大蔬菜基地相连接,蔬菜种植总面积高达30,0000亩,盛产山东大白菜,大头菜,甘蓝,高丽菜,洋白菜,卷心菜,白萝卜,胡萝卜,土豆,圆葱,大姜,大蒜,蒜苔,西红柿,香菜,西芹,牛蒡,黄瓜等等蔬菜,
青岛平度市南村镇:无公害蔬菜已形成特色,是青岛市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是国家农业部丰收计划项目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示范基地,全镇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7万亩,年产量6亿公斤,现拥有4处无公害蔬菜示范园,园内品种上名特优,技术上高精尖,品质上无公害,栽培的以色列彩椒、美国西红柿、台湾樱桃番茄等新品种,畅销国内外。
青岛平度马家沟芹菜种植基地:
马家沟芹菜是青岛著名的地方特产之一,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栽培历史。2005年先后通过了青岛市无公害基地认定;获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和农业部绿色食品A级认证;2006年被评为青岛市消费者喜爱的名优农产品。仅两年时间,马家沟芹菜种植由700亩扩大到1200亩。
胶州蔬菜:“胶白”是胶州的特产之一,不仅在国内享有声誉,在国外也早有盛名。山东省确定胶州为大白菜生产基地。全市年种植面积在3万亩以上,总产达2亿公斤。
胶州羊角大椒以个长、皮厚、色紫、味香、辣度适中而驰名中外。所加工的大椒色素,椒片、粉、酱等产品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远销新加坡、泰国、韩国、日本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种植面积10万亩左右。
胶州马铃薯
胶州市是全国马铃薯主产区,胶州常年种植马铃薯16万亩,主要生产区域分布在大沽河沿岸和胶河、墨水河流域。
胶州市胶莱镇:青岛市高效农业区,青岛市"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沙梁蔬菜批发市场是江北地区最大的土豆积散基地。周边地区形成10万亩土豆,4万亩大葱,3万亩大姜,6万亩花生种植规模。
胶南市海青镇西红柿种植基地:该镇是温室大棚无公害西红柿主产地,有温室大棚3000多个,有十余年的西红柿种植历史,被评为青岛市绿色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青岛市仁兆镇:蔬菜种植面积10万亩,总产100多万吨.主要产品:生姜,大蒜;芋头,蒜苔;洋葱;胡萝卜;大白菜,;牛蒡,辣椒.等
青岛莱西市:蔬菜种植面积达45万亩。通过推广反季节种植和保护地栽培,一年四季都有大量的鲜菜上市,品种达一百一十多个,其中园葱、白萝卜、芋头、土豆、西兰花、香菜、大姜、大蒜、大白菜、青萝卜、胡萝卜、西红柿、质优量大,全国闻名。
莱西店埠镇蔬菜种植基地:拥有基地千亩,蔬菜各类繁多,有洋葱,芋头,大蒜,大葱,胡萝卜,大白菜.
莱西孙受镇迟家庄村:2002年,全村1400亩黄瓜被农业部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同年,“迟家庄”牌黄瓜商标获国家工商局注册。
莱西泽口镇胡萝卜种植基地:山东莱西蔬菜基地盛产胡萝卜、香菜,在此胡萝卜丰收之际面向全国招商,优质胡萝卜种植面积达万亩之巨。
烟台:蔬菜种植面积110万亩,
山东莱阳无公害蔬菜基地有30万亩,
基地内常年生产无公害蔬菜,包含:菠菜、油菜、菘菜、牛蒡、黄秋葵、洋葱、白萝卜、胡萝卜、毛豆、刀豆、甜豌豆、荷兰豆等出口蔬菜。
海阳是胶东最大的反季节蔬菜和绿色蔬菜生产基地。日光温室大棚4万个,全市蔬菜面积23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10万亩,年产各类蔬菜70万吨。
聊城:蔬菜种植面积达270万亩,建成无公害蔬菜基地41处,经省无公害农产品认定委员会认定的品牌66个,年生产能力204万吨,品种、产量居全省首位。
莘县柿子圆村蔬菜基地:莘县及周边蔬菜种植面积达100多万亩,主要以种植:大白菜、土豆、甜菜为主
, 山东聊城东昌府区全区蔬菜种植面积达24万亩。形成了日光温室黄瓜生产,大棚早春和秋延黄瓜、番茄生产,大棚西瓜生产,无籽西瓜生产,冬瓜、西葫芦、辣椒等露地蔬菜生产等基地。以沙镇为中心的蔬菜种植基地以形成。
山东聊城燕店镇蔬菜种植基地:该县是鲁西最大的蔬菜种植区,单燕店镇蔬菜种植面积达3万亩,蔬菜是该县的主营产业。主要产品有大白菜,黄瓜,香瓜,韭菜,芸豆,西红柿,西葫芦,韭薹。其中以大白菜的产量最大,盛产时期最大每天可以上市100多万公斤。
菏泽牡丹区沙土,是盛产蔬菜之乡:以气候,水土之最佳,是种各种蔬菜之宝地。蔬菜种植面积60万亩,50多个品种。主要盛产:葫萝卜(日本三红,黑田五寸人参),甘蓝(包心白菜),大白菜,云豆,芦笋,大蒜.
定陶县杜堂乡是第一批被山东省政府批准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现有日光温室大棚9800个,大中拱棚3100个,蔬菜种植面积1.5万亩。
定陶县黄店镇全镇蔬菜种植面积8.6万亩,其中以日光温室为主的保护地栽培面积4.6万亩,露地菜面积4万亩。主要蔬菜有西红柿、西芹、大葱、大蒜、黄瓜、甘蓝、西葫芦等。
鄄城蔬菜种植基地:常年种植蔬菜面积30万亩,拥有20万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菏泽单县李新庄镇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单县李新庄镇无公害蔬菜基地地处单县李新庄镇黄寺是专门生产卫生健康的蔬菜为目标的基地,主要以黄瓜为主,大约10000多亩大棚,可在每年3-5月份供应黄瓜。
山东曹县候集镇何楼村,是辣椒种植基地,有上千亩的面积。
山东沂南蔬菜生产基地;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50万亩,是山东省重要蔬菜生产基地县,蔬菜产业是全县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目前,其中日光温室10万亩,早春大棚10万亩,小拱棚10万亩。年产各类蔬菜20亿公斤,产值24亿元,有瓜菜类、茄果类、叶菜类、豆类、葱蒜类、蘑菇类、薯芋类及水生蔬菜、香椿、草莓、西瓜等十几个菜类60余个品种,特别是黄瓜面积达15万多亩、产量10余亿公斤、有“中国黄瓜之乡”的美称,基本实现周年供应。
全县有十大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分别是依汶、大庄的大棚韭菜生产基地,苏村、辛集、大庄的日光温室黄瓜生产基地,依汶早春大棚黄瓜生产基地,葛沟、砖埠的日光温室西红柿及大棚草莓生产基地,杨坡日光温室芸豆生产基地,大庄、铜井的生姜生产基地,岸堤的春露地黄瓜生产基地,湖头、依汶、辛集、苏村的夏秋露地黄瓜生产基地,青驼、双垢的西瓜生产基地,双垢的辣椒生产基地。
山东临沂苍山县:蔬菜种植面积已突破100万亩,总产375万吨。该县先后被评为“中国果菜无公害十强县”、“山东省县域经济十大高效农业聚集园区”,“苍山大蒜”作为全国30件地理标志产品在“世界地理标志大会”上参展。全县形成了棚菜、大蒜、大姜、牛蒡、冬瓜、土豆、红辣椒、食用菌和四种五收露地菜等9个独具特色的蔬菜种植。
苍山兴明乡:拥有万亩优质西红柿、万亩优质瓜类生产基地,是苍山瓜菜主产区。乡境东部种植冬瓜8000亩,重点发展大棚越冬冬瓜,广东吊式冬瓜等名优冬瓜;在乡境西部发展西红柿4000亩,引进了荷兰、西班牙等国外6个系列10个新优品种。天马基地被中国消费者协会认证为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成为全省首批、目前临沂市唯一一家通过国家级认证的绿色蔬菜生产基地;天马基地的冬瓜、莴苣和曹湾基地的西红柿通过省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分别注册了“一马”和“双龙湾”牌无公害绿色商标;“一马”牌冬瓜、莴苣和“双龙湾”牌西红柿被评为“临沂市十大瓜菜名牌产品”,兴明也被临沂市确立为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乡镇,瓜菜产业的特色更特,优势更优,形成了29个瓜菜专业村,复种面积达到.6万亩,年产各类瓜菜4亿公斤,逐步成为长江以北最大的“冬瓜之乡”和“西红柿之乡”。
山东省日照莒县无公害大棚西瓜生产基地:国家AA级绿色食品生产基地,万亩绿色无公害大棚瓜菜出口创汇基地。
山东临沂莒南县石莲子镇草莓种植基地:山东省临沂市最大的万亩草莓,油桃,黄桃种植基地,草莓面积约30000余亩,油桃约15000余亩。黄桃约50000余亩。
山东临沂费县上冶镇、方城镇法拉丽西葫芦种植基地;山东省临沂市最大的法拉丽西葫芦种植基地,法拉丽面积约20000余亩,冬玉面积约10000亩,恺撒面积约10000亩。期待客商前来收购。
山东济宁金乡国际大蒜、洋葱蔬菜基地:中国大蒜、洋(圆)葱基地-山东金乡。周遍有75万多亩大蒜、洋葱等出口蔬菜基地。每年可向客户提供60多万吨出口蔬菜成品和原料。
济宁任城:任城是鲁西南规模较大、辐射能力较强的瓜菜生产、销售集散地,是传统的蔬菜产区,也是济宁市重要的菜篮子基地。目前,全区瓜菜面积发展到25万亩,其中,冬暖式大棚发展到7500个,大中拱棚发展到4万余个。现在,长沟的葡萄、喻屯的甜瓜、南张的特菜、孟营的西红柿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畅销品牌。
任城瓜菜生产规模化程度高,主要集中在四个区域,即“四大片”。一是接庄、三贾万亩芹菜万亩甘蓝。接庄镇专门成立了蔬菜信息服务中心,并与北京蔬菜公司合作,发展订单西芹6000余亩,万亩甘蓝绝大多数销往俄罗斯。二是以廿里铺孟营为中心的万亩西红柿。孟营村户均一个大棚,所产西红柿全部销往新疆、内蒙等地,通过一村带多村,形成了万亩西红柿生产专业区。三是以南张特菜基地为中心的万亩特菜。南张镇农业特菜示范基地,拥有标准日光温室320个,种植尼罗无刺黄瓜、樱桃西红柿、紫贵人和黄月亮甜椒等名优稀特蔬菜品种30多个,并在国家工商管理局注册了“永特”牌商标,产品远销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产品供不应求。四是喻屯万亩甜瓜。由区政府直接从北京农科院引进品种,聘请了专家教授,到村举办种植技术培训班,并在济宁农校建立了育苗基地。为了解决销售问题,喻屯镇在甜瓜种植集中区建起了市场,派出30名机关干部奔赴全国20多个大中城市和大型超市,帮助农民找销路。连续二年举办甜瓜节,邀请全国客户来任城,积极帮助农民在有机和绿色无公害瓜菜上创品牌,并注册了喻屯牌甜瓜,获得无公害认证。2004年,甜瓜种植面积1.5万亩,2005年达到3.5万亩,探索出了稻区农业结构调整的新路子。
济宁汶上县寅寺镇蔬菜基地:新发展崔辛庄、拴庄大蒜、元葱基地5500亩;王堂片拱棚西红柿1000亩;石东片拱棚甘蓝500亩;新建何湾、马口片牛蒡种植基地3000亩;王府庄有机蔬菜基地1处;形成了东起何湾、西至王楼近8公里的蔬菜种植带。
山东滕州马铃薯生产基地:中国马铃薯之乡——山东省滕州市——全国最大的马铃薯二季作主产区。全市脱毒马铃薯种植面积60多万亩,蔬菜作物年产260万吨,主要有土豆、黄姜.大葱.白菜.云豆,绿色蔬菜产品远销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马铃薯产品出口香港、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
峄城芸豆生产基地:主要分布在峄城的吴林、坛山、峨山和滕州的东郭等镇办。面积达10万亩。峄城区芸豆种植历史悠久,形成了8万亩芸豆生产基地带,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芸豆之乡”。
优质西瓜基地:优质早春西瓜基地发展迅速,主要分布在薛城张范、滕州张汪、峄城峨山及市高新区,面积达10万亩,生产的无公害、绿色无籽西瓜,已销往南京、苏州、上海等地,深受消费者欢迎。
规模较大的蔬菜基地还有峄城区吴林、台儿庄区马兰大白菜基地,滕州市大坞、界河“三辣”基地,峄城区坛山、台儿庄区泥沟、山亭区桑村大棚红辣椒基地,台儿庄区邳庄水田藕基地、泥沟优质食用菌基地等
滨州:目前蔬菜种植面积101.3万亩,年总产量288万吨。其中,冬暖棚蔬菜面积5.6万亩,大拱棚蔬菜6.8万亩;品种有黄瓜、西兰花等26个品种。博兴的番茄、草莓、芦笋,滨城的甜椒、西兰花、菠菜,生菜,惠民的黄瓜、洋葱、大蒜,邹平的特色叶菜油麦菜、苋菜、苦苣(花叶、宽叶苦苣)等在国内外蔬菜市场上牢牢占据了自己的席位。
山东省滨州市滨州区南司蔬菜基地有2.5万亩的蔬菜种植面积,蔬菜年产量达5万吨,全部是露天种植,主导蔬菜以菠菜、油菜、黄瓜为主。
滨州店子镇是全国优质西红柿之乡,是滨州市最大的冬暖式大棚西红柿、五彩椒生产基地
山东滨州庆华无公害蔬菜基地:现有规模化专业蔬菜生产基地6个,该基地已拥有国家级无公害蔬菜品牌18个,产品括:甜椒,菠菜,黄瓜,西兰花,菜花,西芹,西瓜等20多个品种.产品远销广东,深圳,福建,上海,京津唐及东北三省.
滨州博兴庞家镇羊桥村万亩芹菜基地:
山东滨州博兴三伏芹菜种植基地:常年种植无公害新鲜芹菜,约在200000亩以上,曾被县市评为“博丰”牌无公害芹菜;辣椒评为七仙女品牌。
山东省德州夏津县新盛店镇万亩辣椒生产基地新盛店镇沿路两侧有辣椒生产基地10000亩。总产量400万斤左右,主要品种益都红、望都红、朝天
11. 青岛北部包括哪几个区?
青岛的北部有这些区域,即墨、城阳、胶州。即墨区有青岛蓝色硅谷,有好几所大学。城阳区现在是工业区,有很多重工业,比如中车轨道产业园,再就是红岛的高新区的发展大家有目共睹,发展之快,突飞猛进。
胶州区,在发展上合示范区。这三个青岛北面的区,是青岛经济发展的支柱区。
12. 山东有哪些蔬菜基地?
首先当属山东蔬菜基地在寿光。寿光蔬菜种植规模宏大,品种繁多,绿色无公害。
沂源县南麻镇蔬菜面积8000亩,其中保护地栽培面积1000亩,是全市绿色无公害蔬菜--佛手瓜的主要生产基地,年种植佛手瓜20万株。济南济阳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6.03万亩,种樱桃西红柿等蔬菜作物
章丘大葱基地:章丘大葱是闻名全国的特产蔬菜,主要分布在章丘市的绣惠镇、宁家埠镇、党家镇、刁镇、枣园镇。年内,种植面积达到0.67万公顷,总产达到24万吨,60%销往省外。
大白菜基地:大白菜基地已发展到0.67万公顷,年产大白菜40万吨。历城区的唐王镇、董家镇,长清县的平安店镇、长清镇是大白菜的主要产区。
大蒜、菠菜基地:主要分在长清县的归德镇。近年来,大蒜、菠菜基地面积迅速扩大,特别是商河县发展迅速,已成为主要产区之一。至1998年底,全市大蒜、菠菜基地达到0.67万公顷,总产菠菜15万吨,大蒜10万吨,蒜苔4万吨。
济南市历城区仲宫营而无公害生产基地:仲宫镇营而村位于卧虎山水库南岸水库沿岸菜地10000余亩,至今已有近30年蔬菜种植历史.村民在长期生产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并在生产上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并注册"营而牌"商标.这里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广,产量大,质量高,品种齐全.尤其是莴苣和甘蓝栽种统一。
泰安:山东省泰安市房村镇西红柿生产基地:岱岳区房村镇实施“建设大棚西红柿基地,实现强镇富民”战略,全面推广无公害种植、绿色食品等标准化生产技术,注册了“泰山珍珠”牌商标,并建起了由农业部定点的西红柿专业批发市场。全镇现已发展大棚西红柿1.5万多亩,年交易量3.5亿公斤。
中国大蒜生产基地:中国大蒜蒜薹之乡--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斑鸠店镇。种植面积20余万亩,所盛产的”斑鸠店牌大蒜蒜薹”为无公害绿色食品,远销国内外。
莱芜:中国生姜之乡。
羊里镇全镇建有无公害生姜、大蒜基地4万多亩,占全镇耕地面积的84.6%,被山东省农业厅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山东省东营广饶县西营乡西红柿种植基地:山东省广饶县西营乡(离菜都寿光30华里)主要种植硬果型大红西红柿多年,今年种植的面积已达到5000亩,可产优质西红柿2000吨。
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胡萝卜示范区:杨庄村及周边,面积五百亩。示范区以种植无公害早春拱棚胡萝卜,山药,秋季大葱为主,是一个创新的生产模式。
山东潍坊高密韩国辣椒生产基地:潍坊高密有着多年的辣椒生产经验,每年辣椒种植面积多达1000多亩。
安丘市大姜种植基地:位于安丘市石堆镇,优质的土地资源加上良好的姜种,打造了安丘大姜种植基地的优良大姜,本基地的大姜色泽鲜黄,体形胖,无病虫害,是您出口东南亚,欧洲的佳选。本基地长年供应大小姜,姜种,以及牛蒡,长葱等各种蔬菜。
另外,安丘市供港蔬菜区域化种植基地每周要供应3批,每批200多吨,包括大姜、土豆、圆葱、西红柿、胡萝卜五个品种的蔬菜运抵南山供港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占到了内陆供港蔬菜量的1/4。安丘市供港蔬菜基地作为国内首个供港蔬菜区域化种植基地面积已达10多万亩,预计年生产供港蔬菜40多万吨。
青岛:山东青岛即墨蔬菜生产基地:本基地冬暖棚,大工棚总面积10000余亩,露天菜区30000余亩,同时和周边三大蔬菜基地相连接,蔬菜种植总面积高达30,0000亩,盛产山东大白菜,大头菜,甘蓝,高丽菜,洋白菜,卷心菜,白萝卜,胡萝卜,土豆,圆葱,大姜,大蒜,蒜苔,西红柿,香菜,西芹,牛蒡,黄瓜等等蔬菜,
青岛平度市南村镇:无公害蔬菜已形成特色,是青岛市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是国家农业部丰收计划项目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示范基地,全镇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7万亩,年产量6亿公斤,现拥有4处无公害蔬菜示范园,园内品种上名特优,技术上高精尖,品质上无公害,栽培的以色列彩椒、美国西红柿、台湾樱桃番茄等新品种,畅销国内外。
青岛平度马家沟芹菜种植基地:
马家沟芹菜是青岛著名的地方特产之一,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栽培历史。2005年先后通过了青岛市无公害基地认定;获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和农业部绿色食品A级认证;2006年被评为青岛市消费者喜爱的名优农产品。仅两年时间,马家沟芹菜种植由700亩扩大到1200亩。
胶州蔬菜:“胶白”是胶州的特产之一,不仅在国内享有声誉,在国外也早有盛名。山东省确定胶州为大白菜生产基地。全市年种植面积在3万亩以上,总产达2亿公斤。
胶州羊角大椒以个长、皮厚、色紫、味香、辣度适中而驰名中外。所加工的大椒色素,椒片、粉、酱等产品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远销新加坡、泰国、韩国、日本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种植面积10万亩左右。
胶州马铃薯
胶州市是全国马铃薯主产区,胶州常年种植马铃薯16万亩,主要生产区域分布在大沽河沿岸和胶河、墨水河流域。
胶州市胶莱镇:青岛市高效农业区,青岛市"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沙梁蔬菜批发市场是江北地区最大的土豆积散基地。周边地区形成10万亩土豆,4万亩大葱,3万亩大姜,6万亩花生种植规模。
胶南市海青镇西红柿种植基地:该镇是温室大棚无公害西红柿主产地,有温室大棚3000多个,有十余年的西红柿种植历史,被评为青岛市绿色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青岛市仁兆镇:蔬菜种植面积10万亩,总产100多万吨.主要产品:生姜,大蒜;芋头,蒜苔;洋葱;胡萝卜;大白菜,;牛蒡,辣椒.等
青岛莱西市:蔬菜种植面积达45万亩。通过推广反季节种植和保护地栽培,一年四季都有大量的鲜菜上市,品种达一百一十多个,其中园葱、白萝卜、芋头、土豆、西兰花、香菜、大姜、大蒜、大白菜、青萝卜、胡萝卜、西红柿、质优量大,全国闻名。
莱西店埠镇蔬菜种植基地:拥有基地千亩,蔬菜各类繁多,有洋葱,芋头,大蒜,大葱,胡萝卜,大白菜.
莱西孙受镇迟家庄村:2002年,全村1400亩黄瓜被农业部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同年,“迟家庄”牌黄瓜商标获国家工商局注册。
莱西泽口镇胡萝卜种植基地:山东莱西蔬菜基地盛产胡萝卜、香菜,在此胡萝卜丰收之际面向全国招商,优质胡萝卜种植面积达万亩之巨。
烟台:蔬菜种植面积110万亩,
山东莱阳无公害蔬菜基地有30万亩,
基地内常年生产无公害蔬菜,包含:菠菜、油菜、菘菜、牛蒡、黄秋葵、洋葱、白萝卜、胡萝卜、毛豆、刀豆、甜豌豆、荷兰豆等出口蔬菜。
海阳是胶东最大的反季节蔬菜和绿色蔬菜生产基地。日光温室大棚4万个,全市蔬菜面积23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10万亩,年产各类蔬菜70万吨。
聊城:蔬菜种植面积达270万亩,建成无公害蔬菜基地41处,经省无公害农产品认定委员会认定的品牌66个,年生产能力204万吨,品种、产量居全省首位。
莘县柿子圆村蔬菜基地:莘县及周边蔬菜种植面积达100多万亩,主要以种植:大白菜、土豆、甜菜为主
, 山东聊城东昌府区全区蔬菜种植面积达24万亩。形成了日光温室黄瓜生产,大棚早春和秋延黄瓜、番茄生产,大棚西瓜生产,无籽西瓜生产,冬瓜、西葫芦、辣椒等露地蔬菜生产等基地。以沙镇为中心的蔬菜种植基地以形成。
山东聊城燕店镇蔬菜种植基地:该县是鲁西最大的蔬菜种植区,单燕店镇蔬菜种植面积达3万亩,蔬菜是该县的主营产业。主要产品有大白菜,黄瓜,香瓜,韭菜,芸豆,西红柿,西葫芦,韭薹。其中以大白菜的产量最大,盛产时期最大每天可以上市100多万公斤。
菏泽牡丹区沙土,是盛产蔬菜之乡:以气候,水土之最佳,是种各种蔬菜之宝地。蔬菜种植面积60万亩,50多个品种。主要盛产:葫萝卜(日本三红,黑田五寸人参),甘蓝(包心白菜),大白菜,云豆,芦笋,大蒜.
定陶县杜堂乡是第一批被山东省政府批准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现有日光温室大棚9800个,大中拱棚3100个,蔬菜种植面积1.5万亩。
定陶县黄店镇全镇蔬菜种植面积8.6万亩,其中以日光温室为主的保护地栽培面积4.6万亩,露地菜面积4万亩。主要蔬菜有西红柿、西芹、大葱、大蒜、黄瓜、甘蓝、西葫芦等。
鄄城蔬菜种植基地:常年种植蔬菜面积30万亩,拥有20万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菏泽单县李新庄镇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单县李新庄镇无公害蔬菜基地地处单县李新庄镇黄寺是专门生产卫生健康的蔬菜为目标的基地,主要以黄瓜为主,大约10000多亩大棚,可在每年3-5月份供应黄瓜。
山东曹县候集镇何楼村,是辣椒种植基地,有上千亩的面积。
山东沂南蔬菜生产基地;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50万亩,是山东省重要蔬菜生产基地县,蔬菜产业是全县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目前,其中日光温室10万亩,早春大棚10万亩,小拱棚10万亩。年产各类蔬菜20亿公斤,产值24亿元,有瓜菜类、茄果类、叶菜类、豆类、葱蒜类、蘑菇类、薯芋类及水生蔬菜、香椿、草莓、西瓜等十几个菜类60余个品种,特别是黄瓜面积达15万多亩、产量10余亿公斤、有“中国黄瓜之乡”的美称,基本实现周年供应。
全县有十大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分别是依汶、大庄的大棚韭菜生产基地,苏村、辛集、大庄的日光温室黄瓜生产基地,依汶早春大棚黄瓜生产基地,葛沟、砖埠的日光温室西红柿及大棚草莓生产基地,杨坡日光温室芸豆生产基地,大庄、铜井的生姜生产基地,岸堤的春露地黄瓜生产基地,湖头、依汶、辛集、苏村的夏秋露地黄瓜生产基地,青驼、双垢的西瓜生产基地,双垢的辣椒生产基地。
山东临沂苍山县:蔬菜种植面积已突破100万亩,总产375万吨。该县先后被评为“中国果菜无公害十强县”、“山东省县域经济十大高效农业聚集园区”,“苍山大蒜”作为全国30件地理标志产品在“世界地理标志大会”上参展。全县形成了棚菜、大蒜、大姜、牛蒡、冬瓜、土豆、红辣椒、食用菌和四种五收露地菜等9个独具特色的蔬菜种植。
苍山兴明乡:拥有万亩优质西红柿、万亩优质瓜类生产基地,是苍山瓜菜主产区。乡境东部种植冬瓜8000亩,重点发展大棚越冬冬瓜,广东吊式冬瓜等名优冬瓜;在乡境西部发展西红柿4000亩,引进了荷兰、西班牙等国外6个系列10个新优品种。天马基地被中国消费者协会认证为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成为全省首批、目前临沂市唯一一家通过国家级认证的绿色蔬菜生产基地;天马基地的冬瓜、莴苣和曹湾基地的西红柿通过省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分别注册了“一马”和“双龙湾”牌无公害绿色商标;“一马”牌冬瓜、莴苣和“双龙湾”牌西红柿被评为“临沂市十大瓜菜名牌产品”,兴明也被临沂市确立为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乡镇,瓜菜产业的特色更特,优势更优,形成了29个瓜菜专业村,复种面积达到.6万亩,年产各类瓜菜4亿公斤,逐步成为长江以北最大的“冬瓜之乡”和“西红柿之乡”。
山东省日照莒县无公害大棚西瓜生产基地:国家AA级绿色食品生产基地,万亩绿色无公害大棚瓜菜出口创汇基地。
山东临沂莒南县石莲子镇草莓种植基地:山东省临沂市最大的万亩草莓,油桃,黄桃种植基地,草莓面积约30000余亩,油桃约15000余亩。黄桃约50000余亩。
山东临沂费县上冶镇、方城镇法拉丽西葫芦种植基地;山东省临沂市最大的法拉丽西葫芦种植基地,法拉丽面积约20000余亩,冬玉面积约10000亩,恺撒面积约10000亩。期待客商前来收购。
山东济宁金乡国际大蒜、洋葱蔬菜基地:中国大蒜、洋(圆)葱基地-山东金乡。周遍有75万多亩大蒜、洋葱等出口蔬菜基地。每年可向客户提供60多万吨出口蔬菜成品和原料。
济宁任城:任城是鲁西南规模较大、辐射能力较强的瓜菜生产、销售集散地,是传统的蔬菜产区,也是济宁市重要的菜篮子基地。目前,全区瓜菜面积发展到25万亩,其中,冬暖式大棚发展到7500个,大中拱棚发展到4万余个。现在,长沟的葡萄、喻屯的甜瓜、南张的特菜、孟营的西红柿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畅销品牌。
任城瓜菜生产规模化程度高,主要集中在四个区域,即“四大片”。一是接庄、三贾万亩芹菜万亩甘蓝。接庄镇专门成立了蔬菜信息服务中心,并与北京蔬菜公司合作,发展订单西芹6000余亩,万亩甘蓝绝大多数销往俄罗斯。二是以廿里铺孟营为中心的万亩西红柿。孟营村户均一个大棚,所产西红柿全部销往新疆、内蒙等地,通过一村带多村,形成了万亩西红柿生产专业区。三是以南张特菜基地为中心的万亩特菜。南张镇农业特菜示范基地,拥有标准日光温室320个,种植尼罗无刺黄瓜、樱桃西红柿、紫贵人和黄月亮甜椒等名优稀特蔬菜品种30多个,并在国家工商管理局注册了“永特”牌商标,产品远销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产品供不应求。四是喻屯万亩甜瓜。由区政府直接从北京农科院引进品种,聘请了专家教授,到村举办种植技术培训班,并在济宁农校建立了育苗基地。为了解决销售问题,喻屯镇在甜瓜种植集中区建起了市场,派出30名机关干部奔赴全国20多个大中城市和大型超市,帮助农民找销路。连续二年举办甜瓜节,邀请全国客户来任城,积极帮助农民在有机和绿色无公害瓜菜上创品牌,并注册了喻屯牌甜瓜,获得无公害认证。2004年,甜瓜种植面积1.5万亩,2005年达到3.5万亩,探索出了稻区农业结构调整的新路子。
济宁汶上县寅寺镇蔬菜基地:新发展崔辛庄、拴庄大蒜、元葱基地5500亩;王堂片拱棚西红柿1000亩;石东片拱棚甘蓝500亩;新建何湾、马口片牛蒡种植基地3000亩;王府庄有机蔬菜基地1处;形成了东起何湾、西至王楼近8公里的蔬菜种植带。
山东滕州马铃薯生产基地:中国马铃薯之乡——山东省滕州市——全国最大的马铃薯二季作主产区。全市脱毒马铃薯种植面积60多万亩,蔬菜作物年产260万吨,主要有土豆、黄姜.大葱.白菜.云豆,绿色蔬菜产品远销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马铃薯产品出口香港、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
峄城芸豆生产基地:主要分布在峄城的吴林、坛山、峨山和滕州的东郭等镇办。面积达10万亩。峄城区芸豆种植历史悠久,形成了8万亩芸豆生产基地带,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芸豆之乡”。
优质西瓜基地:优质早春西瓜基地发展迅速,主要分布在薛城张范、滕州张汪、峄城峨山及市高新区,面积达10万亩,生产的无公害、绿色无籽西瓜,已销往南京、苏州、上海等地,深受消费者欢迎。
规模较大的蔬菜基地还有峄城区吴林、台儿庄区马兰大白菜基地,滕州市大坞、界河“三辣”基地,峄城区坛山、台儿庄区泥沟、山亭区桑村大棚红辣椒基地,台儿庄区邳庄水田藕基地、泥沟优质食用菌基地等
滨州:目前蔬菜种植面积101.3万亩,年总产量288万吨。其中,冬暖棚蔬菜面积5.6万亩,大拱棚蔬菜6.8万亩;品种有黄瓜、西兰花等26个品种。博兴的番茄、草莓、芦笋,滨城的甜椒、西兰花、菠菜,生菜,惠民的黄瓜、洋葱、大蒜,邹平的特色叶菜油麦菜、苋菜、苦苣(花叶、宽叶苦苣)等在国内外蔬菜市场上牢牢占据了自己的席位。
山东省滨州市滨州区南司蔬菜基地有2.5万亩的蔬菜种植面积,蔬菜年产量达5万吨,全部是露天种植,主导蔬菜以菠菜、油菜、黄瓜为主。
滨州店子镇是全国优质西红柿之乡,是滨州市最大的冬暖式大棚西红柿、五彩椒生产基地
山东滨州庆华无公害蔬菜基地:现有规模化专业蔬菜生产基地6个,该基地已拥有国家级无公害蔬菜品牌18个,产品括:甜椒,菠菜,黄瓜,西兰花,菜花,西芹,西瓜等20多个品种.产品远销广东,深圳,福建,上海,京津唐及东北三省.
滨州博兴庞家镇羊桥村万亩芹菜基地:
山东滨州博兴三伏芹菜种植基地:常年种植无公害新鲜芹菜,约在200000亩以上,曾被县市评为“博丰”牌无公害芹菜;辣椒评为七仙女品牌。
山东省德州夏津县新盛店镇万亩辣椒生产基地新盛店镇沿路两侧有辣椒生产基地10000亩。总产量400万斤左右,主要品种益都红、望都红、朝天